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国家安全文化培育

2024-09-10

注重国家安全文化培育(通用4篇)

注重国家安全文化培育 篇1

光荣小学是一所具有60年历史的6年制完全小学。现设33个教学班, 在籍学生1900人。全校有教职工94人, 其中, 中学高级教师6人, 小学高级教师60人, 获得省级骨干教师称号3人, 市级骨干教师称号17人, 专科以上学历83人, 学历达标率100%。

校园占地面积19848平方米, 生均占地面积10.6平方米。学校分南、中、北三个教学楼。校舍面积9935平方米, 生均面积5.3平方米, 运动场地面积12500平方米, 生均面积6.7平方米, 绿地面积2500平方米, 生均绿地面积1.3平方米。学校拥有200米环形田径场地一块, 建有实验室、艺体馆、美术室、计算机室、电子备课室、多功能室、语音室、图书阅览室、档案室等, 基本满足日常教学工作需要, 是黑龙江省首批标准化建设先进小学。

一、开发校本课程, 满足学生成长需求, 打造学校特色文化

齐齐哈尔市因扎龙自然保护区和丹顶鹤闻名世界, 被誉为鹤城。而我校座落于齐齐哈尔东出城口, 是距离扎龙最近的城区小学。鹤经常是我校师生谈论的话题, 师生都对有关鹤的问题充满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在我们学校所在的附近社区和家长中有许多立志于保护鹤类资源, 宣传环境保护, 挖掘鹤文化的有识之士。学校利用地理位置之便也多次组织学生到扎龙学习考察, 也参加了许多宣传、保护扎龙自然保护区的活动。这都是很好的课程资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 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 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鹤在中华文化中寓意生态祥和、和谐共生、平等合作。这些都与我校“建构和谐育人环境, 创造孩子辉煌明天”的办学理念, 以及学生全面发展, “德育为先”, 能力为主的需求一致。

结合我校地域特色, 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 我们选择了“环境保护,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发掘鹤文化, 弘扬传统美德”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建设的切入点。将挖掘、弘扬鹤文化作为核心, 开发校本课程, 满足学生成长需求, 打造学校特色文化。

二、初期“鹤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

校本课程的开发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崭新的领域, 为了使我校校本课程开展得有声有色, 校领导带领学科组任课教师认真做出了计划, 我们将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确定为我校校本课程最重要的资源, 将学生的爱好和需求确定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根本出发点, 将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确定为我校校本课程的根本目标。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 目前, 我们已形成了“知鹤城爱家乡”的校本课程体系。

我们从家乡本土独有的鹤的自然资源和鹤文化入手, 深入挖掘家乡的风土人情, 了解家乡的发展史, 我校教师自主研发了《中国鹤家乡》、《鹤之魂》、《鹤之韵》三套以知鹤城爱家乡为主题的校本教材, 分别在低中高三层段开设课程。

高年级开设的是《中国鹤家乡》校本课程。通过“风景优美的扎龙”、“历史悠久的扎龙”、“物产丰富的扎龙”、“保护扎龙”四个板块引领学生认识扎龙湿地, 认识丹顶鹤, 认识我们家乡的历史文化。

中年级开设的是《鹤之魂》校本课程, 通过对50首描写丹顶鹤、赞颂家乡诗歌的学习和诵读, 来了解丹顶鹤、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

低年级开设的是《鹤之韵》校本课程, 通过为21首具有代表性的描写丹顶鹤和赞扬家乡的诗词配乐, 并在学生中教唱, 来丰富低年级学生爱鹤、爱鹤城的情感。

我们不仅通过课堂上从不同视角宣传扎龙, 宣传扎龙人与鸟在生活中的和谐统一, 同时还与扎龙自然保护区建立了“爱家乡教育基地”共建关系。带领学生走进扎龙, 感受自然, 了解有关湿地逐步缩减所带来的危害, 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我们共同生存的环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力量, 从自身做起。走进鸟类, 关爱生命, 通过饲养员的讲解, 了解丹顶鹤生存的现状, 感悟丹顶鹤的高贵。

学校33个教学班, 班班都认养了一种在扎龙生存栖息的鸟作为班鸟。学生们通过查阅资料, 熟知了班鸟的体态特殊、生活习性、生存状况等方面的常识, 学校的每一名学生也都已成为爱鸟护鸟的小卫士。

学校注重挖掘资源, 几年的时间里收集到了我国多位摄鹤名家的摄影作品, 共计300余幅。将它们镶嵌于教学楼道内, 构成了积极振奋的物质环境, 学生在行走的不经意间, 都在接受仙鹤精神品质的熏陶和感染。还有师生共同动手创作的围绕仙鹤的300余幅书画作品, 汇集成的书画长廊随时都在激发师生无限的遐想与创作欲望。

课堂教学———学科渗透, 班团队会-引领培育, 主题活动-道德实践。广大师生通过“说鹤、画鹤、写鹤、唱鹤, 认养班鸟来认识我们的家乡, 认识我们的扎龙, 可以说知鹤城爱家乡这一校本课程的开设为学生的生活与实践搭起了一座金桥。引领学生知道了:爱家乡就是爱祖国, 爱环境就是爱生命。

三、校本课程“鹤文化”的提升和深度开发

校本课程“鹤文化”再加上我们另外的校本活动“学才艺展特色”使我校校本课程开设呈现大好的局面, 在各类评估检查中也获得好评。但是, 我们追求的学校教育理念是“建构和谐育人环境, 创造孩子辉煌明天”, 我们目前的校本课程水平能够满足“创造孩子辉煌的明天”的需要吗?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鹤类生长的自然资源, 了解鹤的文化意义, 固然对学生德育的养成、科学知识的增长意义很大, 但简单的了解和知道却不如学生亲自去探究有关鹤的生活习性, 亲身去解开大自然的奥秘;从史料和各类信息中挖掘中华鹤文化的内涵和渊源, 更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 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形成, 更有利于学生高尚品德的形成。

总结初期的校本课程, 我们认为存在以下几个缺欠:

1. 没有形成类似其他学科课程标准那样的课程方案, 对课程开发缺少清晰理念和思想的指导。

2. 以学校、课堂为主, 缺少到家庭、社会中去学习, 没有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的“鹤文化”课程资源。

3. 以知识、技能的学习为主的部分课程、大多是以活动型课程为主, 缺少研究性学习, 缺少问题探究的过程。

4. 缺少对教学过程大胆的创新, 没有使校本课程的教学成为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先行者。

我们决定对校本课程“鹤文化”进行提升和深度开发。我们做了如下几项工作:

1.制定课程纲要

我们按照学科课程标准的模式制定了校本课程“鹤文化”的课程纲要, 内容包括: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总体目标、学段目标与内容、教学建议与评价建议等部分。

2.整合校本课程的资源

我们把可以使用的“鹤文化”的课程资源按自然资源、社区资源、网络资源、文本资源等进行了分类和整理, 并根据我们编制的“课程纲要”要求, 依据便于学生利用的原则进行了深度开发。

3.制作教学简案

我们认识到学生不缺传统的知识的传授, 更需要主动探究问题, 合作的学习。我们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线设计校本课程“鹤文化”的教学过程, 打破传统课堂教学五环节教学法的模式, 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以小组为基本的学习单元, 走出课堂, 走出学校, 到网络上去收集信息, 到社区调查访问, 到自然中去探究实践, 在处理信息的思考中认识世界, 增长智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精选和提升优秀教师校本课程的案例, 形成对多数学生适用的一般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流程———教学简案, 供其他教师上课时借鉴和使用。

4.制定专题提纲

为了便于不同年级更好地开设校本课程“鹤文化”, 我们还制定了校本课程“鹤文化”专题提纲。专题提纲对不同年级开设《中国鹤家乡》、《鹤之魂》、《鹤之韵》等课程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成果展示、考核评价都有较为详细的要求和建议。

四、对校本课程“鹤文化”开发和实施的反思

经过对前期校本课程“鹤文化”的提升和深度开发, 我们基本完成了校本课程“鹤文化”的课程化的过程。我们清楚了这门课程为什么开设。我们明确了这门课程开设要让学生获得哪些素质的提高, 这些素质的提高会对学生终身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我们也清楚了怎样去实施这门课程, 清楚了要怎样去开发利用相关课程资源。

我们认识到有了校本教材不等于就有了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不等于就是以前的活动课。在校本课程的教学中不能采用传统知识传授方法教学, 也不能将教学环节异化成为传统活动课, 即“只有活动, 没有课程”。要让我们的校本课成为校本课程需要教师的课程意识, 需要校本课的课程化。在校本课的课程化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校本课程“鹤文化”的开发、实施、完善的过程中, 我们深切地感受到, 校本课程的教学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师中心, 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 真正实现学生中心, 用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校本课程的实施需要走出课堂, 走出学校, 充分利用社区和自然的学习资源, 到社会和自然中学习, 在实践中学习。

我们欣喜地看到, 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 很好的推动了我校素质教育的实施和课堂教学的改革, 极大地推动了教师课程意识和专业能力的提升, 推动了学校办学特色和学校文化的形成。当然我们还有许多问题和不足, 希望同行和专家提出意见和建议, 也希望我们的工作和努力能对同行们有所启示和借鉴。

[责任编辑:王文良]

注重国家安全文化培育 篇2

摘要:安全文化建设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本文围绕创建企业安全文化的意义,创建企业安全文化的方法等详细的阐述了安全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关爱社会,关注员工安全健康和企业发展为出发点,从如何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如何实现本质安全和改善作业场所的安全环境等方面,说明了安全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迫切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安全文化 企业发展 教育 培训 安全制度 引言:

安全文化属于企业文化的范畴,从安全理念和系统的角度阐述了安全在工业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是要在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形成一个浓郁的氛围,员工在这种氛围中,一切行为将自然地规范在安全价值取向和安全行为准则之中。

一、创建企业安全文化的意义

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企业管理的核心在于企业的价值观的实现,重点在于企业文化的开发和提高。企业运营成功的关键在于生产的安全。要做到安全生产,实现文明生产,首要任务就是开发和发展企业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是企业管理的灵魂,是企业管理科学的升华。安全文化既是企业文化之本,也是企业文化的归宿。

安全文化提出 “安全第一”的工作原则、“安全第一”的行为准则、“安全第一”的企业经营方针,体现出安全成为人的第一需要和企业员工的最高追求。安全文化建设,可激发广大员工在生产活动中的安全思维、安全行为、安全道德规范,最终实现安全价值。

建立并搞好企业安全文化,用文化熏陶员工使之具有完善的心理程序,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行为取向和文明生产生活秩序,是我厂在生产、经营、发展中的长期一贯的追求。

二、如何建立企业安全文化体系 市场经济条件下,安全文化建设,必将是一场深刻的文化创新过程。目前,许多企业已开始积极探索、尝试,将安全文化作为企业的品牌来经营,向外界推销、展示。将安全文化作为企业的主体文化来创造、发展和丰富,以安全文化为平台,从内挖掘企业潜力,在外提升企业的知名度,树立企业形象。搞好安全文化必须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 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企业在生产、经营、发展过程中,员工起着主导作用,其思想观念、道德准则、文化素质、生活信念等都会影响自己的工作态度、行为、习惯和责任心。因此,必须用一种崇高的精神力量去说服人、吸引人、团结人、鼓舞人、发挥人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在全体员工中形成共同的目标感、方向感和使命感。把实现职业安全健康视为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目标;把保证生产安全,防止各类事故,尤其是杜绝重特大恶性事故,做为广大干部员工的共同追求。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才能实现人的价值。

从石油企业发生的事故不难分析,安全文化素质差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对安全生产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安全事故防范不力,对安全生产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矛盾预测不足,就会出现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投入不到位、安全措施不到位等现象。唯有从安全文化的高度来认识企业安全生产,分析事故高发的根本原因,制定安全生产对策,才能抓住问题的根本。以实现人的生命价值为制约机制,以实现生产的社会价值及经济效益为动力机制,建立起完善的企业运行机制,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自身价值和奋斗目标。

员工安全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有来自于如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的熏陶,有社会教育、社会传媒和社会舆论等因素的影响,也取决于个人在长期社会实践活动 1 中对自身安全价值的认识和判断,是通过多种形式体现出来的。因此,应首先注重解决全员安全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培育,千方百计,探索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来实现这一目标。对员工现有安全价值观念进行分析,以社会、人的需要与自我发展目标为依据,提出努力方向,确定需要培育或转化的具体观念,形成健康的安全价值观念并体现在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职业道德、生产组织实施、企业民主、文体活动等方面,予以重点倡导和弘扬;通过对安全模范、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和高尚行为的奖励和宣传,引导员工躬身效仿,形成共同安全价值观念并得到全员认同。

(二)建立健全安全制度

安全文化在员工生产活动中的重要体现是行为安全,而安全制度和安全规范是员工的行为准则。一个企业,有了健全、完善、合理的安全制度和安全规范,员工的生产行为就有了安全适用的活动范围,只要未超出这个范围,员工的生命和健康就有保障,生产设备是安全的。因此,我们必须结合本单位的生产特点,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以生产岗位为核心,制定出齐全、有效的安全操作规程和一系列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等方面的制度、规范。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采用和企业持续发展,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我们有必要在完善旧的安全制度和安全规范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新的安全制度和安全规范,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消除新的不安全因素,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适应生产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如目QHSE管理体系,通过PDCA循环,实现持续改进,使我们的安全管理摆脱旧的经验型管理模式,进入科学的管理轨道,更加适应现代石油企业的发展需求。如果我们的安全制度和标准规范跟不上新的生产特点、生产规模、生产形势,就会矛盾丛生,员工的生产活动就会脱离安全轨道,造成生产事故,危害员工的安全,制约企业的发展。

在生产过程中,有了完善的安全制度和安全规范,还必须严格认真执行下去。严格按照安全制度规范的要求去做,进行标准化作业和标准化操作,才能确保安全生产。违背了这些制度和规范,就不能有效杜绝和减少事故。据统计,所有死亡和重伤事故中,属于违章的约占52%。血的教训和事实证明,有些伤亡事故的发生,并不是由于安全操作规程不合理、安全技术方案不科学、安全规章制度不完善,而是有章不循、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按安全规范和标准去操做、责任不落实和缺乏科学态度造成的。

为使员工严格执行规定动作不走样,杜绝自选动作,安全管理部门应经常组织有关职能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监督检查。通过检查监督,及时制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行为,及时发现、摸清安全制度及安全规范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通过不断总结和完善,促进安全制度和安全规范的正确有效实施。

(三)强化安全教育和培训

通过安全教育和培训,能够促使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不断提升、安全风气不断优化、安全精神需求不断发展。通过安全教育,能够让广大员工形成正确的安全生产观念,改变他们对安全生产活动的态度,使其行为更加符合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规范和要求。不重视安全教育和培训,企业的安全管理必定落后,员工的安全素质必定低下。缺少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企业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安全文化。安全教育和培训,是企业安全文化发展的动力。

安全教育培训手段和形式是丰富多彩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教育,提高他们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定期分专业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向员工传授安全生产知识、安全生产技术规范,使其能在一定时间内较系统地掌握到安全知识和技能;组织开展安全技术岗位练兵活动,强化员工安全技能,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利用班组会、安全例会,传达上级部门的安全生产文件及会议精神要求、通报安全生产信息、分析安全生产形势、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对已发生的事故,及时组织召开事故分析会,分析事故经过、查找事故原因,吸取事故教训,提高员工防范同类事故的能力;组织安全演讲会和事故案例分析,用感人的事迹、亲身的经历、血的教训来唤起员工对安全生产的关心,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等等,都是 2 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方式。将科学性、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融为一体,使员工多方面多层次地受到安全文化的熏陶,可有效推进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

(四)提高设备本质安全化程度

生产装置的本质安全是企业安全文化在物质方面的重要体现。本质安全是指生产设备、工艺过程以及作业环境的安全不是靠外部附加的安全装置来保证,而是靠自身的安全设计进行本质方面的改善,即使在产生故障或误操作的情况下,设备和系统仍能保证安全,尤其是那些危险岗位和人员的能力难以适应和控制的场所。因此,提高本质安全是保障安全的最根本途径。生产现场所有的劳动保护,安全生产、安全活动方面所用的设备、设施、工具、仪器仪表、材料,防火、防腐、阻燃、隔音、隔热、保温、防辐射防护材料等,他们本身的性能及构成的系统,是企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他们的本质安全化程度是保障我们安全生产的物质条件。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应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分专业落实安全责任,经常性地对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设备、仪器、仪表、报警装置等进行检查,并认真维护和保养,及时消除其缺陷。搞好生产工艺、机械、设备、电气等方面的技术改造,提高装置自动化控制水平,减少设备和人为操作过程中不安全因素。尤其在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中,对项目的选址、工艺的设计、材料的选用、仪器仪表的选型、管道设备的安装等都应严格按照国家“三同时”的安全规范施行,科学论证,合理选材,并在施工过程中实行全方位监控。定期组织有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对整个生产装置开展安全评价,加大安全生产资金、物力的有效投入,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逐步提高设备、设施、物品的本质安全化水平。

(五)改善作业场所的安全环境 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利于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安全生产。生产设备、管道、阀门等跑、冒、滴、漏,未必会直接威胁安全生产,但却影响着员工的身体健康。在日常生产维护中,我们应及时消除生产现场的跑、冒、滴、漏,认真治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尘毒,减少有害物质对作业环境的污染和员工的健康危害;生产作业场所的噪音、温度、光线等,不仅影响员工的思想情绪,同时也影响他们安全操作、安全巡检和正确判断,因此,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广大员工的工作场地创造良好的采光、照明条件,安装通风、降温(取暖)设备保持合理的温度,使员工有一个安全、舒适、温馨的工作环境。生产现场干净卫生,工作场地布置合理,零部件、工器具摆放整齐有序,设备、电气安全标准规范,能引导员工的安全行为,激发他们的安全生产热情和责任,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调节和维护生产。在危险设备、管道、区域,设立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安全线、防护栏等,提示员工注意,进而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安全通道、消防通道畅通无阻,有利于在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理,将事故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改善作业场所安全环境,也是安全文化的物质体现。

注重国家安全文化培育 篇3

关键词:高职,校园文化,职业素养

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 职业素养正显示出核心地位, 社会发展、企业生存都在呼唤职业素养重建。企事业单位非常需要职业素养好的员工, 用人单位几乎一致认为, 经验、知识、技能可以在工作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培养, 但是职业素养必须要按照教育规律, 经过学校系统严格教育培养, 逐步形成。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 作为思想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 仅仅靠课堂教育是不够的, 而必须着重抓好在实践中的磨炼。即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增强其对职业素养的理解和认同, 逐步形成职业素养自我选择、自我养成、自我完善的良性发展态势。

一、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现状

高职学生入学分数较低, 整体素质不高, 缺少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普通高校本科生相比, 他们有自己的优势。他们具有活跃的思维和爱表现自己“才华”的天性, 思想比较活跃, 动手能力、专业技能、适应性比较强, 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人生阅历浅, 心理不成熟, 思维方式过于理想化, 自主自立意识淡薄, 学习不刻苦, 做事不认真, 敬业、精业、开拓进取精神不强, 缺乏社会责任感、尊重他人、团队合作之类的现代观念, 这与现代企业高素质员工相差甚远。这给高职院校的职业素养培育提出了挑战, 因此, 高职院校应当从教育现代化的视角去全面认识职业素养培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认真研究大众化教育背景中的学生群体特点, 将德育规律和教育学规律应用到高职学生素质培养中去, 结合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处世能力、工作责任心等方面的强烈要求, 教育学生进行合理的自我定位, 将他们培养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人才。

二、高职校园文化的作用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 是通过非强制性的手段, 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之中感染学生, 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 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校园文化最大的特点是它在潜移默化地、有意无意中影响、同化着环境中的每一个学生, 对学生的影响是全天候且多元化的。高职院校特有的精神、传统、作风都在同化与塑造着每个学生, 而每个学生也会自觉地传递和传播, 从而更加强化并形成一种“印记”。在校园文化的作用下, 学校的每个成员都带有学校文化的痕迹或缩影, 这是文化的同化作用所致。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塑造师生理想人格的阳光、空气和土壤, 对于搞好职业素养培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职业素养的培育离不开校园文化的整治和优化, 这一方面是因为良好的校园文化为职业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另一方面, 良好的校园文化对职业素养的培育起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因此, 我们要正确地认识校园文化、科学地利用校园文化、积极地优化校园文化, 从物质、精神、情感等方面建立对高技能人才的激励导向机制, 营造鼓励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为高职生成长为合格健康的高技能人才提供平台和机会。

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

高职院校作为社会一线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职业技术培养机构, 其职业性决定了它的校园文化必然有别于本科院校校园文化, 它有突出的“职”的特点, 是融入更多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人文素质的校园文化。

(一) 加强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建设

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育中, 学校要注意创建良好的校园文明环境, 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高职院校要根据自己的特点, 加大在校园文明环境硬件建设上资金的投入, 美化、绿化校园, 逐步形成忧美、恬静、文化底蕴深厚的校园文明环境, 用“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把择业观、职业理想等根植在广大高职生的心中和实践中, 使他们在良好的氛围中接受精神的洗礼, 提高思想境界, 领悟生活的价值和人生的真谛。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大门、教学楼、办公落、宿舍、实验实训场所等既要按实用、“艺术”的标准来设计, 又要突出学校和职业特色。校园的一花一木, 一砖一石, 一桌一椅都能向学生传达一种价值观念, 给学生以美的示范, 并把它们作为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直观素材。公共场所还应设置职业道德教育的格言、警句牌、灯箱及宣传栏, 定期发布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信息、行业与专业的发展趋势、业内成功人士的资料、业界用人的最新要求等等与职业息息相关的内容, 以便能让学生感受到行业的日新月异, 增强自身学习的紧迫感和学习的动力。

(二) 严格规范制度管理

科学的学生管理制度是建立良好教学秩序、规范学生行为的依据, 也是激励学生全面发展的制度保障。要严格按照校内秩序和职业环境需要制定规章制度, 奖优罚劣, 保证校内教学和校外实训的良好秩序, 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和延续。要通过强化管理的教育功能, 推动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的养成。特别要有超前意识, 将职业环境中的规约、法纪融入学校日常管理当中, 要求学生令行禁止, 文明礼貌、学会服从, 懂得顾全大局, 拉近学生与行业的距离, 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职业生活。

(三) 注重师德与教风建设

学生与教师朝夕相处, 教师的政治立场、品德修养、敬业精神, 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和日常的行为举止对学生都有着最直接、最强烈的影响。教师应充分利用自身特殊的职业身分, 在课堂教学、课外辅导、文体活动、为人处事等方面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以自己渊博的知识、卓越的才能、高声的道德品质来影响学生。教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内化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直接影响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也为他们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思想基础。高职院校要形成一支有强烈事业心、责任感和勤奋进取精神的教师队伍, 并以他们认真负责的精神教育学生, 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培养学生, 以亲情和爱心来关心学生, 以高尚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的行为举止去影响学生。

(四) 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那种能充分表现出真、善、美的职业道德人格, 可信、可亲、可爱、可敬, 能为高职生提供道德学习范例, 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 产生模仿意愿。学校一方面要加强对高技能人才职业道德人格示范群体的真实的提炼和宣传, 大力弘扬高技能人才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艰苦创业的意识、企业的主人翁意识、立志岗位成才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另一方面要聘请在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中涌现出的英雄模范和学校的优秀毕业生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 结合他们自身成功、成才的实践体会, 对学生进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敬业、勤业精神教育, 启发学生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

(五) 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生活的主旋律, 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广大青年学生自觉自愿参加, 它像一种无形的模具, 引导着人才的塑造。校园文化活动能将学生课堂内的学习与课外学习结合起来, 相互作用、相互渗透, 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锻炼。

例如, 开展企业设计比赛、专业技能竞赛、作品展示活动等, 让高职生在耳濡目染中体验, 增强企业理念、企业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举办体育竞赛、知识竞赛、科技制作比赛, 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教育, 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体协作精神和积极进取、勇于竞争的意识;通过开展创建“文明宿舍”、“文明班集体”、“青年志愿者”等活动, 倡导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等社会公德, 倡导诚实守信、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等职业道德规范, 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 促进学生整体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

(六)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引进企业文化

注重积极创设良好的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对接, 可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在情感陶冶中潜移默化地升华, 为高职生的成功就业搭建一个平台。因此, 企业文化对员工的道德标准、价值取向有着强烈的引导作用。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引进优秀企业文化, 有利于学生对企业深层次的认识, 学习企业先进管理理念, 加深对职业规范、职业素质的认识和理解,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如海尔倡导“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与“迅速反应、马上行动”的工作作风, 以及TCL“敬业、团队、创新”和科龙“诚信、合作、学习、创新”的企业精神, 这些企业精神的渗透, 有利于鼓励学生增强为事业而献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创新进取、勇于开拓的生活态度与职业精神, 帮助学生正确树立追求“未来在我手中” (全球通的品牌理念) 的职业取向和职业信念, 并通过引导他们将企业精神落实在具体的学习生活中, 积极端正个人职业态度, 强化职业道德修养, 进一步增强了他们提高自身职业技能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韩有怀, 戴东英.创新高职校园文化[J].中国职业教育, 2003, (24) .

[2]徐纯辉.浅议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J].科技创业月刊, 2006, (6) :147-148.

[3]韩有怀.谈创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 2005, (1) :61-62.

[4]吴强.浅析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J].教育与职业, 2007, (2) .

[5]温暑文.建设高职高专特色的校园文化[N]光明日报, 2005-08-17.

[6]王锋雷.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5) .

浅析培育供电企业安全文化的途径 篇4

论文摘要: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好安全文化对构建和谐企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企业文化的结构、培育安全文化的途径、培育企业文化要把握的几个问题这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培育供电企业安全文化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对如何培育供电企业安全文化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论文关键词:企业;培育;安全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好安全文化对构建和谐企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常有人认为,企业文化看起来很美,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很难,常常不知道文化建设应该从哪里入手,无所适从。因此,本文结合文成供电局工作实践,围绕“大安全”的理念,就如何培育安全文化谈些看法。

一、企业文化的结构

假如把企业文化看成为一个瓜果的话,企业文化应分为:表层即物质文化层,浅层即为行为文化层,中层即为制度文化层,深层即为精神文化层。

1.物质文化层

物质文化层是企业文化结构的外表部分。供电企业表现为:统一服装,统一标识,统一品牌,统一质量。应该说,自从统一推行了“国家电网”品牌的应用后,使供电企业的物质文化层有了丰富的内容。同时,实行同业对标后,供电质量(供电可靠率、电压合格率)也奋勇进位,真正地把企业文化凸显出来。

2.行为文化层

行为文化层是企业在塑造自已文化行为时必须建立企业行为的规范、企业人际关系的规范和企业公共关系的规范。供电企业表现为:向社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推出了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电力客户、服务发电企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四个服务;与当地政府会谈电网发展规划并签署会谈纪要;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客户建立了和谐的公共关系;员工之间形成相互学习、相互勉励、相互尊重的良好氛围;进行两改一同价和户户通电工作;举办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种文体活动。

3.制度文化层

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结构的中间部分,是企业物质、精神、文化的桥梁。供电企业的表现为:推出了《国家电网公司员工守则》、《关于违反国网公司员工服务“十个不准”的处理规定(试行)》、《浙江省电力公司查处行风建设违规行为(试行)》、《供电服务“十项承诺”》、《“三公”“调度”十项措施》、《员工服务“十个不准”》等规章制度、道德规范、责任权利。

4.精神文化层

精神文化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层,是价值观、管理观念、企业精神和组织、道德及教育的具体体现。供电企业的表现为:“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管理理念;建设“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现代公司的奋斗目标。

二、培育安全文化的途径

在这里,笔者把“大安全”理解为生产安全、形象安全、政治安全。培育以电网和员工安全为核心的生产安全文化,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中心的形象安全文化,以干事干净为重心的政治安全文化,为构建和谐文化,推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而不懈努力。

1.培育以电网和员工安全为核心的生产安全文化

(1)培育生产安全理念文化。通过广泛开展“安全第一”的宣传教育、安全形势教育、“安全在我心中”演讲、安全生产知识竞赛等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及潜移默化的教育对员工的理念、意识、态度、行为等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使全体职工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培育职工个人和群体的安全价值观、敬业精神。要通过网络、报纸、宣传栏、安全教育室等载体,广泛营造“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生命”等理念,继续开展安规、运规的调整工作,引导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每年开展的“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竞赛等活动就是全国范围的一次安全教育方式,深受广大员工的欢迎。

(2)培育生产安全行为文化。要通过教育、培训、技术比武、劳动竞赛等手段,如开展全员安全素质“人人过关”培训活动等,提高职工的基本素质、作业技能和自我保护的能力。通过“安全规程岗位过关”专项活动等有效活动载体,努力抓好员工的行为养成“安全规程岗位过关”专项活动。提高员工的自控能力,就是要从日常行为抓起,要用先进的安全观念、安全知识、安全技术、安全行为方式培育每一个人、规范每一个人,使企业的每一位职工都能主动规范自己的言行,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使职工不仅能正确掌握安全技能,而且要继续开展“反违章”活动,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形成共同的安全行为准则,自觉地规范自己的安全行为,让遵章守纪成为习惯。要重视职工的安全心理,认真研究职工的心理因素,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使脱离安全生产的行为回到安全生产的轨道上来。要重视高温等恶劣天气下的安全工作,积极主动地开展“送清凉、保安全、促和谐”活动。

(3)培育生产安全环境文化。要保证必要的投入,加快推进技术创新,探索现代安全管理手段,推广应用各种成熟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不断提高设备的科技含量。要重视职工的精神需求。既重视职工的物质需求,更得重视职工的精神需求,通过改善职工的工作条件、美化职工的工作环境,在不断提高职工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尽可能满足职工求知、求美、求乐的精神追求,激发职工的自豪感和凝聚力。要抓好安全品牌文化建设,紧密结合本单位安全管理、基础建设、队伍素质的实际,大力宣传和弘扬先进典型,引领干部职工保安全的积极性,积极向社会宣传电力企业在安全管理中好的做法和先进的管理手段,不断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

2.培育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中心的形象安全文化

(1)培育形象安全理念文化。大力开展“塑文化、强队伍、铸品质”供电服务提升工程,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利益共同体服务文化,形成对“优质服务是国家电网生命线”的广泛认知与认同;营销队伍的人员结构、人员素质显著增强;电力供应更加可靠,服务流程更加高效,服务方式更加灵活,服务行为更加规范,努力让客户满意、政府放心、社会赞誉。积极开展“关爱客户”活动。客户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是我们肩负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关爱客户”不但是情感上对服务理念的升华,更是每位职工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关爱客户,还要树立“四个理念”。一是树立“我就是企业形象”的责任理念,开展95598和其他营销人员的劳动竞赛,人人从我做起,从本岗位做起,从每件事做起,为树立供电企业的良好形象作贡献。二是树立“以客户满意为宗旨,以持续改进为手段”的质量理念,进一步推行电费充值卡的运用,通过高科技的应用和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设立,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三是树立“一切为客户着想”的服务理念,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着想,科室为一线着想,企业为客户着想。四是树立“诚信、高效、共赢、发展”的营销理念,建立与客户之间相互信任、互惠互利的关系,实现共同发展。

(2)培育形象安全行为文化。树立“大营销、大服务”观念,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使

每位员工明确自己在优质服务中所承担的职责。深化“1358”优质服务工程,以夯实“电网基础”、推进“三大中心建设”为重点,以“五项连心活动”、“八大客户服务”为基础,积极推进优质服务年活动的全面开展。把“社会开放日”作为与客户沟通的载体。改善业扩流程,强化后台支撑,建立窗口部门的紧密协调,其他有关部门全力支持,内部信息通畅,细化内部各保障环节工作规范及考核办法,对客户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的整体营销新机制。

(3)培育形象安全环境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市场的开拓,供电量不断增加,电网建设与改造显得尤其重要。可想而知,供电网络差,电网不坚强,有电供不上,势必影响服务的质量和信誉。因此,要加大电网建设和改造的力度,优化供电环境。同时要加强营业窗口建设,各类服务设施应尽量满足用户的需求,供电营业场所服务功能设计人性化、便捷化。

3.培育干事干净为核心的政治安全文化

(1)培育政治安全理念文化。强化“廉洁教育100%”活动,努力实现廉政教育面全覆盖,令干部、党员、员工教育率达到100%,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遵章守纪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员工队伍的精神状态和作风品质,确保廉洁教育“人人过关”,形成“干事、干净”的廉洁理念,要让员工像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一样注重理想信念的保健,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证理念和信念这个“总开关”不出故障。自觉遵守廉洁的各项规定和制度,不要盲目攀比,使欲望变成贪婪。欲望和贪婪仅仅是一步之遥,天堂与地狱也仅仅是一步之遥。要在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的同时,心底无私、清正廉洁、正确做事、做正确的事,要做到自觉接受监督,正确对待监督,感激理解监督。

(2)培育政治安全行为文化。努力倡守以制度规范权力的道德流程。在制度治权上,进一步完善包括人、财、物、营销在内的各项动力运行内控制度,同时加强对重点岗位、环节人员的权力制约,使权力的行使有章可循。在程序治权上,制定《党委“三重一大”议事规则》、《招投标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建立各项管理工作的流程。在监督治权上,制定《三项谈话制度》、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礼品登记等廉洁制度。在奖惩治权上,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制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家庭助廉承诺书》,给予员工更多的人文关怀,建立廉洁从业的一道道防线。

(3)培育政治安全的环境文化。借用多种脑子,营造“干事干净”的政治安全氛围,形成自警、自律、自醒的常态机制。一是借用他脑,与检察院、当地纪委共筑联合预防体系。根据反腐倡廉形势,不定期地邀请检察院反贪局和当地纪委的办案人员进行案例分析,讲解和分析商业贿赂、渎职、贪污、受贿、挪用等职务犯罪的定义、形成的过程、产生的后果,形成企检共同预防腐败的体制和机制。组织中层干部、重要岗位人员前往监狱进行参观和听取劳改人员的现身说法,组织人员旁听贪污受贿案件的庭审等。二是利用电脑。定期组织人员观看《人民的好书记牛玉孺》、《扭曲的人生》、《欲望放纵的悲剧》、《任长霞》等廉政方面的教育片;开展手机发送廉政短信活动;给员工时常的提醒和警示。将“廉洁户”、“廉洁作品”放在局域网,使广大员工懂得“廉者荣耀万代、腐者遗臭万年”。三是动用群脑。举办中层干部家属沟通会,畅谈“贪是身边吃人虎,廉是心中幸福灯”的感想,开展“以廉为荣、以贪为耻、廉洁诚信、忠诚事业”的大讨论。给中层干部和重要岗位人员赠送《画说职务犯罪学习笔记本》、《警示与戒鉴——百例典型职务犯罪剖析》等书刊,还举办“知荣辱、明廉洁、促和谐”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和“廉洁之光”文艺晚会等。

三、培育企业文化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作为国家电网公司的一个基层单位,温州电业局的企业文化承接、体现国家电网公司和浙江省电力公司的理念表达,体现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一体化的特性,但也结合自身特点,形成独具特色的生产安全文化、形象安全文化、政治安全文化等文化体系。

因此要把握下列几个问题:

1.需有长期计划

任何一种文化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的。要把企业建设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与竞争力、与提高员工的全面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文化建设纳入整个企业的发展战略中,使文化与企业发展充分融合。

2.要将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

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从思想和意识创造一种良好的企业经营范围,但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在具体形式上又存在差异。对供电企业员工来说,精神文明概念比较熟悉,而企业文化概念比较陌生,供电企业要将精神文明建设中一些有用的经验用到企业文化建设上。企业文化是精神文明财富的一个内容,企业文化的目标更侧重人的精神和对企业管理、经营的促进作用。

企业文化是一种文化,它没有强制性,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且无法在短时间内深入人心,也不会立刻产生经济效益,但作为企业的行为,我们都可以真实感受它的存在,感受到它对企业行为的关系作用以及为企业带来的持续效益。在国家电网公司的企业文化体系推广过程中,有些企业已经体会到“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管死人,文化管人管住了灵魂”。

上一篇:英语语言翻译下一篇:自然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