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健康心理教学管理论文

2024-10-06

数学健康心理教学管理论文(共12篇)

数学健康心理教学管理论文 篇1

我国青少年大都在学校接受学科教育, 学科教育不仅具有知识性, 而且具有教育性。无论是教给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 或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学科教学都可以进行渗透心理健康的教育。特别是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规定: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建立自信心。所以中学数学教育, 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在教学中总会遇到这样一些学生, 老师讲课时, 听讲不集中, 无精打采;同学讨论不发言、不参与;学生做练习时, 他又无事可做。由于长期学习基础、学习成绩较差, 心理上存在很强的自卑感。他们一般正处于青春期, 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冲击着心理的发展, 使身心发展在这个阶段失去平衡, 因而他们更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如焦虑、自卑、孤独等。为了解决和预防这些心理问题, 有必要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法国一位作家说过:“有了朋友, 生命才显示出他全部的价值, 智慧友爱, 是照亮我们黑夜的唯一光亮。”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传统, 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与学生建立知心朋友式的良好的师生关系, 从而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这样, 学生不仅产生了强大的学习动力, 也逐渐培养了稳定、深刻的积极情感。

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远大志向, 进行理想教育

对于学习基础、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 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同时也没有远大理想, 这是他们的共同特征。一要让学生知道光明的前途中总是布满了坎坷, 人的一生挫折和冲突是无法回避的, 遇到此情此景, 应想到:“车到山前必有路”、“塞翁失马, 焉知祸福”, 坚信胜利总是要到来的。二要教育学生以古今中外的身处逆境而奋斗不息取得重大成就的人物为榜样, 借以鞭策、勉励自己。

三、克服自卑心理, 增强学生自信心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 分散教学难点, 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多训练、快反馈的方法, 使学生有能力积极主动地学习, 产生成功的喜悦感, 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愿望。教师适时地运用课堂提问、习题演练、作业评讲、即兴表演等方式, 让每位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教师再进行鼓励性评价, 从而让学生体验成功, 获得成就感。对于他们任何微小的进步都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赞扬, 使他们在鼓励中汲取学习的力量, 在赞扬中获得学习的自信。渐渐地差生在学习中也发现自己受到了老师的尊重, 也发现自己并不是朽木不可雕也, 自己是一定能学好数学的, 于是学习也就有劲儿了。

四、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方面,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置悬念, 引导学生思考;运用图片、实物来增强学生的直观性;穿插名人轶事等数学史知识, 如祖冲之的圆周率、商高的勾股定理等, 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 现代教育技术己经被教育界广泛应用, 它能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 化静为动, 使学生在生动活泼中享受数学的内在美, 在愉快中接受新知识。

五、开展合作学习活动, 培育学生的交往能力

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人际关系, 使人们的空间距离缩小了, 心理距离拉大了。尤其是有心理障碍的学生, 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 不善于合作, 显得不“合群”。开展以小组合作为主、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活动, 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团结, 促进其协作精神培养, 还是培养学生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契机很多, 譬如当学生独立思考出现障碍时, 当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时, 当知识需要拓展时, 当规律、结论需要总结归纳时, 都应适时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活动。

把数学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 既可以切实提高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效益, 又能健全学生的人格, 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目的。

数学健康心理教学管理论文 篇2

晋江市新侨中学 唐水英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全面捕开。素质的提高都必须以其心理素质为基础和中介,学生在各方面的发展也都要以必要的心理发展为前提。不良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但影响青少年的学习生活,还直接导致他们的品德和心理产生问题。因此心理问题已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大难题,教育工作者不得不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攻心为上,把数学教学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利用数学课堂渗透,培养快乐健康心理;心理健康教育在数学教学工作中起着潜移默化且深长久远的作用。

关健词

数学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 教育教学工作

一、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一)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中国青年报的报道指出:近十几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加等社会因素,导致少年儿童行为问题、大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原理》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让人记忆深刻:中科院心理所的专家对北京市8869名青少年的调查发现,33.2%的学生有强迫现象,24.8%的学生偏执多疑,23.1%有敌对情绪,32.6%心理抑郁,28.6%的学生感到焦虑,34.6%存在适应不良问题,35.7%情绪不稳定,31.4%对人际关系敏感,有学习压力感的学生占36.6%,33.4%的学生心理不平衡。其实全国各地也都如此。可见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不良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但影响青少年的学习生活,还直接导致他们的品德和心理产生问题,如厌学、逃学、离家出走、吸烟、吸毒、酗酒、少女怀孕,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给社会、家庭、个人造成了严重地后果。病态的少年又如何能成为“四有青年”、合格公民呢?教育教学必须抓住好心理健康教育。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最近几年,在全社会尤其是教育界,逐渐认识到了对中小学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福建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一文调查表明:师资队伍方面,在被调查的教师中,有58.2%的教师属于兼职人员,只有27.4%的教师属于心理健康教育专职人员;在被调查的学校中,只有l0.8%的学校既有专职教师又有兼职教师。在课程开设方面,大部分的学校还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正常的学校教学计划中,有开课的学校也主要以选修课的形式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主要在部分年级或部分班级中开课,仅有31.9%的学校能够坚持每周开课。在教材的使用上也不尽人意。只有23.5%的学校采用正式出版的教材,教材的使用和普及率不高。许多学校已经在有意识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这些专题讲座有些是就学生的自我意识、人际关系、青春期教育以及考试心理等问题进行辅导;有近60%的学校从没有请过专家来开讲座。心理辅导室的建设方面,学校受到师资力量较弱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多方面影响。有46.9%的学校建立了心理辅导室,但面积普遍较小,相当多的学校还没有建立心理辅导室的工作制度;还有73.2%的学校没有配备电脑。心理辅导室每天或每周定时开放,但开放的时间普遍不长。部分学校的心理辅导室并没有向学生开放,实际上名存实亡。

学科渗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挖掘课程中潜在的心理教育因素,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生活动的认知、情境和行为水平。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有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智力开发的前提;是增进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的保证;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

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在授予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学生健全人格所采取的各种积极措施。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导入和实施,等方面都巧妙地注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因材施教,适时、适度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能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情境中,无过重心理压力的状态下学习,以维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结合引趣导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妙的老师”。因此在数学教学时必须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导入,会使数学教学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以古引新。如用毕达歌拉斯及其弟子杀牛庆贺毕达哥拉斯定量的热烈场面引出勾股定理。如可以从祖冲之的成就的故事引导讲解圆周率等。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特别是中国古代数学家的伟大贡献,可以让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巧妙设问创造情境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数学教学时巧妙设问使学生产生悬念,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健康的心理。如:在讲圆的概念时,一开始问:“车轮是什么形状?”同学们觉得这个问题过于简单,便快速回答到:“圆形!”老师又问:“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呢?难道不能做成别的形状?比方说做成正三角形、正方形等?”教室里一下炸开了锅,纷纷回答:“不能,因为它们无法滚动!”老师又问:“那做成这样的形状就可以了,就可以滚动了。(老师随手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椭圆)行吗?”同学们开始茫然,继而讨论起来,回答道:“不行!这样一来,车子前进时会一下高一下低。”最后老师进一步问道:“为什么做成圆形就不会一下高一下低了呢?”同学们又议论开了,最后终于找到了答案:“因为圆形车轮边缘上的点到轴心的距离相等。”由此得到圆的定义。这样,既让同学们觉得自已生活在数学“几何”世界中,“几何”并没有什么神秘难度,又使同学们产生“悬念”,从而培养同学们乐学和好学的健康心理。

三、在课堂评价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每个人总是希望听到别人的称赞,学生也是如此,这是一种良好的内心体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就必须常常对学生做出积极、合理的评价,让他们感到数学的学习其实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使他们对学习变得更加自信,从而达到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如在一次数学课中,一个学生回答问题说的非常好,我正想表扬这个平时很少发言的学生,但是为了让他对自己更有信心,我让其他学生对他进行评价,他哪些地方说的好?一个学生指出:他说的非常清楚,而且思路也很清晰。这个学生听了过后,整堂课一直坐得非常端正,而且听得也很认真。因此,通过合理的评价可以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使他们更加主动的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尤其不要将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如果学生考的不好,就受到老师的一味批评,同学的嘲笑,就会感到一切不如别人。也会因此对考试形成恐惧,产生考试焦虑,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成功,满足他们的成就需要。并且在课堂中应巧妙运用激励性言语,撩拨学生学习的欲望也是很重要的。如当某位同学提出创造性的解法时,就以他的姓氏命名为“X氏解法”,号召全班同学向他鼓掌,对他说“XXX,你真棒!;当某位学生”的创造性解法不够成熟完善时,教师下课后和他一起探讨;当学生的创造性解法明显不对时,教师首先肯定他的创新意识,然后帮他分析错误的原因,并就对他说“继续努力。”通过这些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保护其学习的热情。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入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探索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享受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努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使学生更加快乐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叶一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原理》福建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中心 2007年3月 第8--11页

数学健康心理教学管理论文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 心理健康 课堂氛围 学习兴趣

中小学阶段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奠基期,也是少年儿童社会化的关键期。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协调的发展就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成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使他们的智力和能力得到发展的同时,也使他们的心理健康得以维护和增进,从而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要做到这些,我们可以采取多种积极措施。

一、创造优质课堂氛围,使学生心中充满期待

优质的课堂氛围是一节成功课堂教学的基础,是有效进行教学的重要条件,是指课堂上学生和教师之间围绕教学内容展开的一系列活动而形成的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在心情愉悦时,更容易接受事物。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也正说明只有使学生身心畅快地进入学习,形成师生彼此接纳的心理进而调动他们以饱满的情绪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内在心里状态如何,心理积极愉悦,则效果倍增,相反则效果甚微。”将两者结合起来思考,不难看出良好的课堂氛围需要教师先从自身做起:热爱学生,鼓励学生,然后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做了个实验,他们煞有介事地对一所小学所有的学生进行智能测验。然后把一份学生名单交给有关教师,并告诉老师这些学生具有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潜力,并再三嘱咐教师对此“保密”。其实,这份名单并没有什么依据。但几个月后再次对所有学生进行智能测验时出现了奇迹:凡名单上的具有“学业冲刺”的学生,不但成绩提高很快,而且性格开朗,求知欲望强烈,与教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将这个实验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迹呢?由于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都是著名的心理学家,教师对他们提供的名单深信不疑,于是在教育过程中对名单上的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尽管名单对学生是保密的,但教师们掩饰不住的期盼还是通过语言、眼神等表现出来。在这种深情厚爱的滋润下,学生自然会产生一种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在这种心理的推动下,他们有了显著进步。这个实验也再告诉我们热爱学生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课堂中,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所以,教师在走进课堂之前,就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而且自始至终要保持这种良好的状态,用愉快的心情的对待学生,用饱满的情绪感染学生,将枯燥的数学课堂演绎得生动活泼,充满生机与活力。虽然“润物细无声”却能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不良情绪,让学生对数学教师和数学课堂产生亲近感,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形成美好的心理感受,让学生对数学课堂充满期待,就像教师对他们充满期待一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较好的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到数学课堂中来,才能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也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内在动力

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和系统性的特点,这一特点使得抽象思维能力弱的学生和不能及时掌握所学内容、思维不够灵活的学生产生学习障碍,时间长了就会对数学的学习产生畏难情绪。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无论对学习还是对生活都是不利的,所以我们要帮助他们克服这种不良的情绪。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前提下,要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学好数学的内在动力,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效果。我们在平时上课时,给学生讲一些数学家的故事、我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生活中的数学等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他们有了学习动机和兴趣之后,我们就要运用智慧使数学课堂变得简而精,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而形象,使学生易于接受。这样就会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精神压力,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心理环境,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开展多种多样的数学活动,让课堂探究更愉悦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心理学也有研究表明:人的学习结果受感官参与的制约,多种感官的参与还有利于人的心情开朗。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既有利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又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这些活动可以是室内的也可以是室外的。比如在教学“千米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对千米有更直观的认识,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去实际测量一千米,教师只提供测量工具和负责学生安全。在这一活动中既促使他们自己动脑思考如何完成任务,也锻炼了他们合作交流的能力,还让他们走出课堂,带着愉快的心情去探索体会和掌握数学知识,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了数学课堂。

总之,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有许多种方法和途径,但需要我们数学教师从学生这一主体出发,挖掘整合教材资源,发挥教师的各种能力,三者结合起来去思考去发现去应用,才能使数学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让健康的心理在学生的成长中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锋.关于构建小学数学活动化教学体系研究方案[A].探索创新发展[C],2000.

[2]李遂宠.浅析在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J].甘肃科技,2010(1).

[3]谢青花.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心理之引导[J].教育革新,2012(2).

[4]朱小敏.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之一[D].苏州大学,2010.

小学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 篇4

一、优化课堂结构,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 创设良好情境, 构建和谐课堂

新课程标准指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在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环境中, 学生才有可能放松心情。教师平易近人, 信任、理解学生, 学生也会尊重、爱戴教师, 在平等互敬的前提下, 才有可能形成一种积极向上、愉快、活泼、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这样的氛围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健康心理, 满足学生独立感与成人感的需要, 从而使学生产生乐学、爱学的良好学习情感。

2. 多元互动, 多维评价,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 师生平等对话、共同多维评价, 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信任。对他们寄予更高的期望, 投入更大的热情, 更加信任、鼓励他们。多用真诚的、针对性强的、鼓励性的语言, 从不同角度去真诚地审视学生、评价学生, 让孩子们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信任和期望, 从而自信心得到增强, 因而更努力, 进步得更快。

(2) 用放大镜从“待优生”身上找优点, 找值得肯定的闪光点。多给他们真诚的关爱, 将我们全部的爱都倾注在我们的学生身上。实施分层施教,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确定不同的要求, 对他们的也许不是很完美的回答给予真诚的肯定。对于那些被别人视为“差生”的学生身上的任何缺点, 我们都能一分为二, 从中找出一些“闪光点”而加以肯定, 使学生从心理上将老师视为朋友, 能够心悦诚服地听从老师的劝勉, 同时也从教师的劝勉中找回自信心, 这样的课堂就一定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对于小学生来说, 当他的学习目的尚不明确的时候, 为关爱自己的教师而学往往会成为他们的一种学习动力。

二、用足用好文本,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 教材内容中的人文教育思想要分类用好

数学的内容更多地倾向于理性化的知识, 人文性相对要少一些。然而, 我们仍能从中发现许多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内容。数与代数一类的课, 我们主要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计算、估算能力;综合实践应用较多的课, 我们可以让学生主动探索, 体验一下自己发现结论的喜悦与自豪感;图形认识一类的课, 我们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像能力;统计与概率方面的课, 我们可以增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使学生学会学以致用。比如在教学《移多补少使两数同样多的应用题》这一内容, 我们就可以很自然地渗透公平性, 平等互利等思想, 培养学生平和的心态;又如不少应用题中大量出现国民生产总值、原煤产量、人均年收入等信息, 通过这些信息, 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自豪感, 从而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2. 用足文本中的注释及插图

如《圆的周长》这一课注释中有关祖冲之的这一知识, 当学生通过小组合作, 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三倍多一点, 再阅读课后注释关于祖冲之的一些知识, 学生一方面会觉得自己的发现居然和伟大的数学家的发现一致, 有一种“我其实也能成为数学家”的喜悦感;另一方面, 祖冲之的发现比国外的数学家的发现要早1000多年, 作为一个中国人, 自豪感油然而生, 能体验作为中国人的优越感。小小的一个课后注释, 引起了学生如此大的反响, 那么, 课本中还有许多的小知识、新信息、鼓励性强而又深受学生喜爱的插图, 只要处理得当, 相信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三、开展数学活动,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 学生授课制

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备课思路, 挑选一些比较浅显易懂的内容, 让学生毛遂自荐到讲台前当一回老师。学生既过了一把“老师瘾”, 让自己站在老师的角度体会老师的酸甜苦辣, 又增加胆识, 满足成就感, 还能让学生明白机会是稍纵即逝的, 机会只给那些勇于把握、有胆有识、有魄力的人。

2. 课堂辩论赛

数学健康心理教学管理论文 篇5

高等数学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探讨与实践

对福建永春师范学校学生的高等数学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主要原因.在教学实践中,从数学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和学习成功体验等方面探讨了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克服数学厌学心理的有效措施.

作 者:许秀妹 作者单位:福建永春师范学校,福建永春,362600刊 名: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12)分类号:G642.4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 厌学 心理健康教育

数学健康心理教学管理论文 篇6

关键词:挖掘教材 诱发动机 注重评价 心理健康教育

新的教育模式强调,教育是一种交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积极交流与互动,关注个体身心的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种交往,它更加强调教师和学生精神与心灵的交流与互动,更加关注个体心理、人格的成长,是教育的一部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及时抓住教学中的每一次机会,并努力创设条件,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目的。下面,我结合自己在教学上的一些经验,简要地阐述一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诱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学习动机,注重过程体验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小学生在相当程度上是受本能驱动的,环境中的诸多因素都在向他们挑战,他们对此感到好奇,并渴望发现、渴望认识、渴望解决问题。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注重诱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学习动机,学生有了学习的动机,学习过程便能够充实。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在导入环节我就设计了学生最喜欢的动画游戏多媒体课件,米老鼠与唐老鸭滚轮子的画面,米老鼠滚的是轴在中心点的圆形车轮,而唐老鸭滚的是轴不在中心点的圆形车轮。从课件中唐老鸭与米老鼠的对话中,(你的轮子又稳又平,而我的却上下震动呢?)引起了学生内心的深思,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弄懂“圆”“圆心”“直径”“半径”的概念及性质。学生在追寻答案的过程中自主地探求知识,然后再用学到的知识来解释“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这一现象,教师教的热情和学生学的热情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在探究的过程中有了成功的体验,激起了更强的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因此,提供有一定价值的学习材料,有助于激发小学生强烈的探索新知的学习动机,从而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

二、注重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导向,体验成功愉悦

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活动及效果的价值判断。对学生的评价不仅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同时也能促进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少指责,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欢乐,注意教育的平等与公平,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

在数学课堂上,我们要将全部的爱都倾注在我们的学生身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要求,从那些被别人视为“差生”的学生身上找出“闪光点”而加以肯定,让学生从心理上把教师当成朋友。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把教师当成朋友,才能心悦诚服地听从教师的劝勉,从而喜欢上教师教的这门课。

三、有效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培养数学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适当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但更重要的是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它是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的桥梁。例如,学完比的相关知识后,让学生应用比的知识,按一定的比调配(糖、水、洗涤剂)出自己喜欢的泡泡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巩固了比的知识,又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还无形中渗透爱生活的教育。

总之,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以教学为载体,来挖掘学生的潜能,努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真正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数学健康心理教学管理论文 篇7

一、化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困扰

要化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困扰, 教师就要充当一个细心的长者、朋友、亲人,发现学生心理困扰的症结,并“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找到化解困扰的办法。课堂中,可以经常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留给学生充分思考和相互交流的空间, 这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与互动,更可以拉近生生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一定的合力。另外,对于那些没有马上听懂的学生,教师要给予保护和帮助,多用鼓励语。比如,“来,老师来教你。老师也觉得这道题很难,你已经做出一步,很不错了……”无论如何,化解小学生数学学习困扰最关键的一点还是爱与尊重。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数学教学内容更多倾向于理性化的知识, 其人文性知识相对少一些。然而,只要充分挖掘教材,仍能从中发现许多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内容。如, 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 借助精准的计算要求,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负责任的良好态度; 实践应用部分, 在主动探索、相互交流中, 体会劳动的价值与快乐; 统计与概率方面, 增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使学生能学以致用。数学是生活的现实反映,生活离不开数学, 只要教师具有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大胆拓展学科课程的功能与目标, 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 准确把握切入点和结合点, 数学教学中总会渗透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点点滴滴。

三、用教师健康的心理、阳光的行动感染学生

在小学生眼中,教师是圣洁的化身。教师得体的仪容仪表、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幽默风趣的话语等,无一不是学生模仿、学习的榜样。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有时候,千百遍的说教不如一个暗示性的眼神、一个示范性的动作、一句不经意间的话语。因此,要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必须把阳光的一面展示给学生,“润物细无声”地感染学生,使他们养成乐观向上的良好品格。

四、运用课堂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小学生非常注重教师的评价,有时教师一句不经意的表扬,可能会改变学生的一生。尤其那些胆怯、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的鼓励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教师对学生的关怀、鼓励和期望会使学生感到亲切、愉快和振奋,对他们的学习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当他的学习目的尚不明确的时候, 为关爱自己的教师而学往往会成为他们的一种学习动机。在数学课堂上,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学习要求。尤其对后进生, 要对他们也许不是很完美的回答给予真诚的肯定,从后进生身上找出一些“闪光点”加以肯定,使学生从心理上将教师视为朋友,能够心悦诚服地听从教师的劝勉, 同时也能从教师的劝勉中找回自信心,这样的课堂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如,在学完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后,我让班上一位不善言辞的学生说一说12-8的口算方法。初始的他满脸通红,紧张得不敢抬头,但我没有催促,而是积极启发。终于,这个学生用“破十法”说出了口算的过程,我及时表扬了他。听到全班响起热烈的掌声, 他露出了数学课上从来没有的笑容。从那以后,不仅是他, 而且以前在课堂上从未主动回答过问题的学生,也争相举起自信的小手,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篇8

一、重视教师备课

作为数学教师应该认识到:一堂好课,不仅包括知识传授的广泛程度与学生的掌握程度,还应包括师生在课中积极情绪体验的状况;知识技能兴趣的培养;习惯培养、问题纠正、动手能力以及参与意识的培养。教师更应努力把握课堂教学,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中来。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在备课时,要以学生会有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样的反应,学生需要什么为中心来设计教案,要带着新的眼光和思路认真研究教材,要在数学教学中充分挖掘出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二、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学生行为

情绪影响人的行为,具有传染性,而教师的情绪更有感染力。教师本身的情绪状态可以产生共鸣作用,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在课堂中形成某种心理气氛。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倾注积极的情感,用真诚和爱感染打动学生,让他们伴随着丰富、快乐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过程。因此,教师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烦恼、痛苦、悲伤等情绪,都不要把它带到课堂教学中。

三、融洽的师生关系影响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创设教育之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自己真诚的情感与学生交往,在自由轻松的气氛下,学生才能最有效地学习,才能最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可见课堂人际关系中,师生关系直接影响数学课堂心理气氛,影响学生智力发挥、创新能力发展。和谐的师生情感会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亲切感、信任感。所以,教师要学会低下身子和学生交流互动,用亲切的微笑和话语传递情感信息,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可接纳的课堂心理氛围,创设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数学课堂教学环境。

融洽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不仅仅是好学生的呼应,也不是靠教师在讲台上精彩演讲,而是靠全体学生共同参与。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耐心地创造机会鼓励学困生,带领他们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在课堂中形成“互帮互学,团结合作,和谐竞争”的生生关系。

四、激发课堂中的问题,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有意识地将学生不良的心理状态扼杀在萌芽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表情、目光、动作、姿势,积极地给学生提供一个友善的能使学生产生归属感的课堂环境。教师要努力地把问题交给学生解决。希尔伯特有句名言:问题是数学的灵魂。在数学中概念、定理、公式及法则等虽然都是重要的,但与问题相比其重要还不居首位,概念、定理、公式及法则等所构成的理论是数学思维的结果,而问题才是思维的开始,在数学中没有问题就不可能引起思维。学生思维是否活跃,除了与他们对学习某知识的目的、兴趣等有关外,主要取决于他们解决问题的需要。教学中教师若能给学生创设存在问题和发现问题的情景,就能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愿意学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才能让每位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

五、注重课堂数学在学生评价时的心理健康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口头评价。教师的口头评价对学生有很好的激励作用。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一课时,当我引领全班同学在探究“圆内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也相等”时,刘昌同学举手补充说:“老师,我认为缺一个条件,应该是在同一个圆内或是在圆相等时,才有这种特征,如果圆不相同,直径和半径是无法谈论长短的。”听了这句话,我立即表扬:“咱们班刘昌同学在探究数学知识方面是最严谨的!学习数学就需要有这种严谨的、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简单的一句及时评价,让他在这节课的学习非常努力,使他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学习效果就可想而知了。这个孩子一节课从头到尾都充满了激情,原因就在于老师对他的一句及时性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赞赏声中建立了自信,教师的评价帮助学生体验和享受了成功。所以我认为,应该通过评价加以肯定,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

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虽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虽不是磁,但可以吸引学生。正如赞可夫所说:“好的课堂教学,要有幽默、要有笑声……”因此,教师的评价不妨风趣一点,在不损伤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纠正知识上和习惯上的错误,能化解学生的心理困境,同时使他们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如果学生怀着不安甚至对立的情绪上课,即使教学过程设计得再好,学生也很难参与进来,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教师的每一句赞语、每一次表扬,对学生都是一种激励。尤其是使学困生在“表扬→努力→成功→自信→再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功”这样的过程中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不断萌发上进的心理,树立对学习的信心。

数学健康心理教学管理论文 篇9

一、创设愉悦情境, 进行心情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教师苦囗婆心地讲解而学生却无动于衷的现象。这是因为师生的心向不一致, 师生之间没有产生积极有效的心理效应。因此, 教师要合理运用“心理效应”这根调控杠杆, 来促使学生积极向上, 形成乐观愉悦的学习情绪, 从而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

1.调控情绪。教师走上讲台的时候, 如果精神焕发、情绪饱满, 讲课有条有理, 铿锵有力, 学生听课的情绪也会为之一振, 并会以高度的注意力、热烈而紧张的心情听课。反之, 若教师无精打釆、随随便便, 学生也会情绪低落, 心不在焉。因此,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的心理特点, 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 在学习活动中主动与他人交流, 寻找时机进行自我表现。如“三角形內角和”一课的导入,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之高涨, 笔者釆用了猜一猜“三角形內角和是多少度?”这一最为直接、最有效办法引入新课。它既能极快地唤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力, 又使学生产生兴趣, 进入生机盎然的学习境地。 (1) 让学生相互竞猜。教师手上分别出示一个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让全体学生竞猜这三个三角形內角和各是多少度?这一设计是抓住小学生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 有意让学生竞猜:以上三种三角形的內角和不一样 (多数学生误为钝角三角形內角和最大) , 以此激发学生不甘失败的好胜心理, 同时引起对新课内容的注意。 (2) 让学生动手实验。由于学生在上场竞猜失利后不甘心, 促使他们在实验中去发现。学生产生疑问: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度吗?此时, 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迅速形成, 智力活动异常活跃。于是, 老师就在学生这种“愤悱”心理状态下进一步验证以上三种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否一样。总之, 教师应极力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 促使学生表现出对教师充满期望和信任感, 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

2.挖掘教材。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情感素材, 教师们应积极认真去挖掘。如笔者在教学“倍数与因数”的课堂练习中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写出6 的所有因数1、2、3、6 后发现, 1+2+3=6, 又回到6 本身。正是因为这样的数非常特别, 所以数学家把这样特点的数称为是完美数。既然数学家发现了第一个完美数就会去找第二个完美数, 猜猜看第二个完美数是?现在请大家在统一的时间内看谁能找岀第二个完美数 (1+2+4+7+14=28) 。……在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浓时, 笔者告诉他们:数学家们目前只发现了29 个完美数, 而且都是偶数。前5 个完美数分别是:6、28、496、8128、33550336。要从几十亿个自然数中找岀这29 个完美数, 数学家们不知要付出多大的心血!希望同学们不断努力学习, 去争取发现找到第30 个完美数。学生听后异常兴奋与激动 (个个跃跃欲试) , 进一步激起了学习数学的情感。

二、预设客观情境, 进行自评教育

2011 年版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结果, 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教师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 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而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已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观察, 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判断与分折的过程, 是一种自我审视的行为。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主要釆用以下形式。

1.在发问后自评。在课堂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大胆发问, 因为学生的发问是思考了的结果, 而教师的提问只是为了使学生思考。学生的发问比答问更值得教师和同学们的鼓励评价。发问后还应让学生分析比较, 及时反思, 从而对学习方法和心态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完善, 减少不良心理因素的干扰。如教学“生活中的比”的第一课时, 课前笔者让学生观察多媒体大屏幕上的中国国旗 (尺寸大小不一样的三面) , 这时大多学生发问:“老师, 虽然这三面国旗的大小不一, 但看上去比例很协调、很美丽的。”有个别学生质问:这三面大小不一样的五星红旗究竟哪里相同呀?笔者抓住这一极好的时机对学生的发问予以积极的评价, 同时也让大家进行自我客观的评价。接着, 笔者用方格把这三面国旗全覆盖, 让学生分别数一数三面国旗的长边与短边各是几格?长边与短边的比都是多少?促使学生进一步去思考、去探索新知识。

2.在创新后自评。创造性是课堂教学的精髓。我们不但要提倡创造性地教, 更要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创造教育指出:要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可采取激励办法来促使学生思维灵活地从各种不同角度, 去观察分析认识客观事物, 积极主动地去寻找最佳的独创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学习“百分数应用”后, 笔者用“李大妈按年利率5.85%存了3000元钱, 到期共取回了3877.5 元, 李大妈这笔款存了几年?”这道题来测试学生的解题策略。笔者把学生列的算式都一一板书并及时地给予评价, 接着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这样让学生在相互评价与自我评价中获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心态, 有利于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三、巧设障碍情境, 进行挫折教育

教育心理学明确指出:当学生学习有困难时, 就会出现某种失败的心理挫折, 此后教师所要讲究的接触方式就是及时鼓励。只有鼓励才能帮助学生转化受挫的心态, 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釆取不同的方式, 使之尽快在克服挫折后获得重新尝试成功的勇气和力量。

1.巧设障碍。教学中可巧设一些似是而非的、有意让学生一时陷于学习困难的失败情境, 其实就是教师故意为难他们, 目的在于教育他们懂得每个人在学习上都会有失败, 从而帮助他们调整自视过高的不良心理。如笔者在教学“分数化小数”时, 课前巧设一场师生判断比赛 (指名数学科代表上台在黑板上任意写出一个最简分数, 让全班同学与老师判断这些分数是否能化成有限小数, 正副班长做公证员用计算器验算) 。在学生没有发现规律前总是将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 判断结果总比老师慢。这样设计是有意让学生比赛失利受到挫折, 并让学生在学习挫折中产生质疑。这样既为学生提供了暴露错误思维过程的机会, 又是为学生对自已的学习能力评判有个正确的心理暗示。

2.迎战挫败。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迷茫挫败的感觉会成为他们前进的障碍, 使他们产生郁闷急躁、自暴自弃等不良情绪, 对学习丧失信心, 甚至开始厌学。这时教师要巧设育人环境, 充分利用心理效应的“信任、期待”的情感去影响他们, 教师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期望的眼神, 把师爱的阳光和雨露洒向每一位挫败者, 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寻找教训并激励他们迎战挫败,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数学健康心理教学管理论文 篇10

一、以适当的数学史为契机, 激发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在数学教材中, 有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在教学中有机地利用它们, 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教育, 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中数学的“杨辉三角”内容, 如能联想到南宋著名的数学家杨辉, 不是轻描淡写地把“杨辉三角”的内容讲清楚, 而是加以扩展, 讲讲与“杨辉三角”相关的数学史, 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还能激励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激发学生心理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以学业综合评价波动的客观分析为主要措施, 渗透心理挫折教育

心理挫折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受到障碍时, 因无法扫除障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人生的道路都可能遇到挫折, 战胜一切挫折, 才能给人生画上完美的句号。挫折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中之重。

高中数学的学习中, 容易使学生遭遇挫折的主要方面有:

1. 学业综合评价的波动, 达不到理想的要求, 特别是一次考

试成绩下滑, 造成心理上的悲观、失望, 从而消极学习, 下滑速度更快。

2. 遇到难题解答不出, 造成心理烦躁, 甚至放弃对学习的追求。

解答难题造成的心理挫折, 最有效的方法是给予学生学习上的帮助, 指导遇挫学生解决一些数学方面的难题, 让学生领略成功者的快乐, 推动心理健康发展。

三、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为突破口, 促使心理的健康发展

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即对影响学习的智力因素给予指导, 如指导学生如何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创造等。

对学生学习过程给予指导, 如指导学生制订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计划,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遵循学习规律和学习原则, 指导学生掌握预习、听课、记课堂笔记、复习和做作业的方法, 指导学生课外自学的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工具书查找、积累资料的方法等。及时指导学生进行心理调节, 主要是对影响学习非智力因素的调节方法的指导。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克服厌学情绪, 增强学习信心;如何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增强学习毅力, 如何培养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四、以围绕过程与方法的良好气氛, 营造心理健康发展的阵地

数学课堂的学习气氛是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心理活动, 制约着课堂学习的效率。我们要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 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 从而达到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想象丰富。教师要成为良好课堂气氛的创设者和维护者, 以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 尽可能多地使师生之间产生共鸣。

如, 等差数列{an}前10项的和是310, 前20项的和是1220, 由这些条件能确定这个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吗?教师引导学生将本题变为求前30项的和应怎样解答?放手让学生去思考, 去探索。问题给出, 学生的探索热情被激发起来了, 立即投入到探索中去, 学生给出了如下解法:

生1:由结果Sn=3n2+n将n换为30得S30=2730

师:好!抓住了特殊和一般的关系, 这是学习数列要体会的思想方法。

生2:设Sn=An2+Bn, 则求得:A=3, B=1, 所以S30=2730

师:抓住了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本质特征, 这对等差数列前n项和有关问题的处理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这个问题能不能运用其他方法求解?学生给出了解法。

生3:∵S10=a1+a2+…+a10

S20-S10=a11+a12+…+a20=S10+10d

S30-S20=a21+a22+…+a30=S20-S10+10d=S20-S10-S10

∴S30=3× (1220-310) =2730

师:灵活运用了等差数列的性质及另一求和公式, 构思精巧, 有的学生在其启发下, 给出另一种解法。

生4:可证S10, S20-S10, S30-S20成等差数列,

∴2 (S20-S10) =S10+S30-S20

把S10=310, S20=1220代入解得S30=2730。

师:好!此法反映了等差数列的性质, 能否探讨出更一般的结论?此时学生们探索问题的热情愈发高涨, 大家积极思考。

生5:若数列{an}是等差数列, 那么Sk, S2k-Sk, S3k-S2k成等差数列。

师:棒极了!用这一方法处理有关问题简洁而明快。

学生的本性是积极的, 但一次受挫的心理因素而导致怕出错, 不敢回答问题, 长期的习惯形成了不积极思维。所以教师应围绕过程与方法的良好气氛, 鼓励学生回答问题, 善于从学生的回答中找到闪光点, 给予积极肯定, 营造心理健康发展的阵地。

五、创设成功情境, 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素质

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看, 成功体验是学习效果的一种正反馈, 是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核心要素。“小成功是大成功之母”, 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 为每个学生创设经过努力能达到的成功情境, 而且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产生成功的体验, 以激发他们不断进取的学习动力。

高中数学的学习阶段有各种大小型考试, 有些学生存在着考试焦虑, 这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 影响考试前的复习, 也会形成应试中的紧张、焦急、恐惧心理, 影响考试的正常发挥。

对此, 我们要重视考试前的心理辅导, 培养良好的心理。在平常的小考中, 通过一些话语, 故意给学生制造紧张的气氛, 紧张之后又营造宽松的氛围, 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面对一些大型考试, 考前的辅导与放松教育也必不可少, 面对数学高考模式的试卷, 考试前先科学分析自己答卷的可能情况, 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估计。在考试中, 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 要善于抛弃一些难题, 12道选择题, 遇到1~2个不会做是正常情况, 6个解答大题, 后3题的第二问可能被卡住, 也不要慌张。只有正确认识, 消除思想上的顾虑, 增强自信, 在考场上才会提高记忆和思维的效率, 超常发挥自己的水平, 考出理想的成绩。

总之, 让我们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对待心理健康教育, 自觉主动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 结合教学内容和形式, 适时进行心理辅导,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学生增强课堂学习活动的效果,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健康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岑国桢.中学教育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12) .

数学健康心理教学管理论文 篇11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措施;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061-01

课业压力的增加,学生个性发展特征以及家庭因素等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从目前我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来看,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大有人在,因此,在各个学科中渗透心理教育已经迫在眉睫,心理教育不一定非要采用直观化的心理手段介入,在教育中懂得利用情境,建立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都能够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达到心理教育的目的。

一、为学生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解除学生的心理负担

由于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比较多,从小在一个专属的空间长大,对于外界的批评、人和事物都处于一个相对陌生,封闭的状态下,刚刚进入小学阶段,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恐惧心理,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心理问题,而营造良好活跃的学习气氛,利用生活情境开展数学教学能够有效缓解这个现象,教师需要全面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将不同的生活情境与不同学生的特点相结合,使教学与生活联系更加紧密,从而使学生在非常熟悉,轻松的环境下学习,这样的课堂环境,不会那么紧张,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的知识。教师要合理的利用换位思考的方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这样才能够增加学生学习自信心,学生学习的信心被激发,必然会提高其想要表达的欲望,语言能力也会随之提高,另外,开展生活情境教学模式的时候,教师还应该贴近生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觉得陌生,所接触都是平时的生活内容,这样一来其心理障碍就渐渐消除,并愿意主动进行表达。

二、培养真情实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小学低年级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其在学生知识结构形成,人格发展以及三观建立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其实践性也非常强,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开展,要建立明确的班主任管理目标,小学低年级班主任管理中,主要是情感交流,教师要从这个方面入手,结合合理的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小学生的兴趣,投其所好,这样才能够顺利进行管理,并实现管理的最终目的。

三、为学生搭建成长与体验成功的平台与机遇

1、在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全面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将不同的生活情境与不同学生的特点相结合,使教学与生活联系更加紧密,从而使学生在非常熟悉,轻松的环境下学习,这样的课堂环境,不会那么紧张,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抽象画的数学知识。教师要合理的利用换位思考的方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这样才能够增加学生学习自信心,从而更加积极面对学习中的问题,提高学习成绩。

2、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引入生活情趣教学法,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要将设立的情境最大限度与生活贴近,并且要合理的将数据知识点融进情境中,学生在体会生活情趣的同时,自然的掌握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指主动学习,这样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另外,开展生活情境教学模式,还能够学生提供更加优越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减轻学生对与学习的抵触心理,开阔思维,对于数据的各种逻辑概念理解有很大帮助,足于生活的教学能够使课堂气氛更活跃,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这样一来学生就愿意主动学习。

3、创建剥洋葱式的生活情境教学。剥洋葱式的生活情境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采取层层深入的教学方法,把数学知识和问题进行分层,做到抛针引线,以一个问题的提出引发学生多个问题的提出,让学生能够像剥洋葱一样层层深入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教育作为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是保障其教育效果的关键所在。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教育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形势下,逐渐成为了人们所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合理采用生活情境教学法,培养师生之间的真感情,是活跃课堂气氛,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的有效途径,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教学实践也不断增加,完善多媒体教材内容,提高教师适用生活情境教学法的能力,采用科学的方法,将多元化的教学法与心理骄傲与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已经成为了现阶段教育工作者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王恩国.刘 昌.赵国祥.数学学习困难儿童的加工速度与工作记忆[J].心理科学.2011(04)

[2] 熊建华.中学生数学焦虑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2(03)

数学健康心理教学管理论文 篇12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心育环境

课堂教学气氛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所以, 在课堂教学中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 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 学生才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机会.在教学中, 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 以豁达的胸怀去赏识学生, 努力使自己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可采用启发诱导式、参与式进行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多用“没关系, 你能行”, “太好了, 你真棒!”等鼓励性语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如果问题有难度, 应调动全班学生参与, 集体讨论、自由发言, 不分好中差一视同仁, 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情境中学习知识, 发展各种能力.

二、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心理教育目标与知识、技能、思想教育目标一样, 是教育目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制定学期或学年教育计划时, 应设计明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如:对于初中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要设计为:培养学生适应初中生活环境, 克服对数学形象思维的依赖心理,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及纪律习惯, 从而培养出自立、自强、自信等健康的心理品质.在教学中, 我们也应该确立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如在讲授“勾股定理”一章时, 我确立了这样的渗透目标:

1.勾股定理是反映自然界基本规律的一条重要结论, 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数学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勾股定理的发现、验证和应用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价值.

2.利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内容, 让学生经历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数学发现过程, 同时渗透数形结合原则.要求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完成此过程, 给学生团结、合作的机会, 让学生在合作和交流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3.鼓励每一个学生阅读材料并查找一些历史资料, 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并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这样会使数学课堂打破单一的教学框架, 做到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的完美结合, 让学生体味出学习的乐趣和奥妙,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是一种美的享受, 进而喜欢数学.

三、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素材

新课改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好素材, 教师应注意深入挖掘, 以便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实数》一章, 主题图中呈现了正方形的拼图活动, 说明无理数是客观存在的, 而左下图又与几何中的勾股定理相结合, 给出了画无理数的方法, 不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和独特的美, 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 在教学实践中我还进行了以下尝试:

1.“读一读”中“无理数的发现”, 带给学生以激励和震撼, 让他们感受到古人对数学的兴趣以及为使数学得以发展和完善而作出的巨大贡献, 让学生感悟到对待问题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坚持真理的品质.这些素材若能很好地利用, 便可有效地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习惯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无疑会促进学生学习心理品质的形成.

2.在讲《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一章时, 让学生动手操作和充分地想象、讨论, 教给学生运动的观点, 让学生体会到图象是可运动的, 平移与旋转是现实世界运动变化最简洁的方式.

3.在呈现具体内容时, 教科书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生动有趣的现实情景, 如“电梯、辘轳”等, 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意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应用意识.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促进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逻辑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发展.

四、确定评价导向, 体验成功愉悦

学生参与的评价过程实质也是学习做人的过程.相互评价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分步肯定评价法, 不要以一个完美无缺的答案作为评价结果的唯一标准.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帮助他们树立自尊、自信, 鼓励他们自强、自立, 同时也培养他们自己对人、对事客观公正, 善于待人的品质.而自我评价实际上是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 通过评价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完善, 从而提高学生做人的品质.

上一篇:内部和谐下一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