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国战略

2024-08-12

立国战略(精选9篇)

立国战略 篇1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是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努力的方向。为了走出上世纪80年代“泡沫经济”带来的经济低迷,日本从90年代开始推行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战略。进入新世纪,日本明确提出《知识产权立国》的国家战略计划。为了保障该计划的顺利实施,出台了一系列与知识产权法律保障体系配合的保障制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以法律保障、管理服务保障、优惠政策、人才培养、技术开发体系和国际合作为组成部分的知识产权立国战略的保障体系。这个保障体系对于推动日本知识产权创造能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09年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相对于其他产业纷纷趋向于低迷的状态,我国文化产业的消费需求反而有增加的可能性。近几年,文化产业逐渐发展成各地方的中心性产业之一。为了给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艰难发展的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我国政府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计划》。本文以法律保障体系为研究中心,立体分析日本的知识产权立国战略的保障体系。

1 日本知识产权立国战略的保障体系

1.1 保障体系的形成

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日本的出口大幅度增加,至1986年世界市场占有率与美国持平,达到10.5%。而整个80年代,在国际贸易市场占主导地位的美国的贸易进口急速增加,导致美国经济赤字超过1 000亿美元[1]。美国将进出口失衡导致的贸易赤字的原因归结于世界各国对知识产权保护不足,由此出台了一系列国际贸易中保护知识产权的政策和法规[2]。

1996年12月,《21世纪知识产权研讨会》在日本专利局召开,会议主要讨论了面向21世纪,为应对因美国的知识产权贸易保护政策引起的世界贸易环境的变化,日本知识产权的发展方向。在《21世纪知识产权研讨会》基本精神的指导下,自1996年开始实行5年为一个周期的《国家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在2006年至2010年的第三期基本计划中明确提出了“为世界知识产权产业化做贡献”、“提高国际竞争力”、“安全的高质量生活”3个基本理念[3],并根据基本计划在法律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日本政府出台了很多措施和政策,从6个方面保护和促进知识产权的发展,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产权保障体系。

1.2 保障体系的组成

1.2.1 管理和服务保障

日本科学技术综合会议的“知识产权战略专门调查会”、经济产业省的“知识产权政策分会”和“竞争力与知识产权思考研究会”、司法制度改革推进本部的“知识产权诉讼研讨会”以及2003年设立的以内阁总理大臣为本部长的“知识产权战略本部”等机构,综合调整知识产权战略推进政策,集中并有计划地推动知识产权相关措施的实施。政府中隶属于经济产业省的特许厅,负责授予专利、商标等独占使用权,宣传知识产权法,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工作。除此之外,政府与民间知识产权协会的积极配合,帮助权利人管理知识产权,解决知识产权的侵权纠纷[4]。

1.2.2 优惠政策

日本支持知识产权发展的优惠政策以融资贷款政策为主。日本开发银行等出台了一些低利率的融资和放款政策以支持产业技术的振兴。2001年的融资总额达到1 039亿日元。另外,日本中央财政每年将约占0.125%的财政预算投入到技术开发的补贴上,为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中小企业提供了约500万至2 000万日元的开发补贴[5]。

1.2.3 人才培养

怎样完备的制度,如果没有足够的人才来实施和执行的话,都将成为一纸空文。为了弥为弥补知识产权高级专门人才的不足,文部科学省批准东京大学等66所大学从2004年4月起开设了总定员为5 430人的研究生院,培养兼具法律、专利、标准等知识的高级专门人才[6]。这些政策为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自主性,培养具有创造性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型人才,培育国家知识产权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1.2.4 研究开发体系的构建

日本为促进“知识产权立国战略”顺利实施而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大学为中坚力量,政府研究机构起促进作用的有效的研究开发体制。在1998年颁布的《大学技术转移促进法》和《研究交流促进法》修改案的基础上,建立了日本大学技术转让机构。为充分发挥大学作为知识产权生产基地的作用,各大学自2003年开始设立“知识产权学部”。遍布全国各地的公立开发试验机构也帮助企业进行知识产权的创造活动,从而提高了企业知识产权能力和生产效率。2000年年底,政府建立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网络,促进知识产权信息的公开化。为彻底实施知识产权立国战略,从2003年开始,每年制定年度知识产权推进计划。政府通过在大学建立联合研究中心、举办多种形式的展览会和信息技术产业论坛来引导大学与企业的合作。这种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开发体系有效的促进了新技术以最快的速度实现产品化和产业化[7]。

1.2.5 推动国际合作

知识产权的创造和保护离不开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支撑。日本努力创造有利于人才及学术交流国际化开展的环境和条件;并通过设立国家科学技术情报中心,进行科技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加工;还参加各种国际活动,积极发挥本国在国际科技合作中的主导或主体作用。此外,为保障本国的知识产权,日本还积极组织和建立了国际知识产权交易委员会,加强对侵犯其知识产权行为的跨国监督和保护。

1.2.6 法律保障

1996年开始的第一期《国家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实施的同时,日本以《知识产权基本法》为基础,制定了一系列保护知识产权创造的涵盖私权保护和公权支持的法律制度,在法律的框架下确认了经济、技术、社会等各方面的政策。例如对中小企业的税收减免和资金支持。而这些资金支持是出资国家税收的,如果没有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制度,很容易出现贪污等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建立适当的法律制度以保障这些政策的顺利就是必不可少的。如上所述,不难发现法律保障成为知识产权保障体系的核心。那么,法律保障体系和其他保障措施之间是怎样配合,来保障知识产权立国战略的实施的呢?

2 日本知识产权法律保障体系

2.1 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的历史和发展

日本建立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可追溯至“明治维新”,为确保“科学、产业、教育”国家现代化发展目标能够尽快实现,日本效仿欧美于1871年颁布了《专卖简则》,1875年和1887年又先后颁布2个《版权条例》,并于1885年施行《专卖专利条例》,确立了其近代专利制度的基础。1898年颁布《版权法》,1899年参加《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为适应不断扩大的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的需要,日本先后成为《国际专利条约》、《专利合作条约》和《世界版权公约》的缔约国。《专利法》、《实用新型法》、《外观设计法》、《商标法》、《版权法》、《不正当竞争防止法》、《商法》等实体法,构成了较为完善的现代日本知识产权法律保障体系。

进入新世纪,为加快国家在知识产权方面的进步,日本于2002年正式发表了《知识产权战略大纲》,明确提出了“知识产权立国”的基本国策。2003年1月开始施行纲领性法规《知识产权基本法》。从法律上确定了“通过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应用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文化创造,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谋求国家的持续发展”为宗旨的知识产权推进政策国家导向。2005年4月1日起,《知识产权高等法院设置法》开始实施。根据该法,建立了知识产权审判官制度,并在东京高等法院内设立知识产权高等法院,专门审理知识产权案件。为“知识产权立国”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2.2 经济法上的支持政策

法律保障不仅仅局限于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民商法领域,在经济法和行政法上也出台了一些新政策。在鼓励知识产权创造的新政策中,最重要的经济法上的措施就是税制改革。为推动研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技术水平,对民间研究费的支出建立了新税制。1967年创设了研究试验经费的税额的减免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对基础技术研究开发资本的7%给予减免,以及1985年创设的为中小企业的年度研究实验经费提供6%的税额减免政策[8]。

2.3 良好的法律意识的推动作用

在不断完善法律制度的基础上,日本还注重加强国民自身的法律意识。为了提高国民对知识产权的关注,日本在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阶段就加强数理化的教育,并注重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从幼儿到老人都有机会接受相关知识产权法律的宣传和培训活动。具体来说,增设了国家科学博物馆,日本未来科学馆等博物馆,民间也有很多非营利性的人才培养和知识产权的宣传机构。同时,也在大学、国立研究机关等地方开设公开讲座,并不断充实公立图书馆的图书资料,从而加强了国民对科学技术的关注和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意识。

2.4 与其他保障措施的配合

保障体系作为一个整体,只有各措施之间良好的配合,才能发挥最大的调整保障作用。因此,处于核心法律制度与其他制度的配合就很重要。

2.4.1 法律制度对其他制度的确认和保护

政策出台之后,一定要有具体的措施才能保证其实施。而由谁来实施,怎样实施对于实施的效果很重要。在现代法治国家,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维护的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因此,在法律上确立政策的具体实施方案,对于政策的合法有效的实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财政政策中的税收政策的实施上,对那些主体减免,减免那些税额,减免多少税额等问题,都交给行政机关自由操控,那么过大的自由裁量权必然导致贪污受贿等扰乱社会秩序的问题出现。因此,日本每年都出台新的税法来修改税制。各机关严格依据税法调整和减免税收,给予企业和民间组织以公平、公正的获得税收减免和资金援助。通过这种税收制度来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及新技术的创造和产业化。

2.4.2 其他政策对法律保障的支撑

法律是人制定的,人的认识水平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因而法律不是万能的,总会有缺陷和不足。而且社会是发展变化的,法律不能遇见未来,因而经常出现落后于社会发展的状况。因此,单纯完善法律保障制度,是不可能彻底保障知识产权制度的实施的。例如,国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就需要很多其他措施来实现。由此,在法律保障的基础上,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就很必要了。

2009年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为了给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我国政府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计划》。文化产业的振兴主要还是依靠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作品以及文化周边商品的产业化。目前我国正处于影视作品创作的高峰期,一方面,很多优秀的电影电视作品甚至获得了国际大奖,2009年热播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不但创造相当高的票房纪录,而且带动了动画周边产业的迅速发展。然而,很多国产影视剧因盗版的大量流行而导致投资很大却得不到足够的利润,有些甚至收不回成本。另一方面,一些好的剧本和创意由于得不到足够的资金投入,而胎死腹中。影视作品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大量存在和国民对文化产业的关注不足严重阻碍了文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9]。那么日本在知识产权的促进和保护方面的经验,对于我国的《文化产业振兴计划》又怎样的借鉴意义呢?

3 对于我国《文化产业振兴计划》的启示

第一,构建完整的保障体系。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常务委员会通过了《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在计划中明确了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关注。随着这一计划的出台,建立一个涵盖法律制度完善、国民关注提升、财政政策援助、教育政策支持的保证体系尤为重要。

第二、进一步完善国内法律制度。近年来,随着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应国内法的完善,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不断增强,但是频繁出现的著作权侵权案件还是被国际上很多国家所指责。虽然我国政府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知识产权,但是盗版的问题不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有恶化的趋势,特别是地方保护主义的抬头,使得盗版的取缔难上加难[10]。2009年以前,我国视频网站免费提供外国动画和影视剧的下载及播放使得很多国家,尤其是日本指责我国著作权保护力度不足。2009年3月30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出台了《关于加强互联网视听节目内容管理的通知》,加强了文化产业内的知识产权保护[11]。进一步完善国内法,对于保障政策的实施,文化产业成果的私有权利的保护和产业化,从而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第三,其他政策上的支持。促进文化产业的民营化、市场化,提供更多更优惠的融资和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建立专门的文法产业发展规划机构指导民营企业的投资与发展。构建文化产业信息网络,促进企业间文化创新方面的信息沟通与合作,引导企业与民间组织和艺术院校的合作以促进文化的产业化和商品化。

第四,寻求国际合作。2009年4月,国内最大规模的动漫盛世———第五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在杭州开幕,很多国外动漫企业参展。这些外国动漫企业不仅展出了很多外国动漫作品,也与一些中国企业签订了共同制作合同,投资中国动漫产业。外国动漫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更强,他们进入中国市场必然会给国内企业带来一定的冲击,但如果积极加强与这些企业的合作,学习他们的现今技术和管理经验必然会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

摘要:日本在进入新世纪后,明确提出了“知识产权立国"的基本国策,并通过采取完善法律制度、提供管理服务保证、优惠财税政策、促进产学研联动、加强人才培育、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措施,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立国"保障体系。对以法律保障为核心的日本“知识产权立国"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我国2009年提出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贯彻和实施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知识产权立国,保障体系,文化产业振兴

参考文献

[1]钱孟珊.日本知识产权立国评介[J].科技与法律,2003(3):13-16.

[2]杨和义.论日本实施知识财产立国战略后知识产权法律变化的主要特征[J].宁夏社会与科学,2008(2):24-27.

[3]周锐.日本“知识产权立国”的保障体系分析[J].现代情报,2006(12):212-214.

[4]张左之.日本知识产权保护步步逼近[EB/OL][.2004-11-26].http://www.istis.sh.cn/list/list.aspx?id=1160.

[5]木棚照一.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日本知识产权法的发展[J].环球法律评论,2005(6):743-751.

[6]浦树桑,唐春辉.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EB/OL][.2010-10-28].http://www.cs.com.cn/cqzk/05/200910/t20091030_2246944.htm.

[7]杨永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EB/OL][.2009-10-23].http://finance.sina.com.cn/hy/20091023/00026872880.shtml.

[8]ZHOU Rui.Analysis and Inspirations on Japanese[C]//“IPRsTactics”国际知识产权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6:242-249.

[9](日)第三期基本计画、骨子固まる.科学新闻,[2005-04-08].

[10]日本专利局官方网站[EB/OL].[2006-07-16].http:∥www.jpo.go.jp/in2dexj.htm.

[11]葛天慧.日本“知识产权立国”战略及启示[J].前线,2009(7):53-55.

情报立国说 篇2

情报是国安之本

纵观世界近现代史,大到事关国家兴衰的重大战争决策,小到保护一个商业信息等,情报总是在关键时候发挥着关键作用。当今世界,涉及国家安全的因素显得多样且更加复杂,国家间的遏制与反遏制、颜色革命、分离主义、恐怖袭击、教派纷争、贫富差异等,都对不同的国家构成了新的挑战。因此,各国都将情报作为保障国家安全的强大屏障,每天有无数的卫星、侦察机、雷达等对空、天、地(海洋)、电磁等进行全方位监控,同时有数百万的情报人员搜集和分析各类信息。但即便如此,情报仍远远满足不了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我国目前正在坚定进行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及防恐反恐活动,日益凸显情报工作的重要作用。

情报是强国之基

国家强大离不开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情报的强力支撑。一方面在建设强国的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世界各国情况,并利用世界先进思想和技术等快速发展自己。另一方面,情报的需要和高要求又推动着侦察卫星、侦察飞机、监控设备等技术进步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U-2高空侦察机、“全球鹰”无人侦察机、電子侦察卫星、解码器等对航空航天、电子及计算机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情报是国富之源

日本企业家中流行一句名言:“情报就是金钱”。日本二战战败后的二次崛起,在商战领域闲庭信步,无不得益于情报立国的理念。在和平和发展成为世界主流的今天,在经济和科技竞争中,情报机构己从战争年代以军事情报为主转向以科技情报和经济情报为主。日本是靠情报起家的典型国家,战后日本经济得到快速复兴和繁荣,并一跃成为世界富国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是高度重视经济和科技情报工作。日本对我国宣纸制造工艺的窃取,以及通过公开信息对我国大庆油田地理位置、产量和所需设备等的准确研判更是大家熟知的典型案例。

情报大国中,美国“棱镜计划”曝光后,人们以为美国即使不金盆洗手,也会有所收敛。殊不知,从日前德国与美国间谍之争可以看出,美国的情报收集工作,不但没洗手,反而变本加厉。9·11事件后,美国对情报体系进行了大幅改革调整,形成了以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为领导,6个国家级情报机构(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国家安全局、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国家侦察办公室、国防情报局)、5个政府情报部门(国土安全部情报及分析办公室、国务院情报及研究局、司法部毒品管制局国家安全情报办公室、能源部情报与反情报办公室、财政部情报与分析办公室)和5个军事情报机构(陆军情报局、海军情报局、空军情报监视侦察局、海军陆战队情报行动处、海岸警卫队情报机构)互为支撑的国家情报体系,并设有国家情报局长一职。国家级情报机构直接为总统和国家安全委员会服务,产生《总统情报简报》等供国家最高决策者参考的情报成果;政府和军事情报机构为本部门做好情报工作的同时,还向国家级情报机构上报情报。此外,美国还拥有情报专业协会(如竞争情报专业人员协会)、传统的各类图书情报机构(如国会图书馆)、咨询机构(如兰德公司、卡内基研究所、美国企业研究所、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等)及企业内部的专业情报部门。进入世界500强的美国公司中,90%以上的企业都设有专门的竞争情报部门。此外,以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为代表的数十所美国高等院校,都普遍开设了包括“国家情报”、“战略情报”、“情报与国家安全”等大量情报类课程,为美国培养了大批可从事情报工作的研究人员。

俄罗斯现已成为一个情报精英治国的国家。俄罗斯现已建立了联邦安全委员会,国家杜马安全委员会,反间谍与情报侦察机构的联邦安全总局,负责境外情报活动的联邦对外情报局,联邦总统专项计划总局等内外有别、分工明确的完整的国家情报体系,总统普京亲自掌控俄罗斯的情报机构,因此处理一些国内外重大问题往往让美国和欧洲对手狼狈不堪,每次出手都表现出“准、快、狠”,充分体现了一个老情报人员的手法和对情报充分掌握和灵活运用。

日本是一个由间谍组成的国家,已将情报意识融于每位国民的血液中,情报成了大和民族的立世之本,列岛生存与拓展的第一要务。日本的国家情报体系包括政府和军队两套系统,政府情报部门包括内阁情报调查室、公安调查厅、国际情报局等。防卫省和陆上、海上、航空自卫队参谋部均设有各自的情报网。日本政府规定以内阁情报调查室为中心,每周召开一次最高情报联络会议。内阁情报调查室借助日本出国人员进行变相的“委托调查”,其最常用的谍报人员派遣方式是以企业驻外人员、报社记者、旅游团游客或留学生等身份,让他们打着各种合法的旗号,在目标国从事情报搜集和分析工作。内阁情报调查室规定凡出国旅行、访问后向其提供“专题报告”的专家、学者都将予以重奖。2005年,外务省还决定向国外派遣情报官,专门负责在驻外使领馆中从事情报搜集分析活动。除了政府情报系统外,日本的民间情报系统也十分强大,并把经济情报视为命根子,三菱商事、三井物产等九大商社均设有情报组织,在全世界各地设有成千个办事机构,触角伸到各国的每一个角落,如三菱商事现在海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200多个分支机构,雇佣4.8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日本的大中型企业基本都设有自己的专业情报部门。

以色列情报系统可谓无孔不入。由于以色列是一小国,周边全是敌对国家,生存环境恶劣,犹太人又经历了二战种族灭绝的摧残,建国以后就把情报提升到了事关国家存亡的高度。以色列情报界享誉全球,并且成功实施了多次令世界震惊的行动。

nlc202309012009

情报立国

美国正在大力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在军事、安全、经济领域对我国进行防范遏制;我国300万平方千米领海海域将近一半与周边国家存在争议,维护国家领土和领海主权和安全的任务比任何一个大国都要艰巨。“三股势力”(分裂主义势力、恐怖主义势力、极端主义势力)依然猖獗,对我国的危害比以往更加严重,国内维安任务十分艰巨。此外,高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工业革命和军事技术革命正在孕育。在错综复杂的安全、经济和科技环境下,我国需大力提升情报工作,以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如果我们不能够在情报竞争中占据主动,总是处在“被情报”的地位,肯定会重演“历史总是惊人相似”的悲剧。

强大的国家必须有强大的情报体系支撑。世界强国基本都从法律和制度层面为国家情报体系的构建提供保障,发达国家都构建了较完整的国家情报体系,制定了国家的情报发展战略和规划,规定了各情报机构的职能定位、沟通共享机制等,采用分级管理、逐级汇集的管理制度,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好战略情报支持。一个没有完备情报体系的大国,只能算是一个虚肥的胖子或是一個泥足的巨人。

强力领导是情报体系高效运转的保障。美国、俄罗斯、日本和以色列等情报强国,情报机构都是直接接受总统(总理)领导或对其负责。通过设立国家情报局长等职务强化对国家情报工作的统一领导。通过定期召开国家最高情报联络会议等方式,协调各情报机构的高效运转,并提高情报研判的准确性。

强大的资源保障是挖掘情报价值的前提。情报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情报搜集分析网络、文献资源和基础研究数据库、大数据背景下情报搜集分析手段的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等方方面面。情报强国不仅已建立了这些资源保障条件,如人才培养就有专门的情报大学、高等院校情报专业和情报课程、专项培训机构等,而且投入巨资开展情报搜集分析工作。

重视社会情报力量的建设是基础。国外非常重视培育国民的情报意识,以及行业协会、企业、咨询公司等社会情报能力,并建立了政府情报机构与社会情报机构的协作机制,国民提供有价值情报的奖励制度。推动国家情报机构、社会情报力量及国民自觉行为的有机结合,为做好情报工作和充分发挥情报效能打下了坚实基础。

军事、科技和经济情报并重是选择。随着经济和科技成为各国间竞争的焦点,国外的国家情报体系在做好军事情报的同时,已纷纷将情报工作的重点放在科技和经济发展上来。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对公开信息搜集和综合研判,可满足80%以上的情报需求,国外对开源情报和竞争情报的研究越来越受到普遍重视。

情报工作的创新是挑战。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信息量急剧膨胀,真假信息鱼龙混杂,情报工作对信息的识别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另外,信息传播加快,用户掌握的信息量大,要求情报反应不仅要迅速而且不能停留在信息层面,需要深度挖掘和综合分析,得出值得信赖且有重大参考价值的结论。这就要求情报人员信息敏感性强、知识面广、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强,情报所需的基础数据积累丰富,情报搜集工具高效,研究分析方法和工具先进可信。

获得了情报守得住秘密是胜者。保守住自己的秘密和做好情报工作同等重要。只有知道情报的重要,才会做好保密工作。二战日本甲级战犯岸信介的外孙子安倍晋三出任日本首相后便不顾一切反对,迫不急待地推出了《特定秘密保护法案》,这项法案将防卫、外交、反间谍和反恐四个领域特别需要保密的情报指定为“特定秘密”加强保密,这项法案的通过,旨在严惩泄露国家秘密的公职人员和相关人员,不论安倍这位战犯外孙子的主要居心何在,这项法案的实施,无异会进一步促进日本的保密工作,完成情报体系攻防兼备的建设。

情报是客观存在。做好情报工作不都是偷偷摸摸的事,情报机构也可以堂而皇之,至于干什么、怎么干那是另外一回事。情报不仅在战争年代发挥着突出作用,在经济和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及国家安全面临更多挑战的今天,情报工作更应该受到应有的重视。

立国战略 篇3

20世纪60年代以来, 以朴正熙政府为代表的韩国军政府以高度集中的管理方式, 试图从传统文化里寻找现代化的力量, 因此政府集中全力扶持传统文化的发展, 但扶持内容只限于所谓的“高级艺术”。1986年全斗焕政府在韩国第六个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当中, 提出“文化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同步化”这一重要的政策目标, 为“文化立国”战略的提出奠定了基础。1990年卢泰愚政府颁布了《文化发展十年规划》, 提出“文化要面向全体国民”的政策理念;1993年金泳三政府出台的“文化繁荣五年计划”将文化产业的开发作为重要目标之一。1997年爆发亚洲金融危机后, 金大中政府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的紧急援助, 并以此为契机, 全面展开了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改革与治理。在这个过程中, 韩国政府逐渐意识到文化产业蕴含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决定通过大力挖掘和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振兴濒临崩溃的国民经济, 实现“文化立国”。1998年起, 韩国政府出台了包括《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在内的“文化立国”纲领性法规, 从宏观调控的角度全面统领和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立国”战略实施后, 文化产业已经一跃成为韩国国内继制造业之后第二大支柱产业。

韩国从“文化立国”战略确立伊始就坚持走海外市场路线。“文化立国”战略实施后, 韩国文化产品迅速在海外市场打开局面, 一跃成为世界第五大文化强国, 并且形成了在东亚地区风靡的“韩流”现象。同时, 韩国制造业也乘势而上, 将一种富有创造力、注重设计的新文化理念逐渐渗透到各个产业, 制造业通过自主研发开发适合不同地区人的不同产品、利用明星效应来刺激消费, 并在政府的大力扶植下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等手段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 三星、LG以及现代汽车等著名公司已经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知名的品牌, 韩国也逐渐摆脱以往的“制造型”国家形象, 开始向“韩国创造”过渡。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当今时代,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相对于韩国较为发达的文化产业, 我国还处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我们有必要通过借鉴韩国的成功经验, 建立起适合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以适应未来竞争日益激烈的文化产业国际竞争的需要。

一、改革现有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目前来看, 我国文化产业管理制度的核心依旧是分行业管理, 是一种较为松散的混合性组织架构的制度框架。我国应设立统一的文化产业管理委员会, 负责制定和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政策, 制定发展预算等。同时, 应在各地分别设立文化产业管理委员会的下属机构, 负责管理本地的文化产业事务和落实文化产业政策并监督执法。

二、完善文化产业相关法律体系

当前, 我国的文化立法仍处于初级阶段, 未形成完整合理的科学体系, 与文化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仅有《著作权法》、《语言文字法》和《文物保护法》等为数不多的几部。文化产业法律体系亟需完善已是迫在眉睫。我国应加快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对不适合当前发展形势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 使其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要求;同时重视相关执行机构的构建和相关配套措施的出台, 以便形成发展合力, 形成相互促进的良好法律政策机制。

三、对文化产业予以税收优惠和资金扶持

韩国在发展文化产业的道路上, 政府的财政支持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借鉴其经验, 我国在制定和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时, 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 积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以文化产业为代表的新兴领域,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为方便新兴产业发展, 政府应在税收上给予适当优惠政策, 应成立以国家为后盾的文化产业发展基金, 为文化产业的进一步深化发展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政府可通过税收减免等扶持措施, 鼓励中外企业对文化产业的投入, 积极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知名品牌的文化产业资本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

四、加大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科技含量

韩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 以高科技为载体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不仅创造了丰富的文化产品、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理念, 而且借助于高科技的文化产品力量向全世界推广了其富于创造力的国家形象。国家的发展与科技进步密不可分, 文化产业更应增大其科技含量, 努力实现以科技求创新、以创新促发展。要搭建文化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之间合作的平台, 实施高新科技带动战略, 尽最大努力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成果;要密切关注国际上最新科技动向, 加大引进先进科学技术的力度, 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要有创新开拓意识和敏锐的市场嗅觉, 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把握高新技术和文化产业结合所产生的各种新的产业形态。我国的文化企业应当逐步积累这方面的经验, 以推动文化产业的新发展。

五、开发民族特色文化与走出去相结合

韩国政府都十分注重对其民族的文化传统进行保护, 不仅制定了完备的文化遗产保护法律体系, 对传统工艺提供专项补贴等, 还十分注重向世界推广富有本国特色的文化。中国拥有5000年的文明历史, 各民族文化丰富而独特, 有着发展文化产业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在我国文化产业开发过程中, 要做到从实际出发, 切实把握住自己的特色优势, 大胆地“走出去”, 展示其特有的魅力和风采。要放宽文化产品的出口审批权, 鼓励国内文化企业集团与国外文化企业的兼并收购, 在主要国家建立国家文化推广机构, 全面负责中国文化在外的推广活动, 同时加大中文的国际传播, 真正做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将中华民族文化推向世界。

“立国中华,语通世界” 篇4

2012年,成都外国语学校在高考中一举夺得了四川省文、理科双科第一名,“双黄蛋”成了人们一时问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且全省文、理科前十名中分别取得了五席,有人称之为“运气好”。然而,这样的成绩能以“运气”一言以蔽之吗?

温家宝曾在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当前迫切需要把教育从应试和高考指挥棒下解放出来,解放学生、解放教师、解放学校。”

将教育从应试和高考指挥棒下解放出来不是简单地理解为打破现有的高考制度和模式,而是需要我们首先解放思想,用一种更开阔的视野、更广阔的胸怀来理解和看待高考——高考只是人才培养方向的一种指引,而并非唯一确定的成才途径。立意高远、眼界开阔,方能从“高考”的认识桎梏中突围,探寻到“解放”之路。

在全国,大多数的讨论依然停留在对高考指挥棒的批判上,也有很多学校在高考指挥棒下探寻教育的发展并取得了成效,成都外国语学校(简称成外)就是其中之一。学校成立二十多年来,培养出一大批以全额奖学金考入哈佛、耶鲁、剑桥、牛津等世界著名大学的精英学子,并连续多次夺得四川省和成都市高考第一名,在办学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立学中华,语通世界”的多元化精英人才养成道路。接下来请大家跟随笔者一起领咯成外的办学特色。

高瞻远瞩的人才观

“立学中华,语通世界”是成都外国语学校的文化主题,校长段必聪将其诠释为:成外的学子必须具有一种大国学子的精神、盛世英才的气象,培养出具有中华情怀、世界胸襟的高素质现代中国人。这种精神气象具体表现为:热爱祖国、报效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重家国责任、社会义务的大公无私精神;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勇于开拓、改革日新的创新精神;敢于挑战、勇攀高峰的雄心和决心;坚韧不拔、顽强奋斗的意志和品质;胸怀天下、放眼世界的胸襟和抱负;潇洒大方、温文尔雅的气质;健康健全、和谐发展的人格;乐观自信、充实饱满的心灵;意气风发、朝气蓬勃的神采。

正如俗语所说的那样,心有多宽,世界就有多宽。成外的办学理念字字句句着眼于培养盛世英才应具备的多元化素质体系,既充满儒雅和大气,又鼓励创新和个性,细细品来,倒是觉出几分“百年树人”的况味来。

“四化方针”多维度蒂实办学理念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将办学理念落到实处,让看似虚无的理念落地铿锵有力,并非一件易事。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成外探索出一套“精品化、个性化、国际化、现代化”的办学方针。

所谓精品化是指师资团队的打造坚持按照专家办学、名师执教的原则,精心研究教法、精心组织教学和课后辅导,同时辅以先进的管理办法,确保师资团队和教学效果发挥最大的作用,最终培养出精品人才。

如果说精品化是很多优质高中的共同特点,还不够突显出成外特色,那我们则可以更多地到“个性化、国际化、现代化”这三个相辅相成的办学方针中去探寻。

高考被世人诟病最多的,无疑是说其抹煞了学生的个性,限制了老师的教学和学校的发展,将学校和教育变成工厂,生产出没有多大差别的、缺乏个性和创造力的高分低能的“产品”。成外的教学和发展也同样不能脱离高考,但在常规的课程外,全校开设了50余门选修课程,既丰富了学校的课程内容又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和成长需求,同时还活跃了老师的教学。

英语为主,多种小语种并行

既然是外国语学校,那外语无疑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优势。成外除去英语教学,还开设了日语、德语、法语等小语种课程,并将逐步开设俄语、西班牙语等语种。学校坚持采用国外教材进行外语教学,同时实行小班教学,确保教学质量。小语种班为成外的学子提供了一条独特的成才之路,成外2012级首届法语班有7名(全班仅17人)同学被中外重点大学抢先预录,其中朱思舜同学被法国工程师学院录取。

成外外语教学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等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优秀的外语素质以及国际化视野。很多学生在高二时就参加“托福”“雅思”考试并取得优异成绩。成外学生多次在外语比赛中取得骄人的成绩:德语班学生李纤云夺得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德语辩论赛全国第一名,并成为唯一被邀请参加在德国柏林举办的德国青少年辩论赛的中国中学生;2012年,在ACTS中国校园综合素质能力竞赛全国总决赛中,5人获得特别金奖、8人获得银奖、8人获得铜奖、7人获得优秀奖,19人获得了赴美国留学的资格,10位老师获得了“金牌指导老师奖”……

学科竞赛花开满地,艺体明星大放异彩

一所学校的发展既要突出特色又要注重全面。在突出外语特色的同时,成外也非常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在自然学科、艺术体育等方面具有特长的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空间。

成外在物理、数学、化学、信息技术等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第28届全国高中物理竞赛中,成外8位同学荣获全国一等奖、9位同学荣获全国二等奖、6位同学获得全国三等奖。同时,高中物理竞赛获全国一等奖人数首次位列成都市第一;高中数学竞赛3人获得全国一等奖,位居成都市第二。竞赛获奖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创出历史新高,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的办学特色,也使学校文理并重、和谐发展的办学思路得到了进一步的彰显。

成外重视艺术教育和体育教育,面临升学压力的学子,并非整天只顾埋头读书和参加竞赛。学校成立的书法、文学、绘画、街舞、管乐、动漫秀、成外梦网等文艺社团,每年定期举办综合性的科创艺体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学校被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风采大赛组委会评选为四川最佳赛区,校园电视台被评为四川省优秀校园电视台,获得成都市第八届学生艺术节团体金奖。在体育方面成外学子成绩同样斐然,曾获成都市首届初中生综合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乒乓球女子团体第一名、游泳女子团体第一名、羽毛球女子团体第一名、棋类女子团体第一名、棋类男子团体第一名,并打破四川省中学生运动会跳高记录。

nlc202309040829

通向五洲四海的桥梁

目前,在我国有很多中学开设了国际部。成外的教育一直坚持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为学生开辟了广泛的、多途径的出国学习渠道。在美国,成外的友好交流学校就已多达5所,她们分别是马里兰州的兰登学校、霍顿·阿姆斯特壮学校、华盛顿州的安妮·怀特学校、华盛顿高级中学、佛罗里达州的派恩学校。此外,还有法国的蒙特贝鲁高中,英国的约翰·勒基学院、路特沃斯高中、路特沃斯文化学院,日本的亚洲太平洋大学、关西语言学院等。

为促进教育教学,提高外语教师的执教能力,学校每年都要组织教师到欧美进修或教学。至今,已先后派遣英、法、德、日等语种的100多位教师到欧美各国学习、交流、任教,使得成外的教育教学在国际化道路上不断前进。学校还开辟了广泛的中外学生交流渠道。每学期都要组织学生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学习访问,或者接待英、美、法等国师生代表团的交流访问,这些活动既增进了中外青少年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又开拓了同学们的眼界,培养了同学们的国际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以全球为人生舞台的世界胸襟。成外还为美国加州大学、法国南锡大学、英国约翰·勒基学院、香港科技大学、日本亚洲太平洋大学等知名院校输送学生。现在成外的学生,几乎遍布五洲四海,哈佛、牛津、耶鲁、剑桥、康奈尔大学、拉法叶学院等国际知名高校都有成外学子的身影。成外被誉为“通向五洲四海的桥梁”,可谓实至名归。

高考录取喜报水到渠成

在高考指挥棒下,大多数人最关心的还是高考升学情况,学生的高考成绩必受关注。在成外“思想品德优良、文化基础扎实、外语特长突出、人格心理健全、审美情趣高雅、实践创新能力突出”育人目标的指导下,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也在情理之中。下面我们以一组数据来证明:2012年高考中,除去被世界知名大学录取的130多位同学外,有134名同学通过学科竞赛和外语类保送等途径,被成功地保送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全国一流大学,占四川省高考保送生人数的45.4%;2012年四川省高考文、理科状元均在成外;文科全校平均分为536.81,高出重点线20.81分;文科实验班平均分高达578.67。超过重点线62.67分;理科全校平均分为568.06,高出重点线50.06分;理科实验班平均分均超过590分。

成外的办学实力得到社会认可,优秀学子受到知名高校的青睐。清华大学授予成外“新百年领军计划优质生源基地”称号,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也将成外纳入其“校长直通车”计划和“望道”计划。众多的重点大学纷纷与学校结盟,共同培养“新百年领军人才”、拔尖创新人才。

成外在高考指挥棒下探寻教育发展成效显著,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前来取经。成绩的取得源自于学校开放的思想,源自学校对“人才”的定义,源自围绕这一目标而展开的名师工程、课程建设工程、制度建设工程、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德育实效性工程。

“立学中华,语通世界”,教育发展改革的道路也许很长,但相信成外会在发展的道路上越来越好。

立国战略 篇5

学生毕业, 携笔从戎, 临行前征询读书要点, 遂告以历史、政治、国际、战略等。再问及书目, 又随口提了若干古典以及近作:《左传》《战国策》《孙子兵法》《史记》《资治通鉴》;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金一南的《苦难辉煌》、王树增的“三部曲”即《长征》《解放战争》《朝鲜战争》;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尼克松的《领导者》、芭芭拉·塔奇曼的《八月炮火》、威廉·夏伊勒的《第三帝国的兴亡》、戴维·贝尔加米尼的《日本天皇的阴谋》……

新闻专业的学生或者读过, 或者知道美国名记者威廉·夏伊勒的《第三帝国的兴亡》, 一部展现纳粹兴亡以及二战期间欧洲风云的名作, 而似乎不太了解与之相似的戴维·贝尔加米尼的《日本天皇的阴谋》, 一部揭示日本军国历史以及二战期间亚太战事的力作。两书相较, 同样的包罗广泛, 同样的视野开阔, 同样的启人心智, 同样的引人入胜。对中国而言, 后者更值得关注, 其中大量涉及中日、中美、美苏等大国关系及其博弈, 而时至今日, 这些大国的关系依然深刻左右着亚太以及全球格局, 钓鱼岛事件、朝核危机等无不根源于此, 我国台湾地区教科书关于日本侵占台湾是“日据”还是“日治”的争议也同样脱不开这些关系。

近代中国, 苦难深重, 列强侵凌, 军阀残暴。诚如毛泽东1950年国庆节与南社诗人柳亚子唱和之际概括的:“长夜难明赤县天, 百年魔怪舞翩跹, 人民五亿不团圆。”其间,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势力与人民大众的两大基本矛盾, 构成中国近代一切问题的根源, 从而既使“天朝”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绝境, 也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发生变革的动因, 其他种种潮起潮落包括“科学”“民主”“启蒙”“现代化”等, 无不从属于两大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而这两大基本矛盾又相互勾连, 密不可分, 就像每个割据势力都有不同的列强靠山一样。文学经典《祝福》 (鲁迅) 、《子夜》 (茅盾) 、《六十年的变迁》 (李六如) 、《三家巷》 (欧阳山) 等, 新闻名篇《中国的西北角》 (范长江) 、《西行漫记》 (斯诺) 、《萍踪寄语》 (邹韬奋) 、《包身工》 (夏衍) 等, 均从不同侧面揭示了旧中国积贫积弱的本质。当代作家李存葆获得鲁迅文学奖的散文《沂蒙匪事》 (1999) , 也从一个具体而微的角度, 以令人窒息的笔墨, 描绘了一幅民国年间骇人听闻的人间地狱图:

八百里沂蒙那嵯峨绵亘的山峦, 曾是无山不匪, 无峦不盗。七十二崮那峥嵘巉峻的崮顶, 处处曾是土匪施暴逞凶的营盘。惯匪如刘黑七之辈, 恶名昭彰, 曾祸及半个中国;巨匪如孙美瑶之流, 奸同鬼蜮, 曾因劫掠欧美洋人而酿造过国际纠纷;女匪似赵嬷嬷之伙, 心如蛇蝎, 曾使沂蒙百姓一提起这恶叉雌虎便毛发倒竖;悍匪似李殿全之帮, 天良丧尽, 曾把人性之恶展示得无以复加……至于昼伏夜出, 栖于林莽的散匪和那些剪径的草寇, 打劫的山贼, 更是多如牛毛。惯匪、巨匪、女匪、悍匪、散匪, 你来他去, 此消彼长, 曾在二十余年中搅得整个沂山蒙水蜩螗沸羹, 鸡犬不宁……

那是一个鬼蜮横行的世界。

这个鬼蜮横行的世界, 并非限于沂蒙一隅, 而是遍及整个中国。《姚雪垠回忆录》就记述了1924年, 他在南阳遭土匪绑票的经历:“我在土匪中生活了大约一百天, 亲眼看着一支土匪如何由小到大, 又如何被消灭, 这是一部社会生活的奇书、大书, 包含的问题复杂, 学问很深。”[1]不仅如此, 更要命的还在于“兵匪勾结”“兵匪一家”, 张作霖、陆荣廷、刘镇华、孙殿英、孙美瑶等均为有名的匪帮首领。曾任山东督军的张宗昌更是地地道道的大土匪, 自诩“绿林大学”毕业, 蒋介石与黑道上的黄金荣、杜月笙等眉来眼去也属于公开的秘密。于是, 对老百姓来说, “贼来如梳, 兵来如篦, 官来如剃”。英国汉学家贝思飞 (Phil Billingsley) 写过一部学术名著《民国时期的土匪》 (斯坦福大学出版社, 1988年) , 出身复旦大学新闻系的复旦大学历史系原主任余子道先生的“代序”写道:

民国军队中, 有相当一部分军事长官是从匪帮首领起家的, 或者曾经充当过土匪头子。军阀军队的兵员来源, 相当大的部分来自土匪队伍。形形色色的反动军队中, 有不少时而为兵, 时而为匪, 甚至兵匪相通、兵匪一家。军阀战争、反动政府对革命军队的“围剿”战争、帝国主义侵华战争, 都利用过匪帮, 有的规模还很大。[2]

仅此一端, 即知两大基本矛盾使中国社会陷入何等衰败不堪的境地, 特别是如今越来越淡出视野的帝国主义, 也就是近代史上无所不在的列强———英、日、俄、法、美、德等更是祸根所在。这也是一流学者的共识, 从老清华历史系主任蒋廷黻到新中国的范文澜, 从大陆的胡绳、胡华、陈旭麓到港台地区及海外的郭庭以、徐中约, 对此认识高度一致, 即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社会苦难深重的根源。列强之中, 19世纪以英、法、俄为甚, 火烧圆明园就是雨果所谓“两个强盗”犯下的反人类、反文明的罪行, 沙皇俄国则侵吞了相当于三个法国的中国领土;20世纪以来先以日本危害最烈, 仅抗日战争就造成数千万中国军民的死亡, 后以美国影响最大, 冷战时期第一场热战———朝鲜战争, 就是美国对新中国的武力威胁与遏制, 包括开战之初蛮横无理地派出第七舰队, 封锁台湾海峡, 干涉中国内政。不妨说, 从甲午战争的大东沟到朝鲜战争的板门店, 构成中国近代最大的一脉国家危机, 中国的社会政治与国计民生由此陷入全面危局。从晚清到民国, 从旧中国到新中国, 一批批仁人志士锥心刺血、慷慨赴难, 说到底都在应对这一生死存亡的险境, 同时寻求现代国家亦即新中国的建国之路。1902年, 流亡日本的梁启超创作了一部“政治幻想”小说《新中国未来记》, 甚至设想了近百年后的世博会。但在一个魑魅魍魉牛鬼蛇神的鬼蜮世界, 在两大基本矛盾愈演愈烈之际, 一切“科学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等梦想只能无可奈何花落去。所谓“黄金十年” (1927-1937) 的民国, 同样断送于卢沟桥的炮火硝烟。而令人费解的是, 如今颇有所谓“新潮”汲汲于解构历史、消解历史, 包括一度甚嚣尘上的电影《色戒》以及为之欢呼的媒体。清华大学作家教授格非在2012年问世的小说《隐身衣》里, 写到两位北京名校教授的高谈阔论:

(教授甲) 幸亏当年, 慈禧太后贪污了海军用来造军舰的一笔款子, 在西山脚下修建了颐和园。要不然, 甲午海战一起, 还不照样他妈的灰飞烟灭?由此可见, 贪污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你不得不佩服慈禧她老人家的远见。经她这一折腾, 且不说为我们留下了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单单是门票收入, 一年下来是多少钱?

(教授乙) 抗日战争也完全没有必要打。如果在开战之初就立刻缴械投降的话, 少死几千万人不说, 中国和日本联起手来抗衡欧美, 世界格局也许会发生重大变化。而且, 他一直认为, 和李鸿章、袁世凯一样, 汪精卫这个人, 也是位不可多得的民族英雄, 应该重新评价, 予以彻底平反。[3]

如果说日本是20世纪上半叶亚洲包括中国的罪魁祸首, 那么新中国的浴火重生则使亚太地区以及世界格局发生天翻地覆的逆转。为此, 读读《日本天皇的阴谋》等著述, 就显得尤为必要了。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在这部皇皇三大卷的名作中, 作者戴维·贝尔加米尼不仅详细、清晰而生动地展示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崛起过程, 对中国以及亚太地区的疯狂侵略与攫夺, 而且以扎实、严谨而雄辩的史实揭示了日本头号战犯不是东条英机等, 而正是貌似超然物外的日本天皇。相似著述还有史家约翰·托兰的《日本帝国的衰亡》, 作家赫尔曼·沃克的长篇小说《战争风云 (1939-1941) 》等。

在《日本天皇的阴谋》里, 贝尔加米尼给人印象深刻地论及日本帝国的“北进”与“南进”两大派系, 北进针对苏联, 南进针对英美, 北进以陆军为主, 南进以海军为主。北进派在中蒙边境的“诺门坎战役”中一蹶不振, 被后来苏联二战英雄朱可夫一举击败。由此, 日本不得不转向南进冒险, 包括偷袭珍珠港, 闪击东南亚, 而劫夺满洲, 霸占中国, 无疑构成南进战略的基石与跳板。但由于美国强大的国力以及军工生产能力, 特别是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 包括正面战场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牵制, 日寇的南进战略也陷入泥沼, 直至覆亡。围绕这一系列波涛汹涌、电闪雷鸣的纷繁历史, 《日本天皇的阴谋》以及《日本帝国的衰亡》《战争风云》等, 均以真切细腻的笔墨勾画了一幅跌宕起伏的全景图, 《日本天皇的阴谋》一书更揭开了日本天皇的战犯面目, 同时也使读者从全球视野审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及其伟大贡献。万分遗憾的是, 作为日本法西斯的头号战犯, 日本天皇不仅逃脱了历史审判, 而且在战后的民主化重建中还作为偶像保留下来, 从而埋下当今日本右翼不断兴风作浪的病灶。对此, 一度作为日本太上皇的麦克阿瑟罪不可逭, 而他也恰好构成从日本帝国主义到美帝国主义之危害中国的标志性人物。

麦克阿瑟出身军人世家, 一战后出任西点军校历史上最年轻的校长, 二战中坐镇亚太战区, 与马歇尔、艾森豪威尔、巴顿等齐名。当年, 他任美军最高军职陆军参谋长时, 年轻的艾森豪威尔还只是他的一员“跟班”。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有幕传神的画面:麦克阿瑟将军坐在办公室里一声呼唤, 隔壁的艾森豪威尔少尉便飞也似的跑来听命。不过, 众所周知, 此人一向骄横跋扈, 自命不凡, 刚愎自用, 妄自尊大, 长于纸上谈兵而拙于战场用兵, 加之时运不济, 一生失败的惨痛多于胜利的骄傲。其中最大也最令其刻骨铭心的, 一是二战中在菲律宾“巴丹”的败亡, 二是在朝鲜战争中的折戟沉沙。由于前者, 他将自己的座机命名为“巴丹号”;由于后者, 他的一世戎名便被其睥睨的中国对手彻底葬送, 而其本人也让自己不屑的杜鲁门总统炒了鱿鱼, 灰溜溜地交出指挥权, 黯然退出历史舞台。

2010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60周年纪念日, 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表讲话:

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近代以来, 饱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之害和蹂躏之苦的中国人民, 更是深深懂得侵略战争之野蛮、维护和平之宝贵。60年前发生的那场战争, 是帝国主义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朝鲜内战爆发后, 美国杜鲁门政府悍然派兵进行武装干涉, 发动对朝鲜的全面战争, 并不顾中国政府多次警告, 越过三八线, 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 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城市和乡村, 把战火烧到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之上。

在此危急关头, 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 审时度势, 毅然决然地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 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果敢承担起保卫和平的历史使命。1950年10月19日, 我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 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同志率领下, 肩负民族的期望, 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 雄赳赳, 气昂昂, 跨过鸭绿江, 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 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舍生忘死的浴血奋战, 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为了纪念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多家电视台播出了一部纪录片《断刀》。影片在丰富翔实、生动细致的一手文献的基础上, 经过独具匠心的创作, 展示了60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新中国立国之战。美军统帅麦克阿瑟的凶悍军刀, 就是在这一扭转乾坤的正义之战、震撼世界的和平之战中铿然断裂。之所以说“扭转乾坤”, 是因为中国人民从此真正站立起来了, 亚太以及世界格局也由此开始发生逆转;之所以说“震撼世界”, 是因为百年积贫积弱、多年兵连祸结的中国, 将二战中的头号强国、武装到牙齿、开国以来尚未尝过败仗滋味的美国打趴在三八线, 再也无法也不敢越雷池一步。暨南大学新闻学前辈梁洪浩先生, 当年作为新华社记者, 怀着一腔豪情赴朝参战, 亲历了那段气壮山河的历史。一次, 他聊着这段往事, 不觉谈起牺牲的战友, 突然大放悲声, 半天无法平息, 让人不由肃然, 也进一步理解了和平来之不易, 明白了新中国立国之战的含义。从中日黄海大东沟海战邓世昌义无反顾地操舵直冲日舰吉野, 到上甘岭黄继光毫不犹豫地扑向美军枪眼, 从《义勇军进行曲》的“起来”呼唤, 到毛泽东主席“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宣示, 都在这场立国之战中汇聚成一曲响遏行云的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的精神交响, 就像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战后那句掷地有声的话:“从此, 西方列强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如同格非小说里的名校教授满嘴跑火车, 如今也颇有名流喜欢对抗美援朝说三道四。2008年, 新华社名记者熊蕾在长文《报, 还是不报———近三十年中国媒体新闻价值观的变迁》中, 就以“颠覆历史”为题专门写道:

回顾近30年中国媒体新闻价值观的变迁﹐历史观的改变是不能忽视的一个方面。这种改变是全方位的﹐渗透到很多新闻人的潜意识中。

比如﹐把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人为割断﹐用1978年后近30年的历史否定以前的30年﹐似乎前30年一无是处。就连为中华民族争得了生存权和发展权﹐换来了中国几代人的和平﹐赢得了全世界对新中国尊敬的抗美援朝战争﹐也在被遗忘、被否定。[4]

别的且不说, 仅看如下一段出自据说是权威教材的历史叙事就可略见一斑:

1950年6月25日, 南北朝鲜发生战争, 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派出联合国军维持朝鲜半岛和平。在斯大林要求下, 中国也派出部队, 以“志愿军”名义入朝, 援助北朝鲜。1953年7月27日, 板门店停战签字, 维持“三八线”。[5]

看似冷静的旁观, 貌似超然的叙述, 只需稍加检点严肃史实, 就不难发现其颠三倒四、张冠李戴以及深文周纳的鲜明立场。尽管站在不同的立场难免有不同的视野与观点, 一场影响巨大的战争对不同方面也自有不同评判, 但对新中国而言, “两年零九个月舍生忘死的浴血奋战”却早有定论———“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对此不必长篇大论, 有点历史感和正义感的美国人也不会认同上述叙事并为之赧颜:“维持朝鲜半岛和平”!不妨看看美国方面书写这场战争的最新力作吧———《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The Coldest Winter:America and the Korean War) 。作者大卫·哈伯斯塔姆 (David Halberstam) 曾任《纽约时报》战地记者, 1972年的《出类拔萃之辈》 (The Best and The Brightest) 为他赢得普利策奖, 并成为越战经典之一;1979年的《无冕之王》 (The Powers That Be) 是美国新闻政治史的权威著述, 在中国也颇为有名。《最寒冷的冬天》是他十年磨一剑的绝响, 2007年付梓之际, 他不幸遭遇车祸罹难。北京大学国际问题专家朱峰教授评价这曲“天鹅之歌”:“哈伯斯塔姆这本书, 好就好在承认美国错了。”[6]所谓“最寒冷”可谓一语双关。本书虽然针对朝鲜战争, 但落笔却聚焦1950年冬季。据当事人回忆, 这年冬天, 朝鲜半岛奇寒无比, 而就在这“最寒冷的冬天”, 麦克阿瑟遭遇了一生的滑铁卢, 美军经历了胆战心寒的大溃败, 在朝鲜战争中殒命的美军最高将领沃克中将, 就是在慌不择路的溃逃人流中连人带车跌落山崖, 为其军人生涯画上了不光彩的句号。

如果说《日本天皇的阴谋》是以书的内涵见长, 那么《日本帝国的衰亡》则以书的作者闻名。作为普利策奖获得者, 约翰·托兰早年见过斯诺, 曾立志做斯诺第二, 晚年两度来到中国, 对中国和中国人民充满敬意。在中国, 他结识了南开大学美国史专家华庆昭教授。由于他的热心安排, 华庆昭赴美查阅了杜鲁门时期美国政府档案资料, 完成了享誉学界的《从雅尔塔到板门店》。这部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学术佳作, 1992年先出中文版, 翌年又在康奈尔大学出英文版, 为国内外学界所推重, 有“三新”之誉———材料新、观点新、写法新 (既坚持学术为本, 又兼顾清新可读) 。全书起自罗斯福总统在雅尔塔会议后匆匆去世, 终至朝鲜战争在板门店停战, 举重若轻地阐述了冷战初期纵横捭阖的大国关系与全球变局, 正如约翰·托兰在本书“初版序”里写到的:

《从雅尔塔到板门店》是一部杰出的历史著作。它讲述的是通过一双中国人的眼睛所看到的, 从1945年春到1953年初的战后世界。……就我所知, 还没有一部历史包含着这么丰富的以大量文件和事实为根据的新信息。……然而, 《从雅尔塔到板门店》一书之高于其他著作的地方, 并不仅限于学术研究方面。在处理有争议的题目时, 华教授能够保持难能可贵的客观性。[7]1

比如, 一步步严谨周密地回溯了朝鲜战争的来龙去脉后, 华庆昭先生在《板门店的回声》一章里, 总括性地分析了这场战争对各方的利弊得失:

———李承晚与蒋介石, 是占了大便宜的两个人物;

———作为美军的后勤与休养基地, 日本发了战争财, 为日后经济起飞打下了基础;

———在中、美、苏、英四家中, 没有正式参战的苏联得益最大。

———美国失大于得,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敌对, 在战略上犯了大错误, 在战争中遭受巨大伤亡, 美军司令官在第一场没有打胜 (虽然也不算打败) 的停战协议上签字。

———中国取得了胜利。成立不到一年的新中国敢于和美国交锋, 把美军和联合国军从鸭绿江打回到“三八线”, 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 证明中国人民不但有能力解放自己, 也能够在国际战争中帮助邻邦转危为安, 捍卫祖国的安全, 一洗一百多年来受尽侵略凌辱的国耻。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但是, 中国在朝鲜战争中也有所失。至少可以指出三点:失掉了解放台湾的机会;付出了巨大的兵员死亡;失掉了与美国关系正常化的机会。[7]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 英雄的生命开鲜花?在习惯性地享受了六十余年的和平生活后, 重温抗美援朝新闻报道的扛鼎之作《谁是最可爱的人》, 我们是不是会有更丰富的感悟, 对百年仁人志士为之赴汤蹈火的新中国是不是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亲爱的朋友们, 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 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 当你喝完一杯豆浆, 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 当你安安静静坐到办公桌前计划这一天工作的时候, 当你向孩子嘴里塞着苹果的时候, 当你和爱人悠闲散步的时候, 朋友, 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会很惊讶地看我:“这是很平常的呀!”……

这篇报道在新中国历史上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 一代新闻人范敬宜1950年就是在其感召下奔赴白山黑水, 义无反顾走上一生新闻之路:“在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书的时候, 我听过两次终生难忘的新闻讲座……一次是《大公报》‘四大才子’之一的刘克林讲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写作特色, 当时他才28岁, 讲得所有同学少年个个热血沸腾……刘克林给予我的是新闻记者的革命品格, 从而鼓舞我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走上了新闻工作的道路。”[8]

参考文献

戴维·贝尔加米尼:《日本天皇的阴谋》.商务印书馆, 1984.

华庆昭:《从雅尔塔到板门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

王树增:《朝鲜战争 (修订版)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1]姚雪垠.姚雪垠回忆录[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 2010:43.

[2]贝思飞.民国时期的土匪 (修订版) [M]//徐有威, 等, 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民国史研究中一个有意义的新课题 (代序) .

[3]格非.隐身衣[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7-9.

[4]http://blog.voc.com.cn/blog.php?do=showone&type=blog&itemid=424283.

[5]董建, 等, 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155.

[6]大卫·哈伯斯塔姆.最寒冷的冬天[M].王祖宁.等, 译.重庆:重庆出版社, 2010, (“权威推荐”。不过, 芝加哥大学历史系东亚史讲座教授兼系主任布鲁斯·卡明斯极不满意此书, 赶写了《朝鲜战争》并于2010年出版。其中指出, 朝韩双方都负有战争责任, 而1945年美国将朝鲜半岛一分两半则是始作俑者。另外, 哈伯斯塔姆只字未提美军对朝鲜平民的大屠杀式轰炸, 其间美国空军投掷的炸弹远远超过二战期间轰炸太平洋诸岛的炸弹总和。)

[7]华庆昭.从雅尔塔到板门店[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

人力资本——立国之本 篇6

人力资本的重要性

从经济角度看, 凸显人在社会中的价值的最好方法是强调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生产增长的主要因素, 也是具有经济价值的一种资本。从个体角度定义, 人力资本是存在于个人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能力和健康等质量因素之和。

1. 现代市场经济正是缘于对人才

管理的重视和认同, 管理学界才提出了人力资本经营论。这是对传统劳动人事管理的全新认识和全面创新, 它标志着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向现代的人力资本经营的变革。未来企业的资本不仅仅是物的资本和货币的资本, 而是要求人的智能和发挥人才智能资本的作用。如果说传统产品属于“集成资源”, 而未来的产品则属于“集成知识”, 那么智能资本将导致“世界财富的一次大转移”, 即企业的成功将从自然资源的拥有者手里转到那些拥有思想和智慧的人的手中。也就是说, 未来企业的发展, 不只是靠设备好、技术强、资本雄厚, 同时要靠那些具有高智慧的人才。

2.人力资本经营把人视为一种稀缺资源, 强调人与事的统一发展, 特别注重开发人的潜在才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就是让人的才能在生产经营中发挥作用, 提高劳动生产率, 实现更大的利润, 在这个过程中将人力资源转换为人力资本。因此, 如何有效地将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人力资本经营, 必将成为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管理始终是企业发展必须重视的课题, 合理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与人力资本的转化必将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 同时也将成为企业在竞争市场上处于不败之地的恒久动力。拥有人力资本, 将意味着再创竞争优势。因此这需要企业与其管理者必须有意识地在工作中不断去学习、去运用, 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和整合, 全面促进人力资本的增值。

人力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投资

由于人力资本投资的特殊性, 所以它与物质资本投资相比, 具有不同的特点。

1. 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因素较多。

人力资本投资的对象或客体不是非生命的物体, 而是具有一定的智力、体力、精力和生命的人, 不仅受社会、经济、文化和家庭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个人先天的智商、偏好、行为和性格特征等多方面的因素, 因此在人力资本投资评估中, 需要考察的因素就显得多而复杂。

2. 人力资本投资具有多元性。人

力资本投资的取向受诸如社会经济体制、个人及家庭收入、企业管理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我国对人力资本的基础教育的投资者主要是政府;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后, 高等教育的投资者开始转向个人, 但政府还继续承担义务教育的投资;同时人力资本再投资, 如在职业技能和专业培训等方面, 其投资主体由企业担当。所以, 人力资本投资者包括个人、企业和政府等, 是多元的。

3. 人力资本投资者与投资对象交织。

人力资本载体自身是天然的投资者, 即人力资本载体自身要投入智力、体力、精力和时间等, 但同时又是被投资的对象, 所以投资者与投资对象集中于承载者一身, 这一特点与物质资本投资有显著的区别。

4. 人力资本投资含有非物质形态的投入, 即时间投入。

人力资本是一种时间密集型的资本, 所以时间也就自然成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投入资源。对于大多数人力资本投资来说, 需要很长时间, 有些投资需要几年, 甚至十几年或几十年。人力资本投资的时间成本受时期和地域的影响, 时期不同、地点不同, 时间成本也不同。部分人力资本投资, 如迁移和流动, 其时间成本就较少, 除此之外, 绝大多数的时间投资成本都较高。

5. 人力资本投资具有相继性。

由于人力资本投资需要花费的时间较长, 所以呈现出明显的阶段上的相继性, 即后期投资必须以先前的投资为基础或前提条件。从严格意义上说, 人力资本投资是由几个阶段相继完成的, 典型的如从小学到大学的全部教育过程就有着明显的阶段性及其相继性。人力资本投资的相继性特点, 使人力资本投资主体复杂化了。小学和中学是义务教育, 投资主体是政府, 作为福利性投资, 政府放弃投资所形成的人力资本产权;高中和高等教育投资主体是个人 (包括家庭成员) 或企业, 根据投资主体的构成, 或个人拥有全部人力资本产权, 或多元投资者对产权共同分享;人力资本进入企业或接受企业培训后, 作为功利性投资, 新增的人力资本产权应归属于企业所有。从人力资本的形成过程看, 福利性投资为功利性投资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功利性投资是建立在福利性投资基础之上的, 没有福利性投资也就没有功利性投资。先期的福利性投资演变为后期的功利性投资, 进而形成专用性人力资本, 因此人力资本具有了普遍性和专用性。

发挥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1.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由于人力资本是一种稀缺资源, 要获得这种资源需花费一定的费用, 因此必须加大教育投入以培养人才。为了解决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 各级政府除了应继续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支出外, 还应广开筹资渠道, 真正形成一个以国家办学为主体, 多种力量共同办学的教育新体制。同时还应看到, 由于人力资本存量不可能是由一次性投资形成 (无法毕其功于一役) , 而是不断进行多次投资的结果, 所以必须不断地对劳动者进行再教育和再培训, 加强社会化终身教育。一是根据社会发展进程, 通过正规的教育体系进行有层次有系统的培养开发;二是通过用人单位或人才资源开发机构, 适时地进行实用性、短期性的技能开发;三是通过各类继续教育网络进行知识和技能更新, 以适应未来需要的后续开发。客观上, 由于积累人力资本过程中的投资具有时滞性, 在一定时期内可能只有投入而没有产出, 因此对于这种战略性投资必须改变短期化行为, 要做长远打算, 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本开发战略规划, 营造求知好学的社会氛围。 (1) 大力发展国民教育。发展国民教育是人力资本生成和发展的基础。社会生产的实践表明,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与劳动者文化程度的高低呈正相关关系。在人力资本投资中, 教育投资是最重要的投资, 是形成人力资本的基本途径。教育投资是指各机构部门为改善人力资源的受教育程度的投资。人力资本中的教育投资是指劳动力人口所负担的总教育成本, 它包括学校教育成本和学生所放弃的收入。教育投资是一种对人力资本的长期投资。目前, 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为了取得经济发展的优势, 将大力发展国民教育作为重要的政策和措施。教育是增加社会人力资本的基础产业, 国民受教育的程度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我国发展国民教育的任务非常艰巨。长期以来, 教育投资基本上是政府行为, 投资来源面狭小, 投入严重不足, 造成人口总体素质不高, 劳动者文化程度偏低的国情。要改变这种状况, 为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本, 我们应发展各种职业学校、成人教育和各类业余学校;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 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 大力吸收企业、民间、国外投资基金等多种来源的资金, 调动社会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加大教育财政支出, 逐步改善教育经费短缺的局面。 (2) 发展终身教育和职业培训。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使得学校正规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其局限性的特征。近年来, 各国大多将发展终身教育作为其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并渐成趋势。终身教育使劳动者在自己一生中的任何时候都可自由地选择继续学习和进修的机会, 并且这种学习的成果可得到社会的承认。实行终身教育是人力资本实现有效增值的重要手段, 劳动力再培训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按其性质区分, 这种投资旨在不断提高在职职工的劳动生产率, 尽管这种投资必须保持经常性, 但其仍是短期性的。

2.建立完善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必须尽快消除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分割状态, 以促进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有人担心, 劳动力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会引起农村人口大量涌入, 土地无人耕种。人力资本理论告诉我们, 即使开放城乡劳动力移民, 也依然会有足够的劳动力留在农村。同时, 在户籍制度、人才引进政策等方面应进行大胆的改革, 以刺激人力资本的流动。

管窥日本:知识产权如何立国? 篇7

知识产权立国战略标志着日本继“科技立国”后又一次重大战略转移, 即从“科学技术立国”向“知识产权立国”的转移。与此同时, 本次日本国家战略调整被誉为是日本继明治维新“开国”和二战后“开国”之后的“第三次开国”。这意味着, 全民期待下的“知识产权立国”将会为日本经济社会注入全新的发展活力。

一、日本国家战略的转变及知识产权立国的确立

日本在新世纪初明确提出“知识产权立国”的国家战略, 可以说是日本对世界发展形势做出准确判断后的主动迎合。这既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 也符合了日本国家利益, 应该说具有历史必然性。从历史上看, 日本在战后的国家战略几经调整,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日本的“技术立国”阶段。战后的二十年, 是日本经济重新起飞的黄金二十年。日本凭借其雄厚的工业老底子和全体国民的辛勤劳动, 在大量引进吸收欧美先进技术并加以日本式改良的基础上, 向全世界提供了大量廉价质优的工业品, 赢得了日本引以为豪的繁荣。至70年代末, 日本制造的电子产品、家用电器和汽车畅销全世界, 从而一跃成为紧随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第二,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日本的“科技立国”阶段。日本这种长期依靠仿制改良欧美先进技术的做法, 不仅引起了欧美等国的强烈不满, 在国际贸易中受到欧美等国打压, 而且造成本国自主科技尤其是基础科技相当薄弱, 日本国家竞争力开始减弱。为了应对此种局面, 日本提出“科技立国”, 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自主专利的发展, 加大基本领域的科技研究, 以增强高新技术领域的竞争力。

第三, 2002年至今的日本“知识产权立国”阶段。到了20世纪末, 与美国注重知识创新的知识产权战略相比, 日本的“科技立国”使其明显感到后劲不足, 产业竞争力下降。究其原因, 日本在技术创新、转移和知识产权制度运用方面大大滞后于美国。当然, 日本整个90年代国内政局不稳定也使其政府无暇顾及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直到21世纪初相对稳定的日本内阁感受到知识产权保护对日本产业界的影响, 提出了“知识产权立国”战略, 要把日本建设成一个崇尚发明与创造的国家。日本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动作之大、行动之迅猛, 大有对欧美的奋起直追之势。

二、知识产权立国在日本的实施概况

日本政府于2002年3月召开了第一次知识产权战略会议, 提出了“知识产权立国”, 使日本跻身于用知识经济创造财富而不是用体力生存的国家序列。为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大纲》的实施, 日本内阁成立了首相亲自挂帅、内阁各大臣均参与其中的知识产权战略本部, 以从全局角度统领日本全国“知识产权立国”战略。战略本部下设知识产权事务局, 其基本任务是制定并推出年度“知识产权推进计划”。从2003年始, 该事务局每年6月会准时推出当年度的“知识产权推进计划”, 以促使相对抽象复杂“知识产权战略大纲”能够以具体化、形象化方式地呈现给民间百姓。政府各部门的分工合作更是不可或缺:按照《知识产权战略大纲》的要求, 经济产业省主要负责全国的专利和商标事务;文部科学省主管全国的著作权法实施事宜;农林水产省主要负责《种苗法》在日本国内的施行。此外, 各公立大学和研究机构、企业单位都按照“推进计划”的要求做好本部门职责内工作。

三、知识产权立国的基本方针与主要内容

为了深入实施“知识产权立国”的国家战略, 日本政府在《知识产权战略大纲》中对其基本方略做了明确部署:紧紧围绕知识创造循环的四个层面, 即对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应用”和“人才培养”采取战略性对策, 推动四个层面的紧密相连和无缝衔接。

第一, 就知识产权的创造战略而言, 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1) 积极推动大学、公立研究机构等单位的知识产权创造。一方面争取实现在基础专利领域的突破进展, 另一方面加大对高新技术的研究投入。促进科研创造成果的权利化转化, 将成果努力实现产业化以回报社会。 (2) 推动企业的战略性知识产权创造、取得和管理。与欧美的同行相比, 日本企业的专利申请多重视国内而忽视海外, 在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等高尖端领域的专利申请不论在“质”上还是“量”上都处于劣势。因此, 日本企业要迎头赶超就必须加强科技创新, 弥补知识产权竞争中的短板。 (3) 鼓励创造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人才乃是国际竞争的关键因素, 在知识产权方面也不例外。为推动本国知识产权立国战略, 有必要培养一大批出色的具有创造精神的知识产权人才, 推动全社会对创造活动的崇尚。

第二, 就知识产权的保护战略而言, 《大纲》从四个方面予以规定: (1) 改善专利审查程序, 缩短专利授权期间。准确而迅速地根据申请人的需求进行审查, 同时与国际审查标准接轨, 进一步提升审查效率。 (2) 应对互联网环境下作品版权的保护。要建立对数字化作品的特别保护机制, 开发有效的保密技术, 日本的《著作权法》需要适时进行修改已保障数字时代的权利人版权。 (3) 更加重视商业秘密保护。针对不适宜采用专利公开保护的Know-how, 完善法律对于商业秘密的保护措施, 以达到欧美保护水平。 (4) 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处理机制。司法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 对司法的信赖正是日本知识产权制度基础的支点。完善司法制度改革, 建立知识产权专门法院, 简化知识产权诉讼程序。除此之外, 要加强非诉讼的仲裁等替代性争端解决机制 (ADR) 。

第三, 就知识产权的利用战略而言, 一是要促进大学、公立研究机构等单位的知识产权利用, 加强与技术转让机构 (TLO) 的合作, 将正在申请或已获授权的专利技术转让给产业界进行实施, 推动知识产权产业化进程。二是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评估和利用。推进知识产权产业化离不开对产业的中坚力量——中小企业、风险企业及个人的知识产权利用给予援助。加强对知识产权的评估, 有助于中小企业的投融资事宜, 降低风险企业的投资风险, 有利于激励私人手上的知识产权的产业利用。

第四, 就知识产权的人才培养战略而言, 战略大纲要求采取积极措施培养各类知识产权人才。人是各种制度的决定因素, 日本要实现其“知识产权立国”战略更依赖于大批高素质知识创新人才和知识产权法律人才。日本政府已经深刻的认识到, 日本文化要在世界立足并发扬光大, 不能仅仅依靠少数的知识产权的专家学者, 更得充实本国的知识人才基础。既要培养大量高素质的懂技术、晓法律、通外语的知识产权人才, 又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努力形成崇尚知识、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 为知识产权立国奠定社会基础。

四、以中国为重点, 重拳打击海外假冒盗版侵权

日本在实施其知识产权立国战略过程中对于其本国知识产权采取了内外兼顾的保护方式。在海外知识产权的保护策略上, 日本本着“本国利益优先”的原则进行了外交策略选择。面对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在制造业方面的快速发展, 日本有着复杂的心理。一方面日本找到了前所未有的需求市场, 另一方面又担心原有技术优势会逐步丧失。因此, 日本在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大纲时, 在亚洲采取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外交策略:一是与众多亚洲国家签订包括知识产权保护在内的FTA (自由贸易协定) , 二是以中国为重点大力打击假冒盗版等侵犯知识产权活动。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市场巨大。日本为保护其知识产权利益, 对中国采取了多种反假冒反盗版的措施。总体说来, 这些措施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日美联合对中国施压。如2006年3月, 日美两国政府发表共同声明, 要求中国政府为仿冒品、盗版品与正品的区别提供指导, 加强取缔仿冒行为。日美两国政府就在中国受害的实际状态和对策信息进行交换, 并在WTO针对中国提出知识产权贸易诉讼, 指责中国打击盗版不力和限制外国电影、音乐和图书进入中国市场。期间, 日本以第三国身份加入美方的磋商请求, 参加美国对华知识产权WTO诉讼案。

二是日本单独针对中国采取行动。早在2001年, 日本贸易振兴会 (JETRO) 就在北京代表处设立了知识产权部, 与中国有关机构进行磋商, 协同处理两国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事务。从2002年起, 日本每年都派遣由政府官员和产业界人士组成的“知识产权保护官民代表团”到中国各地访问, 这无形中给中国方面施加了压力。日本知识产权战略本部在2003年至2007年的推进计划官方文件中均有针对中国假冒、盗版的内容, 2007年更是直接指出:“日本的文化产业内容在中国每年因侵权受损大约为2万亿日元;中国在现在化进程中虽已建立了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 但在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实际解决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日本现在海外市场打击假冒盗版侵权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大有拿起大棒对他国施压之势。这一点值得我国持续警惕并早日想出应对策略。

五、结语

日本知识产权立国战略实施的这十年来, 已对日本经济社会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 日本经济正在摆脱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长期的低迷与徘徊, 开始走上以知识创新为主的发展道路。日本政府已经提出到2030年将日本国建设成世界上最先进的知识产权立国国家。面对海外市场存在假冒、盗版等侵犯日本知识产权利益的行为, 日本采取咄咄逼人的外交施压似乎已经在所难免。如何妥善处理中日贸易中存在的知识产权纠纷, 保护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利益已成为当前极为重要的课题。

我国虽已于2008年制定颁布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 但前途仍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管窥日本知识产权如何立国之经验, 对于保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构建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借鉴意义不言自明。

摘要:知识产权作为自主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作为建设创新性国家的重要支撑, 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制定和施行符合本国国情和利益的知识产权国家战略越来越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根本, 在此方面发达国家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特别是邻国日本在新世纪初明确提出“知识产权立国”的战略目标。通过最近十年的实践努力, 日本已经探索建立了一整套的知识产权创造、应用、保护和管理的科学机制。日本的国家战略自此实现了由“科技创新立国”到“知识产权立国”的重大调整。深入了解当代日本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我国创新性国家建设提供了借鉴和启示意义。

关键词:日本,知识产权,自主创新,立国战略

参考文献

[1]丁恒龙, 王卫星.日本知识产权制度的变迁及启示[J].科学管理研究, 2009, (6) .

[2]李维宜.日本知识产权立国战略若干问题研究[J].法治论从, 2006, (3) .

冯立国:最喜绿树梢头啁啾时 篇8

冯立国说:中国古代有“三十不学艺”一说,而我却是在年近50岁才开始学习摄影。

2010年下半年,偶然的原因让冯立国拿起了数码相机,开始了摄影的生涯。近些年,在冯立国生活和工作的抚顺市户外暴走活动很盛行,冯立国每逢周六周日总是与爱人一起到山里徒步旅行。那时他手里只有一个小卡片机,走到哪拍到哪,多数是拍些昆虫和野花,回家放到电脑上看,发现镜头下的微观世界很精彩。在网上一查,才知道有种摄影叫微距摄影,立即买了佳能单反相机和百微镜头,一头扎进了微观的生命世界。从此,抚顺的田间地头,晨曦黄昏,经常能看到他的身影。爱人非常支持他的这一爱好,经常与他一起出没在山野田间寻找千奇百怪的昆虫。有时两人会在入夜后,打着手电到野外寻找昆虫。

入冬后,所有的昆虫都销声匿迹,小花也枯萎飘落,冯立国购买了佳能1Dmark4相机和超长焦镜头,转入一年四季都可以的拍鸟活动。

开始拍鸟后,冯立国开始天天做拍鸟的梦,从此,鸟儿占据了他的几乎全部业余生活。白天投身大自然,忍酷暑,战严寒,跑遍抚顺的山山水水,拍遍了所有抚顺能拍到的鸟,之后开始向全国各地出击,一年多的时间,拍到近200多种鸟,包括一些世界珍稀濒危鸟种。通过鸟类拍摄,他发现不少鸟类新现象,如某些鸟类资料,目前人们尚无其行为、新的分布区域等记录,冯立国就把资料整理出来,为我国鸟类研究留存了新档案。

微距摄影两三个月后,冯立国的微距作品开始在摄影比赛中连续获奖。拍鸟不久,他的鸟类摄影作品开始在网络上获得好评,半年多后成为鸟类摄影网站的版主,鸟类摄影作品也开始在专业比赛中获奖。

从拍鸟开始,冯立国又投身于知鸟、爱鸟、护鸟的公益事业中。在拍鸟过程中,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在互联网上,他时时不忘宣传爱鸟、护鸟,撰写了很多爱鸟护鸟的文章发表在互联网上。

在网络,他发出了这样的呼吁:

人类应该尊重甚至敬重万物,这自然包括鸟类。

从主观上说,鸟是美的化身,人类从自身愉悦的需求出发,也应该爱鸟护鸟。

从法律上说,捕、杀20只包括麻雀在内的普通鸟就构成犯罪,珍贵、濒危鸟类捕、杀一只就构成犯罪(两者罪名不一样)。拍摄照片造成鸟的死亡,因属于间接故意而不构成犯罪,但也距离犯罪不远了。

拍鸟的前提是爱鸟、护鸟,将鸟心比自心。

冯立国对白鹤这种精灵的感情尤其深厚,对其有一定的研究,聊起来就话密。提到白鹤,冯立国心中充满内疚。他说:“我只拍过一次白鹤,由于对白鹤不了解,追撵着拍,受到了鸟类爱护者的严厉批评。”忏悔之余,他查阅大量白鹤的资料,对如何拍摄白鹤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在互联网上向鸟类摄影爱好者发出倡议。

他说,白鹤每年从西伯利亚北部的繁殖地启程,途经两条迁徙路线最终到达中国鄱阳湖等和伊朗的越冬地,整个迁移路程长达5000公里。白鹤在迁飞过程中体重会下降一半,每一个中途歇息点对白鹤来说都是救命点,需要在短时间内快速补充营养,恢复体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恰当的时间赶到繁殖地,完成繁衍后代、延续物种的使命。如果中途歇息点每天都聚集大批不守规矩的拍鸟人,它们很难在必要的时间内恢复体力,再次起飞后会非常危险——高空的寒冷和长途迁徙对体力巨大的消耗有可能夺去它们的生命。

除少数偷猎者,普通百姓很少打扰白鹤。只有那些没有爱鸟意识的拍鸟人,既对白鹤兴趣浓厚,又在打扰白鹤。如果没有拍鸟人的打扰,白鹤在迁飞中途歇息点能安稳很多,这是我们拍鸟人最应该反思和自我检讨。

冯立国说,那次拍白鹤,我多次提醒自己和同伴不要过分接近白鹤,以便让白鹤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也只有这样才能拍到白鹤最美的姿态——群鹤仰天鸣叫,但我很心虚很自责,我的同伴也有同感。到底应该如何拍白鹤,这是所有拍白鹤的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冯立国说,如果一定要拍一次白鹤,就提倡车拍。白鹤停留地的地貌决定,车辆无法开到离白鹤很近的地方,车拍对白鹤影响最小。缺点是无法选择距离、视角等。其次,提倡隐蔽拍摄。如果露天拍摄,不能逾越拍摄的底线——让白鹤长时间处于警觉状态而无暇觅食、休息,或造成白鹤为躲避而起飞!所以,非要拍摄白鹤,就要蹲下缓慢接近,再是人数越少越好,不能三五成群的围剿;第三,穿迷彩服;第四,只要白鹤出现警觉,停止嬉戏或觅食,立即停止接近,让其恢复常态;第五,如果白鹤开始向远处移动躲避,就彻底放弃继续接近;第六,不要无限接近,即便白鹤一直处于自然状态,拍一个小时就赶紧悄悄撤离。

渤海立国与对外关系述略 篇9

关键词:渤海国;行政设置;遣使交聘

中图分类号:K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9-0025-03

渤海是以东北少数民族粟末靺鞨为主体建立起来的地方割据政权,并作为羁縻府州隶属于唐朝。渤海于公元698年立国至926年灭亡,前后存续了229年,历经十五位统治者治理,疆域最盛时占据了今东北大部分地区、朝鲜半岛北部、苏联沿日本海部分地区。本文以渤海国的行政设置与管辖、渤海同周边各族的往来、渤海与日本新罗的外交关系为重点进行相关梳理研究。

一、渤海国的行政设置与管辖

(一)渤海立国与受唐册封

渤海,本粟末靺鞨附高丽者,姓大氏。高丽既灭,大祚荣率领众部徙居营州(今辽宁朝阳)。唐朝万岁通天年间,国家政局动荡,连年征战致使民不聊生。时任营州都督赵文翙面对激化的社会矛盾与民族矛盾,采取残酷的手段镇压。契丹首领李尽忠、孙万荣率众叛周,杀死营州都督赵文翙,史称“营州之乱”。同契丹毗邻的粟末靺鞨部,在大祚荣父子的领导下也投入到反周的行列,大祚荣父亲乞乞仲象还被李尽忠部授予“大舍利”之职。伴随着李尽忠部被周军剿灭,靺鞨首领乞乞仲象与乞四比羽及高丽余种东走,“度辽水,保太白山之东北,阻奥娄河,树壁自固”[1]。武则天对靺鞨部采取招抚政策,封乞四比羽为“许国公”,乞乞仲象为“震国公”,赦免其罪。乞四比羽因未接受唐朝封爵而被杀,是时乞乞仲象已死,其子大祚荣引歼痍遁去。在天门岭大祚荣部队与唐李楷固部队决战,李楷固兵败而归,此“天门岭之役”保存了靺鞨力量,成为渤海建国史上举足轻重一战。

圣历元年(698年),突厥与武周反目,攻姒州、檀州、定州、赵州等地,契丹依附突厥,中原与东北交通要道被阻隔,唐朝无法再继续征讨大祚荣余众。大祚荣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发展割据势力,即并乞四比羽部众,恃荒远,在东牟山旧国(今吉林敦化县敖东城)建立了肃慎系历史上第一个民族政权,自号“震国王”。随即遣使结盟突厥,同时靠吞并邻近部落与毗邻领土的方式扩展疆域,取坐拥地方五千里,户十余万,胜兵数万,尽得扶余、沃沮、弁韩、朝鲜海北诸国,迅速成为当时东北举足轻重的政治军事势力。

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复位,派遣侍御史张行岌招慰大祚荣。大祚荣接受了来自唐王朝的招抚与册封,同时遣子大门艺入侍唐廷。先天二年(713年),睿宗派遣朗将崔忻摄鸿胪卿,前往震国拜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以所统为忽汗州,领忽汗州都督,自是始去靺鞨号,专称渤海”[2]。崔忻将此事刻石题铭于都里镇(今辽宁旅顺)的石碑上纪念,“敕持节宣劳靺鞨使鸿胪卿崔忻,井两口,永为记验,开元二年五月十八日。”[3]该碑成为见证唐与渤海关系史的重要物证。自此,唐王朝正式承认渤海的合法地位以及大祚荣对渤海的统治。渤海国也正式成为唐朝的羁縻府州——忽汗州,纳入唐王朝版图。随即渤海国“每岁遣使朝贡”,直至开元七年(719年)大祚荣去世从未间断。唐朝要求渤海永为藩屏,长保忠信。渤海国祚存续的二百余年间,也基本保持了与唐王朝睦邻友好的关系。只是在大武艺统治时期,渤海曾几度挑战唐王朝权威。开元十四年(726年),唐玄宗设置黑水都督府,以此遏制大武艺继续向北扩张的野心。大武艺借口攻打黑水靺鞨,后又乘契丹、奚叛唐之机寇抄唐边郡。开元二十年(732年),更是兵分水、陆两军攻打唐王朝。唐朝诏令渤海前侍子大门艺、新罗王侍子金思兰、唐将军盖福顺进兵渤海。不利的战势令大武艺认识到渤海与唐王朝军事实力的差距,随即谢罪臣服。在唐与渤海关系史中,也仅有大武艺统治渤海期间曾发生过与唐的战争摩擦。宝应元年(726年),唐王朝晋封渤海郡王大钦茂为“渤海国王”、“忽汗州都督”。此后,渤海历朝统治者皆受唐王朝册封。

(二)渤海国的行政设置

渤海国行政设置,大抵依仿唐制而设,不仅各省、部、台、寺、院、监、局等部与唐朝各部门职能相似,就连有的部门名称均与唐朝相同。虽然在官制规模上不可与唐王朝同日而语,但职能则是大同小异,封建化程度较高。根据《新唐书》对渤海国行政设置的记载,渤海国国王俗谓曰“可毒夫”,尊曰“圣王”,曰“基下”。国王之父曰“老王”,国王之母曰“太妃”,国王之妻曰“贵妃”,国王长子曰“副王”,国王诸子曰“王子”。

渤海中央行政官制依仿唐朝中央官制而建,设有三省、六部、一台、七寺、一院、一监、一局,官僚体制完整,职能清晰明确。

三省为宣诏省、中台省、政堂省。宣诏省,依仿唐朝门下省设置,负责审议政策,颁发政令。并设左相、左平章事、侍中、左常侍、谏议等职位。负责掌管诏令草拟,出纳王命,相礼仪,讽谏王政得失等职责。中台省,依仿唐朝中书省设置,负责军政要务审议。并设右相、右平章事、内史、诏诰舍人等职位。负责参议国王大政,侍从国王,进奏,记录王言,参议表章,侍从顾问。政堂省,依仿唐朝尚书省设置,国家最高行政机构。并设置大内相一人,辅佐国王,总领百官,居三省长官之首位,居左右相之上。又设左右司政各一,居左右平章事之下,以比仆射;左、右允比二丞。

六部为忠、仁、义、礼、智、信,同时又设有十二司。六部受政堂省左、右司管辖,职能堪比唐朝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左六司,忠、仁、义部各一卿,居司政下,支司爵、仓、膳部,部有郎中、员外;右六司,智、礼、信部,支司戎、计、水部,卿、郎准左;以比六官。

一台为中正台,依仿唐朝御史台设置,是中央监察机构。并设大中正一,比御史大夫,居司政下;少正一。负责纠察朝仪,弹劾官邪,勘鞠官府公事,会审内外刑狱理断不当之事。

七寺为殿中寺、宗属寺,太常寺、司宾寺、大农寺、司藏寺、司膳寺。这七寺分别依仿唐朝殿中省、宗正寺、太常寺、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光禄寺而设置,不仅功能与唐朝类似,个别府寺名称均与唐朝相同或者相近。这七寺在功能上分别为掌渤海国王服御之事,掌王族属籍,掌礼乐、郊庙、社稷,掌迎送宾客、凶丧礼仪,掌仓储,掌财货、廪藏、贸易,掌宫廷膳食、宴享、牲祭。

一院为文籍院,依仿唐朝秘书省设置,掌国家经史典籍、天文历法、著述撰修。

一监为胄子监,设有监长,依仿唐朝国子监设置,掌儒学训导之政。

一局为巷伯局,设有常侍等官,依仿唐朝内侍省设置,掌侍奉王室,宣谕令制。

渤海国行政设置大抵宪象中国制度如此。不仅官制设置,渤海国品秩与服饰制度亦仿唐有严格定制。以品为秩,三秩以上服紫,牙笏、金鱼。五秩以上服绯,牙笏、银鱼。六秩、七秩浅绯衣,八秩绿衣,皆木笏。

(三)渤海国的辖区管制

渤海国不仅行政设置依仿唐制,地方管辖制度同样依仿唐朝设置。渤海在地方管辖上采取京府、州、县三级管辖体制。渤海国设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三十县,京府属同级区划,有的京府在一起,如渤海的五京又为五府,京所在地的府地位上要高于其他的府。京府之下辖州,州之下辖县。府的长官为都督,州的长官为刺史,县的长官为县令。随着渤海疆域的不断扩大,在一些军事重镇,渤海还仿唐制设节度使。

渤海的五京制度成于大仁秀时期,渤海首领大祚荣率众恃荒远之地史称“东牟山旧国”,第三代统治者大钦茂时期建立中京显德府、上京龙泉府、东京龙原府,第十代统治者大仁秀时期又增置西京鸭绿府、南京南海府,至此渤海五京制度确立。渤海的五京分别设于不同的民族或部落的聚居区域,作为管理各族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上京龙泉府为肃慎故地,东京龙原府为秽貊故地,中京显德府为靺鞨聚居区,南京南海府为沃沮故地,西京鸭绿府为高句丽人故地,管理扶余人的扶余府虽非五京之一,但是确是渤海的军事重镇,既要管理扶余人又要防御劲敌契丹人。显然五京的设置事基于国家的统治,强国固边的因素之上。五京的地位也有差别,上京、中京、东京都曾是王都所在地,西京和南京则不然。五京作为五府与其他府一样各领州若干:以肃慎故地为上京,曰龙泉府,领龙、湖、渤三州。其南为中京,曰显德府,领卢、显、铁、汤、荣、兴六州。豸岁貃故地为东京,曰龙原府,亦曰栅城府,领庆、盐、穆、贺四州。沃沮故地为南京,曰南海府,领沃、睛,椒三州。高丽故地为西京,曰鸭渌府,领神、桓、丰、正四州;曰长岭府,领瑕、河二州。扶余故地为扶余府,常屯劲兵捍契丹,领扶、仙二州;鄚颉府领鄚、高二州。挹娄故地为定理府,领定、潘二州;安边府领安、琼二州。率宾故地为率宾府,领华、益、建三州。拂涅故地为东平府,领伊、蒙、沱、黑、比五州。铁利故地为铁利府,领广、汾、蒲、海、义、归六州。越喜故地为怀远府,领达、越、怀、纪、富、美、福、邪、芝九州;安远府领宁、郿、慕、常四州。又郢、铜、涑三州为独奏州[4]。

渤海在区域管辖制度上效仿唐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渤海的统治疆域不断扩大,到渤海宣王时达到鼎盛,发展为“南与新罗,以泥河为界(今朝鲜咸镜南遵的龙兴江),西南以鸭绿江之泊洵口(今大蒲西河口),及长岭府之南境,与唐分界,东际海,西界契丹,东北至黑水棘鞫,西北至室韦,地方五千里。”[5]囊括了今黑龙江省、吉林省的大部和辽宁省的一部分以及朝鲜半岛的西北部和今俄罗斯的滨日本海区域。

二、渤海与周边各族的往来

渤海国是由靺鞨为主体民族,同时兼收并蓄汉族、高句丽、扶余、沃沮等多民族建立的地方政权,民族构成极为复杂。地处东北边陲的渤海,北连室韦,南抵新罗,西接契丹,西北连突厥,东北接黑水靺鞨,西南与中原政权相接,渤海与周边各族,更成为少数民族与汉族沟通往来的重要桥梁。

渤海与契丹是一衣带水的近邻,在渤海建国之前,渤海曾与契丹是结成盟友关系共同参与唐的“营州之乱”,兵败后,由于唐军的追缴,大祚荣率部脱离营州。崔致远《谢不许北国居上表》记载:自营州作孽而逃,辄据荒丘,始称振国。时有勾丽遗烬,勿吉杂流,枭音则啸聚白山,鸱义则喧张黑水。始与契丹济恶,旋与突厥通谋。从此渤海与契丹由盟友变成了仇人。渤海建国后,为防御契丹设扶余府,《新唐书》载“扶余故地为扶余府,常屯劲兵捍契丹,领扶、仙二州”,扶余与契丹接壤,从史料中可见渤海与契丹关系的紧张。渤海与唐往来的营州道也经常因契丹的南下劫掠而受阻。契丹立国后,辽太祖神册三年(918年)二月,渤海朝贡辽朝“晋、吴越、渤海、高丽、回鹘、阻卜、党项及幽、镇、定、魏、潞等州各遣使来贡。”[6]此后不久渤海就被辽所灭,辽朝在渤海之地建立东丹国附属于辽王朝。

渤海与突厥的关系,可查的记录有两条,一是,大祚荣自号震国后“遣使交突厥”;一是,“武艺召其下谋曰:‘黑水始假道于我与唐通,异时请吐屯于突厥,皆先告我,今请唐官不吾告,是必与唐腹背攻我也”[7]。后者是讲渤海与黑水靺鞨的关系,除此变没有渤海和突厥往来的记载,可见渤海和突厥只是一般的往来关系而已。

渤海与黑水靺鞨可谓近亲,同为肃慎族系的两个分支,粟秣靺鞨处于黑水靺鞨之南,社会发展水平比黑水靺鞨进步许多,粟秣靺鞨建立渤海国后,由于疆域的扩张,与黑水靺鞨有隙,黑水靺鞨慑于渤海的威胁,有大的行动要告知渤海“黑水始假道于我与唐通,异时请吐屯于突厥,皆先告我”。显然,黑水靺鞨是独立于渤海之外,且笼罩于渤海的威胁之下,自然与渤海的关系比较紧张。随着渤海的不断强大,黑水靺鞨已不能与之相抗衡,最后被渤海征服,臣属于渤海之下“其后渤海盛强,黑水役属之,朝贡遂绝。”[8]黑水靺鞨与渤海的关系经历了由对抗到臣服的过程。

三、渤海与日本新罗的关系

关于渤海和日本往来的史料甚多。大武艺时期,开元八年(720年)初,日本元正天皇派遣“渡岛津轻津司,从七位上诸君鞍男等六人于靺鞨国,观其风俗”[9]。日本首先向渤海抛出橄榄枝,自此开启了双方长达二百余年的交往大门。此期间双方互访达48次之多,其中渤海出访日本34次,日本出访渤海14次。开元十五年(727年)九月,渤海国首次派出以宁远将军郎将高仁为大使、义游将军德周为副使的24人使团出访日本。使团历尽周折最终抵达日本的出羽(日本秋田县、山形县一带),日本圣武天皇遣使隆重接待。

渤海国使团赠送礼物并附渤海国王大武艺国书“武艺启:山河异域,国土不同,延听风献,只增倾仰。伏惟大王,天朝授命,日本开基,奕业重光,本枝百世。武艺忝当列国,滥惣诸蕃,复高丽之旧居,有扶余之遗俗。但以天涯路阻,海汉悠悠,音耗未通,吉凶绝问。亲仁结援,庶叶前经。通使聘邻,始于今日。谨遣宁远将军郎将高仁义、游将军果毅、都尉德周、别将舍航等二十四人责状,并附貂皮三百张奉送。土宜虽贱,用表献芹之诚;皮币非珍,还惭掩口之消。主理有限,披澹未期,时嗣音徽,永敦邻好。”[10]圣武天皇回礼并附国书道:“天皇敬问渤海郡王:省启具知。恢复旧壤,幸修曩好,联以嘉之。宜佩义怀仁,监抚有境。沧波虽隔,不断往来。便因首领高齐德等还次,付书并信物,彩帛一十匹、绫十一匹、絁二十匹、丝一百絇、绵二百屯。仍差送使,发遣归乡。渐热,想平安好。”[11]

渤海与日本往来初期主要目的是政治上的诉求,因渤海与新罗为敌,与日本结好可以用日本牵制新罗,使其腹背受敌。而此后的长期交往则更多是出于商业贸易的需求。在渤海与日本的交往中,渤海显得更为主动,但是渤海并未向日本称臣而是臣服于唐王朝,渤海对日本的主动是出于利益的需要而已。渤海和日本的交往在互通有无的基础上,也促进了日本和中原文化的交流,许多唐文化由渤海传入了日本,为东北亚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于渤海和新罗往来的记载颇少,新罗人崔致远的《谢不许北国居上表》中称新罗曾授予大祚荣“第五品大阿餐之秩”,而没有记录大祚荣是否接受这一官职,不能说明渤海曾臣服于新罗。在渤海与新罗的关系中,敌对一直是主旋律,出于对新罗的牵制,渤海才主动示好于日本。10世纪契丹崛起,渤海欲与新罗结盟对抗契丹,新罗却暗度陈仓反联合契丹围攻渤海上京城,违背“远攻近交”的军事策略。整体而言,渤海和新罗的关系一直处于防备与敌对之中。

综述所述,渤海国统治期间对东北地区不断开发,同周边民族与周边国家进行开放性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之成为当时东北亚区域内的强大政权,在中华民族发展史留下了辉煌的篇章。

参考文献:

〔1〕〔2〕〔4〕〔7〕宋祁,等.新唐书[M].卷二一九.北京:中华书局,1975.6179,6180,6182,6180.

〔3〕罗福颐.满洲金石志[M].卷一.唐·井阑题名.满日文化协会印行本.

〔5〕金毓黻.东北通史[M].上编,六卷.五十年代出版社,1981.295.

〔6〕〔8〕脱脱,等.辽史[M].卷一.北京:中华书局,1974.12,1.

〔9〕藤原继绳,菅原真道,等.续日本记[M].卷八.孙玉良.渤海史料全编[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240.

上一篇:水稻高产栽培新法要点下一篇:弱式有效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