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M-1水平(通用7篇)
ICAM-1水平 篇1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特有的高血压疾病, 是指妊娠20 周后出现收缩压≥140 mm Hg和/ 或舒张压≥90 mm Hg伴蛋白尿≥0.3 g/24 h, 或随机尿蛋白 (+) 的症状。血压和尿蛋白持续升高, 发生母体脏器功能不全或胎儿并发症时即发展成为重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涉及孕妇的各个系统, 是严重危害母婴健康的妊娠期并发症, 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免疫学病因与发病机制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1]。近年来, 有部分学者将免疫系统疾病的研究重点集中于协同刺激分子 (OX40L) 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 在免疫机制中的作用, 研究发现OX40L在乳腺癌、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狼疮、过敏性紫癜及Graves病等众多免疫疾病中起重要作用[2,3,4,5,6,7,8,9,10,11,12,13]。ICAM-1 是细胞内信号转导中重要分子, 是免疫机制中不可或缺的角色[14]。免疫系统疾病患者体内OX40L与ICAM-1 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人, 由此推测OX40L与ICAM-1 可能参与了免疫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由于众多理论研究认为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生与免疫因素有关, OX40L与ICAM-1 可能也参与了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生与发展。目前尚未有文献报道OX40L与重度子痫前期的关系。本研究利用已建立的特异性检测人OX40L和ICAM-1 的ELISA试剂盒检测40 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和35 例正常妊娠孕妇外周血中OX40L和ICAM-1 的水平, 探讨OX40L和ICAM-1 在子痫前期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 年4 月-2014 年8 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收治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40 例为重度子痫前期组, 同期正常妊娠晚期孕妇35 例为对照组。重度子痫前期组的纳入标准为:单胎妊娠, 诊断为重度子痫前期, 无妊娠合并症, 既往无高血压史、肾病史与糖尿病史。重度子痫前期的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 (第8 版) [15]。对照组的纳入标准为:单胎、足月妊娠, 无妊娠并发症与合并症, 新生儿体重正常、无窒息。两组孕妇的年龄、孕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空腹取静脉血3 m L, 所得样本以2000 r/min、15 min离心分离血清后将血清保存于-4 ℃冰箱待测。本试验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法:用抗人s ICAM-1 单克隆抗体预包被酶标板, 加入适度稀释的样本和标准品。其中的s ICAM-1 会与其单抗结合, 洗去游离成分;加入生物素化的s ICAM-1 抗体, 抗人s ICAM-1 抗体与结合在单抗上的人s ICAM-1 结合而形成免疫复合物, 洗去游离成分;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亲和素, 生物素与亲和素特异性结合, 洗去未结合的酶结合物;加入显色剂, 若反应孔中有s ICAM-1, 辣根过氧化物酶会使无色的显示剂现蓝色;加终止液变黄。在450 nm下检测OD值, s ICAM-1 浓度与OD 450 值之间呈正比, 可通过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出标本中s ICAM-1 浓度。同理测定血清中OX40L。试剂由上海西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 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重度子痫前期组和对照组中均检出了OX40L和ICAM-1, 这两个因子在两组中均有表达。重度子痫前期组的OX40L和ICAM-1 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加,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OX40/OX40L是一对重要的协同刺激分子, 在机体的免疫应答和多种疾病中, 其相互作用能促进CD4+T细胞的活化、增殖、迁移, 延长其寿命, 并促进生发中心的形成和DC的分化成熟[16], OX40L协同刺激T细胞的活化, 促进B细胞产生高效价抗体和类别转换, 介导OX40+T细胞向炎性反应部位浸润。OX40/OX40L在机体的免疫应答和多种疾病中起重要作用, 通过干预其相互作用所进行的免疫治疗已在许多动物模型上取得非常好的疗效。OX40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 它的作用仅限于激活T细胞和它的表达方式。OX40 对于T细胞与DC细胞间相互作用及T细胞与记忆性T细胞的增殖有至关重要的作用。OX40 的配体 (OX40L) 的表达不仅在树突状细胞, 而且在其他细胞, 如B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肥大细胞。OX40L广泛分布的病理生理意义需要进一步研究, 特别是血管内皮上表达的OX40L可能在炎症性血管炎及动脉粥样硬化中发挥作用。最近的研究及动物模型表明OX40L可能参与了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封闭OX40/OX40L的相互作用已被证明可以预防、治愈或改善这些疾病。相反, 激活OX40 可能打破机体对肿瘤细胞的耐受进而导致肿瘤的发生。许多研究表明OX40L在乳腺癌、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狼疮、过敏性紫癜、支气管哮喘、皮肤病及Graves病等众多免疫疾病中都有升高趋势。ICAM-1 (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 即细胞间黏附分子-1) , 又叫做CD54, 属于黏附分子中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IGSF) 中的成员, 是介导黏附反应重要的一个黏附分子[17]。ICAM-1 在静息的血管内皮细胞 (VEC) 上呈低水平表达, 通过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发挥其生物学活性。ICAM-1 在稳定细胞间相互作用起到重要作用, 并促进白细胞和内皮细胞的迁移。ICAM-1 不但可以促进炎症部位的粘连, 还可以控制肿瘤恶化和转移, 并且在调节机体免疫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ICAM-1 与其受体特异性的结合, 促使了白细胞、炎症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与内皮细胞间的黏附作用增强, 促进内皮细胞活化, 使得它们变得更容易穿透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介导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 从而参与了细胞的信号转导与活化、细胞组织生长及分化、免疫应答、炎症反应、血管生成及肿瘤转移等生理病理过程。
在本研究中重度子痫前期组OX40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OX40L可能参与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体内产生OX40L与OX40 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反应, 通过促进CD4+T细胞的活化、增殖、迁移, 延长其寿命, 并促进生发中心的形成和DC的分化成熟, OX40L协同刺激T细胞的活化, 促进B细胞产生高效价抗体和类别转换, 介导OX40+T细胞向炎性反应部位浸润, 导致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机体的炎症免疫过度激活, 从而对机体产生损害。OX40L通过上调T细胞表面的OX40 来早期激活T细胞。辅助性T细胞T17 细胞产生的IL-17 通过诱导多种炎症因子及趋化因子在炎症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OX40/OX40L的相互作用促进IFN-γ 和IL-4的分泌, 而IFN-γ 和IL-4 可以抑制IL-17 的产生。在没有IL-4 的微环境中OX40L对IL-17 的抑制作用完全被IFN-γ 逆转, 在缺乏IL-23 的情况下OX40L仍然对IL-17 有抑制作用。通过中断IFN-γ来研究在IL-23 及OX40L存在下IL-17 的表达, 发现IL-23 可以促进IFN-γ 的表达, 而X40L可以增强IL-23 的这种作用。在IL-23 存在下, 增加IFN-γ 不仅可以逆转OX40L对IL-17 的抑制作用, 反而增强IL-17 的表达。
重度子痫前期组ICAM-1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ICAM-1 可能参与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痉挛, 内皮损伤及局部缺血。重度子痫前期患者ICAM-1 的表达明显增强, 可能是受到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刺激, 通过与其受体的特异性结合, 使白细胞、炎症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与内皮细胞间的黏附作用增强, 从而促进内皮细胞活化, 使得它们更容易穿透内皮。
正常妊娠是一种“特殊Th2 现象”, 即妊娠期母体是趋向于Th2 型细胞因子参与的体液免疫, 而避免了Th1 型细胞因子参与的细胞免疫[18]。而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机体内Th1/Th2 免疫状态失衡, 表现为Th1/Th2 免疫状态向Th1 漂移[15]。OX40/OX40L是一组双向信号, 主要通过影响其介导产生的细胞因子, 进而影响CD4+T细胞的分化。对CD4+T初始T细胞, 在中性环境下, 它促进CD4+T初始细胞向辅助T细胞2 (Th2) 方向分化, 然而在抗原刺激下, 它促使CD4+T初始细胞分泌IL-12、IFN-α, 可促进其向Th1 方向分化, 抑制向Th2 方向分化[19,20,21]。 处于可逆期的单核细胞来源MΦDC, 在OX40/OX40L信号作用下使MΦDC细胞膜分子CD80、CD86、CD54、CD40 表达上调。OX40/OX40L除发挥共刺激信号作用之外, 还介导了T细胞和内皮细胞间的黏附[22,23]。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体内OX40/OX40L受到抗原的刺激, 促使CD4+T初始细胞分泌IL-12、IFN-α, 促进其向Th1 方向分化。在其信号作用下并促进了MΦDC细胞膜分子CD54 (ICAM-1) 的表达, 进而介导Th1 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 促进内皮细胞活化, 使其通透性增强, 进而使Th1 细胞向炎性部位游走发挥作用。
子痫前期的治疗目前仅局限于对症支持治疗, 延长患者孕周, 病情加重时终止妊娠, 尚无一种从根本上控制其发病的手段, 所以研究清楚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是为子痫前期患者及其胎儿带来莫大希望及帮助的办法。在未来的研究中, 可以增加轻度子痫前期组及子痫组进一步研究这两种因子在此种疾病中的作用;可以通过阻断OX40 与OX40L抗原抗体反应或阻断ICAM-1 介导的信号转导, 甚至在高水平层次敲除OX40L和ICAM-1 的基因, 负调控其转录水平等来延缓或阻止子痫前期的发病。许多因子已被证实与子痫前期的发生有关, 如Th1/Th2的比例平衡、Th17 细胞与Treg细胞的免疫调节、Foxp与T-bet均与子痫前期有关, 或许这些因子以及OX40L与ICAM-1 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 然而目前尚无此类文献报道, 或许在未来的子痫前期机制研究中可以明确这些因子相互之间的作用, 进而指导临床工作中子痫前期的检验与治疗。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协同刺激分子 (OX40L) 和细胞间黏附分子 (ICAM-1) 的水平, 探讨OX40L和ICAM-1在子痫前期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4月-2014年8月收治的40例重度子痫前期 (重度子痫前期组) 和35例正常孕妇 (对照组) 为研究对象,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测定其血清中OX40L和ICAM-1的水平, 比较两组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结果:重度子痫前期组OX40L、ICAM-1在外周血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所增强,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重度子痫前期组OX40L、ICAM-1的表达增强可能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有关。
关键词:OX40L,CAM-1,外周血,重度子痫前期,发病机制
ICAM-1水平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入选2011年5月—2012年10月就诊于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56例, 随机分成A组 (瑞舒伐他汀10mg治疗组, 128例) , B组 (瑞舒伐他汀20 mg治疗组, 128例) , 同时设正常对照组50例, 为同期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无冠状动脉狭窄, 并且无全身其他部位动脉粥样硬化表现和证据的患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标准:根据201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制定的标准[6]。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标准:根据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制定的标准[7]。所有受试者2个月内未服任何调脂药物, 未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者。排除标准:有严重肺、肝、肾、血液及其他器官功能不全者, 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合并有急、慢性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以及6个月内有手术病史;合并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内分泌疾病等。研究设计符合伦理学标准, 得到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并与入选对象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瑞舒伐他汀为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 (10mg) 。分别于瑞舒伐他汀治疗前, 瑞舒伐他汀10mg/d, 20mg/d治疗后第1周、第2周抽取患者静脉血液4mL, 以3 000r/min的速度离心10min, 分离血清在-20℃冰箱保存待测,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测定血清VCAM-1、ICAM-1和PAI-1浓度水平。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临床资料情况
瑞舒伐他汀10 mg治疗组及20 mg治疗组中各有3例患者因病情变化退出本研究, 各组间年龄、性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及B组中主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体重指数 (BMI) 、吸烟、总胆固醇 (TC) 、三酰甘油 (TG) 、低密度脂蛋白 (LDL-C) 、高密度脂蛋白 (HDL-C) 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及B组中脑血管疾病、周围动脉血管疾病病史,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 ACS患者血清中VCAM-1、ICAM-1和PAI-1浓度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VCAM-1、ICAM-1和PAI-1水平在治疗前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 (706.6±53.60) μg/L vs (560.0±47.2) μg/L (P<0.05) 、 (375.3±34.6) μg/L vs (276.0±35.2) μg/L (P<0.05) 、 (955.4±7.9) ng/L vs (942.3±8.1) ng/L (P<0.05) 。A组、B组在治疗后1周、2周VCAM-1、ICAM-1和PAI-1水平均显著降低 (P<0.05) ;两组相比, B组在治疗后1周、2周VCAM-1、ICAM-1和PAI-1的浓度较A组低 (P<0.05) 。详见表2。
3 讨论
ACS是冠心病的危重状态, 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达2.3亿, 每年约30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 位居各项死亡原因首位[8]。本研究检测了ACS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血清中VCAM-1、ICAM-1、PAI-1的水平, 结果显示, ACS患者血清中VCAM-1、ICAM-1、PAI-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对ACS患者血清中VCAM-1、ICAM-1、PAI-1水平的影响, 明确了瑞舒伐他汀治疗可以明显降低ACS患者血清中VCAM-1、ICAM-1、PAI-1的水平, 且瑞舒伐他汀20mg/d强化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瑞舒伐10mg/d治疗。ACS的病理生理基础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细胞黏附分子 (CAM) 是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9]。CAM是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黏附与相互作用的膜表面糖蛋白, 分布于白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上皮细胞及一些肿瘤细胞及肝细胞表面, 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过程中介导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 促进淋巴细胞聚集, 促使单核细胞迁入内皮, 摄取脂质转化为泡沫细胞, 从而参与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0]。根据CAM的编码基因结构同源性及产物的功能特点, 可将其归纳为6个家族, 每个家族又包括多个成员。VCAM-1和ICAM-1是CAM的主要成员, 且是目前研究最多的黏附分子[11]。Ridker等[12]研究表明, 可溶性ICAM-1和VCAM-1在ACS患者中的表达明显升高。本研究显示ACS患者血清中VCAM-1和ICAM-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与Ridker等[12]研究结果一致, 提示VCAM-1和ICAM-1参与ACS的发生发展。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 瑞舒伐他汀治疗后可使ACS患者血清中VCAM-1和ICAM-1水平明显降低, 且呈剂量依赖性, 提示瑞舒伐他汀可能通过降低VCAM-1和ICAM-1的水平而发挥抗黏附作用, 该作用可能是瑞舒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又一分子基础。
ACS的主要病理机制是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继而引发不同程度的血栓形成, 引起冠状动脉不完全或完全性阻塞, 血小板黏附、聚集、体内的高凝状态参与了这一病理过程。纤溶系统的主要生理性激活剂t-PA和t-PA的抑制物PAI (尤其是PAI-1) 在维持机体的抗凝-促凝血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13]。PAI-1与ACS关系密切, ACS患者血浆PAI-1水平显著升高, 血液处于高凝状态[14]。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变凝血系统的抗凝活性, 增强ACS患者纤维蛋白溶解活性[15]。辛伐他汀能够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提高纤溶活性[16]。本研究结果显示瑞舒伐他汀治疗可以降低ACS患者血清中PAI-1水平, 且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提示瑞舒伐他汀可能通过降低PAI-1水平, 提高ACS患者的纤溶活性, 改善高凝状态, 抑制血栓形成。
ICAM-1水平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 年6 月~2013 年11 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88 例老年晚期直肠癌患者, 其中男52 例, 女36 例; 年龄60~79 岁, 平均(68.85±5.84)岁;病理类型:低分化腺癌25 例,中分化腺癌34 例,高分化腺癌19 例,黏液腺癌10 例;TNM分期:Ⅲ期51 例,Ⅳ期37 例;肿瘤下缘距肛门距离3~10 cm,平均(6.18±2.01)cm。 所有患者均符合:①经纤维肠镜、病理切片确诊为直肠癌;②影像学检查明确病理分期, 且肿瘤病灶未侵袭转移至周围器官;③肝、肾、肺和心功能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④未伴有严重感染、系统性疾病或其他脏器器质性病变;⑤未有西妥昔单克隆抗体和XELOX化疗使用禁忌证者;⑥Karnofsky评分≥70 分,预计生存时间≥6 个月。 依据治疗方案的患者分为XELOX化疗组(单独组)和XELOX化疗+西妥昔单克隆抗体组(联合组),每组各44 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Karnofsky评分、肿瘤下缘距肛门距离、TNM分期、病理分型方面的比较无显著差别。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和/或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XELOX(卡倍他滨+奥沙利铂)化疗方案,第1 天静脉滴注130 mg/m2奥沙利铂(江苏奥赛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1985)2 h,随后每天口服卡倍他滨2500 mg/m2(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3024),每天2次,持续14 d;共重复3 个疗程。 西妥昔单克隆抗体(德国默克里昂制药公司,国药准字S20050095)首次剂量400 mg/m2,静脉滴注2 h,每周维持剂量为250 mg/m2,静脉滴注1 h。
1.3 近期临床疗效评价
依据实体瘤客观疗效评定标准评估临床疗效[5]:①完全缓解(CR):肿瘤完全消失,无新病灶出现,持续≥4 周;②部分缓解(PR):肿瘤最大直径和最大垂直直径乘积缩小>50%,持续≥4 周,且无明显进行性加重;③稳定(SD):肿瘤最大直径和最大垂直直径乘积缩小≤50%且增大≤25%;④进展(PD):肿瘤最大直径和最大垂直直径乘积增大>25%; 治疗有效率=(CR+PR)/总例数×100%;疾病控制率=(CR+PR+SD)/总例数×100%;采用抗肿瘤药物急性与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级标准[6]详细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远期随访观察
追踪随访观察2 年,分别计算两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1、2 年生存率及肿瘤复发或转移的发生率。
1.5 血清ICAM-1、Cox-2 和CK-20 水平检测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ICAM-1、Cox-2和CK-20 的变化水平,ICAM-1 检测试剂盒(厦门慧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ox-2 和CK-20 检测试剂盒(上海凯博生化试剂有限公司)。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软件对数据予以分析, 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Student-t检验, 治疗前后组内的比较应用配对Student-t检验或 χ2检验; 利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 两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 以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独组(P < 0.05);但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1。 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单独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2。
注:CR:完全缓解;PR:部分缓解;SD:稳定;PD:进展
2.2 两组患者远期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1 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2 年生存率则明显高于单独组(P < 0.05);而且,联合组患者的局部复发与转移率明显低于单独组(P < 0.05),平均生存时间长于单独组。 见表3、图1。
2.3 两者患者血清ICAM-1、Cox-2 和CK-20 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ICAM-1、Cox-2 和CK-20 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 < 0.05);而且,联合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单独组(P < 0.05)。 见表4。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 < 0.05;ICAM-1: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Cox-2:环氧酶-2;CK-20:细胞角蛋白-20
3 讨论
XELOX化疗是目前我国临床上治疗晚期直肠癌的一线方案。 Uehara等[7]的一项随机临床试验结果显示,XELOX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直肠癌的治疗有效率可达55%, 这与本研究单独组的治疗有效率基本相近。 而且,该方案采取的静脉滴注和口服用药方式操作也非常方便, 剂量调整相比其他化疗方案也更灵活,同时也可降低长期静脉输液并发症的风险,具有高效、安全和便捷的优点,更适用于免疫力和耐受力较低的老年患者[8,9,10]。 XELOX化疗方案中的奥沙利铂是第3 代铂类药物,主要以靶向损伤肿瘤细胞DNA,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和修复为主要作用方式,疗效优于传统的顺铂、卡铂等铂类化合物[11,12];卡倍他滨则是新一代的鸟氟嘧啶类药物,通过阻断胸甘酸转化和合成,进而干扰肿瘤细胞的DNA合成,口服给药,患者依从性和耐受性均较好[13,14]。 尽管XELOX化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该方案与其他肿瘤治疗有效率相比仍相对较低,而且在延长老年晚期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方面也存在明显不足。 本研究在此基础之上加用西妥昔单抗,结果发现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提高近30%,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升高。 随访观察结果显示,联合组患者的2 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独组,总体生存时间也延长近4 个月,表明XELOX化疗+西妥昔单抗能够提高老年晚期直肠癌的治疗有效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显示出对XELOX化疗的增敏效应[15]。
ICAM-1 又称CD54,属于黏附分子中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中的成员,在控制肿瘤恶化和转移以及调节机体免疫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16,17]。 Cox-2 是前列腺素类物质合成的限速酶,在刺激下可诱导表皮生长因子过表达,刺激肿瘤血管生长,增加侵袭和转移的能力[18,19,20]。 CK-20 是细胞角蛋白中关键成员,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均可出现特异性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却无表达[20]。 本研究结果显示,ICAM-1、Cox-2 和CK-20的表达水平在治疗后均出现显著的降低,表明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与这些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下调紧密相关。 而且研究结果还发现,联合组患者ICAM-1、Cox-2和CK-20 的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单独组, 该结果一方面表明,联合组的治疗效果较单独组更有效,另一方面也说明靶向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可直接抑制ICAM-1、Cox-2 和CK-20 的水平, 进而实现控制肿瘤生长、转移和侵袭的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西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XELOX化疗治疗老年晚期直肠癌的近远期效果及其对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环氧酶-2(Cox-2)和细胞角蛋白-20(CK-20)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6月~2013年11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88例老年晚期直肠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XELOX化疗组(单独组)和XELOX化疗+西妥昔单克隆抗体组(联合组),每组各44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近远期临床疗效、ICAM-1、Cox-2和CK-20的变化。结果 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0.45%,显著高于单独组的40.91%(P<0.05),但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1年生存率与单独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独组(P<0.05);而且,联合组患者的局部复发与转移率也明显低于单独组(P<0.05);单独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6.263个月,显著短于联合组的20.658个月(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CAM-1、Cox-2和CK-20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而且,联合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单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XELOX化疗可显著提高老年晚期直肠癌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抑制肿瘤相关基因ICAM-1、Cox-2和CK-20的水平。
ICAM-1水平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KM小鼠, SPF级, 体重18 g~22 g, 雄性。湖北省卫生防预站实验动物室提供。合格证书:医动字第19-082。Wistar大鼠, SPF级, 体重190 g~210 g, 雄性。湖北省卫生防预站实验动物室提供。合格证书:医动字第19-084。
1.2 药物
奇智方由黄芪、川芎、水蛭、胆南星、石菖蒲等组成, 由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制剂室按95国家药典标准配制成煎膏剂, 用时用双蒸水配成混悬液。西药喜得镇 (Hydergin) 片剂, 每片1 mg, 天津华津制药厂与瑞士山德士药厂合作生产 (批号:960923) , 用时研碎加双蒸水配成混悬液。
1.3 主要试剂与仪器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 (美国ATCC) , 武汉大学细胞中心提供;D-MEM培养基: GIBCO公司产品; MTT试剂盒:SIGMA公司生产;TMB试剂盒:AMRESCO公司生产;羊抗鼠IgG-HRP:华美生物工程公司生产 (批号:GMH51212) ;抗人CD54 (ICAM-1) 单克隆抗体及检测试剂:SIGMA公司生产 (货号:C7219) ;ICAM-1mRNA原位杂交检测试剂盒: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酶标仪:UIRION Reader A (英国) ;二氧化碳培养箱:Forma Scientific;超净工作台:苏州净化设备厂生产;培养板:Costar公司产品;二氧化碳:武汉无机盐厂生产。
1.4 方法
1.4.1 含药血清制备
Wistar大鼠含药血清制备:取大鼠25只, 随机分成5组, 每组5只。对照组大鼠灌服生理盐水15 mL/kg;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灌服中药40 g/kg、30 g/kg、10 g/kg;阳性对照组大鼠灌服喜得镇0.27 mg/kg。每只大鼠灌胃给药共5次, 即每天早、晚各给药1次, 连续2 d, 第3天早上再给药1次。于末次给药后1 h, 从大鼠心脏采血, 置4 ℃冰箱过夜, 吸取血清, 并将各份血清进行等量混合后, 56 ℃ 30 min灭活处理, 置-20 ℃低温保存备用。KM小鼠含药血清制备:取小鼠100只, 每组20只。对照组小鼠灌服生理盐水 25 mL/kg;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小鼠灌服中药 50 g/kg、37.5 g/kg和12.5 g/kg;阳性对照组小鼠灌服喜得镇0.4 mg/kg。每只小鼠灌胃给药共5次, 方法同大鼠。于末次给药后1 h, 眼眶取血, 分离血清, 方法同大鼠。
1.4.2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
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胞培养, 将生长成致密单层的HUECV-304细胞用0.25%胰酶消化。在室温下放置10 min, 倒去消化液, 加入10 mL培养液, 制成细胞悬液。接种于96孔板, 每孔0.2 mL。置培养箱37 ℃、5%CO2的环境下培养, 细胞生长至底面积的70%~80%时进行实验。
1.4.3 药物抗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缺氧试验
取大、小鼠含药血清及正常血清 (每孔40 μL) 、生理盐水 (每孔40 μL) 加入96孔组织培养板中。将96孔组织培养板放入缺氧槽内, 在密封条件下, 充入大量的氮气, 37 ℃放置30 min后取出, 放回CO2培养箱中培养1 h;再放入缺氧槽内30 min, 又放回CO2培养箱中继续培养。在缺氧试验开始后0 h、4 h、12 h、24 h、48 h分别观察细胞生长情况以及于缺氧试验第0 h、2 h、6 h、16 h, 测定大、小鼠含药血清对其ICAM-1的表达情况。在48 h测定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活性 (MTT法) 。
1.4.4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ICAM-1表达测定 (ELISA法)
在缺氧试验后的0 h、2 h、6 h、16 h时段分别按剂量组取出培养的96孔细胞板。实验步骤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4.5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活性测定 (MTT法)
DME培养液加入经56 ℃、30 min灭活的新生小牛血清终浓度为10%。将生长致密单层的细胞用0.25%的胰酶消化, 室温10 min, 倒去消化液, 加入10 mL培养液, 反复吹打, 制成细胞悬液, 计数后调整细胞浓度为2×106/mL, 将细胞悬液加入24孔培养板中, 每孔1 mL, 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喜得镇阳性对照组 (阳性对照组) , 另设生理盐水对照组 (生理盐水组) 、血清对照组 (正常血清组) 加无菌PBS, 每组作4个~5个平行孔, 置5%CO2、37 ℃培养48 h。培养结束前4 h, 每孔轻轻吸去上清液0.7 mL;加入0.7 mL不含小牛血清DME培养液, 同时加入MTT每孔50 μL, 继续培养4 h后, 每孔加入1 mL酸性异丙醇溶液, 吹打混匀, 使紫色结晶完全溶解, 然后分装到96孔酶表板中, 每个剂量组分装4孔~5孔作为平行标, 用酶标仪以570 nm波长测定光密度值。
1.4.6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ICAM-1mRNA表达测定
细胞在多聚赖氨酸处理的盖玻片上进行培养, 条件为37 ℃和5%的CO2, 所用培养基为Dulbecco 基础培养基。细胞长好后0.1 mol/L PBS (PH7.4) 洗2 min, 每分钟3次。用含有1/1 000 DEPC 的4%多聚甲醛/0.1 mol/L PBS固定培养细胞, 室温, 固定30 min~60 min。新鲜配制0.5%H2O2/甲醛室温处理30 min, 蒸馏水洗涤3次。切片上滴加3%柠檬酸新鲜稀释的胃蛋白酶, 37 ℃消化30 s~120 s。0.5 mol/L PBS洗3次, 每分钟5次。蒸馏水洗1次。按每张切片20 μL加预杂交液, 放入湿盒中, 恒温箱37 ℃~40 ℃ 2 h~4 h。吸取多余液体, 不洗。按每张切片20 μL杂交液, 放入湿盒中, 恒温箱37 ℃~40 ℃杂交过夜。杂交之后的样本用30 ℃~37 ℃水温的2×SSC洗涤5 min, 每分钟2次, 0.5×SSC洗涤15 min, 每分钟1次, 0.2×SSC 洗涤15 min, 每分钟1次。之后, 滴加封闭液, 37 ℃ 30 min。甩去多余液体, 不洗。滴加生物素化鼠抗地高辛, 37 ℃ 60 min, 0.5 mol/L PBS洗涤5 min, 每分钟4次。滴加SABC, 37 ℃ 20 min, 0.5 mol/L PBS 洗5 min, 每分钟3次。滴加生物素化过氧化物酶:37 ℃ 20 min, 0.5 mol/L PBS 洗5 min, 每分钟4次。使用DAB显色试剂盒, 一般显色20 min~30 min。若无背景出现则可继续显色。也可自配DAB显色剂后显色。充分水洗。酒精脱水, 二甲苯透明, 封片。
2 结果
2.1 缺氧试验后细胞生长情况观察
正常细胞胞体呈多角形或梭形, 相互嵌合为单层, 呈铺路石状排列;缺氧试验后大鼠血清组和小鼠血清组细胞生长和形态变化基本一致。在12 h内细胞处于生长休止状态, 无增殖现象;24 h中药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生长明显, 基本形成单层;48 h形成致密单层细胞, 细胞形态基本正常。中药中、低剂量组细胞生长情况较高剂量差;正常血清组和生理盐水组的细胞形态随时间延长细胞间隙增宽, 折光度暗, 细胞皱缩变形, 胞浆浓缩并出现颗粒状, 24 h后开始出现脱落, 48 h脱落明显。
2.2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活性测定结果
经MTT法检测, 其
OD值结果显示, 血清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中药各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 大鼠药理血清与小鼠药理血清对HUVEC活性研究结果基本一致。3个不同剂量治疗组的OD值表现出明显的量效关系, 即:奇智方抗缺氧效果呈剂量依赖性。详见表1、表2。
2.3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ICAM-1表达测定结果 (见表3) 通过细胞培养和ELISA法测定发现HUVEC在正常情况下仅表达少量的ICAM-1蛋白分子, 经反复缺氧/复氧后2 h表达量开始升高, 6 h~16 h达高峰;治疗组及阳性对照组与血清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可明显抑制HUVEC-304缺氧/复氧后6 h~16 h表达ICAM-1, 中药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 效果更优,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中药治疗组不同剂量组比较呈明显的量效关系。
2.4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ICAM-1mRNA表达测定结果 (见表4) 通过细胞培养、缺氧/复氧6 h和原位杂交实验, 结果表明:在体外培养的HUVEC经缺氧/复氧后, 细胞内ICAM-1mRNA转录明显上调,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中药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均能明显使缺氧/复氧后细胞ICAM-1 mRNA下调, 与缺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中药治疗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血管内皮细胞是位于循环血液与血管壁内皮下组织间的单层细胞。它并非单纯官腔内衬和屏障, 而是具有抗凝、抗血栓形成、纤溶等广泛生理功能的内分泌器官。近几年研究表明, 内皮细胞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 (cytokines) , 许多细胞因子可促进黏附分子在内皮细胞表达, 如:细胞间黏附分子 (ICAM) 、细胞黏附分子 (VCAM) 、整合素 (integrin) 族黏附分子和选择素 (selectin) 族黏附分子。黏附分子是由细胞产生, 存在于细胞表面, 介导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一类分子[1,2], 20世纪80年代后期, 人们发现血管内皮细胞上表达有多种黏附分子, 其中, 介导白细胞附壁滚动的主要是选择素家族, 介导白细胞黏附、移行的主要是ICAM-1[3,4]。
ICAM-1属于免疫球蛋白家族黏附分子, 为单链跨膜糖蛋白, 由5个Ig样结构的细胞外区、1个较短的胞质区组成, 血管内皮细胞表达最强。正常情况下, 内皮细胞ICAM-1表达较低, 白细胞极少与内皮细胞黏附, 即使偶尔黏附也很快分开, 不影响血液循环。但是, 在脑缺血等病理情况下, ICAM-1明显上调[5] , 脑缺血再灌注后快速恢复的血流是加重缺血区损伤的重要原因[6], 在缺血再灌注时局部血管内皮细胞和白细胞被病变组织产生的大量炎性介质激活, 细胞表面黏附分子数量和功能明显上调, 造成白细胞和内皮细胞大量牢固黏附, 白细胞聚集, 进而贴壁、滚动、嵌塞微血管, 造成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此外, 活化的白细胞可以释放大量的毒性物质损伤神经元和胶质细胞, 加重组织损伤。另外, 白细胞还释放一些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 加重炎性反应, 并吸引更多的白细胞进入组织, 形成恶性循环。
内皮细胞损伤是脑缺血损害的早期病变和基本动因, 它的功能障碍与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脑缺血时, 可刺激内皮细胞合成多种细胞因子:IL-1、IL-6、IL-8和TNF-α等[7,8], 从而促进内皮细胞分泌黏附分子, 增加中性粒细胞和内皮细胞的黏附, 引起内皮细胞的缺血损伤[5,9]。目前国内外对脑缺血损伤黏附分子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脑缺血损伤引起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一系列变化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 因此, 研究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黏附分子的表达对深层次追踪脑缺血损伤发生机制及干预防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价值[10]。随着ICAM-1所介导的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增强, 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日益明确, 人们将开始寻找新的措施来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损伤[11]。
HUVEC-304是由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转化的细胞系, 可以表达内皮细胞标志如Weibel-Palada小体、PA等, 它可以进行稳定传代培养, 是原代内皮细胞培养的良好模型[12]。本研究选用此细胞系作为研究对象, 以反复缺氧/复氧实验模拟血管内皮细胞在缺血再灌注条件下的环境, 能消除在体和离体血管中难以控制的神经体液内皮细胞的影响, 更好地控制培养液中细胞所处的理化环境, 并观察药物直接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效应。
观察研究发现反复缺氧/复氧实验能使血管内皮细胞活化而明显表达ICAM-1和ICAM-1mRNA, 奇智方能抑制其表达, 并呈明显的量-效关系, 提示:奇智方主要通过抑制内皮细胞ICAM-1mRNA的水平而影响其表面ICAM-1蛋白的表达, 抑制内皮细胞活化表达ICAM-1和ICAM-1mRNA可能是奇智方的免疫抑制机制的分子基础之一。
摘要:目的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304) 进行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 及其转录水平 (ICAM-1 mRNA) 表达的离体实验研究, 观察奇智方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ICAM-1;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ICAM-1 mRNA。结果中药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ICAM-1蛋白分子表达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中药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均能明显使缺氧/复氧后细胞ICAM-1 mRNA下调, 与缺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奇智方抑制缺氧/复氧后血管内皮细胞表达ICAM-1和ICAM-1 mRNA, 从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屏障完整和功能正常, 可能是其免疫抑制机理的分子基础之一。
ICAM-1水平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健康雄性SD大鼠, 3个月龄, 体质量250~300 g。河南科技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2 试剂与仪器
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兔抗大鼠ICAM-1抗体, 2, 3, 5-三苯基氧化四氮唑粉剂 (TTC) , 即用型SABC免疫组化染色试剂盒, DAB显色试剂盒等免疫组织化学试剂。黄芪注射液由上海福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Leica SM-2400切片机, IDA-2000高清晰度数码显微图象分析系统及图片扫描仪等。
1.3 方法
1.3.1 分组及给药
将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 (A组不做特殊处理) 、假手术组 (B组只分离动脉, 不结扎, 不插线) 、模型组 (C组在假手术组的基础上栓塞左侧大脑中动脉, 造成局灶性脑缺血) 、黄芪注射液预处理组 (D组模型组基础上应用黄芪注射液预处理) , 各18只。D组用黄芪注射液4.5 g/kg于术前7天开始腹腔注射, 共7 d, 每天1次。其余各组用等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各组大鼠在缺血后 (对照组、假手术组在相应时间点) 24 h采集标本。
1.3.2 造模方法
采用Zea Longa法制作改进的大鼠MCAO模型。大鼠称重后用10%水合氯醛 (0.4 m L/100 g体质量) 腹腔注射麻醉, 进行左侧大脑中动脉局灶性栓塞, 模型成功的标志是动物苏醒后出现同侧Horner征和对侧以前肢为重的偏瘫。死亡和不合格的动物随机替补。
1.3.3 标本采集及固定
各组大鼠在缺血后 (对照组、假手术组在相应时间点) 24 h用10%水合氯醛0.3 m L/100 g麻醉后, 经左心室依次灌注生理盐水100 m L及10%甲醛溶液固定后, 快速断头取脑。观察颅底有无血凝块以排除蛛网膜下腔出血, 以及是否有动脉环血栓形成以排除继发血栓。而后自视交叉冠状切片, 切片厚度4 mm, 常规梯度酒精脱水, 正丁醇透明, 石蜡包埋, 再用切片机冠状切片, 切片厚度3~5μm, 共取5~8张, 制成脑组织片。
1.3.4 指标检测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CAM-1的表达:计数脑组织ICAM-1表达的阳性血管数, 5个视野相加即代表每张切片的阳性血管数。脑梗死体积行TTC法测定。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2.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实验数据以±s表示, 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法检验, 多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χ2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观察黄芪注射液对MCAO模型大鼠大脑皮质I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 结果显示, 在各时间点假手术组、对照组脑组织中表达较少, 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模型组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比较, ICAM-1蛋白表达有明显增加,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同时黄芪注射液预处理组 (治疗组) 与模型组比较, ICAM-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附表。
注:与对照组、假手术组相比, #P<0.01与模型组相比, ▲P<0.05
3 讨论
缺血性卒中后脑损伤机制较为复杂, 其中炎症反应是其重要因素[2]。炎症反应在脑缺血后脑组织缺血性损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中, 炎性细胞因子是缺血性脑损伤后缺血部位发生炎症反应的主要因素, 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 便是其中之一。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 为90~115 k U的单链跨膜糖蛋白, 存在于外周白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 正常情况下ICAM-1不表达或很少表达, 但在炎症刺激情况下表达明显增加[3,4], 介导炎症发生前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聚集及浸润过程。白细胞透过血管内皮细胞间隙进入脑组织, 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 造成脑缺血区的炎症反应, 致使脑组织损伤, 并诱使更多的白细胞渗入脑组织, 形成更为强烈的炎症反应, 如此恶性循环[5]。故抑制脑缺血时, 缺血组织中ICAM-1的表达对保护缺血脑组织有重要的作用, 可以减少炎症细胞的黏附、聚集及浸润, 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 减轻脑损伤, 减小梗死体积, 有效改善预后。
依据传统中医理论, 气虚血瘀是缺血性中风的重要病因病机之一。黄芪能补气升阳, 益气行血通络。从黄芪中提取有效成分精制而成的黄芪注射液, 其有效成分主要由黄芪皂苷、黄酮类、微量元素、氨基酸等组成,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黄芪具有促进血管再生, 抑制红细胞聚集, 降低血液黏度, 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提高神经细胞耐缺氧能力和抗氧自由基损害等作用[6]。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有保护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7]。
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法, 观察MCAO模型大鼠脑组织ICAM-1蛋白的表达, 结果表明, 黄芪注射液预处理能有效抑制脑缺血后ICAM-1的表达, 从而抑制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 拮抗炎症反应, 保护缺血功能受损的神经元, 改善神经缺损症状。本实验为临床上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摘要: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后大鼠脑组织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芪注射液预处理组, 各18只。建立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 模型, 黄芪注射液预处理组用黄芪注射液4.5 g/kg于术前7天开始腹腔注射, 共7 d, 每天1次。剩余各组予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各组大鼠在造模后 (对照组、假手术组在相应时间点) 24 h采集标本。在相应时间点对各大鼠进行断头取脑, 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ICAM-1表达情况, 行TTC染色观察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变化。结果 在各时间点假手术组、对照组脑组织中ICAM-1表达较少, 两组相比较, 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模型组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比较, ICAM-1蛋白表达有明显增加, 可见较大体积梗死灶,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另外黄芪注射液预处理组与模型组相比较, ICAM-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 脑梗死体积减小,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脑缺血时, 缺血侧脑组织ICAM-1有表达, 黄芪注射液可使ICAM-1表达减少;黄芪注射液可能通过下调ICAM-1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 促进损伤修复, 起脑保护作用。
关键词:黄芪注射液,ICAM-1,脑缺血,大鼠
参考文献
[1]黄立武, 潘霜.黄芪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3, 1 (9) :531-533.
[2]Iadecola C, Alexander M.Cerebral ischemia and inflammation[J].Curr Opin Neurol.2001, 14 (1) :89-94.
[3]Vemuganti R, Dempsey RJ, Bowen KK.Inhibition of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protein expression by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 is neuroprotective after transi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in rat[J].Stroke.2004, 35 (1) :179-184.
[4]Berti R, Williams AJ, Moffett JR, et al.Quantitative real-time RT-PCR analysis of inflammatory gene expression associated with ischemia-reperfusion brain injury[J].J Cereb Blood Flow Metab.2002, 22 (9) :1068-1079.
[5]del Zoppo G, Ginis I, Hallenbeck JM, et al.Inflammation and stroke:putative role for cytokines, adhesion molecules and iNOS in brain response to ischemia[J].Brain Pathol.2000, 10 (1) :95-112.
[6]何嘉延, 何吟绵, 方蕴春, 等.黄芪治疗心脑血管病的现代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8:60-72.
ICAM-1水平 篇6
1.1 一般资料
选取111例2006年5月至2008年9月在我院确诊为胸腔积液患者, 其中良性胸腔积液35例, 男性15例, 女性20例, 平均年龄为 (56.9±10.3) 岁。35例中结核性胸膜炎24例, 11例为肺炎旁胸腔积液, 均符合各自诊断标准。恶性胸腔积液76例, 其中男性42例, 女性35例, 平均年龄为 (62.2±8.6) 岁, 均经痰细胞学、胸腔积液细胞学、纤维支气管镜病理活检或经皮肺穿刺细胞学等方法得到病理学证实为肺部肿瘤患者。按WHO 1999年的肺癌组织学分类法, 鳞癌患者31例, 腺癌患者20例, 小细胞未分化癌患者15例, 未分型癌10例。分期采用2002年美国联合癌症分类委员会 (AJCC) 和国际抗癌联盟 (UICC) 制订的TNM分期标准, 其中III期患者33例, IV期患者43例。
1.2 检测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收集的胸腔积液标本中癌胚抗原 (CEA) 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 水平。应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数据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处理。2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方差不齐采用t′检验) ;多组间数据采用方差分析, 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为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恶性组、良性组胸腔积液CEA、VEGF和ICAM-1水平
恶性、良性组胸腔积液CEA、VEGF和ICAM-1水平。76例恶性胸腔积液中CEA含量为 (50.69±9.72) ng/mL, 35例良性胸腔积液中CEA含量为 (8.73±2.54) ng/mL,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76例恶性胸腔积液中VEGF含量为 (404.93±46.97) ng/mL, 35例良性胸腔积液中VEGF含量为 (77.38±12.61) ng/mL,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6例恶性胸腔积液中ICAM-1含量为 (22.25±5.21) ng/mL, 35例良性胸腔积液中ICAM-1含量为 (2.56±1.03) ng/mL,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
2.2 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胸水CEA、VEGF、ICAM-1水平
不同病理类型患者CEA、VEGF和ICAM-1水平。31例鳞癌患者胸腔积液CEA水平为 (34.53±8.44) ng/mL, 20例腺癌患者胸腔积液CEA水平为 (101.72±12.79) ng/mL, 15例小细胞未分化癌患者胸腔积液CEA水平为 (29.64±8.26) ng/mL, 10例未分型癌患者胸腔积液CEA水平为 (30.29±9.73) ng/mL, 4组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41.57, P<0.05, 腺癌组明显高于鳞癌组、小细胞未分化癌组及未分型癌组, 鳞癌组、小细胞未分化癌组及未分型癌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 (F=2.01, P=0.144>0.05) 。31例鳞癌患者胸腔积液VEGF水平为 (398.77±43.17) ng/mL, 20例腺癌患者胸腔积液VEGF水平为 (412.36±50.64) ng/mL, 15例小细胞未分化癌患者胸腔积液VEGF水平为 (404.75±47.02) ng/mL, 10例未分型癌患者胸腔积液VEGF水平为 (409.41±51.34) ng/mL, F=0.37, P>0.05, 4组相互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胸腔积液是多种疾病的常见并发症, 也是验证疾病病因、判断其良恶性的重要媒介。导致胸腔积液的原因很多, 引起胸腔积液的主要原因有原发性肺癌、肺结核以及其他恶性肿瘤的胸膜转移等, 它是诊断和判断预后的重要媒介[2]。胸腔积液的良、恶性鉴别主要依靠细胞学检查, 但目前癌细胞的检出率仍不能完全解决诊断问题, 而且脏层胸膜脱落下的反应性间皮细胞具有“腺癌细胞”的某些特征, 也干扰了细胞形态学的检查结果。因此, 胸腔积液中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成为了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由于肿瘤生物学特性十分复杂, 一种癌细胞能够产生多种肿瘤标志物, 且表达的肿瘤抗原呈多样性, 而在不同的肿瘤患者体内, 这些标志物的质和量差异较大, 因此, 单独检测某一种标志物, 可能会因为方法的敏感性而只在该标志物含量高的患者体内检出, 而低的患者漏检。联合应用多种标志物检测, 可减少这种状况的发生, 提高肿瘤的阳性检出率。
本文资料显示, 恶性胸腔积液CEA含量高于良性胸腔积液, 且肺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CEA含量比鳞癌、小细胞未分化癌、未分型癌明显增高, 说明胸水CEA是敏感性较高的标记物, 对肺腺癌的准确性更高。胸膜腔受到恶性肿瘤细胞侵犯时, 由于快速的细胞转换和多糖蛋白质复合物 (包括CEA) 脱落至胸腔, 而CEA由于分子量较大, 一旦在闭合的胸腔产生, 便不易进入血循环, 故不易形成被肾脏清除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因此, 恶性胸水中CEA水平升高较血清出现得早且更明显[3], 对癌性胸水与结核胸水的鉴别有一定的价值。
本文资料显示, 恶性胸液中VEGF水平较良性高, 说明恶性胸液的形成与VEGF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提示胸水中恶性细胞高表达VEGF, 虽然在良性胸水中其他细胞也可表达, 但浓度低于肿瘤细胞分泌量, 因此, 胸水VEGF高表达有助于恶性胸水的诊断。VEGF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提示VEGF与肿瘤的生长和浸润密切相关, 其含量越高, 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新生血管的形成是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的必要条件。VEGF是肿瘤组织中促进血管生长敏感性强、特异性高的重要血管生长因子, 是生理和病理性血管形成的基本介导物。Ishlnoto等以免疫组化方法证实恶性胸液患者胸膜肿瘤细胞上存在VEGF抗体斑点, 提示VEGF与恶性胸液有关, 恶性胸腔积液的形成与VEGF的作用密切相关。
检测CEA、VEGF、ICAM-1有助于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 可以辅助临床上鉴别常见的恶性胸腔积液。CEA对于肺腺癌准确性更高;VEGF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 提示其与肿瘤的生长和浸润密切相关, 其含量越高, 肿瘤的恶性度越高;ICAM-1的表达与肿瘤分期、分化程度有关。晚期恶性胸腔积液ICAM-1与肿瘤负荷、病程进展一致。联合检测有助于肺癌的综合评价, 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参考文献
[1]Motherby H, Nadjari B, Renanerbach T, et al.Static DNA cytometry as a diagnostic acid in effusion cytology:DNA aneuploidy for identification of neoplastic cells in equivocal[J].Anal Quant Cytol Histol, 1998, 20 (3) :162-168.
[2]薛立福.恶性胸腔积液检测方法及评价[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1, 24 (1) :18-19.
[3]程广源.肺癌标志物的临床意义与良恶性胸水的鉴别诊断[J].临床肺科杂志, 2002, 7 (4) :80-82.
[4]薛承岩, 刘怀深, 宋立刚, 等.良、恶性胸水表达癌胚抗原信使核糖核酸-癌胚抗原系统差别的研究[J].临床荟萃, 2003, 18 (22) :1273-1275.
ICAM-1水平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5例脑动脉硬化患者, 男50例, 女45例, 年龄45岁~75岁, 平均65岁。脑动脉硬化症的诊断参照1988年全国第3届神经精神科学术会议修订的脑动脉硬化症诊断标准。确诊病例按本实验中心建立的痰证宏观辨证标准[1]进行中医辨证分型, 分为痰证组41例, 非痰证组54例, 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早晨空腹采静脉血, 用酶比色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 (TC) 、三酰甘油 (TG)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LR4及白细胞表面ICAM-1表达率。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2 结 果
2.1 两组血脂指标比较 (见表1)
痰证组TC、TG、LDL-C与非痰证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增高, 但无统计学意义。
mmol/L
注:两组各项比较, P>0.05。
2.2 两组TRL4、ICAM-1比较
痰证组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RL4表达率和白细胞表面ICAM-1均明显高于非痰证组 (P<0.05或P<0.01) 。详见表2。
3 讨 论
Toll样受体是一类介导天然免疫的跨膜信号传递受体家族, 在细胞活化信号的转导中起重要作用, 是联系天然免疫与获得免疫的桥梁[2]。其家族成员TLR4是介导免疫反应和炎症的受体, 在泡沫化细胞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TLR4刺激单个核细胞分泌趋化因子, 介导单核或T淋巴细胞积聚在动脉血管壁, 参与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3,4], 实验证实TLR4主要在外周血单核细胞上表达, 并且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上的表达上调[5]。TRL4与中医痰证关系未见系统报道, 本观察结果显示, 脑动脉硬化痰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RL4表达率高于非痰证患者, 这可能与TLR4诱导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免疫炎性分子、共同刺激分子、黏附分子等有关, 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细胞黏附分子是细胞膜蛋白的组成部分, 均属糖蛋白, 分布于细胞表面和细胞间基质, 以受体-配体形式发挥作用, 介导细胞与细胞间, 细胞与基质间或细胞-基质-细胞间的黏附, 参与细胞的识别、活化、信号转导以及细胞的增殖分化、伸展移动, 在凝血、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免疫应答及肿瘤扩散转移等一系列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功能。ICAM-1是与心血管功能关系密切的黏附分子之一, 存在于白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上皮细胞等多种细胞表面, 可介导循环中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6], 促进动脉硬化病变部位的白细胞与血管平滑肌细胞黏附, 使血流变缓造成黏滞。这与中医痰性黏滞, 易阻碍气机, 遍布周身上下的特性有一定相似性[7]。王剑等[18]设想正常水平表达的黏附分子属于中医津液范围, 而病理性表达升高的黏附分子则属于痰浊, 认为黏附分子代谢失常可较好地解释中医学中的“痰瘀相关”理论。本研究显示, 痰证组外周血白细胞ICAM-1表达率高于非痰证组, 提示脑动脉硬化痰证与ICAM-1有一定相关性, 认为以往报道的痰证是引发各种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9];痰浊为有形之物窜流经脉, 其性黏涩, 既可以滞着于动脉血管壁上面形成肿块 (相当于粥样硬化斑块) , 又可以影响血液的正常运行, 导致血液凝滞不利[10];痰证患者的脑血流量均低于非痰非瘀证患者[11]。可能与细胞黏附分子表达上调相关。观察TLR4、ICAM-1的变化可作为脑动脉硬化痰证辨证分型的参考依据之一, 对临床中医辨证论治有一定指导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脑动脉硬化痰证与Toll样受体4 (TLR4) 、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 CD54) 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临床脑动脉硬化患者病例95例, 中医辨证分痰证组 (41例) 和非痰证组 (50例) 。酶比色法测定血脂, 流式细胞术测定TLR4、ICAM-1表达率。结果 痰证组总胆固醇 (TC) 、三酰甘油 (TG)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高于非痰证组, 但无统计学意义;痰证组TLR4、ICAM-1均高于非痰证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结论 脑动脉硬化患者TLR4、ICAM-1的变化与中医痰证有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