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管理开发

2024-09-22

图书管理开发(共12篇)

图书管理开发 篇1

(一) 引言

开发图书管理信息系统, 建设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图书馆信息网络, 实现图书管理和服务的自动化, 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以MS SQL Server2000为数据库平台, 使用Powerbuilder9.0作为数据库前端开发工具, 针对我院图书馆藏书量不太大、功能复杂性不太高的特点, 按照公共图书馆普遍流行的图书管理模式来开发图书管理系统。在开发过程中, 注重应用数据库、软件工程、程序设计等多项技术, 使数据库结构设计更合理, 也提高了系统开发的效率。

(二) 系统设计

1. 总体规划

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总体任务是实现图书资料的信息化管理, 包括: (1) 著录规范化。为图书资料的采编、著录、查询质量的提高打下基础。 (2) 查询自动化和检索途径多样化。可以更方便、及时地找到所需图书资料。 (3) 资源共享的优势。通过局域网可以在全院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 为读者及工作人员提供便利条件。

2. 需求分析

(1) 主要用户群

使用本图书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三类用户, 如表1所示。

(2) 系统流程图

目前, 各公共图书馆图书管理模式通常包括以下步骤见图1:

3. 系统功能

系统功能模块框架如图2所示。

(1) 查询模块:包括图书查询、读者查询两个子模块。图书查询子模块可根据图书编号、ISBN号、图书名称、作者、关键词等途径检索, 显示图书的简要信息及详细信息 (图书编号、ISBN号、载体形式、图书名称、图书语言、种类、位置、图书第一作者、图书第二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页数、关键词、简介、备注、封面) 。读者查询子模块可以实现读者查看己的用户级别、允许借书量、借书记录等读者信息, 在进行查询时, 须输入自己的编号及密码, 方可看到查询结果, 否则将提示出错。

(2) 借书还书模块:包括借书操作、还书操作两个子模块。借书操作子模块可以判断图书编号和读者编号的正确性, 对于已借出、已出库等不符合出借条件的图书, 系统提示不允许借出;对于有逾期书未还或借阅数量已完的读者不允许其借阅。当满足借书条件时, 向数据库登记该读者的借书信息, 完成借书操作。还书操作子模块实现图书状态查询、归还功能, 对于符合条件的图书进行还书操作, 修改图书状态并删除该读者对此图书的借书记录。

(3) 读者维护模块:包括读者信息维护和读者类别维护两个子模块。读者信息维护子模块实现读者信息的查询、维护功能, 可以根据读者编号、姓名、类别、工作单位、登记日期等条件过滤后批量修改, 也可以实现对单个读者信息的修改等操作。读者类别维护子模块实现管理员对读者类型的维护功能。

(4) 图书维护模块:包括图书信息维护、图书类别、图书状态、图书语言、载体形式维护、图书位置维护六个子模块。图书信息维护子模块实现图书查询、修改和维护等功能。可以查看所有图书信息, 或根据图书编号、ISBN号、图书类别、图书状态条件进行过滤, 也可以批量地对图书进行添加、删除、修改操作。其他子模块可分别实现图书类别、状态、语言、载体形式、存放位置的修改和维护功能。

(5) 出库入库模块:包括入库操作和出库操作两个子模块。入库操作子模块包括图书订购、验收订单两个子模块。在图书订购子模块中, 系统能自动查重, 如图书本来就有的, 将列出典藏信息, 询问是否订购。验收订单子模块主要实现产生和打印验收清单等功能。出库操作子模块可实现图书批量出库的功能。

(6) 管理员维护模块:包括管理员维护、数据备份、数据恢复三个子模块。管理员维护子模块实现对图书管理员信息的维护功能, 包括管理员信息的删除、添加、修改等操作。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子模块分别实现对后台数据库指定表的导出和导入功能。

4. 系统用例

如图3描述了系统模块和用户的对应关系。

(三) 数据库设计

ER模型是数据库设计中一项重要技术, ER模型也是数据库设计的基础, 使用Microsoft visio工具得到的图书管理系统ER模型见图4。

(四) 系统部分功能实现及简介

1. 图书信息维护

图书信息维护窗口见图5。通过点击过滤按钮可以在数据窗口中显示符合条件的图书信息。

以上代码用以显示符合过滤条件的图书信息, 双击某一条结果就可以通过数据对象dw_book显示其详细信息。

2. 借书操作部份代码

借书操作窗口见图6。

对于符合借阅条件的读者通过点击确认按钮可以向数据库登记借书信息。

(五) 结束语

图书管理系统在我院图书馆使用后, 改变了之前传统手工管理既费时又效率低下的局面, 是一套实用性较强的管理信息系统, 这套软件基本实现了预期的功能, 下一步还需不断增强数字图书馆的功能, 让读者可以直接在网上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 提高图书资料的共享性, 从而提供给读者一个更方便、更合理、更高效的读书环境。

参考文献

[1]栗祥忠, 李明军, 等.图书馆理论与实践[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9.

[2]王龙, 黄光斌.Powerbuilder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开发实践[M].科学出版社, 2005.

[3]张明慧.PowerBuilder9.0开发图书管理系统[D].北京师范大学, 2005.

[4]赵兴玉.图书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09 (10) .

[5]何军.PowerScript语言˙事件˙函数[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图书管理开发 篇2

甲方:牡丹江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系计算机及应用教研室

乙方:天宇软件研发公司

项目名称 :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的开发

就甲方委托乙方进行牡丹江大学学院工作管理系统建设及实施事宜。甲乙双方本着相互信任、真诚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在友好协商的基础上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定义和解释

1.1下文所提软件产品,除特别说明,均指甲方委托乙方开发的“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的开发”软件产品。

第二条合作目的加快甲方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步伐,提高甲方日常办公信息管理水平。

第三条合作内容及范围

3.1.乙方结合甲方实际情况,为甲方进行软件产品的设计开发工作(详情参见系统方案部分)

3.2.乙方为甲方进行软件实施服务工作(安装实施、使用辅导等工作)。

3.3 软件合作开发周期计划由2011年 8 月 24日至2011年12 月21日。

第四条权利和义务

4.1.双方共同权利

严格根据本协议书的内容执行,并协商解决合作中出现的有争议的问题。

4.2.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4.2.1.提供场地、人员、相关设备、必要的文档资料和数据,协助乙方做好实施调研工作。

4.2.2.组织人员和乙方人员一起组成合作工作小组,并安排场地和设备配合乙方进行软件产品的安装实施工作。

4.2.3.根据本协议书规定向乙方支付相关款项。

4.2.4.根据本协议书规定按期检查项目进度,接受开发成果。

4.3.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4.3.1.按照本协议书规定的时间及内容进行系统开发及交付软件产品工作,并与甲方有关人员一起组成工作小组进行软件实施工作。

4.3.2.对甲方进行系统实施、培训、技术支持及其他服务工作。

4.3.3.乙方保证提供给甲方试用的软件产品没有侵犯任何第三方的知识产权。如果甲方因此引起第三

方的诉讼,乙方承担一切责任。

4.3.5.向乙方提供款项支付的有关票据。

第五条版权

5.1.本软件产品(包括源代码、中间代码、目标代码及所有开发文档和技术资料)的版权(即著作权)归乙方所有。

5.2对于乙方提供甲方的授权使用软件产品,甲方不得向任何第三方转让本项授

权,或对软件产品进行任何形式的反编译、解密与传播。

5.3本协议关于知识产权和保密等条款在本协议终止后仍然有效。

第六条授权范围

6.1乙方向甲方提供试运行软件产品及相关服务明细

软件产品(SOFTWARE)

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的开发

技术服务(SERVICE)

系统功能设计开发根据甲方需求,进行系统功能的设计开发。

6.3.费用及支付方式

6.3.1.合作费用

6.3.1.1根据双方友好协商,本软件产品合作开发费用共计人民币伍仟圆整(¥5000.00)。

第七条技术指标

7.1.软件产品支持SQL SERVER 2005及以上版本的数据库。

7.2.服务器操作系统支持Microsoft Windows XP。

7.3系统功能应实现功能参见附件1——《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的开发需求说明书》

第八条保密原则

项目中所涉及的双方的内部资料、数据和其他商业信息,未经对方许可,任何一方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协议之外的目的,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其他方泄露。任何一方泄露,相关方有权追究泄露方的经济和法律责任。

第九条适用法律

本协议适用法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有关国家法律制度。

第十条争议与仲裁

甲乙双方如对协议条款规定的理解有歧义,或者对与协议有关的事项发生争议,双方应本着友好

合作的精神进行协商。协商不能解决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可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者任何一方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一条不可抗力

11.1.不可抗力的内容按我国有关规定条款执行。

11.2.不可抗力对协议双方均适用。在协议生效后,如果发生不可抗力而不能履行合同时,须经双方书面同意后,甲乙双方方可解除全部或部分相关责任。

第十二条违约责任

12.1.任何一方未遵守本协议的规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承担责任并赔偿损失。

第十三条协议变更、补充及终止

13.1.本协议为最终协议,未经双方书面同意,不得对此作任何修改。如有未尽事宜,经双方书面同意后,可签订书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同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十四条 协议效力

本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至双方的权利义务履行完止。

本协议一式四份,双方各执二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乙方:

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

图书管理开发 篇3

关键词:图书馆员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

0引言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从事职业活动的全过程。职业生涯的开发与管理要通过个人和组织两个方面同时进行,对于个人来说,为了达到职业目标,实现自我价值,对自己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对组织来说,指的是以员工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根据员工的实际状况和组织需要,由管理人员与员工共同设计出员工的职业生涯通道,为员工提供适合个人发展的工作岗位。现代社会个人的职业选择权不断加大,职业的变化趋势越来越强,在图书馆界引入职业生涯的概念具有重要意义。

1目前图书馆职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图书馆员的职业发展模式单一传统图书馆馆员的职业发展模式基本上是一种垂直运动。在这种发展模式中,能否在职务、职称阶梯上向上提升,便是评判成功与否的普遍标准。但由于管理层人数有限,所以依靠职务晋升的馆员普遍感到上升空间狭小,使职业不满度增大。从业务职称方面向上提升也是图书馆员的发展模式之一。但是初级和中级比较容易达到,而高级职称要求学历高,研究成果要达到一定的数量和质量,难度较大。

1.2图书馆员的职业停滞问题职业停滞,是指员工已不太可能再得到职务晋升机会或承担更多的责任。处于职业停滞的员工可能已达到职业的顶峰。通常来说,到达职业顶峰的员工工作绩效可能会降低,当员工因个人发展受到阻碍而达到职业顶峰时,情绪就会变得异常,职业受挫感将会导致员工工作态度恶劣,工作绩效不佳。因此,组织在设计员工的职业道路时,应尽量避免员工进入职业停滞。

1.3人才流失图书馆是人才流失率较高的单位,一般馆员跳槽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寻求更大的发展机会:二是寻求较高的收入;三是寻求较好的工作氛围。传统图书馆由于其组织结构是金字塔形的层级结构,较少有职位空缺的机会,馆员职务升迁的机会少。此外,市场经济对图书馆员的观念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些原因都使图书馆人才流失严重。

1.4工作、生活质量问题工作、生活质量主要提倡在管理中更加重视人的因素。一般认为,员工不仅会注意工资报酬,还会有自尊、尊重他人、社会归属感和自我实现等较高层次的需求。当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工作、生活的质量就会降低,组织的工作效率也就会下降。有资料显示,图书馆员工作生活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个人职业升迁需求或成就感不能满足;②工作单调和枯燥;③工作上缺乏自主权;④人际关系方面,与读者和同事不能和睦相处;⑤科技发展和读者需求的多样化,给图书馆员造成技能更新的压力;⑥弹性时间的需求,解决家庭困难。因此,图书馆管理中应更加注意的是员工在工作、生活中的其他问题,尽量满足图书馆员的高层次需要,从而有效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图书馆进行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的必要性

2.1适应图书馆事业发展和图书馆队伍建设的发展当代社会信息化、网络化迅速发展,对从事读者服务及信息服务的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综合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水平图书馆人才明显不足。随着图书馆的采访、分类、编目、典籍等工作的现代化,图书馆所需人力大大减少。反之,数字图书馆的建立,文献检索、参考咨询業务的不断扩大,图书馆需要大量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特别是能整体了解图书馆运作,既懂计算机又懂图书馆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缺口更大,而这些人才由于图书馆收入不高等原因,在短时间内不可能迅速补充。因此,通过有组织的职业生涯开发,可以使一部分图书馆工作人员实现人才转型,成为图书馆发展的急需人才,以适应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

2.2是图书馆留住人才、人尽其才的有效手段图书馆属于事业型、服务型机构,其经济效益不高,带给个人的社会声望也不大,因此,人力资源流动没有给图书馆带来活力,而是高层次人才在某种程度上的流失,大大制约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2.3能提升图书馆组织运用人力资源的效能职业生涯管理有效激活了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借助系统的职业开发,能融合个人职业生涯需求与图书馆组织目标,将枯燥单调的图书馆工作转变为充满挑战性的工作环境,为馆员创造更多的职业机会和良好的工作氛围。图书馆可依据每个工作人员的具体情况,为其设计职业生涯道路,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一位工作人员的个人潜能。

2.4图书馆其他资源可得到充分利用图书馆具有人才、资金、文献、设备等多项资源。在这些资源中,人才这一资源是唯一能动的主体,而其他资源都是被人才所利用的被动的客体。其他资源能否得到充分利用取决于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而职业生涯开发能够充分利用图书馆其他有限的资源,提高图书馆的整体能力和效益。

3图书馆实行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的途径

3.1建立有效的职业生涯管理体系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管理体系是员工个人发展与组织需求相匹配的过程。员工应明确工作意愿、能力倾向,组织应了解员工业绩水平、发展潜力,在此基础上双方不断沟通,制定出符合双方利益的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计划,为员工实施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机会。职业生涯管理的规划实施需要员工、组织共同参与,在图书馆内部建立责任共享的职业生涯管理文化。

3.2设置多重职业发展道路图书馆员的职业发展途径不应仅仅追求从一般人员一部室主任一行政办公室主任—馆长,或者专业技术职称(从助理馆员到研究馆员)等垂直式晋升途径,而应在此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的结合。在图书馆员的多重职业发展道路中,馆员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成就感:一是业务发展道路;二是管理职业道路:三是业务和管理并行的职业道路。其中,一些馆员虽然不能走传统的从部主任到副馆长到馆长这条职业道路,但有机会在项目、发展委员会等方面获得充分的成就感。这个职业发展体系为馆员提供多元的发展方式。

3.3从内部纵向的职业生涯转变为横向、跨专业的生涯用工作轮岗的方式使员工处于经常性的挑战中,避免长期处于同一岗位带来的厌倦和发展停滞,增加其成就感。图书馆鼓励馆员接受交叉培训并学会完成各种任务,以便让他们能进行“职务轮换”,适应多种岗位和工作。职务轮换增强了馆员受聘能力和职业发展机会,使员工得到发展新技能的机会,为图书馆人员配置提供了方便。也加强了员工对不同岗位的相互了解,有利于不同工作环节之间互相沟通与合作。

3.4鼓励创新创新过程是职业生涯发展的最好途径之一。通过创新,人才的港能得到了发挥,自我实现得到了满足,也使图书馆业务得到了发展。例如:知识组织的方法从标识、简化、整序、发展到现在的自动文摘、自动分类、机器翻译、专家系统、数据挖掘等崭新的领域,这些都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也就贯穿了职业生涯开发的思想和做法。

3.5培训组织员工参加馆内外培训,包括图书馆内部各项业务培训,对流通、编目、电脑和信息技术、专业外语等多种知识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即使是高级人员也定期给予各种进修、参加国内外研讨会的机会,使各级各类人员都有机会得到业务提高。这实际上是一种通过持续的人力资源开发,提升员工的人力资源价值的方法。

浅议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篇4

目的:图书馆的规模决定藏书量的大小。要从资金和场地等多个方面衡量。因此也面向对象的规范了图书馆的大小和书本的数量。本系统既要实现图书馆的基本功能也要实现动态的网络图书资源图书馆功能。基本功能首先要能够让读者实现书目检索, 具备搜索功能, 然后能够实现图书的借阅功能。从图书馆的角度而言, 要能够存储图书馆的数目信息, 读者信息, 以及读者和图书的关联信息。整个系统要使图书馆的工作更加高效, 更加借阅人力与物力的资源。对更换和缺损淘汰的书要及时从数据库中删除, 因此数据库的动态操作, 增删改差也十分重要。技术方面, 无论从高级语言和动态数据库, 以及网络技术而言都足以满足开发需求。从体系结构考虑以:采取了实用型的客户服务器模式, 这样的话前台应用程序可以和数据库分开操作, 只需要建立连接就可以交互工作。客户提出请求, 交给数据库, 由服务器再分别传递给应答客户端, 这样可以减少网络负载, 提高计算机服务速度, 减少硬件设备。这种体系结构科学合理, 能够高校的进行检索, 阅览等服务。

2 动态系统功能

从实现的角度, 简单进行功能说明:图书管理系统要实现的是网络动态的图书管理, 首先要实现与应用程序服务器快速而准确的连接。根据搜索的条件, 制定数据范围, 对有效的符合条件的数据, 进行客户提交要求查询, 是否符合条件。并将种种数据信息存储到介质中, 存入系统, 准备加工数据信息的处理。主要包括信息采集、传输、储存、加工处理等工作过程。完整的工作流程描述为:网络动态采集, 进行简单初步分析归类, 留下需要的网络信息, 对这些信息根据需求进行数据传输和动态数据库的存储, 然后进行细致的加工处理, 满足用户需求。

从用户使用角度, 进行功能说明:图书借阅者可直接查看图书馆图书情况, 如果图书借阅者根据本人借书证号和密码登录系统, 还可以进行本人借书情况的查询和维护部分个人信息。从安全角度出发, 读者可以查阅自身的借阅情况, 维护基本信息。但是不能对其他读者信息进行阅读和修改。如果经其他读者同意, 帮助订阅需要使用该读者的注册信息和密码。图书管理员拥有较高的权限, 这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制定的。他可以查阅数目的信息, 读者的信息和数目的具体信息, 从而进行相应的服务工作。最高权限的系统管理员, 可以对数目, 工作人员、读者、系统进行全方面的管理。并定期生成统计表格。以报表的形式输出。

3 动态数据库实现

通过软件提供的连接设置窗口进行, 通过函数把将布尔型变量Connected的默认值设置为False, 而在窗体被关闭之后, 将返回Connected变量的值, 根据布尔变量Connected的值可以判断是否已经连接上应用服务器。在“连接设置”窗体中, 需要输入应用服务器主机名和应用服务器的端口号, 这些配置信息将用来连接应用服务器。如果连接成功, 输入的配置信息将被写入到注册表中, 以后程序启动时, 读取注册表配置信息, 就可而已连接应用服务器程序了。打开“连接设置”配置窗口, 在打开窗体之前, 函数已经将布尔变量Connected设为False, 而在窗体被关闭之后, 将返回Connected变量的值, 根据布尔变量Connected的值可以判断是否已经连接上应用服务器。在连接设置主窗口中, 我们为应用服务器名提供了辅助录入的方法, 点击应用服务器名编辑框右边的省略号按钮 (Button1) , 将弹出一个浏览局域网计算机的对话框, 以方便用户选择应用服务器所在的计算机。在此我们调用Net执行方法, 返回用户选中的计算机的主机名。动态数据库的连接方便快捷。DELPHI与数据库的配合实用高效。

参考文献

[1]周张莉.高校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1

[2]文小铃.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1

[3]李冰立.中小型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河北工业大学2011

[4]熊碧玉.计算机图书管理系统[D].南昌大学2012

图书管理开发 篇5

浅谈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关乎到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本文分析了现今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所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实施的意义,从而探讨了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可行措施的几个方面.

作 者:温国华 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图书馆,天津,300130刊 名:科技创新导报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2009“”(3)分类号:G251.6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人力资源 开发与管理

学术图书选题的开发与利用 篇6

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合并,特别是本科院校教学评估对生均图书数量上的硬性要求,使得各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对图书购置经费的投入。根据资料显示,全国图书馆中文图书的采购每年就高达50亿元左右,因而吸引了一大批有实力、专门为图书馆馆藏建设服务的图书代理商前来分享,由此可见高校图书馆的市场价值是多么巨大。高校图书馆的馆藏建设是以学校办学方向和学科建设为重点,以为全校师生的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保障为目的。高校图书馆藏书巨大的需求量,也为出版机构在图书选题策划中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与高校图书馆采编人员建立专门信息沟通渠道的图书编辑,应以独到嗅觉发现以下几种图书选题的可行性:某些冷门学科领域专著合集、绝版馆藏图书市场再现、新兴学科专著空白等。如何有效地将这些潜在的选题思路转化成为图书出版,对编辑来说是个很大的考验。随着图书市场化的进程,学术图书空间越来越小,以至于精品学术图书更是难以寻觅,作为一名敏锐的编辑,应该认识到在实践中的感悟和经验积累的重要性超过理论知识的积累。因此,了解和掌握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是深度开发学术图书选题的重要砝码。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对于这类图书选题有一些新的思考,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新思路。

关注冷门学科,打造热门图书

为了提高效率,图书出版机构的编辑们往往重点研究与自己出版方向一致的出版物。尽管这样做的目的性很强,但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即图书选题的开发是一个多方面信息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他类型的图书往往会在市场热点、选题角度、内容组织等方面反馈出自己所从事出版方向内图书所欠缺的信息。

目前,全国高等院校中开设敦煌学、藏学、傩学等专业的学校屈指可数。由于这些专业比较冷门,直接影响着这些专业学术图书的出版。根据笔者调研所知,收藏这一类图书的图书馆大多只在开设有相关专业的学校存在,甚至有些名校图书馆都没有此类藏书。这样的现象,是不是意味着该类图书缺乏市场力呢?得出的答案是否定的。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学科的细化程度越来越广,这就对从事交叉学科研究的工作者提出新的考验,冷门学科的相关学术图书恰恰是他们最需要的。例如,目前江西不少高校都有从事特有文化方面的研究人员,比如对佛教文化、庐陵文化、傩文化的研究,然而市面上可以看到的有关傩文化研究的图书,只有诸如《燕赵傩文化初探》《湘西傩文化之谜》《巫傩文化与仪式戏剧研究》《江西南丰傩文化》等一系研究性的文化图书,这类图书对于傩文化的介绍与传播有着推动的作用,但是学术价值有限,并不能完全系统概括傩文化的全貌。值得一提的是,这类图书除了进入高校图书馆,在市场的竞争力大多不足。因此,傩文化亟需系统性的学术图书,为那些从事交叉研究的高校工作者、傩文化爱好者提供便利。虽然这类图书的选题读者群较少,但是合集出版对于推广某一个学术领域的发展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此类图书的出版对于高校图书馆藏书的发展意义更为重要。

因此,图书出版机构的编辑们在调查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之时,不能只局限于热门学科的图书,而忽略掉那些冷门而有市场价值的图书。冷门学科的学术图书出版,不仅对于该学科的发展起着推动的作用,更能让普通读者们了解到特有文化的精髓之处。

寻找绝版图书,使其市场再现

笔者在多年的图书采访实践中,常常发现图书市场存在大量主题相类似的图书,甚至某一些领域的学术专著观点重复,缺乏新意。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策划编辑对这些主题类似的图书产生畏惧心理,并干脆放弃自己先前的构思;或者索性“两耳不闻窗外事”,只顾完成自己的策划和创作,结果策划出的选题只是以前选题的简单重复,毫无创意。因此,进行选题策划时,只有市场调研是远远不够的,在市场调研之后,还需要认真、仔细地进行市场分析。

据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中有一半以上在出版后难以长时间流通而成为断版、绝版书,特别是那些受众面小的学术图书,致使大量信息资源流失。这样的出版环境,直接导致高校图书馆的图书缺藏。如何利用好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准确把握绝版学术图书,重新打造出版,应成为图书编辑思考的新方向。

由于学术图书往往专业性很强,这就对编辑的素养有着很高的要求,必须要有很强的学习研究意识,才能对一本学术著作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并决定是否出版。近年来,市面上出现的《中国语言地图集》《社会工作学术文库》《中国文学史》等学术系列图书,就是通过一些已经绝版的学术图书整理修订后合集出版的。它们的出现大大弥补了没有收藏此类图书的高校图书馆馆藏的同时,还为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带来了福音。

文化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进、不断变迁的过程,每一时代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表现形式。通过文化的组合和整合,图书编辑应该能够使不同时期、不同形态的知识呈现出新的风貌,使之能更吸引读者、更方便读者、更利于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从这个意义上讲,组合文化的能力是所有从事编辑工作的人适应时代发展、顺应文化潮流的重要能力。如何将绝版的学术图书再现市场,可以为编辑策划提供新思路。

瞄准新兴学科,填补专注空缺

尽管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有20多万种,但是适合高校图书馆收藏的并不多。许多高校图书馆的馆藏建设,大多依据本校的专业设置、发展方向和读者需求订购图书。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兴学科的不断涌现,相关的图书远远不能满足学科资源的建设,这不仅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和科研工作,还影响了学生的素质培养和阅读需求。因此,作为文化工作者的图书编辑,应该把更多的目光投向新兴学科,为它们的发展填补专业空白,为高校图书馆补充学术馆藏。在21世纪才诞生的新兴学科故宫学,便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故宫学属于综合性学科,涉及历史、政治、建筑、器物、文献、艺术、宗教、民俗、科技等许多学科,我国对故宫的研究不足100年,有关的学术著作更是凤毛麟角。目前,在图书市场上常见的除了《天府永藏》《故宫与故宫学》《守望经典》《紫禁内外》这几本号称“故宫四书”的文献,再也难觅有关故宫学的相关著作。随着故宫学逐渐被世人所了解,该学科亟须学术图书填补空白,既能满足学科发展的需要,还能推动这门学科的普及,更长远地说还能宣扬中国特色文化。通过故宫学学术图书的打造,不难察觉此类图书的市场活力。故宫作为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其历史、政治、建筑等多方面的内容都是大众读者喜爱的话题,为此打造相关的学术畅销书,同时还能补充高校图书馆的学术馆藏,未必不是一个好的尝试。因此,编辑借助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准确把握好新兴学科的市场,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选题开发者所掌握的信息量,和他所拥有的思维能力是两个最关键的因素。没有信息,人的主观思维就失去了“客观”的前提;反过来,没有人的能动思维能力,信息也就没有被开发甚至被充分开发的可能。虽然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库相比起书店庄严许多,但是其市场价值对于编辑们来说同样是块黄金宝地。因此,长期关注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对于学术图书出版的编辑们来说势在必行。

图书管理开发 篇7

1 我国高校图书馆发展经历的3个阶段

(1) 初建时期。清朝末年, 清政府迫于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形势变化, 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文化教育的政策, 又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蓬勃发展, 中国近代大学开始创立, 各大学图书馆也随之创办起来。1898年北京大学成立, 于1902年设藏书楼, 即北大图书馆前身。1911年清华学堂图书馆创办, 后发展成清华大学图书馆。至1930年, 中国有公共图书馆2 086所, 学校图书馆645所。图书馆界人士学习、引进美国、日本的图书馆学概念, 开办了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短期培训班, 开设图书馆知识普及课程。高校图书馆馆舍面积、藏书、馆员素质和管理水平都有显著提高。

(2) 缓慢发展时期。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我国的图书馆事业遭到严重破坏。抗战胜利后, 各高校图书馆恢复较快, 藏书量增加, 馆舍面积扩大, 但发展不平衡。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 我国图书馆事业进入健康、稳步发展阶段, 高校图书馆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快。之后由于受“左”的思潮影响, “文化大革命”的破坏, 图书馆事业发展遭遇失误和挫败。

(3) 发展转型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高校图书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文献资源建设速度加快, 信息服务项目不断增加, 尤其在自动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发展方面取得很大成就。1988年9月全国高校图书馆现代化技术委员会成立, 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建设由以往力量、技术、数据分散等状况转向标准化、集成化、组织化方向发展。1995年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络开通, 一批高校图书馆进入国际互联网。同时, 大部分高校建立校园网, 图书馆成为校园网的一个重要节点。在国家“211”工程推进下, 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得到较快发展。1999年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 (CALIS) 初步建成基本框架, 建立“全国中心—地区中心—高校图书馆”三级保障体系, 实现了网络环境下公共检索、文献传递、联机合作编目、电子资源导航等建设目标。随后数字图书馆建设及高校规模的扩大, 为图书馆发展搭建了知识、信息服务平台。

2 高校图书馆实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优势与不足

高校图书馆发展优势: (1) 有必需的人力资源投入。近年来, 高校扩招使在校师生人数迅速增加。图书馆建设过程中, 人力资源投入也有所增加, 且高校图书馆开始注重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 已初步形成适合各馆需要的专业人员梯队, 并采用科学管理、激励创新的员工管理模式。 (2) 重视馆藏功能延伸。将网络信息资源和其他新型资源纳入馆藏资源建设中, 建立传统文献和网络信息资源有机结合、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相互依存、互补的复合型馆藏资源体系。 (3) 信息服务网络化成为高校图书馆服务基本特征。借助数字技术手段, 馆藏信息资源可经由网络运行, 并实现远程信息获取和资源共享。 (4) 处在管理模式转变时期。数字环境下, 高校图书馆进行馆藏建设的同时, 所建成的图书馆网络平台、自动化管理平台、数字资源平台和特色文献信息检索平台, 均需知识、技能密集型劳动提供开放型服务系统、多样化服务方式。

高校图书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 对人力资本重视不够。许多高校图书馆沿用传统人事管理模式, 认为图书馆发展依靠经费投入, 只看重设备、规模和馆藏, 对人才资源不能合理利用, 在管理上“重物轻人”。由于受高校发展政策制约, 图书馆馆员编制数额有限, 多数工作人员处于紧缺状态, 只能应对日常工作, 没有外出进修、交流机会。 (2) 人本管理制度不健全。一些高校图书馆没有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激励机制, 缺乏规范的馆员教育、培训、业绩考核制度等。一些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职务晋升、职称评聘、业务交流等, 不是依据个人能力, 而是论资排辈, 挫伤工作人员积极性, 使其缺少归属感和主动进取精神。 (3) 图书馆权利意识淡薄。一些高校教职工对图书馆服务不能正确认识, 缺乏馆藏文献信息利用意识;学生片面认为图书馆工作人员地位不高, 对他们不够尊重, 易挫伤其积极性;有些校领导对图书馆工作不够重视, 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工作人员情绪, 服务消极被动。另外, 图书馆管理方式落后、保守和封闭, 致使工作人员养成惰性, 缺乏危机感和竞争意识。 (4) 其他不利影响。如图书馆领导的管理风格, 工作人员个性、偏好等都会对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产生一定影响。

3 高校图书馆实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举措

3.1 完善的馆藏管理, 是人性化服务的保障

(1) 规划馆藏发展。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主要根据学校性质和任务, 按照一定标准, 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书刊资料、数字资源收藏工作。具体而言, 就是根据学校设置专业的特点、学科发展方向和划拨年购置经费指标实际情况及本馆设施承受能力, 制定短期和长期馆藏计划, 并确定采购标准、收藏范围、收藏重点。虽然藏书量不是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唯一衡量标准, 但文献资源量是图书馆服务能力强弱的标志之一, 因而馆藏图书发展的重要内容应是数量目标、质量目标、藏书特色化目标。馆藏数字化建设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通过购买电子文献、下载网络资源等方式获取数字化知识信息, 增强数字化馆藏信息服务程度;二是将本馆非数字化馆藏文献数字化。一般来说, 数字化馆藏文献, 既可保存传统文献, 又能成为虚拟馆藏、信息网络中的共享资源, 丰富其他馆的数字图书馆信息, 促进整个社会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 采编工作以满足用户需求为中心。采编工作脱离用户文献信息需求就会成为“为藏书而藏书”。因此, 文献信息采编要以提升用户满意度为目标, 听取有关意见和建议,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才能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高校图书馆用户包括学生、教师、特殊读者等。学生主要是本科生和研究生, 其需求与学习状况、知识积累程度和智力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图书馆为学生用户选择文献信息资料时, 要兼顾专业学习和课外阅览兴趣, 按合理比例进行配置。教师基于教学、科研工作需要, 对图书馆的利用重点是研究性、应用性阅读, 因而有关教学、科研方面的数据库资料应被普遍关注。为重点课题组服务是图书馆职责之一, 高校所承担重点课题数量多少和课题完成质量高低, 是衡量其办学水平、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为职工服务应坚持“每个读者有其书, 每本书有其读者”原则, 图书馆也应购置职工阅读需要相对集中的文学作品、人物传记等娱乐性书籍和一些实用性强的技术类书籍。

(3) 实行“藏借阅一体化”服务。“藏借阅一体化”的服务模式, 是当今世界各国图书馆发展的趋势, 也是我国高校图书馆今后为用户服务的主要形式。“藏借阅一体化”, 是集收藏、外借、阅览为一体的新型服务管理模式, 它将文献按学科、知识门类在同一空间进行组织, 使用户能便捷获取专业文献资料。“藏借阅一体化”是开放型服务模式, 允许用户携带学习用品入室学习和查询文献资料, 也可在小研究室进行问题、课题的讨论、研究。“藏借阅一体化”服务模式比开架服务更能体现图书馆由封闭向开放、由文献重藏向重用及服务人性化的转变。

3.2 变革传统管理体制, 实施人力资源管理

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是其发展的内在需要。管理是对组织有限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以实现组织确定目标与职责的实践活动。管理创新是指引入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和组织方式而实施的管理;人本管理是把“人”作为管理活动核心和组织的重要资源, 把组织成员作为管理主体, 围绕如何充分利用、开发组织人力资源, 实现组织目标和组织成员个人目标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活动。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一直存在争议, 有学者认为应按职能部门 (如采访、编目、典藏、流通等) 进行区分管理, 有学者认为应采取“综合协调, 节点分流”的有序管理模式, 有学者认为应实行“统一管理, 业务延伸”的管理模式等。数字技术条件下, 高校图书馆应根据发展规划、组织规模、信息沟通需要、服务特点和环境变化来选择合适的组织结构。首先, 明确规章制度是其为用户提供知识信息服务、开展日常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其次, 根据现阶段高校图书馆功能确定分工的程度, 进行业务部门分工;第三, 要解决部门分工权限关系及授权程度;第四, 根据新增业务增设新部门;第五, 重新整合功能相近、联系密切的部门;第六, 提供工作人员间恰当的交流渠道。随着高校图书馆的不断发展应不断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使之与学校、总体发展思路相吻合, 逐步形成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3.3 开展特色服务, 强化主动服务意识

高校图书馆依赖学校类型和专业设置形成各自馆藏特色, 在馆藏服务方面有明显的专业优势。特色服务就是在有序化管理具有专业特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突出馆藏特色、专题文献资源特色、信息检索特色, 并把这些特色综合起来为用户服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核心问题, 是促使文献信息资源中客观知识转化为用户主观知识, 并进而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图书馆拥有的知识信息再丰富, 馆藏资源管理再有序, 如果不能与用户主观知识相结合、满足用户需求, 就只能是潜在资源, 不能转化为有实际效益的社会生产力。因此, 图书馆以用户为本, 强化知识信息主动服务意识尤为重要。从被动服务转向主动服务是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转变的重要标志, 也是图书馆发展的方向。图书馆服务应体现出主动服务意识, 彻底打破传统的“重藏轻用”管理思想的束缚, 树立“用户第一, 服务至上”观念, 真正做到从“书本位”向“人本位”转变。图书馆服务不仅要求工作人员服务态度热情、主动, 还要求工作人员要积极主动地与用户沟通、交流, 了解用户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 并建立图书馆与用户交流的系统。

3.4 进行目标管理, 建立激励机制

图书馆过刊资源的管理与开发利用 篇8

1 过刊文献的特点

1.1 内容广泛, 知识新颖

不同种类的期刊内容, 几乎汇集了人类的一切知识成果, 涉及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文学艺术以及社会生活发展的广泛领域。科学的新发现、新成果、新思想、新见解, 一般都在期刊上首发, 从而为科学研究提供大量的原始数据和材料。

1.2 出版周期短, 传递情报快

与图书比较期刊具有出版周期短, 能及时反映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动向, 迅速传播最新的知识情报信息。

1.3 数量庞大, 流通范围广

期刊数量庞大, 目前全世界已有期刊15万种以上, 我国有近万种。据统计, 在各类期刊上发表的科技文献资料占整个情报来源的65%~70%。在我国化学家的情报来源中, 期刊占78.36%;工程技术人员的情报来源中, 期刊占63%~73%。期刊在图书馆的入藏量和读者利用率的增长, 也超过了图书和其它文献类型。期刊作为最重要的文献情报源, 为过刊资源建设打下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也是开发利用过刊资源的物质保证。

1.4 连续性出版、完整性收藏

许多期刊从创刊号起, 逐年装订成册, 系统入藏, 在馆藏体系中的最具连续性和完整性。

2 我馆过刊管理工作的现状

衡量一个图书馆工作的优劣, 不是看它拥有了多少资源, 而是着重看它管理、开发、利用资源的能力及提供服务的效果。目前我馆的过刊管理及开发利用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影响着过刊工作的有效开展。

2.1 管理粗放, 过刊滞架时间长

过刊进行简单的著录上架后, 坐等读者上门借阅, 大量的过刊长期滞架, 任凭其时效性削减, 信息价值丧失。过刊滞架, 占据大量空间, 影响读者对期刊的有效利用。这种管理方式造成了投入大, 期刊资源利用率低下和资源的严重浪费。

2.2 重藏轻用, 开发层次低

在过刊资源的开发利用上, 我馆对过刊只是外部形态进行简单的著录, 而对期刊内文章没有进行揭示, 对文章内容缺乏有效的标引等, 读者利用极为不便。据调查, 我国外文科技期刊的利用率最高为30%, 利用率低的不到5%, 文献存储单位有50%~70%的书刊处于无人问津状态。而我馆则更为严重, 90%期刊无人查询利用。

2.3 重书轻刊, 过刊管理人员匮乏

长期以来, 许多馆存在着重书轻刊的观念, 在人员配备、设备的投入方面偏重于图书。就我馆来说, 过刊阅览室在整个图书馆部室中, 是工作量最大, 服务最繁忙的一个服务窗口, 现有管理人员3名。600多种现刊下架后, 我们既要忙着进行整理加工、数据处理, 又要做好读者服务工作, 难免会顾此失彼。而当今信息社会的发展又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仅有图书馆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而且要有计算机数据处理知识、网络信息检索技能和广博的学科基础知识, 也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类文献进行深加工与分析、著录与标引、组织与综合, 为读者提供有针对性的高质量服务。

3 过刊科学管理及开发利用对策

过刊服务与管理工作在图书馆服务工作中, 处于相对较弱的地位, 它与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极不相适应。因此根据过刊文献特点及工作现状, 科学管理、开发利用过刊文献资源是图书馆界一项重要的课题。

3.1 创新过刊管理的思想

要能够跟上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步伐, 使得过刊管理有长足的发展, 首先必须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系统、全面、完整地保存过刊是图书馆决策者至今信守的原则。他们始终认为, 随着时间的流逝, 过刊的历史价值与史料价值更加显得珍贵。但是, 事实上科技期刊有别于档案, 也有别于古代文献, 其价值不在于收藏, 而主要在于使用。因此应该创新过刊的管理思想, 根据读者在期刊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使用的特点和频率, 图书馆决策者应将单纯的拥有思想变为拥有、存取及共享相结合的管理思想。在一个区域内的各类图书馆之间实现过刊收藏和管理方面的分工, 通过剔旧和馆际有序流动, 使区域内过刊的收藏既避免重复, 又避免缺藏的情况。从而使过刊馆藏结构更为合理。

3.2 确定过刊合理保存的年限

各类文献有不同的有效使用年限, 日本将科技文献的保存时间规定为5年。随着过刊保存年份的延长, 过刊管理中越发凸现出馆藏空间和人力资源紧张等方面的矛盾。就我馆收藏的情况来看, 利用率不高的过刊在馆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保存本过刊中, 相当一大部分科技文献常年无人问津。因此根据过刊半衰期及利用率高低, 及时剔除利用率较低的过刊, 是过刊资源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各学科文献有不同的半衰期, 所以在期刊管理过程中, 根据过刊文献不同性质和特点, 结合各馆实际, 规定不同的保存期限, 超过保存年限的资料要及时予以剔除, 从而使得期刊馆藏空间趋于合理。但是过刊剔除必须以可靠的统计数据为依据, 剔除前一定要对刊物进行调查、鉴定、研究、分析,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剔除标准和范围。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误把有价值的过刊资料剔除掉, 给期刊馆藏建设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3.3 做好过刊的统计工作

过刊的统计工作是图书馆业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读者利用过刊的统计数据, 是认识其在生命周期内利用率的重要依据, 同时也是准确决策过刊管理措施的基础。由于不同学科、不同文种的过刊有不同的使用特点, 因此只有真实、具体地统计出反映过刊业务活动的各种数据, 在充分满足读者需求前提下, 使过刊馆藏的比例方面更趋合理。

3.4 注重过刊资源的深层次开发

过刊资源的管理与开发利用, 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的文献咨询及提供原始文献上, 而要根据本馆实际, 对过刊资源进行加工组织, 建立各种特色的数据库、课编辑专题资料和进行文献信息研究等等。同时根据本地的地理位置、科技发展、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专题资料、专题数据库等, 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摘要:着眼过刊管理工作现状, 分析我馆过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过刊管理与开发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图书馆,过刊,管理,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于鸣镝, 朱育培.期刊管理[M].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6, 12.

[2]沈继武, 萧希明.文献资源建设[M].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1, 4.

[3]常书智.文献资源建设工作[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0, 11.

[4]洪湛.论信息时代过刊资源的管理与利用[J].现代情报, 2004, 4.

图书管理开发 篇9

一、图书馆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一) 图书馆对数据库的建设缺乏全面的考虑。在当前发展阶段, 我国很多的图书馆建设存在的问题都有雷同的现象, 特别是在数据库的规划与建设方面, 那么在实际开发数据库的过程中, 并没有把新资源的使用和图书馆的网络建设纳入整个建设体系中去考虑, 这样所带来的问题就使整个图书馆信息资源库对于网络平台没有共享效果。那么在这种情况下, 信息化图书馆管理就会存在落后的情况, 资源短缺现象日益显现[1]。

(二) 图书馆在信息资源的采购方面呈现单一性方式。图书馆在对信息资源进行采购的过程中, 对自己所拥有的信息资源优势没有很好了解, 并且也没能将信息化发展作为自己的需求和依据, 这样所造成的问题就是采购比较单一, 一些独特性的资源比较缺乏。在这种情况下, 很难有效建立起一个比较个性和有特色的信息数据库, 对市场上的信息竞争以及图书馆的整体实力形成了一种极为不利的作用, 主要是削弱了本体功能[2]。

(三) 图书馆专业信息化人才的缺少。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持, 特别是图书馆的这种服务性机构, 更加需要专业性人才的支撑。其中会涉及到工作人员对图书馆管理以及信息管理的基本知识和专业能力, 更包含图书馆服务的实践经历, 这些因素对图书馆的创新以及实践信息管理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但是在图书馆的实际发展过程中, 我国很多图书馆在此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 一是因为人才的匮乏, 在图书馆的管理和创新工作中就缺乏人力资源的支持;二是图书馆服务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和专业服务能力的欠缺。在信息化条件下, 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因为人才短缺, 限制作用非常明显[3]。

(四) 信息化所带来的网络安全问题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方面非常广泛, 不仅可以获取非常丰富的信息资源, 还能不断拓宽信息的分享渠道以及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便利性服务。但是信息技术让图书馆得以继续前行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风险性问题, 例如, 图书馆的信息安全, 图书馆的网络风险等等。若是网络存在隐患, 那么就会出现数据被盗以及数据丢失等现象, 对图书馆的内部管理和外部服务带来严重的问题。由此可以看出, 在信息使用的背景下彻底查找网络漏洞, 做好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势在必行[4]。

二、信息化条件下图书馆管理和创新的路径选择

(一) 图书馆管理理念的创新。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情况下, 图书馆实现了多种途径的变迁。那么要与时俱进实现管理就需要以改革和创新为前提和基础。具体的做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进行研究:一是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需要在特色化服务以及管理方面加大管理力度, 对图书馆的资源进行全面配置, 并且全面展开交流与合作, 以此让图书馆的资源得以共享。二是从以前的传统化管理走出来, 摆脱封闭管理的禁锢, 创新和优化图书馆的现代管理模式。三是在信息化时代以下, 对图书馆的功能进行重新化的定义, 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 在遵守规则的条件下, 借助创新的管理理念, 为图书馆的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径[5]。

(二) 图书馆管理体系的创新。为了进一步满足图书馆的信息管理要求, 需要在创新的条件下对图书馆进行管理体系的构建。其中主要涉及到的创新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以及权限职责出发进行全面的、具体的分析, 并且以此作为基础制定明确的岗位责任制。让每一个管理者都能够各司其职, 做好本人的分内职责, 赏罚分明。二是对信息化管理进行全面的宣传, 创新管理人员的激励和公正评估机制。宣传的主要作用是为了提升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 熟悉信息技术的使用流程以及明确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图书馆的发展之路。只有在这种情况下, 管理人员才能对新时代的图书馆发展有全方位的理解。主要使用的宣传手段有多媒体授课培训形式, 对外交流学习形式以及宣传手册和标语的落实发放等等。在工作人员评估方面可以使用绩效考核的办法, 为员工制定一定的任务, 然后基于任务的完成情况谋划评估手段。另外, 还要对以往的资源采购进行重新的定义, 处理好图书馆资源和数据编辑方面的内容, 强化每一个人为读者服务的意识, 争取为读者创建一个优质的阅读环境。

(三) 图书馆管理制度的优化。创建一个相对开放和有竞争性的管理氛围, 并且对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整改, 优化配置的过程中, 制定一个较为科学并且全面的管理发展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在计划的帮助下落实各项管理活动。为了图书馆的发展, 制定出一个科学的、公正的人才选拔机制, 通过对员工业务能力的考核, 鼓励员工通过信息交流开展自学项目, 在专业以及信息领域的学习中, 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 争取为图书馆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四) 加强图书馆的网络安全建设。在图书馆创新管理的过程中, 要保证图书馆的网络安全, 需要图书馆在完善自我硬件设施的基础上, 给读者创建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 挖掘出更多的网络资源, 这样才能有效实现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现代水平。在网络安全的维护方面可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使用网络防火墙装置以及杀毒软件, 对一些恶意破坏图书馆数据和信息的网络行为予以阻止和发现。二是及时对各个数据库进行漏洞检查, 并做出预警机制, 以防出现恶意网络行为对数据库造成损坏。

三、结语

综上所述, 本文对信息化条件下图书馆的管理进行了全面分析和研究, 在此基础上需要强化图书管理人员的行为, 并且建立起长远的学习机制, 使图书馆管理一直处于时代的领先发展阶段, 完成信息化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张旭.信息社会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转变[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 29 (18) :188

[2]肖钠.降低图书馆牛鞭效应的信息生态链管理模式研究[J].图书馆论坛, 2013, 33 (2) :50~54, 58

[3]花香, 周有猛.浅谈信息社会环境下的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转变[J].中国信息化, 2013, 22 (10) :399

[4]吴锡刚, 赵莉娜.图书馆数字信息生命周期管理[J].图书馆学研究, 2015, 12 (12) :59~61

图书管理开发 篇10

一、高校图书馆信息收集的原则

(一) 学术性原则。学术性原则是高校图书馆与普通文化旅游数据服务商的主要区别。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可以自己检索普通的旅游信息, 如旅游路线, 交通, 住宿以及景点简介和图片等。但是, 高校图书馆开发的专题文化旅游资源数据库是为了满足教学和科研人员的学术需要。根据学术性原则, 图书馆应确定数据库的结构, 采集文化旅游方面的学术信息, 如旅游教育, 旅游研究的重要结论, 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政府的相关政策和规划、统计数据、年鉴等等。只有学术性强, 高校图书馆的数据库才能成为独立的、不可缺少的地方旅游文化系统的补充。例如, 长白山及其岩石成因的文献和样本资料就应该被归入数据库中。这些内容对于教学和科研人员极为有用, 但是对于公众旅游者意义不大。高校图书馆的数据库还应服务于本校的学科建设, 所以应重点收录与本校重点学科相关的信息。例如, 吉林工商学院的旅游管理分院和吉林旅游文化研究中心是该校发展的重点, 所以校图书馆应根据这些教学、科研人员的需求采集和建设相关的文化旅游数据库。目前已经有馆员建立了吉菜特色数据库。

(二) 系统性原则。高校图书馆采集的信息要系统, 从时间、空间上要涵盖宗教、 文学艺术、民俗演变、建筑特点及由来、文物古迹、 生物、 气象、 地质、水利等等。 例如, 某景点的建设可以从地理成因、环境、当地的民间传说和历史、文学、艺术等等方面来收集信息资源, 保证所建数据库的系统性。

(三) 地区性和民族性优先的原则。高校图书馆除了为本校服务外, 也有义务为当地的旅游经济发挥自己的作用。所以当地的地区特色和民族特色资源需要高度重视并重点收录。以吉林工商学院为例, 该校处于吉林省长春市, 为我国东北重镇, 曾为伪满洲国的首都, 吉林更是金日成当年学习和战斗过的地方, 所以, 除满族外, 朝鲜族的文化旅游资源也是需要重点收录的。

(四) 市场导向性原则。旅游信息资源开发要有目的, 所以高校图书馆在建设文化旅游数据库前应进行市场调查, 准确掌握市场需求, 确定适合自己开发的主题以及数据库开发规模和层次。

二、高校图书馆信息采集的途径

(一) 书库。

高校图书馆的书库均有一定数量的旅游专业图书和工具书。在一些相关工具书中也可查到许多旅游方面的资料, 旅游专业图书排架在经济、旅游 (F大类) 、地理、历史 (K大类) 和法律 (D大类) 等书架上较为集中。另外, 还应特别注意从宗教 (B9类) 、地方志 (K大类) 等方面去寻找, 鉴于其中详细记录着某地域的政治、 经济、 文教、历史等自然和人文状况, 所以图书是开发旅游资源, 特别是地方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信息源。

(二) 期刊阅览室。

高校图书馆的期刊阅览室可以查到有关文化旅游中考古、文博类刊物, 例如《中国自然》、《旅游景点》、《中国旅游》、《中国城市旅游》、《旅游世界》、《旅游科学》、《中国自然旅游》等旅游学期刊, 以及《中国旅游报》、《中国旅游信息》等专业旅游报纸, 还有考古类的期刊, 如《考古和文化遗产》、《古董》等。

(三) 工具书阅览室。

高校图书馆的工具书室一般都拥有相当数量的旅游专业工具书, 以及大量可以查到旅游信息方面的资料。工具书包涵了很多旅游市景点的介绍, 包括历史背景、文化风俗、旅游硬件建设如食宿设施和交通工具等, 例如《中国地名词典》、《中国名胜古迹》、《中国文化典故》等。

(四) 因特网。

网络信息资源非常丰富, 可以使用百度、搜狐、新浪、 雅虎、 网易等搜索引擎查找网络上的文化旅游信息资源, 也可以查找国内的旅游网站, 如携程网 (www.ctrip.com) 、中国国家地理 (www.dili360.com) 等, 还可以通过当地政府设立的门户网站查找, 其中政府网站信息比较准确, 并且具有庞大的主页信息数据库和相应的旅游资源链接, 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如中国国家旅游局 (www.cnta.com) 。

三、高校图书馆文化旅游信息的开发

(一) 开发二次文献。

图书馆可按照一定的主题对文献进行加工, 形成用户需要有效信息资源并编制旅游信息二次文献。

(二) 建设特色文化旅游资源数据库。

1998年国家图书馆申请通过中国数字图书馆计划建立文化旅游资源库, 目前, 各省已经建立了相应的资源库。例如已有红色江西特色旅游资源库和CALIS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 的长江特色资源库等。CALIS制定了建库原则和建设平台的规划以及数据描述标准并进行了相应的人员培训。高校图书馆应遵循相应的规则和标准进行数据库建设, 确定相应的开发软件, 如图片编辑软件Photo Filter, Photo Professional等;数据库开发软件如Oracle, Power Builder等; 以及视频编辑处理软件如Premiere Pro, AVS Video Editor等。

(三) 新媒体的开发。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 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鉴于中国的移动互联用户已超过5亿, 以VIVA、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形式应受到高度重视, 其服务模式值得高校图书馆借鉴。

(四) 因特网资源开发。

通常文化旅游产品是实体的景点和文化行为的展示, 这种使用价值完全可能通过图片、视频等实现。高校图书馆的文化旅游信息采集处理后应该发布到互联网上。例如, 文化旅游信息的网址导航链接、图书馆采集的文化旅游资源信息目录和“文化旅游”发布平台均应在高等院校的校园网主页发布链接。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还可以为本校的教师和科研工作者提供RSS (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 服务。

四、结语

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研究需要大量信息, 高校图书馆正是高端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因此, 高校图书馆应承担起文化旅游信息开发的责任, 改进传统工作方式, 主动开发文化旅游资源数据库, 以服务于本校的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 并通过数据库服务于当地的旅游经济, 实现自身的价值。

摘要:随着居民越来越关注旅游中的文化要素, 文化旅游正在占据高端市场。而作为文化传播中心的图书馆在文化旅游信息管理方面有着其自身的优势。文章阐述了文化旅游信息管理的原则, 即在信息收集时应遵循学术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高校所在地域及该地民族优先原则, 以及市场导向原则。高校图书馆文化旅游信息的收集渠道主要是期刊阅览室, 书库, 工具书室和因特网。信息可以在校园网的主页菜单上以“旅游信息”栏目发布。文章以吉林工商学院图书馆的吉菜数据库为例, 详细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如何建立文化旅游信息数据库。同时文章也提醒高校图书馆应充分重视新媒体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的运用, 以求为当地的旅游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信息管理,高校图书馆,文化旅游

参考文献

[1].胡昌平.信息服务与用户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3

[2].何光伟.国家旅游局提出二十年建成世界旅游强国[J].瞭望新闻周刊, 2000

互联网时代传统图书出版开发探究 篇11

[关键词] 传统出版;小众出版;选题策划;长尾理论;二八定律

[作者简介] 黄晓彦,上海大学出版社。

互联网时代的当下,出版界笼罩着一层阴云,许多人在哀叹传统图书出版前景黯淡。诚然,互联网的普及、数字出版的发展,确实造成读者分流,但如此悲观好像有点杞人忧天。毕竟无论传播媒介如何变化,人类赋予精神产品的内涵没有改变,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形式也没有改变,传统图书出版仍大有可为[1]。我们不可否认现实竞争激烈,但如果能抓住传统图书出版发展趋势,选题论证充分并做好市场细分,传统图书出版依然可以在“夹缝”中生存,未来之路依旧宽广。

一、抓住传统图书出版发展趋势

做任何事情首先要考虑方向。方向其实就是大“势”,抓住大势所趋,则势不可当。“势”就如一匹马,抓住了“势”,就等于为自己找到一匹好马,从而可以扬鞭策马,马到成功。做图书也一样,首先要了解并抓住其未来发展趋势。

1.互联网时代小众图书出版渐成趋势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2004年由安德森提出长尾理论,小众图书出版开发渐成趋势。长尾理论认为:只要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需求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就可以和那些数量不多的热卖品所占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2]。

就图书出版而言,对应长尾理论“头部”的为畅销书,品种有限且单品种销量较大,总销量巨大;对应长尾理论“尾部”的为小众图书,品种无限且单品种销量有限,不过总销量可以达到甚至超过“头部”销量,即无数的冷门产品汇聚起来,可能得到一个比畅销产品大得多的利基市场[3](如图1所示)。小众图书实质就是长尾理论的“长尾”部分。

长尾理论犹如一股清风,给出版人一种新的启示:即注重出版市场细分,小众图书同样拥有市场与利润,同样可以有所作为。随着数字出版的发展、按需印刷的广泛应用、网络营销的长尾化,大众出版向小众出版转型已成为一种不可改变的趋势,小众图书出版成为我国出版业一种全新的出版模式,并被越来越多的出版社所认可[4]。

2.完全意义的小众图书出版并不现实

小众图书出版为传统图书出版注入一剂活力,使图书出版开发趋向多元化,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需求。但完全意义的小众图书出版不考虑市场,与传统有计划的编辑出版完全不同,其出版开发或许还不现实。主要原因如下:

(1)与商家追求利润最大化相矛盾。小众图书读者面窄,销售周期一般较长,鉴于实体书店陈列面积、陈列品种、陈列时间等因素限制,其一般不易为书店接受,即便接受上架也多会因销售不畅而很快下架。网上书店同样遵循市场经济法则,看重的是图书的动销率,不能妄想商家会做一些“徒劳无益”的图书展示、网络维护、仓储管理等配套工作。

(2)与出版社考量机制相矛盾。与大众畅销书相比,小众图书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得大的利润。在出版企业化运作中,单位考量更多的是经济指标,且一般以年度为周期,如此更制约了小众图书的出版开发与发展。

(3)出版配套成本大。小众图书动销数量有限,就单个品种而言,对出版社可能是“致命的”。因为小批量、多品种和灵活的生产方式无疑会增加生产和销售成本,满足差异化的利基市场需求同样需要付出可能与收益不相称的沟通和物流等成本[5]。

(4)按需出版尚未普及。按需出版要求必须有最低印数,其印制成本才能低于传统印刷方式,如果数量太少则意味着单位品种成本很高,这成为制约按需出版发展的重要因素。

长尾理论的前提就如其创立者安德森所说的那样,“存储和流通的渠道必须足够大”。但完全意义的小众出版带来的就是品种多、单位数量少等问题,如此首先就面临着如何存储和流通环节的制约。可见,开发完全意义的小众图书很不现实,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3.具备大众潜质的小众图书才是出版开发的“大趋势”

如何实现图书出版市场的最大化,从而实现图书出版与读者需求的双赢一直为业界困惑。发展才是硬道理,小众图书也应抢占较大的市场份额,如此才能生存、发展及壮大。

(1)追求“市场大份额”是企业的天性。自二八定律(80/20法则)诞生以来,其一直被企业奉为经营“圣经”。其内容具体而言, 就是80%的利润和销量都是由20%的畅销品所创造的。就图书出版而言,对应二八定律 “二”的20%的图书即畅销书,贡献的销售收入和利润约占80%;对应二八定律 “八”的80%的图书即小众图书,贡献的销售收入和利润约占20%。所以自畅销书这一概念进入中国出版业,畅销书一度成为各家出版社争先打造的核心。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主打畅销书”策略已经越来越不适合图书市场的现实。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全盘否定二八定律,毕竟绝大多数企业不愿也不会放弃二八定律中的“二”,即追求畅销品,抢占“市场大份额”。

(2)小众图书出版也追求“市场大份额”。其主要表现在:

首先,作为“尾部”的小众图书遵循二八定律,追求可以带来80%利润的20%部分。即“尾部”也遵循二八定律,也有“二”和“八”。以笔者策划的《自学上海话》(1999年)为例,该书为典型的“尾部”产品,因基于利基市场定位准确,潜在读者数量大,自出版以来一直位列同类书市场销售的榜首,现累计销售十几万册。该书虽为“尾部”产品,但为出版社赢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属于“尾部”中的“二”,可以说是小众畅销书。

nlc202309031528

其次,小众图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大众畅销书。“头部”与“尾部”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可在一定条件下转化的。如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醋蛋治百病》,在当时毋庸置疑属于“尾部”产品,属于二八定律中的“八”,但一经出版就“一石激起千层浪”,至今销售超百万册,成为全国优秀畅销书,成功挤进“头部”,成为二八定律中的“二”。“尾部”转化为“头部”,就成为畅销品,从而贡献更多的市场份额[2]。可见,今天的“尾部”也可能成为明天的“头部”,反之亦然。

一个鲜为人知、需求非常之少的“长尾”产品,即使内容再好,因为无法实现产品销量与最优生产量的平衡,必然失去生产的意义。长尾理论无疑是对二八定律与时俱进的完善与发展。

(3)小众图书出版应侧重开发“亚畅(常)销书”。二八定律是工业社会的指导原则,以稀缺为常态,追求大规模生产的“头部”;长尾理论是信息社会的指导原则,以丰饶为常态,追求品种生产的“长尾”。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社会与信息社会并存时期,或者说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轨时期,这就决定了这个时代兼具工业社会与信息社会的特征,要求产品开发应兼顾“头尾”。

就图书出版而言,互联网时代传统图书出版遵循长尾理论开发小众图书,还应兼顾二八定律,有意识挖掘开发具有大众潜质的小众图书[6],既抓靠近“尾部”的“头部”(B)部分,也抓靠近“头部”的“尾部”(A)部分,从而“头尾兼顾”(如图2所示)。A、B部分兼具大众畅销书与小众畅销书潜力,在“主打畅销书”策略难以继续实施的当下,无疑是一块值得开发的丰裕“宝地”。

图2 长尾理论与二八定律关系图

现实也证明这一切正在发生。统计显示,畅销书销量占图书总销量的比例在减少,畅销书的寿命日益缩短,销售曲线呈现为“头部”缩短,“中部”与“尾部”在延长[7]。这恰恰说明小众出版是未来出版的大趋势,而“中部”的“头尾兼顾”部分潜力巨大,如能把具有大众潜质的“小众”服务好,就是服务大众,市场潜力无限。而开发“头尾兼顾”的部分,其实就是寻求产品的“小市场大份额”,有助于探索并开启一条新的出版之路。

二、强化传统图书出版选题的策划论证

图书是否具有出版价值及潜在市场,若能在出版之前就有明确的市场预期把控,将有助于减少盲目出版,降低出版风险,从而使得图书出版更加理性。在阅读多元化、传统出版受到前所未有挑战的今天,选题的策划论证显得尤为重要。这里结合笔者的编辑实践,通过对书稿选题进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并结合换位思考主观分析,以进一步论证选题出版价值及预测未来市场,希望通过一种另类视角,对当下传统图书出版开发做些思考探索。

1.选题价值判断的基本法则:宏观定性分析

把选题论证好了,图书出版开发路子就理顺了,就容易事半功倍。做图书重在选题调研与论证,这是图书出版开发的前提。前人对此论述已很多,这里重点强调以下几点:

(1)给谁看的,即读者对象。缺乏适当定位是制约众多出版社发展的主要“瓶颈”,这也是造成目前图书同质化,市场相对饱和,图书分众市场开发长期缺位,同行竞争激烈的主要原因。不能说清楚给谁看的,或认为谁都可以看,都是定位模糊的。说清楚图书给谁看的,这是出版的基本前提。进行图书定位,就要“有舍有得”,倘若不善“舍去”,则奢谈真正具有竞争优势的差异性定位。若连给谁看的都说不清楚,此类选题应果断“舍去”。

(2)可能买的人有多少,即读者数量。没有一定潜在消费购买数量的市场,注定是没有希望与潜力的市场。图书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亦是如此,这就决定了其经营运作必须依据市场法则,否则只是死路一条。潜在读者数量是图书是否具有长久生命力的重要标志。一般来说,读者数量越大,图书市场潜力就大,反之亦然。若能基本明晰地预期潜在读者数量,可以继续选题论证;若说不清道不明,此类选题建议“舍去”为好。

(3)同类书情况。要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知己知彼”。了解同类书情况,就是为了进行准确定位,寻找市场“夹缝”,从而独辟蹊径减少竞争压力。产品能否让人“眼前一亮”很重要,编辑应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一般而言,新颖度越强,则市场定位就越精确,那些“填补空白”的图书就是最好的明证。假如选题定位同一个在市场上领先的图书的定位相同,那就应果断舍去,再去寻找一个涉足者少或尚不饱和的空间立足。即“不要与地位稳固的领先者正面交锋”[8]。复星集团之所以发展迅速,与决策层的“前三名”经营理念有一定关系。其涉足的投资项目一定要是目前或在一段时期内成为行业“前三名”的,否则就果断退出。做图书也必须坚持“前三名”经营理念,否则此类图书不做也罢。

2.选题价值判断的补充法则:微观定量分析

选题论证若能引入数据定量分析,使选题价值的优劣甄别具有可操作性,那就可把复杂抽象的论证简单化。笔者结合编辑实践构筑了一个选题价值判断“模型”,进行微观定量分析,对选题价值进行再论证,并对出版市场前景进行预期把控。

首先建立一个坐标轴(如图3所示),具体坐标轴含义如下:

图3 出版市场前景模型

x轴代表潜在的读者数量市场,命名为“读者数量”;

y轴代表在同类书中的新颖度(同类书多则新颖度弱,反之则强),命名为“创新系数”;

z轴代表读者的购买欲望,命名为“购买系数”。

需要说明的是:

(1)选题的价值即出版市场前景是以xyz三轴上数值相连形成的立方体。为简化起见,选题的价值V用三轴数值乘积表示,即V=xyz。V越大则代表成书出版后的市场前景好,反之则差。

(2)该模型兼顾时间和空间,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其所形成的立方体是不同的。

(3)有关xyz的值是主观确定的,即通过市场调研,根据自己的基本判断赋予其一定数值。市场调研越充分,则数值越客观。

nlc202309031528

(4)此模型主要针对实用类图书,对实用型同类书市场价值的优劣判断尤为适用。

以下以笔者编辑策划的实用类上海话图书为例,进行例证辅助说明。

例1:《自学上海话》(1999年),读者定位为上海外来打工者(也包括已在上海落户工作的)。当时同类图书市场没有,相关图书也很少。结合坐标轴,其读者数量、创新系数、购买系数,我们可以赋予最高值。此书自出版就引领潮流,特别是刚出版后的二三年内,一枝独秀,每年销售至少两万册。当然这与当时改革开放后上海浦东开发带来的地域经济大发展的大背景分不开,据相关统计,当时仅外来打工者就有300万人。后来由于跟风图书或相关图书的出版,其销售势头减弱,整体市场份额也有所下降。这种情况体现在出版模型上,就是xyz值变小,V随之变小,市场前景变弱,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例2:《新上海人学说上海话》(2013年),读者定位为新上海人。其读者对象主要是“面向改革开放以来前来上海生活工作的新上海人”,以及“来上海已久还说不好上海话的人,或者出生在上海但不会说或说不好上海话的人”。如此,我们可以赋予xyz大数值,则V也是大数值,表明市场前景看好。实践证明,该书还是比较成功的,初版6500册在不到一年半内售罄,其未来市场潜力依然较大。

若比较两书前景,就目前或未来阶段而言,《新上海人学说上海话》或许更具优势。《自学上海话》出版时上海人口为1200万,《新上海人学说上海话》出版时为2400万,增加的部分无疑主要是《新上海人学说上海话》的受众,远超《自学上海话》的读者数量;《自学上海话》出版较早,目前创新系数、购买系数正在逐渐减弱,《新上海人学说上海话》各项指标具有时下领先优势,其市场前景更广。目前的销售态势也说明这一点:《新上海人学说上海话》势头不减,《自学上海话》略显疲态。需要强调的是,分析问题要兼顾时空,要考虑出版时的背景,选题目前不成熟并不能说明未来出版市场价值小,反之亦然。若十年前谈论《新上海人学说上海话》的出版,无疑是痴人说梦,毕竟当时连“新上海人”的概念都没有。

在此举例说明是为了增加认知度,了解该“模型”的基本架构与特点。需要说明的是,相关数值不涉及权重,更没有考虑影响图书出版的其他因素。构建这个“模型”,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所以这个“模型”不是数学模型,而是希望通过另外一个视角,增加一种进行选题论证判断的方式,从而在选题论证时尽量减少盲目性,增加选题价值判断的可信度。

3.选题价值判断的换位思考法则:主观判断分析

换位思考就是站在他方角度思考问题。就图书出版而言,假如你是潜在的读者,你能说服自己购买吗?如果你连自己都说服不了,别指望说服别人,更别指望别人购买。因此,选题开发要想读者所想,站在读者角度思考问题,如此的选题开发及图书出版才有可能为读者认可接受。

若想定位成功,必须从局外的角度而不是局内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能为出版而出版,这或许正印证了“旁观者清”的观点。为“他人”着想的人常常把注意力放在竞争对手的身上,善于找出竞争对手的弱点加以利用,同时尽力避开对手的长处;为“他人”着想的人,才更容易换位思考,想读者所想。这样策划出来的图书,才能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以上或许属于理想化的分析,更没有考虑各家出版单位的具体情况,如出版社品牌、出版特色、营销实力、编辑水平等,乃至作者知名度、写作水平与写作风格等方方面面。笔者希望通过分析,增加选题论证的可信度与有效性,减少图书出版的盲目性。

[1]周百义. 传统出版仍大有可为[N].中华读书报,2013-02-02.

[2]吴青劼,洪涛,马骏.长尾理论综述[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0 (1):124.

[3]克里斯·安德森. 长尾理论[M].乔江涛,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11.

[4]王景霞. 小众图书出版浅谈[J]. 编辑之友,2010 (5):34.

[5]王海岳. 武断的假设——对长尾理论的逻辑批判[J]. 生产力研究,2008(4):2.

[6]黄晓彦. 小众图书出版开发与出版品牌塑造——以上海话图书出版开发为例[J].出版广角,2014 (9):67.

[7]练小川. 幂率、长尾理论和图书出版[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3):112.

[8]里斯,特劳特. 定位[M]. 王恩冕,于少蔚,译.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265.

图书管理开发 篇12

1 VFP简介

VFP是Visual Fox Pro的简称, 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一款32位数据库管理系统平台软件, 主要用于数据的管理与运算等。VFP的功能非常强大和完备, 拥有近500条命令和200余种函数, 不但能提供加、减、乘、除、开方等浮点数的基本运算, 并且还有独特的向量功能, 能同时支持8组单精度或4组双精度的浮点运算, 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可编译性和安全性;而在拥有这些强大功能的同时, VFP的界面也非常友好简单, 便于用户对数据进行存取。目前, VFP已经成为最便捷和最实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之一。

2 VFP在图书销售管理系统之中的应用

在图书销售管理的过程中, 需要统计和记录的信息和数据有很多, 例如图书的分类、作者、出版社、价格、页数、出版时间、印刷量、库存量和销售情况等, 并且要对这些信息和数据进行时时更新。因此, 这就需要一个非常强大且功能完善的图书销售管理系统来帮助人们完成这些工作, 比如以VFP为基础的图书销售管理系统。以下简单介绍VFP在图书销售管理系统之中的应用。

2.1 信息的管理

VFP中有一种名为“项目管理器”的管理工具, 它可以对图书以及图书销售信息的数据、文档以及源代码等进行集中记录和管理, 使各种信息分类明确、条理清晰, 便于人们查找。

2.2 信息的查询

VFP采用了先进的Rushmore快速查询技术, 系统能从记录着众多图书及其销售信息的数据库表中迅速筛选出人们所需要的内容, 整个查询响应时间只有数秒钟, 非常迅速与高效。

2.3 建立信息之间的关联

一般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各项信息都是相互独立的, 每一项信息与其他信息之间并无关联, 除非通过编程命令来专门描述;而VFP却在这方面做出了改善, 它可以在建表初期就把相关信息关联起来, 便于人们引用。

3 基于VFP的图书销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以VFP为基础对图书销售管理系统进行设计与开发, 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3.1 前期规划与需求分析阶段

在建立图书销售管理系统数据库之前, 一定要先做好规划工作, 因为它直接影响整个数据库建立的全局运作, 关系到数据库建立的成功与否。具体来说, 前期规划内容主要包括:对建立数据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 以及确定VFP数据库在整个图书销售管理系统中所处的地位。

然后进行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指的是, 通过与出版社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交流与访谈, 从而获知其管理水平、需求情况、发展目标和计算机软硬件设施条件等信息, 再根据这些信息来对图书销售管理系统进行规划设计, 使系统更加符合人们的需求, 更加人性化。

3.2 物理设计阶段

基于VFP对图书销售管理系统进行物理设计, 主要指的是根据管理系统的数据模型以及计算机的系统类型等, 对数据库的物理结构 (包括存储结构与存取方法) 进行设计。物理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计算机的存储空间得到充分利用, 从而提高管理系统的工作效率。

3.3 模块设计阶段

基于VFP对图书销售管理系统进行模块设计, 主要指的是把管理系统数据库中所需要记录和统计的各项信息———如读者的个人信息、读者的订单信息、出版社或书店的书库信息、读者的购书及退书信息、读者的反馈信息、企业的账簿信息以及管理处信息等, 按照不同的分类进行模块划分, 并且在划分时要注意各项信息之间的关联。

当然, 不同工作人员在设计过程当中还需要分工合作, 每个人负责一项专门的工作, 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比如, 由图书销售人员负责管理账户的创建和修改, 并管理读者及读者订单的信息、检索书籍的信息和统计每日账目等;由仓库管理人员负责管理书库的信息 (包括录入与查询等) 。

举例来说, 一种较为常见的基于VFP的图书销售管理系统会有以下五大模块:读者信息模块、读者订单信息模块、书库信息模块、银行 (账簿) 信息模块、管理处信息模块, 每个模块都具有其独特的功能。

3.3.1 读者信息模块

读者信息模块主要有3个功能, 即编辑读者信息功能 (如对读者的姓名、性别、身份、电话、住址、E-mail等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等) 、检索读者信息功能 (此功能是读者信息模块最重要的功能, 它能以单一或者组合两种条件来对相关读者的信息进行匹配与查找, 检索的字段亦包括读者的姓名、性别、身份、电话、住址、E-mail等, 条件的匹配可以是“大于”“小于”“等于”“不等于”“包含”“在……”等多种形式, 条件的组合也有“与”和“或”两种形式) 和打印读者信息功能。

3.3.2 读者订单信息模块

读者订单信息模块主要有3个功能, 即编辑读者订单信息功能 (如对读者的姓名以及联系方式, 所订图书的书名、作者、出版社、订单号、单价、数量、总价、下单日期等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等) 、检索读者订单信息功能 (此功能是读者订单信息模块最重要的功能, 同样能以单一或者组合两种条件来对相关读者订单的信息进行匹配与查找, 检索的字段包括读者的姓名以及联系方式, 所订图书的书名、作者、出版社、订单号、单价、数量、总价、下单日期等, 条件的匹配有“大于”“小于”“等于”“不等于”“包含”“在……”等多种形式, 条件的组合有“与”和“或”两种形式) 和打印读者订单信息功能。

3.3.3 书库信息模块

书库模块又细分为存书查询、购书和退书3个子模块。

存书查询模块主要有3个功能, 即编辑存书信息功能 (如对图书的书名、作者、出版社、售价、库存数量、出版日期等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等) 、检索存书信息功能 (与读者信息模块和读者订单信息模块类似) 和打印存书信息功能。

购书模块主要有3个功能, 即编辑购书信息功能 (如对购买图书的书名、作者、出版社、单价、数量、总价等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等) 、检索购书信息功能 (与读者信息模块和读者订单信息模块类似) 和打印购书信息功能。

退书模块亦主要有3个功能, 即编辑退书信息功能 (如对所退图书的书名、作者、出版社、单价、数量、总价、退书原因等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等) 、检索退书信息功能 (与读者信息模块和读者订单信息模块类似) 和打印退书信息功能。

3.3.4 银行 (账簿) 信息模块

银行 (账簿) 信息模块主要有3个功能, 即编辑银行 (账簿) 信息功能 (如对图书销售的总额、费用支出、净收入、余额和日期等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等) 、检索银行 (账簿) 信息功能 (与读者信息模块和读者订单信息模块类似) 和打印银行 (账簿) 信息功能。

3.3.5 管理处信息模块

管理处信息模块主要有3个功能, 即编辑管理处信息功能 (如对各项事件的记录、备注和日期等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等) 、检索管理处信息功能 (与读者信息模块和读者订单信息模块类似) 和打印管理处信息功能。

3.4 实施和运行阶段

基于VFP的图书销售管理系统在完成前期规划与需求分析、物理设计以及模块设计之后, 可以开始试运行。这一阶段也可以称为调试或试验阶段, 是对管理系统的具体操作实践和试用。在此期间, 工作人员要仔细观察和体验系统的运行与使用情况, 并将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详细记录, 同时也要做好数据的备份和转存工作, 以免系统出现故障导致数据丢失。

观察与记录完毕之后, 相关人员还要对系统运行中所出现的不良状况和故障进行探讨与分析, 并加以改进, 直到系统可以正常运行为止。

4 结语

本文探讨利用VFP对图书销售管理系统进行设计与开发, VFP软件的优点以及其数据库的特性, 可以让图书销售管理系统变得更加人性化、便捷化和系统化, 让图书销售管理的工作更加简单高效, 间接促进了图书销售市场的发展, 无论是作者、读者、出版社还是销售商, 都受益良多。

摘要:VFP作为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 其对图书销售管理有着莫大帮助。基于VFP进行图书销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可以提高图书销售管理的效率, 让图书销售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快捷与方便。本文简要介绍了VFP及其在图书销售管理之中的应用, 并对基于VFP的图书销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进行讨论。

关键词:VFP,图书销售管理,系统,设计,开发

参考文献

[1]尹卫刚, 刘福海, 毛磊, 臧传斌.基于数据仓库的销售管理系统的设计实现[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6 (2) .

[2]朱明智.JSP网上书店销售管理系统的教学开发[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版, 2008 (7) .

[3]任真, 宋贤霞, 李子荣.浅谈基于VFP的应用系统开发[J].科技信息, 2012 (1) .

[4]向伟, 等.新版Visual FoxPro 6.0中文版实用教程[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7.

[5]王立福, 麻志毅, 张世琨.软件工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上一篇:思维发展水平下一篇:沥青碎石封层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