图书管理服务

2024-10-09

图书管理服务(共12篇)

图书管理服务 篇1

据国外媒体报道, 人们仍然很少在本地图书馆借阅电子图书, 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 只有不到15%的人前往图书馆获取数字内容。从某种程度上说, 这也是由于图书馆要向读者提供电子图书比较困难, 但随着新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智能手机以及数字化内容的强势登陆, 利用零碎时间阅读, 已成为数字化时代阅读的特征之一。同时, 各大出版商正在就传统出版进行数字化转型尝试。很明显图书馆如何找到一条新的道路, 来为其读者获得数字内容?

1 Over Drive电子书阅读平台

Over Drive公司1986年成立于美国, 是世界上最大的数字发行商之一。目前, Over Drive提供超过80万种电子书和有声书, 为世界范围内的1.8万余家图书馆、学校和零售商服务。据悉, Over Drive公司将在年内推出Over Drive Read电子书阅读平台。Over Drive Read采用开放的HTML5技术标准和EPUB电子书格式。不需要安装任何软件和激活电子书阅读器, 通过标准浏览器, 读者就可以使用该平台阅读大量的电子书。平台在线与离线状态下均可以使用。

1.1 Over Drive电子书阅读平台结构

Over Drive电子书阅读平台主要提供数字化内容的管理服务。它在出版商、图书馆、终端用户之间起了一个很好的桥梁纽带作用, 如图1。对出版商来说, Over Drive的电子平台托管了其电子书内容并为其提供服务功能强化和版权方面等保护;对图书馆来说, 则是其电子书的采访和管理平台, 也不用关心电子书来源和版权等方面的问题;而对最终用户, 比如图书馆的读者, 则可以通过计算机、智能手机、电子书阅读器等设备, 通过该平台, 方便地下载、阅读。

1.2 Over Drive电子书与图书馆的托管关系

在Over Drive电子书平台的业务流程里也可以看出, 所有的电子书都存储在Over Drive的服务器上。图书馆向Over Drive购买电子书, 其实仅是获得电子书的外借权。根据阅读器的不同, 读者借电子书时, 可以在图书馆的网页上选择e Pub或Kindle格式, 后台的技术支持均来自Over Drive, 例如读者的借阅记录, 电子书的复本数量等。如果图书馆只买了一本电子书的外借权, 那么, Over Drive平台一次只允许一个读者借阅。按照HarperCollins的新政策, 图书馆购买的电子在借出26次后就自动失效。图书馆需要重新购买这本电子书才能把它继续提供给读者。

2 盛大文学与上海图书馆合作推出的“市民数字阅读网”

连载中的网络小说也能“借阅”?上图与盛大文学的合作或将破解模式之困。2012年5月28日, 盛大文学云中书城与上海图书馆交换签署了双方的合作协议文本, 共同宣布上海市民数字阅读推广计划网站———“市民数字阅读网”正式开通。随着“市民数字阅读”网站的启用, 上图订阅的盛大文学资源通过整合进入上海图书馆的数字内容服务体系, 从而解决了网络小说采购问题。读者使用上海图书馆读者证卡号和密码登陆市民数字阅读网免费阅读。

网络小说, 作为一个“新兴的阅读资源是其它图书馆还没有建立过的, 恰恰又是读者的兴趣所在”。目前形成的模式是:整合盛大文学云中书城在排行榜上点击率排前40的网络小说, 图书馆预测读者的使用情况, 与盛大文学谈好一个价格, “批发”购买每一篇小说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阅读权限。

3 能建立图书馆自己的电子书平台和电子书市场吗?

在当前, 图书馆若要提供电子书服务, 有三个环节, 即平台、内容和终端, 这也是电子书产业发展的三大环节。没有内容和终端, 平台也是空谈。只有内容和终端得到发展, 平台才能建立并得到发展。目前电子书服务基本上是以技术服务商或代理商为主导, 各电子书厂商间平台封闭, 彼此间电子书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读者不得不下载各电子书厂商提供的阅读软件在终端设备上。若要提供电子书服务, 无论在平台还是内容, 图书馆都显得话语权不高。也许, 图书馆可以联合起来, 构建自己的电子书平台和电子书市场?

3.1 构建自己的电子书平台。

图书馆是公益性机构, 其宗旨是从读者利益出发, 并按图书馆的专业伦理服务读者。在Over Drive电子书平台, 图书馆使用公共资源来购买这些电子书的许可证, 可是这些电子书内容仍然被锁在一个托管的系统里, 图书馆并不拥有它。如果图书馆想要更换系统, 那么这些内容就会丢失。图书馆开展电子书服务的很多, 但基本上都是由企业主导的。国外如此, 国内亦如此。也许, 图书馆可以联合起来, 无论是自建还是和厂商合作开发, 建立一个由图书馆主导的电子图书平台系统, 可以为图书馆使用。同时还可以在自建平台上另行提供接口, 将图书馆的自建资源和图书馆系统等进行整合。

3.2 建立一个电子书市场。

随着图书馆电子书外借的激增, 出版商越来越担心图书馆的借阅可能会影响到它们畅销书的销售, 因而已经开始限制借阅的次数。比如说, HarperCollins的畅销书被限定在只能借阅26次。.阿歇特高级副总裁梅加·托马斯 (Maja Thomas) 说:“对于我们而言, 销售一本可以无限借阅, 并且没有任何限制的电子书, 并不是一项可持续的业务模式, ”这句话反映了目前出版商对于电子书发展的忧虑。在国内这个问题似乎更加严重。

如果能建立一个电子书市场, 由出版商或其代理商向图书馆直接销售电子书许可证。在这个市场, 可以让图书馆直接买到许可证, 并且进行定价、使用条件和许可时间上的实验, 这会产生更加有效率的制度, 并且让电子书的价格向实体图书靠拢。并非所有的图书馆电子书许可证都应该是永久有效的, 不是所有的许可证都需要被限制在只能供一个用户同时使用, 不是所有的价格都需要在某个时间点上相等, 不是所有的价格都需要被出版商提前决定。比如, 像HarperCollins那种限定在只能借阅26次的事就不会发生, 可以提升到不限次的使用, 然后通过偏向于可变的定价———起初电子书能够借出更多次, 但是价格更高;随之可借阅次数减少但是价格降低。这样, 借阅次数的限制就不再是问题, 相反, 它对于图书馆来说是有意义的。

随着电子书产业的蓬勃发展, 无论是Over Drive、Amazon's Kindle还是国内的新浪读书、盛大文学等, 各电子书厂商和网络文学提供优质的电子书服务并收取一定的费用。当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付费订阅, 若干年后, 图书馆外借是否还会存在?也许会正如一位美国网民说的:忘记图书馆吧!图书馆若不想有所作为的话, 图书馆不仅将失去这一空间, 也将失去自己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李恺.图书馆在电子书时代的前景——以HarperCollins的新政策为例.

[2]图书馆电子书借阅的算术题:花20亿美元买10亿美元的书.2012-03-14.http://libspace.org/2012/03/14/tushuguandianzishu-jieyuedesuanshutihua20yimeiyuanmai10yimeiyuandeshu/

[3]李霄.瞭望2012年后的电子图书市场走向.

[4]OverDrive将推出电子书阅读平台.2012-05-31.http://www.dajianet.com/world/2012/0531/188052.shtml.

[5]OverDrive about.OverDrive.http://www.overdrive.com/About/

[6]蹇瑞卿.从OverDrive电子书平台建设看图书馆应用电子书重要环节之把握.

[7]建中读书.电子书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2012-03-10.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586b810100yjb8.html.

[8]上海市民数字阅读网.http://e.library.sh.cn/help0.htm.

[9]吴越.连载中的网络小说也能“借阅”.文汇报.2012-02-24.

图书管理服务 篇2

高考刚过,每个学生都会面临所谓热门和冷门专业的选择问题,而现实中也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但其就业前景并不乐观;反过来,一些看似冷门的专业却一直是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图书档案管理(也称为信息资源管理)专业,就属于这样的例子。

专业“遇冷”但就业形势却很好

“图书档案管理专业是我的第二志愿,之所以填写这个专业是听从了父母的建议。当时兴趣是谈不上的,只是了解到这个专业的就业形势还好,所以就接受了,”南开大学级图书档案类学生张哲如此说道。

据调查,在设有该专业的高校中,图书档案管理专业的分数线要求是比较低的,院系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被调剂的。与此同时,其院系专业设置也比较小,人大、南开、川大每年的招生人数分别在60人、30人、50人左右。然而近日,中国教育网盘点十大就业面广的高考专业中,档案学赫然在列。在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中,档案学专业毕业生以95.8%的高就业率排在第十七位。

缺乏认知度是“遇冷”的主要原因

带着疑问,我们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相关学科的教授。他们认为,该专业在考生中尚缺乏一定的知名度和认知度是“遇冷”的主要原因。当看到图书档案管理这样的专业或院系名称时,给人的直观印象是将来在图书馆或档案馆工作。这种印象和许多人对于未来预想的工作状态产生了偏差。

实际上,图书档案管理专业包括图书馆学、档案学和情报学三个二级学科,社会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各高校都相应增加了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课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成为它的一个新二级学科。中国人民大学和四川大学等高校为适应新形势,在世纪之交选择了一个更具概括性的院系名称――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系)。

名校“对对碰”

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和四川大学的信息资源管理专业在全国排名中均位居前十位。拥有60年历史的中国人民大学的档案学专业,拥有完善的学科体系,同时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很多。南开大学的图书档案类专业置于商学院之下,拥有较多的商业管理色彩,毕业生进入企业比较有竞争力。四川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在西南地区首屈一指,想攻读硕士博士的同学不妨考虑。

二、图书档案管理专业就业方向

图书管理服务 篇3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制度;制度建设

图书馆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所属机构的管理,主要包括部门的划分和设立,各部门关系的确定,职能、职权和业务工作的分工,人员编制、技术力量的配备与协调等。机构设置的目标是提高工作效率,最精简的、职责分明的、合理的机构设置可以使图书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更有效地实现其目标。图书馆的组织机构由业务机构和行政机构两大部分构成:业务机构主要执行文献的选择、收集、加工、整理、存储、提供使用等职能;行政机构主要是为图书馆业务工作提供条件,支持和保证业务工作的完成,负责秘书、外事、公共关系、人事、财务、安全保卫、物资供应、医疗卫生、行政管理等工作。

保持阅览室安静,不得大声谈笑、喧哗;不能使用外音播放器;移动电话应调至静音状态,接听电话应到室外;搬动桌椅避免发出噪音,不得在阅览室吃零食,不得乱扔瓜果皮壳和纸屑等垃圾。爱护报刊及设施。避免茶水、饮料等污损报刊,污染环境。避免随身物品磨损、划坏阅览室桌椅、墙壁、地面等。阅览室是集体学习场所,提倡文明阅读。应保持言行及穿着大方、得体、文雅。对不慎损坏的报刊和设施要勇于承担过失责任,主动征询管理员意见,按相关规定予以赔偿。对管理员工作有意见可以以适当方式提出,也可以将书面意见投入“意见箱”。

管理员是阅览室管理的责任人,有权利和义务负责报刊、设施和环境卫生的管理与维护,制止不良行为,管理员要率先垂范、言传身教。管理员要按时上、下班。上班期间不得聊天、吃零食和处理私人事务,更不应擅自离开工作岗位。管理员要严格执行报刊入室和借阅手续,并认真检查每份回收报刊是否有污损,对丢失、损坏的报刊,若不能查明责任人的,应由管理员负责赔偿。管理员要负责日常卫生保洁和每周一次卫生大扫除,管理员要负责阅览室设施保管,凡被损坏的,要及时追查责任人,并报告修复。

管理员要做好财物管理工作,防火防盗。下班时关窗、关灯(电扇)、锁门。管理员应及时将新报刊上架,并收存过期报刊。年度结束,分类整理报刊、列出清单,经采编室负责清点验收后入过期书刊室。图书馆文员一般会在自己的职位上做很长时间,也可以在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以后转去其它的机构担任文员,但总的来说,文员的晋升还是比较缓慢的,一些优秀的文员会晋升为机构的办公室主任,负责常规事务的管理。

图书馆文员不需要有太高的学历,文科或秘书相关专业的大专或职业高中毕业生都可以担任图书馆文员的职位。在学校学习期间,他们会学习计算机、财会、商业和秘书相关的课程。因为经常要与办公室其它工作人员沟通或做报告,文员必须要有很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在借书处借给并且收集书,期刊,录像带和其他料。

“图书馆管理员”这个概念如果要进行细分的话,会分出很多种类:图书采购、图书分类编目、用户咨询……这几类图书馆员一般读者很少接触到,读者接触最多的就是图书馆前台负责借书还书的馆员、书库里负责图书上架、为读者提供帮助的馆员。所以不同的图书馆员,工作是不一样的。对于负责图书采购的馆员来说,主要的工作就是所谓的买书。看似很简单的工作,其实也有很多东西要注意。要买什么书?有多少预算?去哪买?买来之后怎么办?这一系列的问题,跟图书馆的类型和定位有关,跟图书馆每年的经费有关,跟图书馆指定的采购政策有关。不是说想买什么书,市面上什么书流行,就能买的。

图书编目,可以说就是在图书采购到馆之后要做的工作,这一流程是图书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买来的书,首先要进行登记,一是检查所购买的书是否有缺漏;二是当今图书馆管理数字化的需要。现在图书馆都会配备一套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门禁、图书检索、借还图书都是通过这套系统的。所以新到的书,也必须经过这么一套系统。至于编目,就是给每本图书做分类,给一个分类号;在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中将这些分类信息以及条形码信息输入。之后还要在书中加磁条等等。

图书馆应该提供专题信息服务,这是出于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方便用户使用这样一个观念;并且图书馆本身拥有的资源很大一部分是分散的,没有经过整合的,这样就需要图书馆将这些资源整合起来加以利用。图书馆服务应当是有偿的。基于图书馆业务数据基础上的专题信息服务不是图书馆本身拥有的资源,而是凝聚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劳动,这种劳动当然应该是有偿的。当然这种有偿是相对的,与图书馆工作人员付出的劳动是成正比的。

圖书馆作为社会文化的保存和传播机构,各种社会记忆以纸本或者电子的方式进入图书馆并加以组织从而得以对外借阅、服务,这就是一个图书馆资源的采购、编目、上架、流通、服务的过程。这是一个系统的流程,各个环节都必须有人做。而在一些专业类型的图书馆,除了资源的提供,其更加侧重的是各类咨询服务的提供,进而为读者的学术研究等提供文献的综述和研究支持,这部分应该算是图书馆所能提供的服务的集大成者。

图书馆的工作流程简单来说就是“采、分、编、典、流”,一般读者能接触到的就是流通领域了,采,就是买书,如何利用有限的经费买到有用的,有价值的书;分,分类,根据《中图法》,书得内容对书进行分类,成品就是我们看到的索书号;编,编目,浩瀚的书海重如何找到自己想找的那一本,编目的作用就是将书得基本信息摘录下来;典藏,我也不知道是什么了;流,就是流通了,从书开始上架,到经过一个个读者的手,再回到图书馆。

总之,“采、编、分、典、流”都是图书馆的基础且必须的工作,其中采访图书、图书编目两项工作的专业性较强。在这之外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科技查新、信息素养教育、阅读推广,如果在学术型图书馆还有学科服务(有专业学科背景的图书馆员向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介绍信息检索技巧或参与专业研究)等,所以图书馆员和图书管理员不是一个概念。如果要从事图书馆的工作,除了上面的专业馆员以外,还需要IT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而且不同类型的图书馆服务人群不同,比如公共馆面向社会、高校馆面向师生、儿童馆针对小孩子,所以其建设方式、

图书管理服务 篇4

1 图书管理当中的影响因素

影响图书管理的因素有众多。首先最基本的影响因素是图书管理当中的图书数量因素。图书的数量决定了图书管理程序当中的复杂性。大量的图书管理起来自然也是比较难办的事情。图书的管理并不是指将图书逐一码在书架上即可。图书管理是指将图书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然后将其码在书架上,并且归档的行为。

对于图书的管理需要一定的分类方法。针对于不同的分类方法,图书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比如:按照书籍的内容不同就可以分为人文、艺术、数学、外语等,但是按照图书的体裁不同就可以分为散文、小说、游记等。确定分类方法并且实施是图书管理过程中的一个基础。无论书籍多少都需要进行分类,即便是只有少量的图书,如果不进行分类也不能进行良好的管理。

另外,影响图书管理的因素还有归档的及时性。对于图书,必须进行及时的整理,及时的归档,不能延误,否则就会造成图书补充不及时,下架不及时的问题,从而导致图书的使用效率下降。这对于图书的管理是一个极其不良的影响。

2 传统的图书管理办法

对于书籍的管理,不同的书籍所对应的种类不同,面向的人群也就不同。因此,做好书籍的信息采集是很重要的。了解每一本书籍的信息,对于图书管理人员来说一件并不轻松的工作,采集大量的书籍信息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的。在传统的图书管理中,管理人员一直采用人工记录的方式,可能会导致书籍的遗漏。因此,在管理大量的书籍信息时,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会浪费相当的人力。由于不同的人所需要的书籍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对于相似类别的书籍,寻找起来也是很费时间的。如果记录的不够详细或者不够精准,就会导致人们在寻找书籍时,一本本的去找,不仅浪费时间,还可能不能找到自己想看的书籍。因此,精确记录图书信息,对于图书的管理是很重要的,显然,人工的传统管理的方法并不适合当前的图书管理。

在传统的图书管理当中,一直采用的是人工记录的方法,对于图书的分类和图书档案的归类都纯粹依靠人工的力量。首先是关于图书的分类问题,图书的分类是多种多样的,大致有计算机、外语、文学、艺术、少儿、法律等。按照不同的内容、不同的体裁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在不同的图书管理中有着不同的分类。因此,如果采用人工分类方式,极有可能出现错误归类问题,而且调整也会特别麻烦。另外,人工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在分类过后的档案管理中,进行备份也会是很耗费人力的一件事,不备份的话,如果出现档案丢失的情况就会又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去重新整理。在大量的书籍档案管理中,总是会出现书籍撤出或者增添的情况,在撤出书籍或者增添书籍时,必须进行及时的档案调整。如果采用传统的人工方法进行整理,总会浪费一定的时间,不能够做到及时、精确。

3 现代图书档案管理系统应用

现代的图书管理系统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建立的管理系统。根据图书管理的特点,开发出的图书管理系统是非常适用的。不仅仅提高了效率,而且省去了大部分的人工。以往的图书管理需要大量的人力去整理、记录书籍,管理书籍的档案,但是现在的图书档案管理系统采用红外线扫描技术,将书籍背面的条形码信息录入到相应的系统当中。即便是大量的书籍也不会因为数量的问题而产生遗漏。每一本的图书信息是不同的,即便是内容再相似的图书也是有着差别的,对应的阅读群体也是不同的。因此,在相似图书的管理当中,计算机可以清晰地分辨出相似图书的不同之处。条形码的扫描是几乎不费时间的,大大节省了时间。比起以往的人力手工记录,更为方便快捷,并且省去了大量的时间。

在图书管理系统当中,在软件设计时就按照当前世界上所拥有的书籍种类分好了类别,不需要人为再去分类,在不同的图书馆或者企业当中图书管理系统中图书分类是相同的,当人们进行图书管理时,不会因为不同地方的分类不同而迷茫。因此,现代图书档案管理系统在各个地方是通用的。并且在计算机系统中有着对于图书的各种分类,按照不同的内容、体裁分为不同的各种大类,在各个大类下按照书籍的特性又分为不同的小类别。每次录入图书的相关信息时,其会自动进入到相应的类别当中。

大量的图书需要根据不同的类别整理出相应的档案,而使用电子文档,不仅仅是省去了大量的人力去分类,而且在档案备份中也相对的方便、简捷了很多,只需要在计算机中备份到U盘中就可以。对于纸质版的档案可以用打印机直接打印,不必再次耗费人工去抄写等。另外,在图书添加和撤出时,采集信息的过程会大大的缩短,完全不必担心因耗时过长造成档案管理不及时的问题。在档案添加和抽撤的过程中可以完全凭借计算机来完成,不必再手写,或者划掉。因此,图书档案管理系统极大提高了图书的管理效率。

不管是图书管理人员,还是图书借阅人员,现在的管理系统都极大地提供了方便。对于管理人员而言,不管是图书的增添,还是撤出,只需要扫描一下即可,不必再去档案室进行一一整理。删除以后会形成新的档案,大大方便了图书管理人员对于图书的管理。管理人员可以将图书档案管理的时间放在图书质量的管理方面,更好地保证图书的质量,更好地保证新出的图书的及时上架,旧图书的及时撤出。对于图书的借阅人员来说也是很方便的,有了图书档案管理系统,他们在寻找自己需要的书时,只需要在系统中输入需要的书籍名称或者种类,就会显示出对应的书架编号或者对应书籍的大致位置,准确地在大量的图书当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不会担心因为书籍的相似而找到的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书籍。

4 结语

图书档案管理系统对于图书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在图书管理的各个方面,运用图书档案管理系统,图书管理人员可以更加清楚地知道图书的种类,哪方面的图书应当增加,哪方面的书籍应当撤出也很清楚。并且在图书借阅过程中,图书管理人员运用图书档案管理系统可以更加清晰地知道图书的借出量。因此,当前,在各个图书馆或者其他的图书管理机构正确、合理地运用图书档案管理系统,可以更好地管理图书,省去不必要浪费的人工和时间,提高图书管理效率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刘肖肖.论信息管理系统有效提高图书档案管理的路径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2(15).

[2]韩英.高校图书档案管理和教师关系创新探索[J].档案管理,2014(1).

[3]丁邦友.知识管理在图书档案管理中的功能及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

[4]程燕娥.浅析图书档案管理的发展史[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

图书管理服务 篇5

图书馆管理是指应用现代管理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行动,合理配置和使用图书馆资源,发挥其最佳效率,达到预定目标和完成图书馆任务的过程。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和发展了图书馆管理。什么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笔者认为,图书馆知识管理,是指应用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合理配置和使用图书馆各种资源,充分地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信息与知识需求,并提升现代图书馆的各项职能和更好地发挥其作用的过程。由此看来,图书馆知识管理与图书馆管理有如下不同:①理论基础不同。从上述两个定义可以看出,图书馆管理是以传统的管理学理论为基础,图书馆知识管理则是以知识管理理论为基础;②管理对象不同。图书馆管理对象是由人员、文献信息、建筑、设备、经费、技术方法等要素构成的图书馆系统;图书馆知识管理对象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它是由信息与知识资源、人力资源、物资资源、技术与图书馆文化等要素组成。③侧重点不同。尽管图书馆管理的中心思想是以人为本,以读者为中心,但是在实践中,很少有图书馆贯彻了这一基本管理思想,而只是忙于一般的事务性管理;图书馆知识管理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人力资本管理成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核心,知识服务与知识创新成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直接目标。

1.2 管理内容的创新

图书馆知识管理将实现图书馆管理中人事管理、业务管理和行政管理的整合和创新,突出如下主要内容:①知识创新管理。它主要包括:图书馆学理论的创新研究,以“知识”为主要对象和核心概念,革新图书馆学的概念体系和理论基础等;图书馆学方法的创新研究;图书馆工作业务流程的创新研究,以“知识流”为主线,进行业务流程的重组与创新,探讨从文献采访过渡到知识采集、从文献组织过渡到知识组织、从文献服务过渡到知识服务的方法和途径;图书馆管理的创新研究,特别是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研究。②知识应用管理。图书馆需要为企业、政府、社会团体、科研机构建立虚拟图书馆或信息中心;为用户开拓多样化、深层次服务;构建复合型图书馆。③知识传播管理。主要是为了促进知识寻求者与知识源之间、知识寻求者与知识提供者之间的及时准确的匹配和传送。④知识服务管理。图书馆应帮助用户开发知识和运用知识,使图书馆能在更高层次、更直接方式、更关键性活动和更全面过程中支持用户的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⑤人力资本管理。图书馆知识管理十分重视人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的核心作用,积极培养胜任知识管理的知识型馆员。⑥知识产权管理。图书馆要研究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遇到的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策略和新办法。

1.3 管理职能的创新

一般说来,图书馆管理具有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6种基本职能,而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要职能体现为:①外化,它是以外部贮藏库的形式捕获知识,并根据分类框架或标准来组织知识。②内化,它是设法发现与特定需求相关的知识结构。在内化过程中,从外部数据库里提取知识,并以最适合的方式重新布局或展示信息,通过信息过滤来发现与用户相关的信息内容或知识。③中介,它是指把与某一研究领域相关的人和知识联系起来,通过群件、内部网、工作流和文件管理系统进行明确、固定的知识匹配和传送。④共享,即帮助员工从知识库中发现有用的知识甚至从中获得启迪和智慧。⑤学习,即帮助图书馆与个人解决学习问题,包括学习的目的、内容、程度与方法等,涉及知识的收集、整理、积累(储存)、共享,从而激励员工不断学习与更新知识,使图书馆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⑥认知(创新),它是在外化、内化和中介的基础上创造知识的过程,即知识创新的过程。图书馆知识管理可以帮助用户获得相应的知识,并提供最新的信息;也可直接参与科学研究、知识生产等过程,成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更关注知识在社会和用户间的扩散和传递,促进知识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1.4 管理原则的创新

过去,图书馆管理往往强调系统原则、集中统一原则、民主管理原则、动力原则、效益原则[2]。图书馆知识管理将突破图书馆传统管理的一些条条框框,突出如下原则:①开放性原则。要建立一个开放的图书馆知识管理平台,让所有成员能把自己的新知识添加到知识管理平台中去,同时也吸收和利用外部知识,丰富图书馆的知识库。②共享性原则。当图书馆成员间的知识得到共享时,图书馆的知识存量将成倍地增长,而转让知识并不损失成员任何东西。而且由于知识的共享是一个过程,需要转让者和接受者共同的参与,因此成员在转让知识的过程中能使自己的知识得以深化,或者获得一些新的知识。③激励性原则。图书馆通过建立知识管理激励系统,包括知识运行机制、知识明晰机制、知识绩效机制和知识奖惩机制,就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型员工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或者针对职业生涯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激励策略[3]。④发掘性原则。图书馆应该认识到知识在图书馆产品及其服务的价值创造中所具有的关键作用,图书馆需要明确知识的价值,并将其挖掘出来。⑤协作性原则。基于知识共享性,图书馆团队间的协作活动变得非常重要。只有团队活动才能真正将知识资本挖掘出来并加以形式化和资本化,因为只有在知识得到共享之后,知识才与知识的拥有者――图书馆员的个人相对独立,才能说明图书馆对知识有了更大的所有权。当某个图书馆员离开图书馆时,他们的知识才会留存在图书馆中。⑥增值性原则。由于知识具有收益递增的特性,图书馆员工通过知识共享,可以分享个人的知识和经验,减少团队的学习时间,实现知识价值的增值与功能放大。⑦层次性原则。图书馆知识管理可分为3个层次:一是信息管理,是对信息的收集、整理、贮存、查找和利用的过程;二是对知识的管理,即包括对用户、供应商和图书馆内部员工的知识加以识别、获取、分解、储存、传递、共享、创造、价值评判和保护,并使这些知识资本化和产品化的过程;三是对图书馆知识资本的管理,也就是对图书馆人力资本、市场资本、结构

图书管理服务 篇6

关键词 移动图书馆服务 微服务 浅阅读 社交媒介

分类号 G250.7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6.08.001

The Thought of Mobile Library Service to Micro-service of Library

Du Lisha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ocess of mobile library service to micro-service of library, and gives an overview of library micro-service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network and social media survey. It shows the problems that micro-service of library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is article concludes that library micro-service is the sublimation of mobile library service, as well as an effective boycott means of fragmentation reading and shallow reading.

Keywords Mobile library service. Micro-service. Shallow reading. Social media.

移动图书馆服务是指图书馆通过移动终端以无线接入方式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随着我国手机网民规模的持续扩大,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交流变得越来越迅捷,移动图书馆服务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基于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和APP客户端的微信息环境已经成为移动图书馆服务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微服务”已逐渐开始被学者关注和研究。

1 移动图书馆服务溯源

移动图书馆服务(mobile library service)在概念上与移动图书馆几乎重叠,一般被认为是等同的[1]。移动图书馆是一个舶来词,是由英文“mobile library”翻译而来,最初是指利用汽车等运载工具将图书馆信息资源输送到社区、乡村、学校等图书馆建筑本身无法覆盖的地方。这些流动书车弥补了由于地域限制而造成的图书馆服务的局限。随着时代的发展,移动图书馆的概念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传统的流动书车这种实体图书馆服务方式转变为依托远程通信提供信息服务的虚拟图书馆服务方式。

1.1 移动图书馆服务特征

图书馆由阵地服务到远程网络服务,再到移动图书馆服务,服务手段不断扩充,服务的范围也不断扩大。移动图书馆服务突出了其“移动性”,是一种动态的图书馆服务方式,这是移动图书馆服务的典型特征。无论是较早期开展的流动书车,还是现在利用移动终端提供的服务,都符合这一特征。

从移动图书馆服务的发展过程来看,其“移动性”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以前用户要亲至图书馆才能享受到图书馆的服务,图书馆服务呈现一种静止性的状态。随着图书馆进入网络时代,用户通过家里、办公室里的电脑设备可以登陆图书馆的网站获得资讯和服务,图书馆服务具备了通过远程传输提供服务的特征,“移动性”开始凸显并增强。目前随着移动终端如手机、平板、阅读器等移动设备的普及,移动图书馆服务已经摆脱了空间的限制,其“移动性”得到了极大的呈现。对移动图书馆服务追根溯源,可以看出,它其实是图书馆开展延伸服务和远程服务的一种具体形式。而这一种形式已经逐渐固化为图书馆的一种服务手段和工作方式。

1.2 移动图书馆服务渠道

移动图书馆服务依赖于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呈现一种比较清晰的发展脉络。早期由于受到网络技术的限制,图书馆只能提供功能比较单一的短信息服务、电话服务和基于WAP的手机端网页服务。这种传统的服务渠道所能提供的服务内容和服务项目比较受限,例如短信息服务和电话服务只能进行基本的信息发布、图书预约和图书催还,WAP手机端网页具有简单的书目查询和图书推荐功能,信息资源的利用和互动性较差。短信息服务曾经在传统移动图书馆服务中占据主流地位,但是目前呈现衰落趋势。据调查,截至2013年6月,我国的国家图书馆和省级公共图书馆之中仅有3家提供SMS的服务渠道,提供WAP和APP服务模式的图书馆数量则超过了70.6%[2]。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发展以及网络传输技术的提高,图书馆在提供移动图书馆服务方面的能力大大增强,并产生了微博、微信、APP客户端等新型服务方式。2010年有3所省级公共图书馆开通了官方微博,次年省馆微博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微信兴起的时间较晚,2013年有3所省馆开通了微信,次年省馆微信的开通数陡然攀升至21家[3]。目前公共图书馆官方微信的影响力已超过微博,其信息推送的方式使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图书馆原有的APP服务模式主要是为图书馆的特色资源开发一些适合移动终端的应用,大多是与社会机构合作开发,向用户提供的信息资源比较分散。而新型的APP客户端服务方式则是以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为架构,涵盖了书目查询、读者个人系统管理、书目推荐、数字阅读等栏目,向用户提供个性化系统的服务。目前的移动图书馆服务体系已包含短信息、移动电话、手机端网页、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六大服务渠道。微服务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nlc202309091012

2 “微服务”的产生与发展

2.1 “微服务”的产生

微服务是移动图书馆服务发展趋于成熟阶段的产物,移动图书馆服务实践的拓展催生了图书馆微服务的理念。特别是微博、微信和APP客户端的利用,为图书馆开展微服务提供了三个主要阵地。微服务和微信息环境脱不开关系,微信息环境是2005年举行的第一届国际“微学习”会议上的新提法[4]。从整个信息传播过程来看,信息传播者、媒介和信息接收者之间具有潜在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媒介”的出现对人们信息交流的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变革,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保存者和信息的传播者之一,其信息传播方式也同样受到了微信息环境的影响。2014年6月,上海图书馆召开全国第一届图书馆微服务研讨会,众多与会者分享了微服务的理念和工作方法,促进了图书馆微服务的蓬勃发展。

2.2 “微服务”概念辨析

“微服务”是一个新兴的提法,其外延和内涵尚无定论,其原意有两种:一是社会化的含义,指的是微博、微信等第三方应用平台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实现营销策略的一种服务提供方式;二是专业化的含意,指的是软件编程方面的一种新型软件架构。图书馆业内人士口称微服务,或许和微博、微信这两个“微”词语脱不开关系,在概念上应从属于图书馆服务的范畴。张英较早提出图书馆微服务的概念,认为微服务即是向读者提供细微化、个性化、差异化的阅读服务,是图书馆实践的新领域[5],这是从图书馆服务实践的角度提出的定义。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在图书馆的应用,微服务的含义开始向“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以及APP客户端向读者提供图书馆服务”的角度转换。例如上海图书馆金红亚等将社交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以及利用微博进行图书馆营销归为微服务的内容[6]。笔者认为微服务是移动图书馆服务的延续和升华,和移动图书馆服务有着天然的联系。微服务主要依靠智能终端设备,通过各种社交媒介向用户提供服务,在这方面和移动图书馆服务并没有什么不同。由阵地服务、远程网络服务到移动图书馆服务的变化更多的是服务手段和服务空间的变化,而微服务则更强调一种服务理念的变革,是对“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的深化。

2.3 “微服务”发展状况

公共图书馆为所有的用户提供服务,其微服务的发展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个图书馆行业的发展趋势。目前主流的微服务平台有3种,分别为微博、微信与APP客户端(不包括其他信息提供商开发的专门阅读软件)。笔者利用腾讯微博、新浪微博、微信平台这三个最具代表性的社交平台以及各大图书馆网站,对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31家省级公共图书馆(不包括港、澳、台)进行微服务调查(调查时间为2016年4月16日),调查结果如表一所示,基本上能够反映我国公共图书馆微服务的发展水平。由表一可知,我国31家公共图书馆中,新浪微博的开通率约为71%,认证数量与开通数量基本持平;腾讯微博的开通率仅为48.4%,远远低于新浪微博的开通率,其认证数量与开通数量相同;31家公共图书馆全部开通了微信服务,但是有3家未进行实名认证;仅有11家公共图书馆提供官方APP客户端服务,占到总数的35.5%。

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除以上常规微服务以外,部分图书馆还有一些特有的创新型服务形式。例如首都图书馆开通了豆瓣小站,吸引了大量豆瓣读书爱好者的关注;浙江图书馆开通支付宝服务窗,将微服务嵌入到城市生活体系当中;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凭借其自身的技术优势,开通NFC自助借书功能,并提出“比更快还快”的口号,吸引了大量用户下载和使用。这些创新举措推动了微服务的发展,使微服务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3 “移动”而“微”的启示

图书馆利用微博、微信来开展微服务,要顺从微时代的行事规则。图书馆在提供微服务过程中需要保持清晰的头脑,防止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正确认识图书馆微服务:

3.1 静和动

图书馆作为一个公共场所,一直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以便人和书的交流顺畅而不被打扰,这是静的方面的体现。另一方面,为了进行阅读推广活动,图书馆要开展讲座、图书导读等各种阅读活动,激发用户的兴趣。特别随着移动图书馆服务的发展,突破了馆内服务的空间限制,图书馆“动”的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图书馆微服务作为一种新的服务理念更要注重静和动的合理搭配,以保持均衡发展。微博和微信这种实时交互传播的媒介使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空前增强,由于信息本身的片段化以及传播频次的增加,也使得其真实性大大降低,产生大量的“噪音”。但是社交平台聚合用户的特征,很容易形成各种不同的舆论倾向,影响人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图书馆在提供微服务的过程中,必须要静得下来,为用户提供充分的信息资源,提高用户的信息素养和辨别能力。此外,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强调的图书馆微服务的“动”指的是互动性,而并非移动图书馆服务的“移动性”。图书馆要善于回复、评论和转发粉丝的微博、微信,及时回复读者的意见和建议,善于利用微媒体平台的各种工具设计各种互动活动,提升微服务的影响力[7]。

3.2 宏观和微观

宏观和微观是图书馆服务过程中互相依存的一组概念,有学者认为图书馆微服务就是摒弃以往的宏观服务方式,为用户提供小细节的个性化服务[8],这种看法有待商榷。图书馆开展阵地服务,诸如图书流通、展览、讲座、图书推广活动等就属于宏观服务,需要图书馆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实现。微服务则着眼于“微”,即利用社会资源或者图书馆剩余资源开展细节服务。笔者认为图书馆微服务和图书馆的宏观服务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正是因为微服务理念的出现才确定了图书馆宏观服务的范围,而图书馆的宏观服务也是微服务得以顺利开展的基本条件。利用微博、微信、APP客户端等平台来开展微服务依赖于图书馆本身丰富的馆藏信息资源和各种阅读活动,否则微服务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当前,大多数图书馆已经将社交工具整合进他们的服务当中,并开始进行活动的推广,社交媒体的优越性得到了广泛认可,在将来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9]。但是,馆员本身的技术水平和相关业务素质和图书馆社会包容责任的具体政策的缺失,会极大限制图书馆微服务的进一步开展。这就需要图书馆在宏观方面开展针对馆员技术水平提高的培训课程,并且研究制定适用于微服务开展方面的相关政策。

nlc202309091012

3.3 主体和补充

微服务改变了传统的信息单向传播的方式,实现了网络化、交互式的传播,加深了用户对图书馆服务的参与程度[10]。这种交流方式使图书馆更能准确的了解用户个性化的需求,可以为用户提供更为全面的图书馆服务。和传统的移动图书馆服务方式相比,微服务在提供微内容和移动阅读方面具有得天独到的优势,很容易给潜在用户造成图书馆微服务就等同于图书馆服务的全部内容的假象。实际上,微服务作为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新形式,仍然是图书馆延伸服务的一种方式,是图书馆主体服务的延伸。因此,对用户的信息服务不能仅局限在微服务平台和移动终端,而应该将用户引领到图书馆的主体服务当中。Mainka和Hartmann等学者将图书馆服务分为两种,即数字图书馆服务和实体图书馆服务[11]。图书馆向用户提供免费的电子资源以及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可以通过微服务的方式来实现。但是另一方面图书馆还为用户提供工作、学习以及聚会的实体空间,并作为城市的地标而存在。由于目前大多数图书馆都有免费的WiFi,并且馆内的数字资源访问比馆外访问更为便捷,因此,依托实体图书馆形式的服务仍是图书馆服务的主体。特别是“第三空间”“创客空间”等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变革使得实体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更加不可取代。

3.4 营销与项目

从营销手段的角度来看,图书馆开展微服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图书馆的公众形象和关注度。微博具有开放关注和转发的功能,图书馆发布的微博文章通过粉丝的关注以及分享还可以影响到粉丝的粉丝,这种链条式传播方式能够极大地拓展图书馆微服务的范围,对图书馆品牌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微信的二维码扫一扫关注的功能以及朋友圈转发分享的功能也具有同样的效果,并且传播的“噪音”相对更少,可信度更高。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在微服务营销方面是最成功的公共图书馆之一,多次获得各种营销奖项[12]。其建立了完善的营销运营机制,大大强化了图书馆与社区的联系,增强了图书馆的品牌曝光度。Lorri和Jisue认为公共图书馆通过在微博(Twitter)上注册账户以及完成简介描述的方式建立一个社交空间的“自我”形象[13]。可见,图书馆不仅仅是通过微博来发布信息,还通过关注他人并且加强互动性来吸引用户关注自己,从而推广图书馆的各项活动。

从图书馆服务项目的角度来看,图书馆应该把微服务作为一种常规服务活动来开展。图书馆应该从微阅读或者云阅读方面增强图书馆微服务的能力。Smeaton和Davis认为图书馆利用社交媒体开展服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包括与图书馆管理机构及其更广泛的组织环境的协商需求,也包括管理那些不愿意进行这项工作的员工[14]。社交媒体的使用不断增长,图书馆也在不断采用新的平台,社交媒体服务必须被看作是图书馆整体服务的虚拟分支服务项目。这种把社交媒体服务作为图书馆核心服务项目的观念是图书馆开展微服务得以成功的关键。

笔者认为图书馆微服务,一方面通过创新型营销方式,树立图书馆良好的公众形象;另一方面积极进行技术创新,推动远程信息传递和数字参考咨询,为社交空间当中大量的潜在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直至把他们变成图书馆的正式用户。

4 结语

图书馆微服务是移动图书馆服务发展的新阶段,同时也是图书馆对抗碎片化阅读和浅阅读的一种有效手段。另外,网络信息资源的快速更新大大压缩了信息本身的真实性和实效性,碎片化阅读和浅阅读带给人们的只是一时的消遣,造成信息丰富的假象,实际营养乏善可陈。图书馆提供微服务并不是鼓励碎片化阅读和浅阅读,而是利用这两者存在的阵地和渠道充分发挥本身提供信息资源的优势。因此,微服务的目的实际上是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聚集用户的能力,将用户重新拉回到图书馆的怀抱,是图书馆主动寻找用户、聚拢用户、惠及用户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 1 ] 施国洪,夏前龙.移动图书馆研究回顾与展望[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40(2):78-91.

[ 2 ] 魏群义,袁芳,贾欢,等.我国移动图书馆服务现状调查:以国家图书馆和省级公共图书馆为对象[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40(3):50-63.

[ 3 ] 张丹丹,杨思洛,邢文明.省级公共图书馆微博和微信服务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5(20):57-63.

[ 4 ] 龙叶,雷英杰.微信息环境下的图书馆微服务策略研究[J].现代情报,2015,35(9):89-92.

[ 5 ] 张英.微服务:开创图书馆服务的“蓝海”[J].图书馆建设,2011(7):51-53.

[ 6 ] 金红亚.图书馆与微服务[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1-14.

[ 7 ] 牛波.微服务:微传播时代图书馆的服务创新[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5(5):35-38.

[ 8 ] 刘丽萍,庞彩云.图书馆微服务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3(4).

[ 9 ] ABDULLAH N, CHU K W, RAJAGOPAL S, et al. Exploring libraries’ efforts in inclusion and outreach activities using social media[J].Libri, 2015, 65(1):34-47.

[10] 安东梅,耿晓光.微内容:图书馆服务的“长尾”[J].图书馆建设,2010(12):54-56.

[11] MAINKA A, HARMANN S, ORSZULLOK L, et al. Public libraries in the knowledge society: core services of libraries in informational world cities.[J].Libri, 2013,4(4):295-319.

[12] 李金波.纽约公共图书馆社交媒体营销实践[J].图书馆论坛,2016(4):121-125.

[13] MON L, LEE J. Influence, reciprocity, participation, and visibility: assessing the social library on twitter[J].Canadi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 Library Science, 2015, 39(3):279-294.

[14] SMEATON K. Social technologies in public libraries: exploring best practice[J].Library Management, 2014, 35(35):224-238.

杜丽莎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助理馆员。广东广州,510110。

(收稿日期:2016-05-18 编校:曹晓文)

图书管理服务 篇7

在读者服务部工作的老师在平时的工作中, 经常遇到有读者丢失图书前来赔偿。一般图书馆遗失赔偿规章制度中规定, 凡是丢失图书, 必须赔偿。读者可以选择购买相同图书来赔书, 也可以选择三倍或者五倍赔款。有的书金额较高, 三倍或者五倍赔款, 对于学生读者来说负担不小。如果能够买到书, 是最好的。可是有的读者不熟悉买书流程, 或者有的图书市场上已经买不到, 只有到出版社才能买到, 所以, 如果图书馆能够提供此类代购服务, 这将是体现图书馆宗旨的优质特色服务。

除了读者因赔偿而请图书馆代购, 有时, 图书馆在OPAC系统中提供读者荐购服务或者新书推荐、好书推荐服务, 读者浏览图书馆所提供的书目时, 会看到一些适合自己的图书, 非常想单独购买下来。如果图书馆能够与书商协商, 按照相同折扣购买到, 读者必定满意, 图书馆形象也会加分。

二、图书代购是体现图书馆服务宗旨的创新特色服务

随着社会的进步, 网上书店以及电子图书的冲击, 让图书馆陷入发展的瓶颈。对于高职院校图书馆而言, 两高两低尴尬境地已经不再稀奇。图书馆大楼越来越高, 地位却越来越低。图书馆藏数字越来越高, 借阅率却越来越低。这就让图书馆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开展静态式、被动式的服务, 而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主动发掘读者需求, 开展特色服务, 时刻不忘读者第一的宗旨, 全方位拓展服务。而图书代购, 正是这样一项创新特色服务。

三、图书代购是图书馆服务的双赢模式

图书代购是一种双赢的服务模式。一方面, 方便读者购买自己喜欢的图书, 免于高额遗失罚款, 真正做到省时省力, 借阅无忧。另一方面, 对于图书馆而言, 也是获益颇丰。不仅服务到位, 大大提升读者满意度, 提高自身形象, 也可以利用这项服务, 开展差额创收项目。例如书商购买为7折, 图书馆给读者为8折或者9折, 收取两成服务费用。所以, 图书代购可以为读者带来时间和学习效益, 为图书馆带来经济效益和服务影响力, 是双赢的服务模式。

四、图书代购的一般流程

图书代购的一般流程如下:首先, 凡是读者与教学、科研、学习有关的图书购买的需求, 或者有丢失图书馆图书需要购买图书进行赔偿时, 都可以向图书馆提出代购请求。代购请求一般是通过邮件、电话或者直接到图书馆指定办公室直进行登记。读者需要填写代购申请表, 将书名、作者、出版社、ISBN标准号等图书信息填写好, 方便工作人员购买。申请表填写越详细, 购错率就越低。然后, 读者向工作人员支付定金。读者确认购买信息并且支付定金后, 图书馆就可以与合作书店联系并购买, 也可以从网上书店, 例如当当网、卓越亚马逊网、中国图书网等为读者代购。等图书到货后, 图书馆工作人员根据读者所留联系信息, 联系读者取书并支付剩余金额。

五、网络环境下图书代购的新形式

图书代购可以通过电话、邮件, 或者直接到图书馆指定办公室登记申请, 但是形式陈旧无趣, 不够吸引读者。如果仅仅靠以上几种方式, 图书代购势必成为一种摆设和形式主义, 久而久之, 不了了之。

网络时代的到来, 使服务也可以做到多样化, 简便化, 同时又新颖多彩。

最基础适用的一种方式, 就是OPAC嵌入式图书代购服务。打开OPAC书目查询, 读者登陆我的图书馆, 便可进入读者荐购模块。荐购模块中, 读者可以浏览图书馆上传的征订书目。征订书目可以按照学科进行分类。读者看到自己喜欢的图书, 可以打开查看其简介, 如果觉得想让图书馆订购, 可以点击荐购按钮, 如果觉得想让图书馆代购自己收藏, 那么可以点击“申请代购”按钮。图书馆可以从数据库后台整理读者荐购书单和读者代购书单, 分别发送书商订购。

另外, 新书推荐中也可以嵌入图书代购模块。读者在浏览图书馆新书推荐或者好书推荐的时候, 如果遇到自己想买的图书, 也可以点击“申请代购”按钮, 系统自动识别并汇总整理, 将代购信息传递给图书馆工作人员。

除了固有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图书馆也可以借鉴很多外部网络的经营模式, 创建单独的图书代购网站。例如淘宝网、腾讯拍拍网、微信微店等等。这些网店模式, 虽然都以营利为目的, 违背图书馆公益性宗旨,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如果不创新服务模式, 只能被电子资源和网络资源淹没。况且, 图书馆主要目的是面向本校读者, 提供优质服务, 价格优惠, 营利甚微。图书馆工作人员, 将借阅率高的经典名著、畅销图书、以及英语四六级等考试类图书的封面图片、书名、作者、出版社、ISBN标准号以及图书简介等信息上传到图书代购网, 并将网址广泛宣传给所有读者。读者可随时登陆浏览图书, 将自己喜欢并有购买意向的图书添加到收藏夹或者购物车, 选好后点击购买, 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联系电话等信息。然后点击提交订单并付款。图书馆工作人员每周整理订单并发送书商采购。书到货后联系读者领取图书, 读者拿到书以后, 可确认收货并给与服务评价。

图书代购服务可以作为图书馆长期开展的服务项目之一。根据读者的需要, 读者荐购代购可以收藏在图书馆供读者借阅, 读者个人图书代购可以自己留用学习。一方面可以补充图书馆的馆藏, 另一方面也是为广大读者搭建更好的工作学习平台。

摘要:图书代购是图书馆业务的新扩展, 充分体现了图书馆的服务宗旨, 发挥了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从图书馆工作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出发, 提出了由图书馆为读者代购图书、文献的观点, 并探讨了图书代购的意义、途径、具体操作流程以及在网络环境下的创新模式。

关键词:图书馆,特色服务,图书代购,创新

参考文献

[1]王中秋, 王鹏飞.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新拓展——买书服务[N].大众科技报, 2008.

[2]姜化林.图书代购——服务育人与采编部业务的新扩展[J].福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

[3]王红霞, 马彦格.浅论图书馆业务的新扩展——图书代购[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

图书管理与图书利用之探讨 篇8

一、图书管理与图书利用之间的关系

从唯物辩证的角度来进行研究, 可以看出对图书管理与图书利用是一种既相互联系, 有各自独立。两者之间有着一定的吸引关系, 但是也会出现相互排斥的情况。但是两者都存在于图书管理工作中。通过分析图书管理与图书利用之间的关系, 就能够明确的了解到, 对于图书资源进行利用和开发所具有的意义。在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充分认识的基础上, 可以有效的满足读者的各种需求, 使得读者能够更好更快的找到所需要的资源, 从而为读者提供更为满意的服务。如果想要理清图书管理与图书利用之间的关系, 就需要合理对图书进行管理, 同时要针对图书管理工作进行科学的组织, 将管理作为一种手段, 而将服务作为图书馆工作开展的最终目标。在特殊的情况下, 管理也可以被服务取代, 同时服务也可以被管理取代, 两者可以有效的形成统一。就图书馆的工作来说, 针对图书资料进行管理是其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 这项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为读者提供相应的服务。因此, 就需要构建相应的管理机制, 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读者获得满意的服务, 以达到读者的需求。

然而, 我国目前的图书馆在对图书资料进行管理的过程中, 却忽视了管理的全面性, 只是以为的进行单方面的管理, 无法清除了解读者的需求, 只是为了管理而进行管理, 无法为读者提供满意的服务, 使得图书资料的价值也无法高效的发挥出来。一般来说, 图书馆中, 人是主体, 也就是读者占据主体位置, 图书馆的各项工作都需要围绕着读者展开, 为读者服务。合理的采用相关的管理办法, 使得管理与服务之间能够实现高效统一, 将管理与利用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这样才能够使得图书资料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从而可以更好的为人们的进步提供参考, 为人们的知识积累奠定基础。

二、图书管理与图书利用之间存在的问题

1. 闭架借阅问题。在图书管理与图书利用之间, 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闭架借阅的问题。由于管理和利用之间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矛盾问题, 而管理则是为利用提供更好的契机所展开的, 利用需要合理的管理才能够最终实现。由于矛盾一直存在于两者之间, 尤其是闭架借阅这一矛盾, 最为突出。造成闭架借阅这一矛盾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图书馆阅览室中, 各种图书资料只能够在图书馆中进行阅读, 而且还需要在当班的情况下必须归还, 这样就使得读者的阅读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有着读者为了能够更好的读书, 就会采取一些极端的做法, 如将图书偷偷的拿回家, 或者是将需要的资料剪裁下来带走, 这些行为都是使得图书的完整性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从这一点也进一步说明, 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目前图书事业发展的需求, 也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 这样守旧的管理方式的应用, 使得读者与管理人员之间的矛盾逐渐恶化。

2. 开架借阅问题。自从图书馆实施开架借阅以来, 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给读者带来了方便, 并且有效的实现了图书和读者零距离的接触, 然而, 在某些方面上仍不可避免的使图书的损耗率上升。一是读者的素质参差不齐, 部分读者对爱护图书缺乏意识, 往往会有一些习惯;二是图书翻阅率大大的提高了, 自然会有很多的图书被污损, 一些流通频率特别高的图书将面临着不能再流通的问题。

三、图书利用与图书管理间矛盾出现的解决措施

1. 强化管理措施, 提高管理水平。图书期刊资料的类别有很多种, 图书馆在对这些期刊资料进行管理的过程中, 应该先对期刊资料进行有效的分类处理, 同时要将图书资料放置在相应的位置上, 将期刊资料均进行有效的分类标注, 并制定目录, 然后依据目录的顺序来进行上架摆放, 同时, 要借用科学的计算机软件来针对图书进行管理, 这样就能够使得图书管理更加的科学化和系统化, 并且具有人性化的特点。

2. 改善借阅制度, 可实行闭架和开架借阅相结合的办法。把新的图书和期刊经登记分类后, 按照需求的不同决定其实施开架阅览或是闭架借阕, 尽可能的满足读者的需要。第四, 将图书和期刊进行有序科学的分类并进入图书馆的计算机网络以便于读者查询。

3. 转变观念, 强化服务意识, 改进服务态度。一是要时时的更新已有的陈旧观念。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由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由单一性服务转变综合性服务;由封闭式服务转变为开放式服务。二是根据社会和本单位的需要, 作好图书采购和期刊订阅工作。图书资料室藏书多少与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服务读者的效果, 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文化的进步和人们的阅读习惯。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购买新书和订阅期刊的工作过程中广泛的征求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重点采购和订阅目前最新的并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图书和期刊, 为更好的满足读者阅读需求奠定良好的基础。三是搞好特色藏书建设。可以系统收集和当地生产生活相关的专业书刊, 逐渐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图书馆藏。

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充分的了解到, 图书管理与图书利用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 两者之间既相互吸引和联系, 又相互排斥和独立。针对这一问题就需要合理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解决, 可以将管理措施不断的进行强化, 使得管理的水平能够快速的提高。

摘要:本文通过对图书管理与图书利用之间的关系展开了探究, 并总结得出在图书管理与图书利用之间存在的闭架借阅问题, 依据该问题来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以此来保障图书馆的正常工作, 使得图书能够得到良好的管理和利用。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究, 能够为相关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图书管理,图书利用,措施,关系

参考文献

[1]彭堂玉.图书管理与图书利用之探讨[J].图书情报知识, 2012 (02) .

图书管理服务 篇9

关键词:图书馆,知识管理,图书馆管理,含义,重要性,创新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 图书馆面临着的威胁越来越大, 生存空间被压缩的程度也变得越来越大。这个时候如果再不研究出新的管理模式, 并落实到实处的话, 恐怕图书馆就会一步一步地走向消亡。因此, 图书馆知识管理顺应着图书馆管理者的需求而诞生, 如果能够将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实际运用落实到图书馆的内部管理和业务推广工作上, 通过对图书馆管理人员自身的管理水平来实现图书馆的创新能力以及服务质量的有效提高, 将是对图书馆发展的一个有力的推动。

一、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概念

20世纪70年代, 图书馆知识管理开始发源, 由美国某知名国际咨询公司初次提出的, 它是一种在经济高速发展时代, 人们对知识资源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两方面同时作出革新的管理方式, 图书馆知识管理起源于管理学领域, 由于当时图书馆知识管理方式在管理学领域中只是一个新生, 因此社会各界人士对它在认识和理解上都有比较大的分歧, 直到后来才逐渐形成一个系统性的管理体系。美国得尔海集团曾经管理者卡尔·弗拉保罗说过一句这样的话:“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组织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管理”, 这句话很好地概括出图书馆知识管理需要具备的内容。而在我国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际运用中, 广义的图书馆知识管理更适用一点。由于我国的图书馆管理对图书馆内部管理以外的各类有形和无形的事物涉及得更加多, 而狭义的图书馆知识管理主要是对图书馆知识系统的管理, 包括对系统知识进行搜集、加工、储存、使用以及创造等工作的管理;而广义的图书馆知识系统除了包括以上的管理工作外, 还包括一些与知识管理相关的有形和无形资源和资产的管理工作。

时至今天, 虽然图书馆知识管理在定义以及创新与服务上仍然未取得完全的统一, 但是目前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原则必须是以人为本, 而且是建立在信息管理以及知识创新的基础上。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让图书知识信息处理与图书知识信息管理创新能力进行更好的结合, 从而使管理人员在图书馆管理时能够对知识进行最大程度的传播和共享。

二、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重要意义

图书馆是一个需要对庞大信息系统进行管理的组织机构, 其中包括对知识的搜集、辨别、整理、运用以及分享等, 图书馆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满足各位图书馆用户的信息需求;相比之下, 知识管理则要复杂得多, 它的任务就是使信息与信息、人以及信息的搜集、整理、储存以及传输等过程之间变得紧密联系, 可以说是建立一个各类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实现互动的平台来满足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于知识系统的需要, 而这就是图书馆一直以来赖以生存的根本。但是在目前的知识经济下, 我国图书馆开始面临各种越来越大的挑战, 用户需求开始从过往的信息单元不断向知识单元发展, 对知识的需求变得更深、更多样, 另外, 由于科技的发展而带来的各种信息服务机构以及信息知识获取技术充斥着整个社会, 其中特别是一些商业性信息咨询机构的兴起, 它们带给图书馆的冲击是巨大的。因此, 现代社会迫使这图书馆在知识管理上必须进行知识环境以及信息管理技术的革新。

近年, 很多西方国家开始对图书馆知识管理开展全力的研究, 并以“知识的创新、组织和利用”作为图书馆管理发展的主题, 在全国范围内专门建立了一个“知识管理”委员会, 这不仅对其国家的图书馆管理的革新产生重大作用, 同时也对全世界的图书馆管理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目前, 图书馆知识管理已成为一门专业课程并纳入到国外许多大学的专业课程中, 随之出现了围绕图书馆管理的的多层次教育, 随着专门的图书馆知识管理人才通过这些教育渠道然后进入社会, 对社会上重要的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作出贡献。因此, 在图书馆管理相对落后的我国, 图书馆作为重要的信息资源管理的机构, 应该更加主动地去借鉴其他国家的图书馆知识管理理念和具体做法, 这对于全社会对知识信息资源的挖掘, 推动社会进步以及技术创新, 为社会注入动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

(一) 管理理念的创新

现代的图书馆管理关键是要对现代管理学的理念进行运用, 并通过计划、指挥、组织、调整、控制以及管理等手段, 使图书馆资源能够得到更加合理配置和使用, 将其最佳作用发挥出来。目前,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发展带给了陈旧的图书馆管理手段一个重生的机会。图书馆知识管理是指通过对知识管理学理念及其手法的运用, 对图书馆内部的各种信息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和使用, 以致图书馆管理工作能够更加充分地同时满足各类用户对知识信息的需求, 同时提升图书馆的各项现代化功能以及优化其作用的过程。总的来说, 图书馆知识管理相比起一般的图书馆管理有以下各种的不同点:1.图书馆管理基于的理论基础不同, 图书馆管理一直以来都是以传统的管理学作为它的理论基础, 而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理论基础则是知识管理.2.实现管理的对象不同, 以往的图书馆管理的对象一般是对各类文献书籍信息、图书馆人员、建筑、设备、费用以及各类技术手段等组成的图书馆系统为主, 而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管理对象则是由信息与知识、人力、物资、技术以及图书馆文化等资源组成的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3.所管理的侧重点不同, 虽然一直以来图书馆管理都是以以人为本作为管理的核心理念, 但是在实际的管理中, 我国图书馆很少能够将其落实到实处上, 从而使图书馆管理沦为一般化的事务性信息管理;而使用图书馆知识管理作为图书馆管理理念和手段往往能够真正地体现出强烈的以人为本的服务精神和管理思想, 由于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中心是人力资本管理, 因此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知识服务与知识管理创新。

(二) 管理内容的创新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容需要包括图书馆管理中的业务管理、人事管理以及行政管理等多方面的整理和创新, 其中最为主要管理工作有如下几个:1.知识创新管理, 主要是指对图书馆管理理论的创新性研究工作, 并以图书馆知识作为管理研究的主要对象, 同时对图书馆管理学的理论基础以及概念体系作出革新等, 现代化的图书馆管理的业务流程必须以“知识流”作为管理的主线, 业务流程的创新与重组是其工作的重心, 研究如何实现从文献采访、组织以及服务转变成知识搜集、组织、以及服务的方法和途径;2.知识应用管理, 图书馆管理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提供系统性的知识需求, 因此在建立图书馆的信息系统时必须以同时满足政府、企业、科研机构以及社会各个团体的共同需求, 同时以开拓多样化用户, 提供多方面、深层次服务, 建立起复合犁型图书馆为目标;3知识传播管理, 图书馆管理的重点同时也是首要任务, 就是为了方便知识源与寻求者之间的准确和及时的匹配;4.知识服务管理, 现代化的图书馆管理应该做到能够帮助用户实现知识的使用和开发, 从而使图书馆能够在更高层次上以更加直接方式对用户对知识的运用和创新工作进行更全面的支持;5.人力资本管理, 在现代化的图书馆知识管理中, 人力资源在整个管理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 无论在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通过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才能得到更有效地实现, 因此各大图书馆应该更加积极地培养出具备优质图书馆知识管理知识与能力的知识型管理人员。

(三) 服务工作的创新

1.建立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传统图书馆管理更多地是关注馆藏和日常事务管理, 导致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出现很多弊端, 如馆藏结构单一、服务范围小、利用率低, 直接影响了图书馆经济效益和继续建设, 不利于图书馆的长远发展。图书馆知识管理全面落实“以读者为中心”的概念, 建立明确的读者信息反馈渠道, 将读者需求与信息资源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依据读者的知识结构、阅读倾向进行信息的收集, 充分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对信息和知识的需求, 从而扩大了图书馆的服务面, 提升了图书馆信息与知识的服务质量。

2.知识服务工作的加强。现代社会对于图书馆的知识性要求非常高, 因此图书馆知识服务方式也不能局限于是简单、传统的文献书籍收集、储存、推广以及应用等工作, 而是应该加强对于现代知识的开发、创新。在日常图书管理中需要不断扩充服务的知识内涵, 不断进行新知识的挖掘与发现, 使原有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更加综合化、系统化、深入化, 产生针对性和适用性更强的再生知识, 实现知识资本的更新、整合和增值。同时, 充分利用网上信息资源,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拓宽图书馆知识和信息服务的宽度和广度。图书馆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理论与图书馆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对于当代图书馆管理工作具有积极的创新作用。当代图书管理工作应当及时更新传统管理观念, 积极吸收现代知识管理理念, 为读者提供及时、准确、增值的知识信息, 以知识增值和读者需要为中心, 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的作用。

(四) 服务人员素质的全面提升

想要全面提高图书馆人员的整体素质, 首先, 就要引进一批具备综合素质业务能力的高端工作人才, 这些图书管理工作者既要具备一定的图书管理基本理论常识, 接受过正规高等专业教育, 并取得了资格认定, 同时又要有一定的管理学理论知识, 并能够将二者贯穿在具体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去。其次, 由于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需要引进信心的技术和管理设备, 因此, 对现有的工作人员必须进行分批有重点的业务培训和技术培养, 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对设备的操纵能力。为了使得培训能够卓有成效, 管理部门应该对其培训结果进行测试总结, 成绩优异的可以适当的给予奖金等福利奖励, 而对于测试结果不尽如人意的工作人员可以限期进行整改, 并采取必要的惩罚。

参考文献

[1]张福涛.图书馆应用知识管理的新理念叨[J].图书与情报, 2007 (2) .

[2]何春滨.知识管理与图书馆创新管理[M].现代情报, 2007 (5) .

[3]苗金娥.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M].职业时空, 2008 (3) .

[4]高景昌, 张先岐.知识管理与图书馆管理服务创新[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6 (9) .

[5]王红.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5) .

[6]郑辉.知识管理与图书馆管理创新[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2) .

[7]王琼.浅议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J].赤子, 2012 (12) .

图书管理服务 篇10

关键词:图书馆,知识管理,图书馆管理,创新

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书的出现, 对图书馆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 若依旧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 拒绝创新, 图书馆极有可能面临消亡。图书馆的知识资源十分丰富, 因此, 可以从知识管理方面着手, 合理运用知识资源, 实现图书馆管理的创新, 弥补现有管理模式中存在的缺陷, 以促进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

一、图书馆管理与知识管理相关概述

图书馆管理主要是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合理配置图书馆资源、完成图书馆任务的过程。而图书馆知识管理, 则是在对资源合理配置的过程中, 运用知识管理理念, 充分体现图书馆职能, 为人们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图书馆管理与知识管理在理论基础、管理对象、管理中心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别。前者以现代管理学为理论基础, 以图书馆系统为管理对象, 以图书馆事务为管理中心。后者则是以知识管理理论为理论基础, 以知识管理系统为管理对象, 将以人为本理念的落实作为管理中心。通过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行, 能够充分实现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能力的有效结合, 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共享, 推动图书馆管理的创新。

二、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

(一) 在管理理念方面的创新。图书馆管理主要是基于现代管理理念, 对图书馆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使其得以充分运用, 并对图书馆任务予以良好完成的过程。而图书馆知识管理, 通过知识理念的运用, 对图书馆知识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转变了图书馆管理中着重图书馆任务的管理理念, 更注重与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同时, 图书馆管理理念中主要管理对象是文献书籍信息、费用、技术手段、人员等方面, 而图书馆知识管理则对这一部分进行了创新, 主要包括信息、知识、图书馆文化等方面的管理。另外, 图书馆知识管理中体现出了浓厚的“以人为本”管理思想, 转变了图书馆管理中以事务性信息为重的管理思想, 对知识服务和知识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有效创新。

(二) 在管理内容方面的创新。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内容上的创新主要可以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知识创新管理, 主要包括图书馆学理论、核心概念等。在这一部分, 主要是对图书馆知识的重点研究, 并将“知识流”作为业务流程主线, 将原有图书馆管理中对文献的收集、整理进行转变, 形成对知识收集、整理的流程。在知识创新管理中, 对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尤为受到重视。第二个方面是知识应用管理。要求图书馆转变原有服务方式, 建立虚拟图书馆, 为人们提供更深层次、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同时, 加强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 建立电子书库、图书数据库等, 为读者提供信息化服务, 建立图书馆网站, 并及时发布图书馆相关信息, 使读者能够随时了解图书馆实际情况, 将以往图书馆管理中的文献服务转变成知识服务。第三个方面是知识服务管理。将原有图书馆管理理念转变为知识服务理念, 使图书馆职能得以充分发挥, 通过帮助图书管理人员树立知识服务意识, 为读者提供所需要的知识, 并满足其对知识的创新和运用需求, 实现知识服务管理创新。第四个方面是知识传播管理。让知识在图书馆、社会、读者、作者之间传输匹配。通过及时的传输和准确的匹配, 市图书馆能够为用户知识的运用提供全面支持。第五的方面是人力资本管理。人力资源在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图书馆在这一管理中, 通过对知识型管理人员的培养, 使管理人员能够更好地进行图书馆知识管理, 实现对图书管理的进一步创新。

(三) 在管理模式方面的创新。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管理模式主要可以分为四种, 包括集成模式、协作模式、专家模式以及事务模式。集成管理模式主要是注重整体最优原则。要求图书馆中所有部门按照统一的要求和标准进行行动, 实现图书馆功能决策的统一, 实现图书馆运行效率的最大化。这一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就是能够降低工作复杂性, 但是也会增加各部门依赖性。协作模式主要是从全局出发, 全方位调动图书馆所有资源, 共同解决图书馆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并通过信息共享机制、激励机制等的建立, 鼓励所有人员参与到协作管理中, 实现图书馆的整体发展。专家模式是利用名人效应, 通过专家工作吸引高素质知识型人才, 并运用内部知识运营实现对管理人才的培养, 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队伍整体水平。而事务模式, 就是对知识进行规范, 建立核心业务知识相应标准规定, 实现管理工作的系统化、管理人员行为的规范化。但是这一管理模式对管理人员的创新并不予以支持, 对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依赖性较低。

三、结论

在信息网络时代的发展中, 图书馆的生存发展面临着严重威胁。面对这一情况, 图书馆应充分运用知识管理实现图书管理工作的创新, 转变原有的管理理念、管理内容、管理模式, 使图书馆能够充分满足时代发展要求和人们多样化需求, 实现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季白剑.解析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J].办公室业务, 2013, 7 (13) :135-136.

[2]马玲霞.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 2013, 8 (16) :207-208.

图书管理服务 篇11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管理;传统图书馆;继承;创新

图书馆的作用主要是搜集以及整理和收藏资料,这是对人类文化遗产进行保存以及开发信息资源的主要功能,图书馆同时也兼具着社会教育的主要功能,但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图书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能够满足读者的需求,那么就要对传统图书馆进行创新和继承,并且让图书馆管理走向数字化,智能化。

一、数字化图书馆管理对传统图书馆管理的继承和发展

(一)继承原有的图书馆基础

如果从客观的角度上讲,数字化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越来也越多人的重视,这是一个知识的集合,更是高校和社会上的机构。并且对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素质的提升具有非常大的意义。数字图书馆发展的速度已经超过了预期发展,这在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已经具有非常雄厚的基础。传统图书馆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丰厚的资源,并且对这些资源进行系统性的管理和支持。传统图书馆是在最初发展起来的,因此在管理方法也不是一无是处,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对传统图书馆进行继承,能够实现当前阶段人性化的管理和高效的管理。传统的图书馆中很多东西都会被数字化图书馆继承,并且伴随着时代以及用户要求的增加,图书馆的创新,数字图书馆还将会有新的发展形势。

(二)数字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的发展

图书馆和很多机构会有一定的不同性,管理工作也是整个图书馆的核心工作之一,因此在日常借阅以及查找资料的过程中,都是管理工作的主要范畴。若是数字化图书馆没有对传统图书馆进行继承,那么就是一种新的发展样式,势必存在很多的问题和缺陷,很难有突出性的发展,这对于图书馆的数字化管理存在很多的问题。

二、数字化图书馆管理对传统图书馆的管理和创新

(一)管理理念的创新

对于数字化图书馆管理来讲,在管理方面还需要进行更多的数字化管理元素,让多数读者在使用数字化图书馆的过程中,和传统的图书馆有一定的不同。这样对人们查阅文献和借阅有极大的促进性作用,以此产生切实性的利益。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数字化图书馆的科学化管理是对传统图书馆管理理念的继承,更是方式方法的创新,需要对有缺陷的地方做摒弃和取舍,从更新服务的内容上看,要有效的提升服务的基本性能,服务标准上主要是通过服务解决用户的基本问题,全新的服务理念是对用户以及读者有极大的便利性,这在理念上需要有比较大的创新,并且管理理念也在不断的延续,促进了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二)人力资源知识方面的继承和创新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很多方式之所以被社会所淘汰,那么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非常大的问题,数字化图书馆在发展的过程中,尽管已经使用了很多数字化的技术和管理方式,但是人力资源这种核心性的工作还是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忽视了整个过程的管理。在此方面,数字化图书馆主要是在部门以及岗位管理的过程中过度到了团队和项目的管理上,并且也充分的掌握了角色的分工以及技能的补缺,这样的方式在客观上强化了管理的方式和管理的流程,在此之外,数字化图书馆还有很多角色方面的意识,并且行为模式也有所创新,制定了实际性的激励性政策,这能够让员工得到了多方面的发展,并且给数字图书馆做出较大的贡献[2]。

(三)知识管理和机制的创新

知识的管理机制对于数字化图书馆来讲,是源泉是重要的环节,更是非常关键的考量部分。从当前的基本情况来看,知识管理的机制还是以全新的技术创新为主要基础,用户主要从当前的目标以及环境因素出发,给用户更多的实际性体验和感受,让用户在创新知识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帮助,另外,知识管理机制的创新是在数字化图书馆当中将原有的知识和信息资源以及用户之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通过非常灵活性的方式做调节,这样就能够对知识管理技术系统做创新管理,还能达到人性化的基本要求。从这方面看,知识管理机制的创新对整个管理工作来讲非常重要,在以后的工作中还需要进行积极创新[3]。

(四)服务方面的创新

数字化图书馆在管理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创新,这种创新也表现在服务上,服务是数字化图书馆对用户和读者进行负责的有效保障,为了能够让用户以及读者满意,并且在其中也获得更大的便利,这样在现阶段,服务更是非常全面的,可以进行贴心服务,当前的服务模式,是分层次的,并且功能上也非常明确。每一种网络技术以及分类查找技术都需要更加先进,满足不同群众的不同性需求。在当前阶段,图书馆的服务还需要向着更深的层次发展,开展对口服务,强化图书馆科学技术的正确运用[4]。只有面对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做好多方面的完善才能够让数字图书馆的管理服务工作得到有效的发展,满足客户的需求,在继承传统图书馆发展的过程中得到社会效益以及管理效益的提升,让图书馆的整体职能得到优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数字图书馆管理对传统图书馆管理的继承与创新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数字化图书馆管理过程中还需要秉承传统图书馆的多种优势理念,并且对知识进行不断的创新,维护好图书馆的有效管理和服务,给读者和广大用户更多的满足。数字化图书馆对传统图书馆的继承和发展还在延续,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业务工作,每一个图书馆人员也需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并且不断提升个人素质,摒除以往工作中存在的漏洞以及隐患,完善管理、完善服务,促进图书馆的全面发展。希望本文的分析对图书馆工作形式的升级以及管理服务的进步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李艳,李珑.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探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01):81-84.

[2]赵蓓.浅议数字化环境中图书馆与社会合作管理[J].科技资讯,2014(12):256..

[3]吴军.数字图书馆的管理方法研究[J].科技风,2015(11):235-236.

图书管理服务 篇12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宣言》,多元文化,服务,建议

《图书馆服务宣言》指出:现代图书馆是对社会开放, 实现和保障公民的阅读权利、将社会信息进行缩小, 传播知识, 传承文明;对社会进行普遍开放、平等服务, 以人为本的服务原则对待每一位读者;图书馆资源共享, 服务体现人文关怀, 图书馆事业的一切与图书馆人员以及个人进行真诚的合作, 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根据《图书馆服务宣言》可以看出当代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的依据和出发点, 是将图书馆和多元文化进行连接, 为社会大众提供便利的服务。下面就根据图书馆服务宣言的内容, 对现代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图书馆和多元文化服务的发展

图书馆的服务目标是为全民进行教育、信息、文化等方面进行服务, 尊重每个民族的文化, 为社会上的人员可以自由地使用图书馆和为其提供服务, 这就是联合国《图书馆服务宣言》中所倡导的图书馆服务理念。在我国的十七大党代会议中, 明确指出, 文化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 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和渴望, 成为我国当代图书馆进行多元文化服务的影响因素。图书馆在我国是社会文化机构, 如何建立适应社会人士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务, 是当前我们思考的问题。关于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的建设, 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国际上就已经有了多元文化服务指导性文件, 在20世纪90年代, 对其进行了修订[1]25。各个国家对多元文化服务的实践, 已经形成很多。在中国, 上海是一所吸引很多外籍人员来此进行学习和工作的城市, 所以上海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对多元文化的精华进行的吸收、综合和尊重。上海成立了很多多元文化图书馆, 还邀请一些外籍科学家和专业人士进行学术演说, 促进各国文化的交流[2]88。图书馆多元文化的提出, 将其现行的服务对象进行补充, 对其现行的服务模式进行衡量, 开始重视多元文化服务, 将民族、语言、文化进行结合, 为每一个读者需求的语种以及文化资料进行提供。多元文化图书馆是进行多元文化社会的窗口, 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权利进行知识的获取和图书馆的服务, 尤其要对多元文化社会中处在边缘的群体进行关注。图书馆的多元文化服务使命已经确定, 重点关注信息、文化、教育等, 然后对图书馆的管理、运行、人员、网络等内容进行落实。

二、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方略的主要内容

根据《图书馆服务宣言》, 图书馆的建设是以建设学习型社会为己任, 为公民创造终身的学习机会和条件, 图书馆以服务创新为己任, 利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专业的信息服务;图书馆资源共享, 服务体现人文关怀, 与图书馆人员以及个人进行真诚的合作, 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对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方略主要内容进行设定。

1. 对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的规划。

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研究组织认为, 图书馆是将人类的认识进行承认和促进, 将图书馆的多元文化服务发展进行规划, 列出一系列的图书馆多样化发展计划, 雇佣一些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工作人员和学生员工, 将图书馆的馆员群体多样化, 丰富图书馆的馆藏和电子资源等[3]81。

2. 图书馆多元化服务馆藏的建设与管理。

对图书馆的馆藏进行多元化, 可以帮助增强认同感和自豪感, 促进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进行交流和理解。将图书馆的馆藏进行历史全貌的展现, 除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书刊作品外, 报纸、杂志等也是信息资源, 图书馆的多样化也是文化的多样化。所以, 需要对图书馆馆藏资料进行资料的采集、规划的制定、多元文化的展示。

3. 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的服务态势。

首先, 将移民的各种信息和文化进行推广和介绍, 帮助移民尽快熟悉新环境和适应新的生活。其次, 建立一些多语言服务部门, 将一些职业趋向、会话等项目进行设立, 帮助图书馆为读者进行服务, 让读者可以在自己母语的基础上进行其他语种的学习。

4. 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对馆员的教育。

对图书馆的馆员进行调查, 查看其是否真的想找这个职位, 对他们从事这个职位应该具备的素质和技能进行观察, 让其明白从事这项工作的意义所在等。在我们国内对于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的研究, 虽然没有一个完整的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发展的文献, 但是我国的图书馆发展根据《图书馆服务宣言》来讲是为读者提供服务的平台, 为全体读者进行人性化、便利化的服务, 而进行多元文化服务, 建立一些相应的服务制度[4]43。

三、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方略的原则

根据《图书馆服务宣言》中的对社会进行普遍开放、平等服务, 以人为本的服务原则对待每一位读者;图书馆是信息和知识开放的中心, 以读者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以公益服务为基本原则进行社会服务;图书馆向读者提供平等服务, 保证每一位读者都可以享有平等的权利;对图书馆服务方略的原则进行规定:图书馆要为全体人员进行服务, 不能因为文化和语言的不同而进行歧视和进行不同的对待, 不能将平等的权利进行破坏;用适当的语言和文字进行信息的提供和服务, 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文化服务;对所有的资料和服务进行开放, 满足所有读者对文化的需求;图书馆的馆员要可以将所服务的对象进行反应, 并将其多样化进行掌握, 接受过一定的多样化服务培训;图书馆的多元文化服务原则要具有开放性, 这种开放是一种全面的开放, 包括资源、时间、人员等[5]30。

对图书馆的多元文化服务, 要可以满足读者对文化的需求, 并使读者对其服务达到满意, 只有满意才是图书馆的最高原则和核心原则, 其他的原则都是为这个原则进行服务的基础。平等原则是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的基本方向, 方便原则是其服务的品质, 开放原则是其进行服务的基础或者是平台, 创新是其服务的发展动力, 满意原则是现代图书馆服务的最终目标。服务是图书馆发展的主线, 贯穿整个图书馆的发展中, 服务让人满意后, 才可以促进图书馆的发展。

四、我国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的实施建议

《图书馆服务宣言》明确指出:现代图书馆是对社会开放, 实现和保障公民的阅读权利, 将社会信息进行缩小, 传播知识, 传承文明;对社会进行普遍开放、平等服务, 以以人为本的服务原则对待每一位读者;图书馆是信息和知识开放中心, 以读者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以公益服务为基本原则进行社会服务;图书馆向读者提供平等服务, 保证每一位读者都可以享有平等的权利。根据我国国情, 借鉴国外成功的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建设经验, 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建设, 具体的措施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

1. 明确服务范围, 紧跟服务需求。

在进行多元文化服务之前, 先将要服务的对象进行确定。总的来说, 我国的图书馆多元文化要服务的对象范围很广泛, 不仅因为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各民族有着不同的风俗、文化、生活习性等, 还因为我们国家的城市务工人员在不断地增加, 他们开始成为城市的一部分;还有就是我国和世界之间的关系往来不断地密切, 来我国进行投资、居住的外籍人员也在不断地增加, 他们就是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的对象。图书馆要根据当地读者的人员结构, 尤其是他们的民族、文化、语言等情况进行确定, 对其要进行服务的对象进行确定[6]54。

2. 建立新型服务制度, 实现资源高效配置。

多元文化服务的图书馆要对民族、语言、文化等不同的少数人群进行服务, 制定一些服务的规定, 将资源进行有效地配置。同时可以进行长时间稳定、规范的服务, 服务制度的建立包括:对图书馆经费的分配, 进行多元文化服务的专用经费的编列;对图书馆的内部进行空间的配置, 设立一些少数人群的独立使用空间;对图书馆的人力资源进行配置, 将图书馆的馆员进行多元文化、语言等方面的配置, 聘用一些相关的人员;和其他图书馆之间进行合作, 形成共享多元文化服务资源和合作的关系等[7]18。

3. 加强馆藏资料建设, 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建立合理的多元化馆藏是进行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的基础。对不同民族、语言、文化、国家的人群进行服务, 根据他们的需求进行图书资料的采集, 使图书馆可以将不同类型, 不同种族的文化和地域特征进行展现。馆藏不仅要包括图书、报纸、杂志等, 还要有电子资源、视听资料等。图书馆进行多元文化服务, 首先要可以提供不同文字、不同形式的文献, 这些可以将少数人群的文化进行展现。对于外籍人员, 这些文献要可以将他们国家的文化进行反映, 或者是采集一些他们国家的期刊、文献等, 帮助他们和祖国的文化进行联系。然后将少数民族的文化资源进行采集, 建设特色民族馆藏, 将民族文化进行宣传和保护。再者, 设立一些汉语学习所要用到的资料, 提供学习文献, 开设汉语学习课程, 促进不同国家的人员进行汉语学习和文化交流。

通过对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的研究, 可以在新时期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中, 通过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的发展, 让图书馆事业跟得上时代的脚步, 促进各国文化和语言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帮助读者进行文化的学习和吸收, 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进步和交流。

参考文献

[1]刘雅琼.论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 2009 (8) .

[2]赵润娣.国内外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 2010 (2) .

[3]李应中.高校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 2012 (1) .

[4]徐萍.从《图书馆服务宣言》看图书馆多元化服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 (2) .

[5]陆为国.当前环境下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活动的设计[J].图书与情报, 2012 (4) .

[6]高军.图书馆多元化服务探析[J].图书情报论坛, 2012 (10) .

上一篇:风景园林的施工与养护下一篇:C语言现代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