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放化疗法

2024-07-13

同步放化疗法(精选7篇)

同步放化疗法 篇1

摘要:目的 比较分析术前接受放疗法、化疗法及同步放化疗法治疗巨块型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探讨该期宫颈癌患者适宜的术前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36例巨块型宫颈癌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于术前接受放疗、化疗和同步放化疗,比较不同的术前治疗方法对手术疗效的影响。结果 同步放化疗组的治疗有效率(CR+PR)为64.37%,明显高于放疗组(36.56%)和化疗组(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方面,术前同步放化疗组与术前单纯放疗组和化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盆腔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和脉管癌栓方面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步放化疗有望成为今后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治疗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宫颈癌,巨块型,同步放化疗,术前

宫颈癌是仅次于乳腺癌的女性第二大恶性肿瘤,每年世界上约1/5的病例发生在中国,在某些地区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增长趋势,严重危害妇女的健康[1]。巨块型宫颈癌是一种预后不良的高危宫颈癌,其不易控制,易发生转移,5年生存率低[2]。一些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应用术前同步放化疗可以缩减肿瘤,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切除成功率[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01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巨块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术前采用放疗法、化疗法及同步放化疗法这三种不同的治疗方法,比较分析三种术前治疗方法对病灶的缩减作用、手术效果的影响,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以探索巨块型宫颈癌患者最优的术前治疗方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1年4月—2013年4月在本院收治的236例宫颈肿瘤最大径>4 cm的Ⅰb2~Ⅱb期巨块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术前同步放化疗组87例,术前单纯放疗组93例,术前单纯化疗组56例。其中Ⅰb2期134例,Ⅱa期62例,Ⅱb期40例。三组患者在年龄、肿瘤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和病理分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研究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同步放化疗组:术前先给予高剂量铱192腔内后装放疗,给予A点参考剂量为600 cGy/(次·周),共2~3次;腔内后装放疗期间给予奈达铂(NDP,20 mg/m2)及伍替加氟(IPP,300 mg/m2)联合化疗。化疗组:从疗程的第1天到第5天以NDP 30 mg/m2及IPP 400 mg/m2联合化疗。放疗组:术前单纯行腔内后装放疗,使用的机型、A点剂量及治疗方法与术前同步放化疗组相同。

于三种治疗方法结束后第7~10天进行疗效评价,术前治疗结束后第10~14天行宫颈癌根治术,对术后所获标本进行详细的病理分析。

1.2.2 评价标准:

采用国际抗癌联盟(UICC)疗效制定标准[4]来评价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按照治疗效果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病灶稳定(SD)和疾病进展(PD)。有效率为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之和;CR为所有已知病灶消失并无新病灶出现,PR为肿瘤最大半径之和减少30%,并保持4周以上。无效率指的是病情无任何缓解或病情进展,PD为最大半径之和增加超过20%或出现新病灶,SD为所有其他变化归为病情稳定。

通过比较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情况评估三种术前治疗方式的副反应。根据术中探查、术后病理评价不同治疗方法对盆腔淋巴结转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灶周边脉管系统及周围器官浸润的影响作用。

1.3 统计方法

采用Epidata进行双盲法录入。采用SPSS 16.0和Excel2007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

1.4 质量控制

严格按照纳入标准选择病例。调查表由已培训的调查员填写,填写后由专人审核,并随机抽取10%的原始数据进行数据核实,以减少信息录入误差。

2 结果

2.1 不同术前治疗方法对宫颈肿瘤缩减作用的比较

由表1可见,放疗组、化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患者的肿瘤缩减有效率之间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793,P=0.001);三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36.56%、42.86%和64.37%。而CR率和PR率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χ2=5.023,P=00.081;χ2=2.099,P=0.350)。

2.2 不同治疗方法副作用比较

由表2可见,在此次研究中,三组患者先期治疗后的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没威胁到生命。三种术前治疗方法对骨髓抑制作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白细胞的杀伤作用上,放疗组(25.81%)比化疗组(80.36%)及同步放化疗组(88.51%)对骨髓的抑制作用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543,P=0.000)。三种术前治疗方法对消化道的副反应以食欲不振发生率最高,放疗组(47.31%)比化疗组(100.00%)、同步放化疗组(100.00%)食欲不振的发生率显著

注:“-”为1/4格子的理论频数<5,只能用Fisher检验。

衰3不同术前治疗方法后宫颈癌的手术效果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087,P=0.000)。

2.3 三种术前治疗方法对手术影响的综合评价

2.3.1 三种术前治疗方法手术效果比较:

由表3可见,盆腔淋巴结转移在放疗组、化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的发生率分别为25.81%、14.29%和10.34%,三组相比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73,P=0.019)。宫旁浸润、脉管癌栓在放疗组、化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722,P=0.035;χ2=15.256,P=0.000)。

2.3.2 三种术前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由表4可见,在手术并发症的比较中,术中膀胱损伤、输尿管损伤、直肠损伤和髂血管损伤的发生率在三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为1/4格子的理论频数<5,只能用Fisher检验。

3 讨论

3.1 同步放化疗组对肿瘤缩减作用明显高于其他两组

本研究采用CR、PR、SD、PR和有效率评价不同治疗方法术前治疗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放疗组、化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患者的肿瘤缩减有效率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有效率分别为36.56%、42.86%和64.37%。提示同步放化疗组的近期有效率远远高于其他两组,与其他研究报道一致[5],进一步说明了在巨块型宫颈癌术前辅助治疗中,同步放化疗方案对于控制局部病灶、消灭亚临床病灶有极大的优势,在为手术创造条件的同时不增加手术难度,有待进一步观察其远期疗效[2]。可能的原因是放疗和化疗同时进行的时候具有协同作用。由于在人体内不同的肿瘤细胞处于不同的细胞周期,对放射线的敏感性不一致,但同步放化疗后可以同步不同细胞周期的细胞,增加对

放射线的敏感性。化疗还能通过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毒性、细胞周期的同步化和抑制亚致死放射损伤修复增加放射剂量反应曲线的梯度来促进肿瘤细胞死亡[6]。

3.2 同步放化疗组的副作用较强,但能耐受

本研究结果显示,同步放化疗组在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副反应发生率方面均高于放疗组和化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同步放化疗是在放疗的同期加入化疗,其毒副反应高于单纯放射治疗和化疗。Lorvidhaya等[7]认为同步放化疗对骨髓造血的抑制,血小板减少和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也高于单纯放疗。虽然同步放化疗的副作用要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但是有研究报道术前给予局部放疗同步全身化疗对于控制局部病灶、消灭亚临床病灶有极大的优势,为手术创造条件的同时不增加手术难度[8]。且这种副作用对大多数患者来说是可以耐受的,且经过对症处理后可以缓解或消失,不影响治疗进程,也不会影响手术的进行[1]。这可能与同步放化疗所采用的方案、疗程及放化疗的剂量有关系。

3.3 实施同步放化疗后手术效果好,并发症与其他两组一样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比较上述三种方法对手术效果影响的差异,发现三种术前治疗方法对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及宫旁浸润、宫旁脉管癌栓的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似[9]。提示术后病理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及宫旁浸润、宫旁脉管癌栓的发生率同步放化疗组均明显低于单纯放疗组;但膀胱损伤、输尿管损伤、直肠损伤和髂血管损伤无明显差异。进一步提示术前同步放化疗能控制局部病灶,消退宫旁浸润,消灭亚临床病灶[10]。其可能的机制是同步放化疗能使肿瘤细胞与放射敏感性同步化,可严重干扰肿瘤细胞亚致死损伤后的细胞DNA修复,能使放疗增敏,且控制了放射区域以外的亚临床转移或没有被发现的转移灶[11]。

综上所述,同步放化疗在缩减肿瘤体积、减轻手术难度方面较其他两种治疗方式更为有效,有望成为今后巨块型宫颈癌术前治疗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康德凡,李冰.早期巨块型宫颈癌术前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08,16(1):59-79.

[2]吴淑卿,妹仲秋,陈芹,等.同步放化疗用于宫颈癌术前辅助治疗的疗效分析[J].河北医学,2008,14(12):1448-1451.

[3]陈惠祯.实用妇科肿瘤手术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51-53.

[4]Burger R A,Sill M W,Monk B J,et al.Phase II trial of bevacizumab in persistent or recurrent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or primary peritoneal cancer:a gynecologic oncology group study[J].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07,25(33):5165-5171.

[5]连利娟主编.林巧稚妇科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55-157.

[6]Vokes E E,Weichselbaum R R.Concomitant chemoradiotherapy:rationale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in patients with solid tumors[J].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1990,8(5):911-934.

[7]Lorvidhaya V,Chitapanarux I,Sangruchi S,et al.Concurrent mitomycin C,5-fluorouracil,and radi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locally advanced carcinoma of the cervix:a randomized tria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Biology Physics,2003,55(5):1226-1232.

[8]陈慧君,吴绪峰,梁川,等.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2007,34(4):226-229.

[9]冯艳玲,刘富元,高克非.术前放化疗对早期巨块型宫颈癌的疗效[J].现代肿瘤医学,2005,13(6):779-781.

[10]黄懿,黄雪坤,黄浩.同步放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研究进展[J].医学临床研究,2006,23(7):1148-1151.

[11]刘飞,郭美君,苏日娜.宫颈癌的同步放化疗与新辅助化疗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6(1):1148-1151.

胃癌同步放化疗的临床疗效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观察病例为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43例不愿手术或未能手术的胃癌患者, 卡氏评分均≥80, 无远处转移, 常规检查均正常, 无放疗、化疗禁忌证。其中男32例, 女11例, 年龄57~78岁 (中位年龄65岁) 。肿瘤位于贲门23例, 胃体12例, 幽门8例。所有病例经胃镜检查以及CT检查后进行临床TNM分期 (根据1988年国际抗癌联合会UICC公布的TNM分期标准) , 其中Ⅰ期9例, Ⅱ期13例, Ⅲ期18例, Ⅳ期 (局部晚期) 3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 其中乳头与管状腺癌17例, 黏液腺与印戒细胞癌14例, 低分化腺癌10例, 未分化癌2例。

1.2 放疗

放疗采用钴60或6- 15MV直线加速器, CT定位, 放疗前患者服用与定位时相等量的流质饮食, 充分保证胃在放疗与定位时形态、容积的一致性, 从而保证靶区的准确性。勾画靶区, 部分患者经三维治疗计划系统DVH评价, PTV在95%等剂量线以上。靶区上界一般达膈顶, 贲门癌要包括食管下段;下界应根据浸润范围和转移淋巴结位置定 (一般在L1~L3) ;右界包括原发肿瘤 (原发胃窦病变右侧界常位于前正中线向右旁开6~7cm或更多) 、肝门淋巴结和幽门下和 (或) 胰十二指肠淋巴结;左界包括所有胃周淋巴结和脾门淋巴结 (胃窦远侧1/3病变脾门淋巴结转移几率较低, 靶区勾画时根据肿瘤侵犯部位而定) , 注意保护一侧肾;侧界、前界通常在前腹壁 (包括胃周淋巴结) ;后界大多数接近脊髓前界。放疗总剂量45~50.4Gy, 每周5 次, 每次1.8Gy。残留病灶可缩野追加10.8~18.0Gy。

1.3 化疗

化疗与放疗同步进行, 均采用ECF方案:5-Fu 400mg·m-2·d-1, 静脉输入, 连续5d;DDP 60mg·m-2, 静脉输入 (第1天) ;EPI 50mg·m-2, 静脉输入 (第1天) 。3~4周重复1次, 共4~6个疗程。

1.4 疗效评价

所有病例均胃镜复查, 按照WHO规定实体瘤疗效标准分为完全缓解 (CR) 、部分缓解 (PR) 、稳定 (NC) 和进展 (PD) , CR+PR为有效。

1.5 毒副反应

按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织 (RTOG) 的标准评定。

1.6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1.0软件包处理所得数据, 差异性检验采用Logrank法。

2 结 果

2.1 随访

随访截止到2007年12月, 随访12~89个月, 中位值40个月, 随访率为100%。

2.2 近期疗效

放化疗结束后2个月评价疗效。临床症状好转或消失39例 (90.7%) , 其中放化疗前上腹部疼痛不适发生率为65.1% (28/43) , 放化疗后为2% (1/43) ,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7.93, P<0.001) 。疼痛不适完全缓解85.7% (24/28) , 疼痛不适减轻为10.7% (3/28) 。放化疗对上腹部疼痛不适的缓解或减轻总有效率为96.4% (27/28) 。CT或胃镜复查提示CR占9.3% (4/43) , PR占79.1% (34/43) , NC占7.0% (3/43) , PD占4.7% (2/43) , 总有效率为88.4% (38/43) 。

2.3 远期生存率

1年生存率为79.1% (34/43) , 死亡9例 (7例衰竭死亡, 2例肠梗阻死亡) 。2年生存率为48.8% (21/43) , 死亡13例, 其中幽门梗阻1例, 大出血6例, 黄疸2例, 远处转移3例, 肠梗阻1例。3年生存率为30.2% (13/43) , 死亡8例, 其中衰竭3例, 远处转移2例, 大出血2例, 肠梗阻1例。

2.4 生存质量状况

疗程结束后KPS≥70者占90.7% (39/43) , KPS<70者占9.3% (4/43) 。

2.5 毒副反应

67.4% (29/43) 患者白细胞下降, 其中1级占37.2% (16/43) , 2级占23.3% (10/43) , 3级占7.0% (3/43) 。90.7% (39/43) 患者出现胃肠副反应, 其中1级占44.2% (19/43) , 2级占37.2% (16/43) , 3级占9.3% (4/43) 。未发现严重感染及肝肾功能异常者。以上毒副反应经辅助治疗和对症处理, 患者均可耐受, 无一例因严重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而中断治疗。无一例出现放射性脊髓炎、肝损伤后纤维化改变、胃穿孔、出血等后期反应。

2.6 复发转移情况

16.3% (7/43) 患者出现局部复发, 18.6% (8/43) 患者出现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11.6% (5/43) 患者出现肝转移, 11.6% (5/43) 患者出现其他部位远处转移。

2.7 三维治疗计划系统DVH评价

部分患者经三维治疗计划系统DVH评价, 结果95%等剂量线覆盖临床靶区, 即肿瘤床、淋巴引流区。双侧肾脏、脊髓、肝脏等危及器官 (OAR) 受照剂量均在规范要求以下, 见表1。

注:V20为20%的OAR体积受照剂量, V50为50%的OAR体积受照剂量, V100为100%的OAR体积受照剂量, Max为OAR最大点受照剂量

3 讨 论

多年来, 外科手术治疗被认为是胃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扩大手术切除范围和联合化疗成为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段。近几年来, 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辅以放疗、化疗已成为一种常规的治疗手段[2]。但对于病情进展已失去手术机会或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耐受或不愿手术的患者, 放疗联合化疗可以起到姑息减症、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的作用[3]。以往认为胃癌对放疗不敏感, 但目前研究[4]认为, 胃腺癌与其他上皮细胞恶性肿瘤一样对放疗较化疗更敏感, 放疗能够覆盖更多、更广的组织。给予40~45Gy的照射剂量对控制亚临床病灶有效, 而这个剂量用于上腹部是安全的[5]。局部小野照射可以耐受剂量为60Gy左右, 因此, 目前照射剂量多为45~50Gy[6]。文献[7]报道, 当照射剂量超过55Gy时, 有30%~40%的患者会出现放疗后并发症。本组照射野一般包括肿瘤病灶以及复发危险的淋巴引流区[8], 预防量为45~50Gy, 部分有残留病灶缩野追加到60~70Gy。目前的放疗技术已有很大提高, 对于原发灶本身进展或出现远处转移而不能手术的患者, 高剂量短程放疗能够缓解症状, 而放疗的副作用可以耐受。Macdonald等[9]的Ⅲ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实了胃癌术后放化疗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2004年ASCO会议已提出胃癌术后同步放化疗的标准方案。大量的研究[10,11,12,13] 表明, 胃癌单纯手术以及术后单放疗或单化疗对提高生存率并未有帮助。术后单纯放疗, 只能提高局部的控制率, 不能解决远处转移的问题;术后单纯化疗局部控制欠佳。所以, 同步放化疗治疗胃癌的观点目前趋于一致, 肯定了放化疗对胃癌的敏感性。本组1年生存率为79.1% (34/43) , 2年生存率为48.8% (21/43) , 3年生存率为30.2% (13/43) , 较文献[14,15]报道高, 这可能是本组早期病例所占比例较高的缘故。

本组90.7%的患者有轻重不等的胃肠道副反应, 经辅助治疗及对症处理绝大部分都能缓解, 只有1例患者不能耐受而终止治疗。但无一例出现胃穿孔和肠坏死。本组病例均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 67.4%的患者有轻重不等的白细胞下降, 经对症处理后均能恢复完成治疗。本组部分治疗前予营养支持的病例放化疗的急慢性毒性反应明显减轻, 患者对放化疗的耐受性提高。本组部分患者给予三维适形治疗, 其放化疗毒性反应相对较轻, 这可能是三维适形治疗提高了局部肿瘤剂量, 降低了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所以笔者建议, 有条件的患者尽量给予三维适形或调强治疗。

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 篇3

关键词:中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疗效,毒副反应

宫颈癌是全球妇女恶性肿瘤中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个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发展中国家妇女中其发病率居第一位,其中鳞癌占70%~80%。放射治疗一直是中晚期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单纯放疗5年生存率并未得到明显提高,主要原因是复发和转移。随着化疗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宫颈癌化疗合并放疗日益增多,为了了解同步放化疗的作用,我院将2005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顺铂同步化放疗组及顺铂联合紫杉醇组,比较三组的疗效和毒副作用,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05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中晚期浸润癌性宫颈癌患者120例:年龄<70岁,治疗前WBC≥4.0×109/L,心肝肾功能正常,无其他内科疾病,以前未进行过放疗和化疗。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临床分期按FIGO分期标准。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顺铂同步化放疗组及顺铂联合紫杉醇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三组临床资料相近,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

一组给予单纯放疗。顺铂组同步给予顺铂40mg/m2,每周1次,在放疗间歇期采用,共化疗6周期。顺铂联合紫杉醇组同步给予顺铂50mg/m2d1,紫杉醇135mg/m2d1,3~4周为1个疗程,共化疗3周期,放疗一开始同时进行。放疗方法:采用15MV~X线体外照射加192Ir高剂量率腔内后装治疗,先做全盆照射:每周5次,每次Dt1.8Gy或2Gy,宫旁总剂量Dt 25~30Gy。全盆照射结束后,盆腔大野中央挡铅4cm改盆腔四野外照射:每周4次,每次Dt1.8Gy或2Gy,宫旁总剂量Dt 15~20Gy。四野照射同时开始腔内后装治疗(后装当日不行体外照射):每周1次,宫腔与阴道治疗可同时或分别进行,每次A点6Gy,总剂量36~42Gy,放化疗期间用阿扎司琼止吐,监测血象,用吉粒芬生白治疗。

1.3 疗效观察

三组患者在放疗前、全盆外照射结束及腔内照射结束时均行妇科检查及B超,了解局部肿块消退情况及盆腔情况,放疗期间每天行阴道冲洗,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及B超,每周复查血常规1次,观察毒副反应并及时处理。治疗结束后门诊定期复查。

1.4 疗效评价

近期疗效按WHO对实体瘤的评价标准,肿瘤大小以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为准。疗效评价按WHO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变化(NC)及进展(PD),PR+CR为有效,NC+PD为无效。远期疗效以3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为评价标准。

1.5 毒性评价标准

采用WHO统一评价标准[1]。

1.6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资料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

放疗结束3个月复查,单纯放疗组有效率为67.5%,顺铂组为95.0%,顺铂联合紫杉醇组为97.5%,顺铂组与顺铂联合紫杉醇组和单放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顺铂组与顺铂联合紫杉醇组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注:Δ与单放组相比P<0.05;#与单放组相比P<0.05。

2.2 远期疗效

放射治疗结束后随访3年,3年生存率单放组为50.0%,顺铂组和顺铂联合紫杉醇组分别为72.5%和77.5%;局部复发率单放组为20.0%,顺铂组和顺铂联合紫杉醇组分别为7.5%和7.5%;远处转移率单放组为22.5%,顺铂组和顺铂联合紫杉醇组分别为10.0%和7.5%,见表3。

注:Δ与单放组相比P<0.05;#与单放组相比P<0.05。

2.3 毒副反应

治疗期间的毒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顺铂组和顺铂联合紫杉醇组的毒副反应明显高于单放组,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晚期并发症放射性直肠炎和放射性膀胱炎相似,无统计学差异,见表4。

3 讨论

中晚期宫颈癌的治疗效果至今仍较差,长期存活率不超过40%,复发者的存活率更低,不超过35%[1]。这主要是由于肿瘤的局部未控和复发,占60%~70%,其次是淋巴结转移和远处播散,可能是肿瘤体积大,乏氧细胞多,对放疗不敏感,常规放疗剂量不能完全消灭肿瘤细胞,而残存的肿瘤细胞通过加速再增殖很快复发,增加放疗剂量可提高盆腔控制率,但由于晚期并发症多,使剂量增加受到限制,而且放疗不能控制照射野以外的亚浸润灶[2]。近10余年来,随着新化疗药物的出现和综合治疗方式途径的探讨,同步化放疗被认为是晚期宫颈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尽管化疗药物对放疗增敏的机制还未完全明了,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可概括如下几点:(1)化疗可抑制放射损伤的修复,从而降低肿瘤细胞的再增殖。(2)缩小肿瘤的体积,促使乏氧细胞再氧合,增加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3)使更多的G0期细胞进入细胞周期[3]。顺铂是宫颈癌单一药物化疗中最有效的药物,总有效率达11%~23%,它可以使癌细胞同步处在G1/S期,能抑制放疗损伤细胞的修复能力,使乏氧细胞再氧合,增加癌组织的放射效应[4]。

在本研究中,顺铂组和顺铂联合紫杉醇组的近期疗效分别达到95.0%和97.5%,而单纯放疗组则为67.5%,与前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远期疗效方面,顺铂组和顺铂联合紫杉醇组的三年生存率分别为72.5%和77.5%,单纯放疗组则为50.0%。局部复发率单放组为20.0%,顺铂组和顺铂联合紫杉醇组分别为7.5%和7.5%,远处转移单放组为22.5%,顺铂组和顺铂联合紫杉醇组分别为10.0%和7.5%,单纯放疗组与同步放化疗的两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因此笔者认为同步放化疗能明显提高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但在毒副反应方面,本研究发现顺铂组和顺铂联合紫杉醇组的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这与刘少兵等[5]报道相仿。因此,在同步放化疗时笔者同时做了积极处理,放化疗期间用阿扎司琼止吐,监测血常规,用吉粒芬生白治疗,积极复查血常规,经过对症治疗后,患者均能继续治疗。顺铂联合紫杉醇组的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较顺铂组高,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由于样本数有限,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在远期毒副反应方面,三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以顺铂为主的同步化放疗治疗均能提高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生存率,降低盆腔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优于单纯放疗,在毒副反应方面虽然有着较强的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但经积极对症处理后,患者能耐受,未因此而中断治疗。但是由于本研究的样本数有限,同步化放疗的具体使用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Rein DT,Kurbacher CM,Breidenbach M,et al.Weekly carbo-platin and docetaxel for locally advanced primary and recurrentcervical cancer:a phase I study(J).Gynecol Oncol,2002,87(1):98-103.

[2]余健,张国楠,樊英.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50例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7,23(5):287-289.

[3]黄曼妮,吴令英,高菊珍,等.宫颈癌的同步放化疗(J).癌症进展杂志,2004,9(2):320-324.

[4]贾颖,瞿全新.宫颈癌同步放化疗临床应用进展(J).国外医学妇产科分册,2006,33(2):120-123.

食管癌同步放化疗的研究进展 篇4

1 不联合手术的同期放化疗

过去对于临床分期较晚及不愿意选择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首选放射治疗, 但其5年生存率仅10%左右, 在2008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 (NCCN) 指南第1版中已明确推荐50.4Gy放疗联合氟尿嘧啶/顺铂的同步放化疗方案。

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非手术食管癌在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方面均明显提高。RTOG85-01[2]试验最早将同步放化疗确立为非手术局部进展期食管癌治疗模式, 该试验中单纯放疗组剂量为64Gy、32分次、45d, 同期放化疗组为放疗剂量为50Gy、25分次、35d, 同步化疗采用DDP 175mg/m2, d1, 5-Fu1000mg/ (m2·d) 持续静脉滴注 (d1~4) , 放疗后再行3周期的化疗, 结果同步组与单纯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26%与0, 局部复发率为25%与37%, 显示了同步放化疗生存期明显延长、局部复发率降低。国内学者在这方面也进行了一些较大样本的研究。陈尔成等[3]将不能手术的行单纯放疗的132例中晚期食管鳞癌患者与配对的同期放化疗132例进行对比研究, 化疗采用DDP+5-FU方案, 放疗以常规分割方式进行, 总剂量50~64Gy, 结果显示与单纯放疗组相比, 同期放化疗组可明显降低局部复发率 (48.5%和66.7%) , 并显著提高KPS评分至90分、T3、N1、M0期亚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 同时该研究结果也显示了T4、M1b期患者并不能从同期放化疗中明显获益, 另外3~4级骨髓抑制、食管炎发生率明显升高。谢志原等[4]进行非随机选择配对研究, 同步放化疗组与单纯放疗组各70例, 化疗采用替加氟500mg/m2 (d1~5, d29~33) +卡铂200mg/m2 (d1, 29) 方案, 常规分割放疗, 总剂量60~66Gy, 同步放化疗组局部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纯放疗组 (42.9%和60.0%) , T3、N1、M0期亚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也显著提高。

临床研究也表明对于局部晚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手术治疗效果相当。Chiu PW等[5]对80例患者进行了多中心前瞻性随机研究, 对其中的36例采取同步放化疗, 化疗用DDP+5-FU方案, 常规分割放疗总剂量为50~60Gy, 另44例采用标准食管癌切除术治疗, 结果两组2年生存率分别为58.3%和54.5%, 差异无显著性, 说明两种方式治疗的生存率相当。对于Ⅱ期食管癌标准治疗方式为根治术联合广泛淋巴结清扫, 而同期放化疗也可作为替代的选择治疗方法, 特别是伴有合并症的患者。

近年来关于食管癌的同步放化疗的研究将重点放在两者如何具体联合应用方面, 目的为了尽量提高局控率, 而一些研究[6,7]结果也提示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 (或适形放疗) 同步化疗可能在提高局控率和延长患者生存期上可能有优势。

2 术前同期放化疗加手术治疗

术前同步放化疗后手术切除的方法最早是Franklin等提出并成功应用于肛管癌的治疗, 之后才逐渐在食管癌的治疗中进行尝试。近年来很多学者在这方面展开研究, 并取得了一些有积极意义的结果, 国内外的多个Meta分析结果表明术前放化疗与单纯手术相比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Fiorica等[8]纳入6个重要的Ⅲ期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严格Meta分析, 结果证明与单纯手术相比, 术前同步放化疗后手术可显著降低食管癌患者的3年病死率 (OR=0.53, 95%CI为0.31~0.95, P<0.05) , 而手术时的临床分期也有显著降低 (OR=0.43, CI为0.26~0.72, P<0.05) , 研究结果虽然倾向于支持术前同步放化疗, 但同时术后病死率也明显提高, 提示对术后并发症的增加也应加强重视。金海林等[9]纳入12个随机对照实验, 涉及1544例食管癌患者, Meta分析结果表明在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方面, 术前联合放化疗均明显高于单纯手术, OR分别为1.28、1.84、1.53, 95%CI和P值分别为 (1.01~1.64, P=0.05;1.29~2.63, P=0.00;1.17~2.00, P=0.00) , 术前放化疗也明显降低了局部复发率 (OR=0.64, 95%CI为0.41~0.99, P=0.04) , 但同时术前放化疗术后病死率有所增加, 而术后并发症并未增加, 对肿瘤远处转移也无明显影响。朱炜[10]纳入9篇文献, 包含1156例可切除的早中期食管癌患者, 干预措施包括术前同期放化疗及序贯放化疗, 结果术前放化疗组3年生存率明显提高 (OR=1.30, 95%CI为1.07~1.57, P=0.008) , 但两组术后局部复发率 (相对危险度RR=0.75, 95%CI为0.50~1.12, P=0.162) 。

5-FU+DDP是目前最为常用的食管癌化疗方案, 同样也是同步放化疗中的基本化疗方案, 新药应用较少, 放疗总剂量通常在40Gy左右。彭林等[11]以随机抽签的方式将80例术前临床分期为ⅡB、Ⅲ期食管鳞癌患者分为两组, 综合治疗组采用5-FU (500 mg/m2, d1~5) +DDP (75 mg/m2, d1) 化疗方案, 放疗为常规分割照射总剂量40Gy, 对照组单纯采取手术治疗, 结果两组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97.5%和90%, 综合治疗组TNM分期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40% (16/40) 和25% (10/40) , 综合治疗组明显较优,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金芳玲等[12]进行的随机对照研究中, 采取相同的化疗方案, 放疗总剂量为50Gy, 结果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3.3%、65.2%、42.8%, 单纯手术组为80.0%、41.6%、25.0%,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前者可明显改善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总生存率, 且术后并发症未明显增加。

总的来说, 术前同步放化疗的优点一方面可降低术前肿瘤分期、消除亚临床远处转移灶、减少术中肿瘤细胞的种植转移、提高手术切除成功率, 另一方面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延长术后患者生存期、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 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有增加术后病死率的风险, 而且对术前同步放化疗无效的食管癌患者来说手术切除的时机受影响, 甚至可能会导致病情进展[13]。

3 术后同期放化疗

术后同步放化疗是食管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与术前同步放化疗的广泛研究相比, 术后同步放化疗开展相对较晚, 有关其临床报道尤其是其与单纯手术的随机对照研究较少。与西方学者相比, 包括中国和日本等东方学者更倾向于支持术后辅助化疗和/或放疗在食管癌治疗中的有效性[14]。Shimizu等[15]对比了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术后同步放化疗与配对的单纯手术临床疗效, 结果术后同步放化疗5年生存率与局部复发率分别为35.7%与50%, 单纯手术分别为28.5%与57%, 差异无显著性, 但由于该研究入选样本量过小, 因此证据级别较低。国内张超南等[16]将可手术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手术组 (40例) 和术后放化疗组 (38例) , 术后平均随访时间41.7个月, 结果术后放化疗组3、5年分别为77.2%、53.8%, 单纯手术组分别为52.6%、37.5%, 差异有显著性, 另外两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0.5%和42.5%, 术后放化疗组明显低于单纯手术组, 而两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该研究结论是合理应用术后放化疗有助于提高中晚期食管癌的长期生存率。

在与术后放疗的对比研究中, 术后同步放化疗是否有优势报道不一。仲琴等[17]将食管中段和 (或) 上段癌术后伴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随机分为同期放化疗组与单纯放疗组, 预防性放疗总剂量均为54Gy/27次, 化疗方案为5-FU (2000 mg/m2, d1~4, d29~32) +DDP (75mg/m2, d1, d29) 结果同期放化疗组虽然毒性反应增加, 但患者均可耐受, 而且与单纯放疗组性比, 有提高生存率的趋势。关春文等[18]随机将56例Ⅲ期胸段食管鳞癌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患者分为术后放疗组和术后放化疗组各28例, 常规分割放疗, 化疗方案亦为5-FU+DDP, 结果同期放化疗组3年生存率为39.8%, 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的14.2%, 同时也显示了急性放射性损伤发生率也有所升高。但在另一项随机对照研究[19]中, 术后同步放化疗在1、3、5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方面并未显示出比单纯放疗或化疗明显的优势, 疗效似乎并无明显差异, 进一步分析发现影响生存的主要因素为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病变有无局部溃疡。

术后放化疗是食管癌患者手术的重要补充治疗手段, 目前的情况是虽然也有资料显示术后同步放化疗在提高疗效和延长生存期可能有意义, 但仍缺乏前瞻性大样本、多中心随机临床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仍需进一步探讨。

4 同期放化疗毒副反应

同步放化疗的毒副反应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放疗同时进行化疗时, 急性毒副反应不可避免会增加, 其中最常见的为骨髓抑制和食管炎。黄庆飞等[20]报道在接受同步放化疗的患者中有14.3% (9/63) 的患者发生Ⅲ、Ⅳ级食管炎, 有28.8% (18/63) 的患者发生白细胞计数 (WBC) 下降, 而接受单纯放疗的患者仅分别为3.2% (2/62) 和9.7% (6/62) , 差异有显著性。在韩晶等[21]的随机对照研究中, 同期组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下降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单放组, 同期组≥Ⅱ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和中重度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51.95 (40/77) 和15.58% (12/77) , 而单放组仅为24.36% (19/78) 和3.85% (3/78) , 差异有显著性。

陈俊强等[22]对术后放化疗的不良反应进行针对性探讨, 结果在接受术后放化疗的164例淋巴结阳性胸段食管鳞癌患者中, Ⅲ/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为20.1 (33/164) , 常开始发生于化疗后5~7d, 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气管炎发生率分别为37.2% (61/164) 和17.1% (28/164) , 此外晚期不良反应主要是表现在放疗损伤, 其中Ⅲ、Ⅴ度肺损伤 (胸腔和心包积液) 发生率分别为4.9%和0.6%, 其中1例死亡。老年食管癌患者由于耐受性较差, 更容易发生严重毒副反应及治疗相关性死亡, 张薛榜等[23]报道年龄≥65岁的老年食管癌患者接受同步放化疗后, Ⅲ~Ⅴ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6% (44/66) , 其中血液学毒性、放射性食管炎、消化道毒性发生率分别为63.6%、18.7%、9.1%, 进一步研究发现体重下降、血红蛋白<8g/L和白蛋白<30g/L是严重毒性反应相关因素, 这为如何选择老年食管癌患者接受同步放化疗提供了参考。

另外, 化疗药物剂量的增高可增加骨髓抑制发生风险, 通常在5-FU+DDP的基本方案同步放化疗中, 毒副反应患者一般可耐受, 安全性较高, 但当加用其他化疗药物如长春新碱、丝裂霉素、紫杉醇等时发生严重骨髓抑制的危险性会升高。

5 小结

综上所述, 食管癌的治疗模式已由以往的单一治疗转向综合治疗模式, 同步放化疗在食管癌的综合治疗中占重要地位, 其在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方面的优势得到证实, 虽然毒副反应有所增加, 但多在可耐受范围内。而如何优化和改进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治疗时放疗的方式、组合方法及化疗药物品种、剂量、疗程等, 将是在之后较长的时期内的研究热点和方向。

同步放化疗法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1年3月至2005年8月接受治疗不能手术的Ⅲ期NSCLC患者5 6例, 年龄不超过7 5岁, 卡氏评分≥7 0, 其中男5 1例, 女6例, 年龄39~75岁 (中位年龄60岁) , 治疗前均有病理学诊断, 其中鳞癌3 9例, 其他1 7例, 既往无手术、放化疗史。治疗前血象、心电图及肝肾功能正常。

1.2 治疗方法

放化疗在同一天开始进行, 化疗采用DDP+VP-16, VP-16100mg/m2 (第1~3天) +DDP40mg/m2 (第1~3天) , 21d后重复。放疗时射野范围包括原发灶肿瘤边缘外放1.5~2.0cm作为靶区, 同时包括同侧肺门和纵隔淋巴结, 常规分割, 每次1.8~2.0Gy/d, 5次/w。前后两野对穿放射4 0 G y后改野对穿避开脊髓, 至D T60~70Gy/6~7周结束。疗效评价为完全缓解 (CR) , 部分缓解 (PR) , 稳定 (SD) , 进展 (PD) 。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

放疗结束后, CR、PR、SD、PD率分别为7% (4/56) , 64% (36/56) 16% (9/56) , 13% (7/56) 。共31例患者接受2~4个周期后续巩固化疗, 其余2 5例未接受巩固化疗。

2.2 远期疗效

截止到2005年7月31日, 已经有39例患者死亡, , 全组中位生存期16.4个月,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4.3% (36/56) 、42.8% (24/56) 、23% (13/56) 。

2.3 副反应评价

总体不良反映较轻, 患者可以耐受。最常见的是放射性食管炎48% (27/56) , ≥Ⅱ级放射性肺炎16% (9/56) , III、Ⅳ度白细胞减少18% (10/56) , III、Ⅳ度血小板减少4% (2/56) 。

2.4 临床分析

不同组织类型和不同年龄组间中位生存期和不良反应亦无明显差异 (P>0.05) 。同步放化疗接受巩固化疗者 (31例) 的中位生存期, 1年生存率与未接受巩固化疗者 (2 5例) 相比, 差异无显著意义 (P>0.05) , 但接受巩固化疗者的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未接受巩固化疗者。

3 讨论

同期放化疗的优点为不会延迟放疗, 且无诱导化疗所致的肿瘤加速再增殖;缺点在于其非特异性增殖效应和毒性反应和毒性反应易引起较为严重的黏膜反应及全身状态恶化, 甚至导致放疗中断[2]。本组患者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述反应, 但大多都可以接受, 完成治疗。1995年的Meta分析显示, 应用以DDP为基础的序贯放化疗较单纯放疗可将2、5年生存率提高4%、2%[3]。但诱导放化疗的疗效主要体现在全身转移灶的控制, 而不仅是局部灶的控制。同步放化疗疗效的提高主要是通过改善局部控制率实现的。王小震等以紫杉醇、卡铂同步放化疗取得了7 8%有效率 (CR+PR) , 副反应也较轻, 并使用适形放疗[4]。国内外也有其他类似报道, 由此看来, 在同步放化疗中, 如何更好的使用第三代化疗药物以及放疗方法的改进是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DDP+VP-16方案取得71%有效率 (CR+PR) , 副反应大多可以接受, 且较为经济,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殷蔚伯, 谷铣之.中华放射肿瘤学[M].第3版,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623~6 4 6.

[2]陈春燕, 卢泰祥.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放疗化疗联合治疗[J].国际肿瘤学杂志, 2006, 33:125~127.

[3]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collaborative group.Chemo-therapy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a Meta analysis usingupdate data on individual patients from 52 randomizedclinical trials[J].Br Med J, 1995, 311:899~909.

同步放化疗法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入选标准为有病理确诊、影像检查完善且接受根治性目的同步放化疗的患者。60例初治食管癌中, 男性38例, 女性22例, 中位年龄52岁。其中鳞癌53例, 腺癌7例。病变部位:胸上段及颈段23例, 胸中段27例, 胸下段10例。X射线分型:髓质型39例, 蕈伞型13例, 缩窄型4例, 溃疡型4例。病灶中位长度6.2 cm, T1-2N0M010例, T3-4N0M0 26例, T1-4N1M0 24例。

1.2 放疗及化疗方法

60例均为同步放化疗, 采用6 MV-X射线照射, 放疗方式有三野等中心、前后对穿加前后斜穿野、三维适形或调强技术。35例用二维技术放疗, 照射野的长度为上外放3 cm下外放4 cm, 宽度为5~7 cm, 分割方法为每次2 Gy, 每天1次, 每周5 d, 总放射剂量为60~70 Gy, 共30~35 d。25例用三维适形或调强技术, 大体肿瘤靶区 (GTV) 为食管原发灶和肿大淋巴结, 临床靶区 (CTV) , CTV是GTV加上其上下3 cm正常食管, 左右前后均不外放, 等于食管轮廓外缘。计划靶区 (PTV) , PTV是CTV周围外放1 cm, 淋巴结不进行预防性照射, 分割方法为每次2 Gy, 每天1次, 每周5 d, 总放射剂量为60~66 Gy, 共30~33 d, 野数为3~6个。化疗用DF方案, 于放疗第1周及第5周, 放疗结束后于第1月及第2个月各化疗1个周期。

1.3 疗效评价

疗效评价则用食管钡餐造影结合CT评价食管癌近期疗效标准:放疗后造影评价CR同时CT测量最大管壁厚度≤1.20 cm, 且放疗后残存淋巴结体积≤1.00 cm3者定义为完全缓解;疗后造影评价PR或CT测量最大管壁厚度>1.20 cm者以及造影评价CR且CT测量最大管壁厚度≤1.20 cm, 但放疗后残存淋巴结体积>1.00 cm3者, 均定义为部分缓解;造影评价NR或疗末复查CT有新发病灶者, 定义为无缓解或病情进展。治疗毒副作用的评定:早期和后期放射反应观察器官包括肺、食管、骨髓、脊髓、心脏。评价标准按RTOG早期放射反应评价标准和RTOG/EORTC后期放射反应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tata10.0统计软件处理, CR率用χ2检验, 用Kaplan-Meier方法统计生存率, Log rank检验差别的显著性。

2 结果

2.1 同步放化疗疗效

总完全缓解为30.0% (18例) , 部分缓解为58.3% (35例) , 无缓解11.7% (7例) , 中位生存时间20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8.3%、33.3%和23.3%。完全缓解组和部分缓解组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66.67.4%、55.6%和57.1%、22.9%、11.4%, 生存曲线有显著差异 (χ2=10.76, P=0.0010) ;无缓解者均在1年死亡。食管癌蕈伞型CR率为53.8% (7/13) , 髓质型CR为17.9% (7/39) (χ2=6.3860, P=0.012) , 两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4.6%、69.2%、53.9%和59.0%、28.2%、18.0%, 两条生存曲线有显著差异 (χ2=4.78, P=0.0288) ;缩窄型及溃疡型在1年内死亡87.5% (7/8) , 无长期生存。二维与三维技术治疗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6.3%、34.4%、21.9%和60.7%、32.1%、25.0%, 两条生存曲线无差异 (χ2=0.02, P=0.8759) 。食管癌上、中及下三段的CR率为30.4% (7/23) 、22.2% (6/27) 、20.0% (1/10) , 1、3、5年生存分别为65.2%、43.5%、30.4%和59.6%、33.3%、22.2%和40.0%、10.0%、10.0%, 3条曲线无明显差异 (χ2=3.96, P=0.1379) 。46例死亡患者中, 死亡原因为局部未控和局部复发占73.9% (34例) , 非癌性占8.7% (4例) , 远处转移17.4% (8例) 。远处转移常见于肝2例、腹膜后淋巴结2例、肺2例、骨、脑转移各1例。

2.2 不良反应

同步放化疗的急性毒性反应主要为血液和食管黏膜反应, 白细胞下降1~2级40%、3~4级14%。急性黏膜反应3+4级发生率16%。后期毒性反应发生增加不明显, 主要表现为食管狭窄和穿孔。

3 讨论

3.1 同步放化疗的依据及疗效

食管癌既是局部区域性疾病, 又是全身性疾病, 临床上认为局限的食管癌, 70%以上有广泛淋巴结转移, 50%以上有远处转移[3]。同期放化疗在食管癌治疗中应用, 是应用化疗药物的放射增敏增加对局部肿瘤的作用;化疗抑制放射治疗后肿瘤细胞亚致死性和潜在致死性损伤修复;两种治疗形式在治疗的开始同时介入, 对局部病变和远地亚临床转移灶均不存在治疗延迟, 治疗强度提高, 提高了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经临床应用发现, 顺铂、氟尿嘧啶同其他化疗药物相比较, 不但对食管癌单药有效率高, 而且有明显的放射增敏作用[4]。笔者组食管癌同步放化疗5年生存率为23.3%, 和单纯手术5年生存率20%~30%[5,6]相当。季斌等[7]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化疗加放疗食管癌5、10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纯放疗。

3.2 同步放化疗如何达到个体化

食管癌同步放化疗仍有近2/3的患者疗效差, 这不是放疗技术性问题, 与放疗敏感性相关。2010年赵快乐统计了复旦大学肿瘤医院进行的一个小样本3D-CRT/IMRT前瞻性研究的疗效, 该研究采用了与二维放疗时相似的入组条件, 完全相同的分割方法、放疗剂量和照射野, 患者1、3年生存率与二维放疗时基本相同, 分别为77%和41%[4]。张志贤等[8]报道食管癌术前放射治疗的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相同时间剂量因子 (DT 200 c Gy/次, 共DT40 Gy, 4周) 方案放射治疗却出现不同程度的放射治疗反应, 且重度、中度、轻度反应的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笔者组经果分析提示食管癌不同类型对放化疗敏感度不同, 出现完全缓解及生存率不同, 治疗前根据X线分型选择治疗方法是实现个体化治疗简单有效的手段。如何使同步放化疗更具针对性, 陈尔成等[9]研究发现同步放化疗比单纯放疗可显著提高KPS评分90、T3、N1、M0期患者的生存率, 提高KPS评分80、T2、N0、M1a期患者生存率的趋势较明显, 这部分患者适宜采用同步放化疗。对放疗不敏感的病例, 通过改变剂量分割方式, 缩短疗程, 能提高疗效, 但通过提高总放疗量来提高疗效也难奏效。杨宗贻等[10]和肖泽芬等[11]均报道即使提高肿瘤总剂量仍有部分患者手术或尸检时发现有肿瘤残存。汪洋、施学辉等[12]研究结果显示加速超分割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常规放射治疗的历史水平, 连续加速超分割组并没有进一步提高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 后程加速超分割可能更适合于与化疗联合应用。提高疗治效, 减少治疗失败, 需要考虑有互补作用的综合治疗。同期放化疗继以手术和单纯同期放化疗之间生存率没有明显差异[13,14], 亚组分析发现, 手术对放化疗后达完全缓解者并未提高生存率, 但对放化疗后病灶残留的患者进行挽救性手术可能提高了疗效[13]。RT0G0246是一个尝试用PET/CT来确定食管癌放化疗后个体化后续治疗的前瞻性Ⅱ期试验, 该方案仅对放化疗后PET/CT发现肿瘤残留和局部复发的患者进行选择性手术, 这一研究结果表明, 有选择性手术有利于使部分患者避免手术, 保留食管[15]。食管癌主要死亡原因为局部未控和复发, 也有一部分为非癌性死亡。肖泽芬等[16]研究食管癌放疗后以穿孔死亡为主要原因占75.0%, 其中无肿瘤穿孔死亡占33.3%。如果用较准确的方法如根据食管癌放化疗后反应程度评估疗效, 对放化疗不敏感者及时停止放化疗, 改为手术治疗或靶向治疗等;对于放化疗敏感者, 根据肿瘤缩程度, 调整放疗剂量, 减少非癌性死亡。实行个体化治疗, 有可能进一步提高食管癌放化疗效果。

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食管癌同步放化疗结果, 提高个体化治疗的认识。方法 分析本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6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8.3%、33.3%和23.3%。完全缓解组和部分缓解组的生存曲线有显著差异 (χ2=10.76, P=0.0010) ;无缓解者均在1年死亡。蕈伞型组和髓质型组的1、3、5年生存曲线有显著差异 (χ2=4.78, P=0.0288) ;缩窄型及溃疡型在1年内病死率为87.5%, 无长期生存。食管癌上、中及下三段的1、3、5年生存曲线无明显差异 (χ2=3.96, P=0.1379) 。二维与三维技术放疗1、3、5年的生存曲线无差异 (χ2=0.02, P=0.8759) 。食管癌死亡原因主要为局部未控和局部复发占73.9%。结论 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是种有效治疗方法, 其疗效与其个体敏感性相关, 制定个体化疗模式, 有可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同步放化疗法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5~82岁,中位年龄62.2岁。所有患者为初次治疗,且不能手术或拒绝手术治疗;经病理细胞学检查确诊为鳞状细胞癌;Kps>70分,预计生存>3个月;根据2002年食管癌UICC分期标准进行分期:II期18例,III期27例,IV期5例,患者均无其它严重疾病;患者血常规,肝功,肾功,心电图均正常;无化疗和放疗禁忌症;50例患者随机分为同期放化疗组25例和单纯放疗组25例。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单纯放射组治疗方法:采用6mV直线加速器,前程普通放疗加后程适形放疗,总剂量DT60~70GY,30~35次/min,6~7周完成。前程普通放疗行前后两野垂直对穿,采用X线模拟定位机常规射野,射野常度包括病灶上下各3~4cm,宽度5~6cm,剂量DT40GY/20次,4周完成。后程适形放疗托能公司三维放射计划系统和多叶光栅。靶区勾画:在肿瘤区(GTV)四周外放1cm..上下外放3~4cm构成临床靶区(CTV),CTV外放0.5~1cm为计划靶区(PTV)剂量DT20-30GY/10-15次,2~3周完成。脊髓体积受量<40GY。

同期放化疗组化疗方案为:紫杉醇每周给药方案:给予紫杉醇60mg加入0.9%生理盐水500mL静脉注射3h,应用特制的胶管和滤网,连用6周,停2周,为了预防发生过敏反应,在紫杉醇治疗前12h和6h均分别口服地塞米松10mg,治疗前30~60min肌注或口服苯海拉明50mg,静注西咪替丁300mg或雷尼替丁50mg,密切观察脉搏,呼吸,血压,心率,并心电监测4h。化疗期间常规给予补液、止吐、保肝等对症支持治疗。放疗方案同单纯放疗组。

1.3 评价标准

放疗40GY时及结束时均复查食管钡餐片并与于治疗前比较,放疗3个月后进行近期疗效评价[1]。按照X线造影标准及胸部CT比较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变化(NS)及进展(PD),总有效率为CR+PR。化疗副反应按WHO分级标准判定[2],急性放疗副反应按RTOG/EORTC分级标准判定。

1.4 随访

所有患者在1年内每3个月回访1次,1年后每6个月回访1次。所有患者随访2年,随访内容包括食管钡餐、胸片、腹部B超及食管CT等。失访2例,按死亡统计。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测。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

2 结果

2.1 疗效

全部病例随访期截止2010年。单纯放疗组的有效率(CR+PR)为72%(18/25),同期放化疗组的有效率(CR+PR)为88%(22/2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

2.2 生存率

单纯放疗组的1、2年生存率为64%,40%,同期放化疗组的1、2年生存率为80%,64%。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2.3 毒副反应

放化疗组的消化道反应及放射性食管炎与单纯放疗组相似;放化疗组的骨髓抑制反应较单纯放疗组大,1例因骨髓抑制严重而使放疗时间延长,但经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后均可完成治疗计划总体上不影响患者的治疗过程。无一例因毒副反应退出治疗。两组患者均为出现治疗相关性死亡。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预后较差。食管癌患者的标准治疗仍是手术切除术,但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已失去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而选择放射治疗。无论手术或放射治疗,5年生存率均没有明显提高。为了提高食管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内外进行各种综合治疗的研究,化疗结合放疗同步治疗食管癌取得较好疗效。Cooper等[3]的RTOG85-01的研究实验表明同步放化疗明显优于单纯放疗。该研究有123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组,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组,两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2.5个月和8.9个月;2年生存率分别为38%和10%;肿瘤的残存率分别为25%和37%。其他相关研究也表明,对于局部晚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疗不仅可治疗原发灶,同时可控制或消灭全身的隐匿病灶或微小转移病灶而减少复发和转移,从而提高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率。依据这一结果,同步放化疗已成为不能手术的食管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

紫杉醇是20世纪90年代发明的一种新型的抗微管药物,通过促进微管蛋白聚合,抑制解聚,保持微管蛋白稳定,抑制细胞有丝分裂。使细胞周期同步化,使细胞中止于对放疗敏感的G2和M期,加强了放射线的杀灭作用。静脉给予紫杉醇,药物血浆浓度呈双相曲线。本品蛋白结合率89%~98%,紫杉醇在肝脏代谢。紫杉醇主要在肝脏代谢,随胆汁进入肠道,经粪便排出体外(90%)。经肾清除只占总清除的1%~8%,紫杉醇在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体内代谢尚不明确。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脱发,周围神经毒性等。紫杉醇是细胞周期特异性放射增敏剂[4]。国内外研究已证明紫杉类药物有显著的放射增敏作用,并呈时间依赖性,与药物浓度无相关性,提高放射增敏效应的主要因素取决于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不是药物浓度的增加[5]。我们采用紫杉醇每周1次联合根治性放疗治疗食管癌的结果显示,患者病理分期明显下降,近期有效率和生存率均有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

大多数报道同步放化疗毒副反应要高于单纯放疗,主要的毒副反应为放射性食管炎,骨髓抑制反应及消化道反应等。其毒副反应与不同的化疗方案而不同。据Seung[6]等报道,顺铂联合氟尿嘧啶同步放化疗的方案引起的放化疗食管炎发生率高。2级食管炎发生率为89%,3级食管炎发生率为39%,严重的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在临床上处理较为棘手,将影响治疗方案的顺利实施或延长总的治疗时间,从而影响疗效。本组极少数出现严重骨髓抑制,但经过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后均不影响患者的治疗过程。同步放化疗并不增加晚期不良反应,未观察到有放射性纤维化和放射性心包炎。

同步放化疗治疗食管癌还具有避免手术的打击,保留器官功能,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的特点。

综上所述,食管癌同步放化疗可提高治疗食管癌的疗效,虽毒副反应较单纯放疗加重,但经对症支持治疗,患者均能耐受,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殷蔚伯,谷铣之.肿瘤放射治疗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610.

[2]孙燕.内科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32-433.

[3]Cooper JS,Guo MD,Herskovic A,et al.Chemoradiotherapy of locally ad-vanced esophageal cancer:long-term follow-up of a prosprctive ran-domized trial(RTOG85-01).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J].JA-MA,1999,281(17):1623.

[4]孙燕,张湘茹,张和平.紫杉醇治疗恶性肿瘤临床研究报告[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99,25(4):244.

[5]Chen Y,Pandya K,Keng PP,et al.Schedule-dependent pulsed pacli-taxel radiosensitization for thoracic malignancy[J].Am J Clin Oncol,2001,24(5):432.

上一篇:桥梁连续梁挂篮施工下一篇:防弹玻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