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创面修复

2024-09-27

术后创面修复(精选7篇)

术后创面修复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创面的术后护理措施。方法 5例男性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伴钢板外露患者,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创面, 皮瓣面积为4 cm×4 cm5 cm×4 cm。手术完毕后床旁温度维持在2025℃, 绝对禁烟, 仔细观察术后皮瓣的色泽、温度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及时处理皮瓣受压、包扎过紧、有无水疱等。结果 术后移位皮瓣均完全成活, 且外形、质地良好, 创面得到修复, 无窦道、溃疡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严格的护理措施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创面的有效保障。

关键词:创面修复,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护理

2008年5月—2011年3月, 我院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5例男性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伴钢板外露患者, 术后配合严格的护理措施, 骨折愈合, 创面得以封闭, 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例患者, 均为男性, 年龄28岁~50岁, 其中4例有吸毒史, 1例有糖尿病史。3例为高处坠落伤所致, 2例为车祸挤压伤所致, 均为粉碎性闭合性骨折, 分型均为SanderⅢ型。术后出现钢板外露, 创面有炎性分泌物, 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示未见细菌生长。行钢板取出+负压封闭引流 (VSD) 术后1周, 再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创面。

1.2 护理方法

1.2.1 体位

术后采取健侧卧位, 并抬高患肢10 cm~15 cm[1], 嘱咐陪床家属严密观察以防皮瓣受压。

1.2.2 病房环境

室内温度保持在20~25℃, 相对湿度为55%~65%, 并严格禁止室内吸烟。

1.2.3 皮瓣的观察

观察项目包括色泽、温度和毛细血管充盈反应等, 并及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手术后24 h内, 每30 min 1次;术后24 h~72 h, 每小时1次[2];术后5 d~7 d, 每4 h1次。 (1) 皮瓣颜色无明显异常, 均较红润, 有较好弹性。其中1例术后49 h有肿胀, 为轻度, 观察不到皮纹, 呈青紫色。汇报医生后, 给予解痉、止痛、扩管、抗凝, 并将皮瓣做多个小切口引流等治疗, 皮瓣的颜色逐渐恢复正常。 (2) 与邻近正常组织相比, 皮瓣温度一般较低, 相差约0.5~2.0℃, 如大于3~4℃, 则提示有可能出现血运障碍。 (3) 毛细血管充盈反应[3]。使用棉签轻按皮瓣, 迅速移开, 即可见一苍白点, 正常者1 s~3 s内迅速恢复充盈, 如<1 s, 且皮温呈下降, 则提示出现静脉危象;如>5 s~6 s, 且皮温呈下降, 加上颜色为苍白, 而且弹性减退, 则提示出现了动脉危象。本该组无静脉和动脉危象发生。

1.2.4 输液治疗

术后遵医嘱给予抗炎、解痉、止痛、扩管、抗凝等治疗, 效果满意。

1.2.5 烤灯照射皮瓣区

手术后对1例皮瓣区使用烤灯持续照射, 烤灯功率为60~100 W, 照射的距离保持在35 cm, 照射时间7 d, 与其他皮瓣比较, 未见明显差异。

1.2.6 疼痛护理

术后常规用镇痛泵, 并辅以双氯芬酸钠栓肛塞, 对于各种疼痛原因予以及时解除, 比如过紧包扎、神经受到激惹等。

1.2.7 伤口的护理

5例患者伤口皮瓣处均留置引流, 使用橡皮引流片, 及时观察敷料渗出情况, 提醒医生及时更换敷料, 保持皮瓣局部皮肤清洁干燥。

2 结果

本组皮瓣均完全成活, 5例受区伤口Ⅰ期愈合, 1例受区伤口仍有少部分炎性渗出, 经医生给予庆大霉素+生理盐水纱布换药2周后创面愈合, 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均获随访4个月~6个月, 示供区外形良好, 功能无受限;受区皮瓣外形、质地良好, 无窦道、溃疡等并发症发生。X线片示骨折骨性愈合, 负重行走正常。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提高, 交通工具发达, 跟骨骨折数量增加, 且常由高处坠下或挤压伤所致, 是一种严重而复杂的创伤[4]。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紧张, 行钢板内固定+植骨术后, 术区组织水肿严重, 局部皮肤张力大, 若合并感染, 则切口裂开, 钢板外露, 形成窦道, 经久不愈。对于基层医院来说,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转位术, 技术难度相对较小, 皮瓣的成活概率比较高, 可以较好地处理小腿中下段、足背、足跟等位置的软组织缺损。手术后嘱患者取健侧卧位, 交代其把患肢抬高, 以利于静脉和淋巴回流, 进而达到减轻肿胀的目的。疼痛 (交感神经受到兴奋, 往往由于5-羟色胺的释放所导致) 、温度低、吸烟, 可使血管收缩并出现痉挛状态, 不仅导致局部的血供受到影响, 而且可使吻合口处的血流缓慢, 较长时间会导致血管管腔狭窄, 进而出现闭塞甚至血栓的形成。故术后的严格护理配合十分重要。判断皮瓣循环的主要依据是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充盈试验, 若色泽红润, 即表明有良好的血液循环;若颜色较青紫, 且伴有肿胀, 而且皮瓣有较高的张力, 加上皮纹看不见, 形成了水疱, 则往往表明静脉回流受阻;若皮瓣颜色比较苍白, 皮温低则提示动脉危象。给予抗炎、解痉、止痛、扩管、抗凝药物可以改善皮瓣血供, 提高皮瓣成活概率。皮瓣手术属于显微外科范畴, 专业而严格的术后护理配合十分必要, 是手术疗效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庆辉.游离皮瓣移植治疗四肢软组织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J].现代护理, 2007, 4 (24) :71.

[2]连和勤.足部毁损伤皮瓣移植的术后护理[J].河南外科杂志, 2007, 13 (5) :132.

[3]丁新.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转位术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10) :171-172.

[4]陈建良, 张春才.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分类和治疗进展[J].中国骨伤, 2007, 20 (2) :138.

术后创面修复 篇2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2011 年1 月~ 2012 年12 月在本院肛肠科住院行肛瘘切开术治疗的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80 例, 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40 例。治疗组男31 例, 女9 例; 年龄最小者18 岁, 最大者56 岁, 平均 ( 35.5 ±8.4) 岁; 病程7 个月~6 年, 平均 ( 2.4 ±1.3) 年; 平均创面面积 ( 10.3 ±2.6) cm2。对照组男33 例, 女7 例; 年龄最小者20岁, 最大者57 岁, 平均 ( 37.2 ±8.1) 岁; 病程5 个月~8 年, 平均 ( 2.38 ±1.22) 年; 平均创面面积 ( 10.5 ±2.9) cm2。两组病例年龄、病程、性别、创面面积大小等情况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 >0.05) 。

1. 2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 年6 月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肛瘘的诊断标准。

2 方法

2. 1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行肛瘘切开术, 手术方法: 探得内口后, 将探针拉出肛门外, 切开瘘管的全部表浅组织, 由外口到内口及相应的肛管括约肌纤维。瘘管全部切开后即将腐烂肉芽组织搔刮干净, 最后修剪伤口边缘, 使伤口呈底小口大的“V”字形, 便于伤口深部先行愈合。

2. 2 术后处理两组患者手术当天至术后第3 天头孢呋辛1. 5g加生理盐水100mL静滴, 每日2 次, 术后均不使用对创面愈合有影响的外用药物, 均在术后第1 天开始换药。每日1 次, 直至创面完全愈合。治疗组予补气生肌汤 ( 黄芪30g、党参20g、桃仁10g、红花10g、当归20g、鸡血藤30g、牛膝15g、陈皮10g、炒薏苡仁30g、白术10g、炒白芍10g、熟地15g) , 每日1 剂, 水煎, 早晚分服。对照组予口服康复新液 ( 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 每次10mL, 每日3 次。

2. 3 观察项目 ( 1) 创面愈合率: 以手术结束时创面面积作为“初始”面积。计算出手术后第7 天、第14 天、第21 天的创面愈合率。公式为: 第n天创面愈合率= ( 原始创面面积-第n天创面面积) /原始创面面积 ×100%; 创面面积记录方法[2]: 用透明薄膜直接均匀敷贴于创面上, 以细记号笔描绘创缘, 再将薄膜铺于心电图描记纸上, 计算出具体数值。 ( 2) 创面愈合时间: 从受试之日起, 至创面完全愈合所需要的时间。

2. 4 统计学方法用SPSS18. 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均数 ±标准差 ( ±s) 表示, 采用t检验。

3 结果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4讨论

本病中医称之为“痔瘘”、“漏疮”、“肛漏”。祖国医学认为肛瘘术后, 肌肤、肌肉受损, 致脉络断裂, 气血郁滞于络外, 经气受其所激, 而致经脉气血不畅, 则见局部肿痛, 加之大便摩擦, 湿热毒邪留滞不去, 而或气血虚弱, 不能濡养, 致新肉生长缓慢, 创面长期不愈, 宋·陈自明在《外科精要》中云:“不生肌, 不收敛, 脾气虚也。”明·《外科理例》中说: “……生肌之法, 当先理脾胃, 助气血为主, 则肌自生。”因此中医辨证用药应以补益气血、调畅气机、清利湿热, 疏通经络为主。笔者自拟经验方补气生肌汤中以黄芪补气升阳、托疮生肌为君药;党参、白术共用补中益气、健脾燥湿, 熟地、当归、鸡血藤、白芍相伍活血通经、养血敛阴同为臣药; 红花、桃仁、川牛膝合用加强活血祛瘀之功亦为臣药, ;炒薏苡仁、陈皮健脾燥湿、行气和中为佐药, 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共奏补气养血、清利湿热、健脾和中、活血通络之功。现代药理学证明当归能降低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降低血管通透性, 并有镇痛抗炎作用, 同时体外实验对金葡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感染有较好的抑制作用[3];黄芪具有较好的促进血管生成作用, 可改善创面的血液循环, 有利于水肿的吸收, 减轻疼痛的程度[4];牛膝提取液有较强的抗炎消肿作用, 其机理在于牛膝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激活小鼠外周血巨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能力以及扩张血管、改善循环、促进炎性病变吸收等作用, 对角叉菜胶所致小鼠足肿胀, 亦有明显抑制作用[5]。本文研究结果表明, 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在术后第7 天、第14 天及术后第21 天创面愈合率比较,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 05) 。由此可见补气生肌汤可以明显促进肛瘘创面愈合, 缩短住院时间, 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33.

[2]陈朝晖, 代述东, 曲小伟, 等.复方紫归膏促进肛肠病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4 (2) :129.

[3]阴健.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1997:41.

[4]朱瑾波, 李玉鼎, 李玉书.黄芪治疗慢性皮肤溃疡对血管生成过程的机制探讨.河北中医, 1996, 18 (4) :21.

术后创面修复 篇3

1一般资料

1.1人选病例基本资料

本研究观察的120例患者均为泉州市中医院肛肠一区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份住院病人,其中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60例,男女比例1:1;年龄20岁~69岁。按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程、精神状态、创面面积上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予痔瘘外洗方治疗。

苦参50g、黄柏20g、芒硝40g,醋艾叶20g、紫草20g、明矾30g。煎汤,加温水2000ml浸泡(温度38—40度),趁热先熏后洗,每天两次,早晚各一次,每次30分钟,7日为1个疗程

2.2 对照组用1:

5000高锰酸钾溶液,用温水浸泡约2000ml(温度38—40度),熏洗方法、疗程同治疗组。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显著:

无出血、渗血,疼痛明显减轻,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有效:无出血、渗血,疼痛减轻,创面愈合时间缩短;无效:少量出血、渗血,疼痛无减轻,创面愈合时间无明显缩短。

3.2 治疗结果见下表

注:经Mann-whitney秩和检验,P<0.05,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4 讨论

外洗药组方运用的理论基础:肛肠病手术大部分仍然采用传统手术方法,且仍以开放性伤口为主。有人统计,开放性手术和闭合性手术临床观察无显著差异[1]。祖国医学认为,肛肠病的发病以风、湿、热、瘀为主。手术虽然切除了由病因导致的病理产物,但主导原因并未消除,故仍应祛风除湿清热、活血化瘀,否则,将是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熏洗疗法治疗肛肠病术前术后的疗效已肯定[2,3]。西医则认为,肛肠病术前存在血管充血、组织增生、血栓形成等病理产物,术后伤口开放,加之肛门直肠的特殊部位,创伤刺激后,肠内肠外细菌增殖,炎症反应明显,感染、渗液、疼痛出现。运用西药虽然能消除伤口的一些不适症状,但副作用明显[4,5]。

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创面愈合的过程一般认为[6]: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创面收缩和胶原代谢。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在去除手术操作影响之外,主要是感染和营养等。目前研究较多的是炎症因子与伤口修复的关系。李华山认为中药复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张雅明[7]认为:熏洗液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少创面炎症细胞的数量,防止自由基的生成,直接消除创面自由基,有利于伤口愈合。徐斌晖[8]则认为,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了上皮组织、肉芽的生长环境,明显促进伤口愈合。

中药复方熏洗液对肛肠病术后伤口的影响:肛肠病术后愈合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存在着污染与修复、再污染再修复的矛盾。就目前而言,对加速伤口愈合还缺乏行之有效的办法[9]。单纯保持伤口清洁,还是既要消除炎症反应又要保持伤口清洁,更进一步是如何消除创面自由基,降低组织中的肿瘤坏死因子。以往在加速伤口愈合过程中经常使用中药膏剂,认为能去腐生肌,加速伤口愈合。而我们认为,在肛肠病的手术后除瘘管以外往往不需要去腐,只需要创面清洁,减少炎症反应。对此,膏剂虽有载药时间长的优点,但存在污染伤口影响代谢的弊端。因此,应大力提倡术后运用中药复方进行熏洗治疗。

痔瘘外洗方组方:方从法出,以法统方。环境气候、地域条件与痔的发病有密切的关系,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患者易感湿邪、热邪,湿性趋下,肛肠疾病病位属下焦,多为湿热下注而致,因此治疗上多从湿热论治。痔瘘外洗方是泉州市中医院多年来的经验方,体现了“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活血祛瘀”这一法则。由苦参、黄柏、芒硝、醋艾叶、紫草、明矾组成。苦参,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功效:清热燥湿,杀虫,利尿。《滇南本草》:“凉血,解热毒,疥癞,脓窠疮毒。疗皮肤瘙痒,血风癣疮,顽皮白屑,肠风下血,便血。消风,消肿毒,痰毒。”芒硝[10],味苦、咸,性寒,归胃、大肠经。功效泻下软坚,泻热解毒,消肿散结。治疗湿热积滞,腹胀便秘,痈肿痔疮。《本草蒙筌》:“润燥粪推陈致新,消痈肿排脓散毒。”《别录》:“……除邪气,破留血……”。《医学启源》:“……破坚积热块……”。《本草求新》:“涤……积聚结癖,瘰疬疮肿……”。《汤液本草》:“消肿毒,……”。气坚者以咸软之,热盛者以寒消之。本方用之能泻热,清火解毒消肿;其咸能软坚,咸走血,又能破蓄血,除痰癖,有推陈出新之功。白矾[11],味涩、酸,性寒,归肺、脾、肝、大肠经。功效祛痰燥湿,解毒杀虫,止泻止血。治久泻久痢、脱肛、损伤出血、痈疽疔疮、痔瘘。《本草蒙筌》:“禁便泻,塞齿痛,洗脱肛,涩肠,敷脓疮,收水。”《本草纲目》云:“白矾、止血、定痛”。《本草纲目》:“白矾有燥湿之功”。艾叶又名香艾、蕲艾、艾蒿,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经。能散寒除湿,温经止血。艾叶治粪后下血:艾叶、生姜。煎浓汁,服三合。(《千金方》)艾叶治头风面疮,痒出黄水:艾100克,醋一升,砂锅煎取汁,每薄纸上贴之,一日二、三上。(许国桢《御药院方》)。艾叶治湿疹:艾叶炭、枯矾、黄柏等分。共研细末,用香油调膏,外敷。(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黄柏,味苦;性寒。归肾、膀胱、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紫草,性味:苦,寒。入心包络、肝经。功能主治:凉血,活血,清热,解毒。治温热斑疹,湿热黄疸,紫癜,吐、衄、尿血,淋浊,热结便秘,烧伤,湿疹,丹毒,痈疡。以上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凉血止血,解毒消肿,活血祛瘀之功。

5 总结

运用中医药促进肛肠病术后创面愈合的方法很多,如口服中药、换药治疗和坐浴治疗等。随着手术治疗在肛肠疾病中的广泛运用,中药熏洗在临床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临床疗效是值得肯定的。且局部药物浓度高,直接作用于患处,既减少了药物对胃粘膜的刺激作用,又可以避免药物在肝脏和肾脏中被破坏,充分发挥了祖国传统医学的优势。中药熏洗具有抗菌消炎作用,能预防局部创口感染,使创面渗液消失、水肿消退,并可使创面组织蛋白凝固,达到收敛效果,促进创面愈合。临床观察结果表明疗效显著,突出表现为消肿止痛和减少渗出物,促进伤口愈合。由于患者用药后疼痛感觉减轻,消除了患者对术后排便、术后换药的恐惧心理,同时也有效地改善了局部血液循环,使新陈代谢旺盛,手术创面的局部水肿减轻、渗出物减少,改善了上皮组织、肉芽的生长环境,从而缩短了创面愈合时间。中药熏洗简便易行,适用面广,无不良反应,可作为肛肠病术后常规用药,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飞雁.痔切除缝合伤口与开放伤口愈合的前瞻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0,6(3):218.

[2]李华山,郑观柄.痔外坐液熏洗治疗肛门疾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J].中国肛肠病杂志,1998.18(11):28-29.

[3]杨光,郭昭山,谷淑玲.熏洗1号治疗痔疮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0,20(3):6-7.

[4]Buck.TE,刘健民.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J].国外医学.创伤与外壳基本问题分册.1990,11(3):146-149.

[5]谢力子,何永恒.复方苓柏颗粒剂防治痔瘘术后并发症临床观察[J].中国肛肠病杂志.1995,15(5):3-4.

[6]Oryrill det al Crit Care Med,1998.16(9):899.

[7]张雅明,叶伟成,杨巍.痔科熏洗方对大鼠术后伤口愈合的实验研究[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0,20(3):3-5.

[8]徐斌晖,曾新星,曹阳.痔洗消灵在肛肠术后的应用[J].中国肛肠病杂志,1997,40(1):675-676.

[9]聂旭光,彭化海.伤口处理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创伤与外壳基本问题分册,1995,16(4):208-210.

[10]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1册[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9.9:269.

术后创面修复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IC U收治的Ⅲ型开放性骨折患者8 0例为观察对象, 经过X线检查明确诊断为Gu sti l o-A n d er so nⅢ型开放性骨折。排除合并内脏损伤及有活动性出血伤口的患者。其中男45例, 女35例;年龄12~76岁, 平均 (45.2±8.4) 岁;受伤至入院时间1~6小时, 平均 (3.5±0.6) 小时;单发骨折63例 (78.8%) , 多发骨折17例 (21.3%) ;骨折部位:下肢48例 (60.0%) , 上肢32例 (40.0%) ;骨折原因:交通事故47例 (58.8%) , 重物砸伤21例 (26.3%) , 生产事故12例 (15.0%) ;合并骨外露5例 (6.3%) , 肌腱断裂4例 (5.0%) , 血管损伤3例 (3.8%) , 神经损伤2例 (2.5%) 。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伤原因等方面接近。

1.2方法

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 彻底清洗创面, 在X线引导下进行骨折复位。根据患者的损伤部位选择钢板或加压空心螺纹钉进行内固定。修复受损血管、肌腱, 观察复位情况, 满意后缝合伤口, 使用VSD敷料 (成都吉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进行包扎。给予抗生素、镇痛等对症治疗措施。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皮肤颜色、血液循环、创面情况, 碘伏擦洗患处, 保持皮肤卫生和干燥;及时为患者更换VSD敷料, 注意观察引流情况, 检查引流管的正常性能, 定期冲洗引流管, 避免堵塞引流管;嘱患者在翻身、运动时注意保护引流管, 防止引流管扭曲、脱落及挤压引流管。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记录引流物的量、性质;饮食以富含纤维素、高营养、易消化食物为主。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面护理干预, (1) 体位护理与早期康复训练:抬高患肢15~30°, 利于血液和淋巴液回流。为患者制定可行的功能锻炼计划, 术后6小时协助患者在床上进行小幅度的伸屈活动, 之后几天逐渐过渡到上肢进行握拳和提肩运动, 下肢进行股四头肌收缩锻炼, 逐渐加大运动量。 (2) 负压管理:VSD负压一般在125~450mm Hg, 根据创面大小调节负压, 较大的创面加大负压值, 保证创面每个点压力均衡, 对体弱、凝血功能差、有血管损伤的患者, 初始负压应较低 (125mm Hg左右) , 血管修复后再缓慢加压。 (3) 敷料管理:由于半透膜的封闭和全方位引流, 创面与外界隔绝, 较少感染, 在充分抗感染的基础上应减少换药次数 (7~14d/次) , 减轻患者痛苦;敷料长时间暴露空气中会氧化变硬, 需引流管逆行注入生理盐水, 使其恢复柔软。 (4) 引流护理:观察引流液量和性质, 有异常者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有大量新鲜血液流出, 暂时关闭负压, 止血后再开始引流, 引流瓶接满2/3时或使用时间达24小时立即更换, 使用过的引流瓶用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以上, 生理盐水冲洗后备用。 (5) 心理护理:及时给予患者鼓励与安慰, 告知其治疗方法及相关并发症情况, 耐心解答患者问题;对于疼痛, 指导患者使用呼吸训练法或播放轻音乐的方式转移注意力。

1.3 观察指标

(1) 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及并发症情况, 疼痛缓解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VAS) 值3分及以下。 (2) 通过我院自制调查问卷评定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 总分100分, 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 大于90分为非常满意, 60~90分为一般满意, 低于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 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行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P<0.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创面愈合时间、疼痛缓解时间比较 (表1)

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出现并发症2例 (5.0%) , 其中压疮、针眼感染各1例;对照组出现并发症8例 (20.0%) , 其中压疮4例, 深静脉血栓3例, 针眼感染1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χ2=4.11, P<0.05) 。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表2)

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5.0% (38/40)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 (31/4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VSD利用负压安全地排除创面的异物、积液, 加快创面的愈合速度, 促进细胞表皮因子的生长, 减少继发感染和坏死的发生。薄膜全面包裹创面, 形成密闭空间, 避免创面与空气接触, 有利于创面的肉芽组织生长, 降低感染率[3]。常规护理一般是基础护理和对症护理, 护理内容不全面且无针对性。

本文使用了全面护理干预, 对VSD最重要的封闭、负压、引流进行针对性护理, 使护理更细致, 护理效果佳, 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体位护理抬高患肢15~30°, 利于血液和淋巴液回流, 减轻患肢肿胀[4];嘱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可促进血液循环, 减少压疮和深静脉血栓的发生[5];加强抗感染, 维护好敷料和引流质量, 而不是一旦发生异常立即更换敷料, 可减轻患者痛苦, 减少对肉芽组织的损伤, 加快了患者创面愈合速度[6];加之对患者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 拉近了护患关系, 提高了护理满意度。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 对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Ⅲ型开放性骨折患者采用全面护理干预, 可减少并发症, 促进创面愈合, 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杜中兴, 岳发翔, 朱贤久, 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GustiloAndersonⅡ~Ⅲ型开放骨折中的应用[J].临床骨科杂志, 2014, 17 (2) :210.

[2]孙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下肢骨折伴软组织挫伤中的应用及护理[J].全科护理, 2012, 10 (22) :2064.

[3]墙登梅.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 (2) :107.

[4]杜雪, 鲁尧.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病人的疗效及护理[J].全科护理, 2013, 11 (35) :3276.

[5]刘红红, 谭健.VSD引流术在骨科创面修复中的应用及护理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2, 14 (28) :313.

术后创面修复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52例烫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26例, 2组在性别, 年龄, 烫伤面积和烫伤程度上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给按一般烫伤方式处理。实验组在烫伤发生第一时间积极行早期处理和创面修复。实验组在烫伤发生后立即用冷水持续冲洗伤部, 或将伤处置于盛满冷水的容器中浸泡, 面部等不能冲洗或浸浴的部位可用冷敷。冷水冲洗、冷敷、浸泡可以减少渗出和肿胀, 从而避免或减少水泡形成。伤部冷却后才可小心地将贴身衣服脱去。如有水泡形成可用消毒针筒抽吸或剪个小孔放出水液即可。如水泡已破则用消毒棉球拭干, 以保持干燥, 不能使水液积聚成块。创面清理干净后, 涂敷保生愈合膏或抗生素软膏, 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

2 结果

实验组烫伤组织愈合时间短, 恢复效果好, 少数患者留有疤痕, 但疤痕不明显, 无其他后遗症。对照组烫伤组织愈合时间长, 恢复效果差, 大多数患者留有疤痕, 部分患者疤痕明显, 少数患者伴有其他后遗症。

3 讨论

烫伤的治疗原则: (1) 保护烫伤区, 防止和尽量清除外源性沾染; (2) 预防和治疗低血容量或休克; (3) 治疗局部和全身的感染; (4) 用非手术和手术的方法促使创面早日愈合, 并尽量减少瘢痕所造成的功能障碍和畸形; (5) 预防和治疗多系统器官衰竭。患者烫伤后, 常需要有多种措施综合治疗, 但是其中心问题仍然是创面的处理, 任何时期都不能忽视, 烫伤创面的处理, 贯穿着整个烫伤治疗的全过程, 处理是否恰当, 就成为整个治疗成败的关键。目前, 临床上对烫伤创面的处理大多采用抗菌消炎液、药物喷涂等暴露、半暴露的方法[1]。

大多数烫伤都不严重, 可以在家里、诊所或医院急诊室治疗。轻度烫伤应尽可能立即浸泡在冷水中。在诊所或急诊室, 应用肥皂和水仔细清洁创面, 去掉所有的残留物。如果污物嵌入较深, 可在局部麻醉下, 用刷子擦洗。已破或容易破的水疱通常都要去掉。创面清洁后, 才能涂敷磺胺嘧啶银等抗生素软膏。创面保护常用纱布绷带。保持创面清洁非常重要, 因为一旦表皮损伤就可能开始感染并很容易扩散。抗生素可能有助于预防感染, 但不一定都需要。如果未接种过疫苗, 应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烫伤治疗主要是处理好创面, 去除坏死组织, 去除水泡, 防止感染, 临床中, 对于一般烫伤, 可以这样处理: (1) 轻度烫伤:可将干废茶叶渣在火上焙微焦后研细与菜油混合调成糊状涂搽伤处能消肿止痛[2]。 (2) 用鸡蛋清、熟蜂蜜或香油混合调匀涂敷在受伤处有消炎止痛作用。 (3) 假如伤口起泡但没有破损的小面积烫伤情况下, 可以抓一些活的地龙 (即:红蚯蚓) 清洗干净上面的土壤, 用白糖使之化成糖水, 用棉签沾取涂抹于伤口上。可止痛并有一定疗效[3]。 (4) 手足皮肤烫伤后;立刻把酒精 (浓度75%) 倒在盆内或桶内将伤处全部浸进酒精中即可止痛消红防止起泡。若浸1~2h, 烫伤的皮肤可逐渐恢复正常。如伤处不在轻易浸泡的部位, 可用1块药棉浸入白酒中, 取出贴敷在伤处, 并随时将酒淋在药棉上以防干燥。数小时后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4]。 (5) 切几片生梨贴于烫伤处有收敛止痛作用。 (6) 小儿烫伤后用黑豆25g加水煮浓汁, 涂搽伤处有疗效。 (7) 用双氧水冲洗, 碘伏消毒后, 最好用中药包扎疗法, 没有条件的可涂抹美宝湿润烧伤膏或京万红。 (8) 硫酸烫伤, 假如是浓硫酸, 需要立刻用布擦净, 然后再用冷水冲洗, 切不可直接用水冲洗, 否则会加重伤势。 (9) 皮肤被油或开水烫伤后可用风油精、万花油或植物油 (如麻油) 直接涂于伤面, 皮肤未破者一般5min即可止痛。 (10) 用金霉素眼药膏涂在伤处数分钟后可以消肿止痛。 (11) 烫伤后立刻抹些肥皂可暂时消肿止痛。 (12) 轻度烫伤后立刻将受伤部位浸泡在煤油里, 数分钟后可止痛, 并有消肿和防止起泡的作用。 (13) 鳖甲1个, 烧灰或加冰片少许研细, 用香油调和涂搽伤面1d3次即可。 (14) 热油烫伤, 切生土豆片敷在患处, 热了再换新的土豆片, 很快就能止疼, 而且不会留斑。 (15) 发生小面积烫伤时, 立刻涂点牙膏, 不仅止痛, 且能抑制起水泡。已起的水泡也会自行消退, 不易感染, 小面积二度烧伤1次即愈。严重烫伤威胁生命的需要立即治疗[5]。

摘要:目的 观察烫伤创面早期处理及促进创面修复的疗效, 探讨烫伤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52例烫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26例, 2组在性别, 年龄, 烫伤面积和烫伤程度上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在烫伤发生第一时间积极行早期处理和创面修复, 对照给按一般烫伤方式处理。结果 实验组烫伤组织愈合时间短, 恢复效果好, 少数患者留有疤痕, 但疤痕不明显, 无其他后遗症。对照组烫伤组织愈合时间长, 恢复效果差, 大多数患者留有疤痕, 部分患者疤痕明显, 少数患者伴有其他后遗症。结论 烫伤创面的早期处理及创面的早期修复有助于烫伤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烫伤,早期处理,早期创面修复

参考文献

[1]秦黎华, 杨志巧.烧烫伤治疗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7~18.

[2]徐先锋, 游后新.烧烫伤医疗技术蓝皮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8:45~46.

[3]徐荣祥.烧烫伤湿性医疗技术[J].北京光明中医烧烫伤创疡研究所, 2008.

术后创面修复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7年1月~2012年1月我院诊治的手部深度烧伤患者62例的病历资料, 作为回顾性分析对象。其中男37例, 女25例, 年龄3~48 (15.7±2.1) 岁。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其中研究组34例患者在伤后2~7d进行切痂、移植, 对照组28例, 均因大面积烧伤或病情较为严重等原因未能早期手术处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所有手部深度烧伤患者给予清创、减张、抗感染治疗, 研究组患者在2~7d内切痂, 进行削痂移植自体中厚皮片或皮瓣修复;对照组患者因各种原因延迟手术时间, 于7d后进行肉芽组织清创植小皮片。

1.3 疗效评定标准

将治疗结果分为3个等级: (1) 正常:手部关节无肿胀, 活动自如, 无明显瘢痕挛缩, 能完成手部基本操作。 (2) 一般:手部关节活动受限, 存在少量瘢痕, 手部操作基本能完成。 (3) 较差:手部关节僵硬, 大量瘢痕存在, 手部基本操作不能完成。

1.4 统计学处理

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手部恢复正常者18例, 占52.94%, 对照组仅6例恢复正常, 两组患者差异明显, χ2=6.43,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13例患者手部恢复较差, 占46.43%, 明显高于研究组 (14.71%) , χ2=7.50,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见附表。

3 讨论

烧伤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 多是由于操作不注意导致失误引起。手部深度烧伤表现为皮肤呈棕色或黑色, 焦炭状, 无痛感, 若早期处理不当, 不利于手部创面修复, 将给患者遗留严重的后遗症[2]。因此, 积极早期处理是防治手部烧伤后畸形和功能障碍的必要条件。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早期切痂、削痂后进行皮片移植对于手部深度烧伤患者的创面修复具有积极的意义。一般选择于伤后2~7d内对伤口进行切痂削痂处理, 一方面伤口处组织水肿, 层次清晰, 此时手术时机适宜, 不会因层次分辨不清而造成创口感染;另一方面早期切痂创面出血较少, 因为7d后创面将出现肉芽组织增生和大量新生血管生成, 极易造成出血, 影响创口的愈合[3]。早期清除伤口处的坏死组织, 避免了创面组织继续坏死, 从而降低了感染发生的风险, 减少二次清创的可能性, 避免再次对创面造成损伤, 有利于创面修复, 早期愈合。而且早期清创清除了组织间渗出液, 减轻了组织水肿, 同时减少了组织间纤维蛋白沉积, 有利于关节活动恢复正常, 促进术后手部功能的恢复, 降低了关节僵硬、瘢痕挛缩的风险[4]。早期进行创面植皮, 既避免了创伤进一步加深, 有利于参与组织细胞进行自我修复, 且此时植皮成活率高,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流通, 组织间液吸收快, 有利于伤口创面进行修复,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综上所述, 手部深度烧伤的早期处理能够促进创面修复, 减少术后畸形和功能障碍的发生, 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收集2007年1月~2012年1月于我院诊治的62例手部深度烧伤患者的病历资料, 其中研究组34例行早期手术处理, 对照组28例因手术时机不宜, 后期再行手术, 回顾性分析其治疗情况。经过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手部恢复正常者18例 (52.94%) , 明显高于对照组恢复正常率21.43%, 对照组患者手部恢复较差13例 (46.43%) , 研究组患者恢复较差仅5例 (14.71%, 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手部深度烧伤的早期处理对促进创面修复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手,深度烧伤,早期处理,创面修复

参考文献

[1]李华涛, 李强, 海恒林, 等.保留变性真皮削痂植皮修复深度烧伤创面42例[J].实用医学杂志, 2012, 28 (3) :514-515.

[2]张兵, 李巍, 李峥, 等.早期薄层削痂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修复深Ⅱ度烧伤创面临床观察[J].中华烧伤杂志, 2011, 27 (5) :384-385.

[3]杨新蕾, 张新合, 刘敏, 等.脱细胞异体真皮在手深度烧伤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 2010, 26 (1) :109-110.

皮瓣在修复重建复杂创面中的应用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2 0例患者, 男性1 5例, 女性5例, 年龄2~6 0岁。其中头部2例, 腋窝5例, 腹部2例, 腹股沟2例, 膝关节2例, 胫前5例, 足背2例, 缺损面积10cm×20cm~13cm×35cm。所有病例均成功采用游离皮瓣, 或带血管蒂的岛状皮瓣一次性修复创面。

1.2 手术方法

根据病损部位皮肤缺损大小, 特点, 选择相应的适合皮瓣, 如:缺损区域, 骨组织或神经等重要组织外露, 或功能部位, 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 或其附近的带血管蒂部皮瓣进行修复。创面的处理要求彻底, 坏死组织清除干净, 皮瓣要求大于缺损1~2cm。如果是游离皮瓣, 最好是一个动脉, 两根静脉, 或可靠确切的知名动静脉吻合, 术后常规皮瓣下负压引流3~4天, 防止皮瓣下积血, 供区根据创面的大小可以直接缝合, 或移植断层皮片修复。

2 结果

本组患者20例, 其中2例术后皮瓣远侧的边缘出现静脉性淤血, 予以活血化瘀, 针刺放血等综合治疗, 皮瓣一期愈合;1例考虑吻合口处血管蒂部受压, 予以2期修复后愈合;1例远端皮瓣皮肤的角质层坏死, 经换药后愈合;余病例均一期愈合, 愈合良好, 随访1月至2年效果满意 (如图1-6) 。

3 讨论

(1) 皮瓣在修复有重要组织外露的复杂创面中有特殊的优点, 它可以覆盖外露的重要组织, 同时又具有抗感染的功能, 因此对于此类创面, 首先皮瓣;如对电击伤造成腹股沟骨组织外露患者的修复, 选择带旋髂浅动脉和腹壁浅动脉为主的超长皮瓣, 经过蒂部的去表皮并把皮瓣反向折叠覆盖创面, 外露的骨组织被充分覆盖, 同时可以最大地重建腹股沟功能, 愈合后避免因瘢痕挛缩而造成的行走困难。 (图1、2、3) 由于该皮瓣的血管相对恒定、表浅、手术简单、血管可靠、设计皮瓣大小灵活, 腹股沟区为腹部皮下脂肪最薄处, 不显得臃肿[1], 如果皮瓣过大, 可以考虑做延迟皮瓣, 或带腹壁下动脉的穿支皮瓣, 即穿支皮瓣:DIEP.

(2) 对于腋窝的功能重建, 选择肌皮瓣也具有独特的优势, 在重建腋窝功能时候, 可以选择背阔肌肌皮瓣, 可以把胸背动静脉完全解剖出来, 游离或带此动静脉为蒂部的背阔肌肌皮瓣来重建腋窝的功能, 如果皮瓣设计的巧妙可以完全展现出腋窝的一顶四壁形态, 愈合后, 上肢活动自如, 在这一点可以弥补用断层皮片修复带来的缺陷。背阔肌肌皮瓣具有切取的组织量大、血供丰富、蒂部解剖恒定、血管蒂较长可以灵活设计皮瓣、供区功能障碍不明显等优点, 是临床上最为广泛的应用的肌皮瓣之一[2]。在修复腋部创面、重建腋窝的形态时, 背阔肌肌皮瓣时首选方案 (图4、5、6) 。

(3) 对于腹部因肿瘤切除造成的巨大缺损, 可以设计TRAM皮瓣横行腹直肌皮瓣, 如果考虑皮瓣远端血供障碍, 可以携带远端的腹壁下动静脉, 把腹壁下动静脉和对侧的胸廓内动静脉吻合[3], 这样就避免了因皮瓣过大而造成皮瓣远端坏死的情况发生 (图7) ;

(4) 对于修复因肿瘤侵犯头皮、头颅甚至硬脑膜的大范围的创面, 建议选择携带知名的头部动静脉皮瓣, 或远距离的游离皮瓣, 如本例, 对于因切除头皮鳞状细胞癌后造成的巨大缺损, 可选用股外侧游离皮瓣, 术前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进行皮支探测, 并参考股外侧动脉降支的体表投影部位来设计皮瓣[4], 切开皮瓣外缘, 向内翻寻找皮动脉穿支, 根据需要按肌走行切取肌皮瓣或皮瓣, 供区在7cm-8cm宽, 可以直接缝合;若创面较大, 不能缝合的, 可以移植断层皮片修复 (图8)

总之, 在临床中, 选择何种皮瓣, 特别是复杂创面的修复, 应该从整体上去考虑, 具体问题具体去分析, 整形外科医生在修复创面的时候, 多从整体及功能上考虑较多, 而不是简单地依赖植皮来暂时封闭创面, 在此点上, 比烧伤外科医生要考虑的多一些, 这也就要求整形科医生对局部的解剖要更加熟悉, 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到胸有成竹, 避免因做皮瓣失败给患者造成无法弥补的创伤。

摘要:目的:探讨皮瓣在修复重建复杂创面中的应用。方法:自1997年7月至2012年8月, 应用游离皮瓣、带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20例因肿瘤或外伤形成的复杂性创面, 创面有重要组织外露或功能部位, 缺损最大约13cm×35cm最小10cm×20cm, 切取相应的大小的皮瓣覆盖创面, 继发性创面直接缝合或以植断层皮片覆盖。结果:20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 修复后的形态自然、功能恢复程度良好, 随访1个月到2年余形态自然。结论:对于复杂的创面修复, 术前精心设计、针对每个患者的创面的特点, 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 选择适合的皮瓣可以最大程度地修复创面, 形态和功能都能得到很好的满足。

关键词:复杂创面,合适皮瓣,修复重建

参考文献

[1]宫旭, 路来金, 丰波, 等.髂腹股沟皮瓣修复上肢软组织缺损[J].吉林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3, (29) :198-199.

[2]盛辉, 曹东升, 汪春兰, 等.带少许肌袖的背阔肌肌皮瓣的临床应用[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08, 24 (1) :78-79.

[3]朱家恺.显微外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341-344.

【术后创面修复】推荐阅读:

创面治疗09-05

创面复杂缺损05-15

压疮创面08-13

深度烧伤创面08-31

术后早期07-17

麻醉术后05-10

胆道术后05-14

腰椎术后06-06

术后病理06-17

肛肠术后06-25

上一篇:绿色酒店发展分析下一篇:水平轴开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