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2024-10-16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精选7篇)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篇1

1 材料与方法

1.1 处方单来源与选择

文献来源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进入CNKI搜索页面, 点击“搜索”, 以“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月经前后诸病”为关键词, 搜索1959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所有与“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有关的参考文献共243条, 在此文献的基础上进行选择。

1.2 数据分析

进行数据分析的中医传承平台软件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提供。系统以互信息法、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 对中医药证侯、方剂、类方、用药及方证分析等方面进行数据挖掘[1], 阐明和总结药物应用规律, 为新药创制提供处方来源。

1.3 排除标准

(1) 针灸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2) 中西药联合治疗焦虑症者; (3) 方剂的组合未全列出者; (4) 方剂组合中药味相同但是用量不同的也仅仅收纳入其中的一篇。根据上述标准, 从243篇文献中筛选出符合研究条件的期刊文献, 整理完成后一共得到57首方剂。

1.4 数据录入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平台管理功能, 将整理好的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方剂录入, 建立方剂数据库。录入完成后, 由2人负责对录入的数据源进行审核, 为数据挖掘结果的可靠性提供保证。

2 结果

2.1 统计报表分析

在统计报表的系统中, 选择方剂的统计, 在“中医疾病”栏目里输入“月经前后诸病”, 点击“基本信息统计”可以得到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方剂, 对其四气、五味、证侯分布、归经等进行统计, 统计结果显示, 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中药药性多偏于寒温、药味多苦甘辛。证侯分布情况分析表明,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中医证侯主要集中于肝郁气滞、肝郁化火及肝肾阴虚3种类型, 以肝郁气滞为主证。从药物的归经分布趋势中可以看出, 药物归经的前4位分别为肝经、脾经、心经及肾经。

2.2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常用药物频次分析

在57首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方剂中, 涉及药物156种, 使用频率高于10的中药有28味, 常用的前10位药物为当归、白芍、茯苓、柴胡、甘草、白术、牡丹皮、郁金、香附、生地黄。见表1。

2.3 基于关联规则分析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方剂组合处方规律分析

应用关联规则分析方法, 根据药物的不同组合, 按所出现的频率从高到低进行排列, 得到常用2味药物的组合频率中的前5位分别为“当归、白芍”, “当归、柴胡”, “白芍、柴胡”, “当归、茯苓”, “白芍、茯苓”, 见表2。结合系统挖掘得到的潜在药对 (表2) 进行分析, 以当归-白芍、当归-柴胡、白芍-柴胡、当归-茯苓、白芍-茯苓、白术-茯苓、柴胡-茯苓最为常见, 这些常用组合多以疏肝理血为主。

另外, 对得到的常用3味药物组合频次进行统计后得出, 频次从高到低分别为“当归, 白芍, 柴胡”, “白芍, 柴胡, 茯苓”, “当归, 白芍, 茯苓”, “当归, 柴胡, 茯苓”, “当归, 柴胡, 香附”。在该组药物组合中, 当归-白芍-柴胡、白芍-柴胡-茯苓、当归-白芍-茯苓、当归-柴胡-茯苓等是最常见的药物组合, 这些组合大都具有疏肝理气的功效, 是著名药方逍遥散的重要组成成分, 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的网络化展示能清楚地展现这一用药规律。中医认为, 月经前或经期诸症的发生是由于阴血由冲任二脉下注胞宫, 血海充盈而使全身阴血不足导致某些脏腑功能, 如肝脏功能失调并累及肾、脾、心、冲任等, 治疗原则应以调肝为主[2]。而肝郁气滞是经前期紧张综合征临床常见证型[3], 其遣方用药思路正合乎这一病机。

2.4 基于熵方法的新药物组合及新处方分析

以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之间的关联程度分析结果为基础, 根据相关度与惩罚度进行约束,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 演化出3~4味药物的中心组合, 得到隐藏的新药物组合, 见表3。在核心组合提取的基础上, 再运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的算法, 这些组合中所对应的两个组合可聚合成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新处方5个, 见表4。

3 讨论

在57首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方剂中, 涉及药物156种。由系统所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挖掘得到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5个新方, 通过对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后得到的5个新方组合进行比较, 结合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证侯分布趋势进行分析, 新方的药物组成体现了不同的用药组方思维, 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采取规则分析, 完成以频率为中心的显性经验分析, 并使用复杂系统的熵方法进行以关联为中心的隐形经验分析, 不仅可以归纳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中药治疗原则和方法, 还可以为临床治疗和新药研发提供依据。

摘要:经前紧张综合征, 症状复杂, 涉及脏腑比较广泛, 通过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 对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 中收集的以中医药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57首方剂进行数据录入, 并应用关联规则和聚类算法, 对药物频次、组方规律、新方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在中药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中, 组方规律多以疏肝解郁、养血柔肝为主, 在用药思路上多以补虚及活血化瘀药为主。在核心组合提取的基础上, 运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 得到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5个新处方, 为进一步挖掘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中药的用药规律及新药开发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经前紧张综合征,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方剂,组方规律

参考文献

[1]卢朋, 李健, 唐仕欢, 等.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开发与应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2 (9) :1-4.

[2]张英丽, 李向顺, 曹连杰.妇科疾病从肝论治刍议[J].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3, 19 (4) :212.

[3]殷燕云.逍遥散加味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45例[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9 (2) :22-23.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篇2

“初潮”少女对来月经缺乏经验,明明已经预兆月经将要来潮,可是自己还不知道,以致在来月经时措手不及,或者以为自己患病了。

月经来潮前会出现一些不适症状,告诉你将要来月经。如不少青春少女在月经来潮前几天会出现情绪波动、易怒、失眠、头痛和浮肿等症状,到月经来潮后,这些症状会逐渐减少或消失。医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经前紧张综合征。少女之所以容易发生经前紧张综合征,跟体内雌激素与孕激素的比值升高有关。体内雌激素过多或相对过多,致使体内水钠潴留面出现水肿、头痛等症状。此外,平时情绪紧张、急躁、忧郁的人也易发生经前紧张综合征。这种不适一般于月经来潮前7~14天开始出现,在行经前2~3天加重,表现为精神紧张、神经过敏、烦躁易怒或忧郁、全身乏力、易疲劳、失眠、头痛、思想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有的人还会出现手、足、面部浮肿,下腹坠胀、疼痛以及乳房胀痛等。

如何预防经前紧张综合征的发生?首先要解除精神上的紧张和思想上的负担,坦然对待月经来潮,尽量做到宽慰、放松。其次要在日常生活中避免不必要的精神刺激,饮食少盐,生活有规律,多参加一些文娱和体育活动,就可使症状明显减轻甚至消失。症状比较严重的,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苯巴妥等镇静药物或孕激素、雄激素等进行治疗。(山东 沈建伟)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篇3

关键词:女中职生,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中职女生的生理健康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在校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目前就经前期综合征的研究不少,但对中职学习阶段的女性学生的调查、分析和研究不多。加强中职生青春期卫生保健工作,做好有经前紧张综合征的青年女性学生的心理卫生指导,改善其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是十分必要的。课题组采用自行编制《高职院校经前期紧张综合征(PMS)心理干预研究》调查表对达州职业技术学院1319名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年龄在14~20岁的女学生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道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对达州职业技术学院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在校全部女性学生1319例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319份,调查对象年龄为14~20岁。

1.2 方法

调查前对调查对象做好宣传解释工作,统一标准,确定任务,以班为单位,发给统一自行编制《高职院校经前期紧张综合征(PMS)心理干预研究》调查表,采用不记名的方法,由班主任指导提示,逐项、逐条,同步统一,个人填写。并反复强调有效性和真实性。调查后检查审核表格。

1.3 内容

本调查所采用的问卷是根据《新编实用妇科学》[1]的有关资料自行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民族、居住环境、家庭收入学生消费状况、身高、体重以及月经一般情况、经前综合征的常见表现、经前综合征以及经前综合征对学习的影响。均参照《新编实用妇科学》提供的有关资料。

2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诊断标准

(1)在前3个月经中周期性出现至少一种精神神经症状,如疲劳乏力、急噪、抑郁、焦虑、忧伤、过度敏感、猜疑、情绪不稳等和一种体质性症状,如乳房胀痛、四肢肿胀、腹胀不适、头痛等。(2)症状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反复出现,在晚卵泡期必须存在一段无症状的间歇期,即症状最晚在月经开始后4d内消失,至少在下次周期第12天前不再复发。(3)症状的严重程度足以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及学习、工作。

符合上述三项才能诊断为经前期综合征。

3 结果

3.1 月经初潮年龄

月经初潮年龄最小9岁,最大16岁,平均年龄13.4岁,小于12岁的325例,占24.6%;12~16岁的970例,占73.5%;16岁以上的24例,占1.8%。

3.2 月经周期及状况

月经周期平均为29d,20~28d942例占71.4%,28~30d377例占28.6%。月经不规则者占24.94%。月经持续时间一般为3~7d(99.0%)。月经量正常者959例,占72.7%。

3.3 经前期综合征的常见症状

符合经前综合征的占51%。在月经前几天,出现症状最多的是经前下腹痛,673例占51%;经前下腹胀感者665例,占50.42%;经前易怒601例,占45.56%;无耐心590例,占44.73%;疲乏583例,占44.2%;注意力不集中572例,占43.37%。此外,依次还有学习效率低下、腰痛背痛、情绪抑郁、记忆力下降等多项心身症状。

4 讨论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是女性在月经前7~14d(即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反复出现的一系列精神、行为及体质等方面的症状,月经来潮后症状迅即消失。近年认为本病症状波及范围广泛,除精神神经症状外还涉及几个互不相联的器官、系统,包括多种多样的器质性和功能性症状,故总称为“经前期综合征”。反映出整个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功能和身心健康状况。由于本病的精神、情绪障碍更为突出,因而给予患者精神安慰,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从而正确认识疾病并建立信心,显得尤其重要。根据以上调查结果,符合经前综合征占调查人数的51%,说明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健康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比例增大、成长环境和教育方式的变化,具有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表现的青年女性学生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大。产生的原因普遍认为很可能与青春期女孩身体发育变化迅速、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内分泌失调和精神因素的刺激而导致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及水盐代谢平衡失调有关。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篇4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1) 发病特点:经前1周 (或更长) 开始, 逐渐加重, 至月经前2~3天最为严重, 经潮后突然消失;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 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涉及身心健康为特征的症候群; (2) 情绪不稳:精神紧张, 性情波动, 烦躁易怒, 或争吵、哭闹, 不能自控; (3) 意志消沉:没精打采, 抑郁不乐, 表情淡漠, 或精神错乱、失眠、健忘、偏执妄想等; (4) 头痛:多为双侧, 亦可单侧, 持续性或时发时止; (5) 乳房胀痛:经前乳房饱满、肿胀或疼痛, 疼痛严重者可放射到腋窝及肩部, 可影响睡眠; (6) 腹痛或腰痛:呈发作性或持续性, 甚至恶心、呕吐或腹泻; (7) 水肿:眼睑或身体水肿, 体重增加。 具备上述7项中 (1) , 余项中1项或1项以上者即可作为入选病例。

1.2 一般资料

200例门诊病人, 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 年龄17~46岁, 17~28岁26例, 29~35岁35例, 36~46岁39例;病程最短90天, 最长15年, 平均6.65年;其中经行情志异常23例, 经前乳房胀痛32倒, 经行腹痛26例, 经行头痛12例, 经行水肿7例。对照组100例, 年龄18~45岁, 18~28岁25例, 29~35岁37例, 36~45岁38例;病程最短60天, 最长16年, 平均6.75年;其中经行情志异常24例, 经前乳房胀痛32例, 经行腹痛24例, 经行头痛11例, 经行水肿9例。两组病例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备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以滋肾养肝、疏肝健脾、养血安神之法治之。口服当归地黄合剂 (熟地黄、菟丝子、五味子、当归、炒白芍、醋柴胡、醋郁金、龙胆草、生黄芪、茯苓、生牡蛎、炙甘草, 经科学加工提取研制而成中药合剂) , 每次1包, 以开水100~150ml冲开, 早晚温服。月经第20天开始服, 连服1周, 3个周期观察疗效。

2.2 对照组

口服逍遥丸和六味地黄丸 (两药均由河南省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 每日3次, 每次各8丸, 时间周期同治疗组。

2.3 注意事项

服药期间, 勿食辛辣刺激及生冷食物, 保持情绪稳定, 注意休息。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10月第2版《实用妇产科学》及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第7版《中医妇科学》制订。痊愈:症状、体征消失, 半年内无复发;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 半年内不影响工作及生活;有效:症状、体征明显减轻, 半年内有所复发;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

3.2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见表1。

χ2检验;与对照组比较*P<0.05

3.3 两组症状疗效比较

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当归地黄合剂, 对PMS各症状均有较好疗效。

3.4 不良反应

对照组偶而发现大便稀薄, 治疗组尚未发现类似不良情况。

4 体会

PMS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 因其反复发生在经前, 不仅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而且严重威协患者身心健康。由于本病发病机制复杂[1], 涉及精神社会因素, 内分泌因素, 以及脑神经递质异常等多个方面, 虽有许多学者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致力于本病的多方位研究, 至今尚未有特效的药品问世。我们根据患者经前抑郁不乐、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烦躁易怒, 或见头痛、失眠、乳房胸腹胀痛等临床表现, 认为导致本病的病因病机是:肾水不足, 肝失条达, 克土化火, 热扰心神所致, 笔者以滋肾养肝、疏肝健脾、养血安神立法, 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结合现代药理研究的最新成果, 研制了当归地黄合剂。方中以熟地黄、菟丝子滋肾补肝, 以当归、白芍养血柔肝, 四味相伍, 肝肾双调, 共为君药;柴胡、郁金行气解郁, 黄芪、茯苓健脾益气, 肝气条达, 脾气健运, 气血充盛, 以助先天, 共为臣药;龙胆草、五味子、生牡蛎清热除烦、宁心安神、软坚散结, 共为佐药;甘草一是助黄芪、茯苓化生气血, 二是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寒温并用, 辛开苦降, 滋水以涵木、疏肝以运土、降火以安神、软坚以散结, 如此可使肾气充盛, 肝气条达、脾气健运、神气安宁, 诸证自除。现代药理研究证实[2,3]:熟地黄有滋阴、抗衰老、抗炎、降压、镇静、利尿作用[2], 菟丝子是以增强体液免疫及吞噬功能为主的免疫增强剂, 有抗衰老、抗氧化、保肝等作用;五味子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 可改变人的智力活动, 提高工作效率, 能增强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柴胡、郁金、白芍可抗炎、抗渗出, 抑制胃肠平滑肌, 而具有抗惊厥, 解热镇痛, 镇静等作用;当归有增强心肌血液供给, 降低心肌耗氧量, 降低血管阻力, 增强循环血量, 抗心律失常, 扩张外周血管, 降低血压等作用;黄芪、茯苓均有利尿作用, 使尿量及Na+、K+排出量增加, 黄芪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促进机体代谢, 扩张血管和冠脉, 并有降压、抗癌作用;龙胆草具有一定抗炎、保肝、利尿、降压镇静作用, 对多种杆菌、脑膜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某些真菌有抑制作用;牡蛎能调节整个大脑皮质的功能, 能镇静、解热, 有增强免疫、抗肿瘤作用;甘草有解毒、抗炎、抗过敏等作用。故诸药相伍能调节神经系统功能, 改善血管阻力, 促进血液循环, 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 有利尿降压, 抗菌抗炎, 镇静止痛等功能, 所以能针对PMS所出现多种症候而起到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惜阴.实用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837.

[2]赵峻.常用中药识记与应用手册.青岛:青岛出版社, 2004:279, 255, 36.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篇5

1 资料与方法

本次调查总计发放1400份问卷,回收1351份,并剔除98份回答不完全者,总计收集1253份合格量表。依据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出PMS患者共179例,作为PMS组。并使用SPSS 16.0统计软件从剩余未患此病的人群中,按照1∶1的比例随机选取179例作为对照组。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9月~2010年4月广州两所医科高校PMS患者179例,选择年龄和病程匹配的正常女大学生179例作为对照。将PMS患者依据《经前期综合征症状打分表》分为轻、中、重度三组,并根据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的《中医体质调查量表》及《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制订中医体质分型标准[3]。PMS组患者年龄最大24岁,最小18岁,病程最长6年,最短1年。对照组最大年龄23岁,最小年龄18岁。PMS组与对照组各179例,PMS组平均年龄(20.79±0.52)岁,对照组平均年龄(20.89±0.69)岁。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71,P=0.2282>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的形式,应用王琦教授制订的《中医体质调查量表》进行体质调查,并收集患者年龄、病程、既往病史、用药史等信息。问卷时注意环境、方式,保证保密,尽可能达到100%应答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体质类型分布情况

9种体质类型中,PMS组以气虚质为主,其次分别为气郁质、阳虚质、血瘀质,所占比例分别为48.6%、37.4%、32.4%及30.2%。对照组以气虚质为主,其次分别为平和质、阴虚质、气郁质,所占比例分别为29.1%、25.1%、21.2%及19.0%。两组间各体质类型经比较,PMS组平和质所占百分比小于对照组,而余下8种体质类型PMS组所占的百分比大于对照组,两组人群体质分布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MS:经前期综合征

2.2 PMS的发病与体质类型的关系

用经前期综合征总分以及九种体质转换分数做PMS对体质的回归分析:对于PMS组,经过回归分析,血瘀、气郁两种体质类型进入回归方程,得到回归方程:PMS=7.06+0.16气郁-0.08血瘀,结果见表2:经检验D-W值为1.56≈2,说明残差相对独立,残差的直方图与P-P表明残差符合正态分布,做标准化预测值与学域残差的散点图表明残差相对独立,结合共线性诊断说明本样本适合进行回归分析,所以可以认为血瘀、气郁两种体质类型的个体更易患PMS。

注:“**”表示P<0.01;“-”表示无数据

对于对照组,经过回归分析,阴虚、平和、特秉三种体质类型进入回归方程,得到回归方程:PMS=13.78+0.12阴虚质-0.11平和质+0.08特秉质,结果见表3:经检验D-W值为1.89≈2,说明残差相对独立,残差的直方图与P-P表明残差符合正态分布,做标准化预测值与学域残差的散点图表明残差相对独立,结合共线性诊断说明本样本适合进行回归分析,所以可以认为阴虚、平和、特秉三种体质类型的个体更不易患PMS。

注:“**”表示P<0.01;“-”表示无数据

2.3 PMS症状严重程度受体质类型的影响

PMS症状的严重程度,一定程度上受到体质类型的影响。如表4所示,经χ2检验,在PMS患者中,同属平和质,症状为轻度者多,与中、重度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属气虚质,症状为中度者多,与轻、重度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对于体质类型为阳虚质、气郁质的PMS患者,症状为中度者多,与轻、重度者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2.4 PMS组气虚质兼其他体质的情况

PMS组气虚质兼其他体质的情况显示:气虚质兼特秉10例,占11%;兼湿热30例,占34%;兼痰湿30例,占34%;兼阴虚30例,占34%;兼血瘀38例,占44%;兼阳虚41例,占47%;兼气郁46例,占53%。见表5。

注:与中度相比,△P﹤0.05,△△P﹤0.01

3 讨论

本研究表明,体质类型与PMS的发病及症状严重程度均有着密切的关系。从PMS的发病来看,气郁、血瘀体质者更易得PMS,而阴虚、平和、特秉体质者更不易得PMS。从PMS的症状严重程度来看,体质为气虚、阳虚、气郁的患者中症状属中度者多,而平和质患者中症状属轻度者多。

体质在中医学说中是指人体以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的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所形成的表现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决定着人体对某种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其病变类型的倾向性[4,5,6,7]。通过对于体质分类的有关认识,王琦将中医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9种基本类型,使得体质类型得到更为合理而全面的反映[8]。从而使疾病的体质分型得到规范化,为更好地认识和诊断疾病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此外,个体体质的特异性决定了个体对某些致病因素或某些疾病有着易感性、趋向性,并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PMS患者的体质类型分布特点进行研究,有利于更好地掌握PMS的发病以及转归规律,从而为PMS的诊治创造更为便利的条件。结合中医“治未病”的观点,通过中药、教育和情感支持等调整妇女体质的偏颇,对易感体质进行早期干预有望成为防治PMS的有效途径,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Mortola JF.Issue in the diagnosis and research of premenstrual syn-drome[J].Obestest Gynecol,1992,35(1):587.

[2]乔明琦,张惠云,姜坤,等.经前平颗粒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治疗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403例[J].中药新药杂志,2002,11(5):389-392.

[3]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YYXH/T157-2009)[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4):303-304.

[4]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254.

[5]王琦.中医体质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2):615.

[6]王文锐.王琦中医体质学说“体病相关”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11):2501.

[7]朱燕波.中医体质分类判定与兼夹体质的综合评价[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1):37.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篇6

关键词:经前期综合征,生活质量,回归分析,学生,女(雌)性

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是指周期性发生于月经周期的黄体期(月经周期的第7~14天),在月经开始的几天内消失的一系列躯体、情感、行为症状[1]。安晓妤等[2]认为,女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也是PMS易发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就业压力的增大,PMS症状逐日加重。研究结果表明,经前期紊乱的女生遭受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差[3,4]。本研究通过了解PMS在女大学生中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高校女生生殖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于2015年9月—2016年1月,方便整群随机抽取辽宁省锦州市3所大学(锦州医科大学,辽宁工业大学,渤海大学)的女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900份,回收有效问卷856份,回收有效率为95.11%。专业分布为医学生193名(22.54%),文科生428名(50.00%),理科生235名(27.45%);城市学生360名(42.06%),农村学生496名(57.94%);独生子女470名(54.90%),非独生子女386名(45.09%);大一新生481名(56.2%),高年级学生375名(43.8%)。年龄16~24岁。

1.2 方法

将量表装订成份,由调查员向调查对象讲解调查目的和问卷的填写方法后,本着自愿原则,受试者在调查员指导下如实填写。

1.2.1 自编基本情况问卷

在查阅国内外相关调查[5,6]结果,咨询相关专家的意见后,编制基本情况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含个人基本信息、月经相关信息、对月经的态度等。

1.2.2 PMS量表

本研究采用John[7]编制的PMS量表,量表涵盖偏头痛、腹胀腹泻、易激动、注意力不集中、抑郁等12个项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计分,总分即是每项症状得分之和,无症状者总分小于6分,轻度者在6~10分之间,中度者在11~20分之间,重度者大于20分。本研究中,此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75。

1.2.3 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

该量表由解亚宁结合我国人群特点编制,由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2个维度组成,共20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计分[8]。本研究中,总量表和2个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为0.76~0.90。

1.2.4 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on Quality of Life,WHOQOL BREF)

由世界卫生组织研制的、用于测量个体与健康有关生活质量的国际性量表。该量表不仅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反应度等心理测量学性质,而且具有国际可比性。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环境领域4个维度,共29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计分,其中条目3,4,26,27为反向计分。分值越高,表明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越好[9]。本研究中,4个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83,0.66,0.53,0.71。

1.3 统计学方法

所收集的数据在录入前,检查其完整性和准确性。使用Epi Data 3.1软件双录入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χ2检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发生现状

女大学生PMS的患病率为32.7%(280/856),其中症状轻度者占总患病人数的69.29%,中度者占24.29%,重度者占6.43%。焦虑(246人,87.9%)、易激动(238人,85.0%)、注意力不集中(237人,84.6%)、嗜睡(233人,83.2%)为PMS最常见的症状。63.08%的女生表示不了解PMS相关知识,51.17%的女生不重视此病,仅44.74%的女生会因此病去医院就诊。

2.2 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女大学生PMS发生情况

城市女生PMS的发生率为34.07%,高于农村女生(30.83%),非独生子女(33.94%)高于独生子女(31.4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994,0.619,P值均>0.05)。医学生发生率为29.86%,非医学生为42.48%;新生(41.86%)高于高年级学生(25.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82,25.42,P值均<0.05)。

2.3 女大学生PMS影响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是否患PMS为因变量(无=0,有=1),以女大学生各项基本情况为自变量(城乡:城市=1,农村=2;独生子女:是=1,否=2;年级:新生=1,高年级学生=2;专业:医学=1,非医学=2;痛经:是=1,否=0;熬夜:是=1,否=0;初潮年龄:<12岁=1,≥12岁=2;对月经态度:认为正常=1,害怕=2;应对方式:积极应对=1,消极应对=2;重视疾病:是=1,否=0;学习压力:有=1,无=0;月经规律:是=1,否=0)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痛经、初潮年龄、对月经态度、消极应对方式、学习压力为女大学生患PMS的影响因素。见表1。

2.4 女大学生PMS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患PMS的女大学生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与环境领域4个维度得分均低于未患PMS的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2。随着PMS的严重性增加,生活质量量表中心理健康和社会领域的得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3。

3 讨论

本研究中,共检出PMS患者280人,占总人数的32.7%,低于宋培歌等[10]调查的46.3%,高于王艳红等[11]调查的15.15%,与Magdy等[12]的调查结果(35.6%)相似。研究结果的不同可能是由PMS定义的差异、数据收集的标准和方法以及文化习俗不同造成的。本研究中发现医学生PMS的发生率低于非医学生,原因可能与医学生对医学知识掌握得相对较多、平时更注意自我防护和自我心理疏导有关[13]。PMS在新生中的发病率高于高年级学生,可能与在校女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依赖性强,情感脆弱,进入陌生的环境时还不能完全适应,容易产生孤独、寂寞感,从而出现PMS相关症状。本研究表明,掌握女性生殖健康知识较少的女大学生和刚入学的新生更易患PMS。提示以上人群可作为今后健康教育干预的重点人群。

本研究发现,痛经、初潮年龄、对月经态度、消极应对方式、学习压力为女大学生患PMS的影响因素。初潮年龄是PMS的重要影响因素,与之前的研究结果[14,15]相似,可能是由于初潮年龄小与建立早期卵巢功能和排卵类固醇激素的波动有关。PMS与消极应对方式相关,与国外最新研究[16]结果一致,消极应对既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又易于使个体陷入抑郁情绪状态,容易加重病情[17]。因此,在处理PMS相关问题时,应杜绝消极应对。

根据WHO的定义,生活质量是“个人”对他们在生活中的地位与目标、期望和兴趣的关系及生活的文化和价值体系的认识[18]。本研究发现,患PMS的女大学生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的得分均低于未患PMS的女生,且随着PMS的严重性增加,生活质量量表中心理健康和社会领域的得分降低,与国外相关研究[14,16]的结果相似。在分析PMS对于生活质量的影响时,更倾向于考虑它在青少年时期开始的情况和随着生殖循环发展,对女性身体、社会和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Gul等[18]认为,PMS对女大学生生理和精神上经常性的潜在累积效应是不可忽视的健康问题,已成为影响女大学生生活质量的事件,所导致的生理影响、心理压力和低生活质量状态应引起高度重视。PMS除了影响女大学生在校生活和学习外,很可能对女性未来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和危害。因此,对青少年女性的PMS预防保健工作尤为重要,应从青少年时期进行积极的预防和干预。

经前期综合症的治疗与护理体会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26例患者, 均为我院门诊病人, 年龄最大者46岁, 最小者12岁, 平均年龄34.7岁。

1.2 治疗方法

1.2.1 肝郁气滞型

临床表现:经前乳房胀痛, 甚至不可触衣, 胸腹胀痛, 烦躁易怒, 食少神疲, 头晕目眩, 口苦, 四肢肿胀, 兼见经行不畅, 月经量多或少, 紫暗有块, 舌暗苔薄黄脉弦。

治疗:疏肝解郁, 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0g, 枳壳12g, 陈皮10g, 香附10g, 白芍12g, 川芎10g, 丹皮15g, 甘草10g, 栀子15 g。

1.2.2 脾肾阳虚型

临床表现:经前、经期面浮肢肿, 脘腹胀满, 畏寒肢冷, 腰膝酸软, 大便溏薄, 小便清长, 兼见月经不调, 舌淡嫩, 苔白润, 脉细无力。

治疗:健脾温肾。健固汤合四神丸加减:党参15g, 白术15g, 云苓15g, 薏苡仁15g, 巴戟天10g, 补骨脂15g, 五味子10g, 肉豆蔻12g, 吴茱萸6g。

1.2.3 肝肾阴虚型

临床表现:经前、经期头晕头痛, 乳房胀痛, 烦躁失眠, 耳鸣, 腰膝酸软, 五心烦热, 关节酸痛, 伴月经先期, 量或少或多, 经期延长等, 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疗:滋养肝肾, 清热降火。知柏地黄汤加减:熟地15g, 山药12g, 山萸肉12g, 茯苓9g, 丹皮9g, 泽泻9g, 知母6g, 黄柏6g。

1.2.4 气血两虚型

临床表现:经行、经后头晕心悸, 发热, 形寒, 自汗, 经行感冒, 失眠多梦, 面色五华, 兼见月经量少, 色淡质稀, 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治疗:健脾养心, 益气固表。归脾汤加减:白术9g, 黄芪15g, 茯神12g, 龙眼肉9g, 酸枣仁15g, 人参9g, 木香6g, 甘草6g, 当归9g, 远志3g。

1.2.5 瘀血阻滞型

临床表现:经前、经行头身痛, 关节痛, 伴见月经量少, 经行不畅, 紫暗有块, 块下痛减, 小腹两侧胀痛或刺痛, 舌紫暗或有瘀点, 脉细涩。

治疗:活血化瘀, 行气止痛。血府逐瘀汤加减:赤芍10g, 红花10g, 桃仁12g, 当归10g, 川芎10g, 生地10g, 牛膝12g, 枳壳6g, 桔梗6g, 柴胡3g, 甘草6g。

以上各型均选择在经前一周服药, 每日一剂, 5-7日为一疗程, 连续治疗2-3疗程。

2 结果

所治病例中, 除2例未坚持治疗外, 其余124例均收到较好的效果。

3 护理措施

3.1 健康教育

经常进行妇女保健卫生常识的教育, 使病人认识到月经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月经周期是妇女特有的生理过程, 以消除恐惧感。

3.2 注意休息

适当安排生活、工作和学习, 注意劳逸结合。症状严重者, 应卧床休息。在每次来月经前, 可让病人做些轻体力劳动, 精神不要太紧张。为了调节精神, 可让病人听欢快的音乐, 看看电视, 阅读些书报, 分散大脑的紧张度, 有利于改善月经周期的生理功能。应使病人树立信心, 通过适当的休息与治疗, 使患者恢复健康。

3.3 饮食调节

饮食要有规律, 勿暴饮暴食, 注意加强营养, 吃高蛋白、易消化饮食, 如牛奶、豆制品、瘦肉、鱼类等。由于本病出现水肿, 体重增加等症状与水钠潴留有关, 所以要限制食盐与咸的食物摄入, 宜低脂低盐、清淡饮食, 减少腹部胀满感和液体潴留。并增加纤维素的摄入和选食含维生素C、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 如新鲜蔬菜、水果、动物肝脏、蛋类等。经前2-3天忌刺激性饮食, 如辣椒、咖啡、酒及浓茶等。

3.4 情志调节

经前期综合征的妇女, 一般都处于紧张的生活条件下, 或有婚姻问题, 或有精神刺激等。此类病人要保持心情舒畅, 性格开朗, 学会与家人、朋友沟通, 减轻心理压力, 正确处理婚姻、恋爱、朋友、同志之间的关系, 不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避免过于悲怒忧伤, 以免加重病情。医务人员要关心她们的疾苦, 从精神上给与安慰, 帮助她们解决思想上的负担, 多方疏导劝解, 加强心理护理, 诱导其放松精神, 消除紧张、恐惧、焦虑心理, 增强治疗信心。

3.5 体育锻炼

平时注意加强体育锻炼, 如爬山、散步、游泳、打太极拳或医疗保健操等, 以增强体质, 锻炼意志, 防病治病, 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月经期注意休息, 避免过于劳累。

3.6 治疗中的护理

可根据具体出现的症状对症处理。乳房胀痛时, 可让病人穿宽大上衣, 不戴乳罩, 以减轻乳房的刺激;对头痛、腰痛症状严重者, 适当选服去痛片;对有失眠和烦躁不安者, 可给予安定片, 睡前口服;如需要应用黄体酮类药物时, 可按医生嘱咐, 按时按量进行治疗, 自己不要乱服性激素药, 否则容易导致月经紊乱。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推荐阅读:

考试紧张综合症论文09-03

紧张状态07-22

工作紧张10-16

适度紧张07-30

紧张关系09-30

紧张心理10-02

资金紧张10-02

紧张08-12

缓解紧张情绪07-01

血管紧张素10-07

上一篇:投资消费结构下一篇:血管性帕金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