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情境

2024-11-07

英语学习情境(共12篇)

英语学习情境 篇1

为学生营造轻松的语言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是当今小学英语教学的一种趋势.情境教学, 是指从教学需要出发, 教师依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引起学生情感体验, 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我们小学英语教学的课堂里, 教师应着力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从而激发出学生潜在的智慧, 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 自主学习, 去理解, 去感悟, 在情境学习中锻炼运用语言的能力.

我根据平时上课所采用的一些方法, 再加上平时听的课, 进行总结并得出以下常见的情境教学法.

一、直观教具, 呈现情境

直观教具是创设情境最直接和有效的手段, 它能使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形象化、趣味化.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3A》Unit3中水果的单词时, 可以把各类水果带进课堂;教学Unit5中的学习用品单词时, 就利用学生手中的钢笔、铅笔、橡皮等, 在英语和实物之间建立起直接联系, 促进学生理解、记忆所学新知识,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直观教学要灵活多变, 丰富多彩, 教师既要有备而来, 预先准备好一些实物、图片或幻灯片, 又要善于临场发挥, 捕捉“道具”, 如学生的文具、衣物、现有的设备、景物等, 并辅之以简笔画, 使直观教学充实且不流于重复.例如:在进行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及Good night的句型操练时, 在黑板上画了一只钟的简笔画, 随着时针、分针的不断变化要求学生做出准确的反应;因为简笔画可随时更改, 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就得到了锻炼.又如:在教学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seven, eight, nine, ten时可以运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出相应数字的苹果, 香蕉, 小红花之类的东西, 也可以在画出物品后让学生用英语说老师画了多少个物品.老师问:“How many…are there?”学生答:“There are….”

二、全身运动, 展现情境

学生对新颖的事物容易感兴趣, 也特别会进行模仿表演, 我们老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进行“肢体语言”的情境教学, 让他们感觉出学习语言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动物的单词“dog, cat, tiger, panda”等时, 就运用这些动物的形象动作进行教学.当我所教的动物出现时, 我就运用动物的经典动作, 在教“monkey”时, 我左手反遮前额, 眼珠上下转动, 四处张望, 右手抓耳挠腮, 这样, 一只小猴的形象就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也可以自己做, 然后自己用英语说这是什么, 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 课堂气氛也很活跃.

小学生活泼好动, 活动量大, 在教学英语动作的单词时, 我就利用这一特点边教边做动作, 让学生也边说边跟着我做动作.如:jump, 我就跳.run, 我就跑.fly, 我就作飞的动作.dance, 我就作跳舞的动作.他们学得轻松, 我教得也轻松.等学生基本掌握之后, 就让学生上台表演各种动作, 学生对这种活动最感兴趣, 每个学生都能动起来、说起来, 自觉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积极参与面可达100%, 学生学得快, 掌握得也快.

还有就是在教学歌曲、小诗的过程中, 如果就单一的进行朗读, 学生积极性会降低很多, 如果根据歌词的大意, 编些动作, 配上拍子, 学生在唱歌的时候同时舞动全身的肢体, 放松了神经, 也提高了兴趣.

三、模拟表演, 体验情境

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英语, 效果很好.但并不是所有的都能在实际情境中练习, 有时要受环境的限制不能在课堂上设置真实的情境.那么我们可以在模拟的情境中进行教学.

例如, 在教学“family”这个单元时, 我让学生分成小组, 每组控制在5~6人.在这个单元中涉及到的人物mother, father, sister, brother等, 让小组里的学生分别扮演一个角色, 这样既让学生理解了这些单词的意思, 也练习了对话.

小学生爱活动, 喜表演, 教师可以让表演走进课堂, 使学生获得大量的语言实践锻炼.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我还准备一些课文中人物的头饰, 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角色扮演中, 不仅注意力高度集中了, 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戴着这些头饰让学生表演课文, 就可以让学生轻轻松松记住这些日常交际用语, 也在此过程中将课文大概的背出来了, 这样的方法最大的特点是能够使学生从羞于开口到敢于开口, 易于开口, 最后, 到喜于开口.

四、媒体运用, 展示情境

多媒体的出现, 为小学英语情境教学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操作手段与方法, 它改变了以往图片教学的只能看不能听和录音教学的只能听不能看的格局, 将声音和图画有机的结合起来, 并且能加入flash动画效果, 使无声的课本内容变成了活生生的物体, 有声有色的真实语言场景.从而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 让他们在听中看, 再看中学, 在学中记, 达到牢固的掌握知识的目的.比如, 在教学5B中的一课What is he doing?时, 从电脑软件中找到了读书、走路、踏步、游泳等图片和影片, 而且特别从学生喜爱的动画片中下载了一些动作片断, 放给学生看, 让学生根据生动的画面回答问题What is he doing?用这样的方式寓教于乐, 不但真实, 信息量大, 而且学起来不感到枯燥.

五、自编chant、song, 激活情境

学生喜欢读节奏感强的chant, 更喜欢唱好听的歌曲, 他们对chant、song的内容记忆力特别牢固.因此, 在教学中, 我经常把教学内容编成chant、song等形式, 让学生掌握知识.例如:我在教2B Unit 5 At school时, 为巩固所学单词, 自编chant:

English English A, B, C English English We have English.

Music Music Do, Re, Mi Music Music We have Music.

Maths Maths One, two, three Maths Maths We have Music.

通过熟读这首“chant”, 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本课的单词, 而且所收到的效果也不错.又如:在4A/Unit 9 What’s the matter?教学中, 为了突破What’s the matter?Why don’t you…等重点句型操练, 我用两只老虎的曲调, 改编新曲.歌词利用学过的新旧句型, 学生采用齐唱、对唱等形式.

歌词:What’s the matter?

What’s the matter?

I am tired.I am tired.

Why don’t you sit down?

Why don’t you sit down?

Good idea!Good idea!

利用学生熟悉的歌曲, 采用“旧曲新歌”的方法.以歌促练,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并将新旧知识巧妙结合, 在反复吟唱的过程中, 富于变化的“歌词”很快就会被学生接受.

六、游戏与竞赛, 加强情境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将游戏引入课堂, 能将枯燥的语言现象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课堂形式, 寓教于乐.竞赛永远是课堂的一剂兴奋剂, 比赛在每个环节都可以用, 通过竞赛也培养了他们合作协调能力和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意识.

在复习课时, 说完了四幅图的内容后, 进行小组比赛, 看哪一组说的又对又快, 记时间、记正确率.第一名的小组可以加分,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有时在我读了一个新单词后, 我问学生有谁会读了, 第一个读的同学设为“擂主”, 其余学生向他挑战, 读的最好可以加分.在激烈的比赛中, 使学生都积极地把这个单词牢牢掌握了, 比一遍一遍地跟读效果要好.在复习水果类单词时, 我进行了“Touch?and?guess”的比赛, 猜对了哪个水果就可以当奖品奖给学生.

这些游戏与竞赛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促使他们认真听讲, 积极思考.

总之, 通过情境教学,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迎合了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教学是一门艺术, 而艺术是无止境的.要给孩子们创设一个欢乐、活跃、和谐的学习氛围, 还需我们不断研究、探索.

英语学习情境 篇2

20世纪后期,人们从更多视角研究学习的规律,对学习理论进行了大量的反思,其焦点放在了关注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学习意义和身份建构及所依托的社会文化背景。如建构主义从个体建构发展到社会建构,情境认知理论由“实践场(Drac―tice field)”向“实践共同体(communities of Orae―rice)”发展,其共同趋势都是强调学习与个人生活实践间的密切联系。这为职业教育实现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认为,每个人的世界都是由自身的思维构造的,学习者按照自己的经验解释“实在”rreal―ity)。学习是在特定情境下,学习者借助外界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实现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支柱。其中,学习情境的创设对学习者进行意义建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协作学习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是一个交往与培养社会能力和民主价值观的过程;会话可帮助学习者从其他同伴的多种解释中认识认知的灵活性、获得知识迁移能力,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意义建构使学习者全面正确地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获得,成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Jonassen,1991)。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认为,真正的、完整的知识只能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获得,学习是有意图的、积极的、自觉的和建构的实践,其基本过程表现为“互动的意图一行动一反思”。学习者有能力表述自己的学习意图和策划行动,行动是感知和自觉思考的整合。学习情境的重要概念有实践场和实践共同体。其中,实践场是为达到学习目标而设置、创设的功能性学习情境,实践共同体包括了一系列由个体共享的、相互明确的实践、信念以及对长时间追求共同利益的理解。

按照建构主义和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有效的学习过程按照抛锚式教学程序进行,学习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问题基础之上。确定这类问题被比喻为“抛锚”,即一旦问题被确定,整个教学内容与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抛锚式教学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抛锚式教学活动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这与职业教育当前倡导的行动导向教学是完全一致的。

职业教育教学设计的关键是创设与企业真实工作情境尽量一致的学习情境,让学习者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在与学习情境各要素的交互中,主动建构起学习的意义和在企业的职业活动中的社会身份。职业教育的学习情境是在典型工作任务(professional task)的基础上设计的,是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化”处理的结果。这里,典型工作任务描述一项具体的、工作过程结构完整的专门性工作,它反映了一个专业的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形式,对从事该专业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设计中,对于学习情境的数量和大小并没有特定的标准,它与教学时间、教学条件、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经验有关。如果学习情境很大,综合性和开放性就很强,这对学习者能力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可能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教学控制能力和较好的教学资源条件,还需要学习者有较好的独立学习能力;如果学习情境设计得很小,教学比较容易实现,但是相对又比较难以实现较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如设计与创新能力等。因此,在低年级处于职业能力发展的初级阶段时,可以设计数量较多的学习情境,便于教学组织与实施:而在高年级时,则应设计数量较少,但是综合化程度较高的学习情境,以培养学习者解决复杂和综合性问题的能力。

学习情境对意义建构具有重要的作用。学习环境设计的核心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而不是教学环境的设计。情境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协作学习,注重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不是支持“教”,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因此,情境学习的教学设计应当体现以下9个特征:提供真实与逼真的境域以反映知识在真实生活中的应用方式;提供真实与逼真的活动,为理解与经验的互动创造机会;提供接近专家以及对其工作过程进行观察与模拟的机会;在学习中为学习者扮演多重角色、产出多重观点提供可能:构建学习共同体和实践共同体支撑知识的社会协作性建构:在学习的关键时刻应为学习者提供必要的指导与搭建“脚手架”;促进对学习过程与结果的反思以便从中汲取经验,扩大隐性知识(在职业教育中特别是带有经验成分的工作过程知识);促进清晰表述以便使隐性知识转变为显性知识;提供对学习的真实性和整合性评价。

创设学习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篇3

一、创设一个学英语、用英语的环境

首先在教室内设置英语墙报、英文标语、英语画刊等,对各物品贴上英语名称的识记,设置合作学习的宽松环境,营造轻松民主、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课堂上运用歌曲、挂图、投影仪等多媒体等创设情景,用英语扮演角色,用英语回答问题,用英语进行思维和想象。在教室外开办“英语角”,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在校内外常用英语进行会话。为了开拓学习资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因特网、社区等资源,丰富学生的知识与经验,增加新鲜的智力刺激。如一次下午上英语课之前,面对已学习累又有点困的学生,我就引导学生说chant:“Hi, Hi, Hi!Listen carefully:study hard, you will be good, good, good.”使学生的精神和学习注意力即刻提高起来,以饱满的姿态开始这节课的学习。在给学生讲授完八年级上册第7单元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之后,有的学生回家时与同学就How to make dumplings? 在电话里用英文交谈了起来。这些表现正是学生学习英语后一种自我追求、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表现。

二、优化教学内容,使语言实践内化

新目标英语不只是看一节课教的内容多少,最重要的是在实践中能用多少,这种“学会”、“能用”就是“内化”。为此,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就要以此为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优化“识记——操练——运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成功感。

优化教学内容,就必须吃透教材,活化教材,使教材内容生活化,让学生感到书本语言和我们生活实践贴得很近,对教学内容具有亲切感,进而产生浓厚的求知欲、强烈的进取欲,变被动吸取为主动探索。因此,创造性地钻研教学内容,在利教、便学、易记上下工夫,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工夫,是切实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优化教学手段,必须充分利用和创设情景,无论是语言情景、实物情景、声像情景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听录音、看投影、角色对话等,让学生入情入景,努力使书本语言和实际运用统一起来,使课堂教学在全方位、多层次的活动中轻松愉快地进行。

优化教学过程,必須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上。必须纠正从书本回到书本的一读二背的简单识记、而要从识记、操练向运用飞跃,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使学生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得到全面发展,并能综合运用。必须通过强化训练,提高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能力,坚持每天值日汇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如阅读、讲故事、唱歌、书法、简笔画等,这些都是提高学生学生语素质,实践英语“内化”的重要举措。

英语学习情境 篇4

一、情境的创设为导入增添色彩

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 它的作用犹如一篇好文章的开篇、一首动听交响乐的序曲, 其好坏直接决定着整节课的教学效果。而切合主题的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预示着本节课的教学主题,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 同时更是新课的铺垫, 让学生迅速调动相关的知识经验, 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新课的学习中来, 有效实现新旧知识的对接, 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在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5 On the farm的语篇教学中, 某教师就通过多媒体播放Old Macdonald had a farm的歌曲, 让学生感受农场的欢乐气氛, 然后穿着牛仔服、带着草帽、扎着白毛巾的教师走进教室, 一下子就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自然而然就被带进了新课的学习。同时, 教师创设的农场这一生活情境为后续的学习pick apples, pull up carrots等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和帮助。

我们都认识到导入环节的重要性, 而恰当有效的情境的创设往往对语言重点和难点起到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因此, 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时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 通过实物、音频、视频、Flash动画等创设情境, 为导入环节增添诱人的色彩。

二、情境的创设为新知降低难度

新知的呈现是学生对知识的初步感知, 它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小学生在此环节中任何一个音、形、义的理解不够准确, 以后会很难纠正。小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 课堂创设的情境和语言教学相结合, 有助于学生迅速地正确感知理解新知识, 使英语和生活实际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同时, 情境和语言的结合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将英语运用于生活交流的兴趣与能力, 促进学生在情境中大胆尝试运用语言, 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 8 At the weekends的单词时, 笔者就创设了“森林之家”这一教学情境。然后通过“最美动物”“才艺展示”“道德风尚”等多个活动认识各种昆虫, 有美丽小姐butterfly, 有跳高能手grasshopper, 有举重能手ant, 等等。学生不仅深深地被美丽的昆虫世界所吸引, 融入到英语课堂学习中来, 同时在“森林之家”这一情境中认识到各种昆虫的本领, 不由自主地尝试运用自己的语言知识来介绍昆虫I like...It can..., 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说英语的技能。

情境使语言形象化, 有时比语言的解释更清楚、更得体。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感悟和体验, 由机械枯燥学语言变为生动感悟, 有效提升了英语学习的趣味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持久的兴趣和知识的获得。

三、情境的创设为巩固增加趣味

巩固活动不仅是学生语言知识内化的环节, 更是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一种反馈。在这一环节中创设情境性任务, 有利于激发学生勇于表达的欲望,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调动已有的语言知识和生活常识, 从而训练和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语言水平,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创设各种情境性任务活动, 帮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 进行语言的巩固内化。如在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3 Asking the way的教学中, 笔者就尝试将教室布置成学校周边的场景, 引导学生在走一走、说一说的活动中自然巩固所学问路句型:A:Excuse me, 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B:Go along this street.Turn right/left at the...crossing.The...is on your left/right.在巩固句型的同时, 他们又懂得了应该在什么样的场合、什么样的情境中使用这些句子, 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情境在巩固环节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英语的能力, 同时这样的情境性任务也给英语教学增添了许多趣味, 让学生愿意去参与、乐意去实践。

中职英语情境教学探析 篇5

中职英语情境教学探析

作者/ 李文明

摘 要:中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偏低,对英语课程不免缺乏信心,新课改的目标就是积极调动课堂气氛。而情境教学作为英语课堂最常用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简单,还能调节气氛。再者,极具实践性是职业教育的显著特点,英语教学本身也具有高度的实践性。所以,需要创设的课堂教学情境一定要是一个逼真的、职业化的情境。在这种导向下,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互动思考,活跃思维,更好地完成实践任务。情境教学实施策略对提高教学实效很有帮助,它对中职英语情境教学探析尤为重要。

关键词:中职英语;情境教学;教学实施策略

经济全球化以来,国际贸易交流日趋频繁,英语作为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懂技能的人才如果装备上,更是锦上添花。但是,中职英语的学习现状却令人担忧。在传统观念以及国家现有人才政策的作用下,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全日制高中是每一个学生的第一选择,只有升入高中无望的学生才选择上中等职业学校,他们只有薄弱的英语基础,对英语课程普遍信心不足,缺乏兴趣,甚至有厌学情绪。为了找到好的情境教学实施策略,调动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经过自身的实践和总结,完成归纳中职英语教学实施策略。通过情境教学的手段,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轻松学习的同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促进知识的理解和消化,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教学实效。

一、重视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感性

认识

根据以往经验,中职生直观形象思维强于抽象逻辑思维,学习中常常习惯以感性认识,或者是通过简单行动去接触为主,不善于逻辑推理,把握因果关系,这时,教学互动显得尤为重要。中职教师在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1.通过安排学生角色完成实际情境

传统的语法、词法、章法讲解固然是必要的,这是基础所在,但对于语言的实践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现在的学生普遍有学了多年英语,却还是开不了口的现象,这归根结底是由于语境的缺失,平时实际操作的机会太少,即使有机会,也只是会说打招呼的基本的短句子,英语长句难说出口。所以,需要设计好每一位学生在其中的角色。在平时的课堂上,要根据课程内容,创设出不同的生动的情境。

学生感性认识得到大大加强,感官也得到刺激,学习兴趣也在无形之中提高了。情境教学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有直观的印象,是在生动地认知新的事物,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这样,语言知识的学习就变得具体化,创设的情境越是有趣,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消化得更快,记忆力也会加深,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实物、图片或手势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这种形象的方法是公认的最易接受、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在教授基础英语时,例如话题“采购”,教师可利用实物黑板、橡皮、水果、幻灯片设备等和学生一起来演示购物的场景,或者使用视频让学生模仿表演。

2.生活场景即时锻炼英语思维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在实际场景中看到实物,反应英文,即时锻炼英语思维。并且,可以通过二人对话,进行强化会话练习。从而操练句型“would you like?”“What would you like?”“Shell we get?”等会话。利用实物演示情境,并通过学生表演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强化,可以提供丰富的锻炼机会,可以营造愉悦和欢快的学习气氛。这里,再次印证了情境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教学效果。做到所有学生都能直接参与,是教学效果的最佳体现。

二、积极探讨新的互动教学方式,及时获取学生反馈,以研究改进

例如,利用微博等手段能使英语教学碎片化以及个人化。从语言的角度来讲,用180个字符来讲清楚一个语法点会有困难,但是简单的语法是必须掌握的内容。这会使教师花费很多时间在如何挑选例子以及如何将课件安排得短小精悍。拿微博举例,如果将知识点在微博上呈现出来,教师可将文字语言转换为图片语言,也可以借助在线诸多工具将图文尽量精简进行发布。同时,现在的技术手段允许图片、音频和视频内容同时发布在微博中,并且,一般学校都具备相应设备和网速要求,这样既能高度利用已有资源,又能让英语学习的过程有更多原创和自我编撰的乐趣。但是教师还需注意,所要发布知识是否适合进行碎片化处理以及处理程度的权衡,什么样的学习信息碎片是最合适的,这都在包含在探究范围

之类。

微博在英语教学中基本应用模式:

三、灵活运用多种实施策略,充分了解学生吸收知识情况

由以上论述可知,运用情境教学实施策略以提高教学实效有极大前景。首先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有望极大程度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当灵活运用多种实施策略,充分了解学生吸收知识情况,转变其消极学习的态度。活动内容最好像利用情景反映以及微博手段一样贯穿课内课外。这样改善英语教学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总之,教师在中职英语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吸收知识情况,因材施教。要注意课堂氛围,时刻关注学生达到情绪变化,高度重视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从而在职业活动中构建体现导向的新型教学关系。灵活运用多种实施策略改变中等职业学校师生对待英语缺乏信心,没有兴趣的现状,施展教师的人格魅力。提高教学双方的热情,让学生身临其境,有深切直观的印象,得到更多启发,促进其主动思考,进行英语会话。灵活运用多种实施策略,充分了解学生吸收知识情况对于教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情境教学的探析仍然是任重而道远的。

参考文献:

[1]张军。英语情景教学的实践探索与思考[J]。时代教育,(2)。

[2]崔秀美。微博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36)。

[3]刘晓丹。浅谈中职英语教学实施策略[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4]浅谈职校新生公共英语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8)。

创设情境,乐学英语 篇6

一、 找寻语言材料与生活的结合点

我有意识地将本课内容向实际生活延伸,找寻语言材料与生活的结合点,以教材 I can see hear smell为框架,以实际生活场景——体验为内容,把课堂演变为一个医院,由几个学生当眼、耳、鼻科医生其他人拿预先特制的体检表,进入交流的状态。我发现,学生明确了自己在这个活动中的具体角色后,他们会积极地参与。为了完成三项检查,学生认真而愉快地运用所学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状况,如 I can see an apple I can hear sheep I can smell the vinegar. 等等。用真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地调动学生运用英语的积极性。我大胆地扩充词汇量。如生活中常见的味道较独特的酱油、醋、酒、青椒、芒果等,还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动物,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嗅觉把实践的空间,创造的空间留给孩子,鼓励他们去交流、去感知、去体会。

二、 满足学生需求,创建积极课堂环境

1. 给予安全感,树立自信心。体检是该课的高峰期,也是本课的大结尾。师生通过一系列复习已对单词句型掌握得较好。当他们去看、去听、去闻的时候,至少会说一两句,这样他的体检表就不会空白。这给上、中、下各个层次学生都创造了机会。

2. 感情接触和归属感。学生在一个流动的课室,在有着共同目的的人群中奔走,他感到的是集体的力量和一种归属感。医生也是学生,老师也拿起一张体检表与学生打成一片。师生们互相考验、互相学习,体验合作的快乐,发展合作精神。

3. 趣味性。体检中耳科的录音有牛、猫、狗、羊、鸟、青蛙,惟妙惟肖。墙壁上挂着仿照视力表设计的彩图,图片从大到小,包罗万象,有动物水果,有玩具用品,有活动场所,有单数的,也有复数的。整个教室有“声”有“色”,学生不可能不心动。

4. 不要吝惜任何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儿童喜欢表现自己,不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都不例外。扼制学生这方面的权利和自由是极不明智的做法。如:在复习C. Story time 时我安排了几人上台合作表演的环节。早在课前就有好几位学生向我暗示已准备好演剧中盲人(主角)。他们拿出花边各色的墨镜,还有爷爷用的拐杖。有个同学我无意中说他挺象剧中的Tim(配角),没想到这令他急得掉了眼泪。后来他妈妈打电话给我说孩子回到家情绪低落,原来他就想演主角。我深深地被学生强烈的自尊心和表演欲所感动。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各种心理,使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更重要的是当观众报以热烈掌声时,他们感到欢欣鼓舞,身上似乎有无穷无尽的力量,而这种动力会感染教师,达到师生互动。

三、形式创新向纵深探究,寓教于乐

让学生在玩的心态中轻松学英语,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开展富有成效的游戏。除了比赛、唱歌、听口令做动作,短剧表演等形式外,教师要不断摆脱传统模式的约束,以挖掘教学情趣为核心,用更多的语言交流形式来游戏。但光靠游戏教学是不行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学生对浅层次的简单游戏越来越不感兴趣。这时就需要增加游戏的难度与深度。比如为学习一问一答设计的“猜”啊“找”啊的游戏,可加入名词单复数或多种方位表达法的应用。又如单词复习一般有用卡片认读、归类,编歌唱等传统方法。在上Senses这一课时,我用PowerPoint 制作幻灯片来复习交通工具的单词。先出声音,问学生What can you hear?学生用I can hear——的句子来猜。然后才出现图和单词。把以往那种枯燥乏味的认读教学变成眼、耳、口、脑等多种器官协同参与的趣味教学,把过去的“苦”学变为“乐”学。

创设学习情境提高学习质量 篇7

1、教学情境应着眼于现实生活、跟学生实际紧密联系

政治课的内容都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但由于课本的局限性, 使得它与学生的实际尚存在一定的距离, 而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恰当的教学情境必定是取自于现实生活, 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是学生所关心的或有能力关注的现实问题;能让学生在课堂中走向生活, 把认知过程与生活体验融合起来。如在《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这一内容的导入部分教学中, 笔者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生长在这一年龄段的同学们都喜欢交朋友, 然而每个人交朋友又会有自己的标准, 那么你的标准有哪些呢?这一问题贴近于学生的切身实际, 因而一下子就引起学生的兴趣。由于每个学生有各自的特点, 也就难以形成统一的认识, 但总有一部分内容是大家所共同认可的, 如性格、脾气、素质等。在此基础上, 教师接着提问:这个问题与本课内容有什么关系?这就使学生产生了探求正确答案的强烈欲望, 促使他们自己去学习寻求正确答案。在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 因为这一情境贴近学生实际, 有较强的亲和力, 活跃了课堂气氛, 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情境应设置为带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 以激发学生的探究

探究始于问题, 而问题的发现及提出常常依赖于问题情境的创设, 问题情境的“张力”越强, 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应针对一些教学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 创设一些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问题的启示下去主动思考问题, 探求新知, 正如当代著名认知心理学家米勒所说:“教师应该较少详述事实, 较多提出问题, 较少给以现成答案。”例如在《正确行使消费者的权利》这一内容的教学过程中, 笔者出示了这样的一段材料:据苏果连锁超市反映, 该店自开业以来, 经常发生有顾客拆开食品包装品尝, 或是打开其他日用品包装试用, 为此一项, 每年要损失15至20万元。问: (1) 这是不是消费者的合法权利?为什么? (2) 你还能够列举其他类似现象吗? (3) 作为一个消费者, 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学生在这一系列问题的启发下, 积极主动地去探求新知, 因此, 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 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3、教学情境应保持价值中立, 为学生留出更广的思维空间

根据《课程标准》中“提倡启发式的教学原则, 通过启发学生勇于提问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讨论、辩论等方式, 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学习见解的机会, 调动学习积极性, 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 以深刻掌握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的要求, 政治课教学中的教学情境的创设, 应只是一种提示和启发, 至于问题的答案, 应该有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思考和感悟, 这样, 可以为学生留出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如果在情境中本身已有老师带有倾向性的提示, 这样的情境会束缚学生的思维, 这在实践中是不足取的, 因此要避免这种情况。例如在《正确行使消费者合法权益》这一教学内容中, 笔者出示了这样一个情景:学生王某到南京某小商品市场买礼品, 拿起钱某摊上的一只玩具小熊看了看, 然后放在原处, 而钱某却以王某弄脏玩具为名, 硬要他买下, 王某不允, 钱某当即破口大骂, 甚至要动手打他, 幸被别人劝住。在别人的劝说下, 王某只好自认晦气, 买下玩具熊。请评价材料中人物的行为。然后让学生回答, 由于从情境本身是看不出明确答案来的, 因此学生的回答是五花八门的。再让学生经过学习、讨论以后来回答, 则问题的答案已不难得出。

4、应让学生参与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当然也应是教学情境创设的积极参与者, 不应把教学情境的创设只当作是教师的事, 而让学生只是被动地进入教师所创设好的情境中。用系统论的观点去研究教学情境的创设, 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创设情境绝不是教师的独角戏, 而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 是师生情感的交融、相通过程。在这里, 教学情境应当是一个系统, 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教学中的师生是教学情境的两个极, 教学行为是教学情境的中介。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的交流, 是通过教学行为显现出来。以教师的“教”为主导时, 由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能够促进思维的问题, 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情感反射, 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 形成师生之间的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 形成一种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情绪氛围, 此时相对理想的教学情境就形成了;以学生的“学”为主体, 也一样能形成教学情境, 如在热烈的讨论或辩论时, 学生认真、积极的态度, 执着追求知识的精神, 将构成一种学生之间的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 而这种双向交流是受教师指导和控制的。

5、教学情境的形式应体现出多样性

教学情境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 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曾经采用过的有:文字材料情境、图表材料情境、漫画情景、演示情境、动画情境、视频情境、教师的语言渲染、生活实例列举等等, 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利用网络平台辅助创设情境也是一种值得尝试的选择。总而言之, 不论何种形式, 只要能服务于教学内容, 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能给学生带来感悟新知的情感体验, 都应该采用, 而不能只拘泥于一种形式。

总之, 在政治课教学中, 创设学习情境, 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增强学习的针对性, 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 对改变政治课在学生中不太受欢迎的局面, 会有一定的帮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 其中, 最大的问题是受自身创造力的限制, 不能在每一堂课都能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 还需要和各位同仁合作交流

英语学习情境 篇8

一、“情境教学”的涵义概述

情境教学, 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或氛围, 以引发学生态度体验, 并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获取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合理开展情境教学, 不仅可以促进我们英语教学工作的稳步发展, 还能使学生对英语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从而为我们中职英语教学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二、中职英语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创设策略

1.结合生活实际, 创设生活化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而言, 只有来源于生活并能运用于生活的英语才是最有价值的, 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将所学语言应用于交际。因此, 我们可以结合生活实际, 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然, 创设生活化情境, 需要作为英语教师的我们充分挖掘生活素材, 并能在英语课堂上巧妙使用,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并将学生引入一种与英语话题有关的生活情境中, 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英语知识产生强烈的探索和求知心理。这样做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英语学习有效地联系在一起, 有利于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比如, 在教电子专业学生时, 因为这个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是男生, 他们英语基础差、兴趣不高, 所以在教“Fun time”这一单元时, 我先根据现实生活抛出了话题, 以此吸引学生兴趣:

“MybrotherDavid, heisnothappy, sohewantstotakepartinsomeactivities to make himself happy, can you give him some advice? ”学生纷纷答道:“watch movies”“dosomesports”“join clubs”……听完学生意见后, 我让学生用英文表述自己提出这些建议的原因并针对“Entertainment activities”这个话题进行讨论, 这样, 我就顺利地完成了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Talking about entertainmentactivities.而且, 我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由原来的“要我学”向“我要学”进行转变, 同时也为本节课接下来的内容学习作铺垫。

2.利用角色扮演, 创设体验式情境, 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外语教学要把学生当做一个演员, 学生要能表演, 要手舞足蹈, 通过手势、动作、表情等去学习语言, 如果只让学生死板地坐在座位上, 这样的教学是不会成功的。”所以, 在中职英语教学中, 我们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并在角色状态中去体验、去感悟, 有利于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而且, 这个阶段的学生有着好奇、好动、富有新鲜感的性格特点, 他们的记忆力和模仿能力都很强, 采用生动活泼的表演方式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 可以将他们引入到一个妙趣横生、精彩四溢的英语世界中。

例如, 在学习Unit 5 Let’s do some shopping这一单元时, 在学生完成本单元的听说部分和掌握了基本的购物用语后, 我为学生创设了如下表演情境:母亲节将至, Linda想给妈妈买一件漂亮的连衣裙作为礼物, 于是和好朋友Jenny去了购物广场, 并和售货员展开了一系列的英文对话。然后, 我在班里选取了几名学生对这几个人物进行分角色扮演, 对话内容让学生自由发挥。这样, 我就将教学阵地———课堂交给了学生, 学生通过和同伴之间的互相协作, 将这个对话演绎得有声有色, 班里其他学生在这几位同学的感染下, 也显得跃跃欲试。这样, 我通过为学生创设体验式情境,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又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英语和实践的机会, 有利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的提高。

3.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 创设直观式情境,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今,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始广泛地出现在各学科的教学舞台上———多媒体技术。它集文本、动画、声音、视频、图像等于一身, 对于英语教学而言, 它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真实的语言环境, 并使英语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从而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因此, 在中职英语教学课堂上, 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 合理引进多媒体技术, 让英语教学在直观、逼真的情境中进行, 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学生带入相应的对话情境和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加大课堂容量, 使学生了解更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

比如, 在学习Unit 1NicePeople, NicePlaces这一单元时, 我并没有一上课就给学生讲解本单元的英语概念和知识要点, 而是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了大量有关世界各国的优美图片和录像资料, 并配上简单的英文解说, 这样学生就用一种直观、生动、形象的方式学到了世界各个国家的名字, 进一步了解了世界各地的风景名胜。因此, 多媒体技术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 拓宽了学生视野, 给学生提供了视觉上的享受, 教学效果自然也会达到理想的状态。

4.根据中职学生心理特点, 创设游戏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中职学校的学生和普通学校的学生无论是在学习习惯上还是学习能力上, 都有着巨大的差异, 中职学校的学生在课堂上更容易出现走神、开小差现象, 他们的注意力一般只维持很短一段时间, 大脑会出现阶段性疲劳, 进而进入思维低谷。而利用游戏教学, 则可以减缓学生疲劳期, 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 学生会觉得原来学习英语并非一件枯燥、无聊的事情, 而是充满了乐趣, 进而积极主动地投入新课的学习。

比如, 在学习Unit2 What do youdo?这一单元时, 在教给学生基本句型和语法知识后, 我在班里选了五名学生, 让他们拉手围成一个圈, 再选出一名站在圈中间, 并蒙上眼睛, 摸到一位同学就向他提问:“What will youdo after your graduation?”然后, 这名被摸到的学生要站在圈中间对“Talk about my future job”这一论题用英文进行简单的阐述, 阐述完之后, 蒙上眼睛继续游戏。这样, 我们既帮助学生巩固和复习了所学知识, 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 让他们满腔热情地投入到英语知识的学习中来。

综上所述,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 实施情境教学可以改变学生对英语枯燥乏味、深奥难懂的印象,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更快地融入英语课堂。当然, 中职英语课堂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还有很多, 以上仅是我个人几点简单的描述, 希望广大英语教师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 以创新研究出更多可以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方法和途径, 并根据中职学生的职业化特点和英语水平进行合理运用, 从而达到优化英语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摘要:当前教育体制决定了中职学生的生源质量差、底子薄, 所以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中, 无论是专业课还是文化课的学习, 学生学习起来都具有一定的难度, 尤其是英语学科的学习。近年来, 通过调查研究了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规律和认知结构之后, 尝试运用了情境教学法, 获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 对中职英语教学中的情境教学与大家进行详细交流和探讨。

关键词:中职英语,情境教学,生活化情境,体验式情境,直观式情境,游戏情境

参考文献

[1]马羽.浅析中职英语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模式[J].成功:教育, 2013-12-08.

[2]陈华英.中职英语有效教学的尝试:多元情境教学[J].海外英语, 2010-10-15.

英语学习情境 篇9

一、肢体语言,激活思维

小学生一般都比较爱玩、喜欢三五成群的嬉戏打闹,又爱好模仿别人的动作、语言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些特点,运用肢体语言进行情境教学,运用丰富的肢体动作可以帮助教师把所要表达的内容充分、准确的形容出来,能把枯燥难懂的单词用夸张、形象的肢体动作进行补充解释,让小学生不由自主的跟着模仿,使课堂氛围轻松活泼,从而喜欢上英语课。

例如单词“chicken”,教师可以用手臂示范小鸡扇动翅膀的动作,同学们看着很有趣,纷纷学着做起来。同样很多单词都可以用手上动作表现出来,如单词“goodbye”可以引导同学们做再见的手势;再比如双手合掌放于耳边,闭上眼睛可以准确表达“go to sleep”这个词组的意思,“have meals”可以演示成用手拿筷子,做吃饭状,易于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加深学生对词语的记忆,也能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

二、融入生活,学以致用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熟练运用英语的能力,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的内容运用到日常实际生活的课外中去。例如用英语“Nice to see you! ”愉快的与教师和同学们打招呼。教师要尽可能的创造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开口,勇于和他人用英语交流,在课堂上努力创建生活场景,千方百计给予学生锻炼的机会。

以苏教牛津版英语三年级上册《This is my father》一课为例, 为了让学生对家庭成员的英语表示方法记忆深刻,笔者以一段生活化的口令再加以图片来表示: 最忙碌的是爸爸, Father,my father,This is my father;亲爱的妈妈是mother,my mother,This is my mother; 调皮的兄 弟是brother, mybrother,This is my brother; 文静的姐 妹是sister,my sister,This is my sister。然后在Let’s say环节 ,让学生反复地模仿和练习“Hello! This is my…….”“Nice to meet you.”的句型。

当然, 教师也应指导学生注意英语发音时的升降调,对一些比较难以学习的地方可以多次重复,加上形象的肢体语言,可以顿时让原本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灵动、鲜活起来。

三、巧借多媒体,再现实境

教师在英语课堂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情境教学,多媒体技术有着操作便利、视觉直观的优势,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图像、影像、文字等直接展示在学生面前,把自然界中的声、形、色等逼真的呈现在师生面前,最大程度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第四单元story time教学版块时,我在课前首先将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生日歌《happy birthday toyou》 , 进行了改编:good morning to you,good morning to you,good morning ,dear father! good morning, dear mother! 并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真人演唱的歌曲,在轻松美妙的音乐中学生都跟着老师慢慢哼唱起来,也让学生牢牢记住了本课课文中的重点词汇father和mother。在接下来的环节,教师还可以结合magic eyes,通过听声音辨认人物,调动学生的听觉感官,引出Mike,进行Mike’s family教学的铺垫。

可见,多媒体的引入可以大大扩展教学容量,为学生们开辟一个妙趣横生的学习空间,使教学过程变得形象、生动,学习英语成为了一种乐趣。

四、游戏化教学,活跃氛围

小学生是活泼好动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要讲课的内容,设置一些能提起学生上课积极性的游戏环节,让师生处于寓教于乐的环境中,使教学在轻松的氛围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Look at me》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听说、认读人体各部位的名称,笔者开展了如下游戏环节:

游戏一:依次出现小动物的身体各部分,如出现“鼻子”,伴随着紧张的“嘀嘀”声一隐一现,限学生在十妙内说出显示部分的单词名。

游戏二:This is my hand. Nice to meet you. (边说边与学生2拍手);This is my finger. Nice to meet you. (边说边与学生3打响指);This is my foot. Nice to meet you. (边说边与学生4跺脚) 。

游戏三:把塑料拼图打乱放在地上,请一位学生发指令,其余学生按指令跳到相应的拼图上,看谁反应快。

虽是一个课堂小游戏,但有氛围和互动,让学生在宽松的教学情境中记住了新单词、新句型,也培养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

总之,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使用不一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实践也证明,教师要因地制宜,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尽可能创造形式各样的情境,让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的自如,就一定可以取得教与学的最理想效果。

摘要:言语交际离不开言语情景,当学生沉浸在丰富的、持续不断的外语环境中,才能让学生耳濡目染地感觉外语的气息,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创设小学英语学习情境之我见 篇10

一、创设接近生活的情景

1. 按课文内容精心布置教室。

我们的教材大都具备以下特点: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符合小学生兴趣的要求。例如:学生熟悉的数字、颜色、食品、服装、玩具、动植物、身体、个人、家庭、学校、朋友、文体活动、节日, 以及周围环境和社会生活。在教学中, 教师不可能将真实的生活情景搬入课堂, 但是可以模拟真实情景。例如在教动物类单词时, 我把教室布置成动物园, 在门口写上“zoo”, 在墙壁上贴上小动物的图画或者挂上动物玩具, 并在旁边贴上相对应的单词。告诉小朋友们, 今天我们去逛动物园, 看看哪位小朋友认识的动物最多。这样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动物类的单词;在教授父母、爷爷、奶奶等家庭成员时, 让学生自带全家福, 看照片, 相互介绍各自的家庭。在这种模拟真实的环境中, 课堂气氛活跃了, 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 他们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自信心也大大增强了。

2. 运用实物创设情景。

小学英语中的大部分单词是表示具体事物的, 表示想象的不多, 所以, 教师在教有关学习用品、交通工具、动植物等类别的单词时, 应尽量通过实物或实物模型来呈现单词。比如学习水果类单词, 我让学生带来多种水果, 把讲台布置成一个水果店, 学生在买卖水果的情景中, 不仅兴趣大增, 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单词。

二、精心设计, 让孩子乐学

众所周知, 小孩子对比较直观好玩的东西感兴趣。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应研究并熟知童心, 充分利用儿童无意识记的心理特点, 在课堂中采用唱、玩、演等符合儿童心理和年龄特点的方式方法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在轻松、亲切、自然的气氛中学习英语。

1. 唱一唱, 变死记为趣记。

在英语教学中, 需要学生识记的东西很多, 此时如果逼着学生死记硬背只会起到事与愿违的效果。如果教师注重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想方设法帮助学生趣记、巧学, 学生则能在愉快中接受信息, 巩固所学知识, 并且达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3A“颜色”一单元时, 我教给学生一首童谣, 伴着轻松的音乐, 学生对所学的单词都复习了一遍:“黄鼠狼, 真顽皮, 抓着一把水彩笔, 画个天空蓝晶晶, blue, blue是蓝色;画个草地绿茵茵, green, green是绿色;开着许多小红花, red, red是红色;还有很多橘子, orange, orange是橙色;最后画了他自己, yellow, yellow是黄色。”学生对这首童谣很感兴趣, 牢牢地掌握了颜色的单词。

2. 玩一玩, 让课堂变“乐园”。

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 并从比赛游戏中巩固更多的知识。例如:在进行水果单词教学后, 老师可将几个水果先后放入一个箱子中, 让一位学生蒙上眼睛, 通过Touch, Smell, Taste来猜测是哪样水果, 而其他学生则做裁判, 用“Yes”或“No”来判断。这样, 不仅猜词的学生充分调动手、鼻、耳、脑、口等感官来参与对单词的巩固, 其他同学也不会觉得无事可做。在此基础上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或分男女生组, 猜对一个词记一分, 在相同的时间内看谁得的分最高, 即为优胜, 给予奖励。又如在教人体部位的单词neck, hand, arm, finger, leg, foot, toe时, 我说:“Touch your neck/leg/foot/toe...”先让全班同学做动作, 然后每一组里抽一个同学来进行比赛, 做错了淘汰, 看谁最后得胜, 获胜的这一组, 每人得一朵小红花。这样给予及时的表扬或奖励, 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自信心, 让学生得到展现自己的机会,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较好地达到了复习、巩固知识的目的。

3. 演一演, 让学生自由展示。

儿童都喜欢表现自己, 无论是谁都是如此。当学生在各种竞赛或表演时得到他人的认可, 听到热烈的掌声时, 他们就会无比兴奋。为此, 课堂上多运用表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授五年级下册Unit 6“A PE Lesson”时, 我设计这样的情景, 让学生做一回老师给其他学生发号施令, 做得正确的那一组可以加小红星。引导学生从“境”中见“形”, 从“形”中感到“乐”, 从而提高听说能力, 在视、听、说的同步感受到语言功能, 激起求知欲望。

三、改编歌词, 提高兴趣

教学实践中, 学习演唱英文歌曲,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 启迪思维, 并使学生陶冶美的情操, 而且能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从而在娱乐中巩固课堂所学的内容。例如:我在教5A Unit 3“Hobbies”时把B部分所学的词组替换H部分歌词里的词组,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歌曲当中, 加深对单词、句型的理解和巩固, 达到愉悦教学的目的。运用自编歌谣进行教学, 既增加了学习英语的趣味性, 又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总之, 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英语教师, 要想搞好英语教学就必须开动脑筋, 因课制宜, 因才施“激”, 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教学效果, 为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冯忠良.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情境英语学表达 篇11

Larry:(Sounding frustrated) Hey,Li Hua.

LH:Larry,what’s up?Why are you looking unhappy?

Larry:I just got off the phone with my sister. She is about to graduate from high school and she is not serious about applying to college. No matter what I say,she just won’t take my advice. (Sigh). Sometimes talking to her is like talking to a brick wall.

LH:Er... I don’t quite get you. Why are you talking to a brick wall?Does it has anything to do with your sister?

Larry:Not literally talk to a brick wall. I’m saying talking to my sister is like talking to a brick wall. A brick wall doesn’t listen,doesn’t respond and doesn’t care. And that’s what it’s like to talk to my sister about college.

LH:I see. You mean you tried hard to persuade your sister but she didn’t take in your advice at all. It was as if you were talking to a brick wall,right?

Larry:Right.

LH:Larry,don’t worry. I believe what you said must have gone into her head. She would probably consider about it.

Larry:I suppose you’re right. I guess she’s just at that age when she doesn’t like to hear advice from other people. My parents have lately been feeling the same way when they speak to her,too.

LH:It’s not just the case with adolescents. Sometimes when I talk to my mom,I feel like I am talking to a brick wall, too. She won’t hear a word of mine.

Larry:Your mother?But she’s such a sweet lady.

LH:Larry,you don’t know!Every time I told her I would like to stay in America after graduation and find a job here, she would fiercely oppose. I felt as if I were talking to a brick wall.

Larry:Oh,that does sound frustrating. So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LH:Me?I don’t care what she said. Anyway,I have to decide for my own life.

Larry:(Laughing) I bet your mother feels like she’s talking to a brick wall when she speaks with you — the same way you feel about speaking with her!

LH:Larry,stop laughing!Just think about it. My mother doesn’t understand or support me. How sad I should feel!

Larry:Yea,I get the picture.

LH:You got a picture?What picture?Let me see.

Larry:Not a picture — the picture. To say that you get the picture means that you understand something.

LH:Oh,I get the picture,that is to say I under-stand.

Larry:Right. You can imagine that knowing about something creates a picture in your mind.

LH:Yes,get the picture is like seeing the picture created by the speaker,or like knowing what he or she is thinking.

Larry:Sometimes it’s hard for people to under-

stand exactly why other people want what they want and it may seem talking to them is like talking to a brick wall. But you have to have patience — hopefully someday your mother will get the picture.

LH:You are right. Sometimes it takes more time and patience to make you understood by other people. I believe sooner or later your sister will understand you. She will get the picture!

Larry:You don’t understand,Li Hua. If my sister doesn’t get the picture now,it might be too late!What if she doesn’t get into a good college?

LH:Don’t bother about your sister all the time. Look at me — my mother insists on my returning home upon graduation. What am I to do?I must find a reason to persuade her to let me stay in America. You can help me in this,can’t you?You get the picture,Larry?

Larry:(Larry thought Li Hua wanted to get married — gulps) Umm,I think so.

LH:You can help me find a job.

Larry:Oh!(Happily)Right!I get the picture now. I will certainly try my hardest to get you a great job.

LH:Larry,you are so nice!You can always read my mind.

Larry:Well,I almost got the wrong picture a second ago.

LH:Oh,the wrong picture?What did you think

I was talking about?You didn’t think I would marry you,did you?That would be so,so wistful.

Larry:(Nervous)Ah,Li Hua,let’s not worry about that. Let me think how we can make your mother happy. She’s always been nice to me. Maybe if I talk to her,it wouldn’t be like talking to a brick wall.

LH:You can try if you like,but my mother is so stubborn that she rarely takes in others’ words.

情境学习理论文献综述 篇12

(一) 早期研究阶段 (20世纪初)

早在20世纪初, 杜威就提出要把情境学习运用在课堂教学中, 他认为:“生活是真正的教育家, 而学生求学的地方却成为世界上最难取得实际经验的地方。要把社会搬到学校和课堂中。”[1]在他看来, 学校环境应该是一种诸如家庭、工作等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环境, 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 获得实际经验。杜威在晚年时总结道:“教育是以经验为内容, 通过经验, 为了经验的目的;从做中学, 从经验中学;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经验的改组与改造。”[1]在他看来, 学习来自于经验, 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 学生在这种生活经验中开展学习。杜威的这些观点使人们开始关注情境在教育以及学生成长中的作用。

1929年, 怀特海在其著作《教育的目的》中提出“惰性知识”这一概念, 他认为:“在无背景的情境下获得的知识, 经常是惰性的和不具备实践作用的。”[3]在他看来, 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仅仅是为考试做准备, 不具备实践应用价值, 学生并不能对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因此学校应该要从相关的或真实的情境中传授知识。

(二) 理论体系初步形成阶段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

1987年, 瑞兹尼克发表演讲《学校内外的学习》, 在她看来, 校内的学习更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习得, 常常运用抽象的推理;校外的学习更注重实践性能力的习得, 常常运用情景化的推理。

1989年, 布朗、柯林斯和杜吉德从心理学视角对情境学习进行研究, 发表论文《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 该文指出:“知识与活动是不可分的, 知识在活动中, 在其丰富的情境中, 不断地被运用和发展, 知识具有情境性。”[4]他们强调了学习与认知的情境本质, 强调了学校教学运用情境化活动的重要性, 从心理学视角开始关注在学校这个情境下通过参与活动来获得知识。

1991年, 莱夫和温格从人类学的视角对情境学习进行研究, 出版著作《情境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 该书提出了情境学习理论的三个核心概念, 即实践共同体、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以及学徒制。[5]他们强调了学习不是把抽象的、去情境化的知识从一个人传递给另一个人, 学习渗透在一个特定的情境即特定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之中, 学与用要结合起来, 从人类学视角开始关注在社会这个大情境下获得知识, 而非仅仅从学校中获得知识。

(三) 理论发展阶段 (1993年至今)

1993年, 格里诺和穆尔提出了情境性在所有认知活动中都是根本性的。在他们看来, 理解的获得远远不及学习的内涵, 学习包含着建立一个“对他们在其中使用工具的世界, 和对工具本身进行日益丰富的内在的理解”, 这个理解是由在其中学习和应用这种理解的情境促成的。[6]

1996年, 麦克莱伦出版论文集《情境学习的观点》, 这是情境学习理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该论文集从不同层面为读者展示了情境学习理论和实践研究, 在情境学习与课堂教学、情境学习与计算机、情境学习的评价、案例研究与开发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除此之外, 有关情境学习理论和实践研究开始渗透到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各个领域。[7]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 随着情境学习网络平台的搭建, “Center for Occupation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等学术团体的兴起和“School-To-Work”等运动的推动, 情境学习成了美国教育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情境学习理论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日趋成熟和丰富, 在实践领域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 出现了诸如Situatedness (情境化) 、Situativity (情境性) 等约定俗成的新词汇。笔者曾做过不完全统计, 在Science Direct数据库中搜索“Situatedness”“Situativity”等字串, 分别获得1085项、59项查询结果;搜索“Situated cognition”“Situated leaning”和“Situated cognition and learning”等字段, 分别获得10956项、8655项、8107项查询结果。表明这些新词汇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对情境学习理论的研究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二、情境学习的涵义与特征

(一) 情境学习的内涵界定

在对情境学习理论的文献回顾中, 发现一些与情境学习相关的概念, 比如情境认知、情境认知与学习、情境教学等, 首先对这些概念进行辨析。

1. 情境学习

1995年, 克兰西在其论文《情境学习指南》中对情境学习定义如下:“情境学习是有关人类知识本质的一种理论, 它是研究人类知识如何在活动过程中发展的, 特别是人们如何去创造和解释他们正在做什么的表征;我们在一个基本的社会情境中对我们的活动进行构想, 进而限制我们的思维和言行, 我们的行为植根于我们作为一名社会成员的角色之中。”[8]对情境学习而言, 知识是基于社会情境的一种活动, 是个体与环境交互过程中建构的一种交互状态。

2. 情境认知

1999年, 威尔逊和迈尔斯在其论文《理论与实践中的情境认知》中对情境认知定义如下:“情境认知是不同于信息加工理论的另一种学习理论。它试图纠正认知的符号运算方法的失误, 特别是完全依靠对于规则与信息描述的认知, 仅仅关注有意识的推理和思考的认知, 而忽视了文化和物理背景的认知。情境认知要将知识和行动同步引入学习者的文化建构中, 通过在合适情境中活动和运用来促进学习者的理解和把握知识。”[9]

3. 情境认知与学习

情境认知和情境学习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解释, 但两者也经常合二为一, 表述为情境认知与学习。1999年, 威尔逊主编的《MIT认知科学百科全书》中, 就把情境认知与学习作为一个概念来使用, 他认为情境认知与学习就是在自然情境下对认知进行的研究, 认知过程的本质由情境决定, 情境是认知活动的基础。[10]

4. 情境教学

1999年, 顾明远在《教育大辞典》中对情境教学定义如下:“情境教学是指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 让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11]在情境教学中, 教师要创建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将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相结合, 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 情境学习的特征

1. 基于情境的学习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 知识具有情境性, 人们应该基于情境来习得知识。与言语传授的学习方式相比, 情境学习能够让人们在一种真实而自然的情境中, 潜移默化地习得大量的内隐知识, 又在现实环境中自然而然地运用这些显性知识和内隐知识。就这样, 在情境中习得知识, 而知识的运用, 又不断见证着学习的发生, 人们的认知也不断地得到生长和发展。同时, 人们的行为是通过与周围环境的直接接触和互动而决定的, 是一种基于情境的行动。在情境行动中, 人们的内隐知识在人们与情境的互动中发挥作用, 随着情境经验日益丰富, 内隐知识的有用性和复杂性也会日益增加。此时人们就要经常对情境进行反思, 通过反思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从而继续开展情境行动。

2. 合法的边缘性参与

“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这一词是由莱夫和温格在其著作《情境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中提出的, 他们认为, 情境学习是非中心化的, 学习存在边缘性质, 初学者能够处于学习情境的边缘, 进行合法的边缘性参与, 而学习就是一种从边缘开始不断推进, 逐步进入核心深入参与的过程。[5]“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中的“合法”意味着学习者可以享有学习资源的使用权;“边缘性”意味着作为初学者不可能完全地参与所有学习活动, 只能参与部分学习活动;“参与”意味着初学者应该在知识产生的情境中, 与老师和同学讨论互动, 进行学习。[13]但初学者并不是被动的观察者, 而是合法参与者, 其学习活动也在情境中进行, 并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 初学者对资源的使用程度也在不断加深, 其参与的轨迹也不断从边缘走向核心。

3. 实践共同体的建构

“实践共同体”这一词也是是由莱夫和温格在其著作《情境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中提出的, 他们认为, 实践共同体是一个明确定义身份的小组, 存在清晰的社会界限, 并不一定要同时出现。它意味着参与一个活动系统, 参与者对他们在干什么、这对其生活存在什么意义、对共同体存在什么意义有着共同的理解。莱夫和温格想通过“实践共同体”来说明实践对个体与共同体关系的重要性, 以及共同体对个体和实践的重要性。[5]1998年, 温格在其著作《实践共同体:学习、意义和身份》中又对“实践共同体”做了进一步的解释, 他认为一个实践共同体包含参与者相互明确和分享的资源和信念, 包含参与者对追求共同利益的理解和支持, 包含参与者之间的尊重和信任。[15]一个共同体并不是简单地联合许多人来完成一个任务, 也不是简单地扩大小组的规模和增加任务的难度, 而是联系社会, 通过共同体的参与给学生一个合法的社会地位。

三、情境学习的教学方法

(一) 认知学徒制

认知学徒制是由布朗、柯林斯和杜吉德在1989年提出的, 这是一种类似于手艺学徒的方式, 让学生通过社会互动和实践活动, 获得和使用认知工具, 进行情境化的真实教学。他们认为认知学徒制的学习环境由内容、方法、序列和社会这四个构件组成, 每个构件又有一系列特征 (见表1) , 把传统手艺学徒制的特征运用到教学领域中认知技能的传授, 创造了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4]

在手工艺行业中, 师傅通过示范和指导来把技能传授给学徒, 学徒再通过自己的观察、学习来掌握这项技能。应用到教学领域中, 教师相当于师傅, 学生相当于学徒, 教师向学生展示和传授的是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时如何运用概念知识和事实知识, 如何进行推理和思考, 学生则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使用认知工具, 提高认知技能和思考能力。作为教学方法的认知学徒制并非简单地传授外在的手艺技能, 而是要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认知技能。

(二) 抛锚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的思想雏形最早出现于怀特海在其1929年的著作《教育的目的》中, 但是布朗斯福德所领导的温特比尔特认知与技术小组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将其从一种构想转变为一种教学方法。抛锚式教学的实质是将教学“抛锚”于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之中, 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主动学习, 与同伴讨论合作学习, 自主完成识别、提出问题、达成目标的全过程, 而不是被动间接地听取教师或书本上的介绍和讲解。[17]

抛锚式教学如图1所示, 教师通过影像来创建真实的问题情境, 提出并确定真实问题,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以及与同伴的讨论协作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从多角度出发探究、验证关于该问题的知识结构, 反馈学习效果并由教师进行评价, 学生最终完成意义建构, 有能力将解决该问题的技能迁移到其他新的问题上, 提高自身的迁移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 交互式教学

交互式教学最早由帕林萨在1982年提出, 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自我学习能力, 1986年, 帕林萨和布朗进一步研究和发展了交互式教学, 并提出四项策略 (见表2) 。

交互式教学是由教学主体、教学环境和交互关系组成的相互影响的教学方法, 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为背景进行的是双向交流, 强调师生对话和同伴对话。具体而言, 交互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创建真实的语言情境, 示范如何运用四项认知策略, 并采取渐进的方式, 将自己的责任转移给学生, 逐渐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策略, 直到他们能独立运用。这主要是以语言交流、情境教学为特征的交互式教学,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以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以交互式电子白板为特征的交互式教学也不断得到提倡和发展, 关于此类研究的文章也越来越多, 在知网数据库中搜索有关电子白板教学的文章, 获得了4879项查询结果。

四、小结

近年来, 欧美对情境学习的研究方兴未艾, 情境学习理论逐渐成为他们学习理论的主流, 不断受到学校教学的推崇。情境学习理论将学校教育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重视情境、社群、实践活动对认知学习的影响, 不仅在教师中学习, 而且还在教室外的真实活动中学习, 并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构建学习的情境。认知学徒制、抛锚式教学和交互式教学等情境学习的教学方法在欧美的教学实践中受到了广泛的应用, 情境学习不仅在理论上, 而且在实践上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我国, 情境学习理论并没有成为学习理论的主流, 也没有受到太大的推崇。主要是因为我国处于标准化考试教育的大环境之中, 更多的是一种应试教育, 注重的是学习结果和记忆任务的教学。而情境学习理论更注重学习过程和真实情境的教学, 培养的是解决复杂问题和高阶思维的能力, 不是简单的知识记忆。情境学习理论强调建构实践共同体, 但是建构共同体并不简单, 共同体中参与者的自身素质、理论基础和经验积累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我国的学校很少能建构真正的实践共同体, 课堂中也缺乏共同体的文化。

上一篇:热性惊厥复发下一篇:审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