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与CAI教学

2024-10-12

创新教育与CAI教学(精选3篇)

创新教育与CAI教学 篇1

计算机和网络的飞速发展使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认识到, 多媒体与英语教学整合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笔者在选用CAI课件促进英语教学创新方面, 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实践。

一、分析教科书, 使CAI课件紧扣教学主题

教师利用CAI课件教学之前, 首先应通读教科书, 分析教科书编排的脉络, 把握主题, 根据不同的内容选用合适的CAI课件, 这样才能使CAI课件紧扣教学主题。直观、形象化的教学不是目的, 它仅是作为向抽象思维概念过渡的桥梁, 是逐步培养学生具有逻辑思维能力的手段, 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项措施。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 把教师头脑中想象到的形象及时传递给学生。这样, 学生从教师那里所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和经验, 而且还获得信心、兴趣、思维方法和进取的力量, 为学生自觉、独立地去获取知识打下了基础。

二、精心设计, 使CAI课件服务于教学目标

每一节课都有特定的教学目标, 只有有效利用CAI课件才能更好地达到既定目标。在设计教学时, 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 分析其科学性、使用环境和对象、难易程度, 并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知识结构、接受能力和生活经验等, 精心设计, 使CAI课件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思维是教学创新的一个显著特征, 是培养具有创造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学生的参与既包括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人人参与, 又包括个体的身心全面参与。在教学过程中, 为了给学生创设积极参与和全面参与的条件和环境, 不仅要依据“分层”和“个性化”要求, 安排与组织教学活动, 还要有足够的活动机会使学生全面参与。

三、挖掘内涵, 促使CAI课件发挥潜在作用

教师在选用CAI课件的过程中, 应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并非只注重形式, 牵强附会地强加利用。例如:笔者选用Friends这样一首歌曲, 歌曲的主题与所要教授的五年级新版英语Unit One We have ne w frie nds课文内容主旨相符。伴随着优美的音乐画面, 学生进入了一个轻松的英语视听环境。教师要求学生边欣赏歌曲, 边将歌曲中的空白单词填充完整。之后, 笔者提出了下面的问题:How do you feel this song?What do you ofte n do w ith your frie nds?为后续的学习活动作好铺垫。这样, 歌曲就从形式和主题两方面为课文教学起了辅助作用, 最后师生共同演唱歌曲, 既呼应了开头, 又升华了主题。

四、反复利用, 促使CAI课件物尽其用

教师应对CAI课件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反复利用, 使学生充分理解和吸收, 夯实基础, 提高能力。在英语词汇教学中, 词汇学习的任务无法仅仅依赖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来完成, 而更多地在于学习者独立自主的课外学习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积极思考, 才能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同时教学创新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能动的过程。能动的学习过程表现为学生不仅看教师操作, 还要自己动手, 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获得知识。

五、动态捕捉, 促使CAI成为教学契机

教学不仅是预设计划的执行, 同时更是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在《牛津英语》三年级教科书中, Lesson 16的教学重点是happy, sad, angry三个单词。笔者将课件设计为A little star and Tony这样一个小故事。伴随着音乐故事情节分三部分展开。 (1) Tony likes the little s tar ve ry m uch.He take s it hom e.He is happy.Why?学生一下子被吸引到学习活动中来, 他们踊跃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抓住这一契机顺势引出:What can make a flower happy?What can m ake a dog happy?What can m ake a te ache r hap-py?What can m ake you happy?How do you s how your happine s s?教师给了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 为其创造了丰富的语言环境。 (2) Thes tar is angry.He w ants to gohom e.学生通过观察little s tar的表情, 再辅以表演进一步体会“angry”一词的含义, 满足低年级学生的表演欲望。 (3) Mothe r s tar and Fathe r s tar are s ad.The y w ant the ir baby.请学生根据课件演示的情景讲出故事的结尾, 发散思维的同时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

尽管CAI课件在英语教学中备受青睐, 但笔者在探索与实践中发现CAI课件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教师应加以批判地接受和运用, 不能过度迷信它的“魅力”。例如:有时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花在教学内容设计上的精力远不及花在搜索绚丽背景、动画和特殊音效上的多。从而使流于形式、内容空洞的课件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干扰了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 课堂效果难以令人满意。还有些教师在上课时过度依赖CAI课件, 放着真实的语言情境不用,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无法在最真实的课堂活动中得到实现。因此, 只有遵循教学理论, 用“以学习者为中心, 以学习为中心, 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原则来指导教师的课件制作,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采用CAI课件联结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才能真正发挥CAI课件在英语教学中的创新作用。

创新教育与CAI教学 篇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提高学习效率。”CAI课件以期形象直观的声、光、色等特点深入课堂,为学生创设生动逼真的情境,剖析深奥难懂的哲理,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营造了宽松的外部环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巧用CAI,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赞科夫认为:“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孩子解释掌握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将落空。”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很短,如果说仅凭老师一支粉笔一本书在那儿讲解,分析,哪怕你说得口干成燥,累得筋疲力尽,效果仍不会理想。如何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成了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实践证明,巧用CAI,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文资料,鲜艳的色彩,生动活泼的界面,逼真的音响效果,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能有效地延长学生的注意时间。

如我在教学《海滨小城》一课时,针对内陆学生对大海和海滩比较陌生的特点设计了CAI课件:蓝蓝的大海,银灰色的海鸥,金色的军舰和机帆船……一幅大海的图景活灵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他们不再因没见到过真实的大海和海滩而困惑,因困惑而无心学习而是在积极欣赏了美丽的画面后,调动了多种感官功能,饶有兴趣地学习起了课文内容,感悟语言文字的美。

巧用CAI,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小学生对事物的属性进行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往往都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是进行创新的基础和前提。而CAI课件在利用电子技术再现平时人们不易观察到的事物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如有位一位老师在执教《荷花》一课时,考虑到学生没见到过荷花“饱胀得像要破裂似的”,“荷花从荷叶中冒出来”、“微风拂过,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等景像,于是设计了有动画效果的CAI,让学生亲眼目睹了荷花各种美的姿态,“冒”出来的过程,在风中舞蹈的情景,再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老师动情的解说,使学生仿佛真的置身在荷池边,感受着荷花的美丽,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这样的CAI设计,无疑是给学生的观察能力插上了翅膀,这是老师的讲解、学生的想像所不能替代的。

巧用CAI,发展学生的想像能力。

想像是构成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我认为,很多创新都是从想像开始的。当初人们看到鸟儿在天空自由地飞翔,于是想像人要是也能像鸟儿一样在空中飞,那该多好啊!于是人们研制发明了飞机,实现了在天上飞的愿望。可见,发展学生的想像能力是培养创新精神不可忽视的内容。巧用CAI课件去激励、唤醒、鼓舞孩子们思考、想像、判断,使孩子们产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从而提高创新能力。

有一位教师在执教《皮皮和汪汪》一课时,皮皮和汪汪都因吃不到对面小岛上的椰子而着急时,CAI课件适时播放出它们在岸边商量着什么的画面,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想像一下皮皮和汪汪可能右商量什么办法去摘椰子吃。因为学生很喜欢动画片,通过前面的学习他们已经知道光凭皮皮和汪汪单独行动是无法吃到椰子的。因此,CAI课件的播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思维异常活跃。有的学生说“他们可以做条船,坐船到小岛上;”还的的说,“可能搭直飞机飞过去。”还有的说,“找一块林板,小猴皮皮坐在木板上就过了河,汪汪可以自己游过去。”有的学生受到了启发,“汪汪会游泳,它驮着皮皮不就过河了?”“皮皮会爬树,过了河,皮皮爬上树就可以摘到椰子了。”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想像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机训练。

总之,CAI课件声情并茂,视听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有力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能有效地启迪学生思维,开发智力,培养创新能力。

联系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沿滩小学校 明正英

邮编:643030

电话:3800026

E-mail :mzylb@sina.com 作者邮箱: mzylb@sina.com

创新教育与CAI教学 篇3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契机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前提是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才能保持好奇心及求知欲, 进而才能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因此, 在历史CAI教学中, 应充分发挥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 应利用CAI教学手段, 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传统教学内容枯燥、手段单一, 课堂上, 老师滔滔不绝, 学生一律得被动接受。久而久之, 这种单调压抑的学习氛围自然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弃心理, 还谈什么“创新”。但是, 在历史CAI教学中, 学生除了听老师一人讲之外, 还可以通过计算机听到武昌起义的枪声, 听到抗日军民的歌声;除了看白纸上的黑字之外, 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看到革命英豪的飒爽英姿、看到那蘑菇云腾空而起时的壮观场景。在人机交互的环境中, 学生可以在没有过多外界压力的情况下, 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来自主选择知识;在实现联网的状态下, 学生可以和他人 (老师或同学) 讨论, 通过“对话”和“协作”共同构建“知识意义”。有了这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毋庸置疑, 这其间定会有一棵又一棵“创新”的幼芽破土成长。

其次, 利用历史CAI教学手段, 创设生动有趣的知识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历史是具体的, 是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故事;历史是生动的, 岳飞“待从头, 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的壮志;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情, 都能突凸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历史是形象的, 秦陵兵马俑的恢宏, 圆明园废墟的凄凉, 是一个又一个发人深省的历史遗迹。但是, 由于教材及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 使本来引人入胜的史实大为失色, 使用历史CAI教学手段, 可以再现当年历史风貌, 将文字写就的历史变成丰富多彩的视听画面, 创设一个又一个生动有趣的知识情境, 借助这些特殊的情境, 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从中孕育出一棵又一棵“创新”的幼芽。

加强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创新能力的提高, 离不开知识的积累。任何知识既是过去创造性思维的结果, 又是未来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与出发点。如果不注意自身知识的获取量, 不注重涉猎本学科各方面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 不注重将已有知识及时进行优化组合, 要提高自身创新能力, 就如同要修建一座没有基石的空中楼阁。利用历史CAI教学手段, 对知识的获取, 知识面的扩大及知识体系的构建, 有积极作用。

首先, 采用CAI教学手段增大学生历史知识的获取量。传统教学手段以老师讲授为主, 提供的主要是听觉刺激;而采用多媒体技术既可以看见形形色色的画面, 又可以听见各种各样的声音, 还能通过操作实现人机交互, 提供了多种刺激源, 以调动多种感官来获取大量信息。这种信息的获取过程就是一个知识的获取并掌握的过程。

其次, 采用CAI教学手段充分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掌握的广度和深度。扩大学生知识面,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在CAI教学过程中, 应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容量大的特点, 适当补充有关内容, 以扩大学生知识面, 甚至可以允许学生充分利用网络, 查找相关知识。这样, 学生在突破教材的禁锢后, 不仅可以涉猎更多的知识, 还可以在此基础上,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再次, 充分利用CAI教学的优势使学生将知识结构化、体系化。单纯的知识积累和学生创新能力提高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这其间必须经历一个知识优化组合的过程。故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将割裂的、分散的知识从不同角度联系起来, 使学生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网络, 这样, 学生才会深入到历史现象的本质中去。怎样使知识结构化、体系化呢?其一, 可以利用计算机的超文本 (Hyertext) 功能实现, 传统的文本是以线性的、顺序的方式组织管理信息, 而超文本可以通过热键实现非线性的、网络方式组织管理信息。如上历史课时, 如果知识量相当大, 可先提示一定的主线索, 在主线索的知识点上可设置一定热键, 学生可以通过点击热键进入下一层次结构, 也可以随时回到主线索, 这样, 就构成了一个层层展开的知识体系, 学生在学习分散的历史知识时就不会脱离这个整体结构, 一个阶段的历史学完, 这一个时期的知识体系和线索已了然于胸。其二, 可以在利用计算机的动画功能, 用动态的图表展现知识结构和历史发展线索, 这种最后归纳总结的方式可以使知识体系一目了然, 学生印象深刻。将教材知识结构化、体系化本身就是一种对教材的创新处理, 引导学生经历这一过程, 就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历史创新思维, 对学生创新能力提高起决定性作用

高层次的创新能力, “是指个人提出新理论、新概念或发明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而要具备这种创新能力须经历一个由低到高、逐渐推进的过程。从现实的角度来看, 只要他们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 并能够灵活运用, 就意味创新能力的提高。

那么, 如何利用CAI教学手段, 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呢?

其一, 要注重利用历史CAI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这是发展创新思维的前提。CAI教学的兴起, 已经带来了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育思想的变革, 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如在讲“洋务运动”一课时, 通过网络让学生查找资料, 了解对同一历史问题的不同学术观点, 使学生不再局限于课本的“一家之言”, 为学生独立思考, 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认识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再比如, 在讲授“三大战役”时, 教师不再直接告诉学生各场战役的特点, 而是提供多种战术、多种结果来设疑, 让学生都尝试做做军事指挥家, 分组模拟操作, 最终自己去发现哪一种战术最好, 通过独立探索得出的结论远比老师灌输的要深刻得多, 而且, 学生也会从中得到许多新的感悟。当开始用自己的眼光去独立审视历史事件, 将会有一个又一个新奇的想法冒出脑海, 此时, 正是教师引导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最好时机。

其二, 要注重在历史CAI教学中培养学生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一种极富创造力的思维, 作为居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 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大胆质疑, 并进行充分的肯定和引导。如在讲“岳飞抗金”的过程中, 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电脑演示, 使学生了解岳飞的生平和他“精忠报国”思想的形成, 再利用动态地图显示岳飞抗金的赫赫战功, 最后以动画演示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岳飞最后含冤而死的悲惨结局。在充分掌握岳飞抗金的基本史实后, 电脑屏幕上显示思考题:怎样评价岳飞?按照传统观点, 大部分同学都认为岳飞是一个受人尊敬的抗金英雄, 但是此时有的同学提出:“我认为岳飞太愚蠢了!”原来他认为“将在外, 军令有所不受”, 岳飞不应该听从宋高宗的诏令班师回朝, 甚至可以在百姓拥戴下, 自立为王, 收复失地, 一统河山。对于这种大胆、独特的想法, 教师应该及时鼓励:“这种看法也很有道理, 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 凡事不要囿于成规, 要有自己的主见, 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但同时也要让学生认识到:“在封建社会, 忠君和爱国是紧密相连的, 岳飞的愚忠在当时就是爱国的表现, 这里‘国’指的是‘南宋王朝’, 我们不能脱离时代背景而去苛求古人。”

其三, 要注重在历史CAI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在历史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从具体问题入手训练学生辩证、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 尤其在对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上, 要克服简单肯定和简单否定的倾向。历史CAI教学中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方式有多种:

首先, 可以利用多媒体课容量大的特点, 适时补充有关史料, 进行辨析。如有位教师在讲授“甲午战争“一课时, 在屏幕上显示了两条阅读材料:

(1) 《马关条约》签定后, 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不怕倭寇来, 只怕中堂反”的歌谣。

(2) 有人说日本之所以“明目张胆, 如此之横者, 皆李鸿章与之狼狈为奸也”。

问:你是否同意材料中的观点?如何评价李鸿章?

在学生讨论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材料中人们对李鸿章的指责不无道理, 李鸿章在甲午战败中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尤其是致使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更是一个惨痛的教训, 但是, 之所以战败, 归根结底还在于整个清王朝的腐朽没落。此外, 李鸿章办洋务, 开办军事工业, 也有抵抗侵略的一面。这样引导, 有利于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提高。

其次, 还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 让学生主动搜查资料, 并学会对各家之言进行辨析。如, 在讲授“洋务运动”一课时, 让学生从电脑中调出关于“洋务运动”评价的各种不同观点和相关资料后,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 做出选择和判断, 也允许提出自己的新观点, 然后分组就此展开辩论, 教师在一旁适时引导, 这种开放的、互动的教学方式充分培养了学生辩证思维, 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建合理的评价体系, 来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评价体系是否合理, 对提高或抑制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评价体系以标准化测验为主, 在是与否, 对于错的简单评判中, 许多创新的思想被扼杀, 许多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因此得不到充分肯定而被湮灭。所以, 要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必须注重创建合理的评价体系。

首先, 从评价目标来看, 要打破传统的“整体化”评价, 充分利用CAI教学中的个体化教育功能, 加强个体化评价。传统的大班教学, 由于教师“分身乏术”, 很难注意到个体差异, 尤其是常规历史检测时, 往往提供相同的时间、内容, 不管个体差异如何, 都是“一刀切”, 这样, 许多学生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 往往就会陷入消极的学习状态中去。现在, 采用CAI教学手段后, 教师通过网络“分身有术”了, 学生不仅可以根据自身实际, 在各自的电脑上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等, 甚至可以自主选择检测题目和检测方式, 最后, 电脑的统计结果也和个体差异挂钩。

这种尽可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评价体系, 使学生在个体“最近发展区”中得到充分发展, 能大力发掘学生的潜能, 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和身心的和谐发展。

其次, 从评价方式来看, 应突破传统“手写笔答”, 以标准化检测为主的模式, 利用计算机功能多样的特点, 实现评价形式多样化。我们尝试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完成的评价方式有:

(1) 学生自制多媒体作品评比。要求学生围绕一个历史主题, 自制多媒体演示文稿, 有的学生用Power Point, 有的用Author ware、有的用方正奥思、有的用Wps, 甚至有的学生还用网页的形式制作了形形色色的作品, 在版面的设计上, 色彩的搭配上, 素材的选取上, 动画的制作上无不显示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

(2) 学生自制历史小报。要求学生围绕香港回归的主题, 制作历史小报。其中, 不少的学生通过网络下载了形形色色的图片资料, 用电脑打印出了一份份精美的小报;

(3) 撰写小论文。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对某些历史问题形成了一定的观点, 又通过网络这条信息高速公路, 查找了许多资料, 经过分析、综合, 最后, 汇总成文, 打印出来, 也是学生创新思维的结晶;

(4) 做课题研究。这是在基础性和拓展性学习的基础上, 进行的历史研究性学习, 主要由学生自主选题、自主设计, 教师个别指导并为之创设一定环境和条件。实践证明, 这种新评价方式的尝试,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已初见成效。如有一组学生对《长沙城市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做了专题研究, 他们通过实践考察、上网查询资料、听专家讲座、网上咨询以及对网上信息的筛选等方式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 最后, 自己动手用电脑统计、打印了大量文字资料, 形成了一篇颇有独到见解的课题报告, 不能不说这是学生创造力的表现。

上一篇:文献信息开发下一篇: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