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模式

2024-10-02

作文模式(共12篇)

作文模式 篇1

作文教学在整个小学阶段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直以来也是小学教师最为关注、最为头痛的一个话题。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教学目标中指出:“能具体准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 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并不是多高, 而且我们教师在作文课上也费尽心思地将一肚子的“作文方法”传授给学生, 可是, 学生还是写不出满意的作品, 收效甚微。

学生写不出、写不好作文的原因在哪里?我们是不是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一想呢?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可是, 学生对作文课感兴趣吗?是不是我们的作文教学不但没有达到激发学生写作的目的, 反而扼杀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呢?

一、积累素材

教师应该知道, 学生写不出作文的根本原因在于“肚里没货”——没有材料的积累。作家梁衡说过:“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笔者认为, 平时注重积累, 知识才能厚实, 写起来才不会为难。那么, 应该让学生积累什么呢?

学生应该积累作品中的好词佳句、名人名言、精彩片段等。需要注意的是, 教师应让学生将这些平时积累的素材用一个“小本本”记录下来, 然后背诵。记录多了, 背诵多了, 写作的时候才能左右逢源, 素材便汩汩流淌。如果这篇文章较好, 可以背诵整篇, 在写作文的时候, 加以模仿。但是, 摘抄也是有要求的, 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摘抄这些句子, 是内容独特、句子形式新颖, 还是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值得借鉴。学生明白了这些, 抄写也就有了“目的”, 写作能力也会日益提高。此外, 积累不可三分钟热度, 必须长期坚持下去。素材积累多了, 用起来也容易, 学生写作起来也便不会感到困难。需提醒一点, 教师对学生的积累可以进行干预, 让学生定期交积累的写作素材, 适当点评和鼓励, 这样就能使学生树立积累的信心。

只积累还不够的, 还要与写作联系起来。很多教师都有让学生写日记的习惯, 殊不知, 时间长了, 学生对日记也失去了新鲜感, 日记也成了每天的“流水账”, 简简单单的语句, 潦草的字迹便成了每天的任务。对此, 我们可以将学生讨厌的日记来个彻底改版:一周模仿一篇作文, 周一来个“模仿秀”作文竞技场。我们还可以一周确定一个主题, 如写人或写景或写事等等。不过, 也不能一味模仿, 时间合适的时候还应来一次作文竞赛, 真真正正地让学生去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

二、整合素材

积累了素材还需要整合。整合素材前, 应先将自己积累的作文素材进行适当分类, 如哪些是写人的, 哪些是叙事的, 哪些的写景的, 哪些是说明事物的等。对所积累的素材分类有以下好处:首先便于查阅。如果自己在以后的写作中遇到需要借鉴的句子或段落, 可以更快速的查阅。其次, 可以增加积累的信心, 更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增加成就感。整合素材还可以将分好类的作文材料进行适当补充, 做好批注。分类的过程也是自己写作水平提高的过程。此外, 整合素材更是将自己所积累的所有写作材料进行分析比较的过程, 即通过比较分析, 得出哪一篇更好, 好在哪里, 优中选优, 提高写作水平。

三、模仿素材

上文提到了模仿, 模仿写作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那么, 如何模仿?模仿哪些呢?

对于学生来说, 他们可以模仿课文经典。例如, 《鸟的天堂》中对榕树的描写可谓经典:“那么多的绿叶, 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 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 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 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在上课和学生交流学习了这段话的妙处之后, 我安排了一次小练笔。对此, 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全打开了, 有的写校园中的白杨树, 有的写家中的槐树, 还有的写苹果树, 甚至把果子比喻成了树的精灵……真可谓精彩纷呈。

当然, 模仿不是机械的, 要有自己的思路, 还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把它组织起来。除了模仿教材, 自己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以及优美的范文都可以模仿。正如学习书法, 需先临帖, 等临到一定程度了, 方可有自己独特的思路。

四、运用素材

学生积累了众多写作素材, 只进行模仿写作还是不够的。因为, 我们的习作往往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的, 这个时候就涉及如何运用我们所积累的写作素材。

一个班级中, 学生的水平往往是参差不齐的。为了让全班学生共同提高, 达到高效习作, 我们可以讲全班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 但要保证每个小组水平相当。这样, 作文课的时候, 就可以运用小组的优势来进行学习。组内人员共同探讨作文的拟题、选材、谋篇布局、表达手法和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内容。小组内集思广益, 组与组之间产生竞争, 这样一来, 集体的思路融到了每一个学生的脑海中。这时, 对于每个学生来说, 尤其是写作能力稍差一点的学生来说, 不会为写不出作文而头疼了。

选材中还有几点需要注意的:第一, 选典型的事例来抒发情感, 这样可读性强。第二, 对小学生来说, 事例不宜过多, 一两件事即可。第三, 选材一定要与文章的中心联系紧密, 不可偏离所要表达的意思。

总的来说, 写作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尤其对小学生来说, 更是一项长期的熏陶过程。“四步”作文模式探究, 只是一个例子, 教师在运用的时候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兴趣当头。同时, 教师必须明白积累、整合、模仿、运用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 它们是有机结合、互为促进的。

作文模式 篇2

作文能力培养模式

作文能力培养模式 谈我的作文教学经验(一) 教小学三、四年级的语文几年来,我一直关注如何让学生走好第一步。看了不少资料,发觉说的都是些很理论性的东西,太抽象,不易吸收和借鉴,有些有用的也很零散,不成系统。思索后决定探究个模式来。现在把我认为自己这几年来比较成功的地方说出来和大家交流、切磋。 我就从础石工程、练笔形式、作文以后三方面来说一说我自命的海哥作文指导模式。 一、础石工程 1、 指导生活 很多书介绍的是指导观察,我之所以改为指导生活是因为我认为指导观察远远不够,还应该指导学生去用耳朵听、用手摸、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老师还应该组织学生活动、指导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只有生活丰富了,学生才有富足的作文素材,只有师生共同生活多了,老师的指导才更能充分发挥功效。 2、 与听、说、读、写结合 A.所谓与听说训练相结合是我按座位依次每天安排三名同学分别在朝读前、上午第一节前、下午第一节前分别到讲台上讲故事,叙他的所见所闻也可,其他同学在位置上听。其目的功效之类,以及后面所涉及别人常说的人人皆知的,我就不说了。 B.所谓与读写训练相结合,就是在课文中学遣词造句,学结构文章时指给学生在哪种情况下运用。创造课外阅读条件,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老师要随时突出文章再短也要有明确有中心这一要求,特别是后面的随笔要求更是如此。 C.所谓与写字训练相结合,指的是写字习惯包括字体、姿势都要求规范运用到作文中。 二、练笔形式 1、 流动日记 我这里的流动日记就是类似《小学语文教学》第9期所介绍的《循环日记》和《今日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作文大本营》第9期所介绍的.《宋张演义》。把全班同学分成五大组,一组一个日记本,一个日记本写一个组的故事,老师则分别参与到五个组中去,单周星期一到第一组中与同学们一起创作,星期二到第二组中与同学们一起创作……双周星期一在全班探究第一组故事,星期二在全班探究第二组故事…… 2、 随笔 随笔是防止学生有感无处发的可悲现象而产生的,每人一本,随便什么时候写,随便怎么写,随便写什么,关键是感兴趣的事做了有话想说,蒙了屈有话要说、有爱有恨就要提笔发泄。它弥补了流动日记使学生练习不够的缺陷,它可能一天写几篇,也可能几天写一篇。倘若几天写一篇,说明该学生这一段时间需要老师帮助感悟,帮助查找整理写作素材。所以老师应该经常查看随笔。它还可作单元作文的草稿本。随笔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的文风。 3、 单元作文 &n

[1][2]

高中作文评改模式探究 篇3

1、以教师为主的同批同改模式

教师根据当次作文训练目标,挑选适量能反映此次作文集中问题的习作作为本次重点评改目标,并作整体修改,再将原稿和修改稿同时印发给学生,板书本次集中存在的问题,让他们在比较中领悟修改的方法,并做理论引导,然后选择部分有类似错误的习作,让学生口头修改。然后选出典型作文让作者朗读,要求同学根据写作要求发表批改建议,并让作者介绍自己的构思、选材、立意。此时教师再依据训练要求从作文理论上加以指导。最后教师综合意见,点评总结,进一步指明写作要求,让学生批改剩余的作文。

前期训练指导,重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侧重评价内容方面。要积极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悉心抚慰受挫学生,后期训练可以着重加强作文技巧的指导。以教师为主的同批同改是以教师整体把握为主,从“挑选样本”到点评示例,到集中指导讨论评改,教师仍起主要作用,学生的评改主体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还有待进一步培养。这一模式适合于高一上学期,是培养学生自主评改的初始阶段。

2、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的互动评改模式

经过第一种模式指导训练后,学生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写作理论,对习作有了较高的评价意识和能力,这时教师就可以把评改权交给大部分学生。

教师先按写作水平高低或位置情况成立作文批改小组(四五人),交叉批改,然后每组选出1—2本有代表性的作文向全班推荐,并由中心发言人阐述评改意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要明确选择优秀作文的标准,二要指导学生掌握常用的修改符号及高考作文两级评分标准。

接着教师指导学生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从作文的结构、语言、基本观点、思想感情、文面等方面批改文章。除用传统的“删增调换”等方法外,还教育学生学会旁批,并运用说明式、评述式、提示式等方法来评改作文。同一篇文章,经小组讨论后,先由作文水平较高的同学提出口头评改意见,并兼纳其他组员的建议,然后采用组长组织轮流执笔的方法进行评改。

批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精批点评,批语精当。二是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三是因文指导,有的放矢。总之,每一次作文批改,要尽量使各层次学生都有所得。差的作文可以“改重于批”,尽量保留作文中主要内容;好的作文可以“批重于改”,指出其优点,扬其所长。

小组讨论批改完成后,各组把评出的样本在全班交流,小组间展开争鸣,教师点评指导。最后教师认真审阅各小组的评改情况,表扬那些评改认真的小组及执笔者,对批改重点把握不準,态度不够认真的重新个别指导,使其及时改正。

小组合作探究为主的互动评改模式既避免了全班讨论头绪太多、效率太低的弊端,又避免了独自修改信度不高的缺点。将评价权基本交给了学生,只是在双方争执不下时,教师才发表自己的看法,从写作理论上加以指导。

3、学生自主评改模式

学生自主评改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初步的写作理论,或是经过评改标准示例训练后,由学生进行的一种简捷高效的评改方式。

教师要提高学生自主评改意识。可以用诸多文学大师重修改的典故让学生明确知名大家尚且如此,何况初学者,以此来激发学生评改兴趣,养成自主评改的好习惯。

还要培养学生朗读推敲的能力,做到眼看、口念、心思、手练。通过整篇默读,纠正错别字、漏字,在轻声诵读中体察用词、句意、连贯、标点等,然后从文章结构入手审视诵读,再重点复读思想内容,最后依据评分标准运用常用评改符号及方法,深入品评,力求文通字顺。学生自主评改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评改能力,适用于高二下学期或高三年级。教师要做好反馈复检的再评改活动,及时指出上次评改存在的优缺点,逐步使评改走向自主规范的新台阶。

互动模式作文批改 篇4

一、做好互动准备

(1) 动员。我们从作文批改, 尤其是教师高投入、学生低收效的现状入手, 引导学生明确互动的必然性;从学生参与直至独立进行批改的意义入手, 引导学生理解互动的重要性;从学生自己批改作文的条件入手, 引导学生相信互动的可能性。

(2) 分组。为了确保这一改革能够得到良好组织和有效调控, 我们把学生分成5~7个互动小组 (每组10人左右, 有正、副组长各1人) 。分组时, 提请学生考虑以下原则:从性格、习惯、爱好等方面考虑, 自愿组合;从水平方面考虑, 互补组合。以合理的人员配置作为互动的能力保证。

(3) 可变性原则。从动态方面 (水平提高比较明显的学生应及时调换小组, 以扶“贫”济“困”) 考虑可变组合, 以必须的人才流动为“互动”的发展保证。

二、进行互动批改

(1) 互定标准。每次批改时, 我们引导学生在严格掌握共性标准 (评改作文的一般要求, 例如内容、结构、语言、书写等) 的前提下, 灵活处理特殊情况 (某类文体的某个或某些相关要求) 。

(2) 互改习作。开始正式批改时, 一般有三个步骤:一是先由一个同学批改本组内一个同学的作文, 如改正错别字、改通语句、改妥标点、写好眉批及总批、给定分数或等级;二是再由两位组长把关, 复改自己以外其他同学的作文, 不只对作者而且还需对初评者提出补充或修正等方面的意见;最后, 教师对全部作文, 特别是学生吃不消的作文进行总体把关, 了解学生的作文情况尤其是批改情况, 摸清行情, 积累材料, 为相互指导做必要准备。

(3) 互谈体会。这是互动时不可缺少的环节, 其意义在于扩大互动交流, 加强评改者与评改者、习作者与评改者、习作者与习作者之间的多向“对话”。

(4) 互推佳作。这也是互动时必不可少的环节。其意义在于:互改成果, 推出范文。誊写或打印前, 习作者须按初评、复评以及师评意见自我修改, 然后提请组内同学再次修改;誊写或打印后, 全班同学以及教师进一步提出完善意见。

这一作文互动模式不仅具有可操作性, 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 实现了新课标理念。作文批改由传统状态进入互动状态, 这不只是形式的转变, 更是观念的转变。首先主角定位, 实现了由教师向学生的转变。传统批改中, 教师动得过多, 几乎包办了一切。互动批改时, 学生的互动以至“自动”, 使学生成了名副其实的“主角”。

其次, 目的定位, 实现了由“评”向“改”的转变。在传统批改中, 囿于时间、精力所限, 即使责任心很强的教师, 也只能更多地止步于“评”, 即指出学生的不足, 评价其优点。互动批改, 除了保持“评”的优势, 更重要的是, 由于重视同学、教师以及自身的多向修改直至推出佳作, “改”便成了最高也是最终的目的。归根结底, 学生需要不断训练并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再次, 实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 培养了能力, 也学会了方法, 学会了求知, 学会了做事。

我们从作文批改, 尤其是教师高投入、学生低收效的现状入手, 引导学生明确互动的必然性;从学生参与直至独立进行批改的意义入手, 引导学生理解互动的重要性;从学生自己批改作文的条件入手, 引导相信互动的可能性。学生激情空前高涨, 这就为学生自主合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也为作文批改的互动模式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摘要:如何扭转作文批改的被动局面?如何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何实现新课标下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探讨了一种作文批改的“互动模式”。由于重视同学、教师以及自身的多向修改直至推出佳作, “改”便成了最高也是最终的目的。归根结底, 学生需要不断训练并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高考作文模式 篇5

分析论点——毅力是攀登智慧高峰的手杖。

过渡引入——很多人都有美好的理想和为之奋斗的热忱,但他们缺乏毅力,开始是天天撒网捕鱼,不久便于工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索性将网抛进垃圾箱里,而海底的珍珠只是可梦想而不可得了。

论据概述——有地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一位仙女幽居净舍,凡人难得一见。一天,仙女听到一陈悦耳的敲门声,正想稍等片刻再去开门,可那敲门声很快就停止了。几天之后,又有人敲门,灰心的仙女懒得去开,那人却直敲不停。仙女终于被他打动了,第一次开了门。

分析论据——这段动人的故事中,第二位敲门者终于达到了目的。他比第一个人多了什么?毅力,只有毅力!没有毅力,成功只是虚幻,虎头蛇尾的奋斗也是徒劳。

过渡引申——如果人类没有毅力,哥们也许至今还住在山洞里过着原始人的生活呢,然而,哥们的社会毕竟在飞速发展。

快速作文教学模式初探 篇6

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将基础打牢了后继的事情才能事半功倍。我们的作文教学也是如此,将一些简单的技巧和方法掌握好了,才能把它们融会贯通,才能写出优质的文章。“学案导写,自主创新”作文体系教学模式就是对这一理念的探究与实践。这个模式的基本结构是“学案导写──合作交流──自主展示──师生评价──归纳小结──达标检测──成果展示──理论总结”,通过这八个环节构建一个完整的作文教学体系,以“学案导写”为根本,以全体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合作交流”为途径,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地掌握写作的技巧,提高写作的能力。事实证明,“学案导写、自主创新”作文体系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开发了潜能。

一.让新模式得到学生的认同

传统的作文写法是教师公布题目,学生冥思苦想后用两节课甚至更长的时间把作文“磨”出来,因此,刚开始提出快速作文时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是天方夜谭的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遵循事物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律,用导学案指导学生开始简单的审题、立意,并使用两种方法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一是用30分钟为学生现场演示作文中从审题立意到文章完成的整个过程,再对整个过程进行分析讲解;二是提前选好二篇范文展示给学生,然后大家一起来分析文章的亮点(思路和语言)。第一轮讨论完了,将范文再读一遍,谈谈有什么新发现,导学案中的知识点能否在文中找到?通过这些实践,让学生从心理上认同了我们新的作文教学模式。

二.循序渐进,构建体系

作文教学过程中,构建科学、全面、长效的教学体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文新课标》的作文理论要求,制定详实的、有针对性的作文训练导学案,并使之形成完整的体系,对学生进行长达三年的持续体系化作文训练。我们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成熟历程,我们可以把作文教学体系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七年级: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用各种方法来刻画人物;语言通畅、详略得当,力求准确生动形象。训练范围侧重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

八年级: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发表见解,形成读者意识;能够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作。训练范围侧重社会、自然和个人情感生活。

九年级:培养学生创新与逆向思维能力;强化表达技巧的训练,能比较熟练的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作文。命题范围侧重社会生活与精神世界。

三.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每堂课的导学案上明确提出当堂的训练目标,并始终围绕目标开展教学活动。避免作文教学的盲目性、无序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注重方法,培养兴趣

每堂课的导学案上详细介绍作文写作的要点、方法等知识,并在导学案上印刷上一次作文训练中的优秀学生作品,可以是全篇也可以是节选,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学生先自学,将自学过程中不好理解的地方用笔标出来,在老师讲解时弄懂弄通;然后限定作文写作时间,让学生当堂完成写作。人的记忆是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及时进行训练,有助于学生运用课堂上吸收的内容素材,及时掌握方法和技巧。

六.快速批改,提高效率

传统的作文修改是学生完成后由老师精批细改,任教两个班的教师要改完一次作文往往要用上半个月的时间。到了评讲的时候,有些学生已经忘记自己写了什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代之以“学生自己修改──集体修改──教师浏览定等级”的批改模式。这种批改模式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把教师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

这种作文教学指导体系建立,使教师可以对学生初中三年的作文教学实现阶段化、体系化和层进化,并且对学生的三年的跟踪指导和反馈评价更加真实有操作性,建立科学、全面、长效的评价机制,可以更好地规范学生的写作习惯,同时也可以避免作文教学的盲目性、无序性,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激发学生写作积极性的同时切实提高其作文写作水平。

作文体系教学模式初探 篇7

一、注重作文“导学案”的编写

传统作文课堂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教,而导学案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则有利于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导学案在设计教师教的同时,要突出学生学的内容,教师在教法中要融合学法指导,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同时,知识传授应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连贯性的特点。它不仅是一种教学形式,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即面向全体学生,以生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取知识,提高综合能力。我们自行设计的作文导学案,大致包括目标导航、方略简说、知识储备、自我训练、方法指导、成果展示、归纳小结、学习评价、自我升格九个部分。

二、落实作文“导学案”的使用

作文“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精髓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不仅着眼于当前知识掌握和技能的训练,更注重于能力的开发和未来的发展,其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习的基础;培养创新思维是学习的核心;教师的导学是学习的前提。教学中应尽可能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求知欲、探究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提出问题,发表不同见解,引起争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创造能力。

我们在设定作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学案导学→合作交流→自主展示→师生评价→归纳小结→成果展示→理论总结。在具体的实践中,实行板块目标制度,环环相扣,紧抓落实。每份导学案分四个板块。一板块:目标导航、方略简说、知识储备。让学生明确写作要求和内容,通过方略简说,搜集素材,做好知识储备,及习作初步构思。二板块:自我训练、方法指导。课堂上1节课根据目标进行个人写作,完成整篇作文。教师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三板块:成果展示、归纳小结。学生展示成果,开学第一周即提出评价机制,小组间用1节课互评、自评,小组合作探究,评选出一篇优秀作文和一篇典型问题作文。四板块:学习评价、自我升格。推选一篇佳作,上台展示并朗诵,鼓励学生发言点评,让学生发现优点,找出不足。再点评典型问题文章,此环节对作者要严格保密,不伤害孩子。老师将学生评选的作文进行收集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用1节课进行典型问题作文的升格训练。学生根据习作情况,进行自我升格。将佳作收录班级博客,作为作文素材。

三、构建作文“导学案”的体系

构建一个长效的作文教学指导体系,有利于践行《新课标准》中关于写作的理论要求,也有利于遵循学生的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体系的建立使得教师可以对学生初中三年的作文教学实现阶段化、程序化和层进化,并且对学生进行三年的跟踪指导和反馈评价,也有利于构建科学、全面、长效的评价机制,避免作文教学的盲目性,无序性和冒进性。“导学案”体系的建立分三部分:1.明确三个年级的训练目标。2.构建三个年级的训练内容。3.把握三个年级的训练范围。现以七年级为例:训练目标1.能用文字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认识、见解。2.中心明确,内容充实。3.能正确使用标点,养成修改习惯,做到文从字顺。训练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人、事、物。学会运用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细节、正面、侧面描写等方法来刻画人物。语言表达能做到具体、通畅、详略得当,力求准确、生动、形象。训练范围:侧重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

快速作文教学模式初探 篇8

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只有将基础打牢了后继的事情才能事半功倍。我们的作文教学也是如此, 将一些简单的技巧和方法掌握好了, 才能把它们融会贯通, 才能写出优质的文章。“学案导写, 自主创新”作文体系教学模式就是对这一理念的探究与实践。这个模式的基本结构是“学案导写──合作交流──自主展示──师生评价──归纳小结──达标检测──成果展示──理论总结”, 通过这八个环节构建一个完整的作文教学体系, 以“学案导写”为根本, 以全体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合作交流”为途径, 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地掌握写作的技巧, 提高写作的能力。事实证明, “学案导写、自主创新”作文体系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 开发了潜能。

一.让新模式得到学生的认同

传统的作文写法是教师公布题目, 学生冥思苦想后用两节课甚至更长的时间把作文“磨”出来, 因此, 刚开始提出快速作文时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是天方夜谭的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遵循事物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律, 用导学案指导学生开始简单的审题、立意, 并使用两种方法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 一是用30分钟为学生现场演示作文中从审题立意到文章完成的整个过程, 再对整个过程进行分析讲解;二是提前选好二篇范文展示给学生, 然后大家一起来分析文章的亮点 (思路和语言) 。第一轮讨论完了, 将范文再读一遍, 谈谈有什么新发现, 导学案中的知识点能否在文中找到?通过这些实践, 让学生从心理上认同了我们新的作文教学模式。

二.循序渐进, 构建体系

作文教学过程中, 构建科学、全面、长效的教学体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文新课标》的作文理论要求, 制定详实的、有针对性的作文训练导学案, 并使之形成完整的体系, 对学生进行长达三年的持续体系化作文训练。我们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成熟历程, 我们可以把作文教学体系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七年级: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会用各种方法来刻画人物;语言通畅、详略得当, 力求准确生动形象。训练范围侧重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

八年级: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发表见解, 形成读者意识;能够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作。训练范围侧重社会、自然和个人情感生活。

九年级:培养学生创新与逆向思维能力;强化表达技巧的训练, 能比较熟练的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作文。命题范围侧重社会生活与精神世界。

三.重点突出, 目标明确

每堂课的导学案上明确提出当堂的训练目标, 并始终围绕目标开展教学活动。避免作文教学的盲目性、无序性,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注重方法, 培养兴趣

每堂课的导学案上详细介绍作文写作的要点、方法等知识, 并在导学案上印刷上一次作文训练中的优秀学生作品, 可以是全篇也可以是节选, 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学生先自学, 将自学过程中不好理解的地方用笔标出来, 在老师讲解时弄懂弄通;然后限定作文写作时间, 让学生当堂完成写作。人的记忆是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 及时进行训练, 有助于学生运用课堂上吸收的内容素材, 及时掌握方法和技巧。

六.快速批改, 提高效率

传统的作文修改是学生完成后由老师精批细改, 任教两个班的教师要改完一次作文往往要用上半个月的时间。到了评讲的时候, 有些学生已经忘记自己写了什么。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代之以“学生自己修改──集体修改──教师浏览定等级”的批改模式。这种批改模式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又能把教师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 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

探究小学作文教学新模式 篇9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困惑与很难解决的问题, 常常无从下手。往往以教科书要求的口语与习作要求教学后, 学生写出来的习作大多数还是文不对题, 或如流水账, 教师们也都采取了要求学生写日记、写读后感等常规性的作文教学与教育。同时, 我们也结合学校开展的活动和参与的社会活动带领学生进行习作, 但大多没起到良好的作用。为此, 我们觉得我们的教学方法还是不适合小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所以我们只好另辟蹊径, 这次果然奏效。

一、用学生喜欢的内容进行写作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就从学生喜欢玩游戏, 爱看动画片, 酷爱读漫画入手。从他们喜欢的途径, 进行作文课堂教学的尝试。首先我们从学生那里得知学生喜欢哪些漫画书, 了解他们喜欢的程度, 从中我们选取一些有益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漫画书, 进行创新性的尝试。我们把学生喜欢的漫画书中的文字内容删除掉, 然后把这些漫画书复印下来, 发给同学们, 让他们依据漫画书上描绘的图画内容, 进行语言文字上的编辑, 来促进小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因为他们对这些漫画有了深刻的了解与认识, 所以当他们看到熟悉的画面时, 很容易接受文字上的编辑, 首先打消了他们心理上的一个“难”, 他们在欣然接受的同时, 开始了对这本漫画书的画面进行回忆与二次创作。因为他们往往看的是热闹, 很多时候, 忘记当时漫画上的语言描述, 这样, 一本漫画书, 同一个画面, 却出现了不同版本的故事。当同学们把自己的故事依据漫画的画面添加完成的时候, 他们学写作文的任务也就很快完成了。学生知道了写作文的过程, 就是生活故事的再现, 也是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画面的文字描述。

二、用学生的作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形象创作

学生往往不能将生活中的一件事情很好地描述下来, 其原因就是脑海中没有形象思维的痕迹, 也就是没有这方面的能力, 我们做教师的必须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让他们能够用语言文字再现现实生活中的内容。为此, 我们用学生的作文, 让学生进行漫画创作, 同学们依据上节课为漫画添加文字的训练, 很高兴地接受了这一富有挑战性的内容。学生很快读完了作文, 了解与掌握了作文的内容, 他们开始通过文字内容, 绘画漫画了, 同学们的漫画多的有数十幅, 少的有五六幅, 同时他们把作文的内容有选择地添加到自己创作的漫画上了, 真是形式与画面多样, 选择的语言形式多样, 可是他们的主题还是一样, 展示的内容一样。画是形象的, 而作文是抽象的。我们用形象的画面, 解决抽象的文字, 让学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质的飞跃。让学生由不理解到理解, 由不知道到会应用。这就是作文来源于学生的生活, 而高于生活的原因。

三、用形象的图画进行主题提炼

主题是学生学习作文的关键, 不理解主题就无法进行写作。一个好的作文内容, 没有一个好的主题再现, 就好像一个非常帅气的小伙, 没有一头好的秀发一样, 让人觉得缺少耳目一新的感觉。如一位学生写了一篇讲述雨中妈妈给他送雨伞的故事, 他就在作文的主题上费劲了心思。他用了送伞这个主题, 觉得太俗气了, 让自己的作文内容没等读者欣赏文采, 就几乎知道说的内容了;用雨中送伞来体现母爱的平凡伟大, 又觉得这个题目太陈旧了。他想了许久也没有合适的题目。后来, 他在一个晴天到公园里去玩, 在自己玩得很开心时, 天变了, 要下雨了, 不得不回家。可是自己还没玩够, 多么希望现在是朗朗的晴空呀, 就这么一想, 灵感促使他想起了一个作文题目———《掌上晴空》。果然, 这一题目既新颖又独特。一样的内容, 主题展示的高度就不同, 文化内涵就不同了。为此, 我们就借着这个故事, 通过一枚树叶, 让同学们拟作文的标题, 也就是主题。同学们起了很多作文题目, 如《绿叶》《书签》《珍藏》等等, 突然一个学生说了一个题目, 令我们教师很欣赏, 就是《绿叶对根的思念》。当我们问他为什么能想到这个题目时, 他说, 我爱唱歌, 我唱过这首歌, 也懂得这首歌的含义。一个形象事物, 让同学们产生无限的遐想, 可见学生的潜力有待于我们去开发培养。

改变评价模式增强作文信心 篇10

一、分析现状

在作文教学中,我发现作文能力偏低的学生往往对作文产生一种莫名的害怕心理。这种缺乏自信的心理反映,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尤其与教师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教师评分太低,评语苛刻,使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能力产生怀疑,进而丧失作文的信心。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评价的模式,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也参加到作文评价中来。

在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的评价是唯一的评价标准,教师的评价也成为一篇文章质量高低的最后定论。学生为了获得一个较好的评价,投教师所好,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样的评价,不但不能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反而成了束缚学生思维的“紧箍咒”。

二、解决策略

1. 放宽评价标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作文评改时,分层设置评价标准,分层批改,只要学生有进步,就可以得高分。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即使是同一个班的学生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那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可让其先能够正确地组织句子、语段,能让教师或其他同学看懂或明白即可,然后,逐渐地引导其能够连段成篇,进而要求用词准确、生动。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从文采方面来提高要求。总之,不管是哪个层次的学生,只要达到一定的目标,都应该及时给予激励,以调动其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改变评价内容,重视情感交流。

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教师应通过“情感式”的交流,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如,在写《我第一次做饭》时,有位学生写他第一次做饭时,误把酱油当成醋调进饭菜中,而受到父亲批评的事,他在结尾处写到:“做饭太难,我再也不想做饭了”。我针对这篇文章,写下了这样的评语:亲爱的同学,你比我强多了。我第一次做饭时,不仅把饭烧糊了,而且头发也被烧焦了,不过我现在的手艺还算不错。相信自己,你会成功的!后来,这个学生又主动写了一篇作文给我看,题目是《我成功了》,写他不仅炒出了可口的菜肴,而且还得到了父亲的表扬。我又写下了鼓励性的评语。

3. 评价主体多元化。

(1)自我评价。学生在自读作文后,经过思考,肯定优点,找出不足,有的还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自我评价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作文评价中来,打破了教师一个人评价作文的传统做法,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2)学生互评。在作文评价中,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的活动,可以使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学生还学会了倾听,学会了一分为二地看待别人,促进了学生的人格健康发展。(3)集体评价。教师将学生的作文用多媒体出示,让全班学生读后进行评议,写出评语。作者可以谈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学可以向作者提出问题,也可以谈自己对文章的意见。这种评价方法,不仅激活了全体学生的思维,还满足了学生共同参与作文评价的需要。(4)家长参评。教育是全方位的系统工程,要打破校内、校外的界限,这不仅体现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体现在作文的评价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请他们对孩子的作文进行评价。家长有的给孩子的作文指出优点和不足,有的给孩子提出了希望,还有的与教师共同探讨作文改革的问题。

高中作文自主评改模式探究 篇11

一、自主评改模式运用背景分析

自主评改模式是相对于以往教师评改的方法而提出的一次创新,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直接评改无法有效发挥学生的参与性,学生也难以从中获取更多的技巧与方法。采用自主评改模式,能够克服传统作文评改中的一些弊端,具有三个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激发作文学习兴趣。相对于传统作文教学中死气沉沉的模式,自主评改活动能够让学生提高参与的积极性,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作文评改,教学模式的转变让教学活动充满了生机活力。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会对学习更感兴趣,这对缓解作文学习畏难情绪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有利于吸收借鉴成功经验。高中生在作文评改活动中,既观察到他人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对一些优秀习作的方法技巧加深了理解,阅读分析和评改的过程,同时也是自己学习借鉴和提高的过程。学生在参与评改的过程中,能够从不同学生的作文中汲取他们的写作精华,内化吸收为自己的写作技巧,有效提高作文的写作能力。

(三)有利于营造良好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应试教育模式下,高中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参与度和兴趣度都受到明显制约。作文自主评改模式可以让学生亲身经历批改作文的过程,让他们在课堂内分组进行讨论和深化研究,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融洽了师生关系,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写作观点和建议,经过讨论去伪存真,接受别人好的写作观点,达到深入研究并有所感悟的境界。

二、高中作文自主评改模式运用要点

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推行自主评改模式,需要突出重点和抓住要点,强化对学生的技巧指导,让他们能够更加科学高效地开展评改,主要应当抓住以下五个方面。

(一)注重自主评改方法的指导。自主评改活动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活动,之前学生也从未接触过,所以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自主评改方法的指导。在开展自主评改教学模式之前,笔者专门对学生进行了方法指导,从自主评改的重要性、自主评改的实施路径到实施环节中的重点难点,逐一进行了指导,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评改活动之中,从而为这一项教学创新的有效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经过笔者的精心指导,学生基本能够掌握自主评改活动的实施要点,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引导学生进行研读与思考。首先将学生分成几个活动小组,组内的学生相互交换作文进行自主阅读评改;然后让学生从习作中找出错别字和有问题的语句;再从文章的写作结构和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错别字和语法方面的问题,让学生自行帮助其纠正过来,而对于文章结构方面的分析,以及写作技巧方面的点评,需要发挥集体研究的作用。经过学生的深入研读思考,他们能够基本把握这篇文章评改的要点,对文章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做到了心中有数。

(三)发挥小组研究平台作用。合作小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文自主评改教学中更是如此。笔者要求学生在自主研读的基础上,对文章的结构和手法提出初步的意见,然后在小组里面进行集中研究,大家一起讨论一下这篇文章的结构有着什么新颖之处,对文章的写作技巧手法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从而对这一篇文章的整体状况做出初步的评价。从学生自主研究订正错别字和病句,到小组为单位进行文章的分析研究,小组这一平台发挥了积聚智慧和突破难点的重要作用。

(四)面对面地反馈评改信息。每一个合作小组通过学生个人的努力和集体的研究,对每一篇习作进行了充分的评改,从错别字、病句到文章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写作手法运用中的技巧,都进行了逐一的明确。完成这一环节的教学之后,笔者要求批改者和原作者之间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以这一篇文章为抓手,反馈存在的问题,探讨写作的技巧,从而达到相互借鉴和提高的目标。面对面反馈教改信息,让作文评改活动和自我提升结合起来,每一位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达到了汲取他山之石为己所用的预期目标。

(五)教师抽检点评部分习作。高中作文自主评改教学,既要放手让学生去进行,同时也要发挥教师的把关作用。在每一次自主评改教学结束之后,教师都要抽选部分习作进行分析,在课堂上可以针对某一篇具有代表性的习作进行点评,课后选取不少于1/3的文章进行分析,了解和把握学生在评改活动中的实际成效,以便于在下一步的教学活动中拾遗补缺,边尝试边提升,不断增强作文自主评改活动的实效性。

三、结束语

通過作文自主评改教学活动的实施,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得到了空地提高,写出的文章结构完整,技巧性强。作文评改活动不仅让学生知道写作中存在哪些缺陷,而且通过思考知道如何去写好文章,收到集众人之智,采众家之长,补一己之短的良好效果。教师在运用这一模式开展教学时,要注重周密设计、精心准备,还要进行及时的教学反思,既要总结好的经验,又要改进存在的不足,使这一项教学创新能够扎实有效地推进下去,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写作能力提升。

“纸微博”作文教学模式初探 篇12

一、“纸微博”———微博落于纸

“微博”又叫微博客,是近年来网络上很火的一个即时分享、传播和获取的平台。从博客的冷门到微博客的窜红,让我们想到了作文教学。

博客好比作文,它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形象。博文作者需要完整的逻辑,良好的素养,大块的时间,博客的形象是化妆后的表演,难以草根化。而微博可以是零碎的感性的。在微博上,140字的限制将平民和莎士比亚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大量原创内容爆发性地被生产出来,“沉默的大多数”在微博上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如果说博客偏重于梳理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所见、所闻、所感,那么微博更能表达出每时每刻的思想和最新动态。微博,作为一种分享和交流平台,更注重时效性和随意性。

我们得到的启示是:流行的不一定经典,但能流行的一定有原因。对于作文中“沉默的大多数”,作文让学生无奈。学生表达的热情被一把叫做作文的大锁锁住了。给学生一个即时释放的平台,他们的热情一定会被点燃。于是,一个有意思的想法产生了。

以微博的形式,写在纸上,美其名曰“纸微博”。实际目的是为写作积累素材,又叫“素材本”。

我们的“纸微博”,让学生写自己的故事。“纸微博”短小精悍,学生没有写长篇大论的压力。感人的未必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从目之所及、耳之所闻的小事中体悟人生的哲理、生活的真谛、人性的光辉。

二、“纸微博”———微行动之力

任何好的想法都要付之于行动,于是在初三开学时,我们大胆修改了作文练笔的形式,除了考场训练大作文外,其他时间就让学生以写“纸微博”为主。但为了保险,我们语文组先选了四个班做试点。

我们的行动做法极其微小,我们的要求也很简单。先是固定训练时间,每星期一天的作业课,布置学生写5-10个素材。素材不限长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能写满10个最好,写不满下次争取写满。内容以观察、感悟、评价为主。一般情况都是学生自由写作,不命题,不限定内容。素材一周交流一次,老师把学生素材中好的集起来,在全班做交流。这样既丰富了全班同学的作文素材,也便于数量达不到要求的同学悄悄补足。

结果两个月后初见成效,这四个班级在期中考试的作文中,选材的“新”和“广”有了明显的优势。于是在试点 的老师总 结介绍经 验后 ,“纸微博”作文训练推广到了整个年级。

在全年级训练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全组老师欣喜的发现:学生喜欢这样的作文形式,老师在批改时也有极大的兴趣,学生积累了许多新鲜有用的素材,每周一次的交流不断有火光闪现。好题材具有“新”和“奇”的特点。“新”题材易找,“新”观点难处,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思想火花,定能诱人一睹为快。通过交流,学生对生活的观察的方法不同,得出的感悟也大不相同,他们不断悟出“新奇”的题材。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真正懂得了生活与文章的关系。没有生活,就没有文章。不热爱生活,就不会有佳作问世。

期末时我们做过一次总结,让学生以“素材带给我的……”为题写一篇作文。结果是我们看到了我们想要的理想的效果。学生找到了作文之“米”。

三、“纸微博”———折作文之花

在学生的素材积累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就开始了将素材变成大作文的升级训练。为此笔者在组里上了《素材=作文的n种解法》的指导课。

实录如下;

(一) 师:同学们,自从有了素材本,我们发现了生活似花,但怎么在考场中妙笔生花,拿高分让爸妈笑靥如花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素材=作文的n种解法》

教师让学生看以海棠花为材料的素材。

周末回家,周六清晨拉开窗帘,猛地发现眼前竟是一片明艳的粉红。窗前的海棠花又如约开放,绚烂得一如过去的每一个三月。我想起了两年前的惊喜,一年前的沉沦。一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春之祭》,主题是让所有鲜嫩的花与叶埋葬自己。但是这一年我成熟了很多,也再不会像以前那样消极。回想起来,海棠去年与我告别,今年再相见,我竟已经历了那么多事,变了那么多。真的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学生素材

师:这段素材可以用在哪些我们写过的作文题目里?

生1:开在记忆深处的花。

生2:岁月的礼物。

生3:一件小事,记忆中最美的风景

师:分别又该如何扣题呢?请同学们就这段素材构思。

交流讨论,学生再看这段素材扩充成的一篇600多字的考场作文“岁月的礼物”。

教师总结:素材本里的材料可以成为作文的写作内容。

(二) 教师让学生看“风信子”系列素材。先展示在教室里养风信子的过程。

寒冬来临 ,老师买来两株风信子,装在透明的玻璃瓶里,放在教室的角落里水养着。同学们一度以为它是大蒜……

期末考试来了,同学们紧张地复习着,谁也没空去搭理它们……它们却慢慢地生根发芽……

考试结束,同学们放寒假回家了……,开学回校后发现,一朵开出了粉色的花!

(这一过程 ,学生参与兴趣很高,沉浸在养花的回忆中)

教师展示学生针对这一情境写的素材。

1.开花就是为了感谢爱,感谢爱充满我们心中。

2.在那欢庆时节,唯有它,孤守着寒冬和寂寥,也唯有它,守候着时间和未来。

3.半个多冬天的等待,那淡紫色的花朵用花开招待了眼前的春天。

4.成长的道 路固然 是 条 寂 寞 的路,惟有这样,才能给急躁的心清冽,给高傲以平实,给稚嫩以成熟,能耐住寂寞之苦,生命才显精致,成功才有风采。

课堂讨论总结:同学们,由此我们可知同一素材,可以有多个不同的角度去立意。素材本里的深切感悟,可以变成作文时有深刻意义的主题。

综上所述:在一年多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纸微博”这一训练形式让学生积累丰富的第一手作文素材,再通过精心的作文指导课,从而让学生逐步养成将素材整合成、编织成大作文的思维习惯和写作习惯,让素材真正在写作中发挥奇妙作用,成为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

四、“纸微博”———达作文之博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看到了学生写纸微博的兴趣,我们感受了纸微博之力,在中考时我们也折到了作文之花。

1.“纸微博”,中考作文圣经。

如果说多姿多彩的生活是知识库,那么“纸微博”不仅是学生的语言库,更是中考作文的材料圣经。它平凡而又神圣,带给学生作文必胜的感觉。在这次中考中,我校上重点人数空前,满分120分的语文试卷平均分达到100分,这离不开作文的成功。学生都是有心人,他们时时处处多看、多听、多想、多吸收,养成了认真仔细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一位原本作文水平差的同学这样说:

一开始写素材时真觉得没有东西可写,因为觉得学校里的生活是平淡无奇的,枯燥的。素材也只是应付的。迫于作业,才开始回忆起学校的生活。起先觉得昨天、前天、大前天都是一样的,再后来注意起了平常的一些小事,一件件事情串起来回忆,才觉得每天的日子都是不平凡的、可贵的、独一无二的。看见一朵小花,也许就会想到一句经典的话,空闲时就时常念叨几句。

2. “ 纸 微 博 ”, 作 文 就 是 写“我”。

起初的训练学生有很多顾虑,很快他们就明白了:“我”就是作文!钱钟书先生说:二十岁不狂是没志气,三十岁犹狂是没头脑。我们的中学生必须有这份狂气,我就是作文,作文就是我。王尚文教授在《走进语文之门》一书中提出这样的观点:教师和所执教的学科是水乳交融的关系。教师所教授的是他所有的,是从他心里流淌出来的,也就是他自己。从作文教学的角度来看,孩子和他所写的文章是一体的,文字是他心底流淌出来的音符,也就是他的人生。老师的作用是引领孩子进入写作之门,引领孩子去面对自己,看到一个生机无限的自己。某学生这样说:

素材,简简单单,朴朴素素的,它就像冬天的树枝,没有点缀,但只要立意扎得深,在春天,用一些枝叶稍加点缀,就会展现出一树绚烂,让这棵树在自己的文学世界里,撑出无限生机。

3.“纸微博”,素材聚沙成塔。

通过“纸微博”训练,可以保证作文素材材料的方向性、时效性、持久性和运用性,这和阅读同理。作文素材必须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必须随时代脉搏而动,必须是长期的聚沙成塔,好的素材一定要学会运用。练笔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滋养人的心田,提高自我修养,而且能抓住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让中学生成为一个社会人。有了这样的米,学生作文自然开出花。

上一篇:急性ST段心肌梗死下一篇:网络犯罪的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