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英语为媒介的教学

2024-10-08

以英语为媒介的教学(通用4篇)

以英语为媒介的教学 篇1

世界银行连续几年的研究报告指出, 我国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明显滞后于国际化发展的步伐。虽然全国各高校普遍开展了双语教学工作, 但是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来看, 国内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较为落后, 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不能跟上社会需求的发展, 双语教学改革任重道远。

一当前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滞后, 课堂缺乏互动

大部分普通高校的双语教学方法手段较为单一, 落后于社会对毕业生英语能力的实际需要。大部分的课堂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 甚至将双语课演变成了“翻译课程”, 学生只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缺乏参与课堂的主动性, 教学效果不理想。

2考核模式单一, 影响学习积极性

大部分双语课程的考核模式较为单一, 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 基本上都是期末卷面一考定胜负, 主要以死记硬背为主, 与实践脱节。这种考核方法一方面增大了学生最后期末复习的压力, 另一方面学生也容易忽略对平时学习的重视。对于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而言, 这种考核方式也容易让学生产生退缩和畏难情绪, 造成心理负担, 甚至抵触双语教学。

3学校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双语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和帮助。双语教学毫无疑问会加大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 在缺乏合理有效的激励和考核机制的情况下, 双语教师缺少主动从事双语教学的动力, 影响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二强化专业特色, 确定合适的教材

教材是双语教学成功实施的物质基础, 选择不当的教材有可能导致教师无法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也会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教学内容。国内外的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课程的教材有较多的版本, 各有特色、选择丰富。从国内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来看, 使用原版教材是双语教材建设的主要思路。

目前, 引进国内的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优秀教材大概有十本左右, 每本教材都各有自己的优势, 通过对教材的实用性、权威性及先进性的考虑, 并结合我院的专业特色和学生英语水平的实际, 我院最终将米什金的《金融市场与机构》作为主教材。该教材是国内外高校该门课程的流行教材, 内容翔实、深入浅出, 并设计了大量的习题和案例, 同时提供了丰富的网上资源供师生使用。但是该教材对于国内双语课程来说, 内容稍显庞大, 部分章节难度偏大, 因此需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合理取舍, 在保证教学体系完整性的基础上, 做到详略得当。

另外, 原版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与国内现实脱节的情况。毕竟, 绝大多数学生的就业市场是在国内金融领域, 如果不了解国内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实际操作和运行规律, 不了解国内金融领域的新发展、新观点、新业务, 则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需要。因此, 必须对国外教材结合学校的专业特色和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本土化的改造, 比如更多地增加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的国内外比较分析及典型案例, 增强学生对于国内金融行业的了解, 以便于学生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三采用模块化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模块化的方式架构课程内容, 可以使课程体系与教学层次更加清晰, 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课程在金融中介机构、金融监管机构与金融市场三大模块的基础上可以再进行细分。金融中介机构重点介绍存款类金融机构、契约储蓄类金融机构与投资中介类金融机构三个子模块;而金融监管机构重点介绍美联储的组织框架和货币政策实施两个子模块;金融市场可以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两个子模块, 同时资本市场还可以细分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抵押贷款市场等。每一个模块与子模块除了要明确知识要点外还要重点标注专业词汇和英语技能要点。

根据不同模块和子模块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可以设立不同的专题, 用一堂课的前半段时间讲解这些知识点, 后半堂课的时间可以通过实践教学、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方式展开, 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提高教学质量。比如, 在介绍债券市场内容时, 首先教师将债券的票面价格和市场利率关系这一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 其次让学生自己分析欧债危机中各欧盟国家发行的债券价格和收益率情况, 最后引导学生再对知识点进行验证。这样一来, 学生在清晰把握本堂课程教学要点的同时, 又了解了最新的金融市场发展动态, 从而进一步巩固了专业基础知识,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

四创新教学方法, 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为了让专业知识以更生动的方式展现在课堂中, 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网站和网络视频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开拓学生视野, 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比如, 在介绍金融监管机构的相关知识时, 可以在课堂中展示美联储、货币监理署、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等美国金融监管机构的网站, 同时对比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的网站, 使学生了解中美在监管机构的设置、监管职能、监管方式和监管内容等方面的差异, 进而让学生自己分析两种不同的监管模式。这样一来, 学生接触到了金融实践, 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强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明显提高教学质量。另外在介绍投资中介类金融机构的内容时,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播放次贷危机中雷曼兄弟投资银行的网络视频, 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教学内容的真实性和生动性, 提升了学生对于基本知识点的把握, 同时了解了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 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能力。

2进行金融实物教学

在课堂中进行实物教学, 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活跃课堂气氛, 改善教学效果。在介绍美联储货币发行职能的知识点时, 可以给学生提供各种面值的美元硬币和纸币, 并简单介绍货币上的人物和含义。学生在传阅货币实物的过程中, 了解了美国货币发行的发展过程, 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货币发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另外, 西方国家个人使用支票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 而我国个人使用支票的情况很少, 因此学生对支票这种信息工具了解不够。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展示国外支票本, 并现场操作使用;学生很快掌握了这种陌生信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这样的实物演示教学, 学生有了直观的认识, 使知识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并更易理解知识点。

3任务导向, 小组协作

为了给学生在课堂中创造更多“多说多练”的机会, 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知识点设计出一个或者多个具体的任务, 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 进行英语的实践运用, 掌握教学内容。比如, 可根据货币市场工具的分类,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成员间可进行分工, 利用课余时间从货币市场工具的定义、特征、操作原理和市场规模等方面进行分析, 在课堂内以脱稿方式对本小组完成的任务内容进行阐述, 其他同学可进行现场提问, 教师做最后总结。这种方式极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有效地训练了学生使用英语进行阅读、写作、演讲、交流的能力, 加强了课堂内的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提升了教学效果。

五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双语教学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要使用语言知识加深对专业知识的学习, 因此应当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 以考察学生综合素质为主。双语课堂可以借鉴国外本科课程的考核方式, 一门课程一个学期安排三到四次考试, 同时考试的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 比如课堂讨论、报告写作、专业文献查阅翻译、口试等。这样可以将考试压力分散, 并将极大地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教师也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知识漏洞。

六创造课外实践机会

在课堂外, 教师也可以通过微信、微博、飞信、QQ等网络方式向学生推荐优秀的专业英文文献和金融动态信息, 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去实践感知英语。还可以利用校园内的英文学术讲座、国际项目推介会、外资企业宣讲会、留学生交流等活动全方位地增加学生的英语实践机会, 增强使用英语的自信心和交际交流能力。另外, 我院的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双语课程的授课时间通常安排在大三第二学期, 大部分同学面临着求职就业实习等现实问题。因此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金融机构实习, 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提高其专业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七提高双语教学的师资力量

随着金融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未来社会对金融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将不断提高, 尤其是从业人员的英语水平。这就对双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教师在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注重提高运用英语的授课、表达、交流能力。学校应为双语教师创造更多的机会提高教师的英语运用能力, 比如, 可通过双语教学培训、双语教学研讨会、国际会议、专家讲座等多种渠道。另外学校也应当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与评价体系, 为双语教师搭建良性平台, 加大对双语教学的支持力度, 推动双语教学改革。双语教师自身也应当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持续充电, 逐渐改善双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丽.国际化语境下财经类课程双语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2 (11) :13-15.

[2]孟丽.借鉴BTEC教学经验探索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模式[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4 (1) :185-186.

[3]孙茗.中西双语教育的差异和启示[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 (3) :133-135.

[4]孙海洋.探究式学习视角下的国际贸易专业课双语教学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 2014 (2) :148-149.

以英语为媒介的教学 篇2

高一人教版必修3第三单元“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是一篇短剧,我做了一次在小班化分层教学环境下进行英语听说教学的尝试。此次授课的对象是高一年级小班,班内共28名同学,绝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接受及模仿能力强、对死板教学不感兴趣。学生英语基础在年级属中上水平,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及合作意识。但是,班级内也存在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这一问题,特别是在口语交际方面,有些差距还比较大。我在教学实践中将该小班学生分为三个层次。教学过程如下。

一、准备阶段

Step 1:复习导入

Plot(情节):

Because of h , Henry went into a restaurant. Before he took out the n , the o and the w served him in a r m . However, when they saw the n , their attitude to Henry c greatly.

Theme(主题):

In the play, people believed m is e . Because of this, some people j others only by how much m they have.

Characters(人物) :

1. Henry:honest

2. Waiter:rude

3. Owner:snobbish(势利的)

4. Hostess:snobbish

Step 2: 技巧呈现(Presentation)

①How to speak the lines(台词) as beautifully as a real actor?

Skills of speaking the lines(台词):

Stress(示例略)

Sound Linking (示例略)

Intonation(示例略)

②How to perform attractively(吸引人的)?

Facial Expression: exaggerate (夸张)

Body language: natural (自然)

Step 3: 技巧操练(Practice)

Listen to the mp3 of Act 1, Scene 4, marked the script(Part I and Part II)with stress, intonation, sound linking. Then read it out, preparing for the dubbing.

Step 4: 配音练习(Dubbing)

这一环节,我播放了《百万英镑》这出电影中第一幕的第四场电影视频两次。第一次播放的过程让全班同学都进行模仿跟读练习,并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各层次的学生对自己难以模仿的台词进行反复连读,尤其是第三层的同学。然后播放第二次视频,并从三个层次的学生中分别抽出四名同学为Henry、Waiter、Owner、Hostess配音。

二、排练与汇报表演阶段

Step 5: 小组合作(Production —Role play)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将该课剧本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切成了三个小段,第一段为衣衫褴褛的流浪汉Henry到餐馆用餐不遭Waiter与Owner待见,第二段为Henry在拿出百万英镑支票前与Waiter, Owner之间的对手戏,第三段为高潮部分,Henry由于拿出了一张百万英镑的大钞又倍受大家的关照。各个小组通过抽签决定演哪一段。几乎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动起来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各层次学生的表现都非常精彩,把整个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三、总结与提高阶段

Step 6: 评价表演(Assessment)

Self-assessment(自我评价)

Step 7: 作业布置(Assignment)

①Go on acting out Act 1, Scene 4 with your partners after class. (全班做)

②Suppose you get a large amount of money by buying lottery tickets (彩票) and become a millionaire (百万富翁). What will you do with the money? Write 3 things you want to do, at least 50 words. (第6、14、16、18、19、24、25、29、30、32号同学做)

③What’s your opinion on “Money is everything”? Write at least 80 words on it. (不用做第2项作业的同学做)

以英语为媒介的教学 篇3

1 数词、量词、数量词的偏误分析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汉语学习者会在使用量词、数词、数量词重叠形式时产生偏误。偏误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第二语言时自然而然地对目的语的偏离, 表现出错误不全之处。而偏误分析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来说, 可以发现改正错误的方法以及如何改进对外汉语教学的策略, 使对外汉语教学更加高效, 能精准又快速地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也使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地把握汉语。所以分析量词、数词、数量词重叠形式的偏误, 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习得这种特殊结构。形成偏误的主要原因有母语的负迁移、目的语规则的泛化和教学过程的不足等。

1.1 由母语负迁移引起的前系统偏误

母语的负迁移, 以英语国家汉语学习者为例。由于英语和汉语数词、量词、数量词的不同, 当他们学习汉语数词、量词、数量词时更容易受到英语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况且, 英语中量词不如汉语中那么丰富, 且几乎没有重叠现象。“每个”和“个个”在英语中都可以理解为“everyone”, 所以他们认为“每个”和“个个”的语义和用法完全一样。因此, 英语国家的留学生在使用中, 容易产生这样的偏误。具体分析如下:

错:小明认识他们个个人。

对:小明认识他们每个人。

尽管“个个”的意思就是“每个”, 表示某个事物的相同性, 但是在所表示事物作宾语时, 不能使用“个个”, 应使用“每个”更为恰当。即, 如果所表示事物作宾语时, 只能使用“每+量词”, 不能使用量词的重叠形式。

1.2 由目的语规则泛化引起的前系统偏误

目的语规则泛化是学习者根据已有的、不完整的目的语知识和经验对语言做出不正确的假设, 错误地运用到其他语境 (2) 。以“个个”、“一个个”为例:

错:他们个个地走了进来。

对:他们一个个地走了进来。

一AA式的重叠形式主要有三种语法修辞意义, 一是表示“每个”, 后面往往加“都”;二是表示逐个, 往往加“地”, 表示的是动作的方式;三是表示数量多。而AA式表示“每个”的时候才能和一AA式互换使用。如:

他们一个个都喜欢下棋。

=他们个个都喜欢下棋。

而错误实例的句子想表达的意思是他们一个接着一个地走了进来, “一个个”作为状语修饰“走了进来”。

1.3 由教学过程不足引起的系统偏误

教学过程不足造成的偏误, 有的时候并不是学生理解的错误, 而是有的教师没有做好备课的工作, 没有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因材施教, 只是一味地根据教学大纲来教学。对语法知识点讲解不清楚不明确, 也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误的理解, 从而产生偏误的现象。

例如“一一”, 教师在上课期间没有解释清楚, 学生便会从字面意思理解, 认为是“二”。其实, “一一”不等于“二”。“一一”如上所述, 是表示“逐个”的意思。例句, “小明要回国了, 一一和大家握手告别。”并不是表示和两个人握手告别, 而是依次, 握完一个人的手, 再和另外一个人握手的意思。

再如, “一个一个”, 这个数量词重叠, 它的语法意义表示“每一、每个、逐一、逐个”, 经常用作状语。有的老师为了学生能更快地理解, 直接告诉学生这是“one by one”的意思, 例如, “请同学们一个一个地进入”, 翻译成英语:“Please get in one by one, students”, 这里的“一个一个”和“one by one”可以对应。可是在这样的句子:“你们一个一个的”中呢?教师备课的充分与否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果, 因此,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汉语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语言知识储备以外, 还应该有端正的态度。

以上是留学生在量词、数词和数量词重叠方面出现偏误比较常见的原因, 而在实际对外汉语教学中, 偏误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 并不仅限于以上三大方面。所以在分析偏误的时候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力求帮助汉语学习者更好地学习汉语。

2 量词、数词、数量词重叠的对外汉语教学对策

2.1 加强对量词、数词、数量词重叠形式的研究

研究并不仅仅是学者专家所做的事情, 作为一名优秀的汉语老师应该掌握汉语理论知识, 要有研究探索精神,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也可以通过比较汉语和其他语言的异同, 更好地解决学生因母语本身的负迁移而产生的偏误, 也能更好地因材施教, 根据不同的学生可以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只有教师全方面理解汉语知识才能更好地传授给学生, 避免因教学不足而产生的偏误。如前所述, 发现不同的句法功能有不同的语法功能和修辞作用, 可以将相似意思的重叠形式进行归类, 进行意思区分和辨析, 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减少偏误的产生。数词、量词和数量词重叠形式都可以表示“多”。“中华儿女千千万”, 此处的“千千万”作为谓语, 表示中华儿女很多。而在“傍晚时分的村庄, 家家户户升起缕缕炊烟”中, 量词重叠形式表示数量多, 从中发现, “缕缕”是“炊烟”的量词。所以用量词表示数量多时, 需注意要用相应事物的量词, 不可使用其他量词。而数词表示多时, 有“千千万”等固定重叠形式, 可以修饰任何事物。

再如, 数词和数量词重叠形式都可以表示“逐一”, 两者可以互换。例如“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 都用红笔添改过了, 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 连文法的错误, 也都一一订正。”“一一订正”可以改为“一个一个订正错误”。意思没有出入, 可以互换。如此进行归类辨析, 学生便不会混淆, 减少偏误。

2.2 设定语境

数词、量词、数量词重叠形式的语法意义是在特定的语境中产生的。可以利用不同的语境、不同的文化背景, 使学生理解这些重叠形式的引申意义。培养学生的语感, 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语境。例如“这是梅花, 有红梅、白梅、绿梅, 还有朱砂梅, 一树一树的, 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中, 可以展示图片, 营造梅花很多的语境, 各种梅花, 红、白、绿、朱砂。这样, 学生更能理解“一树一树”是什么意思。再者, 例如这样的句子:“墙一堵一堵倒下, 尘土飞扬”,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多米诺骨牌, 推一下, 牌子便一个接一个倒下, 学生也更能理解“一堵一堵”表示依次, one by one的意思。因此, 设定语境对于学生来说, 能更易理解数词、量词、数量词重叠形式的语法功能。

2.3 分析偏误, 解决偏误

分析、解决偏误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学习是一个不断纠错的过程。教师应该纠正学生的偏误找出产生偏误的原因, 当然也要适时鼓励学生。经常被纠错的学生, 可能会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利用第一、第二点教学策略, 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习得数词、量词、数量词重叠形式及其语法功能。

2.4 精讲多练

在教学过程中, 应以学生为中心, 精讲多练。教授完一个知识点之后, 要进行不断的练习, 培养学生的语感, 有利于学生对汉语文字的直觉感知。让学生多听多说, 不断学习, 不断练习, 不断纠错, 学生能在这个过程中加深所学知识点。

摘要:量词、数词、数量词重叠是汉语中的常见现象, 也是一种特殊现象。它有多种表现形式, 且不同的重叠方式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 因此, 这部分的学习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 确实是一大难点。但是我们不能轻易放弃它, 而是要找出偏误出现的原因, 并且有针对性地教学, 从而达到提高汉语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量词,数词,重叠,偏误,对外汉语教学

参考文献

[1]王丽媛.数词、量词、数量词语的重叠.华中科技大学, 2004级硕士论文.

[2]王振来.量词重叠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8年5月第3期.

以英语为媒介的教学 篇4

一、偏误分析

为进行此次偏误分析, 笔者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 挑选出来自英国和澳大利亚两个国家学生的错句为样本, 用来分析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把”字句的偏误类型。通过分析发现, 此类学习者主要有以下五种偏误类型:

(一) 状语偏误

在通常情况下, “把”字句中的状语都要放在“把”字前。故学习者往往以为只要是状语就应该放在“把”字前, 却不知道在特定情况下, “把”字句的状语需要放在谓语动词前, 而不能放在“把”字前 (1) 。下面两个例子便是如此:

* (1) 其实, 安乐死的目的, 就只是狠狠把生命结束, 没有可取之处。 (英国)

* (2) 当然, 在决定把家人“安乐死”之前, 一定要考虑多方面的问题, 最重要的就是要考虑病人本身愿不愿意这样把他或她“安乐死”。 (英国)

上面句 (1) 中的“狠狠”和句 (2) 中的“这样”都应该放在“把”字后面, 因为当状语的语义指向宾语时, 状语一般就放在“把”后的动词前。句 (1) 中的“狠狠”和句 (2) 中的“这样”的语义指向都分别指向宾语“生命”和“他或她”, 所以, 句 (1) 应改为“其实, 安乐死的目的, 就只是把生命狠狠结束, 没有可取之处。”句 (2) 应改为“当然, 在决定把家人‘安乐死’之前, 一定要考虑多方面的问题, 最重要的就是要考虑病人本身愿不愿意把他或她这样‘安乐死’”。

(二) 补语偏误

“把”字句中谓语动词后的补语, 是用来补充说明谓语动词对宾语的处置的结果, 或宾语受到动词致使而产生的影响。所以, 在一般情况下, 这些补语的语义指向应该指向宾语 (2) 。但是, 在实际的语用过程中, 学习者由于分不清其语义指向而产生补语偏误的例子也是时有发生的。

* (3) 至于中年一代与青年一代的代沟问题多半是因为父母忙着在外工作, 无暇照顾孩子, 往往以为尽量满足孩子的每样要求, 就是疼爱他们, 或走向另一极端, 有些父母以为孩子是父母的附属品, 可以任意打骂, 或把父母的地位放在高高在上, 使孩子遇到问题时因怕父母的责骂而不敢提出, 这也形成中年和青年两代的代沟, 也是当今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澳大利亚)

从句 (3) 中看出, “高高在上”的实际语义指向应该是宾语父母的地位, 但是在句 (3) 中却被用来指向谓语动词“放”, 应改为“把父母放在高高在上的地位”。

(三) 谓语动词偏误

1. 谓语动词缺失造成的偏误

表示处置或影响的“把”字句, 其谓语动词一般是及物动词。这类“把”字句的谓语还必须是一个复杂的短语, 即, 在“把”字句里, 除了“把”及其宾语外, 谓语不能只是一个简单的动词, 必须还有其他成分 (3) 。也就是说, 在这类句子里, 动词和表示处置及影响的其他成分缺一不可。

* (4) 既然有勇气去了断自己的生命, 为何不把这勇气继续生存下去呢? (英国)

句 (4) 的偏误就在于缺少动词补语前的谓语中心词, 使得句义变得不连贯。应添加一个谓语中心词, 改为“既然有勇气去了断自己的生命, 为何不把这勇气用来继续生存下去呢?”

2. 能愿动词作谓语动词造成的偏误

刘月华《使用现代汉语语法》一书中明确列出能愿动词是不能作“把”字句的谓语动词的。因为能愿动词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客观的可能性, 必要性和人的主观意愿。但是“把”字句强调的是通过动作的实现给“把”的宾语带来某种确定的变化和结果, 而不是一种客观的可能性或者个人的主观意愿。

* (5) 例如, 父母管教太严, 要求子女言听计从, 正所谓物极必反, 彼此的关系越弄越糟, 而子女在学校或者社会时, 往往又不可把父母所教诲的搬上用场, 以致心理产生矛盾。 (澳大利亚)

句 (5) 的偏误就是“把”字前的谓语动词用了能愿动词“可”, 而应去掉“可”, 改成“往往又没有把父母所教诲的搬上用场”

(四) 回避偏误

学习者在使用“把”字句进行交际的过程中, 如果对某一句子不太清楚, 或者把握不大时, 通常会采取“回避”交际策略, 他们不会用“把”字句来表达, 而是用其他句子代替。这就造成了一些该用“把”字句的地方, 却没有使用的问题。

* (6) 长辈们有这种想法是因为他们用他们的生活态度以及价值观强加于晚辈的身上, 他们常常用一句老话去教那些年青人:“我走的桥比你们走过的路还多”。 (澳大利亚)

* (7) 而在子女方面, 他们也同样要了解上一代教育方法不同, 如果父母比较严厉的话, 亦应尊重他们的意见, 就算不照样去做也应考虑他们的意见, 大家一起沟通, 将自己的意见提出, 使两方面的不同看法提出研究。 (澳大利亚)

* (8) 然而怎么才能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 令代沟这一种东西扔出家门口呢? (澳大利亚)

* (9) 都不理睬和当头棒喝, 导致子女们很多时候都不会找父母作为倾诉对象。 (英国)

先忽略上述句子中其他方面的语病, 只关注其“把”字句的部分, 句 (6) 、句 (7) 、句 (8) 以及句 (9) 本来都是应该用“把”字句来表达的句子, 但学习者却采用了回避政策, 分别用“用”、“使”、“令”和“找”等词来代替“把”。

(五) 目的语知识负迁移偏误

* (10) 根据这短文, 在挫折和困难不会有两种不同的人产生, 第一种是唉声叹气, 怨天尤人, 第二种是把失败中吸取教训。 (澳大利亚)

忽略句 (10) 中其他地方的语病, 只看最后一句“第二种是把失败中吸取教训”是本不该用“把”的句子, 而滥用了“把”。这类偏误是学习者在初学“把”字句时, 对“把”字句的应用规则掌握得不够准确扎实, 误以为“把”字句就是用介词“把”将句中宾语提前, 无论什么样的语义, 只要有宾语, 就能用“把”字句来表达, 而忽视了“把”字句的局限性 (4) 。实际上, 也就是过度泛化“把”字句的使用规则所造成的偏误。所以, 句 (10) 本来就不应使用“把”字句的句式, 可以将“第二种是把失败中吸取教训”改为“第二种是在失败中吸取教训”。

二、总结

通过对上面十个进行偏误分析, 可以看出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习得“把”字句的过程中主要的偏误来源有:状语偏误、补语偏误、谓语动词偏误、回避偏误以及目的语知识负迁移偏误。

其中尤其要注意状语偏误这一类型, 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学习者受到母语负迁移影响而造成。在英语中, 句中状语的位置比较自由, 放在所修饰的谓语中心词前后均可 (5) 。而在汉语中, “把”字句里的状语的位置则要视不同情况而定了。所以学习者在刚接触到“把”字句的状语的位置这一规则时, 很容易受到英语语法规则的影响。故在面对这类学生时, 汉语教师应该突出强调这一不同点, 引起学生的重视, 从而有效避免此类偏误的发生。

除此之外, 从前面的偏误分析得知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使用“把”字句的时候, 也常在谓语动词和补语部分出现偏误。所以, 针对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的教学, 应加重这两部分的规则的讲解, 尤其要注意的是英语中的及物和不及物动词与汉语中的划分的不同, 同样会对学习者的习得造成负迁移。

最后, 回避和过度泛化这两个偏误并不是某个国家学习者所特有的, 而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 这两个问题更应该被重视。在课堂教学中, 对此, 笔者认为在教授该语法点时可以参考以下顺序来安排教学:

(1) 主语+把+名词+谓语动词+在+处所宾语

例如:他把书放在桌子上。

(2) 主语+把+名词+谓语动词+到+处所宾语

例如:我把小王送到车站。

(3) 主语+把+名词+谓语动词+上/下/进+处所宾语

例如:有的人已经把风筝放上了天。

(4) 主语+把+名词+谓语动词+来/去

例如:我把你的东西送去。

再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进度, 适当增加一些较难的句子, 切忌不能在短时间内把所有的语言学上的“把”字句规则全部输入给学生, 主要还应根据学生汉语水平和吸收程度, 适当去繁留简、循序渐进, 与具体的情景相联系, 让学生在不同语境中体会“把”字句的不同用法和表达, 避免混淆和泛化。除此之外, 还要注意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 在实际的运用中加深学习者对该句型的理解。特别要提出的一点是, 在教学时, 尽量不要把“被”字句、“把”字句和主谓宾句进行转换练习。这种练习会给学生传达一个暗示, 即:可以用几个不同的句型表达完全相同的意思, 用与不用“把”字句都可以达到交际目的 (6) 。这样会导致前文中回避偏误的产生, 该用“把”字句时, 学生往往会采取回避策略, 选用一些自己比较熟悉的词语来代替。

总的来说, 针对不同国家学生出现的偏误特点, 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确定不同的教学侧重点是十分必要的。所以, 在授课前汉语教师一定要充分了解教授对象及其母语文化背景, 比较其母语和汉语的不同之处, 预见其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偏误, 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避免和缓解偏误带来的影响。

摘要:“把”字句是汉语中经常使用的一个句式, 也是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对于怎样在汉语课堂上, 进行“把”字句的教学, 面对不同的学习者, 有不同的侧重点。本文就试着从这一角度出发, 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把”字句的偏误为例, 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提出教学建议。

关键词:“把”字句,英语,偏误分析

参考文献

[1]徐德芳.对外汉语教学中“把”字句的偏误分析与对策[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 2012.

[2]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出版研究社, 1983.

上一篇:人力资源开发模式下一篇:武当武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