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井防砂方式

2024-11-03

完井防砂方式(共4篇)

完井防砂方式 篇1

坨826块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宁海乡, 构造上处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西段, 面积约30 km2。沙312小层属特超稠油油藏, 采用水平井蒸汽吞吐开。勘探开发经验证实, 防砂的有效性和长期性关系到该类油藏的成败[1、2], 笔者以油藏地质分析为基础, 通过研究区水平井完井方式对比分析, 探讨不同完井防砂方式与油藏的匹配性, 寻找最佳的完井防砂方式, 为下一步开发选择合理的完井防砂方式提出建设性建议。

1 油藏地质特征

坨826块沙312小层油藏埋深1240~1510m, 储层为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 碎屑组成以石英和长石为主, 岩屑含量最少, 石英含量35%~46%, 长石35%~43%, 岩屑15%~33%, 岩屑以变质岩屑为主, 其次为岩浆岩屑;砂体颗粒支撑, 点接触为主, 结构疏松-中等, 填隙物以泥质杂基为主, 胶结物以泥质为主, 孔隙式和接-孔式胶结;沉积颗粒磨圆度以次棱角状为主、分选差, 风化中等, 粒度中值0.10~0.80mm, 平均0.25mm, 分选系数平均1.7。总体上, 研究区储层砂体具有近源、短距离和快速堆积的特点, 为一套块状混杂岩体, 成分成熟度、结构成熟度均低。

研究区油层厚度10m左右, 孔隙度主要集中在28%~42%, 渗透率主要集中在 (100~1000) ×10-3μm2, 原始地层温度68~71℃、地温梯度 (3.8~3.9) ℃/100m, 原始地层压力13.44MPa、压力系数0.97, 原油密度1.013g/cm3, 地面脱气原油粘度 (80℃) 时8808~44271m Pa·s, 属高孔-中高渗、异常高温-常压特超稠油油藏。

2 井身结构稳定性对比

坨826块沙312小层P2井、P3井、P4井、P5井、P17井、P18井、P19井和P35井等井采用裸眼精密滤砂管完井管外挤压砾石充填防砂, 其中4口井出现分级箍、盲板位置管柱或水平段管柱出现了错断现象使生产无法进行, 而其它四口井由于储层性质、投产时间短、采出程度低而未发生此类现象;P1井、P45井、P65井等井采用套管射孔完井挂精密滤砂管管内挤压砾石充填防砂, 防砂效果好, 有效期长, 其中P1井从第1周期注汽至第6生产周期, 未出现过大的问题。

与裸眼完井挤压砾石充填防砂相比失效比例较小, 套管完井对于特超稠油水平井开发其存在以下不利因素:完井过程中固井、射孔和地层预处理、防砂、作业费用高, 无法应用于低能、高粘、低产油藏, 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水平段固井水泥、射孔残留物及射孔液等对地层污染大, 增大流体渗流阻力, 影响油井产能;流体渗流阻力大, 同比周期生产时间短、产油量低。

3 开发效果对比与完井防砂方式优选

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经验证实, 在井身结果不出现任何问题的情况下, 水平井裸眼完井挤压砾石充填比套管完井挤压砾石充填更有利于特超稠油水平蒸汽吞吐开采, 渗流能力强、蒸汽热效应波及范围广、储量动用程度大、周期产油量高、经济效益好[3,4,5]。

如坨826块分布位置较近的P1井、P65井、P2井、P3井、P4井和P5井6口井, 投产效果有较大差异:裸眼完井周期注气量2001~3009t、平均2374.5t, 而套管完井周期注气量1501~2501t、平均1913.4t;裸眼完井末期动液面246.7~931.3m、平均601.9m, 而套管完井末期动液面868~1158m、平均1030.7m;裸眼完井P3井、P5井第3周期的产量均超过3000t, 后者产量更是高达3826.3t, 而套管完井周期产量最高为2742t。然而, 826块P2~P5井裸眼完井的水平井精密滤砂管均出现了错断现象, 无法正常生产, 重新上措施不但难度大、费用高, 而且有效期不能保证。

坨826块沙312小层为扇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岩性以砾状砂岩和细砾岩为主, 油层厚度>50m, 钻完井过程中储层伤害程度相对低, 原油采出程度高, 水平井蒸汽吞吐对地层的破坏性大, 井身管柱易出现问题。因此, 该类型油藏应选择套管完井挤压砾石充填完井防砂方式, 首先建立稳固的防砂体系, 尽量加大陶粒砂防入量, 起到充实地层、减缓多轮次蒸汽吞吐对岩石骨架颗粒的破坏作用, 延长地层岩石结构的稳定期;如采用裸眼完井随着生产的进行, 精密滤砂管与钻井井壁间环空将被坍塌的地层砂形成不均匀压实, 将大大降低渗透率。P1井已正常生产至第6个周期, 注汽效果好, 特别是从第2个周期开始回采注率与其它井同比竟然是最高的 (图1) , 凸显套管完井的适应性。

4 结论

套管完井挤压砾石充填防砂前期投入高、有效期长、后期维护费用低、流体渗流阻力大、周期产量低, 裸眼完井挤压砾石充填前期投入低、有效期短、后期维护费用高、流体渗流阻力小、周期产量高, 因此, 对于不同油藏性质的特超稠油油藏必须选择与之相匹配的完井防砂方式。

坨826块沙312小层以砾状砂岩、细砾岩和含砾中砂岩为主, 物性好、含油饱和度高、油层厚度大、原油粘度高、密度大, 前期水平井上下分层蒸汽吞吐、后期转蒸汽驱开发, 该类型的油藏应选择套管完井挤压砾石充填完井防砂方式, 首先建立稳固的防砂体系。

参考文献

[1]张继国, 李安夏, 李兆敏, 等.超稠油油藏HDCS强化采油技术[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9, 30-85.

[2]李斌, 黄焕阁, 邓建明, 等.简易防砂完井技术在渤海稠油油田的应用[J].石油钻采工艺, 2007, 29 (3) :25-28.

大修井筛管完井防砂技术研究 篇2

大庆油田属于大型背斜构造式的油藏, 油层主要为中生代陆相白垩纪砂岩, 深度在900~1200范围内。原油主要为石蜡基, 具三高一低的特点:分别是凝固点高, 含蜡量高, 粘度高, 含硫低, 此外部分稠油地区具有出砂严重的特点。大部分特稠油区块油井在开发初期都是采用φ177.8mm套管进行完井, 在地层出砂和多轮次注汽的共同作用下, 大部分套管出现了错断、变形等情况, 甚至发生了部分将筛管卡死在井筒内的事故, 直接导致筛管无法正常作业, 只能通过大修侧钻来解决。

2 防砂管柱的研究

2.1 筛管的本体设计

为保证筛管的长期生产, 必须加大筛管的强度和抗挤压能力。

将筛管壁厚提高到13mm, 同时其内径仍保持在φ120mm, 并且需足油井注汽和现场需求。在防砂失效或油井上措施作业时, 需打捞井下防砂筛管, 但筛管接箍与筛管本体间直径不同, 造成筛管打捞困难或无法打捞。2005年, 某采油某断块由于筛管的节箍与本体间直径不同等原因, 造成打捞困难或无法打捞的油井达35%。针对这一问题, 通过现场调研, 研制开发出无节箍防砂筛管。

无节箍筛管节箍与筛管本体外径一致, 筛套环空减小, 砂沉积明显减少, 提高了油层渗透率, 并使防砂后修井作业顺利, 且具有保护套管作用。

2.2 筛管过滤单元的固定方式设计

该断块原油粘度高, 经多轮次注汽后, 使筛管过滤单元网罩承压较大, 而以往的整体烧结金属纤维筛管的过滤单元垫片、外罩以及筛管本体内档环等由于强度不够, 致使油井严重出砂。该断块每年过滤单元垫片、外罩被刺坏或脱落而造成防砂失败的油井达15%, 所以对过滤单元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设计过滤单元时, 在外孔不变的情况下, 将内档片增加到2mm;并且将内孔直径降低到φ16mm;同时将本体的内档厚度增加了2mm, 通过这样的方法过滤单元的强度将提高到原来的两倍。

我们对于过滤单元的固定主要采用两种方法:

(1) 采用外部铆定;

(2) 采用内焊工艺。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材料的升级, 我们可以通过完善焊接工艺, 提高焊点强度, 增大了焊点面积, 在采用内焊的同时也对过滤单元的的外部进行铆定, 两种方法共同使用的结果就是, 筛管本体与过滤单元的连接强度进一步得到加强, 筛管的抗内压强度骤增5倍, 由原来的5MPa变成了现在的30MPa以上。

2.3 对筛管的布孔方式设计

为了不影响油井的高产作业, 我们必须改变油层砂聚集在晒关外, 影响油流流动的现状。通过相应的分析以及计算, 在保持筛管抗拉强度不变的同时, 将布孔方式由平行改为螺旋状可以大幅度增大单位长度内的过滤单元数量, 增长约40个/m, 同时强度达到了原来的两倍, 过流面积也增长了约1/6, 为180c m2/m, 直接为以后的油井高产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防砂机具性能室内评价实验

由于该断块原油粘度在50℃条件下达到10×104m P a·s, 给我们的防砂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难题, 因此我们在必须将油井砂害控制在最小的同时, 还要尽量减少对油井产量的影响。结合2003年在采油一厂某区块防砂试验中暴露出的油井“一防就死”的问题, 重新对防砂筛管的技术参数进行了室内优选。通过科学抽取结果进行对比, 我们发现该断块区域砂粒直径相对比较大, 对于开展防砂工作有利。

针对这一出砂情况, 我们通过制作相应的试验防砂机具进行对比分析试验得到了以下结论:根据两种防砂机具所选用的金属纤维的形状及粗细的不同类型, 我们可以按照其纤维粗细分为B3>B2>B1, 按照钢度分为A3>A2>A1。

根据纤维类型将试验样件分成3组:A1, B1为甲组;A2, B2为乙组;A3, B3为丙组。然后将每组样件分别通过不同粘度的含砂流体, 其中砂子是未筛选的油层砂, 砂比为5%, 实验时间是3小时。实验结果表明:A类组样件由于细粉砂在过滤纤维层中的沉积在使渗透率大幅度降低的同时, 也产生了压实效应, 直接导致其渗透率再次降低;同时, 样件B3的渗流能力在试验中受到的流体粘度影响最小, 并且通过机具的砂粒质量很少, 只占其总质量的9.2%。并且根据实验, 砂子在携带液中的悬浮条件是

其中;Vy为液体上升速度, m/s;而.Vj科为砂子在静止液中的自由沉降速度, m/s。

保证砂子带出地面的条件是n>2。查表得出:0.2mm砂在静止液中的自由沉降速度为0.0231m/s。计算结果为Vy=0.0766m/s。由此可看出Vy>2Vj。因此, 样件B3过滤后进入井筒内的砂, 不会在油井正常抽吸中发生下沉卡泵。

综合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和计算数据, 得到该地区的防砂筛管参数如下:防砂粒径为0.2m m, 渗透率为120μm2, 纤维采用B3纤维。

4 使用实例

施工实例:截至2010年12月31日, 通过相应的改造, 达到了增产原油1635.0t。因此G Qφ146m m筛管技术, 已经在防砂效果以及质量上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目的, 证明了该筛管完全能够适应断块出砂严重井大修后完井的需要。

该技术在减少油井冷伤害对对注汽效果影响的同时也大幅度提升了油井的产量, 节省了大笔固井以及射孔费用。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采油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问题, 并且由于我国采油系统长期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忽略问题的存在, 对其不闻不问。作为影响采油效率的关键问题, 我们油田工人要做好自身素质的培养,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解决问题。只有这样, 完井防砂工作才能够得到真正地落实, 才可以从根本上保证原有采集的效率, 节约成本, 为我国的超稠油区块的完井开创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继而推动我国市政工程建设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柳文国, 等.整体烧结金属纤维筛管-Ⅲ型防砂技术研究及其在超稠油油藏中的应用[J].特种油气藏, 2002, 9 (2) [1]柳文国, 等.整体烧结金属纤维筛管-Ⅲ型防砂技术研究及其在超稠油油藏中的应用[J].特种油气藏, 2002, 9 (2)

[2]孔祥言, 高等渗流力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1999[2]孔祥言, 高等渗流力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1999

套损井防砂工艺技术 篇3

套损井具有错断和变形2种形式,错断和变形位置又分为油层内和油层外。针对损坏形式和损坏位置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理方法。

套管错断和变形发生在油层内,内径≥150mm直接下筛管防砂或地层深部防砂;内径<150mm,磨铣至150mm后下筛管防砂。

套管错断在油层外,大修侧钻后进行地层深部防砂、复合射孔防砂或筛管防砂。套管变形在油层外,变形内径≥150mm直接下筛管防砂;变形内径<150mm大修侧钻后进行地层深部防砂、复合射孔防砂或筛管防砂。

筛管防砂适合于1~2轮注汽且出砂相对较均匀的油井;地层深部防砂应用于多轮次注汽大量出砂造成地层亏空井或出细粉砂油井;复合射孔防砂技术应用于侧钻井尾管固井射孔防砂完井。

2 防砂工艺技术[1,2]

2.1 无接箍高强度弹性筛管

无接箍高强度弹性防砂筛管是以打孔钢管为基管,将金属纤维过滤单元焊结在基管上,形成立体网状滤砂屏蔽。纤维栅栏与流体过流方向垂直,当携砂流体流经滤体时,该金属纤维能使原油及小于0.1mm细粉砂通过,并随油流排出井筒;大于毛细孔道或纤维栅栏缝隙的粗砂被阻挡在纤维栅栏外形成砂桥,起到初级过滤作用。

防砂材料采用三角形弹性金属纤维材料,孔道不易被砂粒堵死,生产压力发生变化时具有一定的弹性压缩,抗堵性能和渗透性能好,同时防砂粒径级别可调,是一种非常好的防砂材料。

2.2 地层深部防砂技术的适应性

针对多轮次生产、油层大量出砂、地层骨架被破坏的套损井,某些地带已经形成亏空,近井地带细砂堆积,形成纵向上渗透性的不均匀。采用常规的高温固砂难以均匀固结整个井段,油汽沿高渗层段流动,反而进一步加剧了油汽的局部突进。采用筛管防砂也会使含砂油汽沿高渗层段高速突进,使筛管局部受到冲蚀破坏。经过现场调研分析,裸眼完井后下防砂筛管对地层进行深部防砂或大修完井后进行地层深部防砂是可行的。

2.2.1 地层深部防砂技术原理

地层深部防砂工艺技术将压裂技术与防砂技术有机结合,通过向油层裂缝、地层亏空带高压注入人工砾石或胶结砂,形成一定厚度的滤砂屏障——人工砂桥,防止地层砂向井筒运移,实现油井防砂、治砂目的。由于在地层中形成微裂缝,人工砾石在裂缝中形成了高渗流通道,使原油的向心径向流改变为流向裂缝的水平流,在改善渗流条件的同时,降低了油流的携砂能力。因此,地层深部防砂技术不仅具有防砂作用,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保护油层套管。

2.2.2 填砂工具研究

地层深部防砂工艺技术施工过程中井下压力最高达40MPa,排量达2.5m3/min,填砂量大,最大可达30m3。通过双流道三通滑阀设计、双丢手机构设计及填砂口自动关闭设计使填砂工具能够满足大排量、高压填砂的功能。改进后的填砂工具使过流面积达4112mm2,有利地降低旁通孔的压力损失,降低液流出口速度,减少了混砂液对套管的磨蚀。填砂工具完井内通径可以达到110mm(7in)、76mm(in),为后期管内冲砂带来方便,抗拉强度达420kN,能够实现填砂、放喷、反洗、丢手、坐封一次管柱完成。填砂完成后,能够即时进行控制压力放喷,减少携砂液长时间浸泡对地层造成的污染,并实现人工脱砂,从而提高人工砾石压实强度。

2.2.3 填砂方式研究及施工参数优化

要保证地层深部填砂的效果,充填方式主要采用挤压填砂和循环式充填2种方式,首先通过高排量、高泵压挤注方式实现油层深部裂缝内及亏空带填砂,然后采用循环式充填方式实现炮眼内及油井环空的砾石充填。通过2种方式达到压实效果好、充填密实程度高的效果。

填砂施工参数是直接影响填砂施工能否顺利进行和施工后防砂效果的主要因素。通过国内外资料调研发现,携砂液粘度、砂比、排量对填砂影响很大。参考国内外试验结论,优选施工参数在施工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携砂液和填砂施工参数,在填砂开始阶段,采用高粘度携砂液(胶联粘度10000mPa·s),低砂比(10%~15%),压力高于地层破裂压力,使近井段压出微裂缝,然后提高砂比,降低携砂液粘度,控制排量,使之达到中等砂比(40%~50%),加砂量2 0m3~3 0 m3。顶替阶段排量降为0.5 m3/min~0.8m3/min,保证压实效果。

2.3 复合射孔防砂技术的适应性

2.3.1 工作原理

复合射孔防砂技术是利用复合射孔弹在对套管射孔的过程中,将射孔与防砂作业同时完成。复合射孔弹内装有防砂材料当聚能射孔弹起爆后,形成的高温、高压射流穿透套管在油层中射孔,形成射孔技术要求的孔眼形状。由于射流速度很高,经过的周围就形成一个负压区。聚能射孔弹起爆瞬间,点燃射孔弹中主装药,其爆炸产物迅速膨胀,使射孔枪内部压力急剧升高,将防砂材料从枪管的射孔孔眼中推出,以不规则状交织压实并固定于打出的地层孔道中,形成一个防砂的遮挡层,完成防砂过程。这项技术的特点是射孔和防砂作业在爆炸力作用下瞬间完成,隔砂层建在油层孔道中,对井筒没有影响。

2.3.2 套损侧钻井复合射孔防砂技术

主要针对套损油井侧钻后井眼小,应用102、89mm对称式防砂射孔弹;然后通过了防砂材料、火药与地层压力匹配关系研究;进行了推进火药的筛选、防砂材料筛选;开展了助推火药装药量随地层压力的变化关系、助推火药燃烧特性随地层压力的变化关系及防砂材料随地层压力的变化关系研究;建立了油井压力测试系统。使复合射孔防砂技术射孔孔径≥16mm;穿透深度可达350mm~500mm;固化强度可达10MPa;防砂最小粒径不小于0.1mm;孔道过滤层渗透率不小于47μm2。

3 结语

(1)针对套损井不同类别,开展了具有针对性的无接箍高强度弹性筛管防砂技术、地层深部防砂技术及复合射孔防砂技术研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套损井修复防砂工艺技术。

(2)该技术将油井防砂与套管加固,预防套变有机结合,技术先进,可进一步减少油井大修。

摘要:针对吐哈油田套损井出砂严重、常规防砂方法无法解决套损井防砂难题,开展了套损出砂高强度筛管防砂技术、裸眼地层深部防砂技术、复合射孔防砂技术研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套损井修复防砂工艺技术,并在现场进行了推广应用,有效地解决了套损井防砂难题。

关键词:套损井,防砂工艺,研究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志勇,白宪宽.油井细粉砂防砂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J].石油矿场机械,2007,36(8):80~83.

稠油井防砂工艺应用及效果评价 篇4

J131作业区的储层主要在克下组、八道湾组, 其储层岩性主要以砂砾岩、中粗砂岩、不等粒砂岩为主, 胶结类型以接触式、接触-孔隙式为主, 胶结程度中等-疏松。八道湾组油层平均渗透率为0.6D, 孔隙度一般为20%~30%, 平均25.1%。克下组油层平均渗透率为1D, 孔隙度一般20%~30%, 平均23.6%。由此看出J131作业区油层其储层是胶结比较疏松的粗砂岩。

2 油层出砂机理及影响因素

2.1 地质因素

地层应力是决定岩石原始应力状态及其变形破坏的主要因素。钻开油层后, 井壁附近的岩石的原始应力平衡状态被破坏, 造成近井岩石应力集中岩石的胶结强度主要取决于胶结物的种类、数量和胶结类型。主要有:基底胶结、接触胶结、孔隙胶结、杂乱颗粒胶结。容易出砂的油层主要以接触胶结主, 其胶结物含量少, 而且其中往往含有较多的粘土胶结物。J131作业区出砂地层应属于部分胶结地层。这类地层含胶结物少, 胶结差, 强度低, 取心易破碎。此类稠油储层在生产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地层出砂。

2.2 开采因素

(1) 稠油开发主要用蒸汽吞吐方式进行对地层骨架遭受严重破坏。

(2) 采油速度突然发生变化的影响。

(3) 流体注入速度过高影响。

(4) 稠油的高粘性造成对砂粒的强拖曳力。

3 油层出砂对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

3.1 出砂井的修井

自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J131作业区因出砂原因上修64井次, 其中有23口井砂面达到100米以上, 有8口井二轮出砂比一轮更加严重, 其余井的砂面平均在20米左右。出砂增加了修井工作量, 频繁的修井作业, 增加了措施费用;其次, 解卡或冲砂工作影响修井施工进度, 工序及协调环节多。

3.2 出砂造成的储液罐清理工作

由于稠油的携砂能力较强, 携带出大量的泥砂在罐底沉积, 造成储液罐罐的压力变送器被覆盖, 使自动输油系统紊乱, 不能正常的进行输油。去年11月份, J131作业区32个储液罐清沙, 沉砂厚度普遍在60~80cm。

3.3 出砂造成输油泵磨损

稠油计量站使用的转输泵是螺杆泵, 由于出沙使得输油泵定子基本上3月就要更换。同时出沙经常造成管线堵塞, 影响油井吞吐。

4 现场各种防砂工艺方法的实施情况

从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J131作业区的出砂井进行洗井冲砂的井有36口, 其中有8口井发生了二次出砂的情况。洗井冲砂的有效率为77.8%。

(1) 钢丝网保护套防砂井3口, 其中2口井防砂后生产效果良好。

(2) 用GX-II高温固砂剂对6口井防砂, 5口井在防砂后又出现了杆卡。

(3) 用激光割缝管对12口井防砂, 只有2口井再次发生杆卡外, 效果良好。

(4) 螺杆泵防砂的12口井生产情况良好。

5关于出砂井的管理方法

通过对比, 从注汽的情况来看, 在每米注汽量相同的情况下, 克下组的注汽压力普遍高于八道湾组, 因此认为注汽压力较高是造成出砂严重的原因之一。同时, 对注汽速度进行调整, 作业区现在对于注汽压力和速度都进行了严格的控制。

油井焖开生产时, 作业区将用8mm油嘴更换为6mm油嘴的工作制度, 避免油井处于放喷状态, 使井底大量出砂, 甚至出现砂埋。

作业区将计量接转站原油集输方式, 由进两座储液罐后同时进出改为单罐进单罐出的生产方式 (即一座罐只进不输, 另一座罐只输不进) 。

6 防砂效果的评价分析及建议

6.1 防砂效果的评价分析

通过对出砂油井的资料统计和防砂效果分析, 得出了以下结论:

J131作业区的出砂井主要是在红001断块和红004断块。红001断块的出砂频率比红004断块的出砂频率高。

以下是各类防砂工艺的防砂粒径对比和产出投入对比表格 (如表1所示) 。

由上表可知化学防砂的产出投入比最低, 并且化学防砂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所以我们应该大力推广螺杆泵和机械防砂。

6.2 油井防砂的建议

对于以后新打的井可以在一次采油过程中更多的应用螺杆泵进行稠油排沙冷采。因为注汽的成本很高, 并且注汽会破坏地层强度, 引起水岩反应, 注汽过程中, 高p H值、高温蒸汽注入储层, 冷凝水与岩石作用, 可溶解石英、长石、泥质等硅酸盐矿物, 产生方氟石等次生矿物, 同时使蒙脱石水化膨胀, 分散运移, 破坏了岩石的胶结, 造成油层出砂。。

对于那些反复出砂的井, 我们是否可以在洗井冲砂后, 直接下光油管完井注汽, 当地层能量得到了补充, 再下螺杆泵进行生产。

摘要:石油开采中, 油、砂分离是四大分离技术中的重点难点, 是油田开发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我国目前发现并已投入开发的稠油油藏绝大多数为胶结疏松的砂岩油层, 新疆油田公司采油一厂J131作业区的油层也属于这一类型。其储层主要含油岩性为砂质砾岩、含砾砂岩和粗砂岩。填隙物主要为泥质, 胶结物以方解石为主, 钙质胶结, 胶结疏松, 类型为部分胶结型。所以J131作业区在开采过程中容易出砂。对油井进行防砂是油藏正常生产的重要保证。本文从新疆油田公司采油一厂J131作业区的岩性特征入手, 分析出砂的情况, 介绍了J131作业区现行的各种防砂工艺并对其效果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防砂工艺,效果评价,应用

参考文献

上一篇:基本过程控制系统下一篇:生产与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