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融合

2024-09-10

财务融合(共12篇)

财务融合 篇1

一、财务分析框架的现状

财务分析, 传统上称为“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告分析”或“经营分析”等。现有财务分析框架的内核是“四要素”, 即所谓的偿债能力、资产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对应的分析工具也就是四类财务比率, 即债务比率、资产周转比率、收益比率和成长比率。而对这“四要素”的分析所借助的分析方法基本上都是比率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三类。借助这些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 就可以展开对企业各个层面的分析, 具体包括预算分析、信用分析、投资分析、成本费用分析、收益质量分析、盈利预测分析和财务危机预测分析等。

其缺点是随意性强, 彼此之间缺乏逻辑关系, 没有整合成一种系统、全面的分析体系。其直接的后果是现有财务分析框架往往会使分析人员过分关注分析的细枝末节, 而忽视了以宏观的、整体的观点来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综合分析。

另外, 现有财务报表分析框架中主要以财务比率为分析工具, 这就导致分析人员明显的偏爱财务性的量化分析, 同时也就相对的忽视了非财务性的定性分析。再有, 正由于现有财务分析框架指导下的分析通常是细节性的、分裂性的微观性的以及结果性的, 这就导致分析的结果通常无法与企业战略大视野相契合, 也就是说, 无法在一个比较高的层次上对企业整体未来发展的趋势和风险做出准确的预测。

二、公司财务分析框架的修正

正因为现有财务分析框架存在着缺陷, 一些学者开始寻求对现有框架进行修正以使得现有分析框架更具系统性、更具有宏观视野。

(一) 克雷沙·帕利普的框架

克雷沙·帕利普等 (1998) 以现有财务分析框架为基础, 试图通过补充进一些行业分析以及竞争策略分析来使得企业财务分析嵌入一个视野比较开阔的框架之中, 可以包括经营策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报表分析和前景分析四个方面。这个框架的要点是其将会计分析、财务分析和前景分析置于经营策略分析的前提之下进行, 显示出其并不是一味的细节分析, 而是在一个宏观视野的统领下进行的细节分析。问题是这个框架也有自身的缺陷:第一, 这个框架中, 经营策略分析首先是超脱于财务分析而进行的, 这就生硬的将经营与财务给分裂开来, 忽略了任何经营策略分析都必须要建立在对企业自身资源和实力的准确认识的基础上才可能进行的, 而对企业自身资源和实力的准确认识很大程度是要通过财务分析来获得的。第二, 即便我们认可这个分析框架的基本逻辑, 此框架依然没有说明现有框架中的各个层面的财务比率分析要如何整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并最终用于预测和评估企业, 由此可见, 这个框架并没有超越现有框架的局限性。克雷沙·帕利普框架本质上只是想将经营策略分析与财务分析生硬地粘在一起, 构成一个表面上看更具综合性以及开阔视野的分析框架, 而并没有想到要将战略分析、经营策略分析等与财务分析有效的融合成一个有机整体。

(二) 李心合、蔡蕾的框架

李心合、蔡蕾 (2006) 在讨论其他分析框架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扩展后的财务分析框架, 该框架以战略分析为起点, 以价值驱动因素分析与价值源泉分析为主体, 构建一个综合性框架。价值驱动因素分析使用“五种状态”模型 (即实力状态、风险状态、效率状态、质量状态和成长状态, 危机或失败状态内含其中) 替代传统财务分析中的“四项能力结构” (即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 , 李心合、蔡蕾框架相对于克雷沙·帕利普等框架, 优点在于:它可以将企业各个层面的财务分析都纳入价值驱动因素与价值源泉因素两个逻辑相连的大层面之中, 最终又都统一于公司价值评估与价值创造之上。该框架缺陷是:第一, 价值驱动因素与价值源泉因素两层面内部各个模块之间的分析依然割裂, 彼此缺乏有效的逻辑衔接, 这就好比现有财务分析框架也对企业各个层面进行分析, 但最终如何将各个层面的结论整合起来却是个大问题一样。由此可见, 这个框架在宏观分析层面虽然进行了一些逻辑整合, 但在微观分析层面依然是各自为政、并没有根本摆脱分析的割裂性问题。第二, 这个框架的本意是在既定的战略分析结论 (即得到有关公司应执行什么战略的结论) 下, 通过各个模块的分析综合出价值驱动因素与价值源泉因素两个层面的结论, 进而评估公司价值以及评价公司价值创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由此可见, 这个框架下的分析本质上是战略执行层面的分析。然而, 无论对于管理者还是对于投资者, 战略执行层面的分析固然重要, 战略决策或战略调整层面的分析也不可忽略。事实上, 之所以强调财务分析要上升到一个宏观层面, 其原因更多的在于, 在多变的环境下, 管理者和投资者都希望能从分析中窥探企业未来战略调整的必要性以及企业未来整体的可能走势———毕竟, 战略执行层面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强日常管理来改善, 而战略决策层面的失误或不适应则意味着方向上的根本性错误。由此可见, 这个框架只是将战略执行层面的分析与财务分析融合在一起, 而没有将公司战略分析本身也融合进来, 公司战略分析是作为一个外生因素而存在的。

总结起来, 李心合、蔡蕾是将现行财务分析框架在一定程度上打散, 重新纳入一个战略管理分析框架之中, 但其基本思维模式依然受到现行财务分析框架的束缚, 并没有真正构造出一个真正具有宏观视野, 又能有效整合信息以及各层面分析的框架。

三、融合性财务分析框架的构建

与以前研究者的修正思路不同, 本文从企业运行脉络出发尝试性构建一个真正具有融合性质的企业财务分析综合框架。

(一) 企业运行脉络与企业运行模型

以往的分析框架通常主观地将财务与经营二分为两个分裂的层面而分别进行分析, 但实际上, 在企业的自然运作过程中, 财务与经营从来是不可分离的。企业运行脉络并不复杂, 首先, 外围是企业经济循环, 即企业经济循环开端于资金, 经过投资、购置、聘用等活动, 将资金转换为经营资源, 于是形成特定的资源结构, 进而展开生产活动, 而产品生产出来就要展开销售活动, 最后, 销售实现了又重新回归资金环节。其次, 居于循环中间的是综合管理, 即外围企业经济循环是在综合管理的调控下有序进行的。企业财务活动与经营活动是处于一个连贯的循环系统之中的, 故此不应该将二者割裂。第三, 企业财务管理与经营管理也是统一于综合管理之中, 故此, 也是不可割裂的。第四, 企业财务层面的分析与经营层面的分析也是一体, 不可割裂。投资、购置与聘用环节、销售环节与资金环节直接与外在环境相联结, 而资源与生产两个环节与外在环境的联系相对来说会比较间接一些, 相对的更处于企业内部领域。

(二) 企业财务分析初步框架

以上述简要的企业运行模型为基础, 笔者尝试初步构建一个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特征的财务分析框架。首先, 企业处于动态的外在环境下, 通过综合管理的调控, 维持着上述企业经济循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综合管理会体现为两个相互呼应、相辅相承的管理层面, 一则为战略管理, 一则为战略执行管理。由此, 我们将战略执行层面的分析置于上述循环的中间, 而将战略层面的分析置于上述循环的外围, 以体现二者的对应关系。首先集中精力探讨战略层面的分析体系。战略概念本身是抽象的、概括的, 因此, 企业战略必须依照战略管理思想分解为若干关键成功要素方面的战略, 只有这样, 战略分析才可能具有现实可操作性。而从战略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来看, 企业战略管理思想经历了侧重外部机会、侧重内部独特资源以及侧重核心能力三个发展过程 (周长青, 2001) 。这三个过程其实反映了市场竞争的自然逻辑, 即经济发展早期, 企业成功的关键是要占有和掌握外部市场机会;而随着经济竞争的强化, 外部市场机会一旦出现立刻被瓜分殆尽, 此时, 企业成功的关键是要掌握独特的资源;进一步, 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使得任何资源都比较容易的可以通过资源市场获得, 由此, 企业成功的关键是要由特定资源结构发展出别人难以轻易复制的核心能力。笔者认为, 在现实企业运作中, 外部市场 (或行业) 机会、独特资源以及核心能力三者都是企业关键的成功要素, 战略层面的分析可以分解为有关这三个关键成功要素的分析。投资、购置与聘用环节、销售环节与资金环节是直接与外在环境相联结的, 这意味着, 外部市场 (或行业) 机会主要存在于这三个环节之上, 故此, 外部市场 (或行业) 机会方面的分析又可进一步具体体现为对这三个环节所直接联结的市场环境的分析、对企业在这三个环节所采取的战略的正确性的分析以及对由企业在该环节所采取的战略而构筑的竞争优势的分析。具体来说, 在资金环节, 应该考虑货币政策与信贷政策、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状态, 并且分析企业实际采取了怎样的资金战略, 以及此资金战略是否能保证企业的资金链安全以及实现资金方面的优势;在投资、购置与聘用环节, 应该考虑资源市场 (包括原材料市场、人才或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与投资市场等) 的供给状态, 并且分析企业实际采取了怎样的供应链战略, 此供应链战略是否能保证企业所需资源的供给, 以及是否能构筑企业在供应链方面的竞争优势;在销售环节, 应该考虑产品市场的需求状态, 并且分析企业实际采取了怎样的营销模式、营销战略或产品竞争战略, 以及此营销模式、营销战略或产品竞争战略是否能构筑企业在销售方面的竞争优势。也如上指出的, 资源与生产两个环节与外在环境的联系相对来说会比较间接一些, 其相对的更处于企业内部领域, 而独特资源、核心能力两个关键成功要素本身强调的就是企业自身内部方面的优势, 这意味着, 独特资源与核心能力两个关键成功要素主要体现于资源与生产两个环节之上, 故此, 独特资源与核心能力两个关键成功要素方面的分析可以具体体现为对企业的资源结构、关键资源占有状态、生产流程、技术与产品进步状态等的分析, 并且分析企业实际采取了怎样的资源与能力战略, 以及此资源与能力战略是否能构筑企业在资源与能力方面的竞争优势。战略执行层面的分析主要是要考察企业日常运营的效率, 具体的, 既可考察企业整体运行效率, 也可考察企业各个具体环节或各种具体资源的运营效率。将战略层面的分析与战略执行层面的分析整合起来, 所要构筑的财务分析框架的雏形如下 (图1) 。

(三) 企业财务分析综合框架

如前文所指, 外在环境状态、战略的正确性以及战略运行的有效性综合作用的结果就自然的体现为企业的当前业绩或盈利能力, 由此, 上述基础框架的分析结果最终要统一到对当前业绩或当前盈利能力的分析之上。业绩或盈利能力的分析重点是要同时从成本、收入和利润三个方面剖析企业价值创造的优势环节或领域与劣势环节或领域, 并且要把此分析结论与基础框架中有关外部环境分析、战略分析与战略执行分析的结论相对照, 以此探求出形成价值创造优势或劣势的原因究竟是外部环境因素、战略决策因素还是战略执行因素。同时, 如果企业价值创造优势或劣势无法通过外部环境分析、战略决策分析和战略执行分析中得到解释, 这就意味着业绩方面可能存在着会计扭曲的问题由此, 此处的业绩或盈利能力的分析其实包含了克雷沙·帕利普等所说的“会计分析”的内容。

业绩与盈利能力与上述基础框架两方面的分析相互对照进而可以识别出企业经济循环过程中可能存在着的风险也即业绩或盈利能力分析之后逻辑的自然延伸就是风险的分析。风险的分析并不是现有财务分析框架中简单的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分析, 而是对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所采取的战略、企业运行各环节上可能存在着的不确定的综合分析。

而风险的分析又自然的延伸至对当前业绩的未来持续能力以及未来成长能力的分析。最后, 对业绩的持续能力与成长能力的分析终究趋向企业价值的评估———如果是管理者作为分析的主体, 则价值的评估同时对应着新的价值目标的确立, 由此, 管理者根据上述整个分析过程所得到的结论就可以调整战略决策、完善战略运行、规避风险, 寻求业绩在未来的持续与成长, 最终实现所确立的价值目标。

将以上分析环节补充进上述财务分析基础框架之中, 一个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特征的财务分析框架就正式形成了 (图2) 。

(四) 融合形财务分析框架的特点

需要说明的是, 此框架中的各个模块虽然具有相对独立性, 但之所以说此框架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的特征, 并不仅在于各个分析模块彼此之间存在着顺畅的逻辑联系, 更重要的是在具体分析时候, 任何层面的分析都应该基于这种逻辑联系而以一种系统的、整体的观点进行分析, 比如, 营销战略与竞争优势方面的分析虽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但具体分析时, 必须考虑资源与能力战略与竞争优势方面的分析结论, 因为资源与能力战略上的不恰当性或竞争劣势可能使得营销战略的恰当性及构筑的竞争优势受到损害。Z

参考文献

[1]. (美) Lepold A1Bernstein, John J1Wild1.财务报表分析 (中译本)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2].[美]克雷沙.帕利普等著, 李延钰等译:经营透视:企业分析与评价[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8.

[3].李心合, 蔡蕾.公司财务分析:框架与超越[J].财经问题研究, 2006, (10) .

[4].周长青.公司业绩评价体系若干问题研究.厦门博士论文, 2001.

财务融合 篇2

1.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

首先,职能区别。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职能区别是由二者侧重的服务对象的不同所决定的。

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企业内部,因此也称之为内部会计。

它的主要任务是对企业经营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为企业内部管理和决策人员提供预测、决算、控制和考核资料和依据。

财务会计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企业外部的投资人、债权人、政府、或相关团体,主要任务是为服务对象编订企业的财务报表,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科学评估,对企业的资本结构和经营成果进行详细说明,这些资料可以帮助企业的相关外部单位和个人做出正确决策。

其次,服务对象的区别。

财务会计对整个企业负责,对企业大大小小的事进行详尽的管理,管理内容非常的具体、繁杂;管理会计更加突出会计的管理职能,它指的是以人为中心的一种行为管理。

二者所突出的行为侧重点是不同的,管理会计更加偏重于对企业内部不同层次的员工之间的行为管理,财务会计更加偏重于事无巨细的日常化管理。

最后,管理信息的特征有所不同。

管理会计管理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它是属于企业内部的基本机密,详细信息无需对外开放。

而财务会计有固定的的格式,而且具体数据应该对外公开,并接受国家相关部门的审计与监督。

2.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联系。

虽然二者在形式和内容上有很大差别,但二者都是从传统会计学中分化而来的,二者之前的共通之处还是非常多的。

企业的会计管理是企业进步的主要支撑,是企业发展信获取息的主要渠道,因此,只有将二者联合起来发展,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新趋势,使得企业经营更加顺畅。

其次,要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各自的管理经验有机糅合起来,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更多的创新指导和理论论证。

二、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优势及具体措施

1.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优势。

首先,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有机结合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可以使得企业更加自信的应对市场竞争。

企业的内部管理可以实现对资金的有效管理。

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结合起来可以增强企业对企业财务的了解,为企业的发展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其次,两者的有机结合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

如果将两个部分完全隔离开来,一方面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会造成信息共享的延迟,将两个部门融合在一起可以有效解决这两大问题。

2.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结合的措施。

首先,要建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联合管理体制。

良好的规章管理制度是企业发展的必要基础,为此,应该积极实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有效结合,完善财务规章制度的具体内容,明确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规范和具体流程,

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度,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工作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实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协调发展。

其次,从两者结合的战略角度出发制定企业的战略目标。

制定企业的战略目标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指引。

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有机结合在一起,可以将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充分发挥财务会计的资产评估职能,又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方便决策职能,这样便可以依据企业的内部与外部信息制定出科学的战略目标,实现企业的动态化跟踪管理,促进企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三、结语

如今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外部市场环境愈加复杂,仅靠传统的会计管理很难为企业的定位与决策提供充足、可靠的会计信息,因此,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结合势在必行。

只有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企业不断变化的发展需求,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浅析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 篇3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会计;融合;企业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企业的发展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不断的提升,企业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促进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在这一过程当中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而作为目前会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发展对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产生着直接的影响。所以说,必须要加强对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研究工作,从而更好的把握两者之间的融合发展,更好的发挥出其在促进企业发展当中的作用,从而更好的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基础

(一)两者都属于企业管理活动

企业会计的存在都是为了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作为企业会计系统的两大组成部分,同属于企业的管理活动,这就为两者的融合提供了先决条件。尽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其侧重点有着一定的差异,但是从本质上来看,两者都是为了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而服务。所以说,在这一相同的本质之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能够实现有效的融合,从而更好的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更好的促进其健康稳定发展。

(二)两者职能相像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中,都具备着考核与控制的职能,从而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管,更好的保证各项战略目标的实现。特别是通过两者考核结果之间的比较,能够更为有效的发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所以说,尽管两者在分工以及侧重点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在本质上都是更好的对企业的各个生产要素进行计量与控制,从而保证企业能够有效的利用现有的资源,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共同的信息来源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作为整个会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根本的信息来源都是直接反映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生产资源与原始资料,这就使得其拥有着共同的信息来源。而在共同的信息来源之下,两者之间的融合也就更加的便利,特别是通过两者对于同一信息来源的不同处理,能够更为有效的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一致的工作目标

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最为主要的是为企业改进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必要的参考;而财务会计则主要是编制相应的财务报表,从而更好的进行企业的宣传。但是两者有着一致的工作目标,都是为了更好的促进企业价值的提升。在现代会计体系之下,单一的会计行为很难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十分有价值的内容,必须将两者融合起来,共同的为企业的发展努力,才能从根本上满足现代化企业发展的根本要求,特别是在这种一致的工作目标之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也就更加的便利。

三、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是一种必然趋势

(一)财务会计工作重点在于资金运动

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主要是在信息管理以及价值差量方面,这种工作主要集中于一种静态上的管理。但是就财务会计而言,其工作的重点在于资金的运动,通过各种动态上的核算,来对企业的经营资金进行有效的控制。而在现代企业当中,仅仅依靠动态与静态带方面的会计工作,很难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实质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企业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必须要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融合,从而在静态与动态两个方面来强化会计管理工作,更好的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二)两者融合有利于促进企业管理效率提升

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在以往的会计体系当中,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并不高,这就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十分严重的阻碍。而通过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融合,能够在有效控制产品成本的同时,强化企业在总体方面对于财务管理的工作,从而最大程度上的促进企业管理效率与生产效率的提升,进而促进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四、促进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措施

(一)建立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在企业会计系统当中,合同制度在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当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起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能够更好的促进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而在制定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当中,通过对于合同签订、货物运送以及货款的回收进行详细的规定,能够更为有效的提升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保证每一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展。除此之外,通过建立起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能够对企业的各项工作进行监管,从而最大程度上的降低企业的资金风险,从而更为有效的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在企业的发展当中,应收账款的长期存在,不仅会大大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还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通过加强对于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能够在有效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同时,更好的促进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进而为两者的融合提供便利的条件。特别是在应收账款直接影响企业相应会计工作开展的背景之下,想要更好的实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就必须要加强对于应收账款的管理,及时的进行应收账款的回收,从而保证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三)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在市场竞争日趋加剧的今天,企业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强化自身的预算管理工作,从而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而在制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工作中,必须要改变以往那种单一的预算模式,通过将各个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结合,更好的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进行控制,从而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提供有利的条件。从理论层面上来看,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应该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但在具体工作的实施当中,很大程度上依赖财务会计工作,直接受到了财务会计工作质量的影响,所以只有将二者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更好的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预期目标,从而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结语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发展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不断的提升,企业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促进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在这一过程当中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而作为目前会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发展对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通过强化对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研究,更好的发挥出财务管理在促进企业发展当中的作用,进而推动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延;姜鎬榮;朴賢一;裴漢秀;柳時;;中国制造企业管理会计技法活用特性及展望[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张华平;基于供应链的战略管理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与控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研究 篇4

一、融合可能性

1. 最终目标是相同的。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 只有借助会计提供的具体信息, 才能掌握经营活动具体状况, 要想详细了解企业具体的经营效益及经营前景, 就需要借助财务会计及管理会计的相关信息。因此, 企业内部都属于这两种信息的具体利益相关者, 其最终目的是相同的[1]。

2. 两者的评价原则是一致的。

财务会计及管理会计需要遵循可靠性、可比性、相关性和谨慎性等工作原则, 两者融合之后, 便可以避免错误与舞弊等现象, 确保财务信息具有可靠性。

3. 时间上是紧密相连的。

对于企业来说, 其财务会计核算针对是发生了的各种经济事项, 其体现的是过去、现在, 管理会计主要是利用发生了的业务核算及分析, 对企业在以后的事项及业务加以推测, 它体现的是过去、现在与将来。

4. 核算内容是有一定交叉的。

对于财务会计来说, 其核算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收入、成本和利润等, 管理会计与其内容是大致相同的, 它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后获得的管理会计信息能够提供一定的依据, 证明财务会计核算合理性及可靠性。

二、两者差异

1. 工作侧重点与主体层次存在差异。

财务会计主要是依据日常业务的相关记录, 认真做好账簿登记及财务报表编制工作, 向企业利益相关者报告真实的财务情况和经营成果[2], 此外, 财务会计还有分析和管理的职能。而管理会计主要是分析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问题, 向企业的管理人员提供预测决策信息和考核信息等。两者工作主体层次是存在差异的。对于财务会计来说, 其工作主体一般是企业, 反映企业经济过程的整体要求, 而对于管理会计来说, 其工作主体具有多层次性, 它的工作主体可以是企业整体也可以是企业中的某个部门。

2. 核算要求存在差异。

对于财务会计来说, 要遵循一贯性原则, 在一个或者更多的会计年度中, 要求核算方法和核算项目要相同, 这样才能确保财务报表数据的统一性。而对于管理会计来说, 需要结合管理的具体需求, 利用合适的核算方法, 从各自侧面及角度获得分析数据, 从而确保决策的顺利开展。

3. 人员素质要求存在差异。

对于财务会计来说, 会计人员的基础知识、操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的要求都比较高, 而管理会计则在会计人员知识面、应变能力, 以及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

三、促进两者有效融合的措施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之间实现融合是有一定客观性与必然性的, 不管是从内部还是外部分析, 都是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

1. 健全会计制度。

为了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 需要制定相关制度, 从而使企业会计工作具有约束和依据, 确保企业顺利开展会计工作。从当前情况看, 我国企业在财务会计方面已经制定相关制度, 依据制度中的相关规定开展会计核算和信息公开工作。但是企业的管理会计相关制度存在很多问题, 没有确定财务会计及管理会计融合的相关制度, 给企业会计工作带来困难。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特点, 对会计制度加以完善, 并对会计人员自身行为加以规范, 明确会计工作内容和相应的职责范围, 充分利用企业资源, 防止浪费资源现象, 依据相关制度对财务工作加以调整, 确保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此外, 因为我国没有专门设置管理会计相关部门, 导致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工作混杂, 使两者业务范围界限比较模糊, 影响了企业财务工作, 所以, 企业要对管理制度细化, 设置管理会计的专门部门, 构建管理会计体系, 确保其独立性, 这样之后, 在企业经营活动之中实现两者融合。

2. 在会计工作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 确保企业信息的共享。

对于财务会计及管理会计来说, 两者数据存在一定的差别, 可是两者是有一定同源性的。对于财务会计来说, 其数据主要利用会计确认, 以及计量和填写凭证之后构成不同的数据报表, 而对于管理会计来说, 其数据形成需要借助财务会计相关数据, 对这些数据加工, 利用模型和统计等方式得到报告, 从两者数据具体的获得途径分析, 能够运用各种信息技术使信息实现交流和共享。企业可以将这两者的信息都汇总起来, 形成目录, 初步对这些数据做整理及加工工作, 确保在目录中包含所有的信息, 方便以后查找信息, 并结合这一目录构建数据管理系统, 为财务会计及管理会计相关数据提供一定的对接平台, 这样就能提供操作平台实现数据共享, 确保两个财务系统实现有效融合, 做好数据处理以及共享工作, 保证数据实现无缝衔接。

3. 采用渐进式策略实现两者融合。

对于企业来说, 管理会计体系的合理构建, 以及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都具有系统性, 一定要在会计体制、业务流程、人才建设和数据处理等方面做好统筹和安排, 如果在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对企业会计系统的整体功能发挥造成影响, 为了使财务会计, 以及管理会计之间实现良好的融合, 一定要对每个环节都做好对接工作。

4. 设定辅助核算项目。

因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者存在共性也存在差异, 因此, 在遵循会计准则, 以及会计核算规范的同时, 要提前设定辅助核算项目, 利用不同项目组合的方式, 对会计信息加以归集。设定的辅助核算项目要反映管理要求, 另外, 项目要适当, 不能太细。将辅助核算内容确定好之后, 在财务核算工作中, 会计人员就可以合理选择核算项目, 同时也就能完成对管理会计的相关核算工作, 使工作效率得到提升。

5. 采取措施提升企业会计人员整体素质。

会计人员的素质会对会计工作造成影响, 因此要对其加以重视, 提升其综合素质。第一, 会计人员要转变自身观念, 确保每个会计人员的会计观是正确的, 这也是提升其素质的重要条件。从当前情况看, 很多企业中的会计人员对会计没有正确的认识, 没有发挥会计工作的管理作用, 会计工作是提升企业效益的一个重要保障, 所以, 企业要采取措施使会计人员对会计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3]。第二, 会计人员要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与工作态度。以前, 在企业中, 会计人员只是一个记账员的作用, 导致会计工作始终得不到企业的重视, 另外, 很多会计人员在工作中没有良好的工作态度, 导致会计成为了一个写写算算的简单的工作, 因此, 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一定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工作, 端正态度, 严格要求对自我加以约束, 熟悉企业相关规章制度, 对企业中的财务工作要熟悉加以处理, 提升业务水平及管理水平。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在融合的过程中需要的会计人才必须是复合型的。与此同时, 企业还可以引进素质较高的会计人才, 对自己的会计团队加以培养, 也可以在企业内部进行挖掘, 培养企业中一些有潜质的员工, 打造一支素质较高的会计队伍。

四、结语

综上所述, 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市场竞争也逐渐激烈, 企业要想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就要提高管理水平, 使企业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之间实现良好的融合, 这是对企业会计管理提出的要求, 能够弥补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在多维度上提供企业的管理信息, 使企业会计信息具有透明性, 另外, 它还能使会计信息价值提升, 推动企业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璐.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问题研究[J].新经济, 2013, (26) :86~87.

[2]孙国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有机融合与创新发展[J].财经界, 2012, (02) :238.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浅析论文 篇5

摘要:

会计系统是信息生成与利用的系统,主要包括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两个分支,企业管理者在长期工作中形成了“管理会计对内,财务会计对外”的共识,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的界限正在不断消失,二者的融合步伐不断加快。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管理者应对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二者之间的融合体系进行积极的构建,并对确认基础和计量模式进行合理构建,这样才能促进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得到迅速的融合。基于以上背景,从几个不同的角度针对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展开一系列的分析。

财务融合 篇6

【关键词】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融合

一、引言

财务会计管理与管理会计同属于会计领域,但是却具有不同的职能,各自行使着不同的权利,共同为企业服务,在多年的发展中,会计的管理职能越发凸显,工作的重点也逐渐向着管理与服务的方向转变。这样一来,会计工作者的责任就更大,所面临的问题也更多,因此更新会计工作观念,才能够从新的视角进行会计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的联系也需要不断加强,重新审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的联系,明确工作责任与目标,更加科学的开展财务工作,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必要性

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符合时代发展的规律,实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是非常必要的,具体分析如下:

1.重复工作造成效率低下

在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新时期,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多,途径也更加多元化,因此在会计工作领域,财务会计拥有的信息,管理会计也同样拥有,两个部门的信息也常常会出现交叉重復的现象,这样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同时也增加了工作人员的额工作负担与压力,消耗了企业的人力和物力。

2.不利于企业的相互协调运作

在以往的管理模式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个部分是分别设置的,那么这样一来,这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也是独立,是闭塞的,很多信息即便是重复也无从知晓,两个部门的沟通与交流少,各部门都是分别整理对内,对外信息的,市场需要将自己的部门信息筛选出来,并进行整理,工作效率非常低,并且质量不高,不利于两者的协调发展。

3.增加了开销经费

在传统的会计模式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分离,那么其各种开销与经费必然也是独立结算的,因此增加了很多额外的开销,这样的工作模式极大的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不流于企业经济成本的控制与节约。

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策略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需要在遵循会计工作原则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进行,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会计观,其次在融合过程中不可盲目求快,而应当稳扎稳打,并且要注意企业会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以下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策略进行具体分析。

1.树立科学的会计观念

科学的观念,是确保行动的正确性的前提。在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过程中,首先应当树立的就是正确的会计观念。具体来说,应当认识到会计的职能不仅仅是计算企业经济情况,现代企业中会计的职能更加偏向于管理,是帮助企业管理者进行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企业在开展会计工作时,应当充分发挥会计在管理方面的作用,把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结合起来,帮助企业实现管理效果的提升。此外,会计人员的选择必须慎重,应当着重选择不仅具有财务计算能力并且具有管理参与能力的会计人员,传统的“记账员”式的会计人员已经难以适应现代企业的会计要求。

2.建立和完善企业会计制度

会计制度是保障企业会计工作科学、顺利开展的基石,也是约束和规范企业会计工作人员行为的重要依据。在现代企业中,要在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基础上实现会计工作效果的提升,就必须着力构建并完善企业的会计制度,细化会计工作准则,将会计制度的完善工作落实到实处,并严格依照企业会计制度开展企业会计工作,从而达到企业会计工作实效的最大化。在建立和完善企业会计制度的过程中,企业应当多方参考,在明确了解企业经营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其他企业的先进经验,遵照国家对企业会计工作的相关要求进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构建和完善。

3.两种会计体系之间数据共享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必然决定着两者之间要实现数据共享,并且良好的数据共享情况也是保障两者充分融合的重要基础。在现代企业当中,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之间的数据共享,主要依靠的先进的信息技术。首先,要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构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信息目录,并对目录进项详细的分类、编码,将所有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数据都在信息目录当中体现出来,方便提取。其次,根据构建好的信息目录构建数据库和数据管理系统,很多现代企业在这方面已经拥有了成功的经验,然后在此基础上将会计信息系统和企业ERP系统对接起来,形成信息传输网络,实现信息数据的高效共享。这样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最快速度地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及经营业绩,制定出最具有时效性的、科学的决策。

四、结束语

企业为了更好的使用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需要不断进行创新与改革,从企业内部情况来看,会计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传统的会计工作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分属不同部门的,其工作本质虽然相同,但是却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融合,进而导致工作中的阻碍重重,并且这些问题在现代化的市场形势下,其弊端更加凸显。为了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明确两者的区别,从联系入手,实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这样一来,两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交叉重复现象会小时,信息实现了优化与整合,避免了重复性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与质量,是企业相关财务人员需要加以重视的重点工作内容。

参考文献:

[1]冯巧根.创新与发展:管理会计的新趋势[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01)

[2]吴保忠.试论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和发展的环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10)

[3]时侠术.浅论非营利组织中管理会计的应用[J].浙江财税与会计,2013(11)

企业现金流:会计和财务的融合点 篇7

一、会计与财务关系的演变历史

会计与财务的关系曾是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的热点问题,出现过“财会合一观”、“大会计观”、“大财务观”、“分立论”等种种观点,这些观点从不同的侧面论述了财务与会计的关系。

(一)会计与财务的融合阶段

会计发展到现在至少已经有5000年的历史了,15世纪前一直是单式簿记占统治地位,15世纪会计由单式簿记转为复式簿记发展阶段,而随着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会计由单纯的记账功能转为产品的核算、管理等会计功能,伴随着股份公司的出现和证券市场的形成,财务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与研究的热点,但这时财务、审计、经济活动分析等都包含在宽泛的会计学这一框架下。

(二)会计与财务的分立阶段

一直到二十世纪40、50年代,财务管理仍偏重于从外部投资者和债权人的角度出发分析和处理财务问题,企业内部的管理并未受到重视,对外部筹资的研究侧重于对外部资金筹措方法和证券发行问题的描述上。到了上世纪50年代中期,资本预算以及货币时间价值引起财务人员的广泛关注,资本在企业内部的有效配置问题日益得到重视,财务管理的中心开始由注重外部筹资逐步转移到外部筹资与内部资金的有效使用相结合。自上世纪50年代末期以来,企业总价值理论、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APT、选择权理论等各种新的财务理论相继产生和形成,从而使现代财务理论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财务理论的重点逐渐转移到不确定条件下企业价值的确定以及市场不完善性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等方面上来,财务管理从会计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新会计准则下财务和会计关系的改变

2007年开始执行的新会计准则融入了更多的财务理念,以现金流为核心的新会计准则体现出了更多的财务性质,而新会计准则对财务管理的观念、方法等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者融合的主要理论根源在于增加企业价值这一目标的同一性,其现实依据在于以货币时间价值为基础的现金流。

(一)新会计准则中融人的财务理念及其表现

新会计准则以经济利益为核心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38项具体准则多项涉及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等基本财务理念,具体来说:

新会计准则强化了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在确认、计量和财务报表结构方面,确立了资产负债表观的核心地位;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方面,强调了会计信息应当真实与公允兼具。

在会计确认标准上,谨慎性原则逐步深入,新准则对减值的的全面计提,体现了会计计量的现金性原则与风险性原则的引用。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对上市公司利用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操纵利润设置了很大的障碍,对存货发出计价方法、所得税的计算方法都做了限制性规定,限制了会计政策选择的余地,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在会计计量技术上,新会计准则向现值、金融市场及利率、资金成本和证券估价等基本财务理念靠近,除了采用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外,还采用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极大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由公允价值计量带来的现金流量分析使上市公司估值方法与国际接轨,从以净利润为导向的市盈率模型和以净资产为导向的剩余收入模型逐渐向以现金流为导向的红利折扣模型和现金流量模型过渡。

新会计准则的“财务会计报告”强化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对财务信息披露的详细化要求特别是有关经济利益确认依据以及有关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增强。在会计政策选择方面,引入了研发费用资本化制度;在成本核算方面,进一步完善了成本补偿制度,改进了成本核算项目和方法,比如: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全面核算职工薪酬费用,按照收益对象摊入成本;成本中应当考虑预计环境恢复等资产弃置费用;政府补助应当计入收益等,已将企业担负的社会责任引入到会计系统中。

(二)新会计准则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会计准则是有经济后果的,新会计准则使得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也随着新准则的实施而演化变迁,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理念、目标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强调的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可靠性,使得企业的会计信息更加透明,减少了市场主体的信息搜索成本和监督成本,提高了市场效率,极大地改善了财务管理的环境。新准则关于允许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易、投资房地产、金融衍生工具等10多个具体会计准则中应用,体现了国际趋同,使得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在全世界更大范围内得以接受,降低了财务报表编制和会计信息理解与应用的成本、提高了资本市场的效率、减少了国际贸易摩擦、增强了跨国经营管理水平,既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又拓宽了企业投融资的渠道和市场。

新会计准则中研发费用资本化等规定,有利于企业创新和价值持续增长;财务报表列报、中期财务报告、合并财务报表、分部报告等具体准则,使企业的会计信息充分披露并真实反映企业价值;职工薪酬、股份支付、政府补助等制度,是以会计手段协调企业、政府、投资者、员工等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合理进行企业价值分配,这些有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财务管理目标的确立和实践,有利于企业财务的创新和分层治理结构的构建;新会计准则对于资产减值不允许转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时不准采用购买法、可转换债券在股价上升情况下的损失确认等有力地防范了财务风险。

新会计准则在信息披露方面,突出了充分披露原则,有助于正确评价财务指标。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必须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附注;附注应当提供充分、详细、及时的补充信息;企业所有控制的子公司都应纳入合并报表范围;中期财务报告应当定期提供并采用与年报相一致的会计政策等。因此企业在进行财务决策,尤其是投资决策时,通过对财务指标的深入分析,可以掌握企业的真实业绩,合理剔除非正常影响,保证财务决策的稳健性。

三、现金流: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与财务的融合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会计和财务管理都把“资金运动”作为共同的基础范畴,会计学注重于资金运动及信息视角,财务管理注重于资金运动及管理视角。随着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学围绕着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展开,财务界也对财务学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王斌教授指出,现金流转说是对财务管理对象的本质描述。荆新教授认为,现金是财务的第一要素,现金流融合并贯穿了公司的资本流、资产流、收入流和费用流的全部流程,成为财务管理的核心。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会计理念与财务理念有互相借鉴和融合的趋势。财务管理的重点和目标是进行财务决策,财务决策的前提是计算和评估企业的价值。而会计是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企业会计准则和财务管理都是关于价值的确认和计量,会计和财务管理在现金流、货币时间价值、风险观念的指导下,以增加企业价值为目标,会计以财务理念诠释和执行会计准则,向财务学习估价、预测、决策理论。财务在企业价值最大化理论等方面向会计学习,以会计的观点认识和实施财务管理,双方在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下发挥各自的作用,会计中的财务理念促进了会计理论的发展,管理中的会计理念提高了管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会计和财务相互借鉴、共同融合。

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融合研究 篇8

21世纪是充满竞争和挑战的世纪, 在经济全球化、竞争全球化、知识经济化的新经济形势下, 企业集团已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 它所面临的风险, 尤其是财务风险, 是企业集团健康发展的巨大挑战。因此, 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管理, 已成为现代企业集团经营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要彻底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可能的, 只能采取必要的财务风险管理措施来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但由于企业集团自身规模庞大、组织结构复杂的特点及有关财务风险管理措施零散, 没有形成完善体系等原因, 某些财务风险管理措施可能还在实施初期就会流产, 这就需要内部控制的“保驾护航”, 由内部控制来对财务风险管理进行制度化、体系化的完善, 发挥“管理+控制”的综合效能。

本文通过分析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的联系, 阐述实现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的融合的必要性及模式, 以谋求将现代企业集团所面临的财务风险降至最低。

二、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所面临的社会经济环境日益复杂多变, 致使企业无法及时、准确地获得其开展经营活动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企业财务活动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财务活动的结果也具有风险性, 从而导致企业可能蒙受损失, 甚至破产倒闭。

世界范围内每年因财务风险而导致破产的案件屡屡发生, 众多企业集团陷入危机, 给各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冲击。比如, 韩国居前三十位的大型企业集团中, 三美、大农、真露、起亚、海天、纽科等一系列财阀级大型企业集团相继倒闭或陷入经营困境;日本的许多大型企业集团如山一证券、北海道拓殖银行、八佰伴国际集团先后陷入困境;加拿大最大的商业企业――伊顿商业集团也因遭受财务风险的冲击而破产。我国的郑百文、银广夏、亿安科技、东方电子等企业也因面临严重的财务风险, 陷入财务危机。美国房利美、房地美被美国政府接管, 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 百年老店美林证券也陷入破产危机并最终被美国银行收购, 其他金融机构如高盛、大摩、华盛顿互惠银行和国际集团也都摇摇欲坠, 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正在一步步演化和扩大为一场全球金融危机。

然而, 到目前为止, 许多企业集团还没有把财务风险管理纳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当中去, 企业财务风险虽然普遍存在, 却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

三、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关系

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在经济形势下殊途同归, 具体表现为:

一是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一致。利润最大化一直是企业追求的目标, 任何管理与控制活动的成效都体现在最终的财务成果上。一般认为, 获得了较多的高质量利润, 同其它企业相比体现出了较强的盈利能力的企业, 一定具有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 一定在其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实施了有效的监控措施, 从而为保证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说要想实现财务风险管理目标, 离不开有效的内部控制, 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

二是内部控制目的是对财务风险管理的强化。内部控制系统是企业集团运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务舞弊、会计丑闻或其他因素导致的公司经营失败, 虽表面原因各不相同, 但就其深层次的原因, 除去经济低迷、市场动荡等宏观不可控的因素, 大部分是公司内控系统失灵造成的, 致使本应由风险管理规避掉的风险发生了。这就需要在企业集团的每一个环节都充分发挥其内部控制的作用, 规避本环节的风险, 避免风险迁移到下一个经济环节。

三是内部控制制度制定依据主要是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管理的目的是要防范财务风险, 及时地发现财务风险, 预测财务风险可能造成的影响, 并设法把不良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内部控制就是企业内部采取的风险管理, 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制定依据主要是财务风险。风险越大, 越有必要设置适当的内部控制措施。而且, 做好内部控制是做好财务风险管理的前提。企业只有从加强内部控制做起, 通过风险意识的提高, 尤其是提高企业中处于关键地位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才能使企业安全运行。

四是内部控制体系是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保障。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合理保证企业集团的正常经营、财产安全、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和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 而这也正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所应该达到的基本状态。从这个角度出发, 内部控制是财务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内部控制的动力来自企业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和管理。相反, 如果没有良好的内部控制, 则往往会导致各种错误和舞弊的产生, 甚至造成企业的破产倒闭。从国内的巨人集团衰败、银广厦案到国外的安然事件、美林证券陷入破产危机并最终被美国银行收购等无不是由于其内部控制缺损或失效所致。因此, 内部控制是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事件发生的一种长效机制

五是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各有侧重。内部控制侧重制度层面, 通过规章制度规避风险;财务风险管理侧重交易层面, 通过市场化的自由竞争或市场交易规避风险。财务风险管理是整个管理活动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风险管理的一系列具体活动并不都是内部控制要做的, 特别是内控并不负责财务风险管理目标的具体设立, 这是管理过程起始阶段的活动。典型的内部控制依然是为了保证资金安全和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会计控制是其核心, 内部控制一般限于财务及相关部门, 并没有渗透到企业管理过程和整个经营系统, 控制只是管理的一项职能;财务风险管理属于风险范畴, 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各个方面, 关注特定业务中与战略选择或经营决策相关的风险与收益的比较。

总体而言, 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融合是企业集团发展的必然。从新的COSO框架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来看, 企业内部控制逐渐呈现与风险管理靠拢和一体化的趋势, 即以风险管理为主导, 建立适应企业风险管理战略的新的内部控制制度, 从内部控制走向风险管理。而风险管理的核心是财务风险管理, 应对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日益严峻的经济形势, 就要走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相结合的道路。财务风险管理要对决策的合理性和承担的风险进行不断的反省, 以强化决策、控制、预警、评价机制, 实现对资金的有效控制和资源的合理配置。而内部控制则在监督、控制、调节、沟通和合作上能使个别的、分散的财务行动整合统一起来, 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职能是筹资资金并使之达到效能最大化, 而内部控制则奠定了它的基础。内部控制的目标是防范风险, 可以说, 内部控制是为防范风险尤其是防范财务风险而建立的, 它的严谨、规范、全面是与风险系数相匹配的, 风险越大, 内部控制越严谨, 风险越多样, 内部控制越全面。内部控制能规避经常发生的错误和风险, 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系数。

因此, 应对现阶段财务风险日益严峻的经济形势, 就要将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相融合, 发挥“管理+控制”的综合效能。

四、企业集团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融合框架

应对企业集团财务风险, 需要实现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融合, 即在采取切实可行财务风险管理措施的同时, 在制度层面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形成良好的控制环境, 保证财务风险管理措施的顺利实施, 双管齐下, 防范和抵御财务风险。

(1) 完善制度化的财务风险管理。具体如下:

一是完善制度化的财务风险管理程序。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连续的、循环的、动态的过程, 主要包括建立风险管理目标、风险分析、风险预警、风险决策、风险处理的几个基本步骤。

风险管理目标。财务风险管理是一种有目的的管理活动, 它的总目标是选择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方法使风险成本最小。

风险分析。风险分析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三个步骤, 对财务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风险预警。当风险分析的结果已达到风险警戒线时, 风险预警会发出警报, 提醒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做好防范措施。

风险决策。根据风险评价结果, 通过风险管理技术的优化组合, 选择投资少、安全系数大的方案, 以实现风险管理目标。

风险处理。对风险管理技术性及经济性进行分析、检查、修正与评估, 并对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或已造成的损失采取相应的对策, 减轻损失对企业的冲击, 增强企业抵御未来风险的能力。

二是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具体有以下方面:

经济和技术措施。主要包括: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加强财务、审计、纪检的监督检查, 加强资金的管理和控制等。

与外部保持良好的沟通。主要包括:建立早起预警体系, 协调好政府关系。

改进企业内部工作。重点是建立资金管理的授权、执行、监督等分工, 筹资的可行性分析, 企业资金的使用, 债务清偿计划和实施。

集团内部心理防范机制的培育。

三是建立健全风险识别与预警系统。建立集团财务风险的识别与预警系统, 用以判断财务风险存在的大小, 对集团的影响程度, 是否是危害性风险, 构建财务风险管理的决策系统。

财务风险的识别。财务风险识别是对财务风险管理内容在不利的风险刚刚出现或出现之前, 就予以识别, 以准确把握各种财务风险信号及其产生的原因。

财务风险预警。在财务风险实际发生之前, 捕捉和监视各种细微的迹象变动, 以利预防和为采取适当对策争取时间。

四是建立财务风险管理的决策系统。具体包括:

财务风险管理。财务风险管理策略包括回避、分离、分散、转移、自留、共济、弹性理财和财务监督九种。企业集团根据风险控制的实际情况, 对其进行整合运用。

财务风险管理组织。为实现集团对财务风险防范控制, 应建立企业集团财务风险防范控制管理机构。

(2) 建立健全以财务风险防范为目标的内部控制体系。具体内容如下:

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岗位授权制度。对财务风险管理所涉及的各岗位明确规定授权的对象范围和额度等。

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报告制度。明确报告人与接受报告人, 报告时间、内容、频率、传递路线、负责处理报告的部门和人员等。

建立健全财务风险信息披露制度。公司建立财务风险信息披露制度, 明确重大财务风险信息的内容、范围及相关部门信息披露责任人。

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批准制度。对财务风险管理所涉及的重要事项, 明确批准的程序、条件、范围和额度、必备文件以及有权批准的部门和人员及其相应责任。

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责任制度。明确规定各有关部门和业务单位、岗位、人员应负的责任和奖惩制度。

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监督制度。以重大财务风险、重大财务事件、重要财务管理流程为重点, 结合财务风险管理的有关要求、方法、标准与流程, 明确规定审计检查的对象、内容、方式和负责监督的部门等。

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考核评价制度。具备条件的企业应该把各业务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执行情况与绩效薪酬挂钩。

建立健全重大财务风险预警制度。对重大财务风险进行持续不断的监测, 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制定应急预案, 并根据情况变化调整控制措施。

建立健全具有财务风险意识的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层应注重对财务风险意识文化的培育, 增强员工风险管理意识, 将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转化为员工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

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重要岗位权力制衡制度。明确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和稽核检查等不相容岗位分离。对财务风险控制所涉及的重要岗位可设置一岗多人、双职、双责, 相互制约;明确该岗位的上级部门及人员对其应采取的监督措施和应负的监督责任。

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自我评估制度。企业集团以重大财务风险、重大财务事件和重大财务决策、重要管理及业务流程为重点, 对财务风险管理方法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采用财务风险管理自我评估方法对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进行检验, 根据变化情况和存在的缺陷及时加以改进。

建立健全集团财务风险控制委员会体系。财务风险防范控制委员会作为财务风险防范控制体系的核心机构, 对重大的、高风险的项目投资、经营活动进行审核决策。

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大力加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设, 形成由企业决策层主导、企业总法律顾问牵头、企业法律顾问提供业务保障、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法律风险责任体系, 完善企业集团重大财务纠纷案件的备案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企业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融合探讨 篇9

关键词:风险防控,财务,输电管理

一、背景介绍

南方电网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提出两个转变, 即电网发展向更加智能、高效、可靠、绿色方向转变,企业管理向精益化方向转变。 企业管理向精益化方向转变是以提高公司综合效益为目标, 对核心业务的全过程实行精细控制,更加注重细节管理,将具体、明确的量化标准渗透到管理的各个环节,使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精益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必然趋势, 是全面提升各项工作水平的必然路径,工作只有做细做实,才能做大做强。 精益化管理是企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南宁局提出要做南网标杆和同行典范,就是要在精益化管理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考虑

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的基础,为企业后勤提供了保障,它时刻监督着业务管理工作。 业务管理直接推动着企业的业务经营,决定着财务管理工作的存在价值。 两者融合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良性循环体系。

本文涉及了诸多部门的管理行为,但是做的都是同一件事,管理工作就是要将多件事情进行统筹,找出共同点,加以结合,最后形成一件事,每个部门都针对同一件事开展工作,各取所需。

本文以一个财务人员的视角考虑RAP (risk-based activity plan)的切入,重点运用PDCA(plan do check action)闭环管理思想以及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中的SECP (scheme execution consistency performance)

理论来进行论述,突出风险管控,从财务管理、计划管理、车辆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逐一论述。

三、实施的途径

超高压公司负责管理、运营、维护和建设南方电网跨省区骨干网架及重要联络线。 南方电网公司赵建国董事长在超高压公司检查工作时提出超高压公司就是要确保南方电网主网架安全、安全、再安全,因此我们的各项工作都是要围绕安全这个中心主题词来开展的, 要围绕中心做工作、进入管理起作用,在这个基础上关注经营管理和队伍建设, 所以要将安全生产这条生命线贯彻始终。

我们每做一件事,搞一项活动或解决一个问题,都有一个做法或思路,它都是按照PDCA的活动规律(程序)进行的。 P(plan)表示策划,D (do)表示执行,C(check)表示检查,A(action)表示改进。PDCA闭环管理思想的特点是:按PDCA顺序前进,就能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在新的水平上再进行PDCA循环就又可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且每个阶段都可有它本身的小PDCA循环。 目前我们可以依托输电巡线作业管理平台, 以风险管理为主线,计划管理为平台来开展财务PDCA循环管理工作。

(一)P(plan):策划

要围绕我们的关键指标做好策划,对影响到我们安全的各个因素、 各个关键点进行分析,对我们的工作量进行评估,用多少人、什么能力

水平的,按照计划管理5W1H(what why who where when how)的标准将

工作进行分解,形成计划,在计划中对各个关键点进行评估,对策清楚, 目标明确,责任落实。 具体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

1、制度建设方面

在开展输电巡线业务之前要有规矩,将我们的制度、流程、表单、作业指导书等东西都纳入到系统管理的框架中,去操作、去执行。

2、业务计划方面

事先做好工作量的测算,并充分考虑人员、时间、天气、工具等因素。

3、车辆管理方面

要考虑车辆的使用、调配计划,可以通过车辆的里程、油耗、维护成本作为关键性指标进行过程监测, 尤其是车辆的里程数, 将其纳入进去,每次巡线前画好线路的运行规划图,围绕哪条线路去巡线,就设计好线路的规划图以及车辆路线的规划图, 按照关键路径法将关键路径确认出来,考虑一个最优方案。

4、预算方面

每次外出巡线时要进行费用预算,住宿情况、补助情况以及其他费用使用情况,住宿是必不可少的是因素,对于住宿我们可以考虑定点住宿统一结算或者定点住宿单独结算亦或是不定点住宿按照包干的方式执行,但要在事先谋划好,规定好“圆点”,所谓“圆点”就是对巡线的路径进行规划的时候同时也“画圆”,规定好哪些地方必须住宿、哪些地方可住可不住、哪些地方不能住宿。

5、风险防控方面

风险防控包括安全风险、廉洁风险、违约风险、作业控制风险等等。 安全风险涉及人员风险、设备安全风险、车辆安全风险;廉洁风险涉及到依法经营等方面风险;计划管理就是一个契约,违约风险就是没有按照计划去落实、去执行,该变更而未变更等风险;作业控制风险涉及到作业过程控制的风险。

要将上述各因素纳入到策划当中,录入到系统中形成指标,以便执行、检查和考核。

(二)D(do):执行

目前, 我局建立了输电管理信息系统, 每名员工都带有一个 “本本”,巡线可以利用“本本”导航进行,导航将整个巡视路径图汇成了一条指引工作的曲线,顺着他就可以找到前进的方向,按照事前的策划去逐一落实,就可以达到目标、看到“光明”。 再则,我们的“本本”还是业务计划、预算、操作方法、步骤等等的汇集体,不但告诉你做什么还和你讲怎么做。 在执行过程中也要进行风险评估,风险是否上升了,如果上升我们就要修改我们的工作计划,之后再执行。

JUST IN TIME理论传达的思想是一次性作对,不瞎忽悠、 不乱折腾,我们在执行过程中也要有这种精神,不断向前看,找出短板,将过去的问题不断处理掉,面对的就只有新问题,而新的事情我们就按策划方案一次性做好,从而做到“干一件、学一样、规范一项”,当执行过后,我们将所有的数据录入到数据库中,作为历史数据,以供参考。

(三)C(check):检查

检查可以运用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中的SECP理论来做支撑、 把控。 SECP明确了按什么考核, 考核什么。 SECP四个环节 “策划(SCHEME)、 执行(EXECUTION)、 依从(CONSISTENCY)、 绩效(PER- FORMANCE)

1、S(scheme):策划

就是要看我们业务计划是否按照标准、规范进行的策划,预算是否符合要求;

2、E(execution):执行

就是看我们计划的完成情况是否已经按照策划要求完成, 预算是否按照策划要求完成,是否达到预期的结果。

3、C(consistency):依从性

就是看我们的结果是否按照规定的标准去执行了, 也就是指标完成率如何,是否偏离,如果偏离了,那修改过计划没有,是主观因素还是客观因素。

4、P(performance):执行的效果

就是看存在哪些不足需要不断改进,有什么好的做好要去固化,以便下一次在执行过程中采纳。 持续改进可以形成最优工作量、最优车辆使用、最佳预算调配、最佳路径选择等几方面的内容。

当然,在检查过程中要随时做好监测,有过程的控制也有结果的控制。 过程控制可以通过“本本”来控制,是否按照既定的路线去巡视,路线存在偏差时是否采用了变化管理去修改计划; 住宿是否到定点宾馆去住宿的,住宿的天数是否按照既定的计划去安排的,费用的使用有无按照预算去考虑,车辆的安排是否在掌控之中。

另外,管理过程中要把握好风险的管控这条主线,也是红线,也要进行监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风险监测:

(1)安全风险,安全风险内涵丰富,具体来说有设备风险、人员风险、 车辆风险等风险,这个属于安全指标考核内容的几个大项。 在车辆使用过程中,要安排规定的里程内休息多少次,车速不能超过多少、酒后不能驾车、车辆出现什么异常情况要进行修理;人员出现问题,比如生病、 不适,或者环境发生变化等可能会危及到人身安全的情况要中止作业。

(2)廉洁风险:就是依法经营指标风险,不能违法乱纪、违规开展工作。

(3)违约风险:计划管理就好比是一项契约,每一步骤都是契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守约、执行的好的可以得到奖励,不能违约,违约就要有惩罚,通过绩效考核来实现,涉及到人员岗位晋升、评先、创优,也可能会有通报批评、降岗降薪等惩罚性措施。

(4)作业控制风险:就是是否达到预定要求等。通过上述风险管控措施,让大家不敢越红线(雷池)一步。

(四)A(action):改进行动

通过上面的检查,做好评估,不断优化工作计划、固化好的做法、改进流程、表单,最终达到持续改进,提出最优方案、最优工作量,从而提高管理精益化水平,让管理上层次。

当然,在整个流转过程中要考虑“人”的因素,要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爱岗敬业、作风优秀的员工队伍,就要将学习、规范、分享、互助的文化建设思想贯彻始终,做到“看大做小”,提高员工深入分析、养成良好的思辨能力,让员工在执行过程中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 从而更好地提升企业价值。

围绕做什么、怎么做,管什么、怎么管,利用PDCA循环将管理工作串联起来,基于RAP作业管理,形成闭环。

(五)考核

考核就是针对计划执行的过程、执行的结果、预算执行过程、执行结果、风险控制情况等进行考核,考核涉及到人员的晋升、降职,人员的岗位调整,部门的奖励、惩罚,部门费用的增加、减少等四大方面。 要通过考核促管理,使制度流程行得通、管得住、用得好。

四、RAP框架的运作和产生的变化

我们期待在此种流程运转后, 我们的输电巡线管理会像精益化管理方向迈出一大步。

(1)费用归集可以统计到每条线路巡线人工成本,车辆过路过桥费、 加油费、维护费,青苗补偿费,其他材料费;

(2)每条线路巡视可以精确到人次、最优巡视线路,最合理天数、最佳工作量;

(3)车辆可以达到最优安排,包括车辆的最优路径、最佳公里数、最佳油耗等等;

(4)风险可以做到最优管控;

(5)定额管理方面有所突破,管理更趋向于标准作业管理;

(6)文化氛围做到更好,人人养成遵章守纪的好习惯,计划管理上水平,上层次。

五、下一步打算

数据的积累不是一时能够解决的,还需要不断去更新,去完善。 通过RAP建立各个流程的手拉手,按照平衡积分卡思想,在资产管理、物资管理等方面充分运用, 尤其是将资产全生命周期理念融入进来是发展的必然。

参考文献

[1]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审核指南(2012年版)[R].广州: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2012.

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 篇10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会计,融合

作为会计两大分支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完全割裂开来, 成了两个看上去毫无干系的学科领域, 分别按照各自的核算方法, 以对外报告和内部管理为目标进行双重核算, 两套数据资料之间难以实现信息共享, 从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劳动, 其实没有必要同时存在财务与管理两个独立的系统, 应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互融合。笔者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进行研究的意义在于让两者进行补充、配合, 以便更好地发挥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各自的职能, 对企业以至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1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联系

1. 1会计对象的一致性

尽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关注的重点上有所不同, 主要表现在管理会计侧重于对会计主体未来事项的预测, 而财务会计则侧重于对会计主体已发生事项的客观反映, 但其研究对象都是企业, 都是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作为研究的对象。

1. 2信息资源的同源性

按照会计信息系统论的观点, “会计是旨在提高企业和各单位活动的经济效益, 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即会计的本质就是一个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系统。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作为会计的两个分支, 它们提供的信息不同, 这种不同表现在多个方面, 例如两者所提供信息的使用者, 信息的规范性、及时性等方面的额度质量要求等, 但这两个不同的会计信息系统所需要的初始信息都来源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原始信息, 只是由于两个系统对同源信息采用了不同的整理、汇总、加工程序, 才导致最后输出信息的不同。

2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

2. 1会计基础工作的细化及财务资料格式的全新设计是融合的前提基础

第一, 建立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所需要的原始信息目录清单。第二, 在财务会计科目的基础上, 结合管理会计的需要, 对原始信息目录清单进行分类、编码, 并建立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将二者在基础数据采集上通过合并信息源的方法达到兼容。第三, 设计会计凭证。一是在原有财务会计科目的基础上, 增加统计信息代码或类别栏, 以求在基础上为管理及会计工作做好准备, 避免以后在运用中的重复筛选。二是增加备用信息栏, 以记录管理会计所需的非货币信息。会计凭证的输入由单界面变为多界面 ( 多窗口) , 并且会计凭证的输入既可以是会计人员也可以是其他部门工作人员的现场输入。第四, 账簿格式及类别的设置。根据需要, 笔者建议设置会计账簿以及管理会计两套账簿格式。其数据来源为会计凭证, 会计账簿根据会计要求设置并由凭证生成。管理会计账簿则根据各单位管理需要设计相应的格式, 根据会计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与成本法不同, 按照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权益性投资中, 权益法也适用于两类投资: 一是企业对合营企业的投资; 二是对联营企业的投资。

2. 2管理理念的融合

管理理念是管理者在企业管理活动中逐渐积累或总结起来的一种思想、观念、概念与法则, 它决定着管理者在投资、推销、管理等方面的行为。而一切管理行为的出发点就由这些理念来决定。因此,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上的融合, 首先是管理者对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思想认识上的融合, 只有这样才能步调一致, 达到配合默契, 行为高效。因此, 分清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关系和差异显得尤其重要。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所体现的价值不同: 前者创造价值, 后者衡量价值, 用通俗话来说, 前者是企业的“军师”, 后者是“账房先生”。二者各有分工, 却又紧密相连。有许多管理者往往忽视这种理念融合的存在, 工作中就难免出现分歧或扯皮现象, 甚至影响到二者分工和目标定制的重复或交叉、重复或多头管理。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家甚至将管理会计提升到战略财务的位置上, 普及企业文化中去, 这为管理会计并非孤立而存在提供了很多帮助, 进而才会显现出管理会计在企业运营的最大贡献。否则, 管理会计只能在夹缝中生存, 受制于财会会计所谓的“务实”思想。要树立起保证企业持续不断的增长速度与影响力, 管理会计功不可没。财务会计是遵循对已发生的数据统计过程, 是对经营业绩的显现。理财赢利则是来自管理会计的结果。

2. 3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是融合的技术保障

复杂的管理会计计算工作及财务会计工作需要计算机的全新支持, 可以说如果没有计算机的全面运用及网络支持,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就无法进行。单位内部应建立局域网, 通过网络通信技术和在线数据采集技术来及时采集并传递这些原始数据, 以满足及时性的需要, 并根据需要由计算机流程设计管理人员, 设置相应的权限。可以利用同一数据库管理系统来有效地管理会计原始信息源, 满足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者使用的需要。

2. 4制定目标的融合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任务目标相融合体现在前者为后者真实、准确、详细、及时等相关企业运营过程中的财务数据。对此, 财务会计要做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无论是人或是物, 或者金融财务都需要及时在各阶段的发生状况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统计交报。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着重对企业收益进行规划为中心, 其中一部分需要财务会计提供相关数据, 从而展开一系列财务活动。现在会计管理则主要对财务会计提供的报表分析, 担负着公司理财、决策分析、参与风险管理和投资决策。在规划、预算编制与预测上, 从事计划流程、预算预测、年度利润审核等。就是需要在制定目标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制定目标和制度管理有着根本不同。防止管理过程中多部门发号施令。而在制定具体目标上, 要明确细节部分, 对经营过程中出现特殊财务反常情况要及时相互沟通, 要提供给管理会计的, 首先要及时通报, 而不是首先交由管理层一些非专业人士, 耽搁处理时机。其工作流程要紧密衔接, 而非各自为政。对此,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制定目标上要体现出来, 避免分歧引发相互扯皮。要么是企业经营财务出了问题, 则因为权责不清, 平均处罚或受批。更不利于二者日常工作发挥。

3结论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作为施工企业会计管理中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担负着企业实现内部经营管理的目标和满足对外业务往来的财务服务, 在我国企业管理中越来越受重视。但是, 由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企业管理中有着不同的分工和职能, 但是, 却又相互不可分割, 因此, 在企业管理中, 常常会产生不协调的工作分歧, 从而影响企业管理的收益。相反, 处理好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 却有利于企业财务系统工作效率, 并实现事前决策与事后管理达到目标一致, 并实现资源有效整合, 促使会计信息共享的最大化, 从而为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提供坚实保障。因此, 处理好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分清各自应尽职责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杨瑞青.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关系及发展[J].企业研究, 2012 (6) .

[2]王东敬.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结合与应用[J].现代会计, 2010 (3) .

[3]张琼.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性研究[J].会计之友, 2009 (10) :24-25.

[4]王珍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对外贸易 (英文版) , 2011 (18) :83.

财务融合 篇11

【关键词】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融合

一、引言

在现代社会,我国十分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其为我国社会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应有尽有的人才,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氛围中,今后的竞争理所当然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在我国企业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会计作为企业的一个主要部门,其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随着我国知识社会的前进,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必然跟随社会的步伐而实现融合。所以,我国企业的管理必须以市场为基点,以发展观点看待问题,以便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与企业管理活动所需相适应。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互渗透,有效地应用到当代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中,是保证企业良好健康发展的重要桥梁。

二、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关联

其一,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在当代企业会计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本身具有同源性,二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约束,在某些方面,两者发挥着互补的功能,是目前我國企业会计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其二,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具有一致的最终目标。由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共同具有相同的工作环境。因此,二者的最终目标都是实现企业的良好经营、财务的正常运转。

其三,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二者信息能够进行相互所有。在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会计通常以管理会计的工作成效作为基础,然而管理会计的某些主要信息是通过财务会计系统获取,通过适当地加工财务会计信息再有效地利用,以便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实现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相融合的主要措施

1.建立并完善我国的会计制度

在我国企业日益现代化的进程中,构建并完善会计制度可以实现企业有效地经营管理,保证企业实现有序经营、科学决策。会计制度主要是指,对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出现的信息合理归纳、记载、总结,并对其具体分析、核实及汇报结果的制度,其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正常运行必须遵循的重要环节。完善会计制度主要表现在财务会计及管理会计方面。所以,企业要构建完备的会计制度,第一,必须认清管理会计的责任,以保证企业的各类资源通过管理会计的功效实现利益最佳化,进而给企业的发展献上更加科学的决策;第二,企业要借助会计规范实现更长远的发展时机,为了促进现代管理方式更加健康地发展,以决策会计作为主体,给管理会计发展提供更加精准的信息,以达到提高企业经济利益的目的。

2.企业的管理者需要树立正确的会计观

在我国会计系统中,会计主要分成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目前,我国众多企业十分重视财务会计,然而,也有部分企业对会计的基本认知仅仅局限于资金的记录及计算,而没有注重会计管理的主要职能。企业的相关管理者必须改变这种片面的认识,有效地发挥会计在财务及管理方面的职能,建立更为完备的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积极引进专业性较强的会计人才,进一步促进会计的两项重要职能的融合。

3.提高信息化技术的使用范围

科技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可以为现代企业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提供基础。近些年来,我国计算机技术实现跨越性发展,这就使得计算机的信息化、技术化功能广泛地被应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随着当代企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的规模日益扩大,当企业实施财务会计及管理会计工作时,不得不面对错综复杂的数据,而数据的有效核算直接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形态,特别是企业的一些财务数据。面临着逐渐膨胀的信息数据,使用计算机可以方便企业的会计工作,提高财务预计的准确性,提升会计工作的效率。因此,有必要在企业内部构建完备的信息系统,使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二者的信息实现共享、互通,进而使其与当代企业发展相吻合,推动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逐渐融合。

4.设定专门的管理会计组织

我国现代企业的财务会计部门主要承担两项职责:对未来经济的预算及成本核算,然而,因为财务会计部门的工作人员知识水平不同、基本素质有差别,从而导致工作的效果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企业应该科学地分清二者的关系,建立专门的管理会计部门,这样可以保证二者充分地发挥各自的作用。

四、结语

在现代社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机制逐步完善,市场竞争也愈加激烈,企业若要在如此复杂的市场氛围中得以立柱,则需要优先增强企业的经营管理。而我国知识社会的日益蔓延,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对企业的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二者实现融合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可以给企业的良好管理提供更为科学的决策方向,还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刘英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理论与模型构建[J].中国商贸,2013,(05)13:135-135.

[2]程艳.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财会研究,2014,(02)23:223-224.

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 篇12

一、管理会计同财务会计的联系分析

第一, 两者均是现代财务系统中的主要构成部分, 其中, 管理会计为财务会计的具体表现。就管理会计而言, 它是从传统会计中衍生并经过长期发展变化而逐渐形成的一个单独领域, 而财务会计作为传统会计的一个继承者, 其同管理会计比较, 有着一定共同性, 但又相互独立, 且从当前情况来看, 两者并不是主次关系, 仅仅只是同属一系统的两者会计系统。但是, 伴随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其对会计系统提出了更新要求, 就管理会计而言, 其主要任务就是对基于财务会计的财务信息展开责任预算与全面预算工作, 并形成责任中心, 以明确企业的各项工作内容, 故从理论上来讲, 这些工作均是管理会计内容, 但却是由财务会计去落实。为此, 在企业日常经营发展中, 其各项决策的制定, 均需经过科学严密的分析与预测, 而这也就需在财务会计工作基础上来进一步强化管理会计的工作职责, 以此来确保两者作用的充分发发挥。

第二, 两者为相互制约、促进的关系。在企业会计系统中, 其管理会计人员所提供的众多财务数据与分析预测内容均是从财务会计中而来的, 特别是一些财务信息与工作报表, 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 直接受到管理会计所的提供的各项信息影响, 相应的, 企业外部投资者也会非常关心企业经营与财务情况, 而企业经营情况则取决于其经济效益的高低, 财务状况则取决于资金流动情况, 这些财务指标的改善, 均依靠于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与工作质量的逐步提升。为此, 企业在逐步完善其管理会计的时候, 财务会计也需为管理会计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更多有价值信息, 而财务会计工作水平也是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工作水平, 所以说两者为相互影响的关系。

二、管理会计同财务会计融合措施

第一, 形成科学会计理念。在传统管理管理影响下, 企业管理者往往比较重视对财务会计的监督与管理, 而相对忽视了管理会计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而伴随新时期的带来, 这一管理观念显然已经无法迎合当前企业的发展需求。基于此, 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中, 企业管理者需逐步形成科学会计理念, 逐渐将工作重点转向监督会计与管理、服务的结合, 从而为“维护投资者利益, 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效率”这一企业终极发展目标的实现, 提供有力的保障。

第二, 形成融合体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管理会计同财务会计的有效融合, 是会计界发展的一个重大突破, 是会计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两者在融合过程中, 可需实现互通有无, 优势互补。基于此, 企业管理者需充分意识到管理会计在企业整个战略决策中的重大作用, 进而突出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 进一步强化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教育, 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最终建立起其一支既具有高素质, 又具有高业务水平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队伍。同时, 企业的财务会计部门, 需紧随时代发展脚步, 革新工作方法, 从而为管理会计提供更加有效、及时、可靠、准确的会计信息, 并同管理会计部门一起, 共同细化工作内容, 优化工作流程, 以此来逐步强化两者间的有效融合, 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预测和决策。

第三, 突出信息技术在两者融合中的促进作用。企业管理者在看到企业管理会计同财务会计两者区别所在的时候, 还需充分认识到两者的同源本质。要知道, 一方面, 管理会计需要以财务会计数据为依托来展开相关工作, 并围绕着财务会计数据对企业的会计信息加以全面分析、处理, 并采取统计的办法来获得相应的数据分析报告;另一方面, 财务会计的数据, 又是经过会计信息计算、确认与表格填写等一系列工作, 而最终以表格形式呈现出来的一种数据汇总, 故从两者数据获得来源来看, 完全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实现两者信息数据的交流和共享, 在两者信息汇总基础之上展开各类会计信息的深加工与处理工作, 这样一来, 财务会计内容与管理会计内容均被包含在里面, 便于管理者信息的查找, 而且管理者也可积极构建数据管理系统, 以此来为管理会计同财务会计数据信息的良好对接提供一个良好平台, 并进一步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 实现企业所有会计信息的无缝对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新时期,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 其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 均是企业会计系统中的两个重要内容, 两者相对独立, 却又互相影响, 互相制约。为此, 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中, 需形成科学的会计理念, 重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两者工作的有机融合, 积极构建融合体系, 为两者的融合提供保障, 并充分发挥出现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 从各方面入手, 实现企业管理会计同财务会计的有机融合, 最终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经济效益获得的最大化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宋英楠, 武铜.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现代商贸工业, 2015, (04) :107-108.

上一篇:电池状态下一篇:物种中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