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认识(共12篇)
三农问题认识 篇1
引言
三农问题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 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历史角度看, 发达国家在早期工业化与城镇化阶段, 也曾经走出一条所谓“经典”的发展道路, 即在工业与城市发展的同时,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顺利转移, 工业化与城镇化同步发展。从中国情况看, 建国后经济发展的重心明显偏向重工业, 由于重工业的载体是城市, 因而经济重心也在城市。重工业资金投入主要来源之一就是农业资金数量的积累。农业提供的资金积累主要来自税收、工农业产品剪刀差、农民储蓄三个方面。相反, 农业与农村的发展却受到资金制约, 乡村人口转移受到户口的严格限制, 形成农村与城市两个基本隔离的经济系统。这是引发中国三农问题的背景原因。改革开放后这种状况有了较大改变, 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非农产业大规模转移;乡城之间的人口转移也在迅速发展。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共同发展, 带动了农业与农村的发展, 农民的收入得到相应提高。
但是, 目前庞大的农村人口仍依附于有限的土地的状况还很难改变, 农村经济的相对落后和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 劳动者的边际生产力低下等等, 决定了农民的低收入水平与低消费水平, 进而又造成农业发展、农村改革的步伐相对缓慢的循环状态。因此, 可以说, 三农问题决定着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关于三农问题的讨论, 已有大量的文献可以查询和利用。限于篇幅, 本文不打算按常规惯例先进行文献综述和评价, 而是基于现实的观察和分析思考来认识存在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三农问题。从当前情况来认识三农问题, 其核心就是农村组织、乡镇经济和土地产权三个问题。农村的核心问题是以农村经济体为基础构建新型农村管理和运行机制, 农业的核心问题是以乡镇企业为基础构建新型乡镇域经济模式, 农民的核心问题是以土地产权为基础构建新型农民利益实现和保障体系。
一、核心问题之一:农村问题的重点是村级经济组织的强势发展
这个问题也可解读为农村问题的核心是加强对经济组织建设还是对村级政权建设的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新时期对待农民问题的基本准则, 即在经济上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 在政治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之所以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和拥护, 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这一政策得到了自始至终的贯彻实施。但也要看到, 当前存在于农村的行政管理体制还明显不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从这个角度看, 要真正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和民主权利, 关键在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要深化乡镇机构改革, 转变农村基层政府的职能, 研究村级政权机构设置问题, 合理划分农村基层政府的财权和事权, 降低基层行政管理的运行成本, 更有效地为农业和农民提供公共服务 (陈锡文, 2007) 。村治结构亟需完成由统制到自治的转型, 村民自治是新形势下村治组织获取合法性支持的一种制度安排。要走出目前村民自治发展的困境, 关键在于找准发展的突破口 (朱新山, 2006) 。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村社会经济开始出现一种新的现象, 一方面是以专业户或农户联合或联盟形成的各类经济组织, 另一方面是以集体经济为核心形成的专业合作组织, 这些经济组织的出现, 盖源于土地规模化集约化利用、生产技术的大幅提升、市场导向的深入发展、农村生产关系的日益提高和改善、以及农村加速向城市化方向迈进的步伐加快等的出现。农村经济合作的领域广度、市场深度和发展速度, 是农村生产关系得到调整后生产力的一次解放, 是一种具有深远意义的农村社会进步, 这显然大大改变了或正在改变现代农村管理的传统格局, 包括村级行政管理组织的传统格局。村级行政组织在经济上越来越依靠、在行政管理上也越来越依赖日益强大的农村经济组织 (企业、协会、合作社、甚至与外部资本和资源结合的经济关系, 等等) 。在很多时候, 各种经济组织的力量要大过行政指挥的力量。这是因为, 在一个逐渐形成的经济体系中, 经济组织的活跃程度远远大于行政组织。不完全市场竞争中, 村级政权可能还要发挥一些作用, 但其经济组织的竞争、参政、嵌入社会的功能, 已在逐步取代村级行政的作用。因为, 过去的村级组织面对的是“零居散作”的农户 (家庭) , 而现在的村级组织开始面对一大批由村民组织起来的合作社或企业甚至企业集团。在这种情况下, 应有必要认真研究, 在中国现行政权体系的末端, 简单地依赖传统的村级组织模式需要认真的审视和重新研究了。
二、核心问题之二:农业问题的重心是乡镇域经济发展。
从社会发展进步和转型角度上讲, 城镇化发展是经济社会结构的重大改变, 是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变的历史进程, 这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核心问题———农民赖以生存发展的空间不再禁锢于有限的土地上。城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单一的农业转向了农业加工业或制造业, 单一的农村经济开始从土地经济转向城市经济模式, 单一的农民逐渐变成了离土不离乡的进入非农领域的劳动者、创业者和城市参与者。敬采云 (2008) 就此分析道:“对比分析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一带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 除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 由地域环境影响的思想观念外, 最大的差异并不在于理论、认识层面上, 甚至也不在于资源环境的多寡优劣, 这其实就是一个社会基本经济单位经济实力问题, 就是乡镇域经济的实力问题。说到底, 县域也好, 省域也好, 其基本经济单位都是由乡镇作为基础的。”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东部沿海一带发达省市都是把发展乡镇经济作为地区或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从东部沿海地区乡镇企业—乡镇产业—乡镇经济—县市省域经济发展的这一过程看, 一些原来规模很小的乡镇, 就是因为聚集了大量的乡镇企业, 逐渐发展成了具有产业集群特征的小城镇, 再逐步形成具有现代城市功能的中小城市乃至大城市 (广东东莞就是典型一例) 。随着这些密集的城镇化了的乡村连片成为中小城镇 (市) , 最终成块构造了新的工业带和城市群。在这些地区, 乡镇经济在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 已经占据“半壁江山”甚至更多。乡镇经济发达, 乡镇财政实力雄厚, 亿元村镇比比皆是, 十亿百亿村镇大有其在。“广东经济发达的一个明显特点是乡镇域经济特别是专业镇、特色镇经济的迅速崛起和不断壮大。这些专业镇、特色镇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支撑作用, 不仅表现在经济规模上, 还壮大了地区经济的专业化分工, 增长了产业链, 提高区域竞争力, 推进了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市县镇区域创新体系的建立。可以说, 乡镇经济在这些地区作为独立的经济增长极, 与城市经济发展共同发力, 形成了明显的“动车组效应”的发展模式, 其运行是相当成功的” (敬采云, 2008) 。专业镇技术创新是发展区域经济、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的客观要求, 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途径, 它作为重要的“引擎”加快了城镇化的进程, 是民营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推动了民营企业向成长型、创造型、科技型转变, 最终形成了一条从专业化分工到产业聚集的转变 (朱名宏, 2006)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破解三农难题, 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形成和发展乡镇域经济模式。从中国国情来看, 形成和发展乡镇域经济模式是新农村建设的坚实基础;从农村发展看, 它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载体;从农村创建的空间看, 它是建设文明村镇的拓展和延伸;从社会经济发展来看, 它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从经济发展看, 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 又是整个经济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
发展乡镇域经济模式, 重要的经验在于几个突破和创新:一是在区域范围上突破, 即把区域经济发展重心从县域下沉到乡镇域, 这样的创新能更好地体现各种经济环境差异以及人文历史差异特征;二是在宏观思路上突破, 即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战略上进行创新, 通盘考虑村镇建设大局, 以乡镇为基本经济单位进行规划, 更易于经济活力的激发;三是在发展方式和路径上突破, 即在乡镇企业 (产业) 的发展结合上进行创新, 把发展乡镇企业、乡镇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政策加以实施, 突出乡镇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 把发展乡镇经济当作重大产业政策、重大项目来运作;四是在方向目标上突破, 即在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方向及路径选择、发展模式、增长方式上进行创新, 做好村镇规划、小城镇发展模式, 在特色经济、专业经济、区域经济、产业龙头经济等方面进行创新;五是在政权建设和运行机制上突破, 即在民主管理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村镇政权的制度建设、民生改善的执政理念等方面进行创新———这也是创新发展乡镇域经济模式的基本选择, 而其中的关键在于乡镇企业 (经济) 的再发展。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发展现代农业, 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培养新型农民、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深化农村改革。乡镇企业 (经济) 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势必释放出更大的能量。
三、核心问题之三: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农民拥有土地产权
农民问题的核心在于农民究竟是取得土地租金还是获得土地产权的问题。从经济学角度看, 对一种物品产权的明确界定, 会激励人们将受益效应和损失效应内部化, 从而有效地引导资源的配置, 而只有对物品享有排它性的使用权和对所属权利享有自由转让权时, 产权的界定才是清晰的。在目前情况下, 三农关系中农民是其核心, 因为农民既是农业生产的主体, 又是农村的主人 (杨国才, 2008) 。因此可以说, 从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入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系之举。
当前, 建立产权清晰、流转自由的农村土地制度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土地制度改革。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具有很强的内在动力, 能够克服重重困难而不断推进。郭晓鸣 (2010) 对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和趋势进行了深入地分析, 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首先, 农村土地产权关系明晰程度日渐确立, 这是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践中通过多样化途径实现的。明晰农村承包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的产权关系, 不仅能够奠定土地要素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优化配置的制度基础, 而且也有助于堵塞各种强势力量随意侵蚀农民土地利益的制度根源。其次, 农民的土地产权关系逐步理顺。土地产权是指人们对作为生产资料的土地的占有权及与此相联系的使用权和支配权。土地制产权制度的明晰, 有利于农民坚定向城镇转移的决心, 有利于农民从事规模化农业生产, 提高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 为农业的规模经营创造条件。第三, 农村土地适度集中和规模经营逐步深入。土地入股、土地租赁、在集体经济内部进行流转和集中、在农业资本的作用下向农业企业等进行流转或集中等, 所有这些流转或集中方式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土地适度集中和规模经营, 实现了新的农村体制和土地制度的基本变革。第四, 农村土地空间置换成为一个趋势。很多地方在积极探索城乡建设用地指标增减挂钩的实现模式, 通过非建设用地和农用地空间置换来实现优化配置土地资源的目的。这一改革探索有助于缓解工业化、城镇化的用地压力, 同时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民集中居住。第五, 农村土地资本化条件逐步形成。通过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将土地使用权、收益权完全界定给农民, 通过建立规范的产权交易平台支持农民自身实际需要对土地使用权进行流转, 这就使得农村土地具备了实现资本化的两个最这重要的条件即流动性和增值功能。农村土地资本化的发展成为确保农民分享土地制度改革成果、保障和巩固农民土地发展权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是土地流转。从目前的实践和经验看, 土地流转实施中要坚持好四个原则:首先是要明确流转的主体。在集体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 农村土地的承包权、经营权、使用权都在农民手里。只有当农民要求流转的时候, 土地使用权才能进入市场。现在很多地方并不真正是农民要求流转土地, 而是乡村干部要农民流转土地, 以及外来的力量如公司、企业等要求流转土地, 所以, 明确土地流转的主体非常重要, 使农民可以在自己的承包期内, 在不改变土地使用方向的前提下, 依法有偿地进行土地流转, 这是农民的权利。其次是要明确流转过程中收益归属。确保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收益, 鼓励公司企业进入农业的产前和产后环节, 比如给农民提供生产资料、技术服务, 收购农民的农产品, 加工农民的农产品, 帮助农民销售等, 以确保农民长期的收益。第三是要明确通过土地流转最终要形成什么样的农业经营主体。家庭经营这种方式在现阶段农村是比较好的经营方式,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不能取消农户作为主体的地位, 保证农民的生活方式、改变农村的社会阶层结构等的稳定性 (陈锡文, 2001) 。最后是要在农村土地改革和流转的过程中保障农民的权益。根据中国现有的法律法规, 农民所拥有的土地只能是农地, 如果要转为非农用地, 必须经过政府征用土地。这就是说, 集体土地不允许进入非农业的土地市场。政府征地所付的也不是土地的价格, 而是土地的补偿金。必须保障农民在失去土地时的经济权益, 落实农民失地后的出路, 使农民能够放心转让土地。合理解决国家征用农地中与农民的矛盾, 为农民提供更有效的社会保障, 提高农民及其家庭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 有利于中国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早日实现 (马爱军等, 2007) 。
小结
三农问题的三个方面并不是孤立的, 而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 必须相互协调、共同推进。其中, 抓住农村经济组织在村级行政和或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作用, 切实改变农村经济面貌和各类组织的运作方式, 新农村建设才能突出重点, 纲举目张;与此同时, 切实转变思路, 大力发展和推进乡镇域经济的发展, 不断增加农村社会经济实力,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和提高农民生活收入水平, 是新农村建设的创新之道及现实选择;更重要的还在于, 明确农民与土地的关系, 明晰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和土地收益权, 实行产权明确的土地流转制度。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 本文从三个核心问题为视角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其观点还主要是一种个性的认识, 还需要在理论研究和农村改革实践中不断地加以深化, 从而探索适应新形势下的三农问题的更好更切合实际的行动方案。
摘要:在分析三农问题现状及产生原因的基础上, 对当前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进行重新认识和梳理, 提出认识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观念, 即在农村问题上要抓住农村经济组织的建设和强势发展;在农业问题上要大力推进乡镇域经济的构建和发展;在农民问题上要建立产权清晰、流转自由的农村土地制度, 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以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这三个问题当属目前三农问题的三个核心问题。
关键词: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研究分析
参考文献
[1]陈锡文.当前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J].华夏星火, 2007, (1) .
[2]朱新山.中国乡村社区的结构形态与组织创新[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5, (12) .
[3]敬采云.四川和谐村镇建设:经验借鉴和基本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 2008, (13) .
[4]朱名宏.专业镇:从专业化分工到产业聚集[J].广东科技, 2006, (9) .
[5]杨国才.三农问题研究要有新的理论生长点[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4) .
[6]郭晓鸣.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主要进展与基本态势[N].人民日报, 2010-06-25.
[7]陈锡文.关于中国农村的村民自治制度和土地制度的几个问题[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1, (5) .
[8]马爱军, 张明举, 赵涛涛.三农问题的本质及其出路[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18) .
三农问题认识 篇2
问题与创造认识
问题是认识的起点,也是创造认识的起点.但是,问题有真假之分,只有真问题才是认识的真起点,才能激发认识.问题成为认识的起点是有条件的,而且问题在认识中的`重要意义更在于其具有的定位、激励、评价等功能.问题在认识和创造过程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
作 者:周春水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北京,100091刊 名:晋阳学刊 PKU英文刊名:ACADEMIC JOURNAL OF JINYANG年,卷(期):“”(1)分类号:B81关键词:问题 认识 创造
问题解决的认识与实践 篇3
一、“问题解决”的重要意义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问题解决”成了美国学校数学教育的中心。世界各国数学教育界也普遍重视了“问题解决”式的数学教学,这是为什么?主要的原因是问题解决具有三方面的重要意义。
1尊重学生学习主人翁的地位,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是数学学习的主体。“问题解决”是学生学习上的问题解决,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得到了调动,学习的主体精神充分得到了发挥,学生真正成了知识的建构者。
2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个充斥矛盾和曲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解决多种复杂的矛盾,学生必须冲破原有的思维程式,以创新的精神去分析问题和寻找问题解决的途径。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锻炼与发展。
3培养有实践能力的有用人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新数学课程标准的一项基本要求。为了实现这一要求,数学教学必须走“理论联系实际、学习结合实践”的道路,坚持“学数学,做数学”的原则,重视在“问题解决”中育人。美国华盛顿国家图书馆墙上写有三句话:“我听见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从育人的角度看,这是很有道理的,值得深思。
二、“问题解决”的理论框架
“问题解决”发展到现在,已经形成了前美国著名数学家舍费尔德所说的理论框架,这一框架描述了复杂的智力活动的四个不同性质的方面:认识的资源,即解题者所已掌握的事实和算法;启发法,即在困难情况下借以取得进展的“常识性法则”;调节,它所涉及的是问题者运用已有知识的有效性;信念系统,即解题者对于学科的性质和应当如何去从事工作的看法。(见郑毓信著《数学方法论》一书)
1知识的良好组织。即问题解决者应具备一定的知识,这种知识是有结构的整体性知识,是在头脑中“归类比”得到贮存的知识,是以“知识块”的形式内存的知识。只有这样的知识(包括算法),到问题解决时才会易于呈现,灵活应用,
2波利亚的数学启发方法的运用,即学会在问题解决遇到困难时,能借助特殊事例的启发,获得一般问题的解决方法,(由特殊到一般);能将难以解决的特殊矛盾转化为易于解决的矛盾加以解决;能运用猜想进行合情推理,并使之与证明推理相互补充,使问题得到解决,总之,要强化问题解决方法的指导。
3有效的数学监控调节。即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运用元认知,对自己对问题的了解、目标的认识、方法的运用以及策略的选择等方面的状态,及时进行反思监控,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此确保问题解决的准确性与高效性。元认知水平的高低是决定问题解决顺利和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一定要高度重视并且要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4正确的学习观(信)念。即学生对数学、数学学习和多项数学学习活动的看法,亦即学生的学习观点、学习信念与学习态度。这些,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的好坏以及问题解决的状态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实践表明:优秀学生与差生的主要区别往往就在这里,所以,加强学习观(信)念,是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一个要害。
以上所述问题解决理论框架的四个部分,实际上是问题有效解决的四大支柱。在日常教学中,只有这四个“轮子”一齐正向转,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才会逐步提高,并且达到一个理想的境地。
三、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问题解决要经历一定的过程,对于这个过程理解得越清楚,解决问题的行动就会越自觉,越有效,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主要由以下五个连续的过程组成。
1了解问题。即透过语言文字了解“问题解决”中“问题”所叙述的事理,明确问题所指向的目标以及解决问题所具备的条件,进一步思考问题与条件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就是平常所说的审题,了解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与前提,实践反复表明;只有舍得在审题上下功夫的人才能正确而迅速地找到解题的门路。
2制定计划。主要是回忆和思考与问题解决相关的概念与原理,分析与思考与要解决的问题同类或相近的“原型”与特例,并运用一定的策略探求已知量、未知量与问题之间的关系与联系,经过反复的思考与酝酿,就会豁然开朗,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确定问题解决的计划。
3组织实施。即按照问题解决的计划,运用相应的方法与策略,着手解决问题。这对于学习新知识而言,就是发现新知,实现知识的“再创造”;对于解题而言,就是得出结论或求得解答。
4进行验证。主要是检查一下自己在审核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和选用方法与策略方面是否对头,结果与问题的要求是否对路,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节,检验活动不仅对于保证问题解决的正确性是必要的,而且对于培养反思调控能力也大有补益。
5总结提交。即在问题解决的基础上,总结问题解决的基本经验与规律,把实践体验提交到理性的高度加以认识,用以指导今后的再实践。总结提交是发展思维、增长智慧的重要环节,必须给以应有的重视。下面就以学生学习第十一册数学书上的百分数的应用:折数一课为例进行说明,教学设计有如下环节:课始提问,如果你是某一商店的经理,现在要搞促销,你打算怎么做?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现“我商店所有商品一律八折出售”,抛出问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学生根据问题可问同学、可到数学书上查找、也可上网查找资料等由学生自定。认识“打折”是怎么一回事后,再进行相关问题的解决,最后反思:这一内容的学习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对我今后的学习有什么启发。
用上述问题解决基本过程的要求来观察一下现实问题解决的状况,不难发现,轻审题(往往浅尝辄止)、轻检验(得出结论算完的任务观点)和忽视总结提交的现象相当普遍,这是优化问题解决过程和提交问题解决的效益必须严重注意和认真解决的问题。
四、“问题解决”的主要策略
1问题优化策略。即教师向学生提出的要解决的问题,必须切合“三性”的
要求:(1)“目的性”。有明确的目的,是学生学习发展中要解决的问题;(2)适应性,适应学生的实际水平,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3)开放性。具有广阔的思维空间,能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解决问题。这样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用到,如在学生看书自学课本之前,给学生一个明确而具体的学习任务,将你学到的东西用一个具体的事例加以说明。
2自主探索策略。主要是大胆、放手地让学生在独立自主的状态中进行探索性学习,从而寻求问题的解决;教师绝不能“抱着走”或者叫学生当“操作工”。此中重要的问题是创造足够的时空条件给学生学,并且要坚持“延迟评价”的原则。
3双向推理策略。即引导学生学会“从条件到问题”和“从问题到条件”,两条思路有机结合,从而寻求问题解决方法的策略,双向推理,从已知条件变“能解决什么问题”和从要“解决的问题”看“需要什么条件、怎样解决”,这是问题解决的最基本的思维策略,众多疑难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这一基本策略的运用,一定要帮助学生掌握。
4矛盾转化策略。即在问题难以解决时设法把它转化成易于解决的问题,借助后者使前者得以解决。如在学生已知道长方形面积解答方法后,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运用现有知识学生解决起来有困难,这时就要设法把它转化成学过的图形进行计算。借助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
5脑力激荡策略。这是美国学者A奥斯本提出的智力激励的策略,其着眼点是让问题解决者通过集体讨论,取长补短,诱发联想,使思维在振奋的状态下产生创新性的见解,从而使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运用这一策略,一定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合作学习的方法,如将5—6名学生组织在一起,教给一定的合作学习方法,让学生进行合作互助学习,相互启发,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方法进行碰撞交流,从而产生新的想法,解决好问题。
“图形的认识”典型问题解析 篇4
例1 (2014·湖南益阳 ,6分) 如图1,EF∥BC,AC平分∠BAF,∠B=80°. 求∠C的度数.
【分析】根据平行的性质求出∠BAF,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CAF或∠CAB,然后根据平行线性质或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答案.
【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概念、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这类试题属于中考中的容易题,只要概念清楚,方法正确,即可拿满分,但在解题中要写出完整答题,不跳步骤,这样即使出错,也可分步得分.
例2(2014·江苏无锡,6分)如图2,已知:△ABC中,AB=AC,M是BC的中点,D、E分别是AB、AC边上的点,且BD=CE. 求证:MD=ME.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BM=∠ECM,进而可证△BDM≌△CEM,有MD=ME;或连接AM,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DAM=∠EAM,由已知得AD=AE,因此可证△ADM≌△AEM,从而有MD=ME.
【点评】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这里从等腰三角形的不同性质(底角相等和“三线合一”)得到了两种不同的证法,可见对相同的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可得到不同的解法,这样既可复习众多的知识,又能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
例3 (2014·江苏泰州,10分)如图3,BD是△ABC的角平分线,点E,F分别在BC、AB上,且DE∥AB,EF∥AC.
(1)求证:BE=AF;
(2) 若∠ABC =60°,BD =6,求四边形ADEF的面积.
【分析】(1)由DE∥AB,EF∥AC,可得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ABD=∠BDE,又由BD是角平分线,易得△BDE是等腰三角形,结论得证;
(2)过点D作DG⊥AB于点G,过点E作EH⊥BD于点H,易求得DG、DE与HE的长,再由S四边形ADEF=2S△BDE或S四边形ADEF=DE·DG求答案.
(方法2)过点D作DG⊥AB于点G,过点E作EH⊥BD于点H,∵∠ABC=60°,BD是∠ABC的平分线,∴∠ABD=∠EBD=30°,(6分)
【点评】此题考查平行四边形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平行线与等积变形等知识,难度适中,掌握辅助线的作法,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是解题的关键.
例4 (2014·江苏宿迁,6分)如图4,在△ABC中,点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AH是边BC上的高.
(1) 求证: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
(2) 求证 :∠DHF=∠DEF.
【分析】(1)由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得EF∥AB,DE∥AC;
(2)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DEF=∠BAC,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可得DH=AD,FH=AF,再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DAH=∠DHA,∠FAH=∠FHA,然后求出∠DHF=∠BAC,等量代换即可得结论.
证明:(1)∵点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DE、EF都是△ABC的中位线,∴EF∥AB,DE∥AC,∴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3分)
(2)∵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DEF=∠BAC,∵D,F分别是AB,CA的中点,AH是边BC上的高,∴DH=AD,FH=AF,∴∠DAH=∠DHA,∠FAH=∠FHA,∵∠DAH+∠FAH=∠BAC,∠DHA+∠FHA=∠DHF,∴∠DHF=∠BAC,∴∠DHF=∠DEF.(6分)
【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熟记各个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
例5 (2014·贵州安顺,12分)已知:如图5,在△ABC中,AB=AC,AD⊥BC,垂足为D,AN是△ABC外角∠CAM的平分线,CE⊥AN,垂足为E.
(1)求证:四边形ADCE为矩形;
(2)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CE是一个正方形?并给出证明.
【分析】(1)根据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来证明四边形ADCE为矩形;
(2)假设四边形ADCE为正方形,则有AD=DC=BD,得出∠BAC=90°或∠B=45°等等. 以其中一个为△ABC满足的条件,证明四边形ADCE是正方形即可.
解 :(1) 在△ABC中 ,AB =AC,AD⊥BC,∴∠BAD = ∠DAC,∵AN是△ABC外角∠CAM的平分线,∴∠MAE=∠CAE,∴∠DAE=∠DAC+∠CAE=(1/2)×180°=90°. 又∵AD⊥BC,CE⊥AN,∴∠ADC=∠CEA=90°,∴四边形ADCE为矩形.(6分)
(2)当△ABC满足∠BAC=90°时,四边形ADCE是正方形. 理由:∵AB=AC,∴∠ACB=∠B =45° ,∵AD⊥BC,∴∠CAD = ∠ACD =45°,∴DC=AD. ∵四边形ADCE为矩形,∴矩形ADCE是正方形.(12分)
【点评】判定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有两种:
(1)一次判定法:即从任意四边形出发,根据有关结论,直接说明该四边形是矩形、菱形或正方形;
(2)逐层判定法:就是先判定是否为平行四边形,再判定是否为矩形或菱形,最后判定是否为正方形. 这里第(1)题采用的是“一次判定法”,若用“逐层判定法”则比较复杂,同学们可以自己试一试,做一个对比. 在具体解题中,我们常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如上面证明四边形ADCE为正方形时,在证明四边形ADCE为矩形时采用“一次判定法”,而从证明过程的总体看又是逐层判定法,即先证明四边形ADCE为矩形,再证明四边形ADCE是正方形.
例6(2014·黑龙江哈尔滨,8分)如图6,⊙O是△ABC的外接圆,弦BD交AC于点E,连接CD,且AE=DE,BC=CE.
(1)求∠ACB的度数;
(2)过点O作OF⊥AC于点F,延长FO交BE于点G,DE=3,EG=2,求AB的长.
【分析】(1)首先证明△AEB≌△DEC,进而得出△EBC为等边三角形,即可得答案;
(2)由已知求出EF,BC的长,进而得出CM,BM的长,再求出AM的长,最后由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
作BM⊥AC于点M,
认识食品安全问题 篇5
Xxxxxxxxxxxxx
【摘要】
【关键字】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屡见不鲜,似乎成为一股股潮流。令我国消费者谈之色变,可谓人心惶惶。2005年的苏丹红事件席卷全国。当年新闻媒体曝光了郑州光明山盟乳业有限公司回收过期变质奶再生产的情况,随后在全国掀起轩然大波。接着,媒体再次曝光了光明乳业乳品二厂存在“早产奶”的问题。更可恶的是有关劣质奶粉致大头娃娃。2005年4月湖南省卫生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标识名称为“正蒙牌黄金搭档婴儿奶粉”的产品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不符合有关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已导致当地一名婴儿接受入院治疗并诊断为营养不良。
6、哈根达斯深圳黑作坊被查
2005年6月16日,深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罗湖分局等单位接到群众举报,称一家地下加工厂在生产著名的哈根达斯品牌冰激凌蛋糕。随后执法人员前往调查发现,这个无牌照的地下作坊,竟然就是哈根达斯深圳品牌经营店的正宗加工厂,并且一个作坊供应着深圳哈根达斯全部5家品牌经营店的货源。
7、PVC保鲜膜被列入禁用黑名单
2005年10月,一则关于日韩致癌聚氯乙烯(PVC)食品保鲜膜转道中国的报道再次引发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国家质检总局决定,鉴于在检查中发现我国PVC食品保鲜膜中含有DEHA增塑剂的情况,禁止企业在生产PVC保鲜膜时使用DEHA。
8、鲮鱼罐头在港被检出孔雀石绿
自2005年7月国内发现鱼类残存孔雀石绿以后,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加强输港鱼类及产品的检验,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随后抽查包括罐头鲮鱼、鲮鱼肉及鳗鱼制品,发现均含有孔雀石绿。同年11月9日,香港媒体爆出广州生产的珠江桥牌豆豉鲮鱼罐头含有孔雀石绿致癌物质的消息。几天后,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公布食物最新测试结果显示,鹰金钱牌金奖豆豉鲮鱼和甘竹牌豆豉鲮鱼等3个食物样本被查出含有致癌物孔雀石绿。
9、“大头娃奶粉”再现 2005年4月
湖南省卫生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标识名称为“正蒙牌黄金搭档婴儿奶粉”的产品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不符合有关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已导致当地一名婴儿接受入院治疗并诊断为营养不良。该标识的产品外包装标注制造商为“内蒙古呼伦贝尔白雪乳业有限公司和泰顺鹿源乳业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生产地址为“内蒙古谢尔塔拉镇泰顺月湖工业区”。
2006年食品安全事件
1、福寿螺致病
6月份,北京第一例食用福寿螺导致的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确诊。截至8月21日,北京市卫生局统计,全市确诊的广州管圆线虫病病例达到70例。“蜀国演义”酒楼因此出名,因为大多数患者都是食用了该酒楼的福寿螺后发病的。
2、人造蜂蜜事件
7月,中央电视台曝光湖北武汉等地的“人造蜂蜜”事件。自此,所谓“甜蜜的事业”也变得苦涩。据报道,现在蜂蜜造假的手段五花八门,有的是用白糖加水加硫酸进行熬制;有的直接用饴糖、糖浆来冒充蜂蜜;有的利用粮食作物加工成糖浆(也叫果葡糖浆)充当蜂蜜。造假分子还在假蜂蜜中加入了增稠剂、甜味剂、防腐剂、香精和色素等化学物质,假蜂蜜几乎没有营养价值可言,而且糖尿病、龋齿、心血管病患者喝了还可能加重病情。
3、毒猪油事件
8月2日晚,浙江省台州市卫生局执法人员根据有关举报,在某油脂厂内查扣原料油38600公斤、成品油5300公斤。经台州市和浙江省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抽样检测,猪油中酸价和过氧化值严重超标,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还检出内含剧毒的“六六六”和“滴滴涕”。
4、“口水油”沸腾鱼
8月,媒体曝光南京某沸腾鱼乡将掺有客人的口水、收桌扫进去的剩渣、纸巾、甚至还有烟头的油,简单过滤后再给人吃的“口水油”沸腾鱼事件。据报道,这样重复用油可以为饭店一个月节省数万元的成本。
5、瘦肉精中毒
9月13日开始,上海市发生多起因食用猪内脏、猪肉导致的疑似瘦肉精食物中毒事故,截至9月16日已有300多人到医院就诊。9月17日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确认中毒事故为瘦肉精中毒。瘦肉精学名盐酸克伦特罗,是一种平喘药,添加到饲料里,可提高猪的瘦肉率,现已禁用。如果瘦肉精含量过高,可能出现肌肉震颤、头晕、呕吐、心悸等中毒症状。
6、大闸蟹致癌
10月18日,台湾卫生部门发布消息,称从昆山阳澄湖水产公司进口的约3吨阳澄湖大闸蟹验出致癌物质硝基呋喃代谢物。后来证实为夸大其词,国家质检总局10月20日对外表示,今年以来,内地大闸蟹出口743吨,没有发生质量卫生问题。据了解,人体长期大量摄入硝基呋喃类化合物,存在致癌的可能性。而且,蟹体内有大量的抗生素药物残留,会使食用者产生耐药性,降低此类药物的临床效果。
7、“苏丹红”鸭蛋
11月12日,由河北某禽蛋加工厂生产的一些“红心咸鸭蛋”在北京被查出含有苏丹红ⅳ号。11月14日,北京食品办又检出六种咸鸭蛋含苏丹红,大连等地也陆续发现含苏丹红的红心咸鸭蛋。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苏丹红ⅳ号列为三类致癌物,其初级代谢产物邻氨基偶氮甲苯和邻甲基苯胺均列为二类致癌物,对人可能致癌。
8、“嗑药”的多宝鱼
红心鸭蛋的红色还没有褪去,“嗑药”的多宝鱼又席卷而来!11月17日,上海市公布了对30件冰鲜或鲜活多宝鱼的抽检结果,30件样品中全部被检出硝基呋喃类代谢物,部分样品还被检出环丙沙星、氯霉素、红霉素等多种禁用鱼药残留,部分样品土霉素超过国家标准限量要求。而人体长期大量摄入硝基呋喃类化合物,存在致癌的可能性。
9、有毒的桂花鱼
内地的多宝鱼事件还没消停,11月底,香港地区食环署食物安全中心对15个桂花鱼样本进行化验,结果发现11个样本含有孔雀石绿。有问题的样本含孔雀石绿分量并不多,多数属“低”或“相当低”水平。尽管如此,香港食环署仍呼吁市民暂时停食桂花鱼。孔雀石绿是有毒的三苯甲烷类化学物,既是染料,也是杀菌剂,可致癌。它是带有金属光泽的绿色结晶体,可用作治理鱼类或鱼卵的寄生虫、真菌或细菌感染。现已禁用。
10、陈化粮事件
12月1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紧急通知,因为部分媒体报道北京、天津等地相继发现万吨“陈化粮”,并称这些“陈化粮”均是“东北米”。长期储存的陈化粮中的油脂会发生氧化,产生对人体有害的醛、酮等物质。储存时间过长的陈化粮,会残留一定量的农药,而且陈化粮会感染黄曲霉菌,继而产生黄曲霉毒素,长期食用会致癌。
2007年食品安全事件
2007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组织对41种食品开展的质量监测结果显示,全国工商机关共监测食品等产品15.12万批次,平均合格率为80.19%,同2006年相比有新的提高。但回顾2007年,我们仍然能轻易看到知名品牌产品上“黑榜”的新闻见诸报端„„ ■龙凤与思念问题速冻食品深圳撤柜 07/04/12
■上海星巴克售过期苹果汁 07/07/30
■面粉中加过氧化苯甲酰作为面粉增白剂07/10/11
■五粮液幸运星糖精超标 07/11/01
■北京王致和豆腐乳被指保质期内发霉 07/11/08
■味全食品旗下奶粉被查出致病菌 07/11/21
■台湾婴儿配方奶粉检出致病菌 07/11/27
■香港的Godiva朱古力遭停售 07/12/03
■乐事薯片等23种进口食品抽查不合格 07/12/10
■南昌:统一方便面吃出烟头? 07/12/1
22009年03月01日,2008年度食品十大事件评选活动评选结果揭晓!
第一大事件:三聚氰胺之祸——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令人痛心
2008年9月12日卫生部通报受污染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致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事实初步认定。2008年9月16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检出含三聚氰胺的乳粉和企业名单。2008年9月22日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引咎辞职。2008年10月7日,卫生部发布《关于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临时管理限量值规定的公告》,规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1mg/kg,液态奶(包括原料乳)、奶粉、其他配方乳粉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2.5mg/kg,含乳15%以上的其他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2.5mg/kg。2008年12月31日三鹿集团原
董事长田文华受审。
2009年1月1日,22家产品中被检出三聚氰胺的乳企面向社会广发致歉短信,并共同筹集2亿元医疗赔偿基金,出台患儿赔偿方案细则。截止到2009年1月9日,全国累计报告患儿近29.6万人。各地公安机关共立案侦查与三鹿奶粉事件相关的刑事案件4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42名,逮捕60人。
第二大事件:天灾无情,人间有爱——食品企业踊跃捐助汶川地震受灾群众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据统计共造成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截止2008年9月25日12时,全国各级政府共投入抗震救灾资金809.36亿元,全国共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总计594.68亿元,实际到账款物594.08亿元,已向灾区拨付捐赠款物合计268.80亿元。大灾面前,国内外食品企业纷纷慷慨解囊捐助受灾群众,国内企业及海外华人企业尤为踊跃,香港嘉里集团和郭鹤年先生及其家人捐款港币1000万,人民币1.23亿,还在新加坡购买了四千顶帐篷支援灾区;嘉多宝集团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爱的奉献”募捐晚会上捐献人民币1亿;中粮集团单位及个人捐款总计2960万元„„涓涓细流汇成海,众多的食品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除了捐款以外,还在第一时间把食品、饮用水等救灾物资送到灾区同胞手中,以助缺水缺粮、身心俱疲的同胞解燃眉之急,这充分体现了“中华儿女,血浓于水”的亲情。
第三大事件:科技奥运 绿色食品——中国食企借助奥运提升品牌价值
2008年8月8日-2008年8月24日,中国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供奥食品在质量控制上采用高新技术,在奥运食品运输、物流配送环节,运用GPS定位系统、RFID电子标签和温度传感装置进行实时监控,确保运输途中食品的安全,合格率达到100%;做到了食品供应零中断,餐饮运行零投诉,食品安全零事故。伊利、金龙鱼、长城葡萄酒等一大批中国食企在保证供奥食品安全的同时,首次借助奥运营销自己。中国食企在品牌形象、市场销售、团队锻炼等方面都获得很大收益。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奥运效应拉动下的国内企业,已开始迅速崛起成为可以与可口可乐、麦当劳一样为市场所熟知的民族符号。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可口可乐、麦当劳;北京2008年奥运会赞助商:百威啤酒、伊利、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统一方便面;北京2008年奥运会独家供应商:长城葡萄酒、金龙鱼、华帝燃具、士力架巧克力、千喜鹤、思念食品。
第四大事件:昙花一现——五谷道场负债6亿元申请破产重整
1999年,中旺集团创始人王中旺在河北省邢台隆尧县出资170万元成立一家小型方便面企业。2002年,王中旺决定上马五谷道场非油炸方便面项目,并发起大规模扩产和广告宣传,资金链危机由此埋下。因推出“非油炸更健康”概念而刮起的强劲的五谷道场旋风,如今却因原材料大幅涨价,方便面行业整体效益下滑,加之公司创立前期费用和广告宣传投入过大等因素,造成公司全面亏损。2008年10月16日,五谷道场向房山法院正式提交了破产重整申请书。截至2008年8月31日,公司资产约12306万元,负债约64991万元,资产负债率524%,已经资不抵债,且公司现已全面停产,明显缺乏债务清偿能力。然而,五谷认为,公司仍有继续发展的价值和必要性。据了解,重整如果不成功,企业进入破产清算,宣告其“死亡”,这样债权人得到的清偿将微乎其微;若重整成功,企业可以恢复生产,债权人、职工、债权人的利益将得到更好的保护。
第五大事件:一块牛肉引发的政治危机——韩国民众强烈抗议进口美国牛肉
韩国曾是美国牛肉的第三大消费市场,2003年美国发生疯牛病疫情,韩国停止进口美国牛肉。2008年4月18日,韩美重新达成开放市场进口美国牛肉协议后,遭到了韩国民众的强烈反对。进口美国牛肉对韩国本国牛肉市场造成巨大冲击,引起了韩国农民不满。另外,一些有关疯牛病的传言引起初高中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强烈不安。2008年5月3日,韩国民众在首尔开始举行大规模反对进口美国牛肉的“烛光集会”,从初高中学生、大学生到家庭主妇、农民、政界人士等社会各阶层,都加入了反对进口美国牛肉的示威活动中。
2008年6月19日,韩国总统李明博以沉重的语调,就韩国近期发生的牛肉**向国民道歉,并表示将对总统府的秘书班子和内阁进行大幅度改组。2008年6月21日补充谈判结果公布,美方答应不向韩国出口月龄在30个月以上的牛肉,并对30个月以下的肉品提供严格的检验证明。2008年7月1日韩国终于恢复进口美国牛肉。
第六大事件:与国际标准接轨——卫生部颁布实施《GB 2760-2007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2008年6月1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拟定的《GB 2760-2007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开始实施,新版《GB 2760-2007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标准与1996版标准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其改进点体现在:标准的术语、定义和使用原则更加明确;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分类,食品添加剂使用范围的界定清晰;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科学合理;标准检索方式多样化,增强了标准的实用性;更进一步与国际标准体系接轨。食品商务网于2009年1月4日推出《食标搜——食品添加剂使用限量在线查询系统》。这一系统基于《GB 2760-2007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内容,同时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不定期发布的《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使用量的品种》系列增补公告进行动态更新!
第七大事件:《食品安全法》草案进入三审——八大修改旨在预防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重演
2007年12月26日,《食品安全法》草案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初次审议。2008年4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向社会公布《食品安全法》草案全文,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2008年8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对《食品安全法》草案进行了二审,强化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明确食品小作坊监管方式,强调食品安全监管“权责一致”,不再规定实施监管码制度,明确食品安全监管部门。
2008月10月23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对《食品安全法》草案进行第三次审议,做了八个方面的修改: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实行全程监督管理;接到食品安全隐患举报应立即进行风险评估;添加剂的使用须经风险评估;政府可责令企业召回不合格产品;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食品不实施免检;任何单位个人不得隐瞒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标准应以保证身体健康为标准;明确政府应对摊贩加强监管。
第八大事件:真相大白——中国饺子日本蒙冤记
2008年1月30日,日本兵库县和千叶县共10名消费者在食用了河北天洋食品公司生产的饺子后出现中毒症状。中方立即责成河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该企业留样产品和正
在使用的原辅料进行检测。2008年1月31日检测结果未发现原料质量和生产过程质量安全控制问题。2008年2月3日,日本兵库县警检测出该公司其中一袋输日饺子表面有一个1毫米大小的窟窿。杀虫剂是在食品加工制作之后附着上的可能性非常大,但不确定是在输入日本之后还是之前沾附上的。2008年2月5日,日方调查团会同中方调查团进入河北天洋食品公司调查。
2008年2月6日日本调查团原嶋耐治团长发布声明“天洋食品制造现场进行着清洁的管理,并没有发现异常”。2008年2月14日,日本德岛县知事饭泉嘉门召开记者会,坦承日前在该县回收的中国产冷冻饺子外包装上检测到的微量敌敌畏已基本可以确定是来自日本销售方店内使用的杀虫剂,至此,真相大白!
第九大事件:限塑令挑战“白色污染”——中国开始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
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要求从2008年6月1日起,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加强对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监督检查;提高废塑料的回收利用水平;大力营造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良好氛围;强化地方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责任。至此,我国正式向“白色污染”宣战,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超薄塑料购物袋)。
2008年5月15日,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工商总局联合发布《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限塑令适用范围。2008年7月11日,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工商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再次细化塑料袋的使用,用于装盛生鲜等食品的塑料预包装袋不得具有提携功能,杂货店的塑料袋也要受限。
第十大事件:水产出口企业受益匪浅——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
2008年10月21日中国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从2008年11月1日起,上调3486项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明确3770项提高退税率的商品的具体范围。其中,冻对虾仁、冻蟹等水产品的退税率调整幅度最大,由5%提高到13%。这是自2004年以来中国调整出口退税政策涉及税则号最多、力度最大的一次。资深人士表示:出口退税率调高,可以减少进口国需求减弱、人民币升值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提高出口积极性。
提高出口退税率的部分商品清单:0201300090其他鲜或冷藏的去骨牛肉、0304291000冻罗非鱼片〔不论是否绞碎〕、0304299090其他冻鱼片〔不论是否绞碎〕、0304990090其他冻鱼肉〔不论是否绞碎〕、0305490000其他熏鱼及鱼片、0306199000其他冻甲壳动物〔包括供人食用的甲壳动物粉及团粉〕、0307490000其他冻、干、盐制的墨鱼,鱿鱼、0307590000其他冻、干、盐制的章鱼。
产生的影响
解决办法
相关法律
深化对种业发展问题的认识 篇6
今年是全面贯彻“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创新,对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现代种业都是有力的支持和推动。如何看待种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机遇,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
一、发展现代农业对现代种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发展现代农业,迫切需要加快科技创新,培育重大品种,突破耕地、水等资源刚性约束,满足不断增长的粮食和主要农产品需求;迫切需要加强种子“四化”基地建设,提升种子生产能力和加工水平,保障种子数量和质量安全;迫切需要建立起富有活力的商业化育种体系,提升企业育繁推一体化水平,增强种子产业的竞争力,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二、良好的政策环境为种业发展创造了难得机遇。
具体表现在,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财政部设立了现代种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发展;财政部、税务总局和农业部出台专门政策,免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所得税;科技部安排农作物种业科技工程项目,支持种业集成创新和产业化;国家开发银行要求各分行加大对种业融资的扶持;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对“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的种子收储贷款,实行基准利率。
三、农业科技大发展为种业提供了大舞台。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主题,把促进现代种业发展作为重要内容。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努力推进种业科技创新,着力培育一批突破性的新品种。
深化对现代种业的认识
深化对现代种业的认识,有利于理清发展思路,把握发展方向,强化发展措施。对现代种业的认识,应当从五个方面来深化。
一、对种业定位的认识。
国务院《意见》将农作物种业定位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把种业作为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入分析国内外农业发展趋势,准确把握现代农业发展规律,对种业定位作出的科学判断。种业创新已经成为农业创新的前沿和关键。
二、对产业主体的认识。
企业是种业发展的主体。我们要把扶持种子企业发展作为促进现代种业发展的核心任务。温家宝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快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的大型种子企业。未来种业发展的格局应该是,逐步形成一批区域布局合理,综合性和专业化配套,以“育繁推一体化”企业为骨干,大中小企业各具特色、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企业集群。
三、对体制创新的认识。
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是推动种业科学发展的关键。我们要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统筹考虑,科学定位职能、整体推进改革,通过“两分离”实现“两促进”(促进科研单位专注于公益性基础性研究,突破育种材料创制和方法创新;促进种子企业逐步成为商业化育种的主体)。
四、对体系建设的认识。
种子管理体系建设是种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管理机构建设,强化种子管理职能,完善种子管理制度,推进依法行政;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服务水平,达到作风过硬、业务精通、廉洁公正的要求;加强基础条件和信息平台建设,提高品种试验和种子检测装备水平,实现品种管理、品种保护、生产经营许可、案件查处等信息共享。
五、深化对种子管理工作的认识。
从传统种业到现代种业是一个质的飞跃。要由管种子向管种业转变。要由环节管理向综合管理转变。要改变过去按环节管理的模式,系统整合各环节的单项管理,形成有机整体,打管理“组合拳”。要由条块分割管理向系统协同管理转变。在属地管理的基础上,推进管理信息共享,加强中央、地方联动,强化省际互动,推进部门协同,形成全国“一盘棋”的局面。
深化对种业竞争力的认识
对种业而言,现在是政策环境利好、发展机遇难得的黄金期,是市场主体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活跃期,是企业加快重组、快速变化的消长期。种子企业要增强紧迫感、把握大方向、抓住好机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强化经营管理,加快发展步伐。
一、提升种业竞争力要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企业要率先在有基础、有优势和市场需求旺盛的领域实现突破。有实力的种子企业要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根据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确定育种目标,运用现代育种方法和技术,着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合机械化作业、设施化栽培、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强的突破性新品种。
二、提升种业竞争力要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经济学里有个“木桶”原理,我们种子企业也很像一个“木桶”,长的板很长,短的板很短,要素不协调。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构建和优化产权和治理结构,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要建立健全企业管理系统,强化财务制度等内部管理,增强控制力和执行力;努力将个人能力转化为组织能力,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三、提升种业竞争力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要瞄准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目标,着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爱岗敬业的种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培养造就紧跟世界农业科技潮流、锐意进取的种业科技领军人才。要注重延揽高层次研发人才和优秀经营人才,尤其是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加快企业自己的领军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引进步伐。要建立人才激励约束机制,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激励人才发挥作用。
四、提升种业竞争力要创新机制、增强活力。
要积极探索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大力加强技术转让、技术合作研发,共建经济实体、研发平台,共享研发资源、共用创新人才。要引进国外先进育种技术、育种材料和关键设备,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种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创新育种理念和研发模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最短路线问题的深度认识 篇7
试题第3问 (改编题)
如图 (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 △MAB是等边三角形, 且, 设G为y轴上一点, 点P从M点出发, 先沿y轴到达G点, 再沿GA到达A点, 若P点在y轴上运动的速度是它在直线GA上运动速度的2倍, 试确定G点的位置, 使P点按照上述要求到达A点所用的时间最短。
解法一: (几何法)
分析:一方面:要使P点按指定路线从M到A所运动的时间最少, 我们可以设P点在直线GA上运动速度为v, 则它在y轴上运动的速度是2v, 时间最小时, 时间最小问题可以转化为如下的路线最短问题。
已知A为直线OM外一点, A到OM的垂足为O, G为线段OM上任一点, 确定点G的位置, 使最小。
另一方面:构造等于的线段, 简化问题结论是点G在OM上移动的过程中, 的大小不断变化, 但注意到∠OMB=30°, 过点G作GN⊥BM, 形成RtΔMGN, (如图 (2) 易知, 。因此, 问题转化为“探究点G在定直线OM上的位置, 使点G到定点A和点G到直线BM的距离的和GN+AG最小”, 于是问题解决。
确定点G位置的方法: (如图3) 过A点作AH⊥BM于点H, 则AH与y轴的交点为所求的G点, 进而确定满足条件的G点坐标为。
解法二: (代数法)
详解:设P点在一直线GA上运动速度为k, 则它在y轴上运动的速度是2k, (k>0) 。再设AG长为x, 若点P从M点出发, 运动到G点再到点A处所用时间为t, 在RtΔOAG中 (如图4)
即2kt=MG+2GA
将MG、GA用含x的式子代换得到下列方程:
两边平方得:
整理成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为:
此方程有实数根, 则:
于是得到时间t的最小值为:
把代入方程 (1) 中整理得:
小结:解法一 (几何法) 把时间最短问题转化为“最短路线”问题, 并且巧妙构造出一个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基本图形, 使问题圆满解决。本法充分体现了几何法的直观形象性。
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若干认识 篇8
1. 影响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
1.1 物理安全因素
网络、通信线路和外部设备 (包括通讯线、局域网、交换机、集线器等) 及其计算机本身 (包含光盘、移动盘等) 引起的安全问题, 如设备故障、电磁干扰、自然灾害、操作失误、人为破坏、被盗和各种不同类型的不安全因素导致的财产损失、数据丢失等。
1.2 系统安全因素
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 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 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 网络服务不中断。具体来说, 硬件的安全问题来源于设计、制造、本身故障以及电压波动等引起的系统不稳定;软件的安全问题来源于设计、调试和软件工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脆弱性;网络和通信协议安全问题存在 (1) 缺乏对用户身份的鉴别, (2) 缺乏对路由协议的鉴别认证, (3) TCP/UDP的缺陷。
1.3 网络应用安全因素
有内部操作不当、内部管理不严造成系统安全管理问题 (本身系统的漏洞、服务安全漏洞、浏览器的漏洞等等) 、有来自外部的威胁 (比如:黑客、病毒等) 等。
1.4 管理因素
校园网, 这个整个网络中计算机系统的购置和管理情况复杂, 要求所有的终端系统实施统一的安全策略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就造成了出现问题后分不清责任。比较典型的现象是, 用户的计算机接入校园网后感染病毒, 反过来这台感染了病毒的计算机又影响校园网的运行。管理人员可以对用户的权限进行分配, 限定用户的某些行为, 比如:用户设置自己的登录密码时, 要保证密码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以避免故意的或非故意的破坏。
2. 采取科学可靠措施维护网络信息安全
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的立法工作, 强化对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视, 法律是打击网络信息犯罪最有力的武器, 是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的根本。对所有危害网络信息安全的行为实施严厉的法律制裁,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信息网络病毒泛滥、黑客猖獗、流氓软件现状。目前国家建立了相应的机构, 发布了有关的法规, 加强对网络信息安全的管理。
制度管理是信息系统内部依据系统必要的安全需求制定的一系列内部规章制度, 内容包括:安全管理和执行机构的行为规范, 岗位设定及操作规范, 岗位人员的素质要求及行为规范, 内部关系与外部关系的行为规范等。制度管理是法律管理的形式化、具体化, 是法律、法规与管理对象的接口。
培训管理是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的前提。内容包括:法律法规培训、内部制度培训、岗位操作培训、普遍安全意识和与岗位相关的重点安全意识相结合的培训, 业务素质与技能技巧培训等。培训的对象包括信息系统有关的所有人员。
制定一个计划来实施网络安全体系的策略, 即从监测、响应、防护到恢复的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 保证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转。正确认识当前的防病毒技术、入侵检测技术、防火墙技术、加密、解密技术、认证技术以及数据恢复技术的重要性和局限性, 采用最先进的安全技术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谈。
(1) 使用过滤路由器来限制分隔开物理网络之间的访问, 使用交换机来隔离服务器、用户组和部门之间的网络传输, 使用防火墙将内部网络与因特网隔离开, 选择已经顺利通过国家计算机安全协议审查的防火墙软件包, 阻止除来自授权源外的所有IP流进入内部网络, 将所有防火墙事件都记入日志, 对防火墙进行检查, 将所有的WAN连接都置于一个中心集线器之上, 它通过防火墙与公众通信连接隔开, 使用集线器对传输进行隔离, 选择资深厂商的网络设备和软、硬件。
(2) 将存放重要信息的计算机放置在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房间内, 为计算机准备一套灾难恢复计划, 将网络骨干线路置于管道中或保护区域内, 将网络配置以文档的形式记录下来, 将执行关键任务的计算机数据备份, 控制软件的分发和使用授权的软件, 对过滤路由器的软硬件进行标准化, 对应用层网关的软硬件进行标准化, 进行远程配置的交换机必须设置口令控制对它的访问, 为每个用户设置拨入或拨出许可机制并将事件记录到日志文件中。
(3) 对桌面计算机的访问必须使用用户和口令鉴别机制, 使用混合的字母和数字组合作为口令, 对照口令的历史记录文件检查口令, 操作系统必须对口令文件进行加密, 建立新的管理员帐号或系统帐号不用默认帐号, 远程服务器管理仅限于系统管理员使用, 在控制台执行服务器管理, 设置用户组的文件访问权限, 使用访问控制列表以限制单个用户对文件的访问, 按指定的计划对计算机进行病毒扫描, 在计算机上保存安全事件日志, 将所有的安全日志存档, 记录防火墙上的安全事件, 使用用户名和口令对用户进行鉴别。
(4) 在邮件服务器之间使用身份鉴别机制, 个人邮件帐号应使用口令鉴别机制, 在FTP服务器上安装反病毒软件, 为授权用户设置FTP目录许可权, 禁止在运行关键业务的计算机上使用浏览器, 创建单独的帐号来运行Web和应用程序进程, 所有属于高度机密的应用程序都必须具有应用级的用户鉴别机制, 对所有要在网络上使用的关键业务软件执行安全性确认和验证程序, 按计划检查所有关键业务主机系统中软件的合法性, 从运行关键业务的系统中删除全部源代码、编辑器和链接器, 对于使用公共通信信道传输的软件要进行校验和验证。
(5) 需要通过网络来传输敏感或者机密的数据使用加密方式, 为了交换组织的敏感信息, 使用来自公认可信的"密钥"分配中心颁发的服务器证书, 使用拥有者或可信源证实过的公钥, 建立一个密钥管理策略, 从计算机硬盘上删除加密文件的明文版本, 使用授权的追踪和配置管理程序来追踪每台计算机上的所有文件, 在网络上安装网络监控软件和嗅探器, 培训网络管理员使用网络监控设备和软件, 定期对所有日志信息进行存档, 将用户对计算机所做的维护操作记入日志, 跟踪和使用新发布的安全软件提高系统安全性。
(6) 使用安全工具对执行关键业务的系统进行测试, 准备一定数量的冗余网络设备诊断网络安全问题, 为每台服务器上的数据备份操作制定时间表, 重复进行如下操作:备份、恢复文件、恢复被破坏的数据, 把备份数据放置在一个受保护的安全地点, 通过培训让网络管理员遵循信息安全最佳实例网络管理员应定期回顾安全培训手册和程序, 如果多种问题影响了计算机的性能和可靠性且这些问题与硬件无关, 那么请为操作系统和相关的因特网软件运行最新的补丁.
3. 结束语
校园网的信息安全防范体系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综合运行机制, 我们必须考虑各种安全因素, 制定应对措施, 使校园网的运行更加稳定可靠。
摘要:对校园网的信息安全问题及管理, 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探讨。
关键词:网络,信息,安全,措施
参考文献
[1].王竹林, 张胜.网络安全实践[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55~66.
对绿色税收问题的基本认识 篇9
“绿色税收”, 是指有利于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各种税收的总称。除了税基直接与环境有关的资源税、环境保护税以外, 凡是能够间接地促进环境保护的税收, 如所得税、消费税、关税等都可以纳入“绿色税收”的范畴。
目前绿色税收的内涵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
1.根据排放量和对环境的损害程度来决定税率以计算排放税。
2.对生产出来能危害环境的商品或使用这种商品的消费者征税 (如对汽油征收的消费税) 。
3.在其他税收上提取与环境相关的备抵。
4.对于能够节约能源或减少污染的设备和生产方法给予可以采用加速折旧备抵法或降低税率的优惠。
二、我国绿色税收的现状及不足
我国现行的一些有关环境保护的税收政策与措施, 虽然也有助于环境保护, 但更主要的还是出于经济目的。这些措施包括:对“三废"企业的税收减免;对节能、节水等环保技术和环保投资的税收优惠;促进自然资源有效利用的税收优惠等。但是, 我国目前的绿色税收制度严重滞后于环境保护的需要, 存在明显的不足:
1.未形成绿色税收制度体系。
我国目前鼓励综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措施主要是行政手段和部分经济手段。行政手段主要是通过各种文件和规定等形式;经济手段主要是通过各种收费和罚款来实现, 这些措施相比税收的形式, 缺乏强制性和稳定性, 难以形成对生态环境的有力保护。
2.各税种相对独立, 联系不紧密。
现行税制中各税种自成体系, 相对独立。一方面税种多, 计算复杂, 增加了税收成本;另一方面税制内外有别, 不利于经济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原则的实现。
3.现有税制对保护环境发挥的作用较弱。
在我国的现行税制中, 也有散见于资源税、消费税等税种中保护资源的条款, 但主要目的是为了调节纳税人因资源地理条件优劣形成的极差收入, 对保护资源直接或间接地起到了一点作用。
4.绿色税收范围窄。
目前的资源税只对矿产品和盐征税, 其他资源都被排除在外。如土地、海洋、森林、草原等资源。计税依据是以应税资源的销售数量和自用数量, 不是开采数量, 客观上鼓励了纳税人对资源的滥采, 造成资源的浪费。
三、建立绿色税收的意义
绿色税收是指国家为了保护环境、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税制。它是利用生态学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充分体现了国家既要保护自然环境, 又要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决策。为此, 发展循环经济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1.建立绿色税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 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就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税收在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中, 具有宏观调控的功能。所以, 我国要早日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有必要建立绿色税收。
2.建立绿色税收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但市场调节有其自身固有的缺陷和弱点, 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 宏观调控手段则是弥补市场失灵的最有效的方式, 税收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 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建立绿色税收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3.建立绿色税收是我国经济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绿色税收这一概念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并在80年代得到广泛运用。目前, 世界很多国家已征收环境税。我国已成为WTO成员国, 我国的经济是世界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 更快地与世界经济接轨, 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我国就必须走建立绿色税收的道路。
4.建立绿色税收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有效措施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更深化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同时强调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因此, 在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 我们更应该注重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利用科学的技术手段, 实现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 从而实现“五个统筹”的要求, 达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
四、建立绿色税收制度应遵循的原则
1.坚持以调控为主, 聚财为辅
应积极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我国实行绿色税制应该在不加重企业负担的基础上, 结合目前税费制度的改革, 应及时将企业缴纳的大多数环保方面的收费并入税收中一并征收, 以避免重复征收, 加重纳税人负担。
2.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建立并完善我国的环保税制, 同时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但应以我国的基本国情为出发点, 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环保税制体系。
3.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
税款专用是环保税充分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条件, 应当建立税收环保基金把税收用于政府建设的环保设施和重点工程上。同时, 又要为环保科研部门提供科研经费, 用科技手段来加大环保的力度。
4.要保持税收收入的中性
环境保护税应该体现出“谁污染谁治理”原则, 对造成环境污染, 破坏生态平衡的企业和个人征收重环保税。同时, 环保税应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进行合理、有效地分配, 以提高效率, 更好地治理环境, 同时兼顾税收的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
5.坚持依法征收的原则
在以前与环保相关的税收征收上, 经常出现“人情税"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在新环保税制中, 应体现对破坏环境的企业和个人依法征收的原则。
五、建立绿色税收制度的建议
1.开征新的税种——环境保护税
我国应将目前的各种有关环境污染的收费项目进行整合, 开征环境保护税。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主体应包括直接向自然环境排放污染物的所有单位和自然人。借鉴外国经验, 环境保护税的具体税目可以分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噪音等。在税基选择上, 以污染物的排放量课税, 在税率设计上, 实践中可采用弹性税率, 根据环境整治的边际成本变化, 合理调整税率, 同时对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污染程度的企业实行差别税率。另外, 还可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开征垃圾税, 以调控我国大中城市的垃圾污染, 通过垃圾税筹集垃圾治理资金。
2.完善现有的税种
(1) 完善资源税。
扩大征税范围。我国现行的资源税只设了七个税目, 对大量的自然资源免税, 容易造成对资源的无度开采和浪费, 导致生态失衡, 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要对非再生性、非替代性、稀缺性资源课以重税, 以保护稀有资源。将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并入资源税中, 共同调控自然资源的合理开采、开发。将现行资源税计税依据由销售数量和自用量改为按实际生产量计征。同时, 在资源税法中更加严格减免措施。
(2) 完善消费税。
可以通过对相关的产品征收消费税的方式, 提高其生产成本, 进而提高个人消费成本, 通过价格机制限制损害生态环境和资源的消费, 鼓励保护资源环境的“绿色消费”。应调整消费税税率, 对于导致环境污染严重的消费品, 如大排量的小汽车、摩托车等, 征收较高的消费税。也可根据实际情况, 调整消费税征税范围, 从而达到保护资源的目的。
3.完善现行保护环境的税收支出政策
应减少不易于污染控制的税收支出, 严格限制有毒、有害的化学品或可能对我国环境造成重大危害产品的进口, 大幅提高上述有毒、有害产品的进口关税。同时我国也应借鉴国际经验, 对合格资产实行加速折旧制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S].1993.
如何正确认识中国的税收负担问题 篇10
关键词:中国,税收负担,特点,衡量标准
一、宏观税收负担水平的界定
1.衡量宏观税收负担状况的指标。税收负担是高还是低, 是通过对比来说明。如果仅仅是一个纳税数量, 而没有对比关系, 则很难科学地进行税收负担高低的比较。因此, 一国的宏观税收负担是一定时期内 (通常是一年) 国家税收收入总额, 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所占的比重。这实际上是从全社会的角度来考核税收负担, 从而可以综合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税收负担总体情况。是国家研究制定和调整税收政策的重要依据。目前衡量全社会经济活动总量比较通行, 并可进行国际比较的指标, 一是国内生产总值 (GDP) , 二是国民收入 (NI) 。因而衡量宏观税收负担状况的指标也就主要有两个:国内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 简称GDP税负率和国民收入税收负担率, 简称NI税负率。
2.宏观税收负担水平的国际经验。根据国际经验数据, 以税收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T/GDP) 为衡量指标, 世界各国税收负担总水平大体可分为三类: (1) 高税负国, 宏观税率一般都在35%~45%之间, 主要是经济发达国家。 (2) 中等税负国, 宏观税负一般都在20%~30%之间, 主要是发展中国家。 (3) 轻税负国, 宏观税率多在15%上下, 不超过20%, 除其中一部分属于避税港实行低税模式外, 一般都属于经济不发达国家。根据IMF《政府财政统计年鉴 (2009) 》所列数据相对齐全的47个国家和地区2008年的资料, 按税收收入计算的宏观税负水平如下:23个发达经济体的国家平均为27.7%, 最高为47.1%, 最低为14.6%;24个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国家和地区平均为22.7%, 最高为37.7%, 最低为16%。按包含税收和政府非税收入等在内计算的宏观税负, 发达国家平均为43.3%;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平均为35.6%。根据中国现行各类预算管理制度规定, 按照税收收入计算:中国2008—2010年的数据分别为17.3%, 17.7%, 18.2%。按照包含税收和政府非税收入等在内计算的宏观税负:2008—2010年的数据分别为24.7%、25.3%和26.4%。
二、中国税收负担的重要特点
(一) 法定最高税负和实征税负水平之间距离甚远
1. 它把各税种的最高税率简单相加, 把税率等同于税负。
比如, 中国在2011年个税改革之前所实行的个人所得税规定了11项应税所得, 对不同类型所得确定不同税率。工资、薪金实行5%~45%累进税率, 个体工商者生产经营所得等实行5%~35%累进税率, 其他所得名义上统一实行20%的比例税率。《福布斯》采用的是中国个人所得税税法规定的最高边际税率———45%, 而实际上能够用到这个税率的纳税人, 月薪要超过10万元。根据统计, 在中国适用25%以上的工薪所得和适用30%以上的各类其他所得产生的个人所得税只占该税种收入的6%左右, 占全部税收收入的0.5%, 那么能够适用到45%税率的人和税收收入占比就更少了。但是在《福布斯》的这个税负指数中, 将个人所得税的税率直接按照45%计算, 在所谓痛苦指数的159中占28.3%, 这是不科学的。
2. 不考虑税基比重和税制结构, 将不同税种的法定税率做简单加总。
根据中国财政部的数据, 中国2009年个税收入只有不到4 000亿, 占总税收的6.6%。把占中国税收收入比重6.6%的个税的法定税率45%与占税收收入近半的增值税的法定税率17%直接加总, 同样会影响结果的可靠性。
3. 没有考虑减免政策和征管因素。
中国税法中减免税政策规定条款多, 范围宽, 数额大, 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宏观税负的理论水平。同时, 从世界范围看, 各国税收征收管理水平差异也比较大, 发达国家的征管水平通常要高于发展中国家, 但是也没有哪个国家敢说他的征管水平能使实际税负达到法定税负水平。那么在不确定减免和征管因素的前提下来比较宏观税负水平是会有很大的误差的。
(二) 狭义的税收负担不高, 广义的税收负担却不轻
从狭义上来说, 税收负担只计算税收, 而广义的就中国来说, 除了税收外还包括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等等。2010年全年政府收入超过10万亿元, 当年税收收入只有7.3万亿元。
(三) 间接税比重过大, 直接税比重较小
居民要在收入中拿出一定的份额交税, 有的税是自己直接交给政府, 如个税, 这叫直接税;有的税是通过企业主交给政府, 如增值税, 这叫间接税。中国2010年仅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三项间接税的税额就高达41 486亿元, 占税收总额的56.7%, 而以个人和企业所得税为代表的直接税只占24.2%。个税收入占总税收收入的比重, 美国是49.8%, 日本是30.6%, 法国是27%, 而中国只有6.5%左右。在2010年平均每人交纳的5 463元税里, 个税只有361元, 而5 102元的税是通过以间接税为主的其他税种征上来的。从个人生活来看, 构成低收入家庭和低收入者的真正生活负担的, 并不是作为直接税的个人所得税, 而是增值税和消费税等间接税。
三、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的税收负担问题
1.是否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判断中国宏观税负高低, 从根本上说, 要看税负对经济社会发展长期的、综合的影响。如果随着税负从较低水平逐步提高, 社会产出水平是相应提高的, 在总体上出现了税负提高、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局面, 那么, 这个税负水平仍然是合理的。虽然中国税收收入已连续多年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03年以来, 全国税收年收入接连突破了2万亿元、3万亿元大关, 2010年更是达到了7.3万亿。但与此同时, 中国的经济增长也是可观的, 2003年以来, 中国GDP从13.6万亿元一路飙升, 2011年达到了47.2万亿元。由此可见, 中国目前的税负水平并没有影响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2.纳税人的付出和回报是否成比例。税收其实就是政府为社会成员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成本, 在经济学上, 对成本高低的判断, 必须要依据所获得的收益。只要政府能够科学地制定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相关政策, 有效地提供私人无法提供的公共物品和服务, 这就是一个合理的宏观税负水平。即税收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在北欧的一些国家, 他们的税率高达40%~50%, 且税类繁多, 但与此同时, 其公民也享受着“从摇篮到坟墓”的终身福利, 从教育资助、免费医疗、失业救济、老人照料、养老金支付、残疾人救助到单亲父母津贴、家庭和儿童保护等各个方面, 无微不至。这些国家表面上宏观税负高, 但是政府提供了大量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 所以, 高税负没有带来“高痛苦指数”, 而是带来了“国民幸福指数”。而从财政支出的视角来看中国宏观税负, 福利与税收却是不匹配的。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被大量地用于行政开支和那些本应由市场力量发挥主要作用的竞争性和盈利性领域, 对社会公共事业的投入却远远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近年来, 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 在着手采取措施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 并规划税收的合理去向。但是尽管如此, 在中国政府2010年的财政支出预算中, 中国政府提供的公共福利占到财政支出的比重仍然相对较低, 这方面的数据累计只有31%多一些, 这和其他国家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的。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国的税负水平并不低。
3.宏观税负是否真实的反映了全社会总体的税负水平。以间接税为主的税制, 在实行上有多种好处。一方面政治成本较低, 因为老百姓平时感觉不到缴税, 所以抵触情绪少, 容易保证税收的足额上缴。另一方面间接税主要针对企业, 而企业不会在全国范围流动, 可以属地征收, 也就是比较好征。而个人所得税不一样, 在没有一套完整高效的户籍制度和收入监督制度的情况下, 针对个人的直接税很难大范围展开。这也是我们选择现有税制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我们也要看到, 间接税的特点是不管穷人富人, 也不管有没有收入, 都是单一比例税, 所有人都要交纳。这实际上扭曲了税收结构, 是一种累退税。我们可以想一想, 穷人一年挣2万, 花2万。这里面的每一分钱都要交税。而富人一年挣百万, 花10万。只有10%的收入要交税。相比起来, 穷人的收入中缴税的比例反而要高于富人。这也就决定了间接税让中国的穷人税负高于富人。在国外以所得税这样的直接税为主的国家, 穷人收入少, 所得税缴纳得少, 甚至免税, 而同时生活必需品又是免税或低税的, 这样一来穷人的税负就很低了。但是中国间接税为主的制度下, 生活必需品和其他所有商品一样并不免税, 而且税收很大一部分就是来自中低收入者购买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品时缴纳的税收。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就中国来说, 我们目前的宏观税负水平并没有影响经济增长和社会的稳定, 所以总的来说这个水平是合理的。但是在这个税负水平的前提下, 我们有必要调整税收的用途和征税的来源, 从而不断地降低居民的税收负担, 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
参考文献
[1]中国财政部税政司.税收收入的结构性分析 (就是财政部历年公布的税收收入的数据) (2009—2010) [Z].
[2]IMF.政府财政统计年鉴 (2009) [K].
[3]岳树民.中国税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4]向凯.中国宏观税收负担水平的选择和优化[J].开放导报, 2006, (7) .
[5]杨薇.新闻播客[EB/OL].新民网, 2009-12-17.
[6]中国税负水平与国际相比并不高[EB/OL].财政部网站, 2011-11-15.
对“识繁写简”问题的认识 篇11
由教育部、国家语委组织研制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以下简称《字表》)于2009年8月12日至31日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字表》明确表示“原则上不恢复繁体字”,这可以说是对近几年不少文化人士提出的“复繁”主张的正面回应。(《字表》征求意见过程中,继续主张恢复繁体字的声音不多,但主张“识繁写简”者依然不少,尤其是《字表》后附了《简繁汉字对照表》,显示了“简化字与相应繁体字的对应关系”,各界对其有不同的解读,有人说这是为“识繁写简”服务。我认为,无论从古籍阅读还是从两岸交往的角度来说,“识繁写简”都很有必要,不少人士已经如此,但作为国家的文字政策或规定,则不可。
“识繁写简”的提出
上个世纪80年代,汉字现代化研究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袁晓园就提出过“识繁写简”的主张。进入新世纪以来,这方面的提法呈逐渐增多之势。著名哲学家、原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先生在《汉字识繁用简的必要与可能》一文中指出:“由于繁、简汉字存在的歧义,电脑识别也常发生错误。我们到处提倡国学,想教孩子从小读点古诗词、古文,由于青年人没有机会接触繁体字,阅读古人著作时发生隔阂,看不下去。”他从继承传统文化的角度,认为“如果识繁用简能够做到,中国文化就不会中断,不会形成断层”。任先生在该文中还提出了“用简识繁”的补救办法,“在编写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中,遇到简体与繁体发生歧义的字时,简化字旁用括弧注出该繁体字。老师不必专门讲,也不列入学生考核内容。小学六年,中学六年,经过十二年的熏陶,只需耳濡目染,不知不觉地能认识不少繁体字。这等于在全国做了一项国学普及,中国的古文、古诗词、古小说,人人可以方便阅读”。季羡林先生也曾说自己一向认为“今天的青年,如果想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特别是如果想做一点学问的话,则必须能认识繁体字。某人说的‘识繁写简一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因为无论把简化字推广到什么程度,决不能把中国浩如烟海的古籍都简体化了,那是无法想象的事”;“读点繁体字的书是事出必要理有固然的。对于繁、简汉字,应该使所有学生及国人做到识繁写简。繁体字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原创性文字,是正体字,是中华民族生命繁衍的文化符号,而绝非洪水猛兽。”(《风风雨雨一百年——季羡林自选集》)
除此之外,近些年的政协会议提案中也多次出现“识繁写简”或在小学教授繁体字的内容,如《中小学应实行繁、简汉字“两学一用”制度》(2004年2月,北京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建议在中小学教育阶段,让学生同时学习繁体字与简化字,繁、简字一起教;《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2008年全国“两会”)认为,“繁体字是中国文化的根,知晓繁体字,就是知晓中国汉字的由来、知晓中国文化的由来。而汉字的简化是一种进步的表现,但同时也造成了中国文化的一种隔断”。因而建议“国家应该从小学阶段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比如将繁体字设置成必修课,或在讲授简体字的同时也教繁体字。今后大家即便不使用,也要知晓,因为这毕竟是中国文化,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兴旺都有好处”。这些提案的提出者和话题本身都很受关注,影响自然很大。赞成和反对的都大有人在。翟春阳就表示了反对的意见,他认为“这样的提案有悖常识,属于质量不高的提案,实际上是一种参政议政的资源浪费”。章淑平也认为“这些明星委员们混淆了一个概念,即把文字当成了文化本身。殊不知,文字仅仅是文化的一种载体或传承工具”,“如果文字即等于文化,那‘中国文化的根就应该是甲骨文,甚至是更早的象形文字,恐怕怎么也轮不到繁体字”,“使用简体字,并不会对我们传承中国文化构成根本性障碍”。
无论是提倡“识繁写简”,还是“建议在小学增设繁体字”的提案,其出发点都是继承传统文化。他们一致认为“繁体字是中国文化的根”,要继承传统文化就要读懂古籍,而要读懂古籍就必须认识繁体字。繁、简汉字在记录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文字是承载、传播言语文化的工具。文字的发明创造标志着人类从原始的蒙昧状态进入到文明社会。自从文字诞生以后,极大地拓展了言语文化的传播范围和保存时空。最早记载汉语文化的成体系的汉字是甲骨文,以后有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汉字楷化以后,繁体字作为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为保存我国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世纪50年代,大陆实行汉字改革,简化字作为我国的法定规范字,开始记录中华民族的文化。正是由于汉字可以沟通古今,才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世代相传。
根据一般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代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汉字是世界各民族文字中最具特殊性的一种,它不单纯是一个符号系统,而且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容,反映着我们汉民族的文化史和一定程度的民族心理定势。”“汉字是中华文化之瑰宝,是开启中华文化巍巍大厦的金钥匙。中华文化之根在汉字,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的永不磨灭的金光灿灿的身份证。”汉字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没有汉字就不会有浩如烟海的记载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典籍。如《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在我国文学史上和汉语发展史上都有很重要的地位;清代乾隆时编的《四库全书》共收存各类图书3503种,79337卷,约9亿9700万字;清代康熙时编纂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共1万卷,约1亿6000万字,被誉为中国古代大百科全书;等等。这些宝贵的文献得以流传和保存下来,靠的就是汉字。汉语方言众多,不同地区的人说话能达到互相听不懂的地步,而依靠汉字,生活在不同地区、采用不同方言的人可以毫无障碍地交流。汉字在世界文字史上具有超越时空的魔力和魅力。
中国的汉字在历史上不但创造了各个时代不同的学术、文学、艺术的文化奇葩,而且吸收容纳了所有进入中国的外来文化,如各少数民族文化、周边国家文化,尤其是印度的佛教文化,在中国儒道文化中加入了佛教文化,成为中国的儒、道、佛教互补的学术文化。
繁体字和简化字的比较
在对繁体字和简化字做比较之前,必须分清楚“文字”和“文化”的关系。好多人混淆了这两个概念,认为“文字”就是“文化”。不可否认,“文字”确实是我国光辉灿烂文化的一种,但这两个是不能画等号的。“文字”更多的是“文化”的一个载体。简化字和繁体字对文化的记录和传承没有优劣之分。某种文字只要能适应
某种口说语言,就是好文字。文字既服务于社会又依赖于社会,不论是简化还是繁化,都取决于社会的需要。吕叔湘先生说:“代表语言,也就是能读出来,这是文字的本质。”简化字和繁体字,都能代表语言,能读出来,因此它们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下文我们对繁体字和简化字做一个比较,来说明繁体字和简化字的文化含量的一致性。
第一,不管是繁体字还是简化字,它们只是形体不同,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如“应当”这个词,繁体字是“應當”,简化字是“应当”,二者的形体完全不同,但表达的意思完全一样。这说明简化字也完全可以记录中国的言语文化。张过大卫用自然科学的观点和方法,考察语言与文字的关系,他认为“文字是约定的符号体系,对文字类型的划分应当从符号学的立场出发”,他得出的结论是“汉字的类属名称是标识文字”(《语文建设通讯))2005年6月)。既然汉字是“标识文字”,那么繁体字与简化字的性质就是一样的,没有差异。
第二,汉字最初的造字过程是观物取象的过程,一个个字的形体被认为是字义的轮廓画,因而汉字被认为是表形文字,通过汉字的形体就能知晓汉字的意义。但隶变以后的汉字,包括繁体字和简化字在内,形体积淀的文化信息弱化。一些人认为简化字比繁体字缺失理据性,把这当成简化字的一大缺陷,因此一味地指责简化字,进而为恢复繁体字寻找借口。也有人对繁体字和简化字的文化含量做了比较,认为“那些用繁体字写成的典籍真正的文化成分是繁体字形体下面的音义(语言单位)的组合。简化字完全可以记录中国古代汉言语文化,因此,从文字的本质看,繁体字和简化字的文化含量是完全一致的”(李友昌《繁体字和简化字的文化含量比较》)。
既然繁体字和简化字的文化含量是一致的,它们也都是符号或者标识型文字,那么就没必要再为哪个更能传承传统文化而争论下去,它们在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一致的。我们必须看清楚,无论繁体字还是简化字,都是为记录汉语言服务的,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只要认清楚这个汉字的性质,就不会再为是繁体字好还是简化字好而争个你死我活;不会再认为繁体字是正体字,而简化字是俗体字;不会对繁体字抱有一种爱不释手、崇敬的心理;不会认为繁体字美而简化字不美;不会觉得写繁体字文化修养就高,而写简化字文化修养就低;等等。
汉字简化以后,因某些需要,古籍仍用繁体字翻印,这有利于保持古书的原貌,有利于专业人员的整理与研究。而对其余人来说,只需要学习规范汉字就够了。一些人认为汉字简化后,人们不能认识繁体字,以致不能顺利阅读古籍,所以妨碍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不认识繁体字,确实有一些用繁体字书写的著作读起来有困难,可即使我们都认识繁体字,若没有一定的文字、训诂、语法、历史、地理、版本、目录、古代典章制度等方面的知识,不一样读不懂古籍吗?其实传统文化的直接继承是通过专门搞研究的专家学者来实现的,而一般人只是间接继承,通过专家学者的翻译、陈述等表达出来。我们必须看到,正是因为有了简化字,才有了众多的简体横排的古书今译本,许多人开始阅读那些用简化字翻译的名著、古籍等。这使传统文化的影响得以扩大。推行简化字不但没有妨碍传统文化的继承,相反为继承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契机(苏培成《汉字繁简体的使用与传统文化的继承》)。因此,我们应该切实贯彻国家政策,使用规范汉字,在特定场合使用繁体字,充分发挥汉字记录汉语言文化的功能,使汉字这个书写工具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农问题认识 篇12
田径运动所有项目都有涵义不同的节奏要求(工作节奏、动作节奏、速度节奏、体力分配节奏等)。在径赛项目中,即使是最短距离的100米,都有自身的节奏要求,决不是“一气呵成”。而对节奏感要求最高最为明显的是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等速度或速度耐力型项目,其中最困难也最典型的是400米。400米是田径运动径赛项目中对机体刺激最深而又最难掌握的一个项目,因为它要求运动员既要有很高的速度水平又要有很高的速度耐力水平,更要求这两者的合理结合和表现。所以,不管运动员水平的高低,如果要想在400米项目上正常发挥已有水平,就必须合理地分配和使用体力,所谓“节奏”的涵义就是合理分配全程不同距离各个段落的完成时间(强度),以达到整体最佳的成绩效果。简言之,就是(在保持个人较高速度水平前提下的)匀速跑。中国运动员最常见的错误就是“一气呵成”或“一冲到底”,使400米这样一个短距离项目在全程节奏上形成一种减(降)速跑的错误节奏。
在训练比赛中,我们将400米划分为前200米和后200米,更细致的要求是划分为4个100米。在多年实践中形成的,并且得到公认的基本节奏要求是前后200米速度之差不超过2秒或2秒左右(女运动员可能在2~2秒5左右),如果差距超过这个范围,就一定是在节奏掌握上出了问题:差距过大,就一定是错误的节奏,不会有好的成绩或不能正常发挥已有水平。但仅仅停留于如此要求还不够,还必须以4个100米分段成绩的表现来加以要求,才能使运动员真正明白什么是有利于发挥水平的正确节奏。那就是:在全程4个100米段落中,第二个100米必须是最快的(直道、行进间跑、处于前半程体力最好状态),第三个100米次之(虽是弯道,但也是高速行进间跑延续过程中,半程刚过体力尚可),第一个100米再次之(听枪反应,从静止状态出发,弯道跑,体力最好但必须有意识控制),第4个100米最慢(虽是直道行进间跑,但已到后程,体力消耗很大,必须全力动员延缓速度下降)。中国运动员中很少有人能比较娴熟地正确表现这种节奏,多数情况下是两种情况:第一,第一个100米最快、第二个100米次之、第三个100米再次之、最后100米最慢,全程呈减(降)速跑曲线;第二,第二个100米最快、第一个100米次之、第三个100米再次之、最后100米最慢,全程前后半程呈明显减(降)速曲线,很难正常发挥水平(包括训练中的表现也常常如此)。而世界上最优秀的400米运动员多数以良好的节奏著称(见表一、表二、表三、表四,因为国内比赛从未有这样详尽的统计,所以无法列举有统计的错误反例,但可以从多年训练比赛中教练员的分段计时中看到我们的差距)。表一和表二是1997年第7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400米决赛分段成绩,其中冠军包括迈克尔·约翰逊以43秒18打破世界纪录并保持至今。
从表一可以看出,在前200米,所有8名运动员都没有太大的差距,成绩十分接近(最大差距仅为0.2秒),因为这个距离毕竟才是全程的1/2。值得注意的是迈克尔·约翰逊前200米的成绩仅并列第4位(4~5位),而21秒22的成绩与他当时保持的200米世界纪录19秒32有1.9秒的差距,对后程而言,他拥有最大的速度储备。除迈克尔·约翰逊外的其他7名运动员200米的最好成绩都在20秒之外,前200米与迈克尔·约翰逊相差无几的速度表现,使他们的后程速度储备因水平不同而各有高低,后200米成绩最好者与迈克尔·约翰逊相差1.07秒,成绩最差者相差达1.93秒。而最后两名运动员前后200米的成绩之差已经达到2.6秒左应该说已经超出男子优秀运动员的合理范围,右,可以肯定前200米对他们来说速度过快,节奏不尽合理,速度储备消耗过大,直接影响到后程的速度下降幅度。训练比赛中常有这样的例子,前程盲目快(0.1秒,后程却需要用0.5秒来补偿。
从表二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世界最优秀运动员的全程节奏(体力分配):所有运动员的速度表现都是第二个100米速度最快,最后一个100米最慢。绝大多数运动员第三个100米速度位列第二,第一个100米位列第三。只有成绩稍差的运动员出现第三个100米速度低于第一个100米的现象,这应该是水平差异在节奏问题上的显著体现。迈克尔·约翰逊是这8名运动员中速度水平最高者(因为他是当时200米世界纪录19秒32的保持者),但在第一个100米中,它仅仅以11秒10的成绩排列第6位,第二个100米的成绩虽列第2位但前200米总成绩仅并列第4位(4~5名),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速度水平高而选择一开始就领先的跑法,而是冷静地按正确节奏分配体力(他的第三个100米比其他运动员分别快0.18~0.72秒,第四个100米比其他运动员分别快0.67~1.3秒)。从分段成绩而言,中国运动员不少人可以在比赛中跑出第一个100米的成绩,也有个别人能接近达到前200米的平均水平,估计前300米就很困难了,特别是能跑出正确节奏的可能绝无仅有。
表三所列冠军澳大利亚弗里曼也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冠军,但这次世锦赛成绩49秒67水平并不高,她不像迈克尔·约翰逊那样有超人的速度和实力,夺冠应该说是正确分配体力所致。获得亚军的运动员前200米速度过慢偏于保守,应该在前半程尽量跟上弗里曼,这样可能战胜她。而获得第三名和第四名的运动员前200米明显过快,致使后程下降太多,前后200米之差达2.7秒以上,体力分配明显欠妥。尤其是第四名运动员,前300米都领先,但最后100米降速过大而失败。从表四可以看出,除冠亚军外,其余6名运动员第三个100米都比第一个100米慢,这是本次比赛与男运动员不同的一个现象。一次统计不能断言这就是女子运动员的固定特征或优缺点,但原则上,无论男女运动员第三个100米成绩应超过或接近第一个100米的成绩才是正确的。那些第三个100米成绩大大低于第一个100米的运动员,都属于没有表现正确的节奏,也不可能表现高的水平或正常发挥水平。
二、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一)在田径运动中,400米属于短距离项目,也是速度一力量型项目。所以,虽然都需要具备正确的节奏要求,但与800米、1500米或5000米、10000米等项目相比仍有质的区别。最显著的区别是以速度(力量)为基础(仅从运动员体型上即可以清楚分辨)。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有许多成绩较好的400米运动员是800米兼项的,近几十年来800米运动员已全部被淘汰出400米项目了,只有速度基础好的运动员才能从事400米项目,其标志就是200米(个别运动员甚至在100米)必须有很高或较高水平,目前世界和我国400米纪录创造者,无一不是这种类型运动员。所以,在选材和训练上首先应着重速度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在速度一力量基础上发展相应的速度耐力,进一步再学习和掌握正确节奏。节奏感很好但速度水平低的运动员也是永远不可能达到高水平的。同时,距离不同的项目在供能及生理生化反应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别和要求,随着各项目运动水平在激烈竞争中已趋于接近极限,兼项而又同时达到最高水平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了。
(二)正确节奏的学习与掌握应该是高水平阶段运动员的任务,它与在高水平阶段继续发展速度一力量的要求并不矛盾。所谓正确的节奏,实质上就是在运动员最高速度基础上合理分配各不同分段的速度,以求得到全程整体最佳成绩效果。这需要通过平时大量的练习来加以体会,让运动员在实践(训练与比赛)中通过反复磨练与成败得失来明白如何才能体现合理分配体力。400米项目训练中是通过在不同距离中的分段计时来向运动员说明这一问题的。无论何种距离的训练(100米、150米、200米、250米、300米、350米、400米、450米、500米)都应在总成绩要求下,有正确的或要求明确的分段成绩要求(节奏),让运动员在反复实践中强化要求加深体会,真正获得放松用力掌控节奏的要领,以及彻底明白“一气呵成”、“一冲到底”的坏处。强度要求不可能每次都1 00%,一定会有高低层次的不同。所以,更应注意不同强度要求下的分段节奏(包括动作频率和步长),这样才能逐步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短跑运动中,任何运动员一旦达到个人最高速度,最多只能将这种速度保持2秒左右,然后就是逐渐降速过程。所以100米比赛中达到最高速度早者,降速过程就长。我国女运动员一般在30~40米即可达到最高速度,降速过程达60~70米之多;我国男运动员一般在50~60米处达到最高速度,而国外优秀运动员多数在60~80米达到最高速度。因此,世界水平的优秀运动员的特点是加速距离长,达到最高速度的时间稍晚距离较长,最高速度水平高且保持距离长,减速阶段距离短,全程速度水平曲线平稳。与此相对应,在400米项目中应更加注意:
1.在起动阶段和第一个100米不要盲目表现过高速度,应在主观上有意识控制速度的增长,延长平稳加速距离。
2.任何时候都不能达到最高速度。
3.在匀速跑的基本要求下尽可能延长以此最高速度完成的距离。
4.正确的技术节奏和协调放松用力是节省能量消耗和保证速度储备的重要条件。
(四)在训练比赛的后程(如最后100米),随着体力下降和能量消耗,减速是不可避免的正常现象。这个阶段所谓“节奏”与合理分配体力有不同之处,这里应强调最大努力调动神经系统和运动器官,在保持正确技术基础上保持已获得的动作频率。在400米比赛中,后程100米最大的特点就是步幅增大而步频明显下降(100米后程亦如此),当然这是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信号减弱和肌肉疲劳所致。所以,要想延缓速度下降的过程,我们要求运动员在后程尽可能地保持已获得的动作频率,以特别注意加强摆臂来调节这一点。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尽最大努力保持到能够保持的程度,但决不是破坏已有的动作频率。有许多运动员在跑到300米左右下弯道时,突然变换节奏加速几步,有可能在10~20米这样的距离内提高0.1~0.2秒,但剩下的80~90米左右距离就是更大幅度的直线下降了。所以,在后程这个特殊距离上,保持节奏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保持动作频率来体现,保持动作频率就是保持节奏也就是保持速度。这一点,迈克尔·约翰逊是全世界400米运动员的楷模,虽然他的小步幅高频率动作被一些人视为异端,但实际效果证明他是正确的。在后程问题上应该让运动员明白:
1.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全面下降(包括神经肌肉系统动员能力,动作频率,技术稳定程度等)。
2.我们的任务是尽可能延缓下降过程,以保持动作频率来达到保持节奏的目的。
3.应注意不要打乱和破坏原有节奏(包括改变动作频率)。
(五)比赛中的节奏掌握比训练要求更为复杂,特别是涉及名次之争,其中包括了战术因素。所以,比赛中的节奏要求除了正常表现平时训练的积累外,还必须考虑到对手的表现,不能千篇一律,贻误战机。应注意:
1.以我为主,坚信自己的正常发挥和表现能达到取胜的目的。
2.灵活机动,预先或临场有敌变我变的方案。
3.比赛特别是重大比赛,是以争冠军或名次为主,比赛中应在已有的节奏表现基础上瞄准对手采用战术争夺名次,不一定表现个人最高成绩水平。但无论成绩或名次如何,都应该清楚明白比赛过程以及对在何处?不足在哪里?以利于今后的进步与提高。
【三农问题认识】推荐阅读:
对三农问题几点认识05-25
解决三农问题08-01
三农问题解决08-13
三农问题论文10-08
三农问题的现状10-18
土地制度与三农问题07-14
毛概论文论三农问题11-04
解“三农”问题需全球视野06-21
农村三农问题调查报告10-03
关于“三农”问题的知识点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