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同步放化疗

2024-06-15

术后同步放化疗(共10篇)

术后同步放化疗 篇1

手术是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但宫颈癌手术后并不代表患者疾病就已治愈, 应视情况采取一定的术后综合治疗措施, 以起到抑制残癌、促进患者身体功能恢复的作用, 即便是早期手术切除较完全的患者, 也应进行术后辅助治疗[1]。为了提高宫颈癌患者生存质量, 减少放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 增强患者接受同步放化疗的依从性, 降低盆腔局部肿瘤复发率, 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率[2]。本文收集我科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48例早期高危宫颈癌患者术后同步放化疗的护理资料, 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患者, 年龄29~69岁, 平均53.6岁。所有病例均接受了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并经病理证实, 且具有术后高危因素至少一项。病理类型:鳞癌38例, 腺癌10例。国际妇产科协会 (FIGO) 分期:ⅠB期10例, ⅡA期38例, 卡式评分均≥70分, 患者均无明显肝肾及心肺功能异常等放化疗禁忌证。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且自愿接受同步放化疗。

1.2 治疗方法

如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常在拆线后第5天左右开始施行同步放化疗。化疗方案:顺铂50~70 mg/m2, 第1天;紫杉醇135 ~175mg/m2第1天, 每3周1个疗程, 在化疗的第2疗程时开始体外盆腔放疗。

1.3 结果

全组患者顺利完成放化疗, 依从性好, 无严重并发症, 放化疗不良反应经恰当的药物治疗以及相应饮食、生活、心理指导护理均逐渐好转。

2 临床护理

2.1 心理护理

早期宫颈癌术后同步放化疗是有效并安全的, 其不良反应也是可以耐受的[3]。大多数患者因年龄、职业、文化水平、心理素质、社会地位的差异, 对疾病治疗、放化疗的不良反应、转移及复发、预后等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会产生种种心理问题而影响治疗的信心及效果[4]。因此我们认为在保护患者的隐私且又不导致患者重大精神刺激的前提下, 由经管医生和责任护士通俗易懂地将病情、放化疗目的、意义、方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护措施、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疾病的转归等告诉患者及家属, 使患者对医疗过程有所了解, 同时力所能及为她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提供所需要的帮助, 使其得到安慰和鼓励, 让患者及家属深感医护人员对其治疗是极其负责的, 从而达到精神放松、情绪稳定、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2.2 饮食护理

化疗后的饮食对于患者而言, 是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术后初期应少量多餐, 饮食应尽量做到多样化, 多吃高蛋白、低动物脂肪、易消化的食物以及维生素含量丰富的新鲜水果、蔬菜等食品, 不吃陈旧变质或刺激性强、产气碳酸饮料等食物, 避免熏、烤、腌泡、油炸、过咸的食品, 主食粗细粮搭配, 以保证营养平衡, 防止腹胀、腹泻和便秘。

2.3 术后并发症护理

临床上多表现为尿频、尿急、尿不尽、下腹坠涨不适, 重者出现发热, 血象升高。护士应密切监测体温和血象变化, 同时观察有无尿路刺激症状和阴道分泌物的量、色、气味, 以便早发现, 早处理。保持尿管的通畅[5]。每日消毒会阴至少两次, 拔尿管前3d开始训练膀胱功能定时 (2~4h) 开放, 拔管后1~2h排尿1次, 如不能自解应及时处理可予按摩下腹和热毛巾热敷, 拔管后4~6h测残余尿量1次, 超过100ml需继续留置尿管, 少于100ml者每天测1次, 连续2~4次少于100ml, 说明膀胱功能已恢复可以拔除尿管。详细观察并记录盆腔引流管每天的引流液的性状、色泽、量;色泽清亮、引流量少于50ml则可拔除引流管;本组1例发生盆腔淋巴囊肿则予适当延长引流时间及预防感染, 并辅以中药如芒硝外敷或选用八珍汤合济生肾气丸加减治愈。本组2例出现尿路感染, 鼓励患者多饮水, 加强会阴护理、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治愈。

2.4 化疗药不良反应护理

2.4.1 以顺铂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可以改善早期高危宫颈癌患者的总生存率[6], 本组以顺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药物, 主要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轻度骨髓抑制和肾毒性, 而紫杉醇可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化疗期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 重者出现便秘或腹泻。本组患者无严重呕吐, 可能与化疗前、后使用止吐药有关。便秘时告知患者大量饮用温热液体软化大便, 鼓励多活动,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伴腹胀或轻微腹痛者, 使用缓泻剂如乳果糖、开塞露或适量肥皂水低压保留灌肠促其排便。腹泻在肿瘤化疗中很常见, 每日超过5次或出现血性腹泻时应立即停止化疗并及时对症治疗。注意观察大便的性状、次数、有无脱水或电解质紊乱, 并及时送检, 嘱患者调整饮食, 进食软质、少或无渣流质或半流质, 重者补液, 口服洛派丁胺 (易蒙停) 或思密达和蜡样芽孢杆菌分散片。排便后用柔软的卫生纸轻拭肛门或温水清洗肛门, 并保持肛门部干燥, 表面涂氧化锌软膏, 防止局部皮肤受损, 严重者可用高锰酸钾液 (1∶5000) 坐浴。本组3例患者第一次化疗后出现腹泻, 第二次化疗前预先给予阿托品皮下注射0.25mg, 效果良好。

2.4.2 化疗药物杀伤肿瘤细胞的剂量和损伤骨髓的剂量差异很小[7], 治疗期间应注重观察患者的有无牙龈出血、瘀斑、异常出血点, 放化疗前后查血象, WBC<3.0×109/L 或PLT<50×109暂停放化疗, 并予升白或血小板生长因子等药物治疗。本组有16例出现白细胞减少均未小于3.0×109/L, 予保持病房空气流通, 天天紫外线空气消毒, 消毒液擦洗地面、门窗及床头柜, 做好预防感染[8], 嘱患者注意保暖, 温水洗漱, 外出时戴口罩, 避免磕碰、摔跤等意外伤害发生。

2.4.3 为防治顺铂肾毒性, 化疗前后需水化, 但年老者注意输液速度及尿量, 监测心率、血压, 保持尿量>100ml/h或24h不低于2000ml, 否则予利尿、护肾、监测肾功能。本组1例患者发生紫杉醇过敏反应, 表现为胸闷、气紧、心悸、呼吸急促, 伴频死感, 予地塞米松、肾上腺素等及时抢救成功。多数人对脱发比较担心并成为影响化疗开展的一大障碍。本组患者全部出现不同程度脱发, 但化疗结束后3~6个月全部再生。由患者自己决定头发的去留, 可以剪短头发戴帽子或剃光戴假发。洗发时动作轻柔 用不刺激的婴儿洗发香波, 洗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吸干而不可用力搓揉头发。假发质地柔软, 戴起来舒适, 用丝缎枕头有利于保护头发。

2.5 放疗不良反应护理

本组患者放疗期间或放疗后出现放射性阴道炎4例、直肠炎3例、膀胱炎2例、皮炎2例。护士注意观察患者阴道分泌物的量、色泽、气味, 是否伴有腹痛、腹胀、腹泻、大便有无黏液或脓血, 有无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排尿困难[9], 照射部位皮肤红、肿、热、痛、脱屑等症状[10]。针对不同症状, 分别给予阴道或膀胱冲洗, 合理使用抗生素, 加强饮食指导, 服饰宽松柔软, 避免加重皮肤损伤, 禁用刺激性强的洗漱用品, 皮肤破损者, 外用软膏。经对症治疗及悉心护理, 患者均能理解接受并完成治疗。

3 讨论

有许多家属对宫颈癌认识不足, “善意”地对患者隐瞒了病情, 导致患者更加多疑、猜测。宫颈癌患者往往无法正确面对现实, 抱有侥幸心理, 错误地认为是不是搞错了或癌症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放化疗会掉头发、吃不下饭;有的患者放化疗还有“走的更快”, 还能活多久等一系列问题, 无形中产生巨大的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临床中放化疗又不可避免地会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另外, 手术+放化疗是笔不菲的经济负担[11]。多重内、外在因素使得患者面临巨大压力。通过相应的护理、防护措施及对症治疗, 能有效地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组全部患者按时顺利完成同步放化疗。此外, 鼓励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出院计划的制定过程[12]。首先要核实通讯地址及联系方式, 告知病患者定期 (每21天) 返院放化疗及检查的重要性及意义。第一年内, 完成全程放化疗后1个月行首次随访, 以后每隔2~3个月复查1次。出院后第2年每3~6个月复查1次。出院后第3~5年, 每半年复查1次。第6年开始每年复查1次。随访内容除血生化、体格检查外, 还要定期进行胸透和超声检查。提供术后生活方式的指导, 包括视机体康复情况逐渐增加相应活动量和强度, 直至恢复部分或完全日常工作, 鼓励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尽量消除或减轻心理阴影, 不要被癌症压垮精神, 建议参加癌症协会, 回归社会的大怀抱。如有不适及时联系医生或护士, 认真听取患者对疾病的看法和疑虑, 提供针对性帮助, 对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有积极意义。

摘要:目的 对早期高危宫颈癌患者实施全面护理, 实现患者按时顺利完成同步放化疗。方法 对48例早期高危宫颈癌同步放化疗住院患者施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术后并发症护理、化疗药不良反应护理、放疗不良反应护理。结果 48例患者顺利完成放化疗, 依从性好, 无严重并发症, 放化疗不良反应经恰当的药物治疗以及护理患者痊愈出院。结论 通过相应的护理及对症治疗, 能有效地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增强患者接受同步放化疗的依从性。

关键词:宫颈肿瘤,放射疗法,药物疗法,护理

术后同步放化疗 篇2

【关键词】同步放化疗;中晚期宫颈癌;多西他赛

【中图分类号】R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206-01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中晚期治疗效果差,5年生存率仅为40%~50%。近年来,综合治疗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地位日趋重要,随着化疗药物不断地问世,同步放化疗明显改善宫颈癌患者的生存率,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降低远处转移率。我们对45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实施同步放化疗,并与单纯放疗的患者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及临床资料

2007年2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9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组45例和单纯放疗组45例,年龄32~71岁,中位年龄55.3岁。按FIGO(1994)临床分期标准,同步放化疗组:IIB21例,III期18例,ⅣA6例;单纯放疗组:II B19例,II20例,IVA6例。病理类型:鳞癌76例,腺癌9例,腺鳞癌5例。临床分型宫颈病变以结节型为主,占48%,菜花型28%,溃疡型24%。所有病人入院进行常规检查,无心、肝、肾功能异常,两组临床资料相近,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采用体外照射加腔内放射治疗,采用6MV直线加速器外照射,常规设野,先予全盆腔体外照射DT30~34Gy,2Gy/次,每周5次,后改盆腔四野外照射,DT20~22Gy,2Gy/次,腔内放射采用钴60后装机,6Gy/次,共5次,A点剂量30Gy,B点剂量lOGy,7~8周完成。放疗期间配合阴道冲洗[1]。同步化疗组在放疗前每周日加用多西他赛40 m g静滴,连续6周,化疗前做过敏预处理,并同时应用止吐、保肝药物。

1.3 疗效评定

采用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CR+PR为有效。

1.4 化疗毒性标准

依据WHO急性、亚急性不良反应分为:0度(无反应),I度(轻度反应),II度(中度可耐受),III度(中度不可耐受),Ⅳ度(有严重并发症)[2]。

1.5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随访和疗效

所有病例自放化疗结束后随防24~36个月,随访率为100%。两组患者肿瘤消退情况,同步放化疗组:CR 13例、PR28例、SD4例,有效率为91.1%,3年生存率为82.2%(37/45)。单纯放疗组:CR 8例、PR20例、SD12例、PD 5例,有效率为62.2%,3年生存率为51.1%(23/4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

放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两组反应都较轻(均为1~2度),其他反应有尿急、尿频、腹痛、腹泻,无血尿、便血等,经积极治疗和对症处理后均恢复。

3 讨论

根治性放疗是中、晚期宫颈癌的首选治疗,尽管放疗设备和技术不断改进,但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存活率并无明显提高,总5年生存率仍在50%左右。治疗失败的注意原因是局部未控或复发、肿瘤远处转移和及淋巴结转移,可能由于肿瘤体积大、有较多乏氧细胞对放疗不敏感、宫旁浸润对局部放疗不敏感、放疗不能控制照射野己外的亚浸润灶有关。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已得到充分肯定,合理的药物选择,科学的化疗方案,是提高宫颈癌疗效并降低毒性的主要因素[3]。

多西他赛作为一种新型化疗药物而受到重视,它是一种新的抗微管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缩小肿瘤体积、改善肿瘤组织的乏氧状态,抑制肿瘤细胞对放射损伤的修复,增加放射线对乏氧细胞的敏感,起到放疗增敏作用,同时放疗后可使更多的G0期细胞进入细胞周期,使肿瘤细胞同步化;放化疗作用于细胞周期的不同时期,起互补作用。本研究可以看出小剂量多西他赛的放疗增敏有其优越性,明显减少了副反应,患者易于接受,同步放化疗组有效率91.1%,3年生存率82.2%,单纯放疗组有效率62.2%,3年生存率51.1%,同步放化疗组的有效率及3年生存率均高于单纯放疗组,不良反应两组无明显差异,且在对症处理后均可耐受。因此,我们认为,小剂量多西他赛同步放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是有效且安全的,应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沈李伟,等.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0,(11):1877.

[2] 单莺.小剂量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4):161-162.

术后同步放化疗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本院行脑胶质瘤术患者78例, 按照完全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39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0∶19, 年龄20~50岁, 平均 (34.58±1.41) 岁;研究组男女比例18∶21, 年龄22~55岁, 平均 (35.27±1.84) 岁;病理分级:Ⅲ级35例, Ⅳ级4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理分级等基线资料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行脑胶质瘤术, 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采用放疗法:全脑照射2.0Gy/次, 5次/周, 持续照射4周;随后缩小照射面积, 继续治疗2周。研究组给予同步放化疗:放疗法与对照组相同;并且同步实施化疗方案:予以患者口服替莫唑胺75 mg/ (m2·d) , 持续服用6周, 于放疗2周后予以维持治疗, 剂量控制150~200 mg, 持续治疗5 d, 停药23 d后, 继续重复治疗, 28 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生存质量指标:功能状态评分 (Karnofsky, KPS) 、行为状况评分 (Performance Status, PS) 、生活质量评分 (QOL) ;不良反应情况[2]。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用SPSS2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 一般资料采用标准差 (x-±s) 表示, 计量资料用t进行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时, 表示差异具统计学上的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各项评分情况:

治疗后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即KPS、P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 比较差异明显 (P<0.05) , 其中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明显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表现有恶心呕吐、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骨髓抑制、肠胃反应异常等, 其中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7 (17.95%) 与研究组的5 (12.82%) 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即KPS、P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增高, 其中研究组的生存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提示行脑胶质瘤术后予单纯放射疗法和放化疗同步两种治疗措施, 均具有一定积极的临床治疗效果, 但放化疗同步疗法疗效更佳。分析原因是由于放疗和化疗可同时分别作用于患者不同手术位置及身体各空间部位, 化疗在防控病灶转移同时对放疗有联合作用;而放疗可促进化疗药物快速有效的透过血脑组织, 进而能够缩小肿瘤体积, 利于改善血液循环, 增强放射治疗的敏感度, 二者同步应用可有效提升脑胶质瘤患者的术后的临床治疗成功率。另外, 本研究中所采用的化疗药物莫替唑胺是二代烷化剂, 为咪唑四嗪类的衍生物, 其生物利用度较高, 患者服用后可直接广泛分布于全身。并且本研究结果与岑卓英等人实验结果类似, 从而进一步验证脑胶质瘤术后行同步放化疗的临床效果的积极有效性[3]。

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不良反应率12.82%与对照组的17.95%比较, 无显著差别。胃肠道反应异常及骨髓抑制是化疗过程常见多发性不良反应现象, 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甚至会引发死亡, 但由于本研究中所采用新型化疗药物莫替唑胺, 其毒性微弱, 而且在患者体内甚少残留, 所引起的骨髓抑制的不良反应液可逆转, 对治疗效果无明显影响。因此本研究中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 未发现显著差异, 进而表明临床使用同步放化疗的安全性、稳定性较佳。由于两种治疗方法各自具有一定毒性, 因此在同步治疗过程中, 需要严格根据患者体征、病情进行规范治疗, 避免先进行的某项治疗对另一项治疗产生抗性, 降低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脑胶质瘤术后行同步放化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不良反应率低, 具有积极治疗价值, 临床使用有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印海林, 吴伟莉, 金风, 等.调强放射治疗联合同步及辅助替莫唑胺化疗治疗脑胶质瘤术后残余病灶的临床研究[J].临床研究, 2011, 31 (5) :429-430.

[2]齐立伟, 范育伟, 李玉, 等.117例高分级脑胶质瘤术后同步放化疗的前瞻性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16) :2-3.

术后同步放化疗 篇4

临床约2/3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单纯放疗或化疗疗效均不理想,5年生存率只有5%~10%。同步放化疗(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是一种新的综合治疗模式,对NSCLC取得了较佳的疗效,但其毒副反应较大,采用的方法较多。为此,设计了3种不同的同步放化疗方案,对比其疗效和毒副反应,并设立了序贯放化疗作为对照。期望通过每周小剂量紫杉醇的增敏作用配合适形放疗来提高疗效,并降低同步放化疗的放射性肺损伤等毒副反应。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96例不能手术的Ⅲ期NSCLC患者进行了该项前瞻性随机分组研究。96例均为初治患者,治疗前经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男61例,女35例;年龄31~72岁,中位年龄55.8岁。其中鳞癌62例,腺癌23例,大细胞癌11例。按国际抗癌联盟(UICC)1997年TNM分期标准,结合胸部CT、腹部彩超、脑部CT及骨ECT等检查结果进行分期,Ⅲa期23例,llIb期73例(除外恶性胸水、心包积液者)。所有患者KPS评分>70,经临床确定不能手术切除,血象及肝、肾功能、心电图均正常,无放疗及化疗禁忌证。

1.2 治疗方法:①放疗:均采用6MV X线。常规分割治疗照射野包括原发灶、纵隔及同侧肺门淋巴结,2.0Gy/次,5次/周,肿瘤量达40Gy后复查胸部x线照片或胸部CT,根据病灶变化对原发灶进行缩野照射并避开脊髓,继续照射至60~64Gy,6~7周;若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则加照转移灶侧锁骨上区,总剂量60 Gy。适形放疗采用山东新华XHA600C直线加速器、TPS为北京大恒医疗STAR-2000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系统。患者仰卧,在激光灯下摆位,体表标记,用体模固定,CT扫描时在体模上标记,保证每次治疗摆位位置保持一致。然后行螺旋CT平静呼吸下的平扫加增强扫描,CT扫描范围自胸廓入口至双肾中部水平,扫描层厚为肿瘤所在部位每层0.7cm,肿瘤上下层面0.7cm,数据传输至TPS工作站。由2名以上临床医师准确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TV)及周围重要器官、相关组织结构,GTV外放1.5-2.0 区,采用3~6个固定野或非共面野,95%的等剂量线包绕唧。2Gy后缩野,对残Gy/次,1次/d,50存靶体积(G1Ⅳ)行加量照射,总剂量D,60~64Gy。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者,给予x线照射至DT60~64Gy。治疗前用射野片(portal film)验证射野位置的准确性。②化疗:序贯放化疗组诱导化疗方案:诱导结束后休息1至2周开始放疗。同步放疗1组化疗方案:足叶乙甙100ms/m2、顺铂40mg/m2,放疗第1~3、29~31天静脉滴注。化疗与放疗同时开始。同步放化疗2、3组的化疗方案:紫杉醇40ms/m2,每周一放疗前静脉滴注,连用6周。所有组放疗结束后休息3至4周再行2个周期巩固化疗。方案为足叶乙甙100mg/m2、顺铂50ms/m2,第1~3天静脉滴注。使用紫杉醇前1d睡前和当天晨起各口服地塞米松20mg、苯海拉明50mg;化疗前先静脉滴注甲氰咪胍800mg、静推地塞米松5mg。紫杉醇溶于5%葡萄糖水,用玻璃瓶和聚乙烯输液器,应用特制的胶管和滤网,滴注2h,期间注意观察血压、心率、呼吸变化,并行心电监护,化疗结束后5 h以上接受放疗。化疗期间常规补液、保肝、利尿,并适当使用止吐药。

1.3 评定标准:放疗结束后2个月进行近期疗效评定,疗效评价按WHO(1981年)统一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总有效率为CR+PR。毒副作用亦按WHO(1981年)肿瘤治疗毒性反应标准进行评价。所有病例在治疗结束后1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1年以上每6个月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胸部x线照片、腹部B超,部分患者行胸部CT、脑CT及骨ECT检查。

1.4 统计方法:采用SPSS10.0版软件,生存分析用Kaplan-Meier法,其显著性检验用Logrank法。年龄、体重指数(BMI)和照射面积比较采用F检验,分期、肿瘤退缩、远处转移和毒副反应比较采用x2检验,卡氏评分和病理类型采用Fisher’S精确概率法。

2 结果

2.1 随访情况:随访期截止2006年1月,失访1例。至随访结束,仍有5例存活。同步放化疗组疗中6例因出现3~4级放射性食管炎、7例因出现3~4级放射性骨髓抑制而使放疗时间延长,平均延长9.2d。5例出现3~4级放射性肺炎均在放疗结束后。

2.2 近期疗效:序贯组、同步1、2、3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7%、71%、71%、75%(P>0.05)。但同步3组与序贯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5),详见表1。

2.3 远期疗效:序贯组,同步1,同步2和同步3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4%、8%、4%,71%、17%、8%,79%、17%、8%和83%、46%、13%。局部无进展生存率曲线见图1(x2=7.48,P=0.058);总生存率曲线见图2(x2=10.14,P=0.017)。同步3组与同步1组局部无进展生存率曲线见图3(x2=3.37,P=0.067);总生存率曲线见图4(x2=3.97,P=0.046)。同步3组与同步2组以及同步2组与同步1组比较,局部无进展生存率曲线和总生存率曲线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4 远处转移率:序贯组、同步1、同步2和同步3组分别为42%(10/24)、42%(10/24)、46%(11/24)和50%(12/2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5 毒副反应:由表3可见,毒副反应主要为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和骨髓抑制,采用Fisher’s精确概率法检验3种毒副反应,组间各项毒副反应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从表3可看到同步1、2组的重度(3、4级)毒副反应有高于每周小剂量紫杉醇加适形放疗组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Socinski MA, Roeenman JG.Chemotherapentic isaues in the management of unresectable stage III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Semin Oncol, 2005,32(2 Suppl 3):S18-24

[2] Steven E, Schild M, Philip J, et al. Phase III trial comparing chemotherapy plus once-daily twice-daily radiotherapy in stage III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Int J Radial Oncol Bion Phys, 2002, 54:370-378

[3] Ohe Y. Chemoradiotherapy for lung cancer: cument status and perspectives. Int J Clin Oncol, 2004, 9:435-443

[4] Penland SK, Socinaki MA. Magnagement of unresectable stage III nonemall cell lung cancer: the role of combined chemoradiation. Semin Radiat Oncol, 2004, 14:326-334

术后同步放化疗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41例高分级脑胶质瘤术后MRI检查明确有肿瘤残留 (GTV) 患者, 男23例, 女18例。中位年龄52岁。全部经病例病理学明确诊断为胶质瘤Ⅲ级 (16例) 或Ⅳ级 (25例) (Ⅲ级包括Ⅱ~Ⅲ级, IV级包括Ⅲ~Ⅳ级) , 病灶位于大脑颞叶、额叶、顶叶, 枕叶和小脑及其他部位分别为14、9、9、5、4。

1.2 治疗方法。

放疗方法:患者仰卧于M R I和C T模拟定位共用体板上, 双手置于体侧, 头罩固定;平静呼吸, 分别使用GE Singa Horizontal 1.5T超导型模拟定位机和PHILIPS Ac Qsim CT模拟定位机对患者头颅扫描, 层厚均为5 mm, 将MRI和CT图像传输到Pinnacle3三维治疗计划系统, MRI和CT图象融合, 采用归一互信息法进行CT和MRI图象配准[3]。结合术前、术后MRI影像学和手术记录等情况在MRI定位图像上确定并勾画肿瘤靶区 (GTV、CTV、PTV) 和需保护的脑干、脊髓、眼球和晶状体、视神经等重要组织器官。GTV为MRI图像所见肿瘤灶;CTV为肿瘤灶和肿瘤旁水肿区 (GTV外放2~2.5 cm) ;PTV为CTV外放1 cm。剂量为每次1.8~2 Gy, 每天1次, 每周5次, 肿瘤总剂量为60 Gy。同步化疗为口服替莫唑胺胶囊 (天津药业生产, 批号:H31020593) 75 mg/ (m2·d) , 与放疗同步进行。放疗后辅助化疗6程, 在放疗后1个月内开始。第1个疗程剂量为150 mg/ (m2·d) , 连续5 d, 第2个疗程起200mg/ (m2·d) , 连续5 d, 28 d为1个疗程。

1.3 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标准:

同步放化疗结束后2个月复查头颅MRI, 与治疗前进行比较, Recist1.1标准评价疗效。有效率= (完全缓解+部分缓解) /总例数×100%;总生存期 (OS) 为放疗开始到死亡的时间。不良反应评价:使用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和CTCAE3.0标准评价放射性脑损伤。

1.4 统计方法:

所有统计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 研究的终点是总生存期, 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疗效:

所有患者全部完成放疗计划, 除7例患者总剂量50~56 Gy外, 总剂量均为60 Gy, 有12例放疗后完成辅助化疗1周期, 15例完成2周期, 3例完成3周期, 5例完成4周期, 6例完成6周期。回访截止2014年12月30日, 随访时间为半年到5年, OS平均26个月。同步放化疗结束2个月后复查头颅MRI, 评价胶质瘤残留灶, 完全缓解10例, 部分缓解18例, 无变化10例, 进展3例, 有效率68.3%。1年的生存率78.4%、2年的生存率56.8%、3年的生存率29.7%、4年的生存率13.5%, 5年的生存率5.4%。

2.2 影响疗效因素分析:

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后发现, 肿瘤病理分级、辅助化疗疗程数、放疗剂量是否达到60 Gy对OS有影响 (P≤0.05) (图1~3) 。

2.3 毒性反应:

并发症和不良反应:骨髓抑制发生率31.6%, 绝大部分为Ⅰ~Ⅱ度, 其他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乏力、腹泻、皮疹、头部胀痛等, 对症处理后可缓解。个别患者有局限性癫痫, 专科处理后未有严重后果。

3 讨论

脑胶质瘤手术完全切除机会小, 疗效不佳, 高分级胶质瘤预后更差, 术后1~3年内几乎全部复发[4]。有研究表明, 单独使用不完全手术切除治疗后5年无复发生存率19%, 如果加术后放疗可显著提高至46%, 所以脑胶质瘤的治疗以手术、放疗和化疗等多学科综合性治疗为主[5]。MRI模拟定位对脑胶质瘤的残留肿瘤灶显示清楚, 比较容易确定肿瘤灶范围和勾画肿瘤靶区, 与CT相比对胶质瘤残留灶的显示具有显著优势。适形调强放疗是可以提高肿瘤靶区剂量, 保护周围正常脑组织的一种较好的放疗技术。

近近期期国国内内文文献献提提示示放放、、化化疗疗的的综综合合治治疗疗对对脑脑胶胶质质瘤瘤术术后后残残留留治治疗疗效果较单纯放疗效果好。放疗开始后, 对血脑屏障造成一定程度损伤, 这时有利于化疗药物通过血脑屏障, 治疗可能获得更大利益[6]。并且一些化疗药物除了本身具有抗癌作用外还有放射增敏作用。脑胶质瘤目前最有效的化疗药物是替莫唑胺。该抗癌药物是口服二代烷化剂-咪唑四嗪类衍生物, 服用后迅速吸收, 不经过肝脏代谢广泛分布全身, 可以透过血脑屏障, 进入脑脊液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脑脊液浓度/血浆药物浓度30%~40%, 分布脑肿瘤组织的浓度大于正常脑组织的浓度。替莫唑胺进入体内分解为药物活性物质, 通过对DNA链的甲基化造成其单链或双链的断裂, 阻断DNA的复制, 造成肿瘤细胞的死亡。除外对肿瘤细胞的核酸、蛋白质、肽亲核区也发生作用, 具有广谱的抗肿瘤活性, 并且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少[7,8]。2年生存率是单纯放疗的2倍以上[9]。本组资料显示:手术后有肿瘤残留的患者如能接受足量的放疗剂量和辅助化疗, 生存期明显延长。另外, 胶质瘤Ⅳ级 (胶质母细胞瘤) 预后较胶质瘤Ⅲ级明显差, 有统计学意义 (表1) 。文献还报道脑胶质瘤肿瘤细胞要检测特定遗传标志 (MCMT基因改变) , 有MCMT基因改变即MGMT-提示烷化类敏感, 使用替莫唑胺有效。MGMT-脑胶质瘤患者服用替莫唑胺并且同步放疗的生存期较单纯放疗长 (21.7个月对12.7个月) [10]。本组是高分级脑胶质瘤术后残留病灶的患者, 手术减少了肿瘤负荷, 同步放化疗降低复发的概率和延长复发时间。治疗中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少, 多表现为骨髓抑制, 骨髓抑制发生率31.6%, 绝大部分为Ⅰ~Ⅱ度, 其他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乏力、腹泻、皮疹、头部胀痛等, 对症处理后可很快缓解。个别患者有局限性癫痫, 专科处理后未见严重并发症。

总之, MRI模拟定位、适形调强放疗对高分级脑胶质瘤是放疗技术革新, 有利肿瘤靶区的确定和治疗以及保护周围正常组织。放疗期间同步化疗, 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 能提高治疗有效率, 延长OS时间, 且安全性好, 不增加化疗毒性反应, 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可作为胶质瘤的有效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谷铣之, 殷蔚伯.肿瘤放射治疗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8:1123.

[2]胡逸民, 谷铣之.适形放射治疗-肿瘤放射治疗技术的进展[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1997, 6 (3) :8-11.

[3]邵滋汤.上颌窦恶性肿瘤CT/MRI图象融合靶区勾画的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2008.

[4]Central Brain Tumor Registry of the United States, 2008.

[5]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肿瘤学组.中国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胶质瘤诊断和治疗共识[R].2011.

[6]邓万凯, 陈健.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三维适行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08, 6 (1) :42-44.

[7]Newlands ES, Blackledge GRP.Phase l trial of temozolomide[J].Br J Cancer, 1992, 65 (2) :287-291.

[8]Dewit L.Combined treatment of radiation and Cisdiamminedich loroplatinum and clinical data[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e, 1987, 13 (3) :403-426.

[9]Stupp R, Mason WP.Radiotherapy plus concomitant and adjuwant temozolomide for glioblastoma[J].N Engl J Med, 2005, 352 (10) :987-996.

术后同步放化疗 篇6

关键词:宫颈癌,放化疗,中药,毒副反应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宫颈癌的发生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第一位。通过手术治疗多难以彻底切除病灶,术后发生复发的风险较大,在宫颈癌术后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于防止肿瘤复发尤为关键。目前,放化疗是宫颈癌术后常规的治疗方式,对于预防复发具有积极的价值。但是,由于放化疗对机体正常组织的损害,多会引起较多毒副反应,进而影响治疗的依从性和疗效。因此,应在放化疗的同时采取合理而有效的干预措施以保证治疗的顺利完成[1]。在下列研究中笔者分析了宫颈癌术后同步放化疗辅以中药内服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旨在为临床中宫颈癌术后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9月至2012年12月期间简阳市人民医院妇产科的110名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给予中药内服联合同步放化疗的观察组以及单独给与同步放化疗的对照组,每组各55例。观察组患者年龄42~58岁、平均(48.28±7.38)岁;对照组患者年龄41~60岁、平均(47.82±6.8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指标能够进行比较分析。

1.2 入选及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1)根据临床症状、阴道镜检查和病理组织活检确诊为宫颈癌;(2)接受手术治疗;(3)取得患者知情同意,签订知情同意书;(4)取得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2)合并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3)未能坚持随访者及失访者;(4)未取得知情同意者。

1.3 化疗方案

对照组:顺铂(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0813)20 mg/m2、静脉滴注、每周第1~5天给药;紫杉醇(重庆华立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060795)90 mg/m2、静脉滴注、每个疗程的第1、8天给药。28天为一个治疗周期,共进行4个疗程的治疗。

观察组:在顺铂+紫杉醇化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内服汤剂加减(鱼腥草15 g、黄芪12 g、党参12 g、白术8 g、甘草5 g、薏苡仁10 g)煎服,1/天。

1.4 观察指标

1.4.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免疫功能

治疗后4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免疫状态指标,包括CD3+、CD4+、CD8+、CD4+/CD8+、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NK细胞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含量。采集外周静脉血,CD3+、CD4+、CD8+、NK细胞含量检测时采用流式细胞技术,TNF-α含量检测时采用Elisa方法。抗体购买于美国Abcam公司。

1.4.2 两组患者化疗后的肿瘤内分泌指标

治疗后4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免疫状态指标,包括VEGFA和sFlt-1的含量。检测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试剂:上海西唐生物公司人Elisa试剂盒;美国Abcam公司的抗体。

1.4.3 两组患者的治疗安全性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安全性指标,包括发生恶心呕吐、头痛头晕、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及肝功能损害的例数。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NK、TNF-α、VEGFA、sFlt-1水平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恶心呕吐、头痛头晕、肾功能损害、心功能损害及肝功能损害等计数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卡方检验分析,检验标准: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缓解情况

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组的免疫功能指标CD3+(67.81±9.63)%、CD4+/CD8+(2.09±0.37)、NK(9.13±1.35)%、TNF-α(1.61±0.29)ng/L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5.192、5.723、4.829、6.281,P<0.05);肿瘤内分泌指标VEGFA(63.2±6.5)ratio明显低于对照组(t=6.882,P<0.05),sFlt-1水平(178.3±18.1)ratio明显高于对照组(t=6.125,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安全性指标

观察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7例,头痛头晕6例,肾功能损害2例,心功能损害3例,肝功能损害1例。总损害19例次(30.91%),明显少于对照组48例次(87.27%),总损害的发生情况进行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之一,早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一旦形成浸润癌则生长迅速、死亡率高[2]。手术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主要方法之一,主要主要针对早期宫颈癌患者癌细胞没有扩散,病灶单一的情况,但手术只能将肉眼看到的癌肿切除掉,不能将潜伏在体内的癌细胞完全清除干净,因此宫颈癌术后治疗防止癌细胞的复发、转移是非常关键的[3,4]。

放疗联合化疗的方式能够有效的杀死肿瘤细胞、减少肿瘤血液供应、缩小肿瘤体积,防止宫颈癌术后发生复发[5]。但是,放疗射线和化疗药物在杀死肿瘤细胞、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的组织和细胞造成损伤,进而损伤机体的免疫系统及靶器官的功能,造成一系列相关并发症的出现,影响放化疗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6]。从本文数据看出,单纯放化疗组恶心呕吐、头痛头晕、肾功能损害、心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例数较多,因此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以减少相关的毒副反应、保证治疗的依从性及效果就尤为重要。

中医学认为,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属于“带下病”的范畴,多为机体正气不足、内部湿热下注、外部邪毒入侵所致[7]。放化疗属中医“攻伐”范畴,对机体的损伤表现为热毒耗气伤阴,气血失调,伤及津液脏腑,影响骨髓,进而诸病丛生。治疗之法当以以清热解毒、利湿散结、标本兼顾为治疗原则[8],达到改善机体免疫状态、增强抗病毒能力[9]。

本研究中所采用的中药汤剂,鱼腥草、党参为君药行清热解毒、消脓排痈、利湿散结的作用,白术、黄芪、苡米为臣药,助党参补气养血,健脾利湿、益气扶正作用以及黄芪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甘草为使药,行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之功效,能够在宫颈癌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10]。一方面,能够有效的发挥抗癌效应、抑制肿瘤的侵润;另一方面,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减少化疗药物所造成的的毒副反应。从治疗安全性指标分析,中药汤剂辅助治疗明显缓解了放化疗所产生的毒副反应,各项数值与对照组比较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尤其是对肝、肾、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方面,效果更为明显。崔金玲等[11]在应用八珍汤加减治疗妇科肿瘤术后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的随机对照研究中,八珍汤加减治疗组总有效率(93.3%)、白细胞计数(4.06±0.31)×109/L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中医辅助治疗有利于造骨骼造血功能的恢复,缓解化疗所带来的白细胞减少症,增加患者体质。

目前中药辅助宫颈癌术后化疗的研究大多停留在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的研究上,而较少从免疫功能指标上进行深入探讨。宫颈癌瘤体本身会分泌大量的促进血管和淋巴管生成的细胞因子,其中VEGFA能够促进血管生成、sFlt-1能够抑制血管生成,其含量与肿瘤的复发密切相关;而在化疗过程中,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会直接影响免疫相关分子CD3、CD4、CD8的含量[12]。为此,笔者首先观察了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和肿瘤内分泌指标,以此来反应治疗的效果。由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的VE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CD3+、CD4+/CD8+、NK、TNF-α含量及sFlt-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这就说明观察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更好、血管生成受到抑制。另外,还观察了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头痛头晕、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及肝功能损害的例数均少于对照组。

术后同步放化疗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本研究选取的42例均为天水市第四人民医院肿瘤放疗科于2011年1月-2012年12月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1例, 研究组男14例, 女7例;年龄26-73岁, 平均 (51.34±5.26) 岁;肿瘤部位:胃体部8例, 胃食管结合部4例, 胃幽门部9例;肿瘤分期:Ⅲa期9例, Ⅲb期12例。对照组男12例, 女9例;年龄28-71岁, 平均 (50.62±5.47) 岁;肿瘤部位:胃体部8例, 胃食管结合部5例, 胃幽门部8例;肿瘤分期:Ⅲa期11例, Ⅲb期10例。比较两组年龄、肿瘤部位、体质量、肿瘤分期、性别等基本资料,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 (1) 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胃癌; (2) 均行根治性或相对根治性手术; (3) 预计生存时间≥6个月; (4) 血常规、心电图、肝肾肺功能正常; (5) 临床资料完整; (6) 对研究分组及干预措施知情, 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排除标准: (1) 有严重基础疾病者; (2) 有放疗、化疗禁忌者; (3) 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障碍者; (4) 依从性差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三维适形放疗干预, 具体方法: (1) 患者取仰卧位, 并采用真空负压带将其固定。 (2) 行模拟定位于增强CT扫描下, 并根据肿瘤的原发部位对靶区及危及器官进行勾画。 (3) 临床靶体积 (Clinical target volume, CTV) 包括淋巴结引流区和吻合口, 计划靶体积 (Planned target volume, PTV) 为CTV区域扩展0.5~0.8cm。 (4) PTV被95%等剂量曲线包绕, 并且向治疗计划系统传输, 制定治疗计划。 (5) 采用医科达BJ—6B型直线加速器产生的6MV-X射线进行放疗。 (6) 依据4野盒式共面技术, 进行0°, 90°, 180°, 270°方向射野, 5f/w, 1.8Gy/f, 总剂量45Gy/ (25f·5w) 。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步使用卡培他滨化疗干预, 具体方法:口服卡培他滨 (规格:500mg, 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20073024, 厂家: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 , 1250 (mg·m2) -1/次, 2次/d, 于饭后半小时吞服, 连用两周, 停用一周, 21d/周期。所有患者均进行3周期治疗。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 观察近期两组治疗效果。疗效评定:完全缓解 (complete remission, CR) :肿瘤完全消失并持续>1个月, 无新病灶;部分缓解 (Partial remission, PR) :肿瘤两径乘积减少>50%, 并持续>1个月, 无新病灶;稳定 (Stable, SD) :肿瘤两径乘积减少<50%, 或增大<25%, 并持续>1个月, 无新病灶;进展 (Progress, PD) :肿瘤两径乘积增加>25%或出现新病灶。总有效率= (CR+PR) /总例数。 (2) 观察两组生存、复发、转移情况。治疗结束后1年随访, 随访率为100%, 观察两组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情况, 随访3年, 随访率为100%, 观察1年、2年、3年生存率。 (3) 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治疗中出现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贫血、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记录并比较。

1.5 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数据行SPSS18.0软件处理, 两组生存、复发、转移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计数资料, 用百分率描述, x2检验。若P<0.05,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近期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7.14%,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详见表1:

2.2 两组生存、复发、转移情况比较

研究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分别为85.71%、66.67%、3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14%、33.33%、4.76% (P<0.05) ;研究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为9.52%、28.5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7.62%、61.90% (P<0.05) ;详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出现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贫血、恶心呕吐、腹泻分别为16 (76.19) 、5 (23.81) 、12 (57.14) 、10 (47.62) 、4 (19.05) 例 (%) 较对照组的14 (66.67) 、4 (19.05) 、12 (57.14) 、9 (42.86) 、3 (14.29) 略微升高, 但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我国在消化道肿瘤的死亡率中胃癌占首位, 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 由于早期胃癌症状不明显, 不易被诊断出, 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是进展期。目前, 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主要采用根治性手术, 然而, 患者在手术后易出现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 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因此应注重以手术、放疗、化疗等相结合的综合治疗, 提高患者生存率。

三维适形放疗主要通过将剂量分布在三维上, 使其和靶区一致, 从而加大肿瘤的照射剂量, 并且避免正常组织遭受高剂量照射, 使正常组织能够耐受, 进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卡培他滨是一种新型化疗治疗药物, 本身无细胞毒性, 在体内能够经磷酸化酶转化成5-氟尿嘧啶, 5-氟尿嘧啶具有毒性, 而肿瘤组织中磷酸化酶转较高, 卡培他滨主要作用于肿瘤部位, 从而降低5-氟尿嘧啶对人体细胞的危害, 且口服后能够迅速吸收。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卡培他滨化疗进行能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二者具有增敏协同作用, 能够促进三维适形放疗杀灭靶区, 降低患者术后肿瘤的进一步扩散及局部复发, 从而提高患者局部控制率[3,4]。

本研究对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卡培他滨化疗, 结果显示:研究组近期治疗效果、生存情况、局部复发情况、远处转移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提示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卡培他滨化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 减少不良反应, 提高生存率。综上所述, 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卡培他滨化疗能够有效提高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 延长生存时间,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探讨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卡培他滨化疗在进展期胃癌术后的临床应用。选取天水市第四人民医院肿瘤放疗科于2011年1月-2012年12月治疗的42例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1例, 对照组给予三维适形放疗干预, 研究组给予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卡培他滨化疗干预, 观察两组近期治疗效果、生存、复发、转移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14% (P<0.05) ;研究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分别为85.71%、66.67%、3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14%、33.33%、4.76% (P<0.05) ;研究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为9.52%、28.5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7.62%、61.90% (P<0.0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卡培他滨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术后临床效果好, 值得推广。

关键词:三维适形,卡培他滨,进展期胃癌术后

参考文献

[1]韩志义, 路树强, 杨致富, 等.进展期胃癌术后调强放疗联合同期化疗的初步结果[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0, 20 (08) :1222-1224.

[2]郭红伟, 靳秀丽, 魏桂芳, 等.进展期胃癌术后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宾化疗及同步放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癌症杂志, 2010, 20 (09) :699-702.

[3]陈琳琳.进展期胃癌术后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化疗的疗效观察[D].大连医科大学, 2014.

胃癌同步放化疗的临床疗效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观察病例为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43例不愿手术或未能手术的胃癌患者, 卡氏评分均≥80, 无远处转移, 常规检查均正常, 无放疗、化疗禁忌证。其中男32例, 女11例, 年龄57~78岁 (中位年龄65岁) 。肿瘤位于贲门23例, 胃体12例, 幽门8例。所有病例经胃镜检查以及CT检查后进行临床TNM分期 (根据1988年国际抗癌联合会UICC公布的TNM分期标准) , 其中Ⅰ期9例, Ⅱ期13例, Ⅲ期18例, Ⅳ期 (局部晚期) 3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 其中乳头与管状腺癌17例, 黏液腺与印戒细胞癌14例, 低分化腺癌10例, 未分化癌2例。

1.2 放疗

放疗采用钴60或6- 15MV直线加速器, CT定位, 放疗前患者服用与定位时相等量的流质饮食, 充分保证胃在放疗与定位时形态、容积的一致性, 从而保证靶区的准确性。勾画靶区, 部分患者经三维治疗计划系统DVH评价, PTV在95%等剂量线以上。靶区上界一般达膈顶, 贲门癌要包括食管下段;下界应根据浸润范围和转移淋巴结位置定 (一般在L1~L3) ;右界包括原发肿瘤 (原发胃窦病变右侧界常位于前正中线向右旁开6~7cm或更多) 、肝门淋巴结和幽门下和 (或) 胰十二指肠淋巴结;左界包括所有胃周淋巴结和脾门淋巴结 (胃窦远侧1/3病变脾门淋巴结转移几率较低, 靶区勾画时根据肿瘤侵犯部位而定) , 注意保护一侧肾;侧界、前界通常在前腹壁 (包括胃周淋巴结) ;后界大多数接近脊髓前界。放疗总剂量45~50.4Gy, 每周5 次, 每次1.8Gy。残留病灶可缩野追加10.8~18.0Gy。

1.3 化疗

化疗与放疗同步进行, 均采用ECF方案:5-Fu 400mg·m-2·d-1, 静脉输入, 连续5d;DDP 60mg·m-2, 静脉输入 (第1天) ;EPI 50mg·m-2, 静脉输入 (第1天) 。3~4周重复1次, 共4~6个疗程。

1.4 疗效评价

所有病例均胃镜复查, 按照WHO规定实体瘤疗效标准分为完全缓解 (CR) 、部分缓解 (PR) 、稳定 (NC) 和进展 (PD) , CR+PR为有效。

1.5 毒副反应

按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织 (RTOG) 的标准评定。

1.6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1.0软件包处理所得数据, 差异性检验采用Logrank法。

2 结 果

2.1 随访

随访截止到2007年12月, 随访12~89个月, 中位值40个月, 随访率为100%。

2.2 近期疗效

放化疗结束后2个月评价疗效。临床症状好转或消失39例 (90.7%) , 其中放化疗前上腹部疼痛不适发生率为65.1% (28/43) , 放化疗后为2% (1/43) ,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7.93, P<0.001) 。疼痛不适完全缓解85.7% (24/28) , 疼痛不适减轻为10.7% (3/28) 。放化疗对上腹部疼痛不适的缓解或减轻总有效率为96.4% (27/28) 。CT或胃镜复查提示CR占9.3% (4/43) , PR占79.1% (34/43) , NC占7.0% (3/43) , PD占4.7% (2/43) , 总有效率为88.4% (38/43) 。

2.3 远期生存率

1年生存率为79.1% (34/43) , 死亡9例 (7例衰竭死亡, 2例肠梗阻死亡) 。2年生存率为48.8% (21/43) , 死亡13例, 其中幽门梗阻1例, 大出血6例, 黄疸2例, 远处转移3例, 肠梗阻1例。3年生存率为30.2% (13/43) , 死亡8例, 其中衰竭3例, 远处转移2例, 大出血2例, 肠梗阻1例。

2.4 生存质量状况

疗程结束后KPS≥70者占90.7% (39/43) , KPS<70者占9.3% (4/43) 。

2.5 毒副反应

67.4% (29/43) 患者白细胞下降, 其中1级占37.2% (16/43) , 2级占23.3% (10/43) , 3级占7.0% (3/43) 。90.7% (39/43) 患者出现胃肠副反应, 其中1级占44.2% (19/43) , 2级占37.2% (16/43) , 3级占9.3% (4/43) 。未发现严重感染及肝肾功能异常者。以上毒副反应经辅助治疗和对症处理, 患者均可耐受, 无一例因严重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而中断治疗。无一例出现放射性脊髓炎、肝损伤后纤维化改变、胃穿孔、出血等后期反应。

2.6 复发转移情况

16.3% (7/43) 患者出现局部复发, 18.6% (8/43) 患者出现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11.6% (5/43) 患者出现肝转移, 11.6% (5/43) 患者出现其他部位远处转移。

2.7 三维治疗计划系统DVH评价

部分患者经三维治疗计划系统DVH评价, 结果95%等剂量线覆盖临床靶区, 即肿瘤床、淋巴引流区。双侧肾脏、脊髓、肝脏等危及器官 (OAR) 受照剂量均在规范要求以下, 见表1。

注:V20为20%的OAR体积受照剂量, V50为50%的OAR体积受照剂量, V100为100%的OAR体积受照剂量, Max为OAR最大点受照剂量

3 讨 论

多年来, 外科手术治疗被认为是胃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扩大手术切除范围和联合化疗成为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段。近几年来, 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辅以放疗、化疗已成为一种常规的治疗手段[2]。但对于病情进展已失去手术机会或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耐受或不愿手术的患者, 放疗联合化疗可以起到姑息减症、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的作用[3]。以往认为胃癌对放疗不敏感, 但目前研究[4]认为, 胃腺癌与其他上皮细胞恶性肿瘤一样对放疗较化疗更敏感, 放疗能够覆盖更多、更广的组织。给予40~45Gy的照射剂量对控制亚临床病灶有效, 而这个剂量用于上腹部是安全的[5]。局部小野照射可以耐受剂量为60Gy左右, 因此, 目前照射剂量多为45~50Gy[6]。文献[7]报道, 当照射剂量超过55Gy时, 有30%~40%的患者会出现放疗后并发症。本组照射野一般包括肿瘤病灶以及复发危险的淋巴引流区[8], 预防量为45~50Gy, 部分有残留病灶缩野追加到60~70Gy。目前的放疗技术已有很大提高, 对于原发灶本身进展或出现远处转移而不能手术的患者, 高剂量短程放疗能够缓解症状, 而放疗的副作用可以耐受。Macdonald等[9]的Ⅲ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实了胃癌术后放化疗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2004年ASCO会议已提出胃癌术后同步放化疗的标准方案。大量的研究[10,11,12,13] 表明, 胃癌单纯手术以及术后单放疗或单化疗对提高生存率并未有帮助。术后单纯放疗, 只能提高局部的控制率, 不能解决远处转移的问题;术后单纯化疗局部控制欠佳。所以, 同步放化疗治疗胃癌的观点目前趋于一致, 肯定了放化疗对胃癌的敏感性。本组1年生存率为79.1% (34/43) , 2年生存率为48.8% (21/43) , 3年生存率为30.2% (13/43) , 较文献[14,15]报道高, 这可能是本组早期病例所占比例较高的缘故。

本组90.7%的患者有轻重不等的胃肠道副反应, 经辅助治疗及对症处理绝大部分都能缓解, 只有1例患者不能耐受而终止治疗。但无一例出现胃穿孔和肠坏死。本组病例均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 67.4%的患者有轻重不等的白细胞下降, 经对症处理后均能恢复完成治疗。本组部分治疗前予营养支持的病例放化疗的急慢性毒性反应明显减轻, 患者对放化疗的耐受性提高。本组部分患者给予三维适形治疗, 其放化疗毒性反应相对较轻, 这可能是三维适形治疗提高了局部肿瘤剂量, 降低了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所以笔者建议, 有条件的患者尽量给予三维适形或调强治疗。

大肠癌术后辅助化疗 篇9

关键词: 大肠癌;化疗 【中图分类号】R73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049-01

大肠癌临床症状纷繁复杂,早期又十分隐匿,因此,早期诊断较难,临床上以大便习惯改变、腹痛、贫血为主要症状。很多病例发现时已属晚期,治疗效果差,病死率较高。化学治疗多用于进展期有转移的大肠癌,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措施,主要用于术前或术中,以利肿瘤的切除,减少癌肿扩散的机会;对DukesC期结肠癌术后做辅助性化疗;晚期病例姑息治疗。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大肠癌患者36例化学治疗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36例大肠癌患者,其中男16例,女20例;年龄33~82岁,平均58岁,病程0.5~2年。乳头状腺癌17例,管状腺癌8例,粘液腺癌7例,印戒细胞癌4例,其他2例。按TNM分期标准,Ⅰ期3例,Ⅱ期5例,Ⅲ期6例,Ⅳ期22例。

1.2 方法

1.2.1 联合化疗: 联合化疗具有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减少或延缓耐药性产生等优点,迄今已有不少联合化疗方案用于大肠癌的治疗,5-FU仍为大肠癌化疗的基础用药。①传统的MVF方案:即5-FU+VCR(长春新碱)+Me-CCNU(甲基环己亚硝脲)。5-FU10 mg/kg·d静脉注射,共5天,VCR 1 mg/m2静脉注射,第1天用1次,此两药均每5周重复1次;Me-CCNU 175 mg/m2,第1天口服,隔周重复。②FLE方案:5-FU+左旋咪唑。左旋咪唑原为驱虫剂,单一用药对大肠癌无抗肿瘤活性,但有国外临床研究显示此方案能降低Duke C期结肠癌患者术后复发率、死亡率,提高生存率,故有人推荐作为Ⅲ期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标准方案。此方案于大肠癌根治术后28天开始,5-FU 450 mg/m2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用5天,以后改为每周1次,连用48周。左旋咪唑50 mg,每8 h1次连服3天,每2周重复1次,共服1年[1]。③CF+5-FU方案:CF能够增强5-FU的抗肿瘤作用,提高大肠癌的缓解率。此治疗方案有多种剂量组合的报道,CF多用每天200 mg/m2×5天,5-FU每天370~500 mg/m2×5天,28天1个疗程,可连续用半年。但CF/FU方案的最佳剂量方案组合至今仍未确定。④5-FU+干扰素:5-FU与干扰素并用对多种实验性肿瘤包括人结肠癌细胞株有协调作用,机制尚不明了。一般为5-FU 750 mg/d,连续滴注5天,以后每周滴注1次;α-IFN 900万U皮下注射,每周3次。有报道此方案神经系统毒性反应达37%。还有人推荐在5-FU+CF基础上第1~7天加用INF 500~600万U/m2,加用INF组黏膜炎、腹泻和血小板下降比较明显。⑤FAM方案 即5-FU 500 mg/m2靜脉滴注,第1~5天。ADM(多柔比星)3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28天重复,MMC(丝裂霉素)6~8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8周为1疗程。⑥其他还有FAP方案(5-FU+ADM+DPP)、FMEA方案(5-FU+Me-CCNN+EPI)等。

1.2.2 局部化疗方案:(1)肠腔内化疗 患者按常规施行根治性手术,术中给予5-FU(30 mg/kg体重)注入癌瘤所在大肠腔内,按常规实施手术。术中肠腔化疗可提高C期大肠癌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并可减少肝转移,其机制是通过肠壁吸收5-FU进门静脉系统和引流的区域淋巴结,杀灭可能进入门静脉和区域淋巴结的癌细胞;同时肠腔内的5-FU可杀伤和消灭癌细胞,防止癌细胞扩散,有减少局部复发的可能性。(2)动脉灌注化疗 动脉灌注化疗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正确选择靶血管,是动脉灌注化疗成功的关键。经皮股动脉插管至肠系膜下动脉近端,行血管造影以明确载瘤肠段血管分布,用5-FU1g、丝裂霉素12 mg做选择性肠系膜下动脉及直肠上动脉灌注给药[2]。动脉灌注化疗的优点:使肿瘤供血动脉内注入高浓度化疗药物,使其痉挛、收缩、甚至闭塞细小血管,使癌巢坏死,缩小;手术中出血减少,且术中见肿瘤坏死主要出现在边缘区,与周围组织分界较清楚,少有致密粘连,有利于完整切除肿瘤;灌注化疗药物刺激局部瘤组织引起大量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加强对肿瘤的抑制作用,防止癌细胞扩散和转移,减少癌细胞术中种植;化疗药物经过静脉回流门腔静脉,可达到全身化疗目的;动脉化疗给药局限,选择性高,全身毒副作用少。(3)门静脉灌注化疗:大肠癌在原发灶根治术后5年内约50%发生肝转移。为预防肝转移,1979年Taylor等开始进行术后门静脉灌注5-FU的随机对照研究。其方法为,完成大肠癌切除后经大网膜静脉注入5-FU 250~500 mg,或者经胃网膜右静脉插管,引出腹壁外,待术后持续灌注5-FU 1 g/d,连续7天,同时加用5 000U肝素。门静脉灌注应用简便,毒性低、增加费用不多,采用该方法作为结肠癌术后的辅助化疗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但其临床结果至今仍存在争议。

(4)腹腔化疗:化疗药物可选用5-FU、MMC、DDP等,以5-FU应用最多。腹腔化疗要求大容量贯注,一般每次以1.5~2.0L为宜,保留23 h,24 h内大多由腹膜吸收完毕,连续5天为1个疗程。腹腔内反复注入大量化疗药物使其在腹腔内积蓄,增加了局部药物毒性,有的引起肠浆膜甚至肌层坏死。因此,应用过程中要严密观察腹部体征及白细胞计数变化。腹腔化疗的并发症与导管有关者有出血、肠穿孔、肠梗阻、液体外渗、腹腔和皮肤感染等,此外尚有白细胞减少、肺部感染等全身并发症。

2 结果

PR17例,SD14例,PD 5例,总有效率47.6%。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经对症治疗均于2~4 d内缓解。

3 讨论

大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有近半数的患者死于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根治术后的化疗即辅助化疗是大肠癌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降低复发率和提高生存率。关于辅助化疗的时机问题,一般在术后2~4周开始进行,此时肿瘤负荷较低,耐药细胞克隆比例较小。大肠癌就诊病例中约有20%~30%已属于Ⅵ期,单纯手术已经无法根治,因此必须综合考虑是否需要化疗[3]。为了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术后辅助化疗也被寄予了较高的期望。对术后辅助化疗与否至今仍存在争议。一些国外的肿瘤科医师则更倾向于术后给予辅助化疗。

参考文献

[1] 孙燕. 内科肿瘤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9.

[2] 潘泽亚,吴伯文,吴孟超.大肠癌肝转移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3):183.

[3] 顾晋,詹天成,姚云峰.结直肠癌的新辅助化疗.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7,14:629.

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 篇10

关键词:中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疗效,毒副反应

宫颈癌是全球妇女恶性肿瘤中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个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发展中国家妇女中其发病率居第一位,其中鳞癌占70%~80%。放射治疗一直是中晚期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单纯放疗5年生存率并未得到明显提高,主要原因是复发和转移。随着化疗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宫颈癌化疗合并放疗日益增多,为了了解同步放化疗的作用,我院将2005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顺铂同步化放疗组及顺铂联合紫杉醇组,比较三组的疗效和毒副作用,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05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中晚期浸润癌性宫颈癌患者120例:年龄<70岁,治疗前WBC≥4.0×109/L,心肝肾功能正常,无其他内科疾病,以前未进行过放疗和化疗。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临床分期按FIGO分期标准。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顺铂同步化放疗组及顺铂联合紫杉醇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三组临床资料相近,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

一组给予单纯放疗。顺铂组同步给予顺铂40mg/m2,每周1次,在放疗间歇期采用,共化疗6周期。顺铂联合紫杉醇组同步给予顺铂50mg/m2d1,紫杉醇135mg/m2d1,3~4周为1个疗程,共化疗3周期,放疗一开始同时进行。放疗方法:采用15MV~X线体外照射加192Ir高剂量率腔内后装治疗,先做全盆照射:每周5次,每次Dt1.8Gy或2Gy,宫旁总剂量Dt 25~30Gy。全盆照射结束后,盆腔大野中央挡铅4cm改盆腔四野外照射:每周4次,每次Dt1.8Gy或2Gy,宫旁总剂量Dt 15~20Gy。四野照射同时开始腔内后装治疗(后装当日不行体外照射):每周1次,宫腔与阴道治疗可同时或分别进行,每次A点6Gy,总剂量36~42Gy,放化疗期间用阿扎司琼止吐,监测血象,用吉粒芬生白治疗。

1.3 疗效观察

三组患者在放疗前、全盆外照射结束及腔内照射结束时均行妇科检查及B超,了解局部肿块消退情况及盆腔情况,放疗期间每天行阴道冲洗,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及B超,每周复查血常规1次,观察毒副反应并及时处理。治疗结束后门诊定期复查。

1.4 疗效评价

近期疗效按WHO对实体瘤的评价标准,肿瘤大小以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为准。疗效评价按WHO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变化(NC)及进展(PD),PR+CR为有效,NC+PD为无效。远期疗效以3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为评价标准。

1.5 毒性评价标准

采用WHO统一评价标准[1]。

1.6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资料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

放疗结束3个月复查,单纯放疗组有效率为67.5%,顺铂组为95.0%,顺铂联合紫杉醇组为97.5%,顺铂组与顺铂联合紫杉醇组和单放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顺铂组与顺铂联合紫杉醇组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注:Δ与单放组相比P<0.05;#与单放组相比P<0.05。

2.2 远期疗效

放射治疗结束后随访3年,3年生存率单放组为50.0%,顺铂组和顺铂联合紫杉醇组分别为72.5%和77.5%;局部复发率单放组为20.0%,顺铂组和顺铂联合紫杉醇组分别为7.5%和7.5%;远处转移率单放组为22.5%,顺铂组和顺铂联合紫杉醇组分别为10.0%和7.5%,见表3。

注:Δ与单放组相比P<0.05;#与单放组相比P<0.05。

2.3 毒副反应

治疗期间的毒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顺铂组和顺铂联合紫杉醇组的毒副反应明显高于单放组,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晚期并发症放射性直肠炎和放射性膀胱炎相似,无统计学差异,见表4。

3 讨论

中晚期宫颈癌的治疗效果至今仍较差,长期存活率不超过40%,复发者的存活率更低,不超过35%[1]。这主要是由于肿瘤的局部未控和复发,占60%~70%,其次是淋巴结转移和远处播散,可能是肿瘤体积大,乏氧细胞多,对放疗不敏感,常规放疗剂量不能完全消灭肿瘤细胞,而残存的肿瘤细胞通过加速再增殖很快复发,增加放疗剂量可提高盆腔控制率,但由于晚期并发症多,使剂量增加受到限制,而且放疗不能控制照射野以外的亚浸润灶[2]。近10余年来,随着新化疗药物的出现和综合治疗方式途径的探讨,同步化放疗被认为是晚期宫颈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尽管化疗药物对放疗增敏的机制还未完全明了,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可概括如下几点:(1)化疗可抑制放射损伤的修复,从而降低肿瘤细胞的再增殖。(2)缩小肿瘤的体积,促使乏氧细胞再氧合,增加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3)使更多的G0期细胞进入细胞周期[3]。顺铂是宫颈癌单一药物化疗中最有效的药物,总有效率达11%~23%,它可以使癌细胞同步处在G1/S期,能抑制放疗损伤细胞的修复能力,使乏氧细胞再氧合,增加癌组织的放射效应[4]。

在本研究中,顺铂组和顺铂联合紫杉醇组的近期疗效分别达到95.0%和97.5%,而单纯放疗组则为67.5%,与前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远期疗效方面,顺铂组和顺铂联合紫杉醇组的三年生存率分别为72.5%和77.5%,单纯放疗组则为50.0%。局部复发率单放组为20.0%,顺铂组和顺铂联合紫杉醇组分别为7.5%和7.5%,远处转移单放组为22.5%,顺铂组和顺铂联合紫杉醇组分别为10.0%和7.5%,单纯放疗组与同步放化疗的两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因此笔者认为同步放化疗能明显提高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但在毒副反应方面,本研究发现顺铂组和顺铂联合紫杉醇组的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这与刘少兵等[5]报道相仿。因此,在同步放化疗时笔者同时做了积极处理,放化疗期间用阿扎司琼止吐,监测血常规,用吉粒芬生白治疗,积极复查血常规,经过对症治疗后,患者均能继续治疗。顺铂联合紫杉醇组的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较顺铂组高,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由于样本数有限,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在远期毒副反应方面,三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以顺铂为主的同步化放疗治疗均能提高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生存率,降低盆腔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优于单纯放疗,在毒副反应方面虽然有着较强的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但经积极对症处理后,患者能耐受,未因此而中断治疗。但是由于本研究的样本数有限,同步化放疗的具体使用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Rein DT,Kurbacher CM,Breidenbach M,et al.Weekly carbo-platin and docetaxel for locally advanced primary and recurrentcervical cancer:a phase I study(J).Gynecol Oncol,2002,87(1):98-103.

[2]余健,张国楠,樊英.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50例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7,23(5):287-289.

[3]黄曼妮,吴令英,高菊珍,等.宫颈癌的同步放化疗(J).癌症进展杂志,2004,9(2):320-324.

[4]贾颖,瞿全新.宫颈癌同步放化疗临床应用进展(J).国外医学妇产科分册,2006,33(2):120-123.

上一篇:优化施工策略下一篇:健康教育下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