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和措施

2024-10-09

战略和措施(共12篇)

战略和措施 篇1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 国内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名牌战略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举措。我国企业要高度重视名牌战略, 只有不断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 才会更好地实行名牌战略创出属于自己的品牌最终发展成为名牌。文章阐述实施名牌战略的重要性, 并列举在形象、质量、创新、服务等方面具体实施的方法。

关键词:名牌,重要意义,具体措施

一、引言

在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翻天覆地的今天, 商场产品琳琅满目。企业如果要抢占较高的市场份额, 实施有效的名牌战略打造自己品牌优势是必然选择。名牌战略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它的诸多好处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该轨道, 使企业树立名牌价值观。优秀的知名企业正凭借着名牌优势在激烈的商战中脱颖而出, 扩大市场份额。名牌产品非常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因为消费者信任名牌, 是附加值大, 市场占有率高, 拥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产品。名牌产品不仅质量有保证, 而且彰显着消费者自身的地位与品位。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 各个国家都在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它的主要攻击武器是名牌。竞争激烈的市场中, 名牌战略势在必行。

二、实施名牌战略的重要意义

1. 创造名牌产品有利于我国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

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企业经营国际化,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企业之间的竞争由产品竞争, 质量竞争逐渐演变成品牌竞争, 名牌战略的重要性慢慢地被大家所认识。实施正确的名牌战略, 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源泉, 掌握名牌也就掌握市场竞争的动向。然而, 我国企业生产普通消费品很多, 知名品牌少, 科技含量低, 消耗原料大的初级产品较多, 这些造成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弱势。所以企业应该提高自身科技实力, 优化产品结构, 开发出价值高, 耗能少, 高档次的产品。自主创造名品牌和发展品牌, 为我国市场经济注入新鲜血液, 在国内外市场中打开一片新天地, 才能够应对我国企业面临挑战与威胁。

2. 实施名牌战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名牌产品的价格一般比同类的产品要高, 但是由于得到消费者青睐其影响力好, 产品卖得快, 卖得多, 回头客也很多。企业通过创出名牌可以扩大生产规模, 可以从一条产品线扩大到几条产品线, 借助名牌效应销售其他产品, 甚至可以开拓国外市场, 由此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名牌本身就是一种无形资产, 内涵极高的经济价值, 甚至高于企业所拥有的有形资产。在销售产品过程中, 可以适当提高价格与扩大销售量, 从而增加产品销售额。名牌产品具有很强大的吸引力, 凭借高质量高信誉从征服个别人到影响一大批的消费群体。企业又可以依托名牌效应进行后续发展, 扩大企业生产规模, 给企业带来丰厚利润。

3. 名牌战略为企业树立良好社会形像

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体现企业的内在素养与很好的企业文化。它提升在顾客心目中的地位, 利于培养顾客对产品的忠诚度。良好的企业形象具有非常棒的影响力和宣传力, 不但提升自身名望从而家喻户晓, 而且吸引广大消费者有助于名牌战略贯彻实施。所以良好企业形象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手段, 为企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而知名品牌也恰恰显示和促进着企业在社会中的良好形象, 如高露洁, 海尔等。因此名牌战略与企业形象息息相关, 相互促进。

4. 名牌产品有利于促进企业销售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 同质产品市场趋于饱和, 传统的低价优势不复存在。市场竞争已经由一般竞争进入高级阶段———名牌竞争时代。市场始终都存在着一个残酷的现实———优胜劣汰。谁能够拥有充足的市场份额, 就能够拥有实现预期的销售目标的希望。谁将生产领域与消费领域很好的衔接, 谁就可以实现预期营销目标占领市场, 显示企业强大的竞争力。销售是企业最后一个环节, 当然它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决定企业之前所做一切相关工作是否是成功的。消费者在时代的熏陶下逐渐认识到名牌的价值所在, 越来越的人对名牌十分钟爱。可以说名牌是这个时代强有力的促销手段, 如果企业未能跟上时代潮流, 错失良机, 可能是现在也可能是未来将被市场淘汰。

5. 实行名牌战略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名牌战略实施成功不是仅依靠高层管理者个人策划。名牌战略的建立、实施、管理与反馈, 必须依靠市场营销部门、生产制造者、战略研究规划部门等优秀的团队。因此, 名牌的成功代表着一个好的团队, 无论是高层的领导者还是基层的员工上下一条心使企业越走越远。企业内部团结是企业走向成功的重中之重, 高层管理者十分重视员工的团结精神, 利用各种手段将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相结合, 在企业经营中不断满足职工基本需求和高层次需求, 如工资上调, 自我价值的实现等。实施名牌战略提升企业的档次, 增强员工的自信心, 将员工团结起来, 协调一致这种向心力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是支撑企业发展面对挑战威胁的精神支柱。实施名牌战略不仅提高员工在思想上的归属感和满足感, 而且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提供工作效率。

三、实施名牌战略的具体措施

1. 强化产品的质量管理, 提高产品档次是实行品牌基础

质量是企业能否立足社会的基石。质量的缺失不仅失去的是市场, 而且会失去自己所打拼下来的天下。如美国“哥仑比亚”航天飞机著陆前发生爆炸, 造成此灾难的竟是一块脱落的隔热瓦, “哥仑比亚”航天飞机有2万多块隔热瓦, 能抵御极度高温, 避免航天飞机返回路程中发生融化的危险。航天飞机是高端产品, 制造过程都是严格按照标准的, 但就一块脱落的隔热瓦, 这一极小的差错葬送了价格昂贵的航天飞机, 还有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宝贵的7条生命。所以首先企业要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避免不良问题的发生, 企业不要存在侥幸心理, 更不要被眼前短暂利益蒙蔽双眼使产品质量下降销售量滑坡。与此同时, 企业检验绝不可以总是“马后炮”, 遗漏缺陷不符合标准, 每一个生产环节都不可懈怠要制定详细的检验质量管理标准, 不能忽视任何细节问题阻止产生大量不合格产品而付出巨大代价;其次要学会倾听员工客户对产品的反映, 客户需求是企业前进的方向, 员工是一线知晓产品各种细节问题, 给他们设立专项奖金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用业绩考核来改善产品质量, 应用到每个人收入上, 管理者根据企业制定制造人员的产量和质量权重系数, 进行双重考核, 重视中间环节考核杜绝部门之间扯皮[5]。

2. 吸纳有用人才注入新鲜活力是实施名牌战略的保障

实施名牌战略必然要拥有卓越的质量, 高端的性能, 良好的服务和富有创新的宣传手段。但是在其背后更需要有能力的人才。正是拥有这些人, 才会有效实施名牌战略, 才会不断推动企业的发展。因此要求企业高度重视人才, 挖掘人才, 培养人才, 合理配置人才, 为他们提供能够发挥其才干、实现其志向、满足其合理需要的环境。将人才放在重要位置, 知人善任, 利用名牌促进企业加快脚步迈向成功的山巅。只有这样, 企业才会拥有蓬勃的生命力, 名牌产品一直会受人们的欢迎。高露洁公司重视人才, 每年从优秀的大学招聘具有创新思维、积极进取、领导能力、善于交际的人才。高露洁公司通过独特的培训教育造就一流管理人才, 创造良好工作环境施展他们的才华, 因此“高露洁”进人中国市场短短的几年中, 正确实施名牌战略, 实现名牌价值, 才会在今天市场领域取得卓越成效。

3. 坚持不断创新保证企业产品旺盛的生命力

名牌产品即使非常受大家的欢迎, 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现代社会经济、科技、观念等无时不刻的变化, 所以企业只有不断创新跟随社会潮流更新换代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创新是名牌产品能够经久不衰的活力之源, 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前进的希望和动力。创新促进名牌产品成长, 企业才会一直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因此创新可以作为企业在当今世界铺天盖地大规模的商战中的坚实后盾, 是知名品牌生存的原推动力。坚持科技创新, 源源不断的给企业补给营养才能使企业稳定发展。产品要不断创新, 生产模式要不断改进, 促销手段要不断整合, 组织结构要不断协调, 这些都显示出只有不断提高科技才能保证产品高质量和高性能。时代在变, 消费者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所以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 始终受消费者的青睐, 就一定迎合市场需求, 运用新科技开发高品质, 高水平的产品, 扩大市场规模。

4. 增强企业对自己品牌保护意识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 守江山难。在目前我国不少企业的领导者对商标保护意识淡薄, 造成很多著名的商标被外国抢注, “青岛”啤酒、“鹦鹉”小提琴等。更有一些企业由于借助原有名牌的效应实施多元化生产进入其他领域, 忽略产品质检、培训员工和缺乏良好管理等, 最终自毁名牌。品牌成为名牌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造就的, 产品良好信誉的形成、服务质量的保证、高品位的塑造都需要一个用心投入、精心呵护、不断完善巩固的漫长过程。名牌一旦创造成功, 企业更要坚持不懈地守护它, 不断积极进取, 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名牌的完成并不代表着企业可以一劳永逸、不思进取, 否则企业功亏一篑, 名牌衰败。因此企业要树立保护名牌意识, 采取各种手段维护它、珍惜它。创立名牌不易, 保护名牌更不易, 这就要求企业无论做什么都不能损害名牌形象一丝一毫。企业要坚持保证质量与服务, 维持良好的形象, 不能砸了自己的牌子。

5. 完善服务质量促进名牌产品知名度

良好的服务质量是企业坚实的后盾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 企业之间的竞争如火如荼, 同类产品在包装、质量、性能等也逐渐相似, 消费者在面对这些不相上下的产品时很难辨别出不同企业产品之间的差异, 所以这就要求企业提高服务质量吸引消费者的目光。良好的服务使消费者产生信赖感, 因此它是企业更容易亲近消费者、打动消费者的最有效的途径。做好优质服务, 不仅给企业带来良好的企业形象, 而且提高消费者对名牌产品的忠诚度和满意度, 所以企业向顾客提高完善的服务对于实施名牌战略有积极作用。另外, 优质的服务增加顾客的利益, 使顾客感觉到来自对方的尊重, 强化了品牌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服务作为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 企业需要重视服务人员的培训, 提高他们的素质、专业知识和工作效率, 用优质的服务打败竞争对手, 从激烈的产品竞争中脱颖而出。高露洁棕榄设立了消费者服务部。如中国长城润滑油从2002年战略转型积极向制造服务企业前进, 而后又推出该行业唯一一个服务品牌“春风服务”, 可谓是独树一帜, 建立行业中最先进的服务组织, 为顾客提供售前售后一流全套的服务方案。在北京、上海、茂名、重庆、武汉建立服务中心, 全天接受咨询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方便与优质服务。所以长城润滑油成为“2005年CCTV我最喜爱的中国品牌”。

6. 树立名牌战略的观念

企业大力宣传名牌战略, 加深员工的名牌意识, 注重关于名牌的各项工作。企业想要品牌产品不断发展壮大, 就要重视实施名牌战略的任务, 树立名牌观念, 并将其贯彻到底和影响企业中每一位员工。除此之外, 企业要对名牌思想有充分的认识, 了解国内外的市场行情, 推进名牌战略。森达集团的成功在于创造名牌, 在它刚刚起步的时候, 尽管售货员再三推荐, 可顾客一再表示对森达皮鞋的不信任。董事长朱湘桂从过去的失败中吸取了教训:自己产品的牌子如果不能从众多产品中吸引大众眼球就无法成为消费热点, 也就无法带来效益, 于是在1992年元旦前夕的员工大会上朱相桂提出, 森达要想继续的走下去, 就必须实施名牌战略。至此森达集团深刻认识到名牌的重要性, 经过20年坚持不懈的努力, 森达集团获得中国皮鞋行业唯一的驰名商标, 并接连夺得“中国首届鞋王”、“畅销国产商品金桥奖第一名”、“中国驰名商标”等殊荣, 由普通的皮鞋厂家逐渐成长为名牌企业。

7. 提供良好的实施名牌战略的环境, 加强其组织结构

要想发展名牌战略, 首先要改善国内现存的分散, 缺乏领导组织的被动局面, 建立强有力的机制。第一, 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 如我国工业发展情况, 名牌发展阶段, 领导组织和措施等等, 建立国家相关部门对整个工作起到积极推动和管理的作用, 做出一些策划, 选出具有发展前景, 市场良好的产品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名牌战略在我国顺利发展。其二, 给实施名牌战略提供市场环境。联系国内外实际市场, 调查消费者对名牌需求情况, 了解市场发展趋势, 这样可以对国内市场进行有效控制, 把握市场发展规律, 积极运用有效手段, 及时获取市场反馈体系, 准确把握市场发展态势, 并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 对国内企业和大众宣传引导。

四、结论

品牌代表企业形象和实力, 而名牌更是各种品牌中的佼佼者, 在市场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实施名牌战略的企业要充分领悟名牌意义以及有计划地逐步实施名牌, 让自己的牌子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商战中可以与强劲的对手抗衡。可以说企业名牌战略的实施已经将企业竞争与发展推向更新的阶段, 是企业争夺未来市场重要手段之一。名牌不仅体现着企业竞争实力, 而且是扩大经营规模的重要武器。面对社会经济发展迅猛, 企业树立名牌观念, 攻克质量难关, 坚持科学发展观, 自主创新, 提高产品质量, 完善产品服务等, 实施高效的名牌战略, 在商业领域中打败竞争对手, 巩固市场地位。

参考文献

[1]邱位东.浅谈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 2013.

[2]张殿镇.青岛市名牌企业经营发展经验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3]周俊敏.论企业伦理形象的塑造[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

[4]李东升.浅议企业名牌战略[J].平顶山师专学报, 2002.

[5]扁鹊如何进行质量管理[J].中国市场, 2004.

[6]程芳.以人为本, 不断创新——论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J].商情, 2011

[7]邱位东.浅谈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 2013.

[8]王皓.超越自我成就未来——解析长城润滑油“荣登消费者忠诚度榜首”[J].石油商技, 2005.

[9]杨康民.关于实施名牌战略的对策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 2002.

战略和措施 篇2

五大建设的战略措施

1》解放思想是五大建设的动力源泉。思想有多远,发展就有多远。在岚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再次掀起解放思想的高潮,必须彻底冲破一切影响和制约五大建设的思想结和体制障碍,才能在转型和跨越的大道上飞奔劲跑,推进五大建设,必须要冲破一种束缚。第一,冲破挖煤卖铁思维的束缚。第二,要冲破封闭保守的束缚。第三:要冲破等靠要思维的束缚。2》改革开放是五大建设的必由之路。要深化改革,破解瓶颈。一是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二是深化各项社会事业体制机制改革。要大力发展医疗事业,推进管办分开、医卫公开、医防分开、医药分开,培植医疗产业,培育医疗市场,扩大医疗资源总量,提高优质资源比例。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断扩大社保覆盖面。三是深化投融资机制改革。要扩大开放,谋求跨越。3》“五个一”工程是五大建设的重大举措。“五个一”工程,是资源型欠发达地区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实现公共资源为公众利益服务的有效途径,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操作平台和具体抓手,是岚县贯彻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和市委全委会精神的具体体现。“五个一”工程的本质是充分发挥企业和政府“两个主体”的作用。“一矿一企拉长一条长业链”是“五个一”工程的核心和关键。“一矿一企绿化一山一沟”是“五个一”工程的着力点。“一矿一企兴办一事一业”是“五个一”工程的重点。“一矿一企帮扶一个新农村”是“五个一”工程的亮点。“一矿一企建立一个安全保障网”是“五个一”工程的基点。4》创优政策环境是五大建设的重要支撑。五大建设的顺利推进需要强有力的政策做支撑,政府必须在政策的配套上实现优质高效。一要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真正能够引领岚县转型发展的项目,给予资金、土地、手续审批等多方面的全方位、一站式、保姆式服务。二要出台林权制度改革新政,激活大生态建设的体制机制。三要建立和完善对教育管理部门、教师的奖优罚劣政策,促进突出问题的缓解与根除,激发教师队伍内部活力。四要实施民生财政,用好管好财政资金,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入民生领域,着力推进大民生建设。五要建立健全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软环境建设奖惩办法,用制度保障和推进大环境建设。

5》党的建设是五大建设的根本保证。实施“五大建设”,打招“三新”岚县,关键在党。实现五大建设的战略目标,首先是干部要转型。要全力加快干部的思想转型、能力转型、作风转型。第一,加强干部队伍四项能力建设。一是干部的决策能力。二是干部的创新能力。三是干部的公信力。四是干部的执行力。第二,加强用人五项机制建设。一是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二是建立公平的任用机制。三是建立培养提高机制。坚持用人与育人并重,围绕五大建设,转型发展,开展大规模、宽领域的干部教育培训。要坚持请进来,邀请各方面的专家学者来岚县开展理论培训,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四是建立干部奖惩激励机制。五是建立交流代谢机制。第三,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一要大力弘扬实干苦干的作风。二要弘扬勇于担当的作风。三要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四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力倡导“一线工作法”,在最基层、老百姓当中发现问题,将找出的问题转化为调研课题,转化为推进发展的具体项目进行调研,转化为推进工作的路径选择,用新的理论成果指导新的实践,扎实推进科学发展向实践转化。五要大力弘扬清正廉洁的作风。

苟仲文:发展电子商务是战略措施 篇3

苟副部长说,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微电子、计算机、软件、光通信和移动通信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成为高新技术中发展速度最快、覆盖范围最广的领域。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资源消耗和生产成本,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信息化推动着社会生产力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正在引起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革。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加快推进信息化,成为世界各主要国家提高综合国力的战略选择。

苟副部长介绍,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多年来,我国信息产业始终保持快速发展态势。目前,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彩电、手机等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通信业网络规模和综合业务能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全国电话用户数量跃居世界第一;软件业快速成长,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信息技术应用广泛开展,全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2002年,全国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7%。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03年以来,在遭遇非典疫情的情况下,全国信息产业坚持抗击非典和经济建设两手抓,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苟副部长说,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将是信息产业持续发展、大有作为的时期。围绕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信息产业作为基础性、先导性、支柱性产业,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显著促进作用和倍增效应,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发挥主导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我们提出,信息产业要继续保持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发展得更快一些,“翻两番”的目标,不但要保证达到,而且必须有所超越。我们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努力实现信息产业新的跨越式发展。

苟副部长指出,作为高新技术的组成部分,电子商务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提供了强大支撑,发展电子商务是中国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措施。我国电子商务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短短的时间内,我国电子商务从萌芽阶段迅速进入应用阶段。据统计,2002年中国电子商务网站总量为3804个,比2001年增长12%;其中B2B网站1527个,比2001年增长13.5%;B2C网站2277个,比2001年增长10.7%。电子商务交易额实现了较大幅度提高,2002年全年交易额共计1809亿人民币,与2001年相比增幅达66%;其中B2B电子商务交易额为1784亿人民币,比2001年增长66%;B2C电子商务交易额为25亿元,比2001年增长90.1%。我国电子商务的主体正在从媒体和电子商务服务商转换为企业,传统企业正在大规模进入电子商务领域。全国大约50%的大中型企业已上网,部分大中型企业集团如宝钢、中国石化、联想、方正、海尔,在实现企业内部ERP管理基础上积极开展网络营销、网上采购、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在石油、冶金、家电、信息、汽车以及图书等行业都有较大的增长,增长率为20%左右。网上购物、网上拍卖、网上招标采购等发展迅速。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融合步伐加快,并不断开拓新领域。特别要指出的是,在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的斗争中,社会各界充分发挥了电子商务的作用,减少了“非典”对经济、社会活动的冲击。

苟副部长说,我国政府把电子商务作为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稳妥地推进电子商务的应用和发展。在转变政府职能的过程中,十分重视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大力支持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承担从政府转移出去的部分经济管理和中介服务职能。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成立三年来,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在电子商务的政策法规研究制定、技术标准推介、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面,为政府部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政策咨询、企业服务、电子商务有普及和技术培训等方面为广大会员单位和企业提供了较好的服务,各项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苟副部长介绍,2003年9月15日,温家宝总理在强调加快政府管理创新时强调指出,要坚决执行政企分开,继续把政府不该管的事交给企业、市场、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下一阶段,信息产业部将继续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与其他部委协调一致,加大发展电子商务的工作力度,加强对行业发展的宏观指导,进一步发挥“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等各类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继续改善电子商务发展的软硬环境,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苟副部长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未来科技发展事业。“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制定我国科学和技术长远发展规划的战略决策,温家宝总理亲自启动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专题。这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第一个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是新世纪我国第一个科技发展规划,是国家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的第一个发展规划,也是本届政府重点抓的第一规划。规划中“现代服务业发展科技问题研究”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研究课题之一。该规划把电子商务放在了首要位置,奠定了电子商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战略地位。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是该课题的参与者,协会要正确认识规划工作的历史责任和重要性,紧紧团结和依靠自己的专家和会员,统一思想,抓紧时间,认真讨论、研究和组织布置研究工作,紧密地将课题与今后二十年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及重点结合起来,努力把课题做成一个真正的国家电子商务发展战略,指导全国电子商务的长远发展。

战略和措施 篇4

近年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广西作为中国大西南的出海口及西南和华南的大通道,其战略地位日益突出。广西东临经济较发达的珠三角经济区,西北部连接正在崛起的广大内陆地区,南面与东盟相接,具有发展物流的优良地理位置。广西由于历史原因,经济落后,产业基础差,各项配套设施不完善。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时期,减少东西部差距,扩大内需,建设持续性协调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广西应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港口业,并由港口为龙头带动整个广西大物流。

一、广西港口现状和制约物流发展的问题

(一)广西沿海港口现状

广西现有防城港、北海港、钦州港三个沿海港口,随着中国—东盟贸易量突增,三个港口的吞吐量逐年大幅上升,货物种类也逐渐增多。防城港于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现已发展成大型综合型港口,年实际吞吐能力超过4000万吨,形成集装箱、进口铁矿、其他有色金属矿、硫黄、粮食、液体化工产品、出口磷肥、非金属矿、煤炭等九大专业化物流系统。北海港于1995年挂牌上市,吞吐量突破500万吨大关,北海港集疏运货种主要为金属矿和非金属矿、高岭土、油品、木片、化肥等。钦州港也已迈入千万吨港口,进出港的主要货物分别是大豆、木薯干、沥青、玉米、散锰矿、重晶石、铝矾土、磷矿石、白糖等,建设有集装箱及油气、矿石、煤炭等公用和工业专用码头。根据2006年审批通过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沿海港口布局规划》,预计到2010年,广西沿海港口吞吐量将达1亿吨,到2020年达到3亿吨。

(二)制约广西物流发展的问题

在现阶段,广西物流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港口基础设施薄弱,港口布局有待完善,结构性矛盾突出,港口运营条件滞后,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港口资源有待整合,港口收费缺乏竞争力。

2. 港口和铁路配套不完善,存在铁路“瓶颈”。

3. 由于受自然地理因素影响,

广西与四川、贵州、云南之间的铁路、公路运输存在通道窄、路况差、费用高的问题。

4. 西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贸易量少,经济水平和贸易依存度也远远落后东部地区。

5. 临海工业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较多不确定性风险。

6. 物流公司较少,物流人员匮乏。

7. 广西物流费用高。虽然广西建立了较为畅通的陆上网路,但存在收费高的问题,由于收费高而减少了车流量,车流量的减少导致分摊费用增加,费用难以降下来的恶性循环。

二、打造广西港口物流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思考

物流涉及多种运输工具联运,是综合性运输,而港口作为多种运输方式的汇合点,与物流的发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港口是水陆运输的枢纽、集散地,是远洋运输的起点和终点,是综合物流供应链中最大量货物的集结点。世界贸易量的90%以上是通过海洋运输的,作为全球外贸货物综合运输网络中的一环,港口一直是不同运输方式汇集的最大、最重要的节点,港口通过各种运输方式与经济腹地相联系,沟通工业、农业、商业对外贸易等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联系。通过港口腹地延伸,促进腹地经济的发展,港口功能也在不断地以港口为中心向内陆扩展,如批发、配送、仓储业及自由贸易区等。随着地区国际贸易的发展,有关商流、物流、装卸运输、仓储信息将在港口和物流中心汇集,港口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国际海陆间物流通道的重要枢纽和节点。

(一)港口视角下的物流和产业布局

港口腹地为港口的辐射范围,即港口集散旅客和货物的地区范围,是一个港口发展所依托的市场,腹地大小及其经济发达程度决定了一个港口的市场大小,在港口促进腹地经济发展的同时,腹地的发展又为港口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港口的腹地能够通过陆上交通网络,吸纳和集聚陆向经济能量,又可以通过海上大通道,超越地理的空间界限,大跨度地直接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在世界范围内吸纳和集聚生产力的各要素。

广西港口腹地可分为核心层、中心层、中间层、泛外层。

1. 核心层为防城港、钦州、北海三市,主要功能之一是提供港口配套服务,提供集疏运、货运代理、贸易、堆场、人员、金融、报关等服务。二是发展临港产业,防城港将上马千万吨级的大型钢铁项目,发展钢铁产业;钦州港将大力发展石化产业,千万吨级炼油厂已选址于钦州;北海港将发展商贸和旅游、林浆纸一体化、生物制药、高新技术为主导的临海工业,成为国家级出口加工区。

2. 中心层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区,重要城市有南宁、柳州、玉林、百色,该四市基础较好,经济水平相对较高。南宁作为省会城市,公路、铁路、通讯、金融等设施较完备,是货物中转、集散的重要地;柳州和玉林具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形成了自己的原料和产品物流系统;百色是南昆线的重要节点,成为货物中转和广西西部地区的集散地。四市应发展自己的物流园区。

3. 中间层为云南、贵州、四川等省,重要城市有昆明、都匀、贵阳、成都,该区域面积为264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有2亿多,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物产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

4. 泛外层包括中国中南部地区,主要有湖南、重庆、湖北、河南、陕西等,广西作为东盟的桥头堡和直接窗口,应发挥在贸易、投资、商品展示、信息交换等方面优势,吸引全国客商。东盟商品也通过广西运往全国各地。

(二)战略规划视角下广西港口物流发展长中短时期的重点

广西港口应利用自身优势建立核心竞争力,即加强与东盟国家联系,增强港口合作,在通关、语言、文化、货轮、货代等方面相互协调,将自身打造成为中国—东盟的通道,形成其他港口难以模仿的特色,提高服务效率,增加顾客的效用,从而带来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发展以港口为龙头的广西大物流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近期发展的重点、中期发展的目标和远期发展展望。

1. 近期发展重点:

2006年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额已达1608亿美元,2007年达到1800亿~1900亿美元,预计将在2008年提前两年达到2000亿美元的既定目标。虽然广西港口吞吐量逐年大增,但与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量不相匹配,三个港口吞吐量之和还没有湛江港一个港口多。近期应顺应中国大西南出海口的需要,分流湛江港货物流向,打通广西区内物流链,使货物吞吐量与贸易量相适应,并同时建设发展临海产业。

2. 中期规划:

建立广西与越南、澳大利亚、新马泰、印度、菲律宾、印尼等国航线,并建立以新加坡为中转地的中国—红海—地中海航线和中国—西北欧航线的喂给支线,成为欧洲—亚太线下的新加坡的分支海运线,同时,广西发展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枢纽中心。

3. 远期规划:

通过铁路支线建设对接新亚欧大陆桥,使南部海洋国家经由北部湾与亚欧大陆连接。新亚欧大陆桥东起中国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新亚欧大陆桥与海上运输相比,距离缩短3345公里,货运时间可以缩减7天,具有较大的战略和经济意义。广西连接该大陆桥后,将构建东盟、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中亚、欧洲的陆上货物大通道,广西也将成为该通道的一个重要枢纽。

三、发展广西港口物流的措施

为跟上时代发展潮流,推动港口物流快速发展,带动经济增长,广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优化港口管理体制,实现政企分开,增加企业活力。

2.发挥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等大型物流的优势,通过控股、扩股、增发、战略合作、债券、信用担保等方式,整合港口资源,提升基础设施,提高港口作业效率,完善港口物流服务,加强港口一体化建设,提升广西沿海港口的综合竞争力。

3.尽快组建北部湾银行,提供融资平台,加大铁路、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使物流系统畅通。

4.通过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加大信息、人员的沟通交流,与东盟国家进一步发展港口合作、物流合作,与一些港口城市结成战略联盟。

5.加大北部湾海洋产业开发,发展临海工业。

6.成立自己的航运公司或与大型船运公司结成战略联盟合作关系,实现陆上物流和海上物流一体化。

7.争取更加灵活、多样的财政、土地、海域优惠政策进行扶持。

摘要:文章分析了广西沿海港口的现状及制约物流发展的问题,从广西港口腹地核心层、中心层、中间层、泛外层视角对物流和产业布局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广西物流近期发展的重点、中期发展的目标和远期发展的展望,并对发展广西港口物流产业提出一些建议及措施。

关键词:港口物流,视角,腹地,战略规划,措施

参考文献

[1]刘春.湖北省港口物流体系的空间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4).

[2]王亚丰.港口发展与现代港口物流中心建设[J].理论界,2005,(7).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主要措施是 篇5

(3)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人才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盛衰、民族强弱和现代化建设成败的战略问题。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大意义。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助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战略和措施 篇6

【关键词】集团企业;财务战略规划;实践措施

财务战略是企业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的内容,通过对集团企业的财务活动的制定,根据集团企业的中长期战略目标进行规划,确保企业资本的合理配置,提高企业最终效益。集团企业的正常运转时离不开财务战略的支持的财务战略是企业可以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一、集团企业财务战略规划

首先,从资本筹措与使用特征的角度,企业的财务战略可以划分为扩张型、平衡型和收缩型三种类型,可根据公司战略的需要具体选择适合的财务战略。

1.实施扩张型财务战略的公司,往往需要在将绝大部分利润留存的同时,大量的进行外部筹资,使公司的资产规模迅速扩张,使公司资产回报率在一个较长时期保持低水平。

2.实施加强型财务战略的公司,自身经营不急于冒进,谨慎的从事兼并与收购或者进入与公司核心能力并不相关的领域,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将利润积累作为资产规模扩张的基本资金来源,对利用债务来实现资产增长持十分慎重的态度。

3.实施收缩型财务战略的公司是以预防出现财务危机和求得生存及新的发展,使公司规模迅速降低,现金流入量增加,资产报酬率提高,债务负担减轻。

其次,从集团企业运营角度来说,财务战略可以划分为筹集战略、资金运营战略以及收益分配战略。根据集团企业的不同经营状况、以及发展趋势,具体的财务战略规划是不一样的。

(1)资金筹集战略。在集团企业中的资金筹集战略的内容有筹资渠道、筹资方式、筹资规模以及资本机构。第一,筹资渠道就是通过银行贷款、国家政策补贴、企业自留资金、民间借贷等渠道进行;第二,筹资方式指在集团企业在进程筹资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筹资成本、企业控制风险、筹资时间等因素,集团企业的筹资方式的选择要综合企业的经营目标以及实际状况进行;第三,筹资规模就是指集团企业在筹集资金的数量的问题,在进行资金统筹的过程中,并不是说越多越好,要根据企业成本以及正常需求进行,否则就会出现资金闲置、使用不当以及浪费的现象,这些现象会直接导致企业长期发展受限,但是如若企业的筹资规模太小,就会导致企业在开展相关项目的过程中,资金紧张,制约企业的发展因此,要选择适合的资金规模。第四,资本结构,是指在集团企业的资本构成过程中存在的比例关系,一般情况下分为长期以及短期两种资本。长期资本是指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短期资本主要指短期债务,属于流转资金范畴。在集团企业的资本机构上,债务资本的比例一定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这样才能有效降低集团企业的成本,提高利润。

(2)资金运营战略。主要有集团投资战略、成本战略以及信用战略。第一,集团企业的投资战略根据实际的投资目标以及投资规模确定合适的投资方式以及投资的时间,投资战略要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资金的运用,在集团企业的投资战略过程中要提高对集团企业的财务战略思想的贯彻实施;第二,成本战略,就是在集团企业的财务战略开展过程中要在保障产品的质量以及客户的满意度的前提下,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成本。第三,信用战略。主要包括赊销方式以及资金信用额度。对于赊销方式要根据市场的发展趋势、竞争程度、企业的自身承受力有针对的选择信用标准、条件、收账政策,通过综合整理、相互协调,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应收账款的安全、流动性以及盈利的本质特征;对于信用额度,就要根据集团企业的长期发展有目标的对债权人、投资人的兑现相关承诺回报,在最大程度上获得对企业的支持。

(3)收益分配战略。收益分配是指在集团企业收益分配的过程中,针对企业利润对股东红利、集团企业留存以及企业职工发展福利的具体分配问题。第一,对于股东红利的具体分配额度的决定,要根据股票的实时价格、股东的信息进行;第二,对于集团企业的留存额度,就是指在集团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对于资金的投资方向以及资金市场的状况进行整合,合理运用资金;第三,集团企业职工发展以及福利,这厮在企业的发展工程中,对于集团企业的发展方向的调配问题,根据集团内外部的相关环境法律、债务条款、筹资能力以及投资机会等客观因素的整合分析,明确集团企业的分配方案,确保企业的全面发展。

二、集团企业财务战略的实践措施解析

财务战略的具体实施,有赖于其支持系统,进一步可以归类成3个方面的支持系统:财务组织支持系统、财务资源支持系统、管理支持系统。

财务组织支持系统是企业组织结构按照战略实施的要求进行调整,包括财务组织结构调整、财务业务流程调整、责权关系调整等。不同的战略要求企业具有不同的组织结构,财务组织支持系统是战略实施支持系统的基础与关键。

财务资源支持系统是指调动企业不同领域的各种财务资源来适应新的战略,促进公司战略和经营战略的成功。

管理支持系统指企业战略实施时,需要改变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及企业文化。

财务战略的目的和为达到目的而具体实施的措施如下:

1.提高集团企业的财务资金集中管理,加强资金使用效率。

第一,在集团企业中进行资金集中管理可以有效拓宽内部资本市场的融资平台,规范制度、完善信息、风险控制等。总部通过资金管理提高集团资金的存储量,利用资金短缺企业以及资金结余企业进行相关的资金整合,根据集团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相应的项目开展以及投资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降低了财务成本,开拓了融资的规模以及范围。

第二,有效的进行了财务风险预防,拓宽了业务发展规模,提高企业的资金来源,促使集团企业的资金使用管理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第三,拓展集团企业的财务经营规模以及效益,把资金效益最大化,不断的整合内部的资金管理,优化集团的资金负债结构,提高集团企业的融资以及偿债能力。在集团企业的资金集中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总部财务统收统支模式、总部财务备用金拨付模式、总部结算中心或内部银行模式及财务公司模式。

2.协调财务战略与集团企业职能战略内在关系。财务战略是集团企业战略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职能目标,宗旨在于加强集团企业的风险预测能力,提高风险机制应变能力、追求集团企业盈利能力等。财务战略管理的操作过程中要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的配合使用,不断的促进集团企业的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提高执行能力。在企业长期的战略目标指导下,全面的提高部门职能的创新性,积极实践集团企业的战略目标,全面的发挥部门的自身优势,进行整合最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3.提高对集团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视。在集团企业的日常经营过程中,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重要的支撑系统,可以有效的确保公司的战略目标的有效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财务战略实施的基础,是集团企业进行财务控制的有效的管理手段;同时也是集团企业对绩效评价以及相关的薪酬奖励的依据凭证,可以全面的促进集团企业的发展。全面预算是集团财务管理的核心环节,可以又掉的促进集团企业的整体战略部署,加强财务保障能力,有效的提高集团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全面预算管理策略在集团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可以对集团企业的战略目标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4.提高集团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综合能力建设,加强财务队伍的综合素质。财务组织可以有效保障财务战略的有效实施,所以构建一个系统的、科学的财务保障机构,是落实战略的关键。对此,要在集团企业的总部财务管控上进行有效的落实与实施,确保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组织完善与成熟,可以通过对集团企业的财务运营状况制定考评体系以及标准等。同时,要加强队伍的专业能力建设,高素质的财务职能队伍是实现集团企业财务战略的根本措施,要有针对的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以及财务操作能力,对于重要的任务要进行正确的判断,要努力打造具有较战略思维、国际视野以及会计管理规划的高级财务管理团队。

三、结束语

在现阶段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集团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有效的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企业的影响力、企业的知名度以及美誉度,是集团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尤为重要的问题,在集团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合理的运用科学的财务战略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提高企业的内在凝聚力,加强经济效益。所以,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集团企业财务战略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的推进集团企业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月欣,关于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有关问题的探讨[J].辽宁财专学报,2011(5):45.46.

[2]余慧琼,论企业财务战略:是财务中的企业战略还是企业中的财务战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3(1):8.9.

[3]杨希之,浅谈企业发展战略下的财务战略规划[J].经济研究导2013.(11)191.192.

[4]李继会,浅谈企业发展战略下的财务战略规划[J].财经界2014(5):151.152.

战略和措施 篇7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在世界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面临转型的背景下提出的,以重大技术突破为基础的新兴产业让人们看到了化危为机的曙光。中国经济也恰好进入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调整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旨在实现创新驱动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战略大转移。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务院出台决定,提出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首先应该是新兴产业,是在新兴技术驱动下快速兴起的产业;其次是符合国家战略取向,有助于获取国家战略价值的新兴产业;第三是体现了我国产业发展新思维,即不再简单依靠低端比较优势的发挥,而是积极打造高端竞争优势,力图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占据高位。

二、钦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础

近年来,钦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有了初步基础。卓能新能源、众森医药、富仕通产业园等重点项目投产,慧宝源生物医药建成,宇欣电子、盛和电子加快发展,医药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初具规模。钦州市十三五规划提出,要瞄准产业发展前沿,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及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发展跨境、跨界产业,争取前沿产业重大项目布局,打造北部湾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三、用新的思维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1)要有对立统一性的思维,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重点突破,以此带动全局的发展。以引进华为为契机,重点突破电子软件产业,兼顾发展生物医药、海洋药物、新能源、智能制造业。重点发展高新区、港区,兼顾发展县域园区。

2)要有辩证转化性的思维,坚持主观能动性与后发优势相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事物的对立面是辩证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思想。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钦州是后发地区,要主动作为、抢抓机遇,转变成后发优势。这种转化需要两个条件,一要汇集的资源特别集中,政策优惠特别到位;二要挖掘比较优势,借助中马园区、保税港区及钦州学院这些产业和研究平台,挖掘比较优势和潜力。

3)要有超越性的思维,坚持常规发展与超常规发展相统一。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非常时期要有非常举措,需要长远的眼光和精准判断,在常规发展基础上,在某一阶段尤其是初始时期需要在产业规划、资金投入、支持力度上超常规发展。

4)要有系统性的思维,坚持单个产业突进与系统协调发展相统一。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有单个产业的突破与引领,需要某些产业发展速度快,成长性高,带动作用强,从而能够成为支柱性产业。随着产业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一个复杂的经济系统,其成长过程体现为复杂系统的动态演化过程,既要有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也要有关联技术的系统支撑;不仅关注产品本身的成型,还要积极推动配套设施的完善;光有技术创新不够,还需商业模式和经营管理理念的跟进,最终才能形成产业生态系统,推动产业成型。单个产业,要成大气候,带动大局发展,需要系统思维,需要协调统一。

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路径与措施

1)依托高新区,做好孵化培育工作。从钦州现有发展格局来看,要大力发展高新区,将港口和城区连成片,真正做到港产城联动。培养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区是主战场。钦州高新区在现有的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中心及1家自治区级和2家市级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基础上,要升级转型。服务中心要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和培育并重,以高成长企业为核心,提升企业的成长速度、保持其快速增长的持续性、稳健性,成为资源组织者、服务提供者、中介连接者及环境管理者,成为孵化培育创新型企业、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重要政策工具。

2)搭建技术创新平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在于重大技术突破,需要强有力的技术创新平台的支撑。一是依托市内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搭建内部产学研技术创新平台,加大内部发展所需新技术的研发投入,直接实现技术成果的转化,获取直接的经济效益。二是搭建联合型的技术创新及共享平台。人员可有专职和兼职两种形式,专职人员从高校和科研院所引进,兼职人员可以运用与外地平台、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的方式,借调或者兼职。

3)建立多渠道投融资机制

战略性新兴产业离不开资金的持续支持,但不能仅靠政府的财政投入,需要建立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充分激发社会资金的活力。首先,创新商业银行贷款抵押方式。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属高风险高回报,相比传统产业,无形资占比多有形资产少。商业银行可以改变以实物为主的贷款抵押方式,在对贷款对象进行风险评估和发展能力评价时,应更关注管理者的道德素养和知识产权价值。其次,创办科技银行,开展与科技有关的融投资服务。相比其他银行,科技银行可拥有更多的利率自主定价权,存款利率也可高于其他银行,主要吸引有高回报需求且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单位及个人投资。

4)大力发展新兴生产性服务业

为有效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必须尽快发展与之配套的新兴生产性服务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各生产链提供价值增值、信息服务、知识咨询等创新性服务。如发展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就要建立配套发展的物流业,并逐步实现与高端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

参考文献

[1]胡慧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属性与新思维[J].东南学术,2014(5).

战略和措施 篇8

一、三个观念

1.树立差异化战略的企业经营理念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期生存和发展, 取得行业的领导地位, 首先必须满足消费者在该产品或服务上的基本需求, 实现与行业领导品牌在基本需求上的同质化, 这种同质化不仅仅是产品或服务上的, 更重要的是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同质化, 然后再寻求在其他方面的差异化。差异化战略能形成产品或服务独特的优势, 满足顾客需要, 以此获得比产业平均水平高出许多的利润率。迎春林业局木材可采资源已非常有限, 面临着生存的危机, 要解困要振兴归根结底都取决于创新与发展。只有本着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突破, 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 一切影响发展的弊端都要坚决革除的精神, 通过不断的创新实践, 实行差异化管理, 才能走出一条符合林业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的目标。

2.加强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观念

在全局可采森林资源总量不高、限额采伐和材质不高的现实条件下, 要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惜木如金”的观念, 在有限的限额内把林木产业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充分利用好森林资源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实际需要, 也是以木材生产为主业的森工企业的必然选择。迎春林业局在木材生产和销售上采用创新管理, 一是从源头抓起, 实行木材生产成本收购制, 调整产品结构, 生产适应市场需求的树材种。这是一种动态成本管理方式, 林场按林业局给的收购成本调树种、精造材、算效益, 生产的每一根木材都与其市场价值紧密相联, 加强了职工“惜木如金”的观念, 激发各林场生产质优价高材的积极性。二是细化中间环节措施, 加强合理造材和贮木管理, 把损失浪费减到最小, 使有限的木林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

3.强化战略成本管理的观念

在企业成本控制过程中, 传统的成本控制基本上是通过成本节省来实现的, 这属于降低成本的一种初级形态, 这种成本降低是治标不治本的。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 以及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创新, 成本管理领域由产品生产扩展到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通过现代成本管理可以控制木材生产各道工序, 将视野向前延伸到市场需求分析以及产品的设计, 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及处置, 是一种高级形态的战略上的变革。迎春林业局在综合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和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上, 以数十年的木材生产管理经验教训为基点, 自2006年开始实行木材生产成本收购制, 由年度计划综合成本模式改为产量与质量和效益挂钩、动态支付成本的方式, 即从采伐前的森林调查开始全部按所生产木材价值的一定比例动态支付成本, 林场生产什么木材林业局花什么价收购, 好材高价, 劣材低价, 产效结合, 质量好、市场畅销的木材收购价格相应地就高, 反之就低, 以此来调动生产单位生产质优价高木材的积极性, 达到全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在采伐限额内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木材、管理木材、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目的。

二、三个保障措施

1.战略成本管理组织结构的建立

加强组织结构建设, 使之适应战略成本管理的执行。组织结构建设的步骤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强化木材生产的组织领导, 成立木材生产指挥部, 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干部对生产单位的包点包片制度, 坚持定期走访包点单位, 及时了解情况, 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保证生产进度和作业质量。二是严格执行木材检验程序, 实行木材生产成本收购制。由林业局成立综合验收队, 从木材生产的每道环节、每个工序严格把关, 把可控制的质量隐患彻底清除, 把不可控制的质量隐患范围缩减到最小, 以确保产品整体质量的稳定性。三是在营销策略上用品质打动新客户。及时掌握市场行情, 适时销售而不是盲目销售, 主动销售而不是被动销售, 在营销方式上多元化发展,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诚信的原则, 严格按照市场运行的有关规则和办法组织好市场营销, 用诚信的企业宗旨建立稳定的销售群体。通过建立健全组织结构, 使各项流程协调进行, 确保工作流程环节的稳定性。

2.战略成本管理激励机制的建立

在日常成本管理中, 努力在职工行为规范中引入一种内在约束与激励机制, 形成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制定木材生产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 明确奖罚。特别是在木材竞价服务上, 实行“一站式”服务和“阳光操作”, 从合同制定到划拨结算、检疫、运输证明等纳入林业局经销公司统一办理, 彻底改变过去服务水平差、工作效率低的问题。严格按程序办事, 做到数量、品种、价格和交易四公开, 充分体现公开、公正、公平竞争的原则, 为客户创建良好的营销环境, 构筑阳光销售服务平台, 用这种方式吸引客户再次购买, 同时又通过客户辐射性的宣传吸引更多的客户, 使企业达到广辟客源、广进财源、促销增效的目标。

3. 战略成本管理企业文化的建立

战略成本管理实施关键在于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除了形成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外, 培育适合战略成本管理的企业文化也是充分调动生产员工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措施之一。具体采取三种方法培育企业的战略成本企业文化:

(1) 集中培训管理知识和专业知识。采用集中培训的方式, 指定专人分期分批对木材生产、经销、贮木、检验、稽查人员集中授课, 统一培训。学习内容涉及《管理学》、《企业战略管理》、《战略成本管理》、《中小企业市场营销》、《中小企业制度与市场经济》、《木材检验》、《微机使用技术》等经营理论和业务工作专业知识。同时, 加强职工队伍思想建设, 开展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纪律教育。

(2) 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向其他同行借鉴学习, 学习借鉴同行企业的好经验、好做法, 用以指导和改进工作, 丰富经验, 促进整改。

(3) 积极拓宽销售渠道, 让员工直接与市场接轨。及时反馈价格信息, 减少中间流通环节, 拓宽销售渠道。优秀的职工团队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结论

迎春林业局通过树立以上三个观念和采取三个保障措施, 解决了领导集体对战略成本管理在思想意识上的障碍和组织管理上的障碍, 从而转变为实际行动, 使战略成本制度得以顺利实施。迎春林业局的成功经验可供其他林业局借鉴。

摘要:战略成本管理就是站在企业战略的高度, 从战略管理目标实现的空间和时间角度出发, 对企业成本结构和成本管理行为进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变革, 达到满足企业战略管理目标的目的。企业需要建立战略成本管理观念和相应的保障措施, 才能真正在企业内部推行战略成本管理。迎春林业局通过重塑三个观念、构建三个保障措施, 在局内切实地落实了战略成本管理。

关键词:木材生产,战略成本管理,差异化

参考文献

[1].西南财经大学《战略成本管理研究课题组》.论战略成本管理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现实意义[J].四川会计, 1999 (5) :23-25.

[2].夏宽云.战略成本管理[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0.

[3].王英.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应用分析[J].管理观察, 2009 (4) :32-38.

[4].于云霞, 梁全芳.浅析战略成本管理在我国中小服装企业的具体应用[J].商业会计, 2010 (24) :35-36.

川航集团发展战略保障措施研究 篇9

一、主辅业务协同发展

多元化的发展策略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通常采用的策略之一, 各个行业都有实施, 但是有采取正确策略发展成功的企业也有在发展中产生了偏差而导致发展多元化策略失败的企业。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在发展多元化的过程中, 对企业自身的核心产业忽略了。因此在发展多元化的同时必须基于企业自身主业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 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川航集团在实施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 必须通过“掌控核心业务, 壮大辅业, 提升上下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思路, 不断推进公司多元化发展,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实现产业结构调整。

首先, 掌控核心业务, 开展多元化发展

对于川航集团首先自身要掌控好航空运输这一核心业务, 认清自己的优势, 从航空运输核心业务作为出发点, 优先发展核心业务是川航集团实施多元化战略的关键因素。

川航集团现状是航空运输的收入占据了企业整体收入的80%以上, 但是对于航空运输业务的并不具有绝对的控股优势, 所以依据这种实际情况, 企业应该将不断增强对于航空运输业务公司及川航股份的控制权, 放在发展的首要位置。然后再依靠核心业务航空运输的竞争优势的提升和利润收入的稳定增长作为基础, 进行川航集团主辅协调推进的多元化发展, 多元化发展也应该围绕核心业务展开, 同时借助核心业务的影响快速发展。

其次, 开发战略关联, 推动多元化发展

多元化发展的战略关联而言, 当川航集团的核心业务在发展中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时, 在发展多元化业务时就能够利用航空运输建立起来的核心竞争力, 然后使用接力用力的方式将竞争优势关联到其他业务领域。川航集团在发展多元化过程中其他业务的发展都与公司航空运输核心业务都存在着有形关联和无形关联两种关联关系。

有形关联就是川航集团核心业务航空运输中的消费者、产品等能够与航空旅游、航空食品、航空文化传媒等业务之间搭建起形成共享的消费群体、共享的市场、共享的产品、共享的产业链等因素的共享结构体。使川航集团在进行多元化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利用关联共享资源作为进入点, 充分利用将潜在的关联将其转换为竞争力。

无形关联就是通过川航集团的无形资产的影响力也就是品牌影响力、顾客忠诚度等无形资产的共享, 将优势能够比较容易地向其他业务如航空地产、航空金融等领域进行快速转移, 无形关联也就随之形成的一种有效的策略。川航集团通过品牌建设、顾客忠诚培训等长期积累将优势快速转移到多元化发展中无形关联的业务中。

二、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

川航集团是一家以航空运输为主体, 向上下游产业延伸发展而成的集航空运输、航空旅游、航空传媒等其他产业为一体的航空企业集团, 公司在当前发展过程中推进信息化建设将是发挥公司传统优势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手段, 同时也是当前适应市场发展的客观需求。因此在信息化建设中公司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 提高认识、增强信息化建设意识

加强企业自身引导, 川航集团通过组织人员对在信息化建设有成功经验的同行公司和在电子商务等有积极影响的公司进行走访学习, 通过走访学习后, 在公司内部加大信息化宣传力度, 逐步引导川航集团员工在意识和观念上对信息化有更新、更深的认识, 为信息化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良好的氛围。

(二) 确立信息化建设的目的

有目的才会有方向, 对于川航集团在信息化建设中首先应该确立建设的目的, 而提高公司竞争力、提高公司效益、提高公司效率, 最终服务于企业的一体化发展战略就是公司信息化建设的目的。

提高公司竞争力就是通过信息化建设,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快速、准确等特点减少飞行事故的发生率, 利用准确计算的特点提升飞机的运行效率, 利用计算分析快的特点确保企业在市场的快速变化中及时获取准确信息, 能够及时的调整生产经营策略, 从而为公司竞争力的提升起到有效协助的作用。

提高公司效益就是通过信息化是川航集团在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 能够根据及时的各项生产经营数据, 实时分析出当前的生产运行情况, 通过前期信息化中预警系统的建设, 提供准确的生产经营风险智能预警, 通过预警提示进行及时分析, 并采取措施促进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 到达提高效率的目的。

提高公司效率就是通过信息化建设, 有效利用信息的快速性和准确性。加快公司如财务数据、客服数据、人事数据、生产数据传输等的处理速度, 提高公司的整体工作效率。

(三) 统一制定, 分步实施

川航集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实行统一规划管理和统一设计实施的原则, 集团信息的建设应该有专门的部门负责。

川航集团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从无到有, 从单一到平台的发展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是川航集团信息化的制定, 应该从企业的总体角度进行整体的规划, 规划应该与公司的一体化发展战略平衡发展, 通过合理的规划识别信息资源和获取机会构建新的优势。而川航集团由于企业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从四川航空变化川航股份再到现代的川航集团, 所以在信息化发展上信息化战略与集团发展战略相比相对落后。二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将决定信息化建设的程度, 领导如果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将提升公司的竞争力、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促进企业产品和技术的创新等作用就会更加注重信息化的建设。三是信息化应用程度上, 公司在推进信息化过程中有员工持有抵触情绪, 是使信息化在发展中产生困难和阻力。

川航集团的信息化发展正沿着起步阶段、发展阶段, 利用现有资源向一体化集成化发展。

(四) 加快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推进信息化, 人才是根本。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人才的缺乏, 将对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产生重要的影响。川航集团现状信息化建设中缺少即懂企业经营管理, 又懂现代信息技术, 同时具备先进管理观念的综合性人才。

公司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 一种是首先加强在职信息技术人的信息化技能培训, 同时培训信息化技术人员熟悉川航集团各不同产业的特点, 掌握公司不同行业的业务流程;另一种是重视在职经营、管理专业人员中进行信息化技术培训;最后是加大新进人才引进的力度。

三、强化企业品牌建设

现代商业发展过程中, 企业品牌建设在企业的发展中已变得具有非常重要和突出的作用。企业的品牌可以有效突破地域之间的限制, 为企业跨区域的经营发展提供有力的宣传和促进作用, 能够在短时间内向人们准确的传达企业精神、产品定位和企业经营模式等信息, 为企业提升竞争力带来经济效益, 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川航集团从公司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视品牌的建设, 通过长时间的建设发展, 到现在已经形成了以公司名称“四川航空”为标志的品牌标示, 和以“美丽川航”为中心的企业文化体系。

企业品牌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 川航集团成立至今也即将30年了, 公司的品牌建设也快30年了, 在这个历程中, 不论是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 还是对品牌的经营管理, 要做到如今的有口皆碑, 与企业的长期不懈的坚持和努力密不可分。

在川航集团继续发展过程中品牌建设公司主要采取以下策略:

第一, 以创新力促进“美丽川航”品牌发展。

在企业品牌的发展中, 企业的创新能力将对企业品牌的提升起到推动的作用。

第二, 建立“美丽川航”品牌危机管理机制

品牌危机管理专家迈克尔.里杰斯曾说过“预防是解决危机的最好方法”。对于川航集团来说, 公司处于航空业出现品牌危机更多表现为偶然事件或是突发事件中, 因此, 公司要有效的预防品牌危机, 不仅在公司内部加强监督管理, 而且面对外部复杂多变的环境时公司也要不断提升自身快速反应的能力。

(一) 强化公司品牌危机管理意识

当前航空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川航集团需培养每位员工都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和忧患的意识。通过宣传和教育在全体员工中普及企业品牌的相关知识, 逐步提升公司员工和管理人员的品牌危机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树立保护企业品牌的意识。

(二) 成立品牌危机管理领导小组

品牌危机管理领导小组由有川航集团的主要领导担任管理, 成员由个相关部门人员组成, 主要负责关于“美丽川航”品牌方面的决策管理、指挥协调、危机方案制定等工作。当危机出现时由川航集团品牌危机管理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公司处理危机的行动, 保持与外界沟通, 随时通过媒体及时将信息传递给社会大众, 快速高效的处理危机事件, 保持公司良好的品牌形象。

(三) 提前制定品牌危机处理预案

战略和措施 篇10

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如果分散, 必将造成各自发展, 各自为战。所以, 油田综合产业必须整合成立具有统一管理职能的大型企业集团 (以下暂且称为“综合集团”) , 将综合产业的企业和资源全部整合至旗下, 并按业务成立若干子公司和分公司, 对各业务实施管理和运营。同时, 开展组织结构优化设计, 提高运行质量和运行效率。

根据综合集团业务发展重心, 初期可先成立各业务的事业部, 由事业部集中进行行业管理、统一协调和处理相关业务, 改变组织形式过于松散, 不利于提高管理效率, 不利于共享资源的现状。在条件成熟时, 也可考虑进一步成立专业公司。另外, 要将化工业务骨干企业直接设置为分公司, 其业务由综合集团直接运营或内部授权经营, 加强综合集团重点业务的控制能力。其他企业按子公司进行管理, 促进组织结构的规范化、科学化。

二、加快主营业务的培养

油田综合产业要做强做大主营业务, 要实现快速持续发展, 光靠现有企业的自我积累、滚动发展是不够的, 必须加大项目开发力度, 加强科技创新, 不断在重点业务中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保证主营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 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 加大项目开发力度

项目开发是拉动业务发展的重要途径, 油田综合产业要紧密围绕业务发展定位和发展放向, 严格控制项目投资方向, 加大重点业务的开发力度。

在项目融资渠道上:申请油田公司投资, 尤其是符合油田总体发展方向的化工和油水井作业等为油田服务业要成为综合集团向油田公司申请投资的重点业务之一;综合集团和成员企业自筹资金;引入战略伙伴投资, 这一方式主要宜于社会化程度较高的业务, 尤其是综合集团的包装材料、建筑建材、化工等业务, 要实现快速增长。积极争取国家和政府相关项目扶持资金。

(二) 大力开展技术创新

科技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生命之源, 创新是对循环流转的均衡的突破, 是综合集团实行对“生产要素的新的结合”。没有根基于企业生产实际的自主科技创新体系, 就不可能创造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要明确技术创新方向, 将综合集团科技研发的资源、重心向精细化工、电气仪表等重点领域转移, 充分利用油田公司和油田公司实施边际油田开发、天然气综合利用和大力发展化工业务的有利时机, 组织相关科技人员进行技术、产品的开发和升级换代。

继续加大科技投入, 建立健全重点业务领域实验室, 不断加强试验检测手段, 并实现综合集团范围内的共享。综合集团首先要将化工研发实验资源进行整合, 组建综合集团化工研究院, 并逐步建设综合集团化工小试、中试基地, 保证技术研发的物质条件。

三、加大市场开发力度着力实施品牌战略

要选择知名的品牌策划公司, 尽快完成品牌的策划、设计工作, 对品牌进行一定的包装。既要体现油田特色, 又要符合现代经济特征。

要严格优选部分质量过硬、竞争力强的企业产品和服务为载体, 作为品牌代表。不断提高产品内在质量和科技含量、提高产品性能价格比、标准的售后服务、培育产品美誉度等手段来丰富品牌内涵、提升品牌竞争力。对于没有达到品牌使用条件的产品和服务队伍, 要严格禁止其使用品牌;对于给品牌造成负面影响的产品和服务队伍, 要根据管理办法给予相应的警告和处罚, 甚至取消其使用资格, 以维护品牌的良好形象。

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产品创新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内核, 因此, 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依靠产品创新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的提高, 而这样三者又与人力资源密切相关, 企业间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 所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合理利用, 因而,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主要来讲:一是创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成长机制;二是创造公平、公开、公正的选拔机制;三是创建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的培养机制, 通过培训使员工清楚自己岗位的职责和个人的K P I指标体系, 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四是创建“岗位靠业绩、收入凭贡献”的考核机制。通过完善激励机制进行薪酬体系的重新设计, 特别是对于转型业务一定要有新的激励机制, 要将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与升迁变动制度结合起来, 通过对知识型员工的分权与授权机制来充分调动他们开发新业务的积极性, 并且进一步完善对知识型员工的约束机制, 建立科学的以KPI指标体系为核心的绩效考核和以任职资格体系为核心的职业化行为评价体系, 积极探索和尝试企业内部的竞争与淘汰机制, 使竞争上岗和有效退出成为企业的一种经常行为。

战略和措施 篇11

关键词:战略管理会计特征现状对策

0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面临的制造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传统管理会计在成本计算系统、成本控制系统和业绩报告系统等方面,已不适应新的制造环境。在企业管理发展到战略管理的阶段,由于传统管理会计存在上述问题,为适应战略管理的需要,战略管理会计逐渐形成。作为一支新兴的会计学分支学科,战略管理会计(SMA)是企业战略管理与管理会计相结合的产物。它服从于企业的战略选择,通过报告战略的成功与否来对战略管理产生影响。

1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的现状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引入了战略管理会计,但到目前为止,仍处于理论研究和学术探讨阶段,虽然我国部分企业都向管理会计的战略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是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总体应用水平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战略管理会计理论普及程度不高。尽管英国管理学者simmonds于1981年就发表了题为《战略管理会计》的论文,但我国到目前为止,仍处于理论研究和学术探讨阶段,至今仍未形成统一、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未得到有效的普及。这也就为在实践中实施战略管理会计增加了难度。

1.2企业经营者对战略管理会计的认识和重视不够。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管理层只是把管理会计作为会计工作的一部分,未将战略管理会计特有的职能突出出来。一些经营管理者比较注重短期利益,不注重长期利益,明知战略管理会计能帮助企业建立长久、持续的竞争优势,但为了短期利益,却根本不重视从长远利益来分析、评价企业的各种管理策略,这种决策者的价值取向与企业或社会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不相一致的状况,直接影响着战略管理会计作用的发挥。

1.3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才缺乏。战略管理会计是企业经营战略的产物,为适应外界环境及企业组织机构的变化,其应用方法较传统管理会计有很大变化。多样的信息来源和信息种类需要多种信息分析方法,因此,不仅是财务指标的计算,而是结合了环境分析法、对手分析法、价值链分析法、生命周期分析法、矩阵定位分析法、预警分析法、动因分析法、综合记分法等多种技术方法的灵活运用,它无疑是对传统管理会计方法的丰富。

1.4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本身的缺陷。当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虽已进入企业内部网络应用阶段。管理会计也被真正纳入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中,发挥其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及考核等优势。但是战略管理会计作为战略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面对更多的是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大量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的战略决策问题,它所需要的信息来源、数量、特征和加工处理都与传统管理会计有着明显的不同,需要特殊的信息加工方法来支撑,因而原有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本身的缺陷影响着战略管理会计实际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2促进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的对策

2.1进一步加强对战略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系统研究在这方面应该是政府、企业和高等院校联合起来共同探讨。中国的国情与西方国家是有很大差别的,这使得我们所吸收的西方管理会计很难在我国企业普遍应用。我国的战略管理会计应定位在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密切结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加强对现有的理论体系重新评价,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战略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因此,政府应该设立一个专门机构来研究和指导管理会计工作,展开管理会计的系统研究。企业要重视战略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应用,把理论研究和企业的战略管理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在企业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应及时做出调整以适应其发展变化,增加战略管理会计的内容,如竞争对手及行业分析、市场份额的评估等,以拓宽知识面,提高知识层次,促进战略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统一和完整。

2.2要把传统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会计结合起来战略管理会计与传统管理会计是管理会计的两个子系统。传统管理会计深入企业内部,旨在提高企业内部效率,重在“知己”,而战略管理会计将关注的焦点投向市场和竞争对手,站在战略的高度为企业寻求比较优势,重在“知彼”。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传统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会计各有侧重,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不能因为传统管理会计的局限性就把它全部否定。

2.3加大战略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战略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不仅仅是本企业内的管理人员,而且还有股东、潜在的投资者、客户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要满足来自各方面的需要,仅具备会计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通晓其他方面的知识,乃至了解心理学、行为学等相关的社会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战略的眼光、开阔的思路、高瞻远瞩的谋略和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及协调能力。同时,要想提高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水平,企业领导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道理很简单,如果企业领导没有一定的战略管理会计意识,他们将不会考虑会计人员的在预测、决策、规划、控制中的作用,即便会计人员水平再高恐怕也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作为企业高层决策者就要具有战略管理意识,要把决定企业竞争地位、未来利润和市场价值的优势观念植根于自己的头脑中,时刻指导自己决策,使企业随时根据环境的变化采取统一、迅速的应变策略。

2.4积极建立战略管理会计信息库战略管理会计的对象主要是指各种各样的信息,有财务的,非财务的;数量的,质量的:物质的,精神的等等。企业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参考先进企业的做法,重新对原有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进行设计和改进,对财务会计资料及供应商、顾客、竞争对手等其他非财务资料可通过建立信息库进行收集、加工整理,同时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形成对日常控制、预测及决策有用的管理会计信息。在战略决策时,战略管理会计师则运用一定的方法,对战略信息库中的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和处理,及时提供给决策当局,为企业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因此,必须建立企业的战略管理会计信息库,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推进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的有效应用。

2.5认真总结部分企业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的成功经验战略管理会计的某些方法比较容易理解,可操作性也较强,在我国的少数企业中已得到了成功应用。河南油田采油八队在业绩考评中,把岗位责任制、按劳计酬等传统做法与战略业绩评价的平衡记分卡法等新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控制了生产成本。河北旭日集团在企业文化、决策和控制等方面充分利用战略管理会计的外向性、整体性、长远性思维为企业管理服务,走出了一条企业低成本扩张、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发展之路。湖南韶峰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实行“水泥散装优势”战略,有效地扩大了韶峰水泥市场。我们应对企业运用战略会计实践中涌现出的典型案例和重要的经验进行总结并加以推广,这样就可使一些企业少走弯路,促进战略管理会计的广泛应用。

战略和措施 篇12

解决农村文化产业人才短缺的长远战略

勿庸质疑, 中国农村文化产业在中国经济社会建设格局中的弱势地位既与人才短缺有着一定的因缘关系, 又须依靠人才建设加以解决。当前, 农村文化产业人才的缺口很大, 乃是这个问题域中的一个关键性薄弱环节。必须立足于其目前的状况进行认真周全的考量, 方能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前瞻性谋划。有学者指出, 一种造成并维系特定产业格局的社会现实的存在, 是由于社会诸多重要因素造成的结构性影响使其保持了均衡的态势。而要改变这种态势, 则要深谙改变这种态势的若干关键性因素。概略地论之, 这些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度选择集合体的改变;二是影响这种状态的关键性技术力量的改变;三是产品和生产要素的改变导致对服务需求的改变;四是其他服务安排的变化。[1]

从表面上看, 上述改变某种产业态势的主要因素并没有涉及人才问题, 其实, 第一项中的“制度集合体的改变”在本文的语境中特指为农村文化产业人才开辟发展空间提供系统的制度性安排, 与人才建设有着密切的关联;第二项中的关键性“技术力量”的改变指的就是人才并暗含着人才建设的重要作用;第三项实际上对未来农村文化产业人才的能力的提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此看来, 要改变中国农村文化产业人才短缺的现状, 必须遵循上述规律进行人才战略调整。事实上, 发展农村文化产业, 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 必须是既酷爱文化、深谙经营理路的通才和智能型人才。那么, 这种人才从何而来呢?从目前看来, 要在普及初等文化教育的基础上, “强化农村发展的文化动力”, [2]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文化产业人才短缺的战略性措施, 要求我们在农村建立大量的培训文化产业人才的学校, 为人才的大量涌现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充分发掘和培养各种文化人才。建立农村文化产业人才学校的目的是, 经过若干年努力之后, 以农村文化产业自身的健康发展促进人才的正向流动。百年树人, 从现在起就要更新观念, 把培养农村文化产业人才的战略重心放在农村。然而, 当下的中国农村有一种看起来让人瞠目的现象, 就是寻不见除中小学以外的其他类型学校的踪迹, 各种职业学校包括培养文化产业人才的学校几乎清一色建在城里, 至少也建在镇上。这不能不说是导致农村文化产业人才短缺的一个布局性失误。出于对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长远战略考虑, 必须增强农村培养文化产业人才的造血功能, 可以先选择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综合实力比较强的农村作为办学和培养文化产业人才的基地, 迅速展开人才培养基地战略转移的先导型尝试, 使教学基地更接近农村文化产业的实践前沿, 逐步发挥其辐射功能。

解决农村文化产业人才短缺的当下措施

如前所述, 农村文化人才短缺是一种产业结构性缺失或矛盾的产物, 解决的办法既要有战略性措施, 也要有当下具体的实施计划, 这样才能够在弥补缺失的时间、范围和层次等方面取得上佳效果。要依托和充分发挥国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供的良好的政策环境, 把着力点放在培养农村群众文化工作者、民间艺人、专业文化团体骨干、文化管理骨干等方面的人才上, 注意发掘其创新能力, 促进文化企业良性运转。

1.厘清现有人才队伍建设思路

我们在观察和分析农村现有文化人才的状况时更多的应在“农”和“村”二字上下功夫, 就是说, 这些文化人多是“依农守土”的庄稼人。加强农村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要善于在他们和现代文化企业之间建起对话和发挥作用的桥梁, 由此谋划建设的基本思路: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 积极培养农民文化骨干, 采取多种形式, 充分发挥专业艺术人员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 注意发挥农村文化经纪人的作用, 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农村文化人才建设的良好氛围。

2.不断充实农村文化人才队伍

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生生不息,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在广大农村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 这是我们发展农村文化现代产业的不竭的动力源, 问题是我们在人才建设中要有“发现”意识, 善于在千家万户的灯火中与农民朋友促膝谈心, 在他们的口碑中发现现代文化企业急需的人才。要注意农民的劳作特点和施展文化才华的规律, 农村文化活动受季节影响颇大, 文化站干部要紧紧抓住农闲季节, 这是开展农村群众文化的黄金时间, 也是发现人才的上好机会, 要将那些出类拔萃的文化人才登记上册, 作为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新生力量。

3.通过职称评定增强人才活力

在当代中国文化人活动的场域中已经形成这样一种思维定势, 人们以门类众多的“职称”作为对话、传递信息和交流的身份依据, 换言之, “职称”更多地表现为文化人的一种精神寄托。诚如甘肃省已经实施的情况那样, 评定农村实用文化人才职称者必须以艺术技术水平和造诣为主要依据, 不受岗位、年龄、学历、外语、计算机、论文等限制, 这次评出的职称有副高级民间美术艺术师、副高级民间戏剧艺术师、副高级民间曲艺艺术师等和相应类别的中级职称, 专业包括风筝制作、玉雕制作、木雕制作、民间剪纸、民间书法国画、秦安老调伴奏、皮影表演等。如此以职称对农村文化产业人才进行激励, 必将起到良好的效果。

4.促进人力资本向农村呈规模流动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 人才流动呈现出明显的“农村——城市”这样一种“多点齐发”的稳定走向,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大中城市经过数十年的人才聚集之后, 城市容纳文化产业人才的规模受到极大的挑战, 由此造成了双重矛盾语境:在广大农村困惑于文化人才短缺的同时, 城市文化人才却苦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 这对政府综合解决就业问题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许多大学生感叹在城里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并非易事。而在我国广大农村, 系统数字艺术软件开发、媒体经营管理等文化产业人才奇缺, 城市大学生的文化优势是一个潜在的、巨大的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人力优势。我们应根据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 结合政府的各项政策, 做好引导和培训, 多渠道促进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和返乡建设, 不失为解决农村文化人才短缺的一项有效措施。

5.加强农村文化产业人才载体建设

人才载体建设当属一种稳定而较为持久的建设样式。从大的方面看, 可分为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属引进人才载体建设, 分为两种情况: (1) 人才市场建设。需要政府加大资金投入, 不断地完善市场运行机制, 尽可能做到人尽其才。 (2) 人才引进渠道建设。加强企业和科研院所的人才信息沟通, 强化企业吸引人才的主体地位, 提高承载人才的能力。第二种情形属人才培养和使用载体建设。这种载体建设的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以科学高效的工作为人才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重视农村文化人才培训工作, 加强文化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技能 (工) 人才、农村乡土文化人才等的培训工作, 提高人才队伍素质, 加速提升人才整体竞争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创新干部队伍的评价、使用和管理机制。努力提高现有各类农村文化产业人才的生活待遇。

总上所述, 解决农村文化产业人才短缺的长远战略, 应立足于农村自我造血为主, 兼及其他领域人才的积极支援。当下措施是多种相互关联的、对形成培养农村文化产业人才新结构具有关键性作用的重要因素, 在使用这些措施时应注意其结构性关联配合作用, 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促进人才建设的功能。

参考文献

[1]蔡昉.城乡收入差距与制度变迁的临界点[J].中国社会科学, 2003.5.

上一篇:非主流融资下一篇:创新创业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