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物流业发展对策

2024-10-19

内蒙古物流业发展对策(精选10篇)

内蒙古物流业发展对策 篇1

摘要:物流业已成为21世纪国民经济新增长点。大力发展物流业是培育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 是扩大社会就业, 实现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 内蒙古物流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 依据现代物流理论, 并结合内蒙古实际情况,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实现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便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物流业,宏观布局,物流体系

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 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现代物流是指原材料、成品从开始到有效的流程和相关信息的全过程的结束。完整的供应链构成是指运输、装卸、仓储、加工、整理等方面有机结合, 为用户提供的服务是多功能的、一体化的、综合性的。现代物流是一种对产品从生产到消费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管理、配送的先进组织方式和技术。

一、内蒙古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 内蒙古物流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物流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化, 信息化网络初步形成。近年来, 内蒙古加快宽带网络建设、数据、信息面积增加的程度, 现在已经形成了网通、铁通、中国联通、移动等电信运营企业并存的发展格局, 这种格局的形成使内蒙古物流业的通讯基础设施和通讯能力在国内处于领先的地位, 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初步建立。

(二) 内蒙古物流企业不断增加, 物流市场需求空间广阔。

仓储企业主要是以出租场所仓库设施经营, 有少量的仓储企业开始调整经营方式, 实行内部改造和技术升级, 利用现有的资源走现代物流发展的道路。近年来, 经济的进步加快全球一体化进程, 物流企业的所有制形式趋于多样化。部分国有运输、仓储企业利用自身条件, 利用企业重组和改制, 拓展业务, 向现代物流方向发展, 目前内蒙古相关部门利用公路交通枢纽站, 积极推进物流城的建设。一些私营企业积极转变思路、适应当前物流业的发展。

(三) 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制度环境不断改善。

2004年8月, 国务院批准下发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 该意见要求各省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物流业。200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并提出“优先发展运输业, 提升物流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的要求。

二、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物流基础设施陈旧落后, 物流成本高。

铁路运输的方面, 内蒙古各个城市内部的铁路线路阻碍城市交通, 影响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 城市的内部一些铁道线需要调整, 铁路运输难的问题影响了当今物流业的发展;公路运输的方面, 公路交通的基础薄弱, 公路等级偏低, 城市交通网络的建设有待完善, 公路货运站设施陈旧落后, 布局不合理;民航的方面, 民航货运量偏小, 货运服务质量有待加强, 民航市场潜力有待挖掘, 需进一步拓展民航的市场空间。

很多的仓储、运输企业效益低下, 企业没有足够资金来更新设备, 利用新技术, 有一些50、60年代老的、旧的库房仍在使用, 在众多的仓库中专业化库房比较少, 物流领域的新技术、新设备使用率低, 物流设施和设备的标准化程度低。许多企业物流方面信息化、网络化的水平相当较低。

(二) 高水平的物流管理人才缺乏。

企业竞争的根本是人才, 是各行业发展完善的关键, 尤其对于这个新兴的亟待发展的现代物流业更是如此。内蒙古物流人才匮乏, 人才培养工作滞后, 在各大高校, 物流还是一个新兴的专业, 国际化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没有建立, 内蒙古物流经营管理观念不强, 层次不高, 企业的经营理念和配送技术的落后, 必将阻碍内蒙古物流业的发展。

(三) 物流业发展的制度和政策环境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国家法律制度、自治区、各个盟市及企业内部各方面政策和制度的支持。目前内蒙古有关物流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 市场准入、运行、退出等方面, 均不能适应物流业的发展需要。职能部门缺乏对物流企业相关价格和税收政策等的统一规定, 尚未出台一些对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 不利于物流企业的发展。一些物流园区的建设, 缺乏统一规划, 物流园审批程序复杂, 没有出台相关的支持和鼓励园区建设的政策, 致使园区的建设严重滞后, 难以实施。

(四) 物流体系滞后于城市空间演化。

内蒙古物流产业刚刚兴起, 原来的物流功能多数都为企业内部解决, 小额物流则通过“空车配货”的形式解决。但这种较原始的物流配送方式, 不但大大浪费企业生产成本, 而且严重制约了内蒙古物流产业的发展, 与今后的产业规划和城市产业功能很不匹配, 与城市经济发展不协调。

在空间布局方面。内蒙古将旧城区的改造和城市边缘区开发作为城市空间发展的重点。但物流的相关设施仍集中在城郊及火车货运站的附近, 随着城市的发展, 地价的上涨、高速公路物流所占比例的上升, 造成了城市物流成本上升, 效率下降的局面。

内蒙古物流的基础设施条件虽然较好, 但一直忽视物流节点的建设, 各交通运输部门如铁路、公路、航空等十分注重线路和场站的建设, 而忽略线路交汇所构成的“节点”建设, 各级物流节点建设亟待推进。

三、内蒙古物流业发展对策建议

(一) 普及现代物流知识, 引导人们更新观念。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需要有全新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但因为物流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的产业, 一些政府的领导和企业的负责人对物流的基本概念、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安于现状、自我满足, 仍然保持粗放经营的习惯。因此, 引导政府有关部门或各类企业更新观念, 必须要摆放在突出位置, 充分依靠各种的舆论工具和宣传途径, 大力普及现代物流的专业知识, 可以请有关专家学者进行专业讲座推广物流的相关知识。要积极推行外向开放、双向服务、强化城市集散力的观念, 为内蒙古物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二) 完善法律法规和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根据内蒙古物流产业的发展重点, 可以考虑支持物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一是土地政策。在相关土地政策确定的情况下, 土地内应建设物流配送机构和物流企业的新增用地, 按仓储用地的标准实施有偿使用, 土地出让金及政府基础设施的配套费按标准合理下调;对于企业以原划拨的土地自行修建的物流配送中心, 未涉及产权的变更、转让的土地, 可以保留划拨用地的性质。

二是税收政策。对可以认定为现代物流的企业, 可参考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鼓励金融业、保险业、通信行业与现代物流企业结成合作联盟;内蒙古相关主管部门应将发展物流业作为年度政府投资计划中重点投资项目, 物流企业信息管理的系统、自动分拣的系统等先进技术和设备, 可享受有关优惠政策;进口装备可获得用汇指标和关税减免等一些政策。

三是融资政策。鼓励和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为现代物流企业提供信贷担保。如果企业在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发展电子商务方面, 在企业自筹、有关部门支持资金的基础上, 如果资金出现缺口, 可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 金融机构可按现行利率优先保证贷款;扶持效益好的物流企业, 特别是重点要拓宽物流企业的融资渠道, 通过增资扩股、公司上市、发行债券或到境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等多种方式, 广泛募集社会资金, 扩大经营规模;鼓励物流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划拨等多种途径, 改造一些企业的闲置场地、装备和库房设施;鼓励内蒙古民间的资本投向现代物流企业, 并在财税、投资、融资、土地等政策方面享受相同的待遇。

(三) 大力培育和规范现代物流市场。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 在引导发展网上购物的同时, 应依靠大型物流中心和各类物流配送基地, 搞好快送、快递体系建设, 推广运用集总部利润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终端零售网络为一体的现代物流模式。实施品牌经营战略, 大力发展连锁经营, 推进代理制、总经销、联购分销、期货交易、零库存管理、无店式经营等新的经营方式和交易方式。使传统的商流、物流向以连锁店、专营店、直营店、加盟店为主导的新型产业升级。应当明确, 做新业态, 做响品牌, 实现物流产业的全面升级。所以, 当前必须扩大对外开放, 积极引进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物流的经营理念、新型物流的交易方式和新型物流的经营形式, 鼓励和支持国内外知名大公司参与内蒙古现代物流发展, 一些传统的物流企业和商业企业可以通过股份制改造、托管、并购、拍卖等方式, 进入国内外现代化物流的体系, 求得新发展, 以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规律。

(四) 运用信息网络技术, 促进物流与电子商务相结合。

物流信息网络是以通信网络为基础, 连接政府领导层、行业管理层、社会服务层、物流发展层等与物流有关的各层次、各方面的网络系统。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信息化管理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以发展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网络经济将成为全球经济的主宰, 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必须关注和了解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全球网络经济的进展情况, 新型的产业现代物流业更是如此。现代网络技术即是构成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提高物流服务效率的重要保证。

内蒙古物流业应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采用一些信息化的技术和设备, 如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EDI) 、电子订货系统 (POS)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PS) 、地理信息系统 (GIS)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ERP) 等。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将各个物流业的经营网点连接起来, 既可以优化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 又可以通过网络与用户、制造商、供应商及相关单位连接起来, 实现资源共享, 信息共享, 实时跟踪, 对物流各环节的全过程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以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帅斌.物流产业经济[M].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7.7.

[2]潘文安.物流园区规划与设计[M].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5.1.

[3]凌晓明, 王旭.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 2006.3.

[4]王景利.哈尔滨市物流业发展对策研究.商业经济, 2008.7.

[5]易正兰.新疆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物流体系构建研究[J].新疆农垦经济, 2012.4.

[6]宁金风.我国物流业发展中的法律困境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 2012.

内蒙古物流业发展对策 篇2

专业论文

内蒙古烟草物流发展SWOT分析

内蒙古烟草物流发展SWOT分析

摘要:面对经济全球化,用现代物流手段改造烟草行业,是烟草行业在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内蒙烟草紧跟时代步伐,构筑了一个遍布全省的卷烟营销和配送网络,但目前存在物流成本较高、效率较低等问题。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内蒙烟草物流发展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了建设内蒙烟草现代物流的对策与途径,促进企业物流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烟草物流;SWOT分析;PEST分析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1006702

1引言

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资源领域和人力领域的利润已接近枯竭,而物流领域却是一个巨大的“利润源泉”,即我们现所关注的“第三方利润源泉”。面对经济全球化,用现代物流手段改造烟草行业,是烟草行业在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内蒙烟草紧跟时代步伐,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基本上已经构筑了一个遍布全省的卷烟销售网络,使卷烟的调拨、批发、采购等流程以及实物流通更为通畅。但是同时与行业内外先进单位相比还存在着物流成本较高、效率较低,还是一个基本以“人海战术”为主的粗放型网络。本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内蒙古烟草物流发展的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总结内蒙烟草物流建设的不足与问题,提出现代物流建设目标与总体框架。

SWOT分析方法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与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一种能够客观而准确的分析和研究企业现实情况的方法。它从企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四个方面对企业的现状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评估。在SWOT分析中我们先进行PEST分析,从宏观方面对行业的大环境进行分析,通过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方面的分析从总体上把握行业的总体趋势。然后运用SWOT方法使企业可以比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较清晰的认识自己的不足和长处以及未来可能面对的情况,从而发挥自己的优势,改善劣势方面,利用机遇应对挑战。

内蒙古烟草物流外部环境分析

用PEST方法对内蒙烟草所面临的状况进行分析。P(Political)是政治环境,E(Environment)是经济环境,S(Social)是社会环境,T(Technical)是技术环境。从这四个方面来分析内蒙烟草外部环境。

2.1 政治环境分析

我国拥有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中国正建立起日益完善的法律制度来保障物流产业的发展。烟草物流是社会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建立并实施烟草专卖管理体制和集中管理体制,并按行政区域组建起烟草流通企业。烟草行业有自己的烟草专卖制度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加入WTO以后,国家烟草局围绕深化改革、推动重组、走向联合的方针,推行烟草行业改革,使烟草品牌集中度不断提高。

加入WTO后,我国将大幅度减让关税,同时还要削减非关税壁垒,撤销非关税保护措施,开放市场。不难预料,我国市场开放后,烟草行业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之后迫切需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它对于提高中国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综合国力和企业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

2.2 经济环境分析

中国经济经过30年的发展开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十一五”期间,内蒙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600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7.6%,增速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680亿元,年均增长35.4%。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7万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5%。

2.3社会环境分析

内蒙地域辽阔,经济发展潜力大,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市场竞争能力、创新能力、抗风险能力得到增强,经济效益保持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17600元,年均增长13.8%;农村牧区人均纯收入达到5450元,年均增长11.4%。

2.4技术环境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飞快的发展,信息的处理和传递突破了地域与时间,电子商务正是网络技术发展日益成熟的直接结果,他已经超越了一种新的贸易形式所具有的价值,它不仅改变了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方式,对传统的贸易方式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内蒙烟草电子结算率已经达到82%,其中5个地区电子结算率已达100%。物流市场的关键是建立完善无缝衔接的服务网络,优秀的物流企业大都拥有信息化的物流服务网络。内蒙烟草已经初步建立了信息化网络,配有生产决策系统、数字化仓库管理系统、GPS车辆调度系统等。

3内蒙烟草物流SWOT分析

3.1优势分析

烟草专卖制度为卷烟物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政策保护平台,内蒙烟草近几年来积极探索烟草物流网络建设,能够有效地整合现有的物流资源,建设现代物流系统;宽松的环境和优厚的资金优势,保障商业企业有较充足的资本来发展现代物流;内蒙烟草通过网建工作的努力,已经基本建立起了自己的流通渠道和管理模式,并且形成了一个遍布城乡,结构严密的卷烟配送网络体系;内蒙烟草已具有数字化仓储管理系统、出库分拣系统、打码到户系统、GPS车辆监控系统等信息化运作平台,为物流信息的集成打下了较好的基础,构成内蒙烟草物流产业化与专业化的坚实的运行基础;电话访销、电子结算、计划取码、物流跟踪、到货确认等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已经在各地市烟草物流运作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

3.2劣势分析

行业内部网络封闭,使卷烟商业企业内部体制改革处于滞后状态,没有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卷烟商业企业命运受制于政策走向,一旦专卖制度取消,前景不容乐观;烟草物流费用管理粗放,考核标准不统一。在无意识的状态下造成浪费,导致物流各环节耗费过大。对物流系统建设缺乏整体把握与标准,很多联合工房功能不完善,仓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储设计没有前瞻性考虑,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阻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车辆运行于管理水平不协调,配送车辆的运行效率低,成本高;从获取订单到配送到户的周期长,不能满足零售业快速响应的要求;专业化物流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不足,员工队伍整体缺乏现代物流理念,没有严格的用人和培训体系,以至于员工素质整体上不能满足现代物流系统建设的要求。

3.3机会分析

我国加入WTO后,随着卷烟市场的进一步放开,国内品牌和国外品牌同台竞争,烟草物流面临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对网点的全面覆盖,准时送达的高效运作,订货的方便快捷,这些准备都为卷烟商业企业在卷烟配送服务上创造了不可替代的竞争力,也为占领卷烟配送市场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即使卷烟行业企业面临将物流业务剥离的可能性,卷烟商业企业也可依托已建成的布局合理、功能完备、高效低成本的卷烟物流配送网络,为快速消费品领域提供物流服务,这为其拓展业务领域和盈利空间的创造了机会。

3.4威胁分析

国外现代物流企业的进入也对卷烟物流带来挑战。纵观国际市场,日本烟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方式打造了公平、高效、强大和低成本的物流配送体系,保有其国内烟草配送99%的市场份额,成功保持了稳定的市场垄断地位,其对中国卷烟市场的开放觊觎已久。另外。受制于国家烟草经营的条块管理,国内的烟草物流配送也仍以地市级为主体。这种地域性很强的物流配送方式阻碍了全国性的大物流模式发展,这既使得一些先进但又昂贵的技术和设备得不到规模化的应用,使成本难以下降,也令烟草物流本身难以实现真正市场化意义的现代物流模式。而另一方面卷烟物流领域面临着更多的竞争对手,这就使得烟草物流的发展变得紧迫而必须。

4内蒙烟草现代物流建设策略与路径研究

4.1物流信息化建设

4.1.1物流信息系统集成管理

建设省市两级信息平台,实现物流各环节信息集成、分析和智能处理。全省物流信息平台主要从省级物流和区域(市级)物流两个层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面加强规划和建设。

(1)省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主要包括工商协同营销管理平台、工商卷烟在途信息系统、仓储视频监控系统、社会库存监控系统、GPS车辆监控系统和物流统计分析系统,实现对市公司物流各作业环节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为省局(公司)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2)盟市级物流管理信息平台主要包括工商协同营销管理平台、工商卷烟在途信息系统、数字仓储管理系统、仓储视频监控系统、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线路优化系统、GPS车辆监控系统、社会库存监控系统、物流绩效评价系统和物流统计分析系统,实现对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的订单、仓储、配送、退货、结算、绩效、人员、车辆、设备等方面的自动化与数字化管理。

4.1.2现代烟草物联网建设

整合、完善、集成和提升现有行业物流信息资源,达到卷烟成品物流作业可视化、业务流程最优化、物流管理智能化、公共物流信息服务全息化,构建成覆盖工商全流程、统一标准体系的卷烟物联网。

(1)全面感知。利用二维条码、电子标签(RFID)、传感网、视频监控、全球卫星定位(GPS)、地理信息(GIS)等技术,实现对所有卷烟成品(包括件烟、条烟等)、物流资源(包括托盘、周转箱、运输车辆、货位、分拣及装卸工具、周边环境等)以及最终零售客户的全面感知、信息关联和全程跟踪。

(2)可靠传输。利用行业内联网、互联网和无线广域网等网络技术和消息中间件、网络与信息安全加密等技术,实现行业物流信息的可靠传输和互联互通,达到工商、商零物流信息全面共享,利用供应商管理库存等技术,提高从工业到最终零售客户整个物流链条的对接效率和运行水平。

(3)智能处理。全面整合物流作业系、成本管理、绩效考核、智能调度等各类卷烟物流信息系统,不断提高卷烟物流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实现卷烟物流信息高度集成,流程优化,运行安全高效。

4.2物流配送体系建设

尽管全区的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基本满足了现有卷烟配送业务的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需求,但是根据国家局“卷烟上水平”的指示,全区卷烟现代物流建设现状与先进烟草现代物流建设要求尚有距离。根据内蒙地域辽阔的特殊性,全区采用接力节点的布局方法进行多级配送。

初期保持现有的物流配送中心分布不变,但在合理范制的扩大。在不新建、不撤销配送中心的前提下优化了配送过程,缩短了到货时间,提高了配送效率和客户满意度。经过集中整合,逐渐提高了配送资源的集中度,利用规模效应降低仓储、配送成本,利用最优配送半径扩大直送范围,从各个方面完善了物流配送水平。

4.3物流队伍建设

物流作业作为烟草行业的一个对外窗口,服务链的最后一条环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要保证分拣、配送任务安全完成,还承担着用优质服务,展示行业良好形象的职能,因此,提高物流员工队伍建设上水平,不仅是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需要,更是烟草行业健康发展的需要。而随着计算机网络普及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为烟草行业的物流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物流体系也要在烟草行业整体队伍建设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特征进行细化和深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培养高水平物流体系管理人员。烟草行业的物流工作涉及多方面,包括合理确定库存量及库存结构、配送工作分配、配送路线优化等工作,还要基于战略的角度对烟草物流的长期的规划与控制,因此物流体系的管理人员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全面且专业的物流体系管理人员则是物流建设的重点。

(2)开展职业鉴定,优化人才结构。做好物流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培养体制内的物流师。

(3)加强日常培训,提高物流系统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日常的培训,举办仓储管理、运输管理、信息技术等专题知识培训班,提高现代物流队伍的整体素养,适应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以及信息化的发展。

(4)根据物流工作的特征,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合理的考核机制能激励员工对工作的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在物流系统的考核要结合物流工作的特征以及队伍建设的进展情况进行调整。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参考文献

内蒙古物流业发展对策 篇3

关键词: 内蒙古 物流 规划

“十五”期间,自治区生产总值达到3822.7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917.71亿元。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36.4%。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公路和铁路通车里程分别达到79000公里和7934公里。“十一五”期间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和流通的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现代物流业作为流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品实体完成空间移动所引起的所有经济活动,包括商品的仓储、运输、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以及相关的信息、财务等增值服务过程的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对全面提升国民经济运行速度、质量、效率和综合竞争力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在经济速度快速发展和经济体量不断扩大的过程中,自治区物流产业现有规模明显滞后,因此,内蒙古自治区在“十一五”期间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十分必要,以下笔者就如何发展自治区现代物流业进行分析。

一、现代物流发展现状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自治区物流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主要具有以下特点:经济总量增长,物流产业规模加速扩张;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在逐步形成;自治区作为国家资源和能源基地的特点进一步加强,区域性功能逐步显现;物流需求逐渐专业化,物流服务趋向多元化;快速货运、集装箱运输、多式联运等运输形式发展前景广阔。

尽管国民经济发展迅速,但在现代物流产业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物流发展的宏观调控机制不健全,物流设施建设缺乏统一衔接

在布局上,各种运输体系各自分立发展,未形成有效衔接、一体化的高效物流运输体系,铁路、公路、航空都在各自的节点中处置货物,而节点相互之间则处于脱节的状态。

(二)交通设施密度小,等级偏低,物流能力不足

自治区交通现状与全国的差距仍然较大。到2005年底,自治区铁路、公路网密度和百万平方公里拥有的机场数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5%、33%、49%,交通设施总量和质量仍然不足。

(三)物流结构失衡,效率低

自治区是资源输出大省,煤炭等大部分能矿资源通过铁路运输,铁路通道输送一方面单向能力紧张,另一方面反向空载率高居不下,货流结构严重失衡,運输效率总体偏低。

(四)物流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低

自治区大部分工商企业物流业务仍滞留在企业内部,现有资源利用不足,难以形成有效的社会物流需求。

(五)物流观念落后,管理体制不顺

(六)物流信息化程度低,复合型物流人才相对匮乏

二、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定位和方向

现代物流的本质是服务,根据自治区物流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在努力实现物流观念现代化、物流制度现代化、物流组织现代化、物流方式现代化、物流技术现代化、物流装备现代化、物流人才现代化的基础上,适应于全区经济总体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自治区国民经济长远发展规划,服务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发展定位

内蒙古自治区物流发展定位是:依托边境口岸优势,成为沟通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长三角地区向北开放的前沿基地;加强铁路公路运输能力和效率,构建国家能源和工业原材料输出核心物流通道。

(二)发展方向

根据自治区“十一五”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本区域现代物流发展现状,按照初步的物流发展定位,在物流产业发展过程中,提出以下发展方向:

1.总体方向:依托自治区物流发展的现有基础和区域经济的特点,大力引进和采用先进的物流组织、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规模合理、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物流产业集群,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物流体系;形成以呼和浩特、包头、通辽为中心,联结大中城市及边境口岸市县的物流大通道;构建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设施平台,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市场培育,逐步形成高效、快捷、准时、经济合理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提高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水平,将自治区建设成为国家向北开放物流中心,促进自治区国民经济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物流区域功能方向:(1)呼包鄂物流区域,建成以能源(煤炭、天然气)、煤化工、冶金工业和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为重点的物流体系;(2)赤峰—通辽—锡林浩特物流区域,建成以煤炭物流、矿产品物流和农畜产品物流的物流体系;(3)边境口岸对俄蒙向北开放国际物流区域,初步构建以满洲里、二连浩特为核心的国际联运物流体系。

3.产业物流发展方向:(1)构建能源和工业生产资料的工业物流体系;(2)构建以农牧产品、农资为主的涉农物流体系;(3)构建电子制造和装备制造的工业供应链物流体系; (4)构建以提高、完善商业服务体系为主的商业物流配送体系; (5)构建以边境口岸贸易为重点的对外贸易物流体系。

三、“十一五”期间物流业重点任务

要想实现以上提出的各项目标,在“十一五”期间政府需完成以下主要工作:

(一)培育物流市场和物流主体

按照专业化、信息化、社会化要求,加快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积极引导多种所有制经济以多种形式进入现代物流服务领域,创办一批现代物流企业。扶持有条件的交通运输、仓储配送、货运代理等企业通过兼并、联合等形式,重组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物流企业。支持大型工商企业运用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理念、模式与技术,组建专业物流企业。

(二)完善综合运输体系,解决运输瓶颈

重点建设铁路、公路运输瓶颈路段;开辟公路运输绿色通道,建立全国物流网络,挖掘输入商品货源,降低运输费用,实现公铁合理分流;加强多式联运一体化。解决自治区大宗物资季节性运输瓶颈和口岸与内地城市运输瓶颈的问题。

(三)强化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利用市场经济手段整合现有交通运输、仓储等物流基础设施,加快盘活存量资产。加强现代物流规划引导,结合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交通总体规划。高起点、跨越式的建设综合物流园区和专业物流中心,通过新建、改建、整合的方法,培育发展一批现代物流企业聚集的区域性、国际性物流中心。

(四)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努力构筑全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和方法,开发应用企业内部的网络信息系统,实现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信息资源的传输、交互与共享。

(五)推广物流技术和设备标准

广泛采用标准化、系列化、规范化的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机具设施和信息交换等技术,遵守国际通用条码标准体系。研究和开发先进适用的运输、仓储、装卸等标准化物流专用设备,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和甩挂运输,广泛采用厢式货车、专用车辆和物流专用设备,不断提高自治区物流技术和设施设备的标准化水平。

(六)培养物流专业人才

建设我省现代物流人才基地,建立完善多层次教育体系,满足对物流人才多样化的需求。

(七)加快建立物流统计核算体系,加强对物流产业运行态势的监测

[参考文献]

[1]汪鸣.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物流世界,2002,(3).

[2]徐文静.物流战略规划与模式[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1).

内蒙古物流业发展对策 篇4

一、内蒙古铁路物流发展现状

近年来, 根据我区关于加快铁路建设的部署, 铁路采取超常规措施, 全面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现已形成东至东北三省和京津冀、南下珠三角和西南地区、西抵新疆和俄罗斯, 北接蒙古国的发达完善铁路网。同时, 铁路充分发挥全天候、运量大、运距长、运价低等优势, 在承载我国“西煤东运”重要战略任务的同时, 还担负着我区白货物资的运输任务, 逐步呈现出以煤炭、冶金为骨干, 机械、化工、农畜产品、建材全面发展的经济结构体系。

面对大宗物资运输需求乏力、白货运输物流需求强劲的市场新趋势, 铁路不断创新货运模式, 正在形成以内蒙地区为中心、辐射全国及俄蒙欧国际范围的高效物流服务网络, 陆续建立沙良物流园和九原物流园。2015年10月沙良物流园正式开通, 位于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金河镇内, 与京包、包兰、呼准、呼市绕城等铁路相连, 提供仓储服务、物流配送、信息服务、平台交易、餐饮住宿等多种配套设施, 成为我区面向华北、辐射全国的草原丝路“桥头堡”。今年3月正式开通九原物流园, 将现代物流业与现代商贸业、铁路物流产业与地方工业发展相结合, 以铁路港、公路港、无水港、仓储港为基础, 形成“公海铁”多式联运体系, 实现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有序衔接。与沙良物流园定位不同, 九原物流园主要承担钢铁、金属矿石及化工产品的物流、仓储、加工业务。今年7月27日铁路正式开通中亚班列 (包头至阿斯塔纳) , 按照“定点、定线、定车次、定时、定价”的运输方式, 优先配车、装车、挂运、放行。新开通的中亚班列, 严格按照铁路列车运行图规范行车, 中途不解体、不变更到站, 充分确保班列按时到达。预计“十三五”期间, 我区将形成“以呼包地区物流园为中心、覆盖蒙西地区”的综合铁路物流服务网络。

二、内蒙古铁路物流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物流管理机制、全程物流服务能力、信息化处理能力和物流专业人才等因素已成为制约我区铁路物流转型的现实瓶颈。

(一) 物流管理机制僵化

尽管自2013年铁路货运组织改革后, 铁路在营销机制和各项管理制度建设上进行了调整, 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与现代物流标准还相距甚远。一是价格机制方面, 没有建立起统一并能够随行就市的市场价格变化机制, 铁路部门缺乏价格自主权, 营销人员缺乏主宰价格浮动的空间。二是经营机制方面, “前店”与“后厂”还没有形成围绕市场和客户需求的一体化管理架构, 对于衔接不畅、相互掣肘的障碍未形成有效约束机制, 导致物流服务效能和效率不高, 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零敲碎打、营销口径不一致等问题层出不穷。

(二) 全程物流服务能力薄弱

全程物流服务能力是现代物流业得以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区铁路物流在分界口和部分特殊区段不同程度地受到通过能力制约, 难以满足货主随到随运的运输要求。虽然沙良物流园和九原物流园的建设提升了铁路物流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 但相较于全程物流服务的既定标准, 我区铁路物流在流通加工、紧急配送、夜间配送等方面的综合服务能力依然薄弱。

(三) 信息化处理能力不强

信息化处理能力对于提高物流企业服务效率作用巨大。一方面, 铁路虽然建起了TIMS、DIMS等信息管理系统, 但是这些系统仅具备运输组织管理和指挥功能。另一方面, 铁路没有在互联网上建立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无法达到电子商务所要求的发展程度。虽然一些信息系统的纵向设计基本通畅, 但横向联通设计存在缺陷, 视频、射频技术设备配置使用不够普及和完善, 部分数据共享程度不高。现有的信息化处理能力还不足以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信息化需要。

(四) 物流专业人才匮乏

千秋基业, 人才为先。铁路发展现代物流同样亟需一批掌握物流专业知识的复合人才, 不仅精通物流管理技术, 熟练运用软件程序及信息技术系统, 熟悉相关生产工艺流程, 还要掌握企业内的供应链流程、前向的制造供应链流程以及后向的销售供应链流程。当前我区的物流服务人员在货运组织改革前多数从事传统货运工作, 缺乏扎实的现代物流理论知识, 当经营项目拓展至全品类物流后, 不恰当装卸、储存混乱、运输条件不达标等问题屡见不鲜。

三、积极推动内蒙古铁路物流发展的对策

结合当前我区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 建议从经营体制机制、信息化建设以及人才队伍等方面进一步推动我区铁路物流发展。

(一) 完善管理机制, 夯实适应市场的工作基础

一是要形成市场化的物流价格机制。抓牢市场价格指挥棒, 铁路部门应制定统一的标准货运价格调查机制, 统一调查范围、流程、数据来源、数据采集方式等, 通过与企业、科研机构、互联网经营主体、汽运司机等有偿合作, 实现价格调查的全覆盖。建立统一的价格信息平台, 实现资源共享。二是健全市场需求调查机制和营销策略。对生产制造企业进行重点调查并开展网格化企业物流需求普查, 通过对需求方的深入调查来提前了解企业供需情况。此外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 全面分析公路、航空等物流市场情况, 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铁路市场营销策略并完善营销手段。三是积极拓展接取送达服务。要把货物接取送达作为我区铁路全程物流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完整健全、方便快捷、集约高效的接取送达组织体系, 实行铁路物流一体化运作和专业化管理。通过与铁路专业运输公司合作或利用自有汽运能力等方式来提升铁路接取送达能力, 以接取送达办理站为中心, 进一步整合物流业务节点, 制定统一的作业流程、服务标准和管理规范, 合理划分接取送达服务范围。

(二) 推动信息化建设, 强化转型发展的技术保障

一是依托专业物流网络平台。“铁路95306综合物流网络平台”是集网上营销、交易、信息交互、物资采购与招商等功能于一体的专业物流网络平台。结合我区实际, 以“铁路95306综合物流网络平台”为重要载体, 采用B2B、B2C、C2C和O2O模式, 逐步实现“线上为线下引流、线下为线上导流”的效果, 进而充分挖掘和扩大我区铁路的物流需求。二是构建铁路现代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实施物流信息化标准体系, 应用物流信息平台, 强化外部物流信息交换共享。应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地理信息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电子数据交换、射频识别、条形码等新技术, 强化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基于运输信息集成平台, 全面开展集装箱、行包、接取送达、运到时限、“一口价”管理等系统的综合应用。三是强化客户服务信息支撑。推进语音、短信、邮件、微信、网站等信息服务方式, 拓展服务内容。应用客服语音、短信平台, 实现客服中心互联互通、多种媒体接入、客服资源统一调配使用等功能, 建成一流客户服务平台。完善和应用客户资源管理系统, 实现客户信息共享, 为拓展定制化服务提供信息技术保障。

(三) 壮大人才队伍, 凝聚物流发展的强大合力

内蒙古物流业发展对策 篇5

【关键词】旅游业 ;服务贸易; 对策

内蒙古旅游服务贸易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贸易规模偏小,结构不平衡,发展水平偏低,促进手段不完善。随着我区出台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发展实施意见,我区应抢抓机遇,虽处于起步阶段,但内蒙古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发展潜力巨大。今后一个时期,将是内蒙古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我们应该充分认识旅游服务贸易在以后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把发展旅游业服务贸易作为能够促进国民经济良好、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结合我区旅游业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及现状,把它培育成为我区在今后一段时间里主要的经济增长点。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依托口岸优势,加快旅游业服务贸易发展步伐

内蒙古自治区有着4261公里的边境线,现有19个陆路空港口岸(已开放口岸16个)。其中铁路口岸2个,分别是满洲里、二连浩特;公路口岸13个,分别是满洲里、二连浩特、甘其毛都、策克、珠恩咖达布其、阿尔山、额布都格、二卡(未开放)、阿日哈沙特、黑山头、室韦、满都拉、巴格毛都(未开放);航空口岸3个,水运口岸1个,胡列也吐口岸(未开放)。内蒙古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交通枢纽作用,将我区部分口岸培育成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呼应的横贯东西、联结南北的草原丝绸之路大通道,通过加强与俄罗斯及中亚国家的服务贸易等领域的联系,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通”,进而构筑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把口岸经济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新的增长点来加快培育。口岸应加大开放力度,整合资源、完善功能配套、优化产业体系,以口岸建设为重点带动沿边开放。沿边地区可以充分发挥地缘优势,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位置,加强国际综合运输通道、国际航运、国际物流体系、口岸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参照上海自贸区的标准,尽快把具有一定基础的沿边经济合作区提升为沿边自贸区,从而带动边疆旅游服务贸易发展。深化与俄罗斯、蒙古等国家的经贸合作与技术交流,打造面向俄罗斯及东北亚开放的重要枢纽。使口岸真正能够成为旅游业服务贸易发展的助推器。

二、深化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助力绿色产业发展

提高内蒙古服务旅游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就要重视内蒙古的优势产业。像旅游贸易在内蒙古服务贸易中所占比重较高,2014年占了服务贸易的70.5%。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以及“把内蒙古建成面向俄、蒙的辐射中心”新定位的提出,还有,铁路和航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及提升,均给内蒙古发展旅游贸易带来了机遇。此外,内蒙古在发展旅游、文化融合的服务贸易方面均占有明显优势。但在行业竞争的影响下,内蒙古存在一些不足,与其他国际旅游城市相比存在差距。

内蒙古的资源禀赋使得我区无论是人文地理还是自然风光都是世界顶级的,但是开发力度还不够。内蒙古要实现旅游服务贸易的突破,树立旅游形象,并且要深入到民众。我区应做好文化与旅游的充分融合,深入开发旅游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管理者和企业家应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也要保护我区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我区在旅游规划上也应尝试与全国一些知名度高、服务周到的国家级重点景区、世界级经典结合起来,形成精品、高端的旅游路线,充分发挥旅游业服务贸易在我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三、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完善旅游业服务贸易体系建设

从业人员的素质是一个行业综合发展水平的表现。内蒙古作为旅游资源丰富的省份,旅游业前景十分广阔。提升旅游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对于我区旅游业服务贸易的发展及建设旅游经济强区具有重要意义。

四、依托“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旅游业服务贸易进程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一带一路”是新形势下我国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大举措。推进服务贸易强国进程,既是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大任务和深入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更是以开放倒逼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抉择。

推进我区双边自贸区建设,加快与俄、蒙旅游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我区应充分发挥内蒙古的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节点城市,以及连接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中亚、西亚和俄罗斯的贸易通道作用,推动我国进一步实施沿边对外开放,形成我国沿海沿边与内陆开放互动机制,构建北部地区对内对外双向开放的战略格局。俄罗斯与蒙古在我国周边对外交往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俄、中蒙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为进一步推动三国之间的贸易投资合作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发挥满洲里、二连浩特的地缘优势,创新口岸监管模式,促进贸易与人员往来便利化;探索一体化通关新模式,与俄蒙旅游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争取国家先行先试政策支持,简化跨境商务、旅游审批手续,下放出入境、异地办证和跨境自驾游审批权限,实行旅游免税购物政策,提高边民互市免税额度,吸引更多地区的旅游者。

五、充分发挥政策红利,抓住旅游业服务贸易发展的黄金期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此后,国务院出台了发展服务贸易、服务外包、文化贸易等重量级文件,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也在2016年出台了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的实施意见。政策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服务贸易已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并从财税、金融、便利化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服务贸易市场潜力巨大,内蒙古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好政策杠杆,积极扩大相对滞后的服务贸易,将服务贸易与地方特色融合,大力发展旅游业服务贸易。

内蒙古应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凭借内蒙古独特的地缘区位优势、中俄蒙良好的政治互信优势、结合现有政策优势和口岸的功能优势等,完全具备大力发展旅游服务贸易的有利条件,将为中俄、中蒙国际间、中国北部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发挥重要的桥梁和嫁接作用,更将大力促进口岸经济、腹地经济、国际经济的融合发展。

作者简介:

内蒙古物流业发展对策 篇6

1 内蒙古地区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现状分析

1.1 物流增速缓、费用占比高

对于内蒙古地区而言,物流业起步较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虽然经过了几年的快速发展,但是整体运营效率在全国范围内依旧处于中低水平。随着近几年市场需求的整体低迷,内蒙古地区社会物流总额增速有所放缓,呈稳定发展态势。2014年,全区社会物流总额完成近36 000亿元,同比增长5.7%,主要特点是增幅呈逐步回升态势。全区社会物流总费用超过2 900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接近17%。其中运输费占65.5%、保管费占26.3%、管理费占8.2%。

1.2 制造业物流业务外包比例不高

对于制造业而言,物流业务所占成本较高,很多制造企业不愿意放弃这部分业务所带了的隐性利润。尤其对于内蒙古这样第三方物流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制造企业很难通过高效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因此大部分制造企业选择自营物流的模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本地区物流业的发展。据了解,内蒙古地区制造企业物流外包比例还不足16%。

1.3 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近几年,内蒙古地区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加大,公路、铁路、航空场站等设施的改善已经有了明显效果,一批现代化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物流中心等物流枢纽以初具规模。据了解,截止2014年底内蒙古地区铁路线路运营里程超过9 600公里,公路通车里程超过16万公里。已建成民航货运业务机场12个、大型物流园区56个,在建的大型物流园区92个,年投资额超过了260亿元。

1.4 物流业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

近年来,内蒙古地区围绕着工业发展,以制造业作为重点,投资建设了一批物流中心、物流园等物流枢纽,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标准的物流体系。同时,积极鼓励和培育了一批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有效提升了本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整体水平。此外,从内蒙古地区的区位优势出发,结合构建“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整体构想,加大进出口物流产业培育,重点投资建设口岸物流设施,提升了全区口岸物流外包的能力和水平。

2 内蒙古地区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制造业和物流业发展协调性差

首先,随着物流业的发展以及物流业地位的提升,物流业作为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企业已经在制造业的各个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制造业各环节的物流需求无法有效整合,造成物流业务重复,运作效率低。其次,内蒙古地区的绝大多数的物流企业规模简单、服务质量较低,加之内蒙古地区地理位置跨度较大,多功能、集约化的物流企业发展较为困难,因此提供统一的、高质量的物流服务难度较大。再次,内蒙古地区物流业与制造业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双方对真实的市场需求和供给能力存在认知偏差,经常出现供需不均衡的情况。

2.2 物流企业服务水平普遍较低

据了解,目前内蒙古地区的物流企业已超过1 700家,从业人员约21万人,自治区、各盟市共同备案的物流公司(包括物流园区)实现投产的共86家,3A级以上物流企业达到24家。虽然内蒙古地区的物流企业数量众多、整体规模大,但是能满足制造企业需要的专业服务的物流企业并不多,而且内蒙古地区物流企业粗放式经营的现象较为严重,集约化程度不高。而制造企业急需的一体化服务,特别是物流流程再造以及供应链全程服务的能力还不足。其主要原因包括物流企业专业化分工不明确、应急措施考虑不周全、对物流活动进行有效跟踪和监控的能力不足等。

2.3 物流信息平台发展滞后

由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不完善,内蒙古地区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所需的公共信息平台建设较为缓慢与滞后,没有办法形成一个联动发展所需的完整网络系统平台,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一方面是许多物流企业为争抢客源低价竞争,另一方面是有需求的制造企业很难通过信息平台找到能够提供专业服务物流企业,使得产业联动发展阻力增大。

2.4 物流企业现代化程度较低

物流企业的现代化程度决定了其服务能力和水平,也是能否实现与制造业有效联动的关键。目前,内蒙古地区物流企业现代化程度还相对较低,还无法全面满足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一方面,企业管理现代化程度较低。库存管理过程中主要以传统管理模式为主,缺乏现代化的统筹管理思维,导致库存成本居高不下;运输过程中,各环节相对独立,缺乏有效的衔接;装卸搬运过程中,操作规范落实不到位,导致货损率较高。另一方面,装备技术现代化水平较低。如条码技术、EDI技术、自动化仓库、高速化的自动分拣装置等的有效利用率较低。

3 内蒙古地区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策略分析

3.1 鼓励制造企业物流业务外包,加速推进物流需求社会化

首先,制造业物流需求社会化,必须打破传统的的禁锢,应积极将物流业务外包给专门的物流企业,设法改变企业的自营物流的的运作模式,集中精力于其核心业务的开发,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次,物流企业应主动寻求与制造企业的合作,以制造企业需求为核心,强化自身竞争力。再次,应深化物流企业结构性改革,在提升服务效能的基础上建立专门面对制造企业的职能部门,针对该类市场的各个环节制定相应的服务方案,提升对制造企业的吸引力。

3.2 以区域制造业集群为目标,建立制造业物流服务系统

目前,内蒙古已经开展了沿黄河交通干线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划,这为内蒙古地区制造业物流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应以呼包鄂经济圈为中心,形成专门服务产业集群的物流系统,并辐射到周边城市。这类物流服务应满足制造业精益生产、敏捷制造等新型生产制造方式的需求,并以产业集群为依托,实施定点定向的物流服务。可以在产业集群范围内成立专门的配送中心或物流公司,从事仓储、配送、运输等物流服务,也可将多家物流企业联合,组建区域物流中心,提升物流服务质量,满足区域内产业集群物流服务的需求。

3.3 加速物流资源整合,提升物流服务能力

内蒙古地区物流企业仍旧处于“多、小、散、弱”的基本状态,大多数企业依旧处于粗放式的经营,经营效率低、利润小、服务差、物流能力不足。从满足制造业发展需求的角度来说,整合和重组物流资源是很必要的。可以通过龙头企业兼并、中小物流企业重组合作、构建物流企业联盟等方式提升物流行业的整体水平。

3.4 加快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信息的互通共享

应尽快完善内蒙古地区的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不仅物流行业内的信息互通,更为与制造业的联动打下坚实基础。应加快搭建一个标准化、全覆盖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网络信息技术、电子数据交换、人工智能技术等的综合利用。这不仅有利于对物流活动过程的全面控制,更能有效减少物流业和制造业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3.5 完善物流企业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为客户选择提供依据

目前,内蒙古地区制造企业在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过程中往往依靠主观判断,缺乏一套客观、系统、全面的评价体系。因此,为方便客户对物流服务进行选择,应建立健全物流企业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并实现公开化。该体系应在当地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牵头下建立和实施,并应涵盖准时交付率、准时发货率、订货完成率、提货准确率、库存准确率、缺货损失、每公里成本、仓储运营成本等物流服务主要指标,能够全面体现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这不仅能够为客户提供选择依据,还能够有效提升物流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及品牌影响力。

3.6 加强政府扶持力度,积极争取资金及智力支持

要想实现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就必须积极获取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不仅应加强政策方面的支持,还应强化资金和智力方面的支持。首先,应积极引导物流业向专业化、产业化、集约化转型,对有实力的物流企业采取宣传和鼓励措施,实现带动示范效应,并积极引导中小物流企业进入物流园区,实现规范化、统一化管理。其次,应把物流业发展与制造业发展统筹规划,并纳入地区发展总体规划中。再次,应在物流业发展相关政策上予以支持,包括立项审批、土地审批、规划建设审批以及工商、税收、信贷等各方面给予优惠,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物流市场。

参考文献

[1]刘秉镰,林坦.制造业物流外包与生产率的关系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4(9):67-77.

[2]牟宁,余开朝.面向制造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能力评价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2013(2):32-35.

[3]白平,陈菊红.我国第三方物流研究进展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2(18):196-200.

[4]宋华.现代企业物流战略的创新与发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1):40-43.

内蒙古物流业发展对策 篇7

关键词:区域,物流产业,空间均衡,发展模式

物流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一项新兴产业,在区域经济建设中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由于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着自然状况、地理条件、社会历史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诸多差异,由此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与条件、发展模式或道路以及发展水平方面的差异,从而必然带来区域间的差距,必然造成区域产业发展不平衡。因此,如何发挥区域物流产业优势,依托其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物流产业,需要从一个多维角度进行协调,特别是实现空间上的优化配置。区域物流产业要实现空间上的均衡,可通过总体均衡(大均衡)和局部非均衡(小非均衡)相结合,非均衡推进(强化扩散效应)与协调发展(克服回波效应)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

1 呼包鄂区域物流产业空间均衡的定量判别

1.1 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均衡。在长期的发展中,人们已经发现空间相互作用具有随距离衰变的形式,适合于引入牛顿引力公式(1),来衡量经济的空间相互作用。

式中Ma、Mb表示A城市和B城市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等指标,此处表示区域GDP的增加值;G表示作用参数;r表示二城市间的距离;n表示指数,一般取2;F表示二城市间的相互作用力。

应用(1)式可以粗略讨论两个城市AB对市场空间的划分,设需求的距离满足整个空间,A、B的距离为d,则空间上必然有一点R(BA点为0),使(2)成立,则这点就是空间相互作用的均衡点。简单变形得到(2)。

通过对(2)进行适当变形,就可以变为(3)

呼包的直线距离为150公里,包头到鄂尔多斯的直线距离为100公里,呼和浩特市到鄂尔多斯的直线距离为220公里,运用公式(3)将表1中的数据代入运算;得到表2。

由表2看到,各区域各产业的均衡点各不相同。

首先来分析呼和浩特市与包头市的空间均衡状况:两城市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区域及范围大体相当,这一均衡点位于距离呼市72.52公里处,这与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发展现状相符,众所周知,内蒙古是典型的经济发展双核心地区,即呼市与包头各以其不同的产业结构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了重大成绩,其经济份额交替占据内蒙古的第一、二位;从第一产业的空间均衡距离来看,这一点位于两城市中央略靠近于包头市,距离呼和浩特市82.82公里,这与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均处在土默特平原,具有发展农业的良好的自然条件相关,因此,这两个城市的第一产业的发展实力及影响范围彼此接近;第二产业的空间均衡点位于距离呼和浩特市66公里处,这说明包头市的第二产业较呼市发达,其影响范围较广,这与包头市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城市,拥有包钢、包铝、一机等众多工业企业的城市性质及其雄厚的工业基础紧密相关;第三产业的空间均衡点位于两城市中央,距离呼和浩特市77.44公里,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内蒙古自治区的这两大城市在功能定位、产业布局上还存在一定的趋同性,严重制约了区域的整体性发展。

数据来源:内蒙古统计年鉴2006

其次来分析呼和浩特市与鄂尔多斯市的空间均衡状况:呼和浩特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城市,近年来在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等方面得到了迅猛发展,生产总值逐年攀升,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鄂尔多斯市以其丰富的能源储备、超前的管理理念正快速崛起,与呼和浩特市、包头市构成了内蒙古经济发展的“金三角”区域。应该清楚地看到,虽然鄂尔多斯市发展迅速,但由于其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发展不均衡,交通滞后,其经济影响的区域范围与呼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通过上表我们也可以明显的看到这一点。

再次来分析包头市与鄂尔多斯市的空间均衡状况:两个城市在城市性质上均定位于工业城市,所不同的是包头市工业基础雄厚,城市建设起步较早,基础设施较为完备,而鄂尔多斯市主要以能源资源为主,依托于神华集团等一些大型企业,迅速形成了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能源生产供应基地,因此,从城市的本质上来说,这两个城市又有着一定的差别,从二者的产业间及国内生产总值的均衡点上来看,包头市的影响范围略大于鄂尔多斯市。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目前呼包鄂区域的在产业发展呈现出一定的趋同性,各自的产业优势并没有凸现出来,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经这一区域的产业重新进行布局,功能互补、分工明确的整体区域。

1.2 区域物流产业发展现状的空间均衡。

物流产业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多口径统计的产业,目前在全世界还未有一个统一的口径,根据实际作用的大小,主要选取了货运量及其货运周转量进行统计。运用公式(1),同理将表3数据代入计算,得到表4。要说明的是,这里所统计的货运周转量仅用公路的周转量来代替,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由于数据的缺乏,难以统计到2005年的各城市的总的货运周转量;二是由于这一区域主要以公路货运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公路运输可以代表总的货运状况。

数据来源:内蒙古统计年鉴2006

单位:km

根据表4可以看出,呼包区域的货运量及周转量的空间均衡点均靠近于呼和浩特市,这说明在货运方面包头市的影响范围要大于呼和浩特市,这是由包头市的城市性质决定的。

呼鄂区域在货运总量及铁路货运量上的空间均衡点靠近于呼和浩特市,这一状况是由于鄂尔多斯的货运主要是以煤炭为主的大宗物资的运输且运输线路较长,因此鄂尔多斯的影响范围要大于呼和浩特市,而在公路货运量及公路货运周转量方面,二座城市所影响的范围大致相当,这是由于呼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城市,其城市建设较为完善,基础设施完备,道路四通八达,是我国中西部的交通枢纽,具有较高的货运周转量;包鄂区域相距100公里,鄂尔多斯市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每年都有大量的能源输送出去,而包头市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城市,主要以制造业为主,二座城市在功能上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因此,在货运方面辐射力及影响程度大体相当。

综合分析这一区域内各城市的现有基础及其发展物流业的具体条件,从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性出发,选择正确的发展模式对于该区域的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2 呼包鄂区域物流产业发展空间均衡的基本模式

按照波特的观点,产品差异型竞争优势的建立需要相应的环境,也就是需要钻石体系中的四种要素即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的表现以及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竞争对手的相互配合才能够形成。呼包鄂区域物流产业相互竞争优势充分凸显出来,才能体现出空间上的均衡。依照这一理论,空间均衡的基本模式可概括为三种。

2.1 一拖二模式。

一拖二模式的基本内容是,以比较发达的城市为中心,通过极化效应造成的经济吸引和扩散效应造成的经济辐射,形成统一的生产和流通渠道,带动周围次级城市和农村共同繁荣。这一模式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兼顾各市经济的内在联系和自然地理特点,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在已有的经济布局基础上,以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为依托,进一步形成跨越行政界限的产业协作区域。这一模式的优点主要表现为,充分利用大城市的聚集效应,促使三座城市寻找到各自的合适位置和特有优势,实现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资源的有效配置,有利于建立资源节约型的产业体系,加强中心城市与腹地的联系,提高区域经济的运行效率和发展水平。不足在于区域内产业发展以各自的行政区为界,跨越行政区的经济行为受到来自当地政府或多或少的干预,利益难以协调,特别是物流中心的构建难以达成一致。按照当前呼包鄂物流产业发展的基本态势,以包头市作为内蒙古的主要集散中心,以呼和浩特市和鄂尔多斯东胜区作为两个副中心。

2.2 二拖一模式。

二拖一模式的基本内容是,以两座较发达的大城市为各自的中心通过扩散效应和辐射作用带动第三座城市的发展。这一模式有利于以强带弱,充分发挥大城市的资本、技术和人才优势,以实现区域的快速发展。不足之处是两座大城市均衡力量的影响,形成激烈瓜分中小城市市场的局面,也可能由于大城市的强大势力造成对中小城市的垄断,使中小城市不能获得长足发展的后劲。具体地就是依托呼和浩特市的政治中心优势和包头市的经济中心优势,带动资源丰富的鄂尔多斯市,共同促进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这样在产业的类型分布上,形成包头市货运物流、工业原材料和产品物流为主,呼和浩特以人口集散、消费品和工业原料和产品集散为主,鄂尔多斯东胜区以能源、资源为主导的物流体系。

2.3 均衡发展模式。

均衡发展模式的基本内容是,将区域内的三座城市视为同一等次的物流节点,通过交通网络这一轴带的方式加强不同节点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区域内物流产业按照各自的优势共同发展。这一模式的优点在于通过各自的节点形成各自的优势,形成相对独立的产业体系,不受其他城市的过度干扰,按照区域内现有的财力物力发展产业。均衡发展模式是经济发展水平相当城市经济实力相当的条件下较为理想的产业发展模式,但其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即在区域内缺乏统一的引导与规范,易形成各自为政的局面,协调不当会形成恶性竞争的弊端,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水平差别较大的情况下,会出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区域内产业和城市联系少,甚至在地方政府的干涉下会出现相互排斥、拒绝的局面。具体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以现有物流产业为基础,分别依托各自的资源禀赋、区域优势和竞争实力发展物流产业,通过错位竞争的形式实现物流产业发展的空间均衡。

2.4 适宜模式选择。

依照区域内三座城市目前的区位、资源优势、产业发展优势和国家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优势,现阶段适宜采用一拖二的模式,以包头市作为中心,更有利于产业的快速发展。这样可以将有限的资金集中投资,集中发展,形成规模效应,在三座城市实力基本相当的前提下,逐步过渡到均衡发展模式。

选择一拖二发展模式,有利于推动区域物流产业中心与外围腹地共同发展。首先,这种发展模式可以对整个区域的产业进行统一协调和组织,在地域空间上实现不同分工,以各自的优势发展,既可以克服因盲目竞争而导致的低效益,也可以克服因资金、技术和人才资源不足而导致的低水平;其次,采用一拖二发展模式,可以提高区域经济运行的关联度,促使资源、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完善扩散和回流效应的传导机制。

3 结语

区域物流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首先必须建立在区域协作的基础上,以具有地区优势的资源禀赋和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工业生产为基础,以优越的政治经济环境和产业发展为条件,通过区域内各行政区域的通力合作,淡化行政经济界限,整体推进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克.中国区域经济适度差距及系统优化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5):120-124.

[2]颜鹏飞,阚伟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区域协调型经济增长极[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4):64-72.

[3]王铮,丁金宏.理论地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100.

[4]胡兆量.中国区域发展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93.

[5]吴殿廷.区域分析与规划[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96.

[6]汤萌,木明.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选择[J].理论前沿,2003(17):42-43.

内蒙古物流业发展对策 篇8

关键词:区域铁路物流,系统动力学,工业经济

1 引言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区域物流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前提条件, 对其起着支撑作用, 而区域经济的增长促进区域物流的发展。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 其区域物流发展越快, 物流体系相对越完善, 区域物流就越显重要。国外学者很早就开始了关于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研究。Danuta Kisperka-Moron (1994) 以波兰经济转型为例研究了经济与物流的关系, 指出:“在经济过渡期, 物流问题是经济中的重要问题。不同经济时期的库存反映了物流变化。”[1]Melelldez于2002年利用拉丁美洲市场相关的统计数据分析了区域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物流一体化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2]。Tage Skjott-Larsen等 (2003) 学者根据1994年丹麦和瑞典两国共同建立的Oresund大桥为例, 分析了区域性物流基础设施对经济区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3]。Wei-Binzhang (2007) 研究了作为物流重要环节的运输条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指出运输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内在作用[4]。国内学者张文杰 (2002) 运用区域经济与交易理论, 分析了区域物流与经济之间的协作作用, 从区域物流发展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市场形成和发展三个方面说明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5]。冯凌云, 葛云 (2003) 对江苏货运周转量和多个经济指标进行回归分析, 最后得出物流能力对江苏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6.77%[6]。桂寿平等 (2003) 利用系统动力学, 对现代物流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作了全面研究并以广州为例建立相应的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研究了广州市现代物流发展的方向[7]。潘瑞玉 (2006) 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浙江省物流业发展对宏观经济增长的作用, 指出浙江省的物流业产值与GDP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以及负反馈性[8]。姜华, 陈功玉 (2006) 指出区域物流具有“带动效应”和“扩散效应”, 并在“涓滴效应”和“极化效应”的共同作用下, 区域物流水平的提高可以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9]。李兆磊等 (2007) 等从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角度, 提出了一些衡量区域经济和区域物流业均衡发展的指标体系[10]。国内外学者研究了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内在作用, 提出的指导建议更多地侧重于增加物流投资比例来促进物流供给能力的提高, 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本文通过模型仿真结果并结合内蒙古区域实际情况, 提出了一种经济政策思路:不能一味扩大物流投资比例, 应注重投资效果, 将投资由粗放型投资向集约型投资、外延型投资向内涵式投资转变。

近年来,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快速发展, 2002—2010年连续10年GDP增速居全国首位, 并成为西部第一个人均收入超过1万美元的省份。2012年实现生产总值15988.34亿元, 同比增长11.3%, 高于全国平均3.9个百分点。其中, 工业经济迅猛发展, 工业生产总值达7962.19亿元, 占全年GDP的49.8%。内蒙古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2012年原煤产量达10.8亿吨, 已成为第一产煤大省。由于我国自然资源和工业基地的错位分布, 决定了原煤等矿产资源需由西向东、由北向南运输, 这也决定了位于中国西北部的内蒙古物流主要是以资源输出为主的单向物流。以原煤等为主体的工业产品主要为大宗货运, 这些产品对铁路物流的需求和依赖性强, 为内蒙古地区的铁路物流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文拟用系统动力学理论, 建立内蒙古铁路物流模型, 并运用Vensim PLE软件对其进行仿真分析。

2 系统分析

系统动力学可根据区域物流系统与经济两个之间的因果反馈关系来构造模型, 且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特有之处在于其结构, 而不是数据, 这是其他方法所不能比拟的, 本文采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来构建区域物流模型。

2.1 系统边界

清晰界定系统的边界是模型成功与否的关键步骤。界定系统的边界必须紧紧围绕建模目的以及研究对象, 真正将关注点放在核心问题上, 可以考虑忽略非重要的因素[11]。因此, 首先需要确定系统边界, 其次分析系统内部因素的因果反馈关系, 最后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区域物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 涉及农业生产, 工业生产, 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等整个经济体系, 对物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国家产业政策、产业布局、消费环境等多种因素。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之间作用机理是基于系统各个因素的相互作用而体现的。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工业经济与铁路物流体系, 包含经济和铁路物流两个子系统以及工业生产总值、铁路货运实际发生量、铁路货运供给能力3个状态变量。系统构成要素如表1所示。

2.2 系统因果关系图

系统因果关系图是模型构造的基础与关键, 本文结合内蒙古工业经济与铁路物流的诸多要素构造了如图1所示的因果关系反馈图:

因果反馈图中包含很多因果链, “→+”表示正因果链, 即箭头指向的变量会随着箭头前段的变量值增加而增加, 反之亦然。“→-”表示负因果链, 即箭头指向的变量会随着箭头前段的变量值增加而减少。因果链构成了反馈环, 该机制存在3个主要反馈环:

(1) 工业生产总值→+货运生成量→+铁路货运需求量→+铁路物流短缺→-工业生产总值 (负反馈)

(2) 铁路供给能力→+铁路货运发生量→+铁路企业收入→-铁路物流投资量→+铁路物流供给能力 (正反馈)

(3) 工业生产总值→+物流人才投入→+铁路物流管理效益→+铁路物流供给能力→-铁路物流短缺→+工业生产总值 (负反馈)

(4) 工业生产总值→+铁路物流投资量→+铁路物流供给能力→-铁路物流短缺→+工业生产总值 (负反馈)

2.3 系统流程图构建

本文以Vensim PLE为平台, 在对工业经济与铁路物流系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构建了系统流程图。

模型主要涉及的方程设置如下:

工业生产总值=INTEG (工业增长-工业阻碍)

铁路货运发生量=INTEG铁路增长

铁路货运供给能力=INTEG (供给增长-供给消耗)

货运生成量=EXP (8.257+LN (工业生产总值) ×货运生成系数)

铁路货运需求量=货运生成量×铁路货运需求系数

铁路物流短缺缺口=铁路货运需求量-铁路货运供给能力

铁流物流短缺固定延迟=DELAY FIXED (铁路物流短缺缺口, 2, 0)

国家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量=铁路物流投资比例×工业生产总值

铁流企业自投资量=铁路自投资比例×铁路企业收入

铁路企业收入=铁路货运发生量×收入率

投资效果=投资效果系数× (国家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量+铁流企业自投资量+物流管理人才效益)

投资固定延迟=DELAY FIXED (投资效果, 1, 28.72)

物流管理人才效益=工业生产总值×管理效益转换率

供需比=铁路货运供给能力/铁路货运需求量

3 内蒙古地区工业与铁路物流系统动力学仿真

3.1 参数的确定

本模型共有变量34个, 其中水平变量3个, 速率变量5个, 辅助变量12个, 参数12个, 还有表函数2个。

关于系统动力学模型, 人们一般关心和存疑最多的地方是模型参数的选取, 而实际上系统动力学的反馈系统对参数变化是不敏感的, 其模型的行为模式和结果主要取决于模型的结构而不是参数的精确度。对于参数, 本文采用实际经验、数据计算和反复实验调试来确定参数的取值, 主要参数变量详见表2。

数据来源:《内蒙古统计年鉴》

模型系统时间边界为2005—2020年, 以2005年作为仿真模拟的初始年。考虑专家意见及内蒙古经济发展经验值, 在对模型进行反复调试后, 本文对参数进行赋值:本模型中铁路物流短缺对工业阻碍系数的影响为0.003亿元/万吨;铁路企业自投资比例为0.2;铁路企业收入率为0.008;铁路货运需求系数是铁路需求量占总货运量的比例。因内蒙古工业产品占社会物流总量比例高, 且工业产品大多为大宗货物, 使用铁路运输大宗货物是最经济、成本最低的运输方式, 故本文设定铁路货运需求系数为0.6。投资效果系数, 即为影响投资效果的因子, 由于专项资金投入的中间消耗, 其不能100%用于物流投资, 故本文设定投资效果系数为0.7;投资效果转换系数表示投资能转换为物流供给的能力, 它与区域物流规划、政府宏观调控能力、铁路部门管理水平等多个因素有关, 对其赋值为20万吨/亿元;物流供给能力消耗系数设为固定交通运输设施的折旧率, 取值0.033;货运总生成量系数、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系数利用《内蒙古统计年鉴》数据计算算术平均值及回归分析计算得出;对于工业自然增长系数、铁路货运系数需随时间变化的变量则根据《内蒙古统计年鉴》数据用表函数予以表示。在系统动力学流图中输入以上的初始数据、常量以及全部公式进行系统仿真。

3.2 模型运行结果分析

仿真试验时间从2005年到2020年, 步长为1年。运行模型, 得到2005—2020年的模型数据, 将2005—2020年模拟数据与实际发生的工业生产总值数据对比, 如表3所示, 我们发现其误差控制在2%以内, 属于可接受范围, 说明本模型仿真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现对模型生成的数据进行分析:工业产值、铁路货运完成量、铁路货运供给能力、铁路物流短缺缺口在2005—2020年的变化曲线分别如图3~图6所示。

从图3~图6中, 我们可以看出, 工业生产总值、铁路货运完成量、铁路货运供给能力在15年间基本呈平稳增长趋势。到2020年工业生产总值将达到22549.00亿元, 铁路货运完成量将达到94817.90万吨、供给能力将达到83442.00万吨。铁路物流短缺缺口在2005—2013年将持续增大, 并于2013年达到最大值32145.20万吨, 2012—2020年随着铁路物流供给能力的增强, 短缺缺口逐渐缩小。

数据来源:《内蒙古统计年鉴》及模型仿真

政府可以通过宏观调控来减小铁路物流短缺, 主要可以从两方面来考虑:增大物流投资量和优化投资效果。本文通过保持其他参数不变, 分别增大铁路物流投资比例和改变投资转换系数来进行仿真, 仿真结果如表4所示。

数据来源:Vensim PLE软件模型仿真

从表4我们可以看到, 增大铁路物流投资比例与增加投资效果转换系数均能推动工业经济发展, 从数据上看, 它们对工业生产总值的促进作用和缩小铁路物流短缺缺口作用并不是立竿见影的, 是具有时滞性的, 且促进工业经济发展需较长时间才能体现出来, 从表4后4列数据我们看到, 优化投资效果的工业经济发展和缓解铁路物流短缺作用都是随着时间而持续增强的。若增加铁路物流投资比例1%, 铁路物流短缺将在2020年得以解决。

4 对策分析

近年来, 内蒙古工业生产总值占GDP比重逐年上升, 在社会物流总量中, 工业产品也是占比最大的。国际经验表明, 当工业产值每增长1%、铁路货运量增长0.5%, 即二者之比 (弹性系数) 为1∶0.5时, 铁路货运供给能力比较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11]2000—2011年内蒙古工业产值增长率为1600%, 根据国际经验, 11年间货运量的增长率应达800%, 铁路货运供给能力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 而货运量的增长率仅为345%, 铁路货运短缺缺口严重。对于铁路运输短缺, 公路运输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铁路运输, 但铁路与公路的运输成本之比约为1∶5, 且工业产品多为大宗货物需长距离运输, 所以公路运输的替代作用是有限的。

我们应将聚焦点由单纯扩大路网规模的“外延式”整合方式向以效率为切入点、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关键点的“内涵式”整合方式转变。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带动转变。铁路物流投资效果主要与铁路物流资源整合程度息息相关, 铁路物流资源整合可以从宏观物流政策到微观物流要素的整体作为整合对象。具体可以从物流组织网络、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和物流信息网络三方面出发来进行优化, 使三者有机结合, 促进铁路物流产业发展。

4.1 铁路物流组织网络

长期以来铁道部政企不分, 铁道部既是铁路运输的经营者也是监管者。我国铁路网络按地区分为16个铁路局和2个铁路公司, 造成铁路网络的人为分割, 组织效率不高。2013年3月国务院取消了铁道部, 实行铁路政企分开, 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统一调度指挥铁路运输, 实行全路集中统一管理, 这为提高铁路物流组织效率提供了平台。铁路总公司下一步还应优化运输组织如实行站段资源整合、优化列车运行图、铁路与其他交通资源整合等方式使网络的各个部分有机结合。

4.2 物流基础设施网络

政府职能部门应发挥宏观调控能力, 结合区域实际情况, 合理规划物流系统, 重点关注主要中转节点及物流线路的设计布局, 将现有的铁路物流节点划分为铁路物流园区、铁路物流中心、铁路物流配送中心三个不同的层次。还应有效利用技术设备如:研究开发重载机车及重载线路技术, 着重改进重载机车, 配置大载重专用的机车等来实现重载运输的集约化和规模化。

4.3 物流信息网络

铁路物流信息资源整合优化就是要实现铁路物流信息化, 将通信、信息、控制技术运用于铁路运输组织与经营管理的各项活动中。在我国铁路信息建设初具规模的同时, 还应学习借鉴发达国家铁路信息化建设的成熟经验, 学习其他行业信息平台建设成功模式, 紧密结合铁路运输需要, 实现信息化发展。

本文分析了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体系之间的关系, 并以此建立了以内蒙古地区为实例的工业经济与铁路物流系统动力学模型。利用Vensim PLE软件进行仿真模拟, 模拟结果表明, 在保持物流投资比例不变的情况下, 通过优化物流投资转换效果可以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减小铁路物流短缺缺口。

参考文献

[1]Danuta KisPerka-Moron.Logistics change during the transition period in the Polish econom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es, 1994, 35 (1-3) :23-28.

[2]Melendez O., Maria Fernanda.The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problems of Latin American integration efforts:The Andean Pact, a case of study[J].The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2001:246.

[3]Tage Skjott-Larsen, Sten Wandel, Ulf Paulsson.Logistics in the Oresund Region after the Bridge[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3 (1) :247-256.

[4]Wei-Bin Zhang.Economic geography and transportation conditions with endogenous time distributionamongst work, travel and leisure[J].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2007, 12 (2) .

[5]张文杰.区域经济发展与现代物流[J].中国流通经济, 2002 (1) :7.

[6]卢仁山, 赵海峰.现代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J].北方经贸, 2006 (256) :113-114.

[7]桂寿平, 何秋.区域物流系统动态学模型的建立与合理性检验[J].交通与计算机, 2002 (3) :30-33.

[8]潘瑞玉.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经济论坛, 2006 (5) :22-24.

[9]姜华, 陈功玉.基于物流的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J].东南学术, 2006 (5) :70-74.

[10]李兆磊, 张雅琪.区域物流系统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物流技术, 2007 (7) :9-11

内蒙古养猪业发展对策建议 篇9

改革开放以来, 内蒙古养猪业得到了长足发展。2013年6月末, 内蒙古生猪发展到1528.5万头, 其中能繁母猪191.6万头。全区猪肉产量达到73.4万吨。全区先后育成了乌兰哈达猪、内蒙古黑猪和内蒙古白猪3个新品种 (品种群、品系) 。全区各地利用杂种优势积极发展商品瘦肉猪生产, 以当地的当家品种为母本、国内外瘦肉型良种猪为父本, 进行二元或三元杂交生产瘦肉型商品猪。全区的生猪生产基本实现了公猪良种化、母猪地方良种化和育肥猪杂交化的“三化”。特别是从1991年开始, 大力推广应用“四良四改”养猪配套技术, 即良种、良舍、良料、良法。改饲养本地猪为杂交改良猪, 改冬季冷舍养猪为暖棚养猪, 改单一饲料为配合饲料, 改传统的“吊架子”育肥为“饮清水湿拌料”的直线快速育肥, 使全区养猪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13年全区“四良四改”模式化饲养猪537.5万头, 而且良种繁育、饲料加工供应、疫病防治和加工流通四大体系建设已具有一定规模, 极大地提高了生猪生产水平和效益, 育肥期缩短到180天以下、胴体重达70kg以上、瘦肉率达60%以上。全区生猪出栏1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 (户) 达到31597个, 占养殖比重的42.9%, 规模化养殖水平明显提高, 发展加快。政策扶持给力, 能繁母猪补贴、生猪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 (小区) 建设、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和畜牧业良种补贴等扶持政策, 促进了全区的生猪产业发展, 为生猪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初步建立了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机制, 有效保障了城乡居民的猪肉供给。

2 内蒙古养猪业存在的问题

(1) 价格起伏较大。近年来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大, 养殖户缺乏市场预测能力, 很容易根据市场行情决定进入养猪行业时机, 往往在行情好时一窝蜂进入养猪行业, 等到出栏时又集中同时出栏, 供大于求, 导致生猪价格下滑。价格低时又都急于出栏, 到价格回暖时却不能及时补栏, 从而导致养殖户经营亏损, 养殖信心受挫。而且由于规模户在生猪养殖的成本、防疫、品质和数量保证等各方面优于散养户, 因此规模户在生猪的销售价格、效益和抗风险等方面明显好于散养户。

(2) 产销对接能力弱。“龙头”企业在产业化经营链条中没有发挥组织者、带动者和市场开拓者的纽带作用, 没有与养殖户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和产销互补的利益联结机制。

(3) 生猪疫病防控形势严峻, 疫病风险增大。一是猪病种类多, 防控难度大。近几年猪病呈高发态势, 疫病种类增多, 并由单一病种感染转变成多病种混合感染, 动物疫病防控已从季节性转变为常年性, 防控难度加大。二是猪只交易流动性大, 外疫传入风险增大。三是大部分养猪场户防疫意识淡薄。四是防疫设施条件和防疫队伍素质还不适应当前防疫工作需要。

(4) 投融资体系不完善, 投入严重不足。生猪生产需要较大的投入, 长期以来政府、社会和金融界对生猪业的投入偏少, 影响了生猪产业的持续发展和猪肉的市场供应。

(5) 生猪规模养殖发展不快, 规模化程度不高。生猪养殖特别是纯农业乡镇仍然以散养为主, 生猪产业组织化程度低, 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 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能力差, 竞争力不强。由于生猪产业协会或农村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发展不足, 已建立的组织作用发挥有限, 没有把养猪户有效地组织起来进行专业化生产, 实现与市场的有效连接。对龙头加工企业的指导和监管不够, 生猪加工龙头企业自身实力不强, 带动力弱, 未建立自身的原料生产基地, 与养殖户未形成紧密的利益分享联结机制。

3 未来发展的基本思路

以市场为导向, 以农牧民增收为目标, 以资源为依托, 以科技为支撑, 优化区域布局, 加强生猪生产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生猪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坚持发展与保障并重, 大力推广优良种猪、先进的饲养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 加快规模化、标准化养猪场建设。积极扶持种猪繁育、生猪养殖、生猪屠宰、肉食品加工和物流配送等龙头企业发展, 按照市场运作、企业经营、合作养殖、政府扶持和部门服务的思路, 建设现代养猪业。按照“现代化、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绿色安全发展模式, 坚持“因地制宜、相对集中、示范先行、高产高效”的原则, 发挥区域优势, 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畜产品集中区。以养殖专业户、专业村组、专业小区建设为主要内容, 对生猪产业进行规划布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原则, 提倡规模化养殖, 增加抗风险能力, 及时有效地减少和抵御各种疾病和疫病的发生, 积极引导养猪业走生态型、标准化、规模化的现代畜牧业发展之路, 促进生猪产业与环境的协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以实现“总量控制、合理布局、生态养殖、标准生产、提质增效”的目标。

4 建议及对策

(1) 建立生猪生产监测和市场预警机制。有关部门要及时做好生猪和饲料价格信息的收集与反馈, 及时了解和掌握生猪生产供需状态, 对生猪生产进行及时的宏观预警预报和调控, 以保护绝大多数养猪户的利益, 促进生猪生产及市场协调、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

(2) 提高组织化程度, 加快产业化经营。大力扶持发展猪业协会和猪业专业合作组织, 并积极引导其发挥应有的作用。通过合作社的方式, 实行统一供种、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管理和统一销售, 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规模生产, 以达到降低成本、减少疫病和增加效益的“多赢”效果。指导龙头加工企业实施技术改造, 发展产品精深加工, 创立畜产品品牌。建立完善龙头企业与养殖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发挥带动作用。引进基础好、信誉高的现代化肉类加工龙头企业, 制定政策鼓励企业与生产者签订收购合同, 努力扩大订单比重, 强化对基地农户的指导与扶持, 把分散的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对接起来, 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均享、一体化经营的运行机制。

(3) 拉长生猪产业链。从种猪培育、生猪养殖、生猪屠宰、食品加工到放心肉连锁专卖, 走“产、供、销”一体化道路。一方面自己培育优良种猪, 降低购买仔猪成本在养殖成本中的比重, 也可避免高价买进仔猪、低价卖出肉猪的风险;另一方面自己掌握零售终端, 享受零售部分的利润, 争取利润最大化。

(4) 规模化养猪与农户饲养并举。以农户分散饲养和小规模专业户养猪为主, 同时适度发展中规模养猪, 少量发展大规模养猪, 并以企业和私人养猪为主。国家控制一部分专门用于育种、保种的猪场, 还可以发展一部分特定繁育体系中的原种猪场等。

(5) 集约化饲养与组织形式的创新。集约化养猪不仅是指规模的扩大, 更主要的是饲养方式的改变。如采用“分段式流水线”饲养方式, 哺乳母猪、保育仔猪实行高床饲养, 粪便、污水实行净化处理等。集约化养猪的发展必然导致生产组织形式的创新, 肉猪生产、屠宰、加工、销售形成一体化, 变“生产-加工-流通”相互分离为相互结合, 形成“种猪场、繁殖场、商品肉猪场、屠宰加工厂、肉品加工厂、销售部门”完整的产业链。引导养猪户走联合发展的道路, 通过合作社、联合体和养猪协会等各种形式, 协调各方利益, 共同抵御养猪业的风险。

(6) 推进科技进步, 提高科技含量和生产水平。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养猪生产水平, 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是发展内蒙古养猪生产的根本途径。要组织科研力量对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攻关, 以高产、低耗、高效的养猪业实用技术项目为主线, 加强现有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如瘦肉型猪标准化饲养技术、生态养猪技术、新品系选育及配套技术。依靠科学技术提高生猪出栏率和猪肉品质。

(7)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强良种繁育体系、饲料生产体系、环境工程体系、疫病防治体系、技术服务体系、产品流通体系和加工储运体系等建设, 应增加投入更新设施和技术设备, 提高基层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内蒙古太阳能利用与发展对策 篇10

内蒙古的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 仅次于西藏, 居全国第二位。近年来, 煤炭、天然气、风能等资源已得到了大规模开发, 而太阳能资源的大规模开发目前仍为空白。从内蒙古利用太阳能的实际出发, 作者通过对呼和浩特市地区太阳能利用进行了调查研究, 分析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提出利用太阳能的对策。

二、太阳能利用的现状

目前, 人类使用的能源最主要是非再生能源, 约占能源总消费量的90%左右, 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水力、植物燃料等只占10%左右。我国自70年代以来, 煤炭占能源消费的2/3以上, 相比而言, 我国太阳能资源在大多数地区可利用价值非常高, 目前的开发利用量与其资源量相比还只是冰山一角。据预测, 21世纪内, 太阳能将成为全球主要能源之一。由于太阳能可以转换成多种其他形式的能量, 因此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在热利用方面, 我国太阳能光热利用产业自有技术含量达90%以上, 无论在规模、数量、市场成熟度方面以及开创核心技术、打造民族品牌方面, 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光热市场, 也是世界最大的太阳能集热器制造中心。2006年集热器推广面积约9000多万平方米, 占世界总量的76%。迄今, 太阳能集热器共覆盖4000万家庭约1.5亿人口, 是“世界太阳能热水器总量和太阳能节能环保第一大国”。目前, 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累计替代常规能源达2亿吨标准煤,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能力达2亿吨。2007年世界太阳能大会于9月18日首次在我国举办, 证明我国太阳能的发展已经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和认可。2008年, 太阳能电话、太阳能手机、太阳能无冲洗卫生间等太阳能技术在奥运会场馆广泛应用。

内蒙古自治区是全国能源大区, 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 太阳能利用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据自治区农调队资料, 内蒙古的太阳能总辐射量在4800~6400兆焦耳/平方米之间, 年日照时数为2600~3400小时, 居全国第二位, 丰富的新能源资源对缓解煤炭需求的压力和解决偏远地区的用电将提供一条可行的途径。

呼市地处中纬度高原地区, 一年四季光照充足, 年日照时数长达2969小时, 太阳能资源丰富;春秋风沙较大, 夏季高温少雨, 冬季严寒, 水温较低, 有较强的生活热水需求;近年来居民消费能力增长较快, 比较适合使用太阳能产品。因此, 市政府十分重视清洁能源的推广工作, 在鼓励使用煤气、天然气等能源的同时, 也注重太阳能的开发利用。目前已拥有太阳能热水器约3万台, 随着太阳能热水器品质的提高, 呼市的应用前景看好。在城市公共实施方面, 在南湖湿地公园安装使用了一批新型太阳能路灯。交通主干道的部分信号灯由太阳能供电。在呼市新农村建设示范项目中, 也计划引入太阳能, 比如在东把栅村的生态住宅小区, 就由太阳能供热系统提供热量, 采暖要占建筑物采暖能耗的40%以上, 生活热水在非采暖季节全部由太阳能热水系统供应。

三、太阳能利用应用前景

太阳能作为一种新型能源, 城镇居民的了解程度远远高于农村。虽然呼市城镇居民的认可程度较高, 但即使了解太阳能的人, 他们的认识目前还在一知半解的状态, 很多人不明白太阳热水器的工作原理, 不明白太阳热水器性价比的计算方法, 其实, 只要对电热水器和太阳能热水器一比较, 就会发现, 太阳能不仅方便环保, 而且节能省钱。只要人们改变以往用电热水器划算的观念, 只要大家对太阳能在节能环保方面有个全新的认识, 呼市太阳能市场出现的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人们对太阳能热水器有顾虑, 还是担心售后服务问题。我们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 呼市一些经销商在太阳能热水器推广当中遇到的困难还是比较多的。很多市民想买太阳能也不敢买, 怕买了小区物业不让安装, 因为在安装太阳能的过程中有的顶层住户不太乐意配合, 有的小区物业也千方百计地进行阻挠。当然,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 顶层住户和物业也有难处, 由于开发商在设计房屋的时候, 有的楼层根本就没有预留专用通道, 安装太阳能管道得经过顶层用户的房间才能到达楼顶, 这样就给用户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因此, 对新建楼房的期待, 是太阳能热水器市场扩大的重要方向。

农村采暖、做饭、饮水主要用煤, 太阳能利用很少, 其原因主要是太阳能设备价格高, 经济能力有限, 经销商很少到农村, 群众的认识也不够。而传统的太阳能利用如塑料地膜、温室大棚在农村则家喻户晓, 几乎无人不知。

呼市的太阳能利用基本局限在热水器上。经过近十年的大浪淘沙, 呼市的太阳能热水器品牌和商家已为数不多, 但能够生存下来的基本上以知名品牌较多, 售后服务基本能够保障。各家经销商经营规模都不大, 远未形成气候, 长期处于小打小闹阶段。在太阳能发电方面, 现在离我们的生活还较远, 目前火力发电是主流, 光伏发电还处于示范阶段。其它方面的利用主要是政府在市政公共设施上应用, 也处于示范阶段。

总体上看, 太阳能是一个新兴产业, 国内外技术进步非常快, 我国的太阳能市场还是一块极具潜力, 等待我们去开发的处女地, 将来发展的空间非常大。太阳能利用也是一个大课题, 现在还远远没有“破题”。

四、太阳能利用对策与建议

1. 大力加强太阳能科普宣传

大力宣传这就需要政府拿出更多的资金、拿出更多的时间, 加大宣传力度, 让更多的大众媒体去宣传, 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使用清洁、环保的可再生能源, 尤其是太阳能, 是符合大众利益需求, 更符合每个个人需求的。要通过算经济账, 使居民了解电、燃气等常规能源的价格必然上涨, 而太阳能不仅环保、安全, 而且更经济, 从而提高居民对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认知程度。

2. 设立太阳能基金和青少年太阳能创新论坛, 吸引和鼓励全社会开展太阳能利用的各种发明和创新活动

太阳能的利用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像太阳房、太阳灶、太阳能灯、太阳能充电器、太阳能电话, 太阳能手机、太阳能无冲洗卫生间等等, 都给我们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空间。因此, 建议设立太阳能基金, 由专人负责, 专门表彰、专门支持在太阳能利用方面的发明和创新。与此同时, 为了使学生对太阳能这一新兴概念能更好地理解, 合理地、科学地利用好太阳能产品, 提高对科学的辨别能力和创造能力, 建议创办青少年太阳能创新论坛。安排专题讲座, 帮助青少年了解有关太阳能能源的信息, 了解太阳能能源的优点和缺点, 让同学们懂得怎样合理地、科学地使用太阳能;鼓励同学们亲自动脑动手实践, 设计出未来型的太阳能产品, 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精神;在现有的青少年活动场所设立专门的展区, 通过收集、展示太阳能产品, 让同学们掌握家用太阳能装置和一些基本的太阳能系列产品的使用方法。

3. 普及太阳能热水器, 大力推广太阳能利用和建筑一体化技术

以后新建物业小区要安装太阳能, 做到美观、漂亮, 就需要一个完整统一的计划, 确定一个品牌和型号, 厂商提供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并提交相关部门讨论确认, 将太阳能与建筑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物业管理。通过这四个同步, 使太阳能成为建筑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目前, 太阳能产品还缺少国家有效的监管和标准体系, 要请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太阳能应用于建筑节能的相关技术标准、工程规范和建设管理规定, 使所有的设计师、使所有的房地产开发商、使所有建筑的业内人士, 都可以通过标准化的体系, 将太阳能在初期就可以和建筑进行整体、系统地考虑。

4. 运用激励政策, 改善市场环境条件, 大力推广太阳能

建议国家运用税收政策对太阳能发展予以支持, 对太阳能技术研发和设备制造等给予适当的企业所得税优惠。建议政府给居民以优惠政策, 使居民不增加过多的集热设备投资。同时并对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等节能措施的用户给予低息贷款等优惠政策。同时, 给房地产开发单位也以优惠政策, 使采用太阳能热水器成为楼盘的卖点, 促进太阳能等相关产品在工程建设中的广泛采用。如让开发商在项目立项时交纳一定的节能保证金, 通过工程验收后, 按照规划采用了太阳能热水系统等节能措施的, 返还节能保证金, 并可以相应免交或减征配套费用。

要改善太阳能市场环境条件。目前使用太阳能电力的成本仍然较高, 要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和市场推动相结合的原则, 通过优惠的价格政策和强制性的市场份额政策, 实施政府特许权、政府采购等措施, 培育持续稳定的太阳能市场, 促进太阳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国家电网企业和石油销售企业要依据《可再生能源法》的要求, 承担收购太阳能电力的义务, 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制定太阳能电力并网的运行管理规定。在能源价格上可以实行阶梯价格。对相关的能源设立一个消费限度, 这一限度以满足普通用户的基本生活生产需要为标准。超过此标准, 在价格上就按阶梯递增, 以此来控制能源的过度消费。

5. 成立太阳能协会

积极高效的行业协会是行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中间力量。呼市太阳能协会的出现可以作为厂商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 规范厂商行为, 制定行业销售、安装、服务标准和操作流程, 受理消费者投诉, 打击制裁不法厂商违规行为。同时, 作为行业指导性组织, 太阳能协会能够协调市政府与厂商之间的关系, 引导太阳能厂商学习国家法律法规政策, 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太阳能协会还可以代表政府协调厂商与房地产开发商、物业之间的关系, 减少太阳能销售安装进入壁垒, 协调处理纠纷, 解决在太阳能的销售和安装中出现的问题。

6. 加强科学研究, 加快技术进步

建议政府大力支持开展太阳能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 在国外对我们实行核心技术封锁和垄断的形势下, 要紧紧依靠自主的科技创新, 更好地解决我们能源危机的现状。建议政府制定优惠政策, 鼓励全社会开展涉及太阳能利用的革新、创造、发明活动, 积极推进各种太阳能创新成果向实用产品转化, 让节约能源在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实现。

参考文献

[1]中国太阳能网.

[2]中国能源网.

[3]《发明与创新》, 2007.04.

上一篇:图像插值下一篇:小儿下腹以下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