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模式

2024-09-22

水平模式(共12篇)

水平模式 篇1

《3 ~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不同的方面为幼儿园教育提出了可操作性的教育教学建议,为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提升幼儿教育教学水平提供了蓝本,是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全面协调发展的行动指南,因此,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要学深、学透,深入领会精神实质,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1 倾听孩子的声音,积极创造幼儿交流表达的机会

幼儿期是语言交流与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幼儿的口语交际能力贯穿幼儿各个发展时期,因此,教学时要耐心倾听孩子的声音,尽可能多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关注幼儿的兴趣点,创造机会交流,鼓励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

1.1 亲近幼儿,激发交流的欲望

要俯下身子,与幼儿促膝谈心,尽量用幼儿的语气和语调,或是幼儿喜欢的语言,谈论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听取他们对事情的看法和意见等。要面向全体幼儿,尽可能与每个孩子交流。要多组织开展幼儿喜欢的活动和游戏,在自由活动中与幼儿交流往往容易激发幼儿情绪情感的表达。如休息期间走到孩子们当中,与幼儿拉拉家常,听听他们谈论的话题,了解一下幼儿的疑惑和感兴趣的话题等,以激发幼儿表达的欲望。对个别幼儿表达能力差的要给予必要的补充,引导并帮助幼儿理清说的思路并清晰地说出来。

1.2 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为了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要尽可能多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和动画片,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看动画片,进一步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进而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产生对文字的兴趣。避免违背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而采用机械记忆和强化训练的方式让幼儿过早识字与写字。

1.3 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要教育幼儿爱护图书,把自己喜欢的图书和故事内容讲给别人听。在激发幼儿阅读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并逐步培养幼儿自主选择阅读的能力,逐步提高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鼓励中班和大班的幼儿看图讲故事,并鼓励幼儿根据故事的部分情节或图书画面的线索大胆推测、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或续编、改编、创编故事,初步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

2 引导幼儿科学探究

我们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幼儿身边的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不断积累经验,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2.1 走进大自然,认识大自然

我们要经常组织幼儿接触大自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学习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能力。如带领幼儿去动物园和养殖场,根据动物的体型特征和运动特点识别常见的动物,并给动物分类 ;带领幼儿去植物园和农场,根据植物的生长特点认识各种植物花草,并给植物分类等。

2.2 丰富想象力,培养创造力

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要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提出问题,积极动手动脑,探寻问题的答案或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例如,玻璃球从斜面往下滚的时候越滚越快,而且要比在平面上滚动得要远。又如,当水烧开了以后,水壶会冒出很多的蒸气,有时水壶会叫。同时,要经常组织他们参加各种科学活动,创设情境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让他们陶醉在充满乐趣的想象活动中,把内在的创造冲动释放出来。如准备磁铁、回形针、小铁钉、小木块、纽扣、玻璃球等材料组织小朋友研究磁铁能吸住哪些东西 ;利用橡皮泥、盛有水的水盆组织小朋友研究如何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活动中启发幼儿发现问题 :为什么磁铁能吸住铁做的东西?为什么把橡皮泥做成小船就会浮到水面上?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动脑,玩一玩、想一想,增强了好奇心,激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2.3 既动手,又动脑,玩中学

引导幼儿结合日常生活感知和理解事物的“数”和“量”, 指导幼儿学习通过对应或数数的方式比较物体的多少。如 :一个太阳,人有2只眼睛,三角形有3个角,小山羊有4条腿等……小朋友拍球、踢毽子时学数数,用感知常见事物的大小、多少、高矮、粗细等量的特征,学习使用相应的词汇语描述这些特征。如用我们常见的钮扣、玻璃球、糖果、水果、花生、大豆、玉米粒、瓜子等,让幼儿动手去数一数、摆一摆,比较抽象的数数、认数、比较大小多少的数学问题就变得简单和容易了。这样幼儿在简单的数数、拼拼有趣的操作中轻松、快乐地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记忆很深刻。又如巧妙运用我们常见的扑克牌,帮助幼儿数数、认数、读数效果非常好。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全面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珍视孩子童年生活,努力使每个幼儿都拥有一个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美好童年。

水平模式 篇2

1.引入市场机制,推行后勤社会化

把医院后勤推向社会化,是新时期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医院后勤,呈现出“小而全”的畸形管理体制,导致医院后勤队伍素质低,人员臃肿,医院运行成本过高,服务质量低下。

近年来,我院遵照卫生部等《关于深化卫生事业单位后勤社会化的改革实施意见》精神,开始尝试将部分条件成熟的后勤服务项目逐步推向市场。具体办法是:严格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本着成熟一项推出一项的原则,面向社会进行公开招标,选择公司规模大、技术力量强、信誉度高、价格低廉的公司为合作伙伴。目前已将院内物业保洁、保安、电梯、洗涤推向社会。双方认真履行合同,达到互惠互利的双赢目的。

同时利用医院本土资源,引进服务项目,达到为我服务的目的。如我院与大学后勤集团联合开发修建学生公寓及食堂,既满足了病人的营养配餐,又改善了学生及教职工的就餐环境。对已推向社会的后勤服务项目,医院专门成立服务质量监督科,负责对公司服务项目的质量监控和意见反馈。通过近一年的后勤社会化实践,对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可行性、必要性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与认识。而由后勤社会化给医院带来的社会效益显而易见,使医院在后勤管理上轻装上阵,集中精力思考医院发展和参与市场竞争。

2.转变观念,变后勤为先行

由于长期以来后勤管理受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束缚,使医院后勤形成那种被动应付、一线要什么给什么、无序采购不计成本、出现问题后突击抢险,事后补锅的被动局面。事实上后勤战线管理着医院全部硬件设施的运作、维护、检修;耗费材料的供应;水、电、气的安全使用。

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医院工作造成不可弥补的重大影响。因此后勤工作在新形式下要想成为医院效益的保障,必须要有先行的意识,主动思考设备的运行是否健康;采购的物资成本是否合理;安全是否存在隐患,事前是否有预案,事中是否有措施,各项服务是否到位等。一切为医院提高经济效益服好务。只有在思想上有“先行”的意识,才会有“先行”的行为,也才能逐步养成“先行”的习惯,最后才会获得“先行”行为所产生的结果。

3.开源节流,注重精细化管理

增收节支,开源节流,是一个好的企业发展和追求的永恒的管理目标。对后勤服务工作来讲,主动、热情、周到的服务为医院嬴得社会效益的同时,更多的是在服务过程中做到精细操作与管理。精细,如果说是一种态度,那就是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如海尔集团的“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管理方法,是对一种工作态度的精细管理。如果说是一种管理方法,那就是节俭。

如美国狮王食品公式“五个周转着的一分钱大于一个闲置着的五分钱 ”的经营理念,则把节俭用到了极至。节俭在家庭中主要是主妇的事,但如果是在企业,那就是全体员工的事。这一理念要渗透到每个员工的骨子里。尤其是对后勤管理人员,精细管理显得更加重要。如

合理的采购,技术革新,废旧利用等。做到低耗高效,勤俭节约,降低成本,压缩库存。所以,各个环节的精细管理无疑会给医院带来无形的经济效益。.以人为本,用心做好身边的每件小事

医院后勤工作平凡琐碎,纷繁复杂。但又是医院实现大目标不可缺少的。医院的大事,就是医院发展的总体目标。而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必须是用心做好每一件小事。对于医院管理人员来讲尤其是这样,既要胸中装着医院的大事,英国论文格式在具体工作中用心去做责任范围内的每件小事。

探讨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水平 篇3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全球化的发展对我国的传统教育造成很大的冲击,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与日俱增。目前,学前教育在我国已经得到普及,而礼仪教育已成为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孩子养成高尚的品德,促进孩子全面发展,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

二、学前教育中的礼仪教育

礼仪教育在学前教育中主要有以下方面:家庭、学校、公共场所和基本礼仪的教导。其中家庭礼仪主要对儿童在家庭中应该遵守的一些礼仪进行教导;学校礼仪包括教学、活动、入园、离园礼仪等;公共场所礼仪包括行走、秩序、环境等礼仪;基本礼仪的内容则比较广泛,包括吃饭、洗漱、坐立行走等。这些礼仪的教学对儿童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三、礼仪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主要模式

礼仪教育在学前教育中形式多样。目前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已经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儿童的成长特点,总结出适合学前教育的礼仪教学模式,对提高礼仪教学的质量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介绍四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分别是儿歌教育模式、表演教育模式、游戏教育模式和故事教育模式。

1.儿歌教育模式。儿歌在学龄前儿童的生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可以说是每个人的一生中最早接触的文学形式。儿歌的形式简单,比较容易理解,又包含着人生哲理,可以使学龄前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孩子们对待儿歌并不像对待作业那样,而是积极主动地学习儿歌。所以,儿歌教育模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礼仪教学模式。例如,在学前教育的礼仪教学中可以教学生《小花猫》这首儿歌,孩子们在现实中都很喜欢猫,把猫的形象融入儿歌内有利于儿童对歌曲的接受程度,而且这首儿歌唱起来非常顺嘴,便于孩子记忆。其中有一句“小花猫,懂礼貌,不吵不叫也不闹”这首歌还对学校的午睡礼仪详细进行了描述,让孩子们向小花猫学习,注意保持安静,不能打扰别人的休息等。

2.表演教学模式。学龄前孩子的模仿学习能力很强,也都具有很强的表演欲望,所以可以根据儿童这一时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可以对相关的礼仪教学进行编排,写成简单的小故事,让儿童进行表演,可以使他们在进行表演的同时,深化故事中包含的礼仪规范,从而让孩子在现实中也得到应用。比如,在进行家庭礼仪的教学时,老师可以让儿童扮演不同的角色,父母、子女、客人等,儿童在进行表演时需要清楚自己的角色,并记住相应的台词,要注意在家里有客人时,孩子需要遵守的礼仪规范,比如主动喊叔叔、阿姨等,从而使孩子在表演中学会相关礼仪,使孩子讲文明、懂礼貌。

3.游戏教学模式。游戏在孩子的生活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是其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我国传统的教学中就包含游戏教学的理念,如寓教于乐的思想。游戏教学模式是学前教育中礼仪教学最有效的手段和途径,把相关的礼仪规范和孩子们常玩的游戏进行结合,可以使礼仪教学事半功倍。为了更好地发挥出游戏教学模式的优势,教师需要对儿童经常玩的游戏进行仔细的观察与研究,还要仔细研究如何使礼仪教学与游戏内容更好地进行融合,使孩子能够在游戏中获得成长。

4.故事教学模式。学龄前儿童也都喜爱听故事,所以教师可以把礼仪的教学内容和相关的趣味、童话故事进行结合,可以编写一些新的故事,使之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并与孩子的特点相符合,对孩子进行讲解,使他们在听故事时也接受相关的礼仪教学。在对儿童讲解的故事进行选择时,要注意故事内容的趣味性,使之能够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以便使礼仪教学得到很好的效果,扩大其传播范围。

四、我国学前教育中礼仪教学的缺陷和解决措施

首先,我国的礼仪教学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家庭教育缺失。我国存在大量的独生子女,这类儿童大都娇生惯养,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并不重视,更不要说进行家庭礼仪的教育。所以,为了提高我国礼仪教学的水平和质量,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父母要与学校进行充分的互动与沟通,父母要以身作则,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这样才能使儿童的礼仪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

其次,我国的社会整体环境对学前礼仪教育不够重视。目前,我国社会对学前儿童的关注点主要在其吃喝玩乐上,对学前儿童的知识教育重视程度也不够,认为孩子还小,顺其自然,更不用说对学前儿童礼仪教学的培养。所以,国家在进行教学改革时,要注意对学前儿童礼仪教育的宣传,提高整个社会对其重视的程度,只有引起社会的普遍重视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最后,学前教育中礼仪教学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即教学脱离实际,这也是我国教育的通病。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教学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所以在教学时,要注意联系实际,使学生在生活中自觉地遵守相关礼仪。

五、结论

学前儿童的教育对学生一生的成长有重要影响,礼仪教育对儿童以后的发展打下重要基础,所以需要加大对学前教育中礼仪教育的重视,探讨出适合时代发展的教学模式,使幼儿整体的教育水平得到提高,促进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采用流程模式提高煤质管控水平 篇4

1 严把质量关口, 推行生产流程管理

1.1 严把毛煤质量关

(1) 严把工作面设计和采区优化布置关。从工作面设计入手, 组织好优劣、厚薄不同煤层配采, 避开大断层和大的冲刷带, 减少矸石进入煤流。

(2) 严把生产运输提升关。合理控制工作面的推进速度, 优化配采, 控制好灰分和水分, 抓好煤流清洁生产。推进新工艺和新方法, 重点解决好毛煤质量考核的方式、方法以及最大限度地降低煤流系统中的软杂物含量等问题。

1.2 严把洗煤质量关

(1) 严把杂物粒度控制关。选煤厂要保证除杂设备设施正常投入使用, 严格控制原煤、精煤的杂物含量, 确保完成公司要求的万吨含杂目标。

(2) 严把灰分水分控制关。选煤厂煤炭洗选设备、脱水设备、煤泥水回收设备等要完好正常使用, 确保生产过程中产品灰分、水分的合格稳定。

(3) 严把品种优化关。要灵活调控工艺流程, 根据需要合理优化产品品种, 确保实现效益最大化。重点解决目前煤泥水系统个别设备脱水效果差、除杂效果差等问题。

1.3 严把商品煤质量关

(1) 严把调煤配煤关。要加强配煤技术管理, 提高配比准确度, 实现配煤煤质均匀。

(2) 严把装车外运关。高度重视清修车、加固车、装车及表面拣杂的工作, 确保煤炭火车外运质量合格。

(3) 严把煤质检验关。落实好煤质跟班及采制化检验人员的责任, 把好商品煤出矿的最后一道关口。

重点解决目前在线测灰仪老化需要更新及配煤不均、原煤灰分不能在线检测的问题;淘汰落后的采制化设备设施;逐步推行机械化采制样, 取消商品煤人工采制样。

2 建立预警机制, 加强矿井原煤生产质量管控

矿井建立了“3+6” (三级六关) 矿井原煤生产质量管理预警机制以及煤质“七控”管理流程。

(1) 三级。当原煤灰分超过40%时, 启用A级预警;超过37%时, 启用B级预警;超过35%时, 启用C级预警。达到B级预警时要下发预警通知单。

(2) 六关。原煤质量达到B级预警以上时, 要及时通知相关单位人员采取强化措施, 把好毛煤质量、原煤质量、动筛精煤质量、洗精煤质量、调煤配煤质量和商品煤质量“六个关口”。

(3) 七控。包括技术设计预控、生产源头管控、运输过程防控、洗选加工精控、调煤配煤调控、发运关口稳控、监督考核严控。

3 建立三个规范, 推行采制化标准管理

3.1 规范采制化工作环境

按照集团公司统一要求, 建成标准化的商品煤制样室和化验室, 规范采制化工作环境, 制样室达到器具规范、操作规范、管理规范、卫生整洁;化验室达到仪器先进、设备齐全、操作准确、数据可靠、窗明几净、一尘不染, 提升煤质检验的对外整体形象。

3.2 规范设备设施管理

对现有采制化设备进行日常的巡检维护, 建立机电维修人员包机责任制。对老化或过期的设备予以报废并清退。适时购进新的先进设备, 以满足建设标准化制样室和化验室的需求。对各类计量器具及设备要及时进行计量检定, 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完好性, 提升采制化硬件整体检验水平。

3.3 规范煤质检验操作管理

要求采制化检验人员严格按照新的国标要求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杜绝采制化不规范、不标准行为, 确保煤炭检验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树立矿井煤质检验的权威和形象。

4 制定流程模板, 提高煤质事故分析处理能力

针对煤质管理中发现的商品煤质量问题, 及时分析、核查和处理, 确保煤炭质量, 制定的《质量异议煤质分析内部核查处理流程》如图1所示。对用户反馈的质量异议, 及时安排人员处理, 从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服务效果上力争做好, 制定的《煤质投诉处理流程》如图2所示。

5 结语

水平模式 篇5

GHVB

联通借助创新培训模式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

飞象网讯 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小企业、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所在,是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中最具创新活力的“经济细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信息化是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当前困难和问题的有效手段,中国联通作为大型国有企业,承担着国企责任,一直努力致力于为我国中小企业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

作为运营商,中国联通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特点,建设了“宽带商务”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为100万中小企业提供服务,该平台面向中小企业开放、提供以租代建信息化产品,面向第三方信息化应用开发商开放,提供多种通信能力的信息化产品孵化平台,可提供移动办公、行业短彩信、视频监控、定位服务、网络传真、电话会议等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务,帮助中小企业解决生产、营销、管理、服务等方面的问题,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自2005年国家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实施以来,中国联通就积极参与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十一五”期间开展百万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从2012起,以产业园区、产业集群为切入点,联合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开展“创新中国行”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活动,累计在全国开展10500场免费培训,受益人数52万,建立了300余个“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验基地”,让更

美容护肤小窍门

GHVB

多的中小企业免费体验各种信息化服务,提高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促进企业转型成长。

在培训过程中,中国联通根据中小企业的反馈不同总结经验创新培训形式,摈弃单纯宣讲的模式,取代以情景短剧的形式,围绕用户体验,以产品现场展示、用户互动参与和情境模拟相结合,提高用户感知和现场培训效果,受到企业欢迎。

2013年中国联通积极响应工业和信息化部“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计划全国开展1600场“创新中国行”信息化培训活动,并延续创新培训模式。在2013“创新中国行”信息化培训首站活动上,中国联通以信息化企业的一天为背景,通过展示企业老板、新老员工、客户等几位企业典型角色的工作内容,有机地将移动视频会议、移动展业、销售管家、挂机短信、手机一卡通、外勤管家、车辆管家、联通智讯、移动刷卡、3G小卫士等信息化应用串联在情景短剧中,使观众更直观的理解信息化应用产品的功能、使用场景和使用效果,帮助中小企业走进信息化使用信息化。

据了解,中国联通目前已建立完善的集团、省、地市、区县、网格五级的中小企业客户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一点受理、全面服务”的一站式服务。目前中国联通中小企业专职服务的客户经理已达2.8万人,为全国900多万家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中国联通将秉承大型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继续致力于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推广和培训,借助创新的培训模式,快速高效地帮助

美容护肤小窍门

GHVB

企业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助力企业发展。

编 辑:马秋月

飛象網訊 十八大報告指出,中小企業、小微企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所在,是我國市場經濟體系中最具創新活力的“經濟細胞”,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是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基礎,是關系民生和社會穩定的重大戰略任務。信息化是幫助中小企業解決當前困難和問題的有效手段,中國聯通作為大型國有企業,承擔著國企責任,一直努力致力於為我國中小企業提供優質的產品與服務。

作為運營商,中國聯通針對中小企業信息化需求特點,建設瞭“寬帶商務”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平臺,為100萬中小企業提供服務,該平臺面向中小企業開放、提供以租代建信息化產品,面向第三方信息化應用開發商開放,提供多種通信能力的信息化產品孵化平臺,可提供移動辦公、行業短彩信、視頻監控、定位服務、網絡傳真、電話會議等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務,幫助中小企業解決生產、營銷、管理、服務等方面的問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自2005年國傢中小企業信息化推進工程實施以來,中國聯通就積極參與推進中小企業信息化發展,“十一五”期間開展百萬中小企業信息化培訓,從2012起,以產業園區、產業集群為切入點,聯合中國中小企業信息網開展“創新中國行”中小企業信息化培訓活動,累計在全國開展10500場免費培訓,受益人數

美容护肤小窍门

GHVB

52萬,建立瞭300餘個“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體驗基地”,讓更多的中小企業免費體驗各種信息化服務,提高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信息化應用水平,促進企業轉型成長。

在培訓過程中,中國聯通根據中小企業的反饋不同總結經驗創新培訓形式,擯棄單純宣講的模式,取代以情景短劇的形式,圍繞用戶體驗,以產品現場展示、用戶互動參與和情境模擬相結合,提高用戶感知和現場培訓效果,受到企業歡迎。

2013年中國聯通積極響應工業和信息化部“扶助小微企業專項行動”,計劃全國開展1600場“創新中國行”信息化培訓活動,並延續創新培訓模式。在2013“創新中國行”信息化培訓首站活動上,中國聯通以信息化企業的一天為背景,通過展示企業老板、新老員工、客戶等幾位企業典型角色的工作內容,有機地將移動視頻會議、移動展業、銷售管傢、掛機短信、手機一卡通、外勤管傢、車輛管傢、聯通智訊、移動刷卡、3G小衛士等信息化應用串聯在情景短劇中,使觀眾更直觀的理解信息化應用產品的功能、使用場景和使用效果,幫助中小企業走進信息化使用信息化。

據瞭解,中國聯通目前已建立完善的集團、省、地市、區縣、網格五級的中小企業客戶服務體系,為客戶提供“一點受理、全面服務”的一站式服務。目前中國聯通中小企業專職服務的客戶經理已達2.8萬人,為全國900多萬傢中小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

中國聯通將秉承大型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繼續致力於中小企

美容护肤小窍门

GHVB

業信息化的推廣和培訓,借助創新的培訓模式,快速高效地幫助企業提升信息化應用水平,助力企業發展。

編 輯:馬秋月

飞象网讯 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小企业、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所在,是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中最具创新活力的“经济细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信息化是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当前困难和问题的有效手段,中国联通作为大型国有企业,承担着国企责任,一直努力致力于为我国中小企业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

作为运营商,中国联通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特点,建设了“宽带商务”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为100万中小企业提供服务,该平台面向中小企业开放、提供以租代建信息化产品,面向第三方信息化应用开发商开放,提供多种通信能力的信息化产品孵化平台,可提供移动办公、行业短彩信、视频监控、定位服务、网络传真、电话会议等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务,帮助中小企业解决生产、营销、管理、服务等方面的问题,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自2005年国家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实施以来,中国联通就积极参与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十一五”期间开展百万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从2012起,以产业园区、产业集群为切入点,联合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开展“创新中国行”中小企业信

美容护肤小窍门

GHVB

息化培训活动,累计在全国开展10500场免费培训,受益人数52万,建立了300余个“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验基地”,让更多的中小企业免费体验各种信息化服务,提高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促进企业转型成长。

在培训过程中,中国联通根据中小企业的反馈不同总结经验创新培训形式,摈弃单纯宣讲的模式,取代以情景短剧的形式,围绕用户体验,以产品现场展示、用户互动参与和情境模拟相结合,提高用户感知和现场培训效果,受到企业欢迎。

2013年中国联通积极响应工业和信息化部“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计划全国开展1600场“创新中国行”信息化培训活动,并延续创新培训模式。在2013“创新中国行”信息化培训首站活动上,中国联通以信息化企业的一天为背景,通过展示企业老板、新老员工、客户等几位企业典型角色的工作内容,有机地将移动视频会议、移动展业、销售管家、挂机短信、手机一卡通、外勤管家、车辆管家、联通智讯、移动刷卡、3G小卫士等信息化应用串联在情景短剧中,使观众更直观的理解信息化应用产品的功能、使用场景和使用效果,帮助中小企业走进信息化使用信息化。

据了解,中国联通目前已建立完善的集团、省、地市、区县、网格五级的中小企业客户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一点受理、全面服务”的一站式服务。目前中国联通中小企业专职服务的客户经理已达2.8万人,为全国900多万家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美容护肤小窍门

GHVB

中国联通将秉承大型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继续致力于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推广和培训,借助创新的培训模式,快速高效地帮助企业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助力企业发展。

编 辑:马秋月

飛象網訊 十八大報告指出,中小企業、小微企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所在,是我國市場經濟體系中最具創新活力的“經濟細胞”,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是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基礎,是關系民生和社會穩定的重大戰略任務。信息化是幫助中小企業解決當前困難和問題的有效手段,中國聯通作為大型國有企業,承擔著國企責任,一直努力致力於為我國中小企業提供優質的產品與服務。

作為運營商,中國聯通針對中小企業信息化需求特點,建設瞭“寬帶商務”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平臺,為100萬中小企業提供服務,該平臺面向中小企業開放、提供以租代建信息化產品,面向第三方信息化應用開發商開放,提供多種通信能力的信息化產品孵化平臺,可提供移動辦公、行業短彩信、視頻監控、定位服務、網絡傳真、電話會議等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務,幫助中小企業解決生產、營銷、管理、服務等方面的問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自2005年國傢中小企業信息化推進工程實施以來,中國聯通就積極參與推進中小企業信息化發展,“十一五”期間開展百萬中小企業信息化培訓,從2012起,以產業園區、產業集群為切

美容护肤小窍门

GHVB

入點,聯合中國中小企業信息網開展“創新中國行”中小企業信息化培訓活動,累計在全國開展10500場免費培訓,受益人數52萬,建立瞭300餘個“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體驗基地”,讓更多的中小企業免費體驗各種信息化服務,提高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信息化應用水平,促進企業轉型成長。

在培訓過程中,中國聯通根據中小企業的反饋不同總結經驗創新培訓形式,擯棄單純宣講的模式,取代以情景短劇的形式,圍繞用戶體驗,以產品現場展示、用戶互動參與和情境模擬相結合,提高用戶感知和現場培訓效果,受到企業歡迎。

2013年中國聯通積極響應工業和信息化部“扶助小微企業專項行動”,計劃全國開展1600場“創新中國行”信息化培訓活動,並延續創新培訓模式。在2013“創新中國行”信息化培訓首站活動上,中國聯通以信息化企業的一天為背景,通過展示企業老板、新老員工、客戶等幾位企業典型角色的工作內容,有機地將移動視頻會議、移動展業、銷售管傢、掛機短信、手機一卡通、外勤管傢、車輛管傢、聯通智訊、移動刷卡、3G小衛士等信息化應用串聯在情景短劇中,使觀眾更直觀的理解信息化應用產品的功能、使用場景和使用效果,幫助中小企業走進信息化使用信息化。

據瞭解,中國聯通目前已建立完善的集團、省、地市、區縣、網格五級的中小企業客戶服務體系,為客戶提供“一點受理、全面服務”的一站式服務。目前中國聯通中小企業專職服務的客戶

美容护肤小窍门

GHVB

經理已達2.8萬人,為全國900多萬傢中小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

中國聯通將秉承大型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繼續致力於中小企業信息化的推廣和培訓,借助創新的培訓模式,快速高效地幫助企業提升信息化應用水平,助力企業發展。

水平模式 篇6

1.秸秆还田的主要作用

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主要是机械化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技术,它是以机械的方式将田间的农作物秸秆直接粉碎并抛撒于地表,随即耕翻入土,使之腐烂分解,从而培肥地力,实现农业增产增收。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1增加土壤有机质,增肥地力 秸秆中含有氮、磷、钾、镁、钙及硫等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据测定,秸秆中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5%左右,如按每公顷还田秸秆15吨计算,则可增加有机质2250公斤/公顷。据相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每年生产秸秆6亿吨,其中含氮300多万吨,含磷70多万吨,含钾700多万吨,相当于我国目前化肥施用总量的1/4以上。可见农作物秸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付之一炬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

1.2改善土壤环境,改造中低产田 秸秆中含有大量的能源物质,还田后有机质激增,土壤生物活性强度提高,接触酶活性可增加47%。随着微生物繁殖力的增强,生物固氮增加,碱性降低,促进了土壤的酸碱平衡,使其养分结构趋于合理。此外,秸秆还田可使土壤容量降低,土质疏松,通气性提高,犁耕比阻减小,土壤结构明显改善。

1.3形成有机质覆盖,抗旱保墒 秸秆还田可形成地面覆盖,具有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储存降水和提高地温等诸多优点。亩玉米秸秆还田后相当于增施硝氨35公斤、磷肥375公斤、磷酸钾307.5公斤,若连续3年秸秆还田可使小麦、玉米平均增产10%~20%。这些数据在试验中已得到充分证实,并得到连续推广。

1.4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由于根茬粉碎疏松和搅动表土,能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能,破坏玉米螟虫及其他地下害虫的寄生环境,故能大大降低虫害,一般可使玉米螟虫的为害程度下降30%。

1.5省工增产,争抢农时 一般情况下,机械化秸秆还田的作业成本仅为人工还田的1/4,而工效却比人工还田高40~120倍,还可增产增收。因此,机械化秸秆还田是大面积实现以地养地,建立高产稳产农田的有效途径。

1.6优化环境,防治污染 机械化秸秆还田使秸秆中的有机质得到充分的利用,避免了长期以来农民大量焚烧秸秆而造成的环境污染,有利于生态农业和环保农业的发展。因此,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作为环保农业的一项重要技术,是目前国家重点推广实施的农业新技术之一。

2.实施秸秆还田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及其应用前景分析

2.1社会、经济效益 从实施秸秆还田技术的效果来看,其社会、经济效益非常明显,实施秸秆还田技术不仅可增加粮食产量6%~15%,而且由于逐步增加了土壤肥力,实现大面积以地养地,促进粮食产量的持续增加。此外,不但节约成本和降低劳动强度,又能增加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实施秸秆还田技术,无论从宏观上还是从微观上看,都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2.2生态效益 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既解决了大量剩余秸秆的出路,避免了秸秆因废弃霉烂和焚烧造成的大气、河流等环境污染,又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了地力,减少化肥施用量,避免过量施用化肥造成的农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污染,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在旱作农业区实施可增加土壤含水率,改良土壤结构,使土质疏松,提高了土壤吸纳降水的能力,减少径流损失,最大限度地保存和利用了自然降水,使旱作农业区生态环境趋于好转。对在全球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发展旱作农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3推广应用前景分析 秸稈还田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和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发展生态农业、环保农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农业部将这项技术作为一项成熟的农机化技术成果大力推广,近几年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根据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土壤的有机质等养分需要及时补充。根据试验测定,秸秆不还田,每公顷土壤有机质每年至少要消耗810公斤。每公顷每年还田秸秆6000公斤,可提供有机质900公斤,就可以补偿土壤有机质的损耗,并且可逐年提高有机质含量,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因此,秸秆还田是一项需要长期应用的技术,在全国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我国玉米秸秆还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秸秆翻压入土过浅 大部分玉米秸秆还田的地块耙地后,地里玉米秸杆、玉米根茬遍地都是,划烂地膜现象严重,影响播种质量。主要原因是秸秆翻压入土浅,没有用大马力翻耕机作业,翻耕深度浅。

3.2秸秆在翻压时扎堆而影响犁地质量 大部分机械收获的玉米地块,秸秆粉碎后直接抛撒在地里。由于个别地方粉碎后的秸秆抛撒较厚,在犁地时秸秆扎堆影响犁地质量。

3.3土壤较干的地块没有进行秋灌 部分较干的地块,玉米收获后没有进行秋灌就进行犁地翻压玉米秸秆。若遇到秋季降雨量少,翌年玉米秸秆腐烂不完全。因为秸秆分解依靠的是土壤中的微生物,而微生物生存繁殖要有合适的土壤墒情。若土壤过干,会严重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减缓秸秆分解的速度。所以,对于部分土壤较干的地块在翻压前一定要先秋灌,然后再犁地翻压,确保玉米秸秆充分腐烂。

3.4秸秆还田后没有补充氮肥 从近几年玉米秸秆还田情况中看出,大部分秋季秸秆还田的地块都是白地翻压,没有施用基肥、有机肥或化肥。造成翌年农作物脱肥早,影响作物产量。原因是秸秆还田后土壤微生物在分解玉米秸秆时,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氮才能完成腐化分解过程。秸秆还田的地块不增施氮肥,微生物必然会出现与下茬作物幼苗争夺土壤中氮素的现象,从而影响幼苗正常生长。所以,秸秆还田的地块除了施用有机肥、磷肥、钾肥以外,每亩还要多施尿素8~10公斤,才能满足土壤微生物在分解玉米秸秆时所需的氮素。为避免下茬作物早脱肥,就必须在犁地前施足基肥,充分补足氮肥。

4.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玉米秸秆还田

4.1尽早翻耕 机械收获玉米,秸秆粉碎后被均匀撒在田地之中,此时要尽快将秸秆翻耕入土,最好是边收边耕埋。这样一方面可以让秸秆尽快翻入土壤,加快秸秆分解的速度,对于一年两季的地块可减少因秸秆隔离土壤造成下茬作物落干而死,影响出苗率;另一方面尽早翻耕还可以避免秸秆损失,粉碎后的秸秆未能及时翻入土壤,干燥后容易被风吹跑,秸秆扎堆现象不但影响耕地,还可造成下茬作物出苗困难。

4.2足墒还田 秸秆分解依靠的是土壤中的微生物,而微生物生存繁殖要有合适的土壤墒情。秸秆腐解的最适宜的湿度是饱和持水量的60%~80%,因此,在秸秆还田后要及时浇水补充墒情,以使切碎的玉米秸秆与土壤紧密接触,防止被架空,促进秸秆尽快分解。

4.3补充氮肥 要按每100公斤玉米秸秆加10公斤碳酸氢铵的比例进行补肥,这样就可避免下茬作物苗期缺氮发黄。

4.4秸秆还田的数量要适宜 玉米收获后还田的秸秆过多过少都不好。过多会影响当季作物的生长,过少则起不到培肥改土的效果。综合各地实践,一次还田的秸秆数量以风干物计算,一般每亩约500公斤为宜,最多不要超过1000公斤/亩。

4.5防止病虫害传播 玉米秸秆还田时要选用生长良好的秸秆,不要把带有病虫害的玉米秸秆还田,如玉米黑穗病、玉米大小斑病等,不能直接用来翻埋还田,最好将带病菌秸秆运出处理,彻底切断污染源以免病虫害蔓延和传播。

水平模式 篇7

关键词:石化企业,设备管理,模式创新

新疆泽普石油化工厂 (简称石化厂) 的主要生产装置已运行20多年, 部分设备已出现性能老化和技术功能降低等问题, 各类安全隐患和故障呈逐年增多趋势, 特别是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故障率一直居高不下, 生产现场跑冒滴漏及脏乱差现象严重。为此石化厂从多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整治活动, 如通过推行“五个一”的设备管理模式, 即:一个抓好 (大力抓好工艺安全管理) 、一个夯实 (夯实设备管理基础工作) 、一个加强 (加强设备的全过程管理) 、一个强化 (强化维修人员、维修队伍和外租设备管理) 和一个提升 (努力提升管理者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 , 不但彻底解决了作业环境差、设备故障率高等问题, 也最大程度地保证了企业生产安全和顺利进行。

一、大力抓好工艺安全管理

1. 加大设备运行的管理力度

加大设备运行的管理力度, 主要是从加强设备巡检、关键设备点检等方面入手, 开展了将设备状态监测与干部走动式管理相结合, 在提高设备预防性检修水平同时, 进一步降低设备停机率。

(1) 做好检修质量的监督与管理工作。每月各生产车间都要向设备科汇报当月的检修工作质量、完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并按双方签定合同进行严格的考核。如合成车间通过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推行干部走动式管理, 采取了员工不间断巡检等, 及时发现和排除了透平循环机的安全隐患等问题。

(2) 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尿素车间通过对设备管理及点巡检计划落实情况进行逐条确认, 加强了对机组规范操作的情况检查, 加大了关键设备的巡检力度, 有效提高了设备运转率和完好率。

2. 加强设备技术改造管理

针对生产装置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加大了技术改造和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应用力度, 不但改善和提高了设备技术功能及可靠性, 也为企业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如化肥系统大型机组的连锁机构通过技术改造后, 设备运行参数和连锁工作状态更加科学合理, 实现了可集中监控和减少连锁机构故障率的目标, 设备运行状态也更加稳定。化肥循环水旁滤池经过技术改造后, 旁滤系统的设备运行效果良好, 尤其是在2008年沙尘暴期间, 系统浊度全部控制在了技术指标之内, 避免了靠排掉大量循环水来降低系统浊度的状况, 达到了节能降耗和绿色环保的目的。化肥循环水自动加酸装置投用后取代了人工加酸, 不但保证了设备运行良好, 也使PH值的控制合格率达到99%以上, 防止了设备腐蚀、结垢情况的发生。

3. 加强设备预防性检修管理

通过加强设备预防性检修管理, 2008年各类预防性检修工作已占总检修数的25%以上。在开展设备状态监测中, 设备科定期编制了“设备监测情况月报”, 并及时在工厂网页上公布, 保证各级管理人员能及时了解设备运行状态及故障信息情况等, 在确保预防性检修工作质量前提下, 能更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工作。如生产尿素的大型机组运行一直不稳定, 设备故障率较高, 通过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攻关, 发现是油压系统波动过大造成机组的频繁停机, 于是在油压连锁机构中增加了延时保障功能后彻底解决了问题, 机组运行状态等得到了较大改善。

4. 加强关键设备点巡检管理

加强关键设备的点巡检管理, 主要是保证A类和关键设备应在有特殊保护要求条件下, 做好定人、定点、定项、定周期、定标准、定记录和定表格的联合式点巡检工作。石化厂结合每台设备的实际技术及运行状况, 修订了机、电、仪设备的点检表格, 并进行了统一印制和下发执行;通过对部分设备实施精密点检和预防检修相结合, 逐步对A类和关键设备开展了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工作;将每条管线、每个阀门和每台设备按责任区都进行了专人承包, 各生产装置的主要领导不但要跟班管理, 而且明确规定由班组全面负责本区域内的承包项目, 发现故障及时上报和排除, 以保证承包设备的完好性。

二、夯实设备管理基础工作

1. 狠抓现场基础管理工作

石化厂以开展设备月度评优活动为契机, 加强了设备基础资料的管理工作, 要求相关的技术资料和记录不仅要真实可靠和及时完整, 还要保持其清洁性;制订了主要生产设备的备件消耗定额, 要求各车间必须按照定额要求储存备件, 以保证设备维修的及时性;重新修订了《石化厂设备月度评优考核细则》, 每月评出8个最佳车间, 奖金在当月工资中兑现。为加强现场管理不仅要求员工发现漏点应及时汇报外, 还制定了相关的奖惩办法, 如对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及隐患并能快速排除的班组或个人给予经济奖励, 对不能及时发现问题的当班人员不但对当事人进行处罚, 还要对相关班组进行处罚。通过实施工作失误责任连带追究制度以后, 极大激发了广大员工查找设备隐患的积极性和相互监督的责任感, 现场管理工作也有了较大改观, 多次避免了重大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

2. 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

为加大员工培训力度和创建一流员工素质, 石化厂将培训重点放在了员工安全技能操作上, 在如何提高员工的操作水平上多下功夫。每月制定出QHSE培训计划, 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 有针对性开展了员工安全生产教育与技能培训工作, 开展了“每周一课, 每月五题, 每季度抽考”活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 如师生间的互动讨论式培训, 对员工在设备操作或检修时遇到的难题等及时进行分析、论证, 并以此为新的课题, 由当事人先讲, 然后再组织大家进行讨论和总结, 制定出最佳的解决方法等。通过开展互帮互学等多种形式的事故抢险和应对突发事件等培训活动, 不仅使员工的技能培训工作实现了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生动化, 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操作技能水平也得到了较大提高。

三、加强设备的全过程管理

1. 实施“三严”和“三卡”制, 规范设备使用

为保障设备安全平稳运行, 工厂实施了“三严”和“三卡”制, 在每个生产班组都指派了设备组长, 负责推行严抓、严管和严格考核的三严制度, 如对大型机组润滑油不仅要定期进行理化检验, 还要对过滤器等进行定期清洗, 每月组织技术人员进行自检自查及时消除隐患。“三卡”是设备管理工作中实施的维修卡、操作卡、巡检卡制度, 通过实施“三卡”制不但使操作、维修、巡检人员的工作质量得到了很好控制, 也使设备运行效率得到了有效提高。如循环机填料装置的平均使用寿命已由20天提高到了45天;合成高压机刮油环刮油效果不理想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既避免了润滑油浪费, 又解决了空气污染等问题;更新催化油气线烧焦方式后, 使烧焦工艺不仅更加科学, 工作效率也得到极大提高, 现在的油气线清焦工作仅需要28h就可完成。

2. 实施故障检修与预防性检修相结合模式

石化厂采取了故障检修与预防性检修相结合的模式, 不但保障了设备长周期运行, 也进一步发挥了设备预防检修的优势。如及时发现和排除了催化主风机电机的短路环裂纹现象, 避免了电机被烧毁事故的发生;通过对化肥系统14台大型机组电机进行预防性维护和更换电机滑环等, 极大降低了电机故障率。在故障检修中, 针对关键机组故障频发情况, 如催化系统主风机漏油等问题, 通过与厂家共同攻关得到了根治。通过实施故障检修与预防性检修相结合, 不但有效遏制了因关键设备老化故障率增高的势头, 也保证了设备能长周期正常运行。

四、加强维修人员、维修队伍和外租设备管理

1. 加强合同管理

设备大修前要与各检修单位签订大修及安全施工合同, 同时还要成立检修项目部, 各生产装置要安排专职的项目负责人, 设备科则安排一名工程师负责协调施工中的人员、机具和材料供应等问题, 做到发现问题能及时协调解决, 避免因管理环节出现问题而影响设备检修的总体进度。在加大对检修单位的管理力度时, 工厂重新修订了对承包商的管理办法, 改变了设备检修主要是生产装置领导的事, 与员工无关的情况, 形成人人参与管理和人人有监督义务的工作局面, 发现不安全问题后不但能及时提醒和汇报, 也杜绝了承包商在设备检修中的违规行为。

2. 狠抓检修质量

为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和提高设备技术功能的可靠性, 工厂在狠抓检修工作质量同时, 还实施了设备检修不过夜等措施。设备检修计划制定后, 不但要求检修单位要提前制定出详细的施工计划和检修方案, 各车间和设备科还要进行严格的审批, 对“A”类设备的计划检修要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监督管理, 既要用合同条款规范施工单位的检修作业程序, 对出现修理质量问题的单位进行经济处罚, 又要促使他们能自觉做到抓质量、讲质量和保进度。强化外租设备管理的责任主体主要是租赁中心, 设备管理部门与租赁中心共同对承租方的设备使用、维护保养等进行监督管理外, 还要定时进行相关的技术鉴定, 以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五、努力提升管理人员工作水平

1. 规范工作标准, 加强工作管理

各级设备管理者, 无论是分管设备的主管领导还是基层设备管理员, 都必须做到熟悉了解设备的结构原理、技术性能等知识, 掌握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等。工厂根据各生产装置的具体情况修订和完善了设备管理岗位人员的操作规程、工作技术标准、各岗位的QHSE职责及责任范围, 不但使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实施等更加科学合理, 也更便于日常工作管理与执行, 达到了简单实用的目的。

2. 充分发挥基层设备管理员的作用

为充分发挥基层设备管理员的作用, 在增强他们的设备管理意识同时, 注重培养他们判断和排除设备故障的能力。如针对催化脱硫泵运行不稳定、电机故障频发等问题, 采取了先组织管理人员开展技术问题分析, 帮助他们制订预防措施, 总结和归纳其他设备的运行经验, 保证机组运行状况能得到有效改善;在设备故障检修中, 为充分发挥基层设备管理员的协调和指挥能力, 保证检修单位的服务态度和质量意识得到不断增强, 双方的协作关系更为密切, 设备抢修工作能更加及时和到位, 检修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当设备出现疑难问题时, 双方技术人员要共同想办法及时解决, 以保证生产装置的平稳运行。如合成车间2#空压机电机定子线圈故障, 就是在双方技术人员共同努力下得到了及时排除, 保证了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行。

六、结语

水平模式 篇8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这个要素, 而且人是最关键、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企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人的因素, 如何创新教育培训模式、提高员工的技能操作水平,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管理课题。

为此, 人力资源部在全厂范围内就“队伍变样”这个课题作了调查。调查、座谈、访谈的对象涵盖了不同人员层面, 内容主要涉及对目前三支人才队伍现状分析与对策;如何创新三支人才队伍培养模式;提高三支人才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等方面问题展开调查。在问卷调查、座谈、个别访谈过程中, 在谈到目前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亟待解决的问题时, 大家都不约而同的提出应着重提高技能操作人员的实操水平。的确, 近几年我们侧重了操作人员的技能等级培训取证, 使取得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资质的人员比例有了很大幅度提高。但是, 这些高等级的技师的实操水平并没有同步提高, 这便形成了技能资质与实操能力之间的矛盾。

一、调研的结果

在调研过程以及结果分析中看, 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提出:应着重提高技能操作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应当讲, 问题找的很准确。我厂现有在岗职工684人, 其中技能操作人员532人, 占职工总数的87%。作为占绝大多数的技能操作人员, 近几年的培训主要侧重于单纯技能鉴定取证工作, 与实际岗位操作技能的培训脱节, 出现了“有级别、没水平”, 或者“有级别、没岗位”的怪现象。

二、澄清两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一部分人 (其中包括一些领导干部) 认为, 操作人员通过学习取得职业资格等级证书没有多大用, 你拿到了高级工、技师、甚至是高级技师的证书, 有的还不如那些没有拿过技能等级证的老职工, 证书只是个摆设。

这种看法肯定是片面的、狭隘的、错误的。这几年, 厂里为了满足广大职工日益高涨的学习热情, 连续几年在厂内办了高级工学习班, 并且不断选拔符合条件的骨干职工参加各工种的技师和高级技师学习班。参加学习班的职工抱着积极的态度通过近半年紧张学习, 在理论基础知识方面有了很大提高。举个简单的例子, 一些职工干了十几年丁辛醇却写不出丁辛醇分子式, 而现在明白了许多与丁辛醇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弄清了丁辛醇反应的流程。这充分说明, 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各级资质证书对自身对工作有利而无害。

第二个误区是一些人简单的认为取了证万事大吉、不再进取。这种消极的态度同样不可取, 也是错误的。

我们取得技能资质的目的, 一方面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是为了用学到的知识去指导实践工作、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而且后者更是我们教育培训的落脚点。也正是因为一些人取证后不思进取或进取心不够, 没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才引出我们的调研结果, 那就是应着重提高操作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

三、问题的根源

技能资质与实操能力之间矛盾的根源在哪里呢?2005年, 我厂有操作技能人员594人。其中, 初级工186人, 中级工232人, 高级工165人, 技师以上11人, 分别占操作技能人员总数的31.31%、39.06%、27.78%、1.85%。到2010年, 我厂有操作技能人员532人。其中, 初级工13人, 中级工26人, 高级工333人, 技师以上160人, 分别占操作技能人员总数的2.44%、4.89%、62.59%、30.08%。从这组数字可以看出, 经过5年的努力, 我厂技能操作人员技能资质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 我们也十分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已取得高等级技能资质的职工, 他们的实际技能水平、应用能力特别是处理突发事故的应变能力还远未达到相应的水平。同时, 我们也发现这种现象不仅仅是发生在我们厂, 其他兄弟单位也有类此问题。我们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有这样几个:

1、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技能鉴定培训班大都是采取老师讲授的教学方法, 大家在学习班中主要还是以学习理论为主, 学习班与生产装置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这就是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2、职工的学习目的和工作态度。

有些职工学习目的不够明确。这些人认为, 我拿到了资质证书就够了, 可以拿到相应等级的岗位工资及待遇了, 仅此而已。这样的人学习目的导致了工学脱节。

3、传统的培训方式。

培训方式的老化也是问题的症结之一, 传统的一些培训方法由于常年一成不变, 使得职工们产生了“耐药性”, 久而久之形成了“抗药性”。

4、培训的针对性不强。

我们知道培训应该具有针对性, 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却被忽视了, 培训的内容常常缺乏针对性, 使培训的效果大打了折扣。

四、解决问题的几个途径

结合调研的结果以及研究分析, 笔者认为应有这样几个解决途径:

1、首先应转变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

思想是一切行动的指南, 若没有观念上的改变和认识上的提高作为前提, 则很难推动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 更不要谈创新了。因此, 要反复向干部职工灌输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另外, 要将不断提高本部门员工的素质作为干部年终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再有, 要利用广播、简报、橱窗正面宣传、加以引导。

2、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 就是职工缺什么我们就补什么。目前, 最大问题不就是操作技能和应用水平吗。那好, 我们就想尽一切办法千方百计去帮助他们提高。这方面我们已经作了一些尝试, 比如:我们去年利用奥运停产期间在全厂七个车间 (中心) 开展了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大赛, 对优胜者予以了重奖。以此来调动广大技能操作人员学技术练本领的积极性。另外, 我们还将各车间的练兵、比赛的实操试题归纳起来, 汇编成“实操题库”作为上岗资格考试题库的补充。这将对操作人员提高实操水平有很大帮助。

3、创新教育培训模式。

创新就是继承和发展、创新就是与时俱进、创新就是衡量我们工作水平高低的一把标尺。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 没有创新工作就会停滞不前。可见, 工作创新十分之重要:

(1) 采取技师上讲台的做法。让那些已经取得了技师或者高级技师的职工, 进行备课, 然后走上讲台。通过这些针对性很强的创新培训, 达到了调动职工学习提高实际应用技能的积极性。

(2) 采取班组间相互交流的做法。利用停产小修期间, 让五个横班的职工坐在了一起互相交流, 交流的内容主要是在实际工作中遇到过的紧急情况、关键设备故障、突然停水、停电、停汽应急措施, 找出最优方案进行推广。

(3) 签订师带徒计划。要求技师及以上职工签订“师带徒”协议, 并在年终给予考核。这样做对技师们和初、中级工都有益处, 两者都得到了提高, 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4) 举办技能大赛完善岗位练兵。举办全员全工种技能竞赛, 比赛的内容主要涉及理论和实际操作, 并且以实操内容为主。对获胜的选手在给予奖励的同时还推荐到公司参加更高一级的比赛, 这对操作技能人员是个很大的鼓舞。

五、结论

以上不难看出, 只要我们开动脑筋, 不断改进和创新工作方法及管理模式, 就能开展好我们的工作, 施展我们的才干。将本职工作做到位, 就能开展好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工作, 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孙建, 纪建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4:221-247.

[2]、郭京生, 潘立.人员培训实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93-177.

转变管理模式提升供电所管理水平 篇9

1 深化作业组织专业化改革, 转变供电所管理模式

宿州供电公司按选择试点、确定方案、多次调研、督促整改、阶段考评、完善提高、整体验收等步骤, 对供电所精简整合, 解放出一部分人力资源, 推进营配分离和抄收管分离。在推进过程中, 不断完善营配及供电所内设班组管理、考核及薪酬管理制度, 积极稳妥地完成了作业组织专业化改革。

目前, 在县供电公司层面上, 组建了配电工区、电费管理中心和抄表中心。配电工区下设若干配电队, 电费管理中心下设若干电费班, 在供电所内部成立业务班、维护班和电费班, 抄表业务从供电所分离, 实现了“营配分离、抄管分离、抄收分离”。营配分离后, 10 kV线路、设备运维工作从供电所分离, 安全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 供电所维护班常态开展低压设备运行维护, 配电及低压设备安全水平得到了提高, 服务水平得到了提升;抄管分离、抄收分离后, 从源头、流程上控制抄核收风险, 各专业班组之间相互监督, 供电所营销服务风险得到了有效降低。

2 推进标准化建设, 实现基础建设和工作标准规范化

宿州供电公司将供电所专业化改革与“星级晋阶”创建相结合, 突出工作过程管控, 对160多项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进行了修订完善, 以专业考核制度推进供电所“星级晋阶”创建工作。

通过组织编写《完善供电所作业组织专业化指导手册》和《农网配电专业工作手册》, 对各专业班组各项制度办法、业务流程、考核要求等进行详细规定, 对各专业班组工作标准进行规范, 对供电所基本业务记录、台账进行梳理, 使供电所基础资料标准规范统一。

按国家电网公司《供电营业厅标准化建设手册》要求, 建立标准化供电所、营业厅、VI标识示范点, 以点带面, 对供电所基础建设模式进行了统一。

3 规范队伍管理, 努力推进农电队伍职业化

创新实施每日“五查”, 即供电所各班组每日工作前, 查环境卫生、查人员出勤、查工作布置落实监督考核情况、查上级布置任务落实情况、查突发紧急事件处理情况, 每月以班组记录为依据, 按工作完成情况考核, 使供电所日常工作更具目标性。

对专职电工执行全日制每周5天工作制度, 加大制度执行监督力度, 使供电所专职电工日常工作状况得到了有效监管。

按日常服务规范, 建立了服务行为红线制度, 市、县供电公司不定期对营销服务情况进行稽查, 加大对触碰红线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处理力度。

修订完善培训制度, 合理编制培训计划, 按电费、抄表、业务、维护等专业进行针对性轮训;市、县供电公司分别按季、按月对供电所人员分专业进行调考, 逐步提升供电所员工业务技能整体素质。

在实施作业组织专业化过程中, 规范机构和岗位, 优化人员结构, 建立了以岗位为重点, 以绩效考核为核心, 岗位责任、技能等级与劳动报酬相挂钩的收入分配制度, 稳步提高农电工薪酬待遇。2011年农电工人均收入比上年平均提高30%左右, 调动了农电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基层配电队和供电所办公区内建设“职工之家”, 建立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 使基层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强化国家电网“五统一”企业文化宣贯, 培养核心价值观, 逐步增强农电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荣誉感。

通过推进农电队伍职业化建设, 农电队伍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得到有效降低。

4 建立健全考核体系, 推进供电所常态管理

建立了供电公司对供电所、供电所对班组、班组对成员考核体系, 职能部室按职责对供电所按月指导考核, 专业班组根据工作量和工作实效对成员月度考核。

在管理方式上, 各县供电公司领导班子对“星级晋阶”创建工作分片包干, 定期开展供电所调研, 对问题分类归档, 举一反三, 限期整改, 每周一名班子成员带队检查;在动态管理上, 市供电公司不定期明察暗访;在动态评价上, 县供电公司以月度调研和季度考核相结合, 市供电公司采取专题调研、抽查、季度考评、年度验收等方式, 促进供电所管理水平得到螺旋式提升。

在“星级晋阶”创建工作中, 供电所按季自我评价, 县供电公司按季考评排序, 。

5 开展“线损管理年”活动, 提升供电所经营管理水平

制定切实可行的“线损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 市供电公司按月以简报形式对供电所线损管理情况进行分析、排序、通报, 对线损管控较差的供电所进行线损管理专项调研, 找出症结所在, 采取对应措施。

修订完善线损管理制度, 开展公变台区负荷实测调整负荷不平衡率超标台区的三相负荷分布;将农网完善工程与高损线路、高损台区整治工作相结合, 2011年建改10 k V线路595 km, 建改配电台区764个, 新增配变容量24 350 k VA;整治91 797个“低电压”用户, 下移67 319户表计, 低压电网得到改善, 高损10kV线路和高损公用配电台区占总量比重明显降低。

6 开展双“十佳”活动, 提升供电所服务水平

开展“十佳供电所长和十佳农电工”评选活动, 对在供电所作业组织专业化推进、供电所“星级晋阶”和优质服务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个人进行宣传和表彰, 激励全市农电基层员工扎实工作。

水平模式 篇10

一、问题的提出

在2006年以前公司的主导货类是煤炭和矿石 (被称之为散货作业时期) , 主要的装卸机械是门机和装载机等, 根据多年的生产经验积累, 已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管理模式。自从北煤南移, 即由天津港北疆港池装卸煤炭改为南疆港池后, 公司的主导货类改成了以钢材和矿石为主 (即散、杂货作业时期) 。由于货类结构发生改变, 使生产和设备管理工作陷于被动。主要体现在:货类结构与设备数量不匹配。公司主要用于装卸生产的装载机有19台, 仅能满足1条5万t和1条3万t矿粉船的联合作业用, 其中已运行10年以上的装载机有7台, 不仅技术功能老化严重, 而且生产效率较低, 在散货船舶集中到达时难以满足生产需求;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淡薄。由于部分员工的安全意识不强或操作技能水平较低, 造成设备故障及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仅2008年上半年就发生了6起设备安全事故, 不但影响了正常生产, 也给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工作量分配不科学。因散货作业与杂货作业量存在分配不合理等问题, 造成散货作业量不足, 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而杂货作业量较重, 造成设备超负荷运行和生产压力较大, 并且存在部分配套设施不完善和配置不合理等情况, 需要重新进行规划和调整。

二、探索“三个零”的管理模式

通过探索“三个零”的管理模式, 以提升设备运行质量和满足生产需求。所谓“三个零”, 就是实现设备点检及交接班时的零失误、设备隐患信号控制的零遗漏和预防维修计划实施的零缺陷管理。建立精细化的设备管理模式, 把设备管理信息作为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生产节拍的第一要素。通过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的建立、安装、调试和运行, 将设备完好率、可利用率和故障平均停修台时等, 均控制在了管理目标之内。

(1) 加强设备点检及交接班管理。通过严格检查和科学监测, 力求早期发现设备故障和实现设备的预防维修管理。公司采取了检查和监测相结合方式, 加大对设备隐患的跟踪和检查力度, 防止设备故障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对小故障较多的流动设备, 采取了进站全面进行整修措施。在严格考核重点设备的维修及保养工作质量时, 对关键部件维修也更加突出了总成互换原则, 以缩短停机时间。

(2) 提高设备抢修能力。在重点设备保障方面, 采取了内外修相结合方式, 以确保实现全天候和全时段的抢修能力。加强了快速抢修机制的运行管理, 在严格执行抢修工作程序基础上, 适时启动了抢修应急预案, 以提升抢修系统的快速应变能力。打破了管理常规和专业界限, 抽调各工种的技术骨干组建了抢修小组, 对疑难故障开展了技术攻关活动, 最大限度地缩短停机时间。

(3) 提高设备运行质量。为提高设备运行质量和全面提升设备运行环境, 公司充分利用秋季实施设备保养的机会, 组织员工彻底根治了跑冒滴漏等问题, 并把机车的车质状况、机械清洁、机车摆放、定置定位管理等, 作为对员工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不仅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 也节约了大量能源。

三、打造设备安全管理“三个环境”建设

创新和建立设备安全管理理念, 树立安全出效益、安全出产量的“大安全”概念, 着力打造安全生产的“三个环境”建设。

1. 强化培训工作, 创造安全操作环境

加强对新工人操作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工作, 加强对重点岗位人员工作情况的监督与检查, 杜绝不良习惯和不规范操作行为, 加大对违章现象的检查和处罚力度, 对事故发生较多或不适合本岗位工作的员工, 及时进行调整。利用多种形式强化设备操作规程的学习, 不但要使员工养成正确的操作行为和良好的工作习惯, 而且从源头控制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2009年上半年, 公司共实施安全专项检查16次, 检查并消除各类隐患20余项, 处罚24次, 处罚金额1.75万元。

2. 优化工作流程管理, 创造规范的维修工作环境

建立规范、科学的维修及保养工作流程, 克服工作中的麻痹思想, 严格履行维修、保养工作程序, 明确专人负责和实施维修及保养工作质量连带责任制, 正确使用附属设备及工位器具, 认真吸取维修、保养中的经验教训, 结合典型事例对职工进行安全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 努力创造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

(1) 为使设备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和规范, 保证和提高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及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公司对现行的设备管理制度进行了合并和修订, 汇编成新的管理制度下发到各基层单位。

(2) 认真吸取同行业设备安全事故的经验教训, 通过完善管理措施及加强检查和教育工作, 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制定下发了专项治理措施和防范突发事件预案, 并做到逐条落实到人, 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3. 加强监督检查, 创造完善的硬件环境

在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的基础上, 结合近年来的设备运行情况, 对重点环节和关键部位的设备, 实施了每年2次的强制性检查制度。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 对门机、轮胎吊车的钢结构及传动部位, 进行了内部检查和重点部位的探伤检测。委托专业单位完成了货场内所有高杆灯线路, 以及起重机起升装置等设备的安全检查和维护保养工作。

(2) 进行了大型机械设备的防风安全治理。在实施了设备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基础上, 为确保门机等大型机械设备防跑制动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委托制造厂家对所有设备的安全装置进行了彻底检修, 确保了大型机械设备防风设施的完好和有效。

四、确定“三个服务”的指导思想

1. 抓好人机资源整合, 服务于企业货类结构的调整

为使设备资源配置更趋合理和更能满足装卸生产需求, 公司本着将设备维修、改造与更新相结合原则, 重点对杂货作业的流动机械设备进行了更新和技术改造, 先后完成了3台牵引车、4台叉车、2台16t镍矿专用抓斗车、4台10t镍矿专用抓斗车和1台吊车的购置工作, 完成了4台16t矿粉抓斗设备的大修和技术改造工作。并对技术性能落后和使用状况较差设备及时进行了转让处理, 进一步提高了优良设备资产的比例, 满足了公司生产和经营的需要。在完成了维修站、动力站的合并工作后, 对检修工和修理设施等资源也进行了优化。如, 增加了检修工的人数, 添置了天车、旋臂吊等一些辅助设备, 进一步拓展了设备维修能力, 提高了维修工作效率。

2. 将经济与技术管理相结合, 服务于企业经营效益目标的提高

(1) 深化了燃、润、物等原材料的管理, 在严格执行原材料领用制度同时, 做到了层层监督和逐级把关, 实施了设备维修的成本管理。在进一步强化维修成本审批制度基础上, 在外修单位选择时, 坚持了比价格、比服务、比工期的三对比制度, 以及贵重物料管理专项记录制度。为最大限度降低设备运行和维修成本, 要求各基层单位必须建立贵重物料管理的专项记录制度, 要在有效控制和分析贵重物料消耗情况时, 还需积极采取相应措施, 努力降低生产成本。例如, 某60t拖板车的行走轮损坏较多和运行成本较高, 通过实施技术统计和原因分析, 及时对其进行了技术改造, 使拖板车的全年运行费用降低了40%。

(2) 搞好进口备件的国产化改造工作, 重点是研究进口机械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问题, 并提前制定备件国产化改造预案;对设备突发故障, 不但做到对故障原因分析要全面、问题解决要彻底, 还应避免因盲目投资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例如, 2008年完成了WA-470装载机传动轴的国产化改造、OTTAWA牵引车起升油缸的国产化改造、清扫车油马达的国产化改造等, 不仅缩短了备件采购时间, 也大大降低了维修费用。

3. 加强设备基础管理, 服务于企业生产

(1) 严格落实设备保养标准, 充分发挥强制性保养的作用。正确处理好车辆设备保养与生产用车的关系, 要求各基层管理人员必须转变管理工作思路, 不仅要突出抓好设备管理和保养工作环节, 而且要使员工牢固树立“养重于修”的思想。通过强化设备保养工作质量, 不但提高了设备技术状况水平, 也极大提高了生产保障能力, 设备完好率有了显著提高。

(2) 认真抓好设备润滑监测工作, 通过对设备故障规律进行科学的总结和分析, 进一步提高了设备技术功能和故障判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润滑油品和“三滤”管理上严格落实了“三查”制度, 加强了对重点设备润滑系统的跟踪监测, 通过对含铁量、气缸压力、介电常数、含水量等指标进行监测, 以及对润滑油添加量进行跟踪分析, 不仅及时发现和消除了故障隐患, 也杜绝了设备故障的进一步扩大。

(3) 加强设备换季时的保养工作, 在春秋两季, 公司及时下发了季节保养规定, 重申和确定了设备保养标准和工作重点。例如, 针对流动机械的燃油、液压系统故障增多情况, 不仅要求对油箱进行彻底的清洗, 还应对油液进行定期过滤。另外, 对流动机械的电器线路和液压管路等, 也要求进行全面的检修, 极大降低了故障隐患存在的几率。此外对装载机、叉车、吊车、牵引车等, 不但对外观进行了彻底整形和喷漆, 设备技术状况和安全性能也都得到了迅速恢复和提高。

(4) 在设备维修方面, 采取了检查和监测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通过实施各种检查及时发现设备异常情况, 并将异常情况与润滑监测结果进行比对会诊, 达到了对设备故障的早期发现和实施预防维修的要求。据统计, 2008年每100h故障次数较比2007年同期下降了10.5%, 故障平均停时下降了4.7%。通过加强对设备抢修小组的运行管理, 根据生产实际实施动态性调整和确定设备保障重点, 确保了24h维修联络畅通和抢修迅速, 不但提升了机务系统的快速应变能力, 也充分发挥出保证生产的作用。

五、结语

水平模式 篇11

一、注重应用教学

首先,在中专英语教学的课堂上,部分教师往往以理论型教学为主,忽视了应用型教学,没有认真分析学生的现状和未来职业需求,只是一味地给学生讲解语法、分析句型,忽视了英语首先是一种交流的工具。

其次,在中专英语的教材配置上也存在问题。传统的教材内容陈旧,往往只注重基础理论的培养,忽视了应用能力的培养,其叙事性文章居多,内容大多与实际生活不相符,缺少应用性文章。笔者认为:在教材配置方面,应给学生展现不同类型文章,提高他们的兴趣,使他们能全方位地了解当下的英语语言环境和应用情况,这对他们以后步入社会是否能对这门语言运用自如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真实需求“对症下药”,做到“学以致用”。另外,教师应集思广益,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特色教材,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同时,加强基本功的练习,不能固步自封。这样的教学可以持续一个学期,待学生水平提升后再自行选择转班。

二、分层次教学

在教学中,让各层次学生都能得到提高,这就是分层次教学的最终目的。然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优等生的弱点,挖掘困难生的潜能,最终实现全体学生学习成绩的共同提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使得他们有话敢说、有话可说。分层次教学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使每一个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生在学习中没有取得优异成绩,是由于没有足够的教学条件和正确的引导造成的,不是因为学生不够聪明。如果能够给予学生好的学习条件、正确的引导,那么,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机、速度等方面就会变的很相似。”在实际教学中,分层次教学模式还处于初步实践阶段,它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体现着教学的基本原则,但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发挥其作用,需要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

三、教学要贴近生活,符合工作实际

中专学生属于就业类型的学生,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日常活动,在学校的学习也要注重贴近现实生活和工作需求,这对于中专英语教学有着莫大的帮助。多方面原因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和耐心,有动力却缺乏信心。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从小目标着手,贴近生活,从现实生活的应用开始,培养他们的信心。例如:鼓励他们观看英语版的电影,不看字幕,锻炼他们听的能力;让他们多听英文歌曲,排练英语话剧、合唱等,培养他们的英语会话能力;在校园广播中插入简短的英语新闻,锻炼他们的口语能力;还可以用英语网络聊天,模仿语音、语调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爱学、乐学。

总之,在中专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不能过于单一。英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目标的不同,因材施教,给予正确的引导,寻找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中专英语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迎接未来的工作挑战。中专英语老师还必须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不断进取,勇于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尽快使自己适应培养人才的需要。

水平模式 篇12

关键词:网格化服务模式,农电服务水平,提高水平

在漫长的电力企业农电管理服务水平发展过程中, 随着各地电网的应用与发展, 电力企业农电管理服务水平逐渐变得科学、合理。由于各种主观与客观的原因, 电力企业农电管理服务水平距离现代人们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国内有关学者开始研究如何提高电力企业农电管理服务水平, 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探讨网格化服务模式助推农电服务水平提升[1]。

一、电力企业农电管理服务概述

1. 农电服务现状

电力企业坚持以“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理念作为企业宗旨, 从根本抓起, 全力开展服务水平提升活动, 旨在为人民提供安全、舒适、优质、效率的用电体验。由于国家发展政策的不断变动, 电力企业农电管理的服务层次也在不断提高, 从最初的结构简单、管理服务被动的阶段逐渐完善成全方位、多角度的自主服务阶段。电力企业农电管理服务机构创立初期, 录用员工素质水平有限, 员工认为优质的服务活动是企业上级领导布置的一个任务, 并没有应该主动为客户解决问题意识, 也没有意识到服务质量不仅影响着用户体验, 还间接与自己的工作有关, 以至于用电过程中发生了问题, 农电工作人员竟然在用户通知后才了解情况[2]。

2. 农电服务存在的问题

(1) 观念问题:某一时期我国在探索适合特色主义经济道路的过程中, 实行很长一段时间的计划经济。改革开放后, 国家开放市场, 但计划经济中残余的“我的感受第一, 用户第二”观念在农村某些地方遗留下来。经过长期的发展, 这种观念根深蒂固, 随着社会进步, 电力企业优质服务要求的强化, 这种观念已逐步扭转, 在这种情况下, 电力网格化服务进村社将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 使农村客户感受到电力服务的用心、贴心和真心。

(2) 管理问题:由于电力企业的管理人员结构简单, 造成“电力网格化服务进村社”活动的开展存在一定困难, 电力客户与供电企业的沟通、了解存在障碍。为了替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供电服务。电力企业创建电力网格化的服务管理模式, 但在实践中, 管理过程依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与问题。

(3) 农电员工问题:能留在电力企业工作的人普遍文化素质水平不高, 在面对市场经营政策改革的时候, 农电员工没有足够的经营意识, 服务流程技能操作能力差, 市场观念与服务意识淡薄, 不懂得与时俱进, 抱着老一套的服务方式解决问题[3]。

二、网格化服务模式助推农电服务水平提升的问题对策探讨

1. 网格化服务模式的优点

社区网格化是以农村管理机构所有数据为基础建立的一个数字化处理信息平台, 使用网络将整个农村进行数字虚拟化的覆盖, 通过光纤进行信息传播, 在网络覆盖范围内建立一种符合现代服务需求的监督与处理单元网格, 它的优势是可以使企业主动发现与识别问题, 通过管理系统终端对整个农村用电户的用电情况进行实时控制。相比原来的服务模式, 网格化服务模式有如下几点优势: (1) 使电力企业农电管理系统化与规范化, 利用数控程序精准与高效的发现用户问题; (2) 它具有一整套科学、合理、高效、安全的封闭管理标准与流程, 对指导电力企业农电管理工作有现实性意义; (3) 改变过去传统、被动、定性、低效的服务状况, 提高了用户用电体验, 为电力企业农电管理创造了一个具有时代性、科学性、效率性、安全性的服务管理系统。

2. 网格化服务模式助推农电服务水平提升的问题对策探讨

(1) 对网格实行全方位、扁平化、联动式的动态管理, 定时检测农村电网的稳定性, 对电服务工作流程进行精细化设计。通过对服务方式的细化达到完善网格化服务模式的目的。健全农村电力的优质服务体系有助于提高电力企业服务水平, 分享企业内部服务动态信息, 降低因为信息差带来的工作延误。秉承开放精神, 将网格数据系统终端进行全面开放, 对外, 用户可以查询自己的用电信息, 对内, 降低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成本, 提高服务效率又保证服务质量。定期召开服务建议研讨会, 对服务工作进行总结与分析。

(2) 优化管理结构, 针对当前社会服务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难点问题, 进行精细化服务管理。要求区域供电服务人员将用电客户的身份信息与用电信息进行收集统计, 小问题自己解决, 大问题上报电力企业相关部门解决, 将收集的各项信息进行整理分类录入, 每隔一个月对服务工作信息进行研究与分析, 并及时改进。培养出一支以“用户至上”为服务宗旨, 切实为用电客户解决问题与困难的服务队伍

(3) 员工问题对策, 网格化服务模式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适应不同情况下的服务要求, 实现网络硬件一体化, 连通电力企业的网格信息层面。提高员工素质, 对电力企业农电管理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服务意识的培养。采取责任分配制, 对员工工作的数量与质量进行综合考核, 考核结果与员工待遇直接挂钩。根据供电服务范围大小分为不同的供电区域, 每个区域定额设置服务人员, 专门负责该区域的用电业务、电费收缴、检测维修、咨询投诉等问题的处理服务。

三、结束语

由于我国电力企业农电管理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水平偏低、服务意识与水平参次不齐, 用户的用电需求与农电服务存在一定矛盾, 与国家提出的发展服务目标有一定差距, 这些情况对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想要有效的对客户的提供优质服务, 必须建立一套效率、科学、合理的服务模式, 网格化服务模式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 它在服务的过程中以提高用户体验为目标, 建立用户体验调查表用以分析与评价服务工作的实施情况, 此模式对电力企业农电管理服务水平的发展与提升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程斯年.网格化服务模式助推农电服务水平提升--国网江苏响水县供电公司网格化与专业化相结合让农民享受足不出村用电服务[J].农村电工, 2014, (9) :16.

[2]徐佳丽, 李振华.小城镇特色社区网格化服务模式的初探[J].社会工作, 2012, (7) :63-65.

【水平模式】推荐阅读:

水平浓淡07-20

科技水平07-20

出口水平07-20

水平变化05-10

合作水平05-10

解释水平05-15

阈值水平05-18

制作水平05-19

福利水平05-22

教学水平05-29

上一篇:造物文化下一篇:成功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