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导入技巧刍议

2024-10-17

小学语文导入技巧刍议(精选11篇)

小学语文导入技巧刍议 篇1

语文教学就其学科知识特点而言就存在着枯燥性、乏味性,所以,与其他学科比较,语文教学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就会显得特别重要,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对语文课的学习接触时间不长,可以说兴趣的作用不是太大,那么,这时候在语文教学中起决定作用的就是学习的积极性了。如果能有巧妙地课前导入,就会大大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所以,语文课的导入技巧非常重要。

好的导语就像是磁铁,能从根本上把学生的精力这块“磁铁”牢牢地吸引住,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跟着老师的引导,去学习知识,甚至主动探索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课前导入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但是怎样导入才能成功收到良好效果呢?下面结合本人日常教学实践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导入要“正中要害”,体现一“准”字

所谓“正中要害”就是导入要“精”“准”,教师要准确把握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用精准的导入语一刀见血地把新授内容引出,所以说课前导入要有方向性,要切中学生的命脉,方能易于取胜。

比如:一位教师在教授《神奇的克隆》时,教师先讲述小学生们都非常喜欢的《西游记》中孙悟空,他可以拔一把毫毛吹口仙气就能变成一群孙悟空的神话,神话中的故事情节有些是不现实的,但是,现如今真的可以复制一模一样的另外一个你,甚至更多的你。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神奇的克隆”技术。那么,“克隆”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带着疑问,学生迫不及待地走进了课本,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二、导入要“推陈出新”,体现一“新”字

每个人都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新知的欲望,小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处在人生最初的学习阶段,对每一项新事物都充满着好奇。所以,教师要是能够经常变换导入方式,就会容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假如教师再把设问、音乐、猜谜语、音视频等形式融入课前导入中,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比如:在教授《美丽的丹顶鹤》一文时,教师在上课前可以先让学生边听《一个真实的故事—丹顶鹤》这首优美的歌曲,边观看丹顶鹤故事的视频。先让学生对丹顶鹤有一个宏观的了解,让学生(特别是农村的学生)提前对丹顶鹤的模样、生活习性等初步了解,让学生对丹顶鹤这一动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后,再进行课文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导入要“引人入胜”,凸显一“情”字

每位小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所以,其内心也有着丰富而不尽相同的想象力,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来设计课前导入语。可以渲染、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发挥各自想象力,跟随教师一起创设学生自己心目中最美的想象,学生就会顺其自然地融入所授内容当中来,并且还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比如:在教授《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时,先让学生想象“天堂”的美丽,让学生想象自己心目中认为最美的天堂。之后教师再介绍天堂对于我们是不是非常美好,因为是让每个学生自己去想象天堂的情景,学生的回答肯定是“肯定的”。同学们有了自己想象的天堂,那么你知道音乐的天堂在哪里么?这样就顺势并成功的将课文导入了。

四、导入要“因人制宜”,注重一“适”字

课前导入一定要考虑你的教授对象—学生的年龄因素。不同年龄的学生对同一事物的观察角度以及注重点都会不同,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前导入时一定要“因人制宜”,只有抓住小学生该年龄段的心理,才能更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入的效果才会更好。

比如:一位老师在教授《最后的姿势》一文时,就很好地抓住小学生纯洁、富有同情心的心理以及小学生对父母强烈的依赖性等特点,让学生把那位平凡而伟大的老师比作自己的母亲,那位老师为了救护自己孩子般的学生,在地震的那一瞬间将动作定格在一生最后的姿势。这样的课前导入就适合学生富有同情心的心理,就做到了“因人制宜”。

小学语文课前导入要注意的细节还有很多,但是,只要我们能把握好课前导入切入“准”、形式“新”、创设“情”、心理“适”,我们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引入所授课堂中来,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导入效果。

小学语文导入技巧刍议 篇2

邹议语文课堂的导入技巧

【摘要】:语文课堂导入是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起始环节中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向学生引入新知识,使学生迅速进入新课学习状态的活动方式,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关。明代文学家谢榛谈及文章的开头时说:“起句当如炮竹,骤响易彻。”那么一堂课的开始,也应该如此。

【关键词】:课堂导入、激发兴趣、形式、举例

如何才能把好课堂教学的第一关,顺利地导入课堂教学呢?笔者试着从以下几种导入方式来谈谈自己教学中的体会。

一、情境导入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被引入课堂。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加强直观形象,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训练思维力,激发学习兴趣。情境导入指教师通过多媒体及多种辅助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学生多种感官创设出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或引发学生相应情感体验的情境,使学生在欣赏或情绪感染中就势转入课文学习的一种导课方式。例如教学巴金先生的《小狗包弟》,可用一组幻灯片展现“文革”对人性的残害,使学生能更直观的了解那个特殊的年代从而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创设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具有认识功能和审美功能。当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处于极致时,学生的认识功能也发展到极致,教师的教授能力也得到最佳状态的发挥,会产生忘我的精神状态。上述例子,即通过多媒体等多种辅助教学手段,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深刻体验教材内涵之美。

二、故事导入法

这种导入法,效果很好,教师在课前做大量搜集,精心挑选,合理改编,使所选择的故事必须与课堂内容配套。而且要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如果使用合理、适度,课堂气氛就会很活跃,课堂内容就会很丰富。比如学习聂钳弩的《我若为王》,可以这样导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是至高无上唯我独尊的权力,为了争王,楚汉之争,持续四年,生灵涂炭,人民流离失所;为了争王,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的两位兄弟血溅当场;为了争王,明代“靖难之役”让朱棣、朱允文叔侄俩儿反目成仇。再看看王统治下的奴才又是何等气象,为了满足齐桓公想吃人肉的贪念,易牙竟然烹子;五代节度使石敬唐,居然把比自己小十岁的辽太宗奉为父皇。那么《我若为王》又是何等情形呢?这种故事导入法,使学生对课文引起极大兴趣。青少年学习喜欢听故事,因为故事本身就有一种吸引人的神奇力量,用故事导入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名言导入法

文章《谏太宗十思疏》是这样导入的:一代名臣魏征去世时,唐太宗痛哭失声,他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给予了魏征很高的评价。一个帝王竟能如此之高的评价一个臣子,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魏征的一篇文章《谏太宗十思疏》。又如在谢冕的《读书人是幸福人》时可以这样导入的:“生活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谢冕的世界,一同感受他的《读书人是幸福人》。

名言警句一般都有很强的警策力,它以强烈的感染力在生活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多数青少年学生都有搜集和诵记名言警句的习惯。用名言导入就比较容易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感情,使其自然掌握所学内容。

小学语文新课导入技巧刍议 篇3

一、用激情渲染氛围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激情是一种状态,是一种温度"她认为:"没有温度的男人,在课堂上是立不起来的空麻袋;没有温度的女人,在课堂上就是一点没人爱的旧瓷碗。一点感觉都没有,没有魅力。"

常听到不少同行埋怨:"现在的学生上课没激情。"我想,其实学生的激情是无限的,只是它们隐藏在学生的内心,只要我们用自己的热情去激发,课堂上的孩子们总是热情奔放,活力四射的。如教学《钓鱼的启示》时的导入:

师:同学们坐得真端正,一看就知道是守纪律的好学生,冒昧地问一下,老师不在的时候,你们有没有违反过纪律?

生: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

师:老师欣赏你们的坦诚和勇敢,但是更提倡大家向你们学习,学习她们在老师不在的时候,也能遵守纪律,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自律",那同学们要做到"自律"这两个字很不容易吗?

生:学生谈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可能说不难,有的同学,特别是好动的学生可能觉得比较困难

师:是啊,同学们,我每个人都愿意按照自己的想法随心所欲的做自己做的事,可是我们要注意分清对错,如果明知道做得不对还要去做,不能自律就不好了。那么,今天老师就要向同学们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美国的著名建筑设计师,在他的生活中,他就时刻严格自律,从而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和信任。可是他的自律精神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呢?你们想不想知道秘诀?

生:想

师:好,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穿越时空,一起回到他的小时候,看看这位美国著名设计师小时候的经历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 3课:《钓鱼的启示》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导入新课,自然引出"自律"并使"自律"贯穿全课,激发了学生的语文激情,这样我想学生学习下面的课文时,热情会更高一些,为学习文章做好了铺垫,因此,请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激情吧。

二、借道具点燃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一篇课文的导语一旦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的跟随教师去探讨知識的奥秘。那么怎么才能让导语在第一时间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我觉得在导入的时候借用一下道具,可以更好地达到这一目的。

我在教《非常漂亮的贝壳》一文之前,我先让学生收集各种各样的贝壳。上新课时,让学生将贝壳放在讲台上,一起观赏,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进入新课教学。又如教授《小柳树与小枣树》时,我运用FLASH课件作为导入新课的辅助材料,它融画面、文字、音乐于一体,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很快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通过它们之间形体对话,生动形象地使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这一深刻的道理。

适当地借助教学道具可以设置良好的学习情境,打破思维混状态。从而唤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强化学习气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时机,把学生的思维从感性升入理性。

三、设悬念启迪思维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设置悬念应生动形象、简洁鲜明。

小学生特别具有好奇心,他们阅读课文,往往会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产生一种十分关注的心情,根据学生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性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

有位实习老师在上《惊弓之鸟》时,开篇就布疑阵:"现在,空中飞着一只大雁,大家想想,用哪些办法能把它打下来?"学生凭经验纷纷说,用箭射,用枪打,用弹子弹……至此,我首先肯定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但话峰一转,说:"可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更赢,却是拉弓,不用箭,"嗖"的一声把这只大雁射下来了,这究竟是什么缘故呢?答案就在课文中。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看谁先把答案找到。"

由于悬念的诱惑,学生立即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种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主动认真地读书、思考。值得注意的是,制造悬念要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如果故弄玄虚,那就失去了悬念的意义,有时甚至会把学生弄糊涂。

四、讲故事、猜谜语构建愉悦情感课堂

学生大都很爱听故事、猜谜语,每每遇此都很认真,兴趣特别高。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新课时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事或谜语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一旦他们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兴趣,就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使整个教学过程收到极好的效果

另外,还可以采用引经典,温故知新,介绍背景,做游戏,音乐、歌曲等方法引入课题。选用什么样的导入形式,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敏锐的眼光,灵活的思维,创造的头脑,而且要求教师在设计过程中必须依据如下原则:灵活性原则、精练性原则、实效性原则、规范性原则、知识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思想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和针对性原则,设计导入应注意"实"(讲求实效),"精"(精明扼要),"活"(方法多样),"美"(给人美感享受)的和谐统一,同时还要兼顾启迪学生的思维

小学语文导入技巧 篇4

一、导入要注意趣味性

设计导入要引人入胜, 使教材内容以新鲜活泼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引导和促进学生接受新教材,防止学生产生厌倦心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强迫学生学习,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是不会保留的。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就会表现出主动、积极和自觉,学习时轻松愉快,不会造成心理上沉重的负担,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导入使学生处于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以便引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身学习活动,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形式上看,教师可以从解题入手,单刀直入;也可以从文中提出问题,引起悬念,顺势导入。此外,引一条格言,打个比方,解释一个典故,介绍作者的生平逸事等,都可能引起学生的极浓厚的兴趣;还可以通过让学生猜谜语、做智力游戏做实验等形式唤起学生求知欲、激发学习情趣,教师的导语设计应尽可能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当然,导语设计追求生动、活泼、有趣,但绝不能故弄玄虚、哗众取宠,那样反而会冲淡和影响新课教学。

二、以多媒体动画导入

“教学的艺术在于唤醒、诱导和激励”。在语文课上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 把被感知的对象直观呈现。通过音响效果、色彩渲染、动态画面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集中,思维更活跃,学习热情高涨持久,继而使学生较快地掌握知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例如:教学《小池塘》一课时,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笔者设计制作了精美、趣味盎然的多媒体课件:将池塘、芦苇、太阳、星星、月牙儿的图片配上一段音乐和适当的解说。教学伊始,先用大屏幕放给学生,那美丽的画面加上画龙点睛的解说, 一下子就深深地吸引学生, 学生欣赏着、赞叹着……意犹未尽之时,再学习课文内容,师生一同欣赏课文中作者是怎样向我们描写如此美丽的情景的。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然而然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以设疑入文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 “疑”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抓住此契机诱导学生解决悬念,以求教与学达到最佳结合点。巧妙的导语如果蕴藏丰富的问题情境,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处于欲答而难以言表的着急之态, 引领学生很快进入课文。如:笔者在教学《蘑菇该奖给谁》第二课时时,师:“小黑兔和小白兔参加跑步比赛各是什么结果? ”在学生回答之后,笔者用激情的语言引出问题:“是啊,小黑兔真了不起,蘑菇该奖给它吧! 可兔妈妈却把蘑菇奖给了小白兔, 想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不自觉地对兔妈妈的做法产生疑问,激发想探究下文的欲望。当然,设疑式导语的设计不是单纯的一种,它的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根据不同的内容设疑,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意境法

饱含情感,用艺术语言描述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借助形象的描绘,让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心驰神往地进入知识新天地。

比如在讲授《桂林山水》一文时,我设计了如下导语,创设教学情境:“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大好河山壮丽多姿,有数不清的胜景,有描不完的神韵。广博无垠的草原牛羊如云;白雪皑皑的冰峰,树立壮观;千万条涓涓细流与星罗棋布的湖泊纵横交错,奇山险峰,怪石嶙峋,又是那样玲珑剔透,千奇百怪,祖国的版图,简直就是一幅迷人的画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写景散文《桂林山水》,看作者是怎样用那细腻的笔,描绘出桂林山水的神奇特点的。”这样的导入,把学生的思路迅速引入寻觅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之中,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奇特功效。

五、生活导入,激活学生思维

语文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有极密切的关系。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将二者有机结合,以学生所熟知的生活现象与事物导入新知学习,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从心理上产生亲切感与认同感, 从而积极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与生活经验进行新知学习。在教学中我们要以生活的眼光审视教学,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挖掘学习内容,在教材中挖掘生活元素。一方面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辅助学生学习,使学生体会到知识源于生活,提高学生的提取能力,另一方面以学生在课上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 使学生体会到知识服务于生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只有将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愉悦而积极地参与教学。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要得法,就要针对不同的课文、不同的情景精心设计导入方法,巧妙导入新课,从各方面刺激学生,使他们产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和欲望,然后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新课学习中。

摘要:成功的课前导入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中,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务必注重课前导入,以成功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从而让学生乐学,最终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导入的技巧 篇5

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个好的课堂导入能成为整个教学内容的基础,促使整个课堂一气呵成。因此,应追求导入技巧化,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主要方法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和新课标理念,结合课文重点内容来设计导入的方法,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开门见山,揭示新课”导入法

当前教学中提倡一种教学方法――目标展示法,又称“一课一得法”:要求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内能够正确、完整地掌握一项重点内容。要想真正做到一“得”,就要求教师明确课文重点、确定目标。一进课堂,就直奔主题,即“目标展示”导入。如:我上《谈语言》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语言,是我们人类交际的主要工具。怎样使文章的用语口语化、规范化?学习《谈语言》这篇课文后,我们就会找到答案。”目标展示导入法醒目,直截了当,直切主题,是一种很好的导入方法。

(二)“联系旧知,揭示新知”导入法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所以,我们在教授新知识的同时,能够巧妙地联系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情境。如:我在讲授《醉翁亭记》时,首先让学生迅速地回顾我们前面学过的课文《岳阳楼记》,再自然地过渡到新课的学习上。

(三)“巧设悬念,引人入胜”导入法

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宜、精当的问题导入,这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即“丢包袱”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心理学上认为:思维过程通常是从需要应付某种困难,解决某个问题开始,概括地说,思维总是从某个问题开始。根据这个原理,新课的导入,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既体现教学重点又饶有趣味的问题,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创设逐疑探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课,我一上课就说:“今天语文课,老师考大家一道科普题。”语文课考科普题,一下子吊起了学生“胃口”。于是,我问大家:红色的花朵热情,奔放,令人赏心悦目,精神振奋。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经过讨论之后,引入新课《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一课重点内容自然迎刃而解。

(四)“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导入法

青少年的思维活动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经常动手,可以刺激思维发展,提高智力水平。课堂上采用“动手操作”导入,可以大大活跃课堂的气氛。如:学习诗歌《湖心亭看雪》,事先叫学生准备好画笔、颜料。正课开始,我就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比赛画画,请根据诗歌《湖心亭看雪》的内容,画一幅画,看谁画得又快又好。”学生一听,可来劲了,勾描的勾描,涂彩的涂彩,忙得不亦乐乎,整个课堂气氛被调动起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也迎刃而解。

(五)“直观演示,提供形象”导入法

初中生还处在青少年时期,偏重感性认识,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根据这种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应大胆采用直观教具导入。这种方法是利用实物、标体、模型或挂图等直观教具,引发注意力,激发兴趣。直观教具可利用现成材料,也可自己制作。如学习《草莓》一课时,我就直接拿着一个草莓进课堂导入新课,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六)“故事导入,启迪思维”导入法

故事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它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涵。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或事例来感染学生,从而顺利、生动地导入新课。如在讲授《马说》时,我就其中的“伯乐相马”,给学生讲述关于伯乐的故事。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通过历史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仅顺利导入新课,又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七)“留心观察,利用教材资源”导入法

不少同行以为教材资源即课文,其实,教材资源除课文外,还包括附图、插图、附文……这此都是教材资源。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插图,它配合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景物绘制或拍摄而成,是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插图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还可以用视觉形象补充文字描绘的不足。举例说:我在讲授《凤筝》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看教材上的一幅插图,然而问:“大家先不要看课文内容,说说这图上画了什么?”有的学生说,画面上画了三个孩子,一个在门里两个在门外,他们都在专注地看天上的凤筝。老师又问,谁能具体地描述一下这三个孩子的神态?有的说门外的孩子彼此抢夺着,似乎那小一些的孩子也想过过自己掌控凤筝的瘾,而那个大些的孩子,凭着自己的人高马大执意不肯。有的学生说那在孩子借了小孩子的凤筝,就不肯还了。有的学生又抢着说……从这些学生的反映可以看出:学生参与的热情非常高,而学生的积极参与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教学效果好自然是意料之中的事了。我事先也没料到一幅小小的插图能引来学生强烈的兴趣,就像一泉活水,荡起了无限的涟漪。

(八)“利用音乐,创设情境”导入法

悦耳动听的音乐可以产生愉悦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用音乐法导入会使学生快乐地进入课文中的情境,接受新知识。如《阿炳在1950》一课,我先简单介绍《二泉映月》这首名曲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然后播放《二泉映月》的录音带,让学生欣赏。《二泉映月》:是一首用变奏手法写作的作品。开始有一个像是感怀、叹息般的引子,几小节后出现的主题具有感慨万千的情绪。这个主题在全曲出现多次,随着旋律的发展,时而深沉,时而激扬,时而悲恻,时而傲然。激昂悲愤的语调,似乎倾吐了作者的屈辱和痛苦,诅咒了现实的残酷和社会的不平,同时又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但又交织着疑问和伤感。由此而引出阿炳,让学生来探究阿炳坎坷的命运。

(九)“现代技术,制作课件”导入法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类实现了“地球村”的梦想,这给教育带来了重大变革。课件这一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而制成的新鲜事物被广泛应用到我们的教学中。如我在讲解《孔乙己》时,我先播放了相关时代背景的课件,是从电影《孔乙己》中剪辑的片段,让学生对这一时代背景有了更深的认识。在学完这篇小说后,学生们头脑中都有了对孔乙己形象的想象,进一步了解小说的主题,深入体会到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有针对性,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可接受的程度,采用不同的导入法,不能生搬硬套,要灵活机动,不刻板,不单一。如《阿炳在1950》一课,既可用音乐导入法,还可用课件导入。这就要根据实际需要,采用最佳的方式方法,真正做到既扣“文笔”,又扣“心弦”。

其次,要明确“导入”与“整个课堂”的关系,不能让“导入”淹没整个课堂的教学。“导入”只能是“导火线”。时间方面亦应控制在3~5分钟左右,不能占太多时间。

再次,对于可供操作的导入,为保证课堂质量,要精心设计,有时还需预演摹拟,做到“万无一失”。

谈小学语文课堂的导入技巧 篇6

一、以猜谜语入文

小学生年龄尚小,活泼好动,有趣的谜语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欲望,激发学生自我展示的信心。教师以谜语导入新课既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思维,还可以使学生在猜谜语游戏中兴趣盎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月亮和云彩》这课时,笔者先让学生猜谜语“有时挂在树梢,有时挂在山腰,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一朵棉花糖,想吃够不到,为啥够不到?因它在天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都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谜语的导入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猜谜的过程中为了找到正确的答案,探求知识的欲望被激起,自然就使他们以最佳的思维状态进入到学习中来。

二、以多媒体动画入文

“教学的艺术在于唤醒、诱导和激励。”在语文课上,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把被感知的对象直观地呈现出来。通过音响效果、色彩渲染、动态画面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思维更为活跃,学习热情高涨持久,继而使学生较快地掌握了知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例如:在教学《小池塘》一课中,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笔者设计制作了精美、趣味盎然的多媒体课件:将池塘、芦苇、太阳、星星、月牙儿的图片配上一段音乐和适当的解说。教学伊始,先用大屏幕放给学生,那美丽的画面,加上画龙点睛的解说,一下子就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学生欣赏着、赞叹着……意犹未尽之时,再学习课文内容,师生一同欣赏课文中作者是怎样向我们描写如此美丽的情景的。就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起来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了,自然而然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以讲故事入文

在我国悠久的语言历史长河中,产生了许许多多美丽动人的故事。这些优美的故事,如夜空里亮晶晶的星星一样,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我们的语文课文,常常话出有因,语中有典。故上新课时,以故事为突破口,开拓学生的想象力,把与课文有关的故事作为导语,既能增添课文的情趣,又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蘑菇该奖给谁》一文时,笔者先给学生讲了《龟兔赛跑》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又让其懂得了乌龟很努力,不怕失败,最后取得了比赛的胜利,小兔太得意,最后失败的道理。课堂气氛活跃热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趁热打铁,引出《蘑菇该奖给谁》并提问: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的发言很积极,在教学中紧紧围绕“蘑菇该奖给谁”这一核心,引导学生读、思、议,全面参与学习过程。整节课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特别强,学习氛围浓,好的课堂导入,完全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是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了。

四、以设疑入文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疑”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抓住此契机诱导学生去解决悬念,以求教与学达到最佳的结合点。巧妙的导语如果蕴藏着丰富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能让学生处于欲答而难以言表的着急之态,引领着学生很快进入课文。如:笔者在教学《蘑菇该奖给谁》第二课时时,师:小黑兔和小白兔参加跑步比赛各是什么结果?在学生回答之后,笔者用激情的语言引出问题:是啊,小黑兔真了不起,蘑菇该奖给它吧!可兔妈妈却把蘑菇奖给了小白兔,想知道为什么吗?学生不自觉地对兔妈妈的做法产生了疑问,激发了学生想探究下文的欲望。当然,设疑式导语的设计不是单纯的一种,它的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根据不同的内容设疑,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以课文插图入文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课文配有插图,教师如能充分利用,作为入文的教学手段,就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般做法是在导入新课之前,让学生认真欣赏和仔细观察插图,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然后让学生把图面用口头语言讲述出来。这种看图说话的方式,学生极为熟悉,都争相发言,互相补充,之后因势利导地把学生带进课文,这种领悟是自悟自得,效果特佳。如教学《草原的早晨》一课,草原对于学生来说是相当陌生的,教学前可以让学生先仔细观察再看图再说说看到了什么。这样一来学生个个雀跃,兴趣盎然,尤其是对图中人物、动物描述得十分生动形象,到了一定的火候,教师适时地带领学生步入课文。笔者借助图片,让学生获得直观、感性的认识,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弥补了因地域差异、经验缺乏而可能造成的学生想象的缺憾。这样的导入,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鲜活的画面,让学生在朗读中细细品味,仿佛自己骑上了骏马,奔驰在大草原上,一起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的勤劳快乐。

总之,新课的导入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用何种形式和方法导入新课都是为了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我们要在瞄准教材的重点、难点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巧妙运用,使课堂导入真正能“一石激起千层浪”。

小学语文导入技巧初探 篇7

一、直接导入法

这种开门见山的导入方式, 通过简短的导语, 把所要学习的课题一下子展示给学生, 使学生在接触课题后迅速转入课文内容的学习, 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教学时间, 加快教学节奏而且有一定的新鲜感。这种方法适用于高年级, 且课文写的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的导入, 围绕邱少云来写, 用的是第一人称。作者是邱少云生前所在班的班长, 叫李兴元, 这篇文章是他在朝鲜战场上夺取“三九一高地时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感人事迹。

二、故事导入法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 好刺激是 对所学材 料的兴趣。 ”提到讲故 事、听故事 , 没有一个 小孩子是 不感兴趣的。 教师在授课前, 花极短的时间, 用绘声绘色的语言, 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小故事, 显得亲切自然, 课堂上一定鸦雀无声, 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全部集中起来, 同时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例如教《桂林山水》一课,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当时的心理状态, 我这样导入:“同学们, 去年暑假, 老师有幸去广西桂林游玩一趟, 那满眼的奇山秀水, 真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使人心旷神怡, 那里的山石河流、小桥树木几乎都流传着一段动人的神话故事。如父子岩, 据说古时候有父子俩, 姓龙, 他们的造船手艺非常高。造的船不但粮食装得多, 行起来也非常快, 不料, 一个姓万的员外看中了他们, 死逼着父子俩连夜赶造一条大船。准备搜刮老百姓的粮米, 好献给皇帝买官做。粮米被他们搜刮完了, 不要闹饥荒, 饿死老百姓吗?龙家父子不肯干, 藏在这里的岩洞里, 因没有吃的, 最后饿死了, 父子岩就这样得名。另外, 桂林山水的绮丽景色中, 还有象鼻山, 斗鸡山, 麽密山, 望夫石……同学们, 有没有兴趣去欣赏呢?喜欢听听那神奇的故事吗?现在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

三、悬念导入

借鉴说书人“且听下回分解”的妙术, 讲到最扣人心弦的时候, 有意避而不讲, 吸引听众“且听下回分解”, 将这种技巧运用于新课的导入之中, 以悬念作为激发学生好奇心的触发点, 使学生产生强烈欲望, 产生弄个水落石出的想法。在技巧上必须发人深省, 留有无穷余味, 引人入胜。如讲《草船借箭一文时, 我在课堂初始扮演说书人, 来了一段说书:“话说东汉末年, 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 三足鼎立。当时, 曹操刚刚把刘备打败, 又要进攻孙权。这时的孙权、刘备都像热锅上的蚂蚁, 唯恐曹操一下子吃掉自己, 于是这两家就商议联合起来对付曹操, 先下手为强。刘备就派遣自己的军师诸葛亮到孙权那协助作战。孙权的手下有一员大将, 名字叫周瑜。他很嫉妒诸葛亮的才能, 于是暗地里盘算, 企图整治和加害诸葛亮。他假借商议军事为名, 叫诸葛亮三天之内必须造十万支箭。在这仅仅三天的时间里, 周瑜又设置了种种障碍, 不但不给诸葛亮造箭所用的材料, 而且让诸葛亮立下军令状, 如果三天之内造不出十万支箭, 就会被就地正法。欲知诸葛亮如何三天之内造十万支箭, 他的‘高招’如何, 请同学们自己认真读课文《草船借箭》。”

四、图画导入法

这是低年级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借助教材中的插图挂图,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想象, 有意识地将图文结合起来, 愉快地接触课文。如《诚实的孩子》可利用书中插图导入:“图中画了几个人? 他们在望着什么东西? 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又怎样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这种导入法具有直观性, 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五、歌唱导入法

贝多芬说:“音乐能使人类的精神爆出火花。”音乐作为表情艺术, 能动之以情, 体现最深刻的主体内心生活。音乐是心情的艺术, 它直接针对心情。因此, 我在某些课的开头, 总是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熟悉的喜欢的或者传统的歌曲与课文的主题或情节联系起来, 让学生唱这些歌, 自然地导入新课。例如教《景阳冈》这篇课文时 , 正好中央电视台刚刚播放过电视连续剧《水浒传》, 学生对剧情基本了解, 尤其对主题曲《好汉歌》更是情有独钟, 都能把这首激烈跳跃直抒胸臆的主题曲唱得很好。我紧扣学生的这个兴奋点, 在板书课题后, 让学生把这首歌大胆地齐唱了两遍, 学生兴趣盎然, 都想早些知道课文是怎样深入细致地描绘他们心目中的好汉的。

六、新旧知识导入

带着旧知识学习新知识, 再通过比较、体会和摸索找出普遍性的知识规律, 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刻舟求剑》我这样导入:“同学们,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 一个学期以来同学们一定读了不少的成语故事。谁能说说你读过哪些成语故事? ”旧知识导入法:学生说成语故事的名字, 或找一个学生说一个成语故事。讲故事导入法:同学们刚才说得非常好, 有机会我们开一个成语故事会, 好不好? 生:好。“每个成语都是一个故事, 每个成语都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今天我们再学一个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板书课题) 。”“看看《刻舟求剑》讲了什么样的故事, 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关于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技巧探讨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导入,导入技巧

一个精彩的课堂导入能够顺利的促进教师语文课程教学的开展,教师在开展新课程之前,往往都会准备一个简短的、能够顺利过渡到新课程内容的环节。一个精彩的课堂导入能够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课堂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课堂环节。

一、创设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这一方法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最常用的导入方法。小学生好奇心强,往往这种悬念式的导入就会带有很强的针对性,学生往往就会很愿意带着问题去学习,因为疑问可以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探求和思索。学生们只有对一堂课的内容充满兴趣,才会追着老师问为什么。例如,在讲解《月球之谜》时,在开始新课内容之前,可以问学生:“同学们是否在平常的新闻中注意过有关人们探索月球奥秘的新闻,在你们的眼中,是否在心里有关月球的想象?今天,我们将要学习月球之谜,通过这篇文章,我们来了解世界上人类探索月球之谜,以及有关月球的奥秘。”通过这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导入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设备导入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和文章相关的视频、音乐、图片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对文章内容有更深刻的了解。例如,在讲解《迷人的张家界》一文时,教师可以利用视频播放有关张家界风景的图片以及张家界风景的纪录片,将张家界的美用多方位的角度展示给学生,相信学生一定会沉浸在张家界的魅力之中,并且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讲故事方法导入

小学生年龄小,在家里也喜欢听爸爸妈妈讲故事,他们对故事里的内容和虚拟的人物充满好奇。因此,教师在讲授语文课程时,也可以利用学生喜欢听故事这一点进行课前导入,提升学生学习文章的热情和提升对新课的关注度。

小学语文导入技巧刍议 篇9

关键词:初中数学,导入技巧,悬念,故事,多媒体

在数学教学中, 课堂导入作为起始环节, 演绎着重要的角色.一个好的课堂导入能够将学生们很快带入上课的氛围, 将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并且能够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望, 引导学生们更好地去学习数学知识.同时, 一个不好的课堂导入, 也会直接影响到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 难以将学生们分散的注意力聚拢起来, 以致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们心思涣散, 这自然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由此, 我们可意识到课堂导入的重要性, 那么如何进行课堂导入, 才能够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呢?我们常常说到“万事开头难”, 课堂的导入也是一样, 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 根据教材内容, 精心地设计课堂的导入.多年来, 笔者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一直努力探索着, 并总结出以下几种导入方法.一、悬念导入法悬念, 即是指悬而未决的问题, 往往能够激发起人们迫切想要探知真相的欲望.因此, 我们就可以利用学生们这样的心理特点, 在课堂导入中, 结合课堂内容, 精心地设计存在悬念的问题, 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理.通过这样的悬念设置, 不仅仅能把学生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而且能够让即将学习的内容蒙上一层神秘感, 促使学生们自觉地去探索真相, 进而将学生们引领到跃跃欲试的课堂氛围中.这样的课堂导入充满了趣味性, 且取得的学习效果也好.例如, 笔者在讲授“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时, 就精心设计了这么一个悬念:“一个人想要测量一棵参天大树有多高, 不用爬到树上, 只测量了树的影子, 就算出来树的高度了, 你们猜他是怎么做到的.”这时学生们往往就会开始热烈讨论起来.笔者借着学生们讨论时活跃的气氛, 为学生们揭晓答案, 说“这个就运用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相似三角形的原理”, 而这同样激发起了学生们的好奇心, 到底怎样运用这个原理的呢?通过这样一个带有悬念色彩的事例, 激发起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引导他们充满激情地进入课程的学习.二、亲自操作导入法在课堂的导入中, 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学生们的积极参与性, 将学生们的兴趣激发出来.亲自操作导入法, 即是指学生们亲自动手去探索知识, 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亲自操作导入法, 在笔者看来, 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更容易的将每一名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的学习中来, 因为, 从课堂的一开始, 就需要学生们自己亲自去动手操作.“说得再多不如做得多”, 往往通过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 才能够发现在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这比仅仅通过老师语言的描述与提醒感受更加深切, 且通过学生们自己的亲自操作, 该知识点在学生们脑海中的印象往往也更加深刻.故们入学美以定传生学了声象时们有欣通为导过海一化们探节我法去2版例如, 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课时, 笔者让学生们自己在一张白纸上画一个三角形, 然后将这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来, 再将其拼在一起, 这样我们会发现其内角拼和起来可以得到一条直线, 由此, 在实践中, 我们可以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三、故事导入法在课堂的导入中, 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以童话趣味故事或者历史上数学家们的故事作为课堂的导入, 激发学生们的课堂兴趣.故事, 往往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作为课堂的导入, 趣味故事往往能够达到调节课堂活跃气氛的效果, 而数学家们的故事往往能达到激励学生们努力学习的效果.例如, 在学习“勾股定理”这一课时, 笔者就常常会谈到美国总统伽菲尔德的证法.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已有400种以上, 而伽菲尔德因为一个小男孩的问题, 而潜心探讨勾股定理, 并且作出了简洁的证明方法.这一直成为数学史上所传颂的一段佳话.通过故事导入法的形式, 不仅能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领略数学家们的人格魅力, 同时, 还能帮助学生们拓宽自己的知识眼界, 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四、多媒体导入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 多媒体早已逐渐地登上了教学的舞台, 在教学中发挥着它独特的优势.多媒体集聚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元素于一体, 使其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在教学中, 多媒体的使用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同时, 其直观形象性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解释了知识点, 为教师们减轻了一些教学压力.在数学教学中, 多媒体的使用可以有很多种方式, 比如, 课件的演示, 音频的播放, 视频短片的欣赏, 等等.数学, 是一门逻辑性较强, 且较为抽象化的学科, 通过多媒体的辅助, 将其抽象化恰当地转化为形象, 更容易为学生们所接受, 所理解.例如, 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课时, 在课堂导入中, 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放映一个太阳从海面升起全过程的短片给学生们欣赏, 并一边讲解太阳在某一时段时与海平面的关系.我们可以把太阳当做一个圆, 将海平面看作一条直线, 太阳慢慢升起, 与海平面位置关系逐渐发生着变化, 先是相切, 然后相交, 最后相离.通过多媒体的播放, 学生们更加直观、形象地初步了解到直线与圆的关系, 学生们的探知欲望就很容易的被调动起来了.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 课堂的导入是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 它关系着整个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作为数学教师, 我们应该不断地去探索有效的适合我们学生需求的导入方法, 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去探究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关成志.初中几何教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2.

小学语文导入技巧刍议 篇10

一、创造阅读条件, 激发阅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时, 教师应为学生创设阅读的时间与空间, 真正把阅读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使每个学生始终处于主动读书的状态。教师还要努力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性, 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进行调整和补救, 让所有孩子在自我基础上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 才能令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真正的实效层次。

近年来, 我校在自身的图书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基础上, 建立了二级阅读基地。一是由学校的图书馆和阅览室组成大阅读中心, 里面书籍丰富、资料繁多, 分类摆放适合各年级学生阅读的“必读书目”, 供学生自由选择, 进行自主性阅读。二是以班级为单位的班级图书角, 发动学生自己购置图书、交流图书。全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个性化的图书角, 存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报刊书籍,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平时也可以多搞些图书漂流活动。这样就保证了较充足的读物, 让学生有书可读, 让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保持。为了进一步创造鼓励学生阅读的条件, 我还在班上尝试开展了书籍交流会、“读书周”等有关活动, 在一次“读书周”活动中, 有的学生读了《格林童话》, 有的同学看的是《天方夜谭》、《草房子》、《伊索寓言》等, 学生拿出自己心爱的书籍跟别人交换, 这种互读共赏, 必然会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重视阅读指导, 培养阅读能力

所谓探究性阅读, 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发现疑点, 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 然后自主解决阅读中的困难。探究性阅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 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疑点, 让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 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兴趣爱好, 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其次, 就是让学生模仿探究性阅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做好指导, 可以为学生精心挑选一些经典的阅读篇目, 然后教给学生一个切实可行的阅读方法, 让学生主要从提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上加以模仿。

比如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有经典名著《西游记》的选段“三打白骨精”, 在指导孩子读这篇课文之前, 我先引领孩子去观看电视剧片段, 以帮助学生们了解这个故事的梗概, 由此, 增加了孩子们对这个故事的喜爱。接着, 在这节阅读指导课上, 我提出了如下问题布置阅读: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孙悟空每一次打白骨精的经过?文中孙悟空是个怎样的形象?白骨精又是怎样的形象?就这样让孩子带着对后面故事的好奇走进文本、阅读起来。带着疑问去读书, 实践证明, 这是一条最有效的读书方法。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 我让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 即带着问题自主阅读普及本《西游记》, 同学们对这本经典的神话故事非常喜爱, 甚至有同学还学会了模仿孙悟空或者猪八戒的样子和动作, 并模仿得惟妙惟肖。我还指导他们在阅读中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作者是怎样来塑造一个追求自由、勇敢无畏的孙悟空形象的?猪八戒是更像一个神仙还是更像普通人?这些问题又把阅读推向了一个深层次, 学生在被故事吸引的同时也体验到了阅读的乐趣, 培养了阅读良好的习惯。

三、丰富阅读积累, 提升阅读素养

丰富积累阅读知识, 不仅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 而且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 我经常让学生更多地自主探究语文材料,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熟练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常识,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增加阅读量。要知道, 阅读教学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与其他的知识技巧相结合的。要把学生的“读、思、议、说、写”等各种能力综合起来, 要以读为本, 读出学生自己对文本的独特体验。教师的导读方法指导应正确、灵活、多样, 要尝试精心设计启发语和提示语,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联系自身的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 去认识和感悟文本, 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并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去交流, 获得全面的认识。

比如在苏教版教材中的经典文章有《长江之歌》、《三亚落日》, 诗词《渔歌子》、《石灰吟》等, 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对学生进行基本的语言积累。通过课堂教学中的比较阅读, 让学生圈画出优美词句和经典句式, 并通过每天必做的美文诵读来加强对语言的积累, 让学生在文字海洋的徜徉中受到不经意的熏陶。而对于阅读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而言, 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和兴趣, 倡导多元化的阅读, 比如对历史感兴趣的学生, 教师可推荐有历史积淀和文化承载的作品让学生去研读并做好批注摘要等;而对于个性活泼的学生, 可以推荐他阅读现时流行的文学作品和小品文章。并要把课上和课下联系起来, 在兴趣的推动下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由量的积累达到质的提升。当然,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积累过程中, 要尽量使学生在语文阅读积累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全面提升。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技巧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导入技巧 导入法

新课的导入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用何种形式和方法导入新课都是为了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我们要在瞄准教材的重点、难点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巧妙运用,使课堂导入真正能“一石激起千层浪”。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乐曲讲究好的“引子”,文章讲究好的“开头”,讲课同样讲究好的“导语”。课堂导入作为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往往预示着整节课的教学质量。成功的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快速引入正轨,向他们展示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而且,成功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故事导入法

小学生最喜欢听故事,故事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丰富的情感,有助于他们理解和体会课文中的情感。以童话、寓言、传说等导入新课,首先可以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并且能起到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的作用。如教《是谁打碎了花瓶》一课时,我先讲了《狼来了》的故事。这个故事很多学生都听过,所以我一讲,他们就热烈地讨论起来,都说那个小孩骗人不好,骗了别人最后害了自己,无论怎样骗人是不对的。我接着引导: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说过假话谎话欺骗爸爸妈妈或者别人呢?如果我们不小心做错了事,那么应该怎么办呢?(有的学生回答:应该承认错误。)是的,大家都有做错事情的时候,难免会犯错误,但错了要承认并且认真改正,不能说谎话欺骗别人。否则,就会像故事中的小孩一样。今天我们看看列宁小时候把花瓶打碎以后,是如何做的。

以故事导入有点像古代说话的“入话”,它不仅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安定了下来,而且“入话”的主题往往和正话相合,或者构成互文,或者预先点出主题。这样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课文主题,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在用故事导入时一定要用那些能够和课文有共同点的故事,或者能够形成鲜明对照的故事,切忌引入那些毫不相干的单纯为了活跃气氛的故事。如果运用不当,则会引起不必要的,甚至是毫无意义的讨论和争论,反而会冲淡课堂教学的主题。有时候故事太离谱,会让主题失之千里,这对教师的课堂驾驭力是一个考验。

二、直接导入法

这种开门见山的导入方式,通过简短的导语,把所要学习的课题一下子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在接触课题后迅速转入课文内容的学习,这样不仅节约教学时间,加快教学节奏,而且有一定的新鲜感。这种方法适用于高年级,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的导入,文章是围绕邱少云写的,用的是第一人称。作者是邱少云生前所在班的班长,叫李兴元。这篇课文是作者在朝鲜战场上夺取三九一高地时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感人事迹。

三、实物导入法

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还处在感性认识阶段,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上课时用直观的事物导入新课,更能吸引学生。这些实物可以是挂图、卡片、自制教具等。在学骆宾王的《鹅》这首诗时,我准备了一只玩具橡皮鹅,外观与诗中的描写极像,还准备了一盆水,放在地面上。学生很好奇,都伸着脖子看。诗中所描写的鹅的形象摆在学生面前,不用再费口舌也印象深刻。

以实物导入会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恰当的实物就是一把打开课堂奥秘的钥匙,能起到四两拨千斤之效。如果没有这些事物,单凭学生的想象力,有时候比较困难,因为毕竟他们的生活阅历不够,头脑中积累的各种形象还不够,所以联想力和想象力都要差些。这是实物导入最大的意义所在。

四、图画导入法

这是低年级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借助教材中的插图挂图,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想象,有意识地将图文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愉快中接触课文,如《诚实的孩子》可利用书中插图导入:“图中画了几个人?他们在望着什么东西?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又怎样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这种导入法具有直观性,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五、情景感染激励法

情景感染激励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一个故事或者预设一个情景感染学生,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极大兴趣,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提到听故事,可能没有一个学生是不感兴趣的。在授课前,花极短的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学生的注意力定会一下子集中起来,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比如教《桂林山水》一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用情景感染激励法导入:“同学们,去年暑假,老师有幸去广西桂林游玩了一趟,那满眼的画山绣水,真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使人心旷神怡。那里的山石、河流、小桥、树木几乎都流传着一段段动人的神奇故事。另外,桂林山水的绮丽景色中还有象鼻山、斗鸡山、磨米山、寡婆桥、望夫石……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去欣赏呢?再听听那神奇的故事呢?”运用情景感染激励法,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秀丽、奇特已经有了初步了解,迫不及待地读课文中的桂林山水是怎样的,激发了兴趣,教授课文易如反掌。

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一个好的导入能让学生一堂课都轻松快乐,注意力集中,会让课堂教学效率成倍提高。“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要得法,就要针对不同的课文、不同的情景精心设计导入方法,巧妙导入新课,从各方面刺激学生,使他们产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和欲望,然后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中。

上一篇:乌兰浩特下一篇:系统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