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体制改革市场化

2024-10-22

医疗体制改革市场化(精选12篇)

医疗体制改革市场化 篇1

完整的医疗市场应该包括:供给方 (医生) 和需求方 (患者) , 并且具有可供交换的以服务形式出现的商品 (医疗服务) 和交换的场所 (医院等) 。医疗机构可以在市场竞争中以低价格、高质量服务的途径, 通过加强经营管理、不断更新技术、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等方法, 增强自己的综合竞争力。医疗服务的市场化, 可打破大型医疗机构的市场垄断地位, 促进不同竞争力的、形式多样的、不同层次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 为建设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提供基础。

民众对医疗服务有不同层次的需求。将医疗服务推向市场, 由市场机制对医疗服务进行调节, 有效引导医疗资源的配置, 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不同需要。医疗服务的市场化, 也有利于消除信息不对称弊病。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疗保险研究中心程茂金教授认为, 公立医院改革应推动医疗服务的市场化。现行的医疗制度安排是政府把医疗机构推向一种不完全的“市场”, 对医院的投入是一种“给政策”、不给或少给“经费”的补偿模式。也就是说, 现有的医疗服务制度, 很可能有利于促进诱导需求行为发生。市场化则可把医院推向有序竞争, 医院为了吸引更多患者, 就可能主动把医疗技术、药品性能、诊疗价格等信息公开化, 减少或消除信息不对称。消除医生诱导需求, 推动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从供给诱导需求的形成和控制机制, 可反思公立医院改革, 更好地认识当前医疗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医疗体制改革市场化 篇2

医疗器械销售技巧与医疗器械市场开发

市场一线销售是企业中最辛苦的岗位,现在大多数情况是销售人员每天忙于开发新客户,维护老客户,上门拜访,下走市场,一个月下来不仅常遭白眼与闭门羹,还可能完不成任务,导致身心俱疲。所以很多人不愿意做市场销售工作,或抱有不正确的态度,致使现在企业苦于没有优秀的销售人员可用,销售人员也抱怨,非常辛苦却赚的很少。其实市场一线并非像很多人说的那样,是个人间地狱,恰恰相反,这里正是企业高级管理者的黄埔军校,很多知名企业的高级管理者甚至是企业主都是由市场一线销售人员出身的。因为,市场营销是一种实践,虽然其中包含科学的因素,但并非理论科学,所以,营销必须在实践中学习,而非本专科或研究生就能做好营销工作。营销专业的课堂在市场中,而非在学校或办公室里,只有在市场中慢慢积累经验找到市场感觉,才能进一步走向更高的职务,单纯靠在学校学习到的理论来运作市场,成功的几率几乎是零。笔者一直以为,想要拥有过硬的能力,担任企业高级管理者或在职场干一翻大事,必须先经过这关市场的洗礼与锻炼,即使没有这个机会也应该创造这个机会。我经常建议一些没有市场实战经验的企业高级管理者甚至老板们反过头来到基层市场一线去学习并找到真正的市场感觉,这种工作经历真的是非常难得与必要。但遗憾的是很多市场销售人员一直停留在这个岗位与阶段,收入和能力也没有明显提升,更多的是遇到挫折后半途而废,这是很可惜的事。失败与放弃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决心与耐力,也没有看到这份工作的价值与美好前景。另外,作为一名销售人员应该具备一定销售技巧与基本素质,那么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笔者以为,有如下5条:

1、执著: 99℃+1℃才是开水,但很多人往往是功败垂成,在努力到80%、90%甚至99%时放弃了,其实离成功仅一步之遥,这时就是看谁坚持到最后,谁更执著。当你要放弃的时候想一想:别人这个时候也要放弃了,而你再坚持一下,就会超过别人,获得成功。在体育界这种思维成就了无数世界冠军,而在市场销售领域也是如此,执著是一个优秀销售人员首先应该具备的素质之一。

2、自信:信心是每个人都有的,也是每个人都容易失去的,对于一个行走于艰难险恶市场一线的销售人员来说信心更为重要。如果对自己或所销售的产品没有信心,还能指望客户相信你和你的产品吗?当你要去说服一个客户前,先彻底说服自己,否则结果只能是失败。

3、热情:一个销售人员如果没

有对工作的热情,基本可以断定结果100%会以失败告终。因为市场开发不仅是单纯的理性说服,更需要一种感染力,优秀的销售人员会把自己高涨的情绪感染给客户,这对达成交易很有帮助。反之,没有工作热情,只是把这份工作当一份苦差使来做,板着面孔或疲惫的样子,这些消极的情绪同样会传染给顾客。

4、敏锐的嗅觉:和客户沟通时只从客户表面的反映做判断,往往正确率很低,而成功的可能性自然也低。必须要听得出客户话外之音,发觉客户表面背后真正的意图与想法,往往成功的关键就在这里。这就要锻炼出能够洞察细节,逆向思考的能力。

5、不断学习:现在的社会已经不是单靠出体力就可以赚钱的时代了,一些销售人员认为提高业绩就是要靠两条腿,其实这种想法的结果是这样的销售人员也只能靠双腿来赚那并不丰厚的辛苦钱,职务也很难有提升的机会。而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应该不断学习,除学习行业相关知识外,还必须吸取综合的新知识、新信息,做到与时俱进。其实很多时候一笔业务成功的关键不仅是靠努力与专业知识,有时往往是综合的知识帮了你大忙。

如果你具备这些素质或正在向上面提到的标准而努力,并且抱定决心要在这个岗位上做出一翻成绩的话,请参考以下10点技巧。这些思维方式与技巧可以帮助销售人员提高销售水平。

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拜访客户前先做好充分准备,主要包括了解对方尽可能详细的所有信息,而后认真分析,总结精练出想表达的内容、对方可能提出的问题及自己如何回答等。同时考虑好如果对方负责人不在怎么办?电话拜访转入语音信箱、传真怎么办?对方搪塞、拒绝怎么办?对于可能发生的情况考虑的越充分越能把握沟通时的主动权。成功几率也因此提高。

2、欲取之,先予之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既以与人己愈有,既以予人己愈多”只一门心思地想赚客户的钱,结果却是越心急越赚不到。其实,不应该急于向顾客推销,这时要改变思路,从帮助客户解决其问题的角度切入,结果就会大不相同,在拜访客户前先研究客户的信息,发现该客户存在的问题与想得到或想解决的东西,也可以在沟通时仔细倾听,从中发现客户关注的,在意的和所困扰的等,尽可能的为其解决困难,比如可以为客户提供一些其关心的信息,建议等。不必也不可能全部解决其问题,但只要能帮到一点忙,甚至帮不到忙只做一个真诚的倾听者也好,这时的你就已经或多或少为客户创造了价值,客户对你的好感度也会随之提高。而后在谈你的业务就容易的多了。

3、以迂为直,曲线前行

德国战略学家冯克劳维茨将军说:“往往最迂回,最曲折的路是达到目标的捷径”市场营销也是如此,最直接的办法,往往是最愚蠢,最没有效果的。直接的客户推销,成功率很低,如果多绕几个弯子成功的几率就会显著提高,比如在和客户沟通时不要急于说自己想说的话,因为客户想听的和你想说的永远不一样,而这个时候让顾客产生兴趣是最明智的作法,可以说一些客户感兴趣的话题或与业务相关并可以为客户带来好处的话题,而后待消除了生疏感后在把话题引向你的目的,而恰当的提问也会激发客户的兴趣,同时可以了解到更多的客户信息,一些重点的大客户更是要策略性的迂回前进,前几次接触甚至可以先不谈你的业务,只为与其建立联系并尽可能为客户解决问题。我们人类有一个共性特点:当一个陌生人带有利益目的与另一个人接触时,另一个人会本能地排斥,若这个人不抱有个人目的与其交往,甚至帮助对方,这时对方会很乐意接受。当成为朋友后在谈业务就容易多了,对方甚至会像帮助朋友那样顶力相助。

4、质量第一,数量第二

销售技巧中最关键的一项要素就是数量,成功是一种几率,数量越多成功的几率也将随之提高。市场中有这样一句话:“销售永远是一个数字的游戏”这句话没错,但还可以加上这样一句:“追求质量会让这个游戏更精彩”开展业务时在扩大数量的同时尽可能提高质量,要对质量进行控制,这里指的质量包括更有价值的客户、重视程度与谈判技巧等。因为单纯只求数量极可能把大量精力消耗在低质量却很难产生效益的客户身上。80/20定律在这里同样适用。只有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不断提高数量,才是提升业绩的根本。

5、不要轻视每一个与业务相关的人

我们通常忽视一些看似非客户的人,而有时这些人很可能是大客户或影响购买决策的人。比如,一家汽车销售公司来了一对夫妻选购汽车,与销售人员沟通的主要是其中的男士,但销售人员敏锐地发现购买决策权在另一位女士手里,这时一位女性销售人员过来与这位女士闲聊,原来这位女士的丈夫马上要出国工作2年,为了妻子上下班方便安全,打算为妻子买一部汽车,但这位女士有很多顾虑与疑惑,于是,销售人员主攻这位女士,打消了其各种顾虑并提供了一些建议,最终顺利地达成了交易。这个案例中男士为购买者,女士为购买决策者与使用者。如果单从表面来看,把重点放在这位男士身上,很可能失去这笔交易。不要轻视每一个与交易相关,甚至看似无关的人并且善于准确发现谁是购买者,谁是购买影

响者,谁是使用者。

6、成为你所销售产品的专家

我们都很容易接受某一方面专家的建议,对专家的话也更容易相信。所以,做一个你所销售的产品的专家对促进业务非常有帮助,尤其越是销售信息不对称的商品专家形象的作用越大,而销售我们都熟悉和了解的商品,专家的作用相对就小很多,比如食品、服装等。而如果是大家不熟悉或专业性强的商品,即信息不对称的商品,如药品、高科技仪器等,成为专家顾问对促进销售就非常有帮助。即使是一般商品的销售人员能对自己所销售的商品了如指掌,也会增加客户的信任度,反之,连你自己都不了解自己的产品,客户怎么会放心购买呢。

7、巧妙处理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销售人员经常面对客户的杀价,讨价还价本是很正常的事,但什么应对的态度就决定了主动权在谁手上与交易结果。通常是销售人员为了达成交易而不断满足客户提出的杀价要求,直至降到自己能承受的底线。即使到了底线也并非一定可以达成交易,因为在你降价妥协的同时也在动摇客户对你产品的信心,降的越多,客户心里越没底,你的产品在其心中的价值感也在不断降低,随着价值感的降低,其愿意支付的价格也会不断降低。

正确的做法是,尽量不降低价格,而是为商品增加价值,让客户觉得付这些钱购买你的商品是物超所值的,比如强调产品的优点和可以为客户带来的利益、附赠一些其他商品或增值服务等,这样即不损失利润又保证了商品的价值。但对于有明显降价空间的商品而言,一点价格也不让会使客户很不甘心,这时可以稍微降低一点价格,让客户获得心理平衡。但降价要让客户感觉费了很大的力气,而降价幅度也要很小,因为,人性的特点是往往越不容易得到的东西越觉得珍贵,得到后才会珍惜,反之亦然。

8、重视决策者身边的人

助理、秘书等一些决策者身边亲近的人虽然没有决策权,但却有很强的决策影响力,甚至业务成败的关键都是由这些人决定的,这些人是决策者的亲信,决策者会参考这些人的意见,得罪、轻视或因为觉得已经与决策者经建立了联系而忽视这些人,那么结果可能是这些人成为你业务失败的主要原因。

9、沟通专

一、专注

逢年过节或逢重大活动时销售人员会发一些邀请或问候的电子邮件给客户,因为客户众多,为了节约时间通常是采取邮件群发,但这样的邮件效果却是很差的,因为主流邮箱会把大部分群发的邮件视为垃圾邮件而摈弃。不区分年龄、性别、身份等个体差异因素采用邮件群发也显得对客户不够重视。

节日时给客户发送短消

息也是如此,大多是找一条祝福短信群发给所有客户,客户收到这样的短信心里也清楚,也不会重视。现在很多新型手机也有了群发短信防火墙功能,会把群发短信自动当作垃圾短信而拒收。正确的做法是针对不同客户“量身定做”邮件或短信,如果是相对陌生的客户或初次联系的客户不仅要如此,设置一个吸引人的主题也是很有作用的。这些做法看似多花了一些时间,却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10、最佳客户拜访方式

通常认为,人怕见面,树怕扒皮,见了面比打拜访电话成功率要高,但实际情况却是陌生拜访很难找到对方负责人,一天下来疲惫不堪,也只能平均拜访6个客户(根据行业不同数量也有所差异),而成功率还低于电话拜访。电话拜访一天至少可以打50个电话,方式灵活,更容易找到负责人。而陌生拜访失败时的挫折感远高于电话拜访失败时所受的挫折感,因为代价与心理状态不同。陌生拜访失败时斗志与自信心会受到严重的打击,所以,先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与对方建立了联系,至少摸清了情况后在登门拜访是比较恰当的。

营销界有这样一句话:“爱一个人就让他做销售,因为这里充满财富与梦想,恨一个人也让他去做销售,因为这里充满艰辛与困苦”我希望正在做销售与有志于此的朋友看过这篇文章后能够在市场中比较轻松的拥有梦想与获得财富

医疗器械销售技巧与医疗器械市场开发

一、目前医疗器械的采购程序:

在销售医疗器械之前,先了解客户的组织结构和工作程序,可以帮助我们理顺工作顺序和工作重点。

1,组织结构

医院里申请采购的部门是使用科室或者使用的人;申请方式有口头要求或书面呈述,填写采购申请。

决策部门是院长(分管院长)或者是院长会。

执行部门是器械科,少数是科室自己采购,到医疗器械科报帐。

2,采购程序

2.1低值易耗医疗器械采购

耗材采购,对正在使用的耗材,使用人做计划,报给器械科(处或设备科/处,以下简称器械科)采购。

如果其它品牌的耗材进入,需要使用人建议,使用人所在科室领导同意,报给器械科或者呈报到院长那里,由院长批准后,小批量采购试用。

2.2常规使用的小设备采购(万元以下的设备)

由科室做消耗计划,报设备科采购。

2.3大设备的采购(每个医院,对大设备的限定不一样,我们的仪器属于大设备范围。)

基本程序是:

科室主任根据临床诊断治疗和科室经营的需要,对新项目进行论证和制定计划,判断临床价值和经济价值;决定因素是经济

和临床价值以及科室能否开展这个项目。销售人员必须把相关的内容传导给主任,并帮助主任制定一个合理的方案。如果科主任认为上这个项目可以获得临床和经济价值,并认可你的公司价值观和服务,以及对你个人的信任和认可,就会按照程序填写申请购买表,递到器械科(特殊情况是递给院长);或者先与院长沟通以后,获得许可才书写申请。

医院根据当年采购计划,按照常规处理;或者根据你的工作力度,进行相应处理。由院长批准或院长会或采购办批准后,交器械科采购。

器械科长会根据产品情况选择一家或多家供应商进行多次谈判。如工作做的好,很快就会和院长或医院谈判委员会进行谈判,确定合同细节。

还有一个情况,当医院采用其它途径的资金来购买,会把项目提供给出资金的单位或组织,由他们和供应商谈判。比如政府拨款,外国政府或社会捐赠,企业医院由上级部门拨款,还有许多外国政府贷款。不同的资金来源决定你的成单时间和方式以及回款。

二、销售的基本模式:

1.框图

2.步骤一:主任拜访

2.1首先针对临床科室主任进行拜访。在拜访中可以预先搜集资料拜访;也可以对主任直接拜访,获得第一手资料。

2.2拜访主任将占用我们大部分的工作时间,是个连续的多次拜访。在拜访中要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并要控制好节奏。每次拜访回来要做好记录,每次拜访前要根据上一次拜访记录做好本次拜访的计划和准备。

2.3第一阶段拜访主任的目的:1)给他介绍产品、服务、公司和销售员个人;2)了解医院的相关程序和规则以及主任个人的资料;3)影响后续工作的因素。第二阶段拜访主任的目的:1)提单拜访;2)具体的细节策划和协商;3)帮助主任书写购买申请报告;4)听取其对后面工作的建议和相关领导的习惯做法。第三阶段拜访;当申请报告递交到院长或器械科以后,主任的第一阶段工作虽然结束,但是不可以大意。这个时候应该确保主任和你是一条战线的,共同抗击竞争者和医院决策层,所以必要的尊重和沟通是经常进行的。如果招标,主任将承担评标中的介绍和决策,因此主任的工作是始终要做下去的。即使合同成交,售后也还要拜访主任,让他成为一个宣传的窗口。科主任是领进门的人,在销售中占30-50%的作用。

3.步骤二:院长拜访

3.1院长或者分管院长,对购买医疗器械有最终决策权。因此,主任的报告到院长这里,就需要开始院长的拜访了。其实之前也可以和院长接触一次,事先打个招呼,可以为后面的拜访铺垫。这里有个陷阱,稍不注意就会发生不

可挽回的失败。有的医院是有分管院长的,但是分管院长能不能独立决策是我们在拜访院长前必须要从主任那里或设备科那里获得的。如果分管院长管不了而拜访,那么院长有可能因为个人的因素而否决你的项目。如果院长不管而或略了分管院长,你也会失败。在获悉正确的信息后,和院长谈话的角度是从这个项目可以获得多少效益,什么时间可以回收成本,获利多少?这些的内容说完以后,需要探询一些个人需求并给予明确的可执行方案。院长一般很忙,话要精练,事情要做好。院长在销售中占40-50%的作用

做好这些工作,院长就会指示器械科去和你接触了。

4.步骤三:器械科长拜访

在整个环节中,器械科长的力量显得弱小些。但是器械科长不能成事却可以坏事,甚至100%的坏事或者杀价格或者要服务等刁难。所以这个环节很重要。器械科长首先要审核仪器的资质,所有的文件材料要按《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规定的递交。器械科长负责商务谈判,他可能不懂机器,但是懂商务要求服务条款等,销售员完全按照公司统一的服务承诺进行表述,特殊要求由公司领导层决定。器械科长负责谈价格,但是他所谈的又不是最终价格;许多院长会在最后插入价格谈判,需要给院长面子的。销售员一要做好价格梯度的计划,又要表演好,要多做请示状。合同等细节要器械科长去核对落实的。所以需要提前做好科长的工作。装机验收和回款也是由器械科长负责。

在整个拜访过程中,对科长要同样的尊敬,千万不要拿主任或者院长去压科长。科长与院长的关系非同一般,科长那里有院长的信息;科长知道每个单子怎么做成,如果他帮你你就会成功。科长在整个销售中占20%的作用。特殊情况下占50%。

三、销售工作中的宪法:

1.销售是你和客户利益的合理分配,争取利益最大化。

2.销售过程中始终尊重客户和客户利益

3.销售过程需要实事求是

4.销售是一个团队协作下的个人负责

5.销售过程中统一表达公司的价值、服务和承诺

6.医疗器械销售是个人为主的长程拜访,需要“慎独”和专注,赢得客户尊重。

7.公司的相关约定。

四、必须具备的技能和素质

1.专业的销售员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最好的销售员一定专业。

2.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情。我们所接触的客户除了在产品知识上比我们欠缺,其它方面可能都比我们高。不论主任、院长还是设备科长,他们接触过大量的业务人员,见多识广,小动作容易被发现而失去他们的尊重和信任。我个人意见是返朴归真。3.坚持和认真,当你的行为表现了你对自

己产品的信任和认真,对方也才会认真起来。你自信能给对方带来利益,对方也会受到你的感染。只有坚持才能成功。

4.销售的专业行为:包括礼仪、做事情的条理性、说话的严谨和机敏等。

最好

医疗体制改革市场化 篇3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广告不再是“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而是随时能见,随处可见。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和自制的宣传册、网络等,都时常有医疗广告的身影。可见,不管其影响和社会效果如何,医疗广告都已经在广告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现行有效的法律体系中规范医疗广告最直接最具体的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和卫生部联合发布的部门规章《医疗广告管理办法》(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自1995年2月1日起施行),《医疗广告管理办法》在第一条中,明确指出其立法依据是《广告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医药条例》等法律法规,其所指的医疗广告是指利用各种媒介或者形式直接或间接介绍医疗机构或医疗服务的广告。《广告法》中所指的广告是指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者所提供的服务的商业广告。

1 深圳市医疗广告的现状

据深圳市卫生监督局提供的《深圳市医疗广告监测报告》(2012年第4期)显示,2012年4月1日-4月30日,深圳市卫生监督局通过“医疗广告自动监测系统”对32个电视频道、16个广播、5家平面媒体,共53家媒体开展医疗广告监测。共监测到25家医疗机构通过24家媒体发布医疗广告8152次,其中违法医疗广告2310次,违法率28.34%,涉及16家医疗机构和19家媒体。其中从违法医疗广告载体分析来看,按发布次数统计,电视媒体发布医疗广告4955次,其中违法医疗广告205次,违法率为4.14%,占媒体发布违法医疗广告总次数的8.87%;广播媒体发布医疗广告3111次,其中违法医疗广告2054次,违法率为66.02%,占媒体发布违法医疗广告总次数的88.92%;平面媒体(报纸)发布医疗广告86次,其中违法医疗广告51次,违法率为59.30%,占媒体发布违法医疗广告总次数的2.21%。

利用电视媒体违法发布医疗广告的医疗机构有6家,占违法医疗机构总数37.5%;利用广播媒体违法发布医疗广告的医疗机构有3家,占违法医疗机构总数18.75%;利用平面媒体(报纸)违法发布医疗广告的医疗机构有14家,占违法医疗机构总数87.5%。统计表明,平面媒体(报纸)发布违法医疗广告涉及的医疗机构数量最多,违法率低;电视媒体发布违法医疗广告涉及的医疗机构数量次之,违法率最低;广播媒体违法发布医疗广告涉及医疗机构数量最少,违法率最高。

当然,上述数据只是表明深圳市2012年4月份的医疗广告的整体情况,由于医疗广告的发布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因此,不同时间段的数据会有所不同,所以,如要给深圳市医疗广告市场作个整体性总结性的评价,必须结合全年甚至近几年的数据方可进行。

2 违法医疗广告存在的原因简析

2.1 部分单位与人员的法律意识不高。一些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如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见利忘法,特别是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对非法医疗广告有推波助澜的作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些广告主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后,私自更改或者授意广告经营者更改经过批准的广告样件;一些广告经营者向广告发布者随意提供未获得广告批准文书的广告样本、虽经批准但广告主私自更改的广告样本、或者根据广告主的授意或者默许更改的广告样本;不少广告发布者对广告主或者广告发布者提供的广告样本,未认真履行自身的义务,未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审查或者未进行审查就予以发布,法制观念比较淡薄。

2.2 法律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现有的关于医疗广告方面的法律规定存在一些明显的不合理之处。如《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第二十条的规定:“医疗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发布医疗广告,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应责令其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可以责令其停业整顿、吊销有关诊疗科目,直至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该部门规章第一条中说明该规章的立法依据是《广告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医药条例》等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律法规都没有规定对非法发布医疗广告的医疗机构实行吊销有关诊疗科目、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行政处罚种类,此规定由于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因此操作性不强,现实中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第二十條的规定对非法发布医疗广告的医疗机构实行吊销有关诊疗科目、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行政处罚案件不多。另外该部门规章虽然规定了工商行政机关可以对有关当事人处以罚款的职权,但没有明确规定卫生行政机关对医疗机构非法发布医疗广告予以罚款的行政处罚种类,不能不说是另一重大瑕疵。当然,监管部门可以依据《广告法》的规定(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三条、第四十四条等)对有关当事人作出罚款的行政处罚,但深圳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近些年对有关当事人因为非法医疗广告处以罚款的案件鲜有报道。

另外,《广告法》自1995年2月1日起施行后,并未明确废止自1987年12月1日起施行的国务院行政法规《广告管理条例》,而该条例又授权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进行解释并制定实施细则,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于1988年、2004年先后根据此授权制定了《广告管理条例施行细则》,2004年制订的《广告管理条例施行细则》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造成同一个行为多个法律规范进行调整的现状,既不利于执法部门操作,也不利于行为规范通过法律来调整的统一性、有效性。

2.3 有关当事人的违法成本较低。现实生活中卫生行政机关对非法医疗广告的广告主处以罚款的案件不多,处以警告的最多,处以责令其停业、吊销有关诊疗科目、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也很少。因为发布非法医疗广告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更是微乎其微,媒体报道2006年11月2日,杭州华夏医院虚假广告案中的两名直接责任人杨国坤、杨文秀被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检察院批准并正式执行逮捕,二人均涉嫌虚假广告罪。据了解,以此罪名批捕犯罪嫌疑人,在浙江省乃至全国都属首例。虚假广告罪形同虚设,不能有效震慑违法者。医疗机构利用非法医疗广告获得的利益通常远高于其违法成本,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当今医疗广告市场的“繁荣”。

2.4 审查监督体制不能适应当今医疗广告市场监管的需要。(1)存在监管权部门分割的局限。根据《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第四条的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医疗广告的监督管理。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医疗广告的审查,并对医疗机构进行监督管理。照此规定,医疗广告的监督管理主要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但现实中更多的是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监管。这种多重监管、多头执法模式客观上造成了监管职权的分散,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由于医疗领域的专业知识与卫生行政部门相比稍显逊色,在日常监督中对医疗广告是否违法进行判断会遇到一些障碍,加上多部门协作执法的力度还不够,对非法医疗广告的打击和查处仍需要加强。(2)存在医疗广告审查和监管部门分开的局限。根据《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的规定,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负责发布医疗广告申请的受理与审查,但日常监管部门却是县级和地级方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广告的监管很少。此种设置不利于医疗广告和规范化管理。

3 加强和改进医疗广告监管的建议

3.1 进一步完善和修订法律法规,明确职责分工。一是建议修订我国的《广告法》和《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法律的作用之一是规范社会管理的,当法律难以或者不能适应社会管理需要时,有必要对其进行修订。根据《广告法》的规定在《医疗广告管理办法》中增设对医疗机构非法发布医疗广告没收广告费用、处以罚款的规定。二是建议对医疗广告的审查权设在地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三是建议对医疗广告的监管和警告、罚款、停业的处罚集中在工商行政部门,能有效避免出现同一非法医疗广告案件的违法当事人(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只有部分受到行政处罚的情形。若医疗机构因为发布非法医疗广告情节严重需要吊销有关诊疗科目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时,卫生行政部门再进行查处。

3.2 加大对非法医疗广告发布者、经营者和查处力度。目前,医疗机构因为发布非法医疗广告,受到卫生行政部门处罚的可能性比较大,但最多的仍是警告类处罚。由于卫生行政部门只能处罚医疗机构而不能处罚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加上缺乏强有力的协作机制,卫生部门处罚医疗机构后并没有及时将有关材料移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使得本应承担相应责任的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常常没有受到相应的处罚,由于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的违法成本低甚至没有违法成本,势必导致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为了经济利益而少有顾忌。要重点加强对非法医疗广告的发布者如电台、电视台、报纸、网络等媒体的处罚和监管。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广告管理的通知》(卫医发〔2008〕38号)文件的要求,对医疗机构发布违法医疗广告受到两次以上警告处罚仍拒不改正的,或因违法发布医疗广告使患者受到人身伤害或遭受财产损失的,按照《医疗广告管理办法》规定责令其停业整顿,或吊销有关诊疗科目,直至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要加大对违法医疗广告的公示力度,防止群众上当受骗。

3.3 加大公益广告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市民的辨别能力。医疗服务事关广大市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医疗广告的社会影响力不容小觑。受公立医疗资源相对有限、医疗机构知名度认知度大小不同、医疗技术水平存在高低之分、医疗设备有先进与落后之别等原因的影响,市民会因个人病情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医疗机构进行求医问药,在就诊选择医疗机构时可能会受到医疗广告的影响。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大医疗服务公益广告的宣传和教育力度,不断提高广大市民自觉抵制和区分非法医疗广告的意识和能力,使其不被非法医疗广告宣称的服务所蒙骗。

3.4 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查处手段。医疗广告用铺天盖地来形容似乎并不过分。這就要求监督管理部门要不断创新的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提高查处此类违法行为的能力,加大查处的力度。深圳市卫生监督局目前能够对32个电视频道、16个广播、5家平面媒体,共53家媒体开展医疗广告监测,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随时社会的发展变化,建议在此基础上适时扩大监测的宽度和广度,网络等新媒体、杂志、刊物等平面媒体也应纳入监测,监测的媒体数量适时增加,才能更有力地震慑医疗广告方面的违法行为。若有印刷非法医疗广告等其他违法行为的,还要请求工商行政部门对违法印刷非法医疗广告等的有关责任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处理。要加大和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的合作力度,加强信息互通和案件移送工作,把非法医疗广告的发生率降低最低,直到其无处遁形。

医疗体制改革市场化 篇4

当然, 在收获的同时, 这一时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也存在问题。当时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总体投入和专业技术教育赶不上医疗服务体系的迅速扩张, 致使医疗卫生服务的总体技术水平较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状况, 导致地区之间, 城乡之间, 在医疗服务体系发展和医疗保障水平上依然存在很大差距;过分严格的政府计划管理,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医疗服务机构及医疗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地发挥。此外, 城镇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一直存在着对患者约束不足以及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问题,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则存在互济功能不足的问题, 如此等等。

然而, 计划经济时期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能取得显著成就, 关键的因素又在哪里?我们认为, 计划经济时期中国之所以能够在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在干预重点选择方面以及在费用保障机制发展方面取得突出成效, 政府的主导作用是决定性因素。医疗卫生的投入以政府为主, 医疗卫生资源在不同卫生领域以及不同群体间的分配由政府统一规划, 具体服务的组织与管理也由政府按照严格的计划实施。从而保证了全国绝大多数居民都能够得到最低限度的医疗卫生服务, 确保了中国人民健康水平的迅速提高。这些成绩的取得, 说明中国当时的选择符合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某些方面也取得了进展, 但暴露的问题更为严重。从总体上讲, 医疗改革是不成功的。在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方面, 医疗卫生机构的所有制结构从单一公有制变为多种所有制并存;公立机构的组织与运行机制在扩大经营管理自主权的基础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同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关系从分工协作走向全面竞争;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目标从追求公益目标为主转变为全面追求经济目标。在医疗保障体制方面, 随着80年代初期人民公社解体,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绝大部分地区迅速瓦解;由于该制度赖以生存的体制基础已经不复存在, 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试图恢复合作医疗制度的努力一直未见明显成效。城镇地区, 随着国有企业以及其他方面的体制改革, 传统的劳保医疗制度和公费医疗制度也遇到了很大困难。除此之外, 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行政管理体制、药品生产与流通体制等等也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在医疗卫生事业的行政管理及资金投入方面, 中央政府的统一协调职能不断弱化, 各种责任越来越多地由地方政府承担。药品生产与流通走向全面市场化。

医疗领域市场化, 可以细分为两类:一类是医疗保障的市场化, 一个是医疗服务的市场化。医疗保障的市场化一般指的是通过商业性的医疗保险, 以自愿性为主, 为民众提供医疗保障。简而言之, 不是由国家强制提供的医疗保障。医疗服务的市场化说到底是由谁来提供医疗服务。原来的体制是由国家直接办医院, 国家财政付款, 这是事业单位模式。现在国家财政拨款占医院收入的比重越来越低, 这个过程应该叫走向市场化。

纵观我国现行的医疗卫生行业的现状, 在供给层面上已基本形成了商业化、市场化的服务提供模式。各种资本都可以进入医疗服务领域, 基本上不存在进入和退出限制, 新建医疗机构的布局以及服务目标定位主要取决于市场需求状况。包括公立医疗机构乃至公共卫生机构在内的所有医疗服务机构, 都已经成为实行独立经济核算、具有独立经营意识的利益主体。在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微观组织和管理方面, 普遍转向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各种医疗服务机构之间则逐步走向全面竞争;医疗服务的价格形成机制也主要依靠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

在需求层面, 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越来越多地演变为私人消费品。目前在城镇地区, 医疗保障 (保险) 制度所覆盖的人群大约有1亿人左右, 不足全部城镇从业人员的半数;在农村地区, 则只有全部人口的10%左右

医疗卫生体制变革的基本走向是商业化、市场化。这种走向的医疗体制变革的优势主要体现为:通过竞争以及民间经济力量的广泛介入, 医疗服务领域的供给能力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机构的数量、医生数量以及床位数量都比计划经济时期有了明显的增长, 技术装备水平全面改善, 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迅速提高, 能够开展的诊疗项目不断增加。此外, 所有制结构上的变动、管理体制方面的变革以及多层次的竞争, 明显地提高了医疗服务机构及有关人员的积极性, 内部运转效率有了普遍提高。

但是我们不能忽视, 改革开放时期医疗体制变革所带来的消极后果, 使得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以及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源在于商业化、市场化的走向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它表现在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共品性质与商业化、市场化服务方式之间的矛盾;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与商业化、市场化服务方式之间的矛盾;医疗卫生服务的宏观目标与商业化、市场化服务方式之间的矛盾;疾病风险与个人经济能力之间的矛盾。

当前医疗体制的定论, 简单的成功与失败都过于轻率。但可以肯定的是医疗体制的改革, 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多数获益。回顾医改的最近十年, 民众对此看法如何, 我们通过一组数字就可了解。78.9%的人认为医院比十年前多, 的确, 1980年全国医院达到18万, 到2003年达到29万, 反映了我国医疗行业的高速发展, 但却有60.1%的人认为比十年前看病更难了, 其中最关键的重点是认为药价更高, 看病更贵了。越来越多的医院背离了公益性, 转而追求纯粹的经济利益, 有81.2%的人认为, 现在的医院在他们眼里是盈利性的而非公益性机构。

如今, 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其严重后果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同, 各个领域的改革也都开始进一步推进。能够面对问题、正视现实, 加快推进改革固然值得肯定, 但改革能否获得预期的进展及良好的效果则是另一问题。

中国的医疗改革, 要切合中国的国情, 而中国的国情, 莫过于人口基数大, 农村人口多而且收入低。据统计, 2008年我国乡村人口依然还有72135万, 而这部分人口的年平均人收入只有4761元, 还有城镇人口中还有很大部分是低收入人口, 如果中国医疗改革道路走市场话为主导的道路, 就会变成美国那样, 医疗保健支出占了居民消费的很大一部分 (在美国接近百分之二十, 这恐怕是国人难以接受的) 。而且市场化主导的医疗不会瞄准那些农村人口和城市低收入者。

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走了一条高水平、低覆盖的路子, 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疗技术我们都大量的采用, 医疗卫生体系呈现倒金字塔形, 高新技术、优秀卫生人才基本上都集中在城市的大医院, 农村和城市社区缺医少药的局面没有根本扭转。2003年, 卫生部组织开展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 群众有病时, 有48.9%的人应就诊而不去就诊, 有29.6%的人应住院而不住院。一如现在中国医疗的现状“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医院豪华, 服务周到, 可是却没有多少人够胆子进去, 我们把这种制度归结为“为少数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调查地区两周新发病例未就诊比例为38.2% (其中:城市为47.9%、农村35.6%) , 比2003年下降了6百分点, 农村下降幅度略大于城市。未就诊病例中, 70%的患者通过自行服药或药店购药等方式对疾病进行了治疗, 只有少部分患者未进行任何治疗。2008年, 卫生部组织开展的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 经医生诊断需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为21% (其中:城市22%、农村20%) , 与2003年调查相比, 出现下降趋势。

我们需要政府主导的为广大的公民提供公平的医疗服务, 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 必然导致医疗服务的质量的下降, 我们称之为“为多数人提供低质量的服务”, 虽然说是低质量, 但是并不是代表医不好病, 只是说环境不好, 服务不好, 但是试问, 又有谁会在意感冒发烧的时候是否要睡好的病房, 要有空调等, 大多数人只是需要用一个架子吊着点滴打吊针而已。特别是在农村, “行脚”医生的模式还是没有过时的。这种成本底下的模式在中国广大的农村中还是十分值得推行。

我们需要的是一种金字塔式的医疗模式, 底下是基础, 是主要部分, 在政府主导的廉价

医疗的基础上, 充分引进市场竞争, 这样才可以形成一个稳定的医疗体制。

据2003年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 目前有44.8%的城镇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 基本上靠自费看病。2008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城市地区居民拥有各种社会医疗保险比例为71.9%, 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比例为44.2%, 比2003年增加了14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率为12.5%。农村地区, 拥有各种社会医疗保险人口的比例达到92.5%, 89.7%的调查居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9%拥有其他社会医疗保险。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 在一定的长期内, 中国的财政不可能像英国加拿大德国这些国家那样为全民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中国更应该学习新加坡储蓄医疗保险制度, 由国家强制居民把一部分收入存入国家直接管理的账户, 该账户只限于在政府设立的医疗机构支付住院费用和少数昂贵的门诊费用, 并制定严格的启动和提取限额。

在任何情况下, 卫生事业都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不能把医疗服务变成牟利的工具。中国的医疗制度只能走政府主导的道路, 才可能让更多人享受到医疗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梁云邵蓉:国外医疗保险模式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上海医药2007年第28卷第6期

[2]顾海鲁翔左楠:英国医保模式对我国医保制度的启示,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7年第5期

医疗体制改革 篇5

三农问题: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城乡二元化的历史原因;农民与城镇居民待遇不同;社会保障体系没有覆盖到农民;看病难,就业难,上学难,三难为题在农村体现尤为突出;农民工流动频繁,职业不稳定,收入相对较低,文化素质、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普遍不高;农村公共服务缺乏,农业受气候影响极大,收益难以实现保障,入不敷出;

贫富差距:区域性差异、行业性差异、城乡间差异、个体间差异;宏观政策、市场机制、法律体制不健全、制度不规范导致;不公平现象

安全生产: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监管工作不到位、安全监督工作不彻底、执法检查工作走形式;重效益轻安全;生产技术含量不高;生产设备落后;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有待提高;钱权交易;权利寻租

房价调控:土地审批、调控政策失衡;政府操盘;地方政府以扩大建设为政绩,为开发商充当保护伞,开发商无规划搞开发;信贷体系松懈;住房供应结构不尽合理;房价上涨使一部分人以购房为投资导致房价上涨的恶性循环;炒房团

移动医疗市场的激变 篇6

比如此次风头正劲的宣武医院,其是中国接诊帕金森患者最多的医院,2014年全年接诊该病的数量达到35 000多人次。于苹果而言,原来HealthKit采集到的数据不仅仅只是后台的数据,而能被更专业的研究者挖掘利用。于消费者和研究参与者而言,他们可以更频繁地监测健康状况,某些情况下,不再需要走繁琐医疗程序就是看下某个参数是否正常。于医疗研究而言,研究样本将会空前扩大,所得信息有望更为精确。宣武医院陈彪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们所接触的数据是非常多的,但只有有目的性获取的数据才是有意义的,对mPower所在ResearchKit平台而言,其预期效果是非常好的,它真正启动了移动医疗。”当然,在这款手表或苹果手机的购买群体中,帕金森患者可能仅占很少的比例,但据相关人士介绍,今后医院可能会采取租借方式,将这些可穿戴设备租借给患者使用,以供长期观察。

国内市场纷乱,细分领域发力明显

除了可穿戴设备,移动医疗还包括医疗物联网、健康管理以及远程诊断等方面。所以与苹果软硬结合的方式有所不同,国内移动医疗呈现多种细分枝节。比如做医患入口的《春雨医生》,做医药入口的《掌药》以及做医院入口的《就医宝》等。自然,还少不了几乎任何行业都要涉足的BAT、360以及小米等互联网企业,他们延续在金融、电商、打车、教育、银行和O2O等处的“犬牙交错”,如今战火已经全面蔓延至移动医疗。比如正在打造移动就医平台,号称“未来医院”的支付宝,和打造“全流程就诊平台”的《微信》,前者能让未来患者在线上就能直接挂号、候诊、缴费、查看检验报告及医患互动等,后者则可以使患者只需要扫描微信二维码,或搜索相关“医院名称”添加关注,填写简单的个人信息捆绑就诊卡,即可用手机完成就诊流程。

另外,相比阿里与腾讯的积极深入,百度采用防守策略,除了投资好大夫,并为其导流外,还依托自己的技术优势,布局两个维度。第一,是打造数据平台概念,吸引更多第三方软硬件公司将数据传上来,构建一个开放导流的“连接型”生态,同时可以进行反哺。例如借其政府关系,建立了北京移动健康硬件云计划。第二,将资源投给内部的“数据挖掘”和“深度学习”,进行技术储备。

京东则借助电商和众筹基因,打造智能硬件,包括移动医疗硬件的首发平台,再将数据导给春雨或其他第三方平台,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此外,京东还在布局医药电商,政策开闸后将以自营的方式,占据一定市场份额。

小米则继续祭起其“互联网直销”和“性价比”的大杀器,沿着硬件方向布局,投资了不少移动医疗硬件企业,包括第一批进入的健康智能设备厂商iHealth,并利用其强大渠道和议价能力,或收购或摧毁或模仿,期望以硬件产业链为入口,顺向进入移动医疗领域。

在互联网企业大肆入侵的同时,传统医药企业自然不会放过盼望多年的东风,最快的布局就是医药电商。于1985年创办的老牌企业九州通,除了已死的“U医U药”和目前运营的“好药师”外,另一O2O专业买药导购平台《去买药》APP,也在2014年9月正式上线运营。未来似乎还准备建立类似互联网医院的平台,理论上基本可以完整医疗服务和药物配送的闭环。健一网是华润集团旗下的医药电子商务平台,除了医药网售外,还开发了《健一医生》,打通从问诊到售药的产业链。

iHealth自2010年起在硬件端、应用程序和云端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移动医疗硬件产品多线出击,正从传统的家用医疗健康电子产品,向移动医疗健康产品转型,不过其海外布局比国内更加深入。而2014年9月与小米携手推出的智能云血压计,不仅让小米有了可靠的合作商,iHealth估计也要在国内市场下苦功了。

2014年8月,作为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少数能和国外产品形成有力竞争的乐普医疗专门成立公司,从事心血管和糖尿病可穿戴医疗设备的研发、提供销售和服务,并为其心脏植入器械的患者提供后端管理,和医患全生命周期接触构建平台。它还收购了两个药品辅助营销渠道,以及一家二级医院,希望可以为他们心内科器械的普及形成协同。

可以说,传统企业正将移动医疗当作一种可借鉴的手段和措施,不断完善自己的服务链条,在新形势下保持优势。

医疗体制改革市场化 篇7

非洲国家的医疗服务费用由政府提供, 一般是不充分的, 相当大的支持来自国际捐赠机构。这类资金直接进入公共卫生机构和用于健康促进活动。私人医疗融资在一些国家的医疗费用中占的比例较大, 如肯尼亚、加纳和利比亚, 主要用于作为公共卫生机构补充的营利性医疗机构。个人医疗支出的最大部分是病人自己支付的。

在过去10年里, 大多数非洲政府已经开始探索实施医疗保险计划作为可持续医疗融资的另一种手段。在一些国家, 如加纳、坦桑尼亚和尼日利亚, 建立起来的国家健康保险计划已经让人们认识到它的好处, 特别是对在医疗服务上要付出很大比例那些人。现在一些非洲国家, 私营营利性医疗保险和公共医疗保险计划两者都有, 覆盖的范围从少于1%, 如赞比亚和马拉维, 到接近总人口的50%, 如加纳。公共医疗保险计划涉及范围更大一些, 因为私营医疗保险的加入要求必须是有正式工作的, 而在那里失业率很高。

一些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正在探索的保险形式是向中低收入者提供低价值的医疗保险, 额外费用由政府和捐赠组织补贴。纳米比亚、尼日利亚和坦桑尼亚在医疗保险基金会 (一家荷兰的试验性机构) 支持下正在做这方面的探索。肯尼亚也在做类似的计划。

医疗服务的增加, 直接导致对普通药物和医用消耗品的需求。现在还有其它一些因素在使医疗保险费用增加, 那就是公司或中小企业作为社会责任注入资金。

作为保险数据的收集和管理病人信息用的工具, IT基础设施的安装和维护对于有效地实施这些方案是决定性的。现在标准的做法是用纸质文件。建立电子通讯网络的启动资金是个突出问题, 也是让这些系统升级的主要障碍。然而, 即使向医院、私人诊所和医疗中心提供的硬件和软件在资金支付上能够承受, 这些硬件和软件与用户也是“友好”的, 它在支持医疗保险计划的推行上还是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其它值得探讨的风险包括管理医疗保险计划的专业知识的准备, 投资资金的汇总, 管理成本的最小化, 没有这些就不能确保福利事业有持续可用的资金。对有些国家来说这些特别重要, 如坦桑尼亚、赞比亚和马拉维, 那里非常缺少能管理好这些资金的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其它要考虑的风险包括与扩大的国家保险计划签订合同的私立农村医疗服务的提供。在一些国家, 如加纳, 这是实际可行的, 他们在医疗上的支付能力在增加, 相当一部分是通过NHIS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Scheme) 支付的, 但是因为公共医疗服务不足, 仍然需要额外的支持以满足需求。

结合来自一些组织的补贴的低成本医疗方案[这些组织如全球基金 (The Global Fund) 、美国总统救助艾滋病应急计划 (PEPFAR) 以及其它为救护艾滋病病人的艾滋病援救机构]现在是一些保险公司探索的一个领域。

市场调查与口腔医疗市场评估 篇8

一、市场调查的作用

开设和经营口腔诊所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 一个口腔诊所只有制定了明确的营销策略, 才能够稳步前进。营销策略贯串于口腔诊所的筹备、成立和经营的整个过程, 有没有一个战略性的考虑和规划对口腔诊所的持续稳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口腔诊所营销策略所需要的数据基础有赖于开业地区市场调查的实施和执行。开业地区市场调查帮助口腔诊所在确定营销策略前明确目标市场所在、竞争对手优势和劣势等等, 在实施营销活动后又在某种程度上检验和证实营销策略的作用和意义, 并以此为理论根据, 指导和调整下一轮的营销活动。开业地区市场调查为口腔诊所营销活动服务, 口腔医疗服务营销活动最大限度地为口腔诊所占有口腔医疗市场提供支持。

在现实生活中, 口腔医疗服务是一种与选址关系非常密切的行业, 口腔诊所的地域性是非常明显的。口腔诊所创业, 首先面临的是选择地点, 所以选点就成了口腔诊所市场拓展战略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选择适合的开业地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为当中牵涉到大量固定的资产投资。口腔诊所开设时需要的固定投资相当大, 口腔治疗台的气、水管、电线等都是埋在地下或墙壁内不易迁拆。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必须经过周密地考虑, 进行安排。并不是车水马龙、人流如潮的场所就是好地点, 许多在闹市开张的口腔诊所还不及小巷口腔诊所的生意红火, 其原因是开业前所做的市场调查工作做得不好。选点失误会使投资人蒙受相当大的经济损失, 在心理上所造成的压力则更加难以估量。发现选点不当再作搬迁时, 除了人力财力的损失外, 还丢失一批病人, 所以对口腔诊所的选点应该慎之又慎。

二、市场调查的原则和方法

市场调查活动通过设计、调查、整理和分析资料, 为口腔诊所开业和经营决策提供正确的依据。它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 准确性原则:

即调查资料必须准确、真实地反映口腔医疗市场的客观实际。

(2) 时效性原则:

进行口腔医疗市场调查要尽可能在较短的时间里搜集最多的所需资料和信息, 避免调查工作的拖延。

(3) 全面性原则:

要依据口腔医疗市场调查目的, 全面系统地收集有关信息资料。

(4) 经济性原则:

要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 争取用较少的耗费获取更多、效果更好的资料。比如有些市场调查可以通过走访个人形式, 有些则需要群体问卷调查。

市场调查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访问法和问卷法。

(1) 观察法:

是社会调查和市场调查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它是由调查人员根据调查研究的对象, 以直接观察的方式对其进行考察并搜集资料, 例如, 市场调查人员到社区居民中去观察口腔健康状况。

(2) 访问法:

①结构式访问 是进行设计好的、有一定结构的问卷的访问。调查人员要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调查表或访问提纲, 以相同的提问方式和记录方式进行访问。提问的语气和态度也要尽可能地保持一致。②无结构式访问 没有统一问卷, 由调查人员与被访问者自由交谈的访问。它可以根据调查的内容, 进行广泛的交流, 如:对口腔医疗的价格进行交谈, 了解受访者对价格的看法。③集体访问 通过集体座谈的方式听取被访问者的想法, 收集信息资料。可以分为口腔医生集体访问和病人集体访问。

(3) 问卷法:

是通过设计调查问卷, 让被调查者填写调查表的方式获得所调查对象的信息。在一般进行的实地调查中, 以问卷采用最广, 例如, 市场调查人员到社区居民中问卷调查口腔健康观念和牙科就诊行为。

口腔医疗市场调查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工作过程。在市场调查中建立一套系统科学的程序, 是使市场调查工作顺利进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保证。一般说来, 正式的医疗市场调查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收集该区域的相关资料——人口、交通、经济状况等等数据;第二阶段, 分析同行业的诊所数目, 它们是否经营得法, 若我们开业, 它们的竞争劣势何在;第三阶段, 着手设计自己的口腔诊所的经营方针和经营目标, 并拟出开业的基本计划。

三、市场调查的内容

口腔医疗市场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把握未来口腔医疗服务市场的容量、价格等因素, 从而帮助建立口腔诊所选择最佳的开业地点和经营策略。凡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口腔医疗服务市场的信息资料, 都是口腔医疗市场调查的内容。在很多地区对于新开业口腔诊所来说可以选择的地理位置是很有限的。在选择一个地点以前, 我们必须了解这个地点的优势和劣势都是什么, 这个地点的优势是否符合我们的开业理念。更要注意的是, 我们必须明确地判断此地点是不是适合开口腔诊所。口腔医疗市场调查的内容涉及到口腔医疗服务活动的整个过程, 主要包括有:

(1) 市场环境的调查:

市场环境调查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学环境和自然地理环境等。具体的调查内容可以是市场的购买力水平, 经济结构, 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风俗习惯, 科学发展动态, 气候等各种影响市场营销的因素。社区性质不同, 如工业区、商业区、行政区、科技区和居民区, 将直接影响口腔诊所的病人来源、服务性质和病种构成。但是, 这些条件必须建立在一项大前题上, 就是这个社区是处于商业和人气的成长阶段。如果选择的社区处于商业停滞或商业衰退阶段, 业务将大受影响。

(2) 市场需求调查:

市场需求调查主要包括口腔医疗需求调查、社区居民收入调查、口腔医疗价格调查、口腔保健行为调查;包括消费者为什么就诊、就诊频率、就诊时间、就诊方式、就诊习惯、就诊后的满意度评价等。

(3) 市场竞争情况调查:

市场竞争情况调查主要包括对竞争口腔诊所的调查和分析, 了解同类口腔诊所的技术、价格等方面的情况, 他们采取了什么竞争手段和策略, 做到知己知彼, 通过调查帮助我们确定口腔诊所的发展策略。商人们都知道一句谚语:“人气足, 风水服。”指的是由于同业集中, 同种行业在同一地区形成规模, 就可以扭转此地区商气的条件限制, 让生意火爆起来。所以, 选择开业地点, 不要盲目地追求独家在此经营, 不要害怕其他口腔诊所的竞争, 同行多未必是坏事, 也许在一起能够形成“口腔诊所一条街”。

从上面这些调查资料我们就可以基本掌握该地点的口腔医疗的供求关系, 从而正确的作出是否适合选择该地点建立口腔诊所的判断。总的来说, 人口众多、交通便利、设施齐全、人口质量高的地区就可能是口腔诊所开业的好地点。

四、口腔医疗市场评估

当一间口腔诊所装修好并开业后, 我们当然期望业务兴隆。口腔诊所要长期生存, 必须要有足够的医疗收入, 因此, 并不是在随意一个地点开业都行的。因为只有物质生活条件达到一定程度, 人们才会引起对口腔疾病的关注。如果地点选择不好, 就算我们的口腔医疗设备和口腔医疗技术都属一流, 营销业务也不一定做得好。

如果确定选择的是好地点, 就不要怕租金高, 只要值得就可在该地点上投资。要认真分析资金回收率, 如果能确认高投入可带来高收入就值得投资。俗话说:“花大价钱开个大店子, 不如花大价钱找个好码头”。随着我国现代口腔诊所的蓬勃发展, 其地理位置不仅局限于建筑物的地层, 同时也在向高层酒店写字楼、购物商业楼内发展。而且也希望以后口腔诊所会在原址一直发展下去。因为口腔诊所的地址不能随便更换搬迁, 最好是永远的。因为口腔诊所搬到别处必然流失许多病人。当然可以按照病历上登记的地址发通知给每一个病人, 但是有些病人地址更改了, 不一定可以收到通知。不得已而必须搬迁的口腔诊所, 他们的电话号码也设法不要改变, 以便病人可以保持和诊所联络。

具体选择哪种类型的开业地点, 完全要根据开业者自身的条件 (如资金、专业知识等) 和需要决定, 慎密的研究外加胆识和运气, 就可以找到适合自己投资的开业地点。

一般而言, 口腔诊所的开业地点起码都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 商业活跃地区:

商务繁忙的人们往往最讲究口腔健康, 对口腔保健的需求极大, 加上他们缺少时间, 常会选择附近口腔诊所来保健自己。

(2) 人口密集地区:

如果口腔诊所设在这样的地方, 要能满足其中百分之一二的居住人群的口腔医疗需要, 口腔医疗业务就会好得出奇。

(3) 面朝客流量最多的街道:

这些匆匆的行人未必都是忽视口腔健康的人。面对大街的店铺人流量大, 但开业成本却较高;商业或住宅大厦的租金较为合理, 但是需要一定时间来通过口碑建立病人群。

(4) 成熟的居民区:

在这样的居民区, 各项生活设施都比较完备, 人们会把口腔保健看作休闲的一种享受, 很容易形成固定病人, 业务收入比较稳定。

但此时的好地点却不见得以后也是好地点。有些目前很兴旺的地点, 很可能由于城建工程的需要而变异;而有些不太好的地点, 却可能因为某种因素而热闹起来。这就是地点好坏的可转换现象, 选择开业地点时要有预见性。

参考文献

[1]王若军.市场调查与预测[M].北京: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8-16.

[2]孔祥金, 李伟.医药市场调查与预测 (供医药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用21世纪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6-10.

[3]李刚.口腔医疗市场拓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4-22.

[4]Maris L.What value market research?[J].Br Dent J, 1993, 175 (3) :90.

医疗体制改革市场化 篇9

转眼新医改已实行近两年。作为该政策的主要对象及获益者, 百姓对新医改政策褒贬不一。医疗费用仍是困扰百姓的首要问题。在2011年1月6日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 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 当前, 民众个人医疗费用负担仍然较重, 重病大病医疗费用仍对城乡居民构成较为沉重的经济负担。并强调今年卫生部把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 作为重要任务。但凡一项政策的出台, 都有着亟待解决的目标以及决策者对实现目标的手段的理解, 而评论者则更应关注相关政策手段是否有助于促成目标的实现。“解决看病贵”并非唾手可得, 必须从源头做起, 分析、探讨、落实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对策。

2 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的原因分析

(1) 一般性原因。

医疗技术不断革新、人均寿命稳步上涨、慢性病发病率持续上升构成了医疗费用升高的一般性原因。这些原因虽可以为人们所接受, 却在无形中变本加厉地抬高价格, 致使医疗费用虚高。

(2) 体制性问题。

市场化经济体制致使医疗机构的首要目标是赢利。医生的福利也全靠医院的赢利带来。医疗技术的革新进步, 促使医院必须不断发展, 甚至形成了医院间高新技术的盲目攀比, 而发展所需的巨额资金不能单单倚靠国家拨款来解决。这种现状也只能通过高昂的医疗费用来维持。多方面原因导致的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 人均GDP飞涨, 进而引起医疗成本的增加, 也为医疗费用的上涨注入了必然因素。

(3) 实施中的具体问题。

首先, 是药品滥用, 实际用量远超过所需用量。尤其在基层, 过度用药的情况极其常见而严重, 特别是抗生素、激素、维生素、输液滥用。仅2009年一年, 我国输液用了104亿瓶, 相当于13亿人口每个人输了8瓶液, 该数据远远高于国际人均2.5~3.3瓶的水平。

其次, 医生实际工作中的“自卫性医疗”。所谓“自卫性医疗”, 是指医生对患者的处置不是出于病情的需要, 而是采用一些可以使自己回避医疗风险的方法治疗。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 如果交易双方彼此不信任, 那么交易的成本必然会增加, 医生的“自卫性医疗”在某种意义上说, 就是医患双方彼此不信任的产物。患者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 医患关系的不断紧张, 致使这种自卫性医疗更加难以停止。

同时, 药品流通方式以及以药养医的诊疗方式仍没有彻底解决, 导致药品价格的失控。药费在医疗费用中占据了相当的比重, 药价的虚高直接导致了医疗费用居高不下, 甚至与日俱增。卫生部在“困扰医疗体制改革的六大问题”中明确指出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医药生产和流通格局还不够完善、监管任务还相当繁重。一天不出台真正能落实、有力度的调控措施, 药品价格就一天不会回落。

与其他消费相同, 在医疗消费中, 经济状况好的患者的“高消费医疗”形成了一股市场推动力。在入院治疗过程中, 追求最高档的服务和最安全的治疗方式, 追求高档舒适的住院条件, 选用高档检查、治疗设备, 选用高档药品, 都使医疗费用不必要的增加。而医疗机构尤其是某些大型医院, 为了迎合这种消费, 引进高档设备、药品, 淘汰落后产品。进而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提高了消费档次, 甚至使大众消费者难以接受。

3 针对存在问题的对策探讨

(1) 建立医疗与保险的制约体系。

新医改政策中, 扩大医疗保障的覆盖面、提高医保报销补偿标准, 确实能降低患者自负的医疗费用份额, 但这调节的仅仅是患者与医疗保险机构之间的分摊比例, 并不意味着总体费用的降低。况且在报销比例与起付线的制约下, 百姓自己支付的医药费仍旧不是一笔小数目。而在目前的政策条例中, 医疗保险机构、医疗机构与患者三者之间, 没有丝毫的制约关联, 医生的行为无法得到合理有效的监督与制约。因此, 在医疗保险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建立有效的制约监督机制, 甚至将二者合二为一是从源头解决医保普及后医药费仍旧走高的方法之一。

(2) 实行分级医疗, 提供不同医疗消费档次。

我国是发展中农业大国, 城乡差距大、农民人口众多, 决定了我国不可能实行发达国家“高投入、高消费”的医疗卫生模式。中高档消费群的形成, 不应拉动医疗机构总体的高消费。因此, 在院间或者院内实行分级医疗, 为不同消费群体提供不同价位的诊疗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每个居民都能“敢看病、看得起病”。对高新医疗技术要进行正确评估, 不应片面崇尚, 减轻基层群众就医负担, 使群众反映的“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得到明显缓解。

(3) 加强医政管理, 依法管理医疗新技术。

医疗新技术是为患者更快更好解除病痛的方法, 并不是某些医院用来搞创收、医生用来赚外快的手段。盲目引进、互相攀比, 最终坑害的一定是广大患者。并不是每一个医疗机构都需要最新、最贵的医疗设备。因此, 国家除对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外, 还应对各等级医院的规模及医疗技术标准实行卫生立法。对各级医院实行明确的分工, 并制定相应的技术设施标准, 科学管理、严格执行。细化新技术, 新业务的准入标准、程序和审批权限, 从根本上杜绝盲目攀比、引进高新技术的现象。同时应建立相应医疗道德与行为的法规, 避免将新技术用来创收, 真正让患者不花一分冤枉钱。

从现实情况来看, 医疗费用问题仍然是新医改中亟须解决的一大难题。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仍然是一项需要不断努力的艰巨任务。当然, 改革是一个探索和创新的过程, 没有最佳的成功模式, 只有最适合自己发展和需求的模式, 改革, 归根结底是为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落实新医改的关键在于一个“真”字, 如何将8500亿元的每一分真真正正地用在百姓身上, 如何真真正正解决“看病贵”问题、造福于民, 才是政府与社会各界需要不断追求的目标。

摘要:在新医改实行的近两年时间内, 在为百姓“减负”、就医方面给百姓带来了实惠。然而在漫长的改革道路中, 难免遇到困难与问题, 医疗费用便是新医改道路上仍需解决的一大难题。要把减轻就医费用负担落到实处, 就要从药价、诊疗费用等源头抓起, 分析原因, 探讨对策, 解决问题。

关键词:新医改,医疗费用,药价,医改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罗楚亮, 熊晓曦.新医改可否解决医疗费用上涨之惑[J].西部论丛, 2009 (5) :46-47.

刍议医疗体制改革 篇10

本人窃以为, 将医院药房从医院里彻底剥离, 人财物彻底剥离, 将医技科室从医院里彻底剥离, 人财物彻底剥离, 在卫生行政部门设置专门机构进行管理, 将医务人员集中调剂管理, 医院之间调剂使用, 将医技人员集中调剂管理, 医院之间调剂使用, 将药剂人员集中调剂管理, 医院之间调剂使用, 加强流动性, 设备资源共享, 减少重复建设, 恶性竞争。所有处方采用纸质处方, 药品供应根据患者意愿选择。彻底实行管办分开、医药分开, 真正实行定编定岗不定人, 能上能下的全员聘用机制。绩效工资考核不得与处方的价位相关联, 不得与检查的项目挂钩, 要成立专门的机构对形成医药行业灰色收入各种腐化行为严肃查处, 严查招标采购中的腐化行为, 降低医药费用。只有动大手术, 大投入, 进行深层次的改革, 才能解决目前医药卫生领域所存在的顽疾。医改一定要将政府增加投入和转变医疗机构体制相结合, 只有医疗机构建立起完善可行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政府投入的钱才能够通过医疗服务转移到广大人民群众身上。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将是本次医改的主要目的之一。目前存在的政府投入不多、依靠药物养医、医院被迫创收的医院管理体制和其公益性相去甚远。再也不能让医院院长为创收发愁, 他们要做的是为群众提供好的医疗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减少医疗事故、保障患者安全。

加强对新闻媒体、广告宣传的管理力度, 做大限度的杜绝虚假广告, 加强舆论导向, 让普通民众养成良好的健康保健习惯。严厉打击电视购物、区域性电视媒体 (地方电视台、城市电视台等) 上的虚假宣传、以及各地电台有关医药健康的内容要做好审核。医托和号贩子容易辨认和打击, 但这些媒体又何尝不是某种意义上的医托呢, 必须责成有关部门进行有力的打击。

加强对医药行业准入资质审查, 提高门槛。目前基层卫生从业人员很多只有中专学历, 职业进修有严重不足, 造成人员多而不精, 同时一些大学院校的毕业生有找不到工作岗位, 必须去粗求精, 让真正有执业资质的优秀人才充实到一线。相较于医疗机构, 药店的人员素质更不容乐观, 有些人员甚至从未接受过系统的药学业务知识培训, 就上岗, 有些地方对处方药的管理等同于非处方药, 处方药的销售不经处方, 或者处方没有存档。要加大政府投入, 形成政府、单位、从业人员共担医药技术人员培训进修机制, 要常态化, 并对其专业知识考试考查常态化, 要切实增强基层技术人员专业技术水准, 将维护人民健康做成一项事业, 而不是企业或其他。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探讨 篇11

【关键词】医疗体制改革;公立医疗;社区医疗;医疗保险

1.关于医疗改革回顾

建立完善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是健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综观世界各国医疗保险制度,德国于1883年在世界上第个建立法定社会医疗保险,通过强制性投保筹集资金,实行医疗保险;英国于1948年在世界仁第一个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制度,通过税收筹集资金,向居民提供免费医疗服务。近年来,实行高福利医疗保障制度的西方发达国家山于不堪重负,难以为继,纷纷把改革医疗保障制度变作为社会改革的重点项目,但却困难重重,步履艰难。

我国的干部职工自五十年代起开始享受免费医疗性质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看病自己不花一分钱这项福利制度持续了万几卜余年。进入九十年代后,我国传统的劳保医疗制度的弊端日益显现一方面,一些国有困难企业职工拿着大把医药费报销条长期领不到现金,而少数人却动辄开出成百上干元的药品,甚至开出口用百货全额报销。1997年全国职工医疗费用比1978年改革初期增加了28倍,而同期国家财政收人只增加了6.6倍。改革传统的职工医疗制度成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迫切需要。中央和地方领导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先在镇江、九江试点,进而在全国57个城市开展试点。各地从地区社会经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探索改革之路,积累了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

2.我国医疗改革的总体目标

我国医疗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此,要进行“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四大体系的建设。新医疗改革已增加国家投入为亮点,建立“低水平,广覆盖”的全民医疗卫生体系,需要在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五个重点领域加大改革力度。

3.我国医疗改革建议

3.1公立医疗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私营医疗机构实行市场化运作

根据2009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2008年全国医疗卫生总费用8659.9亿元,其中政府支出占17.9%,社会医疗卫生支出占29.9%,居民个人现金支出占52.2%。与世界各国比较,我国医疗卫生经费的政府投入比例明显偏低。医疗卫生关系国计民生,政府应加大对医疗卫生的财政投入。在此基础上,对公立医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把医院推向市场不可取,大凡国外成熟的医疗卫生体制,公立医院完全国有化,包括医生的收入也是相对固定的,不可能根据医院的经济效益定医生的工资和奖金。因为医疗卫生涉及生命健康,不能因为病人没钱而得不到应有的救治,也不能因为医院没钱而减少医生的工资和奖金。政府应保障公立医疗机构的支出,杜绝其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保证医生有较高的、稳定的收入,使其静心钻研业务。

同时,改革收入分配方式,切断医务人员与医疗服务收入的直接联系,代之对科室、医务人员业绩的综合评估方式,在建立客观、全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考核评估指标(侧重医疗服务的质量,兼顾价廉与工作效率),根据考核结果决定医生的经济收入,以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防止人为主观影响,这些客观指标的载体应是计算机和互联网,并要编制一套严密的与量效指标挂钩的客观评估软件。例如:治好某个疾病需用多少钱,治愈到什么程度,根据客观的检查结果来定。另外,还要依靠社会办医(私营医疗机构),以此来满足社会各种不同层次的需求。私营医疗机构要限制数量和地域,实行市场化运作,防止垄断,公平竞争,从而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私营医疗机构小到个体诊所,大到医院,只要合理合法,都允许办,并且不限服务项目,让市场来决定其供求的项目。

3.2发展社区医疗,使群众易于得到价廉的医疗服务

鉴于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备和技术都较差的现状,应采取整合医疗资源的方式,将城市三级医院按区域与社区医院合并,或由三级医院定向帮扶社区医院,使三级医院的医疗资源可以资助社区医疗的发展,社区医院也可以理所当然地得到三级医院的技术指导,例如社区医生可以定期免费到三级医院进修,三级医院医生也可定期下社区指导工作。但是限于社区的特殊情况(设备落后,且是全科医疗)三级医院的专科大夫在医院形成的诊疗方法和专科知识,在社区不一定实用,所以应侧重于让社区医生到三级医院的多个科室轮转培训提高其全科医疗知识,提高社区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从而使百姓能在社区得到物美价廉的医疗服务,遏止医疗费过快增长。但是不能强制实行“社区首诊制”,因为以现在社区的医疗设备和医生的技术水平,很可能会出现误诊、误治而不转诊。如果出现了误诊、误治,没有“社区首诊制”,病人只能抱怨自己没有选择大医院就诊,或归罪于误诊的社区医生;如有“社区首诊制”,病人就会将其归罪于该项制度。而且,这样规定也会使病人只能无奈地选择某些庸医看病,怨言会很大。对社区医生来说,依其现有的医学技术水平,只要病人坚决要求到上级医院就诊,即使是社区医生自己认为很普通的疾病,也不敢贸然拒绝病人转诊。这样,实行“社区首诊制”只能空增一次挂号的费用,且耽误病人及时看病,社区医生起不到“守门人”的作用。

3.3努力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付费制度

3.3.1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保险付费制度

我国医疗保险付费制度科学与否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行为有重大影响。为促使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行为与其服务宗旨一致,医疗保险付费制度应主要选择定额预付制。具体来说,在住院医疗中,应主要选择按人头、按住院天数的付费制度,或总额预付制。同时,在这些预付制中应包含病人的自费费用,以防止医疗供方的费用转移,造成预付制功能下降。在门诊医疗中,结合现在正在推行的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将参保人个人账户的部分资金按人数定额包干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参保人由此获得包括保健、预防、小病治疗等在内的一揽子基本免费的医疗卫生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可试行类似国外的管理式医疗制度,即形成一个包括社区卫生服务、急救医疗、住院医疗、康复医疗、长期护理等在内的完整的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保险相结合的体系。

3.3.2改革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付费办法

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制度的共同特性是用较少的资金解决那些经济困难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最好的方法还是应通过定额预付制将费用交给医疗服务供方去管理。具体办法:合作医疗应将资金用定额包干的方式与农村基层卫生机构和乡村医生捆绑在一起,医疗救助则将费用与特别设立的医疗救助机构和病房捆绑在一起,实行定点医疗。这些定点医疗机构,根据实际的费用,设计基本的医疗服务计划。按计划给符合条件的对象提供基本免费的医疗服务。这种基本的医疗服务可能是比较落后和不足的,但是相对看不起病是一种大大的进步,同时可以使有限的资金达到使用效益最大化。

4.结束语

医改最大的着眼点就是“把基本医疗卫生体制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这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从理念到实施的重大转变。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消除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后顾之忧,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最终实现“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

【参考文献】

[1]宫秋平.构建与完善现代医疗保障体系[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2]顾听.走向全民医保:中国新医改的战略与战术[M].北京:中国勞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3]周向红,陈伟荣.医疗卫生政策中公平与效率的权衡[J].中国医院院长,2006,(10)

[4]安体富,任强.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问题与对策[J].财贸经济,2007,(8)

医疗体制改革市场化 篇12

实际情形全非如此。通过实地考察, 我们发现, 由于机缘巧合, 神木县的确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上走出了一条新路。然而, 这条新路的特征并非所谓“全民免费医疗”, 而是由三大制度安排所组成:其一, 神木县建立了一种保障水平较高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其二, 神木县的医保机构代表所有参保者向各种医疗机构购买医药服务;其三, 神木县形成了民营医疗机构占据多数的多元化医疗服务市场格局。

可以说, 神木医改中的所作所为, 恰恰就是我们多年来所倡导的“有管理的竞争”, 或“有管理的市场化”。所谓“有管理的竞争”, 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 (1) 走向全民医保, 政府在医疗筹资中扮演积极而有效的角色; (2) 公立医疗保险代表参保者的利益向各类医疗机构购买医药服务; (3) 医疗服务体系走向市场竞争, 其中政府以购买者 (通过医保机构) 、监管者和推动者的角色参与到医疗服务的市场之中。在很大程度上, “有管理的竞争”就是国家“新医改方案”为中国医改指出的一个战略方向。

“神木模式”恰恰就是“有管理的竞争”的一个具体实践, 但由于种种原因, 无论是“神木模式”的创建者还是其颂扬者, 均有意无意地回避着“竞争”或“市场化”这类字眼。

神木县为“有管理的竞争”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制度结构, 而这种制度结构在中国的范围可谓绝无仅有, 因此称之为“神木模式”并无不妥。走向全民医疗保险、医疗保险购买医疗服务、医疗服务走向市场化, 这三大制度安排构成了“神木模式”制度结构的整体。忽视其中任何一部分就如同盲人摸象。倘若将“神木模式”刻画为“全民免费医疗”, 并且进一步视之为计划经济时代公费医疗体制的全民化, 更具有误导性和危险性。

一、神木模式特征之一:走向“全民医疗保险”

讨论“神木模式”, 首先需要回答, 其制度安排到底是不是“全民免费医疗”?早在“神木模式”声名鹊起之时, 本文第一作者曾通过对其政策文件的考察指出, 在新医改的大背景下, 神木医改的制度模式并不是“全民免费医疗”而是“全民医疗保险”。这一判断现在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实。

一般认为, 英伦三岛、北欧、南欧、中国香港地区以及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 (一般为前英国殖民地) 实行“全民免费医疗”, 所有合法居民无需缴费, 自动成为受益者。然而, 根据《神木县全民免费医疗实施办法 (试行) 》 (神政发[2009]3号) , “未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不予享受免费医疗”。

其实, 神木县同全国其他很多地方 (尤其是推进了医疗保障体系城乡一体化的地方) 大同小异, 建立了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合作医疗为主干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其中在其他地方一般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命名的制度在神木县被冠名为“城乡合作医疗”。名称如何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城镇职工医保和城乡合作医疗本质上都是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参保者都需要缴费。无论缴费水平是高是低, 只有参保者才能享受医疗保障待遇。即便医疗保障水平很高, 或者说在某种条件下参保者所接受的某些医疗服务或药品基本上“免费”, 也不过表明这是一种医疗保险制度。

在2011年之前建立覆盖城乡民众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正是国家“新医改方案”提出的改革目标之一。可以说, 神木医改提前实现了国家“新医改方案”的目标要求, 即至少在户籍人口范围内真正实现了“全民医疗保险”。但是, 这一点并非“神木模式”的独有之处。从理论的角度来看, 全民医疗保险中的“全民”不应限于户籍人口, 而应扩及所有居民;从实践的角度来看, 中国很多地方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已经从户籍人口扩及常住居民了, 尤其是覆盖了在当地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而且, 将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农合合并,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城乡居民医保, 这已经成为很多地方的实践, 而且很多地方居民医保的城乡一体化早在几年前就已开展起来了。因此, 无论就“全民”与否, 还是在医保的城乡一体化上, “神木模式”并没有任何神奇之处。

“神木模式”之“神奇”, 主要在于大大提高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筹资水平和保障水平。实质上, “神木模式”意味着“公共财政补需方”原则的大力落实, 城乡居民医保的筹资水平随之大幅度提高, 城乡居民医保的支付水平大幅度提高, 最终所有参保者看病治病时的自付比重较低。神木县在2009年安排了1.5亿元的财政预算, 占其当年财政支出的5.2%, 用于“全民免费医疗”。其给付范围包括三部分:其一是普通门诊, 每一个参保居民获得一个个人账户, 每人每年获得100元的门诊补贴;其二是慢性病年度限额报销, 2009年规定了23种, 到2010年增多为36种;其三是其给付结构的核心部分, 即住院费用报销, 其给付规则如表1所示。

与全国各地基本医疗保险相比, 神木“全民免费医疗”的住院给付在结构上可谓大同小异, 均设立起付线和封顶线, 只不过在县内就医时起付线与封顶线之间的医药费用实施“全额报销”。所谓“免费”的特色, 正是体现在这一点上。当然, “全额报销”并非适用于两线之间的所有住院医药费用, 而是设定了专门的医疗服务和药品目录, 这就是国际医保实践中所谓的“正面目录” (positive list) 。而且, 在给付结构设计的制度细节上, 神木县就不同类型定点医疗机构设定了差别性起付线, 引导参保者更多利用当地的、基层的医疗服务。这两个特征在全国各地的医保政策中都有, 甚至在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医疗保障体系都有, 并非神木独有。

简言之, “神木模式”的核心就是政府高补贴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 并通过改善医保给付结构, 显著提高了占神木户籍人口中绝大多数城乡参保居民住院费用的实际补偿率。从2009年3月开始到2010年8月, 神木县患者在县内住院费用的实际补偿率稳步上升, 由最初的不足72%稳步上升到86%上下。实际上, 在医改之前, 当地只有城镇职工和公务员的住院费用实际补偿率达到了这个水平。作为一种保障水平适当而充分的全民医保制度, 神木的“全民免费医疗”满足了参保者大病治疗的基本需要。这是“神木模式”最显著的效果, 也是其最让人称道的地方。

资料来源:《神木县全民免费医疗实施办法 (试行) 》 (神政发[2009]3号)

从制度比较的角度来看, “全民免费医疗模式”与“全民医疗保险模式”是国际最为通行的两大医疗保障制度。两大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筹资机制的不同:全民免费医疗的筹资主要来源于一般税收, 而全民医疗保险则来源于专项税收 (或缴费) 。尽管筹资机制的不同会对医疗保障的公共管理带来一定的差异, 但是从公众的角度来看, 两种模式并无显著的不同。无论是纳税还是缴费, 老百姓的关注点主要在于看病治病时自付比重的高低。如果自付比重很低, 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那么在日常用语中, 人们不免会使用“免费医疗”的字眼。当然, 倘若全民医疗保险制度是由政府高补贴来支撑, 亦即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主要筹资来源是政府财政, 那么这种全民医疗保险被称为“全民免费医疗”尽管有欠严谨, 但也未尝不可。

然而, 需要指出的是, 在中国的社会舆论和政治环境中, “免费”字眼有着特殊的意涵, 其使用也会产生特殊的功用。所有人都知道, 在医疗政策领域, “全民免费医疗”这个提法远比“全民医疗保险”更具有轰动效应, 当然, 其轰动效应所带来的后果也具有很多不确定性。在轰动效应淡化之后,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神木所谓的“全民免费医疗”, 实际上就是一种政府补贴水平较高、给付水平较高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

二、神木模式特征之二:医疗保险购买医药服务

医疗保障体系健全与否, 筹资机制仅是其一个维度。至少还有两个其他的维度特别重要:其一是医疗保障体系对医疗服务提供方的支付机制, 通称“供方支付” (provider payment) ;其二是医疗服务提供方的制度和组织结构, 关键在于是否存在着某类医疗机构独大甚至垄断的格局。“神木模式”的第二大特点, 在于强化了“支付或付费”这一环节, 而在全国其他许多地方, 这一环节相当薄弱。

实际上, 改革医保机构的供方支付方式, 是全球性医疗体制改革所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当民众的医药费用汇集起来之后, 医保机构就成为参保人的经纪人, 其职责是代表参保者的利益向各类医疗机构以团购的方式购买医药服务, 其团购的具体方式体现在医保机构对医疗机构的各种支付方式。医保供方支付的方式多种多样, 其不同的组合方式, 会对医疗服务提供方产生不同的激励机制, 促使后者选择不同类型的诊疗和用药路线。如何对供方支付方式加以巧妙的组合, 亦即改革原有的供方支付方式, 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激励机制, 促使医疗机构关注医药服务的成本—效益比 (cost-effectiveness, 俗称“性价比”) , 就变得至关重要。

传统的付费方式是按项目付费, 其特点是服务提供者 (即医疗机构) 对于费用控制缺乏积极性。由此, 以多开药、开贵药、多检查为特征的“供方诱导过度消费”, 在医疗服务领域非常盛行, 以致引发民怨。很多人把这种现象的产生归结为医护人员的道德意识薄弱或者医疗机构由于市场化而产生的逐利行为, 其实这种诊断是有问题的。根本的原因在于付费方式, 即按项目付费。对于医疗机构来说, 按项目付费所创造的激励机制容易使得供方诱导过度消费出现的概率增大, 这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 绝非中国医护人员医德不佳所致。

世界各国的医保机构, 无论是公费医疗管理机构, 还是社会医疗保险机构, 还是商业医疗保险公司, 基本上都在探寻其他各种付费方式的组合, 部分替代原来盛行的按项目付费。就医保付费改革, “新医改方案”第十二条中写道:“强化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的监控作用, 完善支付制度, 积极探索实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方式, 建立激励与惩戒并重的有效约束机制。”除了“新医改方案”列举的这几种付费方式之外, 在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其他付费方式包括:按服务单元付费、按服务人次数付费。这些付费方式看起来五花八门, 但其共同特色, 就是付费方对医疗机构采取打包预付制, 只不过打包的标准不一而已。

“神木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 在公共财政大力落实了“补需方”的原则之后, 神木的医保机构推进了医保供方付费方式的改革。神木医保付费改革主要针对住院服务, 基本上采用按服务人次付费, 辅之以少量的单病种付费。需要指出的是, 神木的医保付费改革还有很多不尽令人满意之处, 在改革的实践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包括: (1) 市场化的购买机制与医药价格的行政管制相冲突:由于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的现行行政定价方式与按项目付费相适应, 因此医疗服务的人力成本在其他新医保付费模式无法得到适当的体现, 从而极大地挫伤医疗机构接受新付费方法的积极性; (2) 医保机构对医药服务的购买行为出现了行政化趋势, 即依靠形形色色的行政检查来推进新付费机制, 而对服务购买的合同管理极为薄弱; (3) 谈判机制的非制度化:医保机构与医疗机构相互扯皮, 新医保付费方式的标准制定也缺乏公开透明性; (4) 付费方式选择的重复博弈:尽管各地采用了不少新付费方法, 但依然用按项目付费的方式来结算, 于是新付费方式向旧结算办法回归了, 按项目付费依然发挥主导作用, 付费改革的效果不明显。

当然, 出现这些新问题并不奇怪。世界各国的医保付费改革大多经过10年的重复博弈才稳定下来。中国的全民医保才刚刚成形, “神木模式”也还不到两周岁, 医保付费改革才刚刚上路, 但是, 其重要意义不可低估。在神木县, 医疗保险购买医药服务的制度架构已经成形, 现在所需要的是不断完善其制度细节。医保付费改革意味着医保机构对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三、神木模式特征之三:医疗服务市场化

与医保付费改革的重要性相类似, 医疗服务体系的改革也至关重要。试想:如果某些医疗服务提供者由于种种原因而效率不彰, 甚至行为扭曲, 而且在一定地区内还处于主导甚至垄断地位, 那么无论医疗保障体系的筹资机制如何完善, 无论参保者的保障水平多高 (亦即无论如何“免费”) , 无论医保机构的供方支付方式多么巧妙, 整个医疗体系的运转都不可能顺畅。如果医疗服务体系中没有竞争或者竞争不充分, 从而医保机构实际上根本不可能有效地行使其自主签约的权力 (亦即取消某些医疗机构的医保定点资格) , 那么付费者就没有选择的余地, 那些以符合公众利益从事医药服务的医疗机构就不可能得到适当的奖励, 那些罔顾公众利益的医疗机构也就不可能得到应有的惩罚。

因此, “神木模式”中还有一个最值得关注和借鉴的特点, 也是为绝大多数评论者所忽略的特点, 即当地医疗服务体系的充分市场竞争的格局。神木县已经形成了以民营医疗机构为主体、市场机制为主导的医疗服务市场, 这显然为当地全民医保制度的建立和正常运转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神木县共有14家“全民免费医疗”定点医院, 其中只有一家是公立医院 (即县人民医院) , 其余13家皆为民营医院。神木县医疗服务市场竞争格局的形成, 不应该归因于运气, 恐怕只能说是前些年据说是“基本不成功”的医疗行业市场化的结果。在大声赞扬“全民免费医疗”又同时回避、怀疑甚至抨击医疗市场化的舆论氛围中, 这一点不免产生了某种黑色幽默的意味。

正是医疗服务市场化这一点, 让今天的“神木模式”竟然轻松绕过了中国医改总绕不过去的大难题, 那就是公立医疗机构主宰甚至垄断医疗服务市场的痼疾, 以及医疗体制弊端的总根源, 即“管办不分”的问题。之所以说公立医疗机构垄断医疗服务市场是医改的一大障碍, 原因在于医疗服务行业这种行政化格局使得公立医院一方面“套牢”了政府, 另一方面剥夺了患者的选择权, 在同样的资源投入下降低了患者享有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数量。试想, 如果神木县的医疗服务市场像全国许多地区那样由公立医院垄断, 神木县的医保机构还能够像今天这样以一个超然独立的第三方购买者身份自由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吗?还能轻松地同医疗机构讨价还价从而建立起全新的医保供方付费模式吗?还能够因为定点医院不符合要求而坚定地取消其医保定点资格吗?

一旦医保机构取消公立医院的医保定点资格, 在医疗服务高度行政化的格局下会出现一系列后续问题。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市场上会面临灭顶之灾, 公立医院的数亿国有资产很可能就打了水漂, 那些拥有国有职工身份的医院领导和医务人员就会闹翻天, 哪个政府官员愿意承担这个后果?因此, 一旦公立医院垄断医疗市场, 哪怕其服务质量再差, 管理再混乱, 药价虚高的事情再层出不穷, 它们也基本上是铁定且终身的医保定点医院。而且, 公立医院真干得不好, 甚至犯了什么错, 主管部门一般不仅不会公开处罚乃至取消其医保定点资格甚至令其直接关门, 还会千方百计为其遮盖。

在民营医疗机构得到一定发展的市场格局下, 民众和医保机构都有了宝贵的选择权。而且, 在民营医疗机构占主导地位时, 医保部门的选择权就大得多, 地位也超然得多, 医保资格的给予和取消的约束力也就有效得多, 而医保付费改革也能对医院的短期化行为产生制约作用。在民营医疗机构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 面对民营医院的竞争, 有限的几家公立医院也必须积极改进服务态度、改善医疗质量。它们也许还不用担心政府会取消其医保定点资格, 但是却必须担心患者不来就医。

众所周知, 医疗机构的主办者与医疗服务的监管者不分开, 亦即“管办不分”, 是中国新医改的一个大障碍, 因为它是公立医疗机构垄断医疗服务市场的体制根源。作为医疗行业监管者的卫生行政部门同时又是公立医疗机构的慈父, 在大多数情况下, 这种管办不分的格局很难令人相信卫生行政部门能客观中立地行使其监管职能者的职能, 维护各类医疗机构之间的公平竞争。实际情况总是卫生行政部门一味偏袒公立医疗机构, 有意无意为对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行业高设有形无形的行政壁垒, 为公立医疗机构谋取了行政垄断地位。由此, 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 中央政府明确提出“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行业”政策也已二十多年, 但是, 公立医疗机构依然一统天下, 民营医疗机构仍然十分弱小。

在推行全民医疗保险制度之际, 历史机缘巧合, 神木已经形成了一个以民营为主体、市场机制为主导的医疗服务市场。医保机构作为第三方购买者, 没有自己的“儿子”需要照顾和袒护, 可以放手行使第三方购买者职能, 同样的质量挑选费用最低的医院、同样的费用挑选相对来说质量最好的医院。

上一篇:氧化酶活性下一篇:高校计算机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