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C战略

2024-10-14

4C战略(精选7篇)

4C战略 篇1

4P是指一次成功和完整的市场营销活动, 意味着以适当的产品 (Product) 、适当的价格 (Price) 、适当的渠道 (Place) 和适当的传播促销推广手段 (Promotion) , 将适当的产品和服务投放到特定市场的行为。而4C则是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 重新设定市场营销组合的四个要素:即消费者 (Customer) 、成本 (Cost) 、便利 (Convenience) 和沟通 (Communication) 。

随着企业信息化、业务流程管理和价值链梳理的发展, 企业管理体系和流程架构不断深度融合, 4P+4C的应用范畴远远突破了营销层面, 进入企业整体战略和全面运营层面。在企业经营过程中, 4P+4C可作为首选的、富有成效的管理理念和工具, 促进企业战略执行的达成和运营效率的提高。其应用方法, 是采用4P+4C要素在战略体系、体系部门的层层分解, 通过界定各层级业务活动本质和核心要素, 以及对接战略绩效、组织绩效的方式实现其应用价值。

4P+4C的应用

1.战略应用

4P和4C共八个要素, 对企业来说, 由于各自所处的行业、客户及竞争环境不同, 以及本企业生命周期段等因素, 决定了4P+4C在要素选取上未必是一致的。

(1) 在要素的选取上, 企业在4P+4C代表的要素名称上可以有所不同, 主要体现在4C方面的要素选取。由于行业的不同, 导致4C的选择也不同。例如互联网行业, 根据行业特性, 可以把4C定义为Customer Experience (顾客体验) 、Customer Relationship (顾客关系) 、Community (社区群体) 、Communication (沟通) ;通信行业可■广东深圳/袁彬悠广州/劳汉华根据行业运营商主导、消费者单一性 (终端消费者) 、行业处于红海竞争等特性, 可以把4C定义为Consumer (消费者) 、Cost (成本) 、Carrier (运营商) 、Competition (竞争) 。

(2) 在要素诠释上, 同一要素的定义可以有所不同, 主要体现要素背后代表的实际本质。例如, Promotion的定义, 对于快销品行业强调的是快速周转和积压库存的处理。因此, 企业定义Promotion为促销和产品覆盖推广;对于高端的电子制造业和高端品牌商, 由于固有的客户人群保有量相对比较小, 因此企业定义Promotion为传播和市场推广。同样, 在Cost的定义上, 对于贸易型企业, 其强调的是销售成本;而对于加工制造型企业, 强调的则是制造成本。因此可以看出, 4P和4C要素的选取和定义, 代表了企业战略上最核心的聚焦点。4P和4C要素的选取和定义, 关系到企业战略的成败。正确的4P+4C要素能有效促进企业资源优化配置、明确企业前进方向和核心竞争力所在。所以, 企业应该全面深入地进行要素研究, 正确地选取和准确地诠释要素。

(3) 在企业战略和要素的对接上, 表现为战略可以在4P和4C上找到落脚点。4P和4C要素, 可以作为战略执行的组成部分或相关活动内容。例如, 企业提出的区域市场领先战略, 是和Place (渠道) 相关的;成本费用控制战略和Cost相关;加速市场推广力度和Promotion相关;争创行业一流和Competition (调整后的C) 相关。企业战略通过4P+4C要素下达和执行, 保证了战略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4) 在企业战略和绩效的承接上, 表现为对4P+4C要素绩效评估。战略绩效评估可通过4P+4C按运营体系 (例, 产品中心、研发、供应链、营销) 分解后的核心要素来完成。4P和4C要素包含大量的核心要素点, 借助战略和要素对接, 战略执行分解, 完成核心要素点和战略绩效高度对应与承接。对这些核心要素点的现状和执行成效进行监控和绩效评估, 既可加大企业战略执行的力度, 也可保证企业资源投入的在控、可控。

2运营应用

(1) 运营应用方式。企业运营体系是以组织部门为结构形式、业务流程为主线、价值链为驱动因素进行运作的。4P+4C以运营各体系的工作内容作为体系聚焦, 选取本体系所有核心部门, 梳理业务流程, 并针对每个业务流程抓取4P+4C的核心要素。通过对核心要素的属性和详细信息进行整理, 确定其对应的母要素和子要素、对应的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确定部门运转重点和个人工作聚焦以及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评估标准, 从而完成核心要素和绩效的对接。

(2) 核心要素梳理。体系核心要素梳理和4P+4C对应要素选取的标准是抓住重点。产品活动的核心要素点是产品规划和产品线运作, 其对应的Product+4C;研发活动的核心要素点是研发成本、研发项目进度和研发质量, 其对应的是Product和Cost;供应链活动的核心要素点是产品交付周期 (供应) 和制造成本, 其对应的是Product和Cost;营销活动的核心要素点是产品销售、渠道维护、市场竞争和市场推广, 其对应除Cost外所有的4P和4C。各个企业运营体系的组织结构不同, 会导致各体系活动本质和核心要素的定义不同, 从而对应的4P+4C也所有不同。

(3) 业务流程梳理。首先, 确定本部门的服务客户和交互对象。如确定部门服务客户, 即对Consumer和Product的明确;其次, 对本部门所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明确, 从而确定核心要素的领域。例如, 对营销体系各部门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 明确其包含销售合同管理、营销人员管理、营销体系部门管理、渠道伙伴管理和客户信息收集等五大流程。这些流程体现了业务运作中所包含的核心要素领域和范围;最后, 对部门业务流程的分析和研究, 要以核心要素为原则, 确定各部门各流程的核心要素详细信息, 进而形成体系的核心要素图。

(4) 运营体系各部门在确定了核心要素及其详细信息后, 要从与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对接上进行分析, 明确包括绩效评估标准在内的部门和个人绩效评估体系, 形成部门运作活动聚焦和评估体系的闭环, 进而形成企业的核心要素体系和绩效评估体系。

4P+4C要素体系的理论及方法

4P+4C要素体系, 是基于要素分解以及与企业战略、组织绩效、部门管理活动、市场竞争关系研究的基础上确立的, 其内容包括4P+4C要素定义和理念、核心要素特性、应用价值以及梳理依据和方法。4P+4C要素体系是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应用体系, 可作为管理策略、管理工具或管理方案实施。

1.要素定义和理念

4P+4C要素, 是4P+4C要素体系的灵魂和主轴线。4P和4C本身包含了八大要素。这八大要素和战略执行或者运营体系交叉时, 即产生了战略执行或运营体系的核心要素。核心要素本身, 既表达了战略执行或运营体系的业务内容聚焦, 又可分解为部门的核心要素, 进而对部门工作内容聚焦进行归纳和诠释。

4P+4C要素体系通过承接企业战略, 实现企业近期战略目标或年度目标的下达;通过绩效评估和审核, 可明确要素体系内核心要素的评价、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制定完善的措施, 最终实现要素指标达标;通过要素体系对部门管理活动以及业务范围, 做出清晰、概括地界定, 明确资源投入点;企业还可以通过核心要素进行行业对标和竞争对手分析, 能提高企业竞争力, 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

2.要素特性

4P+4C核心要素特性上是统一的, 包括以下5点:交叉性;完整性;继承性;层级性;标准化、可视化、聚焦化和可度量性。

3.应用价值

(1) 全面的核心要素覆盖各体系和部门的要素聚焦。各体系和部门的核心要素有所侧重, 各有不同, 同时构成了整个公司的价值链, 也反映公司的业务主流程。

(2) 各体系和部门管理的“轴心”———执行。精辟完整的核心要素表达, 不但有利于企业管理的思想贯彻、观念传播, 还有利于业务活动执行时的相互沟通, 保证工作的高效性。

(3) 各体系和部门核心竞争力的定位和部门运作的本质表达。核心要素强调了核心竞争力的要素所在, 并高度概括了部门运作的初衷、本质和目标归宿。

4.梳理依据

(1) 业务体系或部门、服务对象和活动交互对象。通过服务对象和交互对象的界定, 可以明确要素服务和组成范围, 并能限定核心要素的范围。

(2) 部门所有活动流程。核心要素是融入部门全部活动中的, 通过明确部门活动流程, 从中梳理要素, 可保证要素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此依据是主要依据) 。

(3) 部门组织绩效。通过分析部门的组织绩效, 可明确部门最核心的聚焦点, 从而结合部门流程与职责, 推导出核心要素。

5.梳理方法

(1) 画交叉:按4P+4C八大要素和企业各业务体系空间上交叉, 形成各业务体系聚焦点矩阵。聚集点为业务体系对应相关要素的对接, 其构成业务体系总的要素点, 可进行体系内的逐级分解。聚焦点, 表达为体现业务体系核心本质, 或者核心工作的聚焦要素名称。例如, 研发体系聚焦点为, 研发成本、研发质量和研发效率;供应链聚焦点为, 制造成本、产品交期 (制造供应) 等。

(2) 定部门:确定各体系大的要素点 (通常2-4个) 后, 需要对要素点按部门进行分解, 但需界定体系内需要梳理要素的部门。一般提倡的做法是, 基于企业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成熟度, 选择需要树立要素的部门。成熟度越高, 选取部门的范围越广;相反, 成熟度低, 就应缩小选取部门范围, 只关注关键部门。确定了部门, 相当于确定了梳理核心要素的范围。

(3) 抓要素:按各部门活动流程, 梳理设计核心要素。首先要确定部门有多少个主活动流程或业务流程。然后明确每个流程涉及哪些核心要素。这个过程需要反复论证和归纳核心要素点, 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分解、演绎和归纳。

(4) 理要素:在抓取了部门各主流程的核心要素后, 需要对每个核心要素进行梳理和登记, 形成核心要素详细信息表, 进而形成公司完整的核心要素体系。核心要素包括的详细信息有:要素名称、描述、范畴点 (对应哪些P和C) 、母要素、子要素、考核绩效指标及所属部门。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 添加要素类型 (核心、关键、基本) 和要素层级 (一级、二级、三级) 等信息, 添加的信息可按企业管理和应用需求确定。根据要素详细信息, 按体系和部门进行索引排布, 同时形成要素字典, 进而形成详细的要素体系。

4P+4C要素体系, 源自最初的营销策略组合, 并在现代企业管理实践创新中不断延伸和发展, 它不仅有强大的理论基础和知识背景做支撑, 还有丰富的管理实践作为依据。本文阐述了4P+4C要素体系在战略和经营应用中的价值, 归纳和总结了4P+4C要素体系及核心要素理论和要素梳理方法, 在提倡高效经济理念的企业治理概念下, 能帮助企业聚焦核心价值所在, 聚焦资源, 优化部门活动和资源投入, 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 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吴健安.市场营销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

[2]陈章武, 李朝晖.范围经济: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思路.经济管理, 2002 (12) .

[3][美]麦卡锡.营销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年.

[4][美]迈克尔.波特著, 陈小悦译.竞争战略.华夏出版社, 1997年.

[5]聂正安.管理学.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3年.

4C融合彩电厂商涉足内容运营 篇2

近年来中国彩电行业在平板电视的市场竞争中, 由于面板和芯片等上游资源的限制, 感受到了压力, 但有一批企业一直追踪产业4C (消费电子、计算机、通信和内容) 融合的发展趋势。2004年海尔在中国首推流媒体电视, 开创了彩电行业一个全新的流媒体时代。截至目前, 彩电市场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数百款流媒体电视, 带流媒体功能的电视占据平板彩电市场的40%以上, 带有流媒体接口的电视已经成为当前彩电行业的主流。

基于4C理论的节目模式版权营销 篇3

关键词:节目模式,版权营销,4C理论

一、节目模式的概念及发展

早在20世纪50年代, “模式”这个词就开始使用于电视业, 电视节目的模式化实践也开始出现, 而直到20世纪末, 电视节目模式才蓬勃发展起来。时至今日, 有关电视节目模式定义的讨论仍然在进行中。笔者认为, 节目模式是具有可复制和相对稳定的节目制作框架, 它有一整套运作程序和规范, 是一个复杂的多种复合体, 通常由无形元素, 如“无形知产”[1]、节目产品咨询服务, 和有形元素, 如节目纸板模式、节目/模式指南、节目软件和数据图表、节目音响、节目台本、节目样带等多种元素构成。

近年来, 电视节目模式的国际交易越来越频繁, 已经成为世界电视产业重要的利益增长点。国际电视节目模式认证和保护协会 (FRAPA) 2009年发布了名为《电视模式走向世界》的报告。报告显示:2006—2008年, 共有445个原版电视模式在全球销售。在此期间, 电视节目模式产生的包括授权许可费、顾问费和其他辅助收入等在内的交易量, 已达到93亿欧元, 比2002—2004年增加了45%, [2]2009年、2010年全球电视节目模式销售额仍以大于10%的速度迅猛增长。在模式交易产业里, 英国是最大的赢家:2010年, 英国电视界以45%的份额占据全球节目模式出口总量的首位。目前, 英国拥有欧洲最多的独立节目制作公司, 每年赢利20亿英磅, 雇员人数超过20万。利润巨大的节目模式交易, 催生了一批致力于节目模式生产和代理的专业公司, 延长了电视产业的价值链。

二、节目模式版权营销的4C策略

4C理论是由美国营销专家劳特朋教授在1990年提出的, 它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 重新设定了市场营销组合的四个基本要素, 即:消费者 (Consumer) 、成本 (Cost) 、便利 (Convenience) 和沟通 (Communication) 。它强调企业应该把追求顾客满意放在第一位, 其次是努力降低顾客的购买成本, 然后要充分注意顾客购买过程中的便利性, 而不是从企业的角度来决定销售渠道策略, 最后还应以消费者为中心实施有效的营销沟通。在4C理念的指导下, 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关注市场和消费者, 与顾客建立一种更为密切和动态的关系。

在节目模式公司与电视媒体之间, 往往都有专业的节目模式代理公司发挥着第三方版权代理发行的作用。

1. 顾客需求策略。

节目模式产品是应电视台等节目播出平台的需求而产生的, 也是电视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一方面, 以前的成品节目交易已经不能满足全球电视台发展的需要, 由于文化、价值观、语言等方面的障碍, 成品节目难以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另一方面, 技术的革新与进步让各国的电视频道资源大幅度增加, 内容资源却越来越短缺, 节目模式交易则填补了空缺;再次, 节目模式的交易不仅丰富了播出平台的内容资源,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 对购买方进行了节目制作技术技巧等方面的指导与培训, 这也是节目模式对购买方具有吸引力的重要原因。

针对这些顾客需求, 预售和定制营销成为节目模式版权营销的主要策略。很多发行公司在节目制作之前, 就制作好宣传册页, 到电视机构进行推介;有些节目公司则在大型国际电视节或电视节目交易展会上设立展台, 宣传未来的产品, 与有意向的购买者签订预售合同。在制播分离的体制下, 外国电视台向独立制片公司购买节目模式的方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按电视台对节目类型的需求, 直接向独立制作公司购买节目模式和成品节目;另一种是电视台的委托编辑提出节目创意和方案, 委托独立制作公司制作完成。[3]因此, 许多节目模式是节目制作公司按照电视台的委托和要求量身定做的, 通常电视台会事先做好受众市场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想法, 然后委托节目制作公司实践节目模式的创意。

2. 顾客成本策略。

节目模式的定价原则采用的是流行水准定价法。这是以本行业的平均价格水平为标准的定价方法, 是竞争导向定价方法中广为流行的一种, 其原则是使本企业产品的价格与竞争产品的平均价格保持一致。国际上通用的节目模式购买准则, 是需要按每季付授权许可费用, 播出的次数也要受到限制。关于版权模式的授权费用, 在国内是比较隐秘的问题。而在国外, 模式授权费用的标准是制作费用的8%—15%, [4]因此在国外的法律文件里, 一般要求明确该节目的制作费用。国内本土节目的制作花销在几万元到十几万元不等, 但购买进口模式要包含版权费用, 整体花费要比本土节目贵20%左右。

3. 顾客沟通策略。

在节目模式制作公司与媒体进行交易的初期, 由于双方对彼此都还比较陌生, 在语言、文化、法律、行业体制等各方面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 于是就催生了专业的节目模式代理公司。出于利益驱动, 代理公司会主动搜集节目模式信息, 然后向媒体推荐。这类公司具有掮客性质, 是节目模式公司与电视台之间的桥梁, 熟悉不同国家的法律和体制, 能够帮助双方顺畅交流、合作成功, 发挥着第三方版权代理发行的作用, 收取版权代理费。此外, 模式代理公司往往还会有附带的广告招商的服务。代理公司在向电视台推荐节目模式时, 如果引进费用合理, 并且帮助媒体找好了广告赞助商, 减轻模式购买方的负担, 可让后者更加放心地购买节目模式。一般来说, 经典节目模式出于品牌效应和良好的口碑, 会吸引国际知名品牌进行合作, 也提升了节目模式的形象。

4. 顾客便利策略。

节目模式公司的节目模式要被输送到世界各地, 离不开全球化的销售网络。电视台的节目制作部门可以利用电视台的渠道网络, 直接进行模式营销。独立节目制作公司也能够借助电视台的营销渠道。BBC是欧洲最大的电视节目出口商, 不仅向全球出口BBC自己的节目, 还利用其全球销售网络, 代理出口其他电视台的节目, 出口量占英国电视节目出口的50%左右。还有一些较小的发行代理机构, 成为模式买卖的中介, 情况复杂而灵活。各种大型的节目展会、交易会、电视节、艺术节, 都是与客户接触和交易的最佳场所。

三、节目模式引进对国内电视行业的启示

1. 充分发挥创新能力, 打造节目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其一, 从法律政策层面保证和保护创新活力。英国用国家法律的形式确立电视节目的创新原则, 这在世界范围内独树一帜, 这一创新原则也成为英国电视产业创新体系的源头;其二, 完善制播分离制度, 为创新提供制度保障。从经济学视角考量, 制播分离的实质是资源配置方式的重组与整合, 目标旨在选择相对高效的资源利用方案, 实现媒介内容资源和渠道平台资源的优化配置;其三, 注重节目模式创意的跨国合作。跨国合作的方式随处可见, 已经成为欧洲电视台和电视制作公司拓展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今跨国合作不仅体现在发行环节, 还深入到了节目模式设计和制作过程之中;其四, 积极开展“头脑风暴”。在节目模式的创意过程中, “头脑风暴”成为大多数独立节目制作公司的生存法宝, 每当电视台对节目模式进行招标时, 公司就会组织员工座谈讨论, 激发灵感。

2. 标准化生产, 打造本土电视真人秀节目模式。

国外对节目模式的设计不仅停留在创意, 更提炼出系统的设计思路, 对节目制作档案进行详细归纳和总结, 形成模块化文档。虽然我国电视行业越来越注重节目的制作, 但在节目模式的生产方面缺乏科学系统的研究。节目在策划和制作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经验和文档, 但没有专人和部门进行系统归档, 难以形成可操作和执行的模式宝典。[5]因此, 节目模式的系统性设计和模块化节目档案管理都是必不可少的。成熟的自主研发的节目模式还可以向海外推广, 形成国内电视产业新的利益增长点。

3. 提高版权保护意识, 创造良好的营销环境。

虽然各个国家对于节目模式的版权问题所持的态度不尽相同, 对于节目模式的法律保护还相对滞后, 但在业内已经形成了保护节目模式版权的共识, 国内的从业者也愿意遵守业内规则, 购买节目模式的版权。节目模式尚属新兴事物, 相关的研究和法律法规还在探索之中, 不够完善, 但是各国都已注重节目模式的版权问题, 努力将其纳入法律保护范围之内。尊重创意成果, 尊重具有独创性的知识产权, 正是电视这个内容行业赖以发展的基本规则。对节目模式版权的保护, 可有效避免同质化, 并推动创新, 促进电视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注释

1[1]“无形知产”是西方业界和学术界常用的一个术语, 指的是不可言说的、用于操作、维护及应用的专业知识。

2[2]《好声音》唱火了节目版权生意[EB/OL].人民网, [2012.08.23].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2/0823/c22219-18812619.html.

3[3]肖叶飞, 栾颖.中西电视制播制度的比较分析.传媒, 2010 (5) .

4[4]刘亚娟.海外节目中国式生长.综艺报, 2011 (9) .

网络营销中4C策略整合研究 篇4

1 消费者 (consumer)

网络营销具有全天候、互动性等特点, 通过电子布告栏、电子邮件、在线咨询等形式, 提供在线售后服务或与消费者作双向沟通, 深入了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作为公司改进产品、开发新产品的参考, 满足消费者需求。相应的产品形态、定位和开发, 也要作相应的调整, 适合网络营销的特点。除了将产品的性能、特点、品质, 以及为顾客服务的内容充分显示之外, 更重要的是以个性化为顾客导向, 针对个别需求提供一对一的营销服务。

2 成本 (cost)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 外在表现形式是商品或服务的价格, 实质却是消费者愿意为商品或服务付出的各种成本 (cost) 的总和。所以, 企业既要考虑为生产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的各种付出, 还要考虑消费者能接受的成本, 进一步而言, 企业应依据消费者乐意付出的成本来组织生产和销售。

在网络营销中, 企业应根据每个顾客对产品和服务提出的不同要求, 根据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弹性, 运用会员制、智能型网上议价系统、自动调价及免费等定价策略, 制定相应的价格, 满足消费者的大众需求和个性化消费, 较好地体现出消费者愿意付出的购买成本。

2.1 采用实行网上会员制

依据会员过去的交易记录与偏好, 给予顾客折扣, 鼓励消费者上网消费, 以节省销售渠道的运行成本。

2.2 智能型网上议价系统

充分发挥网络后台加入算法的数据库智能系统, 考虑顾客的信用、购买数量以及潜在需求等, 可以与消费者直接在网上协商价格, 最终达成双方满意的价格。

2.3 开发自动调价系统

针对大众消费, 可以依季节变动、市场供需情况、竞争产品价格变动、促销活动等, 自动调整价格。

2.4 免费策略

免费定价策略就是将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以零价格形式提供给顾客使用, 满足顾客的需求。具体表现为产品和服务部分、完全、限制、捆绑式等免费形式。

3 便利 (Convenience)

便利, 核心是为顾客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 使顾客获得全身心的满足。

3.1 结合相关产业的公司, 共同在网络上设点销售系列产品

采用这种方式可增加消费者的上网意愿和消费动机, 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较大的便利, 增加了渠道吸引力。

3.2 企业网站上设立虚拟店铺

通过文字、图像、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 在网上形成舒适的购物环境, 并可进行各种新奇的、个性化的、随一定时期和季节、消费者类型变化而变化的店面布置, 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进入虚拟商店购物。

3.3 完善的网上销售的订货、结算和配送系统

使得消费者在决定购买后, 可直接利用电子邮件、网购平台进行在线购物, 也可通过支付宝、划拨电汇付款, 或由企业通过第三方物流公司投递或直接送货上门进行货物交易。

4 沟通 (Communication)

沟通也就是“忘掉促销, 考虑双向的交流”, 企业不能只追求单向促销, 应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一个无障碍的信息互通的渠道, 进行无障碍的交流, 确立基于共同利益之上的双赢关系, 具体策略包括。

4.1 企业向顾客发布信息

第一, 结合营销的区域文化、企业或产品的市场定位等因素, 网站的内容和功能并举, 精心设计网页, 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 树立良好的网上企业形象, 建立网络品牌并持续不断塑造网上品牌形象。

第二, 网络广告。目前网络广告的主要形式有旗帜、电子邮件、电子杂志、公告栏、新闻组、标题广告、电子赠券 (E-coupons) 等。

第三, 利用搜索引擎注册、相关网站的相互链接、传统广告媒体、网络论坛、新闻组等网络工具提供信息, 树立企业形象, 通过与供应商、顾客、雇员、股东、社会团体等企业利益相关者建立合作关系, 为企业的网络营销创造一个良好的外在环境。

4.2 获取消费者信息

通过开辟网上对话区、设立消费者意见专栏和自我设计区、网上自动服务系统及交互式的咨询等形式, 了解消费者需求和市场趋势。通过Cookie、IP等技术, 掌握访问网站消费者数量、访问产品的类型以及需求动向等信息。

网络营销为4C's理论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但这并不代表着在网络营销中对4P's、4R's等理论的摒弃。另外, 还应正确认识4C's理论存在的不足之处, 并在整合营销理论的指导下, 充分发挥4C's理论在网络营销中的作用, 最终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和消费者满意的双赢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响坤.基于4C的图书馆网络信息营销战略[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7.

[2]彭尧.论网络营销[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3]单璇卓.网络营销——新时代的营销方式[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4]张伟年.网络营销及其策略组合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3.

[5]陈晓华, 张立厚.电子商务中市场营销策略与运作的更新[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6]刘素芬.从4P、4C和4R的关系谈中国企业的营销创新[J].商业经济, 2005.

桦联RR-4C/6C型插秧机 篇5

主要技术参数

机型RR-4C RR-6C

外形尺寸mm 2 200、 (1 500, 2 100) 、1 065

配套动力kW 2.9 4.0

插秧行距cm 30 (4行) 30 (6行)

插秧株距cm 13、15、17, 17、19、21

插秧速度m/s 0.30~0.77, 0.30~0.96

变速挡位前进2挡, 倒退1挡

升降型式液压式车轮上下调节

秧苗高cm小苗8~15, 中苗15~25

作业效率hm2/h 0.15~0.20 0.20~0.25

启动方式手拉反冲

基于词块的4C英语教学模式 篇6

一.研究内容

本课题组从2010年开始, 就一直进行4C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所谓的4C指的是:预制性词块 (prefabricatedchunks) , 文化背景知识 (culturalcontext) , 语言应用能力 (competence) 以及思辨能力 (criticalthinking) 的首字母缩写。其中, 预制性词块是英语教学的基本单位;文化背景知识是教学的载体;语言应用能力包括英语语言能力 (linguistic competence) 和交际能力 (communicativecompetence) , 是工具和技能;而思辨能力是核心。

词块, 通常被称为lexical phrases、prefabricated speech或fixed combinations, 指的是同现频率较高、形式和意义较固定的大于单词的结构, 包括多元词块、习俗语词块、短语架构词块和句子构建词块 (Nattingger&De Carrico 1992) 。词块结构的构成由于具有语法结构和语义搭配的双重作用, 通常作为整体进入人们的记忆, 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性。桂诗春等学者通过研究中国学习者的大量英语语料发现, 词汇搭配错误是中国学习者最常见的错误。

以词块为基本教学单位, 结合语言应用能力和文化背景知识, 重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这种教学模式, 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和运用能力, 又使学生掌握了丰富的对象国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同时又对学生的思辨能力的培养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使学生不再是单纯的语言机器, 而是语言的思想者和创造者。此外, 英语人才的“思辨缺席”现象已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思辨能力已写入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 即“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本课题组认为, 地道的语言、准确的表达是逻辑思维的前提, 是创新精神的根本。已经有学者 (孙有中等) 证明, 词块运用能力越强, 英语语言能力就越强。英语语言能力越强, 就越能准确地表达思想, 进行逻辑思维, 思辨能力越强。反之, 思辨能力越强, 判别文化语境能力越强, 英语语言能力就越强, 对词块的掌握运用能力就越强。词块掌握能力与思辨能力都以英语语言能力为媒介, 三者互相促进, 互相作用, 三者的关系可表示如下:词块———英语语言能力———思辨能力。

二.教学过程

本课题组选取我院的省级精品课《高级英语》作为试点, 课本为张汉熙主编的《高级英语》 (曾先后使用了第一版、修订版和第3版) , 主要教授的学生为英语专业大三年级的学生, 针对当前外语专业的大学生普遍存在三种“缺失”现象, 进行了精心的教学设计。所谓三种“缺失”现象, 一是指思辨能力的缺失, 即缺乏独立思考、判断、创新的能力, 从而造成千人一面的现象;二是文学素养的缺失, 学生只注重语法和词汇的学习而忽视了文学根基的培养, 造成了大量的中式英语和中外文化的断层;三是翻译实践能力的缺失, 学生的理论水平也许比较高, 但一到实践工作中就素手无策, 举步维艰。在教学模式的设立上, 我们建立了基于词块的外语教学和学习模式。传统英语教学建立在心理学的刺激—反应基本原理之上, 这种教学方法以教师作为主导, 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是以结果为主导 (product-oriented) 。新的教学模式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 以词块为基本教学单位, 以过程为主导 (process-oriented) 的英语教学方法, 提倡过程教学法、workshop和project-based项目式学习等方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内容上与内容依托式 (content-based) 的紧密结合, 做到言之有物, 不单纯地以语言技能教学大纲为指南, 而是根据学生即将学习的内容组织教学。在课堂组织上, 要积极运用词块让学生表达思想、分析问题和进行逻辑思维。具体的运作方式如下:

1.在预习阶段, 让学生找出每单元课文中的词块, 建立一个以词块为核心的词汇库 (wordbank) , 给出相应的汉语翻译。这需要学生仔细预习本单元的课程, 并做大量的笔记才可以完成。

2.课堂讲授时, 尽量减少教师的讲授时间, 多让学生进行讲授。如奥巴马的文章“AMore PerfectUnion”, 全程都是学生讲解, 老师只是进行适当的点评, 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 采取个人或小组形式 (workshop) , 让学生准备课题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 即project-based项目式学习等方式。每节课都让学生进行10-15分钟的presentation, 让他们把预习的内容呈现出来。

3.文化背景知识方面, 基本都是学生准备, 并以PPT的形式进行讲授。例如, 在讲授Love Is a Fallacy一课时, 其中有“What’s Polly to me, or me to Polly?”选自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而且涉及希腊神话中的Hecuba (赫卡柏, 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之妻) 的故事。让学生自己进行文化背景知识讲解, 能有效地促进他们对西方文化的了解, 增加他们的文化底蕴。

4.设立了词块翻译库。国家教育部英语专业大纲推荐了近百部英语专业学生需要阅读的文学名著, 这些名著可读性强, 语言规范, 代表性强, 趣味性强, 思想性强, 注重思辨能力的培养和塑造, 与现实相关性强, 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 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 提高学生语言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所以, 我们结合这些名著, 设立了词块翻译库, 通过把文学名著阅读与词块学习结合起来, 能够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而地道的语言、准确的表达是逻辑思维的前提, 是创新精神的根本。通过组建学习团队, 分别对四种文体———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和新闻共70, 000多个词块进行整理。

三.结语

本课题把词块教学作为教学的基本单位, 重点培养学生使用预制性语言的惯性思维, 提高语言的准确度和流利度, 做到“言之流利”。同时, 融合内容依托式的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通过目的语思考, 学习新知识, 有利于学生把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自然地结合起来, 做到“言之有物”。另外, 通过文化背景知识的融入和过程为主导教学方式的使用, 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判断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做到“言之有理”。这样, 从“言之流利”, 到“言之有物”, 再到“言之有理”, 完成了英语教学从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 到培养学生具有广博的语言知识, 再到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的三步跨越。

参考文献

[1]戴炜栋王雪梅.对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战略规划的思考[J].外语界.2012 (3)

[2]杨玉晨.英语词汇的板块性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界.1993 (3)

[3]孙有中, 金利民.英语专业的专业知识课程设置改革初探[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 (04)

[4]Nattinger J&DeCarrico J.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5]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外语界.2010 (01)

[6]常俊跃, 刘晓蕖, 邓耀臣.内容依托式教学改革对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发展的影响分析[J].中国外语.2009 (03)

4C战略 篇7

目前, 关于纳米流体流变特性方面已进行了部分试验研究。唐忠利等[5]研究指出在所配制的体积份额内, 纳米流体的粘度不随 剪切速率 的变化而 变化。Zeinali等[6]研究了Al2O3-H2O和CuO-H2O纳米流体的粘度, 得出其粘度随纳米粒子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刘玉东等[7]研究得出TiO2H2O纳米流体的粘度显著大于未添加纳米粒子的纯水的粘度值, 并且粘度随纳米粒子体积浓度的增大急剧增大, 随温度的升高而急剧减小。李艳娇等[8]研究得出酸或碱的加入都会使BN/EG纳米流体稳定性急剧恶化。本实验研究了纳米碳化硼在水基液中的流变特性, 通过测定不同分散条件下纳米碳化硼流体的粘度, 得出分散条件对纳米碳化硼流体粘度的影响。

1实验

1.1试剂与仪器

市售纳米碳化硼粉体 (B4C) (上海超威纳米材料有限公司) 粒径有60nm、80nm、100nm三种, 分散剂为聚丙烯酸钠 (PAAS) 、聚乙二醇600 (PEG600) 、聚乙二醇6000 (PEG6000) 、羧甲基纤维素钠300-800 (CMC300-800) 、羧甲基纤维素钠800-1200 (CMC800-1200)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 抗沉降稳定剂为蒙脱石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 分散介质为实验室自制膜处理水。

厢式反渗透净水器、JPT-1架盘天平、HJ-5多功能搅拌器、KQ超声波清洗仪器、SNB-1数显粘度计。

1.2实验步骤

(1) 将分散剂和 水基础液 混合, 在30 ℃ 机械搅拌10 min, 得到稳定溶液; (2) 将纳米碳化硼 (B4C) 加入到步骤1得到的稳定溶液中, 在30 ℃机械搅拌10min, 得到悬浮液; (3) 将0.3g蒙脱石加入步骤2得到的悬浮液中, 在30 ℃机械搅拌10min, 得到悬浮液; (4) 将步骤3得到的悬浮液进行超声波分散, 温度设置为35 ℃, 分散功率设置为80 W, 分散10min, 从而得到水基纳米碳化硼流体。

1.3粘度测量

取实验中制备的水基纳米碳化硼流体, 静置一定时间后用SNB-1数显粘度计测量其粘度值。测量过程中采用转子1, 转子转速设定为60r/min。

2表观评价

将玻璃棒浸入制备的溶液中, 之后缓慢沿着烧杯内壁移出玻璃棒, 待玻璃棒与液面即将分离时观察粘附在玻璃棒上溶液的体积, 根据粘附的体积对溶液粘度的表观进行评价。

图1为不同种类、不同质量分数分散剂对溶液粘度影响的表观图。

图1 (a) 中分散剂PAAS质量分数为0.6%, 图1 (b) 中分散剂CMC800-1200质量分数 为0.4%, 图1 (c) 中分散剂CMC800-1200质量分数为0.2%, 图1 (d) 中分散剂PEG6000质量分数为0.4%, 图1 (e) 中分散剂PEG600质量分数 为0.4%。从图1中可以观 察出, 粘附体积 由大到小 排列为: (a) > (b) > (c) > (d) > (e) 。可以初步得出分散剂PAAS的加入使得溶液粘度大幅度增加;在CMC800-1200作为分散剂的溶液中, 质量分数为0.4%要比质量分数为0.2%的粘度大;在相同分 散剂质量 分数溶液 中, PEG6000的粘度比PEG600大。

3测量结果与分析

3.1分散剂对流变性能的影响

采用的分 散剂有PEG600、PEG6000、CMC300-800、 CMC800-1200, 将这4种分散剂分别进行实验。实验完成后取一定量的水基纳米碳化硼流体进行粘度测量, 分散剂种类及质量分数对溶液粘度的影响如图2所示。图2表明, 分散剂能起到降低分散体系中固体粒子 (纳米碳化硼) 聚集的作用, 并且不同的分散剂类型和加入量都对溶液的流变特性有不同影响。

当PEG6000和PEG600质量分数不足0.4%、CMC300800和CMC800-1200质量分数不足0.2%时, 随着分散剂质量分数的逐渐增加, 溶液的粘度逐渐降低。当PEG6000和PEG600质量分数达到0.4% 后、CMC300-800和CMC8001200质量分数达到0.2% 后, 随着分散剂质量分数继 续增加, 溶液的粘度增加。

这说明加入分散剂量过少时, 分散剂没有在纳米碳化硼颗粒表面达到吸附饱和。随着分散剂的增加, 吸附在碳化硼颗粒表面的分散剂越来越多, 使得颗粒表面吸附饱和。随着分散剂质量分数继续增加, 溶液的粘度迅速增加, 这是因为分散剂在纳米碳化硼颗粒表面达到吸附饱和之后, 继续加入分散剂使得多余的分散剂相互桥连, 溶液的粘度迅速增长。

3.2纳米碳化硼粒径及质量分数对流变性能的影响

纳米颗粒B4C粒径分别为60nm、80nm、100nm, 与分散剂CMC300-800进行实验, 实验完成后取一定量的水基纳米碳化硼流体进行粘度测量, B4C粒径及质量分数对溶液粘度的影响如图3所示。图3表明, 不同粒径、不同纳米碳化硼加入量都对溶液的流变特性有不同影响。

当B4C (60nm和80nm) 质量分数不足0.8%、B4C (100 nm) 质量分数不足0.85%时, 随着B4C质量分数的增加, 溶液的粘度逐渐降低。当B4C (60nm和80nm) 质量分数达到0.8%后、B4C (100nm) 质量分数达到0.85%后, 随着B4C质量分数的增加, 溶液的粘度迅速增加, 最后保持稳定。

在分散剂加入量一定的条件下, 纳米碳化硼粒径越大, 其比表面积越小, 单位体积内纳米颗粒 所具有的 表面积越 小, 其颗粒表面所能吸附的分散剂数量越少。所以在纳米碳化硼粒径分别为60nm、80nm、100nm的3种溶液中, 60nm的粘度最小, 80nm的次之, 100nm的最大;当加入B4C的量过少时, 随着B4C质量分数的增加, 分散剂逐渐吸附在纳米碳化硼颗粒表面, 使得颗粒间距增大, 从而使得其粘度变小。 吸附达到饱和时, 溶液粘度达到最小 值。继续增加B4C的量, 多余的纳米碳化硼会产生沉淀析出, 从而使得溶液粘度保持稳定。

3.3pH值对流变性能的影响

采用粒径为80 nm的纳米碳 化硼分别 与分散剂CMC300-800、CMC800-1200进行实验。实验完成后取一定量的水基纳米碳化硼流体进行粘度测量, 不同pH值对溶液粘度的影响如图4所示。图4表明, 随着pH值的增大, 溶液的粘度先减小后增大, 当pH值为6.8左右时, 溶液的粘度最小。

3.4其它外部实验条件

3.4.1温度

采用粒径为80nm的纳米碳化硼与分散剂CMC300-800进行实验。实验完成后取一定量的水基纳米碳化硼流体进行粘度测量, 温度对溶 液粘度的 影响如图5所示。图5表明, 温度与粘度成反比例关系, 温度越低, 溶液的粘度越高。 温度对纳米流体粘度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温度的升高加剧了分子热运动及布朗运动, 使得粒子间吸引力相对减弱和溶剂化程度下降而导致粘度下降。

3.4.2机械搅拌转速

采用粒径为60nm的纳米碳 化硼与PEG6000进行实验。实验完成后取一定量的水基纳米碳化硼流体进行粘度测量, 搅拌转速对溶液粘度的影响如图6所示。

机械搅拌在纳米流体制备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搅拌形成剪切应力使分散剂均匀吸附在纳米颗粒表面, 从而使得纳米颗粒稳定地分散在基液中[9]。由图6可知, 当机械搅拌转速小于650r/min时, 纳米碳化硼流体的粘度随着搅拌转速的增加而减小。这是因为在达到合适的搅拌转速之前, 随着搅拌转速增加, 在剪切应力的作用下, 分散剂PEG6000逐渐均匀吸附在纳米碳化硼的表面使得溶液粘度减小。当机械搅拌转速大于650r/min时, 纳米碳化硼流体的粘度随着搅拌转速的增加而不再发生变化。

3.4.3超声波分散时间

采用粒径为60nm的纳米碳 化硼与PEG6000进行实验。实验完成后取一定量的水基纳米碳化硼流体进行粘度测量, 超声波分散时间对溶液粘度的影响如图7所示。

纳米流体的分散过程中, 采用超声波分散手段的作用主要是利用分散工具附近的超声波强力空化作用[10], 使得纳米粒子与分散剂更好地吸附在一起。由图7可知:当分散时间少于10min时, 随着分散时间的延长, 溶液粘度逐渐降低。 这是由于随着时间延长, 超声波振荡时产生的空化作用逐渐增强, 纳米碳化硼颗粒逐渐均匀分散。当分散时间达到10 min时, 随着分散时间的继续延长, 溶液粘度不再发生明显的变化。

4结论

(1) 分散剂能起到降低分散体系 中固体粒 子聚集的 作用, 并且不同的分散剂种类对纳米碳化硼流体的流变特性影响不同;适当的分散剂质量分数能够使得纳米碳化硼颗粒更好地分散在水基液中。

(2) 纳米颗粒的粒径和质量分数也对分散体系的粘度有一定的影响, 不同粒径和质量分数的纳米碳化硼都对溶液的流变特性有不同影响。

(3) pH值对溶液粘度的影响有一个最佳范围, 随着pH值的增大, 溶液的粘度先减小后增大。

(4) 纳米流体的粘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大, 随着温度的升高, 溶液粘度降低。

(5) 机械搅拌转速和超声波分散时间对分散体系的粘度的影响都有一个最佳值。低于这个值时, 溶液的粘度呈减小趋势;高于这个值时, 溶液的粘度不再产生变化。

参考文献

[1] Ling Zhiyong, Zou Tao, Ding Jianning, et al.Shear viscosity of nanofluids mixture[J].CIESC J, 2012, 63 (5) :1409 (in Chinese) 凌智勇, 邹涛, 丁建宁, 等.纳米流体粘度特性[J].化工学报, 2012, 63 (5) :1409

[2] Hu Z, Dong J.Study on antiwear and reducing friction additive of nanometer titanium oxide[J].Wear, 1998, 216 (1) :

[92] 3 Wang Lianghu, Xiang Jun, Li Juxiang.Study on stability of nanofluid[J].Mater Rev, 2011, 25 (S1) :17 (in Chinese) 王良虎, 向军, 李菊香.纳米流体的稳定性研究[J].材料导报, 2011, 25 (专辑17) :17

[4] Guan Yanxiang, Zhao Weilin, Liu Zongming, et al.Present situation of experimental study of nanofluid viscosity[J].Petro-chemical Equipment, 2009, 38 (4) :53 (in Chinese) 管延祥, 赵蔚琳, 刘宗明, 等.纳米流体粘度的实验研究现状[J].石油化工设备, 2009, 38 (4) :53

[5] Tang Zhongli, Peng Linming, Zhang Shuyang.Experimental study of viscosity and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nanofluids[J].Chem Ind Eng, 2012, 29 (3) :1 (in Chinese) 唐忠利, 彭林明, 张树杨.纳米流体粘度和流变特性的试验研究[J].化学工业与工程, 2012, 29 (3) :1

[6] Herjs S Z, Etemad S G, Esfahany A N.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oxide nanofluids laminar flowconvective heat transfer[J].Int Commun Heat Mass Transfer, 2006, 33 (4) :529

[7] Liu Yudong, Zhou Yueguo, Tong Mingwei, et al.Experimental study on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TiO2-H2O nanofluids[J].Mater Rev:Res, 2009, 23 (3) :14 (in Chinese) 刘玉东, 周跃国, 童明伟, 等.TiO2-H2O纳米流体流变特性的实验研究[J].材料导报:研究篇, 2009, 23 (3) :14

[8] Li Yanjiao, Zhou Jingen, Liu Changjiang, et al.Synthesis and investigation on stability of BN/EG nanofluids[J].J Funct Mater, 2012, 43 (7) :843 (in Chinese) 李艳娇, 周敬恩, 刘长江, 等.BN/EG纳米流体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J].功能材料, 2012, 43 (7) :843

[9] Li Bo, Wang Hua, Zhu Daofei, et al.Dispersity of emulsified heavy-oil under combined ultrasonic and mechanical stirring[J].Chem Ind Eng Prog, 2010, 29 (6) :999 (in Chinese) 李博, 王华, 朱道飞, 等.超声波-机械搅拌联合乳化重油分散度实验[J].化工进展, 2010, 29 (6) :999

上一篇:配送方法下一篇:小肠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