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教学技巧

2024-07-28

英语课堂教学技巧(共12篇)

英语课堂教学技巧 篇1

我从事小学英语教学工作多年,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和经验积累中, 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刚接触英语时, 学习兴趣浓厚, 积极主动, 学习成绩都不错。但自四年级第二学期开始, 部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感到越来越吃力, 兴趣越来越淡, 甚至对英语存在着“恐惧”心理。

通过观察及大量的调查, 我发现词汇学习是大多数学生的最大障碍:他们要么记不住, 要么记住了, 很快又忘了。几乎每学年都有学生问我同一个问题:“该如何去记住那些单词呢?”许多学生都为记单词而苦恼, 他们英语成绩的分化也从词汇开始, 并随着词汇量的增加而产生厌学情绪。因此, 如何进行词汇教学, 帮助学生轻松地记住并运用所学的单词, 就成为每一个英语教师极为重要的教学课题。我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及参阅相关的教学资料, 针对以上问题, 做了以下总结。

一、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培养词汇记忆兴趣

要使学生能学好单词, 先要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所以培养兴趣, 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单词求知欲的前提。

(一) 直观形象讲解法

人们对直观形象的感官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 所以教师在呈现新词这一环节中应尽量采用直观手段, 如利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表情等直观手段讲解单词, 以加深学生对单词的记忆。有一节课, 我用简笔画的形式在黑板上画了几个不同的面部表情, 边画边让学生观察不同的面部表情分别代表什么样的心理, 这样我边画学生边猜出:happy, sad, funny, angry...我画完时, 学生也很快掌握了新词。这种用图画表达词义的方法不仅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 而且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总之, 直观教学形象生动、快速而有效, 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为掌握词汇打下基础。

(二) 趣味联想法

记得有一位教师在讲解“bed”这个词时非常有意思。她把“bed”写在黑板上, 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个词, 发挥想象, 看这个词像什么。开始学生很疑惑:“老师到底想干什么啊?”最后她笑着说:“你们看, 它像不像一张‘床’?”学生仔细一看, 还真是。就这样, 大家在笑声中轻而易举地把“bed”的音、形、义全部掌握了。教师在教学中, 要善于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 把单词讲得妙趣横生, 这样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 故事讲解法

根据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 我尽量搜集一些诙谐有趣的故事来讲解单词。英语基础很差的学生也会认真地听, 故事一讲完, 学生对“new words”不但有了深刻的印象, 而且还能很好地运用。

(四) 巧设情景教学法

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词语要嵌在上下文里头才有生命, 才容易记住, 才知道用法。”外语教学缺乏的就是语言环境, 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内容创设情景, 以弥补这一不足, 使学生置身于模拟的语言情境, 帮助他们理解词义, 把单词灵活运用到交际中。如创设招聘服务员的情景:把学生分为四组, 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 哪一个代表应聘成功, 他所代表的组就获胜。几个学生充当顾客点菜, 应聘者的服务要亲切, 并配有相应的动作、手势, 记录菜名要快、准。教师综合多方面的表现, 宣布招聘结果。这个活动情节真实, 目的性强, 学生参与面广, 方便有效。

二、讲究记忆方法, 提高记忆效果

小学生记忆力好, 学得快, 但也忘得快。我发现很多学生学习单词的方法都是单纯地读, 机械反复地写, 费力费时, 收效甚微。教师在教完单词后, 应及时帮助学生复习, 指导学生记忆词汇的方法, 培养记忆能力, 达到巩固记忆的效果。

(一) 语音记忆法

识记一些简短的单词, 大部分学生还可以应付, 而面对那一个个又长又难读的单词, 他们就头疼了。面对这种情况, 我通常会让学生边写边拼读单词, 仔细分析词的音与形之间的关系, 慢慢地掌握词的拼读规则。英语字母或字母都有其读音规则, 如er读/藜/, ee读/i:/, 教师要讲解单词的读音规则, 引导学生利用拼读规则去记单词, 力避学生用汉字标音和独个字母拼词的不良习惯。

(二) 归纳词形法

每种语言都有其自身的构词规律, 掌握这些规律, 就便于记忆。所以, 我常常和学生一起归纳词形的变化规则, 以寻求有效记忆单词的捷径。如my/your/her/them/our+self/selves就合成了对应的反身代词。又如, 对比careful—carefully, wonderful—wonderfully, 可以推出:adj.+ly=adv.。及时归纳词汇的变化规则, 可以减少学生对衍生词的记忆, 只需记忆基本词就可以了。

(三) 比赛法

小学生一般都有很强的好胜心, 自我表现欲强, 十分在乎成绩和教师的评价, 所以适当开展一些竞赛性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一次, 我组织了一场默写单词的竞赛, 把班级分为4小组, 每组分别抽二名学生组成竞赛选手, 赛前给他们十分钟浏览全部词汇, 再由教师统一逐一报单词, 每词两遍, 时间30分钟。最后, 教师评出不同组的“优胜个人”和“优胜组”。通过比赛, 让学生在大量信息交换的环境中扩大、巩固词汇量, 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当然, 这种比赛参与面要广, 并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小奖品, 这样才能保持新鲜感, 使学生乐于参加。

(四) 练习法

记忆单词的过程必须由生到熟, 这个过程需要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来帮助完成, 以此来提高学生对单词的掌握能力。例如, 课后可要求学生用所学的单词造句, 或者课前用英语简单复述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来巩固已学过的词汇, 既达到巩固的目的, 又能使学生准确使用所学的词汇。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传播词汇教学的艺术, 学生体会词汇的美, 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更明确, 学习兴趣更浓厚, 学习效率大大提高。语言是一种工具, 而词汇是这种工具的根本, 只有掌握好词汇, 才能真正学好英语。

英语课堂教学技巧 篇2

在英语教学中,导入既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集中表现,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集兴趣、思维、学习目标与学习动力为一体的重要表现。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通过导入使得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把学生引入兴趣的大门,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英语的欲望,显然这是导向成功教学的重要一步。

现代教学思想强调英语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和以学习为中心,强调采用活动式的教学途径,倡导学生的体验和参与。导入技能的设计也要遵循这一教学思想。导入是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引入兴趣的大门,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的关键一步。英语一则谚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好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迅速做好听课的心理准备,为进入新课创造有利条件。

一、导入的基本要求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导入是首要环节,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热身活动。设计巧妙有趣的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一种新奇和兴奋的心理状态,激起学生的积极情感,调动学生主动、快乐地参与教学过程,把学生引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作为一次成功的导入,要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1.课堂导入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导入要导出实效,首先要导出“趣味”。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能集中精力,积极思考,主动学习。为此,教师要使用风趣活泼的语言、热情开朗的态度、新颖多样的方式来导入课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来促进师生进行快乐的教学互动,享受学习的乐趣。

2.课堂导入要切合学习的需要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对象,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环节时要注意切合实际,不能随心所欲,单纯为“导入”而“导入”。从教学目标和内容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明确教学任务,为讲授新课作好铺垫。

3.课堂导入要设置学习的悬念

学贵有疑。疑是积极思维和探索问题的动力,是思维的“启发剂”。设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此,导入不仅要为学习内容定向,还要为学生的思维定向。导入要注重创设问题情景,以疑促思;要善于以旧拓新,敢于创新;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坦陈观点。

二、导入技能的类型

课堂的导入方式,因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不同而异。不同的导入方式会产生不同的上课效果。在英语教学中,常见的导入方式有:以看导入、以问导入、以听导入、以说导入、以论导入、以玩导入。下面具体谈谈这些导入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1、以看导入:以看导入是利用实物、卡片、教学挂图、简笔画、多媒体资料等直观教具,根据所提供的图片进行联想、推理,进而进行一系列的问答讨论。这种导入方式比较简单,比较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七年级上册介绍人的外貌长相中,在单词呈现环节,可以利用图片和简笔画完成教授关于人体部位的单词教学。

2、以问导入:以问导入是使用最广泛最普遍的导入方式,这种方法是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问与答来实现的,其特点是直接、明确,通过师生间的互动来活跃课堂气氛。通常这种问答方式是抛绣球式的一问一答。例如在学习方位介词与there be 句型中,给学生看一些小区图片之后,可以提问:What can you see behind the hospital? I can see a supermarket.Is there a school behind the hospital? No,there isn’t.这样,就非常自然的引入了新句型。虽然这种导入方式简单可操作,但学生只能根据问题来寻找唯一答案,即缺乏多样性,比较适合句型教学和机械操练。

3、以听导入:以听导入即为听音乐、听歌曲来作为课程学习的开始。好的音乐既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又能使人振奋,使学生迅速进入到上课的状态中。音乐能在瞬间营造出轻松、和谐的氛围,因此通过唱歌的方式创造浓郁的英语学习氛围并由此导入新课程的学习是不少教师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是这种导入方式也有几个值得注意的地方。首先,所选歌曲应该与本课程的主题相吻合,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作为课程的铺垫,使学生能明白课程的主题。其次,歌曲的旋律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最好是为学生所熟知的,歌曲所表达的意思应该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的。最后,如果是需要学生学唱的歌曲,则需要选择简短、易学的歌曲,如儿歌等,毕竟初中生的词汇量有限,太难的歌曲反而会适得其反。

4、以说导入:“说”可以说的故事。通过呈现的图片,结合图片与故事引入主题。也可以是chant 的形式引入主题。初中生活泼好动,因此在初中课堂chant 即为说唱的导入方式深受学生与教师的欢迎。Chant 的词必须有韵律,且朗朗上口,句式简单整齐,易学而不易忘。Chant 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句型的需要自己进行改编,并配合身体动作,这样效果会更好。

5、以论导入:这种导入方式就是针对某一话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再根据学生所讲的内容,适时的引入话题。对这种引入方式来说,挑选一个合适的话题尤为重要。话题应当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和比较熟悉的内容。另外,师生之间的相互问候也可以变成一种导入形式。在新课前几分钟,教师可以和学生作随意交谈谈论天气、日期、学生的心情、学生到课情况等,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英语学习的状态。这种师生之间的随意交谈,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6、以玩导入:初中生活泼好动,枯燥的教学很容易使他们丧失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适当参加一些游戏,既能调动课堂的气氛,又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因此以玩游戏的方式导入新课时初中英语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在复习单词环节常常用到的游戏有Quick eye game,即比眼力游戏游戏。有挑战记忆力的游戏来提高学生瞬间记忆力。有游戏的课堂就是有趣味的课堂,是学生乐于参与的课堂。

三、结语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创新技巧 篇3

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与发展的源泉与动力,英语是一门重要的国际性语言,中国要走向世界需要英语,中国的创新和未来更需要英语,然而纵观目前的英语教学,往往由于教师只重视语法的教学,从而忽视了孩子们的求知欲望、兴趣爱好、全体参与性和进取心。

在英语教学中,除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音、语调、书写,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学活书本,变得更聪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学生思维,使学生会学习,会探索,并且学好英语。

一、优化师生教学关系,营造创新氛围

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在学校通过中介成分,共同创造的活动方式,其本质是有意义的,充满着人的活生生的情感和意志的特殊形态的实践活动。学生积极学习的源泉不仅来自远大的理想,浓厚的兴趣,更来自于被爱的需求,宽松的环境以及渴望成功的心理。

教师的爱心对于外语学习的作用至少与技能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些。如果只是一味地从教师那里获得消极的情感,那么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抑制。这种抑制反过来又对学习产生消极影响,阻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反之,如果教师能像亲人一样主动地同学生亲近,给他们以满腔的爱,不断地从各个方面给他们鼓励,使他们觉得教师可亲,从而使他们从喜爱教师的情感中,萌发出学习英语的渴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赏识学生、赞扬学生,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这样使学生产生不怕错误,敢于求异的良好的学习心理,孩子的创造的火花才能迸发出来。例如:在教有关动物的单词时,配合图片和相关动作,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和蔼,并置身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另外,教师要保护学生敢想敢说的积极性。有时学生说错了,教师不直接说No,而是微笑着对他(她)说:"Please think it over."。只要学生能勇敢地站起来回答问题,教师都要予以表扬。课堂上多说:Good! Great! Excellent! You are a clever boy.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小句子却能给学生以信心和动力,他们会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可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加强语言刺激,营造创新教学氛围。

二、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创新思维

当学生对某一知识产生欲望与情感时,容易产生与此相关的想象,激情 越丰富,想象就越活跃,思维创造性也越能得以充分发挥。为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激情,改变课堂节奏缓慢的做法是势在必行的。因为,节奏明快,环节交替紧凑的课堂教学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精神。为了达到这种效果,首先要做好一系列的课前准备工作。在设计每节课时,不仅要制定出学生学习的认知目标,悉心了解学生的总体情况,还要抓住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使教学过程层层相扣,便于学生在学习中以旧知新,其次在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中,尽量使用正常的语速,提问或句型操练时,时间不留空白,语言要有节奏感,行为要有激情。教学的每个环节时间不能过长,形式不断变化,步步深入,衔接自然。快节奏要求思维主动积极的快速反应。于是,在这样一个课堂环境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外语联想活跃;思维积极。灵活的思维方式与创新活动密不可分。如果学生只会按一种固定方式或教师教的方法去思考,处理问题,是无法产生创新能力的。应养成一种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方法。英汉句子或语段翻译训练、"创造性"的英文提问作答训练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优化教育教学手段,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教师要善于组织教学内容,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1.在想象中创新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要培养思维的独创性,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可运用手段形象生动地再现教学内容,做到声像结合,图文并茂,适合小学生好奇、求趣、求新的年龄特点。帮助学生在语言与表达对象之间建立联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自觉、更有趣地进行英语交际活动。在这基础上合理安排一些游戏多角度地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例如,

在学习动物名称时,在电脑中设计一个野生动物园,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声音和动作来学习。同时播放bird,cat,dog,tiger,等动物的声音,请学生听音辨物,说出相应的动物,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记忆,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再难的词在学生口中变得流利起来,枯燥的单词很快被学生记住。最后只露出动物的一小部分,让学生猜动物。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发掘一切可以调动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想象中创新。

2.在情景中创新

儿童是善于模仿的。从母语学习的规律看,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尤其是儿童的语言能力的发展是从模仿开始的。学生在模仿课文语言时,能获得发现的乐趣,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这就是孩子心目中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的情景,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型,精心设计练习,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及时把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教师还可以利用插图来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插图是语言的形象再现,语言是插图的理性表述。

请学生根据图画的内容编一段对话。学生会运用所学过的知识,编成各种对话,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激情。反之,也可以让学生根据一段对话或小短文来画画。这也是一种运用语言的训练。因为学生要绘图,必须熟读对话,反复揣摩,才能将脑中的图画绘诸笔端。

3.在小组合作中创新

发展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要求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都有实践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动脑、动手、动口,从而达到同学间彼此沟通,取长补短。

以小组形式展开唱歌、对话表演、猜谜语、完成调查表等竞赛。

通过小组学习,给爱动、爱玩的小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参与表现的机会,使枯燥的内容学起来饶有兴趣,并且使学生拓展了思维,提高了创新能力。

有位名人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必须更加注意教法新颖有创意,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锐意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想方设法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经讴歌:"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实施创造性教学,寓创新素质的培养于课堂教学之中。"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人的发展源的'机灵点',使孩子能够最充分地显示和发挥他的天赋。"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

英语课堂教学技巧初探 篇4

一、课前热身法

(一)语言技巧类

教材中有现成的“绕口令”——“Listen and chant”或“Read and chant”。自己先读或播放录音磁带,然后让学生跟读,等学生会念后,教师一口气读数次,并在学生的一片惊叹声中突然停止,说:“It's your turn now.”学生一定跃跃欲试,情绪高涨。

也可利用近期的知识,编成押韵的顺口溜在新课前诵读和背诵,如时间表达法可用以下口决:

表达时间不用愁,见几读几顺口溜。

整点o'clock加在后,1~9分可加“O”;

另一方法别遗漏,half,a quarter,past,to。

分在前,点在后,half表示半个钟头,

30分之内的时候,用past连接便足够;

30分之外真叫逗,分钟先用60扣,

点钟加1来拼揍,中间用to连住喽。

a quarter用于特殊点,15与45要吃透。

(二)视听欣赏类

利用录音机、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让学生课前欣赏歌曲、动画片段,用丰富的视听教材刺激学生的感官,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复习介词的用法时,我将事先做好的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同学们:一棵大树为参照,然后以动态效果在树的各个方位依次出现猫呀、狗呀、花呀、苹果呀、小女孩呀,在动画播放的同时配上滑稽的声音,使学生开怀大笑,尤其是猫慢慢移近耗子时,同学们的情绪达到了高潮。介词in,on,under,behind,near的用法跃然图上。

二、情景教学法

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给学生设置一个切实可行的、恰如其分的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学会交流,在交流中掌握课文内容。如教学Can you help me?时,装作慌慌张张跑进教室,故意把钱包丢在地上(前排同学能看见的地方),上课后装作找东西,“Where's my purse?I cant't find my purse.”走到一个同学跟前,“Can you help me?”同学们都很着急,帮着找……我趁机教学“Can you help me”等句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由此引入课文,一方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在情景中理解知识就容易多了。

三、设疑教学法

即用设疑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引起定向思维。教师结合新授内容精心设计一些疑点,以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点上,我感触最深的是将课文变听力时,为学生设计一些疑问。”这样,带着问题去听,更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参与意识,更加投入地进行下一步训练。

四、悬念教学法

得体的悬念是一种兴奋剂,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设下悬念,能激起学生破疑欲望,激起他们寻根探源的求知欲望。如讲到An American Boy时,我是这样处理的,“Today we're going to learn about an American boy called James.His parents love him and he was happy.But there was something wrong with the boy.They were very sad.Do you know what was wrong with him?”这样,给学生设下悬念,他们就会更加关注文中人物的命运,当他们读到最后“James could see.How happy everyone was!”时,他们的心就如同一块石头落地,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

五、模仿表演法

在处理一些情景生动的对话课时,我常采用让学生创造表演的方法,以此来深化对话内容,达到现场交流的效果。如警察没收司机驾驶执照的一系列对话,在学生熟悉内容后,三人一组进行模仿表演,模仿图中动作和录音中的语音语调,学生情绪很高,争着表演,尤其想当警察,尽管这个角色每一幕都有好多台词,表演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可是同学们表演得很逼真……这样,学生潜移默化地把英语学习行为变为自然的交流活动,提高了他们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六、对比教学法

这一点相信每位老师都深有感触,在讲到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的用法时,我采用的是表格法对比,达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

表格如下:

学生通过表格纵横对比,初步了解两种代词的分类与每种人称的词形变化。然后留下其中任意一行,进行竞赛,考查学生记忆能力,结果与预期效果一致。但是如何应用呢?

初中英语音标教学技巧 篇5

教音标:

(一)先教字母音标

目的:学生通过唱字母歌已十分熟悉字母的发音了,把这些字母的音标写出来,教他们,一方面可以使字母的发音从理性上读得更规范;另一方面,让他们对英语音标有感性认识,觉得英语跟汉语一样,也有一套给它们的形注的音。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就很想知道,英语的音标有哪些,与汉语拼音相似吗?顺势转入下一步:教国际音标。

(二)教国际音标

目的:让学生系统、熟练地掌握英语音标。这个掌握,就是要达到能读、能默写,为后面学单词时随时用,随时拿得出作准备。

教学时间:两周教学过程:

1、元音

(1)单元音:①/Q//C//E//i//u//e/与汉语单韵母对照

②/a://C://E://i://u://A/

a o e i u ü

说明:先读汉语单韵母,并注意排序,再利用这个排序记英语单元音,易记。

(2)双元音:①/ai//ei//au//Eu/(/ju:/)与汉语复韵母对照:ai ei ui ao ou iu

②/iE//ZE//uE/

③/Ci/

说明:根据汉语复韵母排序来记双元音第①组,英语中无ui;/au/与ao,/Eu/与ou的写法不同;/ju:/是双元音。第②组的相同点是都带/E/,第③组只有一个,直接记就行了。

2、辅音

(1)辅音总数:/b/、/p/、/m/、/f/、/v/、/d/、/t/、/n/、/N/、/l/、/g/、/k/、/h/、/dV/、/tF/、/F/、/V/、/dz/、/ts/、/s/、/W/、/z/、/T/、/j/、/w/、/dr/、/tr/、/r/

与汉语拼音对照:b p m f d t n l g k h jq x zh ch sh r z s y w

说明:

①根据汉语声母排序来记英语辅音音标,汉语声母b、p、m、f、d、t、n、l、g、k、h与英语辅音/b/、/p/、/m/、/f/、/d/、/t/、/n/、/l/、/g/、/k/、/h/基本一致;汉语声母j、q、x、zh、ch、sh、r、z、c、s、w与英语音标/dz/、/ts/、/s/、/W/、/j/、/w/作比较;/dr/、/tr/、/r/单独记。

②汉语拼音b、p、m、f的发音比英语音标/b/、/p/、/m/、/f/多一个/E/音;j、q、x、z、c、s、r比英语音标/dF/、/tF/、/F/、/dz/、/ts/、/s/、/W/、/z/、/T/隔开一个/i/音。

(2)辅音的分类

分类一:

①清浊成对的:

清:/p//t//k//f//F/s//W//tF//ts//tr/

浊:/b//d//g//v//V//z//T//dV//dz//dr/

说明:可用谐音记忆法记住清辅音这一组,即:婆特客,福西施,七尽垂

/p//t//k//f//F//W//tF//ts//tr/

可理解为:婆婆有位特殊的客人,她的名字叫福西施,人不仅美,而且高,有七尺高(“垂”理解为“高”)。

②单干户(即不成对的辅音)

/m//n//N//l/

/r//h//j//w/

记成:三个鼻音(/m/、/n/、/N/)、/l/、/r/和(即/h/)/j/、/w/

分类二:

(1)/p//b//t//d//g//k//f/

/v//F//V//s//z//W//T//r//h/

/tF//dV//ts//dz//tr//dr/

记成:爆破、摩擦、破擦、前3对、中5对(添上/r/、/h/)、后3对

(2)/m//n//N//l//j//w/

记成:三个鼻音,一个边音(l),两个半元音(/j/、/w/)

分类三:

(1)清辅音:/p/、/t/、/k/、/f/、/F/、/s/、/W/、/tF/、/ts/、/tr/,再加上/r/、/h/,合计12个。

(2)浊辅音:/b/、/d/、/g/、/v/、/V/、/z/、/T/、/dV/、/dz/、/dr/再加上/m/、/n/、/N/、/l/、/j/、/w/合计16个。

老师讲分类:作用:

1、记住清辅音,对名词变复数,动词变第三人称单数,动词的过去式的读音规则有极好的分辨作用。

英语课堂 “导入”设计技巧 篇6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305-02

摘 要 一节好课,就需要有一个精巧的导入。它既能调动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氛围;它既能锻炼学生口语,又能启迪学生运用英语方法去思维;它既能直接影响到整节课的教师授课效果,又能直接影响到整节课的学生听课效率。本文以教学案例为事实依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利用各种教学媒体、文中插图,尝试不同的导入方法,在平时上课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撰述出来,以供同行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导入原则;直观导入; 肢体语导入; 情景导入

1 悬念导入 对比导入 以旧渗新导入

1.1 新旧知识点衔接要自然,“导”的语言要言简意赅,不能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要象《牛津高阶字典》诠释生字一样简明易懂。

1.2 “导”的时间应控制在两分钟左右,最好不要超过五分钟。

1.3 “导”的方法一定要以新语言目标为基础。

1.4 “导”应该合理的安排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之前。应充分发挥“导”的过渡作用。

“导”的方法很多。笔者结合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在教学中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就“导”这一课堂教学环节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归纳如下,以求教于同行。

2 激发兴趣,启发思维

设计“导”环节时要应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以达到引学生“入”寓教于乐、启发思维之目的。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对学习课题产生兴奋和期待时,就会形成一种渴求掌握知识的内在需要和强大动力。从教学角度来讲,教师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2.1 直观导入。 直观导入是直接借助实物、课件图片、简笔画、录像等引入新课。老师以这些直观教具为出发点和学生进行交谈。这种导入方法比较迅速。不仅有助于学生直接理解所学英语,而且视、听结合,易于加深印象,强化记忆,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坚持利用实物、卡片等导入生词,运用图画、幻灯或其它电教设备介绍新的语言项目。

2.2 肢体语导入 。 设计导入环节时,教师如能恰如其分地利用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语言的效果,并且能使所导入的内容简洁明快,通俗易懂,收到表情达意、事半功倍之功效。如在导入 “cry, laugh, happy, sad ,"等词与词组时,教师只需利用眼神、面部表情、动作或者演示QQ表情图案动作等就能使学生一看便知,一听就懂,一练就会,并能激发学生的模仿、参与意识,同时还能活跃课堂气氛,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2.3 情景导入。 新的教学大纲强调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而语言的交际功能是在一定的语言情景中体现的。中学生在没有自然交际环境的条件下学习英语主要靠教师去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这就需要给学生设置一个切实可行的、恰如其分的语境,把学生置于交际或半交际的语言情景之中,为学生的语言交际提供“场所”。

3 提出问题,因势利导

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总会结合教材抓住重、难点,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起到承上启下之作用。由于提出的问题总是比较明确,且有一定的针对性,学生就会依据问题顺藤摸瓜,随着教师的“导入”顺利地过渡到下一环节。

3.1 设疑导入。 教师结合新讲授内容精心设计一些疑点,以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如学生在学习八年级The queue jumper这一课文时,教师就可为学生设计一些疑问,如:“Was the queue jumper really a queue jumper?'’“Why did the other people laugh at the woman? Who was the really doctor? ” 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主动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促进学生自我参与意识高涨;更加积极地投入下一步训练。

3.2 悬念导入 得体的悬念是一种兴奋剂。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设下悬念,能勾起学生强烈的破疑愿望,激起他们寻根探源和求知的欲望,从而促使师生向具有“信息沟”的交际过渡。

4 循序渐进,温故知新

学习语言知识,训练语言技能,培养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都不能一次完成,而要循环往复,逐步深化。我结合教学实际,用以下两种办法来设计导入。

4.1 对比导入。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如果能把内容相同、相反、相关等可比性的知识放在一起進行对照、比较,教学中运用简表、图像进行对比。就更能帮助学生把孤立的、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使他们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形成一个条理清楚、系统化的知识网络和思维框架,从而提高学生比较、归纳事物的能力。这样就把导入与复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课堂结构更加紧凑。如在导入spend、cost、 pay for 、take 等同义字或词组的用法时,教师可先在黑板上板书一组句子。

4.2 以旧渗新导入。 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螺旋式的、前后相联的知识编排体系。这就要求教师努力挖掘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介绍新知识点时必须从已知到未知,即从学生已知的词汇、语法、已经具备的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出发,引出新的语言点和语法点。比如在导入生字schoolwork、flashcard、 personality时,教师就可以采取以旧渗新导入的办法,先让学生把这些字分解成school + work、flash + card 、person + ality,学生就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掌握生字的读音和意义,而且记忆深刻。

总之,搞好“导入”这一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仅是新大纲和新教材本身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师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兴趣、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关键所在。只有教师设计得精巧,英语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才能得以顺利实施,英语教学的目的才能如期达到。

参考文献 

[1]Widdowson,H.C.(1990). Aspects of Language Teaching. UK: OUP. 

[2] 《中小学外语教学》(京),1998年第2、3期 

[3]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 研究 》(沪),1997年第1期 

[4] 刘道义等主编,《(中学教科书)英语》,人民 教育 出版社、朗文出版

英语阅读教学的技巧 篇7

读文章如同看树林一样, 人站在树林前不能把眼睛光看着一棵树, 甚至只盯着树上的叶子, 一张一张地看, 看到最后, 还是一张一张叶子, 叶子固然要看, 但整棵树也要看, 整片森林更要看, 我们必须迅速把视野扩大, 这样才能对森林全貌有所了解。读文章也是如此, 如何才能加强对阅读文章的理解呢?那就是在阅读文章材料时要学会快速阅读。快速阅读是综合运用阅读技巧, 在快速阅读时通过逻辑思维, 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在整个快速阅读过程中, 要高度集中思想, 让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中。如果念得很慢, 一词一词地读, 往往念完全文, 很茫然, 词都认识, 就是不知道文章讲什么。所以现在的英语测试都有一个阅读速度的要求。

我们常有这样的情况:句子都能看懂, 但读完文章印象却不深, 这就牵涉到对文章框架结构的整体理解。如何学会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呢?首先, 要重视文章的题目和文章的首句。因为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主题, 文章的内容就是环绕主题展开。首句很关键是因为首句是文章的导入, 点明作者写文章的意图, 背景等。接着的每一段的第一句也很重要, 因为每段的第一句实际上多半是每段的主题句, 然后进行陈述或论述, 逐步展开, 给予例证, 最后把该段内容用一句话来小结, 所以每段的最后一个句子常常是该段的结论句, 而整篇文章的最后一句就往往是这篇文章的结论或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所在。所以我们在阅读文章时要养成这样一个习惯:见了文章的题目, 要停顿一下, 想一想, 如果让你写这篇文章将如何写, 或猜一猜, 这篇文章大概写什么, 然后你会饶有兴趣地读下去。接着在往下阅读时特别注意每段的第一句与最后一句, 并用心记往, 在读完全文时清晰地将全文的主要内容像看电影似的一幅一幅地印在脑中, 记忆很深既把握住了全文的主要内容、论点、论据, 又学会了作者的逻辑推理的方法技巧及整篇文章的框架结构, 而这是写文章最重要的, 也就是文章的构思。

要提高阅读水平, 词汇量与短语量非常重要, 打个比方:造房子要砖瓦材料, 词汇就是阅读英语的砖瓦材料, 没有相当量的英语词汇, 阅读英语是无法进行的。所以要提高阅读水平, 我们就得学会积累词语。我们不妨这么做:在通读全文后看第二遍, 遇到生词尽可能根据上下文来猜, 仍猜不出意思的, 就把这些生字查好词典, 然后抄写在一本可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每天有空时, 就拿出这小本子背诵记忆, 这样做不费时, 效果却很好, 因不时接触, 反复记忆, 词汇量增加得很快。

以下建议或许对英语学习有帮助。

第一, 每天不要一做题就是单选题, 应花相当的时间体会语篇, 无论是完型还是阅读, 都要能够在做前, 做后都把文章通读几遍。这种学习类似高一, 高二精读课文, 但又不是那么面面俱到。目的是体会语言。语言的体会就是语境中学习语言。不但有知识性的学习, 复习, 同时又能达到交流的目的 (这是学习语言的最终目标) 。脱离了后者去答高考这么一篇以考查语言运用能力为主的试卷, 势必会失败。因此这是我给出建议的理由。

第二, 坚持每天至少半小时大声朗读所学过的课文。考前强化语言对自己的刺激, 可使考场上语言感觉顺畅。由于高考题多数是选择题, 不排除也不排斥猜题 (出题人认可) 。因为这是考查阅读量 (每年20万字课外阅读) 及语感的测试手段。如果你的语流在考场上非常顺畅, 那么你就有优势。这种语言刺激的方式, 一定坚持到考前一天。相信会给你一个意外的收获。另大声朗读也是矫正读音的一个方法, 只有能够正确读出单词和用正确的语调读出句子, 在听力当中, 你才可能有较强的辨音能力及较快的反应能力。无疑对听力的提高也是有益的。

第三, 如果在过去五年中学习英语时没有养成背记语篇的话, 最后一年强化背记一些典型题材的文章, 也许会有助于写作分数的提高。

第四, 有些同学做阅读时, 只把注意力放在做对多少道题上, 没有养成回头再把文章分析、体会的习惯。这里我特别要强调的是, 加强难句的分析 (虽然没有影响做题) , 这种分析除了语法结构知识方面的, 还应养成与同学、老师讨论深层含义以及语句的逻辑关系。这样多做几次就能够逐步的独立分析难句。

做好精读课文的前提下, 教师要有计划、有选择地给学生补充阅读材料, 文章的体裁应多样化, 如故事、科普、历史、地理、人物传记等, 要求学生尽量不查词典, 坚持每天阅读。教师也可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各种简易读物,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其阅读速度, 熟练阅读技巧。

总之, 阅读理解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提高的, 关键在于坚持。只要教师目标明确, 坚持不懈, 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的阅读能力定会逐步提高。

摘要:阅读是一种单向的语言交流, 但从本质上来说, 它是作者与读者双方共同参与的语言交际活动。阅读的目的是理解作者用文字表达的思想。本文浅谈了英语阅读教学的技巧。

浅析英语课堂发问技巧 篇8

多年来, 我国传统的英语课教学活动的主角是教师, 学生处于被动的配角地位。这种教师上课“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往往导致教师把重点放在学生是否弄懂了词意、句法上, 使综合技能课教学停留在讲解词汇、语法、解释句子和课文的层面上, 而忽略了对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上课时多半忙于记笔记, 很少开口参与课堂活动, 缺乏动脑思考所学内容的机会, 只是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语言知识。久而久之, 这种教学模式客观上剥夺了学生亲自体验语言习得的学习过程, 使学生在语言学习中产生了“惰性”心理, 抵制了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的发挥, 致使英语综合技能课成了一门死记硬背、缺乏灵活性、生动性和趣味性的课程。结果, 在英语课上教师教得辛苦, 学生学得疲惫, 收效往往不尽如人意。

那么, 如何挖掘英语课堂活动所拥有的交际潜能?提问是英语教学中可以常用的有效方式之一, 它是教师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交际的过程, 体现了英语课堂教学的交际性。课堂问题的设置直接影响课堂提问的数量和质量, 而课堂提问的数量多少和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一堂英语课成功与否。

二、英语课问题的设置

问题的设置直接影响课堂交际的质量。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由思考型向总结型、评论型过渡, 多问概括性、个性化和开放性的问题, 提问的问题要有特色, 要能打开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 从不同角度寻找多种答案。

1.导入型问题

教师在开始讲授新课之前,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或以话题讨论的方式, 让学生预测即将学习的内容, 做好学习的心理准备。提供与新授内容有关的背景知识和语言信息, 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充满期待, 使课堂教学引人入胜。

游戏是学生们关注和喜爱的话题, 他们自然踊跃发言, 答案当然也是丰富多彩、生动有趣, 这时他们的注意焦点自然而然地集中了。在师生充分讨论基础上, 教师再提出新授内容并布置学习任务, 既顺理成章又科学合理。

2.浅层面问题

浅层面问题即细节型问题, 旨在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相关的详细信息。如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和结果等。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1) 重复信息问题

这类问题要求学生模仿、重复所听到的教师所讲的内容或录音材料。可以采取从词到句到段落的循序渐进的程序。它们可以锻炼学生的瞬时记忆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同时可以使学生更加集中听讲并注意自己的语音语调。

(2) 判断正误问题

这类问题要求学生对所听和所读的材料中的事实、数据、情节等进行合理分析, 正确判断。它们可以锻炼学生的记忆力及快速判断能力。

(3) 特殊疑问词问题

这类问题一般可以从所学材料中直接找到答案。一般以“what”、“when”、“where”、“who”、“whom”、“why”、“how”等特殊疑问词进行提问, 也就是说, 要求学生注意话语或语篇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方式、结果等, 它们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 提高阅读和学习效果。

(4) 完形填空问题

这类问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教师可将所学对话或课文改写或缩写, 留下空格让学生口头补充或笔头填写相关内容。这是学生进行信息处理和加工的过程, 也是复习巩固知识的过程。

3.深层面的问题。

(1) 思考型问题

这类问题一般不能直接找到答案, 往往需要学生综合所获取的信息, 经过思考、加工、整理后, 才能得出深刻的见解和合理的答案。例如, 赏析课《The Nightingale and the Rose》 (夜莺与玫瑰) 一文的讲授。这是一篇童话故事, 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和拟人化手法塑造超自然的或想象的人物、动物以及无生命的客体, 反映了社会生活, 也倾吐了自己的心声。故事中的夜莺用歌声和鲜血, 为“学生”培育了一朵表达爱情的“红色玫瑰”, 可是“学生”并不真正懂得什么是爱。作者王尔德为了人类的爱而辛勤地写作, 结果受到评论家的谴责, 被认为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作家。因此, 我们可以提问:“The Rose obviously serves as an important symbol in this story.But what’s symbol?Why does the author make it so difficult to obtain?”学生需要对课文提供的多个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后, 才能得出恰如其分、自圆其说的答案。

(2) 评论型问题

评论型问题旨在培养学生阅读学习后的语言输出能力, 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社会实践和经验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 而后得出自己的观点或结论。这是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进行梳理和创新的过程。例如, 讲授“The Nightingale and the Rose”一文时, 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Would you call the ending of the story anti-cli-matic?What kind of an effect?”这样的问题, 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另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宽度。尤其可贵的是, 学生们并不因为王尔德是著名剧作家而把他对故事结尾的处理看作是权威性的、唯一的、勿庸质疑的。我们要通过提问, 启发他们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 而这种质疑和创新精神正是当代教育所大力提倡和孜孜以求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地组织英语课教学, 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主动—被动关系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从而提高英语课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进而提高其听、说、读、写、译诸方面实际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

摘要:多年来, 我国传统的英语课教学, 一直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基本模式。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角是教师, 学生处于被动的配角地位。结果, 在英语课上教师教得辛苦, 学生学得疲惫, 收效往往不尽如人意。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了英语课教学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上。本文就如何挖掘英语课堂活动所拥有的交际潜能, 使它更适用于学生的英语学习的问题, 作了详尽的论述。

英语课堂提问技巧之探究 篇9

一、把握时机, 当问则问, 注意实效性。

课堂提问什么时候该问, 什么地方该问, 备课时就要设计好。 对授课的复习性提问, 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既要让学生温习巩固旧的知识, 又要导入新的知识, 不能停留在对旧知识的简单重复上, 而要深入拓宽, 转化为能力。 授课中的疏导性提问要注意学生思维中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偏差, 及时疏导, 排除思维定势障碍;结课时的总结性提问要对新授课进行总结归纳, 并且梳理出重难点, 进行强化。 教师提问要抓住时机和关节点, 问在该问时, 问在该问处。 根据提问的时间与作用, 提问分为以下几种:

导入式提问———在导入新课时提问, 目的是吸引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讲解式提问———在讲解过程中提问, 目的是引导学生对所学课文深入思考。

复习式提问———在讲完课文后提问, 目的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对课文的深化理解。

以高一英语下册模块二中的“Boy missing, police puzzled”为例:本课是一篇有关一个小男孩神秘失踪的课文, 怎样提问让这堂课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阅读的欲望, 把这堂课上得生动有趣呢? 提问的技巧就很有讲究。 因此, 我在上课前就准备好以下几个问题, 以供上课时灵活运用。

1.What is the article about?

2.Who is missing?

3.What are the different people’s descriptions about Justin’s disappearance?

4.Who else has been taken away by the aliens?

5.Do you think Justin was taken away by aliens?if not, what do you think really happened to the boy?

通过提问1、2对新课进行导入, 学生对谁失踪、为什么失踪肯定感兴趣, 就会饶有兴趣地读下面的文章。 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 同样可以通过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比如问题3、4, 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细节, 学习兴趣大增, 课堂学习气氛紧张而又愉快。 最后, 通过问题5检查、了解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情况及对课文的掌握情况。 同时针对问题5, 学生可以对男孩子的失踪作出不同的推测, 极大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和课堂学习兴趣, 是对本课很好的一个深化。

二、难易适当, 面向全体, 注意启发性。

设问时, 要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和教学对象的实际水平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 教师提出的问题, 既不能让学生答不出, 又不能让学生张口就来。 当前, 教师的课堂提问普遍存在两种现象, 一种是问学生“是不是呀”、“对不对呀”、“能不能呀”等, 学生齐答了事, 根本没动脑筋, 从教学外表看, 学生都参与教学, 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课堂结构比较紧凑, 但教学效果很弱, 助长学生不深入思考、被动听课的不良习惯, 失去课堂提问的价值, 对教学毫无作用。 另一种是教师提出问题后, 立即叫学生起来回答, 或提出的问题难度较大, 被问的学生没有一定的时空对所获信息进行调整加工处理, 或没有把握不愿回答, 情绪紧张不敢回答, 思维活动无法正常展开, 造成“问而不答, 启而不发, 所答非所问”的尴尬局面。 这两种提问方式, 严重地违反了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 违背了心理学原则, 不可能让学生由问题引起思考, 主动学习, 挫伤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 达不到课堂提问的目的。 在英语课堂中, 教师一定要注重设计有层次性的问题, 面向全体学生提问, 让好、中、差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 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 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设问上注意问题的“梯度”, 问题的设置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层层推进、步步深入, 注意启发各类学生, 给所有学生都留有思考的空间。 教师所提问题的难度要符合心理学上所谓的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的现有水平与学生经过思考可以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 既非伸手可及, 但是跳一跳又能够得着。

三、运用各种提问类型, 注重提问方法的多样性。

教师提问的方式要避免单一性, 根据不同类型的问题使用不同的提问方式, 才能使提问的效果最优化。 提问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单个回答———由个别学生单独回答某个问题。

小组讨论———由小组成员集体讨论, 最后由小组代表回答, 其他成员补充。

全班讨论———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同一问题, 各抒己见, 最终得出统一答案。

还是以高一英语下册模块二中的“Boy missing, police puzzled”为例:我在课前准备好的问题有:

1.What is the article about?

2.Who is missing?

3.What are the different people’s descriptions about Justin’s disappearance?

4.Who else has been taken away by the aliens?

5.Do you think Justin was taken away by aliens?if not , what do you think really happened to the boy?

问题1、2相对简单, 比较适合个别回答, 只要细心, 就能轻而易举地在课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问题3信息繁多, 来自于课文不同的段落, 对学生的概括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这样的问题适合小组进行讨论, 大家一起补充出比较完整的答案, 还可以对全文很好地进行梳理。 问题5适合全班讨论, 学生可以开动脑筋, 对小男孩的失踪原因做出各种猜测。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开放式的,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这样设置问题5, 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提高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 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意识, 可谓一举多得。

四、关注反馈, 及时调整, 注意灵活性。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是一个信息双向交流的过程, 教师提问时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反馈情况, 包括学生的表情和体态。 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 教师要迅速分析学生存在困难的原因, 对提问方式及时进行调整。 如果学生是因为对问题本身审题不清, 教师可以换一种更浅显易懂的表达方式;如果学生是因为思维存在障碍, 教师可以把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或者采用反问法、疑问法, 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 总之, 备课时只是设计问题的一个大方向,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应灵活地进行调整。

浅议英语课堂提问技巧 篇10

一、问题恰当, 难易适度

英语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渐进性过程。课堂提问作为一种教学手段, 它的使用首先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学情的掌握。教师要根据具体的知识内容, 创设合理的具有启发性、层次性、延展性和针对性的问题, 循序渐进, 层层深入, 让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 引导学生逐渐进入实质性的学习状态中去, 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学有所思、思有所得。一般来说, 预设性问题要具有层次性, 生成性问题要有针对性, 另外在教学实践中, 还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从提高学生自信心和鼓励学生进取心入手, 多提一些可以引发学生学习英语内驱力的问题, 以调动学习学习的积极性。切忌频繁重复提问一些诸如“Yes or no?”“Right?”“OK?”等简单僵化的问题, 使得学生被牵着鼻子走, 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另外也要避免随心所欲、信口开河、不分主次、面面俱到的“眉毛胡子一把抓”现象以及问题设计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 让学生满脸茫然、无所适从, 造成“问而不答、启而不发”的尴尬局面。

二、相机而行, 适时提问

在精心筛选问题之后, 还要选择提问的时机。要想让提问及时有效, 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提问的目的在于解疑、释难, 而不是把学生问倒, 更不是用来点缀课堂。能否适时发问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过早, 容易造成气氛紧张, 学生茫然不知所措, 可能会使课堂冷场;过晚则使问题成为“瞎子戴眼镜, 多余的圈圈”, 毫无价值。因此, 课堂提问不能按部就班程序化, 应该根据学习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学习状态伺机而问, 做到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要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有恍然大悟、豁然开朗的感受和体验, 以达到教学的最佳境界。一般来说, 上课初期应多提一些回忆性问题,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唤醒其学习兴趣, 使其思维迅速由平静趋向活跃;当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时, 应多提一些说明性、分析性和评价性的问题, 有助于分析和理解所学知识的内容, 进一步强化学习兴趣, 并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当学生思维处在由高潮转入低潮阶段时, 应多提一些强调性、巩固性和非教学性问题, 重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防止出现讲话、打瞌睡、看课外书等现象。同时, 提问后等待学生回答的时间也有讲究, 要视具体的学习状态给学生适度的思考时间。既不能抛出问题后就要求学生迅速作答, 也不能在某一问题上等待太久, 影响课堂进度。

三、巧选对象, 激趣解疑

提问对象的选择也要有目的性:对于具体的问题, 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考虑是集体作答还是单独提问;对于个体提问, 要有具体的目的和方向。通常情况下, 基础性问题让学习能力水平相对较弱的同学回答, 以增强其自信心;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来回答, 让他们在表现自己的同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激发其学习的热情。也可以通过课堂提问表现出教师对某个近期学习状态不佳学生的额外关注;或者是对某个课堂上开小差学生的善意提醒。当学生不能作答时, 教师应耐心等待, 给其留出思考时间。如果学生仍不能作答, 或只给出了部分回答, 教师要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 并帮助其系统完整地作答。如果学生在鼓励、帮助后仍感问题困难, 这时应该让另一个学生帮助回答, 以免这位答不上来的学生感到难堪, 挫败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当学生的回答不够全面, 模棱两可, 或仅局限于一点, 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原问题, 或提供一些造成学生回答困难的缺失信息, 以使学生给出更综合的回答。另外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 让学生自主提问, 提高自身的能力。同时, 教师在提问时要避免出现以下情况:提问只面向少数学生, 多数学生“冷场”;控制问题的答案, 排斥异己;不善于倾听学生正在回答的问题, 心不在焉;给予学生消极的反馈……这些都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其对学习失去兴趣。

四、恰当评价, 鼓励为先

教师在评价课堂提问时, 要充分尊重学生, 保护其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生提出来的各种问题, 应认真对待、认真听取, 不能心不在焉, 应付了事。更不能责怪学生。离题的学生应作适当的引导, 而不能粗暴打断。“You’re off point”“No”“You’re wrong”等简单的评价要尽量避免。可采用“Think it ove r, is the re anything e ls e?”“Would you ple as e te ll me how you g ot it?”等不带消极感情色彩的中性词语。对于学生的认识, 正确的要充分肯定。有个人独特见解的要加大鼓励, 不要吝啬你的鼓励语言和掌声, 可用最简洁的语言如“Good”“Very good”“Very interesting”“Good idea”等进行评价。错误的, 也不要直接否定, 更不要讽刺和挖苦, 要在肯定学生已经主动积极思考的前提下, 引导他们想一想或听一听别的同学的意见。如“Don’t lose heart, try again next time.”“You’ve made g re at prog re s s.”对于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 教师要给予及时的鼓励, 强化他们主动参与、积极创新的意识。总之, 要让学生时时处在一个受人尊重、被人激励的氛围中, 以增强其创造欲望。

综上所述, 课堂提问的技巧是极其重要的。“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设计时, 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品悟、改进、借鉴、积累、提升, 使提问这个环节在课堂教学中能够为学生插上思维的翅膀。这必定能开启学生心智, 促进学生思维, 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从而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结果。

浅析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技巧 篇11

关键词: 原则;方法;兴趣;铺垫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导入(Lead in)是上好一节课的基本、重要的环节。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的课堂何尝不是“一课之功在于始”呢?课堂导入所花时间虽然不多,但是它为整节课的流程定下或高亢或平缓或低沉的基调,另外,它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宛如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Well begun is half done.”,如果导入方法得当,便能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并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取得最佳学习效果。反之,如果授课不注重导入这一环节,随随便便、千篇一律、牵强附会地导入新课,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英语学习感到厌烦,觉得英语课堂索然无味,学习兴趣也将荡然无存。那么,如何巧妙地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呢?结合本人的课堂观察和自身的教学实践,下面谈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技巧。

一、课堂导入应遵循的原则

1.导入应富有趣味性

朱熹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论语·雍也》)教学的首要任务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教师在导入过程中运用幽默生动的语言、灵活运用的体态语、富有感染力的激情、恰到好处的表演、活灵活现的教学情景、相关的幽默故事笑话、个人经历、趣闻轶事、生动的图片、卡片、逼真的实物、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课堂活动形式、富有时代感的多媒体影音材料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来最大限度地增强课堂导入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2. 导入应突出新颖性

初中生正处于智商、心理和生理成长发育的多变时期,往往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要敢于标新立异,在课堂导入时利用新颖的富有时代感的素材、信息,创造多姿多彩的课堂教学导入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取得导入的最佳效果。

3. 导入应具有针对性

课堂导入应避免单纯根据课型使用“一刀切”的导入方法,致使同类型课的导入方法千篇一律。课堂导入应服务于学生的学,吸引学生注意,诱导学生求知,引起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使旧知与新知紧密联系,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课堂导入方法,引导学生自然合理地进入新课学习。

二、课堂导入的方式

1.趣味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没有兴趣,就没有智力的发展,就没有教学,就没有知识。”教师应设计出各种各样的趣味导入活动,使课堂导入像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学生。常见的有:设谜(riddles),猜谜游戏(guessing games),有趣的图片(interesting pictures)等等导入活动。

2发散思维法 (Divergent thinking)

发散性思维是使学生通过形象和抽象思维,对头脑中已有的各种素材进行加工.重新排列组合,创造出未曾感知过的新形象,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起他們开展新的探究活动的欲望,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常用的发散性思维导入活动有: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 记忆挑战(Memory challenge),标题竞猜等。

例如,Project English,Grade8,Unit2,Topic3,SectionA导入片断:

(1)教师提出问题“Boys and girls, do you know SARS? What can we do to fight SARS?”

(2)学生独自思考并写下想到的内容,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综合出本组的答案。

(3)各组代表念出各自的答案,师生把全班的答案综合、概括起来。

教师(Well done! Let’s learn the new lesson and see how many points you have got.)带领学生进入新课学习,学生带着自我评价的目的去学习新课,能取得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3创设情境法

创设情景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造成一种不平衡或造成一种悬念。人不能忍受认知上的不平衡,从而驱使自己采取获得新知识的行动。苏霍姆林斯基说:“接近和深挖事物本质及其因果关系的实质,这一过程本身乃是兴趣的主要来源。”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或讲解语言知识时,要善于设疑布障,创设问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上的不平衡,从而使学生积极思维和主动探究,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例如,教学Project English, Grade7, Unit6, Topic3, SectionA时,可用当地的学生熟悉的某区域图来创设情景进行导入。

4.温故知新法(review,exercises)

在教学中,每次教学新知识前往往要复习之前所学,在复习的同时,经常可以顺理成章地导入新知识,使新旧知识紧密衔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导无定法”,英语课堂的导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导入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要勤于思考,大胆探索尝试,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科学合理地设计精彩的课堂导入,为课堂的其它环节作最好的铺垫,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1990)

刍议初中英语课堂提问技巧 篇12

1. 把握课堂提问时机

(1) 在复习旧知、讲授新知中进行提问。“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复习旧知识, 学习新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在这两个环节中进行提问, 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掌握巩固学过的知识, 为学习新的知识打牢基础。在复习旧的知识的时候, 学生应当学会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反思, 重新思考, 积极探求其他解决办法, 对老师进行提问, 与老师和其他同学进行探讨;在讲授新知前,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预习, 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问题, 并在新课讲授前进行提问, 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帮助学生理解新课。

(2) 在突出重点时进行提问。老师在讲解教学重点时, 对学生进行一些提问, 让学生进行着重思考。这样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抓住教学重点,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 还可以锻炼学生组织答案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 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2. 注重提问方式的多样化

初中英语老师应当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给学生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 这些问题并没有标准的答案;学生对老师也应当提一些多样化的问题, 老师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挑选出一些适于讨论的问题, 让学生参与讨论。

3. 创设情境, 引导提问

在学习过程中, 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不出问题, 或者根本不会提问。这就要求老师对学生进行引导, 帮助他们发现问题, 学会提出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具体来说, 老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种情境, 把课本中的知识和生活中的事情有机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 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找到提问的技巧, 通过提问和回答的过程中, 学生也会加深对自己所学知识的理解, 并对自己所学知识加以利用, 巩固自己的学习效果。

4. 提问用语简洁易懂

初中阶段, 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并不是很高, 在老师提问的过程中, 我们一定要遵从学生的实际水平, 避免使用较复杂的句子, 便于学生很快理解。老师根据问题的性质和难易程度, 可以采取点名的方式由学生回答问题, 对于一些较难的问题, 也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 然后各组派出代表回答问题。当然, 在提问的过程中, 老师一定要把握好度的问题, 提出的问题不能过于简单。

5. 采用适当的问题开拓学生的思维

英语课堂提问只是英语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 其提问的目的还在于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 开拓学生的思维。老师应当提出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 最好还是一些能够结合自身实际的问题。

课堂提问是英语教学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 不仅有利于师生之间相互交流, 还有利于增进师生情感, 加强互信和理解。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 要根据实际中的教学现状, 改变原有的提问方式、方法, 采取具体的办法鼓励学生提问问题, 让他们独立思考问题, 敢于提出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智敏.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 (基础英语教育) , 2009 (4) .

上一篇:室内的光环境下一篇:执行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