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45分种

2024-09-01

课堂45分种(精选3篇)

课堂45分种 篇1

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已四年了, 化学教学工作面临全新的局面。根据新课程理念, 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 即要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获取知识。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参与探究, 自己去发现, 学生的能力才能真正得到发展, 才能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内容, 不同的学生, 采取有效的方法, 使教学过程能真正激发学生的能力与思维, 让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引导同步, 学生会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高学习能力。课改的目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而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因此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是关键所在。

一、功夫下在备课上

一方面, 依据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 进行充分研究和分析, 制定课时计划, 确定课时目标、重点、难点, 师生达标的措施, 掌握知识的体系和知识结构等, 备的是教师上课的思路。另一方面, 还要备学生的不同情况,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思路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 既要考虑到一部分学生的知识加深, 又要考虑到学困生的心理特征, 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 树立信心。对以上这些因素, 都要了如指掌, 按课时目标, 巧妙引入新课, 逐渐让学生的学习有感受、质疑、讨论、联想等过程, 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最后布置练习和思考, 写出教案和学案, 准备上课, 就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在这里我要强调课后反思, 每堂课结束后, 我们应及时认真地把得失、感想、体会撰写成教学心得, 即课后备课, 这样才能不断完美教案, 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使自己成长为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

二、本事显在课堂上

在课堂上要激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自主创新, 营造民主、和谐、活泼的教学环境, 大胆放手, 让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 开学生的潜能, 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就初中的化学内容来说, 课型很多, 有绪言课、概念课、理论课、习题课、计算课、实验复习课, 教学方法各有不同。每节课确定用什么方法, 这就要求我们:

1. 不断进修, 提高课堂艺术。

新时期的青少年观念新, 想的问题多, 看的、听的问题更多, 我们运用原有的知识就有一定的差距, 这就需要不断进修业务, 更新知识, 才能赶上。所以, 平时只有不断学习、广闻博览, 有目的地阅读科普资料, 摘其要点, 不断丰富自己, 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共同探讨, 才能启发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求学方向, 使自己成为学生求学路上的助手和引导者。

2. 展示联系, 体现课堂艺术。

初中化学知识内容重点多、难度大、需记忆的多, 就要对课本的编排程序及需要讲清的问题及重点、难点等进行研究, 在教学内容上使其完善化、明确化。这样, 学生可以清楚地掌握概念, 而且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这样能激发学生内心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追求更高的学习境界。

3. 语言生动, 丰富课堂艺术。

我们应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艺术和教学语言, 上课深入浅出、生动、风趣、幽默, 就能创造一种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唤起学生探索知识的勇气, 激起学生攻克知识难点的信心和决心。对学生要关心、鼓励、理解和帮助, 做到以心换心, 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恰当地运用激励性、赞赏性的语言或眼神等体态语言, 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融洽师生关系, 如教师对学生的回答, 以点头、微笑表示赞同, 而不是简单的肯定, 这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 能促使学生不断地尝试, 不断地实践。师生共同合作、共同启发、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以求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这样教与学的质量就能得到提高, 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三、改革放在学法上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新课程的重要任务是为学生构建起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平台。教的目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应尽量使学生学会灵活多样的愉快的学习方法。

1. 阅读法

主要是自我阅读, 在课堂中有目的地指定学生选读, 逐渐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 使看书和思考相结合, 能更全面、系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教材, 这对学生的以后自学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比如, 学习“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在学生课堂阅读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1.空气是一种看不见又摸不到的物质, 你能通过生活中的现象或实验证明它存在吗?2.你能捕捉到空气吗?3.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知道空气中含有哪些物质?其中一种是我们的生命支柱, 你能设计实验测出它在空气中含量吗?课后阅读我又设计了以下问题:1.你还能设计其它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吗?原理如何?2.实验中能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吗?如果用木炭则实验将如何改进?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促使学生自主寻找答案。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2. 讨论法

即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意见的学习方法, 使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参与探究, 尽情展示自己的见解。该法常在章节复习和总复习课应用。一般来说, 通过复习后, 学生不懂的问题, 通过学生自己提问题、相互解答, 直到掌握为止。例如:学生复习时发现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氢气的发生装置相同, 因为其反应物都是固体和液体且不需要加热。那么是否都可以用启普发生器呢?经过讨论, 由于二氧化锰是粉末状固体, 与液体无法分离, 所以制氧气不能用。这样把实验串连起来, 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 复习效果较好。这样不仅能加强知识的理解, 强化记忆, 有很大的作用, 而且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解答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重要作用。

3. 实验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它在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初三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从化学实验中产生的。平时学生二人一组的化学实验, 培养了学生操作实验的基本能力, 也培养了思考问题的能力, 课外的兴趣小组更是应该重视。

学习的方法还有很多, 如分层法、迁移法、改错法、示范习题法、听讲法等等, 如果运用的方法得当, 效果将是相当明显的。

通过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实施与探索, 我深刻地感受到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后,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等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 我们只有在平凡的课堂上,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不失时机地、自然地、巧妙地寓新理念于教学之中, 才能使学生的智能在得到充分发展的同时, 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课堂45分种 篇2

充分发挥课堂45分钟的效率,请你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前提

(1)心理准备。不同的心理准备导致不同的课堂学习效率。有的学生一见老师进教室就分外高兴,总盼望上课时能向老师多学点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这种心理状态就必然使课堂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没有这样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的学生要努力调整过来。

(2)知识准备。这主要是通过预习来排除听新课的知识障碍。赵振平说:“学习上我喜欢走在老师的前面,做到心中有数。”一位学习进步较大的学生总结到:“每天20分钟的预习,改变了我的学习被动局面。”课前预习之后,可以站在一个高度听老师讲课,听课有困难的同学一定要预习。

实践证明,加强课前预习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学习经验,它可以使你及时发现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准备好新课所需要的知识,从而提高你的听课水平和笔记水平。除此之外,教育心理学家认为,进行课前预习还有以下好处:①具备心理优势。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就是具有心理优势,才能取得好成绩。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学习感到困难,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往往由于听不懂老师的讲课而失去信心和充满自卑感,进而一蹶不振,在课堂上如坐针毡。如果我们同学在课前做好预习,那就如同进行了“火力侦察”,当能够发现新课中的重点和难点,心中有数,在听课时就能产生一种积极主动、轻松自如的心理状态,这正是成功学习所需要的一种心理优势。“两军相逢勇者胜”的原因就在于其心理占了优势。②造成思维定势。课前预习初步消化了新课,这就为以后的听课活动造成了思维上的准备性和方向性,这种准备性和方向性就是一种思维定势。通过预习形成的这种思维定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能使你在听课时的感知觉更具有选择性、理解性,记忆、思维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从而有利于你抓住重点,理解难点,有利于你减轻记忆负担。③培养自学能力。能力是在活动中产生的。预习是一种自学活动,它包括复习旧课、独立阅读新课,动手完成预习提纲和查阅工具书等。同学们如果能自觉地而不是被迫地、长期地而不是短暂地坚持预习,那么,你就会使自己的阅读速度逐步加快,善于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问题,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及速度也会逐渐得到改善。这些自学能力光靠课堂听是“听”不来的。在旧知识不断更新、新知识层出不穷的当今世界,这种自学能力无疑是一种使你终生享用不尽的宝贵财富。

(3)物质准备。听课用的书和笔记本、学习文具等,这些都须在上课前准备好,以免上课时因寻找这些用具而影响听课效率。

在45分钟内打造高效课堂 篇3

一、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兴趣

生物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等方面密切相关。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让学生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去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能够学有所用,在展现生物价值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利用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解释单双眼皮的问题;利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解释亲子鉴定的科学性;利用人类的遗传病,解释为什么有些小孩一出生就患有先天性疾病(如,唇裂、血友病、白化病等等)。让学生通过对生物的学习,找出一些生活现象的理论所在,让生物理论知识找到证明其存在的原型。而且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二、借助生物知识,开展素质教育

生物科学素养是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生物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观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它有助于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助于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培养科学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发展学生的生物探究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获得基本的生物知识的同时,素养也得到提高。

三、有效提问,激发学生思考

巴尔扎克也曾说:“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产生疑问并解除疑问的过程。而且生物作为一门科学性学科,探究和设疑是学生进步的重要环节。然而,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已经习惯了对教师的依赖,习惯了任何事情都由教师完成。所以,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提问,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时,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阐明分离定律。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孟德尔的理论,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1)为什么用豌豆作实验材料,结果会可靠?(2)孟德尔是如何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来揭示分离定律的?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不仅掌握分离定律,还可以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最终实现高效的生物课堂,也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四、笑对学生,营造和谐氛围

现代教育提出要重视的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精神的培养,而这些能力与精神的培养所依赖的课堂应是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课堂,然而要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平等、诚挚、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尊自爱的品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有激情,把微笑带进课堂,充分利用肢体语言和正面鼓励性语言,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才能使学生轻松地学到生物知识。

只有教师精心设计生物课堂环节,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学习生物知识,才能使学生愿意参与到教师预设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实现生物课堂45分钟的高效。

上一篇:电视摄像的拍摄技巧下一篇:美丽的图书馆员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