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思路构建

2024-10-05

管理思路构建(精选12篇)

管理思路构建 篇1

地籍管理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业务和城镇国有土地管理的基础, 同时也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时效性很强的工作。地籍管理是随着土地的深度开发和利用, 各种形式的变更、出让、出租等越来越频繁, 政府和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必须掌握快速、动态变化的地籍信息。因此, 必须改变原有的靠手工操作、图纸管理的模式, 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 建立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计算机网络化图文办公, 实现地籍信息的采集、处理的自动化, 实现不间断的数据流。从而使地籍信息方便、快捷地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 高效地保持地籍信息系统的现势性, 提高土地管理的效率、质量和水平。

1 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任务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建设, 其中包括城镇地籍测量数据 (包括宗地、地形、地类入库) 、纸质地籍档案数据检查整理及手工录入、原发证纸质档案影像扫描及入库、地籍属性数据与图形数据连接;保证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和影像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之间良好的数据转换;就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所要求的数据标准和要求与外业测绘承担单位做好一切相关衔接工作。

2 系统总体设计

2.1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

目前应用系统的框架结构主要有两种方式:基于三层体系结构的C/S模式和B/S模式。

C/S (Client/Server) 结构, 一般运行于局域网, 面向相对固定的用户群, 对信息安全的控制能力很强, 是应用较为成熟的软件体系架构。C/S三层体系结构把客户端应用程序的核心业务逻辑分离出来形成中间层应用服务器, 客户端应用程序只负责用户界面表现, 核心业务处理调用中间层应用服务器的方法来完成, 应用服务器再操作数据层的数据。C/S模式的应用系统一般具有丰富的用户端界面, 具有较强的交互性。

B/S (Browser/Server) 结构, 数据层的数据服务器专门存放数据, 应用服务器提供各类服务部件来访问数据服务器和响应客户端的请求, 界面表现层浏览器端只显示结果和发出请求。B/S模式属于瘦客户端应用模式, 其系统维护较为简单, 系统的修改和升级只需在应用服务器端进行, 缺点是在系统反应速度、界面可操作性、对系统底层资源的访问等方面不如C/S模式。

结合松阳国土资源局地籍管理的情况, 新开发的应用系统采用以B/S结构为主, C/S结构为辅的技术架构。一般应用系统采用B/S模式构建, 对应用性能、交互性要求比较高、图形处理部分的应用系统, 采用C/S模式来构建。

2.2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松阳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包括有土地登记管理、图形数据管理、属性数据管理、资料扫描、公告管理、系统管理、查询统计、地籍档案数据接口等功能模块组成, 其中各个模块有包含多个子模块, 考虑到篇幅限制, 后面将详细阐述土地登记子模块, 系统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3 土地登记管理模块设计

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目标是从根本上提高现有地籍日常管理工作效率, 改善工作模式, 更好地服务于国土管理工作, 其中实行高效的土地登记管理是系统主要目标之一。按照新土地登记办法, 从土地登记发证业务流程上分析, 土地登记管理包含的流程如图2。

随着《物权法》的颁布与实施, 对于土地登记需要增加预告登记、异议登记、地役权登记等业务流程。

3.1 土地总登记

土地总登记,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对辖区内全部土地或者特定区域内土地进行的全面登记。土地总登记应当发布通告。公告期满, 当事人对土地总登记审核结果无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 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经人民政府批准后办理登记。

3.2 初始登记、变更登记

(1) 地籍调查前置。

申请人通过自我举证提供申请材料, 在土地登记受理前预先将地籍调查成果进行预处理, 处理的内容包括图形空间数据及地籍属性数据。

(2) 窗口受理。

窗口办理主要是接受客户设定宗地的申请, 客户填写《土地使用权登记申请表》, 办理人员收取相关的办件材料后, 对客户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 审查合格的在界面上选择类型新建一个电子办件, 系统转至窗口受理界面上, 流程开始办理。审查不合格的, 开具土地登记不予受理或暂缓受理决定书。

受理时, 联系方式最好填写手机, 便于缮证后通过短信来通知用户领取证书。

(3) 资料扫描。

将申请人提供的原始材料利用高速扫描仪或数码相机等进行扫描, 并导入扫描资料库。

(4) 地籍经办。

经办人进行权属审核, 符合登记要求的进行各种信息的录入, 如果有图形处理要求的转到图形处理环节, 最后填写经办人意见。

(5) 初审。

审核提交的材料, 在审批表中录入初审意见。

(6) 审核。

局领导对经办人和初审人的意见进行审核, 并录入审核意见。

(7) 公告。

对于需要公告的项目, 地籍公告人员对所办理的项目进行公告, 可以直接输出打印, 或导出公告列表在外网或报纸上进行公告。

(8) 核准。

公告无异议后提交市人民政府核准。

(9) 注册登记。

经办人员填写土地登记簿。

(10) 缮证。

在经过审批后, 系统生成一本新的证书, 缮证人员在证书上录入相关的工本号, 并将其打印成册, 移交给窗口发证环节。

同时通过短信通知功能, 通知用户可以来领取土地证书。

(11) 收费发证。

窗口发证人员在收到缮证环节传递下来的证书后, 进行收费并将其发放给领证人。

3.3 商品房分割登记

商品房分割登记, 主要针对竣工的商品房项目进行复核, 复核的主要指标有土地面积、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等。本系统主要是对商品房复核通过后的结果进行土地登记, 输出分割凭证, 以便用户在后续的土地登记中申请办理土地证书。主要办理过程如下。

(1) 地籍经办。

开发商提交竣工验收申请时, 应同时提供电子的分户明细信息表 (按模板要求录入) 。经办人员经办项目时, 对项目资料进行初步查阅, 录入项目相关数据, 导入分户明细信息, 并填写相关意见。

(2) 发证。

复核验收合格的, 如属房地产开发用地, 颁发房地产用地复核验收合格通知书。并根据房屋买卖情况发放土地证书。已签订房屋买卖合同的, 直接对买房者发放土地证书;未签订房屋买卖合同的, 土地证书上权利人为房产开发商名称, 并将土地证书发放给房产开发商。

3.3.1 抵押登记

主要办理过程如下:窗口受理→地籍经办→初审→审核→审批→注册登记→结果发放。

3.3.2 地役权登记

主要办理过程如下:窗口受理→地籍经办→初审→审核→审批→注册登记→结果发放。

3.3.3 注销登记

主要办理过程如下:窗口受理→地籍经办→初审→审核→审批→注册登记

3.3.4 其它登记

其他登记包括更正登记、异议登记、预告登记和查封登记。

(1) 更正登记。

主要办理过程如下:窗口受理→地籍经办→初审→审核→审批→注册登记→结果发放。

(2) 异议登记。

主要办理过程如下:窗口受理→地籍经办→初审→审核→审批→注册登记→结果发放。

(3) 预告登记。

主要办理过程如下:窗口受理→地籍经办→初审→审核→审批→注册登记→结果发放。

(4) 查封登记。

主要办理过程如下:窗口受理→地籍经办→初审→审核→审批→注册登记。

4 图形数据管理模块设计

图形数据建库后, 要建立数据更新机制, 确保系统数据的现势性。图形数据管理模块主要实现地籍图形数据日常更新, 为建立图形数据日常更新机制提供工具。图形数据库包括宗地和地形数据二大部分内容, 采用统一更新机制, 在地籍数据的日常更新过程中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对地籍库中现有数据的修测更新、一种是对新测或补测数据的入库更新。

4.1 籍数据修测过程

(1) 选择一定的空间范围 (如街道范围、街坊范围、划定范围等) , 将该范围内的指定地籍数据进行下载, 系统在下载的同时将每条要素都打上了一个标签, 下载的数据主要包括地籍库中的地形数据、宗地数据 (包括界址点、界址线) 、登记数据等, 下图是下载过程图。

(2) 利用地籍数据采集更新软件对从地籍库下载的数据进行修测, 在修测的过程中该软件同时可以结合权属核查内容进行更新。

(3) 利用地籍系统中的上传功能, 选择上一步更新好的地籍数据, 根据下载和编辑过程中数据的标签状态进行更新。

4.2 新测和补测过程

(1) 地籍数据采集更新软件通过接收D X F、D W G、M D B等格式或者新建项目, 生成一个本地测量数据库文件。

(2) 测量人员可以通过该项目进行地形数据的采集、宗地数据的绘制、权属核查数据的录入和修改, 同时可以打印宗地草图、权属核查表等内容, 处理好的数据最后必须经过杰思科地籍采集更新软件进行综合检查。

(3) 利用地籍图形系统的上传功能将上一步处理好的地籍数据进行转换, 生成一份预入库数据, 这个时候可以先对预入库数据进行一系列的检查。

(4) 最后利用图形子系统中的上传功能将检查好的预入库数据进行上传。

5 结语

利用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技术, 数据库管理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 基于主流GIS平台、大型数据库系统及内外网络环境, 构筑强大、高效、开放的土地资源管理基础平台, 形成以权属调查和土地登记为核心的地籍管理业务流程。用管理信息系统代替手工工作, 完成图形数据、属性数据的修改、变更登记、日常统计, 实现地籍管理业务的规范化、现代化和信息化, 体现了地籍管理的高效率、高质量和高效益等优越性, 进一步提升决策水平, 加快决策速度, 实现快速动态监测, 最终实现地籍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并通过地籍管理信息共享交换、综合利用, 极大提高了地籍管理的社会化服务水平。

摘要: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地籍管理的相关工作经验, 以松阳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为工程背景, 探讨了基于GIS构建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功能模块设计, 系统总体设计和主要模块的相关设计思路, 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 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GIS,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业务功能模块

管理思路构建 篇2

构建金融租赁公司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思路

经过增资扩股、整体改制后的浙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已经跨入了中型金融机构的行列,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单独设置风险管理委员会及风险管理部,对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的风险管理和预警,是必要的而及时的。

金融租赁作为一个朝阳行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加入WTO后,更是前途无量。为保证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公司职能部门建立健全的基础上,投入资金、人力,设置独立于公司业务控制环节以外、以防范风险为主要工作的管理机构,更体现了公司经营层面上的风险意识与公司持续发展的能力。

以商业银行为参照,中国银行成立了风险管理部,其职能是管理全行非金融机构客户授信业务风险,其他一些商业银行也大都是围绕防范信贷资产风险建立了一些相应的制度。如工行的风险管理与资产保全工作结合在一起,以信贷风险的认定、判断、处罚、处置为立足点;民生银行的风险管理与稽核工作结合在一起,以事后的调查、稽查、稽核、处理为立足点;建行的风险管理与信贷业务结合在一起,在信贷管理委员会的基础上对评估过程中认定为高风险项目进行事前的防范为立足点;浦发银行的风险管理与信贷管理工作结合在一起,以信贷业务前期审批、制度管理为立足点等等,这些都保证了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而经过不完全调查,国内现有的非银行金融经济发展生态报告经营管理分析报告营销人员能力评估商业计划书行业咨询研究报告期权激励机制实施方案投资企业综合考评市场分析与营销思路市场信息收集与汇报制度管理制度分册客户服务中心业务系统方案建议书生产管理制度分册

企业,都尚未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的体系和组织机构。

在国外,随着金融技术的日趋复杂化,金融服务业的全球化正在使银行的活动及其风险特征变得更加复杂多变。与银行以往面临的传统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不同,运作风险越来越引起国际银行业的关注和重视。一些国际银行已经开始为运作风险和其他风险配置经济资本,并纷纷建立了自己的识别、监督和控制运作风险的系统,但运作风险的衡量框架仍然处于开发阶段,运作风险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定义。巴塞尔委员会对此下的定义是“由于不健全或失效的内部控制过程、人员和系统或是外部事件而导致的损失风险”,该定义包括了法律风险但不包括战略风险、声誉风险和系统风险。

过去,银行业都毫无例外地依赖每项业务的内部控制机制和审计职能进行运作风险的管理,近年来出现了管理运作风险的特定结构、工具和程序。巴塞尔委员会将国际上的这些良好做法归纳为四个部分:(l)建立适当的风险管理环境;(2)风险管理:识别、衡量、监督和控制;(3)监管者的作用;(4)信息披露的作用。

根据相关资料,国外公司的风险管理是独立于整个操控系统之外,独立地行使公司赋予的职责与权限的。根据金融租赁公司经营业务特点,构建适合浙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已列入公司的议事日程。

结合国内外的经验,我们认为我司的风险管理工作概括为:一个系统,二个网络。

一个系统,即为公司经营活动风险预测、预警系统。收集公司日

常经营活动数据,确定风险管理监测点,研究风险管理模型,制定风险管理标准,定期提供风险管理检测结果,发布风险管理报告。根据经营活动的发展,调整检测点,修正模型,确定新的标准—依此类推,完成一个新的循环。

二个网络,即为外部特聘专家网络,内部由公司各业务部门、职能部门负责人等组成的风险管理专员网络。

建立以外部人民银行监管方面、金融方面、租赁方面、风险管理方面、宏观经济研究方面、国家政策研究方面、国际经济研究方面、国际法方面、证券方面等的专业人士为目标的、在一定时期内作为我司特别聘用的风险管理委员会专家委员,从宏观到微观,直接和间接参与我司的经营管理活动、风险防范活动。这也是解决高级人才为我所用的捷径之一。

建立以公司各业务部门、职能部门、控股公司、分支机构、代理网点、合作单位等负责人为风险管理专员的内部风险管理点,提供、反馈风险管理要素、情况,是风险管理工作的立足点,与公司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依托。通过风险管理专员把公司风险管理的的神经深入到公司的所有层面、每一个角落。

(风险管理部 辛全壮)

本套资料内容包罗国内外几十家著名咨询公司管理咨询项目的全部项目资料,IBM、凯捷、普华永道、毕博、波士顿、海问、科尔尼、罗兰贝格、和君创业、埃森哲、太和、安达信、尚道、德勤、朴智、华彩咨询、亚商涉及行业:行业 交通物流 汽摩及配件 有色金属 家具行业 家具行业 医药医疗 电力 电力 电信 IT 电信 开发区 开发区 通信 机械 电力 咨询类型 战略规划 IT规划 战略规划

东风悦达起亚汽车烤漆房油改气项目报价书4.6.doc

东风悦达起亚烤漆房油改气项目建议书.doc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理事长倪宏杰谈内燃机与国际接轨的问题.doc

中国复旦金仕达证券软件获IBM Solution 2000大奖(617字).doc

浅谈企业管理体系的构建思路 篇3

战略规划定下了企业的发展愿景和中长期发展目标。战略规划除了基于市场发展以外,是需要经营理念做支撑的,没有合适的经营理念,战略规规划就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那对于经营管理,我们该如何下手呢?有什么模式可以借鉴吗?

基于笔者在汽车行业的相关经验及总结,提供以下的借鉴模式,希望可以抛砖引玉。

质量管理八大原则中有一个重要原则——管理系统化,这个系统化,就是指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保证体系,用以确保质量相关目标的实现。

汽车行业质量保证体系基本都遵循ISO/TS16949这个标准,这个标准在企业的建立,影响到的不单是质量相关运营,而是几乎涉及到了企业的方方面面,包括质量、成本、生产、采购、销售、绩效、人力资源等等。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标准已经脱离了狭义质量的范畴,包括了广义质量的所有领域。在全球先进的汽车制造企业中,例如通用、丰田、日产、福特、大众等等,虽然推行的质量保证体系名称不一样,但体系的脉络基本一致。所以,国际标准化组织推行的ISO/TS16949标准,是得到绝大部分汽车相关企业的认同的,是兼容的,只是先进的企业对于标准的实施更加具体化和明确化。

那么,这个保证体系该如何构建呢?

而这个体系的构建,是以公司战略和顾客需求为导向、从流程化管理的模式建立开始的。

首先,它公司战略和顾客需求出发,从总体管理、资源管理、产品实现过程、监视测量管理四大管理板块为起点,对整个公司的主要业务、管理流程进行识别,并识别它们的相互影响关系,形成质量体系过程流程图(如图1),形成了体系框架图。

这个流程图的构建,包含了企业销售、研发、生产、采购、人力资源、仓储、服务等等方面的管理,甚至延伸到绩效管理、成本管理和战略管理。

流程图的构建后,对企业的流程进行定义规范,识别各个流程的输入输出、相互接口,明确流程目标对企业经营目标、战略目标的支撑关系。

流程的定义规范包含了流程的分层、部门职能界定、部门绩效指标的建立等内容。在大小流程的定义规范过程中,必须遵循岗位作业原则,由流程块(点)的岗位执行者来编写流程,并通过有效的评审,最终形成认同度高的流程,也就形成了公司的各级程序文件。在这个过程中,也形成了岗位职责和岗位绩效考评方案,为企业绩效管理指明方向。流程不可能是第一次就定义完美,需要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根据企业发展情况不断变化和完善。

在流程构建过程中,对于底层流程的具体实施细节(要点)是关键。流程的环节设置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定义:1、必须包含对产品实现的增值部分;2、必须考虑重要环节执行的确保措施;3、包含流程适宜性确保办法,比如内审、外方审核等。

完成流程的构建后,再以公司在QCD方面的经营目标出发,识别影响流程运行质量的重要指标,形成公司各层级的KPI指标,形成公司的KPI指标管理规范,确保经营指标的完成。

整个体系的构建中,应该渗透先进企业的做法。比如丰田的精益工具和方法、日产的培训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等等。

中职教育管理的核心思路构建 篇4

(一) 中职学生生源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国家、社会对教育事业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 教育资源也在不断变化丰富着, 较为明显的现象就是高校不断扩招, 现阶段大部分学生都不会出现落榜情况, 并且各大用人单位对学生学历要求越来越高, 大部分家长对学生都抱有较高希望, 具体表现为能让孩子上高中就绝不上中职的心态, 致使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一年不如一年。主要表现为特困生、单亲家庭生人数上升;用人单位高学历要求致使学生存在自暴自弃思想;初中阶段存在坏习惯学生增多;学生自觉性不高, 玩乐心较重;情绪变化较频密, 学生责任感不够强;家长的思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 中职教育管理环境的变化

由于社会环境变化影响, 现阶段大部分人认为中职教育水平较差, 社会、家长等对中职学校培养的人才水平感到怀疑。这样的发展现状致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兴趣进行教学, 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中也无兴趣进行学习。另外, 一些中职学校之间存在恶性竞争,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相互干扰, 中职学校的教育管理理念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学校在进行管理的时候难度较大、复杂程度高。

(三) 中职学校管理缺乏科学有效管理办法

中职学校在管理过程中因为发展环境、生源情况、管理办法、师资力量等等方面的限制, 致使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 一些中职学校在管理过程中想法不切实际, 管理办法并没有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结合。学生在这样环境中不能够更好地展开学习活动, 缺乏良好地运行机制, 影响中职学校人才的培养。

二、中职学校教育管理核心思路构建

(一) 学生要摆正心态, 确定人生目标

对于刚刚离开父母生活的少年, 由各个地方聚集在一起, 进入全新学习环境, 怎么样才能够促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到学下学习生活之中, 班主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职学校班主任应该积极利用课下时间, 深入学生宿舍与学生积极进行交流, 使他们能够尽快投入到学习生活之中, 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 一定要积极结合现代社会发展情况, 以及学生所学专业前景, 帮助学生尽快确立人生目标, 使他们能够对自己人生负责, 树立学习信心, 帮助学生顺利学习成长, 为美好的未来努力。

(二) 改进教育方式, 使用关爱教育

现阶段, 社会、家庭、学校对中职学校学生负面评价过多, 一些教师认为中职学校学生思想素质较差, 文化课程学习基础较弱, 对他们开展教育难度非常大。教师对中职学生偏见, 致使中职教育管理甚至出现“看管式”管理方式, 中职阶段学生正处于叛逆期, 这种管理方式只会增强他们叛逆心, 使他们越来越难以管理。中职教育管理者应该要针对不同情况进行, 针对具体学生进行方案设计, 中职管理的对象是学生, 因此, 教师在管理的时候首先要了解学生。实际上, 中职学生大部分都是中考落榜生, 是现行应试教育失意者, 这些学生在学校中得不到教师关心, 容易产生自暴自弃行为, 失去积极上进信心、动力。所以, 关爱教育对他们来说显得十分重要,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不断改进教育方式, 了解学生, 对学生行为做出正确评价, 与学生多进行沟通, 尊重、信任他们, 使学生融入中职教育环境, 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

(三) 实行“以学治学, 以学帮学”管理方式

研究数据表明, 15%——26%中职在校学生存在一定心理障碍, 主要表现为焦虑不安、神经衰弱、强迫症等等, 假使这些情绪不能够及时得到缓解, 将会对学生发展、家庭、社会产生严重影响。在中职学生中, 学生干部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管理、服务的主要实施者, 他们在工作过程中能够有效帮助一些心理上存在障碍学生, 学生干部的作用是教师不能够代替的。教师在管理班级的时候, 应该对班级中学生进行仔细观察, 从中寻找能够有效辅助自身进行管理的学生。教师要关注班级范围内一些行为较为活跃学生, 这一部分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都是班主任严重调皮学生, 但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具备一定凝聚力。教师在管理过程中, 应该对他们实行奖惩并用管理办法, 一方面可以严格规范他们行为, 严格要求他们, 另一方面, 可以使他们协助班级管理工作, 实现以学治学。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校各种社团活动、班级活动等等, 锻炼学生社交能力, 使其能够成为教师的好助手。

现阶段中职学校学生大多较为活跃, 并且对于学习方面的事情没有太大兴趣, 教师管理起来较为困难。选用具有凝聚力班级干部协同管理就能够有效解决这一各方面问题, 教师可以将班级管理中一些较为琐碎时间交给班干部协同管理, 例如周考勤表、课堂日志等, 然后由班主任做好监督核实工作, 最终实现“以学治学, 以学帮学”。

(四) 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形成弹性管理方式

教学管理制度是是一项非常稳定的管理方式, 为人才培养提供有效的管理机制。想要从传统教学方式转变为现代教育方式做法之一就是创新教育管理方式, 实现制度方面创新。中职学校管理, 可以加强各种类型专业课程建设, 实行分学制。课程在设置的时候, 可以将其分为必修公共课、必修专业课、选修课程等, 并且学校可以制定相应的选修制度, 将学生能力培养作为核心, 尽可能加强专业课程训练, 并改革相应考试制度, 实现以考促学, 不断拓展教师教学科研的空间, 将专业实训课程教学作为课程教学的重点, 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式, 可以积极运用一些新颖教学方式, 例如任务驱动型、项目教学方式, 将各种工作项目、情境积极引进到实训教学中来, 实现岗位化实训, 使课程教授能够贴近学生的需求。严格执行灵活教学管理制度, 给学生充分发挥空间, 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结束语

总之, 中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在管理过程中一定要逐步完善管理制度, 使其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教师在工作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解放思想, 积极进项探索活动, 迎难而上, 推进教育管理水平发展, 使学校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人才。

摘要:中职学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是教育管理领域中一项较为新颖的命题, 并且想要做好中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也是相当困难的。本文就中职学生教育管理现状进行了一些分析, 并联系学生实际情况, 研究讨论了中职学校教育的核心思路构建。

关键词:中职教育,核心思路,构建

参考文献

高校体育课程构建思路论文 篇5

体育课程是高校体育教学的核心,但目前我国高校体育的课程体系还很单一,教学模式也非常单一,这也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多年来一直探索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体育教学模式不断被提出,例如:发现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陶冶教学模式、目标调控教学模式、自练指导教学模式等等,这些教学模式的共同之处是都强调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虽然如此,但这些教学活动并没有针对学生的个性以及年龄等特征进行开展。其实,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体育教学体系,就要树立以“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思想,并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个性特征以及学校的实际,以现代化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正确的教学方法为前提,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根据高校体育教学课程的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来创设教学情境,合理地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并通过评价和反馈不断提升教学效果。所以,在构建高校新的教学体系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积极地锻炼,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

2、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高校体育教学是学生进行运动学习以及提升学生全面素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通过相互的互动沟通而实现知识的传递,同时,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通过运动知识的传授、反馈使得教学不断的深化,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方法起着组织、控制、激发、引导、示范、说明、概括、评价等作用,学法则起着主体、目的、内化、发展等作用。[1]教学活动是一个双向的活动,必须有双方的互动才能完成,而教法又必须根据学法来选择。所以,教师教学的时候,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法。因为运动技能的掌握其实是学生进行自我完善以及动作技能不断优化的过程,对于每个大学生来说,运动技能的提升其实就是其不断创新的过程。运动技能的习得具有“自我表述”和“自我相关”的特点。每个能进入高校的学生都是综合素质比较好的,在自我学习以及自我控制力上都表现出色,具备教学主体的素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运动场地为阵地,以教材为内容,采用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练习、复习的方法显得十分落伍。[2]为了打破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创建新型的符合时代要求的高校体育教学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体育教学,要把教法与学法有机结合,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教学手段为核心,以教学组织为主线,以教学策略为龙头,选择合适的方法,这样才能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3、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锻炼效果综合评价体系

高校对学生体育课的考核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运动技能以及身体素质的考核,但是这种考核很大程度上受一些先天因素的影响,而且学生在运动技能以及身体素质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所以考核的标准很难制定。尤其是体能类的项目,更是存在较大的差异,有些同学先天素质较好,几乎不用锻炼就能获得较好成绩,而有些学生即便非常努力的锻炼也无法达到较好水平,有时候学生运动技能的好坏和学生的学习努力程度的关系越来越不明显。这使得体育测试失去了意义,而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受到打击,有些学生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所以,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测试评价体系就显得非常必要。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评价体系,就是要摒弃一切不符合以学生为本的测试评价方法,克服教什么考什么的弊端。在一个学期内,可根据学生运动技能的成绩、体育课出勤、课堂表现、体育健康基础理论知识来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形成知识、态度和运动能力的结构评价体系。这样就能够真正构建以学生为主的体育评价体系,不断激励和提升学生的锻炼热情,促进高校体育课的发展。

4、结语

管理思路构建 篇6

【关键词】少儿图书馆;期刊管理;挖掘资源

一、引言

阅读对少年儿童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少儿图书馆的管理过程中,期刊因内容新颖、阅读方便、传递知识快、涉及范围广等优点作为图书馆中重要组成部分,为广大的少年儿童所乐于阅读。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家和教育部越来越重视少年儿童的阅读程度,作为少儿图书馆,应该根据少年儿童的阅读心理和兴趣,从价值创新理论出发,通过挖掘期刊阅读新资源,完善少儿图书馆期刊管理体系,从而满足少年儿童的多层次需求,实现科学创新的管理。

二、探寻少儿阅读行为,完善期刊服务模式

(一)分析少儿阅读行为

少儿图书馆可以激发少年儿童的阅读兴趣,规范其阅读行为。因此少儿图书馆应该根据少儿的阅读心理,分析其阅读行为,采用不同的服务管理方式,激发少儿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时代不断变迁,很多因素都影响着少儿阅读的效果,主要包括:1、少年儿童的认知能力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需要通过阅读来满足少儿的心理目的,扩大视野,增长知识,从而达到提升写作水平的目的。2、少年儿童对任何事物都保持着高度的好奇心,就会通过阅读科学启蒙、我们爱科学等期刊,获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3、学校经常会组织一些作文比赛、知识竞赛以及读书比赛等,这时候小学生就会查找相关资料,如创新作文、知识博览等期刊。4、在学习之余,家长也会引导学生进行期刊杂志的阅读,丰富其学习和生活,幽默与漫画、动漫天地等都是备受少年儿童所喜爱的杂志。

(二)完善期刊服务模式

如何使少年儿童喜欢到图书馆进行高效、健康的阅读,就必须给少儿提供个性化的期刊服务。少儿图书馆的老师应该根据少儿的阅读兴趣、习惯、心理和行为规律,给予正确的引导,深度挖掘阅读资源和阅读价值,优化期刊管理模式,提供个性化的期刊服务,使少儿图书馆的期刊杂志更加吸引少年儿童。对于这项重要的工作,在平时的管理服务中,应该密切注意儿童的阅读兴趣,应该根据其兴趣的变化,挖掘阅读资源,采购适合他们阅读的新刊物。同时,可以定期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读者的需求,提高期刊的利用率。对于小读者喜爱的期刊应该增加复印量,及时的淘汰一些质量不高、利用率低的期刊。少儿图书馆老师应该做好日常的借阅、咨询、订阅等工作,为儿童进行阅读辅导,不断完善期刊服务管理模式,树立读者第一的思想,为少儿提供最优质的期刊服务。

三、挖掘阅读资源,优化少儿图书馆期刊管理

(一)挖掘阅读资源

读者的多样化需求是优化少儿图书馆期刊管理的前提条件。少儿图书馆的老师应该注意与小读者时常的沟通交流,充分了解少儿的阅读需求。少儿图书馆可以举办演讲比赛、作文比赛、故事会以及读者评刊会等活动,挖掘阅读资源,提高工作质量。同时,根据少儿阅读兴趣的变化,加强期刊管理,通过网络、电视、广播和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少儿图书馆期刊的宣传工作,通过发送新刊预告、印发新刊通报等方式吸引读者的眼球,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使少儿能够更加全面、详细的了解期刊的内容,传播期刊阅读的内在价值。

(二)优化少儿图书馆期刊管理

在少儿时期,对新奇的事物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兴趣,容易被色彩鲜明、造型可爱的物体所吸引。因此,可以把少儿图书馆营造成一个阅读游乐场的形式,给少儿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阅读环境。另外,对少儿期刊的种类进行划分,根据读者的阅读行为和心理进行有规律的摆放,如百科知识类、文学杂志类、休闲娱乐类等;每一类中按期刊的首字母进行有序的摆放;将儿童期刊导读目录放置在图书馆最显眼的地方,引导读者对期刊进行正确的阅读,提高阅读兴趣和效率。同时,图书馆的老师应该定期对少儿读者开设图书馆期刊相关文献检索的培训课程,使小读者能够充分的认识图书馆,了解期刊阅读,理解掌握检索工具和系统,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图书馆还可以适时的推出重点期刊展示,向小读者展示新期刊和馆藏期刊,举办专家讲座,推动期刊知识普及,实现期刊信息数字化管理,便于少儿读者能快速的查找利用。当然,图书馆的老师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充分学习少儿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热情、大方、耐心的对待每一位小读者,为其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四、总结

总而言之,阅读对少儿的健康成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如今快速的信息化时代下,我们必须根据少年儿童的阅读行为和规律,优化少儿图书馆期刊管理模式,深度挖掘阅读资源,提高馆内期刊的利用率,提供最优质的期刊服务。同时,馆内老师应该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多层次少儿的阅读需求,使少儿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模式走向崭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尹烨.少儿图书馆服务老年读者之我见[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03:43-44.

[2]黄雪婷.少儿图书馆隐性知识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管理思路构建 篇7

关键词:GIS,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业务功能模块

地籍管理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业务和城镇国有土地管理的基础, 同时也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时效性很强的工作。地籍管理是随着土地的深度开发和利用, 各种形式的变更、出让、出租等越来越频繁, 政府和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必须掌握快速、动态变化的地籍信息。因此, 必须改变原有的靠手工操作、图纸管理的模式, 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 建立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计算机网络化图文办公, 实现地籍信息的采集、处理的自动化, 实现不间断的数据流。从而使地籍信息方便、快捷地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 高效地保持地籍信息系统的现势性, 提高土地管理的效率、质量和水平。

1 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任务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建设, 其中包括城镇地籍测量数据 (包括宗地、地形、地类入库) 、纸质地籍档案数据检查整理及手工录入、原发证纸质档案影像扫描及入库、地籍属性数据与图形数据连接;保证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和影像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之间良好的数据转换;就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所要求的数据标准和要求与外业测绘承担单位做好一切相关衔接工作。

2 系统总体设计

2.1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

目前应用系统的框架结构主要有两种方式:基于三层体系结构的C/S模式和B/S模式。

C/S (Client/Server) 结构, 一般运行于局域网, 面向相对固定的用户群, 对信息安全的控制能力很强, 是应用较为成熟的软件体系架构。C/S三层体系结构把客户端应用程序的核心业务逻辑分离出来形成中间层应用服务器, 客户端应用程序只负责用户界面表现, 核心业务处理调用中间层应用服务器的方法来完成, 应用服务器再操作数据层的数据。C/S模式的应用系统一般具有丰富的用户端界面, 具有较强的交互性。

B/S (Browser/Server) 结构, 数据层的数据服务器专门存放数据, 应用服务器提供各类服务部件来访问数据服务器和响应客户端的请求, 界面表现层浏览器端只显示结果和发出请求。B/S模式属于瘦客户端应用模式, 其系统维护较为简单, 系统的修改和升级只需在应用服务器端进行, 缺点是在系统反应速度、界面可操作性、对系统底层资源的访问等方面不如C/S模式。

结合慈溪国土资源局地籍管理的情况, 新开发的应用系统采用以B/S结构为主, C/S结构为辅的技术架构。一般应用系统采用B/S模式构建, 对应用性能、交互性要求比较高、图形处理部分的应用系统, 采用C/S模式来构建。

2.2 硬件体系结构设计

为了保证系统能够正常高效的工作, 系统必须能够有一个良好的网络体系结构。地籍系统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大, 涉及到的业务多, 而且还需要处理图形数据, 因而整个系统需要数据库服务器、业务处理服务器、图形工作站、前端工作站、高速扫描仪、绘图仪、土地证打印机、激光打印机, 并将所有设备都连接在局域网中。

2.3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慈溪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包括有土地登记管理、图形数据管理、属性数据管理、资料扫描、公告管理、系统管理、查询统计、地籍档案数据接口等功能模块组成, 其中各个模块有包含多个子模块, 考虑到篇幅限制, 后面将详细阐述土地登记子模块, 系统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3 土地登记管理模块设计

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目标是从根本上提高现有地籍日常管理工作效率改善工作模式, 更好地服务于国土管理工作, 其中实行高效的土地登记管理是系统主要目标之一。按照新土地登记办法, 从土地登记发证业务流程上分析, 土地登记管理包含的流程如下。

随着《物权法》的颁布与实施, 对于土地登记要增加预告登记、异议登记、地役权登记等业务流程。

3.1 土地总登记

土地总登记,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对辖区内全部土地或者特定区域内土地进行的全面登记。土地总登记应当发布通告。公告期满, 当事人对土地总登记审核结果无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 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经人民政府批准后办理登记。

3.2 初始登记、变更登记

(1) 地籍调查前置:申请人通过自我举证提供申请材料, 在土地登记受理前预先将地籍调查成果进行预处理, 处理的内容包括图形空间数据及地籍属性数据。

(2) 窗口受理:窗口办理主要是接受客户设定宗地的申请, 客户填写《土地使用权登记申请表》, 办理人员收取相关的办件材料后, 对客户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 审查合格的在界面上选择类型新建一个电子办件, 系统转至窗口受理界面上, 流程开始办理。审查不合格的, 开具土地登记不予受理或暂缓受理决定书。

受理时, 联系方式最好填写手机, 便于缮证后通过短信来通知用户领取证书。

(3) 资料扫描:将申请人提供的原始材料利用高速扫描仪或数码相机等进行扫描, 并导入扫描资料库。

(4) 地籍经办:经办人进行权属审核, 符合登记要求的进行各种信息的录入, 如果有图形处理要求的转到图形处理环节, 最后填写经办人意见。

(5) 初审:审核提交的材料, 在审批表中录入初审意见。

(6) 审核:局领导对经办人和初审人的意见进行审核, 并录入审核意见。

(7) 公告:对于需要公告的项目, 地籍公告人员对所办理的项目进行公告, 可以直接输出打印, 或导出公告列表在外网或报纸上进行公告。

(8) 核准:公告无异议后提交市人民政府核准。

(9) 注册登记:经办人员填写土地登记簿。

(10) 缮证:在经过审批后, 系统生成一本新的证书, 缮证人员在证书上录入相关的工本号, 并将其打印成册, 移交给窗口发证环节。同时通过短信通知功能, 通知用户可以来领取土地证书。

(11) 收费发证:窗口发证人员在收到缮证环节传递下来的证书后, 进行收费并将其发放给领证人。

3.3 商品房分割登记

商品房分割登记, 主要针对竣工的商品房项目进行复核, 复核的主要指标有土地面积、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等。本系统主要是对商品房复核通过后的结果进行土地登记, 输出分割凭证, 以便用户在后续的土地登记中申请办理土地证书。主要办理过程如以下几点。

(1) 地籍经办:开发商提交竣工验收申请时, 应同时提供电子的分户明细信息表 (按模板要求录入) 。经办人员经办项目时, 对项目资料进行初步查阅, 录入项目相关数据, 导入分户明细信息, 并填写相关意见。

(2) 发证:复核验收合格的, 如属房地产开发用地, 颁发房地产用地复核验收合格通知书。并根据房屋买卖情况发放土地证书。已签订房屋买卖合同的, 直接对买房者发放土地证书;未签订房屋买卖合同的, 土地证书上权利人为房产开发商名称, 并将土地证书发放给房产开发商。

4 图形数据管理模块设计

图形数据建库后, 要建立数据更新机制, 确保系统数据的现势性。图形数据管理模块主要实现地籍图形数据日常更新, 为建立图形数据日常更新机制提供工具。图形数据库包括宗地和地形数据二大部分内容, 采用统一更新机制, 在地籍数据的日常更新过程中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对地籍库中现有数据的修测更新;另一种是对新测或补测数据的入库更新。

4.1 地籍数据修测过程

(1) 选择一定的空间范围 (如街道范围、街坊范围、划定范围等) , 将该范围内的指定地籍数据进行下载, 系统在下载的同时将每条要素都打上了一个标签, 下载的数据主要包括地籍库中的地形数据、宗地数据 (包括界址点、界址线) 、登记数据等, 下图 (图1) 是下载过程图。 (2) 利用地籍数据采集更新软件对从地籍库下载的数据进行修测, 在修测的过程中该软件同时可以结合权属核查内容进行更新。 (3) 利用地籍系统中的上传功能, 选择上一步更新好的地籍数据, 根据下载和编辑过程中数据的标签状态进行更新。

4.2 新测和补测过程

(1) 地籍数据采集更新软件通过接收DXF、DWG、MDB等格式或者新建项目, 生成一个本地测量数据库文件。 (2) 测量人员可以通过该项目进行地形数据的采集、宗地数据的绘制、权属核查数据的录入和修改, 同时可以打印宗地草图、权属核查表等内容, 处理好的数据最后必须经过杰思科地籍采集更新软件进行综合检查。 (3) 利用地籍图形系统的上传功能将上一步处理好的地籍数据进行转换, 生成一份预入库数据, 这个时候可以先对预入库数据进行一系列的检查。 (4) 最后利用图形子系统中的上传功能将检查好的预入库数据进行上传。

5 结语

利用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技术, 数据库管理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 基于主流GIS平台、大型数据库系统及内外网络环境, 构筑强大、高效、开放的土地资源管理基础平台, 形成以权属调查和土地登记为核心的地籍管理业务流程。用管理信息系统代替手工工作, 完成图形数据、属性数据的修改、变更登记、日常统计, 实现地籍管理业务的规范化、现代化和信息化, 体现了地籍管理的高效率、高质量和高效益等优越性, 进一步提升决策水平, 加快决策速度, 实现快速动态监测, 最终实现地籍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并通过地籍管理信息共享交换、综合利用, 极大提高了地籍管理的社会化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宋广峰.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研究[J].测绘科学, 2010 (9) .

如何做好用电营销管理的思路构建 篇8

关键词:用电营销,管理思路,构建对策

1 用电营销管理的现状与不足

1.1 用电营销管理存在的优点

目前, 因为用电需求的快速增长, 加大了基层的电力企业的工作, 电力营销, 是电力企业基层最主要同时也只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而如何科学的、准确的掌握电力营销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 以适应未来电力市场发展的需求同时促进电力市场更快更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则是现代电力企业营销工作的核心问题。电力企业在开展市场营销时, 首先要针对市场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 (各行业各领域发展时对电力的需求情况) 进行全面的、准确的调查、分析最后整理成系统的数据, 这些数据则是电力企业营销的基础。电力企业在推行全员营销发展策略的同时, 还全面提高了营销团队的服务质量,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发挥电力营销对市场发展的推动和规范作用, 在电力企业把服务能力和供电能力同时提升的时候, 才可以保证我国电力产业的稳定发展。

1.2 用电营销管理现存的不足之处

在以前的计划经济发展中, 电力企业的营销工作相对来说比较陈旧、过时, 并且经营管理的模式主要以经济时代中的计划管理方式为主。电力企业相关部门组成较多, 导致工作环节较为复杂, 而且电力企业内部管理的执行能力, 会因为其流程多、复杂或流程重叠、重复等情况, 而影响信息传达的速度和准确性, 造成执行效率低的情况。并且电力企业内部职员规范管理松懈, 工作考核不够系统、严谨, 这也使用电营销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受到一定制约。

2 用电营销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管理思路

对任何工作学习而言, 当然, 营销管理工作也不例外, 清晰合理的管理思路很重要, 因为这是执行新策略的基础。接着电力企业在自身营销工作正常开展的同时, 还要对其组织结构进行不断的调整, 以适应现代快速发展的同时伴随着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体系, 并且明确而严格的划分企业内部各阶层 (包括基层职员、中层和高层管理者) 的职责与权限。当电力供应和营销过程中出现问题时, 要加大对事故的查处力度并严厉处分, 还要引进适用的管理机制, 真正的做到对用电营销之路的控制。

标准化与专业化的管理制度建设是电力企业营销管理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标准化管理的核心是做好营销与供电服务、计量、用电稽查审核等工作, 以达到管理结构准确化的目标。同时, 在内部管理上, 也要注意加强和细化管理工作, 做到让管理理念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以制定有效的管理方案, 最后大力推广考核制度。

3 解决用电营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相关策略

3.1 完善用电营销管理制度

目前, 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用电营销管理制度不够全面、系统, 科学性不足, 并且与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不甚相符。其实, 营销管理制度的确定首先要考虑到电力企业自身实际的发展、经营情况, 在符合市场发展需求的同时, 及时的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沟通, 并且加大行政监督工作的力度, 对企业目前拥有的发展资源要合理而有效的利用, 减少甚至是避免浪费企业资源的现象出现, 以此降低企业经营的成本, 同时还整体提高了营销工作的执行速度和效果。

3.2 提高各部门人员的素质

用电管理局应积极展开相关营销培训活动, 并且调动营销工作人员积极参与的心态, 可以打造一支精英化的专业营销队伍来提高自身的市场掌控能力, 同时对客户关系、市场发展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详细的分析。这样能够有效的解决当前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如费用回收难、风险不明等, 然后合理的细化解决供电中企业与客户之间存在的矛盾, 以达到在保证供电企业的自身利益的情况下实现客户与企业双赢的目标。

3.3 提高营销管理效率

营销管理工作需尽量避免政企合一的状况发生, 并在原有的营销管理制度上加以改进, 根据实际的具体情况, 简化营销工作的流程, 以提高企业营销管理效率。工作中, 要明白电力市场的特点, 并且对电力市场加以细分了解, 全面的划分出市场发展需求的具体情况和营销重点, 避免盲目、低效营销的情况出现。

3.4 提升用电营销服务水平

企业用电营销能力和效果主要体现在两个地方, 首先是电力供应的质量, 即:保证供电量的同时供电的稳定性, 另一方面则是其服务质量。这就需要电力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和协调各部门的工作, 在供电服务中, 首先要做到在事故发生时, 及时的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回复正常的供电, 实现安全用电。维护、维修相关部门, 对供电线路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 保证客户用电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5 优化用电营销管理系统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和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 信息化技术已经进入到了各行各业中, 因此, 为提供高效益的服务, 电力企业可以创建更健全的营销管理系统, 通过向客户提供远程服务以及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 可以在客户有需要时, 第一时间通过客户服务系统, 向电力企业反馈信息, 及时获得相关服务。这种现代化的技术可以有效的改善电力行业的服务质量, 同时还提高了对营销人员的监管效果。

4 结语

总之,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式和需求, 更好、更全面的满足客户的用电需求, 增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是电力企业用电营销管理的重点, 而电力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应时刻关注用电营销工作落实的进度。最后还要注意企业现有人员的培养以及人才的引进, 以保证企业拥有专业化的用电营销团队。

参考文献

[1]郑东琰.电力企业提升优质服务的策略[J].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1 (18) .

[2]侯丽燕.电力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 营销策略浅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1 (12) .

[3]鲁郓, 王成强.浅谈供电企业的用电营销管理问题[J].电子制作, 2014 (2) .

[4]孙巍.供电企业加强用电营销管理的有益探索[J].科技风, 2013 (2) .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管理思路构建 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管理思路构建

0 引言

近年来, 我国的建筑事业获得了蓬勃的发展, 在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其市场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新形势下, 就需要建筑企业能够通过不断提升建筑质量的方式获得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在建筑工程中, 土建施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施工环节, 将直接对建筑整体施工质量产生影响, 但是在现今部分工程建设中, 由于土建施工单位缺乏质量管理意识, 在施工管理中普遍存在人员配备不足、施工技术不规范、材料质量控制不力、安全教育不到位等问题, 造成施工效果达不到预期要求, 土建施工单位也因此蒙受了不小的经济损失。对此, 就需要相关人员提高管理意识, 通过改进土建施工管理方式来调整管理思路, 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彻底整改, 以确保施工效果符合预期要求, 同时避免土建施工单位因此付出经济代价。

1 当前土建存在问题分析

为了能够更好地对现今土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掌握, 本文对某建筑工程进行了一定时间的实际观察, 发现该工程在土建施工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1.1 施工人员缺乏管理意识

在该工程施工现场中, 工作人员对于基本的安全意识存在着较为缺乏的现象, 众所周知, 建筑工程, 尤其是土建工程对于安全具有非常高的要求, 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安全工作没有做到位, 就很可能因此带来非常严重的事故。而在安全工作中, 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通过其该项意识的掌握, 往往能够在加强操作的同时保护自身, 进而有效地避免事故出现。而在该工程建设中, 现场管理人员却没有对该项内容引起充分的重视, 不仅没有将安全管理这项工作提升到应有的高度、没有对工程安全责任进行落实、在具体施工开展之前也没有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系统的安全知识教育与培训。这种情况的存在, 就使得整个施工组织所具有的安全生产意识较为薄弱, 现场安全工作漏洞百出, 很可能因此诱发安全事故。

1.2 质量管理漏洞百出

质量, 是工程建设永恒的主题, 也是建筑业常谈常新的话题。在土建施工中, 施工检查可以说是保障施工安全性以及施工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而由于现今土建工程规模较大, 施工检查所涉及到的方面太多, 在检查人员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很难对每一道施工工序以及施工细节进行严格的把握。在具体检查工作开展的过程中, 往往会以抽样的方式进行检查, 对于该种检查方式来说, 虽然具有着一定的代表性, 但也很可能出现不合格产品漏检的情况, 并因此使工程存在着一定的质量隐患。如果在施工结束检查时才发现存在问题, 则会因为返修、整顿而使工程建设的成本得到了增加, 且对于整体土建施工的工程进度也是一种较大的影响。

1.3 管理方式粗放

在该土建施工走访中发现, 该工程在现场管理中往往存在着不够细致的情况, 并因此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第一, 该项目施工建设在安全教育、设计方案交底中存在着较为模糊、简单的情况, 在实际设计中存在的注意事项往往在实际建设中并没有得到落实, 并因此使施工设计重点成为了空谈;第二, 技术操作不当。在施工中, 有很多细节问题都因为工作人员以及现场管理人员的疏忽而存在着安全隐患, 如施工脚手架没有固定稳定、没有按照操作说明开展工作以及施工机械随意操作等;第三, 施工材料也存在着胡乱堆放的情况, 并因此使施工人员在实际建设时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 并没有根据设计规范与说明进行建设;第四, 不同工种、部门施工人员间存在着沟通不畅的情况, 这种缺乏沟通情况的存在, 则使实际施工存在着较大的不安全因素。

2 加强现场管理的核心思路

根据图1所示的土建施工流程, 进一步明确各道工序中材料管理、人员管理、机械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内容, 据此编制出图2所示的土建施工项目管理总体流程, 在施工过程中按部就班的实施各部分管理工作。

除此以外, 应针对土建施工中存在的人员配备不足、施工技术不规范、材料质量控制不力、安全教育不到位等问题, 经过对该工程规模、施工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分析, 我们特制定以下管理思路, 并按照如下管理措施逐步开展现场管理工作:

2.1 健全组织管理机构

对于土建施工现场管理来说, 其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作, 包括施工现场设施、机械、材料以及人员的管理等, 尤其是在现今建筑工程规模不断加大的情况下, 更是使这种复杂度得到了提升。为了能够对管理工作进行规范, 就需要施工企业能够为此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组织管理体系。在该体系中, 对不同施工环节中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责任进行明确, 在落实到人的基础上保证在现场施工中管理工作能够有条不紊、更为明确的开展。

2.2 加强协调管理

在土建施工管理工作中, 很多问题的出现并不是在制度制定上存在问题, 而是在对该制度进行落实、协调时存在问题。在之前的观察中, 笔者发现该工程在具体建设中不同部门施工人员间往往存在着欠缺沟通的现象, 并因此使工程衔接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对此, 就需要改企业能够加强不同施工部门、不同单位的协调管理工作, 保证整个工程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得到顺利进行。首先, 需要对施工人员到管理层的协调机制进行建立, 通过该协调机制的建立在实际施工中遇到问题时能够由不同部门共同进行检查, 在形成合力的基础上更好的实现对问题的处理。同时, 在施工检查发现问题时, 在向施工人员提出之后, 施工人员则需要能够对检查人员的修改意见进行仔细的落实, 在加强施工层同管理层交流的基础上使施工队伍明确自身职责, 更好的对施工重点、施工要点进行了解与落实。

2.3 加强材料管理

在土建施工中, 材料在工程建设中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比重, 通过对材料的合理管理, 不仅将有效保证施工质量, 且能够在完善材料供应的基础上起到提升工程进度以及降低施工成本的作用。对此, 就需要施工企业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材料管理工作:首先, 在材料的采购环节, 需要在确定所需购买材料类型的基础上做好市场调查, 在充分考虑施工设计以及工程质量的基础上选择质量与价格兼顾的材料;其次, 在材料进场之后, 需要根据不同材料自身特性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保管方式, 如水泥需要放置在干燥的区域保存, 避免被雨水浸湿等。通过材料的合理保存避免因质量受到影响而提升施工成本;最后, 在材料具体使用时, 需要严格按照施工设计要求对材料进行配置, 不仅需要避免因材料使用数量过多造成浪费现象, 也需要避免因使用过少、没有满足施工需求而造成施工存在质量问题。

2.4 加强现场安全管理

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 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在对施工人员安全进行充分保证的基础上也能够有效地提升工程施工进度。对此, 需要该施工企业在后续施工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安全工作:首先, 要从工作人员意识抓起, 在工程具体动工之前开展全面的安全生产宣传与教育, 以此在所有施工人员脑海中对施工安全意识进行树立, 使其在具体施工中能够时刻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其次, 在施工中的安全检查工作中, 检查人员需要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全面的反映, 以此使工作人员在了解、掌握这部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能够在施工中加强重视, 避免使隐患转变为事故;最后, 要对安全工作建立起科学的激励机制, 对于在实际施工中忽视安全生产的施工队伍与责任人需要通报批评及处罚, 以此使其在获取教训的同时能够在今后工作中加强安全意识。而对于安全生产落实到位、开展良好的部门, 则需要在单位进行表扬与物质奖励, 更好地发扬安全生产榜样作用。

2.5 重点加强工程质量管理

质量是企业的立身之本。一个工程项目在社会上得到承认比较容易, 建筑业整体工程质量要得到社会的承认目前还有难度。企业的一个项目做到高品质比较容易, 企业所有的工程都做到高品质却非常困难。往往某一栋楼房的倒塌比我们整个行业每年获取100多项“鲁班奖”的影响都要大。目前, 社会的发展要求企业不仅仅要打造几个精品工程, 更要求企业做好总体上的品牌, 在整个市场竞争中树立起企业的质量品牌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讲, 企业应该有更高的质量目标要求。施工质量是建筑施工的重要目标, 通过高质量建筑的建设, 将在保证建筑使用安全、稳定的同时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在具体施工中, 需要从以下几个环节加强质量管理:

(1) 细节管理。

细节决定成败。在土建施工中, 需要做好细节的管理, 对施工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做好跟踪检查工作, 保证能够将检查工作落实到工程每一个衔接环节中。当经过检查发现问题后, 则需要在及时作出整改的同时在企业会议中进行说明与强调, 避免该错误再次出现。而在具体检测工作开展时, 也需要通过目测、仪器测量、抽样检测等多方式的应用进行检查, 更好地保障检查工作开展的全面性与可靠性。此外, 对于部分具有隐蔽特征的工程来说, 更需要做好工程质量的控制, 保证对施工的每一个细节都能够管理到位。

(2) 过程管理。

对于土建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来说, 其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首先, 是前期测量。该项工作是重要的准备工作, 在具体施工前对本工程材料、图纸以及需要使用的机械进行逐一的检测, 避免因存在缺陷问题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其次, 施工过程管理。在工程动工之后, 需要加强工程施工情况的检测, 保证在问题出现后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 避免存在隐患;最后, 在工程结束后, 则需要对工程整体进行检测, 看各方面是否能够符合设计规范, 并在发现问题时及时地采取措施补救。

(3) 加强质量意识培养。

施工中要加强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 在项目建设之初就要对项目的建设标准和相关数据进行交底, 对因不严格执行而引发的事故责任要进行具体说明, 使他们在施工环节中能够严格地按照项目标准进行。另外, 还要加强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 让他们在提高施工技能的同时严格执行施工设计的要求, 不出现违章操作。通过质量意识的积极培养更好的提升项目施工质量。

3 案例分析

陕西有色建设有限公司承建了某大型商业中心大楼的建设工程, 按照FIDIC合同条件进行招标和施工管理。中标合同价为18329500元人民币, 工期18个月。工程内容包括场地平整、大楼土建施工、停车场、餐饮厅等。在施工过程中, 由于地基条件较预计的要差, 施工条件受到交通的干扰大, 以及设计多次修改, 导致工期拖期、施工费用增加。经协商, 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批准工期延长176天, 但是如果施工管理不力, 该单位就需要承担这176天所产生的施工总费用963270元。根据业主的要求, 该单位采取了加速施工的措施, 同时严格按照以上管理思路对施工过程加强管理, 最终在业主要求的工期内保质保量完成了施工任务。

由于施工管理得力, 该单位在竣工结算阶段, 向业主成功索赔1269487元的施工费用, 不仅弥补了工期拖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还获得了306217元的额外收益。

4 结论

可以说, 在现今的建筑工程中, 土建施工具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上文以某工程为例对土建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思路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在上述措施制定、落实之后, 该企业土建施工现场管理水平具有了较大的提升, 现场施工规范性得到了明显的增强, 在工期内高质、安全地完成了施工任务。

参考文献

[1]罗新刚.论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策略[J].科技致富向导, 2011 (24) :204.

[2]龙学彪.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优化策略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1 (02) :54.

[3]杨立业.建筑土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研究[J].河南科技, 2013 (14) :33-34.

[4]魏兆毅, 范佳佳.当前土建施工中的问题和对策探讨[J].黑龙江科学, 2014 (03) :99-100.

[5]徐尚友.加强土建施工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 2012 (15) :105.

管理思路构建 篇10

1 医院病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人员认知度不足

由于近年来医院病案管理方面人员缺乏, 医院在进行医院病案管理人员选拔时, 并没有经过层层筛选, 在进行面试时不注重被选人员的相关知识层次和专业性, 将一些非专业、自控能力和责任心较差的人选进医院负责医院病案管理。在工作中缺乏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长期下去导致在后期医院病案管理工作上缺少一定的专业性和信息管理的时效性, 加大了医院病案管理的工作量。

1.2 管理制度不健全

管理制度不健全是许多医院无法进行合理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原因。未建立比较系统的管理制度, 使得医院病案管理比较分散和混乱, 无法形成统一且具有时效性的病案管理。

1.3 管理硬件设备投入不足

有些医院在病案管理上存在不足, 主要是由于对管理硬件设备投入不够重视, 使得管理硬件设备投入严重不足[2]。经相关报道称, 有些医院为了节省空间、经费, 为医院病案室分的库房特别狭小, 使得有些病案资源无法进行合理地分类和放置, 各类病案都杂乱地混放在一起, 导致在进行病案寻找时, 不利于快速将所需要的资源找到, 时效性无法得到保证。信息化网络设备的投入存在严重的不足[3], 一些病案资源不能及时地进行快速的信息录入以及备份。

1.4 管理方式不规范

由于一般医院病案管理或者国家机构的档案管理无法给管理者提供直接的经济效益, 所以一些医院管理者和上层领导对医院病案管理方面并不是特别的重视, 使得一些医院在病案管理上只是简单地做数据记录, 管理方式比较分散, 较容易出现漏洞。目前在许多医院的病案管理上, 管理形式比较分散, 没有形成信息化统一管理的模式。由于长期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 觉得没有必要在网络信息化管理上投放大量经费, 许多医院在病案管理上缺乏网络信息化管理, 无法形成较为统一的规范性管理, 导致资源不能够得到合理运用及共享。

2 解决对策

2.1 提高管理人员的病案管理相关知识认知度

由于病案管理方面人员比较缺乏, 医院在病案管理选人方面不是特别严格, 一些病案管理知识专业水平较低的人被选进了医院进行医院的病案管理。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办事效率低, 极大程度上降低了病案管理的时效性。因此, 为了提高医院病案管理的时效性, 医院应该加强对病案管理聘用方面的重视度, 制定严格的层层选拔制度, 在进行面试时做一些医院病案管理相关知识的测试和考察, 选取一些病案管理相关专业水平较高、具有一定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较强的管理者来进行医院病案管理, 从而提高医院病案管理的时效性。

2.2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应制定和完善医院病案管理制度体系, 使病案室管理者能够在遵守病案管理制度下, 进行合理规范的病案资源管理。

2.3 加强管理硬件设备投入

医院由于对管理硬件设备投入不够重视, 使管理硬件设备投入严重不足。病案管理室的面积狭小, 病案资源无法具体分类, 造成管理混乱, 因此, 医院应在管理硬件设备投入方面加以重视, 扩大医院的病案管理室面积, 为进行病案管理工作节省时间, 提高病案资源管理效率。

2.4 加强规范化管理意识

对病案管理者进行定期的培训, 进行信息化管理理念的宣讲, 使医院管理者能够重视对病案资源的信息化管理, 加强的信息规范化管理意识, 从而形成较为统一的规范性管理, 使资源能够得到合理运用与共享。

3 结语

为了加强和完善医院病案室库房的管理体系, 从而提高病案管理质量, 必须针对医院病案室库房的管理中存在的管理人员认知度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硬件设备投入不足以及管理方式不规范等方面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探讨, 并制定出合理的对策来进行有效的改善, 使医院病案资源信息管理的时效性和病案管理质量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赵宏.医院档案规范化管理初探[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2015, 5 (3) :51-54.

[2]张萍, 邱立, 刘慧.大数据思维框架下医院“质量数据管理中心”的集成构建[J].中国医院, 2015, 19 (3) :30-32.

管理思路构建 篇11

现阶段,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及生产方式的变革,社会职业岗位加大了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这促使应用型本科院校越来越重视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在此背景下,教学管理模式日趋复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管理问题。所以,新时期,加强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二级教学运行管理体系的探讨已是必然趋势。

1 应用型本科院校构建二级教学运行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二级教学运行管理是在校园二级建制的基础上,分别赋予校级、院(系)级不同的职责,并按照职业需求赋予各自不同的权利,突破以往由学校高度集权的控制管理体系,实现管理重心的下移,并下放管理权限,给予二级学院足够的权利和利益,促使其成为相对独立、自主发展的办学实体。应用型本科院校构建二级教学运行管理体系有着一定的必要性。

1.1 有利于完善高校管理体系

相较于普通科研本科院校来说,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这种新型管理模式和理念更符合社会发展需求。构建二级教学运行管理体系一方面能完善高校基本人事管理,促使高校人事权力分级明确,实现上级战略思想的准确、及时下达。且下级分工明确,减少了因人多事杂导致战略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意见不一、目标不明等问题;另一方面,也能从财务管理、科研管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构建二级学院不仅能突出学校的宏观调控能力,又能赋予二级学院一定财务、人力资源的自主性,使其获得更多的规划活动经费及师资力量,提升教学质量。

1.2 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益

二级教学运行管理体系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构建,能搭建起学校管理高层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一来,就学校管理高层而言,校级制定的相关政令、决策能及时、准确地下达给二级学院,从而便于二级学院能按照具体的专业特色、学生特点来进行任务的分派,或者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的教学管理目标,使学生的学习更具专业性、针对性,提升学习效益;二来,就学生而言,二级教学运行管理体系更加符合其对知识、对自我的掌握,能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院校,便于为自己制定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成为能充分适应社会的人才。

1.3 有利于延伸校园文化

二级教学运行管理体系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应用,便于二级学院按照自身学科专业特色来延伸校园文化。并且,应用型本科院校中不同二级学院之间加强交流与沟通,还能解放思想,加强观念创新。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应用型本科院校利用交流与沟通,能及时掌握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最新动向,进而根据自身校园文化理念,创造出具有专业特色的学院文化。这能极大有益于学生转变因学习而学习的传统观念束缚,形成独到的文化特色,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2 应用型本科院校构建二级教学运行管理体系的思路

笔者认为,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想实现二级教学运行管理体系的构建,应密切结合本校发展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思路:

2.1 转变工作理念

以往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的工作理念主要是以“管”为主,教学管理人员在进行教学管理时均不自觉地站在“管理者”的角度。而二级教学运行管理体系则是强调在具体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进行服务式教学管理,鼓励教学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不断求发展、求创新、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2 做好办公室管理工作

二级教学运行管理体系是学校管理的基础,其构建在一定程度上延伸和扩展了办公室的内涵及外延。新时期,必须加强工作思维的创新。要求办公室人员必须及时调整工作理念,充分适应新形势变化,明确自己的工作性质和特点,找准工作角色定位,树立个人及办公室形象,提升办公室管理效率。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发展,不断发掘,加强改革创新,解放思想,提升管理层次,真正发挥办公室管理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2.3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根据国家及地方新兴产业需求,构建新兴交叉学科建设,逐步形成校企联合的开放式人才培养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其次,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推行自主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创新潜力,实现全面发展。另外,加强和改进课程实践课程的设置,不断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和提升其创新能力。在确保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最低必修课限度时,增添选修课,为学生提供更多发展机会,促使其个性发展。最后,积极转化科研资源与教学资源,将科研优势进一步转化为教学优势。引导教师在教学内容中添加自己正在开展的科研工作,开设创新型实验,丰富、提升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没有较强的师资队伍,应用型人才培养也会成为空谈。所以,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引进高层次学科专业领军人才及教学骨干,或以校企联合方式在企业、高校、科研院聘用高素质、高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构建双师型教学队伍。另外,利用校外实习、培训基地等方式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实际工作积累,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构建二级教学运行管理体系有着很大的必要性,须认真做好校级、院(系)级分工,针对特色专业实施个性化培养方案,构建一个自上而下政策统一、内容丰富的完整的教学管理系统。此外,二级教学运行管理体系必须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真正构建教育、激励、自主的教学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新.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5):178-179.

[2]杨闯,王俊玲,杨萍,张传军.转型体制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现代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23):236-237.

管理思路构建 篇12

1 落实线损分析工作的意义

对于电力企业而言, 线损一直都是其重要的经营指标, 能够帮助管理人员判断出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电力企业肩负的任务就是为国民经济的生产提供电能, 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减少运输与使用过程中的电能损失。而线损率不仅能够反映出电力企业的供电技术水平, 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企业的管理水平, 基于这一因素, 电力企业就必须要做好线损管理工作。

2 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线损管理思路

影响台区线损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包括配网结构、配网技术、设备状态、运行方式、营销管理质量几个方面, 在设备运行方面, 线路型号、变压器性能、客户计量设备运行情况、无功补偿装置、低压线路截面都是影响线损的重要因素。在营销管理质量上, 则包括互变关系、数据计量方式、表计故障、统计方式、自用电、表计故障、信息化程度, 新技术的应用方式等内容, 为了提升用电信息系统的准确性, 可以采取如下的措施:

2.1 完善工作基础, 建立好科学的管理机制

为了有效降低线损率, 电力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运行情况制定好完善的线损管理方法与考核标准, 落实责任到人制度, 细化各个部门的工作内容与工作职责, 与信息化机制结合起来保障设备命名的唯一性, 实现信息共享。在更换线路时, 需要明确好更换流程, 保障信息的统一性, 制定出基础台账, 定期开展线损分析例会。同时, 还要定期对反窃电工作与线损普查整治工作的进展进行分析, 抓住其中的可控制因素, 以此为基础来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整改措施, 将不安全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

2.2 规范数据采集措施, 优化采集率

为了有效降低线损率, 需要加快用电采集系统的完善速度, 在用电采集系统中设置好台区总表, 对遥信、瞬时量、电度数据进行采集, 提升数据采集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制定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进行24小时全天值班的运维机制。

2.3 提升用电采集系统的准确性

对于电力企业而言,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为了准确采集出分表与总表的电量, 并将这一数据与营销系统进行共享, 并技术分析实时线损, 提升计算工作的准确性、及时性与抄表时间差异性。此外, 在使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来分析线损率的过程中, 还需要规范好各项流程, 对整个流程进行全面的管控, 提升数据采集的效率与质量。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 还能够对台区线损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准确的计算。

2.4 其他降损措施

2.4.1 准确分析数据, 准确的定位高损台区

线损管理模块的数据能够在电能信息采集系统中反映出来, 从这一层面而言, 电能信息采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会影响到线损计算工作的准确性。比如高损台区, 需要深入的分析其运行状态, 看集中器的运行情况, 如果两者都存在问题, 就基本可以判断为高损台区。此时, 就需要对集中器进行深入的分析, 消除其中的不安全隐患, 保障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此外, 还要制定出科学的线损分析统计制度, 对其中的内容进行统计, 定期对线损指标进行分析, 找出其中的差距, 制定出完善的处理措施, 对管理环节进行完善, 利用线损管理模块来分析高损台区问题, 剖析其中的问题, 将各项降损措施真正的落实到实处。

2.4.2 还原台区售电量, 分析真实的线损

对于由于协定电量、临时用电、负荷调整、业务变更等因素出现的高损台区, 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还原其电量, 并计算出真实的线损情况, 看是否确定为高损台区, 若确定为高损台区, 就要在第一时间采取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

2.4.3 对于高损台区, 要制定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需要做好对窃电工作的查处力度, 对于高损台区, 要根据用电明细对用户进行科学有效的分类, 合理估算用户用电量, 加强对可疑用户的查处措施, 逐步的缩小检查的范围, 尤其是要抓住细节, 分析暗线位置, 看用户是否存在私自开盖、断零线等违法行为。此外, 对线损理论也要进行深入的分析, 采取针对性的降损措施, 使用电能信息采集系统来分析负荷数据, 计算出线损负荷, 调整变压器运行状态。同时, 还要分析好三相电流平衡率, 若发现异常, 需要及时的进行调整, 在办理扩容业务时, 应该遵循客观合理的原则, 如果供电半径超长, 需要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保障变压器能够处在负荷中心位置, 这样即可有效解决线损问题。

2.4.4 加强技术管理, 优化各项指标

在管理过程中, 需要利用用电采集系统为依托, 围绕运行业务、建设业务与应用业务来开展改革工作, 提升采集终端的应用率、电表安装成功率、智能电表使用率、用电采集系统稳定性、台区线损监测效果、采集成功率、营销采集系统使用率。

2.5 完善降损制度, 检查降损结果

在检查出线损异常台区的情况之后, 需要定期对这些线损位置进行巡查, 如果发现其运行出现问题, 需要及时的进行处理, 将数据控制在标准范围中, 这不仅可以提升系统运行的准确性, 还能够分析问题的准确性。

2.6 加强培训, 确保人员素质的不断提升

为提高系统的应用水平, 针对建设进程中的不同特点, 邀请主站厂商、现场设备厂商、营销系统厂商就主站的运行、维护及终端的现场安装、调试和故障处理、营销系统的流程变更等技术进行了多期培训, 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技术交流, 不定期召开系统建设推进会, 交流建设的经验, 为系统的上线奠定了基础。

2.7 建立监控运维体系, 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运行涉及主机、网络和通道的运行维护, 为了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电能量采集系统的主站的运行是由营销部营销系统维护人员负责, 终端的运行维护遵循谁管理的表计谁负责维护相应的终端, 各分公司的装表接电或用电检查人员负责维护管理自己所辖的低压终端。

2.8 考核管理

设立专门的稽查岗位, 通过营销监管网站对基层各单位的系统建设情况每日进行检查和督促, 每月在营销稽查通报用量化的数据进行评比, 发布系统建设的最新要求, 交流建设的经验。将每期通报的结果纳入各单位年底的评优创先工作中考核, 同时作为次年下拨建设资金的参考。

此外, 还需要对线损值进行科学的监视, 避免线损反复性的出现, 尤其是对于窃电高发位置, 必须要对窃电问题进行全面的把控, 早发现、早处理, 及时为企业挽回损失, 早期将负损台区与高损台区消除, 并结合历史损失数据与现场损失数据对公共台区进行科学的分类, 促进线损管理工作的合理化发展。

3 结语

总而言之, 在社会的发展下,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电能量远传系统开始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智能化管理理念也开始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得到推广, 这给线损管理工作成效的提升带来了一定的契机。为了保证用电数据计算的准确性, 需要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进行科学的分析, 在这一背景下分析出台区管理的措施, 促进线损管理工作的高效化与透明化发展, 从根本上对用电采集系统进行规范的管理。

参考文献

[1]华伦诚, 吴礼明.基于线损管理的智能电能表及抄表系统应用研究[J].电子世界, 2013 (20) .

[2]李云峰, 刘拓.“三集五大”的管理学思考[N].中国电力报, 2010 (007) .

[3]孙莉, 董化新.客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发展方向初探[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04) .

[4]闵振辉.基于C8051F020的湿度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08) .

上一篇:提升教学质量下一篇:水稻统防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