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探讨及其解决办法

2024-10-25

问题探讨及其解决办法(共12篇)

问题探讨及其解决办法 篇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汽车数量越来越多, 加油加气站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由于加油加气站的防雷是一个特殊的防雷系统, 在新建的加油加气防雷装置设计审查中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技术问题, 而有关规范又没有明确的规定, 在实际审查工作中缺乏可操作性, 因此有必要对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探讨和解决。

1汽车加油加气站的防雷类别

众所周知, 新建加油加气站防雷类别的确定是防雷装置设计审查的第一步, 也是做设计评价的着眼点。但在国家标准《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50156-2002) (2006年版) 》 (简称GB50156, 下同) 中, 没有明确规定加油加气站防雷类别。在新建加油加气站防雷装置设计中, 加油加气站防雷类别定为二类和三类的都有。个别设计院专家甚至认为在城市及人员密集等地方应定为一类。因此, 如何确定加油加气站防雷类别是防雷装置设计审查应首先解决的问题, 值得探讨。

加油加气站雷击爆炸危险区域主要有3个, 一是加油加气机附近;二是油 (气) 储存区周围;三是油气罐车卸油气区旁边。油气罐井区及卸油区虽有0区和1区, 但一般都在室外, 油气罐井埋在地下, 通气管都安装有阻火器 (兼有防爆功能) , 难以达到油气发生爆炸的条件, 只要在发生雷击时停止室外作业并按GB50156的要求做好雷电防护措施就可以起到防雷效果。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4年版》简称 (GB50057) 下同, 第3.5.1条规定, 当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面积占总面积的30%以上时, 该建筑物宜确定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加油加气站1区及2区的总面积占区总面积的20%, 按照GB50057的规定, 加油气区分为三类防雷建 (构) 筑物, 实际设计业是如此。但考虑到加油 (气) 区确实存在爆炸危险性, 在建造二类与三类防雷类别的建筑物时造价相差不大, 为安全考虑, 宜紧不宜松, 因此在设计中将加油加气站定为二类防雷建筑物业是合适的。

加油加气站站房及其他辅助用房虽属普通办公及生活用房, 体积系数小, 但考虑其与爆炸危险区域相邻, 应根据GB50057的规定, 防雷类别宜按第三类或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设计防雷装置采取防雷措施。

2汽车加油加气站防直击雷装置

2.1接地装置

目前, 加油加气站接地装置大都采用共用接地装置, 也就是说防雷接地、防感应雷电接地、防静电接地、电气接地共用一接地装置, 其接地电阻阻值不应大于4Ω。接地应围绕建筑物作环形闭合接地装置, 在每根引下线处, 布置2~3根垂直接地地极, 垂直接地极长2.5m, 地深0.7m以下, 作用是降低冲击接地电阻及固定环形闭合装置。接地网应在油 (气) 罐卸车场地, 加油加气机安装处, 配电盘进线处, 埋地油气罐通气管处等焊接处接地支线, 为上述设备作接地用。

2.2防雷引下线

加油加气站大都利用了结构柱内钢筋作为避雷引下线, 但是还应该考虑到引下线及接地极的间距问题。根据GB50057第3.3.3条、第3.4.7条的规定, 第二类、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引下线的平均间距应不大于18m、25m。对于砖混结构的站房, 建议引下线采取暗敷的方式, 在站房背面两角或两侧设测试点一组。

防雷引下线宜采用圆钢, 明敷时, 直径不应小于8mm, 暗敷时, 直径不应小于10mm;若采用扁钢, 明敷时, 横截面积不应小于48mm2, 其厚度不应小于4mm, 暗敷时, 横街买年纪不应小于80mm2;可利用柱内两根钢筋焊通过引下线, 同时应尽可能多的布置引下线, 引下线不应少于2根, 且均匀布置在加油加气站站房四周, 地下部分与接地网焊接。

2.3接闪器

当加油加气站的罩棚为钢网架金属屋顶时, 若金属屋面符合要求时, 可直接利用其金属屋面作为接闪器, 此时可不用再另设避雷针或避雷带 (屋顶有其他需要保护的物体除外) 。如果罩棚是非金属屋顶, 则必须在屋顶安装避雷针、避雷带并组成尺寸不大于10m×10m或12m×8m与20m×20m或24m×16m的避雷网格。在设计审查时, 罩棚能保护到站房, 则站房顶部可不设避雷带, 否则必须加设避雷带或避雷网。

新建加油加气站大多已不采用避雷针做接闪器, 但仍有部分加气站或加油站气合建站采用电力被雷震做接闪器保护工艺装置区, 其接地装置不与加气站或加油加气合建站联合地网相连。审查时应特别引起重视:独立避雷针接地装置与被保护物的水平距离和与联合地网在地中距离不应小于3m。

新建加油加气站可燃性气体放空管不在接闪器保护范围内时, 可设计避雷短针作局部保护。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应高于管口不小于2m, 避雷针距管口的水平距离不得小于3m。

3汽车加油加气站雷击电磁脉冲防护

3.1等电位连接与接地

加油加气站围绕建筑物作环形接地装置和金属管道。电缆金属外皮, 导线保护管, 均应在与环形接地装置交叉处相连。加油加气站内的所有需要接地的设备与构件, 如油气罐、加油加气机、通气管、配电盘、电子系统配电盘、开关、灯具等都要与接地网相连接, 使相邻的金属导体及设备上的电势 (电压) 相等, 防止雷电反击火花及使维护操作人员发生电击事故, 保护设备及人身安全。相邻的金属导体及设备应用导电体跨接。

所有进入室内的电缆, 在入户端均应将电缆金属外皮、电缆入室管套用16紫铜软线与接地系统相连。室内所有金属导电部分, 包括电器线电缆金属铠装层及其保护钢管两端、建筑物金属构件、外墙上的所有金属外窗及金属构件都必需用16紫铜软件与室内接地网焊接, 焊接部位需作防腐处理。

3.2电源系统的防护

加油加气站税控加油加气机、液位仪、计算机、监控系统等微电子设备易因雷击电磁脉冲干扰而损坏。近年来新建加油加气站在设计防雷装置时, 普遍已考虑防雷击电磁脉冲设计, 但在SPD选型匹配上不尽人意。

3.3信号控制系统的防护

目前大、多数加油加气站都是通过电脑对加油加气站进行智能化的管理, 站内通常装设有大量的电子通讯、控制设备。在对新建加油加气站防雷装置设计审查时既要考虑外部的防雷措施也要考虑内部信号控制系统的防雷。

加油加气站营业厅液位仪测仪引出的液位仪控制线上安装额定负载电流1~1.5A的大功率特殊信号电涌保护器, 用于液位仪检测仪信号线路的保护。在从营业厅加油加气机总控制线上应安装精密的控制信号电涌保护器, 用于加油加气机总控制线路的保护。

加油加气站的电话线路很多是架空引入的, 雷电波很容易通过电话线进入而击毁电话机, 因此有必要做好电话线的防雷。最好的办法是在电话线进入室内前穿金属管埋地, 埋地长度不宜小于2p, 金属管应首尾接地到地极上引入, 并安装专用的电话避雷器。

在办公机房ADSL网络通讯线、ISND网络通讯线、PSTN拨号网络通讯线的MODEN前, 即网络通讯线路的进线端, 安装网络信号信息系统电涌保护器, 用于各设备网卡及网络通信线路的防雷保护。

在办公机房监控设备机柜由建筑外加油坪进入的摄像机视频传输线路上安装视频信息系统电涌保护器, 用于监控设备信号线路的防雷保护。

3.4合理布线

当汽车加油加气站的屋面上装有避雷带作接闪器时, 动力配线与电子信息系统配线, 应尽量远离避雷带的引下线, 最好两者相距2m以上, 否则应套钢管加强屏蔽。

加油加气站的信息系统应采用铠装电缆或导线穿钢管配线。配线电缆金属外皮两端、保护钢管两端均应接地。

直埋电缆在车行道下净埋深度不低于1.2m (此时无需穿保护套) , 在其他位置净埋深度不得低于0.8m。当电缆敷设在其他管线的下面, 垂直净距不低于0.25m。直埋电缆在进入室内穿DN100热镀锌钢管, 敷设钢管的根数和原则为:1) 同种类型的电缆可共套管敷设, 不同类型的电缆需分套管敷设;2) 同一根套管内敷设的电缆总截面不宜超过套管截面的50%, 同一根套管内根数不允许超过8根。电缆出地面后需穿热镀锌钢管敷设, 然后经防爆挠性连接管与设备接线盒相连。

4静电防护

储存油 (气) 品的钢油 (气) 罐, 均应设计静电接地, 非金属油罐应设计防静电导体, 且与金属管线有良好的连接。地上和管沟敷设的油管的始、末端、分支处及直线间隔20~30m处, 应设置防静电接地装置, 接地电阻不大于30Ω。管线、机泵、罐车及卸车口、加油加气的售油机和加油机枪等金属导体均应设置静电接地系统。罐车防静电接地应选用16mm2紫铜软线。紫铜软线一端用铜线鼻压接与临时接地装置用螺栓连接, 另一端用电焊钳与罐车相连。加油加气枪的防静电接地可通过输油软管内的铜线接地。防静电接地可与防雷接地共用同一接地装置。LPG罐车卸车台的管口及软管、加气的加气机操作软管及加气枪应采用截面不小于6mm2的铜丝跨接。

电缆沟内要用沙填实, 电缆不得与油品、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管道、热力管道敷设在同一沟内, 这是为了电缆与其他管道相互影响。

对金属管道口的法兰等的连接处应采用金属线跨接。当法兰的连接螺栓不少于5根时, 在非腐蚀环境下不可不跨接;在腐蚀环境下, 还需要进行跨接。为防止法兰、胶管两端连接处由于接地不良易发生静电或雷电火化均采用金属线跨接, 地上或管沟敷设管道的始末端和分支处应设防静电荷防感应雷的联合接地装置, 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Ω。

总之, 汽车加油加气站防雷装置的特殊性在于其具有雷击爆炸危险的可能性。因此, 新建汽车加油加气站防雷装置设计审查, 宜按第三类或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进行, 在此基础上必须充分考虑汽车加油加气站的外部、内部防雷措施。

参考文献

[1]GB-0159-2002,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M].1992.

[2]GB50057-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M].2000.

[3]欧清礼.汽车加油加气站的雷电与电涌防护[J].第三届中国防雷论坛论文摘编, 2004.

问题探讨及其解决办法 篇2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部分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他们面临着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问题。也是我们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因此,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执政为民的一个根本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解决好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是关系到农民今后生存及长治久安的大事。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在亲身经历与自己的生产方式迥然不同的巨大变革中,失地农民因文化程度不高、缺乏就业技能,在就业方面处于劣势,为认真做好失地农民就业促进工作,我们应该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确保失地农民长远生计有保障。

一、基本情况

全区共有失地农民 32586人,失地农民劳动力18737人,失地农民劳动力就业14359人。截止目前,参加技能培训2833人(含失地农民);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5039人,创劳务收入4504.64万元。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辖区单位就业人员学历结构中、大专以上学历的27523人,初中及以下学历的8751人。

根据市场对劳动力的技能需求和有培训意愿人员的培训意向,积极开展各类技能培训,针对辖区失地农民,开展各类技能培训,1

不断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采取企业订单、市场运作的方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培训。通过安宁区就业训练中心与各街道劳动保障所共同开展各类培训,截止目前,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班共30余期,其中包括;物业管理、家政服务员、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创业培训、营业员、手工编织等。截止目前,培训各类人员(包括失地农民)等共计2833人。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千方百计动员、鼓励、扶持、推动、促进失地农民自主创业,大力助推全民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一是通过宣传鼓动、典型促动、政策推动来激发劳动者敢于创业的激情,利用各类招聘活动,为失地农民求职者与用工单位搭建平台。二是通过创业培训、创业项目推介等来提升创业者的创业技能。三是积极发挥小额担保贷款的作用,通过工商、税务部门落实减免政策,就业服务部门提供贴心服务来合力支持创业者成功创业。正是因为这些扶持创业举措的实施,进一步转变失地农民的择业观,助推了更多创业者走向成功,不断推进了全区全民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农民在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后,在其自身观念以及与其相联系的随之而来的就业、保障等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焦点,这是一个全新的问题,也是解决农民转市民的关键。从目前情况看,失地农村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思想观念没有根本转变。一方面,就业观念差。农民失去土地后,其生活习惯、思想观念还停留在原有的层次上,仍存在只要有土地就有饭吃,就有保障,失去了土地就等于失去了

生存的权利,只能依靠政府、依靠补助救济,通过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通过其它途径实现就业的意识较差。另一方面,社会保障观念淡薄。村民对到了不能工作的年龄将如何保障自己的生活问题的回答是:到时候再说吧,先把眼前的吃饭、孩子上学问题解决了就行。

(二)就业安置困难。从我区目前的产业结构来看,有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处于就业不充分状态,加上今后新增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将不断增大。从无业农民情况看,失地的中老年农民失业比率比较高。具体分析:一是企业提供的再就业岗位有限,安置大龄下岗职工十分困难,再要安排失地农民的就业更难。二是受下岗职工和外地来的打工者的冲击,就业岗位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上无地农民对工作挑肥拣瘦,这与外地农民工“肯吃苦、低报酬”的优势形成鲜明对比。三是农民素质低,尤其中老年农民素质更低,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更难。由于文化程度低,掌握新技术难度较大,再就业困难重重。四是部分村办企业效益不佳,也使失地农民减少了就业机会。五是失地农民中“弱势群体”就业难尤为突出。这不仅包括身体上有缺陷的残疾人和体弱多病者,还包括40岁以上的妇女,50岁以上男子农民。这些人有土地补偿金,生活还能勉强维持,一旦补偿金用完了,生活将无着落。

(三)社会不安定因素多。失地农民中的青壮年由于无事可干,出去打工又怕累,又嫌报酬低,加上有一定补贴,就是在村

里闲逛。他们因为年轻往往觉着生活无聊,于是或结伙闹事,或坑蒙拐骗干起违法勾当。此外,因土地出让或补偿金问题处理不妥而引起村民集体上访因素增多。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

三、对策建议

(一)加快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实力。推进农民市民化,城乡一体化,必须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就业的基础是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了,经济实力增强了,才能为失地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使他们安居乐业。

1、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实践证明,中小企业在解决劳动力就业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在资本积累阶段,尤其需要使用大量低成本的农村劳动力。因此,要继续依托失地劳动力所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借助征地补偿中村集体留存部分,凭借有利的区位优势,要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和发展适度规模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2、加快市场的建设。吸收更多的失地农民从事二、三产业。市场的集聚作用在解决就业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大力发展外向型企业。强调企业在征地办厂时就要与被征地村签订劳动用工合同,最大限度地优先安置失地农民。

(二)大力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失地农民就业能力。农村劳动力技能偏低是当前影响其就业的重要因素。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培训。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把劳动保障、农业、水利、科技、建设、社会团体等有关部门和行业现有的培训基地确定为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构,落实培训职责和任务,形成工作合力。定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失地农民的就业竞争能力。

1、培训方式。采取定单培训和意向培训的方式进行。定单培训即针对用工企业所需用工条件,对征地农民进行专门的技能培训,培训后由企业负责安置就业。意向培训即根据农民的技能需求和就业愿望有选择性地组织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培训后组织参加劳动力市场,实现就业。

2、资金筹集。采取从征地调节资金中留存一部分、村集体出一部分的办法解决,保证有充足的培训经费。

3、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培训经费由政府或有关部门设立专户统一管理。根据农民培训要求联系培训单位,与单位协商所需费用,并印制成培训券发放到农民手中,由农民持券参加培训。具体办法是:对现安置在村办企业中的劳动力根据工作岗位的需要进行一次岗位技能培训,符合条件的发给职业资格证书。对现从事个体或失业农民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符合条件的发放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就业的必要条件。

(三)积极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制定公平合理的农民工就业政策,构建符合城乡统筹就业要求的就业管理制度。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彻底取消限制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歧视性政策,清理各种乱收费现象,使农民工与城镇职工享有同样的社会保险待遇。要在就业安置中,大力

鼓励用地单位和企业把适合的岗位优先安排给失地农民,并建立使用失地农民数量与用地规模挂钩的制度,规定进园区企业每使用一定亩数土地后,相应安排一定数量的失地农民在本企业就工,并签订三年以上的劳动合同。对新办企业安置失地农民的并签订三年以上合同的,企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对村改居后的公益性岗位、辖区内的机关事业单位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本村劳动力,尤其是4050人员,并同时享受国有、县以上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失地农民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对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农民参照下岗失业职工的办法,发放《再就业优惠证》,享受与国有和县以上集体企业下岗失业职工同等的再就业优惠政策。同时,享受新办企业和小额贷款担保的优惠政策。

(四)健全完善三级就业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区、街、村(居)三级就业服务网络,为农民提供及时的、有价值的就业信息,并为他们提供免费的中介服务。在条件较好且闲散劳动力多的村定期举办劳动力市场,免费进行职业介绍。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实现异地就业。设立专门的就业服务热线和网络,为劳动力提供及时、便捷的服务。

问题探讨及其解决办法 篇3

【关键词】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影响因素;对策

无公害蔬菜是针对当前受污染蔬菜所提出的新概念,指的是蔬菜种植人员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标准和栽培技术生产出的无污染、安全、优质以及营养价值高的蔬菜,这种蔬菜的特点在于其不含农药以及其他有害物质,或者是蔬菜中的农药、重金属以及其他化学成分的含量完全符合国家标准,人们食用之后不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危害。

1 影响无公害蔬菜生产的主要因素

1.1 空气因素

空气因素是影响蔬菜质量的重要因素,若使蔬菜长时间生长在受到污染的空气中,则种植在该地区的蔬菜也会受到污染,严重情况下蔬菜还可能会枯死。例如,某地区的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硫、氯气等有害物质,该地区蔬菜的叶子明显偏黄,有的还会表现出枯死现象。也有的蔬菜从表面上看没有任何症状,但实际上已经受到了严重污染,例如,有些地区的空气受到严重污染之后,该地区的蔬菜的有害物质含量明显偏高。时间长了,会有大量的有害气体侵入到蔬菜的内部组织中,直接影响到蔬菜质量,人们在食用了这种蔬菜之后,对身体也会产生一定的危害。

1.2 水质因素

在工业化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水源受污染的情况特别多。例如,许多工业废水未经处理便排入到江河中,给江河中的水源带来了极大的污染,这种受到过污染的水质会给蔬菜造成极大的损伤,蔬菜吸收了大量工业废水后容易发生蔬菜组织受伤的状况。此外,许多有害物质也会顺着蔬菜的根侵入到蔬菜的整个组织内部,从而直接影响到蔬菜的质量。

1.3 土壤和日照因素

生产无公害蔬菜,其前提之一是选择优质土壤。然而,当前我国土壤受污染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直接影响到了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效率。此外,日照因素也是影响无公害蔬菜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

2 无公害蔬菜栽培存在的问题

2.1 无公害蔬菜各标准的制定与推广实施不同步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蔬菜产业的发展,我国政府也推行了不少关于《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规程》以及《常用农药使用规则》等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标准,并且这些政策都比较完善。例如,在《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中明确规定了从蔬菜品种的选择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收获的执行标准,然而,很多菜农在实际的蔬菜生产活动中并没有按照这些标准来执行。

2.2 无公害蔬菜的管理与检测体系不完善

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很多地区蔬菜市场的管理人员没有切实地把好无公害蔬菜质量关,致使市场上所出售的无公害蔬菜达不到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是很多地区的无公害蔬菜管理体系以及蔬菜检测体系不健全,蔬菜管理市场制度的缺失使质量检测工作失去了应有的制度保障,从而直接影响到了该工作的管理效率。

2.3 有关部门对中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禁查力度不够

在生产无公害蔬菜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控制好农药的使用量,这是无公害蔬菜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中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是影响无公害蔬菜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有关部门对中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禁查力度不够,致使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效率迟迟得不到提高。

3 解决无公害蔬菜栽培问题的主要措施

3.1 建立与健全无公害蔬菜质量检测监管体系

我国政府要建立和健全无公害蔬菜质量检测监管体系,为质量监管部门的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同时,无公害蔬菜质量监管部门要严格遵照相关制度,对无公害蔬菜生产市场进行有效监管,从而保障无公害蔬菜的生产质量。

3.2 培育和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是解决无公害蔬菜栽培问题的重要措施,规范化、标准化的无公害蔬菜基地能够为无公害蔬菜生产提供良好的环境,因此,菜农要加强对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重視程度,为蔬菜的生长创作良好的前提条件。此外,大规模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建设还需要依靠政府的力量,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工程的政策扶持以及资金投入,逐步培育和完善无公害蔬菜市场。

3.3 加大宣传,提高人们对无公害蔬菜的认识

很多菜农在种植蔬菜的过程中没有意识到蔬菜的质量还比数量重要,不少菜农在种植蔬菜时只顾着保护蔬菜的数量和卖相,而完全忽视了蔬菜的品质。例如,有的菜农在防治虫害时使用大量杀虫剂,而这些杀虫剂大多含有有害物质。蔬菜的品质是直接关系到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菜农缺乏质量意识的现象不利于我国蔬菜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此类问题,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对无公害蔬菜的宣传力度,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4 结语

影响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因素有很多,例如空气因素、水质因素、土壤因素、化肥因素、化学农药等,这些因素都会对蔬菜质量造成直接影响,因此,为了切实提高我国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效率,有关人员必须通过一系列措施对无公害蔬菜生产环境进行有效改善,从而推动我国无公害蔬菜生产业获得更大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黎明.青海省海东地区无公害疏菜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05):371.

[2]韩瑞智,刘永刚,王丽丽.松原市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制约因素及解决途径[J].吉林蔬菜,2010(06):80-81.

[3]岳兴星.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对策[J].蔬菜,2010(02):29-32.

作者简介:

问题探讨及其解决办法 篇4

关键词:铺路,机械冷却系统,风扇,发动机

1 铺路机械冷却系统存在的不足

现在铺路机械的冷却系统还采用老式的曲轴定转动比驱动, 铺路机在工作的时候由于一部分化学能转化成热能 (无用功) 就会致使铺路机械内部装置温度过高, 温度一旦超过机械的额定温度就会损坏机械装置, 老式机械由于技术水平落后等因素存在着预热时间长、不同条件下散热任务分布不均衡、启动转矩大、低速大负荷时产生的热量多等弊端, 但是冷却系统始终以一个标准给机械冷却, 这时就不能满足铺路机械冷却的需要, 与此同时在高速小负荷工作时, 产生的热量不多, 冷却系统还是以一个标准去冷却机械, 又导致冷却能力过剩的问题, 以上的问题导致了铺路机输出效率低。铺路机械冷却系统基本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1 负载问题

一些特定的工作环境会给机械设备带来一些负载问题。铺路机械运行的工况都较为恶劣, 如:高温、多粉尘等条件, 这些外在影响因素带给发动机较大的负担, 产生巨大热量, 使得包括发动机在内的各个器件温度升高。由于近些年铺路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各个城市对铺路工程的作业量需求大大增加, 老式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冷却能力不足, 难以完成长时间的连续工作, 从而延误工期、耽误城市的发展。

1.2 阻力问题

一个是发动机冷却系统自身结构单一, 增大了冷却系统的空气阻力, 造成冷却空气和冷却液的温差过大, 不利于发动机的散热和排热。另一个是润滑不好带来的阻力。由于温度过高, 润滑油烧蚀, 润滑系统工作不良, 使各个元件之间发生干摩擦, 产生阻力, 并且磨损机械。

1.3 结构问题

铺路机械内部机械结构的合理安排对散热也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如:一些机械结构安排不合理把产热器件安装在机械的最里面致使散热不方便;我们常常只考虑发动机的冷却问题而忽视了其他产热元件而不对其他产热元件安装散热系统, 这样也会导致铺路机械内部温度过高而不能正常工作;有的冷却系统让冷却空气流过液压油的散热器后在流过发动机的散热器, 如果用两个冷却系统分别让其经过液压油和发动机的散热器就会提高热交换速度, 达到更好的冷却效果。

2 铺路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改进方案

发动机冷却系统主要由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电控单元 (ECU) 、电磁比例溢流阀、液压泵、液压马达、油箱、冷油器及粗精过滤器等组成。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由冷却温度传感器检测发动机的温度, 把收集来的信息传给电控单元 (ECU) , 电控单元 (ECU) 处理收集来的信号进行分析最后发出控制信号, 进而调节电磁比例溢流阀的输入电流, 进而控制溢流阀的调整压力, 调节发动机冷却风扇液压驱动系统及液压马达的进出口压力差, 油压的改变就会对冷却风扇和水泵起到调速的作用。

2.1 避免频繁启动冷却风扇

冷却风扇里面的主要驱动装置也是发动机, 频繁的启动发动机就会使发动机产生更多的热量, 冷却风扇的最大转速要根据最大负荷时产生热量来定, 可通过控制电磁比例溢流阀来控制其中电流最后控制电动机的转速, 改变电流的大小就可让风扇在最大和最小转速之间运行。

2.2 控制温度

液压油冷却系统, 液压油的冷却风扇采用电动机驱动。液压系统中的液压油温度, 一般应控制在30-50摄氏度范围内, 最高不应高于70摄氏度, 最低不应低于15摄氏度。液压油温度如果不在其额定的温度下工作就会致使铺路机械不能正常工作, 严重的甚至会损坏机械设备, 所以我们应该严格控制液压油的温度, 最高不能超过60摄氏度, 最低不能低于50摄氏度, 只有在这个温度范围内机械才能正常的工作, 满足铺路机的工作条件。

2.3 冷却各个发热部分

现在对铺路机械冷却系统的的改进策略有很多, 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就是:对多个散热器件安装独立的冷却系统, 因为在铺路机的装置中不同的机械设备对冷却系统的冷却能力要求不一, 所以把冷却系统分为多个单独的冷却系统能降低能耗, 还能更好的达到冷却目的, 在铺路机机械中主要把冷却系统分为发动机冷却系统和液压油冷却系统两大部分, 共用一个电控单元对他们分别控制, 从而达到更好散热目的。

3 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铺路机械冷却系统存在的问题, 总结了铺路机械冷却风扇驱动方式的发展现状。单独利用一种驱动方式的冷却系统显然不能满足铺路机械冷却系统的要求, 因此在铺路机械冷却系统的研究与开发中, 也可以把需要散热的机械器件分别进行冷却和传统的冷却系统相结合, 达到形成更好的铺路机械冷却系统, 让铺路机械设备能够克服恶劣的条件和难以长时间工作的问题, 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城市建设、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

参考文献

[1]肖成永, 李健, 张建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建模与仿真[J].计算机仿真, 2003, (09) .

[2]朱建军, 郑国璋.465Q汽油机冷却系统的改进[J].内燃机工程, 2003, (03) .

[3]张铁柱, 张洪信.内燃机冷却风扇温度控制液压驱动系统技术研究.内燃机学报.

[4]胃新栋, 乔俊卫.内燃叉车冷却系统性能的改善.

问题探讨及其解决办法 篇5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对铸件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汽车发动机缸体、缸盖类铸件,不仅要求材质好,而且还要求尺寸精度高、表面光法、重量轻。为此,作为影响铸件质量的关键工部�;�;造型工部,纷纷采用新的工艺和设备,以满足铸件质量和产量的要求。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引进的高压造型线、气冲造型线、静压造型线已有60条左右;国内自己设计制造的高压造型线、气冲造型线已有70余条。

从使用情况来看,这些造型线确实为我国的铸件产量和质量的提高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与我们的希望来比,还很不够。进口线的实际生产率一般在设计能力的5080%,国产线现在使用的估计只占50%,而在这50%中,开动率也较低,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方面。

二。存在问题

1.设计存在的问题

由于造型线设备复杂,动作多,逻辑性强,因此,设计中就难免有考虑不周的地方,特别是造型线设计的初期,问题更多,比如:材质选用不合理,元件选用不当,逻辑关系不强等。这就决定了我国早期的高压线多数运行状况不太理想。比如:某大厂在70年代初期设计了一条高压造型线,制造安装后一直没有使用,其主要原因是:设计时许多辅机上的垂直液压缸原始位置设在中间位置,由于国产液压阀的泄漏,致使许多辅机不能处在原始位置;运行部件没有考虑制造的误差及液压泄漏,经常相碰,该联锁的电器上也没有联锁,放了这么多年,给工厂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听说最近要拆掉。国内如此,国外的造型线也同样存在设计上的不足,比如某厂引进一条高压造型线,由于设计时没有考虑砂箱走边的检测及清扫,以至砂箱的进翻箱机时经常卡死,甚至把翻箱机顶坏。还有一家厂引进的静压造型线在设计时工艺性考虑的不周,使上箱在下箱上边翻箱,从而导致造好的下箱内腔掉进砂子,造成铸件缺陷。

2.设备可靠性差

影响设计可靠性的因素主要有设计、制造、安装、生产管理、维修等。

设计中零件选用不当,材质选用不合理,是影响可靠性的重要原因之一,过去着重强调了国产化和降低成本,因此,元器件全为国产件。但由于国产无器件质量不过关,严重影响了造型线的开动率。比如:由于机械传动的误差,会导致转运车上的轨道与冷却道轨道对不准,致使输送器小车和砂箱脱轨,造成较长时间的停车;同样规格的密封件,国产的只能用3~6个月,而进口的能用12年;同样的管接头,国产的就漏油,进口的就不漏油,仅此一项,某一条造型线严惩时每年将漏油200多吨,价值100多万元;由于接近开关发讯不准,也常导致误动作造成停车;液压阀及气动阀的泄漏和精度不高,也是影响造型线开动率的主要因素。比如某厂造型机的控制不仅有电器联锁,而且有气动联锁,气动控制管路的管子是Φ8×1的,连接的管接头较多,由于管接头及气阀的漏气,常使控制气路压力降低,不能使气阀动作,为此,不得不冒险将部分联锁取消。

制造质量的好坏,也将影响造型线的开动率,包括内在质量和尺寸精度。比如:由于加工精度达不到要求,造成设备移动部分和固定部分相碰,定位不准等故障;由于元件的材质或热处理达不到要求,将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由于液压系统的清理不干净,导致油液污染,使阀卡死的现象也经常出现。我到过一个现场,两台主机的工作台同样是球铁的,一台球化好了,用了几年就没问题,而另一台,没有多久就坏了,断面象马蜂窝似的。再如,某厂引进的气冲线96年投产以来,主机工作台油缸已更换了三次,第一次没过保质期就坏了,结果索赔了一台,此后,每两三年更换一次。另外,电线接头长时间使用后引起松动,也导致坏电路二三次。

安装不按规范,偷工减料,也是造成可靠性差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安装时对管子不按规范进行清洗,该氩弧焊的用普通焊代替,造成管子里边有焊渣;该装管夹的地方不装或少装,造成管子震动,管接头松动,时间一长开始漏油;该用RVV软线的地方,用KVV代替,宜造成断路;该用螺栓固定的地方一焊了之,等等。

3.维修困难

由于设计人员现场经验不足,设计出来的设备往往只注意功能性,而没有注意维修容易,比如有些易损件或耐磨件,在制造厂装配时依次可以装上,但如果使用过程中磨损了,需要更换,则必须大卸八块,才能换上。这样,既费时,又影响了整个设备的精度。再如,过去将滤网放在泵的吸油口,并埋在油箱内,由于油的污染,经常要对滤网进行清理,但清理一次滤网必须先把油抽干净,而不是将滤网放在回油管上,清洗更换都方便。在阀箱里或多管平行的地方,安装管夹时,没有留出足够的维修空间,一旦一根管子漏油,必须选把别的管子拆掉,才能拧紧,形象地说,就跟栽葱的一样。

制造过程中不注意质量,零件严重超差,也是造成维修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一个零件与另一个零件为过度配合,由于加工超差,装配时变成了过盈配合,一旦零件出了问题需更换时,就很难取出。还有,经常拆装的缸端管接头,不用球铰接头,而用端直角接头,从而给维修带来困难。

安装时只顾管子、电线走向,而忽略维修的可能性的情况也是常有的,比如,有些设备距地沟壁有一定的距离,本来是作为维修空间用的,但安装时不注意,觉得走管子或电缆桥架挺方便的,就装上了,但使用维修时就叫苦了。

4.生产任务不足,成本较高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铸件成本的高低显得越来越重要了。近几年来,由于乡镇和民营铸造企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城市的环境保护要求,再加上乡镇和民营铸造企业的成本较低,企业经营灵活,这些企业的铸件在市场上的份额越来越大,从而导致一些具有造型线的大中型企业生产能力不足。例如:现在许多厂爱“开三停四”,一个月上半个月的班,由原来的两班或三班改为单班,经常放长假等。

造型线的运行成本较高,也是影响使用的一个因素。如果开动造型线,必须所有设备开动,包括相关工部的设备,这样,用电量较大,同时,所有人员都得到岗,再加上漏油损失,在产量少的情况下,开机将很不划算。比如:有一个厂原来产量很大,上了一条气冲造

型线,后来,产量锐减,开动造型线明显不划算,再加上实行成本核算,只好将造型线封存,改为地面造型。

5.管理不善

没有通盘计划,各自为政的现象严重,致使一些企业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盲目上马,但后来由于资金不足,产品不对路等原因,造成虽已有较大投入,但尚未形成生产能力而闲置着的设备数量也不少。

企业内部管理不善,主要表现为:维修人员责任不明确,没有明确的设备维修制度,备件采购和维修脱节,维修人员素质较低,工资待遇差等。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操作工上班时维修工在休息,操作工下班了维修工也下班了,至少设备是否需要备件,是否带病工作,是束需要维修,没有人去管,只有设备实在开不动了,才去修理,而这时换上的备件往往又不合适。比如某厂造型线上的备件是由设备科来组织,线上该备什么,备多少,基本不与维修人员通气,买来的备件也不与造型线上实际使用的实物对照,因此,常常出现原来是24伏的阀,更换时变成了220伏;应该是内控内泄阀,更换时变成了内控外泄阀;加工的备件更换时才发现超差等现象,从而影响生产。

6.各工部不匹配

由于国内外铸造设备的标定生产率与实际相差很大,所以,经常导致铸造车间各工部不匹配,从而影响造型线的开动率,据不完全统计,一般造型线由于各工部不匹配而占停机时间约为30-50%左右。例如有一个厂,在车间设计时引进了一条造型线,但其它工部选用国产设备,投入使用后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其它工部设备故障率高,严重影响了造型线的开动率,使造型线处于半停产状态;二是混砂能力不够,国产混砂机的混砂能力在实际实用中只能达到名义能力的一半左右,而设计时按名义能力考虑,因此,造成这样的后果。该车间这样生产了大概三、四年,厂里下决心又对砂处理工部进行了改造,目前,使用情况良好。

三。解决问题的办法

要想将一条造型线用好,无非要作好“防”和“备”两方面的工作,“防”是防止问题的出现,“备”是防不胜防时,出现问题了要有所准备,将问题尽快解决。但要做到这两点,必须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1.加强学习,吸引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以防为主

设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造型线的水平,只有设计水平提高了,才有可能制造出好的造型线。为此,设计人员必须掌握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并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提高,使设计水平从“小学”提高到“大学”。近年来,我国铸造设备设计人员已充分意识到这一点,通过他们的努力,再加上生产实践、消化吸引国外先进的工艺和技术,我国铸造设备设计水平大大提高,他们不仅具有了设计出高水平造型线的能力,而且具有现场动手的能力,通过不断改进,已设计出多条布置合理,性能可靠的造型自动线。这些改进有:工艺方面:由气动微震改为高压造型,再发展为气冲造型、静压造型、触头式动力撞击造型等。使设备越来越简单,工艺性越来越好。

可靠性方面:过去造型线控制用顺控器控制,设备又庞大,故障又多,维修也困难,但有了PC以后,我们马上用在造型线控制上,目前,基本上没有人说电器有问题了;过去辅机及转运车为了实现慢�;�;快�;�;慢的动作,用子母电机或行程阀控制,现在有了调频电机和比例阀,很容易就解决了,可靠性也得到了提高;过去动作检测发讯用行程开关,现在用接近开关或编码器;过去由于油温过高,常使密封件容易老化,产生漏油等现象,严重影响造型线的开动,针对这一原因,现在增加了液压油冷却面积,改变溢流阀型号,使无负荷时泄荷,而不是溢流,减少产生热量的原因,降低落同温;活塞式蓄能器改为囊式蓄能器,性能可靠,动作灵敏;将不可靠的国产元件改为进口元件等。

维修方面:一条造型线再好也不可能一点问题没有,但出了问题很难解决,设计水平就不能说很高,为此,设计人员也下了很大功夫。便好:过去液压系统出了故障,必须先把系统卸荷,回油完了再维修,现在将阀箱带在设备上,并在进出油口各加一个截止阀,维修时阀一关就行了,十分方便;还有,经常拆装的较大零件,设计时直接设计上两个吊装孔,使维修变的十分方便。

专业设计方面:过去许多大厂车间设计由自己的技术人员来完成,但由于受专业和实际经验的限制,设计完成后问题较多,特别是各工部不匹配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铸造项目最好不要请非专业的技术人员来设计,要请专业的设计院所来设计,这样,就会少出错或不出错,不走弯路。

2.强化质量意识,提高产品质量

“质量就是生命”这句话我们大家都很熟悉,但在实际中对质量的认识还很不够,还应该加强,使每一个员工意识到没有质量,就没有生存。一切操作按规范进行,绝对禁止为了一点小利进行偷工减料的行为。过去经常有这样的事,图纸归图纸,加工归加工,加工的人不看图纸要求,设备做成什么就是什么,比如端直通管接头的螺纹孔,由于要靠组合垫密封,图纸上螺纹孔和端面的锪平面有垂直度要求,但机加工工人是不管的,甚至不锪平,所以,容易造成漏油。还有多个螺钉固定的设备,往往有几个螺钉孔对不上,因此,把螺钉磨成丝锥一样拧进去或不拧。当然,经过这么多年的生产实践,许多厂已意识到质量的重要性,加工手段也提高了许多,比如现在许多厂用专机或加工中心加工砂箱,过去自己制造的油缸现在也外协到专业油缸厂制造。

另外,必须提高基础件的质量,过去同样12.9级的螺钉固定液压阀,进口的就不漏油,国产的就漏油。减速机内的齿轮,要求是硬齿面,耐实际是软齿面,用不了多外就坏,等等。

3.加强管理,健全维修制度,有备无患

首先上级主管部门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要上造型线,把好第一关,避免上了一半而中途下马,经国家和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如果上了造型线,企业内部必须加强管理,与造型线有关人员必须责、权、利分明,谁出了问题,谁负责任,谁来解决。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注意各工部之间的匹配,注意人材的培养和合理利用。

再好的一条线,如果管理维修跟不上,也不可能用好。因此,必须重视维修人员的素质。维修人员必须对造型线非常了解,明白每一个零件的用途,平时要进行预检预修及巡检,出了故障能很快正确地判断并及时排除。

备品备件的管理对自动化流水生产线来说,显得特别重要,建议此项工作由专人管理。备件清单的提供要与造型线上的需要一致,进货后要与造型线核对,并分类保管,保管条件要符合材质的要求,定期对备件进行检查,对过期的零件清理出去,及时补充新的零件。要做到造型线使用的备品备件随时能准确无误地提供,从而,确保造型线正常运转。

问题探讨及其解决办法 篇6

【关键词】高中英语 ;英语教育; 对话情感整体性

1 探讨高中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体系标准只为应试

传统教育以应付考试为目的。在新课标未颁发之前,即使国家政策一直倡导素质教育,但是由于改革之路漫漫,导致现阶段大部分教学机构制定的体系标准仍是围绕试卷进行,量身定做只为打造高分人才和满分精英,以致于忽略了学生的口语听力这些最为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教学模块。

1.2 学习教学目的意义模糊

目前,高中英语教育多为上课打开课本讲单词、讲句子、讲语法,或是打开试卷讲听力、讲阅读理解、讲完形填空等固定模式教学。内容枯燥无新意,教学初始提高学生综合英语能力的目的不明确,意义模糊化和空泛化。

1.3 师不知徒心徒不解师意

细心观察现今的英语教学课堂不难发现,由于老师过分的单词讲解、短语分析,语法展示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听,被动看,被动学。老师在不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英语水平和性格特点的提前下施展教学,难免会独裁,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按照自己的心意和理解施教,成为主导一切的上位者,逼迫学生屈居二线,成为学习的提线木偶,牵一下动一下。相对应的是学生不理解教师,容易导致厌学心理和逆反心理的产生。加之,一个班级的总体成绩、升学率与老师的奖金薪资挂钩,导致教师们所有的精力均放在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上。

2 优化高中英语教育的对策分析

2.1 宏观上,国家加强重视,营造总体效应

从宏观上而言,国家要加强对英语教育由传统的应试转化为新课标下素质教育的重视,这种重视不仅包括政策方针的颁布,更主要的是要能在全国形成一股全民爱英语,全民说英语,全民用英语的浓厚氛围,依靠这种氛围形成一股全体总动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致力于高中英语教育革新,“转型升级”,由重英语分数转化为重英语实用。

同时,政府应该加强对学校传统相关政策,尤其是分数与老师的绩效挂钩的管理。要让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一个轻松自在施教的氛围,而不是学校施于考核评比压力和家长施于升学分数压力的环境。以自身的轻松施教带动学生的自在学习,以自身的快乐教学带动学生的兴趣学习,以自身的引导帮助带动学生的主动学习,以自身的刻苦钻研带动学生的自主创新

2.2 微观上,机构加强落实,教师灵活教学

微观上,要注重打造细化面。教育机构要加强落实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将相关英语政策本土化,实际化,与新课标政策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互为促进。同时,作为一线工作者的老师要灵活教学,改变传统的课堂主导者角色形象,由主导转为引导,由老师中心转为学生中心,由老师本位转为学生本位。

2.2.1 落实政策,营造学习氛围

政府英语教育政策的落实,需要相关的教育机构的切实施行。在国家形成全民全民总动员实用英语的氛围下再推一把,再施一力。具体细化到高中英语的教育时,要倡导学生从分数和升学的牢笼中挣脱出来,由哑巴英语教育转为活用英语教育,营造一股良好、轻松自在、自主性强的高中课堂以及校园内外的学习氛围。

2.2.2 灵活教学,明确教学目的

(1)采用对话式教学

所谓对话式教学,主要指的是以平等的身份和角色走进课堂,融入学生群体,进行英语口语表达的情境沟通。众所周知,英语是一门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极严的语言。这种极严指的是不是靠单词堆砌、短语加注或是语法建构便能完成任务的,它要求的是英语能够不限场合,不限地点,不限对象的任意发挥,流利沟通,交际表达,活学活用。例,在学习“There's no such thing as a free lunch(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时,老师要先说英语,营造出相关的借与抵的买卖或是交换情景,进而实行小组分组创设新的对话,最后将所学知识和所拓展的英语反馈给教师,实现交流沟通中的潜移默化和融会贯通。

(2)注入情感教学

新课标要求教学施展时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吸收和掌握。更要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英语上情感教学的培养需要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将枯燥的单词,短语,句型转化为沟通的乐趣,对话的兴致,交流的满足,活学活用的成就感。这样,方能激发学生的进一步学习,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比如在教英语发音时,由于学生的地域差异、方言差异,每位学生对读准音的把握程度不一致。因此,老师既要严把学生读错招致嘲笑的关,同时要不厌其烦的注入亲切之情一遍又一遍耐心教学。

(3)差异化教学

差异化教学是高中英语教育课堂值得应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回顾以往的教育,不难发现,大部分老师为了最后的升学率,只看重优生,尖子生,不顾甚至是完全忽略差生或是平庸生,认为他们或是因为捣蛋破坏无可救药,或是因为智力平平无法快速“扶起”,因而导致整个教育重心偏移。殊不知短板效应会拖整个进度,薄弱环节会拉整个后腿。要注重每个学生的学习,要挖掘每位学生的学习优势,要发挥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形成整体的向上力和凝聚力。

具体言之,在英语课堂的教学上,针对不论是枯燥的英语单词、语法、短语教学或是较有乐趣的音乐、电影教学,都应该改变传统的主动填鸭式教育方式,转为由学生主动思考去发现规律,找出共同点,尤其是针对成绩水平处于中低等的学生,更应引导他们发挥“小组长”或是“小领导”职责,在主动学,分享经验,共享学习方法中获得一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以激励他们力争上游,与班上之前的优等生并驾齐驱,共创英语佳绩。

4 结束语

回顾往昔,不难发现,传统英语教育最大的弊端在于应试,以考试为导向,即为一个根本性的方向错误,进而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不仅会导致英语教育初衷的偏离,而且易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高分低能和哑巴英语的学生。因此,宏观上,国家要加强重视英语的实用性,形成全民英语学习效应。微观上,教育机构要落实相关政策,营造轻松自在的学习氛围。同时,作为一线工作者的教师要灵活教学,以对话的形式,注入情感,实现差异化教学。

参考文献

[1]赵洋.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04).

问题探讨及其解决办法 篇7

一、表外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表外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公司管理者及其有关人员对表外信息披露工作, 存在着一些糊涂认识和操作上的问题。

(一) 对公司表外信息披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有些观点认为, 表外信息无关表外负债融资的大局, 表外融资信息只是表内信息的附带而已, 只要正确披露了表内信息, 表外信息是否披露或披露多少并不重要;有的甚至认为, 表外信息披露过多有损公司的商业利益, 不利于公司的发展, 因而应尽量少披露。这些就都属于对表外信息披露的认识不足的问题。由于没有正确理解表外信息披露的重要性, 对其重视不够。这样, 忽视了表外信息披露的工作, 归根结底就影响到公司的表外负债融资的工作, 不利于公司的发展。

(二) 表外信息披露不详细

有些管理者或公司拥有者对表外信息披露工作的重视度不足, 甚至不愿意披露信息。或者披露的信息少, 不详细, 或者是无用的信息, 结果使投资者信息不完整, 无助于公司的融资发展。

(三) 表外信息披露的业务不熟悉

由于对表外信息披露工作的认识不足, 又直接产生了对有关业务的轻视。一些公司的有关工作人员, 不懂得表外负债信息的操作技术方法, 使得表外信息披露无法正常运作, 影响了外界对公司信息的了解和掌握, 公司对市场的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没有渠道正确反映, 因而使公司经营发展受到影响。

(四) 产生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所谓信息不对称, 也叫非对称信息, 这是信息社会的普遍现象。而“非对称信息指的是某些参与人拥有但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我们认为, 信息不对称可作如是界定:“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交易双方所掌握的信息在数量和质量上存在差异 (不对等) , 即一方掌握的信息数量较多、质量较高, 而另一方则掌握较少, 信息质量较低。对于公司的表外负债融资来说, 如果表外信息不公开, 或披露不完整, 不准确, 就会造成公司的客户、市场关系对象和社会公众等, 对公司信息不了解, 或了解不够, 产生信息不对称, 无法作出与公司合作或支持公司发展的有关决策, 就会影响公司的运作和发展。

公司表外信息披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有损于公司的表外负债融资工作, 不利于公司的负债发展。而在市场竞争激烈、公司投资资金来源严重不足的背景下, 表外负债融资至关重要, 因此, 表外信息披露问题的解决, 就直接关联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二、如何抓好公司表外负债融资的信息披露

从公司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 抓好公司表外负债融资的信息披露, 下述一些基本的策略是极为必要的。

(一) 切实提高对表外信息披露的认识

现实的状况是, 我国很多公司根本不提供表外信息, 即使提供也非常粗略。这与认识不足, 忽视表外信息的重要性, 存在直接关系。首先, 无论是公司管理者, 还是有关财务人员, 都要重视表外负债融资的信息披露工作。不但重视表内信息公开, 而且要把表外信息披露纳入公司日常管理和会计工作的重要事项, 认真抓紧抓好。一要通过学习、宣传和教育活动, 切实提高对表外信息披露的认识, 把这一工作当做公司负债发展的要务, 认真抓紧抓好。二要经常组织员工, 认真学习有关理论知识, 掌握市场发展趋势, 懂得表外信息披露的功能和作用, 进而提高认识, 凝成共识, 齐心合力, 自觉做好表外信息披露工作。

(二) 建立并实施全面、规范的表外信息披露制度

表外信息披露, 应当作为公司会计工作的日常内容。我们知道, 财务会计的重要性在于, 必须有效地向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合乎要求的正确信息。这是财务会计系统正常和成功运作的关键环节。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 资本法律责任的强化, 使得一些公司的财务报告, 往往对报告现实和回避法律责任作出权衡, 在不同目标驱使之下, 使得表外信息披露往往水分多, 可信度低, 严重影响了外界的采信。为此, 必须全面地、实事求是地实施表外信息披露制度。在内容上, 要涵盖表外负债融资信息的全部内容。包括表外融资和不确定性负债两大类。我们认为, 表外融资具体可包括:租赁、附有追索权的应收账款出售、资产证券化、未合并实体、项目融资、研究与开发安排、产品融资协议、加工装配、补偿贸易、应付债券的视同清偿等等。不确定性负债则包括:或有负债产生的表外负债、金融工具产生的表外负债、资产重组引发的负债、关联交易引发的负债、环境负债、人力资源负债、币值变动负债、无形资产负债——负商誉、可赎回的优先股, 等等。这些具体的表外信息, 都要全面地予以披露, 不隐瞒、不虚报。必要时, 可以对现有的财务报表的若干要素重新定义、分解, 以使这些表外项目能得以列入和准确地披露。

同时, 要通过制度规范、财务审计等要求, 不断提高表外信息的质量。在披露表外信息时要做到计算准确、用词恰当、重点突出, 对一些较复杂的经济事项等信息的披露, 更要尽量使用通俗易懂、准确的语言, 以便于信息使用者的正确理解和运用;在披露盈利预测等信息时, 努力使假定条件充分, 编制和推理过程也要注意严谨, 运用的方法、措辞都要恰当, 要做到实事求是, 客观公允, 不任意夸大盈利能力。

披露的方式也可以多元化, 可以根据表外负债的特点, 采用在报表附注中披露, 或专门的信息发布, 我们具体多采用表格和文字补充说明等方式进行, 效果比较好。总之, 是要通过合法渠道, 发布表外信息, 满足客户的信息需要, 让公司客户和其他需要相关信息的机构和人员, 能通过一定的程序, 获得这些表外信息。以便客户和有关人员, 做出与公司合作或有助于公司发展的决策, 有效发挥表外信息披露的功能作用。

(三) 加强表外信息披露的规范工作, 提高信息质量

对于公司强制披露表外信息, 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 多是以准则或其他形式做出硬性规定。同样, 我国已经制定了《会计政策及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 (征求意见稿) 》。要求企业或公司在财务报表的注释中披露所采用的全部重大会计政策, 特殊行业还应当说明其特有业务的会计政策。同时, 要求我国上市公司的表外信息的披露, 还要遵守一些特殊规定。但总体上, 我国许多公司的表外信息披露一直是公司会计工作的弱项, 人们大多不大自愿披露表外信息。因此, 必须切实抓好公司表外信息披露的规范, 着重抓好几个具体事项:一是保证表外信息披露的质量要求, 确保公司信息资料的及其来源真实可靠;二是保证信息产生的程序科学合理, 表外信息表达要恰切、充分、完整。从这几个方面下力气, 才有可能使表外信息披露逐步规范化, 以避免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以往的公司表外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信息披露的质量低下。既然要把表外信息披露作为表外负债融资工作的重要内容, 就必须使其质量上到一个新的台阶。表外信息和许多表内信息一样, 都有一致的质量要求, 包括相关性、重要性、可验证性、效益大于成本等, 这些质量要求, 既是对表外信息披露工作的约束和规范, 也是对财务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必须切实做好。

(四) 加强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

要加强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 就财务会计这一板块来说, 也要通过学习培训、教育灌输, 提高其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 特别要提高员工对表外信息披露的意义作用的认识, 使之自觉做好本职工作。同时, 结合公司发展和做报表的业务实际, 引导财务会计人员, 做好表外信息披露的具体工作, 学会制作表格, 学会添加文字说明, 能正确、准确、完整地披露各种表外信息。同时, 要加强对财务会计专业人才的人本关注, 关心员工的工作和生活, 促其自觉发展自己, 提高业务素质和人力资源质量, 通过做好表外信息披露等工作, 努力降低公司的经营风险, 提高公司绩效。还要建立健全对称的表外负债信息披露的激励约束机制, 多肯定、多支持、奖罚分明, 鼓励公司及其员工积极披露表外相关的负债信息, 对信息披露和表外负债经营业绩显著的, 给予表扬奖励, 对于违反企业管理要求, 造成信息不对称, 影响公司信誉和绩效的, 要给予批评和处罚。多渠道、全方位的有效管理, 就可以提高公司的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促成表外负债的信息披露得到更好的执行, 实现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

认真做好公司表外信息披露工作, 意义重大, 上述一些基本的策略, 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意义, 值得在公司的表外负债融资业务实践中进一步发展创新。

摘要:公司的表外负债融资的信息披露, 对公司的负债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现实存在着有关表外信息披露的不少问题, 影响了公司的表外负债融资和有关业务运作, 不利于公司经营发展。问题解决的策略很多, 最基本的是要做好以下几点:切实提高对表外信息披露的认识, 建立并实施全面、规范的表外信息披露制度, 同时要加强表外信息披露的规范工作, 提高信息质量, 加强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 多方面、多角度、多管齐下, 有望促成公司表外信息披露问题的解决, 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表外信息披露,问题,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何红, 徐晔.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预防对策[J].财务与会计, 2000.1

[2]李露.财务会计报告表外信息披露过载问题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0.2

[3]高萍.浅谈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表外风险问题[J].中国城市经济, 2011.11

问题探讨及其解决办法 篇8

我国的电视购物节目产生于90年代, 电视购物节目通过对商品基本信息的演示, 为电视观众提供了具有直观性和体验性的购物方式, 深化了产品在观众心中的印象, 发挥了刺激性消费的作用, 符合现代人购物的消费方式, 并且与现阶段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电视购物节目尽管发展劲头迅猛, 但是在其应用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问题。因此, 研究分析电视购物节目中出现的问题, 提出解决策略, 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意义。

二、电视购物节目概述

(1) 含义。电视购物就是将广告宣传和商品零售结合为一体, 以单一销售或组合销售为主要的销售方式, 经过销售者、消费者或者短片介绍的形式对产品进行不同程度的展示和宣传, 发展至全球范围内的新型的购物方式。

而电视购物节目可以分为两种, 分别是提前拍摄好的电视购物节目和现场进行直播的购物节目。提前拍摄好的购物节目, 是经过电视节目组和商品厂家精心设计的, 加入一定的情节来丰富内容、渲染氛围, 以此吸引大众的关注。现场直播的购物节目, 显得更加真实和直接, 并且为观众和销售者的直接互动提供了交流平台, 观众能直接打电话或者现场了解产品的性能、价格等基本信息, 如果消费者直接进行预订或者购买, 电视购物节目还会提供配送服务。

(2) 特点。首先, 电视购物节目依据电视传媒自身的优势, 将声与影进行优化组合, 利用先进的电视拍摄技术, 更详细清晰的对产品进行描述和展示。因此, 电视购物节目的内容形式丰富, 提高了大众对产品的兴趣, 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视的收视率。其次, 电视购物节目重视在节目中与观众的交流和互动, 在播放节目的过程中通常会进行电话连线, 使观众充分了解产品的信息, 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产品的购买。再次, 电视购物节目后的公司企业的物流部门或者相关的企业, 会为商品购买者提供送货上门的服务。最后, 电视购物节目中商品的市场价格具有优势竞争力。

(3) 电视购物节目兴起的原因。一是电视购物节目的兴起和发展为电视传媒提供了一种新的盈利方式, 这种方式主要依靠电视广告的植入和电视节目的出售进行盈利。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 电视中的频道逐渐增多, 产生闲置的频道, 将这样的频道卖出, 变成电视购物频道, 减少了产品销售的中间环节, 进而减少了销售成本, 提高了经济效益。电视购物节目还充分利用电视台的人力资源, 如借用电视台的主持人, 请有名的人物进行产品代言, 增加了产品的品牌效益。二是电视购物节目使消费者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购买商品。这样新颖别致的购物方式, 完全符合现代社会人类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 人们在挑选商品上不愿意花费过多的时间, 而电视购物就是这样节省时间, 快捷方便的购物方式。

三、电视购物节目中出现的问题

(1) 产品价格高, 而且产品质量不过关。电视购物节目销售这种销售方式, 尽管减少了销售的中间环节, 降低了受成本, 但是企业需要在电视拍摄制作上投入成本, 这就使得本来价格公道低廉的产品变得昂贵了, 高价的广告制作和广告播出的费用, 产品的运输费用, 中间厂商的回扣费用等等与之相关的因素导致电视购物中的产品价格升高。另外, 电视购物节目中的产品质量不断受到质疑, 尽管产品的包装设计精美, 但是质量却不好。

(2) 广告缺少规范性, 粗制滥造。由于电视购物中的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电视购物节目利用消费者的盲目消费的心理, 借助节目对商品的功能进行夸大, 对商品进行虚假宣传, 诱导消费者消费。还有许多广告贬低其他商家的产品提高自己产品的风评, 形成商家之间的恶性竞争。还有电视购物的广告未经广告部门的允许就进行播放, 严重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

有的电视购物节目, 迎合观众的低俗文化趣味, 使广告节目低俗不堪, 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 对于产品的售后服务没有保障。企业商家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产品质量的竞争和产品售后服务的竞争。当出现消费者购买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和问题, 需要进行维修和保养, 或者不满意要求退换的情况时, 这样的情况对商家来说是相当困难的。商家在购物节目中卖出商品后, 认为自己的任务就完成了, 并不对产品进行质量保证和负责, 这样的情况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四、解决对策

(1) 优化电视购物发展的内部环境。首先, 商家要注重诚信的传统美德, 建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其次, 商家生产的产品要重视对商品生产成本的控制, 生产出物美价廉的产品, 提高市场竞争力。建构一条完善的销售渠道, 拥有好的售后服务, 增加消费者的信任程度。发展出体现本企业特点和优势的企业文化, 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电视媒体要按照法律法规严格约束自身行为, 建构良好的购物消费环境。

(2) 优化电视购物发展的外部环境。颁布相关的法律政策, 严格规范电视购物市场的制度体系, 培养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另外, 建立起进入电视市场的准入标准, 严格保障产品的质量水平。

五、结语

电视购物的发展提高了产品的销售业绩, 增加了经济效益, 改变了的消费方式和消费理念, 为人们购物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电视购物节目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电视购物内部环境不和谐, 法律法规不完善, 市场竞争恶性循环等缺点。因此, 重视电视购物的发展, 保障产品的质量和价格, 保证市场竞争力, 提高企业盈利, 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就需要加强国家和社会的监督, 只有这样才能规范电视消费市场, 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菁.当前中国电视购物营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D].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8.

问题探讨及其解决办法 篇9

关键词:高校,教育统计工作,科学管理

高校教育统计是通过高等学校各方面情况的数量表现, 客观反映学校各方面的现状、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 并通过对统计数据和统计资料进行分析, 反映高校的现状, 体现高校的实力。高校教育统计是高校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是高校进行教育评估的重要方法, 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性工作。通过高校教育统计可以了解学校现有的办学条件、学术地位、师资力量、科研水平、财务状况、校办产业创新能力等情况;并可从统计数据和统计资料反映的问题出发, 参照科学、合理的技术指标, 对学校教学、科研、产业、后勤等各项工作的运行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和控制, 发现和监督学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失控和异常现象;通过对各项工作的定量检查、监督, 引导学校加大对薄弱环节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增强高校办学实力。因此, 高校教育统计是展示高校发展状况的“晴雨表”“监控仪”。

1 高校教育统计工作面临的问题

1.1 领导重视不够, 管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 高校教育统计工作未引起学校领导的足够重视, 没有形成完整的统计管理体制。首先, 学校教育统计工作不属于一线工作, 一般由校办公室负责, 校办给各单位下发统计报表, 由各单位组织填写基础数据上报后, 校办再根据各单位的报表内容汇总、审核、上报。这种模式弱化了部门及系一级的统计功能, 他们只是将报表填写后上报, 而未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初步审核, 往往会出现数据不全面、准确性不高等现象, 影响了统计质量。其次, 缺乏对高校统计人员应有的重视和培养。不能按要求组织、指导高校统计人员进行必要的专业学习和培训, 对统计人员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定、晋升和教育统计科学研究工作重视不够, 导致高校统计人员缺乏积极工作的动力。

1.2 统计队伍不稳定, 统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首先, 统计工作是一项连续性很强的专业工作, 因此统计队伍的相对稳定显得非常重要。例如, 每年教育部布置的“普通高校学年初统计报表”, 不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 很难把握整套统计报表的统计口径。有些高校经常更换统计人员, 新的统计人员不熟悉统计报表, 对统计口径把握不准, 报表平衡不了, 少数统计人员则是三分统计、七分估计, 数据的准确性可想而知[1]。另外, 很多高校的统计人员多是兼职, 职责不够明确, 有的高校甚至出现参加报表布置会议的是一个人, 参加报表汇总审核的是另一个人的情况。人员的不稳定造成统计人员能力和素质不高, 缺乏专业知识, 对统计指标理解不透, 统计质量得不到保证, 不能做到准确、及时, 从而影响高校统计数据的连续性, 影响高校综合统计的上报, 影响学校的整体工作。其次, 高校教育统计是涉及多领域的综合性工作, 它涉及经济学、数学、教育测量学、网络技术等多门学科, 因此, 统计人员应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而现有的统计人员, 大多数不是统计专业毕业, 且没有参加过系统的培训和学习, 不能对数据进行质量审核和评估, 加之兼职人员兼有其他工作, 很难专心从事统计工作, 更无精力钻研统计业务, 也就很难写出高水平的统计分析报告。

1.3 源头统计力量薄弱, 统计部门协调不力

统计工作比较复杂, 它涉及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 不是一个部门所能完成的, 是各相关部门共同协作的结果[2]。由于高校统计管理体制不完善, 各相关部门不能主动承担职责, 没有全局观念, 担负不起提供统计数据、管理统计资料、组织统计资料的调查事实的主体工作, 不能确保统计指标在口径、范围、数据上的一致。在基础数据的统计过程中, 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调, 加之对原始资料的保存及归档工作不到位, 时有推诿、扯皮现象发生, 很难高质量地完成基础数据的收集及汇总工作, 不能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1.4 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滞后, 统计信息资源缺乏共享

有些高校对统计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全面, 将统计信息化建设等同于统计信息自动化建设, 只注重单一的信息资源存储系统建设, 不重视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建设;重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忽视应用系统建设。

2 解决办法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校教育统计工作在高校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 我们必须完善统计工作制度, 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更好地为高校现代化管理服务。

2.1 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

学校应把统计工作纳入到科学化管理体系之中, 设立专门的综合统计岗位, 明确专人负责, 建立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 建立教育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 既要督察统计行为, 也要复查数据的真实性, 并提出科学的矫正数据的依据[3]。各基层单位应配备兼职统计人员, 对收集的本单位有关教育活动全过程的数据资料进行初步审核, 以确保完整、准确, 实现对统计工作基础资料的质量控制。学校综合统计管理部门应对统计资料进行汇总、审核, 严格把关, 加强统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保证统计质量。

2.2 加强高校统计队伍建设, 提高统计人员综合素质

稳定的统计队伍是提高统计人员素质的前提, 也是提高统计质量的保障。鉴于高校统计队伍的现状, 一是要充实高校统计队伍, 选择热爱统计工作、知识面广的人员充实到统计队伍中, 确保统计队伍相对稳定。二是要提高高校统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通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岗前和定期在岗教育培训, 强化高校专、兼职统计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学习。三是强化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务实奉献精神的培养, 使其认清高校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对《统计法》的宣传力度, 提高其法制意识。高校统计人员更要自觉抵制虚报、瞒报、篡改统计资料的行为。

2.3 加强基础数据统计, 协调好部门统计

各相关部门要依据统计法律规定, 主动承担职责, 自觉履行义务, 树立全局意识, 及时、准确地做好基础数据的积累工作, 建立统计台账, 力促统计基础数据与教育报表指标项目接轨, 利用数据库、计算机管理系统对高校教育统计数据分门别类进行管理;要协调好各部门统计工作, 重视原始资料的保存及归档工作, 要严把数据采集、数据录入、数据汇总、数据上报等环节, 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2.4 加快高校教育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确保信息资源共享

高校应建立统计信息自动化网络, 改变落后的工作方式。根据《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的要求, 建立统计资料综合数据库和统计信息自动化网络, 使数据更新、更准, 效率更高, 效果更好, 以提高统计质量, 满足各职能部门的需要。通过统计信息网络, 可随时进行信息互通、交流, 做到信息资源共享, 使统计工作迈上新台阶, 开创高校教育统计工作新局面。

总之, 高校教育统计是社会统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家对教育现象进行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 也是高校总结自身发展规律和制定长期发展建设目标的重要依据。高校统计人员应更新观念, 与时俱进, 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通过学习掌握新的统计理论、统计方法、统计手段, 熟练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统计数据的处理, 全面提升统计工作质量, 真正为高校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信息、咨询和监督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利梅.加强高校统计工作的若干思路[J].统计与预测, 2003, (3) :10.

[2]李红梅.论高校统计工作改革的必要性[J].统计教育, 2004, 3:23.

问题探讨及其解决办法 篇10

课程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依据。世界各国的改革经验来看, 课程改革居于整个改革核心位置。我国建国近六十年来, 共进行了七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虽然每次改革的背景和指导思想不尽相同, 所取得的效果也有所差异, 但不可否认的是, 每次改革都取得了成就, 积累了经验。也正式在这一次次改革中, 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体系得以形成和完善。但是知识的发展是无止境的,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 这一点尤为明显, 而为了给国家建设提供掌握最新知识的人才, 课程也必须不断改革、不断创新。正是在这种背景下, 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教育部于2001年7月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 (试行) 》, 对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材开发、课程管理、教师培训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到2005年秋季, 全国中小学各年级学生原则上都进入了新课程。而迄今为止, 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 其中教学改革的执行者—教师对于课程改革的阻力问题尤为突出。通过国内外的教学改革经验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任何教育改革中都是起着关键的作用。新课程改革的刚要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课改中应该对核心课程其构建作用, 对于学生教师则应该在学习上予以指导在生活中予以帮助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对于广大教师来说他们面临着一次挑战, 根据课改后的调查, 多数教师反应课改之感觉压力很大, 甚至力不从心。在这种情况下阻力便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总的来说, 造成阻力主要体现在有三个方面:教师对于课改的消极态度、课程改革设置自身的原因和教师所在的社会文化的影响。

1 教师对于课改的消极态度的表现及原因

1.1 焦虑不安

科学和社会的发展一日千里, 课程改革也常常有着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加之老师之间在经验和能力上存在着差别, 因此一部分教师难免会产生焦虑情绪。一个人一旦产生了焦虑的情绪, 那么他通常就很难确信自己能否达到某一要求, 也失去了对完成一项无所需要的精确条件的判断。因此, 他在这种情况下就会觉得自己欠缺进行有效教育活动的能力, 从而也就会阻碍课程改革的进程和有效性。

1.2 与时俱进的意识淡薄

新课改中充斥着这样那样的前沿理论, 教师们很容易在新术语中不能自拔。面对理论的汪洋大海, 他们会感觉到茫然和无所适从;同时, 由于各种原因, 很多中学老师在日常工作中由于工作压力大时间紧张, 所以很少有时间和精力来增加课外知识的修养, 加之自身教育理论的缺乏导致他们在所教的学科中的更新速度十分缓慢, 很多教师在教材的驾驭和处理上的能力也缺乏创造性。因此在课改中对教师所提出的综合型学习, 研究型学习的难度也就更大。因此, 很多老师, 尤其是有经验的老教师, 面对课程改革, 仍习惯于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去套用新的理论, 而因此无法理解与体验其中的内涵。

1.3 负担加重, 态度抵触

任何形式的课程改革都必然会加重教师的工作负担, 使得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经历去应对, 这无疑又会增加教师的敌对情绪。根据Tyack和Tobin的观点, 压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 教师需要改变过去的教学习惯; (2) 课程改革给他们增加了新的任务; (3) 教师需要面对自己以及家长们对于新课程效果的质疑 (在应试教育环境中尤为明显) 。教学方式的改变就如同改变一个人的形式风格, 其难度可想而知。倘若增加课程, 那么必须重新花费时间精力学习, 而且会使原有的模式和教学能力不适应;然而删除的话, 原有的教学能力又会被浪费, 加之课改实行初期教师在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和回报上不成正比, 所以难免会有一种抵触的情绪教学。

2 课程改革本身的不足

教育改革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种是内源型, 即改革的动力主要来源于教师和学校。另一种是外源型, 即改革的动力主要是政府或其他社会力量。我国的本次课改是外源型的, 主体并非学校和教师, 而是把教育行政机构的价值观强加给教师。这无疑会与教师的价值标准和选择发生了冲突。而教改本身的设置也不可避免有不足和局限性, 总的来说有四点:

(1) 评价机制改革没有跟上步伐。由于课程改革没有充分利用教师评价机制的功能, 使得改革流于形式, 从而使得一线的教师常常处于矛盾的境地, 一方面要面对课程改革, 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记性教学;另一方面由于评价机制的相对滞后, 又必须接受旧有教学评价机制的考核。例如:新课程标准强调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 而实际教育中, 班级的及格率以及学校的升学率却又是不得不去考虑的事实。这一矛盾制约了教师观念的转变, 当教师的观念不能被给予认可和准确评价时, 那么受到最大影响的无疑是教师的教学观念。

(2) 培训模式有待改进。有效的培训会加速课程改革, 但如果在课改的同时仍用传统的培训机制进行培训, 那么无疑是流于形式, 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现阶段主要的培训形式主要是报告、传授、观摩课, 而缺乏课程背后教学理念的介绍, 使得被培训老师总是处于被动接受和模仿的怪圈中。而且在中小学教育中, 教学模式通常是以学科来划分而不是教学理念, 这于新课改提出的“个性化”标准是不符合的。

(3) 物质利益的刺激力度小教师既要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学生的未来, 也要作为社会的一员去生活。我国教师的工资长期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最近几年虽然有了较大的提高, 但考虑到劳动的特殊性, 仍然偏低。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教师来说增加的不光是可见的工作量, 还有不可见的思考和创新, 最终付诸实践, 因此提高教师物质需求便更为重要。

3 教师所处的社会文化的影响

(1) 长期以来优胜劣汰的社会观念, 使得考试文化愈演愈烈并且成为学校文化的主宰, 学生的成绩备受家长和学生本人的关注, 学校也关心考试的结果, 因为这关系到各自的利益。这种价值观过分的注重课程的功利价值, 追求速度与效率, 注重培养学生的考试技能, 而忽视了课程对学生本身的价值和意义。这当然是同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是相悖的, 因此也就成为制约教师参与新课改的根本性问题所在。

(2) 中国传统价值中教师的尊严观的影响中国传统价值观要求学生服从和尊敬教师, 唯教师命是从的现象在新课改中仍然大量存在。很多教师仍然习惯性的按照提前预备好的提纲教学, 而不是和学生一起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不能依据学生的个人情况灵活应对, 更不习惯学生提出疑难问题“为难”教师。总的来说, 教师不容易放下个人权威, 学生也依然习惯性的依赖教师, 不易形成个人意识和个性。

(3) 教育行政机构没有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教师在教育体系中扮演的是执行者的角色, 处于整个体系的底层, 接受教育行政机构从上而下的管理。在他们看来, 课程设计的决策和评价是政府和专家的事情, 而自己只需要服从, 并尽可能地把教材所反映的知识原原本本地传承给学生, 这样他们便丧失了参与课程决策、设计的主动性, 导致对课程改革持一种淡漠的态度。

4 对策

既然课程改革中教师的阻力是由多种方面造成的, 那么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也需要多方面针对性的共同努力。

(1) 明确课程改革目标, 减少不确定性, 从而减少教师的焦虑情绪。由于课改的不确定性是导致教师焦虑情绪的主要因素, 所以更加明确的目标和不确定性的减少应该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效果。

(2) 为教师的工作提供设备和制度支持。课改的目的不单是要为教师提供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 更要为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这些方法创造条件。因此, 教学设备的适当更新, 教学领域中新技术手段在的增加应用, 这样能够提高效率, 并减少工作量, 从而降低教师的顾虑。同时应当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以及教师和领导之间的互动和写作, 共同面对所遇到的问题, 解决教师可能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

(3) 改善教师待遇不论多么敬业的教师, 其对于教学改革的态度也会受到改革给自己带来的损失和利益的考虑。而待遇问题是造成教师焦虑情绪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如果加以改革, 建立良好的奖励制度, 不光能够降低教师的焦虑, 还能促进工作热情。

(4) 工作中善待教师在工作中, 有些学校的领导习惯于传统的发号施令的行政模式, 在不考虑教师个人情况下进行课程安排;在实际操作中, 有时又管得过细, 阻碍了教师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5) 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辨证地对待传统教育文化新课改的一项重要精神就是倡导交流型教学, 但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师生关系的影响, 实施起来有着一定的麻烦。在实际操作中, 应当加强师生之间、教师之间以及学校和教育行政机构之间的对话。帮助各方摆脱传统的师生关系、上下级关系的束缚和影响, 减轻教师的顾虑, 增强他们的能动性。

(6) 使教师成为课改的主角有调查表明, 教师在未认同新课改理念的情况下能根据新的要求进行教学实践, 而当实践达到预期目的时, 教师将会最终认同并支持课改, 从而在观念上接纳课改理念并使之成为教学价值取向的一部分。反之, 教师则倾向于在观念和行为上反对改革。因此, 不应该单纯将教师当作被改革对象, 更应该将教师作为课改的动力, 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真正参与到课改之中, 接纳课改理念。也就是说, 为教师创造一定的情境, 让他们自己发觉变革的必要性, 自己参与改革, 并取得效果, 从而主动和自觉地改变自身的观念。

5 结论

课程改革是一个复杂并倍有争议的话题, 它直接影响了了教育中所有的学科门类以及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 并间接地影响了学生所在的无数个家庭。所以在进行课程改革时, 没有理由不进行全面和细致的考虑。教师作为课程改革中重要的一环尤其应当受到重视, 实际上改革对于老师而言不仅仅是要求, 更重要的是关心和善待。明确了这一点, 就不难得到教师的支持和拥护。

参考文献

[1]王真东.推进新课改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 2004.

[2]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3]朱慕菊.走进课程改革——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4]翁光明.教师携手新课程的自觉选择[J].上海教育科研, 2004.

问题探讨及其解决办法 篇11

[关键词] 辅导员 和谐 师生关系

和谐校园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和谐社会建设起着促进、示范和引领作用。[1]大学校园和谐与否,不仅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影响到全社会的和谐问题,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和谐校园建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之一,而辅导员在和谐高校建设中的角色定位和作用却不为人们所重视,如何重构高校辅导员角色,发挥高校辅导员的多重角色功能,已成为当前加强我国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和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一项重大课题。

和谐的辅导员师生关系是大学构建和谐校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保证和实现每个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基础。自从高校实施构建和谐校园以来,师生关系特别是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校园的各方面工作也取得了更好的进展。但在建设和谐校园的过程中,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也随之变得更加微妙起来,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瓶颈。如何解决构建和谐校园中辅导员师生关系出现的新问题,对建设和谐校园中有着深刻的影响。

一、存在的几个问题

1、部分辅导员在构建和谐校园中思想观念陈旧,没能及时更新:在建设和谐师生关系中,部分辅导员不能够更新观念,认为和学生讲和谐就是向学生让步、向学生妥协,是“没有面子”的事情。这对于建立和谐的辅导员师生关系是极为不利的。

2、辅导员工作方法过时,不符合建设和谐校园发展规律:在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的角色是比较单一的。辅导员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处于第一线,直接以管理者的身份出现,在日常教育、生活和学习等方面具有不可动摇的权威性。为了保持这种管理者的权威,他们的工作方法也就是只有简单的“命令式”,而不容许学生加以疑问和否定。随着社会的改革和发展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大多数高等院校开始实行学分制后,传统高等教育在办学观念、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法、在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群体构成个体的学习方式以及生活目标的追求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辅导员的工作方法却没有随之改变。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辅导员的传统工作方法之间就很容易产生矛盾,这就与建设和谐校园的要求相去甚远。

3、与学生沟通渠道少,缺乏服务意识:辅导员工作内容之一就是和学生多沟通,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为学生排忧解难,切实解决学生的最实际的问题,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上的引路人。但有的辅导员认为,学生想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完成学校领导布置的工作任务就行;有的辅导员虽然经常下学生宿舍或者在办公室接待学生来访,却“少人问津”或者效果甚微;有的辅导员在与学生交流经常是摆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子,不肯以平等的方式和学生进行对话,更不用说对学生服务了,这样就很容易导致辅导员师生关系的变质甚至恶化。

二、解决办法

(一)转变观念,重构和谐的辅导员师生关系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辅导员必须转变观念,由管理型向引导服务型转变,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对于辅导员师生关系,它不仅包括师生间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包括了师生间的社会角色关系。人际关系作为一种和谐心理关系,关注的是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的程度,而这种和谐心理关系的建立又是与个体在交往过程中需求的满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2]因此,良好的师生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友善、真诚的。而和谐的辅导员师生关系则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保证和实现每个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基础,辅导员在其中起到主导作用。因此构建和谐的辅导员师生关系首先就要转变辅导员对待学生的思想观念:

首先,辅导员要把师生关系看作是一种平等的、真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然后才是处于校园生活中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以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来要求自己,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

其次,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用“平视”的眼光来发展师生关系,摒去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学生真诚平等,构建一种从“人与人——辅导员与学生——朋友与朋友”这三级转变的和谐的辅导员师生关系。辅导员不仅要了解大学生的需要与期待,树立服务意识,而且要做到民主、公正、公平,要用真诚、宽容和耐心来对待每一个学生。

再者,辅导员要摆正自身的教导与学生发展的主体性之间的关系。重视自身的学习,以对管理服务的认识来指导实践,改进工作。辅导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要服务于学生的自我发展。只有这样,学生能够在辅导员的引导下健康快乐地成长、成才,而辅导员在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不断学习、进步和提升,这才是新型的和谐的辅导员师生关系。

(二)改变传统工作方法,实行从“命令式”向“协商式”的改变

在新形势下,肩负着加强和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的高校辅导员在转变思想观念、进行角色的重新定位后,工作方法也应当随之改变。

在目前大多数的辅导员工作中,最大的特点就是管理。而管理学生,做好日常事务工作都离不开学生这个主体。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以往最直接最快速的方法就是给学生下一个命令,规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时候完成等等。能完成得好的予以表扬,完成不好的就加以处罚。这种单一的管理方法看似有效,实际上却涉及到学生个人利益、打击了学生工作的创新,更严重的是损害了良好的辅导员师生关系。

古人云:来而无往非礼也,也就是说,有来有往才是合乎礼仪的。有来有往就是互利。如果在交往中一方只取得不给予,交往关系就不能维持很久,互利性越高,交往关系就越稳定密切;互利性越低,交往关系就会越疏远。[3]任何一个好的关系都是双方受益,如果一方长期受损,这种关系是长久不了的。高校辅导员师生关系也是如此。如果所有的工作都是只靠辅导员“命令式”这个方法去完成,那处于学生的一方就只能是弱势群体,根本上就谈不上平等,就更不用说互利了。辅导员与学生之间没有了互利性,那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也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师生间民主平等是和谐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相互包容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协商对话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主要的交往方式。[4]新型的和谐辅导员师生关系对辅导员工作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任何人来说,立场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5]在处理日常学生工作事务时,学生和辅导员都是工作的主体。在对待同一件事时,学生会有自己的立场,但这一立场并不时时都与学校或者辅导员保持一致性。这时候辅导员就不应该只是依靠“命令式”的工作方法去完成,否则很容易引起学生对辅导员的不满甚至是对立起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协商,建立师生对话机制。

第一,辅导员应对学生做好思想引导工作,让学生明白做好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辅导员所做的工作也都是为了学生。第二,通过温和的方式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沟通,弄清楚学生想的是什么,需要的是什么。第三,换位思考,从学生角度出发,制订好合理的工作时间与工作方法,与学生进行协商,共同处理好学生工作事务。第四,辅导员要不断对自己的工作、对教育对象、对社会现实进行反思和评价,这是推进辅导员工作科学化的一条重要途径。

辅导员在工作方法对学生的协商不等同于工作原则的妥协。协商也不是毫无原则的妥协,而是有方法有原则有条件的妥协。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妥协就没有和谐,妥协是为了更和谐。

(三)多渠道多方式多层面与学生进行沟通,提升服务意识

师生关系的展开和师生交往的过程是学生获得人际体验技能和人际交往品质的重要源泉,也是学生建立价值系统的现实基础。辅导员作为教育主体,不仅要以给于学生一定的关怀和师爱,而且还要通过各种形式、渠道来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辅导员的一切工作都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求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尽一切力量在学生的学习、生活等诸多方面给于帮助和引导。

除了传统的下学生宿舍、建立辅导员信箱等沟通方法外,辅导员还应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积极应对网络影响的挑战,拓宽与学生沟通的方式与层面。要应对网络给学生工作带来的挑战,必须研究信息网络发展的新动向,学习、掌握、运用网络化知识,适应网络环境。辅导员可以通过建立QQ群、系部网站留言板等方式,在网络上与学生讨论热点话题, 通过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网络谈心, 交流大学生活心得体会。辅导员可以有意识地在网上发布正向引导信息,了解和帮助他们解决在思想、生活和学习上的负担、压力、情绪等问题,在学生中树立威信。通过知名网站了解各种社会热点现象、文化思潮,并对这些信息可能引起学生的思想变化进行研究, 及时探求对策,多采取疏导的办法,逐步引导广大学生正确发泄,负责地表达;通过与学生在网上的对话交流,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把学生中存在的问题集中思考、研究并反映到相关部门解决,做学生与学校沟通的“桥梁”。

(四)学校和系院应在辅导员工作环境、考评机制和提升辅导员待遇方面予以保障,为辅导员和大学生间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基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当今全球范围内的国家地区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众多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科技实力的竞争,就是人才质量的竞争。党和国家提出的“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正是基于对这一新形势、新挑战的科学判断做出的重大决策。我们要从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构建和谐高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和重大意义,同时也要认识构建和谐辅导员师生关系对构建和谐校园的巨大影响。高校辅导员在大学校园里担当任课老师、管理干部、学生益友和人生导师等多种角色,在学生、教师、领导、家长以及社会之间起着桥梁作用,地位举足轻重。因此,辅导员师生和谐关系的建设需要学校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对要有相对应的对策和机制。

一要建立辅导员专业化机制,注意机制创新,加大培训力度;二是构建辅导员职业化机制;三要规范辅导员的继续学习和培训;四是要构建辅导员的规范化管理机制,除了完善选拔程序外还要建立严格的考评制度,做到职责明确、奖罚分明,以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

同时还要适当改善辅导员的工作环境和待遇问题,更好地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为后续的教育教学工作奠定更坚实的基础。真正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和激励人,从而构建更加和谐的辅导员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 石利刚,浅谈高校辅导员在建设和谐校园中的作用[J],《沧桑》,2007年第4期。

[2][3]徐莲,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

[4]李晓,大学生的和谐发展与和谐教育观的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问题探讨及其解决办法 篇12

一、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根据2013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2年经济运行情况预报, 民营企业总数约占了我国企业总额的96%, 接收了将近75%的就业。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在逐步下降, 非公有制经济约占全部社会经济的65%, 其中个体工商户和私营经济高达40%。中国每年经济发展的增长部分主要是依赖于民营经济的增长, 据有关专家的估计, 民营企业的经济增长为国家的经济增长贡献了70%~80%的部分。这是民营企业的整体发展情况。从产业的角度来看, 第一产业, 民营资本进入日益加速, 特别是由于国家对民生项目的扶持政策越来越多, 很多的民营企业就开始在种植业和养殖业方面进行大量投资, 这样对于资金规模较小的民营资本而言是容易开启市场的。在第二产业, 民营经济的比重也在增加。

二、民营企业融资难成因分析

造成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成因既有微观因素, 也有宏观因素。比如说, 微观方面的民营企业自身的局限性和银行的原因;宏观方面的融资渠道、利率与信贷政策、社会服务体系、法律法规体系等方面的原因。

(一) 微观成因

1、民营企业本身的局限性。

(1) 大多数民营企业自有资金少, 规模小, 建立时间短, 靠自己不能满足其扩张的需要; (2) 民营企业大多没有采用现代企业制度。由于缺乏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 降低了财务信息的透明度, 企业自身管理也不标准, 从而影响银行对企业的融资决策; (3) 信用度低。民营企业的一些不规范的市场行为使得银行对民营企业的信用度缺失。比如说, 民营企业存在恶意逃避借款的现象, 以及民营企业会进行不合法交易; (4) 缺乏足够的抵押担保。由于许多民营企业的经营设备是采用融资租赁或者经营租赁的方式而获得的, 这使得民营企业的机器设备在很大的程度上存在着产权不清晰的问题, 就不能作为贷款质押品。

2、银行方面的原因。

(1) 国有商业银行把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放在首位, 把目光放在了大型国有企业, 而不乐意接受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申请; (2) 银行资金实施一个统一的集中的严格的授权和信贷管理, 基层银行贷款权低; (3) 随着金融监管和责任根究程度的加深, 银行的从业人员更加谨慎的进行贷款; (4) 银行对于商业化改革的调适能力差, 银行从业人员服务于民营企业的意识不强, 对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不重视。

(二) 宏观成因。

第一, 民营企业大都不能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来筹集资金, 例如, 《证券法》高门槛;第二, 利率管制限制了中小金融机构灵活信贷策略的实施;第三, 为民营企业服务的金融理财及资本运营服务机构不健全;第四, 我国没有制定一部完善的《民营企业法》, 从而制约了民营企业的成长壮大。

三、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建议

(一) 建立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当前,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 很难得到外部融资是其突出的问题。其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金融机构贷款审核的条件严格, 通常民营企业难以满足这些条件;二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不乐意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因为银行对民营企业发放贷款, 往往是投资收益率低而风险又大。这就会使得当民营企业面临资金困扰时, 不能够及时的补充资金, 从而抑制了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因此, 政府会支持成立为民营企业服务的银行等金融机构来处理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

(二) 拓宽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当前我国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大多是采用民间集资。我国应当根据现在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民营企业的大致发展状况确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投资体制, 从而使得民营企业实现创业筹资渠道的多元化。我国应该成立半官方投资公司, 一部分的资金来自于民间资本;另一部分来自于政府提供的低息资金。同时满足要求的大型企业投资公司和商业金融机构设立投资公司从而来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题。与此同时, 也应当从民众着手, 提高民众投资的积极性。

(三) 合理利用民间资本, 发展私人风险投资市场。

家庭或个人把富余的资金用来直接投资企业, 从而促进了私人风险投资市场的形成。在市场经济发达的美国, 民营企业早期的主要融资方式是私人风险投资。这是因为美国的富裕人群多, 资金退出的渠道通畅, 法律制度完善。目前, 我国购买股票、债券以及进行储蓄存款的人员越来越多。这表明我国高收入人群增多, 大多数的人群都有进行投资的意愿, 然而我国金融市场的投资渠道却很少。所以, 我国目前应当加快建立私人风险投资市场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投资需求。我国应当借鉴美国私人风险投资市场的成功经验。比如说, 制定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政策;建立一个关于富裕人群与民营企业的私人风险投资网络;建立产权交易市场, 使私人风险投资交易更加的便捷。

参考文献

[1]David Durand.Cost of Debt and Equity Fun&for Business[J].Trends and Problems of Measurement, 1952.

[2]潘施琴.民营中小企业内生性融资机制的构建[J].会计之友 (中旬刊) , 2010.

[3]俞林, 徐立青.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上一篇:嵌入式系统:教学改革下一篇:西瓜的食用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