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功能

2024-09-08

运动功能(精选12篇)

运动功能 篇1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网球运动的社会功能进行研究,并对制约其社会功能发挥的因素进行研究,以期项目本身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网球,社会功能,体育经济

网球是一项发源于12~13世纪的运动,最初是法国传教士们在教堂回廊用手掌击打裹着头发的布球,之后渐渐演变为一种在法国王室中颇受欢迎的娱乐活动。发展至今,网球运动不论在运动的形式还是运动的内涵上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单论网球的文化内涵,作为绿色健康的新型体育运动,网球已成为了一种喜闻乐见的集大众健身、休闲娱乐、社交为一体的体育运动,具有较强的社会功能,本文正是围绕网球的社会功能展开,以理清其社会功能,从而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并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

1 有助于促进个体社会化

1 . 1培养个体规则的意识

作为一项具有较深文化底蕴的运动,网球的规则是非常公平合理的。在网球的比赛中一般没有一局定胜负的情况,正常的情况下,对抗双方需要经过多次对决才能分出胜负。

网球的规则要求每一局结束之后,双方都要互换场地,保证可能由场地风向、采光等原因所造成的不公,而每一局结束后双方还需交换发球权。当双方都得三分的时候则为“平分”,平分后要净胜两分才算胜。此外网球规则规定要通过抽签或者是抛硬币的方式决定发球顺序或是挑边,选择了发球权之后则由对手选择挑边。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网球的规则尽力在各个方面做到公平公正,这个过程也是非常透明的,这不仅对网球运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参与者对于事物的认识,将这种公平公正且不失风度的精神带到社会生活中,势必能够对社会有序的发展做出良好的推动作用,此外这种公平公正的精神也是社会法制化的一个外在体现。

1 . 2促进个体竞争、协作意识

作为一项强度较高的运动,网球需要参与者在各个方面都能够胜出对手,可以说它是一场集体能较量、技能较量和智能较量为一体的竞技运动,所以参与者想要取胜,首先必须要有较强的竞争意识作为保证。

反观当下的社会,社会化分工日益明细,个体、集体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如果不能有较强的竞争意识,不论是个人还是一个企业都会面临生存上的困境。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网球运动能有效的培养参与者的竞争意识,正好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与此同时,团队合作的精神在网球运动中也有体现,例如:双打中必须两人合作才能够取胜,这又能够培养参与者的团队协作能力,进而将个体竞争转向团队的竞争,在实现人与人合作的同时,完成更大规模竞争的准备。

1.3 帮助个体的教育

培养人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是我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目标,而在现实生活中,离开了学校之后人们往往缺乏学习的动力、兴趣和机会,而网球运动作为一项具有较强文化内涵的体育运动, 则能够发挥体育教育的功能,实现社会人的再教育。可以说对于不同职业、不同经历的社会人,网球能够培养其不同的气质,陶冶其情操,有效的实现我国人才培养的目标。

2 有助于增强人际交流

作为一项格网类对抗项目,网球对于场地有一定的要求,而参与者往往在2~4人,在这样的小范围内,参与者能够有效的加强交流,促进互相之间友谊的加深。

不论参与者的身份和地位,在网球场上参与者是平等的,因此不论对方是你的上司还是公司谈判对象,你都能够有效的通过球友这一层关系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并获得对象的信任。

根据学者的研究,我们发现目前网球的参与人群往往都是具有较高素质的人,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参与到网球运动当中,我们能够与更多有知识涵养或是身份的人相识,从他们身上学习自己缺乏的东西,无形当中给自己的未来创造更多的机会。

3 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

学者王锐在《成都市网球场馆经营现状及对策研究》一文当中就指出,据网球产业协会的统计,2000年全球网球拍及相关的辅件批发额为2.4亿美元,而网球的服装销售则为2亿美元。2003年的四大网球公开赛吸引了近200万名现场观众,而170多个国家通过电视转播了比赛,收看比赛的总人次以10亿为单位,为举办过带来的直接经济收入则超过15亿美元。

随着经济快速的发展,我国的国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 保健的意识也不断的得到增强,“花钱买健康”的思想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正因为这样,特别是2008年以后,我国的体育产业化进程越来越快,作为一项体育运动,网球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发挥了相当大的能量。杨学文在《长春市网球运动锻炼的现状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指出,仅以上海为例的话,保守的估计每位网球人口年均消费要达到4000元,而2008年上海的网球产业规模则为12亿元。

可以说,作为一项“朝阳产业”网球作为一项经济发展的动力, 在我国发展的速度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阶段,网球产品的消费空间也处于上升的阶段。随着竞技网球中我国运动员屡创佳绩,作为一项休闲运动产业,网球的市场潜力、发展速度等方面都优于大多数的体育产业。

除此以外,网球运动能够增强参与者的体质,同时提高其社会生产力,对于参与者的身心都有较大的积极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说,网球本身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就有较强的推动能力。

4 制约网球社会功能发挥的因素分析

就目前而言,网球在我国已经得到了较大范围的普及,但网球如何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其社会功能,是需要我们考虑的问题, 以下几点制约了网球社会功能的发挥。

4 . 1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越来越严重,贫富之间的差距也逐渐加大,此种现象影响到了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可以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直接影响到了网球运动发展的不平衡,东西部地区网球发展不平衡、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间网球发展不平衡、城市与农村网球发展不平衡等。

与其它项目不同,网球运动至少需要有一块场地一个球网,但这在经济落后的地区往往不能够得到保障,试想项目本身的普及都成了问题,社会功能的发挥自然会出现问题。

4 . 2网球运动场地不足

从中国知网上检索,我们发现研究地区网球发展状况的论文有很多,例如《成都市网球场馆经营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小城市的网球发展现状与对策探究》、《福州、厦门经营性网球场的经营现状》、《对上海地区“网球热”现象的社会学分析》、《上海市网球运动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等等,但纵观这些研究,我们发现场地不足制约了网球的普及,同时也制约其社会功能的实现。从表面看上去, 一些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似乎拥有不少网球场,但是从人口与场地比就能够看出,其间的矛盾依然突出。可以说相比较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我们在网球场地上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4.3 宣传滞后的制约

就目前而言,对网球运动的认识有部分人还停留在“贵族运动”这个范畴上,这也制约了参与网球的人群。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是多方面的,而在诸多原因当中,宣传的滞后是非常重要的,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媒体对于网球运动解读的有误,致使人们在网球运动中发生了各种偏差,部分媒体在宣传网球的时候,依然用“贵族”作为运动标示,这使得部分准备参与这项运动的人望而却步。

(2)宣传态度的不积极,对于网球的发展及其社会功能的实现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相比较足球、篮球、排球等运动而言,目前国内媒体对于网球的重视程度不足,节目安排也较少,这使得人们缺少了解网球的机会和途径,直到近年中国女子网球在国际赛场上屡屡有优异的表现,媒体才开始关注这个项目,但在报道内容的版面上依然显得单薄。

4.4 政府保障不足

体育事业本就是一项社会公益性的事业,尽管在现代社会里, 体育产业化程度相对较高,但是我们依然不能够否认作为公益事业的本质。

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网球的推广和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但是从目前很多网球俱乐部的经营情况上我们发现大部分经营者都指出税收过高的问题,而且政府至今很少对他们有优惠的政策。例如杨传高在《我国休闲网球运动现状与开发的经济效益研究》中就指出,上述的原因导致很多网球场馆出现亏损情况。

网球具有较强社会功能这一事实我们无需否定,但在发挥社会功能的同时,也需要各方面予以保障,才能够使得项目能够发挥最大的社会功能,这还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运动功能 篇2

篮球运动德育功能的探究

德育教育中直接的思想品德讲授、劝导是有必要的,但仅仅只有一味地思想熏陶是远远不够的,这容易流于枯燥,甚至会让部分同学产生逆反心理。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垂听老师的教诲,有些同学听到老师的上一句,基本知道下一句老师要怎么说,所以打心理不是在接受教育,而是在揣测老师的语言,这样的教育效果也可想而知,真所谓“言者谆谆,听者渺渺”。

而丰富多彩的活动永远是中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果单靠学校组织的活动,又不能把同学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因为每个班从班级荣誉出发,总是挑选一些好的同学去参加学校活动,一般同学参加的机会就少多了,那实际上一般同学的日常生活是缺乏有组织的活动的,活动教育对一般同学而言可能是一个盲点。

篮球运动是校园最普及的活动项目之一,它常以群体的方式进行,能够有效地培养人们的勇敢、顽强、果断、机警等意志品质和团队意识。它能够以自身的特点克服实践的不足,具有独特的德育功能。如果运用得当,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投篮比赛,强化心理承受力

(1)21分投篮比赛法

比赛队员先站在发球线上投篮,在罚球线上投中得五分,若球落地反弹后接球继续投篮投中得三分,而后球不经落地接住投中篮得两分。累计得分二十一分为赢。若一次性投中五分、三分、两分则为满堂红,可以奖励再投一次。违犯规则的不计分。

(2)投赛升级比赛

以球篮中心到地面的投映点为圆心,以此圆心到罚球线的距离为半径画两个半圆弦线,构成投篮升级比赛区线。在弦线上画A、B、C、D、E五个标志点,分别使投篮构成0°、60°、90°、120°、180°的角,每个点为升级点,要求队员逐一投完五个点,先投完的队为胜。

举行以上活动的主要原因是,现在有些学生往往因为考试失误,学习成绩不理想,在人际交往中听到一些闲言碎语,受到家长老师的批评指责等,在心理压力场前成了生活的弱者。这种情况主要表现为不敢面对挑战,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话,不敢单独跟老师谈话,不敢独自承担任务。在平时的生活中,总表现为逃避退缩,学校组织的活动,他们也以各种理由不参加。久而久之,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他们选择逃避,或者很容易被困难就击倒,灰心丧气,从此一蹶不振。

投篮比赛可以强化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以上活动可以分组进行,也可以单个进行。不受人数限制,不受场地限制,容易操作。也不需要太多的技巧,人人都能参加。在比赛中,面对同伴的观看,甚至是其他人善意的起哄,内心自然有些紧张,所以很多看上去简单的动作却无法完成,明明能投进去,手上动作稍微偏差一点就无法投进。这项运动需要内心非常平静、放松,注意力集中,这样手上的肌肉才会舒展,球出手就会按自己预先设计的方向和力度飞行,否则就无法处理好小小的篮球。如果第一个没投进,后面一个的压力会加大,就需要更强的承受力。当然,投进去后成功的愉悦也是无可形容的,每投进一个,信心就增强一倍。

投篮比赛很明确地告诉同学们:成功需要良好的心理状态,更需要自己百分之百的努力。

二、合作运球,培养团队意识

(1)运球投篮接力比赛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这种方法要求多位同学参加。将所有同学按人数均匀分为两组,其中一位同学从底线上开始运球,到对面篮筐上篮,投中后才返回投另一个篮筐,投中后交给下一个同学,下一位同学接着完成相同的动作,看哪一组先完成。

(2)头顶球接力跑比赛

比赛要求队员两个一组,两名队员对面站立,身体微侧,用头顶一个篮球,然后从球场底线起跑,到另一端交给另外一组同学,另外一组同学以同样的方法顶着篮球跑回这一端,先到者为胜。如果中途球落地,必须从落地的地方重新开始。

现在的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所以这些孩子在家庭中地位是无人能比,他们的自我意识很浓,不注重团队精神。表现在生活中则是不太愿意主动与其他人交往,不理会别人的困难,我行我素,对集体的事情也不太热心。这样的学生组成的班集体势必如同一盘散沙,毫无战斗力。在这样的集体中生活,也体会不到集体的温暖,更谈不上对集体的依赖。

运球接力比赛,单靠一个学生的能力是不能完成得很好的,一个同学的速度好一些,可能只是一次快一些,其他同学慢下来,这个团队还是难以取胜。特别是头顶球接力跑比赛,一个人的动作、速度要受另一个同学的影响,如果一个太快,另一个太慢,球很有可能就会落地,那样花的时间将会更多。要很好地完成这两项活动,必须要有团队意识,团队中的成员就得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每一个成员都必须认同这一个团队,不管这个团队的实力是强还是弱,团队中的每一员都必须认定我们的团队是最优秀的,我们能做到最优秀,如果有人在比赛没开始就认为所在团队会输,这种想法自然会影响到团队的发挥,特别是当团队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有人放弃,势必会影响其他成员的情绪,更会影响团队的成绩。

其次,每一个成员都必须积极主动,大家都主动一些,为团队多出一些力,整个团队的战斗力才会强大。有时候,一个看上去不起眼的团队,大家精诚合作,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正所谓众志成城,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成员之间要相互沟通,相互鼓励。只有相互沟通的团队才是一支有活力的团队,因为在比赛或竞争的过程中,肯定会碰到单个个体无法发现、无法解决的问题,如果有了其他成员的提醒帮助,或许难题就可以迎刃而解。而相互的鼓励更可以使队员长期充满着信心。

三、组织比赛,训练意志品质

(1)半场“三对三”或“二对二”对抗赛 在半场内,三个同学与三个同学之间或两个同学与两个同学之间进行对抗赛,看哪组同学先投中五个球。输的一组下,另一组同学上场与赢的一组继续比赛。

(2)组织“一枝花”或“两枝花”全场比赛 要求参赛队由三男两女或四男一女组合参加,其它的同正规比赛规则一样。同样输的一组下场,组织另外一组同学与赢的一组继续比赛。

意志品质是个体意志行为中稳定的各种具体的品质特点,是人们克服困难完成各类实践活动的重要心理条件。由于中学生心理或生理条件的限制,对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认识还比较幼稚,他们追求理想,但容易脱离实际,陷入空想,在追求理想过程中往往不顾客观条件,不善于从现实情况出发,固执已见,急躁冒进,滥用体力与精力,容易随时间推移和困难增多以及遭遇挫折而失去信心,从而产生烦恼、若闷、不满甚至绝望,导致形成不良的意志品质,影响着学习效率、生活态度、自我评价,影响着他们成才。

篮球运动是一项十分有利于中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在比赛中要求体力和智力的投入较大,而且得分和失分的偶然性很大,造成输赢的不稳定性很大,这就要求参与者要有“胜不骄,败不馁”的心态,正确看待胜败,通过努力、再努力去克服重重困难,获得最后的胜利。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通过篮球活动可以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正确对待挫折,从而培养顽强、勇敢、坚毅、机智、自制、艰苦耐劳的良好品质。

以上只是一些简单的尝试,当然,篮球活动的德育功能绝对不是单一的,比如“三对三”或“二对二”的比赛同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同样可以强化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合作运球除了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也可以强化学生的心理承受力,训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如果进行全场的篮球比赛,那更可以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同时,篮球活动的形式也不是单一的,它还可以与其他的活动形式结合起来进行,比如拍球跳绳、用乒乓球拍打篮球等。

总之,篮球活动可以很好地成为德育教育中的一种活动,它能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也能给德育教育带来更多的快乐。只要我们运用适当,它必然会越来越有意义,越来越精彩。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龙湾区德育案例与论文

论文题目:篮球活动德育功能的探究 学校名称:温 州 市

龙 湾 中 学

作者姓名:

运动功能 篇3

1 人体链结构的客观存在与运动链概念的提出

1.1 对人体链结构的多视角理解

人体链结构的直观认识始于人体解剖学研究,基本上是对人体存在的多种运动性与非运动性连接结构的现象解释,伴随着新学科的不断产生与交叉研究的日益增多,对人体链结构的理解与认识越来越全面。人体解剖学认为“环节”是指人体身上可以活动的每一段肢体、节段或者绕关节转动的骨;也认为运动环节可以是单一的骨环节,也可以是几个肢体、节段的骨作为一个整体相对于某一关节运动[1]。Phlipp Richter(2008)认为,人体肌肉链的观点最初是由Herman Kabat 在20 世纪40年代提出,他起初为了治疗脊髓灰质炎病人首创了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术(proprioce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即PNF)[2]。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术实际是一种运动疗法,通过把功能较弱的肌肉融合进一个肌肉链,利用由听觉、视觉、触觉组成的专门刺激作用于肌肉链,并充分利用了神经与肌肉系统的特有功能,使弱肌肉很好地融入肌肉链的运动形式最终达到重建、恢复及发展弱肌肉部位的功能。此后,比利时的物理治疗师Godelieve Struyff- Denys 在Kabatd 的理论基础之上第一次提出“肌肉链”的概念,并建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肌肉链模型[2]。Phil Page(2010)指出,捷克神经生理学家Vladimir Janda(1923-2002)综合了肌肉骨骼医学上结构学派与功能学派的观点后,提出自己的肌肉骨骼病理学概念“chain reaction”(即链反应),反应中包括三大链结构即关节链、肌肉链、神经链,且三个链在功能决不是相互孤立的[3]。熊绮华从机构学的角度提出:“人体可视为与机构相当的生物运动链,人体所有可活动的关节的节段都是该运动链的环节,即构件,而每一对邻接的环节的关节都叫做运动副。这样我们就可以将由非刚硬环节并通过关节连接而成的人体,处理为由若干刚体用铰链相互连接起来的运动链。”[4]

前述只是列举了人体各种链结构研究的一部分,证明了人体内在的链结构是客观存在的,术语称谓的差异反映了研究视角的不同,也表明人体运动链的多元异构现象。西方发达国家对运动人体的科学研究开展较早,已形成较为系统的人体链结构理论,并为一些先进的训练理论研究热点问题提供理论解释,如核心稳定性训练、悬吊训练、开闭链运动康复训练等功能性训练。

1.2 运动链的本质与结构

到目前为止,我国学者对人体的链结构与功能的理论研究重视不够,训练认识问题一直困扰着一些项目训练水平的提高,这也可能是我国运动训练学领域理论与实践落后的原因之一。

虽然运动训练领域的学术文章时常提到动力链的概念,仔细分析发现动力链的认识视角多集中在肌肉关节的动力学功能,其内涵与外延难以概括运动条件下的人体链结构系统。笔者借用机械运动学领域的术语“运动链”来描述训练学视角的人体链结构现象与本质,并试图整合人体各种链结构的多语义解释,认为运动链即“人体为了实现运动条件下的各种外部表现,由若干个功能与结构单元组成的机体系统”。如系统理论所讲,系统的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不存在没有结构的功能,也不存在没有功能的结构,所以,运动链是链结构与链功能的统一。笔者把运动链看作是一个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见表1),其包括骨骼关节链、肌肉链、神经链、内分泌链、能量链等子系统,相互间在功能上是无法分割的统一体。但有必要强调一点,即运动链与其他子链并不是上位概念与下位概念的分界,而是整体与部分、抽象与具体、一般与个别的区别。

1.2.1 运动链的构成

对人体运动链系统结构的研究还很少,因此,不同的划分标准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但不妨依据运动链的功能进行划分。

表1 运动链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1.2.2 动力链

动力链由关节链与肌肉链两部分组成,是人体的动力系统和日常训练实践中最为强调和重视的一类链结构,因为它直接关系着运动技术的完成、负荷效果、运动效率以及训练质量等。肌肉链是由若干肌肉单位和肌肉群组成,是人体运动的发动机。Phil Page 等人把肌肉链分成协同肌、肌肉环带、肌筋膜链三类,认为三种肌肉链彼此相互作用于骨骼与神经系统[3]。构成肌肉链的肌肉包括主动肌、对抗肌、协同肌、单关节肌及多关节肌等不同功能的肌肉单元组成,构成肌肉链的肌肉形态大到肌群小到肌肉超微结构的肌丝,在神经系统的指挥下共同完成精确的单个与连续动作。肌肉环带是肌肉链的存在形式之一,分布在人体的各个部位,往往是对称分布(见图1)。肌肉链内部机能的合理发展有利于肌肉内外的系统协调,有利于肌肉高效率做功,最终表现较好的机能状态。

关节链可以理解为由骨连接组成,不是机械地拼装而成,是通过神经肌肉系统支配不断调整姿态与动力的装置。关节链的基础性骨连接包括脊柱、骨盆、肩胛骨,因为它们一是连接人体的关键骨连接,二是多群组肌肉的共同附着点,可以说是连动全身的装置。关节构件处于合乎机体运动的解剖学、生理学与生物力学条件下,可为肌肉收缩提供理想的支点,能够使肌力更好地上传下达。运动训练实践一向非常重视动力链系统的做功效率,经典的举重拉铃、高翻、挺举等抗阻式力量练习就是开发人体动力链功能的重要训练手段。RA Palmitier 等人[5]也认为,动力链练习方式可以产生理想的效果,因为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协调运动并组成下肢的动力链,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肌肉的同步收缩与负荷作用的轴向一致。

图1 人体局部的肌肉链图解(根据Phil Page 等2010)

1.2.3 神经链

人体运动中不同器官系统间的协调都是在神经系统的统一支配下实现完成的,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就是反射,反射的链式结构即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本质上讲,神经链就是神经系统的信息通道和调节路径,由刺激信息、传递路径、处理与反馈装置等组成的环路。Paavo V.Komi(2003)依据接受反馈信息的类型,将感受器又分为外感受器、内感受器、本体感受器,其中外感受器主要是传递来自视觉、听觉、触觉等外界信息;内感受器主要是精确表述要处理的信息量;本体感受器则是感觉肢体的运动与位置[6]。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已经证实本体感受器存在可训练性,运动训练能够提高本体感受器的机能,反过来又能促进肌肉组织的工作能力,牵伸训练就是利用这一原理的训练创新。高水平运动员的本体感觉训练能够提高专项力量、平衡能力、姿态控制等素质能力,用于低水平运动员的训练实践也有助于运动感觉的培养。因此,神经链的适应性训练是现代运动训练实践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

1.2.4 内分泌链

我国的《运动生理学》教材(体育院校2002 版)提出了内分泌功能轴的概念,即内分泌腺并不是单独起调节作用,而是以“一条线”发挥作用,内分泌这种以“一条线”发挥作用的方式被称作“内分泌功能轴”[7]。认为下位内分泌腺支配靶器官,中位内分泌腺支配下位内分泌腺,而上位内分泌腺支配中位内分泌腺,最后上位内分泌腺受控于大脑皮质。同时,人体又包括三大内分泌功能轴即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这些内分泌功能轴内部与功能轴之间并不是独立发挥作用,是相互协调与相互拮抗的功能系统。这种轴内与轴外的功能与结构特征类似于前述的链结构本质,只是定义的语词不同而已,这也是我国运动生理学学者提出的比较接近人体链结构特征的概念描述。总之,这种功能与结构链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人体机能系统运转的物质基础,需要进一步认识、了解及加以合理应用,有助于运动员的机能监控与疲劳恢复。

1.2.5 能量链

能量链是由磷酸原供能链、糖酵解供能链与有氧氧化功能链组成。尽管三个能量供给链都有各自独立作用的方式与特点,但仔细分析发现有氧氧化反应是三个供能链的基础,因此笔者把以能源物质的氧化与还原为主线的“呼吸链”作为讨论的切入点。呼吸链[8]即线粒体内膜上存在多种酶与辅酶组成的电子传递链,可使还原当量中的氢传递到氧生成水,此过程伴有能量的转移与释放。无论是无氧供能还是有氧氧化供能都不能没有氧的参与,因为,既使是从事大强度的无氧供能运动,ATP 的再合成与乳酸的消除仍需要氧化反应来实现。呼吸链的研究结果认为,如果呼吸链传递电子不通畅,就会有部分电子从呼吸链的底物端漏出即形成电子漏,漏出电子的积聚会导致线粒体内氧自由基生成增多,达到一定限度时细胞必须凋亡[9-10]。从运动训练实践出发,如何提高机体有氧供能能力与保障三大能量供给链的工作效率,同时尽量降低呼吸链的电子漏程度是一个新课题。随着呼吸链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为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与消除原因提供新思路,也为运动补剂的研制提供新突破。

2 运动弱链及其消极作用分析

2.1 运动弱链内涵的辨析

吕中凡(2010)认为:“从生物力学的角度看,弱链是指生物力学链上的薄弱环节,肢体的运动可以看作由一个个关节构成的运动链上的传递。”[11]这种理解是最为朴实的解释,允许人们直观地认识弱链的一些基本特征。如果从运动链的概念来讲,弱链应该理解为人体运动链系统中功能弱化的结构单元,功能的弱化可能是因为本应得到发展(强化)而没有得到发展(强化)或者得到不充分发展(强化)的结果,也可能是其他相邻或者相对的结构功能被过度发展(强化)的结果。在日常训练中,会有许多主客观因素导致功能与结构链薄弱环节的存在,如刻意追求局部肢体动作或者局部细节的练习、训练实践过程与竞赛需求的竞技能力发展错位、过度训练或训练内容安排不当引起局部机能系统得不到及时恢复等等,均会产生机体组织结构或功能性失衡即运动弱链。

2.2 运动弱链的消极作用

2.2.1 机体功能障碍

运动弱链是许多机体功能障碍发生的诱因,在症状诊断时往往会归结为机体系统的表面原因。运动弱链本质表现是功能弱化或者结构的异化,无论是什么样的弱链形式都总表现为机能上不足或者低下。如上体长时间保持前屈,使髋关节一直处于屈曲的状态,虽然是髋关节这一个环节的异常现象,但是背部肌肉、臀部肌肉以及腿部后侧肌肉都会处于持续牵张状态;同时腹部肌肉、髋关节部位肌肉以及臀部前面的肌肉会相对地处于紧张状态,而此时颈部前后肌肉的收缩状态则相反,结果会感到腰背与颈部的疼痛,甚至有时上体不能直立。因此,疼痛的诱因往往会被疼痛部位的表象所掩盖,实质却是机体局部机能障碍所致,可以通过加强弱部位肌群的功能性训练或者放松持续紧张的肌肉群组重建运动链的功能系统。

2.2.2 做功效率降低

机体的关节肌肉、神经系统、能量供应以及内分泌激素的释放与调节绝等是相互联系的,在功能上绝不是孤立的,所以任一弱链的副作用不仅仅是局部的,会产生放大效应而影响其他功能系统间的协调。陈小平教授指出:“人体的大多数运动都是多关节和多肌群(肌肉)参与的全身运动,在这个运动中如何将不同关节的运动和肌肉的收缩整合起来,形成符合专项力学规律的肌肉‘运动链’,为四肢末端发力创造理想的条件,是所有运动项目共同面对的问题”[12]。近年来,运动训练学专家学者与教练员对核心稳定性训练异常重视,原因在于以往的训练实践忽视了人体运动链的结构与功能统一,使协调上肢与下肢运动的腰髋部位成为关节链与肌肉链的弱链环节,难以发挥承上启下的功能作用,不能实现上下肢力量的有效传递与整合,这对所有的竞技运动项目而言无疑是致命性的。因此,尽管局部肌肉力量与动作技术已达到相当的水平,却不能使整体机能发挥达到相应的水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弱链制约了机体系统效率的最大化。

2.2.3 导致机体损伤

对于一个功能完整且协调有力的动力链,不同肌肉组织或者肌群能够持续、有序、协同地用力,保证肌肉能量在肌间合理传递。当一个环节薄弱时,就会给身体其他部位施加更大的压力,很快就会导致受伤[13]。此外,肌肉链内的肌肉组织与肌腱组织在组织特性、血管分布、神经支配等方面存在着质性差异,肌腱具有弹性差、强度大、血管与神经末梢少的特点,导致肌腱对负荷刺激敏感性较肌肉组织要弱。肌-腱接点与腱-骨接点本身就是先天的弱链结构单元,长期反复牵拉与损伤易造成组织变性、炎症、钙化等,甚至是导致肌肉链在最薄弱的连接处断裂。同样,神经链、内分泌链、呼吸链等中的任何弱链只要在功能性与结构性失衡达到一定程度时,危险性后果就有可能发生。

3 结束语

人体链结构是机体功能外显与优化的物质基础,运动链是对肌肉链、关节链、神经链、内分泌链以及能量链等具体链结构的宏观、抽象概括。虽然运动弱链只是链结构内单元环节的相对弱化,但足以打破机体功能的协调统一,应引起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特别重视。本研究并没有提出解决弱链的具体方法,因为弱链理论的研究尚待进一步深入,况且不同专项的训练实践会伴有不同的运动弱链特征。

总之,人体的链结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加强运动链与运动弱链的理论研究,有助于发现运动训练实践症结性问题的解决之道。本研究内“运动链”与“运动弱链”的概念未必准确,只是笔者的浅见与不成熟论断,若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就足以达到本研究目的。

[1]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运动解剖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45-46.

[2]Phlipp Richter,Eric Hebgen.Trigger Points and Muscle Chains in Osteopathy[M].New York:Thieme Stuttgart,2008.

[3]Phil Page,Clare Frank,Robert Lardner.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of Muscle Imbalance:the Janda Approach[M].Sheridan Books,2010:1-42.

[4]熊绮华.机构学在人体运动研究中的应用[J].陕西机械学院学报,1990,6(2):82-86.

[5]RA Palmitier,KN An,SG Scott,EY Chao.Kinetic chain exercise in knee rehabilitation[J].Sports Medicine,1991,11(6):402-413.

[6]Paavo V.Komi.Strength and power in sport (second edition)[M].Blackwell Science Ltd,2003:332.

[7]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203.

[8]百度百科.呼吸链[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07593.

[9]赵云罡,徐建兴.线粒体、活性氧和细胞凋亡[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1,28 (2):167-171.

[10]徐建兴.呼吸链电子漏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3,30 (4):655-657.

[11]吕中凡.运动“弱链接”及其训练学应对路径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24(3):112-115.

[12]陈小平.竞技运动训练实践发展的理论思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128-129.

运动功能 篇4

1 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362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入选标准:(1)首次发病,经CT或MRI证实为单发病灶;(2)首次接受康复治疗;(3)年龄<75岁[8];(4)脑出血或脑梗死;(5)发病到康复治疗的时间间隔(onsetadmission interval,OAI)≤6月;(6)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7)无明显语言障碍,理解能力正常。排除标准:(1)合并有多发性硬化、癫痫、脊髓损伤等其他神经肌肉疾病;(2)病例资料不完整或无效;(3)缺乏足够的交流能力;(4)病例资料显示入院及出院Fugl-Meyer运动功能分级的评定者不是同一人。

1.2 分组方法

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为分组标准,该量表由20个问题共30项组成,最高30分,评定内容包括时间定向、地点定向、瞬时记忆、注意力和计算能力、短期记忆、物品命名、语言复述、阅读理解、语言理解、语言表达能力、描图方面的能力[9]。文化程度为文盲者量表分≤17分,小学程度者量表分≤20分,中学程度者量表分≤22分,大学程度者量表分≤23分者为认知功能障碍[10]。其中对于认知功能的评定主要为量表中的第3、4、5分项目,总分11分[10]。根据李春波等[11]及Brent等[12]对研究结果第3、4、5项正常的基线分数总和为9分,以此作为分组的标准,中学及以上程度者<9分为试验组,≥9分为对照组,小学文化程度者<7分为试验组,≥7分为对照组。符合以上标准患者共182例,其中男128例,女54例,年龄50~75岁,其中脑梗死92例,脑出血90例。右侧偏瘫患者84例,左侧偏瘫患者98例。文化程度:大学30例,中学106例,小学46例。其中试验组106例,对照组76例,平均受教育年限试验组为(7.44±2.56)年,对照组为(8.04±3.06)年。2组一般情况比较除出血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3 研究方法

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全面系统地评价卒中患者的功能、训练效果及预后[13]。量表包括上肢33项检查项目,共66分;下肢17项检查项目,共34分,总分100分。在入院1周内及出院前3 d通过该量表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通过对试验组与对照组入院及出院时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及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总分值作差比较,分别得到FMS增加、FMX增加、FMZ增加分值。采用Mann-Whitney Test非参数检验方法进行差异性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设定显著性水平为P<0.05。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来表示,记为M(Q),采用Mann-Whitney Test非参数检验方法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

2 结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1)试验组FMS增加的平均秩次为35.06,对照组为58.97,2组FMS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组FMX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试验组FMZ增加的平均秩次为36.02,对照组为57.62,2组FMZ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注意代表了基本的思维水平,记忆、交流、解决问题和其他较高水平的认知和知觉功能性活动都需要注意的参与。注意障碍是指当进行一项工作时,注意持续时间短暂,容易分散,是脑损伤常见的后遗症[14,15]。卒中患者常突出表现在注意的质量下降,选择性、集中性减退,排除无关刺激,关注、追踪既定目标的能力下降[5]。记忆障碍主要表现为遗忘,指部分或完全地失去回忆和再认的能力[16]。二者作为常见的认知功能障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疗效,是其功能恢复较差的强预测因子[4,17]。

本研究结果显示,认知功能障碍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有影响。2组病人肢体运动功能总体上的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优于试验组,说明认知功能障碍影响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虽然影响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因素有很多,如入院时的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年龄、病程的长短等[18],但是本文研究更进一步细化了认知功能对脑卒中康复预后的决定性影响。这类患者由于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在训练中难以长时间维持一定的动作姿势,对学习新的东西并且记住感到非常困难[14,16]。肢体运动功能再学习亦如此,以前建立的运动模式随着病变消失了,新的运动模式的建立要经过很长时间反复训练,反复学习才能掌握和巩固,所以较对照组相比,他们的康复效率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慢。

2组患者下肢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差异不明显,说明与下肢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相比,上肢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更容易受到认知功能的影响。这与Cirstea等[19]认为的对偏瘫患者认知功能的干预程度影响脑卒中患者上肢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这一观点相似。上肢肢体运动功能康复以作业活动为主要康复训练方法,需要更多认知功能的参与,有效利用运动的关键信息及调整运动行为以提高效率。与下肢粗大运动相比,侧重于精细作业活动的上肢运动与注意的目标指向性有关,更需要高级脑功能的参与,如需要患者集中注意力,在不受环境影响的前提下完成作业活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康复训练中只需关注认知功能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而忽略其对下肢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不论是上肢还是下肢的康复训练,患者对训练内容的注意程度及记住一个训练项目所花费的时间都将对肢体功能的恢复程度产生影响。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政治功能 篇5

如,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国台北参加奥运会为契机,为在“一国两制”条件下参加国际活动开创了切实可行的模式;对峙已久的朝鲜南北双方,以探讨共同组队参加奥与的可能性为平台,开始了直接的对话,并在悉尼和雅典奥运会的开幕时上合队入场,表达其民族统一的愿望;南非是以重新回到奥林匹克大家庭为标志,来表明其抛弃种族隔离政策,从而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

事实似乎要证明这样一个好像是矛盾的道理:奥林匹克运动正是以它及其淡薄的政治色彩,发挥着强大而又难以替代的政治功能。

(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人民友谊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顾拜旦认为:“让世界各国人民相互热爱的想法是天真幼稚的,但是让人民相互尊重却并非乌托邦的幻想。

为了互相尊重,人民首先需要互相了解。” 他在著名诗篇《体育颂》中就曾热情讴歌体育的和平价值:“啊,体育,你就是和平!你在各民族间建立愉快的联系。

你在有节制、有组织、有技艺的体力较量中产生,使全世界的青年学会相互尊重和学习,使不同民族特质成为高尚而和平竞赛的动力。”

奥林匹克运动一直为制止战争、倡导和平而努力。

1992年25届奥运会时,国际奥委会提出了“奥林匹克休战”的倡议,并在联合国大会上通过了“奥林匹克休战”的决议,号召冲突方在奥运会期间前后一周内实行休战。

1995年11月7日,联合国50届大会通过决议,呼吁会员国尊重“奥林匹克休战”的传统,希望人们能在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握手言和,希望奥运会能给人类带来和平和安宁。

8月31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呼吁全球各地交战双方尊重“奥林匹克休战”传统,在9月15日至10月1日悉尼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在悉尼停止一切敌对活动,中国积极响应呼吁,总书记江领导人于209月14日致信萨马兰奇表示中国支持奥林匹克休战。

(二)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统一

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中居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

爱国主义教育包括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民族凝聚力等方面的教育。

在奥运赛场上,不仅可以看到各个国家运动员出类拔萃的运动水平、身体能力、精神风貌,而且还向全世界展示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打开人们的眼界,教育人们懂得自己的祖国固然可爱,其他国家也同样值得尊敬,从而避免让自己的爱国激情盲目地走向极端,发展为狭隘的民族中心主义。

正如顾拜旦所说:“国际主义,这是各民族的互相尊重和崇高的欢乐之情二者的体现。”

爱国注意与国际主义是两个难以把握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尤其难以掌握。

但是,奥林匹克运动以浅显易懂、生动而鲜明的方式将这种抽象的概念和关系揭示出来,不能不说是一种创造。

(三)促进各民族间的平等

大脚飞鱼伊恩?索普说:“奥林匹克精神的意义在于:世界各地的人民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合而为一。

大家在一起平等竞争,无论你来自哪个种族,皮肤是什么颜色,从事何种职业,世界上没有任何其他途径可使人们建立如此水平的友谊……每一位运动员都代表其国家将世界融为一体。”

西方发达国家往往以自己的文明所具有的价值去衡量其他文化,以自己的意愿去统治世界。

奥林匹克恰恰选择了众多的文明以及文化传统在单一的体制下共生共存的道路。

当今国际奥委会组织避免了强制性的组织形式,它通过人类的知识与道德、意志与人格,使不同民族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在碰撞中共存,在世界竞技运动中实现和谐统一的领导。

奥林匹克的这种精神也在逐渐影响着其它国际事务,正如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在其19发表的《体育颂》中所说:“让世界各国人民相互热爱是天真幼稚的,但是让人民相互尊重却并非乌托邦的幻想”。

(四)促进男女性别平等化

体育,与社会其他领域一样,在妇女的参与上也经历了一段相当长的曲折发展历程。

可以说,在妇女与体育的关系上,从一个侧面向我们展示了人类体育的发展与进步,展示了妇女从社会底层走向赛场、走向体坛领奖台的历程。

,在国际奥委会组织的第1届世界妇女与体育大会上通过的决议明确指出:“只有妇女在奥林匹克运动中获得平等,奥林匹克理想才能真正实现。

号召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国家奥委会在制订所有的政策和计划时,考虑性别平等因素,使妇女在体育运动中起到更加完美和积极的作用。”

(五)促进人权的进步

奥林匹克运动所体现出来的人道主义价值观,与新世纪国际政治价值观中的人权主义价值观殊途同归,相互影响。

“创造和平美好的世界”是奥林匹克运动始终不渝的崇高理想。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是作为一种国际和平运动而诞生的;而国际和平运动本质上具有明显的政治目的和政治色彩,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正是现代国际政治最重要的目标。

奥林匹克运动是非政治组织所推动的覆盖全球的国际社会运动,它欢迎不同种族、肤色、贫富、社会制度和宗教信仰,来自世界各国的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上平等竞争、友好交流,其间自然体现了反对种族歧视和意识形态争斗,提倡人类友谊的政治取向。

奥林匹克运动又是以体育为载体的国际文化活动,体育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已经被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

通过体育增进友谊已成为人类的共识,这也为国际政治乃至特定国家的政治创造出良好的机会和氛围。

许多国家正是利用体育所创造的机会,实现了政治和解和民族团结。

结束语

百年风雨,百年沧桑。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从1813个国家、311名运动员参加到本世纪近200个国家和地区、1万多名运动员与会,其理想和追求受到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认可和欢迎,创造出世界上任何政治运动都难以企及的辉煌。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场无可比拟的政治运动。

参考文献(略)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对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的继承与发展【2】

关键词: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匹克运动会;古希腊;现代;继承;发展

摘要: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在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条件下兴起,于19世纪末出现在世界体育舞台之上。

通过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与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比较,分析其并同,力图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1896年第1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希腊雅典举办,距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394年废止已有1500余年。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沿用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名称,借用了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圣火、宣誓等仪式、继承了“奥林匹亚特”每4年一个周期的传统、并且吸收和发展了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所追求的公平竞争、拼搏进取、身心和谐发展等优秀的传统思想。

但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不是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的回归。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已突破了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狭义的民族性,日益超越政治、宗教、肤色、种族和语言等限制而走向世界,成为全世界人民和平友谊的盛会。

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对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的继承

在资本主义工业革命背景下产生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继承了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宝贵历史遗产,具体表现为:

1沿用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名称

为了唤起人们神圣的情感,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创始人顾拜旦认为:“这种国际性的体育盛会只能用奥林匹克运动会来命名,不可能再找到另外更合适的名称”。

新兴资产阶级在文艺复兴运动中对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宣扬,使“奥林匹克”成为超越体育运动的词汇,顾拜旦充分利用古希腊文化在欧洲的深远影响,将“奥林匹克”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现代体育运动会的名称。

2继承了“奥林匹亚特”每4年一个周期的传统

古希腊以4年为一个周期的奥林匹亚特纪年。

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在时间上严格遵守此周期进行,每4年举办一次,不间断地举行了293届。

这种持续性是世界体育史上的一个奇迹。

这种做法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所效仿,这使得奥林匹克运动成为有固定节奏的动态过程,这种做法也有利于保持这种运动的稳定性。

意外的情况可能会阻止它的召开,但各界的顺序绝对不变。

3借用了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某些仪式

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做为一个宗教祭祀赛会,有许多具有宗教色彩的庄严仪式。

这些仪式给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带来庄严、肃穆和神圣的氛围。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继承了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点燃圣火、运动员和裁判员宣誓以及获胜运动员授奖仪式。

这些仪式不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观赏价值,而且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弘扬奥林匹克精神。

4吸收了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的传统思想

(1)公平竞争

古希腊的自由民阶层由奴隶主贵族、工商业奴隶主、小农和手工业者组成,他们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有相对平等的权力,在体育比赛中资格平等、公平竞争。

铸就了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的公平竞争精神。

公平竞争也是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内容,它是以友谊、团结和相互理解的精神为基础,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

它要求我们将这一精神贯穿于奥运会的申办、筹备和举办的全过程。

(2)追求身心和谐

从公元前5世纪中叶开始,雅典为培养自由的成年公民而实施全面的人文教育,不仅要将公民训练成为身体强壮的武士,而且还要将他们培养成为有教养、多才多艺的城邦公民。

其教育的显著特点就是实施德、智、体、美等全方位的教育,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继承了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和谐发展思想。

向全世界大力宣传体育在现代文明中的地位。

顾拜旦的《体育颂》就高度赞扬了体育的作用,鼓励人们积极投身到体育运动中,从而使人们得到全面发展,成为高尚、公正、自由、坚强、聪慧、健美的人,不仅拥有健康的身体,而且具有清醒头脑和坚强的意志。

(3)拼搏意识

古希腊人有很强的拼搏意识,“永远争第一,永远争取超过别人”,这种意识在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表现得尤为强烈,只有冠军才被看做是宙斯最喜爱的勇士。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同样鼓励人们战胜对手,战胜自我,不断拼搏,永不满足。

其格言“更快、更高、更强”集中体现了这种精神。

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对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以“恢复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名义构建的一个现代化社会文化现象,由于它对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多有继承,不仅在名称上,而且在形式上、思想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绝不是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延续和翻版,它在继承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历史性的突破与发展。

1从地域性到世界性

从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民族特征来看,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具有狭义的民族性,它仅限于古希腊城邦具有希腊血统的人参加,但排斥其他民族。

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文明的希腊人”和“野蛮的异族”间画出了一条清晰的界限。

这种区分增强了散居于地中海地区的希腊民族的认同感,但是排斥了非希腊民族,显示了鲜明的地域特征。

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则强调开放,向一切国家、一切地区和一切民族开放,并定期在世界各地轮流举行,从而超越了政治、宗教、种族和语言的限制,成为全世界人民和平友谊的盛会,为全人类的和平进步事业服务。

因此,它的境界和功能是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无法比拟的。

2从宗教庆典到世俗文化

从奥林匹克运动会与宗教的关系来看,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希腊人献给万神之王宙斯的祭礼赛会。

具有浓重的宗教色彩,它不能脱离古希腊宗教活动而独立存在。

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则是一个世俗的文化庆典。

它不需要借助宗教而存在,以意境高远的文化艺术取代了宗教作用,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体系、组织体系和活动体系,是全世界运动员相聚一堂的盛大的体育文化节。

3从歧视到平等

从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参与群体来看,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禁止外来居民、奴隶、妇女参加。

奥林匹亚,那是一个只准男性裸露身体,互相争斗的地方。

自由民中的女子被剥夺了参加奥运会的权力,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则打破了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这些局限性,对所有遵守奥林匹克的人们开放,强调参加体育运动是一切人的基本权力,体现出了平等的思想和为全人类服务的抱负。

4从古代到现代

从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竞赛内容来看,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比赛项目还带有明显的军事烙印,原始、质朴、缺乏规范性,没有记录,表现了人类社会初期竞技运动的形态。

而且项目设制不完整,不包括球类等集体项目和水上项目,更没有冬季项目。

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则采用的是高度规范化、制度化的现代竞技运动项目。

内容丰富多彩,既反映了现代体育发展的需求、又增强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普适性。

三结语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在19世纪末的兴起,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资本主义工业化生产的发展和3大思想文化运动为它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扫清了思想上的障碍。

而其产生的直接动因则是古希腊体育传统的影响、以及现代体育面向国际化发展的大趋势。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受到了古希腊文化遗产的深刻影响,但它不是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延续、也不是它的翻版,而是带有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古典传统色彩的具有现代思想内涵的国际体育盛会。

参考文献:

[1]谢亚龙,奥林匹克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孙葆丽,奥林匹克百科全书[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

运动功能 篇6

关键词:脑瘫(四肢瘫) 运动发育推拿法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The effect of motor developmental massage therapy on the motor function of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Zhong Ning Chen Dongdong Huang Huayu et al.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motor developmental massage therapy on the gross motor function of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Methods:12 children with quadriplegia accepted motor developmental massage therapy.The gross motor function of the children was evaluated by 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GMFM) both before and after the therapy.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by t test.Results:Motor developmental massage therapy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children’s gross motor function after therapy.Conclusion:Motor developmental massage therapy has great effects on the gross motor function of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Keywords:Cerebral palsy(quadriplegia) Motor developmental massage therapy 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GMFM)

【中圖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3-0006-02

小儿脑瘫(Cerebral palsy,CP)是指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与姿势异常,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癫痫及视听觉、言语行为障碍等[1]。按瘫痪部位分为单肢瘫、双瘫、三肢瘫、偏瘫、四肢瘫,四肢瘫是脑瘫患儿中瘫痪最重的一种类型,由于四肢都存在着运动障碍,严重影响了患儿的生活质量,治疗也较棘手。为此,我院采用运动发育推拿法治疗了12例患儿,并同时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对其进行了治疗前后的评估,经过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12例四肢瘫患儿均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及华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治疗。其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10岁,平均29月。按照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评为Ⅴ级者7例、Ⅳ级3例、Ⅲ级2例。

1.2 治疗方法。采用运动发育推拿法[2],以中医传统推拿法中推、按、揉、压、扳和摇法等为主,按照患儿瘫痪部位及类型进行刺激,调节患儿肌肉状态和骨骼关节的排列,通过合理的判断,以患儿将来有可能产生畸形的解剖部位作为关键点,进行重点治疗,运用手法来实现触觉、运动觉和前庭感觉等方法的感觉输入,增加脑瘫患儿的正确感觉体验。同时又吸取了国外治疗脑瘫的神经发育方法中的主要方法,在操作过程中通过不断改变患儿的体位和姿势来纠正患儿的异常姿势,从而预防畸形的产生和加重。每周治疗3-6次,每次20-30min,并指导家长掌握一些初步的治疗方法,嘱其每天在家中对患儿进行训练.3个月为一个疗程。

1.3 评估方法。评估量表采用国际上通用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3](GMFM)。该量表分5个能区:卧位与翻身、坐位、爬与跪、站立位、行走与跑跳5个能区。共计88项。卧位与翻身能区总分为51分,坐位能区总分为60分,爬与跪能区总分为42分,站立位能区总分为39分,行走与跑跳能区总分为72分。GMFM评分结果包括以下几项:原始分:五个能区的原始分;总百分比:五个能区原始分与各自总分相除乘以100%之和再除以5。

每个患儿在治疗前由康复治疗师做GMFM测评,1个疗程(3个月)后复评。测评采用双盲法,即治疗前后均由本院康复科随机安排测试人员和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所得数据用百分率统计,治疗前后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经过运动发育推拿法治疗后大部分患儿运动功能障碍均有明显改善,GMFM评估结果亦有显著改变。

2.1 治疗前后的GMFM原始分。

2.2 治疗前后总百分比。

3 讨论

脑瘫是目前导致小儿残疾的主要疾病,发病率为1.8‰-4‰,而且随着我国围产期保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高危儿存活率的增加,无明显下降趋势[4]。

运动功能 篇7

1、结构—功能主义理论阐述

1.1、帕森斯的社会系统理论

帕森斯在《社会系统》这本著作以及《价值、动机与行动系统》一书中, 将“社会系统”定义为:社会系统由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的众多个体行动者组成, 它存在于至少一个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之中。社会系统中的行动者以实现“快乐的最大化”为行为取向, 他们与所处的环境 (包括其他行动者) 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该理论通过从“系统”的角度出发, 其研究的基本单位是社会结构和社会整体, 该理论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手段的有机的系统, 社会系统中的各要素彼此以有序、 平稳的方式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 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着必要的功能。社会整体是以平衡的状态存在着, 任何内部组成部分的变化都会逐渐趋于新的平衡。帕森斯非常强调秩序、行动和共同价值体系在社会结构中的作用。他始终认为, 研究社会结构就是研究秩序问题, 并且必然涉及秩序中的人的行为, 而研究社会秩序和人的行为显然离不开规范行动者思想情感的价值问题, 价值是构成社会秩序的条件。

社会系统理论还认为, 如果一个社会存在广泛公认的价值和文化认同, 就会大大推进角色扮演者 (个体行动者) 角色形成过程和需求意向的协调。反之, 如果一个社会缺少共享文化必将会导致冲突, 因为这意味着角色扮演者主观意图与客观需求不相吻合。另外, 帕森斯强调, 社会系统之能保证自身的维持和延存, 是由于能够满足四个功能性条件, 这就是他著名的“AGIL模型”。

1.2、帕森斯的AGIL结构功能模型

1953 年帕森斯与贝尔斯等人合著《行动理论文稿》, 建立了系统的宏观结构功能主义, 提出与社会行动系统的四个子系统:行为有机系统、人格系统、社会系统、文化系统相对应的四个基本功能 ( 或称 “AGIL” 模型) , 即适应 (adaptation) 、 目标达成 (goal attainment) 、整合 (integration) 和模式维持 (latency pattern maintenance) , 以此分析社会变化。

“适应” (adaptation—A) 功能, 适应功能有助于开放性的行动系统适应外部环境, 并与外部环境发生相互联系。保证社会行动系统从外部环境中获取资源并加以分配, 以满足行动系统发展的需求;同时又与外部潜在的有效资源进行互动, 为其提供资源, 以确保将来从外部环境中获得资源。

“ 目标达成” (goal attainment—G) 功能, 指行动系统通过某种路径手段并利用调动资源去实现整个大系统的目标。 人格系统承担目标达成的功能。

“ 整合” (integration—I) 功能, 通过协调系统内部各构成要素的关系, 使各个子系统协调一致并开展有效的合作, 即使系统各部分协调成为一个具有功能的整体。社会系统承担整合的功能, 它在四个子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

“模式维持”功能, 即维持社会共同价值观的基本模式, 并使其在系统内保持制度化, 在社会系统中此项功能由文化系统执行。

2、基于AGIL模型太极拳运动的社会功能取向

帕森斯认为:“任何社会系统过程都服从于四个功能的必要条件。如果要取得均衡和维持这个系统继续存在, 它们必须得到充分满足。”太极拳运动经过了几百年的社会发展, 已经成为了稳定的社会子系统, 子系统的均衡与维持离不开四项基本功能即适应 (A) 、目标达成 (G) 、整合 (I) 和模式维持 (L) 功能的满足。 笔者借助帕森斯AGIL结构功能模型建构太极拳运动的个体适应、 情感目标、社会整合和文化维模功能, 从系统的角度解读太极拳运动的社会功能, 其社会基本功能取向可细分为以下四点:

2.1、丰富广大民众的闲暇生活, 满足大众的健身养生需求

从社会适应的角度分析,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 社会成员对闲暇时间、健康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另外, 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 老龄人口不断增多, 老人们的晚年生活也是社会关注的问题, 以及赋闲在家的部分人群迫切希望能在闲暇时间找到归属。 而太极拳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逐渐成为时尚拳的太极拳恰恰迎合了他们的文化休闲娱乐需求, 逐渐成为我国休闲体育和大众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 促进了我国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从健身养生的角度来说, 太极拳的诞生于我国优秀的传统养生文化沃土中, 是我国悠久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 吸纳了儒、释、道养生哲学理念、传统中医学原理及养生理论, 通过调心、调气、调身等运动, 不仅能够活动人体肌肉筋骨, 还能达到运行气血、通畅经络、协调脏腑、恢复人体的自然治愈能力, 提升人体的自然感知和调适能力等。尤其是节奏加快的现代生活, 太极拳更显示出了它独有的魅力和价值, 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健身、养生价值被世界所接受。

2.2、满足习练大众的情感需求, 构建习练大众的精神生活

“ 目标达成” 功能是人格系统对应的功能, 从社会成员个体高层次需求的角度来分析, 它能够满足习练者的情感需求, 建构其生活的精神取向。太极拳被称为“哲拳”, 它蕴含了中国传统哲学的伦理观念和养生理念, 强调内外兼修。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人们物质生活的满足以及社会生活压力下, 人们对精神文化的渴望日渐突出。太极拳不仅具有休闲、健身养生价值, 在公园、广场、各大健身馆有广大的受众群体, 而且, 太极拳还可以为人们提供可以增加彼此交流、增进友谊的机会, 加强人与人之间认知、认同与理解, 帮助个体排遣自身的孤独感和无助感, 体会一个融洽的群体所给予个人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特别是老年群体, 使他们的心灵和精神得到愉悦, 满足大众的情感需求。另外, 太极拳还可以陶冶人的情操, 丰富人的内涵。太极拳以虚、静为原则, 它是自我和身心进行交流的一项运动, 要求锻炼者要身心放松, 精神内守, 练习过程中, 呼吸细长慢匀, 动作缓慢柔和, 可以舒缓练习者的紧张情绪, 从而使练习者逐渐获得恬淡虚无、无为、不争的美好情感, 从而使人们在精神上得到满足。

2.3、促进社区人际关系的整合, 维持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

从社会生活的角度来看, 各个社区太极拳运动爱好小组, 通过集体的健身文化娱乐活动使社会成员整合起来, 为人们创造了相互交流的机会, 人们聚在一起共同交流太极拳心得, 进而增进情感交流, 为个人生活增添色彩, 并在长期的交流互动过程中形成共同的基本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人们之间的和谐社会关系。 更重要的一点是太极拳蕴含了我国儒家中庸、 修己思想, 在处理人际关系上, 重视和谐, 强调宽容忍让, 把修己养身看作立身处世的根本。太极拳的蕴含的武德理念、伦理哲学思想逐渐内化为使人们的品质, 这样, 人与人之间融洽相处, 形成一种和谐的人际氛围, 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

2.4、增强我国社会的文化认同, 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从“模式维持”功能的角度分析, 文化具有维持社会共同价值观的基本功能。文化认同是个人相信并且信服某种特定文化, 并将这种文化内化为自己特定的价值观。如今, 我国提倡走文化复兴、文化强国之路, 增强我国的社会的文化认同, 是增强我国软实力的重要方式。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有效的载体, 太极拳是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 它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蕴含着具有千年历史底蕴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学文化、阴阳五行学说和中医药理论等, 有着中国传统体育的特性和文化内涵。 练习太极拳的实践过程也潜在的影响着文化价值观的产生、发展。广大太极拳习练者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 练习的不单单是一项健身养生运动, 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 无疑会了解、学习、领悟到太极拳所蕴含的传统文化, 只有深刻领悟到太极拳所包含的各种传统文化才能对太极拳运动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上升到更高层次的练习中去。

3、结论

通过对结构功能主义创始人塔尔科特?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学说中AGIL模式构建太极拳运动社会功能的AGIL模型, 分析得出基于AGIL模式太极拳运动的四点社会功能:丰富广大民众的闲暇生活, 满足大众的健身养生需求;满足习练大众的情感需求, 构建习练大众的精神生活;促进社区人际关系的整合, 维持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增强我国社会的文化认同, 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分析得出, 太极拳作为我国的瑰宝, 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 因此, 传承与发扬太极文化是我们每代人都需努力的事情。

参考文献

[1]T·帕森斯.社会系统[M].转引自:当代社会学理论[M].斯·华莱士[美], 艾莉森·沃尔夫[英], 刘少杰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2]杨璐瑶.试述功能主义学派的主要理论[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 (1) .

[3][美]塔尔科特·帕森斯, 尼尔·斯梅尔瑟著.刘进, 林午, 李新等译.经济与社会[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89.

浅析网球运动的终身健身功能 篇8

网球运动是一项逐渐兴起的健身运动, 如今已成为世界最流行的运动项目之一。网球运动一向以“宫廷运动”、“皇家运动”、“贵族运动”、“高雅运动”、“文明运动”和“时尚运动”著称。观看重要的国际网球比赛, 已成为许多人休闲、度假的主要内容。独特的网球文化使得网球运动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崇尚的生活方式之一。网球作为一种重要的健身手段, 它对增进人体的身心健康、开发思维能力、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都具有独特的作用。这些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呼吸系统机能

网球运动是一项以有氧运动为主的体育运动。在运动中, 选手们不停地在底线或两侧来回奔跑, 这能够有效地提高运动者的肺活量。

2、发展身体素质、促进体格匀称发展

身体素质是身体发育状况和生理功能状况的综合表现。坚持网球训练, 可大大提高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性、协调性等各项身体素质, 从而提高人体的运动能力;同时, 网球运动是一项全身心性的运动项目。

3、促进心理健康

网球运动可以充分使人们身心放松。在网球运动中, 需全神贯注排除一切杂念, 快速的奔跑击球、大力扣杀等活动可以把一天的疲劳、困扰等挥洒得干干净净, 使身心彻底地摆脱压抑和束缚, 从而可以有效地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

二、网球运动的特点奠定了终身健身的基础

目前, 网球已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究其原因在于这项运动具有普遍性、趣味性、游戏性、综合效能性、可调节性、审美观赏性等特点。

1、普遍性

网球运动不太激烈, 从6-7岁的儿童到70-80岁的老人都可根据个人体力情况进行。长期坚持网球运动。青年人能保持青春活力和健美形态, 老年人能保持旺盛精力、推迟衰老、延年益寿。另外, 打网球需要有一个对手或是球友, 这样通过打网球可以增进友谊、加强团结、交流球艺、开展社交活动。可见网球运动属于所有年龄阶段的人, 是一项老少皆宜的健身运动。

2、趣味性

如果一项体育活动能诱发人的兴趣, 而且这种诱发对人的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意义, 无穷无尽、变幻莫测, 那么这项运动无疑是人们进行健身锻炼的较好方法。网球运动便具有这种趣味性。能发一个好球、接一个漂亮的回球、一个凶猛的扣球, 无疑会给少年儿童带来不可思议的惊喜和快慰;技艺上的完善和在比赛中战胜对手, 则能满足成年人自我实现的需求。

3、游戏性

游戏是行为活动的过程, 是产生兴趣的载体。网球运动的游戏性在于不同阶段的人都能通过这一行为的活动过程, 产生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快感体验, 而且这种体验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协调一致的。网球运动的游戏性特征对8岁的儿童与80岁的老人只是形式上的不同, 但本质是一样的。

4、综合效能性

网球运动给人的身心带来全方位的锻炼价值, 而且这种价值在人的每一个发展阶段上都是有效的, 使人终身受益, 例如:它能增强各系统器官的机能;培养机智、灵活、冷静、沉着、果断筹优良的心理品质以及勇敢顽强的意志。

三、网球的运动价值, 促进了终生健身的作用

1、健身价值

网球运动不仅能使肌肉和关节的力量得到增强, 而且能帮助发展各种运动记忆。由于在运动中不断跑动, 还要应付不断变化的各种情况, 所以能改善和发展人的平衡能力。打网球可以培养人们速度、力量、耐力、灵敏等素质。由于手握网球拍击球, 在拍与球撞击时, 需要根据来球的具体情况, 随时挥拍应变处理, 因此, 对调节肌肉用力的紧张度与肌肉感觉有良好的影响, 对发展协调性有积极的作用。

2、健心价值

情绪影响健康状况。在从事网球运动过程中, 由于运动本身的需要, 在感知觉、思维、记忆、情感、意志品质、个性心理特征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如在回击对方来球时, 首先要对来球的力量, 空中运行速度、落点、旋转性能等做出判断, 并针对来球有的放矢地采用相应的战术行动, 这样, 就要求视觉、听觉等感觉机能的高度兴奋。在完成各种技术动作和与对手斗智斗勇的拼搏过程中, 会体验到兴奋、喜悦、激动、遗憾等强烈鲜明、丰富多样的情感, 对于疲劳的大脑和紊乱的情绪都能起到一种积极有益的调节。

3、社交价值

打网球可以增进友谊、加强团结、交流球艺、开展社交活动。通过打网球, 可以结识许多新朋友, 扩大自己的生活圈子。加入到网球队的集体中。能体会到团体、队友之间的友谊, 消除孤独感和寂寞感。特别是进入老年后, 由于年龄的老化和离退休后无所事事, 会产生一种灰色的失落感和孤寂感。这种情感对人的健康是极为不利的。参加网球运动, 其运动本身不仅能很好地消除心理上的抑郁, 同时, 在人际交往方面也有很高的社会价值。

摘要:网球是集健身娱乐对抗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就网球运动的健身价值、网球运动的项目特点及网球在高校开展的“终身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 指出网球运动已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是广大青少年选择终身锻炼的最佳运动项目。

校园街头运动文化的功能研究 篇9

一、教育功能

各级院校是街头运动的主阵地, 通过专业课程、校周边地区的培训机构和社团组织培养与造就了一大批街头运动的爱好者和从业人员。正是在学校、大学这类充满朝气和平和开放的场所, 街头运动才得以更好的生存发展。教育是校园街头文化的首要功能, 这也是由学校的组织特性和教育目标所决定的。学校在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学术文化的同时, 也直接地培养与建立了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荣辱观, 促成了学生获得人生意蕴的全面体验, 进而陶冶自己的人格和灵魂, 从而形成自身的思维观念与价值体系。

街头运动的文化具有很多明显的特点, 这些特点是其他社会文化所不完全具有的, 比如其创新性, 通过表现形式的创新而深入到人思维的创新、意识的创新。然而, 新的东西往往是危险的, 这又要求人对其带来的双面影响给予甄别和取舍, 尤其是我们在面对这一外来文化的时候。我们所要追求的是在精神上与学校的终极目标相吻合, 更好地把握, 使其在人的一生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导向功能

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高素质人才的阵地, 不仅是科学技术文化成果学习研究、交流传播的地方, 也是各种社会思潮、观念观点、文化意识碰撞、交锋和交融的地点, 文化对整个学校有着直接显性的或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它深刻地影响着每个校园人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 其导向功能就体现在对于校园整体和校园中每个成员的价值取向及行为模式的引导作用, 使之符合学校所确立的目标和导向。街头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 其无形的引导, 往往比强迫的命令、硬性的规定更能够有效地引导, 这可以解释为什么现代高校的学生对于街头运动能趋之若骛, 而对传统体育课的练习项目则嗤之以鼻。

因此, 文化建设就要对文化进行认真的控制、引导和设计, 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正向导向功能, 避免消极负面影响, 从而更好地实现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陶冶塑造功能

教育不仅使人获得现成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使广大青年学生通过对文化价值的摄取而获得全面的人生体验, 进而陶冶自己的思想与品味, 以充实其生命的内容。相对于正规的教育教学活动, 街头文化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 体现为通过文化无意识对人进行文化渗透。

首先街头文化创造了一个陶冶人心灵的场所。以风格、传统、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等方式表现出来的一种高度的观念形态, 对人的各个方面起着指导性作用。其次, 与其观念体系相适应的自由、浪漫、有序的教学环境, 又对生活于其中的每个人起着陶冶情操和规范行为的作用。

四、激励功能

又可以叫动力功能, 是通过某种刺激因素, 促使某种思想、愿望和行为产生的心理过程。人受到文化感情的激发并进而产生对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也就是说, 在练习和进行街头运动的期间, 随着对运动文化了解的深入, 这种理性的刺激会加速运动技能的发展, 让人懂得如何更有效的练习, 明白在从事运动活动中:什么才是重要的。当街头运动的爱好者结成团队或形成一个组织时, 可以使身居其中的人处处感到集体的温暖, 共同的愿景, 振奋的力量, 从而更有效地激发每个人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调动和强化每个成员自觉维护集体荣誉的意识和积极性, 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高昂的友爱情怀、奋发进取的精神、努力回报的意愿。同时, 文化活动过程中的实践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 锻炼提高他们思考和创造的实际能力, 将对体育运动的一种感性热爱上升到理性的热爱, 为今后参与竞争奠定基础, 激发培养精神力量和信心。

五、约束功能

文化的规范约束功能主要是通过有形的和无形的规范两种形式来约束行为。有形的主要是通过人们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等有形的管理制度, 来规范行为, 制度以文字形式明确表述, 给人提出了应该做什么, 和不应该做什么, 并对违反规章制度的人予以惩罚。这些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既是学校或其他组织团体为维持正常工作、生活秩序所需要的, 还能通过将规章制度转化和内化成为学生自觉的行为习惯, 真正提高人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水准。一个初学者 (口语中习惯称为“菜鸟”) 在进行第一步实践的时候, 对这约束感觉不强, 久而久之, 随着理解和技能的提升, 这种文化的约束感会变得越来越强烈, 所以一位“老鸟”对自己的要求是很严格的, 有着高标准的要求与忘我的积极性, 乃文化使然。

六、辐射功能

该功能是指某种文化的文化态势高于社区乃至社会的总体文化态势时, 就要对其产生影响, 也就是说明文化在传播过程中有一个基本规律, 即:“水往低处流”。街头文化作为外来文化中的体育文化, 总是以其势能差, 对其他校园文化产生辐射作用。对个体而言, 辐射功能可以使自身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彰显, 让别人能深刻的了解你, 自己也能更好的接受知识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熏陶, 最终提高自身素质。对群体而言, 文化综合了每个成员的个体素质, 辐射功能使整体的风貌得以向外界展示, 产生影响, 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 并对自身集体的建设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值得注意的还有, 这些亚文化对其地域的主流文化也有深刻影响。如在校园中, 加强体育文化培养, 不但不会使学生痴迷于体育活动, 造成荒废学业的后果, 反而对主流的学习文化有积极影响, 能帮助学生了解合理体育的重要性以及专业学习的主要性。那些豪无原则的运动执着, 正是不懂体育文化的表现。

我们花了30年的时间从各个角度来描述街头运动, 为的是回答“街头运动是什么?”目前这些运动仍旧存在技术创新、动作创新、音乐创新、服装创新、设备创新等等。我们慢慢地通过其文化外壳, 会慢慢地发现那里面的不变的精神内涵, 就是“要变化, 要创新”。

摘要:街头运动主要是指街舞、街头篮球、街头足球、滑板、自行车等运动。从美国传来的各种街头运动及其文化, 自上世纪80年代起便在中国开始流行, 至今已发展成一个具有稳定形态并能为大众所接受的文化, 而这一事实也证明了这一外来文化是具有生命力的。而我们要宣扬一种运动文化, 光靠介绍性的描述是不够的, 还需要进一步阐述其功能。本文从文化的三大功能入手, 根据学校教育的特点, 具体论述了街头运动的六种校园文化功能。

关键词:街头运动,文化功能,学校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力研.解读体育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5.

[2]黄璐, 孙平, 马虎.论韩国街舞文化的品格[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6 (10) :45一48.

[3]易剑东.体育文化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6.6.

运动功能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4月—2013年3月我院内科收治的脑梗死病人120例, 其中男68例, 女52例;年龄48岁~77岁;年龄60.2岁±5.3岁。所有入选病例均符合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 并经相关检查排除恶性疾病及有外伤史者, 排除有意识障碍和精神病史等不能配合的病人。将入选病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60例, 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学历、患肢肌力、Fugl-Meyer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扩血管、营养脑细胞、调节神经功能等常规药物治疗和一般康复治疗, 如关节被动活动, 保持肢体功能位、肌肉按摩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使用神经功能重建仪 (AM1000A, 深圳市科瑞康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对病人进行康复治疗。首先对病人的肌力、肌张力做出评估, 然后由专门训练的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神经功能重建治疗, 同时对家属进行培训, 取得配合, 共同完成病人的康复训练, 最后对治疗结果做出评价。

1.2.1 神经功能重建治疗及康复训练方法

病人取坐位或卧位, 肢体摆放自然, 肌肉放松, 暴露患肢, 治疗前进行皮肤清洁, 对老年及皮肤角质层较厚的病人用砂纸或刷子擦拭干净待治疗部位皮肤, 保持清洁干燥, 将导联线电极与电极片连接好贴在肌腱侧, 用绷带将其固定好, 治疗时让病人注意力集中, 打开电源, 选择工作模式, 屏幕自动显示病人肌电值, 根据病人情况在EMG反馈治疗、EMG-STIM反馈刺激治疗、Stim循环刺激治疗模式中选择最佳治疗方式, 指导病人进行肢体反复收缩和放松运动。治疗过程中, 使病人集中精力, 尽力活动患肢, 不能活动者让病人通过意念和想象做相应肌肉的主动收缩运动, 仪器可以测到并在屏幕上显示肌肉收缩的电信号, 自动调节阈值后输出一次电刺激, 协助患肢肌肉达到一次有效的收缩。在刺激过程中, 刺激频率及重建强度要视病人耐受情况做适当调整。治疗时间每次20min, 每天1次, 10次为1个疗程, 平均治疗时间为2个疗程。

1.2.2 效果评价与方法

观察病人肌力和关节活动改善情况,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均采用徒手肌力实验Lovertt分级法进行肌力测评, 分为0级~Ⅴ级, 肌力改善2级以上为显效, 改善1级为有效, 未发生变化为无效。采用Fugl-Meyer评分表评定患肢运动功能和关节活动功能, 每项分3级进行评定 (0分~2分) , 其中0分表示不能完成该动作, 1分表示能完成该动作, 2分表示能顺利完成该动作, 满分100分表示被检查者肢体运动功能正常, 其中肢体轻度障碍为85分~90分, 明显运动功能障碍为50分~84分, 若得分<50分表示肢体运动功能严重障碍。其上、下肢的最高分分别为66分和34分, 其评分值越高表明功能越好。在治疗期间, 责任护士每周对病人进行一次评估。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神经功能重建治疗系统采用电子反馈和生物反馈治疗原理, 对患有运动功能障碍的病人进行康复性治疗, 与传统治疗比较, 它的优势在于能让病人主动参与治疗, 采用人机互动的新颖活泼的形式, 将自发的肌电信号和外来的神经肌肉电刺激信号巧妙地结合起来, 把外来的电刺激作为一种奖励融于病人肌肉的主动运动之中, 唤醒病人的意志过程, 让病人重新学习正确、有效的运动方式, 加强或建立其随意控制瘫痪肢体或肌肉的残余功能, 从而提高肢体运动功能。脑梗死病人生存质量的高低取决于瘫痪肢体功能恢复的程度。中枢神经细胞间有潜伏通路和突触[5], 存活的神经元细胞可以通过轴突分支发芽, 与损伤区神经组织重新建立联系, 来取代丧失功能的神经轴突[6], 脑损伤后的残留部位可通过功能重组, 以新的方式完成已丧失的功能, 从而减轻残疾。在训练中病人主动参与引发的肌电信号经反馈对大脑皮质是一种良性的条件性重度刺激, 在相应部位形成兴奋灶, 有助于脑神经功能重建。

精神意识的训练是肢体功能复原的重要因素, 大部分脑梗死病人几乎不可能发出足够的自发EMG到瘫痪肢体, 而通过外来的电刺激NMES是激发大脑进行学习的重要一步。每当病人尽力用意识去尝试增加自发EMG到患肢, 不仅能增强自发EMG讯号, 同时可重新恢复病人自己对肌肉的控制。当讯号能达到或超过诱发EMG点, 仪器就会放出电刺激去帮助病人完成相应动作, 即生理反馈。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 治疗系统会自动调高诱发点。在治疗过程中操作者的支持和鼓励, 能使病人建立治疗信心, 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配合康复治疗[7],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 神经功能重建治疗使病人的肌力和肢体综合运动能力均较前有明显改善, 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病人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也得到大大提高, 而且此项治疗操作简单, 无并发症, 安全有效, 病人容易接受。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功能重建治疗对脑梗死病人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 即药物治疗加一般康复运动训练。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神经功能重建治疗, 使用电子反馈和生物反馈治疗原理, 对患有运动功能障碍的病人进行康复性治疗。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肢体肌力和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 观察组病人肢体肌力和运动功能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神经功能重建治疗能有效改善脑梗死病人肢体运动功能, 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梗死,神经功能重建,肢体功能,康复

参考文献

[1]黄如训, 苏镇培.脑卒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3.

[2]梅永霞, 张振香.脑卒中家庭照顾者积极体验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 (9) :23.

[3]赵华.高血压患者预防脑卒中护理干预[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 19 (19) :215.

[4]林海红.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3) :13.

[5]周士坊.脑卒中后大脑可塑性研究及康复进展[J].中华物理医学及康复杂志, 2002, 24 (7) :437-439.

[6]姜从玉, 胡永善.康复训练促进脑梗塞后功能恢复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物理医学及康复杂志, 2002, 27:443-445.

脑卒中运动功能的早期康复护理 篇11

【关键词】 脑卒中;运动功能;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340-01

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为(100~300)/10万,患病率为(500~740)/10万,死亡率(50~100)/10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1]。存活者中50%~70%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如偏瘫、失语及知觉、认知、意识障碍,其中以运动功能障碍表现的偏瘫最常见,影响最大,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1 临床资料

临床44例脑卒中患者中,男25例,女19例,年龄最小41岁,最大77岁,平均61.3岁,病程2h~5年。其中脑梗死29例,脑出血15例。在发病48h即介入康复护理的21例为观察组,3个月后进行康复护理的23例为对照组。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均为60天。

2 早期康复护理方法

脑卒中发生后,应以临床抢救为主。康复护理措施应早期介入,但应以不影响临床抢救为前提。只要病人神智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h后即可进行康复治疗和护理[1]。此期是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关键阶段,目的主要是预防并发症和继发性损害,同时为下一步功能训练做准备。

2.1 预防并发症 包括预防褥疮、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便秘及深部静脉炎等。近年发展的适合临床应用的翻身床,交替充气床比较实用。

2.2 体位变换 急性期病人症状严重,必须卧床休息,保持肢体处于正确的、良好的姿势和体位,防止患肢关节挛缩变形和关节脱位变形。仰卧位时,上肢应采取:肩稍上抬前挺,上臂外旋稍外展,肘与腕均伸展,掌心向上,手指伸展并分开,整个上肢可放在枕头上。下肢采取:骨盆和髋前挺,大腿稍向内夹紧并稍内旋,患侧大腿外下侧放置垫物以防下肢外旋。为避免伸肌痉挛,膝关节稍垫起使微屈并向内,踝关节呈90°,足尖向上。病人不宜长时间仰卧,应帮助病人学会与健侧或患侧位交替。健侧卧位时,应在病人胸前放一枕头,使患肩前伸,肘伸直,腕、指关节伸展放枕头上,不能垂腕,大拇指与其余四指用布卷或纸卷隔开;患腿屈曲,踝关节尽量保持90°,健肢自然放置。患侧卧位时,患肩前伸,避免受压和后缩,肘伸直,前臂旋后,手指张开,掌面朝上;健腿屈曲向前置于体前支撑枕上,患腿在后,膝微屈,踝关节尽量保持90°。

2.3 按摩 可促进血液、淋巴回流,防止或减轻浮肿,对患肢也是一种感觉刺激,有利于恢复。按摩要轻柔、缓慢,有节律地进行,作用中等深度,不使用强刺激性手法、对肌张力高的肌群(如上肢屈肌)采用安抚性的按摩,使其放松,而对肌张力低者如上肢伸肌,则给予按摩和揉捏,按摩可配合循经点穴以增强疗效。

2.4 被动运动 病人昏迷或其他原因(如全瘫,严重合并症)在数日后仍不能开始主动活动者,应做患肢关节的被动运动,每日2次以上,直至主动运动恢复。活动顺序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缓慢进行,幅度从小到大,以牵伸挛缩的肌肉、肌腱和关节周围组织。要多做与挛缩倾向相反的活动,特别是肩外展、外旋、前臂旋后、踝背伸及指关节的伸展活动。切忌粗暴,因瘫痪早期肌张力低,关节周围肌肉松弛,暴力易致组织损伤,特别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损伤。被动运动可与按摩交替或配合进行,并鼓励患者适当地用健肢带动患肢做被动运动。

3 结果

根据瑞典学者Brunnstrom提出的脑血管意外运动障碍的评定方法[2]制定。基本痊愈:恢复至BrunnstromⅥ级;显效:提高2级以上;有效:提高1级;无效:级数无变化。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4 讨论

我国竞技网球运动政策功能的研究 篇12

体育政策在我国的体育事业的发展中有重要的地位, 为体育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并将持续影响体育事业的发展。 科学的政策分类有助于深入探讨政策相关问题。 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 可以将体育政策划分成几套不同的政策体系。 作者以功能的维度对政策进行分类, 将竞技网球运动领域内的政策划分为三类:竞赛政策、训练政策和管理政策, 形成三位一体的政策体系, 并从正功能和负功能两方面进行论述, 有利于从不同角度观察政策功能的实践效果。

2.网球运动发展现状

近年来, 随着对网球运动发展规律认识的加深, 群众健身与休闲需求的扩大, 以及在社会效益、美学价值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网球运动的发展处于加速度状态, 涌现出一系列良好的现象:后备人才质量与数量一并提升, 高标准场地数量增长很快、教练水平明显提高, 职业化步伐加快, 竞赛成绩更是卓著斐然。 值得一提的是, 我国的竞技网球运动, 尤其是女子项目, 包括女单和女双, 在短短数年内, 水平提高幅度很大, 屡次突破历史最好的成绩, 2008年郑洁打进温网四强, 李娜获得北京奥运会女单第四名, 2009年李娜进入美网八强, 彭帅和谢淑薇进入法网四强, 并且近几年, 我国选手屡有击败赛会种子选手和世界排名前十选手的惊艳表现。 在一系列可喜现象背后, 是各种不同力量汇在一起, 产生着强大的支撑作用。 比如:来自于政策的支持、科研水平的提高、良好的物质条件、高水平赛事经验的积累等。 “政策是理论指导实践的中间环节”, 因此政策通过简明地告诉人们行动的原则、方法和途径, 对于一项事务的开展有方向性、指导性的作用, 竞技网球的蓬勃发展, 同样首先得益于政策的支持以及稳定、 有效的保障。

3.正功能的积极效用

(1) 训练政策

该词组并非是一个专有名词, 而是为了便于本研究的进行, 对政策进行的重新划分, 特指与训练有关、对训练有指导作用的各项政策。 总结竞技网球运动的各级政策, 可以得出: 训练政策的功能, 定位于锻炼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吃苦精神、掌握各项技战术, 保证运动员竞技水平的稳步提高与高水平状态的长久保持, 通过合理的训练延长运动员的巅峰期时长。 国家体育总局于2002年11月19日发布的《2001—2010年奥运争光计划纲要》 (体竞字[2002]160号) 文件指出:“坚持‘三从一大’的科学训练原则, 加强训练方法、手段以及技战术创新。 加强高水平运动队建设, 国家已经适当增加优秀运动员的编制, 数量增加以后, 必须切实抓好运动训练, 提高训练质量。 ”

在备战2004年雅典奥运会期间, 国家网球中心坚持科学训练原则, 积极参加国际赛事, 刻苦训练, 自我要求的标准一再提高;国家队运动员数量增加很快, 塔基变厚, 为塔高所代表的优异竞赛成绩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等等。 一系列政策的高效执行, 为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双打项目取得历史突破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 训练政策得以延续, 并加以改善, 为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佳绩起到重大作用。

鉴于与其他大多数项目有所不同, 网球有频繁的国际赛事, 因此网球有高度国际化的特征, 从而具有以赛代练、以赛促练的特点。 该政策, 积极采取特殊的方式加速运动员的成长、成熟, 鼓励运动员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渠道, 尽可能多地参加职业赛事, 逐步与国际职业网坛接轨, 走以赛促练、以赛代练的职业化培养模式。

(2) 竞赛政策

政策的制订及功能的定位, 总是与目标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竞技网球运动, 目标是追求在竞赛过程中取得优异的竞赛成绩。 因此, 在竞赛政策的方方面面, 都反映此类特点, 影响功能的表达。 我国竞技网球运动发展战略, 是要形成以奥运会为轴, 各项国际A级赛事和国内赛事为辅, 并大力发展职业网球运动的态势, 一并构成比较完善的竞技体系。 竞赛政策的功能定位就是通过对多类赛事的充分支持与积极参与, 形成对水平提高有促进的局面。 竞技政策最重要的特点是其强有力的政策规范和要求, 具备一般方式不具有的强制性, 突出反映在竞赛制度、竞赛规程和办法上。 如中国网球大奖赛进行商业化运作;提供年轻队员与高水平运动员“过招”的机会;建立独特的比赛模式等, 通过政策功能的发挥, 将会促进竞赛的长足发展。 另外, 将奥运会成绩带分计入全运会的竞赛政策, 对“举国体制”、“奥运战略”的实施有一定的保障作用。

(3) 管理政策

竞技网球管理政策, 就是网球运动行政部门, 根据竞技网球运动发展的基本规律, 依据实际情况颁布的旨在促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根本方法和准则, 它有利益选择性、目标指向性、权威约束性、功能多极性、动态发展性等特征。 从世界竞技网球运动发展趋势的角度看, 在当今世界竞技网球运动国际化、职业化、商业化方向发展的背景之下, 管理政策的功能也逐渐凸显适应国际潮流的特征, 同时, 也就帮助竞技网球运动实现快速发展。 在商业化方面, 颁布一系列相关政策, 确保竞技网球运动不仅仅注重社会效益, 考量经济方面的成效, 比如在中国网球大奖赛上, 积极与商业活动相结合, 实现双赢;国手奖金、商业收益政策再放宽。 在国际化方面, 竞技网球管理部门适应新形势, 制订相应对策, 积极参与频繁的国际赛事。 职业化是取得良好竞赛成绩的必由之路, 为探索一条适合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球职业化道路。

从球员水平提高与球队建设的角度看, 多元的管理政策有重要的作用。 确立了无论以何种培养方式, 只要是优秀队员, 就可以吸纳到国家队得到强化培养的政策, 突破运动员的培养由体育系统独家完成的“束缚”, 极大增强国家队的实力;积极制订民间资本进入竞技网球运动的政策, 确保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抓好队伍的管理和思想教育, 注意不断增强选手训练、比赛的动力和自觉性, 着重强调培养运动员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意识;注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实践, 加大科研力度, 积极提高科研水平, 运用各种政策予以扶持和激励;成立攻关课题组, 为指导科学训练提供有力的支持;重视运动队的信息、科研建设, 为科学训练提供知识储备。

4.政策的负功能对于现实的束缚

负功能, 是指政策在实际环境中被执行, 功能发挥作用时对实际情况起到的一定作用, 而这个作用可能会背离政策颁布的出衷, 造成对事情的恶劣影响。 原因在于但凡政策都不可能尽善尽美, 必定会有不同程度的不完善性、束缚性, 不可能对所有实际情况都适用, 在客观上制约网球的更大发展, 因此, 政策的负功能表现在政策由于时代条件或主观认识的局限, 限制竞技网球的发展, 比如对于职业化的不足够重视、依然过度坚持“举国体制”等。 举国体制为我国竞技网球运动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与保障作用, 但随着竞技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单一的体制模式已经不能充分适应发展, 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 政策对于现实的束缚, 也就主要体现在“举国体制”的训练、竞赛和管理上的局限性。 如:过于强调竞技体育的“金牌”工程, 忽视职业体育的发展;在选手们的训练、 参赛、经费作用和奖金分配, 都由网球中心或者国家队统一管理;在训练和竞赛支持程度上, 明显偏重于少数能够夺牌队员的培养, 使得更多水平较低、处于金字塔中底端的运动员失去更上一层楼的机会, 严重威胁整个运动的长远发展, 没有扎实的人才梯队, 项目难以长久、健康地发展, 取得的成绩也就成为空谈。

当一件事情产生路径依赖的时候, 通常会阻碍该事物的健康发展, 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规律。 在过去数年, 中国竞技网球运动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成为网球获得一步发展的重要财富。 但是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任务发生了巨大变化, 如果仅仅依赖于以往的经验, 将会不适应新形势和新情况, 在一定程度上将拖累竞技体育获得更大发展的步伐。 因此, 过于强调举国体制的重要性, 客观上会造成政策的单一性, 忽视体育发展模式的多元化, 进而会走向当代竞技体育发展规律的反面, 这是不利于竞技体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

2009年 —2016年是中国网球继往开来的关键阶段, 是中国网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为规划好今后两届奥运会的备战工作, 在总结雅典和北京奥运会备战工作的基础上, 根据网球项目所处的新的发展阶段及所面临的新形势, 拟定《网球项目2009—2016奥运争光行动计划》, 初步提出今后8年两届奥运会的目标任务, 以及备战工作指导思想、基本策略和主要措施, 只有让政策与运动的发展相匹配的时候, 才能将政策的负功能降低。

我们还要进一步明确网球运动在新时期中国体育事业发展中的目标定位,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项目发展实践, 以改革促发展, 以创新促提高。 只有基于以上各项工作, 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 才能制订一系列适应于竞技网球运动进一步发展的政策, 将负功能降至最低, 最大可能地促进竞技网球运动的发展。

5.结语

作为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策的功能无法被替代。 通过对竞技网球运动政策的划分研究, 我们发现: (1) 训练政策、竞赛政策和管理政策各自具有独立性, 同时三者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又密切联系、相互影响, 存在内在的逻辑统一性, 即其功能定位都是以取得良好的竞赛成绩服务为目标; (2) 三者在各自范围内发挥了较佳的作用, 功能得到表达, 从不同方面促进了竞技网球运动水平的提高; (3) 从竞技网球运动健康、长远发展的考虑出发, 应继续大胆求索、积极创新, 既要坚持和完善“举国体制”下一系列有效政策, 又要努力探索, 对体制进行革新, 丰富政策的功能, 尝试竞技网球职业化、商业化等多种新方式, 探求更好的发展道路; (4) 对于新制订的政策, 要努力做到在其功能定位上, 既保持各自的完整性与有效性, 又保证统一整体下的自洽性, 适应现实需要; (5) 积极总结经验, 并在其他项目上推广, 促进更多项目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振明.政策科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2]刘雪明, 赖毛毛.论政策的本质与特征[J].江西社会科学, 2002 (12) .

[3]徐金尧.改进与加强我国体育政策研究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 (3) .

[4]马宣建.北京奥运周期的中国体育政策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4 (6) .

[5]王勇.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举国体制研究[学位论文].吉林大学, 2006.

[6]涂端午.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分类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 2007 (6) .

上一篇:使用维护方法下一篇:重要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