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护理

2024-06-10

肠梗阻护理(精选12篇)

肠梗阻护理 篇1

肠梗阻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 在肠道中通过受阻的外科急腹症之一。梗阻肠段先有解剖和功能性改变, 继而发生体液和电解质的丢失, 肠壁循环障碍、坏死和继发感染, 最后可致毒血症、休克、死亡。如能及时诊断, 早期手术治疗及恰当护理, 大多能逆转病情的发展, 达到治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10年3月—2011年3月共收治肠梗阻患者50例, 男30例, 女20例;年龄10岁~89岁, 平均住院7 d~35 d.

1.2 方法

1.2.1 手术疗法

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绞窄性肠梗阻以及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 大多数肠梗阻患者是需要手术治疗的。手术原则:解除梗阻, 保护正常肠管生理连续性, 分离粘连, 必要时切除梗阻肠段, 补路手术, 治疗手术。

1.2.2 护理措施

(1) 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腹部症状和体征的变化, 呕吐及肛门排气、排便情况等。 (2) 安置适当的体位:常规吸氧、保暖, 防止误吸, 麻醉清醒后4 h~6 h, 患者取低半卧位或斜坡位, 有利于改善呼吸和循环, 有利于腹腔炎性渗出物积聚于盆腔, 防止发生膈下感染, 有利于减轻腹壁切口张力, 促进切口愈合。 (3) 饮食:肠蠕动功能恢复之前患者禁食, 禁食期间补充足够液体, 维持体液平衡, 补充营养。肠功能恢复后, 停止胃肠减压, 改为半流食饮食, 进食后无呕吐及其他不适, 3 d后可进半流食, 10 d后进软食, 肠切除吻合术后进食时间应适当推迟。 (4) 胃肠减压的护理:术后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 必须把胃管固定在鼻和脸颊上, 连接负压吸引器, 用别针固定在床头, 每1 h~2 h倾倒负压吸引的胃液, 防止胃管扭曲受压阻塞等现象, 告知患者不可随意拔出胃管。 (5) 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因术后患者禁食、禁水, 加之胃肠减压吸出大量液体, 因此每日应以补给液体纠正脱水, 维持电解质平衡。 (6) 术后早期活动:术后患者应鼓励早期活动, 手术当日6 h后鼓励其在床上活动, 比如深呼吸、四肢主动活动及间歇翻身, 手术第1~2天, 可试行离床活动, 先坐在床沿上做深呼吸和咳嗽, 再在床旁站立并稍做走动, 然后慢慢增加次数。早期下床活动益处:增加肺通气量, 使呼吸道分泌物易于咳出, 减少肺部感染, 有利于伤口愈合;还能预防下肢静脉淤血, 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利于肠道蠕动和膀胱收缩功能的恢复, 减少腹胀和尿潴留的发生。 (7) 口腔护理:胃肠减压患者坚持口腔清洁, 口腔护理每日2次, 漱口至少3次, 呕吐患者每次吐后用温开水漱口。因禁食后, 口腔内分泌物增加, 细菌入侵繁衍, 易发口腔炎、腮腺炎。 (8) 腹带包扎:给患者扎上腹带, 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 咳嗽时, 按住伤口减轻疼痛, 术后常规行腹带包扎, 以免伤口裂开, 腹带包扎松紧适宜, 以免影响呼吸。 (9) 心理护理:关心体贴患者, 尽量满足患者的各种要求, 亲切与患者交谈、聊天, 转移注意力, 减轻患者疼痛不适。

2 健康指导

(1) 术后尽早下床活动, 可行针刺、服中药等, 以促进肠功能恢复, 平时注意饮食卫生, 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2) 避免腹部受凉, 多吃富含纤维素多的食物, 保持大便通畅, 出现便秘应及时用缓泻药; (3) 出院时嘱患者忌不易消化及刺激性食物, 不暴饮暴食, 饭后勿剧烈运动。

3 结果

通过医务人员耐心细致地观察病情, 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 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 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减轻了患者的精神负担, 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 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

4 讨论

加强肠梗阻患者的术后护理至关重要, 护理要点是围绕的因肠梗阻引起的全身性生理紊乱和解除梗阻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即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紊乱、防治感染和中毒等。肠梗阻术后病情复杂多变, 要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做好患者心理护理, 减轻患者精神负担,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使患者顺利地完成治疗过程, 早日康复出院。

肠梗阻护理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20xx年1月~20xx年4月我院收治的65例肠梗阻患者,其中35例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年龄为14~70岁,平均年龄为40岁。该6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和排便等,对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X线平片检查、钡剂灌肠、彩超等检查,由此确诊为肠梗阻。在该65例患者中,有35例患者肠粘连,9例患者肠扭转,4例患者肠道畸形,4例患者肠蛔虫,4例患者肠狭窄,9例患者其发生肠梗阻的原因不明。

1.2治疗方法

在该65例患者入院后立即做术前准备,对其行手术治疗;对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情况进行纠正;对循环血量进行补充;同时为防止发生感染,对所有患者均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主要手术方式为:

①42例小肠机械性梗阻患者:有25例患者采用粘连性肠梗阻粘连束带松解术,17例患者采取肠切除肠端端吻合术。

②19例结肠梗阻患者:有12例患者左半结肠切除造瘘术,7例患者采用有半结肠切除。

③其余患者:1例患者解出小肠扭转复位或(和)肠扭转切段切除术,1例患者嵌顿疝松解术加修补术,1例患者肠憩室切除术,1例肠套叠复位。

2结果

术前通过对该65例进行心理护理及对一般情况进行改善,有利于增强患者的信心以及对手术的耐受能力,使手术的顺利进行得到进一步的保证。术后加强对患者的一般护理、胃肠减压及正确的引流管护理、静脉高营养护理、饮食护理以及早期促进肠蠕动等综合措施,有利于患者迅速得到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远期疗效可靠。在本组资料中,通过对65例肠梗阻的治疗以及有效的护理,除病情危重、严重并发症、身体基础差、年龄高的患者在术后死于手术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外,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有效治愈率为95.85%。

3护理体会

肠梗阻患者其均是属于病情急、重、手术患者住院时间长。医护人员在患者住院期间需要给予其精心细致的.全面护理,防止发生各种并发症。通过对本组资料中的65例肠梗阻患者进行护理,体会到:有效的术前及术后护理能够使患者的康复得到保证,并能够使并发症的发生得到进一步的降低。特别是在对引流管进行科学护理能够更加使感染得到预防,使手术粘连的发生减少;静脉高营养能够快速的使患者体力恢复,并增强其抵抗力,为患者的早期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对肠梗阻患者治疗中,采取多种的护理措施能够机一部的促进肠蠕动,对患者的早期康复、肠粘连减少、使患者远期疗效的提高、复发的预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1术前护理

3.1.1心理护理

在患者入院时应当热情的接待,并向患者耐心、诚恳的介绍与治疗相关的知识,要将手术的危险性、必要性、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及需要在术后恢复过程中注意的情况等进行详细的讲解,由此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由于肠梗阻发生突然,患者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的心理,医护人员应当对患者耐心细致的做好心理疏导以及解释工作,使患者树立战胜病情的信心,积极的配合治疗。

3.1.2一般护理

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严密观察,其中包括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出凝血时间等;对肠梗阻患者采用半卧位,使腹痛、腹胀症状能得到减轻,对于重症患者,为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而引发窒息及吸入性肺炎,在其平卧时应当将头转向一侧;在患者发生呕吐后,需要将呕吐物及时进行清除,并给以温开水进行漱口,做好口腔护理,使患者的不适感得到进一步的减轻;护理人员在对疼痛患者进行护理时。可采取物理治疗法;若患者是腹胀,可对其行胃肠减压,保持减压通畅,期间需要做好相关的护理;若患者发生感染和中毒应当遵医嘱给以抗生素的治疗,使毒素的吸收减少,中毒症状得到减轻。同时,要对患者出入液量进行严密观察和准确的记录,出入量包括:输液总量、尿量、胃肠减压量、呕吐物量,其主要目的是保持出入液量的平衡。术前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手术后变化的锻炼,如:床上翻身训练、大小便练习以及深呼吸有效咳嗽练习等。

3.1.3常规护理

严格按照外科腹部常规进行术前准备、皮敏感试验、常规备皮,并将各项检查进行完善。

3.2术后护理

3.2.1体位护理

术后全麻未清醒者,对其取去枕平卧位,将头转向一侧,防止口腔内唾液以及呕吐物吸入气管;术后全面清醒者检查其血压,血压平稳,取半卧位,由此可使腹直肌得到松弛,使伤口缝合处的张力疼痛进一步减轻。

3.2.2术后常规护理

手术当日对患者的意识、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尿量进行观察,并做详细记录,并要注意发生呼吸道梗阻、窒息、休克、伤口出血等早期并发症表现;给予低流量吸入,并要使呼吸道保持通畅,防止痰痂、舌后坠将气道堵塞,由此引发缺氧、窒息;给予患者腹带,防止患者术后发生伤口裂开以及活动中疼痛的产生;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以及有效咳嗽,在其咳嗽时要将伤口按住,这样可以使疼痛减轻;给予超声雾化常规吸入,使呼吸道保持湿润,这样有利于痰液咳出;伤口敷料要保持清洁干燥,并对伤口渗血渗液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做好口腔、皮肤以及病床的清洁卫生,主动给予饮食、咳嗽、翻身、排便等方面的帮助。

3.2.3胃肠减压及腹腔引流管护理

保持使用腹腔引流管及胃肠减压引流管的通畅,并对引流管进行妥善固定,要避免引流管受压、折叠、滑脱或扭曲,对引流管的颜色、量、性状等要仔细观察并做好记录,防止异常发生。引流袋应当每日更换,并防止逆行感染的发生,在肠蠕动和肛门排气恢复后需要将胃肠减压停止。

3.4饮食护理

在患者术后24~48h内需要禁食、胃肠减压;待到恢复肠道功能后即可将胃肠减压停止,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饮食应当是少量多餐流质饮食,逐渐增加至全量流质饮食,一般全量流质饮食在2~3d后给予,再过1~2d改为半流质饮食,软食或普通饮食可在2周后给予。要严格患者恢复期的饮食,饮食为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摄入生、冷、硬食物。

3.5早期活动

在术后应当鼓励患者及早进行活动,并活动量及范围要逐步增加,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如患者病情平稳,可在术后24h进行床上活动,争取能够尽早下床活动,进一步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发生肠粘连,使机体和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得到进一步促进。

3.6健康教育

肠梗阻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篇3

【关键词】 肠梗阻 胃肠减压 非手术治疗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137-01

肠内容物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称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主要症状有呕吐、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四大特点。治疗方法分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我科自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共收治肠梗阻病人40例,其中非手术治疗肠梗阻30例。现将30例非手术治疗的护理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37~87岁,均为单纯性肠梗阻,通过禁食、胃肠减压、输液抗炎、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非手术治疗及艾炙、耳穴埋籽、盲硝外敷等中西医结合护理,患者生存质量大幅度提高,均治愈出院,住院时间为2~29天。

1.1 症状及体征

以阵发性或持续性腹痛、腹胀为主要表现,并伴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查体:腹膨隆,有压痛,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肠鸣音明显减弱。X线检查示肠胀气及多个气液平面。

1.2 治疗方法

(1)禁食、胃肠减压;(2)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3)予白蛋白、脂肪乳、氨基酸等静脉滴注行营养支持治疗;(4)予抗生素控制和预防腹腔感染;(5)温盐水清洁灌肠。

1.3 结果

本组患者均治愈(无腹部体征,恶心、呕吐停止,自觉症状消失,肛门已排气、排便,已进半流饮食),无死亡病例。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肠梗阻患者因腹胀、腹痛、呕吐不适,加之胃肠减压使患者活动受限,常表现焦虑、烦躁、拒绝治疗等心理反应。医务人员应热情接诊,耐心听取患者的主诉,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文化层次解释发病原因及相关知识。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与其交流,给予患者帮助和支持,增强病人对战胜疾病的信心,稳定情绪,主动配合接受治疗。

2.2 呕吐护理

病人应取坐位。卧位时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鼓励患者将胃内容物吐出,以减轻梗阻症状。遵医嘱予以止呕、护胃等,禁食、禁饮、保持口腔清洁,及时清理污染床单。观察呕吐物的性状、量等并记录。

3 缓解疼痛及腹胀

3.1 禁食禁饮,给于肠外营养。若梗阻解除,病人开始排气、排便,腹痛、腹胀消失12小时后可进流质饮食,忌食易产气的甜食和牛奶等;如无不适,24小时后进半流质饮食;3日后进软食。

3.2 经鼻胃管行有效的胃肠减压,胃肠减压期间应注意:①固定好胃管,保持胃管通畅和有效负压,如有胃内容物堵塞,应及时冲洗。②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并做好记录,③插胃管侧鼻腔应经常用湿棉签或石腊油润滑,如鼻粘膜红肿、破溃应更换另一侧鼻孔重新插入。④舒康爽银离子漱口液口腔护理,每日两次。

3.3 嘱患者取低半卧位、深呼吸,减轻肠梗阻对膈肌的压迫,有利于循环和呼吸,且避免平卧时腹肌收缩,腹压升高,加重患者的痛苦。

3.4 询问疼痛的部位、性质。确定无肠绞窄后遵医嘱给予阿托品、654-2等抗胆碱药,以解除胃肠道平滑肌痉挛,抑制胃肠道腺体分泌,使患者疼痛缓解。

3.5 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让患者多听喜欢的音乐,家属陪伴,跟患者交流,读平时爱看的期刊杂志等,亲朋好友探视给予鼓励和支持。

3.6 取足三里穴及支沟穴,用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2至3厘米,温和灸每日一次,每次20分钟,清大肠实热,调理肠胃,宽肠运便。

3.7 盲硝腹部外敷刺激肠蠕动。芒硝具有泻热通便,润燥软坚,止痛消炎、改善局部循环的作用。将盲硝研碎用纱布包裹,敷在患者的腹部,外用输液透明贴固定,每24h重新更换一次新的芒硝,刺激肠蠕动,防止肠麻痹。

3.8 鼓励患者床上多翻身,经常下床活动,做腹部顺时针环行按摩等运动,刺激肠蠕动,促进排气排便。

4 液体疗法的护理

保证输液通畅,记录24小时出、入液体量,观察水、电解质失衡纠正情况等。每日用红花酊静脉湿敷,活血化瘀,减轻药物对静脉壁的刺激,减少疼痛,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5 防治感染和中毒

遵医嘱应用抗生素,以减少毒素吸收,减轻中毒症状。

6 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以及时发现绞窄性肠梗阻的症状和体征,及早采取手术治疗。

7 睡眠护理

7.1 取三阴交、神门、内关等穴,用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2至3厘米,温和灸,每天一次,每次20分钟,理气、宁心、安神。助于睡眠。

7.2 耳穴埋籽法:取神门,心等穴位,将王不留行籽用胶布粘于相应穴位上,教会患者用拇指及食指指腹相对按揉以产生酸麻胀等得气的感觉,每次每个穴位3至5分钟,每天2至3次,减轻焦虑,缓解疼痛,促进睡眠。

8 健康教育

8.1 注意饮食卫生:饮食应规律,定时定量用餐,不暴饮暴食;多吃柔软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忌食过硬、易产气多的食物;避免不洁食物,进食后不做剧烈运动。戒烟戒酒。

8.2 保持大便通畅:老年及肠功能不全者有便秘现象应及時给予缓泻剂,必要时灌肠,促进排便。

8.3 自我监测:若出现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便等不适及时就诊。

肠梗阻具有发病急、发展快、病情严重、并发症多等特点。非手术治疗是大多数肠梗阻患者的首选方法,大部分单纯性肠梗阻通过此方法可使症状完全缓解而免于手术,对需要手术者此法也是手术前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因此在非手术治疗期间,严密的观察、精心的护理、正确的健康指导是保证肠梗阻病人顺利康复的重要环节。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正确饮食指导及肠梗阻疾病知识的健康宣教,是本病康复的关键。

通过对30例患者非手术治疗后我们发现一般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都可缓解、值得提倡,这种方法既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又可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大量的工作由护士执行和观察,护士应具有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

参考文献

[1]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236

肠梗阻临床护理探讨 篇4

肠梗阻指肠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受阻, 为外科常见急腹症, 可因多种因素引起。本文重点探讨肠梗阻的临床护理,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的50 例患者中, 男30例, 女20例, 年龄27~70岁, 平均38岁。所有患者均行腹平片、CT、彩超, 钡剂灌肠等检查, 结合肠梗阻临床症状 (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和排便、恶心、呕吐等) 及各项检查, 确诊为肠梗阻。

1.2 手术治疗

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 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不同的手术。对粘连肠管成团患者行粘连松解术;肠扭转行扭转复位;肠套叠套入部肠管坏死行肠切除吻合术。

1.3 护理

1.3.1 术前护理

1.3.1.1 症状护理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疼痛的患者, 护理人员可行物理疗法, 如热敷等, 如患者疼痛严重时, 可遵医嘱给予阿托品类解痉止痛药缓解疼痛;腹胀的患者, 可行胃肠减压, 保持减压通畅, 做好减压期间相关护理, 胃肠减压也能减轻腹痛症状;感染和中毒的患者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以减少毒素吸收, 减轻中毒症状。电解质失衡的患者要纠正其情况, 给予输液, 护理人员要保证输液通畅, 记录24 h出、入液体量, 观察水、电解质失衡纠正情况等。

1.3.1.2 饮食护理

肠梗阻未缓解前禁食, 肠梗阻症状缓解后, 遵医嘱进食流质、半流质等。待梗阻缓解后12 h可进少量流食, 但忌甜食和牛奶, 以免引起肠胀气, 忌食辛辣、油腻、刺激、热燥食物, 48 h后可试进半流食。

1.3.1.3 常规护理

按外科腹部常规术前准备, 术前常规备皮、皮试和完善各项检查。

1.3.1.4 心理护理

患者心理上对手术存在或多或少的焦虑和恐惧, 护理人员应在术前应向患者介绍治疗的相关知识, 耐心细致地做好心理疏导与解释工作, 增强患者信心, 促使其配合治疗, 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

1.3.2 术后护理

1.3.2.1 麻醉后护理

术后患者去枕平卧6~12 h, 防止脑脊液外漏而引起头痛, 麻醉清醒后, 若血压、脉搏平稳给予半卧位。常规给氧、保暖、防止误吸,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 及早发现伤口裂开及吻合口瘘的迹象, 发现有血便排出, 应留标本并报告医师。鼓励患者早期活动, 以利于肠功能恢复, 防止肠粘连。如身体情况允许, 术后24 h可起床活动, 促进肠蠕动恢复, 防止肠粘连发生, 同时可增进血液循环, 加速伤口愈合。护士做好相应护理工作, 能有效预防患者的感染。

1.3.2.2 饮食护理

术后禁食、胃肠减压, 待肛门排气, 胃肠功能恢复后, 停止胃肠减压, 拔出胃管后当日每1~2 h饮20~30 ml温开水, 第2日半量流质饮食如喝米汤, 进食后如无呕吐及其他不适, 第3日可进半流质饮食, 10 d后可进软食。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忌生冷、油炸及刺激性食物。肠切除吻合术后, 进食时间应适当推迟。进食宜少量多餐。

1.3.2.3 术后指导

嘱患者出院后进易消化食物, 少食刺激性食物, 注意饮食卫生, 不吃不洁的食物, 避免暴饮暴食;避免腹部受凉和饭后剧烈活动;保持大便的通畅。出院后若有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不适, 及时就诊。

2结果

50例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及护理后, 梗阻症状消失, 有1例患者切口感染, 经清创、换药后治愈。

3讨论

肠梗阻护理 篇5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龄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围手术期的特点、护理注意事项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50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高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护理,而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一般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以及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进行记录并加以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以及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比较,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高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以及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病;结肠癌;肠梗阻;围手术期护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730.5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5-0007-01

在恶性肿瘤中,结肠癌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发病率较高,肠梗阻是结肠癌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病症,多发于老年患者[1]。患有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患者,特别是没有进行过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机体情况较差,大多数患者会伴有多系统器官病症,增加了手术治疗的风险,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为临床的护理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扰。因此,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对高龄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手术开展情况和预后情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高龄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现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150例,本组患者中男性患者91例,女性患者59例,最小年龄为70岁,最大年龄为93岁,平均年龄为(82.42±4.81)岁,最小病程为10天,最大病程为5个月,平均病程为(2.1±1.1)个月。根据患者发病的病理学特征与具体部位可以分为:25例右袢结肠癌,33例左袢结肠癌15例盲肠癌,19例乙状结肠癌,24例降结肠癌,34例升结肠癌。临床表现:本组15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排便与排气困难、腹胀以及恶心等症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征、病程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实验组

实验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护理。①术前护理:由于大多数高龄患者都患有某些慢性疾病,在手术治疗前应该对重要脏器功能进行仔细检查;待患者入院后,对其应该立即进行胃肠减压。为避免患者误吸呕吐物,应该派专人对其保持观察;为能更好的补充患者所需营养,可以对其实施深静脉营养支持;患者如需择期手术,应该使其肠道充分准备,在手术治疗前3天清洁肠道;如果是急诊手术的患者,则应该立即给予30至40mL的开塞露塞肛,进行1次灌肠。②心理护理:患者在入院后,难免会出现焦虑、紧张的负面心情,会影响患者的配合治疗。为了避免出现此类情况,应该在手术治疗前,使患者能够对手术的流程和常见情况进行了解。而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要保持平和心态,面带笑容以利于对其不良情绪有效缓解。③术中护理:在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出现医源性感染的现象发生。④术后护理:在手术治疗结束后,要对密切监测患者心电图、血气饱和度、血压、呼吸以及脉搏等生命体征。等待患者生命体征恢复平稳后,嘱患者以半卧位休息,而护理人员可以对患者进行肢体的护理,如四肢活动、翻身等活动,避免发生粘连性肠梗阻。为了能够更好的预防患者肺部感染,护理人员要多帮助患者咳痰。要对切口及时换药,避免出现切口裂开、感染或者吻合口瘘等现象。

1.2.2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模式,如对患者进行补液、术后抗感染、术前肠道准备以及一般的心理疏导等。

1.3疗效评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以及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进行记录并加以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比较两组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统计数据(表1)

染发生率、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以及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比较,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 论

结肠肿瘤一般是围绕肠壁进行生长的,极容易发生肠腔狭窄、粪便堆积等现象的发生,引发肠梗阻病症的发生。由于高龄患者的全身情况较差,加之合并原有肿瘤疾病,使手术耐受力下降,发生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几率较高。所以,使用全面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手术的顺利开展和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

在临床治疗中,围手术期护理主要是对高龄患者的疾病特征和生理特征开采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措施。在进行手术前,护理人员应以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工作为主,使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得到缓解,为治疗提供良好的条件。术前肠道准备是否充分对手术的成功率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要做好肠道的准备工作,对患者的肠道进行彻底的清洁,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开展。在手术中,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定,对患者的创面进行保护。手术结束后应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严格的观察,防止发生肺部感染的现象。由于老年患者的创口愈合较慢,身体抵抗力低,所以在术后应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经本研究表明,采取围手术期护理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护理组,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参考文献

急性肠梗阻手术的护理配合体会 篇6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选取临床2012年3月~2014年6月收治的急性肠梗阻手术患者22例手术护理配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2例急性肠梗阻手术患者,手术全部成功,21例治愈出院,1例术后肠坏死致中毒性休克死亡。结论:手术室护士手术室内应密切配合,解除患者因梗阻带来的痛苦,并延长了患者的生命。

【关键词】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手术室护理;护理配合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病因复杂、病情多变、发展迅速,治疗的具体方法需根据肠梗阻的类型、程度及患者的全身情况而定。单纯的肠内容物通过受阻,无血运障碍者,可采用非手术治疗,胃肠减压是非手术治疗中最主要的手段;手术治疗适用于各种梗阻合并肠壁血运障碍者,以及肿瘤和非手术疗法不能缓解的肠梗阻,常用术式有肠粘连松解术、肠切除术、肠短路吻合术等[1]。选取临床2012年3月~2014年6月收治的急性肠梗阻手术患者22例手术护理配合方法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22例急性肠梗阻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9例,年龄16~72岁,平均年龄52岁。其中粘连性肠梗阻20例,腹内外疝引起的肠梗阻1例,肠肿瘤引起的肠梗阻1例。腹部膨胀,肠鸣音消失,腹部有压痛、肌紧张、反跳痛,x线检查可见腹部多个气液平面及胀气肠袢,诊断为肠梗阻。

1.2 方法 多数机械性肠梗阻需作外科手术治疗,缺血性肠梗阻和绞窄性肠梗阻更需及时急诊手术处理。

1.3 结果 22例急性肠梗阻手术患者,手术全部成功,21例治愈出院,1例术后肠坏死致中毒性休克死亡。

2 护理配合

2.1 手术前准备 手术患者取仰卧位,行全身麻醉。切口周围皮肤消毒范围为:上至剑突、下至大腿上1/3,两侧至腋中线。按照腹部正中切口手术铺巾法建立无菌区域。

2.2主要手术步骤 经腹正中切口开腹:22#大圆刀切开皮肤,电刀切开皮下组织、腹白线、腹膜,探查腹腔。切开相应肠系膜,分离、切断肠系膜血管,传递血管钳2把钳夹血管,解剖剪剪断,慕丝线结扎或缝扎。分别切断肠管近远端,传递肠钳钳夹肠管,15#小圆刀于两肠钳间切断,移除标本,传递碘附棉球擦拭残端。行肠肠吻合对拢肠两断端,传递圆针慕丝线连续缝合或传递管型吻合器吻合。关闭肠系膜裂隙传递圆针慕丝线或可吸收缝线间断缝合。关闭腹腔传递温生理盐水冲洗腹腔;放置引流管,三角针慕丝线固定;传递可吸收缝线或圆针慕丝线关腹。

2.3围手术期特殊情况护理配合

2.3.1急诊护理准备 手术室值班护士接到急诊手术通知单,立即安排手术间,联系相关病房做好術前准备,安排人员转运患者(病情危重的手术患者必须由手术医生陪同送至手术室)。手术室护士按照手术要求,备齐手术器械及仪器等设备,如高频电刀、超声刀、负压吸引装置,检查仪器功能,并调试至备用状态。同时应预计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和可能需要的物品,以备不时之需。如这位患者为剖腹探查手术,除了肠道切除和吻合外,可能存在肠道破裂、腹腔污染的可能,因此必须备齐大量冲洗液体。同时应通知手术医生及麻醉师及时到位,三方进行手术患者手术安全核查,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开始手术。

2.3.2肠道吻合配合 肠道吻合器是临床常用的外科吻合装置之一,在手术使用时,主要做好以下护理配合。型号选择应按照医生要求,根据肠腔直径和吻合位置,目测或利用测量器,选择不同型号的吻合器,目前常用的肠道吻合器型号有25~34号,并分直线和弯型吻合器。手术医生要求使用32号直线型管型吻合器吻合肠腔,由于吻合器价格较为昂贵,为一次性高值耗材,巡回护士在打开吻合器外包装之前必须再次与手术医生认真确认吻合器的型号、规格,检查有效期及外包装完整性,均符合要求方可打开使用。洗手护士将抵钉座组件取下交予手术医生,手术医生将抵钉座与吻合器头部分别放入将欲吻合的消化管两端,旋转吻合器手柄末端调节螺母,通过弹簧管及吻合器头部伸出的芯轴,将抵钉座连接固定于吻合器头部。医生进行击发,完成肠管钉合并切除消化管腔内多余的组织。吻合完成后,配合医生共同检查切下的组织切缘是否完整成环,以保证不出现吻合口瘘[2]。吻合器使用后,按照一次性医疗废弃物标准处理,严禁任何人员将使用过的吻合器带出手术室。

2.3.3职业标准预防 由于手术患者是急诊手术,各项检查尚未完成,对于可能存在的生物传染性疾病不甚明了。因此,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体液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都必须采取预防措施,及时洗手,接触患者时戴手套,手术配合过程中戴口罩、护目镜或面罩。如果洗手护士的手指在进行手术配合时不慎发生针刺伤,应立即采取以下处理方法:脱掉手套,在伤口旁轻轻推挤,尽可能挤出受伤处的血液,再用皂液和流动水冲洗[3]。伤口冲洗后,用75%乙醇或0.5%碘附消毒,包扎伤口。手术结束之后,填写锐器伤登记表,报告医院预防保健科,注射相应免疫制剂,并跟踪手术患者的血液检查结果,一旦确定相关传染性疾病,再采取针对性措施,如注射相关疫苗等,最大限度降低损害。

3 讨论

手术前备好两个或三个负压吸引器,及时吸出腹腔、鼻饲管、口腔的液体及分泌物,保证呼吸道通畅。维持外周静脉的通畅,备好加压带。术中做好配合工作,术后根据采取的术式,进行相应的术后护理。

【参考文献】

[1] 陈国卫,刘玉村.肠梗阻的手术适应证[J].实用外科杂志,2003,23(7):398.

[2] 魏革,等.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224

肠梗阻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患者, 男21例, 女15例, 年龄18~78岁, 60岁以上的32例, 中位年龄60.5岁。

1.2 症状及体征

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 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查体:腹膨隆, 有压痛, 未见肠型及蠕动波, 肠鸣声减弱。X线检查示肠胀气及多个气液平面。

1.3 治疗方法

基础治疗: (1) 禁食、胃肠减压; (2) 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度平衡; (3) 给予白蛋白、脂肪乳、氨基酸等静脉营养支持; (4) 中西医结合胃管注入大承气汤; (5) 温盐水清洁灌肠; (6) 手术治疗。

1.4 结果

本组患者均治愈, 无死亡病例。

2护理

2.1 心理护理

肠梗阻患者由于病情较急, 往往伴有恐惧、焦虑甚至失望的情绪, 针对患者表现出明显的紧张恐惧心理, 给予患者各种关怀, 实行人文化管理, 最大限度的给予患者帮助, 保持其心情舒畅, 避免情绪激动, 使患者树立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腹部症状的观察和护理

本组腹部症状不明显, 患者阵发性腹痛时, 可采用分散患者注意力来减轻疼痛。如患者剧烈腹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重或伴有高热、脉搏细速、血压下降, 应及时通知医生, 采取应对的措施。

2.3 胃肠加压管的护理

妥善固定负压吸引器及胃管, 保持胃肠减压管通畅, 向患者说明置管的重要性, 以取得配合。每天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同时加强口腔护理, 预防口腔感染。

2.4 营养的护理

胃肠外营养十分重要。因患者刚开始治疗就绝对禁食水、胃肠减压, 如不及时补充液体, 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支持, 就会导致机体水、电解质酸碱度平衡失调和营养失调[1]。此类患者早期都用胃肠外营养, 配合足量的胶体蛋白。同时密切观察腹部体征、肛门排便、排气情况, 听到肠鸣音每2小时1次, 待肛门排气后, 无腹胀时, 开始逐渐过度到胃肠营养。

2.5 活动

鼓励患者下床活动, 以改善全身血液循环, 促进肠蠕动恢复。

3讨论

3.1 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选择

肠梗阻是普外科常见的病症, 属中医“腹痛”的范畴, 大多采取保守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获治愈或好转[1,2,3]。经常反复发作, 多数需手术治疗, 关键是区别单纯性肠梗阻还是绞窄性肠梗阻, 即是否需要手术。对于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并不能消除粘连, 相反还可能形成新的粘连, 所以对单纯性肠梗阻, 一般选用非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如经保守治疗, 病情不见好转, 且逐渐加重, 通过生命体征监测, 辅助检查, 怀疑为绞窄性时, 应及早进行手术, 以免大量体液丧失、感染、中毒、肠坏死等导致术后病死率的增加。对反复发作, 频繁发作的的粘连性肠梗阻也应考虑手术治疗, 关键是手术时机要掌握在肠绞窄性之前。

3.2 中医治疗原则

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气血瘀滞, 肠道气机不畅, 传化失司所致。复方小承气汤加味具有通里攻下、理气止痛、活血化瘀、软坚消结等功效[4]。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大黄能提高血管收缩力, 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并提高血浆渗透压, 从而改善局部微循环, 减少浆肌膜伤后的溶解、渗出及粘连, 有利于肠功能的恢复。而大黄有广谱而强大的抗菌作用;厚朴煎剂对肠道平滑肌有兴奋作用,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枳壳能使胃肠运动收缩节律增加, 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莱菔子有收缩胃、十二指肠平滑肌作用, 对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桃仁可润滑肠道, 利于排便, 并且有抗炎镇痛作用。因此, 基础治疗与复方小承气汤加味联合应用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好, 而且安全、方便,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肠梗阻,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李幼生, 黎介寿.再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6, 26 (1) :38-39.

[2]黎介寿.认识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特性[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98, 18 (7) :388.

[3]曹占国.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5例[J].现代中医药, 2007, 27 (3) :39.

肠梗阻护理 篇8

肠梗阻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带来躯体、心理和精神上的痛苦,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不但要承受恶心、呕吐、疼痛等躯体痛苦, 而且抗肿瘤治疗的中断让他们失去治疗的信心, 而循证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减轻不适, 促进肠梗阻缓解。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08年3月至2010年12月对63例恶性肿瘤合并肠梗阻的患者进行循证护理, 并提出了循证护理方案, 以期为这一人群提供更加专业有效的护理,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0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恶性肿瘤合并肠梗阻患者63例, 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34例, 对照组29例。治疗组中男性19例, 女性15例;年龄45~71岁, 平均59.82岁, 临床诊断:肺癌10例, 胃癌6例, 乳腺癌5例, 大肠癌3例, 肝癌4例, 食道癌2例, 胰腺癌4例;肿瘤分期Ⅱ期6例, Ⅲ期10例, Ⅳ期18例。对照组中男性17例, 女性12例;年龄42~70岁, 平均57.36岁;临床诊断:肺癌9例, 胃癌6例, 乳腺癌6例, 大肠癌2例, 肝癌3例, 食道癌1例, 胰腺癌2例;肿瘤分期Ⅱ期5例, Ⅲ期8例, Ⅳ期16例。经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癌症分类及肿瘤分期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肠梗阻发生情况

肠梗阻程度:治疗组不完全肠梗阻22例, 完全肠梗阻12例;对照组不完全肠梗阻19例, 完全肠梗阻10例。肠梗阻发生部位:治疗组高位肠梗阻20例, 低位肠梗阻14例;对照组高位肠梗阻18例, 低位肠梗阻11例。经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肠梗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3 护理方法

1.3.1 常规护理

确诊肠梗阻后嘱患者禁食禁水;留置鼻胃管行胃肠减压, 做好口腔护理, 妥善固定鼻胃管, 并保持管道通畅;温盐水灌肠;保证安全给药, 包括抗分泌药物、止吐药、止痛药及静脉高营养。

1.3.2 循证护理

依据护理人员运用所具有的技能和临床经验, 结合患者的价值观念、愿望和实际情况, 以获取实证作为临床护理决策的依据, 强调实证, 制订科学护理方案, 开展护理工作。本研究组采用早期预防+心理护理+禁食+胃肠减压+中药保留灌肠+刮痧+营养支持+物理治疗+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其他并发症。

1.3.2.1 早期预防

部分非癌性因素引起的肠梗阻如果早期采取措施通常是可以消除的。应全面评估并重视引起恶性肿瘤患者合并肠梗阻的高危因素, 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其发生。包括指导患者正确服用止泻药, 避免麻痹性肠梗阻的发生;指导患者在用阿片类药物止痛治疗的同时正确服用缓泻剂预防便秘;给予肠道术后早期患者具体详细的饮食指导;密切监测电解质变化, 及时纠正低钾血症;对化疗期间患者、合并腹水患者以及肠道肿瘤局部复发患者应积极预防和处理便秘等。

1.3.2.2 心理护理

由于对癌症的恐惧, 加之肠梗阻所导致身体的不适, 从而产生各种疑惑、焦虑及抑郁心理, 甚至萌生绝望心理, 极易表现出焦虑、不安、情绪反复无常, 对疾病以至生活失去信心。我们经常巡视病房, 同情、理解患者的疾苦, 用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患者;正确地使用沟通技巧与患者交流, 同时介绍康复病例, 解除患者的心理压力,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本病的治疗方法、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从身边的亲朋好友中寻找支持和帮助, 开启自身的心理资源, 尝试用新的、积极的、建设性的思维方式以减轻紧张、恐惧及焦虑的水平。让其自觉主动参与护理计划的执行和实施, 体现患者生存的价值。从病因、病理、诊断、治疗、护理、预防诸方面向患者讲解预防及治疗知识, 以满足患者对自身疾病及相关知识的需求, 但要注意回避一些癌症相关敏感字眼;避免患者由于知识缺乏而拒绝治疗, 从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机。这样大大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使他们能主动积极地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 从而缩短了病程。

1.3.2.3 禁食

讲明肠梗阻患者禁食的重要性, 进食的时间, 让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解除顾虑, 使其增强信心, 取得配合;主动介绍相似疾病患者的好转情况及进食时间, 帮助患者增强认知力,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引导患者变被动接受治疗为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同时尽量配合家属, 满足患者合理的要求, 做好生活上的护理, 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和依赖感, 使之主动配合医护人员, 从而减轻患者的精神负担。

1.3.2.4 胃肠减压

留置胃管减压是治疗肠梗阻的一项重要措施。插胃管时, 我们尽量做到操作轻、稳、准, 减轻患者痛苦。置好胃管后打开开关时动作缓慢, 防止负压突然增大吸住胃黏膜而导致胃黏膜损伤。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保持有效胃肠减压的重要性, 告知患者翻身、活动时避免牵拉、扭曲胃管, 以防胃管脱落、阻塞。严密观察引流物的色、质和量并记录。一开始胃肠减压引流物一般是食物, 以后逐渐变为墨绿色的液体;如发现有血性液体吸出, 应警惕肠绞窄的发生, 应及早通知医师。对每日胃肠减压<200m L而梗阻未解除者, 应仔细查找原因, 提醒医师注意;若引流物减少、变清, 腹痛、腹胀缓解, 且出现肛门排气, 则表示梗阻基本解除, 遵医嘱夹管12h无不适可予拔除胃管。在胃肠减压期间用生理盐水冲洗胃管2次/d, 保持胃管通畅, 予口腔护理2次/d。

1.3.2.5 中药保留灌肠的护理

中医认为六腑以通为用, 肠梗阻为实邪积聚于肠道所致, 治当通理攻下, 以下法荡涤胃肠, 攻逐实积, 从而令腑气通畅, 达到治疗疾病目的。大黄性味苦寒, 有攻下积滞、清泄湿热之功效, 故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均采用生大黄20g煎水行中药保留灌肠。灌肠前先嘱患者排空尿液, 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 注意保暖, 臀下垫小枕, 抬高10cm, 取38℃生大黄煎剂150m L灌肠, 插管l5~20cm, 动作轻柔, 缓慢注药, 注药过程中注意询问患者的感受, 腹胀时嘱深吸气, 并予调慢注药速度。药液注完再注入少量温开水后拔管, 拔管时轻揉肛门, 拔管后取平卧位, 抬高臀部, 保留药液1h以上。观察患者灌肠后有无排便、排便的性状, 颜色和量。

1.3.2.6 刮痧的护理

从中医角度来说, 本病正虚邪实, 脾气虚弱是本, 津伤蕴热是标。只有扶助脾气, 调其根本, 则精微得以化, 津液赖以生, 传导功能得以恢复, 津伤蕴热随之消失。刮痧可健脾和胃, 清热解毒, 疏经通络, 行气止痛, 操作前调节室温在20℃左右。操作时患者仰卧位, 操作者用10cm牛角片蘸红花油贴紧腹部痛点侧的皮肤刮擦, 上界在第十二肋下缘, 下界至同侧的耻骨联合上缘, 动作自上而下, 逐渐加重, 用意念控制力度, 使之力透腹腔内。频率30~60次/min。连续20min, 使患者腹内有发热感。然后嘱患者改俯卧位, 循两侧足太阳膀胱经, 自肝俞至膀胱俞以相同的方法治疗, 每侧10min, 以患者背部发热, 皮下呈微红或紫红痧痕为度。隔日1次, 5次为1个疗程。在刮痧过程中, 注意观察询问患者周身情况和局部皮肤的反应, 及时调整手法力度。操作后嘱患者卧床休息15~20min, 局部勿搔抓, 勿以冷水擦洗局部皮肤。

1.3.2.7 物理治疗

(1) 热敷:腹部热敷, 注意水温38℃左右。以防烫伤患者皮肤, 3次/d。 (2) 按摩:腹部按摩时用双手食、中、无名指重叠, 在腹部依结肠方向, 由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至乙状结肠作顺时针方向按摩。 (3) 艾灸:脐部及双侧足三里艾灸, 1次/d, 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 注意不可灼伤皮肤。

1.3.2.8 营养支持

恶性肠梗阻患者由于长时间禁食且加上肿瘤导致分解代谢增加, 容易导致患者体内脂肪、蛋白储备大量消耗, 加速恶病质产生, 及时充分的营养支持对于加快肠梗阻恢复、减少并发症及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应用胃肠外营养, 建议患者行锁骨下静脉或PICC置管, 严格无菌操作, 制定输液计划, 保证将预定的液体量在24h内均匀输入, 定时监测血糖、血电解质及肝、肾功能, 观察有无脱水、水肿, 有无发热、黄疸等, 准确记录24h出入量, 并做好静脉导管护理。

1.3.2.9 加强基础护理

做好患者皮肤护理, 保持床铺整洁、干燥、柔软、舒适。做好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卫生与黏膜湿润。恶性肠梗阻患者的口干、口渴症状有时可能与静脉或口服补液量无关。口腔护理和反复吸吮冰块、液体及涂唇膏等措施, 可减轻口干、口渴症。对病情允许者鼓励适当下床活动, 促进机体和胃肠功能的恢复。

1.3.2.10 预防其他并发症

恶性肠梗阻的处理复杂, 且容易产生各种并发症, 如长期禁食加上抗生素大量使用导致的二重感染, 长期卧床导致的肺部并发症、泌尿系统感染、压疮等。因此, 护理上应加强预防, 加强口腔护理;指导女性患者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卫生, 对留置导尿管患者每天行膀胱冲洗;鼓励患者经常翻身活动。对恶病质患者和无法自行活动的患者应早期给予气垫床, 协助翻身活动, 经常查看患者受压部位的皮肤情况。

1.4 观察方法及疗效标准

1.4.1 观察记录腹部情况

随时观察记录患者腹部症状、体征。询问患者的自我感觉, 有无腹痛及进行性腹胀, 每班测量腹围并记录, 听诊肠鸣音, 配合做好X线等检查。全程评估患者的排便、排气情况, 评估患者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的程度及缓解情况。

1.4.2 观察指标

梗阻缓解情况、时间及症状的缓解程度: (1) 显效:治疗后梗阻及症状完全消失; (2) 有效:治疗后梗阻减轻, 症状有所缓解; (3) 无效:治疗后梗阻及症状未见明显缓解。30d为1个疗程, 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护理评价。总有效为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版本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t检验, 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梗阻及症状缓解情况比较。

治疗组显效16例, 有效12例, 无效6例, 总有效率为82.35%;对照组显效7例, 有效11例, 无效11例, 总有效率为62.07%;结果显示治疗组梗阻及症状缓解效果优于对照组 (P<0.05) 。结果见表1。

2.2 两组梗阻完全缓解时间及排便、排气时间比较

治疗组34例中有16例梗阻完全缓解, 时间最短5d, 最长28d, 平均 (17.3±3.6) d, 排便、排气时间最短4d, 最长23d, 平均 (14.9±3.2) d;对照组29例中有7例梗阻完全缓解, 时间最短11d, 最长39d, 平均 (24.7±4.7) d, 排便、排气时间最短9d, 最长38d, 平均 (21.1±6.8) d。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果见表2。

3 讨论

循证护理是遵循科学的证据为患者服务, 目标是最大限度地照顾患者, 循证有助于使有限医疗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 与传统的经验和直觉式护理有根本区别, 减少或避免了工作中的盲目性。应用循证护理, 有计划、有目的地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护理, 使患者得到最有效和最经济的医疗服务, 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从而有效地提高治疗率, 提高了肠梗阻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毅.有机磷中毒抢救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J].临床医学, 2004, 24 (5) :59-60.

炎性肠梗阻的观察与护理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05~2009-01收治的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2例, 其中男18例, 女14例, 年龄34~71岁, 平均38.4岁。上述病例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正常后均出现肠梗阻的临床症状, 出现时间为术后5~17d, 平均8.3d。导致炎性肠梗阻的手术为:急性化脓性盲肠炎行盲肠切除手术为12例,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行修补术为8例, 吻合胆肠手术为3例, 松解黏连性肠梗阻手术3例, 修补肝脏破裂手术2例, 胃癌根治术4例。有既往手术史者6例。出现临床症状时间:在术后1周出现10例, 1~2周出现14例, 超过2周出现8例。

1.2 临床症状

手术以后早期均具有短暂排气或少量排便, 在进食以后出现明显腹胀患者为32例, 停止排气、排便的为28例, 出现腹痛的为22例, 发生呕吐者24例,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部有轻度压痛者24例。辅助检查:所有患者进行腹部X线片检查, 肠腔内有明显积气, 肠管有不同程度扩张, 液气平面。B超提示不同程度肠管扩张伴积气积液者为26例。CT检查提示32例患者均有肠壁水肿增厚、肠管扩张、肠腔积液、积气、渗出等症状

1.3 治疗方法

32例患者早期均采取保守治疗方法: (1) 禁食、持续胃肠减压; (2) 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 (3) 应用糖皮质激素从而减轻炎症反应[2]; (4) 应用生长抑素 (3 mg/12 h) 以减少消化液的分泌, 至症状缓解后逐渐停药; (5) 对有合并感染的患者采用广谱抗生素联合甲硝唑或替硝唑治疗。 (6) 正确使用腹带保护腹部切口以及加强心理护理。

1.4 结果

全组32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方法均治愈, 第1周内治愈8例, 第2周内治愈15例, 第3周内治愈7例, 第4周内治愈2例, 住院时间平均为11.3d。

2 观察与护理

2.1 临床特点

所有病人年龄均较大, 体质较差, 术中可见肠管严重污染, 肠壁广泛水肿, 易发生于术后4~10d, 在已经排气、排便的情况下, 进食后又出现腹胀明显, 肠鸣音较弱的梗阻症状, 肠恢复较慢, 腹部平片提示无机械性、完全性梗阻的典型表现。

2.2 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观察

对腹部术后应常规每日3~4次听肠鸣音情况, 监测肠蠕动的动态变化, 对肠功能恢复情况作出正确判断。术后较早出现的排气、排便症状应慎重对待。本组有16例患者在术后较早出现少量排气或排少许干便的现象, 而后开始进食, 就出现了肠梗阻症状。

2.3 细心观察腹痛、腹胀的变化

通过对本组病例观察, 腹痛症状在炎性肠梗阻病人表现并不明显。如果病人腹痛剧烈, 应注意机械性或绞窄性肠梗阻发生的可能。炎性肠梗阻病人的腹胀表现一般为对称性, 腹部膨隆, 见不到肠型或蠕动波, 腹部诊查有柔韧感, 但不同部位柔韧程度不同, 在脐周或切口下方最为明显, 触摸不到肠袢或包块。病人肠管黏连广泛, 充血、水肿, 脆性增大, 极易受到损伤, 此时如果手术分离黏连解除梗阻, 就会导致炎性肠梗阻症状加重, 甚至形成肠瘘。观察腹痛腹胀变化, 有利于区分炎性肠梗阻与机械性、绞窄性肠梗阻。

2.4 禁食、胃肠减压护理

由于此类患者均为体质较差, 术中有腹腔污染, 肠管在空气中时间长暴露, 肠壁广泛水肿的病人, 因此术后禁食时间应适当延长。一旦发现有肠梗阻症状表现, 应立即采取禁食, 行胃肠减压措施, 将负压维持在8kPa左右, 并严密观察引流量及引出物性质的变化。早期病人的肠功能还未恢复, 其引流量相对较多, 应进行详细记录, 为计算补充电解质的输液量提供依据。恢复期引流量相对减少, 并且澄清, 据此可判断炎性肠梗阻缓解程度。同时遵医嘱应用中药灌肠疏理肠道, 以促进肠功能早日恢复。

2.5 营养支持护理

采用营养支持的疗法可改善低蛋白血症, 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 使患者肠管狭窄、胃肠血液循环得到改善, 减轻肠壁水肿, 减少炎性介质的生成, 从而促进肠功能的早日恢复。根据病情需要给予静脉滴注人血白蛋白, 注意调节滴速, 每分钟10~15滴为宜。一般在病人能够正常进食后才能逐渐停止营养支持, 在此期间应加强各项护理, 掌握各种营养液输入的速度和注意事项。

2.6 炎性肠梗阻是否缓解的判断

随着患者肠梗阻症状缓解, 病人腹胀逐渐消失, 排气排便恢复正常 (便出水样便) 。如排出水样便是炎性肠梗阻缓解的一项重要指标。

2.7 保护腹部切口

患者由于高度腹胀, 腹部张力增加, 因此, 使用腹带应松紧适中, 进行物理治疗后及时上好腹带, 防止因打喷嚏、咳嗽等引起腹内压增高, 使切口裂开。

2.8 生活护理

做好口腔护理, 每日2次, 保持患者口腔清洁, 每天给予擦浴, 更换清洁衣服, 满足患者对舒适的需求, 操作时注意保暖, 防止着凉。

2.9 心理疏导护理

针对患者对所患疾病表现出的紧张恐惧心理、情绪烦躁不安、忧心重重的心理状态, 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疏导, 帮助其树立和增强治疗信心, 使其在良好的心态下接受治疗。

3 体会

通过上述观察可见, 对于炎性肠梗阻治疗唯一可行的方法是保守治疗, 但在临床治疗中还要根据病人实际情况, 密切注意肠鸣音恢复情况, 腹腔渗出物的量以及有无腹膜炎的症状, 从而确定是否需再次进行手术治疗, 以防肠坏死、肠穿孔的发生。严密观察排气排便情况是炎性肠梗阻最早采取的护理措施, 也是预防炎性肠梗阻的关键, 对于术后早期排气的出现必须慎重对待, 延长禁食时间, 避免过早进食, 以免加重炎性肠梗阻, 积极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 禁食期间按医嘱给予输液, 准确记录出入量, 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正确配制营养液, 控制输液速度。保证营养物质的正常供给, 加强临床观察, 进行正确的营养护理, 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 是减少腹部手术炎性肠梗阻的发生的必要措施。

参考文献

[1]范小华, 任东林, 梁学敏, 等.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与治疗[J].辽宁中医杂志, 2005, 32 (6) :511-512

妊娠合并急性肠梗阻的护理 篇10

为了探讨妊娠合并急性肠梗阻病人的护理, 收集2003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收住的妊娠合并急性肠梗阻病人20例, 分析、研究了心理支持和加强胎儿监护等护理过程,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例妊娠合并急性肠梗阻病人, 初产妇15例, 经产妇5例;年龄23岁~28岁;孕5个月4例, 孕6个月4例, 孕7个月4例, 孕8个月3例, 孕9个月5例;继往有开腹手术史者11例;本组20例病人中13例行手术治疗, 7例经胃肠减压等保守治疗治愈;孕9个月的病人中有3例在手术治疗肠梗阻的同时行剖宫产术。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向孕妇耐心解释疾病和手术对胎儿和母体的影响以及母亲安全和胎儿安全的影响。帮助病人树立自信及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告诉病人医护人员熟悉胎儿监测手段及结果分析, 能正确估计胎儿状况。必要是请产科医师会诊。增加病人安全感。

2.2 饮食休息, 对症护理

①肠梗阻的护理:嘱病人禁食, 持续胃肠减压并保持引流通畅。记录引流液的量、色、性质。遵医嘱静脉补液。记录24 h出入量, 监测孕妇生命体征及重要器管功能, 手术病人按肠梗阻及剖宫产术后护理。②休息与饮食:孕妇应卧床休息预防早产。仰卧位时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 减少回心血量, 从而减少心输出量影响胎儿供血。故鼓励病人取左侧卧位。在肠梗阻急性发作期孕妇应禁食, 症状缓解后酌情进少量水或流质, 病情好转后给半流质饮食, 保持大便通肠。术后病人鼓励适量活动, 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

2.3 加强胎儿监护

常规进行B型超声和胎心率电子仪监测, 了解胎儿发育状况及生命体征, 胎心132/min~150/min为正常。病情较轻者护士要教会其自数胎动, 并说明意义。嘱孕妇取左侧卧位。自数胎动次数, 早、中、晚各1次并记录。总结12 h胎动数 (3次总数乘以4即为12 h胎动数) 从入院时开始。胎动数≥每小时3次, 或累计12 h胎动数≥30次为正常。胎动数<每次3次或12 h胎动数<10次为胎动数减少, 胎动可反映胎儿宫内安危情况。胎动减少提示胎儿缺氧应及时处理[1]。常规给孕妇吸氧, 以保证胎儿的供氧。应及时观察有无宫缩防止早产。宫缩较频者可用硫酸镁8 g+10%盐水500 mL静脉输注。手术病人术后继续用3 d~4 d以防早产。接近预产期者, 如胎儿发育成熟, 估计早产可能性大, 手术时同时行剖宫产。

3 结果

本组20例病人经积极治疗护理, 积极给予孕妇心理调节, 加强胎儿监护, 全部痊愈出院。

参考文献

肝移植术后肠梗阻的护理 篇11

【关键词】 肠梗阻;护理;宣教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52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61-02

肠梗阻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病因复杂、病情发展快,容易导致肠绞窄、肠坏死,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甚至发展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及感染性休克。

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有非手术方法和手术方法,非手术方法如果应用得当,多数可以不采用手术方法。因此,对于肠梗阻患者更需施行特殊的护理对策,有效的护理能使患者避免手术,减少患者痛苦[1]。总结本科室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在我科肝移植中3例肠梗阻患者采用的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在我科肝移植中发生3例肠梗阻,1例因进食年糕后2小时感腹痛腹胀,1例因过节暴食后突感腹部胀痛,1例术后2周,腹部立卧位X线片或CT示肠梗阻,均符合肠梗阻的诊断。梗阻原因:粘连性2例,肠套叠1例。

1.2 方法 非手术治疗2例,其中手术1例,手术方法:粘连松解术。

2 结 果

3例均出院。

3 护理措施

3.1 基础护理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动态变化,记录24h出入水量,保持体液平衡,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严密观察腹痛性质、范围、部位、持续时问、腹胀、呕吐、肛门排气、排便、肠蠕动以及肠鸣音是否恢复等情况。

3.2 持续胃肠减压 严格保持胃管的通畅,观察管道有无阻塞及引流液的性质、量、颜色有无气体引出。

3.3 禁食,做好口腔护理 选择用生理盐水漱口,口唇涂以石蜡油或无色无味的防裂唇膏防止干裂。

3.4 完全胃肠外营养,营养支持常用外周静脉输液和全胃肠外营养(TPN),以脂肪乳剂为主,根据病情凋整蛋白质、脂肪、总热量及液体量,维持到患者能正常进食后才能逐渐停用。营养支持胃肠减压易导致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2]

3.5 心理护理为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对疾病的恐惧感,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解胃肠减压的必要性,做好解释工作,鼓励其排痰咳嗽,同时为患者讲述与疾病有关、有益的知识,并提供舒适安静的环境。嘱患者康复后应注意饮食卫生,如有呕吐、腹痛等不适时,应及时就诊,避免饭后剧烈运动,不宜暴饮暴食,保持大便通畅[3]。

4 健康宣教

4.1 术后早期活动宣教 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可以坐着或躺着进行肌肉锻炼,尽早起床行走,初次起床遵循“起床三部曲”。必要时家属搀扶行走,锻炼的强度要适宜,以不劳累为原则。

4.2 饮食宣教 根据医嘱,进高蛋白、低脂、低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软食。多进新鲜水果,蔬菜,其中水果中的西柚和葡萄应尽量避免食用,以免影响免疫抑制剂药物浓度,三个月内不食用乳酸类饮料,6个月内不吃生鱼片、生羊肉等食物,禁止饮酒、吸烟,严禁暴饮暴食,减少糯米等粘性较大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4.3 术后一年内每月复查,如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及时就诊。

参考文献

[1] 石美鑫,等.实用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796.

[2] 王代科.肠梗阻病人围手术期的处理.中华胃肠外科杂志,1999,2(2):74-76.

65例肠梗阻患者护理体会 篇12

关键词:肠梗阻,护理体会

肠梗阻(intestinal obstruction,ileus)是指肠内容物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1]。本病在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同时引发的因素也可能是多种的,其容易导致患者发生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肠绞窄、肠坏死,最后甚至可能导致感染性休克及低血容性休克的发生。由此在临床治疗中,加强对肠梗阻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本文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65例肠梗阻患者,对其进行有效的临床护理,取得显著疗效。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65例肠梗阻患者,其中35例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年龄为14~70岁,平均年龄为40岁。该6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和排便等,对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X线平片检查、钡剂灌肠、彩超等检查,由此确诊为肠梗阻。在该65例患者中,有35例患者肠粘连,9例患者肠扭转,4例患者肠道畸形,4例患者肠蛔虫,4例患者肠狭窄,9例患者其发生肠梗阻的原因不明。

1.2 治疗方法

在该65例患者入院后立即做术前准备,对其行手术治疗;对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情况进行纠正;对循环血量进行补充;同时为防止发生感染,对所有患者均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主要手术方式为:(1)42例小肠机械性梗阻患者:有25例患者采用粘连性肠梗阻粘连束带松解术,17例患者采取肠切除肠端端吻合术。(2)19例结肠梗阻患者:有12例患者左半结肠切除造瘘术,7例患者采用有半结肠切除。(3)其余患者:1例患者解出小肠扭转复位或(和)肠扭转切段切除术,1例患者嵌顿疝松解术加修补术,1例患者肠憩室切除术,1例肠套叠复位。

2 结果

术前通过对该65例进行心理护理及对一般情况进行改善,有利于增强患者的信心以及对手术的耐受能力,使手术的顺利进行得到进一步的保证。术后加强对患者的一般护理、胃肠减压及正确的引流管护理、静脉高营养护理、饮食护理以及早期促进肠蠕动等综合措施,有利于患者迅速得到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远期疗效可靠。在本组资料中,通过对65例肠梗阻的治疗以及有效的护理,除病情危重、严重并发症、身体基础差、年龄高的患者在术后死于手术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外,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有效治愈率为95.85%。

3 护理体会

肠梗阻患者其均是属于病情急、重、手术患者住院时间长。医护人员在患者住院期间需要给予其精心细致的全面护理,防止发生各种并发症。通过对本组资料中的65例肠梗阻患者进行护理,体会到:有效的术前及术后护理能够使患者的康复得到保证,并能够使并发症的发生得到进一步的降低。特别是在对引流管进行科学护理能够更加使感染得到预防,使手术粘连的发生减少;静脉高营养能够快速的使患者体力恢复,并增强其抵抗力,为患者的早期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对肠梗阻患者治疗中,采取多种的护理措施能够机一部的促进肠蠕动,对患者的早期康复、肠粘连减少、使患者远期疗效的提高、复发的预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

3.1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在患者入院时应当热情的接待,并向患者耐心、诚恳的介绍与治疗相关的知识,要将手术的危险性、必要性、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及需要在术后恢复过程中注意的情况等进行详细的讲解,由此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由于肠梗阻发生突然,患者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的心理,医护人员应当对患者耐心细致的做好心理疏导以及解释工作,使患者树立战胜病情的信心,积极的配合治疗。(2)一般护理: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严密观察,其中包括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出凝血时间等;对肠梗阻患者采用半卧位,使腹痛、腹胀症状能得到减轻,对于重症患者,为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而引发窒息及吸入性肺炎,在其平卧时应当将头转向一侧;在患者发生呕吐后,需要将呕吐物及时进行清除,并给以温开水进行漱口,做好口腔护理,使患者的不适感得到进一步的减轻;护理人员在对疼痛患者进行护理时。可采取物理治疗法;若患者是腹胀,可对其行胃肠减压,保持减压通畅,期间需要做好相关的护理;若患者发生感染和中毒应当遵医嘱给以抗生素的治疗,使毒素的吸收减少,中毒症状得到减轻。同时,要对患者出入液量进行严密观察和准确的记录,出入量包括:输液总量、尿量、胃肠减压量、呕吐物量,其主要目的是保持出入液量的平衡。术前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手术后变化的锻炼,如:床上翻身训练、大小便练习以及深呼吸有效咳嗽练习等。(3)常规护理:严格按照外科腹部常规进行术前准备、皮敏感试验、常规备皮,并将各项检查进行完善。

3.2 术后护理

(1)体位护理:术后全麻未清醒者,对其取去枕平卧位,将头转向一侧,防止口腔内唾液以及呕吐物吸入气管;术后全面清醒者检查其血压,血压平稳,取半卧位,由此可使腹直肌得到松弛,使伤口缝合处的张力疼痛进一步减轻。(2)术后常规护理:手术当日对患者的意识、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尿量进行观察,并做详细记录,并要注意发生呼吸道梗阻、窒息、休克、伤口出血等早期并发症表现;给予低流量吸入,并要使呼吸道保持通畅,防止痰痂、舌后坠将气道堵塞,由此引发缺氧、窒息;给予患者腹带,防止患者术后发生伤口裂开以及活动中疼痛的产生;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以及有效咳嗽,在其咳嗽时要将伤口按住,这样可以使疼痛减轻;给予超声雾化常规吸入,使呼吸道保持湿润,这样有利于痰液咳出;伤口敷料要保持清洁干燥,并对伤口渗血渗液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做好口腔、皮肤以及病床的清洁卫生,主动给予饮食、咳嗽、翻身、排便等方面的帮助。(3)胃肠减压及腹腔引流管护理:保持使用腹腔引流管及胃肠减压引流管的通畅,并对引流管进行妥善固定,要避免引流管受压、折叠、滑脱或扭曲,对引流管的颜色、量、性状等要仔细观察并做好记录,防止异常发生。引流袋应当每日更换,并防止逆行感染的发生,在肠蠕动和肛门排气恢复后需要将胃肠减压停止。

3.3 饮食护理

在患者术后24~48h内需要禁食、胃肠减压;待到恢复肠道功能后即可将胃肠减压停止,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饮食应当是少量多餐流质饮食,逐渐增加至全量流质饮食,一般全量流质饮食在2~3d后给予,再过1~2d改为半流质饮食,软食或普通饮食可在2周后给予。要严格患者恢复期的饮食,饮食为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摄入生、冷、硬食物。

3.4 早期活动

在术后应当鼓励患者及早进行活动,并活动量及范围要逐步增加,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如患者病情平稳,可在术后24h进行床上活动,争取能够尽早下床活动,进一步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发生肠粘连,使机体和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得到进一步促进。

3.5 健康教育

在患者出院时应当嘱患者注意饮食卫生,选取易消化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在饭后要避免剧烈活动及腹部受凉,同时要保持大便通畅。

参考文献

[1]郭书若,程凯,宋文华,等.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34例外科治疗评价[J].淮海医药,2010,28(1(:17-18.

上一篇:安全控制电路下一篇:土地股份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