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肠梗阻

2024-10-09

恶性肠梗阻(共8篇)

恶性肠梗阻 篇1

恶性肿瘤所致恶性肠梗阻 (malignant bowel obstruction, MBO) 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 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奥曲肽具有明显减少消化道腺体分泌作用, 本文通过疗效指数的变化来评价奥曲肽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及诊断标准:

本院消化科及肿瘤科2010年8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33例病例, 所有病例均经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存在原发肿瘤, 其中胃癌19例, 结直肠癌12例, 卵巢癌2例;入院后均经X线或腹部CT证实存在肠梗阻征象。所有临床病例均向患者告知治疗利弊, 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联合组16例与对照组17例, 两组之间情况基本相同, 见表1。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16例患者采用胃肠减压及常规治疗 (胃肠外营养、抗感染、止痛) 。联合组:17例患者采用胃肠减压及常规治疗 (胃肠外营养、抗感染、止痛) +醋酸奥曲肽0.6 mg q8h静脉滴注/醋酸奥曲肽1.8 mg持续24 h静脉泵入。

1.3 疗效评价:

以疗效指数作为评价标准, 分别在4、7、14 d观察疗效, 如1周后对照组症状、体征无缓解或加重, 则退出实验, 并加用奥曲肽继续治疗。见表2。

注:疗效指数按每级3分计, 即Ⅰ级3分、Ⅱ级6分、Ⅲ级9分

计算疗效指数:疗效指数= (治疗前症状总分-治疗后症状分数) /治疗前症状总分×100%。疗效指数<40%为无效、41%~60%为有效、61%~80%为显效、80%以上为临床治愈, 总有效率= (有效病例+显效病例+临床治愈病例/病例数) ×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 组间比较行χ2检验和秩和检验。

2 结果

见表3、表4。

注:两组间未显示出差异性

7 d后两组间差异性明显, 联合组中1例因患者放弃治疗, 仍作为联合组病例总数计算;临床治愈病例予出院随诊, 但仍归于两组临床治愈病例数;将对照组中无效病例加用奥曲肽治疗, 另行统计, 作为联合组X。见表5。

注:7 d与14 d后联合组之间未显示出差异性, 而联合组X有效率低于联合组

3讨论

恶性肠梗阻 (MBO) 发生在3%~6%晚期恶性肿瘤的患者, 肠梗阻后肠腔的高压状态和小肠上皮的损害引起炎性反应, 释放前列腺素、血管活性肠肽及疼痛介质, 导致肠道分泌过多的水和电解质, 引发诸如恶心、呕吐、腹胀等胃肠道症状, 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患者往往需要放置胃肠减压管, 对于患者心理也是极为重大的打击, 使得患者无法接受进一步抗肿瘤治疗[1,2]。因此抗肠道腺体分泌治疗是治疗的关键。

奥曲肽是生长抑索8肽类似物, 具有抑制胃肠道腺体分泌的作用, 在一项奥曲肽对比胆碱能受体拮抗剂丁溴东莨菪碱的研究中, 奥曲肽治疗组每天发作的呕吐和恶心的强度显著下降, 奥曲肽更有效的控制了肠梗阻的胃肠道症状。国外其他报告也已提示奥曲肽控制MBO的消化道症状的有效率在60%和90%之间, 特别是肠梗阻发生的早期阶段, 且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的报告。对静脉给药方法的有效性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 对比连续静脉注射奥曲肽, 间歇性静脉注射同样高效、安全, 且更方便[3,4,5,6,7]。

我们的研究发现, 治疗4 d后, 联合组和对照组间未显示出差异性, 可能与肠梗阻早期主要病理基础为肠道机械性或功能性阻塞、肠腔内压力增高有关, 通过禁食、胃肠减压等减轻肠道负担的治疗方案可使部分患者病情好转。7 d后两组间差异性明显, 说明肠梗阻进一步进展主要表现为腺体分泌增加、肠腔进一步扩张, 此时单纯禁食、胃肠减压已无法逆转分泌-扩张-分泌的恶性循环, 而肠壁的进一步水肿扩张使得肠道内条件致病菌侵入腹膜、腹腔内, 从而引起腹膜炎, 腹腔内炎症又进一步加重肠管的水肿扩张。早期阻断肠管-腹膜-腹腔之间的炎症恶性循环的关键在于早期抑制胃肠道内腺体的分泌、组织细胞的水肿, 而奥曲肽即具有减少肠道腺体过度分泌, 增强肠道对水和Na+的吸收作用, 同时国内外大量资料说明奥曲肽同时有抑制肿瘤生长的功能[8,9]。7 d与14 d后联合组之间未显示出差异性, 联合组X有效率虽低于联合组, 但未显示出差异性, 提示早期使用奥曲肽有其合理性, 但长期使用奥曲肽未必使患者受益。使用奥曲肽是否对患者总生存期有益、奥曲肽的使用剂量及使用时间对疗效指数的影响等问题, 由于观察时间短, 病例资料少, 有待进一步完善。

摘要:目的 通过疗效指数变化研究奥曲肽联合胃肠减压治疗恶性肿瘤所致肠梗阻疗效。方法 入组33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联合组, 其中对照组采用胃肠减压为主治疗方案, 联合组采用胃肠减压+醋酸奥曲肽静脉滴注, 观察患者疗效指数变化。结果 全组33例均可评价疗效, 联合组与对照组之间在7、14 d后有效率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 , 但在4天后评价两组之间未见差异性 (P>0.05) , 7、14 d后联合组之间也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 胃肠减压早期联合奥曲肽治疗恶性肠梗阻疗效确切, 临床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采用不同奥曲肽使用方案。

关键词:恶性肿瘤,肠梗阻,奥曲肽,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1]Klein C, Stiel S, Bükki J, et al.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of malignant bowel obstruction in severely ill and dying patients: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J].Schmerz, 2012, 26 (5) :587-599.

[2]Uchino R, Kusano S, Hanada N, et al.Clinical efficacy of octreotide acetate in cancer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bowelsymptoms depend on terminal stage[J].Gan To Kagaku Ryoho, 2011, 38 (2) :255-257.

[3]Davies DE, Wren T, MacLachlan SM.Octreotide infusion formalignant duodenal obstruction in a 12-year-old girl with metastatic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J].J Pediatr Hematol Oncol, 2012, 34 (7) :e292-294.

[4]Watari H, Hosaka M, Wakui Y, et al.A prospective study on the efficacy of octreotide in the management of malignantbowel obstruction in gynecologic cancer[J].Int J Gynecol Cancer, 2012, 22 (4) :692-696.

[5]Mercadante S, Porzio G.Octreotide for malignant bowel obstruction twenty years after[J].Crit Rev Oncol Hematol, 2012, 83 (3) :388-392.

[6]Laval G, Rousselot H, Toussaint-Mar tel S, et al.SALTO:a randomized, multicenter study assessing octreotide LAR in inoperable bowel obstruction[J].Bull Cancer, 2012, 99 (2) :E1-9.

[7]Tanimura K, Onda S, Mitsunobu M.Effective made of octreotide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for malignantgastrointestinal obstruction in terminal cancer patients[J].Gan To Kagaku Ryoho, 2010, 37 (10) :1991-1993.

[8]俞谦, 孙为豪, 刘顺英, 等.奥曲肽联合特异性COX-2抑制剂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24 (6) .:363-367.

[9]李炜虹, 沈杨, 张云霞, 等.奥曲肽抑制人卵巢癌细胞增殖的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29 (4) .:427-429.

应用覆膜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篇2

[关键词] 胆道梗阻;覆膜支架;介入放射学

[中图分类号] R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4-50-02

Covered stents in the palliation of m alignant biliary obstruction

LIN Wei  ZHOU Yongcai  HUANG Guihua  ZHAO Yanhong  ZENG Qingchun

Department of Radiology,Baishan Municipal Central Hospital of Jilin Province,Baishan 1343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covered stents in the palliation of m alignant biliary obstruction. Methods 30 patients with m alignant biliary obstruction treated with covered stents were evaluated by the technical success rate,safety and prognosis. Results 29/30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inserted one or two covered stents,technical success rate was 96.7%. 2 patients experienced biliary hemorrhage and responed to hemostatics;5 patients had postprocedure cholangitis. 2 patients were lost to follow up,28 patients were followed by 3-18 months. Of these patients,2 patients experienced stents restenosis caused by tumor overgrowth. 1 patient had stent migration;3 patients did not have a good result in the palliation of jaundice. 1 patient was reinserted an uncovered stent due to covered stent angulation after stent insertion. Conclusion Covered stents were safe and reliable in the palliation of m alignant biliary obstruction. It can prevent tumor ingrowth through the wire mesh of the stent and further improve stent patency.

[Key word] Biliary obstruction;Covered stent;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FLUENCY覆膜支架主要应用于髂、股动脉血管,采用ePTFE覆膜以保障血管的远期通畅。利用覆膜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报道较少,笔者所在科室2008年5月~2011年9月应用FLUENCY覆膜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5月~2011年9月应用FLUENCY覆膜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52~84岁,平均(63.3±10.7)岁。梗阻原因:胆管癌14例,胰头癌10例,原发性肝癌3例,转移癌侵及胆管3例。梗阻部位:梗阻距肝门部>2 cm有25例,梗阻距肝门部<2 cm有5例。

1.2 方法

1.2.1 操作方法 根据术前CT或MRCP影像选择PTC穿刺点,经皮肝穿刺入路送入9F鞘造影,确定梗阻部位及病变长度后选择合适的支架,支架释放后再沿穿刺道送入引流管,3周后复查,如支架通畅,拔除外引流管。

1.2.2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保护肝脏功能,抗感染,止血及对症治疗。

1.2.3 疗效评价 2例患者失访,28例患者接受3~18个月随访,采用电话随访和门诊随访,询问终点事件(包括再发黄疸或死亡)的情况。复查患者肝功能(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数值), 经外引流管造影或CT检查, 根据患者黄疸消退情况,胆道支架开放情况判断覆膜支架的疗效。

2 结果

接受FLUENCY覆膜支架治疗的30例患者,技术成功29例,成功率为96.7%,其中置入FLUENCY覆膜支架32枚,裸支架4枚。2例患者术后出现胆道出血,经药物治疗后出血停止;5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胆系感染。2例患者失访,28例患者接受3~18个月随访,其中出现支架再狭窄的有2例(2/28),均为肿瘤向支架两端生长所致;1例患者术后3周支架脱落入肠管;3例减黄效果不佳(肝门区病变),出现反复胆系感染;1例患者术后支架成角闭塞,再次置入裸支架。

3 讨论

经皮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等优点,其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作用及地位已得到广泛认可[1],但胆道支架的再狭窄是制约该技术远期疗效的主要瓶颈[2]。胆道支架再狭窄的原因包括:支架周围的内膜及肉芽组织增生,胆沙淤积、肿瘤生长(肿瘤向支架网眼内或两端生長) [3]。一旦胆道支架出现再狭窄,可以采用机械疏通方法或再次行PTCD及置入胆道支架来解决,但均为有创性治疗,花费较高且增加患者痛苦[4]。

那么如何降低胆道支架的再狭窄呢?目前的预防措施包括,应用抗生素及利胆药(熊去氧胆酸)预防胆砂形成;针对原发疾病(肿瘤)的综合治疗,包括放化疗、介入治疗、生物治疗、中医药治疗等;采用覆膜支架防止支架网眼内的肿瘤生长[5]。前两种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支架再狭窄出现的时间,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采用覆膜支架预防肿瘤及炎性组织内生性的再狭窄是一种较有希望的方法。

nlc202309040138

Krokidis等通过160例恶性胆道梗阻的覆膜支架及裸支架的对比研究(其中应用覆膜支架80例)显示:覆膜支架的1年通畅率为66.6%,而裸支架组仅为50.0%。Lsayama 等研究表明覆膜支架可以成功防止肿瘤向支架内生长,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普通的金属支架。Strecker等研究表明,覆膜支架两端的非覆膜部分可以与胆管壁更好的接触,从而防止支架移位。

本研究有3例患者(3/28)出现再发黄疸,其中2例是肿瘤向支架两端生长所致,1例为支架脱落,无支架腔内闭塞出现。有21例患者在死亡或随访截尾时仍无黄疸出现。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胆道出血,均以药物控制而好转。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胆系感染,其中包括3例肝门区病变患者,应用覆膜支架后出现反复胆系感染,分析原因可能与支架覆膜部分阻塞肝内胆管分支有关。1例胆道低位梗阻的患者在置入支架3周时复查发现支架脱落,并随粪便排出体外,未引起其他不适症状。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FLUENCY覆膜支架可有效的预防胆道支架内的肿瘤及炎性组织的生长,较长时间内保持胆道支架的开通,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但FLUENCYH覆膜支架也有不足之处,首先其输送系统较粗(9F),可能会增加患者的术中疼痛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本组数据看,有2例应用FLUENCY覆膜支架的患者术后出现较长时间的出血,但均通过药物控制出血停止,未引起严重后果。其次,覆膜支架虽然做了防脱落设计,但对于低位胆道梗阻的患者仍需注意,本组病例中有1例低位胆管癌患者在应用FLUENCY覆膜支架术后3周出现支架脱落入肠道。此外,由于支架覆膜部分可能会阻挡分支胆管,造成引流不畅及胆系感染,因此对于肝门区病变是否应用覆膜支架仍需进一步探讨。

FLUENCY覆膜支架虽然设计初衷是应用于髂、股动脉血管,但其应用于胆道系统中,特别是针对非肝门区恶性梗阻性黄疸仍是安全可靠的,并可防止肿瘤向支架网眼内生长,提高支架远期通畅率。

[参考文献]

[1] 金龙,高健,陳雷,等.应用自膨式金属支架姑息治疗无法手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24:1825-1828.

[2] Rossi P,Bezzi M,Rossi M,et al.Metallic stents in m alignant biliaty obstruction:result of a multicenter European study of 240 patients[J].J Vasc Interv Radiol,1994,5(2):279-285.

[3] Lammer J,Klein GE,Kleinert R,et al.Obstructive jaundice: use of expandable metal endoprosthesis for biliary drainage[J].Radiology,1990,177:789-792.

[4] 谢宗贵,张希全,李凡东,等.胆道支架技术5年回顾(213例随访报告)[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2,8:595-597.

[5] Barrioz T,Ingrand P,Besson I,et al.Randomised trial of prevention of biliary stent occlusion by ursodeoxycholic acid plus norfloxacin[J].Lancet,1994,344:581-582.

(收稿日期:2011-12-22)

恶性肠梗阻 篇3

1 病因

对于术后肠梗阻的病因目前仍未有明确结论, 研究认为支配胃肠道运动功能的神经反射受到抑制是发生术后肠梗阻的关键机制, 其病因可能包括: (1) 麻醉方式和止痛药物:手术应用全身吸入性麻醉以及术后应用类阿片受体止痛药 (如吗啡) 可明显抑制胃肠道蠕动, 全身麻醉时间过长或术后频繁使用止痛药, 则更容易发生术后肠梗阻。 (2) 手术创伤导致炎性介质释放:手术创伤可激活肠道肌层的免疫细胞系统, 使其释放大量炎性因子, 肠壁渗透性增加, 肠腔内细菌及其产物出现肠道外移位现象, 进一步加重腹腔炎症反应, 同时激活抑制性肾上腺素能神经通路从而抑制胃肠道神经肌肉的功能, 最终可导致肠梗阻的发生。有专家已提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概念, 强调了炎症反应在术后肠梗阻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3) 其他因素, 如手术中肠道损伤程度和范围、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等, 都可能增加术后肠梗阻的发生几率。

2 预防

针对术后肠梗阻的相关病因研究, 结合笔者手术实践的观察, 提出以下预防要点以期减少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后肠梗阻的发生。

2.1 准确把握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肿瘤细胞减灭术适应证

对于妇科恶性肿瘤晚期患者, 估计盆腹腔广泛转移并肠道受累严重, 暂不强行实施肿瘤细胞减灭术, 可先行微创活检确定诊断, 考虑应用3~4个新辅助化疗, 待肿瘤病灶控制并缩减后再行二次肿瘤分期及细胞减灭术, 可明显减少手术创伤及肠道损伤, 术后肠梗阻发生几率亦可明显降低, 手术效果更好。目前妇科肿瘤专科医生针对中晚期宫颈癌、卵巢癌患者术前应用新辅助化疗已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2.2 尽量选择微创手术方式

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精进, 目前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大多可以应用腹腔镜微创方式圆满完成。腹腔镜手术方式不仅可以大大减少开腹手术排垫肠管及长时间暴露对于肠道的干扰, 且腔镜手术视野被放大数倍, 术者可以更清晰地分辨解剖组织结构, 手术操作更为精准, 失血量更少, 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肠道损伤, 微创伤口更易缝合, 整体手术时间亦明显缩短, 因此可以减少术后肠梗阻的发生。

2.3 慎重选择肠道手术方式

妇科恶性肿瘤细胞减灭术中常常需要切除与肠道关系密切的病灶, 因此术前患者需要做好严格的肠道准备, 术中根据肿瘤侵犯肠道的范围以及程度, 可联合胃肠外科医生决定肠道肿瘤病灶的具体手术方式, 切忌盲目切除过多肠管和不恰当的肠管吻合, 必要时暂行肠道造瘘, 以后再行二次肠道手术。恰当的肠道手术方式也可减少术后肠梗阻的发生。

2.4 术后严格的治疗管理

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术后尽量要求早翻身、早活动、早下床, 无肠道手术者可在麻醉清醒后6~8小时鼓励早进流质饮食, 可加服石蜡油等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 患者可耐受前提下尽量少用类阿片受体止痛药, 同时加强抗感染、营养支持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相关治疗, 待肠道排气排便后循序渐进恢复正常饮食。合并肠道手术的患者则术后常规进行胃肠减压, 同时更需加强抗感染、营养支持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相关治疗, 可自胃管内注入石蜡油等促进肠道蠕动, 肠道排气后尽早解除胃肠减压, 按照肠道手术的部位和范围逐渐进行流质→半流质→正常饮食的过渡, 不可操之过急。此处需要强调的是在患者恢复正常进食之前, 强有力的抗感染治疗和肠道外营养支持治疗是十分重要的。对炎症反应的有效抑制, 营养供给充足促进创伤修复, 水电解质平衡的内环境均可以有效预防术后肠梗阻的发生。

3 处理

恶性肠梗阻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3年7月在我院采取胃癌手术以后合并恶性肠梗阻的病人一共有70例,70例病人通过临床CT、腹部MRI等相关检查,并在手术以后通过病理诊断,均符合胃癌和恶性肠梗阻临床诊断标准[1]。胃癌类型包括有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以及印戒细胞癌,它们依次为15例、16例、24例、1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当中,治疗组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在29-81岁,平均年龄为58.3±7.2岁;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2例。年龄在31-85岁,平均年龄为60.2±8.1岁。治疗组与对照组病人年龄、疾病类型以及性别等之间的差异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 临床疗法

1.2.1 对照组疗法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姑息疗法,其中包含奥曲肽的应用。

1.2.2 治疗组疗法

治疗组对病人采取Seldinger法经股动脉,插入血管鞘,同时在导丝引导之下置入RH导管,分别把导管置入到腹腔动脉以及肠系膜动脉当中,注入化疗药物,采取雷替曲塞2毫克,奥沙利铂50-100毫克,多西他赛20-40毫克。采取生理盐水稀释以后一次性注入,当中肠系膜上动脉注入化疗药物总体剂量的50%-60%,手术以后穿刺点压迫5-10分钟,采取弹力绷带或者动脉压迫止血器进行加压包扎,采取平卧体位6-12小时。手术之前18小时和1小时分别采取地塞米松10毫克,采取静注方式,在手术以后1小时当中采取第一代头孢菌素预防感染一次,在手术之前30分钟采取氨磷汀0.4克,当做细胞保护剂,手术以后静脉补充液体72小时。手术以后7天复查血液常规、肝脏功能、肾脏功能以及腹部立位X片。介入化疗周期为每三到五周一次。另外,对病人采取TPN(全胃肠外营养)治疗,在治疗之前,通过Kamofsky评分系统对TPN营养液当中的基本成分给予全面评估,其中包含葡萄糖盐水、脂肪乳、氯化钾(10%)、葡萄糖(50%)、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复方氨基酸、胰岛素以及微量元素。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以及临床表现,适当增减不同成分。

1.3 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1)肠梗阻缓解标准:CR(治愈):腹部疼痛、呕吐以及腹胀完全消失,腹部肠型、压迫性疼痛以及蠕动波完全消失,气过水声或者金属音完全消失;PR(好转):其相关症状有一定好转,肠梗阻征象有一些缓解;PD(无效):其相关症状和体征没有任何变化或者改善。(2)腹水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不可测量病灶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显效:腹腔积液全部消失,症状消失持续>一个月;有效:腹腔积液减少>50%,症状好转持续>一个月;无效:临床治疗以后,腹腔积液增多或者减少<50%,相关症状没有任何改善[2]。

1.4 临床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组与对照组肠梗阻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组病人肠梗阻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治疗组与对照组病人腹水治疗效果情况对比

治疗组病人腹水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胃癌属于一个全球性问题,其中以发展中国家病人居多,其中在胃癌进展期最为常见的转移为腹膜转移,对病人预后带来非常大的不良影响。然而恶性肠梗阻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政治,这种类型的病人占恶性肠梗阻病人的35%左右。当前,对这种类型的恶性肠梗阻相关报道较少,同时没有一个标准的治疗方案,使病人倍受病痛的折磨。

恶性肠梗阻通常分为两种类型,其中包括有机械性肠梗阻和动力性肠梗阻。前者一般因转移肿瘤导致的肠腔外肿物侵犯压迫,盆腔或者腹腔癌性粘连等相关诱因导致的。部分在手术探查的时候发现腹腔转移,同时肿瘤在部分区域还会以小肠系膜缘为开始,呈现环形浸润肠壁,这也是引发这种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后者一般指的是肠道没有明确的器质性狭窄,然而是由肠道本身动力障碍造成的肠梗阻。

一般根据症状和腹部CT以及平片等相关临床检查。初期临床一般表现为腹部疼痛、恶心以及腹胀等,特别在用餐以后特别明显,可是通常仍然存在排气或者排便。一旦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会使病情进一步加重。在检查身体的时候会发现腹部以及肠型压迫性疼痛、肠鸣音亢进或者完全消失等相关变化。晚期肿瘤病人骨骼肌消耗通常是最先出现的,所以,部分病人身体消瘦。因为梗阻会造成腹部膨胀,在检查身体的时候能够看见“蛙状外貌”。腹部平片能够清晰显示肠管扩张以及气液平面等相关征象,这对肠梗阻部位判断起到明显的作用,也是目前影像学诊断的首选方法。因为胃癌会发生腹腔转移,其造成的恶性肠梗阻会出现节段性以及多部位的特点,腹部CT能够协助判断肠梗阻部位和程度,同时还能够发现系膜和肠壁的癌性浸润,是确定这种疾病疗法的根本依据。可是对直径在0.5厘米以下或者在盆腔的腹膜种植结节,临床CT诊断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准确率<20%。除此之外,根据相关实践研究表明,腹部BMI检查能够准确发现肠壁癌性浸润和腹膜转移,能够帮助病人确诊为癌性肠梗阻,可是其应用需要更加深入的分析研究。

根据相关实践研究表明[3],胃癌腹腔转移造成恶性肠梗阻可采取小剂量化疗药物动脉灌注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雷替曲塞属于一种细胞毒抗癌药物,其主要对TS(胸腺嘧啶合成酶)和二氢叶酸还原酶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其还可以利用还原型叶酸甲氨蝶呤细胞膜载体被细胞主动摄取,进入细胞以后可以迅速全部为叶酸基聚谷氨酸合成酶代谢,成为各种多聚谷氨酸类化合物,进而对细胞DNA合成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可以在细胞当中潴留,长期发挥细胞毒的作用。奥沙利铂属于第三代铂类抗肿瘤药物,可以形成烷化结合物作用在DNA,进而对DNA的复制以及合成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对肿瘤细胞凋亡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其抗癌作用效果明显,被众多医院广泛应用。多西他赛属于一种全新行得紫杉类化疗药物,可以通过微管或者微管蛋白系统,对细胞当中的微管聚合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进而使微管保持稳定,对细胞有丝分裂以及增殖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因此,以上三种药物联合应用,同时采取动脉灌注方式,具有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不良反应较小等明显优势。

营养支持能够维持病人机体营养状态,使营养不良给予有效纠正,以及还能够使部分病人生存时间明显延长。可是,营养支持极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同时临床治疗费用昂贵,以及部分终末期肿瘤病人无法从其当中收益。所以,这种疗法并属于常规疗法,应该根据病人病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梗阻部位局限病人可以采取TPN(全胃肠外营养)当做手术之前的治疗的一部分,可以使病人营养状态得到明显改善,使手术以后相关并发症明显减少[3]。本文实验结果显示,治疗组病人肠梗阻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病人腹水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4 总结

胃癌腹膜转移的临床症状有很多种,其中恶性肠梗阻就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当前对这类疾病认知度和关注度较低。然而在国内胃癌发病率较高,并且患有这种类型的病人也相对较多,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随着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日益改进,会有更多病人的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于世英,王杰军,王金万,等.晚期癌症患者合并肠梗阻治疗的专家共识[J].中华肿瘤杂志,2011,29(8):637-640.

[2]钱振渊,孙元水,叶再元,等.家庭肠内营养对改善晚期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应用价值[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4,17(2):158-162.

恶性肠梗阻 篇5

肠梗阻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带来躯体、心理和精神上的痛苦,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不但要承受恶心、呕吐、疼痛等躯体痛苦, 而且抗肿瘤治疗的中断让他们失去治疗的信心, 而循证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减轻不适, 促进肠梗阻缓解。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08年3月至2010年12月对63例恶性肿瘤合并肠梗阻的患者进行循证护理, 并提出了循证护理方案, 以期为这一人群提供更加专业有效的护理,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0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恶性肿瘤合并肠梗阻患者63例, 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34例, 对照组29例。治疗组中男性19例, 女性15例;年龄45~71岁, 平均59.82岁, 临床诊断:肺癌10例, 胃癌6例, 乳腺癌5例, 大肠癌3例, 肝癌4例, 食道癌2例, 胰腺癌4例;肿瘤分期Ⅱ期6例, Ⅲ期10例, Ⅳ期18例。对照组中男性17例, 女性12例;年龄42~70岁, 平均57.36岁;临床诊断:肺癌9例, 胃癌6例, 乳腺癌6例, 大肠癌2例, 肝癌3例, 食道癌1例, 胰腺癌2例;肿瘤分期Ⅱ期5例, Ⅲ期8例, Ⅳ期16例。经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癌症分类及肿瘤分期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肠梗阻发生情况

肠梗阻程度:治疗组不完全肠梗阻22例, 完全肠梗阻12例;对照组不完全肠梗阻19例, 完全肠梗阻10例。肠梗阻发生部位:治疗组高位肠梗阻20例, 低位肠梗阻14例;对照组高位肠梗阻18例, 低位肠梗阻11例。经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肠梗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3 护理方法

1.3.1 常规护理

确诊肠梗阻后嘱患者禁食禁水;留置鼻胃管行胃肠减压, 做好口腔护理, 妥善固定鼻胃管, 并保持管道通畅;温盐水灌肠;保证安全给药, 包括抗分泌药物、止吐药、止痛药及静脉高营养。

1.3.2 循证护理

依据护理人员运用所具有的技能和临床经验, 结合患者的价值观念、愿望和实际情况, 以获取实证作为临床护理决策的依据, 强调实证, 制订科学护理方案, 开展护理工作。本研究组采用早期预防+心理护理+禁食+胃肠减压+中药保留灌肠+刮痧+营养支持+物理治疗+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其他并发症。

1.3.2.1 早期预防

部分非癌性因素引起的肠梗阻如果早期采取措施通常是可以消除的。应全面评估并重视引起恶性肿瘤患者合并肠梗阻的高危因素, 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其发生。包括指导患者正确服用止泻药, 避免麻痹性肠梗阻的发生;指导患者在用阿片类药物止痛治疗的同时正确服用缓泻剂预防便秘;给予肠道术后早期患者具体详细的饮食指导;密切监测电解质变化, 及时纠正低钾血症;对化疗期间患者、合并腹水患者以及肠道肿瘤局部复发患者应积极预防和处理便秘等。

1.3.2.2 心理护理

由于对癌症的恐惧, 加之肠梗阻所导致身体的不适, 从而产生各种疑惑、焦虑及抑郁心理, 甚至萌生绝望心理, 极易表现出焦虑、不安、情绪反复无常, 对疾病以至生活失去信心。我们经常巡视病房, 同情、理解患者的疾苦, 用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患者;正确地使用沟通技巧与患者交流, 同时介绍康复病例, 解除患者的心理压力,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本病的治疗方法、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从身边的亲朋好友中寻找支持和帮助, 开启自身的心理资源, 尝试用新的、积极的、建设性的思维方式以减轻紧张、恐惧及焦虑的水平。让其自觉主动参与护理计划的执行和实施, 体现患者生存的价值。从病因、病理、诊断、治疗、护理、预防诸方面向患者讲解预防及治疗知识, 以满足患者对自身疾病及相关知识的需求, 但要注意回避一些癌症相关敏感字眼;避免患者由于知识缺乏而拒绝治疗, 从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机。这样大大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使他们能主动积极地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 从而缩短了病程。

1.3.2.3 禁食

讲明肠梗阻患者禁食的重要性, 进食的时间, 让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解除顾虑, 使其增强信心, 取得配合;主动介绍相似疾病患者的好转情况及进食时间, 帮助患者增强认知力,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引导患者变被动接受治疗为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同时尽量配合家属, 满足患者合理的要求, 做好生活上的护理, 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和依赖感, 使之主动配合医护人员, 从而减轻患者的精神负担。

1.3.2.4 胃肠减压

留置胃管减压是治疗肠梗阻的一项重要措施。插胃管时, 我们尽量做到操作轻、稳、准, 减轻患者痛苦。置好胃管后打开开关时动作缓慢, 防止负压突然增大吸住胃黏膜而导致胃黏膜损伤。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保持有效胃肠减压的重要性, 告知患者翻身、活动时避免牵拉、扭曲胃管, 以防胃管脱落、阻塞。严密观察引流物的色、质和量并记录。一开始胃肠减压引流物一般是食物, 以后逐渐变为墨绿色的液体;如发现有血性液体吸出, 应警惕肠绞窄的发生, 应及早通知医师。对每日胃肠减压<200m L而梗阻未解除者, 应仔细查找原因, 提醒医师注意;若引流物减少、变清, 腹痛、腹胀缓解, 且出现肛门排气, 则表示梗阻基本解除, 遵医嘱夹管12h无不适可予拔除胃管。在胃肠减压期间用生理盐水冲洗胃管2次/d, 保持胃管通畅, 予口腔护理2次/d。

1.3.2.5 中药保留灌肠的护理

中医认为六腑以通为用, 肠梗阻为实邪积聚于肠道所致, 治当通理攻下, 以下法荡涤胃肠, 攻逐实积, 从而令腑气通畅, 达到治疗疾病目的。大黄性味苦寒, 有攻下积滞、清泄湿热之功效, 故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均采用生大黄20g煎水行中药保留灌肠。灌肠前先嘱患者排空尿液, 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 注意保暖, 臀下垫小枕, 抬高10cm, 取38℃生大黄煎剂150m L灌肠, 插管l5~20cm, 动作轻柔, 缓慢注药, 注药过程中注意询问患者的感受, 腹胀时嘱深吸气, 并予调慢注药速度。药液注完再注入少量温开水后拔管, 拔管时轻揉肛门, 拔管后取平卧位, 抬高臀部, 保留药液1h以上。观察患者灌肠后有无排便、排便的性状, 颜色和量。

1.3.2.6 刮痧的护理

从中医角度来说, 本病正虚邪实, 脾气虚弱是本, 津伤蕴热是标。只有扶助脾气, 调其根本, 则精微得以化, 津液赖以生, 传导功能得以恢复, 津伤蕴热随之消失。刮痧可健脾和胃, 清热解毒, 疏经通络, 行气止痛, 操作前调节室温在20℃左右。操作时患者仰卧位, 操作者用10cm牛角片蘸红花油贴紧腹部痛点侧的皮肤刮擦, 上界在第十二肋下缘, 下界至同侧的耻骨联合上缘, 动作自上而下, 逐渐加重, 用意念控制力度, 使之力透腹腔内。频率30~60次/min。连续20min, 使患者腹内有发热感。然后嘱患者改俯卧位, 循两侧足太阳膀胱经, 自肝俞至膀胱俞以相同的方法治疗, 每侧10min, 以患者背部发热, 皮下呈微红或紫红痧痕为度。隔日1次, 5次为1个疗程。在刮痧过程中, 注意观察询问患者周身情况和局部皮肤的反应, 及时调整手法力度。操作后嘱患者卧床休息15~20min, 局部勿搔抓, 勿以冷水擦洗局部皮肤。

1.3.2.7 物理治疗

(1) 热敷:腹部热敷, 注意水温38℃左右。以防烫伤患者皮肤, 3次/d。 (2) 按摩:腹部按摩时用双手食、中、无名指重叠, 在腹部依结肠方向, 由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至乙状结肠作顺时针方向按摩。 (3) 艾灸:脐部及双侧足三里艾灸, 1次/d, 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 注意不可灼伤皮肤。

1.3.2.8 营养支持

恶性肠梗阻患者由于长时间禁食且加上肿瘤导致分解代谢增加, 容易导致患者体内脂肪、蛋白储备大量消耗, 加速恶病质产生, 及时充分的营养支持对于加快肠梗阻恢复、减少并发症及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应用胃肠外营养, 建议患者行锁骨下静脉或PICC置管, 严格无菌操作, 制定输液计划, 保证将预定的液体量在24h内均匀输入, 定时监测血糖、血电解质及肝、肾功能, 观察有无脱水、水肿, 有无发热、黄疸等, 准确记录24h出入量, 并做好静脉导管护理。

1.3.2.9 加强基础护理

做好患者皮肤护理, 保持床铺整洁、干燥、柔软、舒适。做好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卫生与黏膜湿润。恶性肠梗阻患者的口干、口渴症状有时可能与静脉或口服补液量无关。口腔护理和反复吸吮冰块、液体及涂唇膏等措施, 可减轻口干、口渴症。对病情允许者鼓励适当下床活动, 促进机体和胃肠功能的恢复。

1.3.2.10 预防其他并发症

恶性肠梗阻的处理复杂, 且容易产生各种并发症, 如长期禁食加上抗生素大量使用导致的二重感染, 长期卧床导致的肺部并发症、泌尿系统感染、压疮等。因此, 护理上应加强预防, 加强口腔护理;指导女性患者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卫生, 对留置导尿管患者每天行膀胱冲洗;鼓励患者经常翻身活动。对恶病质患者和无法自行活动的患者应早期给予气垫床, 协助翻身活动, 经常查看患者受压部位的皮肤情况。

1.4 观察方法及疗效标准

1.4.1 观察记录腹部情况

随时观察记录患者腹部症状、体征。询问患者的自我感觉, 有无腹痛及进行性腹胀, 每班测量腹围并记录, 听诊肠鸣音, 配合做好X线等检查。全程评估患者的排便、排气情况, 评估患者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的程度及缓解情况。

1.4.2 观察指标

梗阻缓解情况、时间及症状的缓解程度: (1) 显效:治疗后梗阻及症状完全消失; (2) 有效:治疗后梗阻减轻, 症状有所缓解; (3) 无效:治疗后梗阻及症状未见明显缓解。30d为1个疗程, 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护理评价。总有效为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版本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t检验, 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梗阻及症状缓解情况比较。

治疗组显效16例, 有效12例, 无效6例, 总有效率为82.35%;对照组显效7例, 有效11例, 无效11例, 总有效率为62.07%;结果显示治疗组梗阻及症状缓解效果优于对照组 (P<0.05) 。结果见表1。

2.2 两组梗阻完全缓解时间及排便、排气时间比较

治疗组34例中有16例梗阻完全缓解, 时间最短5d, 最长28d, 平均 (17.3±3.6) d, 排便、排气时间最短4d, 最长23d, 平均 (14.9±3.2) d;对照组29例中有7例梗阻完全缓解, 时间最短11d, 最长39d, 平均 (24.7±4.7) d, 排便、排气时间最短9d, 最长38d, 平均 (21.1±6.8) d。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果见表2。

3 讨论

循证护理是遵循科学的证据为患者服务, 目标是最大限度地照顾患者, 循证有助于使有限医疗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 与传统的经验和直觉式护理有根本区别, 减少或避免了工作中的盲目性。应用循证护理, 有计划、有目的地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护理, 使患者得到最有效和最经济的医疗服务, 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从而有效地提高治疗率, 提高了肠梗阻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毅.有机磷中毒抢救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J].临床医学, 2004, 24 (5) :59-60.

恶性肠梗阻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收集2001年10月~2008年12月在周口市中心医院手术治疗的96例术后肠梗阻病例。所有病例均因肠梗阻进行手术探查,不包括保守治疗缓解病例。梗阻原因和部位以术中所见为判断标准。本组男64例,女32例。平均年龄54.5岁。其中胃癌32例,结肠癌24例,直肠癌40例。肿瘤性原因导致的肠梗阻58例(占60.4%),良性原因导致的肠梗阻38例(占39.6%)。手术至发生肠梗阻的时间最长5年,最短7 d。肿瘤复发所致的肠梗阻全部出现在术后6个月以上,出现梗阻的平均时间为术后22.3个月。73.7%(28/38)的良性原因所致肠梗阻出现在术后6个月以内,21%(8/38)出现在术后24个月以上。

1.2 梗阻原因

良性原因中发生在胃癌根治术后4例(其中全胃切除手术后输出袢与腹壁粘连2例,小肠与肝脏,横结肠粘连2例);结肠癌根治术后12例,全部为小肠粘连,表现为粘连带压迫,扭转或者广泛粘连,小肠与吻合口,肠系膜根部的粘连,小肠与腹后壁粘连;直肠癌术后22例(其中小肠粘连于切口下方2例,小肠坠入盆腔粘连成团12例,小肠间粘连2例,乙状结肠扭转2例,乙状结肠造口旁疝2例,缺血性结肠炎2例)。恶性原因中胃癌术后28例(其中腹腔内广泛种植导致的肠梗阻4例,局部复发致梗阻8例,肿瘤复发压迫横结肠出现的肠梗阻10例。结肠、小肠转移致肠梗阻各2例,局部复发压迫十二指肠2例);结肠癌术后12例(其中广泛种植6例,盆腔种植2例,卵巢转移压迫乙状结肠2例,吻合口局部复发2例);直肠癌术后18例(腹腔内广泛种植2例,盆腔局部复发16例)。

1.3 梗阻时间

良性原因中肠梗阻最短在手术后7 d出现,最长时间为60个月,梗阻发生在手术后6个月以内者28例,其中14例发生在手术后1个月内。手术后较长时间出现梗阻的8例均发生在手术后24个月以上,发生梗阻的时间平均为手术后40.6个月。恶性原因中最短者发生在手术后6个月,最长者发生在手术后59个月,平均22.3个月。

2 讨论

肠梗阻是腹部恶性肿瘤手术后最常见的急腹症[1,2],肿瘤复发是术后肠梗阻的重要原因。导致梗阻的原因不同,处理方式也不同,从梗阻的原因分析可以分为良性原因和肿瘤复发所致的梗阻,良性原因所致的梗阻指并非由于肿瘤因素直接导致的肠梗阻,肿瘤复发所致的梗阻指因复发病灶所致的肠管压迫、粘连、阻塞等。分析本组资料表明,在胃肠道手术后出现的肠梗阻中,肿瘤复发是导致胃肠道手术后出现肠梗阻的重要原因。

对梗阻的原因从时间方面进一步分析,良性原因所导致的肠梗阻在时间上呈现为两极趋势,本研究中28例良性原因所致梗阻出现在术后6个月内,其中有14例出现在术后1个月以内,占良性梗阻的50%。另外有8例梗阻出现在术后2年以上。肿瘤复发所致的肠梗阻最短时间是手术后6个月,平均时间为术后22.3个月。因此,在根治手术后6个月以内出现的肠梗阻应该考虑良性原因所致。从肿瘤生物学的角度,复发病灶不可能在短期内长大到可以导致肠梗阻的程度。肿瘤复发所致肠梗阻的高峰时间在手术后2年左右。

从不同原发肿瘤的角度对肠梗阻的原因进行分析,87.5%的胃癌术后肠梗阻是肿瘤复发所致,复发可表现为局部复发或腹腔内广泛种植或腹腔内转移,其中局部复发是最常见的原因,局部复发病灶可压迫吻合口或十二指肠,更多情况是局部复发病灶压迫横结肠导致结肠梗阻[3]。结肠癌术后肠梗阻中良,恶性原因比例相近,良性原因主要是小肠粘连于手术创面[4],如肠系膜根部、后腹壁、吻合口等。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病例中,良性原因所占比例超过肿瘤复发因素[5],良性原因所致的肠梗阻除包括小肠与切口粘连、小肠之间粘连、内疝等普通外科常见原因以外,小肠坠入盆腔粘连成团是导致肠梗阻的常见原因。直肠癌手术后的恶性梗阻只有2例为腹腔内广泛种植所致,其余全部因盆腔复发所致。

在处理方面,良性原因所致的肠梗阻已有规范的处理方法[6],对于恶性原因所致的肠梗阻,因为复发本身意味着患者已经是疾病晚期,此时应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为主要原则。肿瘤复发所致的肠梗阻,对于绝大多数患者来说保守治疗是无效的,但多数患者身体状况差,往往不能耐受复杂的大手术,手术以简便、安全为基本原则,只要恢复肠道通畅就达到目的。

总之,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后出现的肠梗阻,在考虑到良性原因的同时,更应该考虑恶性的可能,可以参考梗阻出现的时间,在手术后6个月以内出现的肠梗阻多数是良性原因所致,特别是在手术后1个月以内者。如果参考原发肿瘤的分期,肿瘤的预后因素则对预测梗阻原因可能更有帮助。原发肿瘤不同,导致肠梗阻的原因也不尽相同,对于胃癌而言,绝大多数的肠梗阻是肿瘤复发所致,而直肠癌中良性原因占多数;恶性原因中,肿瘤的局部复发是最主要的原因,胃癌,直肠癌莫不如此,胃癌术后局部复发压迫横结肠是出现肠梗阻的重要原因;直肠癌手术后恶性原因所致的肠梗阻几乎全部因为盆腔内局部复发,在非恶性因素中,小肠坠入盆腔粘连成团是导致梗阻的重要原因。

本组病例数较少,虽然不能根据这些病例进行确定性的结论,但是至少可以看出一定的趋势,从梗阻的时间与性质的关系,原发肿瘤与梗阻部位的关系等方面,可以对临床判断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Liakakos T,Thoraakos N,Fine PM,et al.Peritoneal adhesions:etiology, pathopysiology,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Recent advances in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Dig Surg,2001,18(4):260 -273.

[2]McEntee G,Pender D,Mulvin D,et al.Current spectrum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Br J Surg,1987,74(11):976 -980.

[3]Korenaga D,Yasuda M,Takesue F,et al.Factors influencing thedevelopment of small intestinal obstruction following total gastrectomy for gastric cancer;the impact of reconstructive route in the Roux - en-Y procedure.Hepato gastroenterology,2001,48(41):1389 - 1392.

[4]Edna TH,Bjerkeset T.Small bowel obstruction in patients previously operated on for colorectal cancer.Eur J Surg,1998,164 (8);587 -592.

[5]Beck DE,Opelka FG,Bailey HR,et al.Incidence of small - bowel obstruction and adhesiolysis after open colorectal and general surgery. Dis Colon Rectum,1999,42(2):241 -248.

恶性肠梗阻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6年1月入住本院妇科展开腹腔镜术的恶性肿瘤患者22例, 年龄44岁-69岁, 均值 (55.5±2.80) 岁;疾病类型:宫颈癌13例, 子宫内膜癌9例。

1.2 方法

所选病例术后均展开专业护理措施: (1) 术后, 给予患者严格禁食禁饮6h, 6h后若机体无恶心呕吐等全麻后不良反应, 可予以患者少量饮水。床边心电监护动态监测生命体征, 确保机体生命体征始终维持正常状态, 同时对机体盆腔部位的引流设备、创口部位敷料情况等严密监测, 6h后指导患者及时翻身, 抬高床头30-45°, 利于盆腔内炎症的局限及盆腔内积血积液排出。指导患者进行踝泵运动, 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同时, 对患者腹部指征、肛门组织排气状况等展开监测, 约术后2d, 即可将其引流设备缓慢拔除, 有助于加快胃肠组织基本功能顺利恢复。 (2) 一旦有肠梗阻问题发生, 需严格禁食以及禁饮, 同时对其胃肠组织进行持续性减压, 以防止胃肠道组织中出现积气或者是积液等问题, 同时避免胃内容物进入至机体腹腔内部, 从而导致腹胀现象发生。不仅如此, 给予患者减压设备通畅状况准确判断, 同时对其引流液色质、量进行监测, 并对胃管设备妥善固定, 以防曲折问题发生。 (3) 指导患者维持侧卧体位或者是半卧体位, 确保机体肠腔组织中的积液成分能够顺利引流, 从而防止腹胀问题发生。 (4) 当患者禁食后, 如果有水电解质失衡问题出现, 还需对机体排泄物性状、排泄量等进行观察并且记录出入量, 再予以合理用药, 以维持其水电解质的整体平衡性[2]。 (5) 肠梗阻问题发生后, 机体胃肠功能会长时间维持失衡状态, 加之长期禁食, 机体营养状况普遍偏差, 所以要展开营养支持干预, 确保机体体内环境、体外环境均维持平稳状态, 通过对其营养不良问题进行及时纠正, 促使机体肠道功能状况及时康复。

1.3 观察指标

对所选病例干预质量展开评估, 观察其恢复效果, 同时进行随访, 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复发风险。

2 结果

研究对患者展开专业干预技术后, 其胃肠组织整体功能均已恢复, 不仅饮食已达到健康标准, 而且肠梗阻问题未再次出现, 集体住院时长 (8.0±1.76) d, 均已出院, 同时随访至今, 未发现复发病例。

3 讨论

何翠琴等强调, 当妇科患者出现恶性肿瘤后, 其病情往往较重, 且需展开腹腔镜术, 但在术后2周, 受腹腔组织中炎症因素、手术创伤因素等方面影响, 机体肠壁组织通常会出现水肿问题或者是渗出问题, 以至于其腹腔组织中出现粘连现象, 同时胃肠组织基本功能也会严重受损, 导致肠梗阻问题发生, 甚至可能会诱发肠穿孔, 或者是严重性感染等情况, 导致其生命遭受严重威胁, 所以要重视其专业干预工作。

临床干预中, 除了要严格禁食外, 还要对其胃肠组织进行持续性减压, 指导患者合理调整体位, 并加强营养干预, 以改善机体肠道功能。除此以外, 为防止发生肠梗阻问题, 护理人员要在术前加强疾病宣教工作, 并于术后指导患者深呼吸, 在优化胃肠准备工作的基础上, 术后指导患者展开早期锻炼, 并以床上活动为主, 待其引流设备成功拔除后, 还要酌情指导患者适度下床运动, 通过加快其胃肠组织基本功能的顺利康复。

综上所述, 对于患上恶性肿瘤的妇科患者, 在予以腹腔镜术的同时, 如果有肠梗阻问题出现, 还需配合展开专业干预技术, 在改善其病情、促进康复的同时, 避免复发, 以充分改善转归。

摘要:目的 了解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展开腹腔镜术后肠梗阻的专业护理技术。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6年1月入住本院妇科展开腹腔镜术的恶性肿瘤患者22例, 术后均存在肠梗阻症状, 且予以展开专业护理, 再对其干预质量展开评估。结果 患者接受专业干预后, 均已出院, 集体住院时长 (8.0±1.76) d, 随访至今, 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 当患者患上恶性肿瘤后, 若选择腹腔镜术展开治疗, 通常存在肠梗阻风险, 通过展开专业护理, 以促进机体康复, 同时防止复发。

关键词:妇科,肠梗阻,腹腔镜术,护理措施,恶性肿瘤

参考文献

[1]马艳伟.腹腔镜术后并发不全肠梗阻1例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 (中旬版) , 2014, 8 (11) :309-310.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护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 其中男33例, 女17例, 年龄24~90岁, 病程3~54 d;其中胆囊癌8例, 胃癌11例, 胆管癌13例, 胰头及壶腹部癌16例, 其他2例。所有患者经CT、B超、经皮穿刺胆管造影术和血液生化等检测诊断为恶性梗阻性黄疸。其中接受单纯行胆管外引流术17例, 综合疗法33例。详见表1。

1.2 方法

1.2.1 术前护理

(1) 心理护理:大多数患者对于介入治疗了解甚少, 担心手术成功几率、疼痛程度和潜在不稳定因素, 很容易产生紧张消极的情绪, 再加上患者肤色暗黄气色差, 往往自认为病情严重, 甚至产生放弃治疗的想法。对此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举动, 增加和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 一旦发现患者出现恐惧紧张的情绪时, 需要及时安抚;详细讲解手术作用和成功案例, 增加患者接受治疗的信心;介绍手术注意事项和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让患者提前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消除思想顾虑;鼓励患者家属, 解除思想包袱, 尽心尽力照顾患者, 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亲情氛围。 (2) 饮食护理: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由于胆管梗阻, 造成消化功能不良和食欲不振, 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饮食困难和营养不良现象。护理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饮食状况, 叮嘱患者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和容易消化的低脂肪食物, 少食多餐, 减少或禁止辛辣刺激性食物;必要的时候为患者提供静脉营养补充液, 确保患者能够顺利接受手术。术前1 d只食用流质、低脂食物, 术前6 h禁食[3]。 (3) 皮肤护理:患者由于皮肤感觉神经末梢受到体内胆红素胆盐的刺激引起皮肤瘙痒, 或长期的饮食限制导致体内缺乏脂溶性维生素, 使得皮肤干燥进而引起皮肤瘙痒[4]。当出现皮肤瘙痒症状时, 护理人员需要叮嘱患者不用手直接抓挠皮肤, 防止皮肤抓破引起局部感染, 每日用温水清洁皮肤, 避免使用肥皂、风油精等刺激性物品, 必要时配合药物止痒。皮肤护理的最终目标是使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舒适, 帮助提高改患者的舒适度, 有助于睡眠。 (4) 术前准备:配合医生完成患者的术前检查, 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心电图等常规检查;必要时术前给予患者氟哌酸行肠道准备;应用抗感染药物和维生素K1等对症处理;叮嘱患者饮食清淡, 保证充足睡眠时间。对于70岁以上患者, 尤其是心电图检测存在异常的患者, 其术中出现胆心反射的几率较大[5], 因此术前可在医嘱下给予患者低浓度的阿托品, 以预防介入治疗时担心反射的发生。

1.2.2 术后护理

(1) 一般护理:嘱患者平卧休息, 密切监测患者体温、血压、心电图等, 观察患者有没有感染性休克、无菌血症或者出血现象, 一旦发现及时通知医生治疗。定时更换床单被褥, 控制室内温度湿度, 保持病房环境整洁。 (2) 饮食护理:术后患者饮食以清淡流质食物或者软食为主, 避免刺激性或油腻食物, 观察患者临床恢复情况并相对应地调整饮食。没有出现腹泻的患者在术后一定时间内, 可以食用高热量蛋白, 富含维生素的低脂肪食物。对放置支架者, 早期也要以清淡流质食物或者软食为主, 当后期外引流管夹闭并且患者自身无腹胀疼痛感时, 表明支架通畅, 可以补充高热量蛋白食物和一定量的油腻性食物。 (3) 引流管的护理:检查引流管与引流袋的连接处, 确保连接紧密无缝隙;确保引流管固定牢靠;保持引流管的畅通, 并嘱咐患者关注引流管, 以防活动时引流管扭曲或脱落。叮嘱患者适时改变躺卧位置以促进体内陈旧胆汁的排出;观察记录胆汁流量和颜色, 当流量或者颜色突然不正常时, 需要及时联系医生检查处理。负压引流袋需要每日更换清洗, 更换清洗引流袋时必须严格遵守流程, 确保无菌操作, 防止细菌侵入感染。患者下床活动时, 叮嘱患者保持引流管通畅, 防止滑落脱落, 并使引流袋低于穿刺口防止胆汁返流。

1.2.3 并发症的护理

(1) 胆管感染:经皮经肝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和/或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治疗时, 患者胆管发生感染的比例为14.0%~46.0%, 感染性很高, 成为介入治疗时期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6]。因此术后预防并发症时, 给予患者抗感染药物预防感染, 医护人员自身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正常胆汁颜色呈金黄色, 当胆汁颜色浑浊或者墨绿色时, 表明胆管有可能出现感染, 一旦发现上述情况需要及时通知医生,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感染。 (2) 胆管出血:胆管出血主要是因为术中胆管受损、穿刺损伤血管、引流管放置不当造成肿瘤表层出血等引起, 也有可能是高胆红素血症影响人体正常凝血机制运行引起[7]。胆管出血多体现为引流管内出现血性胆汁、腹痛、便血甚至出血性休克。预防胆管出血, 医务人员术中注意操作规范轻柔时, 术后还要密切监测患者体征和腹部情况。指导患者动作轻柔, 避免过度牵拉管道。做到早预防、早发现及早治疗, 降低胆管出血几率。

2 结果

本组5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 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术后3例 (6.00%) 患者引流管内出现血性胆汁, 考虑是引流管移位引起;2例 (4.00%) 患者出现高热寒战, 考虑是胆管感染引起, 在及时发现并通知医生后, 患者并发症均得到有效治疗。所以患者胆道梗阻均解除, 黄疸明显消退, 患者满意度较高, 其中非常满意43例 (86.00%) , 满意7例 (14.00%) , 总满意度达100%。

3 讨论

恶性梗阻性黄疸大多属于肿瘤晚期胆管受到阻塞或者压迫, 手术切除后患者的生存率较低, 平均术后生存时间仅为3~10个月[8,9]。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皮肤及巩膜黄染、腹胀、乏力、胃纳差、粪便程陶土样、尿液赤黄等。从理论角度出发, 借助恰当的引流措施可减轻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症状, 提高生存质量, 增加生存时长, 然而术后出现的各类并发症显著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时间带来影响。为了给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提供有效治疗, 提高患者生活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实现带瘤生存一直是临床医学工作中研究的重要课题[9]。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大多在病情发现时已经失去了外科手术治疗的机会, 多采用介入疗法姑息治疗[10]。

介入治疗包括经皮经肝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和/或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 临床研究表明介入治疗的效果显著, 对患者的创伤小, 提高患者疗效的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成为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常用疗法。介入治疗时配合高效细心的优质护理方案, 可以在确保手术疗效的同时提高患者的配合性和满意度。护理主要包括围术期的护理和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提升自身专业知识, 熟悉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及术后并发症状的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 全程严密观测患者体征, 发现问题及时与患者和医生沟通, 做到及时发现, 及时了解, 及时治疗。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 在接受介入治疗和优质护理之后, 病情得到有效医治, 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提高了患者的存活率, 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秀泽, 汪名权, 张国兵, 等.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J].安徽医学, 2012, 33 (7) :916-918.

[2]韩华.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围术期的护理[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2, 15 (3) :442-443.

[3]张华平, 陶然, 张丽琴, 等.71例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J].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1, 20 (2) :154-156.

[4]张连波, 王修, 于淑霞.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心理护理[J].吉林医学, 2010, 31 (5) :709-710.

[5]杨金丽, 徐玲芬, 吕小英.经皮肝穿胆道引流联合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术后护理[J].护理与康复, 2013, 11 (3) :234-235.

[6]杨彩平, 郭嬿, 陈珂.PTCD术治疗30例恶性阻塞性黄疸的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 14 (20) :53-54.

[7]范恒伟, 刘会春, 李宗狂, 等.经PTCD途径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137例临床疗效分析[J].肝胆外科杂志, 2013, 20 (2) :94-97.

[8]牛洪涛, 翟仁友, 王剑锋, 等.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后胆道感染危险因素的探讨[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1, 45 (10) :964-968.

[9]顾斐斐, 李丽, 孙丽萍, 等.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 2013, 28 (6) :22-24.

上一篇:中国水资源策略下一篇:农村老年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