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连性肠梗阻护理

2024-10-09

粘连性肠梗阻护理(共10篇)

粘连性肠梗阻护理 篇1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 是腹部外科常见病, 部分患者需要再次手术, 手术次数越多, 粘连越严重。粘连性肠梗阻占各类肠梗阻的40%, 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便秘等症状, 其病情严重, 发展迅速, 必须严密观察病情, 及时处理, 否则可造成严重后果。我院通过对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3例加强病情观察和精心的护理, 均收到良好的疗效,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月共收治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3例, 男37例, 女26例, 年龄18~75岁, 中位年龄51.7岁。其中肠道手术28例, 阑尾手术16例, 上消化道穿孔14例, 腹部外伤3例, 子宫等妇科手术2例。术后2~4d肛门排气或排便, 5~12d出现腹痛、呕吐、腹胀, 停止排气、排便等肠梗阻症状。本组患者均先保守治疗:持续有效地胃肠减压, 低压灌肠, 胃肠外营养, 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 抗菌消炎等保守治疗2~12d, 治愈39例, 手术治疗24例, 其中行粘连松解术12例, 肠切除8例, 肠短路吻合术4例。6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2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多由于害怕手术治疗而产生紧张、焦虑及恐惧感, 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的病情, 针对患者心理特点, 予以心理护理。对患者及家属介绍治疗及护理的相关知识, 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 消除心理上的不良情绪, 减轻其恐惧及悲观情绪,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及早禁食, 持续胃肠减压、灌肠

胃肠减压可吸出胃肠内积液积气, 降低胃肠内压力, 减轻腹胀, 改善血液循环, 有利于改善局部和全身情况。护理人员应做好胃管护理, 随时观察并记录胃管吸引出物的量、颜色、气味及性状, 及时了解病情的演变及减压效果。若抽出咖啡色胃液, 提示有肠绞窄的趋势, 应及时报告医师尽早处理, 无明显肠绞窄征兆者, 可采取保守治疗。患者行右侧卧位用肥皂水反复进行灌肠, 速度不宜过快, 润滑肠壁, 促进蠕动, 灌肠后应注意观察排便情况, 并做好出入量的记录。

2.3 胃肠外营养

给予患者短期胃肠外营养, 有条件者行全胃肠外营养, 通过周围静脉或中心静脉输液, 补充患者体内的蛋白质, 增强其机体的抵抗力, 作好输液部位的护理, 防止高渗营养液刺激周围组织, 并及时监测血生化指标, 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进行补液, 并注意钠盐、钾盐的补充, 维持水电平衡。

2.4 术前准备

患者入院后检测血压、脉搏、体温, 密切观察有无休克的发生, 应用广谱有效的抗菌药物加强抗炎, 补液、纠酸、纠正电解质紊乱, 术前完善血、尿便常规、凝血四项等常规检查, 常规备皮、皮试等。

3术后护理

3.1 体位

患者术后去枕平卧6h, 麻醉清醒后取半卧位, 以减少炎症扩散并减轻术口张力。

3.2 密切观察病情

术后24h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每小时测血压、呼吸、脉搏1次, 保持呼吸道通畅, 给予低流量吸氧, 及时纠正低氧血症, 观察患者精神状态及腹部体征, 注意观察术口有无渗血, 红、肿、热、痛, 组织液渗出等情况。对年老体弱, 肥胖患者, 术后常规腹带包扎。如出现异常, 应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3.3 管道护理

确保持续胃肠减压的有效和通畅, 告知患者不可随意拔管, 2~4h记录胃管吸引出物的量、颜色、气味及性状;使用腹腔引流管者, 保持引流管通畅, 密切观察引流物的性状, 妥善固定引流管, 防止引流管扭曲、脱落,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密切观察患者的腹部症状, 观察患者有无腹胀、呕吐、腹肌紧张程度和发生时间;若患者术后4~ 5d仍不能自行排气, 且腹痛、腹胀, 或术后排气后又出现阵发性腹痛、腹胀、呕吐, 应及时报告医师。

3.4 饮食护理

术后3~4d胃肠蠕动功能恢复, 可拔除胃管, 嘱患者先口服温开水30~50ml, 如无腹痛、腹胀等不适, 2~3h后进食流质饮食, 10d后进软食, 避免进产气、不易消化饮食, 术后14d进食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清淡易消化普食, 勿进食较硬的食物, 要规律饮食, 注意饮食卫生, 少量多餐;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纠正便秘。

3.5 早期活动

术后早期活动对肠蠕动恢复有促进作用, 有利于机体和胃肠功能的恢复, 术后第1天可协助患者经常变换体位, 翻身、拍背, 做各种床上适应性运动, 视病情状况鼓励早日下床活动, 对于不能下床活动者, 可酌情增加床上活动时间, 帮助患者多翻身、坐起等。

3.6 并发症

指导帮助患者翻身、皮肤护理, 防止压疮发生;术后1周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腹部症状及切口愈合状况, 预防肠瘘的发生;术后可适当应用止痛剂, 并鼓励患者咳嗽, 对痰液黏稠者, 可给予雾化吸入, 预防肺部感染;术后2~3d仍未排便、排气并有腹胀者, 护理人员应协助其更换体位, 在床上活动, 必要时可用开塞露等, 避免便秘的发生。

3.7 健康教育

嘱患者出院后注意注意饮食卫生, 防止胃肠炎症,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规律饮食, 少量多餐, 不暴饮暴食, 以免使肠腔内容物突然增加, 造成大量食物通过肠腔发生障碍;避免饭后剧烈运动及体位突然改变, 以免使粘连的肠袢发生扭转;避免进不洁食物, 以免引起肠道感染, 使肠壁黏膜充血水肿, 促成肠梗阻和肠绞窄的发生;保持大便通畅, 注意体温变化, 若出现体温持续超过38.5℃, 脉率细快, 有呕吐、腹痛、腹胀不适时, 应及时复诊, 警惕肠粘连的发生。

粘连性肠梗阻术后中西医结合护理 篇2

方法: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

结果:60例患者肛门排气、排便,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X线示液平或肠腔积气消失,随访6个月复发2例,3例患者治疗1周后肛门仍未排气、排便,临床症状及X线检查无改善,疑有绞窄性肠梗阻,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结论: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提高疗效。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 中西医结合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57-02

2008年7月—2011年8月,我科治療粘连性肠梗阻6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8年7月—2011年8月,在我院普外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有腹部手术史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12-80岁,平均42.8岁。60例患者均有腹部手术史,其中阑尾切除术30例,肠道手术13例,胆道手术6例,妇产科手术5例,胃大部切除2例,腹部外伤手术2例,其它腹部手术2例。所有病例均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及肛门排便、排气停止的典型肠梗阻症状,腹部X线片可见液气平面和肠胀气。住院时间3d~10d,平均6.7d。

1.2 治疗方法。采用西医的补液、抗感染、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的基础上加用加味大承气汤煎汁200mL保留灌肠,每次1剂200mL,每日2~3次,待肛门排气排便后改为胃管注入,每次1剂200mL,每日2~3次。同时针灸足三里、天枢、内关穴。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患者肛门未排气、排便、反复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阵发性绞痛时,常因症状不缓解害怕二次手术而产生恐惧心理。①首先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保证病人充足的休息。②加强于病人沟通,向患者说明肠梗阻治疗过程,消除患者恐惧心理,使之密切配合治疗。③安慰陪伴病人,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术。如:缓慢地深呼吸,让病人听自己喜欢的音乐。

2.2 专科护理。补液坚持量入为出,见尿补钾原则,准确记录24h出入量。禁食,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经常检查胃管是否通畅,观察抽出液的量和色,若抽出液由草绿色变为淡黄色及至澄清,表示病情好转。按时从胃管注药。严密观察病情及治疗反应,对无大便、不排气者应转手术治疗,提前做好术前准备。

2.3 出院教育及预防。做好出院前的健康宣传教育:①指导患者做适当的运动,餐后不宜做剧烈活动。②平时吃易消化卫生的高热量、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不宜暴饮暴食,禁忌食用含鞣酸的生冷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有腹痛等不适时应及时就诊。③保持精神乐观,睡眠充足,不过度疲劳,有益于疾病的康复。

3 结果

60例患者肛门排气、排便,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X线示液平或肠腔积气消失,随访6个月复发2例;3例患者治疗1周后肛门仍未排气、排便,临床症状及X线检查无改善,疑有绞窄性肠梗阻,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4 讨论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形成粘连的原因很多,腹腔手术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2]。在中医学中无粘连性肠梗阻病名,粘连性肠梗阻属中医学“腹满”、“寒疝”、“宿食”、“关格”、“肠结”、“结胸”等病证范畴。中医学认为肠为“传化之腑”,必须“以通为用”。其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动而不静”、“降而不升”。气机运行,以通降下行为顺。气机阻滞、瘀血郁滞、寒邪凝滞、热邪郁闭、湿邪中阻、饮食不节等导致肠腑传导失常,通降受阻,滞塞不通而出现气血阻滞、浊气不降、胃气上逆、传化失司,引起痛、胀、吐、闭等症状。在治疗方式的选择上,西医治疗多以手术治疗为主,再次手术可能会带来更大范围的粘连,给患者带来潜在的危险。然而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在胃管中注入中药及其配合中药灌洗,弥补了传统中医口服药物的不足,通过灌肠可以促进药物吸收,还可通过刺激肛门收缩,促进排气通便。梗阻患者在非手术治疗情况下得以缓解,既减轻了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又可减轻其经济负担,更可避免再次手术带来更大的腹腔粘连[3]

治疗过程中,护理的配合作用也极其重要,对入院的新患者予以心理护理,减少心理负担,更好的配合治疗。住院期间,给予肠梗阻疾病知识的健康宣教,强调饮食的注意事项及其诱发因素的预防,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生活上的护理,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增加了患者的治疗信心。在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肠鸣音和腹部体征变化,特别是出现肠绞窄或腹膜炎体征时,及时报告当班医师及时处理,以免延误病情,引发生命危险。

参考文献

[1] 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6

[2]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074-1076

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体会 篇3

粘连性肠梗阻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肠袢间相互粘连或粘连带压迫肠管导致肠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或运行。是肠梗阻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也是腹部手术最常见及最严重的并发症, 临床上70%~80%粘连性梗阻是由于腹部手术后所致[1]。我院对33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行手术治疗, 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2012年收治粘连性肠梗阻患者33例, 男19例, 女14例;年龄8~68 (45.5±8.0) 岁;所有患者均有腹部手术病史。

1.2 治疗

所有患者均予手术治疗。其中行肠粘连松解术28例, 肠切除5例。

1.3 结果

3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其中, 术后1周内治愈出院21例, 1~2周内治愈出院7例, 2~3周内治愈出院5例。

2 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

(1) 禁饮食, 保持胃肠减压的通畅, 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质。禁食期间注意静脉输液以防止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准确记录出入量。 (2)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并观察患者有无呼吸急促、脉搏增快、脉压差减小、烦躁不安等休克前期症状。了解患者有无口渴、尿量减少等脱水症状。 (3) 应向患者介绍粘连性肠梗阻的相关知识, 并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地心理疏导与解释工作, 增强患者信心, 促使患者配合治疗, 使患者可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4) 术前常规备皮、皮试和完善各项检查。如血、尿、便常规、出凝血时间检查, B型超声, 心电图, 胸腹透视及肝功能、肾功能等。

2.2 术后护理

(1) 术后应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防止误吸;同时给予低流量吸氧, 氧流量为2L/min, 及时纠正低氧血症;患者麻醉清醒后4~6h后给予半卧位;定时协助患者更换体位, 避免同一部位长期受压。如患者病情平稳, 术后24h即可开始床上活动, 12~24h后下床活动。 (2) 术后继续禁食、胃肠减压, 患者肠功能恢复后, 停止胃肠减压, 改为半流质饮食, 进食后患者无呕吐及其他不适, 3d后可进半流质饮食, 10d后进软食。肠切除吻合术后, 患者进食时间应适当推迟。 (3) 术后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注意观察腹部情况有无腹胀等异常, 指导患者活动, 以利肠功能的恢复, 必要时给予新斯的明肌内注射以协助肠蠕动恢复, 防止再次发生肠粘连。禁食期间应给予补液, 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3 护理体会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外科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的目的即是为了缓解患者的梗阻症状, 又是在为可能实施的手术做准备。手术治疗适用于绝大多数非手术治疗无效及反复发作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对于采用非手术治疗的患者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若术后4~5d, 患者仍未出现肛门排气, 并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 则应考虑粘连性肠梗阻的可能, 此时, 除应给予持续胃肠减压外, 还应给予合理的全身抗感染治疗, 若患者的病情仍未好转, 应做好手术治疗的准备。

笔者认为, 粘连性肠梗阻重在预防。其预防措施主要有[2]:减少组织缺血、保护肠管, 减轻损伤, 手术结束时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腔, 去除异物、血块和其他污染物等。术后尽早开始各种适应性的运动, 如主被动的变换体位、尽早下床活动可有效促进肠道的血液循环, 从而增强肠道的蠕动力, 促进肛门尽早排气, 达到减少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同样, 对于腹部手术患者, 术后除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外, 给予综合性的护理, 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

3.1 心理护理

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时, 患者术前易产生紧张、焦虑及恐惧的心理, 尤其是再次手术者, 心理和经济负担更加严重, 对手术治疗缺乏信心。因此, 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 予以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术前护士应对患者作好解释工作, 讲清楚手术治疗的必要性, 用典型康复病例鼓励患者, 减少患者的顾虑, 缓解其紧张情绪,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士应正确对待和理解患者的不安情绪, 据患者的思想、性格、病情等具体情况, 制定出合理护理计划并成功实施, 争取家属及患者的积极配合, 使患者早日康复。

3.2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术前若患者出现体温骤升、脉搏加快、呼吸急促、腹胀加重和肠麻痹, 应立即通知医师采取急诊手术治疗;术后观察切口是否有渗血、渗液现象, 保持敷料清洁和干燥。对使用腹腔引流管者, 应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 防止引流管扭曲、脱落, 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状。

3.3 体位护理

术前患者应卧床休息, 生命体征稳定者可取半卧位。术后当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 可取半卧位, 以松弛腹肌减轻切口疼痛, 有利于咳嗽、排痰, 同时有利于胃肠减压的引流, 可使腹腔炎性渗物流入盆腔, 缩小感染范围。如患者术后病情稳定, 24h后可嘱患者下床活动, 有利于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3.4 胃肠减压的护理

胃肠减压是治疗肠梗阻的重要措施之一。如胃管引流不通畅, 可用注射器抽取少量生理盐水冲洗, 或调整胃管插入深度, 以保证有效的胃肠减压, 注意胃液的颜色和性状[3]。

3.5 饮食护理

禁食期间给予胃肠外营养, 维持体内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如出现酸中毒, 应给予碱性药物, 同时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控制感染。补液的同时据液体丢失量、尿量及血清钾情况进行补钾, 防止发生低血钾致肠麻痹, 但应注意补钾的速度和浓度, 预防静脉炎、注射部位刺痛, 甚至心跳骤停的发生。术后3~4d, 胃肠功能恢复, 可拔除胃管, 进流质食物。

3.6 健康教育

注意饮食卫生, 饮食要有规律, 宜进食高热量的易消化的食物, 不暴饮暴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的食物, 保持大便通畅;餐后不宜立即做剧烈运动, 尤其是避免突然改变体位的活动或劳动。

总之, 对于肠梗阻手术治疗的患者, 通过术前严密的护理观察, 为患者提供有计划、有目的地个体化优质护理, 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有利于手术患者的早期康复, 可有效降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 减少再次手术发生,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粱文丽.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 12 (18) :5120.

[2] 赫怡心, 赫惠心.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 2012, 5 (10) :164, 166.

粘连性肠梗阻护理 篇4

【关键词】护理干预;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0-0171-02

粘连性肠梗阻是患者进行胃肠道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为减少肠梗阻的发生,需要对患者进行一系列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笔者对我院收治的18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收效较好,现将具体措施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80例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为90例。其中干预组患者年龄36~71岁,平均年龄(59.56±4.68)岁;对照组患者年龄38~74岁,平均年龄(61.23±5.14)岁。两组患者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包括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切口护理、饮食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干预组护理措施:①术前护理 :向患者详细讲解手术流程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缓解患者不良的心理,提高患者对手术的信心;②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③饮食护理,术后禁食,待胃肠功能回复后遵医嘱进食,饮食原则:从稀到稠,从少到多,逐渐过渡。④运动指导:提醒患者术后在床上循序渐进进行床上运动,促进肠蠕动,逐渐过渡到离床运动,促进肠蠕动,预防粘连性肠梗阻。⑤健康宣教,护理人员根据每位患者不同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健康知识教育,提高患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消除患者不良的心理状况;⑥患者术后应采取平躺侧卧位,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的状况,有利于患者切口的愈合。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72h住院治疗期间的临床表现以及肠梗阻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百分比(%)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期间临床表现比较干预组术后肠蠕动恢复较对照组快,不良反应人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无胃管重置现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干预组和对照组住院治疗期间的临床表现比较[例(%)]

组别例数肠蠕动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胃管重置活动无耐力

对照组9016(17.8)11(12.2)16(17.8)5(5.6)15(16.7)

干预组9038(42.2)*1(1.1)*2(2.2)*0(0)1(1.1)*

注:與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肠梗阻发生率比较干预组肠梗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干预组和对照组护理干预后肠梗阻发生率比较[例(%)]

组别例数患有肠梗阻人数肠梗阻发生率

干预组9022.2

对照组901112.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3.1护理干预措施① 术前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预防胃肠道术后患者出现粘连性肠梗阻并发症,首先要进行患者术前的护理。术前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前准备以及饮食护理。心理护理主要体现为患者的恐惧、害怕等不良心理状况,护理人员针对每个患者不同的心理状况进行有针对性地心理疏导。术前准备主要包括创建较为安静和舒适的病房环境,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进行基本的例行检查。在患者的饮食上,要食用清淡的食物,避免食用高脂肪的食物,手术前3d患者应该食用流食或半流食[1]。②术后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术后护理措施包括病情的观察、生活护理、引流管以及饮食的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术后要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若有任何不良反应,要及时地处理。对于患者手术部位的疼痛,在给予相应的镇痛措施外,还要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消除患者的疑虑。护理人员要随时观察患者引流管的状况,观察患者的排尿情况。在患者饮食上,要饮食清淡以及易于患者消化的食物,以流食到半流食的顺序进食,少吃多餐[2]。

3.2护理干预对预防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意义 从干预组和对照组住院治疗期间的临床表现可看出,干预组术后肠蠕动恢复较对照组快,恶心呕吐、腹痛腹胀、活动无耐力的人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无胃管重置现象。从干预组和对照组护理干预后肠梗阻发生率比较可看出,干预组肠梗阻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低。这说明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对预防患者胃肠道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具有显著的作用[3]。

综上所述,患者胃肠道术后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控制粘连性肠梗阻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减轻不良反应症状,缓解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的心理状况,帮助患者树立对治疗的信心,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陈连华,邹文书,谭翠,等.护理干预在预防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4,(11):165-166.

[2]李丽英.护理干预在预防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10):416-416.

[3]孔冠群.护理干预在预防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6):152-153.

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篇5

1 临床资料

2008年3月-2012年6月我科收治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8例, 男39例, 女29例;年龄15~65岁;有腹部手术史及腹部疾病40例;入院24h内手术38例, 入院24h后手术30例。本组患者无肠瘘发生。

2 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

(1) 心理护理: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时, 患者面对的是首次手术或再次手术。尤其是再次手术者, 对长时间的禁食和胃肠减压不能接受, 心理上对手术缺乏信心, 存在焦虑和恐惧, 因此在做护理操作前应向患者介绍治疗的相关知识, 耐心细致地做好心理疏导与解释工作, 增强患者信心, 使其配合治疗, 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 (2) 一般护理:解痉剂的应用和呕吐物的处理;维持体能平衡和运用抗生素;禁食和有效的胃肠减压;术前常规备皮、皮试并完善各项检查。

2.2 术后护理

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定时测量记录患者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严密观察腹痛、腹胀、呕吐及腹部体征情况[2]。若患者症状与体征不见好转或反而加重, 应考虑有肠绞窄的可能;如腹痛加剧呈持续性疼痛, 出现休克, 有明显腹膜刺激征, 体温升高, 脉搏增快, 白细胞增高等, 此类患者需紧急手术, 应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发现血性液体时要警惕肠绞窄的发生。

2.2.1 有效胃肠减压:

有效的胃肠减压, 可抽出胃肠道内淤积的气体和液体, 以消除肠管的膨胀, 减轻腹胀, 防止呕吐, 有利于经胃管注入药物, 促进肠腔通畅。保持胃管通畅及有效负压12kPa (90mm Hg) [3], 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及量。注意做好鼻腔及口腔护理, 减压管使用时间较长者, 定期更换胃管, 并由另一侧鼻孔插入。

2.2.2 并发症的观察:

肠瘘一般发生于术后1周。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注意腹壁切口有无红肿及流出粪臭味液体, 若有病情变化及时告知医师并处理。

2.2.3 营养支持:

给予患者短期胃肠外营养, 并及时监测血生化指标, 据检验结果调整水、电解质补充, 防止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新入院患者要根据已丢失量、继续丢失量和生理需要量进行补液, 对已纠正脱水患者严格根据出入量进行补液, 并注意钠盐、钾盐的补充。病程较长者多为低渗性脱水, 必要时应用3%~5%高渗盐水, 注意代谢性酸中毒患者的处理, 对二氧化碳结合力低于15mmol/L者及时补充碳酸氢钠, 有条件者行中心静脉输液[4]。

2.2.4 早期活动:

术后肠麻痹期, 腹腔内渗出物可使肠袢间及其与腹壁、脏器间产生纤维素粘连。如能尽早恢复肠蠕动, 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粘连, 降低术后肠梗阻的复发率。患者早期进行适度活动, 对肠蠕动恢复有促进作用。对年老体弱、肥胖患者, 术后应常规腹带包扎, 以防伤口裂开;对体质较差不能下床活动者, 可酌情增加床上活动。

2.2.5 饮食护理:

禁食期间应给予补液, 维持体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待肠功能恢复后停止胃肠减压。拔除胃管当天饮少量水, 每次4~5汤匙, 每次1~2h, 第2天进少量流质饮食, 每次50~80ml, 第3天进半流质饮食, 10d后进软食。恢复期应严格注意饮食, 勿进食较硬的食物, 以清淡、易消化、无渣、稀软食物为宜, 少量多餐。

2.2.6 健康教育:

出院后注意饮食卫生, 多食易消化的食物, 不宜暴饮暴食, 避免饭后剧烈运动, 保持大便通畅, 有呕吐、腹痛、腹胀不适时, 应及时就诊。

参考文献

[1]万星明, 林娟, 曾淑兰, 等.粘连性肠梗阻术前术后的护理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 5 (5) :570-571.

[2]陈庆海.术后早期肠梗阻15例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 2007, 4 (29) :130.

[3]任建安, 黎介寿.肠排列术在预防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0, 20 (8) :502-503.

粘连性肠梗阻护理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患者90例, 男58例, 女32例;年龄28~68 (42.3±5.7) 岁;病程10~25 (17.2±5.6) d;不完全性肠梗阻68例, 完全性肠梗阻22例;有腹部手术史81例, 其中胃部手术后22例, 肝、胆、胰腺手术后18例, 肠道手术后16例, 阑尾切除手术后13例, 盆腔手术后12例。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 2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手术史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包括:一般护理、术前准备、胃肠减压护理, 及术后体位护理、引流管护理、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并发症预防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 措施如下。

1.2.1 心理干预:

积极与患者沟通, 了解其心理状态, 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 向其讲解患者病情、发病原因、治疗方法、手术治疗的必要性, 及注意事项, 使其够正确认识自身疾病, 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体贴和尊重, 使其对医护人员足够信赖。

1.2.2 健康宣教:

向患者讲解肠梗阻手术后护理要点、病情观察、下床活动时间, 及早期活动对促进机体康复的重要意义。对于术后切口疼痛的干预, 向患者讲解切口疼痛的自然缓解时间和多种缓解方法, 如深呼吸、放松疗法、音乐疗法等, 使其提高疼痛阈值, 向其讲解镇痛药物应用利弊, 疼痛严重者给予镇痛泵缓解, 并指导其正确使用及调节, 使患者避免过度焦虑、恐惧, 保证睡眠质量。

1.2.3 活动干预:

术后患者麻醉作用消退后, 在生命体征平稳、病情允许情况下可鼓励患者早期活动, 在护理人员指导协助下先逐渐坐起, 将双下肢垂于床边, 在无心悸、恶心、眩晕状态下逐渐起身下床, 站于床边, 行走时, 指导患者首先身体稍前倾, 用手轻按切口, 缓慢前行, 以防牵拉切口引起疼痛。首次下床活动宜轻宜慢, 量力而行, 时间约为10min。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2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随访3个月~1年的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指标

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复发情况

随访3个月~1年, 对照组粘连性肠梗阻复发8例 (17.78%) , 观察组复发1例 (2.22%)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使多数患者面临长时间禁食、胃肠减压, 及再次手术, 患者易出现焦虑、恐惧、紧张、猜疑心理, 对手术治疗失去信心, 尤其是多次手术松解粘连者, 从而影响治疗积极性, 因此应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 根据其具体情况给予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 并向患者讲解其病情、治疗方法、检查项目、病情观察、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等, 使其对护理人员足够信赖, 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3,4]。向其讲解并指导缓解术后切口疼痛的多种方法, 疼痛严重者、应用其他方法效果不明显者可给予药物镇痛。一些患者依赖心理较强, 术前应鼓励其自主进行日常活动, 如变换体位、散步、如厕等, 尽量减少他人搀扶, 病情较重者除外[5]。术后鼓励患者早期活动, 咳嗽时注意保护切口。随访过程中, 了解患者身体恢复情况, 督促其培养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对患者提出的疑问积极给予解答, 对病情复发和不良反应及时预防。

本结果显示, 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康复, 降低疾病复发率。

参考文献

[1] 王萍.护理干预对粘连性肠梗阻术后康复的影响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 2012, 5 (5B) :55-56.

[2] 杨少蓉.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 2007, 11 (1) :60-61.

[3] 赫怡心, 赫惠心.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 (10) :164, 166.

[4] 张丽, 李静薇.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2, 24 (3) :72-75.

粘连性肠梗阻护理 篇7

1 临床资料

选取2004年5月-2007年5月我院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2例, 男46例, 女16例, 年龄18~70岁, 中位年龄51岁。其中急性阑尾炎34例, 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后15例, 创伤性肠破裂7例, 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后2例, 肝破裂修补术后1例, 胆囊切除术后3例。患者梗阻均发生于术后4~19d, 平均7.6d, 患者均经保守治疗, 通过加强观察及护理, 肠道功能恢复正常, 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10~15d, 平均12d。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肠梗阻是腹部手术术后常见并发症, 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患者多产生焦虑、紧张、恐惧心理, 有时不配合治疗, 甚至出现抵触情绪。患者入院后, 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患者, 耐心倾听患者主诉, 对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恐惧心理进行疏导,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治疗目的、方法、预期效果及应注意的事项, 讲解各种护理措施的必要性等, 帮助患者做好各项检查,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患者症状, 使他们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 减轻心理负担, 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

2.2 严密观察病情

定时测量生命体征, 加强病情观察, 观察腹痛、腹胀、呕吐等变化, 及时了解各项化验指标。对粘连性肠梗阻采取有效的肠胃减压、禁食、补液、抗炎、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等治疗, 并指导患者多下地活动, 促使肠蠕动尽早恢复;密切观察引流管引出液体的量、颜色及肛门排气时间等;若患者保守治疗12~24h后病情仍无明显改善, 或出现肠管缩窄倾向或反复发作的肠梗阻时, 应考虑手术治疗;若出现明显腹膜刺激征, 腹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重, 血压下降出现早期休克症状, 胃肠减压抽出血性胃液或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体时, 应警惕发生绞窄性肠梗阻, 护理人员应立即做好术前准备, 及时手术治疗。肠梗阻病情变化快且复杂, 手术时机的掌握至关重要, 因此病情观察是非手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护理人员应加强病情观察, 及时发现肠梗阻的性质, 为决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2.3 禁食、持续胃肠减压

当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症状时, 应立即给予禁食、持续胃肠减压, 通过有效负压吸出肠腔内大量的气体及潴留液, 降低肠管内压力, 减轻腹胀, 改善肠壁血液循环及呼吸功能, 是肠梗阻患者最基本而重要的措施, 对肠功能的恢复起重要作用。护理人员应选择粗细适宜的胃管, 下管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此项治疗措施的重要性及目的, 取得配合;胃管插入长度不可过深也不可过浅, 保证胃管在胃内, 一般长度为45~55cm, 负压压力要适中, 保持在2.5~3.7mm Hg (1mm Hg=0.133k Pa) ;在留置胃肠减压管期间, 护理人员应定时检查引流瓶的负压, 每天用生理盐水冲洗2次, 防止食物残渣阻塞管道, 保持减压管通畅, 在操作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 防止逆行感染;妥善固定胃管防止脱落, 避免胃管扭曲、打折、受压而影响引流效果;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及颜色, 并做好记录, 便于医师参考补液治疗, 发现异常时应及时与医师联系, 及时处理;留置胃管期间应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 每天用温盐水漱口, 保持口腔黏膜湿润, 可雾化吸入每天2次, 防止咽喉疼痛、喉头水肿等不适;指导患者家属定时给予患者翻身叩背, 指导患者有效咳嗽, 以帮助痰液咳出和减少胃管对鼻黏膜的刺激, 预防坠积性肺炎;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 当胃液量逐渐减少, 腹胀消失, 肛门开始排气、排便, 应及时报告医师, 方可停用胃肠减压。

2.4 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

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的脱水程度, 电解质的化验结果, 尿、引流液的性质, 准确记录出入量, 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生命体征及中心静脉压。胃肠减压期间, 每天引出大量胃液, 丢失较多电解质和液体, 因此护理人员应建立静脉通路补液, 及时补充电解质, 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并严密观察和准确记录出入量, 根据脱水程度、尿量、尿比重、血细胞比容、血清电解质、二氧化碳结合力及血气分析结果来调整;肠绞窄时因丢失大量血浆和血液故在适当补液后应输全血或血浆。在此期间患者营养摄入减少, 营养状况差, 患者可早期采用完全胃肠外营养补充每天生理需要量来增加抵抗力。

2.5 饮食护理

停用胃肠减压12h后可进流质, 并逐步根据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过渡到半流质、软食、普食, 肠内营养有促进黏膜细胞的增生、修复, 起到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作用[1],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摄入含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 禁止牛奶、甜食、产气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少食多餐, 进食时细嚼慢咽, 避免暴饮暴食, 以免造成肠梗阻的复发, 使病情加重[2]。

2.6 体位护理

腹部术后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后, 主张患者采用半卧位, 减少膈下感染, 减轻腹部张力, 以利于切口愈合;协助患者经常变换体位, 鼓励患者勤翻身, 做各种床上适应性活动, 同时要特别注意骶尾部的皮肤护理, 预防褥疮;护理人员要耐心向患者解释早期下地活动的必要性, 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 并结合具体情况制订腹部术后早期活动计划, 促进肠蠕动功能的恢复, 从而减少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

2.7 出院指导

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及家属肠梗阻再发生的可能性, 嘱患者出院后饮食要有规律, 避免暴饮暴食, 并注意饮食卫生, 餐后不宜做剧烈活动;多吃水果蔬菜, 食含纤维素多的食物, 定时喝水, 以防大便干燥, 保持大便通畅;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增强体质;若出现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时应及时来院就诊。

3 小结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护理人员在患者术后应细心观察患者腹部体征的变化, 及早协助医师作出正确诊断, 选择积极的保守治疗, 通过正确实施禁食、持续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早期下床活动, 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及饮食指导, 对减少粘连性肠梗阻的并发症, 防止肠梗阻复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黎介寿.我国临床营养支持的过去与未来[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0, 20 (1) :7.

粘连性肠梗阻护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 纳入研究患者均经过CT、X线片等诊断确诊, 签署治疗同意书。20例患者中, 男性11例, 女性9例, 年龄为24~59岁, 平均年龄 (37.9±4.2) 岁, 肠梗阻发病原因为阑尾炎手术、结肠癌手术、胆囊切除术、胃癌手术等。

1.2 方法

应用经肛肠梗阻导管进行治疗。纤维结肠镜下患者实施灌肠, 插入导丝, 插入滑动导管后, 插入第一扩张管, 若是插入失败在插入大肠镜时使用滑动导管作为辅助工具, 随后插入第二扩张管, 注意钳道对应扩张管、狭窄部扩张管、结肠内视镜钳道内径, 利用扩张气囊、造影显示实现导管的插入固定。置入导管后立即将2腔导管接头连接到导管接口上, 负压吸引器进行间断负压吸引, 对膨胀肠管进行减压, 观察引流效果, 并做好臀部固定。

1.3 效果评价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表现、X线片检查结果等分为治愈、好转、无效三个评价指标, 以治愈率+好转率为治疗有效率。治愈:肠梗阻症状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完全消失, 恢复自主排气与排便, 肠鸣音正常, X线显示液气平面消失;好转:症状体征得到显著缓解, 肠梗阻征象缓解但仍未恢复正常;无效:不符合上述判断指标或病情恶化、转为手术治疗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用n/%表示, 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例患者均顺利置管成功, 其中治愈18例 (90.0%) , 好转1例 (5.0%) , 无效1例, (5.0%) , 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治疗中1例患者转为外科开腹手术治疗, 其余患者均未发生肠穿孔、导管滑脱、肠出血、肠坏死等并发症, 治疗效果良好, 安全性高。

3 讨论

3.1 肠梗阻导管治疗

临床中接收肠梗阻患者数量较多, 对于一些完全梗阻或低位梗阻患者, 胃管减压改善梗阻状态效果不佳, 必须将导管插入梗阻部位的直接上部进行吸引减压, 才能将咽下的空气和肠道中的食物吸引并排除, 从而解决梗阻症状。粘连性肠梗阻作为临床中常见病症, 可采用肠梗阻导管进行治疗, 以造影诊断、持续减压配合肠蠕动促使导管到达梗阻位置, 从而迅速减压, 解除梗阻状态, 临床中主要以经鼻型肠梗阻导管与经肛肠型肠梗阻导管为主, 本次治疗中采用了经肛肠型肠梗阻导管进行治疗。

3.2 肠梗阻导管护理

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应用肠梗阻导管进行治疗时, 要注意做好导管的固定, 置管后做好导管的冲洗, 选择合适的复压吸引方法, 避免导管堵塞, 在确定获得理想治疗效果或患者发生异常时及时拔管。若置管期间患者病情恶化需要中转开腹手术, 则要把握好禁忌症, 以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置管成功后要立即将Y型接头连接到导管接口上, 接头进口端注入温盐水, 引流端接负压吸引器进行间断负压吸引, 尽可能的对膨胀的肠管进行减压, 观察引流效果。患者回房后要做好臀部固定。臀下垫气圈, 全身状况允许情况下可床旁轻微活动, 做好臀部皮肤护理, 防止褥疮发生, 肛周定期用消毒液或生理盐水擦拭, 每天冲洗会阴, 若是肛周稀水溢出可用鞣酸软膏涂抹保护。护理期间要注意及时缓解患者的身心压力, 消除其顾虑, 做好患者的指导与教育。

置管后要注意观察患者腹痛、腹胀等缓解情况, 记录导管达到肠梗阻位置所需要的时间, 确保导管长度有一定余量, 对置管后患者腹痛、腹胀等缓解情况进行了解, 测量腹围每天缩小情况, 记录减压导管液体出入量, 对患者前后腹围、有无堵塞等进行判断, 必要时配合腹部平片进行观察。

饮食护理中, 肠梗阻期间要完全禁食, 避免急性期进食加重肠管负担。置管后患者多数72 h内可进食少量流食, 在患者症状好转后可采取少量多餐制给予营养支持, 同时要口服肠道抗生素, 给予适量石蜡油或缓泻剂口服通便, 在置管超过5~6 d后考虑停止静脉输液, 给予全肠内营养支持。

置管后结肠导管冲洗频率1~3次/d, 结合患者粪便性状进行调节, 粪便粘稠时用负压吸引器, 后期粪便稀薄时可让其自动流出, 负压引流期间注意使用输液增温器, 防止丢失热量。结肠导管冲洗时, 可使用0.9%氯化钠溶液间断匀速滴注, 配合夹闭、间断低负压吸引敞开引流, 在肠内容物流速减慢或停止后夹闭引流端, 开放进口端重新滴注, 通过反复循环以达到冲洗结肠与导管的目的。冲洗期间随时观察患者腹部情况, 询问其自我感觉、有无腹痛及进行性腹胀等, 观察引流物性状, 记录冲洗量和吸引量, 计算引流量, 判断引流管是否堵管并及时疏通。导管留置期间做好冲洗工作, 确保梗阻内容物冲洗干净, 促使肠管水肿消退为后续治疗做好准备。

对于置管期间常见的导管堵塞要做好处理。肠梗阻导管由于因肠管内容物或造影剂等导致堵塞, 置管后要注意经常查探内腔状态, 一旦发现堵塞, 要立即采用生理盐水或蒸馏水等进行冲洗, 保证导管畅通。冲洗液面过低导致其不滴时需要调节输液架高度, 液面略高于床面60 cm左右, 导管侧孔被肠壁或粪块堵塞可轻捻导管或让患者更换体位, 粪便过稠引发堵塞时可增加吸引压力。发生引流不畅时可能是由于冲洗液入量不足、肠腔压力减小, 可增加滴注量解决, 管腔被粪便堵塞时需及时疏通, 负压过大会导致肠壁被吸附在导管侧孔上需要降压, 粪便过稠需要增大负压。

由于患者肠蠕动作用会导致导管被带往梗阻部位, 运动时要固定导管, 在记录冲洗量、计算引流量时, 选择合适的吸引方法, 减压时间应视肠梗阻程度而定。做好脱出、深入、破损、堵塞、气囊破裂等管理应对, 如应使患者尽量采用右侧卧位或斜坡卧位减少对气囊压迫, 记录肛门外导管留置长度以便及时了解导管有无深入或脱出, 固定好引流袋防止脱出, 做好患者教育以减少气囊移位或破裂, 做好意外拔管的监督与应对, 尤其是冲洗时避免锐器用力夹闭导管预防管壁破损。

临床报道显示, 多数患者肠梗阻导管的留置时间为3~7 d, 一旦出现腹压腹痛或者怀疑为腹膜炎、超过界限时间者, 要立即取消置管[2]。待患者肠梗阻症状缓解或消失时, 进行拔管操作, 配合腹部透视照片等指导拔管, 注意拔管前要确保前水囊到达合适位置, 抽净前水囊情况下进行拔管, 避免在负压较强情况下尝试拔管操作。对于需要中转为开腹手术患者, 要观察置管期间有无改善倾向, 确定无改善倾向或病情恶化, 配合CT检查结果采取紧急手术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 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显著, 配合临床护理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摘要:目的 研究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应用肠梗阻导管的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2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 实施肠梗阻导管治疗与护理, 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20例患者总治疗有效率为95.0%, 1例转为外科开腹手术治疗, 未发生肠穿孔、导管滑脱等并发症。结论 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显著, 配合临床护理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肠梗阻导管,护理

参考文献

[1]孙肖姬, 黄静芳, 将晓娟, 等.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应用肠梗阻导管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4, 31 (19) :44-45.

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 篇9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治疗方法;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

1 粘连性肠梗阻的病因和类型分析

粘连性肠梗阻的类型应当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是指患者先天腹腔发育异常或者由胎粪性腹膜炎导致的先天性粘连导致的梗阻;继发性则是指病因的后天性,常见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手术、腹腔感染或者腹部外伤等导致。临床上的原发性病因较为少见,百分之八十的粘连性肠梗阻是继发性的【1】。

由于现代医学中的腹盆腔手术病例的逐渐增多,导致的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病率会进一步上升,其发病的原理可能与手术中腹膜以及肠壁浆膜的大面积损伤有关【2】,手术过程中腹腔可能受到的感染和产生的炎症也大大增加了腹腔手术导致粘连性肠梗阻发病的概率,另外手术过程中例如牵拉钳等手术器械对于浆膜层的损伤以及缝线、遗留纱布、灌注药物等异物均可能引起腹腔手术后的粘连性肠梗阻。在周大新【3】和倪克勤【4】等关于腹腔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病病例的报告中也可以看到关于腹腔手术后导致的粘连性肠梗阻发病率急剧上升的报告内容。

肠粘连并非一定导致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即使腹腔内有肠粘连的发生但肠内容物通过无困难即不能认定为粘连性肠梗阻,但因为肠粘连而导致肠道成团,影响肠道蠕动和推进肠内容物即可认定为粘连性肠梗阻【5】。

2 非手术治疗方法分析

目前,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治疗方法的选择依据在于区分患者病情是单纯性还是绞窄性。单纯性的粘连性肠梗阻由于梗阻病情较轻,病情相对单纯可以采取非手术治疗的方式,临床上的症状缓解率能够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6】。另外,大多数的由于腹部手术后引起的粘连性肠梗阻,粘连的范围较多而且广泛,往往不易引起完全的肠梗阻和绞窄性肠梗阻,因此选择非手术的治疗方式较为合理【7】。非手术的治疗方式包括:禁食、禁水、胃肠减压、维持体液的电解质和酸碱度平衡以及使用一些润肠药物和中汤剂等方式进行治疗【8】。在蔡国源的报告中针对没有发热和腹膜炎等肠绞窄症状的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病人采用了较为保守的非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9】。另外,一些学者在非手术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是有了一些药物进行辅助治疗也取得了非常良好的疗效,例如张长青应用的奥曲肽治疗【10】,以及曾永明使用的生长抑制素治疗都在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中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治疗效果,尤其是生长抑素的使用,曾永明在其治疗报告中指出,使用生长抑素能够很好的缓解粘連性肠梗阻的临床症状,患者出现的腹痛和腹胀症状获得了显著的缓解【11】。

然而,针对非手术治疗方法的治愈效果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经过长时间的临床跟踪研究认为,通过非手术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即使通过药物和各种治疗手段的控制,使得临床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但最终大部分患者都需要中转手术进行治疗,因此在我们进行非手术治疗期间,我们应当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的变化有及时的把握,并根据各种病情的变化进行各种复查,并根据适当的情况选择继续保守治疗还是中转手术治疗【11】。在非手术治疗期间出现以下情形的患者应当及时的中转手术治疗:首先是症状表现为单纯性的粘连肠梗阻患者在经过12-48小时的保守治疗后仍然不能缓解腹痛等症状或症状加重的,或者是经过多次的非手术治疗治疗效果不佳甚至病情加重的【12】。

3 手术治疗方法分析

手术治疗的目的非常明确,直接用于解除患者的肠梗阻,治疗肠绞窄的症状,同时防止病情的再次复发和最大程度的保持手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对于一些急性的肠绞窄症状的患者以及非手术的治疗失败的患者宜及时采取手术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的操作技术主要包括分离粘连、解除梗阻、切除毁损肠段、肠吻合、肠造口减压等,手术操作的任务主要是要恢复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切除病理毁伤的肠段以及防止再次的肠粘连梗阻。在手术决定实施的过程中,粘连性肠梗阻是否出现肠绞窄症状或者是否有出现肠绞窄的趋势是判断手术实施时机的重要指标。如果手术时机把握不当,过去保守的判断会使得肠管出现水肿,缺血等,这对于肠管的损伤是不可逆的,而且一旦这种情况出现,手术后出现肠瘘、腹膜炎和腹腔脓肿等感染症状的几率会大大上升,因此手术治疗方式对于手术时机的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13】。

手术治疗时通常使用的手术方法有:单纯粘连松解术、坏死肠段切除吻合术、肠排列术、短路手术、造瘘等。在对这些手术方法进行选择时应当以患者的个体情况为标准,最大限度的保证手术后短时间内粘连性肠梗阻的再次复发。在进行手术治疗时应当注意对全部肠管检查,避免手术过程中对正常肠管过多影响,对于引起梗阻的肠管粘连在进行分离时应当尽量避免肠壁的穿孔,手术原则上以尽量不增加肠管的创面为准则,因为过多的创面对肠壁浆膜等的损伤会使得手术引起更大规模的粘连的可能性大大升高【14】。

4 结语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和技术的不断提升,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2】已经开始逐步的应用到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当中,这种手术方法即利用腹腔镜来分离造成肠梗阻的粘连带,实践证明,这种手术方法能够使得手术创伤降到最低,从而能够有效的降低粘连性肠梗阻的复发率,且术后恢复时间短,可以使得症状较轻的早期病人迅速的进行治疗【14】。然而该手术的进行过程中仍然有着治疗效果不明确和手术操作局限等弊端,因此是否应当推广使用仍然有待进一步论证。然而不能否认的是,近年来的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已经获得了突破,这一临床上棘手的难题逐渐的有了治愈的方法,相信不久的将来对于这一疾病的完全治愈也将不再是难题。

参考文献:

[1] 潘克宁.粘连性肠梗阻再手术的临床分析[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1,26(2):178—179.

[2] 蔡晓军,张新国,韩承新.肠粘连患者选择实施腹腔镜粘连松解术的体会[J].腹腔镜外科,2008,13(1):33—34.

[3] 周大薪.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治体会[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3):27—28.

[4] 倪克勤,王菊.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0):3158—3159.

[5] 王培斌,李安全,姚宝石,等.术后粘连性肠梗阻89例临床分析[J].中国基层医学,2006,13(9):1460—1461.

[6] 蔺建章,高超英,刘福成.粘连性肠梗阻不同治疗方法分析[J].河北医药,2009,31(13):1603—1604.

[7] 胡继康.急性肠梗阻84.3例病因分析[J].实用外科杂志,1998,8(7):362—363.

[8] 张连阳.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进展[J].局部手术学杂志,2005,14(2):1.

[9] 蔡国源.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J].河北医学,2008,14(6):698—699.

[10] 张长青,张葵玲,吴伟岗,等.奥曲肽作为辅助剂在肠梗阻的治疗中的临床研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3,20(11):1047.

[11] 曾永明.生长抑素在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J].实用全科医学,2006,3(4):258—259.

[12] 王维礼,吴洪平.粘连性肠梗阻143例临床分析[J].航空航天医药,2008,19(1):31.

[13] 陈庆永,王春友,蒋春舫,等.施他宁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外科杂志,2005,13(11):692—693.

粘连性肠梗阻护理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0月23日~2014年10月23日收治的88例需行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患者,将88例需行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患者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实验组(44例),其中,实验组患者44例:男24例,女20例,患者年龄在46~68岁,平均(56.37±1.25)岁。对照组患者44例:男25例,女19例,患者年龄在47~69岁,平均(57.13±1.21)岁。将两组需行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对照组患者在围术期给予常规护理。②实验组患者在围术期给予综合护理,其中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2]。

1.3 观察指标:

将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护理满意度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和%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行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7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患者相比,aP<0.05

2.2 两组行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7%,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aP<0.05

3 讨论

3.1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心理压力一般较大,精神负担加重,并且内心恐惧、害怕。护理人员要多给患者鼓励,让患者树立信心。给患者讲解手术的一般过程,加强患者对手术的了解。让即将进行手术的患者和手术成功的患者进行交流,患者之间的彼此鼓励可以增加信心。(2)饮食护理患者在手术前要禁食12h,在肠梗阻症状得到一些改善后再摄入适量的流质食物。不能摄入牛奶以及甜食,容易引起胀气。最好吃清淡类食物,禁忌辛辣、油腻、刺激类食物。

3.2 术中护理:

给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协同麻醉师进行麻醉处理。轻握患者双手,给患者安全感。不需要进行手术的部位可以盖上毛毯,防止患者着凉,手术室的温湿度保持适宜。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病情的变化,包括患者的脸色、唇色、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等等,如有异常立即上报医生。

3.3 术后护理:

患者麻醉清醒后,可以让患者保持半卧位,防止切口张力过大,并且利于患者引流以及呼吸。再给患者进行低流量吸氧,监测并记录患者的尿量、脉搏、呼吸频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意识情况等等。在切口处要给予清洁干燥的敷料,并定时更换,防止感染。指导患者有效排痰和深呼吸。让患者注意身体清洁,护理人员每天要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功能运动,促进康复[3,4]。粘连性肠梗阻是指患者腹腔内肠粘连造成的一种堵塞性疾病,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有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肠鸣音减弱等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并且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对待粘连性肠梗阻疾病需要采用手术治疗法,因此在围术期要对患者进行护理。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患者对于临床护理质量的要求也在逐渐增高,在本研究中,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围术期给予了综合护理方式,临床效果良好,深受患者青睐,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许丽娜.粘连性肠梗阻小肠内排列术围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5):87-88.

[2]杨德玲.粘连性肠梗阻的围术期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7):154.

[3]彭霞,黄笑,李丹,等.89例小儿肠梗阻围术期的护理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5,22(6):789-790.

上一篇:网络时代书法家的标准下一篇:煤矿掘进工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