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英语(共12篇)
转变英语 篇1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 资源共享越来越重要。因此, 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 在我国的外语教学中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 对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对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成为了外语教学改革所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从当前英语教学现状入手, 分析知识与能力的形成过程, 提出一些有效提高教学中促进英语知识向英语能力的策略。
1 现状分析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 虽然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日益明显, 但基础教育不尽如人意, 应试教育的诸多弊端没有得到纠正。英语教学还是把英语作为一门知识来传授, 课堂教学被看成是一个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即教师讲、学生听, 搞填鸭式、满堂灌等依然不绝于耳。这些课堂不能巧妙而有针对性地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知识轻能力, 重语法轻交际, 重文字轻口语, 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特别是注重传授语言知识和讲解语法规则, 而忽视了听说水平的训练, 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运用语言的能力, 导致学生的英语多带有“聋哑症”。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定时期适应了应试教育的需要, 也会考出不少高分, 也能围绕词汇和句法结构学英语, 但这些学生缺乏语言交际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也缺乏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 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提出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 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基于此, 在教学过程中, 探索有效提高促进英语知识向英语能力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2 知识与能力的形成过程
英语知识的内容包括语音、语法、词汇、句型结构、功能的知识、社会语言学方面的知识、交际策略、资源策略等知识以及各种有关世界的知识。学习外语的人有两种知识, 一是记忆了的知识 (memorized knowledge) , 这些知识是有意识的知识。记忆的知识通常是通过书本和教师讲解语言的知识, 如语音、语法、词汇、句型结构、功能的知识获得的。另外还有非语言的知识, 如交际策略、背景知识、跨文化交际的知识等。当然也可以是学习者通过反思、总结经验或自学等获得的知识。学习者可能会陈述这些知识, 但并不一定会在真正交流时使用。也就是说, 这类知识并没有转化成为能力。只有通过一定的真实的语言使用, 通过大量的互动活动, 才能使这类知识转变为能力。另一类知识可以称为内化了的 (internalized) 知识。这类知识可能是通过有意识的语言学习之后, 又通过大量使用语言的机会, 最后被 (无意识地) 存储在语言习得机制中 (LAD) 。这一类知识实际上已经变为能力。
能力并非仅仅包括语言方面的成分, 实际上还包含许许多多其他方面的成分, 除了将知识内化过程需要的能力外, 还有情感与个性, 如本人原有的个人交往能力, 冒险精神, 以及其他各方面的知识, 如推断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等。换句话说, 有些能力是通过学校的正式学习培养出来的, 而有些则是学习者本人特有的, 或在其他环境中获得的。可以说, 能力不仅包括各方面的知识, 也包括各方面素质以及天资。
知识与能力的掌握不是同步的, 他们的发展也不是成正比或反比的关系。知识是可以传授并记住的, 而能力则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及教师指导由学生自主掌握。即使学习者有了各方面的能力, 还需要把各种能力与知识集合起来用于交际活动, 这就需要运用能力或交际语言能力。最后, 还需要通过适当的活动, 即能力表现, 使学习者展现出自己的能力。只有当学习者能够融会各方面的知识、贯通各方面的能力, 调动情感因素、素质以及天资并将其运用于创造性的语言交流活动, 用于解决交际时的各种问题, 完成各种任务, 能力才可被称为“运用能力”。应该说, 通过让学生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 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能力与知识, 将能力转化为语言运用能力的最佳途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需要达到语言的准确性、流利性与复杂度的综合目标, 需要运用各种功能、词汇、语法、文化的知识, 也需要利用情感、态度等其他非语言的因素。就是说, 假如单纯传授有关语言知识而没有提供给学生足够运用语言知识的机会, 学生难以真正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听、说、读、写的实际交际活动。
3 提高英语知识向英语能力的策略
1) 教师要解放思想, 彻底领悟课标精神
教育教学理念是支配一切教育教学行为的指导思想。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换言之, “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实现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的教学理念。为此教师应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树立信心, 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教育观念放在教学的首位。教师在选择教学策略时, 应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外语思维能力, 交际能力, 推动学生整体外语素质的发展与提高。新课程下的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 更重要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通过英语教学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 处理信息,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使学生获得会学习的基本能力、参与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以及通过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 教师要创造性使用教材, 灵活运用任务型的教学方式
新课标版的高中英语课本给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话题, 但某些话题过难或要求过高。地区差异导致一些学生对一些话题无话可说, 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逐日减少, 对英语课堂的参与也会日渐稀少, 直至放弃对英语的学习。因此, 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补充与拓展, 注意与其它学科进行适当的相互渗透, 以改变传统的按部就班地使用教材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以任务型的教学方式取代传统的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由过去的以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由教给学生学转变为教给学生会学;由要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要学;由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发展转变为注重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由教师居高临下的权威性讲解转变为师生之间的平等融洽的互动交流;由师生之间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信息交流转变为多向信息交流, 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3) 开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培养学生有一辈子的自学能力”。所谓学习方式, 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 这两种学习方式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而传统学习方式强调接受, 建立在人的客观性、依赖性上, 从而导致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消失, 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消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阻碍了学生的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被动性的学习态度, 把学习转变成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使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是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天地。自主、合作、探究三者相辅相成, 水乳交融, 有机结合。学生采用这样的学习方式, 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 能获得有效的情感体验, 有利于学生良好的价值观的形成。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使知识文化得到积累。只有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 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调动, 潜能才能得到开发, 主动的地位才能得以真正体现, 从而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达到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目标。
4) 多创设语境, 提供学生参与实践机会
杰斯珀森说道:“教好外语的首要条件是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接触和使用外语。学外语就像学游泳一样, 学生必须泡在水中, 而不是偶尔沾沾水, 学生必须潜入水中, 并感到得其所在;这样, 他最后才能够像一个熟练得游泳者那样乐在其中。”英语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其中, 学生是主体, 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在课堂里多练。教师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 更要保证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学习的交际活动, 想方设法把学生吸引到语言学习的交际活动过程中来, 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运用能力。通过不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过程, 学生掌握了学习英语的规律, 就能提高英语的运用能力水平。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景, 让学生独立思考、实践或探究发现, 在做好准备的基础上, 开展结对子或小组讨论或其他活动, 进行交往合作学习。结对子活动能给予学生面对面交谈和独立运用语言的机会, 产生信息的交流, 并且在双方的交互活动中获得反馈, 给予修正。小组活动能使班上更多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内投入到活动中去, 更能营造一种互动的课堂效果和交互的情感气氛, 题材更多样, 使学生觉得更自由, 有更多的选择、更好的机会说他们想说的话, 也就更有责任感, 更能发挥自主性。结对子或小组等学习方式可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率。所以, 教师要设法为学生创造交际活动情境, 开展多种形式交际活动,
4 结束语
总之, 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 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形成有效地英语学习策略, 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必须紧紧围绕这一根本目的, 有效实施教学策略, 并最终实现把学生的英语知识转向英语能力的目标。
摘要:该文从当下英语教学现状入手, 依据《新课程标准》对英语课程教育教学目的的要求, 分析知识与能力的形成过程, 提出一些有效提高教学中促进英语知识向英语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现状,知识,能力,策略
参考文献
[1]罗少茜, 龚亚夫.外语教学研究中的知识、能力与运用能力[J].课程·教材·教法, 2005 (6) .
[2]余宪林.谈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能力的培养[C]//外语教学与研究论文集.北京:中国世界语出版社, 1996.
[3]刘进.谈英语教学中的能力训练[EB/OL].http://www.scpjzx.com/arti-cle.aspx?id=291.
转变英语 篇2
走进二十一世纪,我国的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最大的改革就是基础教育改革,基础教育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关系到祖国的富强、民族的复兴。随着《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实验试行,新课程正在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过去英语教学中“重语法规则讲授,轻实际能力培养”的观念和做法,越来越暴露出其弱点和不足,于是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成为当前英语改革的重要话题。理解新课程 形成新意识
为了适应基础教育的需要,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形成新的教学观念,首先应当理解新课程,形成新意识。
1.1 英语学科的地位
英语课程在基础教育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是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素质的需要,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相互依赖的世界,我国加入WTO,我国铜各国交往日益增多,学习英语,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异国的文化与社会,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他人,在相互尊重的同时,更好的寻求合作与发展,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以信息技术为重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计算机网络是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速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世纪的人才应具备在国际互联网上直接获取信息的能力,而英语理所当然成为国际互联网上的交际工具,只有具备用英语获取信息的人才,才有可能持续发展和终生学习。
1.2 英语教学的目的
《全日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中对英语课程的任务是这样描述的:“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的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是结合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当前教育的最大任务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并明确指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了当前教育最重要的任务。
新课程与以往的英语教学大纲有了很大的不同,根本上改变了以知识为本的英语教育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变“学会”为“会学”,为真正实现终生学习创造了条件。注重了培养学生对所学学科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态度,即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信心、策略和习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世界的发展日益趋向多元化,国际交往增多,文化交流与渗透日益明显,了解文化差异、增强世界意识,更加符合当今世界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摒弃旧思想 实力新观念
新的教育理念反映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体现了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从各国课程改革的历史看,一些重大的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课程理念与教师行为的转化上。从理念到实践之间要走一段艰难的路程,尤其对广大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来讲更要经过一个艰难的转化过程,因此,对于农村广大一线英语教师在对新课程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中一定要接受新的课程理念,摒弃旧思想,在实践中不断地感悟这种新理念,品位新理论,感受新理念的魅力,让其在实践中逐渐成为教师的一种素质。
2.1 教师和学生
在过去的教育教学中,固有的三尺讲台将教师与学生隔为“主宰与被主宰”的两个世界,教学活动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室手中,以教师为中心、居高临下、注重表演;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只能被动接受知识,教师叫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是皇帝,学生是臣民。面对新的教育改革,教师必须走下神坛,转换角色,变“执教者”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着。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去,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改变过去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的问题走的状况,变教师主观设计问题为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应把提问题的权利交还给学生,是他们有较多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变教学过程中单一传授知识为师生共同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但是,要将教学内容变成一个个能引起学生研究和探索的问题,完全靠学生自主提出问题也是不现实的,因为学生的认知和经验毕竟有限,他们不可能完全理解教材,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对学生质疑的引导,精心设计问题,着力于学生能力的发展,真正起到教师的主导作用。
2.2 教师和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材不等于课程,教材只是课程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灵活处理教材。教材只是书面的东西,所载的信息是有限的,它仅仅是众多教学媒体中的一种,教师应当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当今的教学环境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网络系统支撑的庞大的知识世界,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无可限量的资源,教学内容不再是教科书上的几段文字,而是学生成长过程的一个阶段,教师要有课程资源意识,要充分认识到教材不是教学内容,教材内容远远大于教材。
2.3 课堂教学
传统的教学把知识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任务,课堂完全以教育者为中心,学生在课堂中只能被动的接受大量的知识,只能跟着老师的提问走,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科学的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创设一种和谐、平等的学习空间,把课堂时间的大部分都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场所。
如何转变英语“学困生” 篇3
一、学生因素:有些学生在学习之初的学习兴趣较浓,但随着所学知识量逐日增加,部分学生开始感到压力很大,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而出现忐忑不安甚至萌发厌学英语的情绪,他们害怕老师提问,从不主动上台或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如果被老师点到,便以一句“Sorry”来应付。
二、教师因素:不少教师教学思想不能与时俱进,教学方法单调,他们片面追求成绩,往往忙于应付备课、上课、批改学生作业等事务,而很少有时间去学习心理学、教育学、应用语言学等教育教学理论,在课堂教学中没有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还有一些教师课堂提问面有局限性,个别学生在课堂上很少被教师提问,甚至一学期一次都没有,这样就滋长了学生的学习惰性,扼杀了学习主动性及兴趣。
作为初中一线英语教师,只要面对现实,努力探寻扭转“学困生”的规律,那部分学生的一定能摘除“困”字帽子的。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群策群力,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许多枯燥的因素是难以避免的,诸如单词、短语、句子和课文的记忆等都需要学生进行重复背读,这对那些“学困生”来说无疑是一件令人头疼的“苦差事”。因此,我们务必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诸如我在引导学生记忆单词时往往采用游戏或竞赛的方法来促使学生主动地去记忆单词。而课堂教学中设计游戏“Turn over and say”深受“学困生”的亲睐,我将学过的所有单词的图片放在一起,用洗牌的方式洗一下,然后让每组每个学生轮流抽一张,并且读出和拼出该图片所代表的单词,凡是答对者就把图片“吃下”,最后统计出各组图片的总数,多者为胜。许多“学困生”为了所在学习小组多夺取图片,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类似的学习方式有利于他们记住更多的单词,切实尝到了付出的甜头。再如在操练句型时,我在上What's he /she doing?句型时,请一个“学困生”上台做动作,其余学生猜What's he/she doing?我针对学困生的回答,尽可能发现闪光点予以肯定;即使回答错了,也要用“It doesn’t’t matter!”, “Please pay attention to…”和“Try to do better next time !”等话语适度鼓励,从而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困生”克服困难的信息和决心。
二、引导矫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困生”在学习时一般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纪律涣散,作为教师应以宽容、关心、尊重和善待他们,循循善诱的对其进行行为矫正,逐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暗示法”是比较有效的矫正方法,教师一般可以通过目光注视暗示和旁敲侧击暗示等途径实施矫正。譬如,在课堂检测时,如果发现个别学生作弊,可以瞪他一眼,朝他点点头,轻轻敲击一下他面前的书桌,或站在他身旁略为停留,或一句提示的话语,通过类似微妙的方式把信息传递过去,既能制止学生的行为,又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效果事半功倍。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诸如每天要安排学生预习、复习、完成作业,要求他们养成上课专心听讲、书写工整和尽量用英语交流的好习惯。总之,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增强必胜的信心和积极探究知识的动力。
三、互动合作,潜移默化的让“学困生”体验成功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困生”内在智力同优等生一样,他们都渴望成功和进步,只是在长期的受挫中变得越来越没信心,进而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新课程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小组合作学习最大的优点是面向全体,学生间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缺点是优等生是 “亮点”,学困生是“陪衬”,较少受关注。因此,在小组活动时,我尤其注重观察、分析和引导“学困生”的学习进度,积极鼓励帮助“学困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适当安排“学困生”轮流当小组长,从而锻炼和塑造他们独立的个性,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得到提高。我在引导学生在操练句型时,利用旧句换新词的方法,诸如句型I have...,只替换最后一个词,“学困生”也会积极参与尝试。又如:我在学生基本掌握father , mother、brother和 sister等家庭成员的名词后,就让学生当堂讨论完成:(1)介绍一张全家福;(2)爸爸、妈妈的职业并要求用体态语言表达出来;(3)你长大后想当什么?经过生生互动,一般都能流畅地介绍全家福,并且通过学生的体态语言,让全班同学猜一猜他的父母是从事何种职业;针对学生长大后做什么的问题,我一边说:“a policeman!”一边还向全班同学做了一个敬礼的动作,使凌乱、分散的内容串联起来,把知识完整地呈现出来,潜移默化的让“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转变理念,创建高效英语课堂 篇4
高效课堂教学应该涵盖两个层次:一是课堂的组织形式, 也就是教师运用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流程等, 这在高中的英语课堂中更多地表现为英语基础的习得;二是课堂的行为规则, 也就是教师用什么方式来维护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 通俗的说法就是课堂管理。高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如何通过课堂中的“教”达到“不教”的效果。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这种效果呢?
一、改变教学方式, 营造“低压力、高挑战”的课堂气氛
教师一定要转换自身的角色, 要从“知识的授予者”转换到“学习热情的激发者、探索创新的引导者、合作学习的参与者、过程调节的指导者、结果成绩的评价者。”
例如, 在复习高中英语语法难点“不定式”时, 我让学生组成合作小组, 每个小组列举出含有不定式的10个句子并归纳不定式的主要用法, 看哪个小组能够全面准确地归纳总结出不定式的用法。由于小组成员之间优势互补, 在活动中群策群力, 所以完成这个活动对学生来说是“跳一跳就可以摘到的桃子”。十分钟后, 我要求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 然后大家一起评价哪个小组完成得最好。对归纳不够全面的小组要求对没归纳到的用法继续列举相应的句子。通过合作学习,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创建高效英语课堂的关键
1.动静交互, 提供表演舞台
教师如何将语言实践活动与学习兴趣有机地结合起来, 让学生有兴趣参加实践活动, 并在活动中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呢?要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可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 在学生掌握一定语言知识的基础上, 为学生创设一些“任务型”活动, 并提供向全班同学展示的机会, 让他们在真正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尽情演绎语言的魅力。
例如, 当学生对课文阅读材料有了一定的理解后, 为了检测学生对材料所赋予的内涵的真正理解, 我设计了一个交际情景:选了六位同学, 分别扮演来自哥伦比亚的Tony、英国的Julia、日本的Akira、加拿大的George、约旦的Ahmed以及法国的Darlene, 让他们表演从机场出来后相互问候的情景。每个国家有不同的问候风俗和礼仪, 学生在实践中会对各种礼仪记忆深刻, 轻松地达到学习西方的问候礼仪知识的目的。
2.让英语教学“有血有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也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理解文化就不可能真正学好语言, 不掌握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更不能教好语言。优秀的英语教师永远不会就语言教语言, 而是在教学中渗透大量的语言文化。这些内容也许不会直接有益于应付考试, 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 信手拈来的故事、常识、数据等可以展示教师的博学多才, 从而赢得学生由衷的敬仰。
例如, 在一次教授阅读材料“The M erchantofVenice”《威尼斯商人》, 时, 课文中对作者莎士比亚的介绍中提到, 他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 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四大喜剧、多部历史剧及154首十四行诗。由于事先有所准备, 当有学生提及具体的代表作品名称时, 我在黑板上写下了Hamlet (《哈姆雷特》) 、Othello (《奥赛罗》) 、King Lear (《李尔王》) 、Asyou likeit (《皆大欢喜》) 等, 学生边听边向我投来敬佩的眼神。
新课程英语教师观念转变之发展观 篇5
实施新课程,首先要进行的是教育观念的革命。教师们应突破框架,抛弃落后的、违背教育规律的传统理念,尽快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现代教育观。
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是发展的主题。在这一进程中,教师是其发展的促进者。
首先,教师要关注“人”,即学生的“全人”发展。承认学生是有巨大潜能的和个性差异的活生生的人。美国心理学教授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多元智能论,为我们在这一观点上达成共识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确实,学生之间在八种智慧上所拥有的量参差不齐,组合、运用及发展上各有特色,如果我们总以静态的“老眼光”看人,认准了一个方面看人,则看不到学生在各自不同起点上的发展,就会给学生进一步、多方面的发展制造障碍。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尽力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思想,就会多动脑筋,想办法,利用多种形式,来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其次,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由于受传统评价制度影响(包括对教师及对学生的评价),造成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功利心日益膨胀,进而造成不少教师的短视行为,认为只要在自己任教的过程中,学生能考好过关就行,而很少在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知识、技能和情感上做文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动力,从而导致学生在规划人生能力方面的缺失。
转变形式 有效布置英语作业 篇6
一 变被动作业为主动作业
一是要设计“导演型”作业。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让学生做“导演”,设计适合自己的作业,并对自己和他人的作业进行评价。如在教授“植树活动”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内容可以是植树时的情景对话,讲述植树要求,或描述植树过程。学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进行作业设计,并在完成作业以后,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将结果记录下来。做这种“导演型”的作业,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自由的学习空间,提高他们自身的潜能,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是要设计“超市”型作业。教师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动机,设计“超市”型作业,让学生有自由选择的机会,有弹性地布置作业,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训练,都能有所提高。例如,阅读课结束后,教师可以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
A.Read the article and do the workbook exercises.
B.Copy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 and some key sentences in the article.
C.Repeat the article and finish workbook exercises.
D.Write a summary about the text.
……
进而逐步加大作业难度,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水平,在英语作业的“超市”中挑选题目类型。这样的形式打破传统单一的作业模式,把作业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使全体学生的英语成绩都能有所提高。
二 变封闭作业为开放作业
一是要设计调查式作业。调查式作业就是要让学生通过社会或网络调查,对调查所得的资料进行探究质疑,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法,以此达到中职生在情景交际中运用英语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从现实生活中挖掘能够吸引学生的调查、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提出新思路,设计新方案,并把调查结果记录下来,然后选择对应的英语把它表达出来,这样在练习了英语口语的同时还能激活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在讲到有关环境保护的单元时,可以提出有关环境污染方面的话题,让学生在课后收集污染的种类和相关数据,在课堂上用本单元所学有关英语词句共同探讨保护环境的方法。
二是要设计课题式作业。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总希望自己是事物的发现者、探索者。针对这一心理特征,教师可以尝试运用“小课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再通过自己的实践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缩略词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做“缩略词总汇”,让学生亲自去收集各类缩略词,然后进行分组查询,共同探讨各种缩略词的含义。这样的作业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形成。
三是要设计实践操作作业。中学生的思维还处于表层,并不具备依靠推理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要设计带有实践操作活动的作业,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丰富自身知识。如在教授“表达计算方法的句型”时,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去量,边操作边询问“How long is the blackboard? How tall is Tom? How heavy is your schoolbag?”这样的实践操作既丰富了学生生活知识,又加强了英语的实用性。这才是真正的自主学习。
三 变枯燥作业为有趣作业
一是要设计生活式作业。新鲜、有趣并贴近现实生活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因此,教师设计的作业要对学生有吸引力,变枯燥作业为有趣作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教学有关“问路”“打电话”“购物”等场景词汇、句型时,教师可以营造真实情境,用打电话的形式“约定”学生到“商场购物”,学生在询问的过程中自然就掌握了大量有关打电话、问路、购物等方面的词汇和句型。
二是要设计绘画式作业。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绘画式作业,来提高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在绘画中巩固所学知识。如在教授交通标语和一些常用标记时,可以要求学生找些硬纸片,把常用标语和标志的图形画出来,并做英文标注。把枯燥无味的作业设计成艺术品,在教室或校内展览,这样的作业能巩固所学知识,还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是要设计游戏式作业。喜欢热闹是未成年人的天性,教师可以把枯燥无味的知识设计成学生感兴趣游戏式作业,在游戏中完成作业,必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有关人物介绍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教室内玩“捉迷藏”的游戏,抓到人时,就问:Can you guess it is a girl or a boy?Who is she or he? 或Is he Tom?通过这样的游戏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句型,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体验知识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
总之,教师要真正理解英语作业对学生的重要性,根据学生的需求,设计不同形式的英语作业,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上老师布置的英语作业,也让学生真正认识自我,展示自我并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这样的作业才能真正实现其应有的价值,才能起到巩固复习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中等专业学校)
优化小学英语教材转变教学方式 篇7
《牛津小学英语》是根据我国现阶段正在施行的《英语课程标准》的相关教育教学理念所制定, 是符合我国少年儿童智力发展特点的一套科学的小学英语教材。但是由于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理念与新教材内容的解读缺乏深度, 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性被忽视, 传统的语篇教学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学方式, 新教材的实际教学意义没有被深度挖掘。
1. 课堂教学与教材联系不紧密, 传统教学模式依旧存在。
众所周知, 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的核心就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基本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主创新精神。《牛津小学英语》教材本着新课标教学原则, 开设多种教学模块, 一方面就是为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课程兴趣,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通过课堂教学中多个教学模块的引导, 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现如今的小学英语课堂, 教师缺乏对教学与教材整体性的把握, 依旧沿用传统教学模式, 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丧失, 课堂教学有效性低迷。
2. 学生分层教学理念缺失, 教材内容解读偏颇。
所谓分层教学理念, 就是将不同学习理解阶段的学生通过不同层次方法的引导, 消除学生之间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现象,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效利用到课堂45分钟教学时间, 达到所有学生共同进步的目的。教师对《牛津小学英语》的解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个人以往的教学经验, 片面地以为教学就是课堂上的“一张嘴, 一支笔”, 完全忽略了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生理、心理发展需求。教材内容解读产生偏颇, 致使其很难把握课堂教学方法, 学生英语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现象严重。
3. 问题设计梯度不均, 教材激发式内涵曲解。
课堂教学中为了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关注与掌握, 进行提问启发式教学是许多教师习惯运用的教学模式。提问的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也是教师能够顺利完成一堂有效教学课程的重要手段。但是很多教师在日常英语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反馈信息, 使提问启发式教学模式缺乏梯度性、科学性, 提问环节涉及的概括性问题与细节性问题滥用, 课堂教学陷入呆板枯燥的境地。
二、合理优化教材教学思想, 转变新教材教学方式
1. 强调教材教学多元化, 发挥模块教学作用。
《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每个单元都设置了不同的英语教学情境, 主要包括个人情况、家庭成员、日常生活、在校学习、体育文娱等多个模块话题, 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进行英语语言与英语文化学习。教学内容方面, 学生通过三年的英语日常课堂学习能够基本掌握一些习惯用语与固定搭配;单词学习数量合理, 1000多个单词完全融于日常英语学习之中, 学生学习更具合理性;每单元的互动英文歌曲聆听, 感受异域文化。多元化教学能够将教材中涉及的每一个模块意义发挥到极致。
2. 拉长教材教学周期, 有利于开展“双基”教学。
《牛津小学英语》教材共八册, 适合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课程。该教材的特点在于能够使英语教学内容更加生活化、趣味化、情景化, 从学生自主性学习角度出发,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课程的兴趣与爱好, 让课堂充满活力。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自身发展特点, 学生尚处于活泼好动的儿童时期, 对新事物的学习程度有待加强, 这势必要求教师从教学之初就应当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即拉长英语教学的周期, 以强化学生对英语课程的基础知识与基础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三、结合英语课堂教学实践, 狠抓落实教材开发与使用
浅议如何转变英语学困生 篇8
本文主要探讨如何让学困生自主学习英语。当前对学困生的英语教学存在几个方面问题:一, 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 许多家长忙于自己的事, 学困生无人督促, 他们课后不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学习上不求上进、得过且过, 时间一长, 在英语学习上就落后了。二, 目前英语教学仍注重知识的传授, 注重接受性学习, 而忽视了知识获得和运用的过程和方法。三, 学困生缺乏自控力、自我约束力和再学习的能力, 更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所以如何让学困生自主学英语成为困扰英语教师的难题。它是一项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 它是长期的, 它也主要取决于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目的等。教师如果能从这些方面入手, 让学困生从被迫学习转为积极学习, 那么这个难题就能解决了。为此, 我认为应该采取如下的几项措施。
一、培养学困生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拉扎勒研究发现, 智商高的学生如果缺乏学习兴趣, 学习效果就一般;而智商一般的学生, 若有内在学习兴趣的推动, 继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经过努力, 就可以获得优异成绩。学习兴趣不仅能提高学习效果, 让学生成功掌握知识, 而且也能发展丰富的现象力。如, 在教电话用语时, 我知道学生喜欢打电话, 因此这样创设情境:A、B俩人是熟人, 他们在电话里应该怎样打招呼?我让学生事先借来手机, 待学生熟练掌握打电话用语后, 问学生:A打电话给B, 是C接的电话, 但C是陌生人, A和C应该怎样说?如果B在, C应该怎样说?如果B不在, C又应该怎样说?经过引导, 让学生在熟知的环境中既紧张又愉快地参与了进来, 充分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 让学生多说多练, 由浅入深, 这样学困生就能真正学会、学懂。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想方设法培养学困生学习兴趣放在重要位置。
二、调动学困生学习积极性
1. 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使每个学生成为小组中不可缺少的一员, 每个人的努力都能得到认可。由此学困生就会有一种被尊重、受重视的感觉。这样他们就增强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根据这些, 我按照学生知识基础、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进行分组。同组学生既有个性发展的相似性, 又有学习程度上的不同。在学习过程中, 小组成员合作交流, 使学习更具有明确的针对性, 同时, 可以实现互帮互助。
2. 低起点、小步子的教学模式。
教学开始时适当降低要求, 只有把起点放在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 才能使他们产生追求成功的欲望。每天少教点, 尽可能给学困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问题的设计、学生活动的难度要符合学困生的实际水平, 以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我在课堂上多采取情景教学法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如在学习询问某物是谁的时候, 我根据学生喜欢涂涂画画的特点, 让学生准备白纸、彩笔、胶带, 在规定时间内让他们在自己的白纸上画一幅自己最满意的作品, 并在作品旁边用英语 (特别是本节课的生词) 写上作品的名称和自己的姓名。在规定时间内看谁先画出和写出, 谁就把自己的作品交给老师, 然后老师用这些作品教授单词。我先用汉语问它们是谁的作品, 然后耐心地用英语教他们, 之后师生间、学生间互问这些作品是谁的, 这样, 连学困生都能体验到成功, 同时也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
3. 评价和奖励。
教师课前要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张扬个性、展示才华。要让记分员记分时做到准确和公开。学生展示一次一般给该生加1分;对于表现特别优秀的个体, 应给所在的小组加分, 一般最高不超过2分;对待问答出错的学生一般不宜扣分。当学生取得成绩的时候, 他们希望自己的成绩得到肯定;当他们出现错误的时候, 他们希望教师尽可能地从轻处罚自己。这是人的基本心理特征。对于每天取得进步的学生, 应当给予精神奖励, 肯定其成绩, 鼓励其继续努力。可采用语言激励、奖状奖励等方法。为鼓励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可以用一些奖品激励学生, 肯定学生的成绩。这样一来, 他们都想得到奖品, 所以增强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让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认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学会查词典。
在初一上学期我就经常从紧张的教学中抽出一点时间随时让学生练习查词典, 每次查一两个词, 养成习惯。“磨刀不误砍柴工。”学困生学会了查词典, 如虎添翼, 学起来就更加顺利了。他们可以从词典上发现一个新单词的多种意思, 这样既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 又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还可利用课堂或课外进行查词典比赛, 查查练练, 不必要求学生记忆。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待学生学会查词典后, 教师还可提出课前预习的要求。练习造句和写作时, 鼓励学生适当使用书本上没有的词汇。这些要求和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 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了较好的预习和自学的基础。
2. 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
学生除了课堂上认真听, 参与到“说”的训练中, 课后还要跟磁带读并认真模仿录音。
3. 养成良好的读的习惯。
古人说,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教师应该帮助学困生坚持每天花15—20分钟的时间去阅读英语。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帮助他们巩固和扩大词汇量, 同时又为他们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养成良好的写的习惯。
英语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的, 必须养成动笔的习惯, 养成勤记笔记的好习惯。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把重点词汇、习惯用语、固定搭配、固定句型等认真地记在笔记本上, 以便课后随时复习。
四、教会学困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1. 预习。
每节新课上课之前, 要求学生进行预习。预习时教师要给出问题, 这样学生就能带着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进行预习, 在预习过程中就可以知道自己哪儿不懂, 那么学生在上课时就能认真听教师的讲解, 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2. 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时间。
上课时认真听讲, 意味着课后可以少花时间。
3. 及时和经常复习。
当天的新课上完后, 学生可以利用中午或晚上的时间, 头脑里像放电影一样把课堂上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复习一遍, 特别是课堂上提到的要点。根据遗忘规律,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过几天、过几周再分别复习一遍, 这样所学知识就能牢固记忆了。
五、让学生结对子, 互相帮扶
学困生缺乏自控力、自我约束力和再学习的能力, 为了缩小学困生与优等生的差距, 我采取了一帮一的方法, 让优等生与学困生结对, 同伴之间互相督促、互相指导、互相学习, 增加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树立了他们的自信心, 改善了他们英语学习的态度。当然, 也有比较顽皮、不好管理的学生, 这样的学生我就安排他与我一组, 加强对他的辅导与监督, 争取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所进步。
总之, 转变英语学困生是一项长期的师生双边活动, 不仅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 还需要学生的自觉, 它是一个长期而巨大的工程。
参考文献
[1]张丽萍.浅谈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吉林教育, 2008 (1) .
[2]李群华.浅谈关于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考试 (中考教师版) , 2009 (7) .
转变教学观念,实践英语课堂教学 篇9
一、重视英语基础知识教学
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对教材的熟悉与掌握程度, 狠抓基础知识, 把握节奏, 备课先备人, 平时注意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 因材施教, 有的放矢, 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和进程。课堂上,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活动, 拓宽学生实践面。引导基础相似的学生从多视角理解内容, 多角度地操练运用, 即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从听、说、读、写的不同角度展开。复习时要回归教材、重视教材。在教学利用多媒体, 创设不同的情境, 在情境中教学, 让学生练习理解运用, 并设疑释疑、解惑。与其题山题海, 不如回归教材, 绝不好高骛远, 而要扎扎实实复习教材内容, 让学生积极思考。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注重在课堂上经常复习旧知识, 让学生反复操练, 从而顺利地达到一个个学习目标。课堂教学语言环境的营造是学生积极运用语言的前提, 复习时具备系统性、针对性、综合性, 用以前学过的词语操练新句型或已学过的句式学习新单词。国际音标是初中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 我在每堂课前播放音标知识动画片断, 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复习了音标, 效果很好。经过一段学习后, 让学生自己归纳分析, 教师及时处理反馈信息, 及时巩固。
二、营造语言环境, 加强语言表达训练
我重视对学生课外学习的指导, 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任何人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时候, 都离不开他当时所处的具体环境。要指导学生制订出学习英语的长期计划和短期安排, 每天坚持做好课前预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我尝试通过语言环境的营造进行语言交际训练。早读课上坚持让学生听课文录音, 加强听力训练, 让学生模仿地道的英美人语音、语调, 同时加强课外交际化语言环境的营造。课外交际化语言环境的营造是学生运用语言的保证。每周两篇日记, 给他们面批, 持之以恒。搞好课外阅读, 对有自学能力的学生, 用课外读物拓宽他们的视野, 从音、形、意三方面培养其观察力和记忆力, 打好语音基础。用联想对比、归纳演绎等方法记单词和语法知识。开展对话使用, 角色表演, 设立英语小品编演擂台等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兴趣活动, 结合课文内容, 每教一个情景句型, 就让学生用当天所学知识到讲台前表演, 启发学生将学过的句子编成小品表演, 并加以引导和指导。在小品表演中, 学生把学过的句型和句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使原本零散的句子变成连贯的交流信息单位, 让枯燥的语言学习变成有趣的表演。在热烈的气氛中学生学会并运用所学单词和句型, 提高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学生积极参与, 情绪高涨, 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语言。
三、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营造互动化的语言环境, 营造民主、和谐、轻松的交际气氛, 让学生主动投入英语语言的学习中, 逐步培养学生互相交际的语言习惯。每堂课安排几分钟进行会话, 如值日生汇报、自我介绍、家庭情况、谈论天气等。置身于一个充满情趣的环境, 学生将会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极大地激发语言交际欲望和胆量。课堂教学中, 让学生用英语自由交谈, 允许学生模仿课文内容时适当增减, 自由发挥。师生进行生活化的语言交际, 使所学语言内容贴近生活, 让学生愉快操练、轻松实践, 加强听说训练, 做到视、听、说同步, 培养英语学习兴趣。课外交际化语言环境丰富多彩, 为语言的使用提供了条件, 是学生积极使用语言的前提。英语教学要注意创设情境。语言习惯的养成需要课内、课外互相联系, 互相弥补。在训练中教会学生注意正确使用语音、语调、重读、弱读及升调, 使其朗读绘声绘色, 津津有味。另外, 建立广阔的英语宣传阵地, 在轻松的气氛中进行口语教学。利用实物和图片教单词, 学生能更好地记住词义, 并能反复复习, 借助现代声光电教学媒体, 遵循直观性、趣味性的原则, 使英语课堂成为超越课堂时空背景的交际活动环境, 使学生得到语言、文化、情感等多方面的培养。例如, 在讲授一般现在时的用法时, 我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般现在时的用法, 1) 经常性或习惯性的动作, 常与表示频度的时间状语连用。时间状语:every..sometimes, at...on Sunday。2) 客观真理, 客观存在, 科学事实。3) 表示格言或警句。4) 现在时刻的状态、能力、性格、个性。分别举例:I leave home for school at 7 every morning.每天早上我七点离开家。Shanghai lies in the east of China.上海位于中国东部。Pride goes before a fall.骄者必败。I don’t want so much.我不要那么多。借助直观事物, 营造语言环境, 充分利用多媒体, 图片、图表、实物及录音机等现代化教学工具, 让学生感知所呈现的事物, 加深理解, 为语言表达做好铺垫。
转变英语 篇10
一、变他主学习为自主学习
他主学习是他人主导学习,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强调的是他人;自主学习是在他人科学引导下, 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主动地学习, 强调的是自己。在教学中, 教师应使学生从依赖到独立, 从被动到主动, 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分析、解决, 形成自主学习的方式, 这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在英语课堂上, 多让学生来说、做、演、练。比如, 在教身体类单词, 教授完单词后, 我将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 仅进行组织。我将带领学生读单词转变为让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单词;巩固单词玩游戏时, 我将老师发口令学生做动作转变为学生之间互发口令, 互相做动作;总结时, 我让学生自己说出今天教授的主要内容。在编chant时, 我让学生开动脑筋, 自己想一想。如, 挂衣橱里衣服多, 春秋天, jacket, 女式衬衫blouse, 男式衬衫是shirt;炎热的夏天穿什么?女孩dress, skirt, 男孩要穿T-shirt;冬天到, 寒风吹, 出门别忘带coat。学颜色时, 学生是这样编的:red, red红彤彤;green, green绿油油;blue, blue蓝湛湛;yellow, yellow黄澄澄;black, black黑乎乎;white, white白茫茫。课后我也给予学生足够的空余时间, 让学生自己去翻阅资料, 到网上寻找文化背景, 节日的由来,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风俗习惯等, 从而使学生会学习。
二、变接受学习为探究学习
接受学习是以获得知识为主, 以增加个体知识储备、扩展知识视野为目的;探究学习是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 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探究活动, 来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 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学习以形成和发展科学素养为目的, 既重视结果, 又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比如, 在教Where’s my cake?这一单元时, 我先出示妈妈在厨房里的场景, 让学生互相对话, 你可以编成哪些对话内容。如:Who’s she?She’s Su Yang’s mother.What colour is her dress?一直到Where’s my mother?同法出示爸爸在书房的图片, 学生说出Where’s Dad?最后出示照相机的图片, 但没有说明在何地, 学生可以进行猜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 我给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和可能, 始终以学生为主体, 引发他们的联想思维, 整个过程一直是学生凭着自己对对话的理解, 将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灵活运用, 由单一固定的对话过渡到综合内容, 既复习了旧知, 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学习的过程充满了学生之间的对话、交往和反思性活动,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 抓住了探究学习的精髓。
三、变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
个体学习形式单一, 浪费集体学习中宝贵的人力资源。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 以小组为单位, 通过通力合作共同完成某一目标。在完成这一目标的过程中, 合作学习既可以缩短时间, 又能集思广益、互动信息、交流情感、促进学习, 在合作中加强实践, 取长补短, 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了“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如, 在学完颜色单词后, 我将学生分为每四人一组, 为每组发一张作画纸, 听录音, 根据录音内容合作画一幅相关的画, 再涂上颜色。涂涂画画这种合作学习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的积极情感, 使一些生性胆小的学生消除紧张、焦虑情绪, 使每个学生感觉自己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每个人的努力都能得到肯定, 有集体荣誉感。在学完衣服类单词后, 我分工让学生完成一次时装秀, 这一过程繁琐而又费心, 但通过合作, 学生精心准备, 各尽所能。在展示会上, 各组形式多样, 介绍时语言流利, 在热闹的气氛中将所学知识运用得淋漓尽致。这一合作活动加大了对学生语言输入量, 激发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和动手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使学生在语言和生活中建立了自信, 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在今后的教学中, 我将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提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从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实现教育的真正价值。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改的重点任务之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 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从而实现教育的真正价值。
关键词: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参考文献
转变英语后进生方法初探 篇11
一、英语后进生的现状及成因。
中小学的英语教育是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学习的目的也是为今后的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但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随着知识点的增多与词汇量的加大以及句型的不断丰富使得学生水平良莠不齐,甚至出现一些学生跟不上英语学习的进度,成为了学生当中的“后进生”。而这样的两级分化,就更使得后进生缺乏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更有甚者自甘落后,逃避英语学习。究其原因,总结归纳如下几点:
1.小学英语基础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现在一般都是在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好多同学由于小学英语基本的东西没有学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掌握良好的英语学习方法,使得进入初中阶段以后就会感到无所适从,无从学起。而初中英语的教材结构更趋逻辑性、系统性,所以新旧知识的衔接就形成了断层。导致上课如听天书,对知识点一知半解,影响学习兴趣。
2.懒惰心理使得掌握的词汇量太少。
英语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背单词,只有丰富了词汇量才能在学习当中理解与掌握语义和语法,才能够融会贯通。如果学过的单词没有能够及时的记忆和巩固,那么就会出现词汇量贫乏,理解不清,听不懂的现象,并会逐步发展到英语差、听不懂,不愿学、学不会,从而大大降低了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3.没有目标,被动学习,缺乏信心,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些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被动地跟随着老师学习,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上课不认真听讲,下课练习不求甚解,没有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从而造成学习能力降低,成绩下降。
4.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无法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不是照本宣科、死记硬背,而应当讲究科学、高效,提炼学习技巧,摸索学习方法。在学习当中应当学会举一反三,做到有心勤口,巧记多练,多听多说,巩固重要的知识,掌握基础的东西,做好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贯通,多加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5.缺乏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
在英语教学当中,有些老师总是搞一言堂,自始至终只顾讲课,而不与学生沟通和互动,使得课堂气氛呆板、沉闷,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缺乏练习与交流。使得后进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得不到巩固,从而导致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虽然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各有不同,但是作为教师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与关心,鼓励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打好基础、逐步提高。为此我在教学当中做了一些尝试,希望能对转变后进生的学习情况有所裨益。
二、转变英语后进生的方法。
1.关爱、重视后进生。
在教学中,后进生因为自身学习成绩差本来就会有自卑与敏感的心理,作为教师应当多给他们以鼓励与温暖,多关心他们、多重视他们,以积极、热情、关爱、诚恳的态度去影响他们,对他们的一点点好的表现,多说几个Good!多说几个Yes!肯定、鼓励他们日有所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在学习当中多引导他们和学习好的同学进行交流,教育其他同学多帮助、关心他们,多给他们爱和温暖,多给他们鼓励,相信他们、尊重他们,告诉他们“你可以做到更好!”
2.摸清情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进入初中阶段教师应首先摸清各个同学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可以个别沟通,帮他们寻找原因、寻求进步。告知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用简单的方式加以交流,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消除对英语学习抵触情绪。
帮助后进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促使其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多帮学生解决困难、解开疙瘩,寻找学习技巧,让学生形成多读、多背、多写、多练、早预习、晚复习的学习习惯,加强理解,加强记忆,加强融会贯通,加强思考,加强运用,循序渐进的打好基础。
3.加大掌握的词汇量。
丰富的英语词汇是学好英语的基础,而加强单词记忆则是学习英语的首要任务。单词不会读、不会写、不理解什么意思,想学好英语那只能是空谈,所以必须要强化词汇,使其与语音和语法有效结合。词汇量的达标与否是学好英语的关键问题,它是理解语义的基础,是提高听写与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学习中应当在机械记忆的基础上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来强化和巩固。
4.改变传统模式,提高学习效率。
在英语教学中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多与学生进行互动,增加趣味性,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其逐渐的喜欢英语,爱学英语。要以新颖的方法导入新知识,多做一些沟通与趣味性练习,如做游戏,分组比赛等。多使用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或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升他们的求知欲。把课堂还给学生,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转变大学英语学习方式的思考 篇12
一、变“教”为“学”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一味追求知识的落实, 把教师当作知识的代言人, 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变“教”为“学”, 就是先让学生预习、自学, 当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困难, 教师巧妙地介入, 热情地参与。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英语学习中, 应该始终关注学生的学。只有这样, 学生的学习才可能变得主动。笔者在教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综合英语》1第二单元Text A:A Doctor’s Son一课时, 先让学生自学, 然后让学生交流自学的感受,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 我因势利导, 抓住“attitude”一词带动全篇。组织学生围绕以下问题展开学习和讨论:What’s the writer’s attitude towards his father when he was a small boy?What’s his attitude towards his father when he was a teenage boy?What’s his attitude towards his father after the car accident?Compare the attitudes of the woman in the car accident before and after she learned that the writer was Doctor Eppley’s son.Why do youthink she changed her attitude?
把教学过程变成了学生自学交流的过程, 改变过去主要由教师分析的学习方式,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变“答”为“问”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问, 学生答。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就是要变“教师问”为“学生问”,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会提问。提出问题是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重要标志, 是否善于提出问题也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具有创造思维和创造才能的一把尺子。因此,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 应该重视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在教学A Doctor’s Son之前布置学生们自查工具书、朗读课文。在深入领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我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课堂上, 设置提问环节, 一时间学生们积极举手发言, 把自己有疑问的问题都提出来了。有学生问:“Word passes quickly in small Vermont towns.一句中为什么用了一般现在时”。还有学生发现了“panic”的过去式为“panicked”。教师随后告诉学生“traffic”和“picnic”的过去式分别是“trafficked”和“picnicked”, 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规律。
三、变“单一评价”为“多维评价”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对学生学习的评估分为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种。形成性评估包括学生自我评估、学生相互间的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评估、教务部门对学生的评估等。形成性评估可以采用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记录、网上自学记录、学习档案记录、访谈和座谈等多种形式, 以便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评价和监督, 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终结性评估主要包括期末课程考试和水平考试……”变“判”为“评”, 就是改变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标准。由教师单一的评价变为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简单地说, 学习评价也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评估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促进功能、管理功能和研究功能等等。传统的教学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总是由老师说了算。教师的判定与评价有时并不符合学习的实际。教学是一种双向或多向交流的过程, 是一种师生互动的过程, 长期的“生答师判”的评价方式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造成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学习评价不应是教师的特权, 教师应该明确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评估方案的制定。评估方式应该是多元化的。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能形成主动发现、合作交流、自觉实践的良好学习习惯, 使学生想学、乐学, 使英语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摘要:笔者认为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教师应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要变“教”为“学”,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变“答”为“问”,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变教师“单一评价”为“多维评价”,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想学、乐学。
关键词:学习方式,互动,交流
参考文献
[1]秦秀白, 蒋静仪.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综合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2]夏纪梅.解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J].外语界, 2005 (2) .
【转变英语】推荐阅读:
转变英语学困生10-22
英语教学模式的转变10-27
英语口语学习经验分享之转变思维模式06-08
小学英语课堂教与学方式的转变07-24
转变作风应该从转变学风做起09-14
大转变07-04
课堂转变07-18
转变因素07-19
三转变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