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不确定性

2024-10-12

供应不确定性(精选9篇)

供应不确定性 篇1

摘要:本文对供应链的不确定性进行了评述,分析了不确定性三方面的来源以及影响因素。根据其来源及影响因素,提出了应对供应链不确定性的具体措施,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或减少不确定性的产生。

关键词:供应链,不确定性,库存管理,信息共享

0 引言

现代市场在逐渐趋于动态性和不稳定性。商业交易变得越来越复杂,不确定性因素逐渐增加,例如人工成本,运输成本,存货成本以及对顾客的响应时间都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在这样的背景下,使得供应链管理成为学术界一个较为热点的领域。而影响供应链效率的关键因素是供应链的不确定性。所以研究供应链中的不确定性,并找出其解决的办法,降低或减小不确定性对供应链运作的影响已经成为当今学术界和商界的重要研究课题。

现在,很多的国内的学者对供应链的不确定性进行了研究,但大多数是从供应链不确定性的表现形式入手,也就是说很多学者是从由于不确定性产生的某种现象入手,进行分析,以及提出应对策略。例如刘金荣等是从供应商库存的不确定性和交货期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鲁耀斌。杨光明,杨敏才也只是从牛鞭效应等现象进行分析。他们对供应链不确定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没有进行系统深刻的分析研究,从而对不确定性的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整理归纳,详细的论述了供应链不确定性产生的根本原因及对供应链的影响,最后提出其应对策略。

1 供应链中不确定性的定义

目前国内外的学者主要是从供应链的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对不确定性进行研究。例如Davis指出供应链中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于供应商、制造商和顾客。还有Wilding[1]在文献中指出,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主要有运作过程的不确定性,需求的不确定性和生产的不确定性。Persson[2]指出在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中存在越多的不确定性,就存在越多的损耗。

关于供应链不确定性的定义,de Leeuw[3]提出了供应链系统管理的五个要求。这五个要求主要是:

(1)管理系统应该有一个目标和相应的绩效衡量指标,以一个正确的方向来管理供应链。

(2)要想预测将来的系统状态,必须要具备当前环境和供应链现状的信息。

(3)要有足够的信息加工能力,从而可以有效处理当前环境和供应链状态的信息。

(4)为了能以正确的方向管理和设计供应链系统,决策者应该有能力判断选择性行为的影响。这就要求系统模型,在有效地重新设计变量和绩效衡量指标之间呈现关联性。

(5)应该有足够的潜在的控制行为。每一个与环境相结合的供应链状态都要求有一个或更多个不同的控制行为,从而能够朝着目标的方向管理该系统。

de Leeuw认为如果这些要求中有一条不符合,那么在供应链中就会出现不确定性。

这五个要求全面地概括了要想保证供应链的稳定应该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降低或消除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因此,根据上面的五条要求,Jack G.A.J.van der Vorst,Adrie J.M.Beulens[4]对供应链的不确定性的描述如下: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主要是关于决策者不能清楚的知道什么需要决策,其目标也是模糊不清的;并且缺乏对供应链和周围环境的信息的了解;缺乏信息处理能力;不能够正确预测供应链的控制行为的影响;缺乏有效地控制行为(或者没有控制能力)。

2 产生供应链不确定性的来源分析

供应链的节点企业由于信息不畅或者企业之间没有完全实现信息共享等原因而面临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由于不确定性因素的普遍存在,所以在供应链系统中,完全消除不确定性是不可能。

供应链的不确定性的来源有很多方面,包括供应者方面的,生产者方面的,顾客方面的,以及决策者认知方面的。供应链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根本来源主要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确定性混沌产生不确定性,供应链中各层次相互作用产生的不确定性,需求放大产生不确定性。如右图所示。

2.1 确定性混沌产生不确定性

在理论上,确定性混沌是可预测的,但是在实践中,许多因素的非线性影响使系统缺乏预测性。这系统对于初始条件也是极其敏感的,因此对于系统变量的初始条件一个极其微小的变化,都可能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其中混沌理论的一个含义是随机行为比初始的一些想法更具有可预测性。最能说明问题的是气象学上著名的蝴蝶效应,即“对初始条件依赖的敏感性”。具体地说,对于复杂结构动力系统,通过一系列链式过程,串级向上逐层传播,误差叠加放大,偏差与不确定性成倍增长,在一些临界点上造成巨大的影响,导致了混沌现象的出现。

2.2 供应链中各层次的相互作用产生的不确定性

供应链中的相互作用的不确定性是供应链中不确定性因素的重要来源,既发生在供应链的同一层次上不同渠道和各层次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在第一层次中的供应商不能为顾客服务,这使得顾客改变需求从同一层次的其他供应商处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产品。这就导致了供应链中的不确定性。

在物流供应链中,各个层次都存在不确定性:(1)供应商的不确定性,包括:产品生产提前期的变动,客户订货数量的变化,以及因为供应商本身生产技术条件可能造成产出期的不确定性等。此外,对于供应商本身所需要的原材料的供应也存在不确定性的可能,从而对供应链产生影响。(2)生产者的不确定性[5]。主要是由于制造商本身的生产管理和技术上的问题。对于现代企业的生产,企业是根据市场的预测和现有的生产能力加以平衡后制定生产计划。然而,由于现实生产系统具有复杂性,生产计划并不能精确地反映生产企业的实际生产条件,以及预测生产环境改变,从而避免造成计划与实际执行的偏差。同时,企业的产品设计无法做到绝对的稳定,生产设备也可能存在一定的故障,这样,符合交货质量标准的产品可能难以按时完成。(3)消费者的不确定性。原因主要有:用户需求的预测存在偏差.用户要求经常波动以及消费者心理的不断变化等。具体表现为顾客订单具有不可预测性、顾客偏好易变性、消费者不规则购买的波动性等,这些都会导致无法准确、及时地获得市场需求信息,从而使企业无法准确地预测用户的需求过程,进而影响了企业的生产计划。同时,在供应链中,不同节点企业相互之间的需求预测的偏差进一步加剧供应链的放大效应及信息的扭曲。而对于不同层次的供应链环节,也存在这相互影响,从而产生不确定性。例如,物流供应延迟的不确定性来源是由于两个相互交织的环节: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6]。对于物流供应链,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在保证原材料供应充足的前提下,最关键的影响因素是生产过程中生产设备的停机时间。也就是说生产设备的可用性概率越高,他们的平均停机时间就越少,由此产生的生产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就越小。

2.3 需求放大产生的不确定性

1987年,Houlihan[7]概括这种典型的放大表现为“Forrester flywheel effect”(即“福伦特斯飞轮效应”)。随后福伦特斯的工作由Towill and Naim进一步深化。然后,Lee et al.[8]指出了发生在供应链中“牛鞭效应”这一现象,是指为了描述在供应链内部发生的这一放大现象和需求失真。并且他指出了产生“牛鞭效应”的四个方面:需求预测的更新;订购批量;价格波动;配给和短缺的博弈。市场需求量变化比较平稳,偶尔会有小的波动。零售商就要准备较多的备用库存以应付偶尔波动的影响;而生产厂和零部件得供应商就需要更大的库存来满足下游需求。因此,经过信息偏差多级放大,原始物料供应商就要比实际的市场需求量更多的库存。这也导致了供应链的不确定性的产生。受这种效应影响,在市场需求拉动下,为保证物料供应的准时性,上一级供应商一般要比下一级的供应商有库存量,从而降低物料需求波动的影响。

3 降低供应链管理不确定性影响的对策

根据对供应链不确定性的原因分析以及不确定性对供应链管理及设计产生的影响,应对不确定性有两类基本的办法:一类是消除或降低不确定性;另一类是尽可能的降低不确定性因素对供应链运作的影响,即提高供应链本身的能力,适应所面对的不确定性。下面主要从这两方面进行分析,即前四种措施属于前者,而制定应急管理属于后者。

3.1 采用先进的库存管理方法

虽然当前针对供应链不确定性的管理有很多方法,例如:采购管理,信息管理等,但是库存管理仍然是很有效的方法。

对于库存管理,我们可以采取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JMI(Joint Management Inventory)以及多级库存优化管理。

VMI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实施上下游企业供应和管理一体化,供应商在获得用户的许可和积极支持的情况下建立并管理用户的库存。由于供应商从用户的销售资料中直接获取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因此可以更有效的计划、更快速的反应市场变化和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这种将用户的库存前置的方法,能消除信息传递的扭曲现象,从而主动地消除供应链的不确定性。

JMI强调的是供应链上的各成员企业之间相互的沟通性和协调性,从而保证供应链上的各节点企业对市场需求能够做出较为统一的预测,从而消除了需求差异的放大现象。JMI能够有效解决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降低需求的波动性,从而达到降低供应链安全库存的效果。

多级库存优化是对供应链资源的全局性优化。由核心企业制订整个供应链的库存计划,考虑各个库存点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协调的方法来进行优化。这样可以降低供应链各级之间的不确定性,进而能达到安全库存。

3.2 提高供应链的柔性

提高供应链柔性是降低不确定性对供应链负面影响的一种有效措施,但同时增加柔性会导致供应链运作成本的增加。所以两者之间就要达到一种平衡,才能有效降低供应链的不确定性。

生产企业可以通过增加自身的柔性,用以应对供应链运作中的不确定性。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合作过程中,要通过在合同设计中互相提供柔性,削减外界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传递准确的供给和需求信息。因此,对于供应链中的节点企业要保持一定的生产能力冗余,这样可能更好地应对需求量的变化,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

另外,保持合理的库存也是提高整个供应链柔性的安全措施。

3.3 实现信息共享

信息共享是指充分利用供应链的整体协作体系,建立高效的信息系统,尽可能地缩短从生产到消费的业务流程,缩短系统的订单反应时间。信息共享对于供应链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它能够消除供应链运作中的不确定性和提高订单响应速度。

信息共享可以缓解牛鞭效应。牛鞭效应是由于需求信息的偏差沿信息流方向逐级放大而造成的。通过信息共享供应链各企业之间的信息可以快速传递,使上游企业能够获得下游企业需求信息的尽可能准确的来源,提高预测精度,从而使上游企业对客户需求的变化能进行快速的反应,保证决策的可靠性,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救率,进而避免需求信息逐层传递造成的信息延迟和信息偏差累计效应所造成的库存浪费。

另外,供应链的各企业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信息交流,利用开放式的电子共享平台构建产品供求信息快速反应通道,尽可能的使信息的流动能够快速有效,从而想成良好的信息环境,有效地降低供应链运作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3.4 加强供应链各企业的合作关系

供应链本质上是一种动态企业联盟,这种动态是供应链面临着成员的不确定性,这就要供应链的各企业建立,建立战略合作联盟关系。要成功地在供应链企业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供应链各企业就必须积极创造条件。有利于供应链各企业成员合作的关键因素是使有利条件得到良性发展,并把不利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现在要在供应链各企业成员之间建立合作关系需要做到以下五点:合作伙伴的信任管理;采取资源共享的合作策略,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建立供应链合作控制系统;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加强了供应链各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会使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例如,供应商,生厂商,顾客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可以有效地消除或降低因为各企业的合作问题,供应链运作过程中出现的不确定性。

3.5 制定应急管理措施

供应链是一个多层次,多环节的复杂系统,在供应链的运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故,除了以上的措施,供应链的各企业还应该对那些意外事件做好充分的准备,提早预测各种风险的损失程度,制订应变措施。企业可以建立一个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便在风险难以避免的情况下,运用各种救治工具和措施对损失及时进行补偿,促使供应链尽快恢复和转入正式运作。例如,在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中,生产设备和运输工具都可能会发生故障,这就要求企业要定期的对其设备进行维护和修理,降低其发生故障的概率。在事故发生时,又能及时进行排除,从而降低了供应链中突发事故的影响。

4 总结

根据目前供应链中的不确定性,文中总结和分析了其根本原因,即确定性混沌产生不确定性,各层次的相互作用产生不确定性,需求放大产生不确定性,并且详细论述了其对供应链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其应对策略。这使我们充分认识和了解供应链中的不确定性,从而保证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确定性和稳定性,建立可靠的供府链管理系统,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中会遇到更多的因素的影响,不确定性也会有很大提高,所以如何让有效地降低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仍然将会是以后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Richard Wilding.The supply chain complexity Triangle Uncertaintygeneration in the supply chai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Logistics Management,1998,28(8):599-616.

[2]Persson,G.,Logistics process redesign:some useful insigh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1995,6(1):13-25.

[3]de Leeuw,A.C.J.,Bedrijfskundig Management,Van Gorcum,Assen,2000.

[4]Jack G.A.J.van der Vorst,Adrie J.M.Beulens.Identifying sources ofuncertainty to generate supply chain redesign strateg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of Physical Distribution&Logistics Management,2002,32(6):409-430.

[5]鲁耀斌,杨光明,杨敏才.供应链管理中不确定性的来源,表现及应对策略.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87-89.

[6]罗赞.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不确定性及其解决方案研究.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3):34-35.

[7]Houlihan,J.B.,Distribution and Material Management[J].Internationalsupply chain manage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1987,17(2):51-66.

[8]Lee,H.L.,Padmanabhan,V.and Whang,S..The bullwhip effect insupply chains[J].Sloan Management Review,1997,38(3):93-102.

供应不确定性 篇2

l、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认真学习和掌握有关液化气业务知识和全面的管理知识。

2、负责制定公司的计划、季度计划、月度计划,下达生产和工作任务。

3、负责公司人员的调配、使用和考核、教育培养工作。,4、负责组织技术人员对公司的机器及设备保养维修工作。

5、负责公司对外业务和协作工作。

6、负责公司安全防火,组织有关人员做好消防器材的购买使用,严格防火防爆措施。

7、负责公司采购业务的制订、购买和销售工作。

8、负责对财政制度的制订,严格财政管理制度、审批,使财会人员按照政策、按经理的指令办事。

9、提高经济效益,设法降低成本,搞活经济。

10、经常研究改进供气工作,听取用户意见,改进工作,促进生产。

11、督促和检查公司各方面工作,检查对计划的执行情况,做好总结。

12、负责对公司利润的分配和资金发放。

副经理岗位责任制

l、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认真学习和掌握有关液化气业务知识和全面的管理知识。

2、协助经理制定全公司的计划、季度计划、月度计划,下达生产和工作任务。

3、协助经理对全公司人员的调配、使用和考核、教育培养工作。,4、协助经理组织技术人员对全库的机器及设备保养维修工作。

5、协助经理开展对外业务和协作工作。

6、协助经理对全公司安全防火,组织有关人员做好消防器材的购买使用,严格防火防爆措施。

7、协助经理进行采购业务的制订、购买和销售工作。

8、研究制定提高经济效益,设法降低成本,搞活经济的办法。

9、研究改进供气工作,听取用户意见,改进工作,促进生产。

10、督促和检查全各方面工作,检查对计划的执行情况,做好总结。

安全防火防爆十大措施

l、严防设备的“跑、冒、滴、漏”。

2、消除人为的液化石油气向外放散。

3、经常检查、整改和完善工艺系统。

4、防止空气渗入储气设备。

5、设施通风、计量和报警装置良好。

6、消防设备和设施经常处于良好状态。

7、消除一切静电和着火源。

8、坚决执行动火管理制度。

9、义务消防队组织健全,训练有素。

10、制定减少灾害各种就急措施。

安全生产技术干部岗位责任制

1、具体负责储配站安全技术指导工作。不断学习、研究、解决生产运行中的安全技术问题,为全面完成安全生产任务提供技术保证。

2、指导搞好储配站设备的维修、保养。做好小修、中修和大修计划的安排。保持设备的完好和安全运行。

3、对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严格按规范管理。建立详细的技术档案,定期检查设备的完好状况,消除隐患,预防事故的发生。

4、负责拟订设备大修方案及相应的安全措施。

5、保证储罐安全附件的齐全、灵敏、可靠。对不合格的提出意见及时修复或更换,否则不得继续使用。

6、定期抽查液化气重瓶的灌装质量。严禁超装,确保安全。

7、做好职工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生产技能和素质。增强预防事故的能力。

8、负责收集安全技术资料。保管技术档案,积极沟通业务系统信息和安全技术情报。

主管会计岗位责任制

l、贯彻执行国家的财务制度。按照国家企业现行的会计报表和科目做好原始资料的收集、整理、归纳和登帐。

2、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进行会计报表的填报时,要根据上级规定的条款和口经,进行如实编制和填报,做到帐帐相符,帐物相符。

3、做好会计工作的保密工作。会计报表是反映一个单位的经济运行情况,会计要按照公司规定的保密制度执行,会计报表未经经理同意,不得给他人查阅。

4、坚持执行公司报帐的有关规定。该报的帐,要给予报帐,不该报的帐,坚决不予报销。

5、认真组织资金回笼,确保资金周转。公司要同时运转,需要资金作保证,因此,会计要根据公司的安排,做好大宗商品采购资金的准备,这就必须首先做好资金回笼。一般情况下,瓶装液化气销售,要坚持日清月结累次拖欠,不愿清帐的门市部或单位,有权提出终止合同等建议,交经理处理。

6、做好查对帐工作。

7、会计有不在期间,由助理会计师履行会计职责,平时由会计安排具体工作。

出纳员岗位责任制

l、负责做好流动资金的管理。当天收回的货款,要及时送到银行存放,不准放在办公室或本人过夜。

2、负责做好单据的报销工作。职工报销单据经核实,批准签字后,出纳员就应给报销。

3、负责做好汇单的填写工作,公司需要汇出的款项,接到领导通知后,应在当天立即汇出,不得拖延时间,以免影响业务的开展。

4、负责做好日常日记帐的登记工作。

5、负责做好货币的清点鉴别工作。每天都有一定数量的货币收、发业务,货币的真假鉴别,十分重要,出纳员除了要依靠识别机外,要尽快提高鉴别的技术水平,做到一眼定真伪。同时货币的清点,要做到既快又准。杜绝资金流失。

公司内部治安管理规定

1、遵守站规站纪。储配站是防火防爆重要安全管理辖区,站内职工和外来人员必须遵守站内部规定的生产、工作以及生活各项规章制度。

2、严格纪律管理。在生产办公区内,不准随意攀越围墙,不准损坏公共设施,不准随意无理取闹,不准明火燃烧物品,违反经教育不改的,依照《治安管理条例》处罚。

3、做好来访人员登记工作。凡进站联系工作人员或职工家属探亲人员需要留宿的。必须到门卫处登记。

4、爱护公司财物,严禁偷盗现象发生。凡进入站内盗窃生产设施(如金属器材、机械设备、生产工具、钢瓶以及配件等物品)者。除按原价赔偿损失外,还处以壹佰元罚款,并视情节轻重,按《治安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处罚。

5、职工家属要自觉维护站内的生产和生活秩序。在开展麻将、扑克、象棋等文娱活动时,仅限在公共场所进行活动,若在宿舍活动、不得影响他人休息。严禁赌博。

6、表彰维护治安先进个人。对制止违反规定、杜绝恶性事故发生的有功人员,大力表扬,宣传好人即事,按有关规定给奖励100-300元,对违反者,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对不属本站处理范围的人员交由当地公安部门处理。

储配站防火防爆制度

一、建立健全门卫管理制度,防止站外人员带烟火进入;

二、做好站内防雷接地工作,防止各种雷击设备设施;

三、做好储罐导静电接地工作,防止罐内静电大量积聚;

四、做好充装间和机泵间处于良好通风状态,防止液化石油气泄漏积存房内和 低凹地段;

五、做好储配站内环境卫生工作,防止树草过多过长造成火灾;

六、遵守储配站内动火报批手续,防止站内随意动火;

七、做好员工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工作,防止员工违章操作;

八、做好员工遵守进站上班规定,防止员工穿化纤衣服和带钉鞋上班;

九、做好门卫人员交接班和巡检工作,防止站内设备爆炸和失窃等现象发生。

储配站站长岗位责任制

1、认真贯彻扫行党和国家有关液化石油气的法规要求。主持场内全面工作,抓好储配站的安全生产运行,做好液化石油气的接收、储存、灌装等各项工作,保证全面完成各项任务。

2、及时传达贯彻上级的指示、决定和要求,并结合本站实际情况加以贯彻落实。坚持调查研究,深入实际,及时解决各种问题。

3、定期主持召开场务会议。特别是班前会议,要坚持每天上班前开好班前会,会上表扬好人好事,研究讨论场内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重大问题,实行民主管理,群众监督,定期总结评比,鼓励先进,树立正气,敬业爱岗,做好本职工作。

4、对储配站的安全生产负第一负责。加强对安全生产的领导,带头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坚持做好安全检查,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即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责任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职工不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高标准、严要求重视安全工作,正确指挥处理各种不安全事故,并及时上报。

5、按照管理规定要求,制订和报告场内各种设备的定期检测、维修和保养工作。把设备管理落实到人。同时,负责把站内设备的更新、改造和购置计划提出及上报给公司技安部。

6、坚持经常做好场内巡回检查。主要检查站内储罐、泵房、管道、阀门、压力表、液位计、排污阀和消防器材的状况是否完好,有无跑、冒、滴、漏、渗等情况和隐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好记录,并及时报告公司领导。

7、根据装卸车任务和液化石油气库存情况,制定和下达每天的装卸车方案给各岗位执行。

8、每天由经理安排相关工作,经理不在时,由副经理代行经理职责。

安全员岗位责任制

l、负责汽车槽车的装卸工作,并严格按照汽车槽车装卸操作规程操作。

2、负责检查罐区的压力、液位、温度是否正常,定期检查压缩杌、烃泵、罐区运行情况,并做好运行记录。

3、负责全面检查罐区内各阀门是否处在操作前准备状态。

4、负责检查各储罐管线是否正常,如发现泄漏、喷液等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并及时排除处理。

5、负责设备、工具、配件的更新,做好对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

6、根据库的要求,组织职工进行业务安全学习,搞好业务安全培训工作。

开票员岗位责任制

1、负责做好开票工作。包括单位、数量、单价、时间和开票员姓名等。

2、负责做好当天开票当天提货。当天开出的票据要当天提货,过期作废。每天下午要与充装台和仓库逐一对帐,帐物是否相符,发现差错,要立即查找原因、分清责任。

3、负责按照公司当天定的单价开票。单价一直是各储配站之间竞争最激烈的焦点。开票员不得随意提高或降低价格。

4、负责做好坚持工作岗位。开票员是公司的服务窗口。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形象,因此,要求开票员要有一个热情服务,随叫随到,不怕麻烦,任劳任怨的心态。

5、负责做好钢瓶购进和销售的开票工作。进、销等一切定价,一定要由经理批准后执行,尚未定价的钢瓶和其他配件,一律不准开票出售。

液化石油气保管岗位责任制

1、负责对进出储配站的液化石油气的收、发管理。按日、旬、月、季、年准确登记统计建帐。随时掌握进出库存的数量和储存量。按要求填报有关数字和报表,做到准确、及时。

2、负责钢瓶出入库存的清点。凡清点钢瓶数字与票据数字不符者,不得验收和放行,并及时查明原因。

3、负责准确登记、统计每天充装的重瓶数量和出库的重瓶数量,对出库重瓶数量,对出库的重瓶核查无误后放行。

4、负责对钢瓶检测站进站和出站的钢瓶进行验收和发放。根据客户须求情况,安排钢瓶检测站进行钢瓶检测业务,对已检测合格后的钢瓶,按规定进行进库验收和对外销售业务。钢瓶检测站不准直接销瓶业务。

5、负责对仓库进行物资管理和发放工作,储配站需要的另配件,一定要经过保管员开票和发货。

充装岗位责任制

1、上、下班必须遵守劳动纪律,上岗前穿好工作服、戴好上岗证、穿好劳保鞋等;

2、充装台上安全卫生要安排员工轮流值班进行打扫,保持台上的清洁;

3、充装时认真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自动灌装操作;

(1)充装前检查钢瓶自重与标重;

(2)充装磅称是否核准;

(3)是否有超期钢瓶或残缺腐蚀严重的;(4)重瓶是否有漏

气现象。

4、从掌握“四懂四会”:懂本岗位火灾的危

险性,会报火警预防火灾措施,会使用消防器材;懂火灾灭火方法,会扑救初期火 灾;懂逃生方法,会组织人员逃生。

5、充装工作前认真校验自动检斤秤,集中精力确保每一瓶气符合国家标准。

6、空瓶、重瓶堆放排列整齐,按顺序充装、装车,不得出现装错重空瓶。

7、做好充装钢瓶出库验收,做到准确率达到100%,数量不符,不许放行。

8、充装好的钢瓶按要求贴标签、瓶口塑封,确保出站重瓶无退回。

气瓶充装前、后检查人员岗位责任制

l、操作人员应熟悉液化石油气特性和各种气瓶的充装标准。

2、气瓶充装前应逐只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

①、国产气瓶是否是具有“气瓶制造许可证”的单位生产;

②、气瓶外表面的颜色标记是否与所装气体的规定标记相符;

③、气瓶瓶阀的出口螺纹型式是否与所装气体的规定相符;即可燃气体用的瓶阀,出口螺纹是左旋的;非可燃气体用的瓶阀,出口螺纹是右旋的;

④、气瓶内有无剩余压力。如有剩余气体,应进行定性鉴别;

⑤、气瓶外表面有无裂纹、严重腐蚀、明显变形及其它严重外部损伤缺陷;

⑥、气瓶是否在规定的检验期限内;

⑦、气瓶的安全附件是否齐全和符合安全要求。

3、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气瓶,禁止充装:

①、不具有“气瓶制造许可证”的单位生产的;

②、原始标记不符合规定,或钢印标志模糊不清,无法辨认的;

③、颜色标记不符合气瓶颜色标记的规定,或严重污损脱落,难以辨认的;

④、有报废标记的;

⑤、超过检验期限的;

⑥、附件不全、损坏或不符合规定的;

⑦、气瓶瓶体或附件的材料与所装介质的性质不相容的。

4、新投入使用或内部检验后首次充气的气瓶,充气前都要按规定先置换去瓶内的空气,合格后方可充气。、5、检验期限己过的气瓶、外观检查发现有重大缺陷或对内部状况有怀疑的气瓶,要送检验单位进行技术检验与评定。

6、经检查不合格(包括待处理)的气瓶,要分别存放,并做也明显标记,防止与合格气瓶相互混合。

7、气瓶充装后,要逐只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时,要进行妥善处理。检查内容包括:

①、充装量是否在规定范围内;

②、瓶阀及其与瓶口连接的密封是否良好;

③、瓶体是否出现鼓包变形或泄漏等严重缺陷;

④、瓶体的温度是否有异常升高的迹象。

检斤岗位责任制

一、岗位责任制

1、认真做好复检工作,把好质量关。做到瓶瓶复检,重量符合国家规定要求。

2、及时做好灌装钢瓶登记工作。统计核实当天产量。

3、负责核对检斤称标准质量。

4、对超重或不足重量的钢瓶,查找原因,并通知拉瓶工做倒出或加装工作。

二、交接班制

1、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四交接(磅秤、钢瓶、任务及工作),并认真填写记录。

2、做好场地清洁工作。

3、坚守岗位,人员不齐不办理交接手续。

装、卸汽槽车岗位责任制

一、岗位责任制

1、槽车到达卸车台后,装卸车工要做好装(卸)作业前的检查。凡符合装(卸)车条件的可安排装(卸)。特别是对外来装气的槽车,更要注意检查车上量否携带易燃物品,否则,不得进行装卸车作业。

2、认真填写装卸车记录。其内容有:槽车的使用单位、车型、车号、装卸介质、装卸日期、实际装卸量及司机、押运员姓名。

3、槽车的装卸必须逐车进行。凡遇雷击天气、槽车漏气、场内发生影响装卸的情况,未具备装卸条件以前,及时通知门卫禁止槽车入站。

4、连接液、气相管,静电接地线,放出软管内的空气,把有关阀门开启,准备装卸车。

5、现场操作应严守防火规定,只能使用不发火花工具。

6、通知压缩机给槽车加压或反抽,造成压差,进行装或卸车。

7、槽车充装量不得超过槽罐设计所允许的最大充装量,严禁超装,卸车时严格遵守储罐计量规定,严禁超装。

8、巡回检查制

1、装卸车时,装卸工要坚守岗位,随时对槽车温度、压力和液位高低进行检查,观察有无异常现象。

2、查看槽车和装卸台上的各种接头、安全阀和各种阀门有无泄漏,装卸气过程中槽罐内响声是否异常。

3、随时倾时紧急切断阀的运行状况,发现跳闸,立即采取措施,使其恢复装卸运行状况。

灌装岗位责任制

1、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

2、灌装注意认真校对准磅秤。检查每个充装的钢瓶有无异常现象,发现异常时不能充装,并把此钢瓶放到待修处,灌装中要认真操作,精力集中,做到充装准确、快速,尽量避免充装枪喷气现象发生。

3、灌装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充气枪和磅秤防静电接地线完好。避免钢瓶与磅秤相撞产生火花。

4、负责磅秤的日常校验。

5、服从领导,听众指挥。自觉遵守本车间的安全管理制度,密切配合其他工种工作。

6、重瓶和空瓶要摆放整齐。经常打扫卫生,保持车间清洁。下班后关好角阀门,锁好灌装枪的阀门,检查有无问题后方可离开。

7、必须熟悉防火要求,懂得使用消防器材。

二、交接班制

1、认真交接设备(充气枪)的使用、保养情况及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2、做好超装、短斤和坏瓶的处理工作,做好场地清洁。

3、及时处理磅秤出现的问题,处理不了的把情况交班清楚。

压缩机、烃泵岗位责任制

一、岗位责任制

1、压缩机工、烃泵工主要负责开机、停机、开关阀门,控制贮罐的进液和出液。并详细记录开机和停机时间及储罐的进液和出液量。

2、对储罐要实行定期巡视巡检查制度。内容包括:核对液位位高度,核对储罐压力表是否一致,有无堵塞失效现象,检查安全阀铅封是否完好,检查阀门有无“跑、冒、滴、漏”,发现问题及时排除,并记入运行记录,严重问题及时向领导报告解决。

3、发现罐体裂缝不得继续使用,应立即报警并采取倒罐措施,及时进行转换排空。

4、发现液位计失灵、安全阀铅封损坏时,必须调试检查。未调好前该罐应立即停止进液,只准出液,并报告主任提出检修方案。

5、压力表失灵,应及时更换。

6、储罐进液接近最高允许液位时,必须在现场监视:一是及时关闭进液阀门,防止超量充装;二是每次进液完毕必须检查阀门是否完好。

7、要熟悉场内各种设备器材情况。做到懂规格型号、懂性能、会使用、会维修、会保养,发现不安全隐患或故障,要在本班内消除,如来不及解决时,详细记录在运行记录表内,向下班进行详细交待。

8、认真填写设备运转记录。到每月底将运行记录按月整理好存放,并计出当月压缩机、烃泵运行总时间。

9、严格遵守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坚持操作监护制度,坚

守岗位,不得随便离岗。如工作失职、违章操作而造成事故,要追究责任。

10、定期做好卫生责任区的清扫工作。

二、巡回检查制

1、要按时进行巡回检查。压缩机、烃泵每15分钟检查一次,气水分离器、液位计要随时进行认真检查,不得粗心,发现分离器有液和液位计不准,不查明原因,不排除隐患,不得开机和进液。

2、要认真做好检查记录,内容有:

压缩机:进出口压力、温度、油面、阀门、仪表、气缸发热程度、电机等运转和润滑情况。

泾泵:进出口压力、温度、声音、阀门、仪表、过滤器等。装卸槽车:进出口压力、液位、静电接地、温度、声音等。液位计:最高液位控制在2.3米以内,进出口管道、阀门是否畅通,液位计是否清晰准确和储气量变化等。

管道阀门:有无渗漏,开闭是否正确,该关的阀是否关死,防止液化气串漏到其他储罐,影响计量的准确性。

3、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或报修,自己解决不了的,及时报告当班主任,并认真做好记录。

4、发现异常情况,先按紧急停方法进行停机。然后报告当班主任。

5、检查发现问题,要如实报告。不得隐瞒或制造假象,一经发现,要追究责任。

气瓶检修员岗位责任制

1、在生产、技术负责人的指导下,认真做好气瓶的充装前检查和出公司的质量检查以及维修工作。

2、认真学习气瓶有关技术、规程、规范、标准,坚决执行公司制订的各项管理制度。

3、对检查质量负责,对气瓶检查内容完整性、数据的准确和检查记录报告资料完整性负责,做到不漏查、不漏记。

4、对维修气瓶的内容,认真填写修理单据。

5、遵守检查、维修工作中的有关规章制度,做到安全、文明工作。

6、对充装人员,用户反映的质量信息,及时给予解决、汇报,采取防范措施。

7、认真填写检查记录,数字可靠、准确,按月向主管领导汇报,做好交接工作。

8、按时完成公司领导交办的其它任务。

运行工岗位责任制

一、岗位责任制

1、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必须做到“四懂三会”(懂原理、懂构造、懂性能和懂工艺流程;会操作、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

3、负责罐区内全部储罐、压缩机、阀门和泵等设备的使用和保养。发现安全隐患或事故苗头应及时排除,解决不了的应及时向有关领导报告。

4、储罐排污应一人操作、一人监护。

5、负责汽槽车装卸。

6、压缩机工作时应严密监视。液相不得进入气相分离器和压缩机,并随时观察储罐液面变化,不得擅离岗位。

7、阀门控制间应随时保持空气流畅。做好运行记录,并妥善保管。

8、油棉纱团、废油等严禁乱扔乱倒,应存放在铁桶内盖好,定期处理。

9、下班前关闭有关阀门。

二、交接班制

1、交接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接班人员必须提前十分钟到达岗位。

2、接班时要认真检查,交接内容包括:设备运行情况、库存量、槽车、工具材料(包括消防)任务、清洁等。

3、交班时必须人员齐全,接班人不到班,交班人不得离开。

4、认真填写交接记录,双方签字后,交班者方可离开。

三、巡回检查制

1、要按时到罐区进行巡回检查。检查时间从每天上午9时接班后开始到下午17时,每隔2小时到罐区检查一次,检查内容包括各储罐阀门,安全阀,液位计和放空阀等有无跑、冒、滴、漏现象,有者要及时处理,自己处理不了的,及时报告当班领导。

2、要认真做好检查记录。内容有:各罐压力、温度、液位和重量记录,记录时要要求字迹清楚,不得涂改。

炉具修理岗位责任制

1、负责为用户修理炉具、调压阀和做好上门服务工作。

2、做到精心修理,保证质量,安全可靠,交件及时。

3、负责安装点火器和炉具的装配工作。

4、按规定收取修理费和安装费,所收的现金定期上交,不得随意挪用。

5、为用户修理要做到态度热情,说话和气,并向用户宣传安全用气方法和注意事项。

6、负责客户到站请修理炉具和热水器工作。

7、认真遵守各项管理制度,学习安全知识和修理技术,不断提高修理业务技能。

8、目前市面上有扩散式燃烧、大气式燃烧和无焰式燃烧等三种燃烧方式的炉具(燃烧灶),其中较高档的燃气灶和嵌入式燃气灶一般带有熄火保护装置,消费者在购买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第二,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家用燃气灶已成为当代家庭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2003年5月,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授权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鉴衡认证建立了燃气用具产品认证制度。认证执行的标准是:《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GB6932-2001,《家用燃气灶具》GB16410-1996和《燃气容积或热水器》GB1811-2000,通过认证产品加贴“CGC-GAS-FIRED”认证标志,其CGC是鉴衡认证中心简称。请从事维修的员工注意,所购买的燃气具是否有企业通过蓝火苗认证,认证标志是CCC。没有者,不要购买,防止上当。

门卫岗位责任制

1、门卫人员的主要职责是看护储配站和办公楼,确保人员和财产安全,防止各种事故发生。

2、必须熟悉生产区和生产辅助区安全管理规定。严格按照制度办事。

3、必须按规定时间进行交接班。当班人员要集中精力,坚守岗位,不准在门卫室接待亲友,不准睡觉。

4、必须懂得使用站内各种灭火器、消防栓,以防万一。

5、如发现任何不安全因素,要及时消除。无力解决的应及时向值班运行工和经理报告。

6、检查一切进出储配站车辆。进站的机动车一律要戴上防火帽,放下打火机、火柴,关手机等。验明证件和提单,看看车上装载是否符合安全规定,检查货单和钢瓶数量是否一致。在一药检查无误后,方可同意进站。对出站车辆,要检查提单与车上装的数量是否相符,卸下防火帽后放行。

7、不符合手续的钢瓶及其他物品不准进出本站。

8、如有违反安全管理制度造成事故者。视情节轻重给予经济处罚或追究法律责任。

电工岗位责任制

一、岗位责任制

1、认真执行电工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掌握触电急救技术。

2、负责全站动力照明等电气设备、电气线路、生产生活用电,维修安装扩建工作和临时用电接线等各种任务。

3、用电设备达到完整、有效地保证生产,并做好记录。

4、安全用具、绝缘物品等应每月检查一次,并在卡片上认真记录。

5、负责做好全站的供电、配电工作,保证生产。

6、负责发电机、变压器、配电房的维护保养工作。

7、负责全站避雷针、消雷器、接地线的定期检查工作。

8、负责各门市部电器设备安装、维修和保养工作,并做好记录。

二、交接班制

1、接班人应提前10分钟到达,做好一切接班准备工作。

2、严格执行四交接(即工作情况、要求、工具材料及仪表交接),认真做好交接记录并双方签字。

3、在进行交接班中发生故障共同排除后,方可进行交接班。

4、值班中不准擅离职守及做其它活动。

三、检修制度

1、每月应对站内所有的电气设备进行一次巡视检查。根据检查情况制定检修计划。

2、在设备大修时,亦应相应进行电气设备的全面检查和修理。

3、每年对配电室,高压设备和电缆等进行一次预防性试验,对站内设施、设备的防雷、防静电装置进行一次检测。

4、定期对供电线路进行检查测量。

5、电气设备的检查要严格按照安全用电规程进行作业。

消防水泵岗位责任制

1、消防水泵岗位主要负责开泵、停泵、开关阀门、2、定期观察消防水池水位。看池壁和池底有无渗漏现象,如发现异常情况,应报站领导,并提出处理意见。

3、经常检查消防泵水管道、阀门、气罐喷淋装置是否完好。有无漏水和堵塞现象,发现问题要及时修理,不得过夜。

4、经常检查消防泵房内电气开关。确保处于良好状态,以应付突然事件的发生。

5、定期检查消防水泵有无漏气、漏水等现象。每周试泵启动一次,使其处于灵活转动、满水工作状态。

6、定期检查消防火栓、全场消防器材间,灭火器和罐区防火堤等完好情况。消防器材是灭火专用器材,任何人不得挪作他用。

7、熟悉全站所有消防器材的产地、性能和使用方法。

8、建立和健全全站消防器材台帐工作。对已到期失效的消防器材和药品,要提出更换意见。

炊事员岗位责任制

1、负责采购好肉、菜、米、油、盐、酱等副食品的日常食堂加工饭菜用的材料,并及时与站长做好采购材料的验收工作,严禁采购霉坏变质食品,加工给职工食用。

2、认真做好食堂的环境卫生工作,特别是餐具的消毒,以及碗柜、米的存放仓的清洁工作。

3、积极开展灭蝇、灭鼠、灭蟑工作,严防害虫进入食物中。

4、管好仓库和熟食品、严防坏人投毒事件。

5、搞好个人卫生,衣服常换洗。

采购员岗位责任制

1、在经理领导下行使职权,对生产所需辅助材料、零备件等物质的采购、保管、入库、发放及跟踪情况的质量控制负全责。

2、对物资采购的质量、供应的及时性,经济性负责,并参予采购申请表的审核工作。

3、对主要供货方的质保能力进行考察评价,并实施动态管理,根据供货方实际质保能力,及时选择合格的供货方,建立并保存合格供货方的产品质量记录档案。

4、对物资的入库检验,保管保存,发放回收等制度要严格检查,认真监督,对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组织解决处理,并及时向经理汇报。

5、按时完成公司领导交办的其它任务。

装卸员岗位责任制

l、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规和公司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注意安全,热情接待用户,引领用户车辆安全停靠装卸平台,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2、严禁野蛮装卸,要轻装轻卸,不得猛烈碰撞钢瓶,注意保护瓶头。钢瓶竖放时必须确保稳妥后方可离开,防止倒瓶伤入。

3、搬运钢瓶时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品(如工作服、手套及装卸工具等)并禁止沾染油污。

4、装车时,气瓶应妥善固定。立放时,车厢高度应是瓶高的2/3以上,且不得超过车厢高度。

5、不得在作业防火区内使用明火和吸烟。

6、按时完成公司领导交办的其它任务。

设备员岗位责任制

l、根据公司的方针目标,制定本方针目标和具体活动计划书,并组织实施。

2、建立、健全公司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资料档案,并负责技术资料档案的管理。

3、负责设备的验收、安装、调试和使用工作。

4、负责生产设备的管理工作,定期进行生产设备的安全、维护、检定工作。

5、负责生产设备的管理、定置管理的考核工作

6、负责生产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制订各种设备的维修计划。

7、负责设备维修的技术指导工作;并参与安排维修工作,设备维修的验收工作。

8、负责生产安全的实施管理工作,对生产安全事故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组织调查、分析、处理和上报工作,并建立和保管事故档案。

9、负责对公司设备事故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组织调查、分析、处理和上报工作,并建立和保管事故档案。

10、按时完成公司领导交办的其它任务。

资料管理员岗位责任制

1、资料管理员岗位职责主要包括处理上级来函、来电、来文、同级来函、电子来文,本公司上报下发的各种文件、资料。

2、严格执行文件管理制度:借阅文件应严格履行错阅登记手续,就地阅看,按时归还。任何人不得将文件带走、抄录和在文件上色划。

3、文件应按照内容、名称、作者时间顺序、分门分类别地进行整理归档。要求把文件的批复、正本、底稿、原件、附件收集齐全、保持文件材料的完整性。要坚持平时与年终归档相结合的原则,重要工作、重要会议形成的文件材料要及时立卷归档。

4、文件的销毁:对多余、重复、过时和无保存价值的文件、秘书要定期清理造册、并按上级有关规定,办理申请销毁手续

5、负责档案资料的防火、防盗、防蛀等安全工作。

6、及时完成公司交办的其他工作。

气瓶收发员岗位责任制

1、气瓶充装前,应对气瓶逐只进行检查,确认瓶内气体并做好记录。

2、下列情况之一的气瓶严禁充装:

①、钢印标记、颜色标记不符合规定,对瓶内介质未确认的; ②、附件损坏、不全或不符合规定的; ③、瓶内无剩余压力的; ④、超过检验期限的;

⑤、经外观检查,存在明显损伤,需进一步检验的;

⑥、易燃气体气瓶的首次充装或定期检验后的首次充装,未经置换或抽空处理的。

3、气瓶充装后,应对气瓶逐只进行检查、复验并做好记录,发现有泄漏或其它异常现象,应妥善处理,合格后方可发出。充装好的气瓶,必须在每个气瓶上粘贴警示标签和充装标签,并做好记录。

4、及时完成公司交办的其他工作。

储配站安全管理制度

1、贯彻党和政府制定的“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消防工作方针。液化石油气储配场属一级防火重点单位,国家对一级防火单位提出了做好消防工作的十项标准。

(1)有领导负责的逐级防火责任制,做到层层有人抓。(2)有生产岗位防火责任制,做到处处有人管。

(3)有专职和兼职防火安全干部,做好经常性消防安全工作。(4)有与班组相结合的义务消防队,配置必要的消防器材和设施,做到既能防火又能有效地扑灭初起火灾。

(5)有健全的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包括门卫、巡逻、逐级防火检查、用火用电、易燃易爆物品管理(如液化石油气、汽油和化学物品等)、消防器材维护保养,以及火警、火灾事故报告、调查、处理等制度。

(6)对火险隐患,做到及时发现,登记立案,抓紧整改;一时整改不了的,采取应急措施,确保安全。

(7)明确消防重点部位,做到定点、定人、定措施,并根据需要采用自动报警、灭火新技术。

(8)对新工人和广大职工群众普及消防知识,对重点工种进行专门的消防训练和考核,做到经常化、制度化。

(9)有防火档案和灭火作战计划,做到切合实际,能够收到预期效果。

(10)对消防工作定期总结评比,奖惩严明。

储配站出入站须知

(1)、一切人员进入气库,都必须自觉遵守本站的有关安全规定。

(2)、场内严禁一切烟火,任何人不得携带火种进入生产区。外来人员随身携带的火种(手机、打火机等)入场时应交门卫保管。

(3)、所有人员一律不得带钉鞋进入生产区。除值班人员外,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准进入罐区。

(4)、进入生产的机动车辆。必须在发动机排气管的出口处安装防火帽。严禁拖拉机、电瓶车、兽力车进入生产区。

(5)不准在生产区修车、擦车、开收录机、开车灯开关。

(6)、凡是来站参观人员,必须持有关单位领导批准证件。参观时必须有站领导陪同。

(7)、一切人员和车辆,除进场拉气外,其余一律在场外等候,入场装瓶的汽车,不准携带易燃易爆物品(汽、柴油桶)和其他杂物,并实行出门证制度。

(8)、上述各项规定如有违反者,根据情况轻重,给予罚款处理,造成事故者,送有关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储罐区安全管理制度

1、非罐区运行管理人员严禁进入罐区。必须进入时需经公司领导批准,在运行管理人员的陪同下进入。进入时不得动用任何设备;

2、储罐区严禁烟火。任何人不得带火种、穿带钉鞋进入罐区,运行人员应穿棉工服上班,储罐区不准堆放杂物和易燃易爆物品:

3、罐区管理人员经过业务培训,考试合格,才能上岗。熟悉罐区各种设备性能和使用要求,才能进行操作,需要人顶岗位班时,必须经过储配站统一安排,不准私自换岗值班;

4、运行管理人员必须坚守岗位。检查储配站所有设施、设备、管路、阀门是否处在良好状态,有无“跑、冒、滴、漏”现象,如有要及时处理,处理不了的,及时报告当班领导并做记录,每隔2小时检查并详细记录贮罐液位、压力、温度、阀门开闭状况,运行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值班人员没有做好交接工作,不得离岗;

5、检修人员进入罐区查修时,要事先通知运行管理人员。在检修作业中,须开关阀门时由运行管理人员操作,检修后通知运行管理人员把开关阀门恢复正常位置,方能离开作业现场;

6、储罐区不准随意动火检修。必须动火时,须按规定办理动火报批手续,经批准后按动火程序进行检修;

7、储罐区的防雷设施和静电接地设备电阻,不大于10欧姆为合格。储罐进液时要控制流速不大于3米/秒,以防止产生更多静电;

8、罐区严禁随意向大气放散液化石油气。如检修必须排放时,应通过装临时放散管道放散,火炬放散时应设专人监护;

9、储罐的液化石油气不得超过规定的最高液位,并实行单罐计

量制度,最高工作压力符合规定要求,最高工作温度达到35度,必要时应查明原因,采取喷淋降温等措施。储罐压力表精确度不低于1.6级,表盘刻度极限值应为容器工作压力的2倍。表盘上应划“红线”指示容器最高允许工作压力,当罐内压力超过“红线”时要及时报告,查明原因。压力表应定期检查(半年)加以铅封。压力表不灵、刻度不清、表盘玻璃破裂、指针不回零及无铜封封等均不得使用。

10、储罐区有两个以上储罐时,气相管必须串联,阀门处于常开状态。

11、储罐进液化气时只准向一个储罐进液,不准同时向二个或二个以上储罐进液;

12、运行的液化石油气储罐、管道、设备等各零部件必须齐全。仪表灵敏,阀门开关灵活不漏气;

13、储罐液位计要灵敏可靠。发现假液位应随时检查处理,对液位计已失灵的储罐只许出液,不许进液;

14、运行储罐和管道安全阀应处于常开状态。安全阀起跳压力为1.6Mpa,回座压力为工作压力的0.9倍,无安全阀的储罐、管道不得投入运行;

15、罐区应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并定期检查维修更换。罐区运行人员必须熟悉各种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不论罐区发生任何事故,值班人员均不得离开岗位,要认真观察储罐运行变化情况,采取安全有效措施,保护罐区的安全运行。

灌瓶间安全管理制度

1、车间内外严禁烟火。禁止携带任何火种、穿带钉鞋进入车间;

2、非车间工作人员严禁入内。外来参观人员由场领导陪同参观,不得动用车间内任何设备。

3、车间内的设备需要动火检修时,必须事先拟定方案,按危险作业审批程序报批,等批准后方可按动火级别实施,动火作业务必在停产后方可进行。

4、生产区内严禁砸、滚钢瓶,严禁用铁互相敲击碰撞,防止产生火花。生产区各种通风设备应保持良好,生产前应首先开通风设备,降低液化石油气浓度,生产中要定时监测车间各规定部位的液化石油气浓度,当到规定值时,应停产,查找原因及时排除。

5、灌瓶工必须严格控制灌装质量。并设二道磅复称,超重瓶一律不准出库,并及时处理。超重瓶和漏气瓶不准在生产区内存放。

6、灌瓶工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及格者方可独立操作。培训或考试不及格,不得独立操作。操作时必须穿防静电劳保用品,不得赤手、赤膊操作;

7、灌装工必须坚守岗位,不得随便离岗,因故离岗必须事先安排好替岗,下班时必须先关闭液化气管道阀门。

压缩机、烃泵间安全管理制度

1、车间内外严禁烟火。禁止携带任何火种、穿带钉鞋进入,不准穿化纤衣服进入。

2、非车间工作人员严禁入内。外来参观人员由场领导陪同参观,不得动用车间内任何设备。

3、车间内的设备需要动火检修时,必须事先拟定方案,按危险作业审批程序报批,等批准后方可按动火级别实施,动火作业务必在停产后方可进行并事先测定间内液化气浓度爆炸极限以下方可动火。

4、修理压缩机、烃泵必须把机内液化气放空,并经测定液化浓度在爆炸极限以下才能修理。

5、压缩机、烃泵操作工必须经过培训,并经考试及格者方可独立操作,未经培训,考试不及格者不装上岗操作。

6、车间内不准堆放杂物,不准存放汽油、柴油、机油、油桶等易燃物,保持车间内清洁和通风良好,车间液化石油气浓度必须在规定值以下,达到规定值要停止作业,查明原因及时排除。

7、定期做好设备的保养检修工作,杜绝跑、冒、滴、漏。

8、车间内的所有电器设备都要符合防爆标准等级,并加强维护保养。

9、车间内应配相应数量的消防器材,并保存完好,操作人员会使用消防器材。

机动车辆安全管理制度

机动车辆驾驶人员,除要遵守交通规则市(县)交警支队的有关规定外,在储配站还要遵守下列制度:

(1)、机动车辆进入储配站必须遵守交通标志,服从站内管理人员指挥。

(2)、机动车辆进入生产区内,排气管出必须安装防火帽,车上的点烟器不得使用,不得打开收音机、放唱机和手机,不准开关车灯,不得携带火种。

(3)、不得在生产区内修车、檫车、放水。

(4)、机动车辆在装卸钢瓶时,车头一律向外,一旦有事,车辆容易离开现场。

(5)、各种车辆未经批准不得进入储罐区。

(6)、进入站内要依次行驶、停放和装卸钢瓶,服从库内管理人员指挥,不得抢行,超车,逆行。在装车台装车车辆最多不能超过二辆,超过时,应依次在气库门口排队等候。

汽车槽车运输安全管理制度

1、汽槽车司机和危险品运输车辆,必须有两年以上安全行车资历,并持有危险品运输等证件,经培训合格后方可驾驶。

2、出车前检查各部阀门,软管,接口和阀口,有无损坏漏气,检查车辆转向,制动是否灵敏有效。

3、运输中静电接地线必须接地,如已磨损,及时更换。

4、车上必须配备消防器材,司机、押运员要熟练掌握使用方法。

5、发动机排气管上必须装有固定的防火帽。

6、不准拖带挂车,不得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并禁止其他人员乘搭。车上严禁吸烟。

7、车辆坚持中速行驶,做好安全运输。做到:出车前检查,行车中检查,收车后检查。

8、严禁在机关、仓库、商场、影剧院,医院、学校附近100米内及居民区和人员稠密的地方停放。

9、中途停车或停车用餐时,驾驶员和押运员不得同时离开车辆。

10、停车地点40米内不得有明火和建筑物。

11、通过遂道、涵洞、立交桥时,必须注意标高,减速行驶。

12、装满液化石油气重车不准在途中停车住宿,必须过夜时,要征得公司领导同意,并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

汽车运输钢瓶安全管理制度

1、装车后,汽车驾驶员必须检查车箱是否关好。

2、钢瓶只许角阀向上立放,严禁倒放和卧放。

3、随车应备有消防器材,司机会熟练使用。

4、运漏气瓶回储配站时,漏气瓶必须装在车箱的后面,不得靠近驾驶室。

5、重瓶车中途必须停车时,要放在远离人群和建筑物的地段驾驶不得远离车辆。

6、运瓶车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车上严禁吸烟。

7、汽车运输重瓶最长距离不得超过50公里。

空、重瓶存放安全管理制度

1、空、重瓶要按指定的区域分别存放。

2、重瓶应单层码放整齐,并留有通道。

3、钢瓶要周转使用,不宜存放过久。

4、漏气瓶和超重瓶不得和其它钢瓶混存。

5、报废钢瓶和待修钢瓶内的液化石油气必须倒空后才能存放。

6、存放的气瓶要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

倒残液和残液处理管理制度

1、倒残液是指将漏气瓶、待修瓶及有残液的钢瓶内残液倒出。

2、需要倒残的钢瓶运到钢瓶倒残处时,应及时倒残,漏气更要速处理。

3、一次没倒净残液的钢瓶,应再次充气倒残,直至残液领土完全倒出为止。

4、倒残后,漏气瓶,待修瓶要与合格瓶区别开,分别存放,防止漏气瓶,待修瓶与合格瓶相混合。

5、严禁向大气中排放液化石油气。

6、倒出的残液不准重新用来灌瓶,可供锅炉燃料用,也可用压缩机抽取残液灌气相,回收一部分液化石油气排入储灌。

7、残液罐内不能气化的残液,可用槽车运走,严禁就地在大气中排放。

8、残液严禁放于敞口或非压力容器内。

危险作业报告审批制度

一、危险作业的范围:

1、一类危险作业范围:

液化石油气压力容器和管道设备动火;在液化石油气罐区、残液罐区、压缩机间、烃泵房、灌瓶车间、倒空车间,瓶台、瓶库及汽车槽车库内的动火;槽车装卸台及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库的动火;液化石油气管线接线,倒线的动火都属一类危险作业。

2、二类危险作业

储配站生产区内,除一类危险作业范围以外的动火,均属于二类危险作业范围。

三、危险作业审批手续

1、凡属一类危险作业。由作业单位拟定作业方案,其内容是:作业的内容:作业的具体部位,画图说明。作业的安全措施,包括盲板的位置,吹扫置换的方法;放散措施;现场监护;浓度测定分析;消防人员和器材的配备等,作业的现场指挥;作业的起止时间。本场安全技术人员拟定方案后,由储配场场长签字和公司主管生产领导签字批准后,签发危险作业动火证。作业单位持动火证执行危险作业。按公司规定,凡一类作业,公司领导要到现场。

2、凡属二类危险作业,也需按一类的方案内容,由作业单位拟定作业方案,由主管生产领导签字,报公司领导批准并签发动火证,才能由作业单位动火。二类危险作业,公司主管领导到现场。

3、特殊、紧急状态下临时抢修动火,可根据作业的部位和性质用非书面形式向公司申请,经批准后方可执行。

4、危险作业要在动火证或作业方案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因故改期或动火部位和方案有改变,须另行办理审批手续。

5、无论一类或二类危险作业,都必须有作业方案并经过批准。无作业方案或未经过批准的作业,按违章处理。

消防器材安全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生产的安全,必须加强器材、设施的管理。

1、消防设施、器材、标志及用具等均属消防专用。不得将消防器材用与非消防工作上。对擅自动用或损坏消防器材的,应按国家消防监督条例规定给予必要的处理。对于在消防工作和器材管理中有成绩和贡献的,给予以表扬、奖励。

2、消防水池存水应保持在规定水位,保证有足够的消防用水。并应保持池内水的清洁、防止杂物堵塞水泵或阀门。

3、定期检查消防水泵及附属机件。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排除,保证随时正常运转。

4、定期启动消防水泵,防止长期不运行发生故障。

5、消防水泵房内不准住人和存放其它物品。

6、定期检查消火栓的完好情况,注意有无土埋、漏水、打不开等情况,随时排除故障。

7、消火栓三米范围内不准堆物,不准堵塞消防通道。

8、消火栓的钥匙应保证完好,并放置于消火栓附近明显处,不准随意动用。

9、地下消火栓必须有明显的地上标志。

10、冬季应做好消火栓的保温工作,以防冻坏。

11、水枪、水带应存放在消火栓附近的防雨箱内,并经常检查保证质量。

12、各岗位应设置一定数量的灭火器。罐区、罐瓶车间等生产部门均应配有足够的手提式和手推式干粉灭火器。并应定期进行检查和补充。

13、消防器材应置放在便于取用的规定地点,不准随意挪动。每次使用后应及时检查、充装药粉,以备急用。消防水带每次使用后,要及时洗净,放在 储罐上晒干后存放。

14、消防工具应有固定的存放位置,不许乱动,周围不准堆放其它物品。

15、应有专人负责消防器材和设施的管理、检查、维修和保养工作。做到不丢失,不随意挪动,对器材存放中的问题要及时上报解决。

应急灭火和疏散预案

一、公司领导

1、公司经理是储配站安全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液化气泄漏灭火和人员疏散的总指挥,上呈下达,对外报火警119。

2、副经理:对内带领义务消防队,火速赶到火灾现场,正确组织义务消防队员,利用有利地形和风向,使用消防灭火器材,快速有效地指挥灭火。

二、不断完善义务消防队

储配站工人既是员工,又是义务消防队,平时在岗位上劳动,战时就要拿起消防器材,参加灭火战斗,成为一名消防队员,不但要有熟练消防器材使用方法,又要掌握熟练的灭火技术。为了达到此目的,义务消防队必须做到:一是组织落实。随着人员岗位不断变更,对调进调出的员工要及时补充落实;二是定期训练。消防器材要定期开展学习训练,不断提高灭火技能。才能在火灾初期迅速灭火。经理决定,年集训四次,每季度集训一次,每次时间半天,内容:各种灭火预案演习,包括使用于粉灭火器和水龙带喷淋等灭火技术。消防泵平时一定要处于良好状态。

三、各岗位应急灭火预案

l、卸车岗位:

①、卸车软管断裂或接头泄漏LPG,液化气大量外漏,但不着火。处理方法:

A、打开汽槽车远控阀,让紧急切断阀,切断汽槽罐气源,同时,关死管道上气、液相进口阀,不准液化气回流泄漏,扩大泄漏点。

B、启动消防泵,冲刷卸车间地面上的LPG,降低液化气在空气中的

浓度。

C、通知气库值班操作工关死LPG.各储罐进口阀。

D、报火警119

E、边灭火边报有关领导。

②、卸车软管断裂,液化气外漏,立即着火。

处理方法:

A、打开汽槽远控阀,打开紧急切断阀,切断气源,同时关死管道上气、液阀,防止液化气回流着火。

B、边灭火边拿干粉灭火器站在上风带就地灭火,直至把火灾灭掉。c、边灭火边报警119和有关领导。

2、自动充装车间

①、充气枪上阀飞出,或软管破裂,造成液化气泄漏,但不着火。处理方法:

A、关死总阀,切断液相气源。

B、起动各种防爆风扇吹扫,以减少液化气在空气中的浓度。c、干粉灭火器握在手,严密注视火灾发生。

D、报公司领导,并视L,PG泄漏大小,决定是否报火警119。②、在钢瓶罐装过程上,液化气外泄,同时着火。处理方法:

A、关死液相阀门,切断气源。

B、站在上风带,拿干粉灭火器,在起火初期投入灭火。C、起动防爆风扇吹扫,减少液化气在车间内的浓度。D、起动消防泵,用水龙带投入灭火和降温。E、如火势大报火警119。

F、边灭火边报有关领导。

3、压缩机和烃泵间

①、压缩机和烃泵外泄液化气,但不着火。处理方法:

A、关死压缩机和烃泵进出口阀,切断气源;

B、起动防爆风扇吹扫,减少液化气在空气中的浓度。拉瓶汽车,未经许可,不得起动汽车,发生闪燃。

C、就地手握干粉灭火器,严陈以待,火灭一旦发一立即投入灭战斗。D、边灭火边报告安监局、燃气管理处和公司领导。②、压缩机和烃泵间,外泄液化气,同时着火。处理方法:

A、就地拿起干粉灭火器灭火,同时关死压缩机和烃泵进、出口阀,切断气源。

B、立即起动消防泵,站在上风带,对准火源根部灭火,同时疏散汽车和拉走充装车间上重瓶,防止火灾扩大。

C、如火势大,则报火警119,请求支援。D、边灭火边报有关领导。

4、储罐区

①储罐紧急放空阀或安全阀外泄液化气,但不着火。处理方法:

A、立即起动消防泵和冷却泵,同时用二支以上水枪,选择有利地形,对准泄漏点和储罐进行喷淋和降温,降低LPG在空气中的浓度。

B、起动烃泵进行倒罐

c、气库内停止灌装LPG,一切车辆停止开动进、出气库。

D、边处理边报有关领导。E、视情况决定是否报警119 ②储罐顶紧急放空管或安全阀等部位外泄液化气,同时着火。处理方法:

A、立即起动消防泵和冷却泵,同时用三支以上灭火枪,站在上风带,分别对准火源根部和储罐以及相邻罐进行灭火和冷却储罐,防止罐温升高。

B、穿石棉衣服,走上罐顶,关死有关阀门,同时通知门卫,一切车辆停止进库,库内车辆根据情况,能疏散的尽量安排疏散。

c、起动烃泵进行倒罐 D、急报火警119,请求支援。E、边灭火边报有关领导。

③储罐下部外泄液化气,同时着火,且火势大。处理方法:

A、立即起动所有消防泵和冷却泵,同时用二支以上灭火水枪,站在上风带,分别对准火源根部和相邻储罐进行喷淋灭火和降温,门卫放警界,疏散车辆,只出不进。

B、边报119火警求救,边穿上石棉被,冲入罐底,试关阀门,切断气源,如成功者就好。如关不死,那问题将是十分严重,液化气不断

外泄火势不断扩大,罐体温将不断升高,这时仍不能放松一切努力,相邻罐如能倒罐,那么继续倒罐,倒空为止。当发现着火罐,罐体摇动,火焰特别明亮,并发出难听的哨叫声,说明此罐立即将爆炸,这时,指挥人员一定判明情况,果断下令把消防人员撤到安全地带,保护消防队员的生命安全。做到员工不伤亡。但是如果着火罐尚未达到爆炸极限,48

过早地把消防队员撤出,失掉了抢救财产的最佳时机,给储配站财产造成巨大的不应有的损失那是十分错误的。那时,就根据财产损失情况轻重,由执法部门追究当班领导和当班操作工的法律责任。

C、边灭火边报告有关领导。

四、汽槽车在运输过程中应急灭火预案。

1、汽槽车运输过程中,液化气从阀门组或安全阀处泄漏,但不着火。处理方法:

A、迅速在公路两头个200米处放警界,严禁车辆和人员通过。是在人口稠密地段的,用最快速度同志这些单位和个人迅速扑灭明火火源,防止闪燃。

B、拿起干粉灭火器,随时准备灭火,有水源的,利用水冲刷液化气,降低LPG在空气中的浓度。

C、报当地火警119或110警务大队,请求协助维持次序。D、汽槽车就地停车,不准起动。

E、边处理边报告安监局、燃气管理处和公司领导。

2、汽槽车运输过程中阀门箱外泄液化气,同时着火。处理方法:

A、立即拿起干粉灭火器,就地灭火,利用水源,给汽槽罐降温,干方百计抢救公司财产。同时在公路两头各200米处放警戒,严禁车辆和行人通过;是在人口稠密地段的,立即通知人员疏散到安全地点。

B、报当地火警119或110警务大队,请求协助灭火和维持秩序。C、汽槽车在一般情况下就地停车,不准启动,但如附近有人烟稀少的开阔地,那么,可以把车开过去停一下,这样,一旦汽槽车罐爆炸,会减少人员和财产的损失。

D、边灭火边报安监局、燃气管理处和公司领导。

五、压力管道应急防爆防泄漏预案。压力管道与阀门是唇齿相依的关系:要保护好压力管道的安全,首先是做好阀门的选型、试压和日常的维护;二是压力管道要选好流体管;三是做好防腐;四是在日常作业中一旦发生异常情况,要及时开启管道安全阀,保护好管子安全。

以上应急灭火方案,供大家在执行中不断充实和完善各种措施,使起火初期的各种火灾得到及时扑灭,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构建不确定时期的灵活供应链 篇3

世界性经济衰退的速度和严重程度对全球制造商的供应链产生了巨大影响。例如,钢铁制造商、化学品公司以及一些高科技企业面临订单大幅减少乃至价格下滑的巨大压力。从2008年6月到12月,钢铁行业的产量降幅空前,高达30%,价格也下跌约50%。

这种波动性给传统的供应链规划带来颠覆性的破坏:传统的供应链规划主要通过研究历史需求模式来确定生产水平、原材料采购、运输能力及其他重要因素。“以前,我们每个月会制定一个滚动的三年期规划,”一家金属企业的高管说,“但现在,我甚至无法判断未来三周的情况。”确实,企业在预测方面面临严峻考验,因为在许多上游行业中,当供应链中的供应合作伙伴预计需求会下降时,供应链会出现与下游实际消费情况脱节的现象,而下游的消费情况正是大多数预测模型关注的焦点。

供应链条上的“长鞭效应”

面对这种情况,高管们应该对“长鞭效应”的影响重新予以考虑。这—效应在20世纪60年代被发现,也就是为好几代商科学生所熟知的“啤酒游戏”(啤酒游戏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斯隆商学院在20世纪60年代发明的一种针对单一啤酒品牌生产和销售的模拟试验。游戏中包含三种角色:零售商、批发商以及啤酒厂的市场营销总监。该游戏的目的是为了展示各个角色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时,他们的决策所产生的影响。)。在这一经典的现象中,信息的扭曲度沿着公司供应链向上逐步加大,使最终消费者需求方面相对较小的变化在供应链上游成为难以预测的需求大变动(图表1a和图表1b)。

“长鞭效应”与当前形势的相关度有多高?让我们来看看美国的库存销售比,从2008年6月到12月,这一比率急剧上升。图表2所展示的问题无异于一场连续追尾撞车事故,它强调了随着公司需求减少,订单的取消在整条供应链中造成的重大影响。

许多“长鞭效应”的经典触发因素现在已完全发挥作用。例如,在危机开始之前,不断攀升的商品价格导致库存过剩。现在,商品价格不断下跌,这就诱发客户推迟下订单,等待更有利的交易条件。同时,—个新因素——对现金的急切需求——加剧了我们现在面临的困难:传统融资渠道的消失使公司急于抛售库存、减少营运资本,并储备现金。当然,一个公司运营资本的减少,就意味着另一个公司的订单的取消。

好消息是,缩减库存总是有限度的。从长期来看,上下游的订单一定相等。以钢铁行业为例,订单数量最终一定会增加,除非最终用户需求与2008年6月到12月之间的产量一样下跌30%——这并非绝无可能,需求下降幅度会超过今年8%到10%的现行预测,但订单最终还会上升。正如“长鞭”一词的寓意,对于钢铁或其他拥有多层复杂供应链的行业来说,上扬可能颇为迅速。如果不做好准备,企业就会忽视自己客户的需求,让行动更敏捷的竞争对手抢去自己的市场份额。

因时而变,变革供应链

制造商应如何应对?首先,它们应尽快做出供应链决策:面对需求方面前所未有的波动性,“一如往常”的预测、预算和规划日程都失去了应有的作用。死板地遵守脱离现实计划的公司会发现它们要么库存积压,要么就不得不打价格战。

有些公司建立了供应链“作战指挥室”,以实现跨职能的快速决策。指挥团队汇集了来自生产、采购、物流及销售等各个职能部门的领导,掌握了有关采购、生产、订单和交货方面的最新数据。它们每周甚至每天碰头,以制定近期运营计划。某个化学品公司就建立了这样一个团队,10周就削减了20%的库存,同时保持了较高的客户服务水平。另外,通过加快决策,该公司提高了主要供应商下订单的频率,而缩小了订单规模;通过各职能部门之间更密切的合作,该公司不仅发现了利用过时规格材料的新机会(正好利用现有库存),还能针对何时何地对库存过剩产品进行打折销售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各个公司在重新思考规划方式时,还必须学会如何更快、更灵活地实施相应的决策。例如,当原材料、运输成本和设备的使用发生巨大改变时,对于最小批量或最佳流程产出等公认指标的权衡,公司应重新加以考虑。世事瞬息万变,某致力于减少产品中原材料含量的塑料制品制造商对此颇有感触。该制造商的战略是接受稍高的次品率,以图节约成本。但随着原材料价格暴跌,这一战略变得优势全无。

现在,各公司需要使生产流程更为灵活,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例如,在运输成本变化后迅速改变生产地点。加工行业,如化学品或水泥行业,就是灵活性方面很好的例子。这些行业长期以来一直在根据燃料价格的变化调整混合燃料(如煤、燃油或生物质)比例。与不灵活的竞争对手相比,那些能快速调整流程产出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制造商会占据巨大优势。

与关键供应商建立更有效的协作也很重要。这一建议当然适用于整个业务周期,当如今这种波动性会破坏企业生存环境之时,这一建议尤为重要。要改善协作关系,不一定要依靠昂贵的IT集成系统;根据我们的经验,大型IT项目的结果多半会令人失望。只要采取一些简单的措施,如建立规划人员相互之间的直接沟通、与关键供应商共同进行预测,都能减少“信号”噪音,并提高服务水平。缩小订单规模、提高订单频率,这也是一种减少需求波动和库存水平的简便方法。当然,如果能更好地理解需求下降究竟是因为库存缩减造成,还是最终消费者的行为所致,就能更好地实现上述目的。

供应不确定性 篇4

供应链不确定性是供应链的固有属性,供应链不确定性影响了供应链绩效,是供应链风险的来源,也是引起供应链管理复杂性和困难性的主要原因之一,降低供应链不确定性一直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目标。正确认识供应链不确定性及其产生机理是供应链不确定性管理的前提。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供应链不确定性的来源、成因、影响和产生机理概念模型进行了研究。

供应链不确定性来源的研究。最早对供应链不确定进行研究是Forrest 应用系统动力学研究需求波动沿着供应链上游企业逐级放大的特性,这一特性为供需衔接的不确定性,即所谓的“牛鞭效应”或“长鞭效应”。 Davis把供应链不确定性的来源界定为为三大来源——供应不确定性、制造不确定性和需求不确定性并阐述了它们的表现形式[1]。Nagatain 认为供应链不确定性的来源为供应不确定性、制造不确定性、需求不确定性和衔接不确定性[2]。鲁耀斌等认为除了供应、制造和需求的不确定性以外,供应链不确定性的来源还有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3]。Tang从供应管理、需求管理、产品管理和信息管理的角度研究了供应链不确定性[4]。傅玉颖认为从不同的角度划分和归类,有不同的供应链不确定性来源和分类[5]。贾江鸣把供应链不确定性分为外部不确定性、内部不确定性、传播不确定性和性能不确定性等四类[6]。针对供应链不确定性来源的多种观点,朱怀意等认为从供应链各环节的角度分析,供应不确定性、制造不确定性和需求不确定性能概括各种不确定性来源[7]。

供应链不确定性成因的研究。Sterman 将牛鞭效应归因于供应链企业决策者的非理性行为和对反馈信息的曲解[8]。朱怀意等把供应链中的供应、制造和需求的不确定性的产生原因归为:供应链成员间的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信息扭曲;供应链成员的败德行为或机会主义、自身素质、战略不确定性;天灾人祸等[7]。张涛等分析了供应链复杂性对供应链不确定性来源的加剧作用[9]。Richard Wilding 分析了供应链不确定性的三种主要原因——需求放大效应、混沌效应和并行互交性,并分析了该三种原因的相互作用提出了供应链复杂三角形[10]。傅玉颖把人的有限理性和不稳定性、物的复杂性和突发故障、环境的复杂性与突发意外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归为供应链不确定性产生的根源[5]。Vorst认为供应链产生不确定性的根源为订单的预测水平、输入的数据以及管理和决策的流程加上运作流程中存在的一些不确定性[11]。雷小清认为,从本质上看,供应链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于需求信息的精确性和决策信息的有效性、透明度和可靠性[12]。

供应链不确定性影响的研究。傅玉颖把供应链不确定性的最直接影响后果归为“牛鞭效应”和“蝴蝶效应”两大方面[5]。贾江鸣把供应链不确定性对供应链性能的影响为供需数量、时间消耗和成本三个方面[6]。张涛等把供应链不确定性的影响归纳为牛鞭效应、物流延迟、合作伙伴不确定[9]。

供应链产生机理概念模型的研究。张涛从供应链复杂性对供应链不确定性的加剧作用、Davis的供应链不确定性来源、供应链不确定性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建立了供应链不确定性产生机理的概念模型[9]。贾江鸣分析了供应链不确定性外部不确定性、内部不确定性、传播不确定性和性能不确定性等四者之间的关系[6]。傅玉颖从供应链不确定性的根源、来源(分类)和后果三个方面构建了供应链不确定性产生机理的概念模型[5]。

厘清供应链不确定性的来源、成因、影响及其产生机理的概念模型是深入研究供应链不确定性管理的基础。通过分析研究文献可知,目前学术界对供应链不确定性的来源、成因、影响和产生机理的概念模型等认识既有一定的共同点又还未达成共识而存在分歧,还有待成熟和完善,且对供应链不确定性的影响和产生机理概念模型也研究较少。本文拟在参考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给出自己的思考。

2 供应链的概念、结构及其复杂性

根据美国供应链协会(Supply Chain Council,SCC)的定义,供应链涵盖了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消费者的消费者,自生产至制成品交货的各种工作努力。这些工作努力可以用计划、寻找资源、制造、交货和退回等五种基本流程来表达。

供应链结构是由许多相互作用的成员企业构成的网链结构,典型的以制造商位核心的供应链网络结构如图1,典型的供应链结构从复杂系统科学的角度分析,供应链网络具有自相似性、供应链成员企业具有是复杂自适应性。

供应链系统是个复杂的系统,其复杂性特征为:网链式复杂性、多层次结构复杂性、开放系统复杂性、动态复杂性和主体行为复杂性。

3 供应链不确定性的含义、来源与影响

3.1 供应链不确定性的含义

许多学者从不同侧面对不确定性的含义进行了研究。从主客观的角度来看,确定性的含义不仅包括事物或过程本身的客观性,还意味着主体对客体的知道、认识和理解程度。不确定性是指事物或过程不具有确定那样的性质或确定性的缺乏,即事物或过程本身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或真理性或完备性,但又同时具有一种不肯定性[13]。从不确定性的产生原因看,不确定性是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无序的、或然的、模糊的、近似的属性[14]。

供应链不确定性是指由于供应链具有不确定性的性质而给供应链成员企业增加管理难度、增加成果和降低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以及降低最终顾客价值和满意度这样一种现象。

3.2 供应链不确定性的来源

基于供应链流程,在供应链系统内部,不确定性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供应不确定性、制造不确定性、需求不确定性[9]。

供应不确定性。供应不确定性主要是指由企业自身原因或不可抗拒的外部力量而造成的无法向其下游企业或最终客户在事前约定的时间、地点提供约定数量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

制造不确定性。制造不确定性主要指由于企业的制造系统(设备故障、制造工艺不确定、信息系统故障、生产计划失效等)不可靠或其他不可抗拒的外界环境变化而导致的整个制造过程的延迟和中断,同时还会严重影响到上游的供应环节的推迟和下游的销售环节的延迟。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均存在供求关系,供应链产品的零部件也经历多个企业的生产过程,供应链中的许多企业都既担当供应商的角色也担当制造商的角色,因此,供应不确定性与制造不确定性存在于供应链各环节的各个企业中。

需求不确定性。需求不确定性主要指客户对定单的频繁修改和不规则购买造成的需求偏好、需求数量和需求价格不稳定。公众爱好的易变性会引起不规则的购买倾向,产品寿命周期的不断缩短、市场不断出现竞争性产品与产品的增多使得企业预测其某个产品的实际有效需求量和顾客接受价格越来越困难。

由上述分析可知,供应、制造和需求的不确定性事相互影响的,供应不确定性不等同于供应商不确定性,制造不确定性也不等同于制造商不确定性,需求不确定性即为市场不确定性。

3.3 供应链不确定性的影响

我们从供应链管理的目标、绩效和供应链成员企业与终端顾客的角度分析供应链不确定性的影响,认为供应链不确定性的影响是指供应链不确定性给供应链成员企业和终端客户带来偏离预期目标和负面影响,主要为以下负面影响:成产品积压与库存过高、供给不足、物流延迟、产品与服务质量下降、供应链成本上升、供应链伙伴合作不稳定

4 供应链系统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

4.1 供应链不确定性产生的直接原因

供应链中的物流(含产品流)、信息流(含知识流)、资金流是供应链中的三种基本“流”,如同人体器官中流动着的血液, 我们下面对这三“流”的不确定性进行界定。物流(含产品流)不确定性是指供应链中的物资在供应链网络流动的过程中出现的流向错误的地点、流出(或到达)时间过早或过迟、流动速率过慢、加工质量下降。信息流(含知识流)不确定性是指信息在供应链网络节点中的信息加工(接受、编码、存储、处理和传送)出现质量问题,包括信息未能如实地反应客户的需求、信息传送不及时、信息在传送与接受过程中被曲解、管理决策的有效性差、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安全等。资金流不确定性是指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利率、汇率等)、供应链系统外的金融机构、供应链成员企业等原因而导致供应链成员企业与供应链系统的成本上升、收益下降、资金不到位或未及时到位。

物流(含产品流)不确定性、信息流(含知识流)不确定性和资金不确定性是相互作用的而非独立的,供应链中的成员企业和终端客户都可能受到这三种不确定性的影响。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不确定性均可引发、供应不确定性和制造不确定性,信息流不确定性会引发需求不确定性或使得需求不确定性得以作用于供应链。

4.2 供应链不确定性产生的间接原因

供应链系统既有复杂系统又有复杂适应系统的特征,我们从复杂系统和复杂适应系统的特征、设计与管理难度等角度把供应链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分为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供应链复杂性和供应链成员企业及其管理者的有限理性行为。

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供应链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是指与供应链产生相互作用的环境的不确定性,主要指市场环境、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利益相关者(银行、物流供应商等)、社会环境、技术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不确定性。由于供应链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的生存和发展均离不开与外界的多方面交流,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将导致供应链系统内部不确定性。例如,外部环境中的自然灾害中的地震与火灾等、政治动荡、意外战争和恐怖主义可能导致供应中断,物流供应商的物流服务不确定性将导致物流不确定性。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对供应链的影响是间接的,它通过对供应链内部要素而起作用,但这种影响往往却是是非个别的和非局部的,而是作用于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和整个供应链。供应链复杂性。供应链是个复杂的动态系统,供应链复杂性加剧供应链不确定性已经形成一种共识,有些学者甚至把供应链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等同起来[15]。张涛等人认为供应链复杂性对不确定性的加剧可归为两个方面[9]:一是供应链中的那些独立或半独立的差异性经济主体之间具有竞争、合作、动态等多种性质的交互关系(如委托—代理问题、利益分配不当和文化差异等等),这些主体复杂行为及交互关系加剧了供应链不确定性;二是供应链系统的复杂网络结构,系统结构越复杂则可靠性越差,复杂系统的蝴蝶效应也加剧了不确定性。客户需求不确定、制造不确定、供应不确定中的其中一者不确定将引发其他不确定。供应链的脆弱性与不确定性传递(蝴蝶效应)使得供应链一个局部(或阶段)的不确定性引起其他局部(或阶段)的不确定性,一个成员的不确定性引起其他成员的不确定性。另外,生产装备体系和工艺技术的复杂性与突发故障性,也会引发供应链不确定性。

供应链成员企业及管理者的有限理性行为。供应链系统具有复杂性、动态变化性、不确定性、成员企业并行互交性等性质。因此,供应链成员企业及其管理者不可能完全确切认知、预测供应链系统及其外部环境的变化规律与趋势,他们对供应链的设计、运行管理与控制都是有限的,根据不确定性的含义可知,这种有限理性将导致供应链不确定性发生。例如,企业所获取的信息数量和质量的有限性以及预测技术的精度,使得预测需求与实际有效需求存在差距,这是预测的有限性,将导致信息流不确定性从而导致需求不确定性。此外,生产计划、控制策略的有限性与失误以及供应链协调机制等有限理性也已如此。

上述因素不直接引发供应、制造和需求不确定性,但是它们将通过供应链不确定性产生的直接原因、供应链不确定性来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引发供应链不确定性来源的发生,进而对供应链产生影响。

5 供应链系统不确定性产生的概念模型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得出供应链不确定性的直接产生原因、间接产生原因、来源和影响之间的关系,构建出供应链不确定性产生机理的概念模型,如图2所示。

上述模型除反映了供应链不确定性的产生原因、来源和影响的相互关系外,还反映了供应链不确定性的以下性质:一、供应链(性能)受到供应链不确定性后将反过来加剧供应链不确定的产生,具有闭环控制系统的性质;二、供应链“三流”不确定性具有相互作用关系;三、供应链流程中的供应、制造和需求不确定性三者具有相互作用关系。 四、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人的有限理性和供应链系统复杂性将将加剧供应链不确定性产生。

6 结束语

目前学术界对供应链不确定性的来源、成因、影响和产生机理的概念模型等还存在分歧、不成熟、不完善,且对供应链不确定性的影响和产生机理的概念模型也研究较少。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供应链“三流”的角度分析了供应链不确定性产生的直接原因,从供应链复杂性与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人的有限理性的角度分析了供应链不确定性产生的间接原因,从供应链流程的角度分析了供应链不确定性产生的来源,从供应链性能与目标绩效的角度分析了供应链不确定性的影响与后果,探讨了供应链不确定性的来源、直接形成原因、间接形成原因、影响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了供应链不确定性产生机理的概念模型,该模型反映了供应链不确定性的一些性质。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日后供应链不确定性产生机理与控制等问题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摘要:以全面性、系统性地认识供应链不确定性为出发点,从直接产生原因、间接产生原因、来源和影响等四个方面探讨供应链不确定性,并指出四者之间的关系和构建供应链不确定性产生机理概念模型,在该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供应链不确定性的性质;以期为有效控制供应链不确定性奠定基础。

供应不确定性 篇5

1 供应链及供应链需求不确定性因素

1.1 供应链的涵义

供应链 (Supply Chain, SC) 是围绕着核心企业建立起来的, 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即一切向前的关系, 以及核心企业与用户、用户的用户及一切向后的关系所形成的链网结构。在供应链中, 原材料依次通过“链”上的各个环节, 逐步变成产成品, 产成品再通过一系列的流通配送环节, 最后送达消费者手中。在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的过程中, 产品的附加价值逐渐增加、差异性逐渐增大, 而且越靠近市场需求端, 市场对产品需求的波动性越强。

1.2 供应链需求不确定性因素

供应链需求不确定性因素是指在供应链运作过程中, 因无法预期的状况发生直接或间接造成供应链整体绩效的降低, 甚至供应链的崩溃, 并造成有形或无形损失的需求因素。导致供应链需求不确定性的因素主要有:

1.2.1 客户需求因素

客户需求是供应链中最主要的不确定性来源。顾客可能会在不定期的时间订购不规则数量的产品, 导致需求预测误差;另外, 消费者偏好也会随着时间而改变, 这些原因使企业订单式生产变的很难实现, 企业不得不保留一些存货, 当订单的变动愈大, 就需要更多存货来满足顾客需求。

1.2.2 行业因素

供应链中需求不确定性来源也可能是企业所出的行业, 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行业中不可预测的竞争者、市场产品组合改变、产品的退化率、新产品的出现、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产品种类增多、生产成本压力增大、全球化竞争加剧等, 这都使得企业既要保持较低的生产成本, 又要提供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多样化产品, 必然会增加供应链中需求的不确定性。

1.2.3 供应链本身因素

供应链中需求不确定性来源也可能是供应链本身, 产品需求时间预测错误、产品需求量预测错误、供应链上下游节点间的管理和信息不畅等因素引起的不需求确定性。例如, 由于货物短缺, 下游企业间可能会存在短缺博弈, 而上游企业看不到顾客的真实需求, 从而造成需求不确定性增加。

2 降低供应链需求不确定性策略

在激烈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下, 在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协调与合作过程中, 存在着大量的需求不确定性。只要存在需求不确定性, 就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 供应链管理者要降低供应链需求不确定性, 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从而提高整体供应链收益。

2.1 提高供应链预测水平

企业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客户, 在供应链的各个阶段加强协调沟通, 使用需求规划信息系统, 及时了解市场信息, 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 稳定销售计划, 提高预测性。实际应用中, 企业可以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来确定需求与计划的, 如按季、月、旬或周, 企业应努力提高近期销售计划的准确性, 同时缩短计划实施的时间长度, 如做到按周甚至按天来组织生产, 通过对预测以及预测误差的分析, 确定物料的安全库存和采购计划, 提高采购的准确性和降低库存水平。预测准确性的提高会降低库存积压量和库存缺货量, 增加企业的利润。

2.2 采用MRPII/JIT的生产模式

MRPII (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 是将公司最高层管理与中层管理结合在一起, 以制造资源计划为活动核心, 促使企业管理循环的运作, 达到最有效的企业经营。JIT (Just In Time) 生产方式, 即“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看板方式是JIT生产方式中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式, 也称传票卡制度或卡片制度。采用看板方式, 要求企业各工序之间或企业之间或生产企业与供应者之间采用固定格式的卡片为凭证, 由下一环节根据自己的节奏, 逆生产流程方向, 向上一环节指定供应。MRPII/JIT的生产管理模式是将MRPII和JIT相结合, 上游工序采用MRPII生产方式, 下游工序通过加工单采用JIT生产方式控制。上游工序的MR PII生产方式保证了投入生产线的原料尽快地加工以满足需求, 从而保证了机器的合理利用;下游工序的JIT生产方式可以防止过多的原料投入生产线, 从而有利于减小在制品数量, 降低供应链需求不确定性, 降低库存费用。

2.3 采用快速反应管理方式

快速反应是指供应链管理者所采用的一系列降低补给货物交货期的措施。当货物交货期缩短时, 供应链管理者就可以提高他们的预测准确性, 从而使供给与需求更加匹配, 供应链利润也相应提高。快速反应方式主要有快速响应 (Quick Response, QR) 和有效顾客响应 (Effi cient Consumer Response, ECR) 方式, 它们是全新的业务方式, 体现了技术支持的业务管理思想, 即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用正确的商品来响应顾客需求, 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通过建立良好的贸易伙伴关系, 利用条形码和POS扫描等信息技术, 使下游企业能够及时跟踪各种商品的销售和库存情况降低订货周期, 实施自动补货系统, 消除供应链系统中不必要的成本和费用, 降低供应链需求不确定性, 提高顾客服务水平。

2.4 采用延迟制造策略

为了能在成本一定和风险降低的基础上快速满足最终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企业往往会在整个生产与供应的流程中将相同程序的制作过程尽可能最大化, 以获得规模经济, 而将形成差异化的按订单生产的过程尽可能推迟, 这种制造模式被称为延迟制造。实际上, 延迟制造是把生产和运输环节推迟到最后一刻, 其原理是通过延迟以获取更多的市场信息, 在较为准确地获取市场信息的基础上, 从而有效规避甚至消除供应链的风险和需求不确定性。

2.5 恰当配置产品供给源

恰当配置产品供给源是指企业采用两个供给货源的联合策略:一个供给源注重产品的成本但解决需求不确定性的能力较差;另一个供给源侧重需求不确定性的灵活应变能力, 但产品的成本较高。为了使恰当配置产品供给源策略更有效, 一般把一种产品供给源作为另一种产品缺货时的后备资源, 且两个供给源所侧重的性能必须有差别。低成本的产品供给源必须是经济的, 并且只需提供市场需求量中可预测的那部分产品。反应型的产品供给源应该注重快速反应能力, 目的是为了使收益增加, 使供给与需求的匹配程度更高。恰当配置产品供给源的价值取决于一个供给源需求稳定时成本的降低, 供给源可以是以数量为基础的, 也可能是以产品为基础的, 这取决于需求不确定性的起因。在以数量为基础的恰当配置产品供给策略中, 产品需求量中可预测的那部分产品由经济型工厂生产, 而不确定的那部分产品由反应型工厂生产。因此, 通过采用恰当配置产品供给源策略, 减少需求不确定性, 降低企业成本, 提高企业利润。

2.6 规划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功能

规划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功能是指针对产品固有特性, 将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企业的角色重新规划定位, 以降低需求不确定的发生, 具体做法可以通过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的方法来降低或消除需求不确定性对供应链的负面影响。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 由供应商统一管理和调拨库存, 供应商通过和用户 (分销商、批发商或零售商)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主动提高向用户交货的频率, 使供应商从过去单纯的执行用户的采购订单变为主动为用户分担补给库存的责任, 在加快供应商响应用户需求是速度的同时, 也使用户大大降低了库存水平, 这样就可以消除由于需求不确定性的存在而引起的资源分配不合理, 供应链效率低下等问题。

3 结语

本文从分析供应链需求不确定性因素出发, 提出提高供应链预测水平, 采用MRPII/JIT的生产模式, 采用快速反应管理方式, 采用延迟制造, 恰当配置产品供给源等策略来减少或降低供应链需求的不确定性的策略, 并消除需求不确定性对供应链的负面影响, 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从而提高整体供应链收益。

参考文献

[1]陈阳, 叶怀珍.基于精柔协同的供应链需求不确定性管理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0 (05) .

[2]鲍尔索克斯, 克劳斯, 库珀.供应链物流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3]Mason Jones, R.Naylor, et.al.Lean, agile or leagile?Matching your supply chain to the market place[J].Internationa1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2002, 38 (17) :4061-4070.

[4]Chern C C, Hsieh J S.A heuristic algorithm for master planning that satisfies multiple objectives[J].Computers&Operations Research, 2007 (34) :3491-3513.

供应不确定性 篇6

供应链中存在着特有的“牛鞭效应”和多样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的影响以及“牛鞭效应”的存在,使得要准确预测需求和制定生产供应计划变得困难。库存存在的一个客观目的就是应付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保持供应链运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研究库存控制,就要研究和防范不确定性的影响,在既定的供应链管理目标下,维持一个合理经济的库存水平。

1 供应链的“牛鞭效应”分析

1.1“牛鞭效应”的涵义

供应链活动中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当真实的需求信息在供应链中自下而上传递时,需求信息会不断被扭曲变异和逐级放大,这种现象被形象的描述为“牛鞭效应”。[1]

当真实消费者的市场需求信息从供应链的下游零售商向上游分销商直至制造商传递时,需求信息的不确定性会不断加剧,会产生逐级放大的现象,如图1所示,当达到源头的供应商时,其获得的需求信息与实际的消费者需求信息会产生很大的偏差,与下游的制造商、分销商相比,其需求变异系数更大。由此而导致供应链上游企业比下游企业维持更高的库存水平,以应付下游企业订货的不确定性,人为地增加了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水平、经营成本和营销风险。

1.2“牛鞭效应”产生的原因分析

(1)需求预测偏差。

供应链中的各企业都需要进行需求预测,以便作出各自的订货量决策。当企业将其直接的下游企业的订货数据作为市场实际需求数据而进行预测时,便会产生需求放大现象。作为库存管理者,总会用一些需求预测方法,比如指数平滑法,预测数据来源于直接顾客过去几个月的历史订单数量,这样,传递给供应商的补货订单数量便是过去几个月历史数据的修正值。当提前期较长时,订货量的时间波动更显著一些,与实际市场销售量就会发生偏差。如果更上游的供应商也采用指数平滑法预测市场需求和安全库存量时,就会加剧实际市场销售量和订货量的偏差,如图2所示。这种不断加剧的需求波动和数量偏差变化是导致“牛鞭效应”的产生原因之一。

(2)订货批量决策。

供应链的订货决策有两种形式,周期性订货决策和订单推动。订单推动库存问题,接到订单后,并不是立即订货,而是在考虑库存和运输费用的基础上,按照一个周期或汇总到一定的数量后再向上级供应商订货。这种批量订货决策使零售商保持了一定的库存量。同时如果零售商的供应商(分销商)也采用批量订货决策,在零售商未发出订货单以前,它的库存水平维持不变,最终它将维持一个比零售商更高的库存水平,如图3所示。周期性的批量订货策略在企业中普遍存在,导致供应链企业自下而上的需求放大和“牛鞭效应”的产生,而且订货周期越长,供应链的级数越多,“牛鞭效应”就越明显。

(3)价格波动。

在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至最终消费者的相互交易关系中,存在一种商业行为:预先购买。预先购买是价格波动的一种反应。在市场销售中,制造商、分销商等为了促进下游消费者的需求,往往提供一些特别措施,如价格折扣、数量折扣、特别奖励等,这种种促销手段在增加消费者购买的同时,同样也增加了各级库存。因为当预先购买成为一种惯例,在商品价格较低时,如果价格折扣的获益大于库存成本,消费者就愿意大量购买,购买量大于实际需求量,产生库存;当商品价格居中或偏高时,消费者就会减少购买力直至耗尽原有库存。因此消费者的这种购买模式无法反应实际需求模式,而且,购买数量的变化大于实际需求量的变化,于是产生“牛鞭效应”。

(4)短缺博弈。

当供应商的存货量小于订货量时,供应商往往会理性地根据各消费者的订货量按比例分配现有库存,比如当供应量只是订货量的50%时,所有的需求者都只能获得其订单量的50%。这样,需求者为了能获得更多的配额,便会夸大其订货需求。并且可能同时向多家供应商发出重复订单,当第一家供应商的订货满足后,便会取消发给其它供应商的订单。这样订单的突然增加或取消并未反应实际需求的变动,而是需求者对未来市场短缺的一种预期。

在订单波动时,供应商无法从需求者的订单中获得真实、准确的需求信息,无法确定订单波动是来自真实需求的反应,还是需求者对未来需求的预测,结果常常是供应商为这种非真实的需求付出了超额库存。当短缺博弈成为社会的一种普遍行为后,订货模式和实际需求模式的差距将是巨大的,“牛鞭效应”便由此而产生。

2 供应链中的不确定性分析

2.1 不确定因素的表现及其产生原因

从供应链整体的角度看,供应链上的库存无非有两种,一种是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库存,一种是物流过程中的库存。[2]从某种角度来说,库存存在的客观原因是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保持供应链系统的正常性和稳定性。

(1)不确定性的表现。

供应链上的不确定性表现形式有两种:

第一种是衔接不确定性,也就是企业之间(或部门之间)不确定性。这种衔接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合作性上。为了消除衔接不确定性,需要增加企业之间或部门之间的合作性。

另一种是运作不确定性,系统运行的不稳定是组织内部缺乏有效的控制机制所导致的,控制失效是组织管理不稳定和不确定性的根源。为了消除系统运行中的不确定性,需要增强组织的控制,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不确定性的产生原因。

供应链的不确定性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供应商的不确定性,生产者的不确定性,顾客的不确定性。

第一,供应商的不确定性。

供应商的不确定性,表现在提前期的不确定性、订货量的不确定性等。供应商不确定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供应商的生产系统发生故障而延迟生产,供应商的供应商的延迟,意外的交通事故导致的运输延迟等等。

第二,生产者的不确定性。

生产者不确定性,主要源于制造商本身的生产系统的可靠性不高、机器的故障、计划执行的偏差等。

造成生产者生产过程中在制品库存的原因,也表现在生产者对在制品需求的处理方式上。在以计划驱动的生产系统中,对需求的处理方式是根据当前生产系统的状态和对状态将要发生的变化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模拟,然后用计划来表达模拟的结果,并用计划来驱动生产。

如果生产计划的模拟过程能够与实际生产过程足够接近,那么生产系统总是能够及时地为下一个工作地按计划进行生产提供所需的物料,其下游工作地的等待时间为零。但是,由于生产过程的复杂多变,使得对它的精确模拟十分困难,如车间的排序、提前期、物料到位状况、设备可使用情况等,都会造成计划与实际情况的差距。因此人们总是用生产控制来实时地或阶段性地监督和检查,发现偏差,进行调节和校正工作,而且必须使生产控制建立在对生产信息的实时采集和处理上,使信息不仅及时、准确地为管理者所知,还能及时、可靠地转化为对生产控制有效的信息。

第三,顾客的不确定性。

顾客不确定性原因主要有:需求预测的偏差,购买力的波动,从众心理和个性特征等。

通常的需求预测的方法都有一定的模式或假设条件,假设需求按照一定的规律运行或表现一定的规律特征。但是,任何需求预测方法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而无法确切地预测需求的波动和顾客的购买心理反应。同时,在供应链中,不同的节点企业相互之间的需求预测的偏差,进一步加剧了供应链的放大效应及信息的扭曲,进一步加大了顾客的不确定性。

从本质上看,供应链上的不确定性,不管其来源出自哪方面,根本上是由三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需求预测水平造成的不确定性;二是订货或生产中的决策支持信息的可获得性、透明性、可靠性;三是决策过程的影响、特别是决策人心理的影响。

2.2 不确定性对供应链库存的影响

(1)衔接不确定性对库存的影响。

传统的供应链的衔接不确定性普遍存在。集中表现在企业之间的独立信息体系现象。为了竞争,企业总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进行资源的自我封闭(包括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企业之间的合作仅仅是交易上的短时性合作,人为地增加了企业之间的信息壁垒和沟通的障碍;因此,企业不得不为应付不测而建立库存,库存的存在实际就是信息的堵塞与封闭的结果。信息共享程度差都是传统的供应链不确定性增加的一个主要原因。

传统的供应链中信息是逐级传递的,即上游供应链企业依据下游供应链企业的需求信息做生产或供应的决策。在集成的供应链系统中,每个供应链企业都能够共享顾客的需求信息,信息不是线性的传递过程而是网络的传递和多信息源的反馈过程,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新型的企业合作模式,以及跨组织的信息系统为供应链的各个合作企业提供了共同的需求信息,有利于推动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企业有了确定的需求信息,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就可以减少为了吸收需求波动而设立的库存,使生产计划更加精确、可行性。对于下游企业而言,合作伙伴关系的供应链或供应链联盟,可以为企业提供综合的、稳定的供应信息,无论上游企业能否按期交货,下游企业都能预先得到相关的信息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样,企业无需过多设立库存。

(2)运作不确定性对库存的影响。

在传统的企业生产决策过程中,供应商或分销商的信息是生产决策的外生变量,因而其无法预见到外在需求或供应的变化信息,至少是延迟的信息;同时,库存管理的策略也是考虑独立的库存点而不是采用共享的信息,因而库存成了维系生产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当生产系统形成网络是,不确定性就会象瘟疫一样在生产网络中传播,几乎所有的生产者都希望拥有库存来应付生产系统内外的不测变化,因为无法预测不确定性的大小和影响程度,人们只好按照保守的方法设立库存来对付不确定性。

3“牛鞭效应”和不确定性的应对策略

3.1 减少“牛鞭效应”的对策措施

综合以上对需求的放大效应即“牛鞭效应”形成原因的分析,企业可以采取以下的一些措施来减少或消除其影响。

(1)集中顾客需求信息。

最常用的减少需求放大效应的方法,就是在供应链内部集中顾客的需求信息;即在供应链中的每一个企业或运营主体,都可以使用顾客的实际需求数据来进行更加准确的预测,而不是依据前一阶段发出的订单来预测。[3]为了实现需求信息的高度集中和避免信息失真的存在,可以采用的信息共享的供应链,如图4所示。

通过需求信息的集中,可以构造出信息共享的强化的供应链,从而实现对市场信息的加深理解,减少信息的不确定性,减少获得信息的时间延迟和保持信息的价值。

但是,必须指出,即使当需求信息完全集中并且供应链所有阶段都使用同样的预测技术和库存策略时,需求放大效应仍然存在。然而相关分析表明,如果信息没有集中,即如果供应链各阶段没有获得顾客需求的信息,那么需求变动性的增大是非常大的。因此,我们得出结论:集中需求信息能够显著地减小需求放大效应,但仍不能消除需求放大效应。

(2)减少顾客需求过程的变动程度。

通过减少顾客需求过程内在的变化性,可以缩小需求放大效应。如果我们能够减少零售商所观察到的顾客需求的变化性,那么即使需求放大效应出现,批发商所观察到的需求的变化性也会减少。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利用“天天平价”等策略来减少顾客需求的变动性。当零售商使用天天平价时,它以单一的价格出售商品,而不是以带有周期性价格促销的常规价格出售商品。通过消除价格促销,零售商可以消除与这些促销一起产生的需求的急剧变化。因此,天天低价策略能够产生更稳定的、变动性更小的顾客需求模式。

(3)缩短提前期。

提前期的延长对供应链各个阶段的需求变动性具有显著的影响。因此,缩短提前期能够显著减少整个供应链的需求放大效应。提前期通常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信息提前期和订货提前期。信息提前期是信息自形成时刻开始到开始传递到各需求成员所用的时间。信息一经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失去价值。所以,应通过提高供应链成员之间的信任程度、使用电子数据交换(EDI)等,压缩信息传递的时间。而订货提前期是生产和运输物品的时间,可通过使用直接转运缩短订货提前期。

(4)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改变了信息共享和库存控制的方式,可以消除库存放大效应的影响。[4]例如,在供应商管理库存中(VMI),制造商管理其在零售店的库存,从而为其自身确定每一期维持多少库存和向零售商运输多少商品。因此,在VMI中,制造商并不依赖零售商发出的订单,因而彻底地避免了需求放大效应。其他种类的伙伴关系也能用来减少需求放大效应。

(5)减少供应链系统的级数。

供应链中的级数越多,则需求放大效应越显著。因此,减少供应链系统的级数将弱化牛鞭效应。另外,如果供应链中有某些级不稳定,则可以考虑通过整个供应链的重构来消除这些不稳定的子系统,从而保证整个供应链系统的稳定。

(6)供货方式由一次性大批量向多批次小批量转变。

当供应链中的各级子系统采用多批次小批量的供货方式时,这将大大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同时弱化牛鞭效应。

3.2 弱化供应链不确定性影响的策略

供应链中的不确定因素的解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供应链合作各方的共同努力。

首先,要致力于建立供应链企业间的战略伙伴关系。

前面提到,供应链企业之间的衔接不确定性可以通过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供应链联盟或供应链协作体而得以消减;同样,这种合作关系也可以削弱运作不确定性对库存的影响。

当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得以改善时,企业的内部生产管理也大大得以改善。因为企业之间的衔接不确定性因素减少时,企业的生产控制系统就能摆脱这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生产系统的控制达到实时、准确,只有在供应链的条件下,企业才能获得对生产系统有效控制的有利条件,消除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库存现象。

其次,要保持供应链的“弹性”。

所谓供应链的“弹性”,是指整个供应链作为一个整体对用户需求变化的适应程度,与“刚性”相对立。一般来说,增加供应链的“弹性”与供应链的低成本运营存在一定的矛盾,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在两者之间取得一种平衡。[5]在通常情况下,低成本运营所带来的利益是直接的、明显的。如库存费用的降低将直接增加企业的利润;而由此造成的顾客服务水平降低(比如出现缺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市场份额丢失、商誉降低对企业利益的损失是潜在的、长远的。这便增加了这种平衡的难度。但无论如何,顾客的需求总是变化的,富有“弹性”的供应链,仍旧是降低供应链中种种不确定性的有效手段。供应链的“弹性”,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设置合理的库存。

设置供应链上各个节点合理的库存是防止短缺风险的最简单和有效的办法。尽管供应链上的每个企业在成本的压力下都在追求“零”库存,但如果因为个别节点的短缺而造成整个供应链的中断,每个企业都将蒙受损失。因此建立合理的库存必不可少。合理库存的前提是首先确定一个合理的用户服务水准。用户服务水准的确立需综合考虑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100%的用户服务水准通常是不经济的。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缺货成本往往难以估计(如商誉损失的成本),因而用户服务水准就带有主观的因素,更多情况下是由竞争条件决定的。一旦确定了供应链的服务水准,就可以综合考虑供应链成员的特点,在核心企业的影响下,将供应链的服务水准分解为各成员的服务水准。

(2)保持一定的生产能力冗余。

供应链上的企业保持协调一致的生产能力冗余,一方面减少了由于“满负荷”运转带来的各自设施可靠性方面的风险,另一方面提高了对用户变化的适应性。因此,作为供应链“盟主”的核心企业,应不断重新评价合作伙伴,审视供应链的薄弱环节,即能力瓶颈,通过各种方式,对薄弱环节加以改进。

(3)提高供应链上企业的柔性。

整个供应链应该能为客户提供多种产品选择,而且能随客户需求的变化不断地进行快速调整。因此要求供应链上的企业,尤其是核心供应链上的企业,要尽可能地提高自身的柔性,应能对产品变型、工程更改等作出规定快速反应,以及缩短新产品投放市场的时间等,避免因不断重新选择供应商带来的风险和低效率,从而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

摘要:供应链的“牛鞭效应”与不确定性,使得要准确预测需求和制定生产供应计划变得困难。为保持供应链运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在既定的供应链管理目标下,维持合理经济的库存水平是研究的方向。针对供应链运作环境下所产生的“牛鞭效应”和不确定性现象进行分析,在分析供应链的“牛鞭效应”和不确定性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减少或弱化“牛鞭效应”和不确定性的若干应对策略。

关键词:供应链,“牛鞭效应”,不确定性,对策

参考文献

[1]罗纳徳·H·巴罗:《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的规划、组织和控制》[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248-290。

[2]宋华、胡左浩:《现代物流与供应管理》[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257-286。

[3]刘伯莹、徐谨:《牛鞭效应的危害及对策》[J];《物流技术》2003(1):40-41。

[4]王焰:《一体化的供应链》[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163-221。

供应不确定性 篇7

关键词:专有品牌,不确定性需求,收益共享契约

1 引言

供应链契约管理是促使供应链协调并有效运作的重要手段, 供应链契约的制定避免了供应链上各成员只考虑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造成“双重边际化” (Double Marginalization) 的无效率问题, 收益共享契约 (Revenue Sharing Contract) 是一种有效的供应链协调机制。共享收益契约机制是指制造商以较低的批发价格将商品转让给分销商, 待商品销售任务完成之后制造商与分销商共享供应链销售收入, 标准的收益共享契约模型是分销商获得供应链销售收入份额为Φ, 而制造商获得的供应链销售收入份额为1-Φ。大多数的收益共享契约研究以理论的探讨为主, 价格作为零售商的决策变量。文献[2]研究零售商同时采用收入共享与批发价格两种契约形式下的双方利益平衡问题;文献[3]研究收益共享契约如何影响供应链绩效;文献[4]等建立了基于收益共享的供应商-零售商伙伴关系模型, 分析不同供应链成员的收益情况;文献[5]等建立了供应链收益共享契约协调的随机期望模型;文献[6]等通过比较普通契约和收入共享契约的结果, 指出收入共享契约具有可以实现化;文献[7]研究两级供应链中引入集成商的收益共享契约协调;文献[8]研究了在应对突发事件情况下的收益共享的供应链协调。

对专有品牌经营而言, 最终销售价格一般是由特定销售区域的供应商统一制定, 在此情况下最终销售价格是供应商的决策变量而不是销售商的决策变量。鉴于零售商为了自身的利益可能会谎报相关成本, 探讨如何设计激励机制, 实现供应链的信息共享, 实现收益共享契约下供应链的优化。

2 模型分析

2.1 模型符号说明

由于市场信息存在不对称, 即供应商对零售商的单位成本发生的确定只能根据历史数据或经验判断发生的相关范围, 零售商如果隐瞒自己真实的成本, 提高自己的局部利益, 将破坏供应链的最优利益。所以供应商对给予零售商的折扣价格设计一个契约参数, 使零售商能如实反映自己的成本。根据文献 (1) 和 (5) , 假设Cr∈[Cr1, Cr2], 概率分布函数为Y (cr) 和概率密度函数y (cr) , 在不考虑缺货损失, 也不存在允许退货的前提下, 对收益共享契约模型的其它符号做如下设定:

产品的市场零售价格——p

供应商需要支付的单位成本——cd

零售商上报的支付价格之外的单位成本——cr

该供应链的除价格外的单位总成本——c=cm+cr

允许的最大零售价格——undefined

独立于p的随机变量——δ

供应商和零售商的收益分享参数, 其中零售商比例——Φ, Φ∈[0, 1]

供应商给零售商的批发价格——w

零售商的订货量——q

专有品牌经营的供应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中, 供应商统一确定商品的零售价格, 零售商从代理商那里获得一定折扣购进产品, 并按照契约约定将收益中1-Φ的比例给予供应商。本文采用加性不确定性来表示需求的不确定性, 如果undefined, 其中undefined

则市场的需求的概率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分别为:F (x|p) =F[x-y (p) ], F (x|p) >0

F (x|p) =F[x-y (p) ], f (x|p) >0

F (x|p) =F[x-y (p) ]

根据杨德礼 (2006) , 零售商的销售期望可表示为:

S (q, p) =E min (x, q) =q-∫undefinedF[x-y (p) ]dx (1)

2.2 专有品牌销售供应链系统的利润模型

①供应链系统利润函数:

∏ (q, p) =ps (q, p) - (cd+cr) q (2)

将 (1) 带入 (2) 得到

∏ (q, p) = (p-cd-cr) q-p∫undefinedF[x-y (p) ]dx (3)

令undefined, 则专有品牌供应链系统的最优订货量

undefined

令undefined, 则专有品牌供应链的最优零售价格

undefined

在p*为专有品牌专卖供应链的最优零售价格时, (p*, q*) 表示品牌专卖供应链达到协调的最优组合。

②考虑了零售商谎报成本的存在, 所以令undefined, 其中λ∈ (0, 1) (6)

即设计价格折扣跟零售商所报的成本有关, 零售商要想获得较大的折扣, 就要减少高报成本, 使成本的发生数据接近真实, 供应商的利润模型为:

∏d (q, p) = (1-Φ) PS (q, p) +wq-cdq (7)

将 (1) 带入 (7) , (6) 带入 (7) 得到

, 则收益共享契约供应商的最优订货量

undefined

供应商所确定的最优零售价格为p*, 有下式成立:

undefined

③零售商的利润模型:

∏r (q, p) =Φps (q, p) -wq-crq (11)

将 (1) 带入 (11) , (6) 带入 (11) 得

undefined

令undefined, 在收益共享模式下零售商的最优订货量

undefined

令式 (13) 等于式 (9) 等于式 (4) , 即

undefined

得到供应链达到协调时, λ和Φ必须满足的关系:

undefined

将式 (15) 分别代入式 (7) 和式 (12) 得到

所以在供应商知道零售商的单位成本发生额的情况下, 供应商和零售商的利润占供应链系统总利润的份额取决于Φ值的大小, 它的具体值取决于双方的谈判能力大小。

3 结语

本文以单一代理商和零售商组成的简单专有品牌供应链为研究对象, 在市场需求不确定且依赖价格的情况下, 设计一个契约机制改变供应商对零售商成本无法确切掌握的劣势, 通过探讨可知建立收益共享契约模型使供应链协调必须使批发价格和收益共享比例满足特定的比例关系, 在不存在缺货和退货的情况下, 在契约的范围内供应链的协调与双方的讨价还价能力有关, 可以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拓展供应链参与者的数目, 考虑存在退货和缺货损失的情况下等更为复杂的市场环境如何实现供应链的协调。

参考文献

[1]邱若臻, 黄小原.供应链收入共享契约协调的随机期望值模型[J].中国管理科学, 2006, 14 (4) :30-34.

供应链的稳定性研究 篇8

供应链系统是由一系列如订单的发送和获取、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生产直到进人市场进行销售、配送等跨职能部门的多个活动环节构成的活动。不同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已经转化成为不同供应链系统之间的竞争。为此这些活动需要及时进行调整, 使供应链系统时刻处于动态的随需变化之中, 然而, 这种环境的频繁变化和供应链自身的不断调整导致供应链系统产生不稳定, 处于波动之中的供应链不确定性增加, 复杂性增强, 对供应链系统管理、控制的难度增大。因此, 探讨在激烈市场竞争和变化莫测的环境下, 确保供应链系统的相对稳定, 既是系统存在和运行的前提, 也是客户对供应链系统的基本要求。

二、供应链的稳定性分析

1. 信任是供应链保持稳定的基础。

供应链企业间的信任是供应链中各企业进行有效合作的纽带与保证, 信任有助于供应链中的各方意识到合作关系的潜力。供应链核心企业对其他节点企业的信任主要是一种忠诚信任, 即他们能够信守供应链契约, 不会危害供应链合作的整体利益, 不会背离所在的供应链;其他节点企业对核心企业的信任主要是一种能力信任, 即核心企业有能力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 通过构建和领导现有的供应链来获取效益, 并得到分享。

2. 关系亲密度是维持供应链稳定的重要因素。

亲密度是表示供应链企业之间关系融洽程度的概念。亲密度越高, 供应链企业之间合作得越融洽, 合作的稳定性也越高。亲密度与合作者之间的文化相容性、合作的历史、预期合作时间、合作内容的价值量、合作内容的多样性、业务结构的互补性、同一合作内容所涉及的合作者数目、伙伴行为的透明度等因素有关。

3. 合作满意度对合作稳定性具有决定性影响。

合作满意度是供应链企业对合作过程阶段性的评测结果, 较高的满意度是形成合作互信、合作忠诚的重要条件。合作满意度高, 说明供应链企业对合作过程很满意, 因而, 继续合作的意愿强烈, 合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反之, 供应链企业对合作过程及合作结果不满意, 则合作解体。尽管影响供应链企业个体满意度的因素很多, 其中利益和风险是影响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4. 网络效应对合作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网络效应是指一种需求方规模经济现象:使用一种产品的人数越多, 该产品的价值越大, 从而吸引更多的人购买和使用它。供应链稳定会产生网络效应。供应链产品被用户购买后, 效用会随着同类产品的用户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下游产品的多样化使整个供应链产品更具市场影响力, 使得整个产品族的售后服务质量更加得到保证。因此, 供应链产品具有网络外部性, 网络效应会在供应链成员间产生路径依赖。

5. 信息协调是供应链稳定的必要因素。

信息作为供应链上各环节的沟通载体, 起着连接、整合和提高整个供应链效率的功能。目前的竞争模式不再是独立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 而是企业所在的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各个环节将借助于IT技术有效地集成在一起。信息作为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 与供应链的集成化程度、基于IT平台的供应链战略联盟、供应链的快速反应等众多的核心竞争因素密切相关, 它在供应链管理的竞争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提高供应链稳定性的建议

1. 建立供应链企业之间广泛的沟通信任机制。

供应链企业间的沟通信任机制对供应链整体绩效和供应链的合作效果的影响最大。因此, 最根本的是要建立健全的供应链企业间的沟通和信任机制, 从而提高供应链合作关系的稳定性。只有建立起沟通信任机制, 才能在供应链中使竞争定价机制和利益调节机制充分发挥作用, 及时地防范和化解矛盾, 才有可能形成一个能够持续性地创造出竞争优势的供应链。

2. 增强供应链企业的个体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创新能力、品牌及经营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 是企业战略的核心部分。企业要想在未来越来越激烈的市场上求生存求发展, 就必须尽快培养给顾客创造价值的核心竞争能力。在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 要树立顾客是经营中心的观念, 主动分析市场需求, 从客户立场出发, 整合多个伙伴企业的资源, 为客户提供最理想的解决方案, 满足客户个性化、多样化的需要。

3. 建立良好的利益调节机制和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

供应链之所以建立就是其可以为参与供应链的各成员带来比合作前更高的利益。供应链的核心企业, 拟订一个能够确保各方实现多赢局面的供应链协议是实现供应链合作关系稳定发展的基础。供应链协议的拟订应确保公平, 包括分配公平和程序公平。

4. 提高供应链企业间的合作水平。

合作程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双方的矛盾解决程度和目标实现程度。供应链企业之间应加深企业间的合作程度来提高合作水平。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是基于双方利益共享基础上的一种合作关系, 需要双方一定程度的相互参与。供应链合作者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可以减少供应链管理中的长鞭效应, 有助于链内企业做出更好的预测, 更快地对供应问题做出反应。

5. 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对于整个社会环境而言, 要促进供应链企业间的信任与合作来提高供应链合作关系的稳定性, 应当完善法律法制环境, 促进社会舆论监督环境, 使信息交流环境方便快捷。这样促使合作企业约束自己的行为, 从而促进企业间的合作。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 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发展成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在经济活动中供应链的稳定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从信任、关系亲密度、合作满意度、网络效应激“套牢”和信息协调等方面对供应链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提高供应链稳定性的建议。

关键词:供应链,稳定性,信任,信息协调,合作

参考文献

[1]尹洪英:供应链合作关系的稳定性及其稳定机制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 2006

[2]陈剑涛:战略联盟的稳定与战略联盟合作伙伴的选择[J].商业研究, 2004, (19) :10~12

[3]刘朝刚, 马士华.供应链合作的稳定性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 2007, (2) :238~240

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探究 篇9

一、保证农产品供应链稳定的必要性

(一) 我国目前农产品供应链的现状

1、国内缺乏具有稳定性的农产品供应链。我国是农业大国,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是世界较大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 “十一五”期间农产品出口规划的总体目标, 2010年, 农产品出口达到380亿美元, 实现年均增长7%。目前全国大约有9.4亿农村人口, 但现今在各个农产品供应链的各个节点当中经常出现价格和产销量变动, 并呈发散型的不稳定状态, 导致农产品价格经常出现反复大幅度涨跌, 这对农业品原料生产及农产品加工生产都难以进行有益的指导。现在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获取超额的利润把集中农产品的原料生产变为分散个体原料生产, 从个体中采购原料, 明显成本降低, 原料来源相当不稳定。此外, 我国农产品的运销商群体数量庞大、规模偏小、社会组织化程度低, 离散状态。这些问题的存在使现在农产品的供应链更加趋于不稳定性, 从而也造成在冗长的流通过程后消费者不得不面对高价格的农产品和严重的食品质量的问题。所以唯有保证供应链的稳定, 方能保证质量食品安全, 而且也使农产品的价格趋于稳定合理。

2、国际环境的巨大压力。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发展, 我国农业面临着竞争更为激烈、经营风险更大的外部环境, 国外优质低价的农产品依托规模庞大、拥有先进管理模式的跨国企业大举进入国内市场, 他们的供应链反应速度比国内的供应链更为敏捷, 整合、协调程度更为稳定, 这对我国现有的农产品供应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 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

在过去几年里, 不少国家均不同程度地相继发生过食品安全问题。由此, 许多国家出现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机。在我国刚刚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 同样证明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首先, 农产品原料在种植、养殖过程当中, 农户乱用激素、农药、化肥, 以及工业“三废”的排放, 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其次, 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 一些知名度非常高的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 在农产品加工过程中加入一些添加剂。从而引起了一系列的中毒事件。所以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所以只有建立起稳定有效的农产品供应链, 才能保证食品安全问题, 同时迎合国际贸易的需要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要求。

二、保证农产品供应链稳定的几项措施

(一) 组建和培养核心企业, 集中分散的市场主体

目前, 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流通体制在我国占据主导地位。虽加快了我国农业市场化进程, 对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也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这一体制存在着一些固有的弊端, 其原因在于批发市场对信息链的阻断。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可能有很多种, 但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积极培育核心企业, 建立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体系, 并以农产品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来替代目前批发市场在农产品流通中的核心地位。

组建农产品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 可以培养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 也可以培养一些购销企业或零售企业,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核心企业, 将通过协调供应链上的信息流, 来降低农产品流通环节的交易成本, 也将通过对物料流通过程的协调管理, 来降低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损耗。使农产品在从田头到餐桌的这一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透明和可控制的状态, 产品质量得到有效保障。核心企业通过农产品的品牌化经营, 可以树立起该产品在消费者中的质量信誉, 进一步拓展消费市场, 也使农产品市场需求信息准确及时地到达供应链中的相关节点, 使农业生产更有计划性, 从而减少农民的市场风险, 提高农民收入。也可以为发展“订单农业”提供物质基础。

农业的生产往往较分散, 且规模相对较小, 这使农产品原料的供应商相对的分散, 对供应链的稳定性起到了致命的打击, 先把分散的原料供应商的这些市场主体集中起来, 根据各地的实际生态环境, 以及当地的种植历史和经验, 建立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选择本区域优势农产品的生产和开发, 并且大面积种植优势产品。这样可以完全形成生产、运输和配送等规模效应, 也可以降低流通成本, 农户之间也可以提高信息共享、经验共享的程度, 上下游配套措施也会相应更集中和齐全。通过实现农产品生产的所谓集群效应, 也就是把分散供应变为集中的供应, 这是保证这种稳定性的前提。

(二) 加强其信息流的传递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由于批发市场的信息收集成本过高, 通常不愿意花很大的代价去搜集信息, 这样往往也就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有时供大于求, 大幅度的降价, 有时供不应求, 大幅度的提价, 因而信息链也随之被阻断, 这样信息不畅通, 农产品原料的供应商生产出原料来却找不到加工商直到原料腐烂在仓库库里, 而加工商可能寻不到业主, 或者销售商对加工商加工的农产品不了解, 直接销售给顾客, 最终引发了食品安全问题。加强供应链各个节点之间信息沟通和传递, 将是保证供应链的稳定性的前提。

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 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而农产品的原料产地却又恰恰在农村。发展、建立一个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农产品供应链急需改变目前的农村经济状况。加强改善与农产品供应链息息相关的一些基础设施如农村道路、通讯条件、网络设施、包装、运输、流通加工、存储等, 使农产品原料的供应始终处于稳定的状态, 从而保证供应链具有稳定性。

(三)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和培养农业和物流的综合性人才

目前, 第三方物流在中国的发展是极其不平衡的, 因供应链中的节点企业担心对货物失去控制的潜在风险及第三方物流公司和供应链的节点上的目标可能会不一致, 这样严重阻碍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而第三方物流给物流服务使用方带来了很大利益, 主要有利于物流服务使用方集中于它自己的主业, 也有利于物流服务使用方节约了相关物流费用, 也增加了使用方灵活性和减少企业内的库存。

农产品供应链发展仍然及其缓慢, 客观条件虽然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但人的主观能动性却起着主导作用,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这方面的人才缺少, 好多观念仍然非常落后, 包括许多人对现代物流概念认识不清楚, 仍然认为的是传统物流, 仅包括简单的运输, 存储。所以想要推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全面发展, 就要加强人才这方面的教育和培养, 使农户和部分农产品企业先改变传统观念, 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可行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加快农产品的流通速度, 降低成本, 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使农产品供应链稳定、快速的运行。

三、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的评价

(一) 农产品供应链的稳定性的度量

供应链系统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网络, 尤其有着严重地域之隔的农产品供应链。如图1所示。由于一般情况下企业的经营都是连续进行的, 因此停止供货的供应商的供货能力经过一段时间后也都会恢复, 故网状模型中每个层次的供货不是简单的串并联系统, 更不是串联系统, 而是整体上可以认定该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随机的和模糊的非稳定系统, 是在空间和时间上动态发展的系统, 它比工程技术系统要复杂得多, 考虑到实际的可行性, 我们选取供应链可靠度这一指标来度量整体的可靠性, 最终说明整个供应链的稳定性。下面首先对其网络结构的稳定性进行度量。

为了分析问题的方便, 并能系统地把握图1所示的供应链系统的供应关系, 可以把该供应链看作是一个由多个上下游关系组成的串并联系统, 先通过普通供应链整体稳定性的度量, 来确定是否具有稳定性。

(二) 基于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的模型

1、每个上游企业都有能力满足下游企业的情况

(1) 问题的描述

在这种情况下, 针对农产品供应链来说几乎不会出现简单的串联的关系, 因为往往农产品原材料的供应商的分散的农户, 再加上缺乏核心企业等原因。但下面也将会简单介绍一下链状结构, 主要针对网状供应链, 计算它的可靠度, 来确定它的稳定的程度。

(2) 可靠性模型

a:串联结构:

链状供应链的第j个成员企业的可靠度;

链状供应链整体可靠度;

从公式 (3-7) 可以看出, 链状供应链整体可靠度是其成员企业可靠度的乘积, 其

高低不仅取决于各成员企业可靠度, 还与链状供应链的级数有关。

b:网状供应链及其可靠性模型

从公式 (4-2) 可以看出, 网状供应链的整体可靠度的高低不仅取决于网状供应链的级数, 还取决于各级成员企业的个数和可靠度大小。

两个公式表明, 同一条供应链不同时期的可靠性程度的横向比较和同[类型的不同供应链的同期可靠性程度的纵向比较才是有意义的, 对于指导我们建立一条稳定的供应链也有重要的意义。

四、总结

本文主要据目前农产品一些问题, 如价格不稳定, 质量安全问题, 小型批发市场垄断等, 来着重探究其出现的原因, 这里所探究是其一方面的原因, 即供应链没有具备一定稳定性。接着从稳定性出发, 分析它的内涵, 进一步说明了目前我国大多数农产品供应链仍然不稳定。由此引发出改进的措施, 最后将用了串并联模型的系统可靠度等指标来对改进和建立的供应链做出评价。

参考文献

[1]、钟波兰.构建农产品绿色供应链[J].物流科技, 2008, (4) :49

[2]、刘从九.基于农产品供应链流通组织重构[J].中国合作经济, 2004, (05) .:54[3][4]

上一篇:机组盘车下一篇:批判理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