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社团联合会

2024-10-02

高校社团联合会(精选11篇)

高校社团联合会 篇1

1新媒体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产生的积极影响

1.1新媒体平台可以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覆盖性

新媒体平台具有覆盖面广、辐射力强的特点。2014年7月2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手机上网人数超过PC使用率,30岁以下的网民比例占57.3%,40岁以下的网民占80.7%,大学生上网率几乎是100%。有效利用新媒体平台,能够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阵地,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少、覆盖面小等瓶颈,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范围。

1.2新媒体平台可以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即时性

新媒体平台可以迅速捕捉新闻热点,快速进行理论探究,具有很强的即时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如微信、BBS、QQ空间、微博,第一时间呈现在大学生面前。大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及时反馈自己的收获或困惑,思想教育工作者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及时答疑解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快速深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

1.3新媒体平台可以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开放性

新媒体平台具有互动强、多元化的特点,决定了其信息发布和接收的开放性。信息交流的内容同时成为信息发布的组成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同感受与表达都可以在网络上充分体现,促进了大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进而内化于心。

1.4新媒体平台可以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性

新媒体平台丰富了信息的内容和传播形式。新媒体平台发布信息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使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有机结合,生动程度远远超过单一的文字传播。将新媒体平台运用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当中,可以使大学生在感兴趣的内容和喜闻乐见的形式中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教育的生动性,增强教育的感染力。

2新媒体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挑战

2.1多元化价值观的交互传播,使大学生出现价值观选择困惑

新媒体的交互传播,形成“人人为编辑,事事皆新闻”的个人信息时代。在网络监管尚未完善的前提下,人们能够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评论,有的人为博人眼球,甚至运用语言表达技巧,挑战传统价值底线,使价值观形成阶段的大学生在个人价值观选择上产生困惑。

2.2良莠不齐的价值观开放性扩散,使大学生价值取向紊乱

新媒体使不同社会思潮充斥网络,多元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开放性传播,其中不乏有自由主义、普世价值思潮等不良的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形成。

3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3.1理论社团引入新媒体形式,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度

理论社团是高校宣传主旋律的重要阵地。活动内容的展开要按照价值观的内容进行设定。这些内容可以为理论社团的活动内容提供指导,如利用其平等、文明、友善等内容开展互帮互助活动,利用其和谐、公正、诚信等内容开展诚信教育活动。丰富的内容要求有丰富的形式作为支撑,新媒体可以使单一的理论学习生动化[1]。理论社团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建立新媒体学习共同体,即建立虚拟学习社群/社区,由社团成员和辅导者借助网络建立一个问题解决及项目研习模式的学习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这种直观的模式呈现,将丰富的见解作为新的观念在新媒体平台中公开,大学生共同对这些见解进行点评、质疑、改进、丰富和理解,最终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念。例如,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的社会调研协会、凤火文学社、莘莘视野协会等理论社团,通过建立线上和线下学习共同体和丰富的活动,如“童诗引路,诗意作文”创作大赛,文学社讲座、网络读书节、优秀刊物推荐、诗歌教学经验谈等活动,使更多的大学生更深入地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和实践当中。

3.2文娱型社团引入新媒体形式,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广度

文娱型社团是高校学生社团的主体。主要有:文艺型。如大学生艺术团、快闪天团舞蹈协会、战斗街区舞蹈协会、流行乐团、星晴剧团、云海书画协会、剪纸协会等。体育型。如狂风网球协会、足球协会、排球爱好者协会、星火篮球协会、逐风轮滑协会、清风骑行协会、国球mini协会、武术协会、台球协会等。娱乐型。如凌智桌游社、笑“园”幽默站、dream吉他社、捷琳卡模特社、小靓魔术社等。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要求为指导,引入各种新媒体形式,引导社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生兴趣爱好有机结合,利用文娱型社团活动自主性、自觉性更强,学生接受程度更高的特点,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度[2]。

3.3大力发展新媒体社团,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式

新媒体社团是以学习及应用新媒体进行多种活动为目标,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活动,营造适合学生的“网络舆论场”,从而提升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育高校积极向上的新媒体文化。由于网络和手机在高校的普及化,大学生对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的使用强度和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助力大学生成长的校园社团也应与时俱进。在开展QQ群和微信群互动交流、微博话题讨论、微信公众号订阅等线上活动,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成果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社团新颖活泼的方式凝聚大学生,实现对大学生的有效引领[3]。例如,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的流光微视微电影协会、微商社团等,通过拍摄微电影、录制小视频、制作动画等形式,形象生动地向大学生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卫晓溪,杨婉.大学生理论研究型社团可持续发展路径探析[J].学理论,2015,(17):189-190.

[2]张琳.高校校园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功能和作用[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28):14.

[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19-222.

高校社团联合会 篇2

高校校园中由于社团的所属是不一样的,有些学校是社团部或者有些学校是社团联合会或者社团管理部等等不同的名称。所以在满足以下情况的校园社团管理机构可以参加本次高校校园十佳社团联合会的评选。

(1)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团结和带动下属社团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促进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社团成员的成长和优化高校的育人环境,弘扬先进文化,为加快学校建设作贡献,推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等。

(2)在高校校园中受到党或团直接领导的对校园社团起到管理和引导作用的高校校园学生社团管理机构的。

(3)能够引导高校校园学生社团正确、合理、有效地开展校园活动的。

(4)能够促使本校校园内社团的互助、交流,社团与社团在一个平等、自主、自立的环境中协作、交流、和谐、发展,利于校园社团内部良性发展,社团与社团之间的关系的良性发展,使社团目标,社团任务的实现更具保障性,主动性,团结性。

(5)方便、快捷地协调、总理全国各个社团之间事宜,督促各个社团的任务,目标的实现,搭建社团交流平台。

(6)结合本校学生社团的实际情况及其自身发展的特点,不断创新思路,不断完善机制,使学生社团逐渐向规范化、系统化方向进展。突破局限营造良好的学生社团氛围,为促进广大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奠定扎实的基础。

(7)为全校各个社团或者社团人提供理论和实际的帮助、指导,使社团能够真正起到相关的作用。

(8)积极组织和开展校园内两个(含)以上社团的社团活动,每学年3次(含)以上。

(9)善于利用信息化时代中即时联络和宣传工具为校园社团的发展做出或将做出贡献的。

一、项目评选先后

1.百强高校校园社团评选

2.十佳高校校园社团评选

3.十佳高校校园社团联合会评选

4.十佳高校校园社团人评选

二、活动流程

1.建立本次活动的组织机构,活动宣传推广。

2.评选项目参评申报。

3.申报资料分类及整理。

4.按照本次活动评选办法组织评选。

5.颁奖

6.活动总结

三、参评申报内容及办法

1.申报参评高校校园社团十佳和百强社团的申报材料主要内容:

(1)《中华全国高校校园十佳和百强社团评选登记表》(附载社团章程,社团自主独立组织的活动和参与,参加活动的介绍以及本社团在活动中起到的作用等)。

(2)本社团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的简要介绍(1000字,5幅图片内),社团主要负责人简介,通讯联系方式等。

(3)社团内认为有必要申报的其他材料。

2.申报参评高校校园十佳社团联合会的申报材料主要内容:(1)《中华全国高校校园十佳社团联合会评选登记表》(负载社团联合会章程,社团联合会自主组织的活动和带动一个或多个社团在本校或者校际活动的介绍以及社团联合会在活动中起到的作用等)。

(2)社团联合会组织和发展过程中的简要介绍(1000字,5幅图片内),社团联合会主要负责人简介,通讯通联方式等相关资料。

(3)社团联合会本身认为有必要申报的其他材料。

3.申报参评高校校园十佳社团人的申报材料的主要内容:(1)《中华全国高校校园十佳社团人评选登记表》(负载本人简历,个人自主组织和在社团中共同组织和其他参与的活动的扼要介绍和自己在活动中起到的作用。

(2)个人参与、参加过的学校或学生社团组织的活动扼要介绍(500字和3幅图片之内)及相关材料。

(3)个人认为有必要申报的材料。

四、《中华全国高校校园十佳和百强社团评选登记表》

中华全国高校校园十佳和百强社团评选登记表

档案号:填表日期:年

月日

(注:填写此表必须详细认真,此表按照同规格复制有效)

五、《中华全国高校校园十佳社团联合会评选登记表》

中华全国高校校园十佳社团联合会评选

登记表

档案号:填表日期:

年月日

六、《中华全国高校校园十佳社团人评选登记表》

中国高校校园十佳社团人评选登记

档案号:填表日期:

(注:填写此表必须详细认真,此表按照同规格复制有效)

年月日

(注:填写此表必须详细认真,此表按照同规格复制有效)

七、社团分类和政区划分

英国华人社团联合会总会 篇3

1968年秋成立的“英国华人爱国社团联合会”,初期只有十个左右的社团,后于1984年易名为“英国华人社团联合总会”。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壮大,加入“联合”的社团已达42个,会员遍及英伦三岛,是欧洲一个较有影响力的华人社团。

而在全球华侨界,华人社团联合会总会会长叶煌兴是一个颇有名望的重量级人物

叶煌兴1936年2月生于香港新界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后来经友人介绍,他进入香港中国旅行社工作,并在晚上继续学习,进修英语。1962年,他的弟弟得了重病,需要住院医治。刚刚与妻子罗二娣成婚不到一年的叶煌兴,为了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为了维持生计,只身远赴英国谋生,以减轻家庭负担。

就这样,读书人出身的叶煌兴在远离故乡的异国迈出了他的商旅第一步。刚到英国的时候,叶煌兴得遇了爱国侨领刘新等人,那些年里,他们曾给过他不少的帮助照顾。因为志同道合,叶煌兴从那时起也开始参与进来,一起在伯明翰举办各种爱国活动,发起成立了“华联社”。年轻的叶煌兴血气方刚、精力充沛,他利用业余时间组织了电影放映队和文娱小组,晚上下班后随同“落乡宣传队”到其他地区放映爱国影片,丰富了侨胞们的文化生活。

“华联社”自1962年起,每年都举办国庆庆祝活动,成为当时英国社团的榜样。20世纪60年代,就在中英关系极端低潮的时期,叶煌兴和文良生、刘新、林光照等几位爱国先行者一起,创办了“英国爱国华侨社团联合会”,为团结广大华侨华人担当起重要角色。以后,英国的华人逐渐增加,社团也逐渐多起来。为了适合形势的发展,该会易名为“英国华人社团联合会”。期间,叶煌兴担任秘书、副会长之职,联合会也逐步发展为具有43个下属社团的“英国华人社团联合会总会”。在1984年的改选中,叶煌兴出任会长,从此连任了八届(1984-2000年)。

叶煌兴在担任总会会长的16年里,把餐馆、公司全都托付给了家人去做,将自己的主要时间、精力都投入了社团工作。为促进英国华人社团之间的团结,他的足迹遍及了英伦三岛。每逢有祖国来访的亲人,他都会热情地予以接待和提供协调支持。经他牵线搭桥,中国长春市和伯明翰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他倾注心血做好有利于华侨华人的每一件事:培训青少年的就业技能,安排照顾中国留英学生、学者的生活学习,开展促进中英文化学术交流的活动……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落实,一抓到底。

在叶煌兴的统领下,联合总会积极参与各项爱国爱乡、反“独”促“统”活动。每一年的国庆佳节,他们都组织华侨华人的盛大庆典。当李登辉提出“两国论”之时,总会举行了全英华人声讨大会,由叶煌兴主持并发表严正声明,深受中外传媒的重视。总会连续三年发动和组织全英的资深侨领和学者进行研讨会,促进祖国早日统一。长江发生大洪患的时候,叶煌兴在伯明翰市发动捐款赈灾和慈善晚会,一夜之间筹得两万英镑,送交湖北省武汉市。

叶煌兴的奉献获得社会各界的肯定,他被委任为伯明翰市政府少数民族委员会的华人代表,兼任“伯明翰华人统筹协会”的会长。

高校社团联合会 篇4

一、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特点

当前, 高校学生社团呈现出了蓬勃的发展态势, 社团活动非常活跃, 学生社团已成为新形势下校园文化建设、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高校学生社团具有培养特长、塑造人格、提高能力、培育素质等多种功能, 是大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重要阵地, 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学生社团也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体现形式, 是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社团精神”的积淀和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愈来愈受到大学生的喜爱, 成为高校校园生活的一个亮点和热点。具体说来, 高校学生社团具有如下几个独特的发展特点。

1.学生社团组建、成立和运转的自主性

高校学生社团是在高校上级主管部门的许可下, 依据个人兴趣、爱好、特长或者其它各种需求, 自发组成的自愿性群众团体。从社团组建、成立时的发起人到社团的具体负责人, 都是由学生自己决定的。它的组建和成立往往基于几位甚至某一位同学的倡议, 完全来自于同学自发的热情, 有较大的自发性。学生既是社团的天然主人, 又是社团的服务对象, 学生的立场、利益和意愿, 自然地会成为社团的立场、利益和意愿, 也正是因为这样, 高校的许多大学生都能自发自主地参加到各类社团当中去。

2.学生社团类型的多样性和专门性

由于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为了满足各类不同的需求而建立的群众组织, 学生社团组建的自主性又决定了其类型的多样性。一般而言, 按照学生社团的性质不同, 学生社团大体可以分为理论学习型 (如“三个代表”理论研究学会) 、学术科技型 (如北地文史学社) 、社会公益型 (如法律咨询中心) 、志愿服务型 (青年志愿者协会) 、文体休闲类 (如管乐协会) 、宣传报道类 (如学通社) 。依据其挂靠的单位不同, 又可以分为院级社团和系级社团。同时, 以上的分类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最近几年, 随着高校新社团不断的出现, 高校学生社团类型多样性的特点更加显著。同时, 学生社团还体现出专门性和专业性的特点。

3.学生社团成员的广泛性和波动性

高校学生社团有着最广泛而又深厚的群众基础。从社团组织的成员来看, 成员自愿、自由结合, 由此, 在一个社团中, 横向上, 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学生互相交流、相互补充;纵向上, 不同年级的学生也可以自由学习、相互借鉴。除了广泛性之外, 学生社团成员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波动性, 这种波动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学生社团完全是学生自愿加入的, 所以学生可以 “自由”的加入, 也可以自由的退出。二是学生社团自身发展的需要, 社团要发展, 需要不断的输入新鲜的血液。这样一来, 便会出现“大一进、大二出、大三大四看不起”的现象。

二、高校学生社团干部的素质

在高校社团的发展过程中, 学生社团的干部是学生社团的核心所在, 也是一个学生社团能够很好地发展的核心力量以及凝聚力的体现。毫不夸张地说, 在一个实行社长负责制的社团中, 一个干部的负责与否, 能力高低都将直接关系到社团的成败。正所谓, 一个优秀的社团背后总有着一群优秀的干部。社团干部在社团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享有决定社团绝大多数事务的权力, 这就要求必须要加强对社团干部的管理以及干部的自身管理, 充分发挥社团干部的作用, 进而通过多种途径发展高校的学生社团。

对于一个高校学生社团的干部来说, 管理好、发展好自己的社团不仅仅需要其具备传统的学生干部所必须的精神品质, 诸如:品德修养高、勤于思考、敢想敢干、敢于负责的工作作风、任劳任怨、勇挑重担的工作态度和强烈的服务意识, 还需要有一些其他的人格魅力和感召力, 以管理和组织好高校学生社团这个自发、自主的组织。具体来说, 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社团工作和社团活动的开展是由学生自己组织的, 缺乏强制的约束力, 如何激发社团成员的积极性, 激发其在自我约束的过程中高效、有执行力地开展相关活动, 是每个社团干部不可避免的一个现实问题。在社团工作中, 任何一项活动的开展或一项工作的进行, 都是一个整合利用资源的过程, 需要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各司其职, 各尽其能, 这样工作才能高效有序进行, 而一旦这种和谐统一的氛围遭到破坏, 就会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一名学生社团干部一定要有团队意识, 要把个人目标自觉融入社团目标中去, 在实现社团目标的过程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2.良好的沟通能力

在一个社团中, 成员往往是来自不同年级的不同院系、不同专业有时甚至是不同的学校, 他们在知识水平、能力素养、认知水平和思维角度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而社团学生干部在高校社团管理工作中是各个组织部门和成员的纽带, 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于社团学生干部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如果缺乏良好的沟通能力, 社团极有可能失去原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从而陷入混乱、无组织的状态, 社团活动将无法顺利地组织和开展。

3.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干部对成员实现有效领导的又一重要因素, 它包括广泛的兴趣、丰富的情感、坚定的意志、开阔的心胸等方面。社团中的成员大多是基于同样地志向或者兴趣从而加入到这个社团中来, 在缺乏约束力的同时, 也面临着成员属性和特质方面的极大差别。在社团的组织和开展过程中会遇到其他学生干部更多的挫折和困难。因此, 作为社团学生干部, 要运用好心理调适方法, 减轻心理压力, 增强对挫折的承受力, 在妥当处理好社团活动和实务的同时, 以强者的姿态去迎接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三、社团干部素质培养与高校学生社团发展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 培养和造就一支品学兼优、能力突出、技术过硬的高素质学生干部队伍对于高校社团的发展以及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它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艰巨任务,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1.有利于高校学生社团全面发展

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很强, 他们渴望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而学生社团为这种渴望提供了可能的机会, 参与学生社团成为大学生丰富课余生活、培养爱好特长、扩大知识领域的重要方式。学生社团干部素质的提高, 可以让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某一类社团中去, 在发展自身爱好的同时, 不断使自己某一方面的技能得到锻炼, 并在不断向社会和他人展示的同时, 获得较强的自我认同感, 增强自身的自信心, 从而为实现其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 高校学生社团还可以使大学生感受到一种归属感, 缓解大学生的不良情绪, 在帮助社团全面发展的同时, 还实现大学生相互之间的性格互补, 最终实现大学生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进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2.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张, 大学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主要阵地, 可谓是构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校园和谐与否, 不仅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 关系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甚至影响到全社会的和谐问题, 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和谐校园建设已成为迫在眉睫的课题。同时, 当今时代,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高校学生社团和高校社团文化作为高校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在培养大学生兴趣爱好、丰富大学生人生阅历、拓展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 还是在提升学校文化品位、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等方面, 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在诸高校要求普遍建设和谐校园大背景下, 培养出一批优秀的、高素质的社团学生干部, 正确引导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社团的文化优势, 大力发挥高校学生社团的作用, 能够极大地推进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最终也有力的推动和谐社会的进程。

综上所述,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 培养和造就一支品学兼优、能力突出、技术过硬的高素质学生干部队伍对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艰巨任务,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高校相关部门需要积极探索新模式、新方法, 树立营销理念、培育先进的社团精神, 以推动社团的发展、提升社团可持续发展的水平, 多途径多方面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 提高其综合素质, 以便让学生干部最大程度的发挥作用, 共同开创高校学生社团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王志杰.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高等函授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11) .

[2]刘欣欣.关于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有效性思考[J].科技信息, 2008, (35) .

[3]武传涛.谈高校社团在学生工作中的作用[J].青少年研究 (山东省团校学报) , 2009, (06) .

高校社团联合会 篇5

一、活动背景

大学生活多姿多彩,你可以在其中任意遨游,大学也是一个舞台,只要你愿意,你也可以在其中随心演绎。而创新,永远是大学的代言词,激励着一代一代的学子。海报创作,是体现一个人甚至一个团体的灵感以及创造能力,让更多的大学生能够展现才华挥洒灵感。

二、活动目的该大赛旨在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并且让大学生能够在这个舞台上展现自我,同时也为赞助商提供一个好的宣传平台,达到共赢。

三、活动主题

笔尖下的梦想

四、活动形式

筹委会评选方式(在校内举办一个评选比赛为赞助商进行宣传推广)、网络投票方式(以赞助商网站为作为投票平台,通过参赛者为作品拉人气的方式宣传推广赞助商产品)

五、活动主办方

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社团联合会

六、活动对象

广州市区域内所有全日制本科、大专院校个人或团体、组织

七、活动时间

2013年04月10日—5月31日

大赛结果公布时间: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社团联合会活动月晚会(六月上旬)

八、活动流程

04月10日-4月22日——宣传活动接受报名(此环节可以通过派发印有比赛详情和赞助商信息的宣传单进行宣传推广贵公司、也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向广州内其他高校进行本活动的宣传的同时也为赞助商进行宣传、另外可通过本活动举办方的专有信息平台如微博和博客进行对赞助商的宣传、通过本活动的海报为赞助商经行宣传、或有其他宣传方式赞助商可与本组织商议)

04月23日-4月30日——收集作品(此环节可以通过收到参赛者的作品以后向参赛者反馈信息的时候进行对赞助商宣传推广,同时跟参赛者输送这个比赛第二轮的网络投票的规则,让参赛者能够提前准备为自己作品拉人气,这样就起到宣传赞助商产品的作用)

5月7日——第一轮评选(本环节在校内进行,届时将会举办一个评选大赛,首先

可通过影像宣传赞助商,亦可在大赛开始时向观众派发传单,也可在活动现场悬挂赞助商印有赞助商名称的横幅,并在比赛开始和结束是鸣谢赞助商)

05月11日—05月31日—第二轮网络评选(此环节最为重要,首先将经过第一轮评选出来的作品放在赞助商网站上,赞助商网站作为一个投票平台。因为这个环节是拼人气的,这样可通过让参赛者为自己作品拉人气的方式进行宣传推广贵公司网站或产品,这样对于本活动和贵公司是一举两得,也设置抽出一个幸运投票者的环节吸引更多的投票者。除此之外,若贵公司不便在网站设置这样一个环节,也可以通过我们组织官方微博作为投票的平台,以宣传贵公司及产品)

活动月晚会——公布大赛结果(此环节设在本组织的活动月晚会中,此晚会是本组织每年最大型的活动,可在现场派发贵公司的传单和在活动开始与结束是鸣谢贵公司)

九、评奖制与奖项设置

本比赛设置最佳人气奖1名、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3名、以及幸运投票者5名,提供奖品或奖金。

十、活动的市场潜力分析

这次活动有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社团联合会主办,是我院校际的活动之一,多所高校参与其中,而大学生是最有潜力的消费群体,这是对于商家最有利的宣传

基础。在活动中会有多样性的人群参加,加上我们在为活动大肆宣传的同时宣传贵

公司。那样可以在不同层次同宣传,大大的加大贵公司的知名度。在活动期间是可

以达到多层次化,高度集中化,高效率化的宣传效果。

1.同电视、报刊传媒相比,在学校宣传有良好的性价比,可用最少的资金做到最好的宣传。

2. 学校消费地域集中,针对性强,产品品牌容易深入民心。其中高校学生作为现代青年都喜欢追求新鲜的、刺激的、浪漫的、能展示个性表现自我的时尚活动。若是商家能在我们的活动中做推广宣传,效果可想而知。

3.因为年年都有新生,如条件允许的话,商家还可以同本组织建立一个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如定期策划一次宣传推广活动,将会使商家在本校内外内外的知名度不断加深,甚至到各个高校,极具有长远意义!

4.高效的宣传:以往的校内活动中,我们积累了不少的宣传经验,在学校建有强大的宣传网,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而且有足够的人力资源为贵公司完成宣传活动!

5.本次活动将是校际式的,涉及多所高校,为贵公司提供了极为广泛的宣传渠道。

十一、可提供的商业宣传方案

1、为本活动冠名 可取的本活动的冠名权,将本活动的名称改为“XX杯”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社团联合会高校海报设计大赛。以此整个活动期宣传推广贵公司。

2、传单宣传传单上贵公司以赞助商的身份出现或同时派发公司的传单。传

单一面印有本活动宣传,一面印有贵公司的宣传,或单独派发贵公司的宣传单。各宿舍区的每一间宿舍,确保每个学生都收到。同时,也可将电子版的传单在向其他高校宣传活动的同时派发出去。活动前三天向派宿舍;前一星期分两次派发。

3、小册子宣传如公司有自制的宣传册子可协助派发,由商家自己提供。

4、海报宣传海报上商家以赞助商的身份出现,并可印上贵公司标志物,海报亦可由商家自行设计。在全校各宣传栏内张贴大型海报,内容激情活力,不失清新高雅,在保证相关活动的宣传的情况下, 可以体现赞助商的利益。活动晚会前一周分2次张贴在学校的各大宣传栏 和学生公寓宣传栏。置于校内外人口较多、人口流动量大的路上、宿舍区,建议公司参与设计海报传单及自行制作,以求对公司的宣传达到最好最全面的效果。

5、横幅宣传 在活动现场悬挂,活动现场悬挂到活动结束,一目了然。

6、网站宣传本次活动的网站报道中均可融入公司文化,让本活动关联到商家网站或让商家网站参与至其中。最好商家有电子资料。借助网络的力量将贵公司形象大幅度推广,不仅使校园和学生公寓对贵公司产品无人不知,而且推广到整个广州网络的世界!

7、广播台宣传活动前三天,每天两次从校园广播等媒体各个角度进行大力度宣传,且历时较长,使此次活动进程深入人心的同时,公司品牌形象将影响到整个学校。

8、奖品宣传奖品由公司赞助或可印有图案,以此吸引参与活动者。

9、工作人员用品宣传工作人员可穿上印有商家标志的服装工作,现场的道具等。

10、现场宣传活动现场可用到印有商家特色的道具进行布置,也可做些带公司特色的小游戏。

11、现场鸣谢活动期间,公司名称以口头鸣谢形式出现,并由主持、表演者,游戏者宣传商家口号、标语等。效果十分明显。

12、产品代理贵公司的产品可由社团联合会委员会代理,可长期合作。

13、其他可商议的宣传方式

十二、赞助明细

1、以上宣传方式可由贵公司自行选择,贵公司为本活动提供5000元人民币作为活动资金

2、为活动中对贵公司的宣传物资例如传单、小册子、道具、以及奖品进行提供

3、如贵公司对赞助有任何疑问或建议,亦可仔细商议

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社团联合会

诠释高校舞蹈社团品质 篇6

[关键词]舞蹈教育 思维 情感 意志 道德品质

前言

艺术实践是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方式,艺术类社团在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中有着积极的作用。本人作为广东星海音乐学院特聘教授,受邀担任澳门校际舞蹈大赛,珠海、广州、深圳青少儿艺术花会原创舞蹈大赛评委;参与组织中山、珠海、海口文化馆舞蹈教学观摩研讨;探究舞蹈素质教育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成为社会人的必要品质可能起的积极作用,使之成为利于自身成长诠释舞蹈教学以及舞蹈社团对行为文化和校园精神的传承作粗浅探讨,谨作抛砖引玉,以引起同行共鸣,共同推动高校业余舞蹈艺术的发展。

一、律动 —— 舞蹈观念的更新

舞蹈艺术发展到20世纪,在观念上有了新的突破。律动本指人听到音乐后,按照节奏而通过身体的方式表达出来的一种感觉。2 0世纪瑞士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爱弥尔·雅克·达尔克洛兹提出了在听音乐的同时应该融身体、音乐、情感为一体,将体态律动转化为感受和认知,不断促进听觉、思维、情感的协调,而非仅限于快速热身。

(一)律动人文内涵的创新----人文性、综合性及神秘性

千百年来,舞蹈世代反映着人的生活、思想、情感、意志或愿望,蕴含着哲学、文学、音乐等人类文明的结晶。东汉文学家傅毅在他的《舞赋》中提出“与诗迁化,明诗表旨”的舞蹈观,主张舞蹈的姿、容、形、态要随着思想感情的变化而变化,诗的“意境”是舞蹈的宗旨。可见,文学促进了舞蹈艺术表现手段的不断丰富发展,使舞蹈成为一种综合性艺术。反之,舞蹈艺术也影响着文学,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热爱及尊重。独特的宗教文化又散发着一种难以捉摸的神秘性,为舞蹈增添了一份神秘的美感。

(二)促进积极的思维品质---律动作用于舞蹈训练意义上的更新

作为舞蹈艺术的灵魂,律动是区分不同舞种和艺术风格的核心标志。不同民族、国家、地区的舞蹈形态,都包含着本民族特定的时代精神、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而舞蹈身体律动的愉悦性有利于避免学校人文素质教育普遍存在的说教与枯燥。美国音乐家苏珊·凡戴克曾说过:“告诉我的,我会忘记;做给我看的,我会记住;让我参加进去,我就完全理解了。”舞蹈时手舞足蹈,身心并用,以不同的文化视角挖掘想象力。高校生在社团训练中兼收并用舞蹈中的民族舞、当代舞等历史性舞蹈所具有的鲜明特点和律动,能轻易地在律动中掌握肢体的平衡,模仿及协调。而是有意识地通过律动来感知有特征的节奏、旋律、和声、肢体等要素;认识舞蹈音乐作品的体裁特点和曲式结构等,以此理解舞蹈相关的音乐的风格特征和表现内涵。通过这种教育手段,培养学生在运动器官和思维之间建立自由转换和密切联系的媒介,达到身心的和谐发展。

二、舞蹈创编的情感特性和意志品质美

(一)舞蹈的情感特性及教学体现

汉代《毛诗序》中说:“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此诗说明,舞蹈是直抒情感的艺术,是人的内在情感冲动所引发出的人体动作的外化。初学者只注重动作上的相似,却忽略了神似,表现显得古板毫无生机,如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知识技能的训练与趣味性便能处于和谐统一。因此,舞蹈的情感特性美是通过教学手段来传递的。“身动”必先“情动”。例如:舞蹈《雀之灵》,舞蹈家杨丽萍凭着对孔雀的观察,对孔雀的深厚情感,在模仿其肢体、步态的同时,转化成舞蹈语汇,定位了孔雀舞的美感和意境,并融入傣家人神秘含蓄的民俗情感,使得肢体诠释活灵活现

(二)舞蹈教学塑造情感及意志品质的途径及方法

虽然高校生已形成一定的自我约束、意志掌控能力,但仍缺乏“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意志情操,而高校舞蹈教育正是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的最好途径。

1. 舞蹈审美内涵启迪道德情操

古希腊柏拉图将审美教育视为道德教育的一种特殊方式或补充手段,将审美教育从属于道德教育。例如,舞蹈《殇》,以其“情笃而不淫,含奇气之淑祥”的高尚品性作为创作伏笔,将人类奸险、善良的双重人格用舞蹈语汇露骨刻画,揭露人类作为大自然的主宰,不断膨胀的私欲纵横,肆意破坏环境,猎杀动物,揭露如“鹤”这样的动物界的生灵,命运已是岌岌可危,却只能在人类的肆掠中挣扎求生的现状。舞蹈主题将“鹤”赋予其心怀高情远至之人格化演绎。

本人在参与此次比赛舞蹈题材及台本审核探讨中,给予高度评价。学生在融入作品情感内涵中通过有血有肉的正、反面舞蹈角色形象来认识客观世界,在自身精神状态上、性情上、生活情趣上、理想抱负上有所促进。

2. 创编排演过程锤炼意志品质

良好的意志品质不是生来就有的,更需要在后天教育和实践活动中有目的地加以磨砺。那么,如何利用舞蹈这一特殊艺术属性,在教学中进行意志锤炼呢?舞蹈创作、编排本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选材、构思、雏形到修改整理,每一步都是步履维艰。在高校非专业舞蹈团体训练中,若长期采用教师编导,学生模仿,容易扼杀学生对舞蹈的兴趣与自我创造力。因此,鼓励学生参与技巧排演和创编,共同进行二度创作,非常有必要。通过进一步引导及鼓励,能逐渐形成勇于缔造高难度肢体技巧,大胆挖掘身体机能的潜力,更锤炼了锲而不舍、勤勤恳恳的精神。采取末位淘汰的综合角逐,更使学生学会了务实求真,悦纳自我;明白机会来之不易,不因残酷挫折而放弃,不畏难畏苦,不怨天尤人。

三、舞蹈教育作用于高校素质教育的成效

舞蹈教育作为高校素质教育重要途径,以其独特的情感特性、审美内涵、意志品质,具有课堂教育所无法庖代的积极浸染。

(一)因材施教、各尽其责

教师在团队熔炼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不仅能发挥所长,还能实现德育转化。对待行为盲从、行事轻率、个性顽劣的个例,教师在舞蹈角色分配中将其放在重要位置,参与舞蹈技巧搭配,使其感到受重视,帮助其认清所承担角色位置的义务感和责任感,使其学会理智行事;而对待自卑敏感,寡言少语,性情孤僻,但不乏兼备柔美协调的身段及舞蹈天赋的学生,教师让其领头示范,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使其建立自信、敢于挑战的竞技心态。实践证明,只要坚持以足够的耐心与爱心,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通过不同教学手段的转换有意识地渗透舞者的心理过程,因材施教、各尽其责、将舞蹈训练渗透德育,育人效果良好。

(二)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俗话说:“善始容易,善终难”。舞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人体韧带机能拉伸的过程决定了舞蹈基训不可一蹴而就。除了身体支出的疾苦和艰辛,还需要持之以恒的顽强心志。舞蹈社团以群舞形式开展排演活动,过程中不断坚持和积累,使人养成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及时复习整理的习惯。其次,舞蹈是美育中最直观、最形象的教育,无论是外部形貌、姿态、气质,还是内在涵养,无不相互浸染,久而久之,逐步形成相对统一而高雅的审美层次,

(三)以舞启志、以舞宣德

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舞蹈作品将社会鼓励的、宣扬的正能量,通过丰富的舞蹈语汇进行加工,以鲜活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而将相反的负面形象通过直观而抽象的舞蹈语汇展现,让舞者和观众产生意识联想,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启迪。舞蹈社团利用“兴趣”为导向的特殊属性优势,在训练中多角度开拓审美视野,在作品所表现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的人和事中体验风骨的精神魅力和文化内涵,促成高雅有益的审美情趣,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更突出强调发挥学生思维潜能和创造性思维特质;深刻影响着当代高校生日后为人处世的原则态度,使之成为利于自身成长成为社会人的必要品质。最后,舞蹈社团作为文化艺术类社团的中坚力量,不仅需要以独特的视角及艺术魅力展示当代高校学生的文艺修养和精神风貌,还承载着将校园文化推向公益事业、社会的希望及责任。

结语

舞蹈起源于劳动,又与文学、音乐、美术相伴而生,是人类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在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发之后,为了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各高校都在加强和完善艺术教育,并将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重要课程之一。随着社会对人才的个性发展、综合素养要求的全面提升,高校生迫切希望通过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来提高自身素质和竞争力。舞蹈教学活动通过鲜活的艺术形象来感染人、启发人和教育人,促进形成个性全面的人格素养。舞蹈身体律动的愉悦性有利于避免学校人文素质教育普遍存在的说教与枯燥,舞蹈教育正以全新的育人模式及教育理念为素质教育拓宽视野,因此,正确认识舞蹈教学对高校综合型人才素质教育的作用,以舞蹈培养高品位的“文化”人,是舞蹈教育推动素质教育的更深层的意义,这也正是高校素质教育所期待的。发挥舞蹈艺术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为高等院校及社会业余舞蹈艺术实践和兴趣发展输送正能量!

参考文献:

[1]张忻.音乐教育中的舞蹈律动[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9;

[2]崔惠林.浅谈舞蹈创作与文学作品的关系[ J ].大舞台,2010年07期;

[3]周振甫.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诗经译注(修订本)[ I ].中华书局,2010;

[4]老聃,庄周.老子·庄子[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2。

高校理论社团建设探析 篇7

关键词:高校,理论社团,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 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当代大学生要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 做到真学、真信、真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 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主导地位的需要, 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大学生理论型学习社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 是活跃校园文化的重要渠道, 因此不断加强和探索高校理论社团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高校理论社团作为一个理论学习性社团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开展, 各高校开始全面实行大学生住宿公寓化管理, 加上越来越多大学生在校外租房子。所有的这一切对大学生理论社团的宣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再次,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 当代大学生, 特别是理工科学生对于理论学习的兴趣普遍不浓, 甚至个别有排斥情绪。这是因为当代社会中, 实用主义思想在人们心中有了一定的地位,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代大学生。这种思想给他们造成了一种观念:理论学习并不实用, 因此也不甚重要。因此在当前形势下, 探索和建立高校学生理论社团的长效发展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试从契合校园文化、服务学生成长、创新活动载体和理论联系实践等四个方面探讨大学生理论社团建设路径和方法。

1. 契合校园文化

“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 是直接影响大学生成长的环境因素, 是高校教育机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因此, 高校要建设起具有本校特色的、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才能对大学生

大学生理论社团应走进学生生活。大学生理论社团的成立目的往往都是为了使大学生的理论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培养学生理论骨干。学生是理论社团服务的对象, 所有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展开。在开展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时, 应该避免让学生被动的参加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 应当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调动广大学生参与理论社团的积极性。

大学生理论社团应助推学生发展。大学生理论社团在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中应着力于助推学生发展, 让广大学生在参加理论社团组织的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 不断增强大学生理论社团的吸引力。

3. 创新活动载体

大学生理论社团要在当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 就必须不断创新活动载体。理论社团可以加强和学校关工委等部门的合作, 充分挖掘高校“五老”资源、发挥“五老”作用。同时积极开拓理论社团的网络平台, 拓宽活动覆盖面。在活动开展中要坚持走特色化和品牌化发展道路, 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

4. 理论联系实践

大学生理论社团在重视理论学习的同时要坚持理论学习联系社会实践, 让学生在学中用, 在用中学。理论社团可以精心规划面向全校学生的社会调研课题, 组织广大学生申报并开展调研实践, 聘请校内专家学者作为实践导师, 对学生的社会实践给予指导。同时积极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让广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

参考文献

论高校社团组织建设 篇8

一高校社团组织的特征

1自发性。高校社团组织的产生和发展不需要行政命令和强制手段,只要其成员共同拥有的兴趣爱好,即可组建社团组织。

2松散性。一般高校社团组织的领袖并不具有较高的地位和权力,只是该组织的负责人,为满足该组织成员的兴趣爱好而为大家服务,他的命令不具有强制性。这就决定了高校社团组织内部结构松散,行动靠自觉,没有强有力的制约和惩罚机制。

3自主性。从管理方式上看,尽管学校学生会、班级等正规学生组织也宣称实行自主管理,但它们自主管理的宽度和深度根本无法同社团组织相比,只有社团组织才能可以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管理。

4灵活性。从活动方式上看,高校社团组织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可以根据本社团组织的特征,采取任何恰当的形式来达成活动的目标和社团的宗旨。同其它正规学生组织相比灵活性极大,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

5群众性。高校社团组织发展成员的原则不分专业、不分年级、不分层次、不限制人数,每个人都可以平等地参加社团,因此有的社团组织的人数非常之庞大。而其它任何正规的学生组织的容量总是有限的,并受到严格的控制。

6即时性。高校社团组织难免会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并随社会思潮的起落而产生、发展、灭亡。一种思潮和流行的观念过时之后,根植于其上的高校社团组织也将消散,而另一种思潮的兴起又会使新的社团组织诞生。

二高校社团组织的分类

1依据内容进行分类。可分为政治性社团组织、经济性社团组织、科技性社团组织、艺术性社团组织、体育性社团组织、服务性社团组织、文化性社团组织等。政治性社团组织主要是分析国内外形势、学习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如哈师大的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经济性社团组织主要研究经济现象,参与一定的经济活动,如学生证券投资爱好者协会(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科技性社团组织,如学生航模学会(哈工大)、网络知识学会等。艺术性社团组织,如吉他协会(哈理工)、校园广告制作社(哈尔滨德强商务学院)、书画协会、影评协会等。体育性社团组织,如篮球协会、足球俱乐部、棋类协会、太极拳协会、踏青社等。服务性社团组织,如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心理健康活动室(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爱心社等。还有其他一些文化性社团组织,如勺子协会(哈尔滨德强商务学院,号召大学生们用餐时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而改用勺子)、绿色协会、心理健康协会(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等。

2从规模上进行分类。可分为优势社团组织和劣势社团组织。优势社团组织是指那些参加的人数比较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的社团组织,相反则被称为劣势社团组织。优劣仅是相对而言,一般说来初创的社团组织都是劣势社团组织,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壮大可能成为优势社团组织。

3从社团组织在不同高校的出现频率进行划分。可分为普及性社团组织和特色性社团组织。一般说来文艺、体育性社团组织大多属于普及性社团组织,不受专业限制,而具有专业特征性质的一般都属于特色性社团组织,如能源协会,但这并不绝对。

4从影响范围来划分。可分为开放性社团组织和封闭性社团组织。开放性社团组织是指力求将自己社团组织的宗旨融入到其他人的生活中,通过活动积极改变别人的态度。封闭性社团组织的活动则主要是为了满足其成员的需要和自我愉悦,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也不去主动影响其他人。

三高校社团组织的功能

1保健和发展心理的功能。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需要可分为呈金字塔型排列的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对大学生来说,前两种在一般的生活中都可以满足,归属的需要便上升为最主要的需要。只有归属了某个群体,心里才会踏实。从高校社团组织的年级构成可以看出,大一大二学生占绝大多数。他们由于刚到新的环境,不能很快适应,心灵感到孤独,需要一个可以归属的群体,以满足心灵上的空虚与迷茫。高校社团组织也因自身的这一特点吸收了大量的新生,帮助他们形成归属感,促进其心理成熟。另外在社团组织中,成员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有广阔的交流和沟通空间,并把冲突因素降到最低限度,这些有利于心理的健康和发展。

2发展能力的功能。高校社团组织发展的能力是多方面的,许多成员参加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发展自身的多方面能力。

3培养民主协作意识的功能。高校社团组织具有自发性和松散性,成员之间是平等的同志关系,维持这种关系的是共同的兴趣追求,而不是行政命令。因此,在高校社团组织内部,成员可以培养自己民主协作意识,公开交换意见,就不同观点平等地开展讨论,同时也要求高校社团组织的领导者有能力集中大多数人的意见并作出决策,掌握民主的工作方法。

4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的功能。培养独立创业者人格是大学生面对的重要使命。建立一个社团组织、运作一个社团组织都可被视为一种创业。参与社团组织也是在尝试创业、实践创业,为将来大展宏图奠定基础。

5塑造学生个性的功能。个性发展应该置身于高等教育发展的首位。班级授课制满足了人才统一性的要求,却压抑了学生不同的个性。而高校社团组织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个性发展空间。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创建、参加社团组织,扬长避短。

6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功能。大学生的闲暇时间较多,社团组织通过开展各种活动,用高尚、健康、科学的方式参与建设校园文化,丰富了单调的“三点一线”生活,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并且通过文化的微妙性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

7促进信息交流的功能。高校社团组织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是高速的,丰富的信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更多的人分享。无论从信息量还是信息交流渠道的通畅和多元性上,其它正规的学生组织根本无法同社团组织相提并论。这种非正规的信息交流拉近了院系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推动院系之间正规组织的交流与理解。

四高校社团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社团组织是学生自己的组织,为此学校管理层既要正视社团组织的存在,又要积极引导和支持社团组织的发展。在高校的社团组织建设中主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高校社团组织的地位问题。由于被定性为非正规的组织,大多数高校社团组织无论如何发挥作用,结果却总是被人轻视。之所以地位问题迟迟不能落到实处,归根到底是由学校的认识不深刻决定的,因此必须转变思想。重视社团组织并不是要轻视其它组织,只是要求给社团组织一个公正的、应有的地位,少排斥,多支持。首先,学校领导者要充分认识到社团组织的发展是达成学校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其次,院系管理者也要突破狭隘的自私观念,学生参加社团组织并不妨碍他们在本院系内的学习和工作,应鼓励学生参加社团组织发展个性。最后,作为一名社团组织成员要珍惜自己参加社团组织发展个性的机会,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追求自己的爱好,不受其他人的言语评论影响。

2高校社团组织的延续性问题。现在高校社团组织的发展连续性普遍较差,缺乏长远计划。刚开始成立组织时热情很高,“三分钟热血”过去之后便开始混日子。因此不少高校社团组织发展呈现的是波浪状前进,尽管存在的时间不短,但发展不大,有的还一直在走下坡路。因此领导者要针对本社团的综合能力制定行之有效的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并坚决执行。还要根据执行情况及时调整计划,保持社团组织持续向前发展。

3高校社团活动文化层次不高的问题。高校的社团组织建设要体现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因此活动要搞得有层次,而不要仅限于模仿,没有实质。要对活动的主旨有清晰的把握,仔细研究怎样开展才能把活动主旨表达出来,又要体现大学生的文化层次,要敢于突破,敢于创新,敢于付出。

4高校社团组织内部的作风问题。高校社团组织内部应充满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但现在不少高校社团组织内部存在着十分严重的官僚习气,民主制度遭到破坏,做事情全凭负责人的意志,甚至其他成员无法参与。因此一个社团要制定负责人选举产生制度和表决制度,其负责人必须由全体成员以投票的方式民主产生。进行决策时也应采取民主的做法,每个成员都要公开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理由,再综合考虑这些看法作出决定。

5高校社团组织的经费问题。经费问题一直是高校社团组织发展的一个最大的障碍。光凭学生的力量筹措经费是十分困难的。高校社团组织是群众性组织,活动的目的最终也是为了全校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能力提高,促成学校的培养目标,所以学校可以为之提供部分经费。社团成员也可以交纳一定的活动经费,但这个数量应当控制好,交多了就会影响成员的参与热情。一部分有能力进行社会创收的社团组织通过自己筹集资金也可锻炼对外交往的能力。经费少就必须认真考虑应该怎样合理使用,这也能锻炼组织者的理财能力。

综上所述,高校社团组织的功能决定了其在高校内不可替代的地位。由于笔者能力有限,本文对高校社团组织的突出特点——自主性的探究很有限。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环境的改善,赋予高校社团组织的自主性应当越来越大,活而不乱才是高校社团组织应当达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孝彬.教育管理学 (修订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2]王道俊, 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

高校学生艺术社团的建设 篇9

一艺术社团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005年,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 提出通过开展健康有益的学生社团活动,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不断引导大学生适应社会, 在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是凝聚学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 是对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补充。它具有如下几方面作用:

1. 高校艺术社团对大学生个体成长具有特殊的功能意义

艺术是一种非语言的沟通方式, 主要是通过音乐、舞蹈、美术或其他艺术创作过程, 来表达学生们内心的真实感受, 各种艺术形式成为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主要手段, 艺术技能的高低决定了学生在社团的地位, 这就激发了社团里的每一位学生都要积极参与进来。在课余时间, 学生们还要自觉地查资料和总结经验, 以此来提升自己在社团的能力和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这样, 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情商, 更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感悟力。

2. 高校艺术社团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在社团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指导教师应尽可能地去提升学生们的动手能力, 要让他们在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实际操作的能力, 要理论联系实际, 让学生在实践中做理论总结, 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其次, 当代大学生多为“90后”, 大多都是独生子女, 他们从小在家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 很少从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个体服从大局的意识淡薄。通过在团队的磨炼, 会让学生意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从而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这样, 在不断向社会和他人展示的同时, 获得了较强的自我认同感, 并会让他们意识到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社团每一位成员辛勤付出的回报, 也为他们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3. 高校艺术社团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沟通交流技巧,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社团作为自发的学生组织, 其内部就好似一个小型社会, 在平等、合作、自由的氛围里, 每个成员都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同时也促进了社团成员之间的交流, 为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创造了平台。高校艺术社团也是由不同专业的学生组建起来的, 他们能互相取长补短, 使不同专业之间相互融合, 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

4. 高校艺术社团在引导学生思想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学生社团具有媒介功能、调节功能、服务和监督功能, 是学校管理学生的中间层次和衔接点, 可以发挥其双向服务作用。学生社团活动已成为高校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的重要窗口, 这有利于真实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脉搏, 让教师及时调整工作思路, 让工作更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

二高校学生艺术社团建设现状分析

近年来, 伴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各大高校对艺术社团的发展与建设的关注程度正在逐步提高, 艺术类社团名目众多, 如动漫协会、舞蹈协会、摄影协会等等, 始终保持着稳定的发展势头。这些艺术社团不仅能使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还能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 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此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审美观, 也能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 加强自身责任感。

对于高校艺术社团来讲, 它的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可以带动整个校园文化的进步。艺术社团的创建体现了时代性、参与性、表演性、竞争性, 大学生们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 与社团成员一起学习、培养兴趣、展示技能、完善知识结构, 还可以锻炼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但目前高校艺术社团仍存在以下问题:

1. 艺术社团缺乏新颖、独特的创新活动, 看似青春具有活力的社团背后呈现出萧条沉闷的气息

在社团成立之初, 学生们都秉承着自己的兴趣和梦想, 兴致极高地一起创建了社团, 并形成了社团成立的宗旨和格言。但一些陈旧、传统性的活动方式让社团成员兴趣剧减, 没有了积极性, 参与活动次数减少, 经常有迟到、缺席或请假等现象, 社团成员就以“为任务而完成任务”的理念, 使其失去了原有的活力和动力。这些现象的出现源自社团活动的单调、枯燥、乏味, 加上社团干部缺乏威信或是工作进度缓慢等问题, 从而失去了对社团成员的吸引力, 导致学生对艺术社团丧失信心, 认为自己无法从社团中学到知识, 导致退出社团的现象。

2. 艺术社团活动缺乏经费支持

一般的群众性社团, 如摄影协会、COSPLAY协会等, 是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社团, 但由于没有活动经费, 没有展示场所, 导致这些群众性社团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 让学生无心经营社团, 导致失去人气, 也就没有了活动质量, 更达不到当初学生加入的目的。

3. 艺术社团缺乏优秀的指导教师, 社团管理制度混乱

一位优秀的艺术指导教师对一个艺术社团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大部分的学生加入艺术社团的目的是在培养兴趣爱好的同时能学到一技之长, 若是指导教师不指导学生、不鼓励学生、不管理学生,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导致学生学不到知识, 失去信心, 这个艺术社团就是一盘散沙, 社团的管理、发展也就缺乏有效的监督与指导, 这样就无法形成良性的循环发展机制。

三对高校艺术社团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高校艺术社团的建立, 提升了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是学生展示才艺的梦想舞台。为使高校艺术社团在校园中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下面从建设和管理机制上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

1. 艺术社团活动应与艺术公共选修课程相结合

艺术课程的学习和教育是高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 这就要求艺术教育教师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 这样学生才能在艺术公共选修课上学到丰富的专业知识, 课后学生才能把在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准确地运用到社团活动中去。进一步说, 也就提升了社团活动的质量和水准。社团的良性发展也要求艺术教师要不断提升专业素质。这种艺术社团与艺术公共选修课有效结合的机制, 才能更好地发挥艺术课程对艺术社团的指导作用。

2. 艺术社团要注重引导与指导相结合

现代大学生都爱好自由, 不喜欢受家长和老师的束缚, 他们都爱好新鲜的事物, 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心, 就在充满好奇的过程中, 指导教师应注重正确的引导, 也应对学生的学习做出指导, 既不能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口味, 也不能抹杀他们的创新思想。要注重引导与指导相结合, 只要方式和方法是正确的, 不管用哪种形式展示出来, 都应是合理的。

3. 学校应为社团活动提供一定的经费和场所

如果没有经费, 学生的活动就只能拘泥于嘴上的泛泛而谈, 并不能真正地投入到活动中去, 长久下来, 学生也就对社团活动失去了兴趣。另外, 学校也应为社团活动提供相应的场所, 比如多功能教室、音乐厅、排练厅、电脑机房等。这样, 社团活动的进行才有施展的地方, 社员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爱好才有展示的舞台。

高校艺术社团作为活跃在校园里的一种组织形式, 越来越被大学生所认可和接受。大学生艺术社团从不同程度上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也是提升校园精神文化和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桥梁, 我们必须予以重视。

摘要:高校艺术社团作为当代高校学生兴趣爱好的主要阵地, 对挖掘学生艺术潜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陶冶学生情操有着积极的作用。但目前高校艺术社团的建设过程中存在活动乏新、管理混乱、经费缺乏等问题, 阻碍了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本文通过对高校艺术社团现状的分析, 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 希望进一步发挥艺术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社团联合会 篇10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社团,途径

一、高校学生社团概况

近年来, 随着扩招, 高校学生社团数量、参与人数都呈上升趋势。大学生通过学生社团, 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目的, 在活动中培养了大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和奉献精神, 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社团成为了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有效平台。高校学生社团利用其自身的优势, 灵活地通过大量的、多层次的、多方面的活动, 促进学校的学风、校风建设及大学生成才, 并有力地化解冲突, 保证学校的稳定, 从而增加学生对学校的情感, 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在社团活动中, 大学生们思维活跃、情感表露真实, 使学生社团活动成为高校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的重要而真实的窗口, 这有利于高校真实准确地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

学生社团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需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进行引导、管理。首先, 管理松散、指导性差。大多数高校对学生社团都有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 但由于落实不到位, 缺乏有效的监督实施, 导致学生社团管理松散, 活动缺乏新意甚至很少有活动, 有的社团甚至名存实亡。其次, 社团活动层次较低。目前在高校中学生社团名目繁多, 但活动方式大同小异或活动内容单一, 通常缺乏整体策划, 缺乏教师指导。再次, 社团文化建设及知识技能运作水平的传承不足。随着成员的新老更替, 社团的发展水平往往呈暂时倒退, 导致社团水平总体上在一个水平附近波动, 无法持续提高。

这些问题涉及面比较广泛, 需由主管学生社团工作的团组织认真分析、研究, 有计划、有步骤地系统解决, 而思想政治教育一旦以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 寓教于乐的行式进入社团, 就能够更好地使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人心, 从而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和氛围, 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社团的重要意义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社团是保证社团正确政治方向的需要。近年来, 在学生社团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一些新问题, 特别是社会消极思想和错误思潮往往企图通过高校学生社团这一渠道进行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的渗透。为保证社团活动正确的政治方向, 我们应牢固树立阵地意识, 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腐朽文化对大学生的侵蚀, 自觉用马克思主义占领社团, 让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进入社团。

第一, 学生社团组织及其活动反映和体现着学生思想的一种倾向, 是校园文化和学生思想动向的晴雨表, 是学校育人工作不可忽视的因素, 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共青团是青年中的先进组织, 是中国共产党的后备军, 担负着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阵地意识, 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对大学生的侵蚀。

第二, 社团是由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 对成员约束力差, 组织松散。大学生思想存在着很多不成熟的方面, 目前学生社团还普遍存在着活动肤浅, 技术不精的情况。这需要共青团组织在社团管理中起到核心作用, 集中对学生的指导。

第三, 针对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比较突出问题:如社团发展不平衡, 社团之间良莠不齐;社团规范性不够, 管理制度有待健全;社团继承和发展不够, 缺乏持久的生命力等, 这些都离不开团组织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和引导。

新形势下,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工作, 实质上就是要加强党团组织对大学生社团的管理和引导, 政治上定向、干部上把关、工作上监督, 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社团的凝聚力、吸引力和生命力, 在社团运作中指导学生关注并正确认识社会, 实现社团的可持续发展。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的方法和途径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不仅需要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而且更要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发挥社团优势, 促进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一, 完善机制建设和管理制度, 加强学生社团骨干力量的培养。从社团的人员构成、内部环境入手, 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建立健全并切实落实学生社团管理办法, 规范学生社团资格的审查、章程的审定、活动的考核、年终的评比, 建立学生社团会员证制度, 在全校学生社团管理中形成校和院 (系) 二级管理体制。在教育改革新形势下, 我们还应积极把学生参加社团同综合测评、评奖评优挂钩, 吸引学生们参加学生社团活动。学生社团干部是社团的骨干力量, 要定期对社团骨干进行培训, 定期考核, 考核不合格者应劝其退出社团负责人的岗位。通过思想教育和实际锻炼, 努力造就一支政治素质较好、业务能力较强的骨干队伍, 从而把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第二, 做好社团指导教师的选配工作, 加强对社团活动的指导。选配一批政治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的指导教师, 是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的有效途径。这样既能提高社团活动的层次, 又能对社团活动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规范, 以保证社团的健康发展和大学生们的健康成长。高校要鼓励教师特别是“两课”教师担任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 既是提高社团活动的层次, 又进行正确的引导规范。对教师的评聘可制定相关的政策, 如“优秀社团指导教师”评选活动, 对指导教师付出的劳动加以肯定, 工作应考虑计入工作量。同时, 社团也可以邀请社会知名人士和专业人士参与学生社团活动, 要在全校形成一种大家都来关心社团思想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第三, 加大投入, 为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提供有力保障。要加大对学生社团的扶持力度, 多渠道筹措经费, 划出专项经费支持社团活动, 在社团活动场地和活动设施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高校应为社团开展工作划拨一定的专项经费, 对社团组织的一些有影响力的大型活动予以支持, 并鼓励社团采取接受社会赞助等方式多渠道筹措社团活动经费。通过开展诸如社团文化节、社团成果展示、社团巡礼等活动, 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主题和内涵, 创出社团的品牌, 提升社团组织的整体形象和文化品位, 不断丰富社团活动内容, 使学生社团真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 成为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

第四, 加强社团的党团建设工作, 扎实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学校要尝试在一些发展成熟、机制健全、团员集中、活动经常的社团中建立团组织, 将社团建设纳入共青团的组织体系和工作体系, 使学生社团真正成为共青团组织开展工作的有力延伸。在学生社团中建立临时团支部, 既是共青团组织建设的需要, 也是开展团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这样使每位团员都具备“一个身份”和“两种户籍”。即每个团员只在所在班级团支部中进行团员注册, 注册后的团员同属于学院团委领导下社团支部的共青团员。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学生社团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机制, 强化社团团支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第五, 发挥网络优势, 探索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的新途径。在信息社会化的今天, 学生社团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 社团与网络进一步结合势在必行。在网络上学生更容易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这样也方便了社团管理机构及时了解社团动向和社团成员的真实想法, 从而使社团管理工作更有针对性, 取得更好的效果。一直以来社团文化、知识、经验的传承不足困扰着社团水平的提高, 社团水平往往伴随着人员的新老交替而波动, 当社团活动水平再度提高后, 又很快到了下一次的新老成员交替。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网络化与信息化的手段得到有效的解决。如可以建设社团网站, 通过学校的网页将各社团联接起来, 可以方便各社团交流理解, 从而达到加强合作, 增进了解, 避免活动过度同质化的作用;可以通过社团博客及时记录社团的工作, 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总结方式, 也为下一届成员及时了解社团, 熟悉工作提供了真实可信的材料;可以通过建立学校统一“维基”百科的形式, 鼓励各社团成员广泛参与, 这种提倡人人参与、贡献知识的方式可以使社团举办过程中积累知识、经验更好地传承。社团中的很多项目需要大家协同工作, 采用网络化的在线Office就可以实现多人同时编辑同一份文档, 这样可以极大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 要顺应时代变化, 针对大学生特点, 让思想政治工作以大学生乐于接受的社团活动形式开展, 寓教育于活动之中。通过组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品味健康、格调高雅的社团活动, 在友好、理解、双向交流的氛围中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姜海燕.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的新途径[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3) .

[2]、赵红梅.学生社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载体作用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 2010 (10) .

高校社团联合会 篇11

所谓合作, 就是指配合或者共同完成某项活动或者任务, 在人类的生存过程中, 合作是最为常见的交流沟通方式, 直接影响了当代人的生活以及学习。在这样的共生行为之下, 合作精神就是良好合作方式的情感以及心理概念, 决定了人类在进行合作的过程中的情感意识倾向。所以想要拥有一定的合作精神, 保持良好的合作氛围, 就需要保证合作者在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的过程中向统一目标共同努力, 保证将优秀的思想品德融合到个人工作学习之中, 互相帮助、互相扶持。

从合作精神的角度来看, 只有以平等的姿态与合作者进行良好的相处, 才能够将团结合作的观念融合到自我工作思想之中, 保证促进团队合作能力, 提高合作效率, 保证合作的成功。所以, 在当代社会学习和生活中, 合作精神是必不可少的良好品德, 是维持正常、良好工作状态的重要条件, 也是个人文化素质和品德修养的体现方式。拥有一定的合作精神, 能够帮助现代人在社会交往与社会相处过程中良好与他人沟通, 为共同的利益或者目标而努力。在本文的研究中, 我们从大学生社团管理情况入手, 分析社团管理中合作意识的应用效果及意义。

2. 高校社团管理中的合作精神意义

大学生作为当前社会的高素质群体, 在进行相处的过程中虽然情感是沟通的基础, 但是合作精神仍然是维系良好关系的重要纽带。在高校社团这样的学生性群体管理之中, 管理者只有保证充分应用合作精神, 培养社员的协作能力, 才能够实现团体的共同利益, 保证社团之间能够以良好的合作行为来完成基本的社团活动。

( 1) 营造活动氛围

对于高校社团来说, 其所拥有的一群志同道合的大学生是保证社团发展的基础。而在新型教育理念之下, 社会和学校较为注重对于团结协作这一能力的培养塑造。所以想要保证社团管理能够为社团内部营造活动和学习的氛围, 首先就需要保证社团内部合作精神的建立与强化。一般来说, 合作精神的培养首先就是要塑造合作者良好的合作价值观, 保证社团能够明确的意识到在社团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在这样的合作精神塑造前提影响之下, 社团活动中的和谐、友好的合作氛围也就被自然而然的营造出来。

对于大学生来说, 合作能力以及合作思维都是合作精神的主要体现方式, 而从当前的社团管理角度来看, 管理者只要重点强调社团发展中合作精神的重要价值, 就能够引起社团的充分注意, 保证其在合作精神的应用过程中将和谐的活动氛围构建起来, 保证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工作的效率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

( 2) 社团系统化管理

在大学生社团之中, 社员内部的系统化管理是保证社团稳步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但是在当前大学生社团之中, 不和谐的社团问题时有发生, 导致了社团的系统化、科学性管理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影响着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 合作精神的塑造意义也重点体现在社团的系统化管理之上, 只有管理者多种方式提升社团内部的凝聚力, 保证社团发展能够顺应社员统一的发展目标, 保证在活动和工作中适当听取社团的合作性管理意见, 维持内部管理系统的稳定化, 保证传统的管理模式能够在合作精神的促进下完成革新与转变。

总体来说, 社团的管理并不是仅仅依靠科学的管理手法, 而是需要从社团内部的情感思维入手, 保证各个社员都能够团结协作, 在活动中互相影响、互相帮助, 这样既减少了管理者的管理负担, 还能够促使社团之间更好的沟通与相处, 使高校社团能够真正发挥其交友、互动的效果。

( 3) 促进社团竞争

在合作精神的发展过程中, 合作性竞争这一概念从其基础上延伸而出, 作为全新的发展与管理理念, 合作性竞争主要指在共同的活动思想和理念之下, 不同的工作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密切合作, 在发展氛围开阔的基础上实现共同进步、和谐竞争。从当前高校社团管理的角度来说, 社员之间缺少竞争精神就是管理者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所以有效的应用团队合作精神来促进社团成员的好胜心, 在与合作者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认识到合作与竞争密不可分的关系并积极参与到社团内部竞争中去。但是管理者需要对于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进行协调, 保证平衡、稳定的社团内部环境。

对于大学生来说, 沟通与交流是其所需要学习的重要环节, 合作精神作为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模式, 需要在社团管理中进行重点性的应用。但是在合作的对立面下, 竞争需要在合作的基础上展开。所以在当前的社团管理工作之中, 充分应用合作精神, 能够提升团队对外活动的竞争能力, 保证社团工作能够在社团和管理者共同的影响与维护下不断进步, 社团整体能够因此收获外界更好的评价和更多的赞扬。

3. 总结

社团作为大学生兴趣爱好活动场所, 是在合作形式的社员约定之间建立的。高校社团的管理工作想要顺利开展, 首先就需要保证合作精神的共同缔造。只有从社员的情感以及思维入手, 将合作精神的价值和意义向社员进行传播, 才能够保证共同的成员在井然有序的管理工作中为社团的发展创造动力, 不仅塑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 还能够充分保证社团内部的团结统一, 保证了社员之间和谐稳定的人际沟通与交流。

参考文献

[1]赵顺平, 潘月游.高校社团的作用、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 2014 (16) .

[2]易琳, 房居清.对高校社团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 (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02) .

上一篇:电路板电路下一篇:现代教师的师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