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转变

2024-10-20

责任转变(共7篇)

责任转变 篇1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经济全球化对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无论是各国政府、跨国公司, 还是第三部门, 都越来越多地强调企业社会责任。许多机构依照公司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对企业进行排名, 开展了最受员工欢迎的公司的调查评选, 举办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发展的研讨活动等, 这些活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也促使企业社会责任日益成为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所在世界共同的知识语境。

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 企业日益成为现代社会最有力量的公共机构之一。企业经济力量的壮大既推动了社会进步与发展, 也同时潜伏着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侵害。在20世纪初的美国, 企业侵犯社会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随之, 社会上出现了一种思潮, 强烈要求并呼吁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反对企业的反社会行为, 这迫使企业保护社会公众的权益, 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20世纪初,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更多的是停留在个人行为的慈善捐助以及企业行为的社会服务,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零散的和非战略化的, 更多的是出于道德义务, 主要目的是缓解企业和社会的冲突。

20世纪70年代以来,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明显特征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改变了传统的企业经营方式, 使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范围扩展至全球,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也从一国扩散至全球。1997年, 以美国为首, 并联合欧美跨国企业以及非政府组织制订了SA8000标准, 这是国际上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 它标志着企业社会责任运动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当前, 在西方发达国家, 对任何一个企业的评价都是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来进行的, 经济指标仅仅被认为是企业最基本的评价指标。伴随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运动, 在企业契约思想之上发展起来的利益相关者理论, 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找到了更加坚实的理论支持。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 企业是在一定的组织环境和社会关系中的存在, 企业对其行为可能产生影响的团体都负有一定的责任。在经济全球化时代, 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是一个重要而持久的全球性管理趋势,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从战略的高度思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问题。

在中国, 许多企业的经营理念仍然是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为理论基础, 强调股东个人利益本位绝对化, 公司经营者的唯一宗旨是实现利润最大化, 经济意义上的财富被看得高于一切。许多企业根本没有认识到其业务对社会负有责任, 甚至将企业成功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视为一种零和博弈。直到企业运营带来的社会问题引发公众的强烈反应, 企业才意识到不承担社会责任的潜在风险, 并措手不及地采取一些缺乏战略性和操作性的补救措施, 有些企业往往因为对社会问题的处理不当而面临倒闭的命运。当前中国社会中存在的贫富差距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假冒伪劣问题、价格垄断问题、工人失业问题以及安全事故问题、性别歧视问题、劳资纠纷问题等等, 都与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是企业不可回避的社会责任。诸如2004年以来, 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些企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民工荒”现象。据调查, 大部分重、苦、脏、险工种从业人员的月平均工资仅为500-600元, 这种状况近10年来几乎没有改善。2005年, 中吉化双苯厂爆炸污染了松花江, 这是一部让人们不能忘却的反面教材, 也是一个让企业审视自己如何担负起社会责任的生动案例。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以及社会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呼唤,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审视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中国企业之所以关注企业社会责任问题, 并不都是出于自发的心态, 而更多的是来自跨国公司以及中国社会的压力。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 跨国公司的生产链在中国得到不断强化与延伸。在后工业社会中成长起来的跨国公司越来越重视中国合作伙伴的社会责任问题。近年来, 在西方消费者运动的直接压力下, 跨国公司的单一行动已经逐步提升为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集体行为, 这种影响力不仅局限在中国企业, 而且正在通过中国企业和其他方式向外延伸, 对中国社会发生着重要影响。中国政府法规也日益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例如, 新《公司法》明确地引入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 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 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 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 诚实守信, 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承担社会责任。”同时, 包括中国企业联合会在内的非政府组织也成为推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理念普及的重要力量。近年来, 企业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侵害, 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强烈反应, 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更加注重对自身利益的维护, 开始对企业施加更大的压力, 督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在多方压力下, 中国企业开始关注企业社会责任问题, 许多企业都在就企业社会责任进行讨论。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普及,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也在中国企业界里流行起来。2006年, 国家电网公司发布了央企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中国移动公司、中国石油公司等纷纷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对企业行为带来了建设性的影响, 引起了社会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更深入的关注。但考察当前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 我们发现许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往往流于一般的宣传, 履行社会责任的方法比较零散, 缺乏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系统性的思考, 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慈善事业的代名词, 没能提出一个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发展相结合的战略性架构, 从而无法形成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发展激励相融的状态, 也不能增强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因此, 我们认为逃避企业社会责任是错误的, 同样, 毫无限制地盲目承担与企业发展战略无关的社会责任也是不值得提倡的。这样的错位带来的后果是令企业错失了许多发展机遇, 也失去了可持续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

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曾说过, 管理不是技术, 不是工具, 管理是哲学, 是思想。企业社会责任就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管理思想的主题。企业如果不能深刻意识到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 将在未来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遭遇到风险。而根据企业社会责任理念改进我们的企业运行机制, 则可能将社会问题转化为企业新的发展机遇。德鲁克指出, 把社会问题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机会可能不在于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 而在于社会问题的解决, 即社会创新。这种社会创新直接或间接地使企业得到利益。在经济全球化时代, 公司治理越来越被逼向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 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重复博弈将决定企业最终选择一种为各利益相关者都能接受的企业成长范式。企业社会责任将成为企业利益相关者谈判的一个均衡解。正如GE新总裁杰夫·伊梅尔特在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中致投资者的信中所写的:“那些希望保持其领先地位的管理者与公司必须毫不动摇地以自己的正直来赢得所有相关各方的信任”。

企业社会责任是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企业面临的新挑战。如何超越西方工业化时代的弊病, 避免重走西方国家企业非道德经营的老路, 这是中国企业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从战略角度来看,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增长和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企业社会责任已经从国际商业意识与行为方面的边缘性问题转变成获取持续竞争力的焦点问题。在国内, 企业要适应和谐企业以及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 就必须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在国际上, 企业要争取到国际市场准入, 具备拓展国际市场的能力,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关键因素。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 将使企业既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要求, 也不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义务, 但更是一种战略。中国企业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管理的思想主题, 将企业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的业务流程和战略管理中, 真正构建起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发展战略相融的运作机制。

责任转变 篇2

来源 莲山课

件 w w w.5 Y K

j.Co M 2

《转变责任观念》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参赛选手,秦成。有人曾给母校一词下过这样的定义:母校就是那个你可以每天抱怨她八次,但是却绝对不允许比人说她哪怕一点点不好的地方。是的,母校,一个听着就十分亲切的称呼。她教书育人,给予我们知识,哺育我们成长,教会我们做人。那么今天,时值我们母校六十华诞之际,请各位伸出我们的双手,用最真挚的掌声,祝福我们的母校,桃李满天下,明天更辉煌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演讲,题目是《转变责任观念》。朋友们,请各位回答我一个问题,天下兴亡的下一句是什么?不,应该是“我的责任”!如果今年高考,所有参加考试的考生,每个人都加上十分,那不是等于什么都没加么?我们常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其实,又有几人正视过自己的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于大家无责!我想说的是,天下兴亡,我的责任!

以天下兴亡为己任,这是孟子的思想,范仲淹也曾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是以我们现在的社会现实来看,更多的人选择的是个人自扫门前雪。其实,孟子是人,范仲淹是人,我们也是人,他们能做到以天下为己任,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相信大家都曾说过。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正视过这句话?有多少人做到了呢?很可惜,我还没有做到。但是我会努力去做到。天下兴亡,我的责任!唯有这个思想,我们的国家才会有希望。试想,如果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说:学校秩序不好,是我的责任;国家教育办不好,是我的责任;国家不强盛,我的责任……人人都能主动负责,天下哪有不兴盛的国家?哪有不团结的团体?所以,每个学生都应当把责任拉到自己的身上,而不是推到别人的身上。

我们是什么身份?没错,我们是学生,是大学生,是新时代的大学生,是充满理想,个性张扬的新时代大学生。但是!无论前面有多少修饰,我们首先是学生,无论前面有多少形容词,最后两个字,还是学生!学生的主要责任是什么?是学习,但,不仅仅是学习。水房卫生间的水龙头没拧紧,我们有责任拧紧,教室的灯没关,我们有责任关上,地上有纸屑,我们有责任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这么大的一个校园,你不破坏,我不破坏,它会脏吗?脏了之后,人人都去弄干净,它会脏吗?你只指望几个工人做这个工作,说:“这是他们的事。我是来读书的,不是扫地的。”那我想问,读书不是为了国家服务么?但是眼前的一点小事你都不做,你能服务未来?眼前的小责任你都不负,你还能为未来负责?

刘备说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有时候正是这一点一滴的积累,才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的世界创造无数的奇迹。套用一句公益广告词,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1994年的广岛亚运会,我们的近邻日本国人用他们点滴的责任积累完成了一次震惊世界的创举。当六万人的会场散场后,场地上没有一张废纸。仅这一点,就让世界的报纸都登文惊叹。我们总说,我们要振兴中华,振兴中华不单单是靠我们的经济,我们的政治,我们的军事。有时候,小事也是体现中华民族形象的方面!一口痰,吐到我们国家,丢掉的也许只是你一个人的脸,但是,吐出了国门,那丢掉的,将是十几亿中国人的脸!

我们总将责任看的十分重大,往往忽视了那些细小的责任。那么,从这刻开始,请开始转变责任观念,天下兴亡,我的责任!从这刻开始,请开始转变责任观念,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文章

来源 莲山课

件 w w w.5 Y K

责任转变 篇3

在第二届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年会上,杜钰洲指出,落实社会责任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宏观的需要,也是纺织工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

2007年12月18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以人为本,承担责任,科学发展——2007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年会”,显示出纺织服装行业一年来大力开展社会责任建设推广工作所取得的可喜成果。同时,此次年会邀请了供应链上利益相关方代表开展推进社会责任建设的务实性对话与交流。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欧新黔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纺织工业协会在指导推动行业履行社会责任,注重行业管理体系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喜人成绩,并对纺织工业协会今后推动行业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工作提出了五点意见(讲话见66页)。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在大会上指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建设是纺织服装行业实现转变增长方式,转变行业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举措。围绕党的十七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纺织工业确定了行业主攻方向——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快纺织工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落实社会责任是纺织服装行业自律四个内容之一。针对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建设,杜钰洲说,CSC9000T启动顺利,经过去年首批试点企业和2007、2008年的“10+100+1000”试点项目的开展,部分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管理能力、制度建设得到了有效的提高,CSC9000T有效地增强了跨国供应链的合作机制;社会责任自律得到了国际有关组织的认同,使中国纺织工业融入全球化地位有所提高,信誉有所增强;CSC9000T在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杜钰洲认为,贯彻CSC9000T的任务很艰巨,需要更好的总结经验、交流经验,研究更好的措施,下决心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全行业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贯彻水平。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在总结两年多来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开展社会责任建设与推广的经验、成果及挑战时指出,如何鼓励企业落实企业社会责任的持久积极性,如何减少验厂、重复验厂乃至取消验厂,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的落实是否应选择循序渐进之路,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针对这些问题,孙瑞哲提出了“CSC9000T‘2008计划”及实现这一总体目标的行动计划:第一,力争CSC9000T的执行企业、建制企业及参评企业达到200家;第二,完善CSC900T体系发展;第三,建立和深化社会责任服务增值机制及其八项具体措施:开展完成10+100+1000项目,CSC9000T体系在重点行业企业内的推广(服装及家用纺织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人员的培养,CSC9000T体系升级、细化及标准化,社会责任报告制度的建立与推广,国际推广与合作,绩效数据库及资料库的持续建设和优化,社会责任专题培训及咨询服务,即为企业、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和社会组织提供社会责任培训及咨询等。

责任转变 篇4

一、公司社会责任理论

随着公司制度的出现与发展, 人类生产力与财富随之迅速成倍提高和增加, 并且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都在公司制度的影响下不断变化, 这符合了人们把公司作为营利工具的观念。公司的社会责任是指公司不能仅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们营利或赚钱作为自己惟一存在目的, 而应当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这种社会利益包括雇员 (职工) 利益、消费者利益、债权人利益、中小竞争者利益、当地社区利益、环境利益、社会弱者利益及整个社会公共利益等内容。其中与公司存在和运营密切相关的股东之外的利害关系人, 即债权人、职工、供应商、消费者是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主要对象。可见公司社会责任并不仅仅意味着公司的利他主义行为或慈善行为。公司社会责任是对公司绝对营利性的一种修正。

二、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分析

公司社会责任意识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从公司社会责任的角度考虑, 追求利润绝非是企业惟一的目的。与此同时, 企业还应当关注除股东外的债权人、职工、供应商、消费者的利益, 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这两者不仅不矛盾, 而且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在处理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 应当坚持“求合、双赢”的伦理思想。

公司承担社会责任, 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公司承担社会责任, 有利于企业创造更广阔的生存环境。如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 考虑和满足职工的利益, 可以提高公司员工的责任感、积极性和创造性, 有助于公司生产活动的有序进行, 使决策者和经营者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在与其他企业合作时, 关注相关企业的利益, 可以获得相关企业的信任、合作与帮助。公司在追求利益的同时, 增加就业、保护环境和贯彻国家的相应政策, 有助于得到政府的信任而更多地得到政府的资助和优惠政策。同时公司承担社会责任也是一种长期的促销手段, 一种长期吸引顾客的广告形式, 从而能够长期、稳定地获得大量的客户。所有这一切, 不仅可以增强公司的活力, 而且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另外, 公司承担社会责任, 有利于塑造和提升企业形象。国际企业界已经把形象力同人力、物力、财力相提并论, 称之为企业经营的第四种资源。形象力被公认为是二十一世纪企业的新动力。公司在生产经营中, 承担社会责任, 可以得到一定的社会效益。良好的企业社会效益能极大地提高企业形象的竞争力, 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西方企业越来越注重企业自身的道德形象, 并且把它放在与技术革新同等甚至更重要的地位。企业伦理和企业道德已经成为西方企业最时髦、最深入人心的概念, 它们正在悄悄地引起一场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上的革命。良好的社会形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企业善待社会、服务社会, 从事公益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在社会中的声望, 创造了一种企业的品牌效应, 对于产品的推销和优秀员工的招聘会产生积极促进的作用。良好的声望有助于企业吸引顾客、投资者、潜在员工和商业伙伴。这些对公司自身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财务管理目标的转变

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 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企业财务活动是以现金收支为主的企业资金收支活动的总称。企业财务活动可分为四个方面, 即企业筹资引起的财务活动、投资引起的财务活动、经营引起的财务活动、分配引起的财务活动。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 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为了完善财务管理的理论, 有效指导财务管理实践, 必须对财务管理目标进行认真地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 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转变和公司理论的发展变化, 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1. 股东价值最大化

股东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 为股东带来最多的财富。这种观点认为, 公司归股东所有, 因为公司是由股东所投入的物质资本组建而成的。企业的所有者即股东和经营者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 经营者应最大限度地谋求股东利益。在资本市场上, 股东的财富是由股票的价格决定的, 当股票价格达到最高时, 股东的财富也就达到最大, 所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也可以理解为最大限度地提高股票价格。但是股东价值最大化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它只强调股东利益, 而忽视其他利害关系人 (如债权人、管理者、职工等) 的利益, 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而且股票价格中有一些管理当局不可控制的因素, 如外部环境的限制、经济活动的一般水平以及股票市场状况等。将不可控因素导入财务管理目标是不合理的。

2. 企业价值最大化

由于股东价值最大化存在上述缺点, 有人提出了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为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 在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的基础上, 使企业的总价值达到最大。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目前被大多数人认为是最好的目标, 其优点在于:充分考虑了取得报酬的时间和风险, 符合财务管理的实质。同时能够克服企业追求短期利润的行为, 因为企业的价值更多的受企业未来发展潜力的影响。

3. 社会利益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相对于股东价值最大化有一定的优点, 但是也同样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1) 没有考虑除股东和债权人以外的相关者利益。 (2) 忽视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 因为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必然要影响到其价值的增加。 (3) 忽视对人力资源、无形资产等方面的开发与投入, 因为这些资源难以计量, 无法反映出企业价值的增加。

责任转变 篇5

党委书记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严格履行主体责任;纪委书记作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严格履行监督责任。因为工作的需要,党委书记和纪委书记确实有权,但有权就应该有责,有责就必须履责。否则,尸位素餐,置之何用?不能权力恨小不嫌大,责任怨大不吝小。“书记”固然要带头示范,自己做到廉洁从政。同时,“书记”还必须做到守土有责,真正“看好自家的门,管好自家的人”。对履行“两个责任”不到位的“两个书记”,追究他们的失职责任,实乃天经地义,合情合理合规。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坚守责任担当。要进一步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守廉有责,执纪尽责。各级党委(党组)要牢固树立抓党风廉政建设是本职,不抓是严重失职的意识。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要时刻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自己是所管辖的地区和部门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领导班子成员要根据分工承担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责任,切实落实“一岗双责”。各级纪委(纪检组)要聚焦主责主业,搞好监督执纪问责,刚正不阿,铁面执纪。

二要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工作重点。一要持之以恒抓作风建设。深化正风肃纪、止懒治庸“9+1”专项整治,严肃查处“四风”案件,着力建立长效机制,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二要始终坚守廉洁重建底线。坚持教育为先,强化廉洁意识;坚持积极预防,把预防腐败与重建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坚持公开透明,落实群众知情权,及时回应社会关注;实行全程监督、跟踪审计,确保阳光重建、廉洁重建。三要零容忍惩治腐败。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反,充分发挥反腐败协调机制作用,形成惩治腐败的合力。

三要创新举措,抓紧抓实。切实做到逗硬“签字背书”、述责述廉、监督检查、社会评价、“一票否决”、“一案双查”等“六个逗硬”,有效解决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空泛,只有部署,没有检查,考核走过场,问责不逗硬,责任制流于形式的情况。

四要深刻领会落实“两个责任”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落实“两个责任”是履行党章赋予职责的根本要求,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迫切需要,也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理念思路的重大创新。

五要全面把握《意见》的核心要义,切实担负“两个责任”的重大任务。要准确把握“两个责任”的基本内涵和具体要求,进一步强化主体、主动、主责意识,把“两个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各级党委要落实好主体责任,各级党委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领导者、执行者、推动者,也要理解、配合、支持纪委的监督工作;各级纪委要履行好监督责任,进一步加强执纪问责力度和自身建设,同时,必须与主体责任一体推进,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并持之以恒地推进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最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工作实效。

责任转变 篇6

关键词:社会责任,企业家社会责任,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引言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和重要支持, 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但是如何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如何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 不仅有赖于政府宏观战略转变, 而且有赖于微观主体的具体落实。事实上, 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不仅面临着发展观念、投入要素结构的转变, 而且面临着已有利益结构的调整, 也面临着企业微观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协调问题。

通常情况下, 对企业微观利益与公共利益协调除了采取规制等措施之外, 理论界和实际部门越来越强调企业社会责任或企业家社会责任的在协调二者之间的重要性。企业和企业家承担社会责任可以调和企业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短期背离, 实现企业利益与相关利益者以及社会利益的协调。事实上, 企业作为市场中最重要的经济主体, 必然也就成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实施者。因此, 如何发挥企业特别是企业家社会责任在转变发展方式中的作用,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企业家及其社会责任

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主体, 占有和使用大量社会资源, 其根本使命是持续创造价值。企业在社会生活中担当着创造社会财富的功能。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人物, 是完成企业社会责任的能动性因素, 在这个意义上, 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基于上述认识, 我们认为作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推动者、民族振兴的践行者, 企业家承担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做好企业这个基本社会责任。企业家区别于其它经济主体的根本特征在于, 发现市场机会, 整合生产要素, 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进而为社会创造价值, 在价值实现的基础上获得自身的收益。因此, 企业首先要做得好, 然后才能为社会做贡献, 企业家要通过开拓创新和全新的经营方式为社会创造尽可能多的物质财富, 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责任 (赵曙明, 2004) 。二是承担社会责任。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股东、员工、消费者合作伙伴、政府等利益相关者创造的良好环境, 因为企业在致力于创造财富的同时必须要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基本权利, 承担包括法律责任、道德责任、慈善责任在内的社会责任。三是承担民族复兴的重任。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国家强盛的基础在于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的根基在于企业, 而企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才能和企业家精神的发挥。所以, 企业家要承担大国崛起和民族复兴的责任和使命。四是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市场经济中企业和企业家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 特别是行业的领军企业和优秀企业, 引领着行业发展潮流和标准的变化, 推动着技术进步和管理思想变革。同时, 企业家作为企业的核心和精神图腾, 其代表着整个企业的文化, 企业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社会的思想和行为习惯, 成为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创新和转变的推动者和引领者。因此, 企业家社会责任范畴中包括推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创新转变以及社会进步的重任。

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实质与关键

(一)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

从国际方面看, 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突显出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 实质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 尤其是对经济结构的冲击;从国内方面看, “后危机时代”和“后改革时代”的到来也要求要尽快转变发展方式。

第一, 世界经济进入了“后危机时代”。“后危机时代”指随着危机的缓和, 世界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 但由于固有的矛盾并没有或是不可能完全消除, 使得世界经济社会仍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缓和与潜在的动荡并存是这一时期的常态, 而动荡则是“后危机时代”的最主要特征。动荡状态主要表现为经济运行周期性与间歇性的突发繁荣和突发下行并存, 也可能会出现长期的下行状态, 最终陷入衰退甚至萧条 (卡斯林和科特勒, 2010) 。这就要求我们在“后危机时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保持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与持续性。

第二, 我国发展进入了“后改革时代”。1978—2008年30年的改革是围绕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进行的, 使我国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体制框架。但要保持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必须继续推进改革,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后改革时代”, 改革的主题由“发展”转变为“和谐”, 改革的性质由对生产关系的调整转变为对生产力结构的调整, 改革的任务由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的“分离”转变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的“一体化”, 改革的途径由差别化与分立化转变为平等化与融合化 (白永秀, 2010) 。

第三, 我国进入了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通过对中国经济长期以来在世界经济地位的表现的考察, 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将在未来几十年实现崛起和民族复兴, 意味着中国进入了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

第四, 我国发展进入了质量由低到高的时代。从建国后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来看, 在毛泽东时代, 中国总体上处于从无到有的阶段, 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奠定了国民经济体系;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发展历程来看, 总体上处于经济总量由小到大的阶段, 通过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经济发展方式, 工业化进程实现不断扩张, 但是出现了经济结构失衡、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重、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 实际上是如何提高发展质量的问题, 由此也意味着中国发展进入了由低质量到高质量发展的时代。

(二)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质

我们认为,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质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而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是经济发展方式的一种理想状态。具体而言, 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是指在经济的长期发展过程中, 经济发展动力持续且保持稳定;经济发展速度较高且保持稳定;经济发展效益良好且保持稳定;经济运行抗冲击能力强且波动幅度小。由此可见, 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是经济发展达到一种高质量、高效率的“高位收敛”状态, 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是我国今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质与核心目标。

(三)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

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质和内在要求来看,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关键是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 促进经济增长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二是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三是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我们认为, 在这“三个转变”当中, 关键在于实现产业结构转变, 也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在于产业结构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 一方面连接着微观组织层面要素投入结构的转变和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另一方面连接着宏观层面上增长结构的转变, 实现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产业结构的转变可以从中观层面推动微观和宏观层面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企业家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

从经济发展方式的上述内在要求可以看出,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事实上与企业家社会责任的内在要求存在很大程度的一致性:

第一, 企业家承担做好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家不断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企业家作为一种稀缺资源, 其重要性体现在其在企业中发挥的职能。通常来说, 企业家承担着发现市场机会、组合利用生产要素、创造价值的职能。企业家在资源约束条件下, 通过自身对市场的洞见、理解和分析, 寻觅发现甄别可能出现的各类市场机会, 并通过适当的组织方式将不同的资源进行新的组合以利用、开发, 创造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进而为社会创造价值。企业家精神和社会责任中的不断创新职能要求企业家在企业或行业层面不断推动产品、技术、组织等方面的创新,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第二, 企业家承担的满足员工、顾客和社区等方面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家不断改善员工民生。企业家承担满足员工、顾客和社区等方面的社会责任事实上就是国家层面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微观领域的具体体现, 企业家通过增加就业, 改善工作条件, 提高劳动者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 承担较大比例的医疗、失业、养老保险等费用, 不仅提高劳动者生产生活条件, 而且能够间接促进收入分配调节, 实现共同富裕道路, 也使全社会的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第三, 企业家承担民族振兴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家努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特别是三次产业比例关系的调整, 除了国家在宏观层面的政策引导之外, 推动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 都离不开具体行业结构的转变, 而具体行业结构的转变, 重要的是如何发挥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社会责任, 使企业家进而企业顺应经济发展中三次产业结构和具体行业结构发展中产业不断升级这一趋势, 在适应经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调整企业发展战略, 在调整企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最终实现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一致。

第四, 企业家承担的促进社会进步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家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企业家, 特别是行业领军企业和优秀企业的企业家, 引领着行业发展潮流和标准的变化, 推动着技术进步和管理思想变革以及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创新和转变以及社会进步的重任。企业家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不断践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理念, 节约能源, 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 推广低碳技术, 按照循环经济要求, 实现生产与环境、资源的协调, 进而促进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实现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约翰·库伦.多国管理——战略要径[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2]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3]彼得·德鲁克.企业家与创新[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4]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商务印书馆, 2000

[5]菲利普·科特勒, 约翰·卡斯林.混沌时代的管理和营销[M].华夏出版社, 2009

[6]赵曙明.论企业家成长的社会制度与环境、学习能力和社会责任[J].南大商学评论, 2004 (1)

[7]白永秀.由“前改革时代”到“后改革时代”[J].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2)

[8]白永秀.后改革时代的关键: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J].经济学家, 2010 (8)

责任转变 篇7

1 医疗设备在医院的重要性以及医疗设备公司在医院的巨大利益。如果我们生病去了医院, 医生首先会给你做的是一些相关的检查, 如觉得肝肾脾疼痛的, 首先做B超, 骨骼疼痛的, 拍片或者CT检查, 胃痛做胃镜, 甚至还要做磁共振。血液相关疾病做血常规、生化分析, 凝血分析, 免疫分析, 泌尿系统疾病做尿常规等等。凡疾病, 都需要相关设备辅助检查, 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快速的帮助医生确定病情、病因甚至治疗, 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而医院和医疗设备公司是不可分割的, 医院是医疗设备的主要市场, 对于医疗设备公司来说具有巨大潜在利益, 公司为了得到这个市场必须提供医院令人满意的售后服务, 售后服务的满足则必须依赖强大、完善、高水平的的售后工程师队伍。

2 随着现代大型综合性医院不断诞生, 以及医疗安全意识逐渐增强, 病人开始选择到自己相信的医院去就诊, 情愿多花点钱, 少点病痛的折磨, 少些医疗纠纷。于是病人不断集中到某几个大型医院。医院病人增多, 医院高效化的需求不断增强, 医疗设备的负荷也增大, 医疗设备的故障率也就升高了, 病人的焦急等待和催促, 务必要求对故障快速解决。

3 社会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 医疗设备的日益成熟, 日益精密。医疗设备生产商为了吸引市场, 满足客户的需求, 他们不惜成本把最高端的电子技术用到了医疗器械的生产上, 医疗设备开始走向模块化, 典型的比如费森尤斯的血透机, 各种进口大型B超机等。设备使用越来越安全, 功能越来越完备, 性能越来越稳定, 操作越来越简单, 维修越来越方便。

4 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 一台设备被分解由专业的工程师专门修电源, 有的专门负责应用软件, 维修效率不断提高。

5 事实证明, 仪器正常时间的使用, 医技人员的及时操作保养和维修工程师的常规保养, 能很大程度的较少仪器的故障率。

以上五点说明:由于医疗设备的日益重要, 设备使用率的升高导致故障率升高, 医院维修工程师因此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然而医疗器械公司将高新科学技术使用到设备的研发中, 使得设备的走向了模块化结构, 维修变得简单而昂贵, 维修工程的工作重点也因此由维修转变到保养上去了。

5.1 医疗设备公司工程师的转型

医疗设备公司工程师转变可分为对内和对外。所谓对外, 就是判断故障, 直接更换故障模块;对内就是维修和检测对外工程师换回来的故障模块。其实质就是一个分工更加精细的过程。所以, 公司的工程师的责任主要在于更加精细的分工, 只要管理得当, 配合融洽, 工程师的工作量会直线下降, 而维修效率却直线上升。

5.2 医院工程师的转型后的责任, 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5.2.1 保养。针对大型复杂设备, 做好设备的保养工作是最重要的。医院工程师的维修工作已经随着设备的日益精密和智能模块化变得不再那么重要, 一家医院的维修科室能严格按设备的使用说明, 做好日保养、月保养和定期大保养, 我相信, 这家医院的设备使用寿命会最大化地延长, 设备操作会更加准确, 故障率和维修成本会直线下降。

例如我院2003年购买的奥林巴斯2700生化分析仪, 由于每月未按公司规定做保养除尘, 二年不到, 导致试剂区制冷模块不能正常工作, 不久主电源也烧坏, 必须更换, 制冷模块原装全新要二万多元, 电源则花掉四万多元——制冷模块的半导体制冷片正常使用应该是五年到七年, 保养得当, 或许更长。原装进口电源质量可靠, 很少会坏, 都是因为缺乏保养, 给医院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很多的大型设备, 如B超、CT等因部件没有到达指定寿命就被损坏的故障, 绝大部分都是缺乏相应的保养所致。如此种种, 都在说明保养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5.2.2 维修。维修可以分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对于如水银血压计、负压吸引器等小型简单设备, 医院工程师可以自主进行完全的维修。对于大型设备, 只需做到如下三点:一是迅速判断故障的大小从而推断大致维修所需时间和费用, 根据维修成本多少和可能给医院带来的损失的大小决定是自己维修还是公司维修;二是快速处理简单故障以及在公司工程师的电话指导下完成维修任务;三是能成功更换故障的模块或配件。能做到这三点, 在医生和公司的配合下, 一定会给医院带来最大效益。

某些医院对维修部门期望过高, 凡是设备医疗设备出故障都依赖医院维修部门, 以为能省钱。还有些医院维修部门的存在则形同虚设, 医院对他们完全不抱希望, 直接叫公司维修, 这二种极端都是管理上的偏差, 结果是不能发挥维修科室应有的作用。医院对维修科室必须有客观的认识和恰当的期待。一家医院一年所有仪器故障中大部分是医院维修人员可以快速解决的, 只有少数的故障是要更换特殊配件, 需要公司工程师维修或协助。从我院的维修记录来看, 91.3%设备故障时维修人员在极短的时间内解决, 而这些所谓的故障, 又多数是由于操作不当或缺乏保养所造成, 无论大小型设备都是如此。

5.2.3 操作支持。由于设备所谓的故障有很大部分是由技师的操作不当引起的, 别小看这个问题, 它可能会带来大问题。比如我院的强生250干式生化分析仪, 在安装试剂片盒时, 总会有技师把条码面安放错误, 还用手指使劲往里按, 以致卡在门口进出不得;还有技师在操作sysmesXE-2100血细胞分析仪时, 没有选择正确的工作模式, 只选了计数模式, 却给工程师打电话报修, 说分类分不出来等等, 因此, 医院工程师还必须肩负着实时为临床技师做操作培训的责任以尽量减少此类故障的发生。

医院维修工程师的主要责任由过去的维修变为设备保养、适当维修和操作支持, 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辅助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更好的为病人服务以及为医院利益作出巨大贡献。

小结:

上一篇:技术质量意识下一篇:光纤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