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优质护理

2024-12-21

重症医学科优质护理(共11篇)

重症医学科优质护理 篇1

重症医学科是2009年卫生部新设的科室, 其主要负责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急救。2009年3月-2011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84例患者, 所有患者均给予其实施优质护理措施, 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3月-2011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4例患者, 男52例, 女32例, 年龄36~69岁, 平均 (53.6±4.8) 岁。所有患者均为急性重症患者, 其中14例患者为危重症孕产妇, 21例患者为急性脑血管意外, 25例患者为急性左心衰, 24例患者为急性重症胰腺炎。所有患者均为生活不能自理患者, 需绝对卧床休息治疗。

1.2 优质护理措施

1.2.1 强化服务意识, 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培训

过往护理人员只是简单地按照医嘱来完成工作, 护理人员缺乏主动性。优质护理是时刻为患者着想, 应主动为患者服务。故在开展优质护理时应首先加强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转变服务观念, 全心全意地位患者服务。笔者所在医院定期组织所有护理人员进行服务意识的培训, 让所有护士人员都认识到现今的护理模式正在发生转变, 掌握优质护理的概念, 满足患者的各方面的需求, 从而促进患者疾病康复[1]。

1.2.2 强化各项规章制度, 熟练各项操作技能

重症医学科的患者都是危重疾病患者, 对患者进行护理和治疗时应争分夺秒, 全力以赴救治患者。故护理人员应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技能, 以在对患者进行急救时起到关键效果。重症医学科患者疾病严重, 如再发生院内感染并发症会对患者有很大的影响, 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 故护理人员在进行各项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避免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导致疾病恶化[2]。

1.2.3 强化心理干预, 给予患者心理安慰

患者患病严重, 心理负担很大, 其既担心疾病会严重危及生命, 又会担心因治疗而花费巨大, 给家人带来负担, 从而出现紧张、恐惧、焦虑, 甚至厌世的想法。此时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安慰患者, 帮助患者建立起康复的信心, 在治疗中给予积极配合, 促进疾病痊愈。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 让其安抚患者, 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勇敢地面对疾病[3]。

1.2.4 评估患者疾病情况, 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护理方案

重症医学科的患者疾病都各不相同, 故患者入院后应首先对患者疾病进行评估, 在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制定个体的护理方案。通过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才可促进患者疾病早期康复[4]。

1.2.5 做好常规护理工作, 密切观察患者疾病情况

重症医学科的患者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输液、吸氧、心电监护等常规护理操作。对患者的病室应定期进行消毒、通风、清洁工作。患者的体位应保持舒适, 定期给予患者进行拍背、翻身, 辅助患者进行排痰, 保持呼吸道通畅, 预防患者出现褥疮的并发症。患者疾病严重, 发展迅速, 变化快, 故应加强对患者的巡视, 密切观察患者的疾病情况, 出现情况时应立即上报医生给予及时处理[5]。

1.2.6 加强患者营养支持、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患者疾病严重, 很多患者需要肠外营养支持以支持患者。并应注意患者的水、电解质及酸碱等情况, 及时纠正异常紊乱状态, 防止酸、碱中毒等并发症。定期对患者进行血气分析、电解质等检查, 了解患者情况以给予其调整。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在优质护理实施前及实施后进行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内容主要为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总分为100分。并对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2010年、2011年3年的重症医学科院内感染率进行统计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优质护理后, 84例患者的调查问卷满意度为 (98.6±1.1) %, 实施前调查问卷满意度为 (89.8±4.3) %, 满意度明显提高,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重症医学科的院内感染率为6%, 2010年为4%, 2011年为1%, 院内感染发生率2011年与2009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重症医学科患者都为疾病严重患者, 患者疾病变化快, 发展迅速, 需给予患者精心护理和治疗以改善患者疾病情况。本组资料显示, 给予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给予患者实施优质护理不但需要自身的服务意识发生转变, 还应不断强化自身的业务技能, 做好常规护理工作, 全心全意地位患者服务, 从而取得患者的信赖, 促进患者疾病康复。

综上所述, 给予重症医学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订方案, 此措施可有效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盛祥文.门诊优质护理服务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5 (19) :8.

[2]於军兰.深化优质护理服务[J].中外健康文摘, 2011, 8 (45) :12.

[3]潘宝娟.我院门诊药房规范操作与人性化服务之契合浅析[J].中国药房, 2011, 22 (29) :23.

[4]袁芳, 陈丽.支助中心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成效[J].护理学杂志, 2011, 9 (19) :45.

[5]呼延宝娟.优化出院服务流程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J].吉林医学, 2011, 32 (33) :34.

重症医学科优质护理 篇2

2015年,ICU在医院和护理部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卫计委关于“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活动,全力以赴投入到“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不断转变服务理念,改变工作模式,优化工作流程,以“基础护理”为立足点,真正将基础护理落到实处,做到让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创新护理工作模式,实施全程护理

1.建立以责任护士为组长的小组责任制(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调整排班模式,实行APN上班制,减少交接班环节。在护士人数不变的情况下,将不同层级,不同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的护士分成2个小组进行排班,保证每班都有4名或4名以上护士在班的排班模式,根据工作量、工作的难易程度,对护理人员做出相应的动态调整。增加重点时段护士人数,例如:晨晚间护理、中午班、节假日值班等;根据患者数量、患者的病情轻重及护士的能力等因素实施弹性排班,合理调配护士人力。实行APN弹性排班,此排班模式保证高峰工作段、重点时间段、晚夜班护理人员时间充足,为患者提供连续的无缝隙的全程护理服务。

2、结合护士分层管理,将病人责任到人,掌握病人情况,真正将病人放在心中。根据患者病情、护理难度、技术要求等对护士进行合理分工,落实特级护理制度,做到病人分级,护士分层。既强调高年资护士对危重病人的管理,又强调人人参与生活护理。实行整体包干全人护理,保证责任护士管床到位。责任组长不仅分管病人还负责对本小组护士工作给予监督管理,并指导本组护理人员完成医疗护理任务及危重病人的护理;责任护士负责对所分管病人病情的观察,落实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做到全程全方位无缝隙护理。

二、拓展护理技术范畴,提升专科护理品质,全方位为患者提供服务

根据我科收治病人的特点,定期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学习疾病专科护理要点,及护理新进展,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病人及家属的认同和赞赏。把护理质量关口前移,责任下沉;护士长每天检查优质护理服务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及时改进、并进行指导。

根据本科收治疾病,编制指导用书“疾病护理常规”等。每月按照分层次培训计划进行基础知识、专科知识等组织培训学习。规范化执行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操作,让不同层级的护士都能给予病人同样的护理,减少了差错的发生,提高了病人满意度。护士长严密督查,在下班前护士长或组长组织当班人员进行交流和总结,以便查遗补缺,确保护理安全。结合性格互补、能力互补、交流技巧互补等原则组成护理工作小组,共同为患者提供满意服务。

三、是夯实基础护理,实行基础护理三化一体

我科收治的病人大多数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护士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生活护理,包括晨晚间护理、安全护理、舒适护理、饮食护理、排泄护理、功能锻炼等,常有患者把屎尿拉到床上,弄脏衣服床单,家属都捏着鼻子躲到一边,护士们迅速打来热水,为患者脱去脏衣服,擦净身体,换上干净的病员服和被褥,使病人整洁舒适;还有一位“三无”病人入室时全身及头发又脏又臭,入室后我们的护士为他理发、洗头、剪指、趾甲、全身摖洗、更换衣裤被服,还有些“患者肺部感染很严重,痰液很多,护士在进行吸痰时,有时会喷溅到护士的手上、脸上、头发上,护士们从来没有怨言,总是把病人护理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做到“三短”、“四五”、”六洁。”

重症医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及特殊要求,患者家属一律不能陪护,有些家属心存疑虑,害怕护士怠慢病人,总是想伺机进来看看病人。有一次我科收治了一位92岁的女患者,他是家中年岁最大的长者,家属非常紧张,不放心将患者交给我们,护士们再三向他们解释后,才将信将疑地离开,第二天探视时,家属问爷爷,住得怎么样?爷爷说,护士们不但随时守在身边观察病情,还经常主动询问有何需要,给他洗脸,摖身、泡脚,对他比儿孙还好。还有一位“三无”病人,入院时病情非常危重,又没有家属,科主任及护士长立即向院领导汇报,院领导非常重视,指示先行救治,使患者病情迅速得到控制。在患者住院期间,护士们每天给他翻身、拍背、洗脸、擦身,进行康复锻炼,患者卧床近1月余,没有发生一项护理并发症;当患者可以进食时,没有家属给患者送食物,护士们自发为患者买来米饭、牛奶等,为他增强营养。从而做到基础护理技术专业化,对特殊病人按需实施基础护理服务个体化,基础护理工作人性化。

四、倡导主动服务、感动服务

1、强化服务意识、规范语言及行为,展示良好形象

在做健康宣教接待患者及家属时,护士面带微笑、态度和蔼的履行告知义务,在接电话时特别遵守良好的电话礼仪。在工作和服务时牢记我们的宗旨: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减轻痛苦,促进康复为己任。通过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更加注重在细节中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岗期间不大声说话、不干私活、不脱岗、不扎堆聊天、不接与工作无关的电话。工作中注意自身形象的保持,遇蛮横无礼病人和家属及时回避,不与病人及家属发生正面冲突。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以“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时刻将人性化的服务纳入各个工作环节,严格履行护士职责。在服务理念上做到四个一点:即“耐心一点;细心一点;主动一点;微笑一点”。

2、优化服务流程

我科的各类急危重病人采取先抢救处理,后交费的做法,缓解了病人家属等候时的烦躁焦急心理,将护患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在抢救中,科室优化了抢救程序,对危急重症患者,开通绿色通道,使患者得到快速完善的全程救治,保证了危重病人得到切实有效的治疗。

3、积极开展岗位练兵 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

为把优质护理落到实处,用实际行动感动服务对象,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优质护理。我科全体护理人员开展岗位大练兵,对轴线翻身、口腔护理、床上擦浴、床上洗头、吸痰、手卫生等一系列基础护理操作进行了重点的训练,对轴线翻身的要点及人员分配进行了强化和巩固;对于口腔护理时个别患者存在口腔异味和牙垢清洗不彻底等常见问题,大家集思广益,献言献策,分享了一些自己的小窍门,最后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危重患者口腔护理方法:对床上擦浴这项护理操作,在其过程中怎样配合,怎样的姿势最节省体力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规范。训练后由护士长对每位护士的每项操作进行逐一的考核,并对大家在操作中出现的共同及个别问题进行了点评,对几项护理操作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特别强调指出:(1)对不同患者应选择相应的口腔护理液(2)在床上擦浴过程中逐一与患者沟通以便了解神志及病情变化情况(3)在床上擦浴过程中一定要逐一对患者的隐私的保护。

4、我科护士为患者提供了从头到脚的全部生活护理,晨晚间护理,卧床护理,饮食护理,排泄护理,全身清洁护理,按照特级护理的要求,做得非常细致,并不断发现不足,持续改进。如针对个别患者存在口腔异味,漏泡脚,漏洗头等情况,科室落实由当班的责任护士完成,护士长逐级监督检查,保证了患者各项生活护理的落实到位。

5、针对重症医学科常见病种制定健康教育手册,对轻型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提升了护理质量的品质,患者及家属反馈良好。

6、为清醒患者读书读报,留有护患关系联电话,受到病人及家属一致好评。

7、提供便民措施:专门为患者购买冰箱存放病人食物,提供微波炉为患者热饭菜,病人外出检查提供雨伞等一切方便病人的措施。

五、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护理能力

在加强科内培训和考核的基础上,还在护理水平的提高方面实行了“走出去”的方式:外出进修、学习、参会的方式派出了12名护士“走出去”,更新了护理理念,提高护理能力

为深化“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契机,在我科积极开展以“服务在我手中,感受在您心中”为主题的优质护理服务活动,通过培训、宣传学习,科室医护人员思想统一,充分认识了优质护理活动的主题、目标、内涵,在工作中真正体现“服务在我手中,感受在您心中”的理论,从思想上、行为上提高了认识。进一步改变观念,迎接挑战,以积极的心态、扎实的工作投身到以“服务在我手中,感受在您心中”为主题的优质护理活动中来。今年5.12护士节活动中,我科荣获优秀护理团队称号。

六、护理创新点

1、结合科室护理工作的实际,使用表格式“危重病人护理记录单”,采用表格化的护理文书,以缩短护士花在记录上的时间,将护士真正的还给病人。

2、使用“床头角度线”,有效预防VAP。重症医学科优质护理核心小组成员们集思广益,开创性的使用了“床头角度线”,以便更加准确的使病人达到理想的体位,使护士们在工作时能一目了然的确定患者的体位是否合格。

4、为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我科采取听诊器、体温表等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保证患者安全。

七、重视健康教育,延伸护理服务

结合专科特色,不断丰富优质护理服务内涵,为患者提供从入院到出院及出院后的全过程无缝隙护理,认真做好患者的入院教育、住院护理、出院指导、出院后访视等工作,把“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贯穿到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微笑服务、诚信服务,技术上精益求精。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努力实现护患零距离,护理零缺陷,病人零投诉,使病员真正得到心理康复,早日回归社会,提高护理质量,不断提高综合满意度。

重症医学科的人性化护理方法 篇3

【关键词】重症医学科;人性化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4-0097-02

随着医疗体制的深化改革,人们的护理工作的要求不断增加,特别是重症医学科,该科室有,危重患者多,病情严重,变化快等特点,给护理工作带来的一定的难度。人性化护理是一种现代化护理方法,是“以人为中心”开展护理工作,其对于患者信念的秉承和尊重,在护理实践过程中,人文精神体现在患者的价值中,主要包括尊重患者的权益,满足患者一切合理的需求,一切以患者的生命和安全为主,其即满足对环境人性化的体现,同时也是护理人员个人素质的体现。本文为进一步探究重症医学科人性化护理的有效方法,特综述如下:

1设定专门的护理小组和具体方案

(1)建立护理二级班,近年来,随着医院各科室的快速发展,每年引进的新人也比较多,,由于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是全院急、重症患者,这就对护理人员提出更多的挑战,不仅要具备专科护理知识和抢救知识,而且要对病人的病情有全面系统的认识,除此之外,还要熟练掌握各种监护仪器的使用,为此,医院可通过开展护理培训班,具体由护士长和主管护师以上的人员担任,全面提升重症医学科的护理工作质量。(2)建立专门的科室QQ群或微信平台,通过网络相互交流科内最新的动态,讨论护理患者的经验,技术等,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此外,管理者还可以在节假日等特殊日子里,通过网络送上祝福,让护理人员感受到领导的关怀,有助于提高护理工作积极性,更好的为科室贡献自己的力量。(3)建立排休安排,为了体现人性化的护理理念,由本科室护士长设立排休安排,每周护士长在排班前,将需要休息的护理人员及时间写在排休安排上,护士长结合科室情况,尽可能安排休息或调班,使得每一位护理人员能够充分休息,且精力充沛工作, 这种护理模式,有助于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4)细微之处关心,尊重护士[1]。管理者应该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从细微之处关心、体贴、尊重护理工作人员,帮助他们及时解决生活及工作的难处,同时增进与护理人员的交流,使他们以最大的积极性投入到工作中,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2对患者的人性化护理

鉴于重症医学科患者发病较急骤,且病情的发展较快,同时并发症较多,加之病房的环境较为特殊,所以可能导致该科室患者的心理较一般患者有差异,如需要多种导管、治疗的在就诊的过程中需要暴露身体器官,或由于身体不适导致的焦虑恐慌,或监护设备以及抢救等带来的刺激等,均会导致患者对病房不适应,同时还可能由于某些患者语言障碍,或亲友探视时间较短,所以较孤僻。所以要求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在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的同时应采用亲切的称呼,并且向患者主动介绍,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首先向患者简单介绍医院的基本情况,并告知患者基本规章制度,继而减少患者的陌生感。这对主管医师的基本情况向其介绍,取得患者的信任;②根据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实际要求,做到语言规范化,当患者出现激动情绪时应适当予以处理,让患者体会到关心和关爱;③护理人员应予以患者尊重,尽量减少患者器官暴露的情况,在给患者进行更衣、擦浴、导尿、换药、灌肠等操作时应适当遮挡;④在对重症医学科患者实施护理时,可采取放松训练方法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主要包括肌肉训练、呼吸训练以及想象放松法等。

3对家属的人性化护理

患者入院后不仅需要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同时还应热情对待患者家属,并向其介绍医院的基本情况和规定,交谈应注意文明用语,并做到态度温和,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时应动作熟练,给家属留下良好的印象。家属探视时应详细介绍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同时告知家属患者的饮食、药物治疗以及排泄等情况,并让患者了解出现异常情况基本处理,并及时告知医生,指导家属加入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如经常帮助患者翻身、按摩以及擦洗等,让患者感受到关心。

4环境人性化护理

在针对环境的人性化护理方面,应做到如下几点:①患者入院后应给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干净、卫生的住院环境,每天进行病房的消毒,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给患者准备微波炉加热食物,进一步促进患者的康复,病房内窗帘最好选用暖色调,为患者营造一种家的感觉,此外还应注意保持病房内的安静,夜间按时熄灯,确保患者充足的睡眠时间和优质的睡眠质量;②对于康复的患者的重症患者应做好隔离,并将常规救治和尸体料理做好隔离。

3讨论

人性化护理方法主要是从细节入手,与护士、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在护理工作中营造良好的氛围,此过程中,需要护理管理者树立人性化的护理理念,保证公平、公正的原则,营造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工作环境,进而激发护理工作人员对重症医学科患者的护理热情,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全面打造一支高效、和谐的护理队伍[2]。本次实验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任性化护理方法,具体从开展护理培训班、建立专门的科室QQ群或微信平台,建立排休安排,细微之处关心,尊重护士等方面!开展,有效提高了护理满意度,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有研究曾通过对比分析传统的护理模式和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护理效果,结果发现实施传统护理的37例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0.27%,而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的37例患者最终的护理满意度为97.30%,组件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组表示,人性化护理服务是重症医学科患者的一种理想的护理模式。

综上,实施人性化护理方法,可有效减少重症医学科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保证护理质量,促使患者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黄子波,李观庆,罗宇欢.分析人性化护理服务在重症医学科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5,01(10):203-204.

[2]汪蓉,杨宝义,杨建国.重症医学科的人性化管理方法[J].中国医药导报,2011,12(17):122-123.

重症脑卒中病人实施优质护理初探 篇4

1 临床资料

2010年3月—2011年3月我科共收治重症脑卒中病人153例, 其中脑梗死97例, 脑出血56例;年龄35岁~91岁, 平均58.2岁;深昏迷18例, 浅昏迷 24 例, 意识清醒96例, 其余病例没有交代;行气管切开术6例, 入院带入压疮者8例, 14例有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入院后给予脱水降颅压、脑细胞活化剂、促醒剂、氧气吸入、中心监护, 昏迷病人给予鼻饲、导尿, 气管切开病人给予定时雾化吸入、翻身、叩背、吸痰, 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 有压疮病人给予压疮护理等。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 治愈82例, 留有肢体功能障碍91例, 留有语言功能障碍48例, 死亡6例。

2 护理

2.1 昏迷病人的护理

密切观察病人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情况, 每小时记录1次, 病情变化随时记录, 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①脑水肿是重症脑卒中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按时、正确地使用甘露醇快速静脉输注配合呋塞米消除脑水肿非常重要, 还要注意出入量平衡, 合理分配输液量。严密观察病人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②昏迷病人出现眼睑闭合不全或完全不能闭合, 使角膜长期暴露容易发生干燥性角膜炎和结膜炎, 如不能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容易发生角膜溃疡, 致使视力丧失, 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因此当病人出现眼睑闭合不全时要非常重视。首先, 患眼覆盖无菌生理盐水纱布, 定时用护眼液滴眼以冲洗异物保护角膜, 并用红霉素眼膏涂眼, 同时用胶布牵拉上下眼睑使之闭合。③消化道出血是脑卒中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儿茶酚胺类物质的释放使胃肠黏膜血管痉挛收缩导致缺血, 而神经兴奋又使胃酸增加损害胃黏膜屏障, 导致黏膜缺血、局部糜烂出血出现应激性溃疡。因此, 在病人病后72 h内如无严重并发症, 给予胃管鼻饲定时回抽胃液, 应用胃黏膜保护剂。当回抽胃液呈咖啡色时应根据医嘱及时化验胃液潜血试验, 如为阳性即给予冰盐水冲洗, 然后给予凝血酶鼻饲, 有效控制病人的消化道出血, 减少并发症。④昏迷病人一般都会伴有尿失禁或尿潴留, 通常需要留置尿管, 所以防止尿路感染也很重要, 首先用温开水清洗会阴部, 每天用碘伏消毒尿道口2次, 定时开放导尿管, 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

2.2 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

①环境要求:将病人安置在流动人员相对少的监护病房, 每天紫外线照射消毒2次, 每次1 h。每天用 500 mg/L含氯消毒剂擦地面3次。出入人员换鞋、更衣、戴口罩, 温度18 ℃~20 ℃, 相对湿度50%~60%, 病房定时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润。②呼吸道管理:有效的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 采用三步排痰法即一叩 (翻身叩背) 、二冲 (2%碳酸氢钠溶液气道灌洗) 、三吸 (吸痰) , 并遵医嘱定时进行雾化吸入治疗, 有效地缓解了痰液位置深不易吸出、痰液黏稠、吸痰不彻底等问题, 减少了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③切口的护理:每天定时换药, 用碘伏棉球由内向外消毒切口, 分泌物多时随时更换敷料。

2.3 意识清醒病人的护理

①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应多与病人沟通交流, 鼓励病人克服恐惧和焦虑的情绪, 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以利康复。语言沟通障碍者可以教其用肢体语言来沟通, 如喝水伸出拇指、小便伸出小指等, 还可做一些卡片让病人来选。②皮肤护理:每隔2 h给病人翻身, 保持肢体的功能位。带压疮的病人要给予压疮护理, 根据压疮的分度利用美皮康、美盐、美清佳、美诺佳等先进的治疗器具, 尽量减轻病人的痛苦, 并预防性保护未发生压疮的骨突处。③康复护理:病人病情稳定后即可做肢体康复训练, 标准的肢体康复训练可促进偏瘫肢体血液循环并可防止肌肉萎缩及废用综合征的发生。

3 体会

重症脑卒中病人病残率和致死率极高, 如果护理不当容易引起诸多并发症而导致死亡。1年来, 我科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护理人员转变了护理服务理念, 提高了服务意识, 通过帮助病人解决一些问题, 对病人给予生活上的照顾、心理上的关心, 加深了护士与病人的交流、沟通, 形成了和谐的护患关系, 比我科往年的病人满意度提高了10%。护士真正做到在病人床边, 亲自为病人做各项生活护理, 及时将病人的信息传递给医生, 不仅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更深层次地提升了护士的自身修养, 降低了病人的病死率, 提高了病人的社会适应性。

参考文献

[1]张洪君, 杨美玲, 苏春燕, 等.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实施意义与落实方案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 2010, 10 (4) :22-23.

[2]张会芝, 卢杰, 骆金凯, 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转变护理工作模式[J].中国护理管理, 2010, 10 (4) :29-31.

[3]朱丽芹.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创建与实施[J].护理管理杂志, 2009, 9 (10) :51-52.

[4]陆皓, 张华, 李娟, 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实践与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 27 (8B) :1206-1207.

[5]丁炎娥, 杜立.护士对基础护理质量意识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 2006, 6 (8) :12-14.

重症医学科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5

1.2缺乏信任容易猜疑在ICU住院的患者除了有限的探视时间与家人交流外,没有与家人更多的交流,ICU病房内的各种声音和视觉刺激更多的是诱发了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使患者的认知、判断力下降,出现对时间场所的认知障碍,对医护人员有关治疗、护理方面的解释产生误解,不信任医护人员,隐瞒自己的病情,有不适也不说,对医护人员甚至抗拒。

1.3睡眠的影响大部分患者在ICU治疗的早期就会影响到睡眠,长明灯、各种监护仪、输氧管的报警声,夜间的护理活动及病人的基础治疗、接受新入院的患者以及气管吸痰声等会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异常刺激,对患者的睡眠产生不良的影响。

1.4经济方面的担忧ICU病房住院费用高,给病人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思想包袱,使其不能安心配合治疗。

1.5患者自觉人格的丧失和护理人员的素质ICU患者绝大多数全身裸露,而护士较多的注意监护和治疗,从而忽视了患者本身的存在,损伤了患者的自尊,ICU的护士因为工作的繁忙,人员配备不足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没有过多的时间与患者交流,有时对自己的情绪制约不好,从而使患者产生对立情绪。

2心理护理措施

2.1减轻患者的感觉负荷,解释影响患者的环境刺激,减少他们的恐惧和焦虑。护士主动向患者介绍ICU的情况,重视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让患者的合理要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2.2ICU环境设置尽量家庭化,增加生活的气息,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尽量调节病房内的温湿度甚至光线,以更好的适应患者,尽量保持安静,避开使患者看到同病室患者抢救的场面,以及其他危重患者的`恶液质状态,可以提供报纸、使用耳机的收音机等最大限度的给与患者心理安慰和鼓励。

2.3做好心理疏导,通过护士细心和周到的工作,逐步缓解或减轻患者的心理理由和压力,要做到向患者所想,真正的换位深思,如:操作时动作轻柔、操作前做好解释工作,尽量减小各种报警的音量,放置设备时尽量避开患者的头部,尽我们所能做到最好,如:根据病情调整最佳舒适卧位和局部按摩的次数,睡眠不仅可以保证病人体力的恢复,还可以使病人放松,对病人尤为重要,应该最大限度的减少对患者睡眠的干扰,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必要时可以使用镇静剂,保证患者的睡眠。

2.4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交流方式,准确判断患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及时给予解答,减轻患者的精神负担和疾病的痛苦,可以指导家属给与患者最大的精神支持和鼓励。使患者消除疾病以外的思想负担。

2.5做任何操作时尽量减少暴露部位,尊重患者自尊,必要时应用屏风,认真做好基础护理,给予患者家人般的关怀,以增进护患感情。对ICU的护士的要求更高,ICU的护士应以广博的知识武装自己,以镇静的神态、亲切的语调、熟练地操作护理患者,使患者从心理上认同自己,充分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使患者处于最佳的生理、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3讨论

危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主要是指处于清醒状态的患者的护理,由于病情危重,神志清醒多数病人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我们针对病人的不良情绪,及时疏导、耐心解释,以增加病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ICU患者比一般患者更多地面对不良疾病预后,甚至受到死亡的威胁,因而容易心浮气躁、情绪变化不定。护士应尽可能保持患者心平气和,稳定患者的情绪。ICU要保持室内安静,创造一个安全可靠和谐的气氛。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减少和预防ICU综合症的出现,在护士积极施救的同时认真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要富于同情心,耐心进行劝导,要讲究语言的艺术,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积极因素,这一切对疾病的康复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敏.ICU环境对患者身心影响的研究及深思[J].中华护理杂志,,39(4):306.

重症医学科优质护理 篇6

【关键词】:慢性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优质护理;治疗效率;依从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5-0052-02

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最严重的一型病毒性肝炎,根据病变程度和发病缓急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慢性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大多数系由急性重型肝炎迁延而来,少数由急性普通型肝炎恶化进展而来,慢性重症乙型病毒性乙肝病程长,可持续数周至数月,病情稍缓慢,如治疗得当且及时,病变可停止发展并有治愈可能。但慢性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依然是死亡率高、并发症多、传染性强、病情反复率高、治疗难度大的病症,目前患者的治疗恢复情况并不乐观,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多不高。研究表明,优质的护理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也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状态。本研究只要探讨优质护理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到2014年10月接收治疗过的80例慢性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上给予优质护理,对两组的护理后的临床症状和各项数据指标进行观察统计分析。其中,对照组平均年龄(45.9±6.7)岁,男女病例分别为27:13 ,观察组平均年龄(46.7±7.2) 岁,男女病例分别为28:12,对照组病程为3个月—23年,平均 (10.5±3.5) 年,观察组病程为2个月—25年,平均 (11.3±3.8) 年,对照组和观察组均符合诊断标准,且在性别比例、病程、年龄上不明显差异,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治疗方案相同的情况下,对两组都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进行优质护理。具体方法有下列几种。

1.2.1 指导用药 科学合理的坚持用药是慢性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减缓病情、康复的重要保证,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指导是医护人员最重要的护理工作之一。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医生的药方严格在规定的时间内给病人正确的用药,牢记用药时间、用药量、用药次数、药品种类、用途、注意事项,用药前检查、用药后做好观察和记录等,如患者有不良反应,应及时向主治医生反应。慢性重症乙型病毒性乙肝病程长、病情反复,不同时期的用药医护人员都应该注意。而且,患者容易产生倦怠和消极心理,采取措施让患者坚持积极服药也是医护人员的责任和义务。

1.2.2 心理护理 慢性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虽然并不常见,但具有死亡率高、并发症多、传染性强、病情反复率高、治疗难度大的特点,在很长时期内都没有疗效显著的药物和治疗方法,转化为肝硬化、肝癌的情况也不少见,是比较狠毒的一种病。鉴于此,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治疗的影响更明显。焦虑、恐慌、抑郁、消极治疗等患者经常出现的心理疾病是医护人员要及时预防并给予疏导的。医护人员应多跟患者交流,较少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强积极治疗的欲望,同时鼓励患者与病友之间的交流,减少患者的孤独感,并相互勉励,对患者家属也要做必要的心理疏导,减少患者家属的恐惧心理和疏离对患者的伤害等。

1.2.4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医护人员的重要工作之一,良好的健康教育能促进治疗过程的进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慢性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需住院治疗、卧床休息、合理营养、保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医护人员应充分对患者进行讲解和教育,使患者对慢性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有全方位、比较客观的认识,并掌握一般自我管理的方法、技能等,并督促和帮助患者改善饮酒、晚睡、进食不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增加患者适量运动等。

1.2.5 饮食护理 医护人员对慢性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饮食护理是护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医护人员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和医生建议,制定饮食计划和食谱,尽量减少患者饮食中蛋白质的摄入,同时多给患者实用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食品,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1.3观察指标 对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进行观察比较。

1.4评价标准 将治疗效果分为三个等级。痊愈:肝炎患者所有临床症状均已全

部消失或有明显好转,ALT、PT、AST、TB 等全部正常;有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稳定不变或有明显好转,ALT、PT、AST、TB ≤ 30%,PT 时间≥ 5 s;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并未得到显著改善,甚至有病情加重或死亡等情况发生。采用 SPSS 15.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患者依从性量表来采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护理满意度评估。

2.结果

经过对80例慢性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发现观察组的40例患者的治疗效率(总有效等于治愈和有效之和)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依从度也高于对照组,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慢性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最严重的一型病毒性肝炎,病程长、死亡率高、并发症多、传染性强、病情反复率高、治疗难度大,目前患者的恢复情况并不乐观,生活质量也不高。研究表明,优质的护理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也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状态。本组试验采用80例慢性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对两组实施常规护理的情况下对观察组进行优质护理,并观察两者的治疗效果和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结果显示,进行了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治疗效果好对医护人员的依从度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表明,医护人员应积极对慢性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进行优质护理,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小容.优质护理在慢性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1):345-346.

[2]黄文奋.重症肝炎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当代护士,2010,6(3):101-102.

[3] 邓艳琼,唐月嫦.重症肝炎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2(7):187-188.

重症医学科优质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 我院儿科病房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100例, 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 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0例。其中, 对照组患儿男20例, 女30例, 年龄最大的是11岁, 最小的是6个月, 平均年龄是 (5.9±2.1) 岁;观察组患儿男25例, 女25例, 年龄最大的是12岁, 最小的是7个月, 平均年龄是 (6.1±1.8) 岁。两组患儿均符合WHO规定的重症肺炎的标准[2], 即:咳嗽、气促、痰多、呼吸困难、发绀、烦躁, 肺部听诊有干湿啰音,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 病毒感染者淋巴细胞数量增多, X线检查显示肺纹理增粗, 可见小斑片状肺实质浸润影, 严重者见大片融合影。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情和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护理, 包括抗感染、退热、补液、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等;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 采用优质护理干预, 具体方法为: (1) 入院指导:患儿入院后, 责任护士要详细了解患儿病情, 并向患儿家长介绍注意事项、医院环境, 对有特殊需要的患儿, 根据情况, 灵活护理。 (2) 日常生活护理:患儿入院后, 医护人员要提供安静、整洁的住院环境, 定时开窗通风, 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在饮食方面, 嘱患儿家长给与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并少食多餐, 保证患儿的营养均衡, 最好给与半流质饮食[3], 避免引起患儿的呛咳, 甚至窒息;医护人员还要开展健康宣教工作, 向家长讲解重症肺炎的相关知识及一般症状的处理措施;要注重心理护理, 消除患儿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争取他们的信任, 使积极配合治疗。 (3) 专科护理:医护人员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 积极采取措施, 减轻患儿痛苦, 例如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并定时为患儿变更体位、拍背, 促进痰液的排出;严密计算和控制液体的输入量和滴速, 以防造成心力衰竭和呼吸窘迫。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退热时间、心力衰竭消失时间以及止咳和气促改善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计量资料,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在退热时间、心力衰竭消失时间以及止咳和气促改善时间方面的比较, 观察组患儿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 P<0.05, 见表1。

3 讨论

肺炎是指不同病原体或者其他因素导致的肺部炎性反应[4]。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的固定干湿啰音。重症肺炎是指除呼吸系统外, 还累及循环、消化、神经等重要系统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严重的患儿将会出现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甚至导致患儿死亡[5]。由于小儿各系统发育尚不完善, 抵抗力较差、发病急、病情重, 因此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 并采取护理措施。

我院根据《卫生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要求和标准, 对小儿重症肺炎患者开展优质护理干预, 效果明显。由于年龄特点, 小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依从性较差, 因此心里干预是必不可少的, 要加强与患儿和患儿家长的沟通, 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求, 及时劝慰, 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在日常生活方面给与护理干预, 可以保证患儿有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 保持营养均衡;对患儿家长的宣教工作, 可以传播重症肺炎的相关知识和一般症状的处理措施, 这样更方便对患儿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本研究结果首先是, 观察组患儿在退热时间、心力衰竭消失时间以及止咳和气促改善时间方面, 均优于对照组患儿, 说明优质护理干预在小儿重症肺炎的治疗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热情善良能缩短患儿的患病时间, 临床应推广应用, 最大程度的减轻患儿痛苦和家长的负担。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小儿重症肺炎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 我院儿科病房收治的小儿重症肺炎患者100例, 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 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儿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 实施临床护理后, 两组患儿的症状均有所改善, 但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心力衰竭消失时间以及止咳和气促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 且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小儿重症肺炎患者在积极的临床治疗的基础上, 采用优质护理干预, 可以明显缩短患儿的发热时间等临床症状, 减少患儿及家长的痛苦。

关键词:优质护理干预,小儿重症肺炎,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蔡秀乔, 何雪.优质护理干预在小儿重症肺炎中的护理效果[J].吉林医学, 2014, 35 (22) :5039-5040.

[2]李桂芝, 付明珠, 徐艳坤, 等.小儿重症肺炎的观察与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4, 14 (8) :270-275.

[3]叶秋云.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重症肺炎疗效的影响[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2014, 32 (1) :77-79.

[4]孙蓓.护理干预对36例重症肺炎患儿的效果观察[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l3, 31 (2) :145-146.

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管理体会 篇8

1 完善人员管理

1.1 合理配备护理人力资源

合理而充足的护理人员配备是保证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1]。重症医学科为封闭式治疗场所, 具有无家属陪护, 病人病情重、变化快, 护士工作任务繁重、负荷大等特点, 护士容易产生身心疲劳综合征, 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认知行为变慢、工作质量下降, 最终导致发生差错的几率增加[1]。因此, 要求重症医学科专科护士的固定编制按照《2008年医院管理指南》执行, 护理人员与床位之比应为3∶1以上的标准, 我科开放病床4张, 现有护士10名, 缺编2人, 已申请增加2名护士。

1.2 严格执行重症医学科护士准入制度

我院重症医学科护士必须有护士执业资格证, 并且从事临床护理工作3年以上。

1.3 加强教育和培训, 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护理人员的素质对临床护理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1]。 (1) 职业道德与法律意识教育。重症医学科危重病人无陪护, 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注重培养慎独精神。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 我们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士条例》《中国患者医疗安全的十大目标》《2009年医院管理指南》等, 引导护理人员学法、懂法,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观念。 (2) 专业知识及技术培训。护理人员应分批参加各种危重症护理知识的培训。此外, 每周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 内容为专科知识及危重症医学知识和抢救技术, 由本科医生和护士轮流讲课, 通过学习和备课, 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基本医学知识和危重病人的抢救技术及语言沟通能力。不定期聘请急诊科人员对我科护理人员进行急救技术培训。根据不同病人进行护理查房和危重病例讨论, 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水平。强调科室培训和自学相结合, 让护理人员利用业余时间接受成人教育。

2 强化制度管理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根据三级医院评审要求和《2008年医院管理指南》对重症医学科的要求, 在我科原有护理规章制度的基础上, 以质量、安全为核心, 不断完善各种护理常规、操作规范以及各种监护与抢救器械的维护与管理制度, 如危重病人探视制度、疑难危重病例护理讨论制度, 各种护理操作流程以及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重症医学科护士紧急调配预案、各种仪器操作、重症医学科病人外出检查制度等, 并将各种制度汇总成《重症医学科护士工作手册》, 要求每名重症医学科护士必须掌握。

3 科学管理,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和服务理念

在新的医疗形势下, 要做好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管理者不仅要注重环境、制度管理, 还要在管理中树立科学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使安全管理科学、有效。

3.1 科学沟通, 创造和谐的护患、医护关系

在病人入住重症医学科时, 详细向清醒病人及其家属介绍病房的环境及管理制度, 包括:危重病人探视制度、危重病人约束告知制度、费用情况、病情的预后等, 让病人家属在重症医学科住院须知单上签名;在家属探视时多与家属沟通, 尽可能取得病人及其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减轻家属的负担, 使治疗与护理工作顺利进行。在危重病人治疗与护理过程中, 医生与护士

甘肃省天水市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防治策略研究

全福才, 赵淑玲, 刘宝录, 李江红, 卢艳, 郭强强, 张雅静, 辛瑞虎, 王玲, 马彦东, 王热勤

(天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甘肃天水741000)

关键词: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R512.9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1246 (2010) 11-0133-02

男男性接触者 (MSM) 是艾滋病高危人群, 包括与男性有性关系的男同性恋者、男双性恋者和少数男异性恋者[1]。他们的多性伴、无保护性肛交和口交等性行为, 易造成性病、艾滋病在该人群中传播[2,3]。为了有效遏制艾滋病在该人群中传播, 笔者从2006年开始在本市MSM中开展防治工作, 并于2006、2007和2008年进行了3次问卷调查 (第1次基线调查175人, 第2次中期评估调查208人, 第3次终期评估调查200人) 。

l对象与方法1.1对象

经常出入天水市MSM活动场所的MSM。1.2方法

(1) 做好MSM动员工作。为了使更多的MSM志愿者积极

密切配合, 确保治疗和护理工作安全进行。

3.2 激发护士主人翁精神, 共同管理病房

对于各种护理管理记录本和科内仪器的管理, 要求人人参与并互相监督, 以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和仪器的合理使用。

3.3 强调以人为本管理理念

在管理中强调以人为本, 充分发挥和挖掘每个人的长处, 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4 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病人的个人尊严不能因生命活动力降低而递减, 护理人员有责任帮助病人维护人格尊严。在护理工作中提倡“工作慎密、追求卓越、呼唤生命、永不放弃”的理念, 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 安全第一”的服务理念。

4 加强环节管理, 严防发生护理差错

4.1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坚持床旁“三交、四清、三洁”, 即口头交、书面交、床旁交, 病情清楚、医嘱清楚、用药清楚、记录清楚, 病人皮肤清洁、衣物清洁、床位清洁。坚持做到“交不清不接, 接不清不交”。

4.2 加强危重病人转出安全管理

参与艾滋病防治活动, 主要利用天水市预防艾滋病网站———龙城家园网站、媒体等鼓励和支持MSM志愿者参与社会动员等。 (2) 大力开展同伴教育工作。 (3) 鼓励和支持志愿者小组、个人开展外展服务。 (4) 开展电话咨询服务。 (5) 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并免费发放安全套和润滑剂、宣传材料等。 (6) 开展规范化性病诊疗服务。 (7) 开展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等。通过问卷调查艾滋病防治效果。

1.3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2结果

2.1一般资料 (见表1、表2)

由表1可知, MSM平均年龄基线调查和中期评估调查基本

严格执行重症医学科转出制度。在转出病人时及时与医生、病人及其家属以及转至科室沟通, 做好各种管道的保护工作, 在转运途中与医生配合, 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在交接班时, 提示接班科室该病人注意事项, 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单。

4.3 加强危重病人外出检查安全管理

严格执行重症医学科病人外出检查制度。及时与医生、清醒病人及其家属沟通, 准备好各种抢救用品, 做好各种管道的保护工作, 在检查途中与医生配合, 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 以保障病人在检查途中的安全。

4.4 根据人员和时间合理排班

(1) 人员方面:根据职称和年龄进行合理配置, 做到高、中、低和老、中、青合理搭配, 充分发挥各级职称护理人员的作用, 起到体力和能力的合理利用和带教监督作用。 (2) 时间方面:实行弹性排班, 在危重病人多、抢救工作繁忙时加强人力, 护士长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护士长不在时由责任组长把关, 以保障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重症医学科优质护理 篇9

关键词:内科急重症,优质护理,护理经验

内科急重症患者是内科中常见的病症, 死亡率高, 救治难度大, 也增加了护理的难度。特别是当今,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护理的要求也逐步提高, 为总结内科急重症患者的优质护理措施效果及护理经验, 2014年3月-2015年4 月收治内科急重症患者80 例, 进行综合护理,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 年3 月-2015 年4 月收治内科急重症患者80 例,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 例, 其中观察组男23 例, 女17例, 年龄14~79 岁, 平均 (45.7 ± 3.1) 岁, 对照组男22例, 女18例, 年龄16~71岁, 平均 (45.9±3.2) 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护理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细化专业护理、坚持生命体征观察, 具体护理措施: (1) 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处于危重情况, 对疾病的预后并不乐观, 因此多数患者会出现焦虑、恐惧、悲观失望等低落情绪[1], 严重影响了疾病的预后, 因此, 护理人员要仔细了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 及时进行沟通和疏导, 同时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 在病情及治疗方案、展望治愈后生活等方面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循序渐进的疏导, 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让患者对疾病的有关知识有所了解, 减少对该病的恐惧感, 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在患者家属探望前, 一定要与其进行深入的沟通, 避免患者家属和亲友因对于病情的不了解而表现出惊慌失措, 甚至易怒、冲动, 从而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使病情恶化。相反, 要求患者家属在探望期间, 要保持平和、冷静甚至积极、乐观的心态, 通过正面、积极的影响, 辅以医护手段, 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增强患者克服困难、战胜疾病的信心。急重症患者因病情的进展情绪波动极大, 单纯的语言沟通很难取得理想的心理疏导, 难以达到心理护理的目的, 必须辅以行为上的心理疏导。行为上的心理疏导表现为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的有条不紊, 忙而不乱, 信心十足, 操作时轻、快、稳、准, 这在很大程度上可消除患者及家属的恐惧情绪, 以便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 (2) 细化专业护理:对意识清楚、脸色正常者, 注意保暖, 并垫低枕头, 找平坦的地方, 让患者躺倒。对脸色正常者, 只要盖棉毯保暖就行。对意识清楚, 无休克症状者, 可让患者保持原有姿势, 不宜多搬动。对感到心脏, 胸部痛苦的患者, 用棉被垫在患者背后, 让患者呈平卧姿势。面朝椅背坐下, 让脚伸出, 头搁在坐椅背上, 这一姿势可以帮助减轻呼吸困难。对脸色异常、有休克症状、下肢出血的患者, 用棉被垫高下肢部。休克症状:脉搏、呼吸加快, 面色苍白, 冒冷汗, 血压下降, 意识模糊, 手脚发冷。对处于昏睡状态的患者, 让患者侧身躺下, 轻轻将脚弯曲, 把自然弯曲了的左手腕压在右手心背上, 将下腭搁在上面, 使下腭突出, 舌伸出, 这样有利于呼吸道通畅。及时吸氧、保持呼吸道畅通、建立2~3 条静脉通路[2], 对提高救治成功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吸氧过程中, 让患者取半卧位, 根据缺氧程度来调节氧流量, 另可以告诉患者及家属调节方法, 在使用药物时要仔细阅读医嘱, 按照正确的给药途径进行给药, 避免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根据患者患病的不同, 进行专业的护理,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指导患者有效咳嗽, 及时排除体内痰液, 定时给患者翻身, 减少压疮、褥疮的发生, 给予合理的按摩, 促进血液循环, 减少血栓的形成, 病房内保持空气新鲜, 及时更换床单, 减少院内交叉感染。 (3) 仔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重点观察患者的呼吸、循环等, 发现异常, 及时通知医生。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比较:观察组40 例患者治愈34 例, 治愈率85.0%, 发生并发症4例, 并发症发生率10.0%, 患者满意39例, 患者满意度97.5%。对照组40 例患者治愈32 例, 治愈率80.0%, 发生并发症14 例, 并发症发生率35.0%, 患者满意35 例, 患者满意度87.5%, 两组治愈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是医疗改革的一部分[3], 是建立并落实新的护理工作模式, 坚持以“患者为中心”, 进一步规范临床护理工作, 建立新的护理管理构架的保障[4]。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够加强基础护理, 改善护理服务, 提高护理质量, 保障医疗安全, 为广大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本组资料显示:自实施优质护理以来, 护理人员业务技术能力明显提高;职业责任感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不断提高;护士的职业认同感和自身价值感增强;患者家长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减少了不良事件和护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梁海群.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及应对措施[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4, 6 (1) :117-118.

[2]王建荣, 皮红英, 马燕兰, 等.新形势下医院优质护理服务体系的构建及其实践[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 27 (8) :1201.

[3]苗文梅, 郑文善.心血管内科急重症护理中的风险评估和防范[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0, 29 (11) :208.

重症医学科优质护理 篇10

1 强化基础护理服务意识

1.1 完善基础护理管理组织体系

科室成立基础护理质量控制小组。质量控制小组每月按照基础护理质量检查标准进行活动, 每月活动4次。月底进行质量控制总结, 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提出改进措施, 并针对上月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效果的评价。

1.2 强化基础护理工作的细节管理

1.2.1 头发护理

对卧床、汗多的病人, 给予在枕头上铺上棉质毛巾, 每日梳头1次, 头发结团时, 可用3%乙醇湿润后小心梳理, 达到易梳、清洁、去味的作用。每周应洗头1次, 洗头时应注意室内温度及病人的病情变化, 如果病人有心悸、胸闷或面色苍白等情况, 应立即停止洗头, 放正体位, 并及时吹干头发, 防止着凉。洗头动作应轻快, 以免对病人的病情造成影响。

1.2.2 眼睛护理

对意识昏迷的病人, 应做好眼睛护理, 可以使用氯霉素眼药水点滴双眼, 眼睑闭合不全病人可涂红霉素眼膏, 或用油纱布遮盖, 使角膜与空气隔绝, 避免发生角膜发炎、溃疡、白斑形成, 影响外观甚至视力。

1.2.3 口腔护理

可用盐水或冷开水帮助病人清洁口腔, 如有义齿, 取下浸于冷开水容器内。在做口腔护理过程中, 血管钳应始终夹紧, 防止棉球脱落口腔内引起意外, 擦拭时动作要轻柔。对口腔黏膜有破溃者, 可涂锡类散;对口唇干裂者, 可涂些润唇膏。

1.2.4 皮肤护理

对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 应随时为其行床上擦浴, 保持病人皮肤清洁, 促进血液循环。在适宜的室温下, 备足热水 (47 ℃~50 ℃) , 用柔软的毛巾为病人擦洗。擦颜面部时, 耳郭、耳郭后和颈部的卫生不可忽视。擦拭身体时, 可将胸部、腹部、上肢、背部分段进行, 擦拭时暴露部分应盖上大毛巾, 注意保暖;擦拭后及时擦干, 避免着凉;然后换水擦拭会阴与下肢。擦浴过程中要观察病人的面色、呼吸, 如果有面色苍白、出冷汗等, 应及时停止擦浴;擦拭时动作要轻柔, 用力要适度。如果病人有四肢伤痛或偏瘫, 脱衣裤时应先脱健侧后脱伤侧, 穿衣裤时应先穿伤侧后穿健侧, 这样既穿脱方便又可减轻疼痛。

2 保证基础护理所需物品并做好环境准备

在为病人实施基础护理时, 创造良好的环境非常重要。现代医学护理讲究“人性化”, 所以环境布置也应该突出以人为本, 病室除了温度、湿度适宜外, 还要保持安静, 要做到各种操作动作要轻;各种仪器报警声音要适度, 避免各种外界噪声;病室布置应该提倡暖色调的墙壁, 注意保护病人隐私;播放些背景音乐;夜晚尽量不开直射病人的日光灯。护理人员微笑服务, 语调要轻柔, 和病人讲话尽量不戴口罩, 眼神与病人要有交流, 护理手法避免造成病人不适或损害, 对那些能给病人带来刺激的仪器、工具等应移出病人视线。松软的床垫、干净的衣裤及被褥、含有香皂香味的毛巾、清爽的护肤粉、散发着少许消毒味的护理工具等是基础护理必备的物品。为病人备用的毛巾要根据部位的不同使用不同的颜色, 如白色用于颜面部的清洁、黄色用于会阴肛门部位的清洁、红色用于足部的清洁。避免使用可能对病人造成伤害的器械和含有刺激性气味的物品, 如一定需要使用, 则做好保护工作, 如器械上可用纱条包住。

3 加强护士情感的培养

基础护理需要护士具备敏锐的感受能力, 能够深入病人的内心, 体验其喜怒哀乐。加强护士情感的培养, 让其学会换位思考, 耐心、细心、热情周到地为病人服务。

4 加强对危重症病人基础护理工作的管理

4.1 加强基础护理的检查

护士长每日随时进行查房, 检查护士的基础护理工作, 如检查为病人进行颜面部的清洁、梳头、洗头、口腔护理、全身擦浴、皮肤护理等护理工作的到位情况;检查护士对病人进行被动肢体功能锻炼、健康教育及与病人进行床边交流等工作效果;检查夜晚是否为病人创造了良好的休养环境, 如为清醒病人关闭大灯, 减少噪声;检查能否做到操作轻、说话轻、走路轻、开关门轻, 使病人安静入睡。

4.2 加强基础护理

为病人皮肤护理时, 对皮肤干燥者给予使用润肤膏。为使病人身心舒适, 使用棉质的大单直接接触病人皮肤。给产妇人文关怀, 给予适当的保暖。乳房憋胀不需要继续哺乳者, 使用芒硝敷乳房, 减轻产妇的痛苦;乳房憋胀需要继续哺乳者, 每日给予3次温水擦浴乳房, 按摩乳房, 促进血液循环。由于ICU取消陪护, 意识清楚的产妇会思念家人, 针对此问题ICU医护人员帮助家属录制其亲属的说话声, 增加产妇的信心, 为产妇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意识清楚的产妇会担心疾病预后, 为此医生、护士给予详细的疾病讲解, 增加产妇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建立人工气道的病人, 使用沟通认知卡片与病人进行交流来, 以满足病人的需求。为肢体功能障碍病人进行被动肢体功能锻炼, 预防肌肉萎缩、预防关节僵硬。对于烦躁不安的病人使用带有音乐的舒适约束手套;针对不同种类的病人听取不同种类的乐曲, 使病人轻松地度过每一天。为病人进行鼻饲时要注意鼻饲液体的温度、鼻饲的速度, 以及询问病人的感受。对于腹泻病人除给予药物治疗外, 还要增加肛门周围皮肤的擦洗次数, 保持肛门周围的皮肤干燥。

4.3 明确职责, 细化工作流程

明确职责, 细化工作流程的目的是保证病人得到高效、全方位的护理, 使病人享受到“无微不至”的护理, 满足病人及家属的需求, 体现高品质护理服务, 营造和谐的护患关系。 基础护理工作要责任到人, 发现工作中有不到位的情况给予及时指出, 让其及时完成, 使护士养成自觉完成好基础护理工作的习惯。针对存在的问题, 科室规定了护士谁当班接收的病人谁来进行全面的护理, 做到工作不到位不离开工作岗位。规定了每周二进行全面的生活护理如洗头、剃胡须、剪指甲, 其余时间根据病人的病情给予适当增加生活护理次数, 使每一位护士的基础护理工作质量得到了提高。

5 提高护士临床实践的技能

组织全体护士学习《2011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方案》《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等相关文件精神、政策和规范, 并进行考核。考核不及格者, 继续培训直至考核合格。

6 小结

通过对危重病人实施优质基础护理, 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也使护士有了更强烈的责任感, 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护理质量。

重症医学科优质护理 篇11

1 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1.1 护士数量不足

我院重症医学科编制床位7张, 还有3张加床, 配备护士18人。由于年轻护士占大多数, 她们因事假、病假、婚假、产假等各种原因, 几乎全年有1人或2人在休各种假期;另外院内每年安排1人外出学习, 使重症医学科较多时候床护比仅为1∶2.1。这样, 一方面是护士人数少带来的超负荷工作;另一方面对病人的安全存在潜在危险。

1.2 护理人力结构配置不合理

一是临床科室与非临床科室之间的配置不合理, 一线护士不断向非临床科室流失, 特别是一些年资高的护士, 造成了临床一线缺乏护理骨干。二是聘用护士人数多、学历低, 近年来, 绝大多数护士为聘用护士, 大专以上学历者较少, 这对护理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

2 对策

2.1 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人员, 直接或间接增加护理人员的数量

2.1.1 人员配备充足, 结构合理

重症医学科是各类危重病人集中治疗、监测的特殊病房, 工作量大, 治疗手段繁多, 操作技术复杂, 医疗介入面广, 知识更新快, 设备现代化, 故对护理人员的配置要求明显高于其他科室。重症医学科要求护士与床位的比例为 (2.5~3.0) ∶1。另外在人员配置时应注意年龄结构的年轻化, 需配置年轻的护士骨干, 因为年轻护士精力及体力充沛, 反应灵敏, 接受能力强, 适应重症医学科病房工作量大、病情紧急、变化快的特点。

2.1.2 优化排班, 充分发掘人力资源

重症医学科的护理工作具有阶段性的特点, 因此优化排班, 充分发挥现有人员的力量, 满足危重病人的护理要求是成功管理重症医学科病房的重要方面。目前国内外各大医院都在探索排班模式的改革, 我们采用的是弹性排班法, 即根据科室每日的工作量排班, 每日工作时间可能是2 h~4 h (病人转出或死亡后) , 也可能是10 h~12 h (特护中遇抢救病人时) 。每周的上班时间按小时计算, 值班制与备班制相结合, 并要求护士能随叫随到。这样, 使数量有限的护士发挥更大的作用, 间接增加护士的数量, 做到了合理利用人员。

2.1.3 尝试科内之间的短期调动

例如护理部统筹安排重症医学科可以与对其利用率较高的几个科室联合。当大手术较多时, 重症医学科会短期出现一个高峰期, 而普通病房的工作量会相对的减少, 此时可派普通病房的护士到重症医学科帮助, 而当有大批病人出重症医学科时则相反[1]。这种做法最主要的优势就是可以缓解各病区人力资源不足的矛盾, 同时也增加了科室之间的团结;另外病房护士对病人的情况会有更系统的了解, 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2.1.4 优待护理人员, 减少人员流失

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的流失量明显大于其他科室, 而且流失的人员中大多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 是临床工作中的骨干力量[2]。因此要采取科学的人员配置, 尽量配备先进的设备;改善工作环境, 合理布局, 减少噪声来源, 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共同协作的工作环境;激发工作动机, 适当增加重症医学科护士的晋升及深造的机会[3]。

2.2 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从质量上满足重症医学科护理的需要

2.2.1 重症医学科护士应具备的素质及能力要求

良好的职业道德;全面扎实的理论功底及熟练的专业技能;掌握重症医学科护理新信息与新进展;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能够针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病情进行应急处理[4]。

2.2.2 分层次管理, 制订相应的培养计划

根据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入科工作年限制订出相应的工作职责和培养计划, 根据各层次现有的水平按时间段制订相应的计划, 按计划逐年实施和落实培养内容。

2.2.3 按疾病分组, 培养专病专护人才

重症医学科病种通常较多, 涉及的专业知识也相当的深入。实行专病专护是提高护士知识深度的一种有效方式[5,6,7], 使护士能在全面掌握理论知识与护理技能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某一疾病的护理, 对不同病种进行专题管理, 了解某一疾病的最前沿知识。既有效地提高了护士素质, 又满足了护理需求。

3 小结

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护理服务质量的高低, 也影响到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的高低。真正实现合理配置, 人尽其用, 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需要经过艰苦的努力, 护理管理者只有做好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人员, 直接或间接增加护理人员的数量, 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 从质量上满足重症医学科护理的需要, 开拓创新, 不断发现新问题, 研究新情况, 重症医学科护理综合服务质量才能得到不断提高。

关键词:护理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参考文献

[1]方芳.实施护理人力资源动态管理[J].现代护理, 2003, 9 (2) :141-142.

[2]吕冬梅.护理人员流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现代护理, 2003, 9 (11) :879-880.

[3]戴琴.ICU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7) :489-490.

[4]杨淑琴.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能力要求[J].山西护理杂志, 1997, 11 (2) :53-54.

[5]张华, 徐文艳.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08, 22 (suppl.2) :225-226.

[6]宋向巍, 郭惠玲, 宋玉君.人力资源不足如何提高基本外科基础护理质量[J].护理研究, 2009, 23 (suppl.1) :180-181.

上一篇:柴油机轴瓦的修理下一篇:无线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