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理论

2024-10-04

ESP理论(精选11篇)

ESP理论 篇1

二十一世纪以来, 随着我国正式加入WTO以及2015年“一带一路”建设战略的提出, 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逐渐加快, 世界一体化的格局逐渐形成, 对外交流日益增加, 英语的应用型特征日益明显, 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亟待改革, ESP模式顺应时代潮流应运而生。

1 ESP理论简析

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 即“特殊用途英语”或“专门用途英语”, 是与普通用途英语EGP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 相对的一个术语, 是由语言学家韩礼德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在《语言科学与语言教学》中首次提出的。作为ESP, 它就不再是单纯的一门语言课程或专业课程, 而是将英语语言与某一门专业知识紧密结合, 具有相应的教学原则、方法等的完整课程体系。【1】针对不同的专业, ESP课程应该涉及相关专业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文献的语言表达特点。

许多学者对ESP的含义和精髓都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英国语言学家Hutchinson&Waters (1987) 认为ESP教学设计应该是Learner-Centered Approach (以学习者为中心) , 探索一种以学习者的需求为核心的语言教学和学习方法, 包括三个依次关联的教学过程, 即语言模块教学、专业模块教学和综合实训模块教学。在这一教学和学习过程中, 学习者首先学习语言, 为以后学习某种专业打下基础;然后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进行语言能力的训练和提高;最终达到帮助学习者具备以英语为媒介进行某专业学科交流学习的能力。【2】应用语言学家Stevens提出了ESP课程的四个根本特征, 即必须以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求为出发点;内容要与某一专业或职业相关;在语言运用方面, 词汇、句法和语篇必须与某一专业、职业的相关活动有关;体现出与EGP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 的明显不同。【3】韩礼德依据英语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提出了要根据学习者的专业实际需求进行英语教学, 调整英语教学内容与方法, 这正是对ESP内涵和外延的唯美解释。

ESP教学的历史发展过程经历了漫长的不断完善和丰富的过程, 由最初是语域分析 (Register Analysis) 、修辞或语篇分析 (Rhetorical or Discourse Analysis) 到目标情景分析 (Target Situation Analysis) 、技能和策略分析 (Skills and Strategies) 以及现在的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A-Learning Centered Approach) 。【4】很明显, 在ESP发展的第三阶段即目标情景分析阶段, 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和具体需求就已经被考虑到课程的设置之中了。现在ESP的教学模式就是提倡以学习为中心, 对学习者的具体需求进行分析是ESP教学的核心。而且Hutchinson&Waters把学习者的需求进一步细化为目标需求 (Target needs) 和学习需求 (Learning needs) , 目标需求是指学习者为了在目标情景中能顺利运用所必须学会的知识和技能, 而学习需求是指学习者为了学会而需要做的一切[5] (PP.9-14) 。

因此, ESP教学的核心就是要根据学习者的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 始终贯穿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探究一种将英语与学习者所学专业相结合教学模式。

2 高职英语教学目标与现状

教育部高教司颁发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指出, 高职英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 培养适应社会和市场需要的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所以高职英语的教学, 应该以培养学生在未来职业中运用英语为目标, 让英语成为学生未来职业的有力助手, 帮助学生提高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但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还处在以英语语言教学为主的阶段, 很少有院校将英语教学与学生的专业需求相结合,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英语课程的设置与学生所学专业之间没有关系

以我院为例, 全院诸多院系中只有电子信息工程系和经济管理系相关专业采用EGP和ESP相结合的英语教学模式, 其他院系各个专业的学生都采用EGP。EGP以英语基础知识为主, 讲授主要内容包括英语词汇、语法, 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为教学目标。虽然通过EGP的教学, 每年有许多学生通过高等学校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有的甚至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考试, 但很少有学生能够在自己所学专业中熟练使用英语。这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严重脱节, 阻碍了学生专业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而且教材的选用也都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为目标, 没有将学生的专业考虑进去, 英语教学没有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

2.2 现有师资不能胜任ESP教学

目前, 高校包括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师基本都毕业于师范院校的英语教育专业或非师范院校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 他们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 有很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掌握了一定的课堂教学理论、方法与技巧, 但关于行业专业性的知识严重缺乏, 很显然, 这不是理想的ESP教师队伍。以我院为例, 外语系的教师承担着全院的英语教学, 当然包括医学分院、中医药学系和中专部医学专业, 这些教师的英语语言专业知识足以胜任大学英语的教学, 但他们不具备医学行业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知识。这样, 即使开设医学ESP, 这些教师也会由于不了解医学专业英语中出现的特有语法结构和句式而采用单一的语法翻译法对原版的医学英语材料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 这样也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专业用途英语的兴趣, 不利于学生医学专业知识的构建, 阻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3 英语教学效果令人担忧

目前高职院校英语课程的开设基本都是以EGP为主, 与学生所学专业几乎没有联系, 所以学生的主要精力都会集中到他们所学的专业课程上, 认为英语的学习是无关紧要的, 这样就无形中让学生对英语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逐渐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 直到最后放弃英语。另外, 目前国家的教育政策对于高职学生毕业时的英语水平没有提出特别的要求, 只是提倡学生在校期间自愿参加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PRETCO) , 并没有强制要求学生毕业时必须通过这个考试, 而且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其水平本来就比较差, 所以大部分学生都是抱着一种混课堂的态度来学习, 英语课程的开设仅仅是满足了部分英语爱好者的要求, 整体教学效果令人担忧。

3 高职英语教学中ESP的迫切性

对于医学类的学生来说, 开设医学ESP英语, 使学生获取更多实用的医学英语知识和能力迫在眉睫。

3.1 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 高职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一线专业人才, 所以我们应该根据这个要求, 针对不同的专业在EGP教学的基础上开设与专业相关的ESP教学, 帮助学习在未来职业中更好地服务社会, 提升自己。

3.2 提升学生的职业服务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 毕业后要想成为合格的一线技能型人才, 仅仅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 还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获取行业最新知识的能力。因此, 具有良好的英语语言知识和专业英语知识, 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获取本行业比较前沿的相关知识并将其运用于工作中, 提升学生的职业服务能力。

3.3 扩大学生的就业机会

采用EGP与ESP相衔接的教学模式, 有助于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专业英语知识, 使学生真正学到实用的英语知识, 并将其运用到自己所学专业中, 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有助于帮助学生扩大就业机会。

在目前经济全球化和文化交流国际化的背景下, 社会对个人职业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 社会对英语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 我国的高职英语教学必须转变理念和模式, 不能再坚持只注重对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 必须将英语课程的教学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 尤其是医学等专业, 要积极进行ESP的教学, 促进学生将英语能力与其专业能力相结合, 帮助学生提升未来的职业素养和能力, 从而推动高职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孙六荣.ESP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文史博览:理论, 2016 (3) :67-69.

[2]陈仪.贵州医学本科院校医学英语教学中ESP理论应用情况调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6 (5) :271-272.

[3]舒林栋.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ESP教学理论[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2) :73-74.

[4]易明勇, 祁世明.ESP需求分析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探究[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教育科学, 2016 (2) :116-119.

[5]HUTCHINSON T, WATERS 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ESP理论 篇2

第四章 汽车防滑控制系统 第八节ESP 电子稳定程序

授课教师:周 全

授课班级:07汽车检测班

2009年4月14日

第四章 汽车防滑控制系统 第八节ESP 电子稳定程序 第一部分 教学分析

一、教学目的:

1、了解ESP的含义和功能;

2、掌握ESP工作原理;

二、教学重点:

1、ESP典型工况;

2、ESP工作原理;

三、教学难点:

1、ESP典型工况;

2、ESP工作原理;

四、授课时数:

1学时

五、授课类型:

理论课

六、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看图讲解、分析讨论、视频演示

七、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八、教学内容:

(一)、ESP功能 1.ESP是什么 2.ESP功能 3.ESP典型工况 4.ESP安全性

(二)、ESP工作原理

第二部分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ABS防止汽车在制动过程中车轮抱死

ASR防止汽车在起步和加速时车轮打滑

[讲授新课]

(一)、ESP功能 1.ESP是什么?

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ESP)

电子稳定程序(大众、奥迪、奔驰车型)

Dynamic Stability Control(DSC)-BMW

Vehicle Stability Control(VSC)-Toyota

Vehicle Stability Assist(VSA)-Honda ESP是一个主动安全系统。它是建立在其它牵引控制系统之上的一个非独立的系统。2.ESP功能

ESP是主动安全系统,通过控制车辆的横摆力矩,防止车辆在高速行驶转弯出现失控,提高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和路径跟踪能力,减少事故的发生。3.ESP典型工况

1)躲避前方突然出现的障碍物 2)在急转弯车道高速行驶 3)在不同附着系数路面行驶

[提问]为什么汽车高速转弯行驶很容易发生侧滑? 4.ESP安全性

防止车辆侧滑发生意外事故

降低侧面碰撞发生的概率 [视频] ESP功能视频 [视频] ESP测试试验视频

(二)、ESP工作原理

[视频] ESP工作原理视频

[小结] 本课介绍了ESP的功能和工作原理。ESP通过控制车辆的横摆力矩,防止车辆在高速行驶转弯出现失控,提高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和路径跟踪能力,减少事故的发生。

ESP理论 篇3

【关键词】高职教学  旅游英语  ESP理论  应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C-0143-02

随着旅游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起到的作用日趋重要,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也就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并且这也直接关系到我国旅游业能否健康、稳定的发展下去;与此同时,高职教育是培养旅游人才的主要渠道,旅游英语又是重中之重,高职旅游英语的教学质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旅游行业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就将对高职旅游英语中的ESP理论的应用进行一个简要的探讨。

一、ESP理论简介

所谓ESP(English for SpecificPurposes,专门用途英语),是相对于EGP而言的一种教学理念。它是以功能主义的语言观为理论基础,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是和某种职业或专业学科有一定联系的英语。ESP教学最早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它的出现极大地适应了时下世界的发展趋势;并且,ESP教学方式还极大地适应了学生们在单独某一职业领域进行英语学习的科学性,如商务英语、秘书英语、酒店英语等,这些都是针对某一特定工作领域来对学生的相关英语能力进行综合训练。

ESP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它的指导原则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真实性原则、需求分析原则和以学生为教育中心原则。ESP教学理论中的重点以及优势在于,充分结合了学生的需求以及市场的需求,将两者的核心利益合二为一并以此来确定人才培养的最终方向和最优方式。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ESP是一种非常适用于高职英语教学的教学方式。

二、ESP框架下的高职旅游英语的教学体系

简单来说,旅游英语就是在一定的旅游环境中使用的语言工具,这也是具备ESP研究领域的基本要素的,同其他的ESP一样,旅游英语也是强调在某一种特定环境之下与他人进行交流的学科,其主要有两个很明显的特征:首先,内容比较特殊,即在语言学习中多少会涉及一定的旅游专业知识;其次,学习的目标明确,旅游英语明确定向于旅游以及与旅游行业有直接关联的附加行业。

(一)旅游英语课程定位

旅游英语虽然具有非常强烈的专业课程特点,但是,归根结底它也还是属于语言课的范畴之内。其具体涵盖的知识面主要包括旅游专业知识、语言学和交际学方面的知识。从ESP特别强调职业与英语之间的特殊需求的核心理念来看,它的课程设置应该紧扣学生就业前景和市场的整体需求。其课程的设计也必须是将学生放在课程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的主要培训方向应该是放在听说能力上,对于读、写、翻译应该是尽可能的兼顾。

(二)旅游专业英语对ESP教学的具体要求

我国是一个旅游资源及其丰富的国家,随着近几年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不断频繁,越来越多的外籍友人来开始了解中国、走进中国;由国家相关科学数据表明,近几年来我国接待的入境旅游人数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并且我国的旅游事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也就意味着,我国的旅游收入和接纳的外来旅游人数都会在以后的时间里有大幅度的提高。这也就位我们的涉外旅游事业以及相关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我们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既是一个自我发展的机遇,也是对自己的一个巨大挑战。

(二)旅游英语教程设计

1.课程特点。旅游英语应该是外语旅游人才培养中最主要的课程之一,它的课程设计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特点:第一,重视实践性。旅游英语更加注重在实际操作中的使用性而并非传统英语学习的更看重学术性,两者之间有一个本质上的差别,注重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是该门课程最根本的特点。第二,专业性强。旅游英语所涉及的方面几乎等同于与旅游行业有直接关联的各个方面,其知识面也是围绕旅游业这个中心来扩散。第三,综合性比较强。在实际的操作中,旅游英语主要是与国外游客进行交流,将中国的古典文化准确的进行宣传,因此,除旅游英语水平过硬外,对于跨文化交际、历史、宗教、文学、建筑、园林、烹饪等各方面都必须要有一定的了解。

2.课程设计。ESP框架模式下的旅游英语的课程体系还可以进一步的做出调整、优化,但是要谨记如何调整都不能脱离以职业技术和应用实践为主的核心思路。因此,新的ESP课程体系主要应该包括基础课程和实训课程两个方面。

基础课程:顾名思义,就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旅游英语知识,并兼顾掌握与旅游行业相关的一些知识。此外,还应该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对于各个国家和民族的禁忌和礼仪应该给予一定程度的重视。

实训课程:学校通过模拟的方式,让学生设身处地的进行专业基础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实践化。

三、旅游英语教学中ESP理论教学方法与应用策略

就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旅游英语专业教学的教学效果并不能达到人们的预期高度,例如,教材选择上的不合理、专业课程与相关知识的结合不合理、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以及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培训的不足,都是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

(一)教学方法

前面提到了旅游英语是一项非常注重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科目,因此,我们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应该本着“能力本位”的培养目的对学生进行培养,应该避免传统模式当中重理论、轻实践、重语法、轻口语的教学模式;其次,为了取得更为显著的教学效果,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教学方法上的后续探究,让ESP教学模式能够更加与我国高职教育相切合。

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在尽可能少的时间里学习到更多有用的知识,因此学习内容应该更多的与旅游行业相关知识、技能有关,以职业为第一导向,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放在学习的第一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就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各种科学可行的课堂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具体可采取以下课堂教学方法:endprint

1.课堂演讲法。语言科目类的学习,巩固口语都是非常必要的,结合旅游英语口语和旅游知识的特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相应的演讲,演讲的内容紧密结合旅游,长此以往,不仅极大的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和旅游专业知识,而且也激发了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

2.情景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当下运用的比较多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具体过程是:教师有意识的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的与旅游英语切合的工作场景,给予学生不同的身份,让其身临其境,将主观想象直接演变为现实。这种方法实用的原因在于,口语的训练基本都是在某一特定环境下发生的,在这种营造了“真实”语言环境下的锻炼,一般都具有很强的普遍性和针对性。

3.任务型教学。任务型教学的具体过程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课堂上的相应任务,这也是一种将学生置于课堂主体地位的表现。教师在下达了课堂任务之后,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准备材料、选定场景和搭档在课堂上完成教师的相应要求,教师并根据学生的表现,第一时间给予回应,对学生有待提高的方面给予意见和纠正。

4.实践教学法。前文也提到了旅游英语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必要将实践学习渗透到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去,对于一套新的理论知识,不能仅仅像传统教学模式下那样让学生给予了解和掌握即可,应该辅以实践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切实的体会到理论知识的具体运用。

其次,有必要展开更多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专门的实践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经过教师的指正进行自我调节,这样不仅有利于让学生了解旅游实践中的各个程序,还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英语专业水平,增加了学生的自信。

(二)应用策略

1.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在旅游英语的实践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其中发挥着主体性的作用,是提高旅游英语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关键。因此,教师要想更好的将ESP理论应用到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就要转变传统的旅游英语教学观念,将学生当做教学活动的主体及中心,而自身则在其中起主导性的作用,只有这样,ESP理论才能在高职旅游英语中获得有效的应用,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为学生提供真实可靠的旅游英语教学材料。旅游英语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所以ESP理论在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在高职旅游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真实可靠的相关教学材料,使学生从真实的教学材料中高效的进行相关旅游英语知识的学习,从而实现ESP理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目标。

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高职旅游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更多符合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所以必需要对ESP理论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在实现ESP理论应用价值的基础上才能提高旅游英语教学的质量。要将ESP理论有效的应用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教师就加强对市场需求的分析,并以市场需要为导向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才能将ESP理论真正的贯彻落实到实际的高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

总之,旅游行业是一个发展异常迅速的行业,为了能创造满足其发展的空间,我们在培养相关人才的教育模式和体系也必须加快发展进程才能跟上其脚步;在当下ESP就是一种非常值得借鉴的优秀教学理论,在这种理论指导下,我们的高职旅游教学才能培养出兼具英语能力和专业水平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万雯玥.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南昌航空大学,2013

[2]车霞芳.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4

[3]黄迎.ESP理论在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4]雷晓慧. 情景教学法在高职旅游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1)

[5]金伟,王继宇.社会互动理论在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2(2)

ESP理论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篇4

1.1 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单一

目前, 多数高职院校对高职学生英语的教学并不重视, 其只注重对学生专业类课程的教育, 高职英语教学也只是为了满足课程设置以及考取证件, 缺乏对学生日常语言实践及应用能力方面的培养。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在英语教育的目标方面单一, 即只是单单为了应对考核, 无法做到学生日后在英语交际中的能力展示。对此, 以考核成绩作为评判机制, 使得教师在课堂英语教学中只对学生反复进行单一的语言相关知识的教学, 而对于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却严重忽视。久而久之, 这种单一的教学就导致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英语应用能力不足, 且对于某些英语水平要求高的职位无法胜任。

1.2 高职英语教学模式落后

高职英语教学常见的教学模式皆为一些“填充式”教学, 从段到翻译, 从翻译到字。任课教学上通常偏以保守性教学, 这也会让学生一味依赖老师与课本, 从而丧失对英语的思考性对创新思维的扼杀。学生也只会应对这种“老师讲学生听”的“听灌式”教学。最终导致学生以日常基础对话也无法施展, 更不用谈其专业职业性质的英语应用能力。

1.3 高职英语课程设置不合理

通常在大部分高职院校中对英语课程设定都不合理, 其对整个教学上的单一令人堪忧。整个教学模式上其中心只是对教文例案进行语言知识教学, 从而应对英语等级考核。教学上极度缺少对英语的实用性以及职业英语效果, 不能应对学生对专业发展和未来职业英语的应用。

2 ESP理论式教育应用

2.1 ESP的概念

ESP是指针对性职业英语, 是为专业性职业英语的需求及目的设立的课程。 (1) 是从例如建筑施工、生物工程、外语外贸的专业知识的英语专业性研究, 从而让学生在其专业工作中对实际实践更好的利用知识。而其专业性就是ESP的开设目的, 更好的针对教学展开教育培养, 这是对专业的英语化教学, 并非是语言本体教学。

2.2 ESP的特点

2.2.1 教学目标清晰

ESP教学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习语言本体对针对职业英语展开课程培训, 其是为了对某个专业的学习而开展的语言教学, 以达到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门专业科目的目的, 并促使其在将来就业中有更好的前景。

2.2.2 教学原则明确

通过国内外的教学实践表明, ESP的教学原则可以总结为: (1) 真实原则。这一原则是该教学理念的根本原则, 由于在教学开展过程中所需的教案均是来自于实际的生活和工作当中的, 因此在课程教学的安排上都是遵循着现代社会应用的真实性。由此可见, 真实的教学案例与真实的教学素材相互配合就是ESP教学理念的本质性原则的最好表现。 (2) 需求分析原则。这一原则主要是针对ESP教学理念的整体结构的基础提出的。“需求分析”包括以下两个板块, 首先是对教学目的需求的分析, 分析针对学生日后即将面对的英语交涉;其次是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 (learning needs) , 分析好学生到底对于哪方面的专业技能与知识的弱势, 应对这些弱势如何进行系统化正确教学。 (2)

2.2.3 教学主体始终为学生

ESP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这切实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任务。针对ESP教学中教师也应进入以下5种角色中: (1) 认真负责的英语教师, 对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更动表示认同加以支持; (2) 施工建设的“工程师”, 在对整个任课中做好优质的课程设计。 (3) 善于融合的合作伙伴, 他要能与专业知识和学生做合作伙伴; (4) 务实严谨的”科研人员”, 对于整个教学上善于分析, 加以研究; (5) 测试与评估的“考核审判官”, 按照学生学习进度与质量, 多多进行考核总结。

3 ESP理论的教学改革

3.1 ESP应用后专业与发展需求

高职英语课程是非常必要的基础课程。这不单单只是学习好语言知识, 更为重要的是使高职学生充分掌握英语的实用技巧, 从而使其能对英语有一个良好的处理和应用能力, 进一步满足将后的工作岗位的语言需求。对高职学生进行英语教学可以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基础专业的学习。课时不少于200小时, 这基础学习与行业学习才能更好深入整个高职英文课程教学中。 (3) 为现代社会带来更多复合型人才的发展需求, 高职英语课程也充分结合这两种阶段性学习让学生日常应对未来的不同岗位职业需求。也将英语语言知识和其专业知识结合从而让ESP在高职英语教育中成改革的落实措施。引入ESP在高职英语教学的具体构思为:在第一年级中的上下两个学期建立基础英语课程, 让学生在听说读写译中感受到英语的基础环境。从而培养更好的英语素养与基本技能;第二年级的上下两个学期就建立行业英语课程上, 按照其本专业的特性以及相关性进行之后的科目的教学。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 还能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展开不同的侧重教学。例如导游, 宾馆英语课程上, 我们的重要应该放在“听与说”方面进行其专业知识的培训。训练其口语表达以及交流沟通方面的重点把握, 从而对整个发展需求起来良性发展。而一些例如翻译, 文员, 编辑等对写作要求比较高的职业, 我们进在“读与译”的中重点教学。

3.2 任务型项目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是理论与现实最好实行的一种教学放学, 任务型教学就是以学生中主体, 对其专业展开任务制。以此化为动力和目标, 进行实践中的知识巩固与消化, 提高专业英语技能能力。ESP的目标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在这样真实化的日常工作环境中满足实用性。而利用任务教学法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当中把各个教学任务和各个教学知识点, 趣味化完成并消化。结合ESP高职英语教学, 按照专业不一样任务不一样的特点把握其专业重点的需求掌握。例如把“听与说”制定为一个日常面试、业务介绍以及销售等工作中能够接触的场景;把“读与译”制定为一个业务编辑、书库管理分类等办公场景。以“任务”和“项目”的方式把任务交付给学生, 让学生独立完成。也通过这个独立完成的过程中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专业知识的实用性。让学生能够在其中自我发现问题, 处理问题。

3.3 材料丰富, 全面应对其各专业教学需求

因为各高职院校的专业繁多, 所以很难做到为了培养不同人才开发适合不同人才的专业英语教材。也只有通过ESP的开放性、灵活性来调节这样生硬的问题, 让按照各类需求进行符合职业英语的需求。

4 结语

综上所述, 文章通过对我国现阶段高职英语的教学现状分析, 发现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着目标单一、教学模式陈旧以及课时安排不合理等问题。通过将ESP理论充分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中能有效提高其教学质量和效率, 值得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进一步普及和推广。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教育界对外改革, 我国对于英语能力的需求也是多元化, 专业化。近年来在高职英语教学上也多次出现了一些关于专业上问题。高职院校也对此积极寻求对策, 而引入ESP理论应用到高职英语教学中就是其中有效的办法之一。本文主要将从ESP教学原则, 方法上进行一个系统分析。通过对ESP的含义、特征以及高职院校教学现状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ESP理论教学,教学原则

注释

1程世禄, 张国扬.ESP教学的理论和实践[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7 (4) :51-54.

2李勇军.高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 2010 (8) :342-344.

ESP理论 篇5

【关键词】EPS理论 高校英语 教学方法 设计

一、ESP 理论的由来

ESP是一种源于 Halliday 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域理论,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 是 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的英文缩写,意为“专门用途英语”。这种理论经过各国教育者与学者的四十多年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ESP教学在欧美一些国家的研究早己形成了体系。关于这方面的学术文章与著作给我们现在的研究提供了宝贵丰富的资料。我国是在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兴起ESP教学的,起初被大多数高校定义成科技类的专业英语,1985版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第一次把ESP阅读归位必修课。2000版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要求培养复合型的英语专业人才,其中有一类相关专业课程,即ESP课程。这种相关类的专业课程,主要是指从事一些特定的、特殊的学科的专业英语,它产生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一定的未来职业的语境中运用英语能够有效地开展工作,从而能够适应与控制这种英语交流,提高运用英语的整体能力。Halliday 提出的 ESP 具备四个基本特征:要满足学习者的学习源动力;学习内容的专业与特殊性;整体学习中的句法、语境和词汇的重点都会紧紧依托于特定专业的相关知识;与普通的英语会形成鲜明的对比。从上述我国ESP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我国教育对ESP教育越来越重视。

二、ESP理论下英语教学方法设计

由于不同专业的英语教学有它的特殊性,所以我们要有效地运用ESP理论,把它作为专业性英语教学的主体体系,在不同专业的教学中寻找新的理论框架,设计不同教学模式和方法。比如我校的一些理工业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信息与计算科学、金属材料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依据这些专业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前沿,我们不难就可以找到他们的独特性与相关性,所以也恰好证明这些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也要找到独特性。如何学好相关的专业类英语,是师生共同遇到的问题。

在课堂中可以利用语境式教学方法。任何教学方法的出发点都要以“学生为主体”,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忘记自我需求,而转换角度从学习者的出发点入手,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机,与不同专业对专业性英语教学的需求。所以我们不但要了解专业英语的主要内容,也要结合学生本身专业的特点去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这里面包括专业特色、专业构成体系的了解、专业学习的重点和实践环节。教师只有把上述相关内容在课前了解清楚,才能更好地去实施自己的英语教学,这样才能与同学们有效地进行交流与互动。以旅游管理专业的英语教学为例,根据该专业的培养目标,要培养出适应新形势下旅游产业发展的一线管理型人才,使之具备深厚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较好的综合素质与道德素养,了解旅游服务部门主要岗位的服务流程及用语,能提供恰当的接待服务。这个专业重点要求学生要具备主较强的应变能力;具有在服务岗位使用外语与客人交流、沟通的能力。那么针对这个特点,我们就把理论教学为主的课堂变为情境式实践的课堂。在上课前要设计好学习的环境,把教材中的课文转换成角色式扮演、英语对话与专业词汇的灵活运用。

设计不同的考评体系。往常的教学考评体系,都是由日常的课堂表现、测试与期末考试为主。为了配合ESP教学理论的英语教学,提高学习的效率与技巧。教师要设计教学的评价方法,比如在分组讨论、学生演讲、即兴游戏等方式为学生进行以小组为主体、或以角色设计环节为规则的评价方法。还要设计除课堂教学以外的课外实践评价体系。包括完成课外实践性作业,比如进行人物访谈或真实性工作情境模拟,然后以视频录制的方式交给教师。还可以设计互联网数字作业平台,学生之间建立群组,教师为管理员,可以随时切换或掌握各小组针对学习内容的学习情况与交流情况,教师也可以及时地参与并指导,这样互教互学的伙伴式教学更能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课堂更加生动,容易接受。另外可以设计岗位技能测试部分。这部分也可以作为考评体系中重要的组成,是由英语教师与学生的实习教师共同评定,在实习岗位中共同的表现、工作态度、英语学习的能力共同打分来鉴定学生的学业完成情况。

三、ESP理论英语教学法在实践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虽然这种方法具有灵活性、直观性、易学性,不过在日常的教学工作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例如有时难以掌握现场环境的节奏,会使课堂教学中出现一些突发现状。学习者最初显得比较被动,可能会需要一段时间来接受这种方式,这样会导致教师在课堂上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发生改变,所以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与应变能力。对一些特殊类专业的专门英语学习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地发挥这种模式教学的优势,所以造成ESP模式英语教学有时成为空谈。

ESP理论 篇6

这些问题的产生, 可以归咎于语言教师和学习者对于专门用途外语缺乏仔细全面的需求分析。众所周知, 需求是专门用途英语学习的推动力之一, 它在专门用途英语中的作用无法取代, 是ESP课程的基础, 不仅影响教材, 而且影响教学和教法。本文基于ESP研究中的需求分析理论, 以目前情境和目标情境分析作为切入点,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 并且结合当前本地区企业对人才英语能力的要求, 探究在本地区某些专业开设ESP行业英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 研究背景

专门用途英语 (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 , 简称ESP) 于20世纪中后期兴起于国外, 指的是与某种特定职业、学科或目的相关的英语, 也可指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开设的英语课程, 使学习者能在本专业领域内熟练掌握英语交流的技能,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使用价值。在国外, 这种将英语教学与专业培养目标结合的模式有悠久的历史, 且受到了足够的重视。近年来国外外语界比较盛行的持续性学科知识的语言教学模式 (Sustained-content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 , 把专业教学与语言教学结合起来, 加强了语言教师的交流,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0 世纪70 年代以来, 国外一些专家对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体系、课程设置、教学评估等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出现的专著有《语言科学与语言教学》《基本科技英语教程》等。

在国内, 从20世纪80年代起, 各地的理工科院校开始设置专业英语课程。直到本世纪初, 才出现相关的论文和专著, 如陈莉萍在《专门用途英语研究》一书为专门用途英语提供了理论基础, 2007 年起北京外国语大学出版了英语教学与专业课相结合的专业杂志《中国ESP研究》。对ESP教学的研究早已发展到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 其教学的目的是作为学习者专业交际的工具。专门用途英语逐渐成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主流。

国内外的成功经验说明了英语教学与专业相结合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这一切表明ESP教学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改革的发展方向。近年来, 随着培养复合型人才呼声的高涨和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 ESP理论指导下的行业英语由于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 重视学习者的需求, 将英语学科教学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联系起来, 成为高职英语教育界的热点, 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2 相关理论

ESP课程是一个多维度、多角度的课程体系, Hutchinson与Waters认为, ESP教学首先是一种以特定目标为导向的英语教学与学习方法, 因此它和语言学习理论有关。其次, ESP教学必须建立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接下来, 笔者将对两种相关理论进行简单的陈述。

2.1 情感因素理论

2010 年颁布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要求》规定了高职英语“以职场交际为目标, 以应用为目的”。高职的公共英语教学包括通用英语教学和行业英语教学, 前者注重语言基础, 后者培养语言交际能力, 缺一不可。首先, 行业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 它的作用是解决基础英语之后的应用问题。其次, 作为一门课程, 它和其他的课程如心理学、逻辑学、语言学有着很紧密的关系, 这些学科的理论也会影响到行业英语课程的设置。其中, 和学习者关系密切的是心理学中的情感因素。Robert Gardner和Wallace Lambert (1972) 提出的两大动机:工具性动机和综合性动机, 对应的就是外部需求和内在需求。这两种需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很常见, 两者对语言学习的促进力量是内部大于外部, 自身大于外力。目的明确可以大大提升学习效果, 反之亦然。综上所述, 基于ESP的行业英语这类课程能较好地把学习者的动机和需求联系在一起。

2.2 需求分析理论

ESP课程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 其中需求分析最早出现在第三阶段“目标情境分析”阶段, 目标情境指的是未来岗位对学习者需求和学习者对此所持的动机和态度。需求分析是收集各种信息的活动, 是为满足特定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制定的课程的基础。

Brindley (1989) 和Robinson (1991) 提出了客观需求 (objective needs) 与主观需求 (subjective needs) 这一组概念。他们把所有关于学习者的客观情况 (如学习者目前的外语水平、语言学习中的难点等) 笼统地称为客观需求, 而把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的认知和情感需求 (信心、态度等) 概括为主观需求。

综上所述, 国外专家对专门用途英语的需求分析偏重于学习者个体, 国内学者束定芳将“需求”分成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两类。先确定社会需求, 再考虑个人需求, 包括课程的期望、学习目标、学习安排和希望采用的教学方法等。对两种需求的分析还要考虑到环境的相互作用等因素。因此, 这种需求分析不仅体现了目前流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也符合中国国情。因此, 对ESP课程进行需求分析, 不仅能对外语教学的设计实施提供依据, 也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并且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3 研究设计

3.1 调查设计

鉴于上述两个理论, 本次基于ESP的行业英语调查对社会和个人两个方面进行需求调查分析。通过调查, 了解教学对象相关特点和社会企事业单位对于此方面的需求, 从双方实际出发, 为今后行业英语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开发和教学评价的实施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和参考。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是了解本校考级后行业英语开设的必要性及基础英语和行业英语并行的可行性。

调查对象:由于本校还无专门的ESP教师, 因此调查的对象为本校高职学生 (非英语专业) 和社会企业。

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用了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方法。定量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调查问卷为纸质, 向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包括个人情况、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和学习需求等相关问题, 总共20 个。定性研究为访谈, 访谈对象为英语教师、本校毕业生、企业人员, 此外通过采集其他媒体, 如互联网报纸的相关信息, 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比对和补充。

3.2 调查结果与分析

根据需求理论, 对行业英语课程的需求分析调查应覆盖学习者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两方面。现根据调查结果从以上两方面进行分析。

3.2.1 个体需求方面

首先, 我们关注的是高职学生对开设行业英语的看法。参与调查的学生认为基础英语教学特色不够突出, 听、说、读、写的基础训练对于专业英语教学相关的意义不大, 少部分同学还是以应试为英语学习的目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5%的受试者认为开设专门用途英语很有必要, 认为行业英语对于其就业、职业发展和专业知识提升有一定作用, 另外有20%同学认为开设这类课程没有必要, 原因是他们对英语和专业都不感兴趣。

其次, 我们看到的是受试者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由于大部分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 各项语言技能掌握情况不是很理想。78%的受试者大学英语学习的目标是就业和毕业, 只有极少数同学根据自身水平, 把自己定位在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于ESP类的行业英语课程, 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由此可见, 大部分受试者的学习动机还是以“工具型动机” (Rod Ellis, 1997) 为主, 认为语言的学习是为了满足某种功能性需求, 如好的工作、较高的薪水、满意的职位。然而, ESP行业英语课程强调学习者具有“融入性动机” (Rod Ellis, 1997) , 指的就是语言学习者能主动融入语言学习中, 主动了解语言和相关文化的背景知识。

此外, 问卷中关于教学模式分析的结果显示, 多媒体教学、分组讨论和情境表演等提倡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欢迎。在课堂形式方面, 大部分学生倾向于在行业英语课堂上模拟专业从业活动, 教学过程的多样化能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习效率。对于一些理工科的学生, 他们希望能够掌握外文资料、说明书等科技文献的阅读方法和提高工作现场的口语交流能力。

行业英语体现的是英语和未来专业发展的联系, 因此在基础英语之后进行行业英语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重视程度, 基础英语和行业英语可以互相促进, 互为补充。

3.2.2 社会需求

根据最近的《中国人才报告》, 随着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 未来几年我国的涉外人才需求很大,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听、说、读、写、译的五项能力中, 翻译的能力要求最高, 翻译的技能体现在产品说明书、设别说明书、合同文件、项目书和协议书的翻译能力上。此外, 用人单位各个岗位对于英语技能的需求也有所不同, 第三产业或研发岗位对英语要求最高, 后勤或生产操作岗位对英语能力的需求还是相当有限。

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 随着岗位的提升, 我们可以推断学生会越来越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 英语能力的培养不仅要顾及到听、说、读、写、译协调发展, 而且还应该根据目标岗位的不同, 对某些技能进行特殊强化。例如, 工科学生会接触到说明书和操作手册, 因此行业英语教学需要重视专业书籍和资料的阅读能力。

同毕业生的电话交流中, 我们发现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在目前岗位中需要用到行业英语知识, 在这些行业英语知识中, 50%是行业英语词汇, 30%是语言技能, 其他为专业知识。通过和毕业生的交流, 我们发现如果在校期间开设行业英语课程, 就能一定程度上拓展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空间, 使他们在工作中获得更多晋升的机会。

4 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 高职的英语教学也应该和就业有关, 不仅涉及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译, 而且也应初步涉及岗位日常交际对话、产品说明书的阅读和写作等实际应用能力。专门用途英语是基础英语的延伸, 具有跨学科的性质, 针对学习者内在需求, 依据特定的职业岗位群和典型的工作任务设计课程内容, 从而达到英语与专业知识的有效结合, 培养学习者的语言工作能力。基于需求分析理论的行业英语是达成理想语言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

虽然行业英语是未来大学英语发展的趋势, 但是在目前的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改革中, 行业英语课程开设还存在的很多问题:缺乏具有语言和企业背景的ESP课程专任教师, 缺少科学客观的行业英语评价机制等。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 T, Waters 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Learning-centred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21-55.

[2]Gardner R C, Lambert W E.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Rowley, Mass:Newbury House, 1972.

[3]Rod Elli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UniversityExpress, 1997.

[4]Brindley G.The Role of Needs Analysis in Adult ESL Pro-gram Design[A].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5]Robinson P.ESP Today:A Practitioner's Guide[M].NewYork&London: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UK) Ltd, 1991.

[6]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D].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102.

[7]单胜江.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13-19

ESP理论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ESP

一、引言

高职英语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 我国的高职英语教育从照搬本科到自主探索适合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路子, 正在逐步走向成熟。但目前我国的高职英语教学还存在着费时低效的现状。究其原因, 高职英语教学过分注重语言教学的全面、广泛, 忽视了语言学习所倡导的够用为度、实用为本、应用为主的原则; 过分偏重英语语言学术教学, 忽视了“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英语教学要求。笔者认为, 高等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应当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 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改革教学模式, 开发ESP教材。在这一过程中引入ESP教学理念和模式, 促进ESP与高职英语教学的真正融合。

二、什么是 ESP 模式?

专门用途英语 (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简称ESP, 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学科或目的相关的英语, 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来决定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英语教学途径 ( Hutchinson and Waters, 1987) 。倡导分析和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不同需要的“需求分析”理论是ESP理论的出发点与核心。ESP模式紧紧抓住学生需求和社会职业需求这两个关键点,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从学生现有需求和职业生涯实际需要出发, 探索一条提高学生英语应用水平的途径。

三、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引入 ESP 理论的依据

( 一) 高职英语课程目标的要求

2000年, 教育部出台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 试行) 中明确指出:“在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 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高职英语教学应遵循够用为度, 实用为本, 应用为主的原则。强调“两个并重”: 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 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随着高职英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2008年,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了《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指出:“高职英语是一门以职场交际为目标, 以应用为目的, 为他们提升就业竞争力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的课程。”ESP教育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语用交际能力,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引入ESP模式可以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职业性。

( 二) “能力本位”教育理论

能力本位教育理论从教育的能力本位价值观为出发点, 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为重点, 针对“重知轻能”、“高分低能”等问题, 既是对传统教育弊端的修正, 也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目的, 这种目的性, 决定了其根本教学指导思想只能是能力本位。传统的英语教学的弊端在于重知而轻行, 使得学生虽然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学习英语, 却仍不具备工作所需的英语能力。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引入ESP模式, 教学中以专门用途英语为主, 通过在职培训或岗前培训增强英语教育与学生的职业活动相关联, 为就业做好更充分的准备。在此过程中, 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和语言能力会得到不断的强化和保持。因此, 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引入ESP模式, 深度融入能力本位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让英语教育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相联系, 是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一条可持续的、必由的创新之路。

四、我国高职英语教育的现状

( 一) 学生英语基础水平普遍较低

高职生源起点较低, 学生入学英语水平普遍低于普通本科学生, 而专门用途英语的针对性强, 需要学生迅速掌握相关专业的英语运用能力, 对学生的要求极高。而学生基础水平低, 在一定程度上对职业英语教学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为职业英语教学达成快速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学以致用的目的增加了难度。

( 二) 高职英语师资水平亟需提高

目前我国的高职英语教师大多来自外语学校或者英语教育师范类学校, 主要以语言文学和语言教育学为专业, 在英语语言专业知识方面对学生能起到良好的基础培养作用, 但他们缺少专业英语知识和职业化教学经验, 无法胜任专业英语教学的需要。他们对职业英语的实践教学只是停留在了解的层面上, 不能全面深入的了解, 导致他们在授课时只能照本宣科、生搬硬套。不但学生觉得专业英语枯燥难懂, 就连他们自己也云里雾里, 不知道自己讲的什么。师资问题已成为制约高职英语教学发展的瓶颈, 急需解决。

( 三) 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落后

目前的高职英语在教学模式方面, 仍采用传统的以教师、课本、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老师在授课方面以理论教学为主, 学生被动的记笔记, 师生之间缺少有效的课堂互动, 学生很少有机会练习听、说技能。这种教学模式, 压抑了学生的个性, 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缺乏自主性和灵活性, 造成学生过分依赖课堂教学, 被动的进行学习, 实践探索能力下降, 学生在以后的就业中无法应用所学到的知识。

五、ESP 模式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路径探索

( 一) 开发 ESP 课程体系和教材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应当按照ESP模式的要求, 做好“需求分析”, 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 满足学生和社会对学生英语能力的需要, 设计符合学校教学实际的高职高专ESP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要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 坚持“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的原则, 开发注重实景、互动和案例的ESP教材。同时, 要开发职业英语自学系列教材, 这样既能扩大学生的英语阅读, 增长语言知识, 满足其对英语学习的某些特殊需求, 又能为其在今后工作中的交流与应用作好准备。

( 二) 培养双师型教师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可以有效解决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缺乏行业知识的现状, 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当前, 我们的高职英语教学中, 应尽快培养一支英语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经验双优的创新教学能力强的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可以引进英语出色, 专业知识扎实, 有职业经历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 派遣教师定期到与专业相关的职业岗位实践, 积累实践经验; 为在职教师提供继续学习, 深造的机会; 聘请企业、行业专家到学校作讲座, 辅导英语教师的教学等。

( 三) 采用 ESP 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英语强调在课堂上突出职业特色, 应该按照ESP原则改造我们的课堂, 改造我们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在ESP模式指导下, 通过安排学生模拟岗位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充分利用各高职高专院校所建设的各种实验室和实训基地,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也可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精心设计任务, 给学生一个多向思考的空间。

六、结语

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引入ESP教学理念和模式, 通过开发ESP课程体系和课程, 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采用ESP教学模式, 可以有效促进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改革, 实现ESP与高职英语教学的真正融合。

参考文献

[1]Dudley-Evans, T.&M.St.John, Developments in ESP:A Multi-isciplinary Approach.Cambridge[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2]Hutchinson, T.&Waters, 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3]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 2004, (2)

[4]陈丽萍.专门用途英语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

[5]程示禄.ESP理论与实践[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8.

[6]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教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 [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ESP理论 篇8

一、ESP (专门用途英语) 理论概述

1 . E S P理论的定义。E S P是“E n g l i s h f o r s p e c i f i cpurposes”缩写, 其中文的意思是专门用途英语, 其指的是与某一特定职业或者是学科相关的英语, 如法律英语、电气工程英语、科技英语以及法律英语等。ESP是一种教学方式, 而不是特殊类型的语言, 其不仅仅包含某一种教材, 而是依据英语学习者的需要进行特定语言教学的一种方法。

2.ESP理论的特点。ESP教学理论具有三大特点:

(1) 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并不一定以语言的深入学习为目的, 而是要通过英语语言对某一个特定的专业课程进行学习, 通过对英语的学习对专业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 使学生能够在日后的工作中具有出色的表现, 避免语言缺陷对学生日后工作带来的影响。

(2) ESP教学在学生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在对学生运用ESP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要对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选择, 要考虑到学生需要什么, 在日常的学习和日后的工作中都要进行怎么的活动?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来选择合适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 满足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真实需要。

(3) ESP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运用ESP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注重的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对知识掌握量的多少, 要求学生掌握自己专业范围之内英语的熟练使用, 进而达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和工作的需要。

3.ESP理论的教学原则。运用ESP理论对高职院校学生进 行教学的过程中的原则主要有三点:

(1) 真实性原则:在运用ESP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教学内容要来源于与学生所学内容相关的专业真实用语, 进行的练习和课内外的教学活动应该是专业的社会化的实际情境, 只有真实的内容、真实的语言以及真实的情境才能满足ESP教学的需求。

(2) “需要”原则:在运用ESP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 要对学生学习目的的需求、学习的需要以及工作和生活的需求进行满足, 通过这些来对学生进行教学。

(3) “以学生为中心”原则:“以学生为中心”是ESP的本身属性所决定的, 高职院校学生的学生所学的大多是专业性比较强的知识, 学生没有太多的时间对英语进行过多的学习, 所以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学。

二、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

1.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目标单一。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把教学的中心放在专业课的教学上, 而对英语的教学则处于边缘化的一种境地, 大部分教育者均不重视英语的学习, 他们都认为英语学习在高职院校中已经不重要了, 在日后的工作中并起不到作用, 其实这样的做法是不正确的。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对英语课程的开设只是课程设置以及考证的需要, 而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缺乏重视, 进而使高职院校教学的目标过于单一, 无法满足学生学习以及日后工作的需求。

2.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目标与市场的需求存在差异。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是专业知识和能力比较强的群体, 在工作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对各种专业的知识都有一定的掌握, 而随着我国与世界经济的接轨, 英语已经越来越多的走进人们的生活, 高职院校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都需要有一定的英语基础, 可以对一些英语进行翻译和理解, 这样的现象已经成为人才市场的一种需求, 而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目标是考证以及课程设置的需要, 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就表明了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目标与市场的需求存在差异。

3.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模式比较落后。在高职院校中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依然是传统的词汇学习, 文章的翻译以及语法的理解, 课堂上教师依然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并不重视学生学习和日后工作的实际需求, 只是一味的进行授课, 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专业英语缺乏掌握, 在日后的工作中不能有效的对学过的英语进行运用,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表明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模式是落后的, 无法满足学生学习以及日后工作的需要。

三、基于ESP理论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措施

1.结合学生专业以及日后工作的需要, 引入ESP教学, 构建专业的高职院校教学模式。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是一门基础的必须课程, 对学生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不仅可以提升学生日后的语言能力, 同时也可以减少学生在工作的过程中所遇到的语言难题。在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专业和日后工作的需要, 运用ESP理论进行“基础+专业”模式下的有效英语教学。如, 在高职院校中财经类专业是非常常见的, 这一专业对专业的术语有一定的要求, 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会遇到像“tax deferred annuity ( 递延税收年金) 、tax advise service (税务咨询服务) ”等专业的术语, 如果学生不能进行有效的专业英语学习就无法达到理解的目的。所以在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入ESP教学法, 以满足学生日后工作的需要。

2.在运用ESP理论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丰富教材, 满足不同专业学习的需要。高职院校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 对基础的内容进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同时也要注重英语学习的实用性以及职业性, 要根据学生专业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 丰富教材, 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学习以及日后工作的需要, 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一定的归纳以及总结, 不能照本宣科, 无目的性的进行教学。如, 在高职院校中, 各个专业的学生都有, 但是教材的版本却是有限的,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针对性, 不能只靠传统的课本进行教学, 要丰富教学的内容, 如Some professionalwords (财经类专业英语) 和Specialized English for ElectricalEngineering (电气工程专业英语) 等。

3.通过提高师资队伍建设对ESP理论进行运用。师资队伍是否强大对ESP理论教学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帮助以及重要的意义, 在对ESP进行实施的过程中要求教师拥有较大的知识含量, 对英语专业用语有一定的掌握, 可以满足各个专业学生的需要。如, 老师在对法律专业学生进行授课的过程中, 老师就要掌握相关的语言知识, Legal English (法律英语) , 具有很多的专业词汇, court acceptance fee (案件受理费) 、defense lawyer (辩护律师) 、providing legal opinion (出具律师意见书) 等, 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

结束语

在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要根据学生以及社会人才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学, 不能只将其作为课程设置的需求或者是考证的需要, 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总而言之, 在高职院校中运用ESP理论进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对学生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学工作者要以及ESP理论, 以当今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为基础, 对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和研究,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英语教学的实用性。

摘要:一个国家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带动这个国家教育的发展, 因为在科学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人们会逐渐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意义, 知道学生想要有更好的出路就要进行良好的教育。高职院校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更高的学府, 社会的一部分人才和工作者都是由高职院校输送的, 可以说高职院校是教育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阶段。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 各个国家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频繁, 国家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不断的增强国家的竞争力。而英语是国际通用的一种语言, 对学生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国际间的竞争中也有一定的意义, 所以说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有效的英语教学时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EPS理论,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牛东育.基于EPS理论的高职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探索[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2 (02) .

[2]刘娟.基于EPS理论的高职航海英语教学改革[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 (02) .

ESP理论 篇9

关键词:ESP理论,警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与国际化合作更加频繁,各国间的警务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如何在国际范围内有效地开展国际警务合作,成功地预防和打击国际性犯罪,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定,对我国的执法者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一方面,要求执法者具备国际警务合作的必要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则要求参与国际警务合作的执法者具备警务英语能力,能够做到和国际执法者顺利进行交流。为了有效处理各种涉外警务活动,及时获取当今世界最新警务讯息,警务人员必须具备娴熟的外语应用能力。警务英语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涉外警务处理的效率和效果,同时也影响着中国警察在国际上的对外形象。警务英语是在处理涉外警务活动时用到的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或“特殊用途英语”的范畴,即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如商贸英语、旅游英语、外贸英语等,是指和某类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所学专业方向的英语运用能力及在特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进行工作的交际能力。

教育部相继出台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基本思路》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程草案》中指出:学生掌握英语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交流和沟通的需要,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摆脱原有以知识为目的的学习方式,重点应转向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上,同时应提高学生在本专业方向英语交流能力。这就预示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重心将逐渐向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方向转移。[1]

作为培养未来警官的摇篮,公安院校越来越重视警员综合素质中外语水平的提高这为英语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空间与平台。学员警务英语水平的提高,首先需要教师水平的提高为前提。如何提升警务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公安院校警务英语教师师资现状

目前,公安院校担任警务英语课程教学的英语教师可分为两个类型,一类是由大学普通英语(General English)教学的英语教师担任;另一类是由公安专业英语基础较好的教师担任。但由于专业领域或语言结构的限制,警务英语课程的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无法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

1.1 英语教学中中知识结构和实践经验问题

大多数英语教师为英语专业的毕业生,熟悉的英语语言学科内容知识和技能,掌握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了解语言教学最新发展研究的动态,具有扎实的普通英语语言基础和较为丰富的语言教学经验。然而缺乏相关的公安实务学科知识,没有公安实践教学经验,公安语言体裁不熟悉,对学生在公安领域的各种需求不很明确。[2]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专业方面的知识满足不了教学要求。警务英语教学不仅需要教师有较高的英语水平,还要有一定的公安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1.2 公安学科领域中英语语言运用问题

来自公安专业的专业教师,具备公安教学中所需的系统的公安基础专业知识,对公安课程熟悉,有些甚至有相关的公安工作经验与一线业务知识,熟悉本专业的语言特点,了解学生在本专业的需求,但是这类教师在英语语言方面相对薄弱,缺乏英语教学的技能,难以使用第二语言进行专业教学。

由于ESP教学是一种以特定目标为导向(goal-oriented)的英语教学与学习途径(approach),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目的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满足学生的职业需求,注重语言能力和职业、专业相结合。所以,警务英语教学应该以内容为依托,教学要求是通过对语篇的目的进行分析,掌握语言结构、语言功能、语言形式以及语言运用方式。[3]

2 警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根据前文的分析,警务英语教学的重心仍是语言教学,贴近公安实战的英语师资是警务英语教学的关键。警务英语教师应满足如下的要求:必须要有良好的政治修养;其次作为语言教师,还应具备外语教师的语言教学素质;三是他还是专业教师,还应具备公安专业课教师的专业知识素质。专业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学科基础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这是同普通英语语言教师最根本的区别。[4]如何建立一支素质高、数量够、相对稳定的警务英语师资队伍,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加大培训经费投入

培训经费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保障。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定期派送英语老师参加公安业务进修培训,这是使英语教师不断完善公安知识结构和学术水平的需要,也是及时了解公安形势发展、掌握最新公安信息、不断更新知识的需要。学校应加大投入一定的经费,利用社会资源对英语教师进行校外培训调研,提高英语教师的公安专业水平和应用能力。[5]

2.2 下基层锻炼

警务英语教师自身要具备公安实战经验和实战能力,了解学生的专业需求,最根本的途径就是深入基层,参与实战。教师深入公安实践,不仅能够优化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推进教学改革。建立、健全并完善教师下基层锻炼的公安实践制度,是教师直接深入了解公安业务知识,解决公安教育与公安工作相脱离的有效途径。

2.3 拓宽师资培养途径

加强警务英语师资培养,可以分为长期培养和短期培养。[6]长期培养,主要是学校鼓励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积极为教师创造机会,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教育,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拓宽知识面;同时可作为访问学者到国内外高校进修,学习国外ESP教学的先进经验。短期培养主要校内培训。它是一种由学校自行组织教师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和形式根据本校教师的特点、专业需要来制定计划。可以利用学校自身的资源,多开展公安业务方面的讲座或短期培训班,英语教师的参加可以在短期内高效的提高公安业务知识。

2.4 互助合作式教学

合作教学(co-teaching),是指具有某一特定专业背景的专业教师和语言教师合作共同教学(Jordan,1997)。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ESP研究者(Kennedy,1979)就提出了专业教师和语言教师合作进行ESP教学的思想。合作教学策略可弥补前文中提到的两类教师在各自教学中因专业领域的局限而形成的不足之处,取长补短。在ESP教学中,语言教师与专业教师的信息交流、沟通与合作是非常重要,也很有必要的。合作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弥补公安专业教师或英语教师各自独立教学中的不足,使双方教师互相取长补短,学生在这样的新的教学模式下既可以学到准确的专业知识,也可以得到良好的语言训练。使得语言交际能力在与专业相关的语言环境中得到真正培养,进入一个模拟仿真的语言环境。合作教学互惠互利,相得益彰。在公安专业教师的帮助下,英语教师能够对学生的目标情景(target situation)有足够的认识,与此同时,英语教师又能让公安专业教师了解自身所面临的语言问题。[2]

3 结语

掌握警务英语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国际化警务人才需要的必然。与此同时,也使警务英语教师自身发展和提高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警务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的摄取和语言教学能力的提高是同步的,而且有相互促进的作用。警务英语教师应努力加强公安专业知识和语言知识的学习,提高综合素质,为培养高素质的既有较强英语交际能力又精通公安事务的复合型警务人才而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

[2]董桂君.ESP课程与大学英语教师自身发展策略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12)

[3]陈亚丽.ESP理论与以内容为依托的英语教学[J].中国ESP研究,2011(1)

[4]童慧萍.大学专业英语师资现状调查分析[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10)

[5]凌晓靖,蔡炎斌.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背景下公安专科院校师资培养的思考[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ESP理论 篇10

摘 要:现阶段军队院校英语教学需要合理定位,合理安排,不应盲目跟风转型。从应用语言学角度分析,开展军事英语具有一定可行性和必要性;但是基于ESP理论,军事英语教学的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和师资培训等方面都必须切实立足于各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军事英语教学实践,以期早日在军队院校建立起各有特色的军事英语教学体系。

关键词:ESP理论;军事英语教学;对策;课程设置;教材建设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3)05-0065-3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2.018

1 . 引言

随着世界各国军事变革的深入和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推进,外语素质作为我军新型军事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已成为军队战斗力生成的一个重要途径。外语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得到提升。

军队使用的外语是一种特殊行业的外语,一般称为军事外语。它面向军人职业需求,具有较强的岗位指向性。随着军队院校教育由以学历为主向任职教育为主转变,这一状况开始改变,军事外语的重要性得到了普遍承认,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开设军事外语课程,加强军事外语教学已经成为我军院校外语教学转型的重要内容。

目前,军队院校英语教学是逐步在向军事英语转型,不再全盘使用通用英语教材。通用英语(EGP: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主要是指学校中典型的语言课程,主要围绕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做文章,或者以简写的文学作品为中心,把外语作为一种文化修养而教学。通用英语主要面对的是地方大学生,对军校学员在日后工作上的帮助十分有限。军队院校教育不同于地方本科教育,应有自己的特色,即突出军事性、实用性的特点。现阶段军队院校英语教学需要合理定位,在课程设置上要切实体现为部队服务的特色,使军队院校的军事英语教学达到提高部队战斗力的目标。

2 . ESP的定义与特点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如外贸英语、法律英语、旅游英语、医学英语等,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ESP教学有四个显著特点:一是需求上满足特定的学习者;二是内容上与特定专业和职称相关;三是词汇句法和语篇上使用与特定专业职业活动相关的语言;四是与普通英语相比较而言。

我院实际上已经开设了一定的ESP课程,但是在理论上无从归属,如雷达专业英语、火炮专业英语等。这些课程注重专业知识,语言技能偏低。军事英语不同于以往的专业英语只针对对口专业,而是面向所有的军人。个人以为,军事英语亦可称为军人通用英语,是指在军事领域里使用的、既有全面性又具有专业特色的英语分支,包括战略战术、训练、后勤、武器装备、各军兵种等多方面的内容。军事英语的核心部分可以被看作是用于职业目的的英语。因此,军事英语的设置在理论上是成立的,它不是单纯教英语也不是单纯传授专业知识,而是注重语言技能,以实战训练为主,让学员学会如何在未来的工作领域中用英语进行有实际意义的交流。

3 . 军队院校开展军事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根据ESP理论,军事英语作为在特定语境、特定行业中使用的英语,是普通英语语言共核之外的部分,不经过专门学习是难以掌握的。从理论研究和现实意义出发,结合我国军队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态势,军事英语教学理当受到军队院校的重视。

3 . 1 开展军事英语教学是部队发展的客观需要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军事变革步伐的加快,对现代军事交流和军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精通专业又具有较强外语能力的复合型军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在现代战争中,军事外语能力对战场胜负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仅靠通用英语培养的人才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军事变革的步伐,满足部队的发展需求,在军队院校英语教学中发展军事英语教学,提高学员应用英语的综合能力已成为部队发展的客观需要。

3 . 2 开展军事英语教学符合军校大学英语教学和改革的目标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规定来看,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学以致用。总参军训局2008年下发的《军队院校本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指出“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员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要培养学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因此,英语教学向ESP教学方向转移是势在必行的,而且军事英语课程设置应帮助学生实现从学习通用语言到使用专业语言的转换,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 . 3 开展军事英语教学有利于激发学员学习外语的兴趣

通用英语教学基于语言的共核部分,课本上的知识与学员未来的军人职业需求相关不大,无法激发学员较持久的学习动力。通用英语教育培养出来的军校学员,在日常的口语交流中,经常会感到力不从心。比如,学习通用英语,学员知道“attention”是“注意”,而对于它在军事英语中表“立正”之意则一无所知。学员学习“instructor”,知道是教导者、教师、讲师之意,却不知它在军事英语中可以表示“指导员、教导员”之意。学员日常交流障碍重重,容易对自己失去信心,进而对英语课失去兴趣。调查显示,学员对与军校生活息息相关的队列口令、作战命令、通讯用语以及报告语等军事用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作为军校学员,他们不能满足于EGP教学所强调掌握的一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听说读写),希望培养、提高自己使用军事英语的能力,依托ESP教学理论的军事英语教学内容正是根据学习者的具体需要而展开的。它能在短时间内满足并提高学员军事领域的英语知识和技能。当英语教学附上军事特色时,学员能切实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实际意义,体会到用英语自由交流的乐趣,从而强化学员的学习意愿,帮助学员实现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

4 . 开展军事英语教学的方法和对策

军事英语(ESP)是以通用英语(EGP)为基础的,同时它的词汇、句法结构、语用含义及语境又有自己独特的规律性,其教学也有自己的特殊性。本人认为基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对ESP教学进行探讨:ESP的课程设置、师资培训、教材建设和构建评价体系。

4 . 1 课程设置应坚持以人为本

军事英语课程设置中的“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考虑学员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合理安排教学。目前,我院学员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一部分是通过高考录取的地方本科生,一部分是部队招生考试录取的战士本科生。还有一部分是经过四年地方大学教育的国防生。

地方本科生和国防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好,可根据情况直接进行ESP军事英语教学;而战士学员中的大多数英语基础还较薄弱,有必要对基础英语进行巩固和加强。所以,应该借鉴ESP中需求分析的方法进行军事英语课程建设,在分析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学院的具体情况合理设置课程,以基础英语教学和ESP教学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为原则开展ESP课程教学。

4 . 2 培养一支过硬的军事英语教员队伍

开设ESP军事英语课程需要培养一支特别的英语教员队伍。他们不仅需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而且还要有过硬的军事知识。因此,对英语教员进行再培训是必要的。英语教员首先在思想和心理上对这个变化要做好准备,必须明白,尽管“通用英语”在绝大多数学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会消失,但是一部分教员的“转型”是不可避免的。教学管理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年轻的英语教员攻读军事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选派英语基础好的军事专业课教员到国外或本科院校英语系进修英语。另外,在师资紧张的情况下,可以安排本院英语教师在院校内部学习军事专业知识,还可组织外语教师下部队调研、挂职锻炼,了解部队对英语实用能力的需求。通过精心组织安排和灵活多样的培养形式,逐步建立起一支相对稳定、军事和英语双过硬的军事英语教员队伍。

4 . 3 编写具有各学校特色的军事英语教材

笔者认为,军队院校部队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各教学单位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组织军事英语教材的编写或国外教材的引进,保证教材的可行性,以适应院校军事英语教学的需要,并为统一的教学评估和课程测试做好铺垫。我院的ESP军事英语教材在材料的选择上应具有装备特色,在编排上应以培养学员实际应用能力和提升军人素质为主。军事英语教材的内容专业性不宜太强,语言使用要有代表性,在使用过程中可以不断修订、完善。

4 . 4 构建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军事英语课程评价体系

长期以来,军队院校英语课程把通过四、六级考试作为英语课程的终结性评价标准,直接导致的后果是大部分学员把通过四、六级考试作为学习英语的主要目标,而不是用于语言交际。许多学员四、六级高分通过,却不能用英语进行交际。当前,参加维和行动、实施国际救援、开展军事外交、打击恐怖主义等活动,已成为军事战争的重要职能。为了使军队院校毕业的学员能更好地适应工作,能用英语进行交际,英语教员应以军校外语教学转型为契机,结合国内外对英语教学评价的研究,构建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军队院校英语课程评价体系。形成性评价关注学员的背景和基础,关注学员的个体差异,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体现学员学习表现和水平的资料,鼓励学员积极参与到评价中并反思自己的学习。

5 . 结束语

基于ESP理论的军事英语教学是在应用语言学理论指导下对英语教学的重要革新,其明显的实用性和军事性必将使它成为提高军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军事英语教学的改革仍需要一代一代的军校教员不断在实践中提高和完善。

参考文献

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

段平、顾维萍.我国大学ESP教学的发展方向探讨[J].外语界,2006(4).

王友良.专门用途英语(ESP)研究综述[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

翁守明.关于高校专业英语(ESP)教学研究的文献综述[J].大学时代,2006(10).

ESP理论 篇11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 社会分工日益细化, 对具有专业素养又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高涨。与此同时, 我国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还是通用英语 (EGP,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 模式, 侧重于语言基本能力的培养, 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 无法满足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 也无法适应社会需求, 因此专门用途英语 (ESP, 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 被引入了大学英语教学中, 并逐渐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热点话题。ESP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 是根据学生特定的学习目的进行设计组织的教学方式, 具有目标明确、实用性强的特点。因此, 要进行基于ESP理论的大学英语课程设计必须以可靠的需求分析为前提。

二、 ESP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课程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 (Need Analysis) 即获取对特定学习者需求信息的详尽分析方法。它是ESP教学的基础, 是其必要组成部分。

为了进行大学英语课程需求分析, 笔者于2015年11月对九江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回收有效问卷156份。

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显示:74%的学生表示对ESP教学很感兴趣, 并有66%的学生认为ESP教学很有必要。

63%的学生学习大学英语的动机是为了将来工作上的需要 (包括考证) , 其次是继续深造 (19%) 。

32%的学生希望经过大学英语课程学习后能提高读写能力, 75%的学生希望能提高听说能力;同时绝大部分学生都希望经过ESP教学能够看懂英文专业书籍 (82%) 和能够用英语进行专业方面的交流 (86%) 。 (此题为多选)

7 1 % 的学生希望大学英语课程的内容能与专业联系起来, 学习更多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词汇和用语。

1.社会需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目标的选择上反应出迎合企事业用人单位的需求的倾向。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对大学英语的社会需求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访谈获得的数据显示:企事业单位对专业知识有较高的要求, 对英语方面看中的是实用性, 如能够进行外文技术资料阅读, 具备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受到欢迎。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英语听、说技能有较高要求, 需要毕业生能够用英语进行日常的口头交际;其次是写作技能, 要求能够熟练使用英语进行商务交流应用文写作。

2.专业需求。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 我国2015年研究生报考人数为164.9万, 比率约为22.6%。超过五分之一的大学生目标在于自己专业学术领域的提升, 这个比率与问卷调查统计数据基本一致。目前我国经济科技等各个科研方面与国外相比依然有不小的差距, 因此要想掌握专业技术领域的最新趋势和前沿研究成果, 必然要大量查阅国外学术报刊著作。蔡基刚指出:近八成的学生选择将英语作为 “用来汲取和交流专业信息的工具, 增强自己在专业领域内的国际交往能力”, 并有超过六成的学生将大学英语学习目标定位在“能提高用英语从事自己专业学习的能力 (如用英语查找和阅读专业文献的能力, 听专业讲座的能力, 陈述和演示科研成果的能力) ”。

3.学习需求。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与专业紧密联系, 与时俱进, 能体现专业前沿科技成果, 从而提升英语的实用性和实效性。他们迫切的希望改变传统EGP教学的授课内容, 从重视读写技能转变为关注学生听说技能, 并且能够帮助他们提高专业方面的自学能力。大学英语课应该承担起这个重任, 为非英语专业学生上专业英语课程做好语言和内容两方面的准备。

三、结论与建议

问卷调查分析和访谈总结显示, 基于ESP理论的大学英语课程符合当前社会需要和学生的个人需要, 改革势在必行。笔者在此做出以下总结并提出建议:

1.学生对ESP教学抱有极大兴趣, 对英语的学习目的明确并极为注重其实用性。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必须能够体现这一点:大学英语为专业院系教学内容服务, 并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对英语的需求。

2.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应了解学生的需求, 让学生成为ESP教学的中心。注意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听说交流的能力, 注重学习任务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可以依据学生的具体专业, 引入与学生专业密切相关的一些英语知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并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3.ESP教学需要既了解专业知识又能教授英语的专任教师, 因此应该加强对学术英语教师的培养, 跟上时代需求。不会英语的专业教师和不会专业的英语教师都无法胜任ESP的教学任务, 更无法创造与专业相关的英语学习环境并引导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专业方面的自我学习。

4.基于ESP理论的大学英语课程根据上课的学生专业不同, 授课内容也有所不同。因此, 以往的教学评估体系不再适用。要对ESP教学做出真实客观的评价, 就必须得建立新的教学评估体系, 以适应新环境下的基于ESP理论的大学英语课程。

参考文献

[1]Gusti Astika.The Role of Needs Analysis in English for Specifi c Purposes[J].TEFLIN.1991, 1:31-47.

上一篇:云平台运维管理下一篇:哈佛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