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服务中心(精选12篇)
行政服务中心 篇1
一、行政服务和服务行政的概念
(一) 行政服务概念是一种特殊的行政行为, 与我国传统概念上的干涉行政方式不同, 行政服务是一种具有创新性质的行政方式。
行政服务着重强调行政主体特别是国家政府要充分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给行政相对人, 尤其是关系到与人大众息息相关的生活、经济及文化等方面。通常情况下国家施行行政服务时, 会处于和公民平等相等的地位。当然, 国家也可以高权身份来实施某些行政服务, 比如说九年义务教育就是典型例子, 是用公权力来强迫公民接受教育的。
(二) 行政服务的内容和特点
如果想把行政服务的事情做的很好, 设身处地的为老百姓的利益着想, 就必须在具体的运作方式上想想办法, 在我国, 我们的政府已经采取了很多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开设了很多行之有效行政服务机构 (1) 行政中心的建设。行政服务中心是我国政府在治理模式上的重要创新。它是我国行政审批制度的重大改革, 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有益探索和发展, 对于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2) 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服务型政府也是我国政府一个创举。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上, 实行的是一站式服务、一窗式受理、一表式办公和一体化管理等创新型的行政服务的方法。
(三) 服务行政的内容和特点
1.现代服务行政的形成和发展
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 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在行政管理领域发起了一场新的改革运动, 其主要内容是把市场作为公共行政改革的主要标准, 并且以其为主导, 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将“以管理为中心”的管理型政府转化为“以满足人们需要为主要目的”服务型政府。这场运动直到现在依然持续着并且将继续影响着现代行政管理的发展。在服务行政理论的指导下, 政府的具体运作, 通常采用市场竞争模式。此种模式下, 政府不再是公权力的唯一的拥有者, 将市场可以自由调节的公共资源让渡给其他的社会公共组织, 赋予他们职权进行公共管理服务活动, 从而提高社会自我管理的能力, 进而最大程度的避免服务行政中公权力异化的可能性。国家行政经历了从“管理行政”向“服务行政”的转变和服务行政自身的演变, 以及到最后确立现代服务行政理念过程。这种转变绝不是历史的偶然, 促成这种必然转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不乏社会、经济的发展等因素, 但更是因为存在有深厚的理念基础。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这种转变:从抽象方面来说, 当代宪政体制下, 国家行使公权力需要体现人文关怀彰显对人性的尊重, 行政权力就是其中最主要的, 也是最能体现人性尊严的一种, 就可以把服务行政当作是人性尊严在行政领域中的一种具体的表现;从具体方面来说, 就是要从行政本身的范畴出发, 最根本的原因是行政民主化的发展。
2.服务行政法律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如果想更加完善建设服务型政府, 我们必须先进行一些调整, 尤其是对于行政法基本理论的调整, 服务行政的理论提出了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显著成就, 为小康社会的建设打下了了扎实的基础, 当然不可避免的, 也暴露出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出来, 这是需要我们重视的。比如说, 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 这些问题在党的十七大的报告都有明确指出的。正是基于此, 党中央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明确目标, 实现改革开放的成果为社会公众所享有, 发展要依靠人民, 发展要为人民, 不断促进民生的改善。服务行政要求的各种行政活动必须是以人民的权利保护为核心的, 所以我们要完善民主管理制度。
二、行政服务与服务行政的区别
(一) 概念不同
服务行政对与我们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行政行为, 很大区别于干涉的行政方式, 和我国传统概念上的行政方式不同, 行政服务是一种具有创新性质的行政方式。服务行政是一种具有形成性质的行政行为, 行政服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权利和利益。切身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福利。所以绝大多数情况下国家行政机关都是用人民大众一样的身份地位以实施。行政服务和服务行政比起来, 它是以一种服务的形式表现出来, 具有具体性。这种公共的服务满足了人民大众对于自己主体地位的承认和关心。这种行政多元化的模式促进了市场的主体在我们市场经济的大环境的发展和长大, 这种行政服务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最基本价值的实现。
(二) 内容不同
行政服务是一种通过的具体的行政机构来形式行政规则的方法, 它是一种服务。它的行为就为具体。服务行政是根据行政法所出现的问题, 为了更好的解决这种问题而产生的一种理论, 一种思维模式。
(三) 可诉性不同
行政服务因为有很多的具体行为和机构, 属于具体行政行为, 具有可诉性。服务行政更多的是体现一种理论和理想, 比如说服务型政府等, 是一种抽象行政行为, 不具有可诉性。
(四) 调整的关系不同
行政服务调整的是具体的行政行为, 具有很高的实践性。直接面对人民大众, 调整的关系和内容较为琐碎。多为一些具体的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和行政法, 行政主体和行政主体之间的关系。服务行政是一种抽象行政行为, 是一种行政理论, 没有像行政服务那的具体性, 相对来说更加抽象。调整的是行政法和行政法之间的关系。综上所述, 行政服务和服务行政在概念, 内容, 调整的关系等方面有很多的不同, 但是行政服务也需要服务行政理论的指导, 才在行政服务中发挥更好更优秀的作用。而法务行政理论也需要用行政服务来检验理论的可行性。两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李东明, 姬建芳.注意解决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运行中的问题[J].中国监察, 2005 (6) .
[2]姜晓萍.政府流程再造的基础理论与现实意义[J].中国行政管理, 2006.
行政服务中心 篇2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科学规范行政审批管理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行政审批服务行为,有效加强行政审批服务项目的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审批服务行为,是指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行政审批实施主体履行行政许可、批准、审批、审核、审验、同意、认定、登记等职能的行政行为。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纳入XX县行政审批管理服务中心集中管理的行政审批服务项目。凡在中心内的行政机关、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县行政审批管理服务中心负责本办法的实施。
第二章
项目管理
第五条
按照合法、合理、便民的原则,由中心负责确定、调整、协调和集中管理进入中心的审批项目。
第六条
进驻中心的审批项目实行动态管理。
(一)各审批单位依法设立、取消、调整、变更的审批项目,应及时向中心申报;
(二)进入中心的审批项目不可无故退出进行单独审批;
(三)调整、变更审批项目,需经中心研究决定后,方可组织实施。
第七条
审批项目要以印发《项目服务告知单》等形式,实行审批内容、办事程序、申报材料、承诺时限、收费标准等方面的公开。
(一)办事程序,应包括审批项目办理的全部过程;
(二)申报材料,应包括审批项目过程中法定的必不可少的材料和依据;
(三)承诺时限,应依据法律程序和项目实际情况尽量缩短;
(四)收费标准,必须提供合法、有效、详实的收费文件和收费许可证,有幅度的一律执行下限。
第八条
进入中心的行政审批项目必须坚持下列原则办理:
(一)审批项目的受理、初审、缴费、发证(照)、批复等环节,应在中心内办理;
(二)已纳入中心集中管理的审批项目,受理“窗口”的主管部门一律不准在其以外的任何地点另行受理;
(三)审批项目依法调整或变动办事程序手续的,应及时报中心备案。
第三章
行为管理
第九条
审批单位要以项目受理“窗口”为中心,围绕“窗口”工作制定严密的审批规程。
(一)每个审批项目的每道程序都要明确规定审批主体、工作标准、完成时限等操作规则;
(二)每个审批岗位的工作人员都要明确规定接待、受理、承接、转办、督办、答复、回文等工序责任。
第十条
审批项目的受理“窗口”要以办事人为中心,为群众搞好审批服务。对纳入中心的行政审批服务项目,实行“四制”办理,简化程序、提高效率、缩短时限、优质服务。
(一)对办事程序简单、条件要求简便、申报材料齐全、可以当场或当天办结的一般事项,实行即时办理制。随着审批制度改革的深化和审批程序的简化,有关部门要逐步增加进入中心的即办件数量,并对“窗口”工作人员充分授权。
(二)对办事程序复杂,受设施、场地等条件限制,以及需要研究、论证、咨询等,不能当场办结的复杂事项,实行前审后批承诺办理制。“窗口”工作人员按规定要求完成项目初审,“窗口”部门要在承诺时限内完成审批。
(三)对涉及两个或多个相关部门(单位)以及审批条件前置的相关事项,实行联合办理制。由首办部门“窗口”受理后,相关部门对本部门审批环节的时限要做出明确承诺,由首办部门“窗口”回复申请人。随着行政审批制度进一步改革和中心的运行,逐步实行主办责任制,为服务对象提供“一条龙”服务。
(四)对涉及重大问题,或职责不清、意见不一的联办件,或影响较大的行政投诉,以及县政府交办的重要事项,实行协调督办制。由中心组织协调有关“窗口”部门研究解决,解决不了的,向中心报告。
需要报上级部门审批的项目,由受理“窗口”主管部门与上级部门联系,负责全程办理。
第十一条
对不符合条件不予批准的审批事项,必须书面告知当事人理由和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十二条
受理行政审批事项过程中,不得非法收取抵押金、保证金,不准搭车收取与该项审批无关的任何费用。
第十三条
行政审批收费要全面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做到应收尽收,及时足额存入财政专用户,不得随意减免。
第四章
督察督办
第十四条
对审批单位、受理“窗口”及工作人员受理和办理审批项目的下列情况进行督查:
(一)各工作“窗口”执行审批项目分类管理操作规程的情况;
(二)承诺事项遵守规定审批时限的运行情况;
(三)联办事项上下环节协调衔接的办理情况;
(四)退办事项是否满足充分必要条件的主客观原则情况;
(五)县委、县政府领导交办的其他应当督办的事项。
第十五条
对运行中的审批事项按下列程序进行督办:
(一)对临近规定时限的审批事项,提前3个工作日向受理“窗口”发出《催办预告》;
(二)对已到规定时限尚未办结的审批事项,向审批责任部门发出《催办通知》,并限定3日内办结;
(三)对未按催办时限办结的审批事项,向审批责任部门发出《催办警告》,限定5日内办结,并报县政府领导阅示;
(四)对催办警告限期内仍未办结的审批事项,移交县行政监察机关依据有关规定追究直接责任者和部门领导的责任。
第五章
责任追究
第十六条
依据有关规定,严肃查处行政审批中的违规违纪行为:
(一)对负有直接责任的工作人员,实行一次投诉、查实下岗制度,情节严重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严肃处理;
(二)对负有领导责任的部门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追究相应责任;
(三)对审批部门的违规违纪问题,依据《吉林省规范行政行为建设法制政府若干规定》,从重追究部门的行政责任和经济责任。
第十七条
审批“窗口”、审批部门在履行审批职责中,凡发生下列问题之一者,应追究纪律责任:
(一)擅自设立行政审批项目;
(二)继续执行已经明令取消、暂缓的行政审批项目;
(三)擅自截留、滞留申报材料造成严重影响和不良后果的;
(四)无正当理由超越规定审批时限的;
(五)在中心以外另行受理集中管理的审批项目的;
(六)丢失申报材料,影响正常审批并造成严重后果的;
(七)擅自提高审批收费标准的;
(八)借审批之机非法收取抵押金、保证金或搭车收费的;
(九)行政审批收费应收不收、随意减免,收取人情费、关系费的;
(十)工作态度差、服务质量低、多次受到申办单位或群众投诉的;
(十一)附加政务公开内容以外的条件,延误审批时限、影响正常审批的;
(十二)借受理、办理审批之机谋私、刁难勒卡当事人或营私舞弊弄虚作假的。
第六章
附则
第十八条
行政服务中心 篇3
【关键词】行政服务中心;服务标准化;思考
行政服务中心作为一个综合性服务平台,集中了行政审批、资源配置、管理协调、公共服务、信息公开以及投诉监督等多项功能。其主要职能包括四个方面,即信息和咨询、管理和协调、审批和服务以及投诉和监督。
行政服务标准化,作为一种带有目的性的科学活动,主要是对行政服务中的共同与多次出现的行政服务及其工作过程制定、实施标准,并监督这一标准的实施,使其持续改进。
一、行政服务中心服务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1.我国行政服务中心服务标准化的理论准备不足。虽然现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都开始实施行政服务中心服务标准化改革,但这些实践均缺乏一定的理论支持。我国理论界对行政服务中心服务标准化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概念、范围、基本原则与标准体系还不明确,认识尚未达到一致。如果行政服务中心服务标准化的实践缺乏完备的理论准备,就很难找到明确的方向,在改革探索中就会走很多的弯路,使宝贵的公共资源被浪费,这样不但让服务标准化难以实现,也会影响行政服务中的行政服务。
2.行政服务中心服务标准化缺乏统一的认识和支持。政府改革的实质其实就是利益调整。行政服务中心服务标准化涉及内容较多,除了服务中心内部职责与权力调整,还包括进驻服务中心职能部门的利益调整,同时还与各类社会组织与普通公众需求利益实现息息相关。行政服务中心服务标准化不只需要本级政府与服务中心高层领导的推行与支持,服务中心进驻部门和窗口工作人员的认同也非常重要。除此之外,也离不开行政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目前,不论是政府内部,还是公众层在行政服务标准化上均缺乏深刻认识,没有完全认可其实施成效,这无疑制约了我国行政服务中心服务标准化的推行。因而利益相关方不希望改变现状,而政府内部利益相关方则害怕服务标准化的实施会让自身工作量与压力增加,进而以敷衍态度对待服务标准化,使其最终成为纸上谈兵;社会公众由于没有充分认识服务标准化,进而在涉及自身利益时多以保守为主。
3.缺乏科学、系统、适用的行政服务中心标准体系。首先缺乏具体适用的国家标准,现有的国家标准中还没有行政服务中心的专有标准;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网站资料中可看出,一些适用性较强的国家标准,如《行政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行政服务中心运行规范》等虽已于2012年10月拟定了征求意见稿,但目前还没有正式发布。其次,科学系统的标准体系缺乏,现有的相关国家标准,虽然已按照标准化规范文件建立了相应的标准体系,但体现先进管理理念与技术的服务标准尚未形成,没有科学系统的标准体系;各地在探索建立行政服务中心标准体系时,处于边设计、边实践阶段,相关标准体系缺乏完整性、规范性和科学性。
二、我国行政服务中心推行服务标准化的对策
1.转变服务理念。行政服务标准化体系的运转是否有效,取决于是否在服务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并对“公正、便民、高效、廉洁、规范”的价值理念做到了贯彻执行。“以人为本”就是要对行政服务和群众需求进行统筹协调,以社会公众的需求为基础。而贯彻“公正、便民”等价值理念就是要立足合法合理,有理有据,保证政府机关对社会公众的利益诉求予以最大化的满足,将社会公众满意程度当做行政绩效的最高准则。
2.加大宣传培训。不论是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进驻部门,还是社会公众,对行政服务中心的服务标准化都是陌生的,因而在认识上就多有不足。为此,地方政府和行政服务中心应在宣传服务标准化上加大力度,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动员、教育,如座谈研讨、内部刊物介绍等,让利益相关方对服务中心服务标准化的可行性、必要性有一个全面了解。同时,在建立,推行标准体系后,应对相关人员的标准化知识加强培训,促进标准化服务能力的提升。利用宣传培训,增强服务标准化意识,得到利益相关方的认同与支持,促进标准化工作健康发展。
3.组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服务标准化的推行需以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基础。制定、实施以及推广行政服务标准离不开具备充足业务知识和标准化知识的专业人才。在创建、实施服务标准化过程中,既要坚持“走出去”,即利用多种方式,比如集中培训、实践锻炼、专题教育,建立一支专业人才队伍,参与标准化建设;同时又要坚持“请进来”,即与高校科研部门强强合作,完善行政服务标准化体系。
4.强化服务监督。监督工作有效保障了行政服务标准化的推行。相关部门应如实记录行政服务中的每一环节,通过电子网络实施全程监控;针对群众反映较大的问题,逐一分析,查找责任,及时修改,严厉查处严重影响行政效能与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对办事环境不断优化,使行政服务标准体系得以顺利实施。
结语:综上所述,虽然行政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已在我国得到大范围的实施,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暴露出诸多不足。【参考文献】
[1]胡炎平.行政服务中心服务标准化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
报,2015,01:85-87.
行政服务中心效能建设路径探究 篇4
为此, 近年来,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 在完成行政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基础上, 不断加强行政效能建设, 努力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机整合和高效运作, 推动行政服务的运转程序化、服务标准化和管理规范化。
但是, 行政服务中心比较特殊, 它由众多部门组成, 人员具有双重身份并处于流动之中, 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有待打磨提升, 在窗口工作的满意度上, 也存在一定差距。所以, 探究效能建设路径, 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和行政效能建设的具体措施, 将有助于克服其困难, 发挥其优势, 推动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制度引领规范
行政服务中心工作的政策制度很多, 但是因为部门业务的差别和实际情况的变化, 必然会出现一些不适应性和一定的滞后性, 需要经历实施、磨合、修补、完善的不断反复才能使各项管理制度日趋成熟和完善, 起到规范引领作用。当前, 以下制度特别需要加强和改进。
1.审批制度。坚决按照审批制度改革和目录管理要求, 认真清理审批服务项目, 针对必须进驻的项目专门编制全面的目录清单, 明确办理流程、办理时限, 明确入驻单位的主体责任, 共同落实好“三集中三到位”工作。
2.人员管理制度。第一, 明确入驻人员。进驻单位应选派真正符合要求的在编人员进驻中心, 人员的选派和调整、选拔和推荐, 须征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的意见。第二, 明确外派期限。建立窗口人员流动档案, 两年轮换一次, 统一轮换时间, 避免频繁调整和随意变动造成混乱。第三, 明确考核主体。进驻人员外派期间的评优评先和年度考核由中心管委会全权负责, 如有提拔任用, 组织部门应对其进行所在单位和行政服务中心的双重考核。第四, 明确行为规范。由中心制定实施《窗口工作人员行为规范》, 严格考核, 对不能胜任行政服务中心工作或不遵守规章制度的, 进驻单位应根据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的要求更换人员, 贻误工作或造成不良后果的由机关效能部门问责处理。
3.员工培训制度。规范和强化进驻人员的培训, 由中心管委会组织实施。一是通过集中统一培训, 使各部门工作人员明确岗位职责, 熟悉一日常规, 强化工作态度, 遵守工作纪律, 规范工作流程, 训练服务礼仪, 具备行政服务岗位必备的知识、修养和技能。二是每遇重大改革和重大项目需要落实时, 必须邀请有关部门和人员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和专门指导, 确保政策得以落实, 改革顺利推进。
二、机制破解难题
1.强化领导, 提高层级。行政服务中心单位的特殊性, 决定了各窗口人员管理的复杂和困难。建议把行政服务中心的工作纳入当地党委常委分管范围, 提高管理层级, 确保政令的畅通。
2.领导把关, 答疑解难。审批职能和审批项目较多的单位, 要设立分管领导接待日, 定期到行政服务中心值班接待办事群众, 对重大繁难事项, 现场解答、办理或督促指导办理, 同时, 通过群众接待日, 慰问外派员工, 调动员工积极性并收集外派服务工作信息, 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
3.部门碰头, 化解难题。中心的分管领导应根据政府职能的需要和重大改革的要求, 定期召开部门分管负责人碰头会议, 适时召开部门一把手联席会议, 及时科学地讨论确定工作要点、重点和难点, 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提高行政服务工作效率和水平。
三、组织凝聚人心
行政服务中心成立了党支部、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等群团组织, 但是, 实际运转时有欠缺。
一是进驻人员的党、团组织关系没有转入行政服务中心, 因为入驻人员是定期流动的, 党团关系转入转出多有不便, 致使入驻人员需要参与双边的党团组织的活动, 形成“罗锅睡觉, 两头不靠”的局面, 党团组织的作用呈现流于形式之嫌。建议入驻人员的党团组织关系保留在原单位不变, 但是, 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必须迁入行政服务中心, 外派期间无条件接受中心相关组织的管理, 参加中心党团组织的活动, 服从中心党团组织的权威。二是中心虽然成立了党和群团组织, 但是, 这些组织的负责人只不过是挂名的头衔, 相应的职位、职责和待遇都不明确, 组织作用的发挥大打折扣。建议深化改革, 加强组织建设, 明确党团组织负责人的职责、权利和待遇, 实现党和群团组织工作的正规化和常态化, 增强行政服务中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团队提升效能
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打造优秀、和谐、高效的团队。中心管理层应以身作则, 提高领导能力, 带好队伍提升效能。首先, 管委会成员必须专业, 熟悉各窗口的职责范围、工作流程和主要的法规、政策, 防止管理偏离方向。其次, 把握员工动态, 通过巡视、观察、交谈, 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工作情形、为人处世方式和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及问题, 增强工作针对性, 防微杜渐, 防止问题积压, 避免工作的中断和无故拖延。再次, 拉近与员工的距离, 要让窗口人员树立“我是中心人”的意识, 真心建立起中心与窗口的同事伙伴关系, 增强员工认同感, 从而最大限度提升窗口的服务效能。
五、细节完善形象
细节问题不可忽视。一是工作态度, 要求态度和蔼、表情柔和、口气亲切、用语礼貌, 展现亲和力;二是环境卫生, 保证服务区域和工作台面干净整洁及工作时段的全程保洁;三是个人形象, 反对素面朝天邋遢面对办事群众, 也要反对浓妆艳抹不符政府工作人员形象的情况, 严格统一着装, 反对衣冠不整和奇装异服;四是上班规矩, 杜绝上班时间在办公场所吃零食、办私事、玩手机电脑、串岗聊天或其它无关工作的事情;五是安全节能, 文件材料妥善保管, 防止遗漏丢失, 客户信息注意保密, 避免造成不良后果, 下班前关闭电源, 节约纸张等, 于细节处展示素质, 提升形象, 提升社会满意度。
六、财政提供保障
行政服务中心是行政服务的集散地, 事关改革发展大局和社会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当地党委和政府必须保证行政服务中心场所的宽敞安全、功能齐全、便捷舒适, 在地段选择、场所建设、设施装备、人员配置、待遇跟进等各方面给予优先和充分的财政支撑与保障。
七、结语
加强行政效能建设, 才能进一步完善管理, 优化服务, 更好地发挥行政服务中心的人才资源集中和服务集中的优势, 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但是, 真正落实, 需要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政府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中心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有思考、有探索、有执行, 行政服务事业就不会停滞不前, 行政服务中心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更有成效。
参考文献
[1]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推进行政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的意见》的通知 (闽委办[2013]3号) [Z].2013.
[2]中共三明市委办公室.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三明市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关于推进行政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明委办[2013]29号) [Z].2013.
行政服务中心总结 篇5
活动总结
机关效能是解决当前惠农政策和民生问题的关键更是机关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程度的重要标志。我镇今年以来,“中心”以“宁可自己忙百次,不让百姓烦一次”为服务理念,以“八服务一评议”为主要活动载体,尽力打造优质便民的服务中心,形成了以服务中心工作为乡镇工作的重点环节,创建了乡镇工作工作的良好氛围。在创建乡镇服务中心过程中,我镇坚持八个常抓不懈,使的服务品牌逐渐得到领导和社会的认可和好评,为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投资环境,促进庆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坚持把推进乡镇服务中心的创建今年工作的关键常抓不懈
今年,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我镇以公开、便民、高效为目标。狠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替百姓着想,进一步推进 “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公、一次性收费”的服务体系,全面公开办理事项、办理程序、申报材料、承诺时限、收费标准和政策依据。
。二是对政府负责,进一步疏理审批服务事项,压缩承诺时限,精减审批流程,努力打造诚信中心、效能中心和透明中心,树立和维护政府的公众形象。三是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按照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创新管理方式、做好政务服务的工作要求,实施阳光政务。
同时我镇全面实行“一次性告知制”、“首问责任制”,各部门充分授权窗口,实行敞开式、一条龙办公服务。,对所有审批事项均实行审批项目、政策依据、申办材料、办理流程、承诺时限、收费依据及标准的“六公开”服务;全面实行低限收费,窗口不具有自由裁量权,费用减缓免由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交“乡镇服务中心”落实;办事群众如果对各部门公开的政务及服务不满意,可向“乡镇服务中心”的意见箱投诉,也可向乡镇纪检部门举报,从而实现了办事群众对政务服务和品牌创建实施监督。
三、坚持把完善制度作为创建的基础常抓不懈
现代机关工作和机关管理,需要用新的管理理念建立起科学的管理制度和高效的运行机制,使每一个工作人员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氛围中感受到个人价值的充分体现。为此,“中心”一是落实了“刚性”规定。围绕“事事有章可循、人人在约束之中”,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各窗口人员的组织纪律和服务行为,修改完善了操作规程、考核实施细则、工作职责等,进一步量化各窗口职责,细化岗位目标,明确窗口各岗位的工作目标和责任,将任务分解到每个人,使“中心”的各项管理更加科学规范。二是注重了“柔性”约束。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职业道德规范寓于日常工作之中,通过文明礼仪教育,积极倡导岗位仪表形象,规范各窗口工作人员着装,佩戴胸牌,微笑服务,使工作人员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是“中心”创建服务品牌工作的亮点。在按指纹签到,电子化办件监管、严格考勤考绩、严格绩效评价、严格办件管理、实行服务态度一票否决制,坚决杜绝窗口工作人员与办事群众吵架,损害“中心”、各委办局和政府形象的同时,尽最大可能地关心窗口干部职工。以祝贺生日、生病慰问、开展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党员学习座谈和支部活动,开展争先创优,树正气、创品牌活动等多种形式凝聚人心,共同打造“中心”服务品牌,取得了明显成效。
四、坚持把强化管理作为品牌创建的重点常抓不懈 中心窗口工作人员来自不同单位,由于文化程度、行业性质、思想状况、行政隶属关系等诸多方面的差异,管理难度较大。作为政府服务的窗口,创建服务品牌,必须从严抓起,强化管理。
(一)抓考核监督。全面落实各项监管措施,设置投诉箱、面向社会公开监督电话,对服务对象使用质量评价仪。突出日常考核,实行一日4次指纹考勤、不定时抽查、月评比通报、年终综合考评的动态考核机制。对窗口的工作业绩和服务质量实行中心评议、窗口互评、日常督查的三条线考核。同时,为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树立良好形象,便于群众监督,“中心”在一楼大厅设置了工作人员信息栏,详细备注了每位工作人员的姓名、单位和工号,便于办事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二)抓激励机制。以《窗口考核实施办法》为总抓手,对每月评出的红旗窗口、每季度评出的10个优秀窗口负责人和10名服务标兵、10名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在全体人员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并通过《行政服务交流》介绍经验。通过严格执行每月“一评一通报”制度,激发窗口单位与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了窗口工作人员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的积极性和自我约束、廉洁守纪的自觉性,形成了外有压力、内有动力、充满生机活力的工作管理机制。
(三)抓民主管理。“中心”不断完善窗口和窗口人员考核办法,在广泛征求窗口人员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结合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再修改再完善。对窗口及人员的考核标准进行重新量化,使考核便于操作,科学合理。同时,不断拓宽民主管理渠道,通过主任信箱、发放征求意见表、电话回访和主题活动等形式,听取窗口单位、窗口人员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促进了“中心”创建服务品牌工作的有效开展。
五、坚持把提高服务质量作为品牌创建的根本目标和落脚点常抓不懈
打造“阳光便民超市”的服务品牌,“中心”始终坚持管理和服务并重,始终坚持“中心为窗口服务、窗口为公众服务”,把各窗口满意、群众满意作为打造服务品牌的出发点,把群众得实惠、真受益作为打造服务品牌的落脚点。在管理方面,中心坚持把各窗口和群众关心不关心、需要不需要、欢迎不欢迎、认可不认可、满意不满意作为打造服务品牌的检验标准,不断思考、反省和改进自身的工作,做到“三个确保”。
(一)确保服务群众热情到位。“中心”服务的所有项目全部由“中心”设立的窗口统一受理、审查和办结。窗口接件后由进驻“中心”的窗口负责全程办理,前来办事的群众只需在承诺期限内来拿取办理结果即可。在一站式服务窗口办理的项目,原单位和部门不再重复受理。对每一项进驻项目,都有具体的办事流程和审批程序,以办事须知的形式明确告知办事群众,方便办事群众。
(二)确保提升效能执行到位。一站式服务在确保行政许可主体、事项和行政收费三到位的同时,借助完善的内、外网络,全面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实行并联许可和保姆式服务。以便民、利民、为民为宗旨,以最大限度向投资者和老百姓提供优质、高效的行政服务为目标,全力打造一流水平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三)确保服务窗口落实到位。为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中心”在管理层认真开展了“优秀服务科室”评比活动,“中心”办公室、信息化办公室、业务科、督查科、后勤保卫科等科室围绕各自的工作实际,提出了各自的优化服务新举措。为确保做好管理工作的同时,对窗口服务到位,“中心”广泛征集各窗口对“中心”服务工作的意见建议,窗口工作人员积极建言献策,为管理层提供服务提出了40多条建议,大部分建议得到采纳,目前管理层对窗口服务工作得到窗口工作人员的普遍好评。
六、坚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品牌创建的保证常抓不懈
只有确保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先进性和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才能使“中心”服务品牌建设落到实处。为此,“中心”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从五个方面狠抓了党建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品牌创建。
(一)深入开展作风建设活动。为认真落实作风建设和机关服务品牌创建工作,“中心”制定了作风建设和服务品牌创建活动方案,先后4 次召开窗口工作人员大会,结合“中心”阶段性工作任务,安排和部署了作风建设和品牌创建工作。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载体,以“内抓管理,外塑形象,改进作风,优质服务”为主题,以行风评议为契机,认真传达学习了关于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活动的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召开了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深入开展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法制宣传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自觉地把公道正派作为最基本的素质要求和职业道德最核心的内容,作为必须具备的思想品质,必须严格遵守的政治纪律,必须始终恪守的职业道德,作为立身之本、为人之道,使广大工作人员提高了对党风廉政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为“中心”工作再上新台阶起到了加油鼓劲的作用。
(二)狠抓党员日常学习教育工作。中心党组根据新形势对党员的要求和党的中心任务,针对中心党员的工作实际,明确学习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围绕提高党员素质,重点对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及组织纪律教育。一是制定党员教育工作计划。对党员的教育制定出具体的教育学习计划,分阶段、分内容抓好学习教育目标的落实。二是落实学习教育制度。重点抓了党支部学习制度、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制度、党员自学制度以及督促检查、考核评估制度等,使党员的学习教育做到了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建立党员教育学习阵地。充分利用“中心”网站、电教化教育等手段,通过交流学习心得体会、专题讲座等形式,不断创新学习形式,改进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教育成果。四是组织开展经常性谈心活动。通过党员谈心活动,分析党员思想状况,及时解决思想问题,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拓宽党员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三)落实党内各项生活制度。坚持中心组学习和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做到中心组每月集中学习一次,每月召开一次支委会和组织生活会,每季召开一次党员大会,形成支部建设管理的规范化。今年以来,中心组集中学习4次,党支部组织召开党员大会2次,组织生活会2次,支委会3次,上党课2次,自行组织活动4次,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1次。
(四)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不断增强党组织活力。“中心”对确定的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重点培养,制定出发展党员计划,及时上报,认真抓好新党员发展工作。严格按照《党章》规定和“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严把“入口”关,及时召开支部会议,讨论预备党员的转正和接受新党员问题,正确处理党员数量和质量的关系。严格程序,认真实行党员公示制、票决制,保证优秀人员进入党的队伍。自05年以来,中心已发展党员7名,有4名工作人员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有2名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了集中培训并列为发展培养对象。
(五)积极开展争创党员服务示范岗活动。结合工作实际,把创建“机关服务品牌”和创建党员服务示范岗有机结合起来,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突出“中心”是服务窗口这一工作性质,以“一个党员一个闪光点”为中心,狠抓“流动红旗”、先进党员评选活动,以点带面,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增强了工作人员的“争先”意识,发挥出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七、坚持把强化硬件建设作为品牌创建的条件常抓不懈 硬件建设是创建品牌的前提、基础和条件。08年经过争取,市政府投资近300多万元对“中心”进行了扩容和翻新,新增加了多功能会议室、电子触摸屏、指纹考勤机、网络专线,窗口所有电脑也全部予以了更换。为进一步提升“中心”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打造好的服务品牌,“中心”在一楼大厅还设置了“一卡通”服务窗口,对投资50万元以上的基本建设和经济建设类项目实施一卡通快捷服务;还配置了便民服务箱,配备了药品、签字笔、剪刀、胶水、订书机等便民物品,方便了办事群众;通过增加保洁人员,保持了办公环境的整洁卫生,真正体现了政府形象,为服务对象营造了舒适、整洁、健康、明亮的办事环境;通过深化政务公开,中心网站开设了政务公开专栏,用户通过网站可以实现办件查询、咨询投诉,了解政策法规,进行网上申报、表单下载等操作,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的网络信息服务,使便民服务水平更上新的台阶。
八、坚持把加大宣传力度作为品牌创建的需要常抓不懈 为更好地发挥好“中心”便民亲商高效的这一服务平台的作用,按照创建机关服务品牌的要求,“中心”深入挖掘品牌内涵,品牌标识整体轮廓创意体现“阳光”“圆满”的意念,既表示“中心”阳光圆满周到的服务,又表示服务的主体和客体双方事业的前景充满阳光和圆满。握手图形,体现诚信与热情,表达“中心”“宁可自己忙百次,不让百姓烦一次”的服务理念。图形上部两个三角形合成一个大三角形,既表示风帆,也寓意“便捷”,表达在如皋投资兴业将享受优质高效的“一卡通”服务,事业发展一帆风顺;又表示“长三角”,寓意如皋经济在“长三角”快速崛起和腾飞。外圆内方的整体图形,如“金钱币”状的如皋城池,一表示地处生财宝地;二表示“中心”对外服务“圆”,对内管理“方”。总体创意表达“中心”是一个公开透明、便捷高效、服务周全、创新和谐的“便民超市”。完成标志设计后,为使中心的各项审批服务业务和服务品牌为更多的办事群众所了解,中心进一步加大了宣传力度。
一是充分发挥媒体宣传优势,在接待市委、市政府领导、外省市行政服务中心参观团视察指导工作时,邀请市电视台,报社等新闻媒体记者参加进行宣传报道,扩大“中心”在社会上的影响面;二是利用“中心”网站、办公平台及新闻媒体等有效载体,向社会公布“中心”的审批事项、办事程序、承诺期限、收费标准和政府各入驻部门政务公开内容,监督电话等,加大“中心”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由于“中心”在创建“机关服务品牌”活动中强化了形象意识、服务意识和公仆意识,在为民服务中落实了品牌创建活动,使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中心成立至今,受理审批事项80多万件,办结率为99.8%,受到服务对象的好评。
行政服务中心 篇6
一、引言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已经确立政府职能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正式提出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是提高执政能力的根本目的,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必须把服务理念落实到政府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坚持以人为本,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使广大人民群众从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化解社会矛盾,调节收入分配,切实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行政管理部门作为政府的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部门,在一些重要监管领域和工作环节推行行政指导,对建设服务型政府有其特殊的重要性。本文将行政指导工作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结合起来,探索二者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并强调行政指导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行政指导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关系
1、行政指导的内涵
罗豪才(1996)认为,行政指导是行政主体在其职责任务或管辖的范围内,为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和社会生活需要,基于法律原则或国家政策,在行政相对方的同意或协助下,适时灵活地采取非强制措施,以有效地实现一定行政目的,不直接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1]张树义(2003)强调,行政指导是国家行政机关在其所管辖的范围内,对于特定的公民、企业、其他组织等通过制定诱导性法规、政策、计划等规范性文件,以及采用具体的示范、建议、劝告、鼓励、提倡、限制等非强制性方式,并辅之以利益诱导,促使相对人做出或不作为某种行为,以实现一定行政目的行为。[2] 因此,行政指导可以理解为行政主体(即政府等行政管理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和相应法律框架下,通过制定具有引导性的政策和文件,在取得行政客体支持和协助下,以灵活而非强制方式实现行政管理目标的活动过程。
2、服务型政府的内涵
服务型政府理念主张管理就是服务,政府的存在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政府应该尽可能地为社会提供满意的公共产品。因此,从我国国情来看,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各级政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中国梦的积极探索,是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目标选择。在建立过程中,主要应该树立如下理念:以民为本的理念;主权在民理念;顾客至上的理念;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理念;民主开放的理念。 [3]
3、行政指导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关系
从基于服务型政府的政府职能重新定位角度来看,行政指导与服务型政府建设之间的关系符合如下的情况:(1)符合政府从全能型向服务型的转变;(2)符合政府从审批型向服务型的转变;(3)符合政府从高成本向高效率的转变。
三、基于行政指导的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途径
1、基于行政指导原则树立公共服务理念
树立公共服务理念是行政管理部门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基石。服务型政府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即把为社会、为公众服务作为政府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基本宗旨。树立公共服务理念是构成服务型政府与管理型政府的分野。传统管理型政府始终把对社会控制和管理作为出发点,由此必然把政府凌驾于公民与社会之上,容易出现政府“为管制而管制”,而对社会的公共服务弃而不顾。因而,确立公共服务理念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基点。
2、基于行政指导原则合理配置行政部门的职能
政府职能配置合理化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条件。传统管理型行政部门一直存在职能的越位、缺位、错位问题,也就是该管的没有管或者没有管好,不该管却管了,进而导致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社不分等问题。服务型政府构建不仅要求合理划分和配置行政部门的政府职能,而且在权限和责任范围应做出合理的界定。这样,一定程度上可以杜绝行政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存在的有意不作为行为的发生。
3、基于行政指导原则精简行政部门的组织机构
政府组织机构精简变革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保证。传统行政部门行政层级繁多,机构臃肿,不仅无法切实履行公共服务功能,而且成为财政高成本运行和公共物品供给短缺的重要因素。另外,行政部门各层级机构都有各自利益,层层传达与落实,到终端不是政策减弱,就是政策失真,甚至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因此,通过增加省级数量、改革现行市管县行政体制,实行市县分治,并构建省直管县的扁平行政组织,将成为我国行政部门服务型政府的战略选择。[4]
4、基于行政指导原则构建政府服务信息化网络
政府服务信息化网络建设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技术支撑。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日益普及,普通民众开始以电子公民角色投资崭新的电子家庭生活,许多企业也以电子企业的姿态登上电子商务的舞台。在这种电子环境中,现代行政部门以行政指导为前提,建设以更经济、更高效、更快捷为特征的电子信息服务网络化政府,建立和完善行政管理部门的信息公开、公示制度,建立便捷的信息查询系统,大力推进政务公开,为客户提供行政、信用、经济、法律政策及其他相关信息,引导客户进行正确行为选择,并且将这一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形成一种制度化和经常化的模式。
四、结论
总之,行政管理部门落实行政指导,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种政府管理模式的探索,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只有行政管理部门逐渐减少行政审批,降低行政成本,把更多公共资源投向促进社会发展和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并通过增强其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从根本上改进和完善其决策和执行机制,让市场主体参与对服务质量的评价,才能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行政管理部门、社会、企业良性互动的局面。
参考文献:
[1]罗豪才.行政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275.
[2]张树义.论行政指导[J].工商行政管理,2003(20).
[3] 于新恒,魏芙蓉,程彬.建设服务型政府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N].中国改革报,2006.3.21, 006版
行政服务中心 篇7
供电服务窗口进驻行政服务中心后, 为客户提供电力法律法规查询、业务咨询、电费交纳等业务, 并利用行政服务中心的便利条件, 加强与其他窗口部门的交流。通过分析用电咨询、业务受理情况, 该公司进一步提升服务功能和水平, 为广大客户带来更加优质、高效、快捷的供电服务。
聊城市行政服务中心是由聊城市政府开办的综合办事中心, 为市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开办多年来, 该中心在为市民排忧解难的同时, 也成为树立良好行业形象的平台。在接到该中心邀请后, 聊城供电公司高度重视, 深入考察调研, 明确功能定位。该公司在各营业窗口业务骨干中进行严格选拔, 并做好派遣人员岗前培训, 确保选派业务熟、素质高、服务好的优秀营业员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岗位, 展现“国家电网”良好形象。
行政服务中心 篇8
一、政府制度创新
政府制度创新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原有的一系列的旧制度与潜在发生的创新制度在探索的道路上相互影响、彼此制衡跟彼此促进。在政府制度创新的转型时期,使得原有旧制度中的糟粕与精华同时存在,为了将政府制度创新中的糟粕除去,使得政府经过创新的制度释放出应有的创新性能量,而新型的制度主体还需要科学合理的制定一些创新方法,用以达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目标,从而使旧制度中多余糟粕的部分去除。制度变迁不仅结构复杂又存在时空重叠,而且效应多变。也正是因为制度变迁所具有的这些特性,使制度的创新主体能有效将制度资源整合,使制度体系得到更新。
制度变迁也算是政府制度创新的结果体现,也就是说制度结构内的大多数内容或是要素相比之原来,都产生了质的变化,而又未对其变迁的方向有所规划与设定,那么谁也无法估量其最终会转变成如何形态。制度变迁从方向上可以分为两方面的变迁,一种是内生性的制度变迁,还有一种是外源性的制度变迁,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属于制度结构内部变革,后者属于受制度结构外其他因素推动的制度变革。另外,制度变迁在程度上还有强制性与诱导性之分,强制性制度变迁是指由国家以颁布法令的形式为制度变迁规定方向,诱导性也需要通过国家倡导,引起社会的反响,以达到制度变迁的目的,但相较于前者不需要国家的明令强制。而且制度变迁的手段也多种多样,有复合式、渐进式、突变式等多种。
以政府作为最基本的行动主体而进行的制度创新活动就是政府创新制度,以此看来,还是由政府主导着制度变迁的方向。另外,政府制度创新也有其消极结果的存在,通俗来说是政府创新力度的不足,没有办法发挥出所有的制度创新能量。
二、行政服务中心建设
行政服务中心的理念最早由英国人将其结合到政府改革的实践中,并且使该国的行政效率得到明显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使中国经济得以发展,就实行了经济体制改革。接着,为了促进社会主义发展和经济市场的完善,地方政府开始加大心力建设服务型地方政府,不断的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理念。例如: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一站式”服务,1995年在深圳市就成立过“外商投资服务中心”的机构,也就是将政府中与外商投资审批相关的十八个部门集合起来,为了方便操作手续,从而专门成立起来的一个组织结构,虽然组织内部的各项制度都比较松散,但这是中国第一个形似行政服务中心组织机构。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国第一个真正的“一站式”行政服务中心是在浙江省的金华设立的,比之深圳的来说,组织内的结构基本完整,但是却未得到好的发展机会。
据各地建立服务中心的资料显示,虽说中国在各个地方建设的行政服务中心的发展都大不相同,但是政府部门与广大群众的紧密联系与互动,逐渐成为国家发展政府服务中心的中心思想。也有发展的很不错的,将“一站式”的服务逐渐发展成了“一窗式”,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群众,简化流程,把政府服务中心服务大厅中相关职能的窗口加以合并在一起,将服务流程实行成一窗到底,为广大人们群众谋福利。有做得好的,当然也有做的不好的,甚至有服务中心工作完全开展不下去的。
三、政府制度创新下行政服务中心的作用
行政服务中心是政治制度创新下的产物,也是政府在探索制度创新内涵过程中的试验品。在属性有别、机制不同、形式各异,而又设立在我国各个不同地方的行政服务中心,它们都背负着体制改革的任务,它们的不同都将成为政府体制改革的关注点。
行政服务中心本身也只是为了整合服务与审批权利,它在一定程度上修补了政府旧体制,并加快了行政服务中心的服务流程,但是在政府部门与广大公众的互动问题上仍是得不到顺利解决。行政服务中心改变的也只是行政审批的使用形式,创新无法深入至技术层面以下的行政体制上。总结在政府制度创新下行政服务中心的三个意义分别为:其一,为政府体制创新,将机制之间的关系妥善处理;其二,为政府体制创新,做好考虑,避免出现“悬浮式”改革问题;其三,使行政服务中心深入人心,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到政府制度创新的活动中。
四、结论与建议
政府制度出现与行政服务中心关联密切,后者能为前者清除旧制度中存在的各种糟粕。相对的,前者也为后者向民主政治方向发展起了强有力的引导作用。就目前而言,在出现行为、政治功能、制度结构方面,行政服务中心仍有创新不足,还是有待发展与进步的空间。
对于改进行政服务中心制度的思路,可以从将行政服务中心改变成一个全新的政府部门,在承担原有职能策划功能的前提下,着力于将行政服务中心改造成独立的职能部门。这样可以改进政府制度的创新不足。行政服务中心只有将流于表面的政府机制创新深入到技术层面一下,深化到能够触动内核,才能在根本上将机制间的冲突解决掉。
五、结束语
综合以上内容,就现阶段而言,中国目前的行政体制是可以为政府制度创新跳出原有旧制度局限提供有力保障的,只是还需要探索出更多的有利线索,有足够的勇气才能跳出来,同时还要使人、法、权三者的关系确保顺畅。所以说,创新不足的问题应该去突破,这才是促进社会主义进步,长期发展国民主政治的关键。
摘要:行政服务中心是政府制度创新下的产物,它与原来的政府管理模式有很大的区别,是集“一站式”办理、规范的办事程序机制和办公等特色为一体的政府新制度管理模式,以“执政为民”和“勤政便民”做为管理的根本要求,使得政府的管理方式更具备人性化与规范性。
关键词:政府制度创新,行政服务中心,建设
参考文献
[1]何瑞文.我国地方行政服务中心的改革路径探究[D].苏州大学,2013
浅谈服务行政管理 篇9
1 服 务
21世纪中国行政管理的职能设计管理在本质上就是服务, 服务理所当然成为政府职能的必然选择。中国政府必然也应树立“小政府、大服务”的行政理念, 进行职能的再设计。
1. 1 管理就是服务管理, 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在本质上管理与服务是统一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使社会主体产生分化, 并逐步形成群众组织 ( 包括国家) , 各组织内部及各组织之间都存在着严重的利益冲突, 各组织成员为避免无谓的消耗, 以最少成本换取最大利益, 相互订立契约, 把自身的一部分权利让渡出来, 形成公共权力, 由全体成员选举的少数代表掌握。掌握权力的少数人根据其成员的要求, 管理公共事务, 维护组织及其成员的利益。同时, 各组织之间也基于同样原因签订盟约, 把部分权力交给凌驾于其他组织之上的组织 ( 国家政府) , 管理全体社会的公共事务, 维护社会秩序, 进而维护整个社会的利益。管理的实质, 就是利用组织及其成员赋予的权力为公众利益服务。因此, 从本质上讲, 管理就是服务。
1. 2 服务是政府职能的必然选择, 政府是公民间契约的产物
政府在本质上是一种为公民和社会共同利益服务的组织。随着社会的发展, 它日益脱离并凌驾于社会之上, 但这种服务性质不可能改变, 只不过是服务的对象不同而已。政府最根本的职能仍然是服务职能。政府作为众多社会组织中的一种, 也是为社会需要而存在, 为社会利益而存在。因而, 它必须为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服务, 为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服务, 而不是相反。政府行政在理论上不仅仅是单纯的管理制行政, 而应是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服务的行政。服务是政府的首要职能。现代西方各国政府的职能再设计也正是出于这种选择。
1. 3 转变观念: 小政府与大服务
服务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成为政府职能的必然取舍, 但我们的政府仍然习惯于全面干预, 强调行政管理。这首先是因为, 我们的各级领导行政人员及公民本身还没有意识到政府就是服务机关, 政府的职能就是为公民、为国家、为社会服务。我们的政府仍然习惯于全能角色, 不该管的也要管, 结果什么都管不好。我们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也习惯于政府的全面干预和行政控制, 不仅不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 而且对政府过分依赖。公民更是“势单力薄”, 一味指望政府能“为民做主”。一方面权力主体没意识到自己的权力, 自然也不对政府提出什么要求; 另一方面, 政府最大限度地行使自己的权力, 忽视了权力主体的权力。现代政府职能的转变首先要求政府树立新的行政理念, 从制度和体制及运作机制上, 使行政管理为公共利益服务。其次, 还要求权力主体观念也要有所转变, 要认识自己的权力, 争取自己的权力, 限制政府的权力, 主动要求政府提供服务, 最终实现“小政府、大服务”的理想格局。
2 政府该为谁服务
2. 1 为公民服务
从政治学角度理解: 契约理论认为, 政府的合法性是建立在公民与政府、公民之间的政治契约的基础上的, 政府的一切权力来自公民之间的契约或公民与政府之间的权能委托, 政府应保护全体公民的公共利益, 维护和平的社会秩序, 充当公民的忠实奴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否则, 公民有权收回委托之权能, 选举出新的政府。大家都知道, 政府机关本身并不直接创造社会财富, 它们的运转和活动靠公民所交纳的税金支持, 公职人员靠纳税人来供养, 公民是公职人员的衣食父母。政府为公民服务, 反映公民的意愿, 为公民利益尽心工作, 完全是应有之义, 应有之举。经济学尤其是制度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理论, 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理解模式。经济学理论认为, 政府管理过程就是基础设施、治安、政策、法律等公共产品的生产过程。而公民则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的消费者, 政府存在的目的就是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以高效率、高质量的公共产品的生产与服务争取消费者的支持。各种理论虽然理解的角度不同, 但它们都证明了这样一个观点: 政府必须为公民服务。
2. 2 为国家服务
行政管理是国家发展的产物, 它通过自身的管理活动来发挥、实现国家的职能, 执行国家的意志。它不可能脱离国家而独立存在。任何行政管理活动都服从于国家、服务于统治阶级。行政管理在本质上是为国家服务的, 政府代表并为国家的利益开展活动。
2. 3 为社会服务
政府职能除了为国家服务和具有强制性的一面之外, 还具有为社会服务的非强制性的一面, 这是由国家和社会关系决定的。现代民主社会才真正体现了社会决定国家, 国家按照社会的旨意运作的内在含义。国家与社会的这种关系具体化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权组织与社会、国家机构与社会民众的关系。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的关系, 所以国家要为社会服务。政府则代表国家执行这种服务职能, 这种服务具体表现为政府为市场服务: 培育市场体系、制定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进行宏观调控, 为企业服务: 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检查监督等, 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3 21世纪中国政府
掌舵而非划桨, 今天我们政府问题的主要之处, 不在目的而在手段。政府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以何种方式提供服务, 是我国各级政府必须思考的关键问题。
3. 1掌舵与划桨
现代国家的政府, 既具有决策与指挥的职责, 又具有执行和操作的职责, 如果把决策指挥比作掌舵的话, 那么具体的服务执行就是划桨, 掌舵是一种方向性、目标性的引导, 而划桨则是实现目标的手段。掌舵是政府方针政策等宏观方面的服务, 而划桨则是具体的服务。
3. 2掌舵而非划桨
彼得·德鲁克在《不连续的时代》一书中说: 我们面对的不是国家的逐渐消亡, 而是强大的和非常活跃的政府, 但是我们面临着选择, 选择一个庞大的但软弱无力的政府? 还是选择把自己局限于决策和指导从而把实干让给他人去做的强有力的政府? 我们需要一个能够以治理而实行治理的政府。
3. 3满足公众的需要
政府是决策机构, 如何掌舵即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并不能由政府自身说了算, 而要根据服务对象, 尤其是政府服务的直接受益人———公众的要求而确定。政府使用纳税人的钱, 为公众服务, 应以顾客为中心, 按照公众的要求提供公共服务, 满足公众的需要, 就是说政府的服务要面向公众, 而不是面向权力; 政府对公众的利益、需要和要求应具有灵敏的反应能力; 政府的一切活动要围绕着公众的切身利益, 树立公众至上意识, 一切以服务对象的满意为标准。把竞争机制注入提供服务工作中去。政府服务也是一种经济行为, 需要进行收益———成本分析, 只有其收益高于成本才是合理的。因此政府服务也存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要求。在政府服务中引入市场机制, 把竞争注入政府服务工作当中将有助于实现政府服务低成本、高收益的预期。同时, 这也是满足公众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打破政府垄断的有效途径。政府服务中引入竞争机制, 主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政府内部的竞争, 在政府同类部门中政府雇员以及为政府服务的机构, 如印刷、会计、采办、通信数据处理、车队、修理等之间开展竞争, 可以解开官僚主义的死结。二是政府与私营部门的竞争。在一些由政府垄断的服务中, 如: 交通、电信、邮政、水电等引入竞争机制, 打破政府垄断, 对政府形成竞争压力, 迫使服务质量的提高。三是私营部门之间的竞争, 把一些政府可以撒手不管的服务, 诸如清除垃圾、城市环卫、医疗卫生、职业培训等通过招标方式出租或承包给私营部门, 实行有偿服务, 由市场来完成, 可减轻政府负担, 以便政府更好地掌舵, 竞争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但至少能使我们的政府服务质量有所改观。
4 效率与效益
政府服务的价值评判行政效率与效益是行政服务的核心问题, 贯穿于行政服务的各个环节, 是全部行政活动追求的目标, 也是检查政府工作质量的客观标准, 政府服务的好坏都要经过效率与效益这一对价值判断标准的检验。高效率基础上的高效益是良好行政服务追求的目标。
4. 1 效率与效益的可比性
广义的行政效率是质与量的统一, 包括质量和数量两个方面的规定性。数量上的规定性, 是指行政服务总产出与总投入的比率, 即效率, 质的规定性, 是指行政服务的社会和政治价值, 看其是否达到了有益于社会, 能够为大多数人谋福利的既定价值目标, 即效益, 这是对行政效率的社会性评价。效率与效益, 虽同为行政服务的价值评判标准, 但二者并非完全一致, 或者说, 二者之间具有某些可比性。长期以来, 人们往往只注意到二者的一致, 却忽略了它们的区别, 效率等于效益, 效率越高, 效益越高, 这话包含了部分真理。在一般情况下, 人们从效率中获取相应的效益, 二者成正比, 但问题还有另一面, 如果行政服务活动远离了原定目标, 或给社会带来不利影响, 其效率越高, 结果就越糟。这表明, 效率越高, 效益也可能越低, 甚至成为负值, 在一定条件下, 两者成反比。只有当两者以最恰当的方式结合起来, 并产生最佳值, 效率与效益才可兼得。否则为片面追求效率, 而忽视行政目标的正确与否, 会给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利益带来重大损失。
4. 2 短期与长期的统一性
衡量行政工作的真正效率与效益往往 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才能作出恰当的评价。有些行政活动刚开始, 效率或者很差, 效益很不明显,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条件的日趋成熟, 效率会逐步提高, 效益也会日益明显, 并最终变得极为可观。因此, 对效率和效益的追求, 不能只看眼前, 仅在短期效率和效益上做文章, 还要顾及长远利益, 更不应为片面追求短期的效率和效益而损害长期的效率和效益。任何放弃长远效率和效益的行政行为, 都不可能真正实现行政服务的高效率和高效益。效率和效益的统一及二者长期性的统一, 都只是政府服务的价值评判原则问题。对于政府来说, 终极目的是要实现效率基础上的高效益, 究竟什么样的服务才是高效率基础上的高效益, 则有一套客观的判断标准和尺度: 就是看政府服务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 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 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并最终依据“人民是否满意”这个尺度来进行衡量。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的生产力水平很低, 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需要, 落后的生产力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这种现实也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根本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通过生产力的发展, 来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 3 以三个有利于标准进行判断
我国的政府是服从和服务于这一根本任务的, 其服务质量的优劣, 服务效益的高低, 最终也要看是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力, 是否增强了综合国力, 是否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个有利于是一种实践标准, 政府的服务是否达到了这一标准, 最终要依据人民是否满意这个尺度来衡量, 政府服务是否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是否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真正的好处主要看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这是对政府高质量、高效率和高效益服务的最具权威性和决定性的价值评判。
摘要:政府的产生源于人民的公意达成和公意授权, 这就决定了行政管理的服务性质。21世纪, 服务将是行政管理职能的必然选择。为公民服务, 为国家服务, 为社会服务, 将是行政服务的主要对象;而效率与效益, 将是行政服务的价值取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判断行政服务的标准, 则看其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 是否有利于增加国家的综合力,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最终依据将是用人民是否满意这个尺度来衡量。
关键词:行政管理,服务,衡量尺度标准
参考文献
[1]何小随.论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是行政体制改革需要处理的基本关系[J].地方政府管理, 2008 (10) .
[2]威廉·冯·洪堡.论国家的作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行政服务中心 篇10
某行政管理服务中心由六幢办公及服务用房(一、二、三、四、五、六号楼)及东西两个开放式庭院和方圆三个会议厅组成(见图1),总建筑面积83017m2,地下一层建筑面积18974m2,地上九层,建筑高度51.4m(含屋架高度)。
地下层主要安排机动车、摩托车停车库,以及各类设备用房。设备用房主要包括冷冻机房、变配电房、排风机房、水泵房及消防水池等。
一层布置入口大堂、办公门厅、接待室、接见大厅、文件交换中心、会计审算中心、有线电视机房、通信机房、安全消控中心及办公用房。
二层布置文印中心、应急指挥中心,通往北侧后期工程门厅及办公用房。
三层布置电子政务机房、涉密机房、红线机房及相关配套用房、中型会议室、办公用房。
四层至九层为一至五类各标准办公用房和会议室。
机房层为电梯机房、卫星电视接收机房、微波及卫星通信机房。
2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总体要求
(1)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总体设计原则是系统具备灵活的结构化模块体系,以确保系统配置时具有足够的扩展能力,可根据监控对象的数量、监控范围的大小及控制功能的要求进行优化组合,并能与消防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等进行集成,满足消防联动、安全防范系统技术规范要求。具体如下:
◆设计合理——为系统以后的升级预留空间,对系统的维护可以很简捷的完成。
◆经济性原则——在满足系统基本需求情况下,保证较优的性能价格比。
◆先进性原则——能够充分适应现代和未来技术发展,满足大厦日益变化的需要。
◆开放性原则——充分考虑所有设备对有关最新国际标准协议的支持,保证不同厂商、不同型号的系统和产品具备相互连接和相互操作的能力。
◆灵活性原则——系统软件功能模块可以完全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和控制逻辑来编制,系统系统可方便的扩展。
(2)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设计采用集散控制系统,系统采用三层网络结构。
第一层为管理网络层,它是中央管理站与上位管理机之间建立联系的通道,还用作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与第三方系统的沟通渠道,通过以太网、BACnet技术、OPC技术,完成有关系统信息的综合。
第二层为控制网络层,它由通信总线和控制器组成。本工程控制网络层采用RS-485方式的现场控制总线。
第三层为现场网络层,它由通信总线连接微控制器、分布式智能扩展模块和传感器、执行器、阀门等现场仪表组成。本工程现场网络层分别采用RS-485和BACnet通信总线。
(3)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由冷冻水及冷却水系统、空调系统、新风系统、送排风系统、给排水系统、供配电系统、公共照明系统、电梯系统等组成。
3 系统监控要求
3.1 冷冻水及冷却水系统
(1)设备情况
(2)监控内容
◆冷水机的电机、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等内部设备的自动控制和安全保护均由机组自带的控制系统监控,机组应提供开放的数据通信接口,并接入BAS系统平台;
◆监测冷冻水供/回水温度、压力及冷冻水流量;
◆监测冷却水总供/回水温度;
◆监控冷冻水循环泵启停控制、运行状态和故障报警及手/自动状态;
◆监测冷冻水循环泵水流状态指示;
◆监控冷却水泵循环启停控制、运行状态和故障报警及手/自动状态;
◆监测冷却水循环泵水流状态指示;
◆监控冷却塔风机启停控制、运行状态和故障报警及手/自动状态;
◆监控冷却塔进出口蝶阀控制、蝶阀开关状态;
◆监测冷却塔、膨胀水箱高、低水位;
◆监控冷水机组冷冻水水流状态指示、蝶阀控制、蝶阀开关状态;
◆监控冷水机组冷却水水流状态指示、蝶阀控制、蝶阀开关状态;
◆监控冷水机组启/停控制、运行状态、故障报警及手/自动状态;
◆调节冷冻水旁通阀门开度;
◆屋顶膨胀水箱高、低水位监测。
(3)监控功能
◆冷冻水压差控制
BAS系统监测冷冻水的供、回水压力,计算压差,将它与预先设定值(用户可设定)作比较,通过DDC的PID计算,输出控制给旁通阀,调节其开度以维持冷冻供回、水压差平衡。冷冻站系统停止运行时,旁通阀门关闭。
◆冷却水温度控制
冷却塔以回水温度来控制自身风机的启/停或开启台数,回水温度低于设定值时减少冷却塔运行台数,反之则增加。
◆冷水机组群控
BAS系统据冷冻水供、回水温度及冷冻水流量,计算实际负荷,并与冷冻主机的制冷量进行比较,决定冷冻机组应运行台数,并自动启/停冷冻机组以满足实际冷负荷需要,达到最低能耗目的。
同时设备的优先启/停次序,由各设备的累计运行时间所定,运行时间短的设备先投入运行,反之后投入运行,同设备互为备用,使设备组运行时间基本相等,从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如果设备发生故障,备用组别自动投入。
设备间的启/停顺序为:
启动:冷却水电动阀-->冷却水泵-->冷却塔风扇-->冷却塔电动阀-->冷冻水电动阀-->冷冻水泵-->冷水机组;
停止:冷水机组-->冷冻水电动阀-->冷冻水泵-->冷却塔风扇-->冷却塔电动阀-->冷却水泵-->冷却水电动阀。
冷水系统内的水泵、风机、冷水机组可按时间启/停,亦可依据室外温度实现季节变换。
3.2 空调系统
(1)设备情况
(2)监控内容
◆监测回风温度;
◆监测风机两侧压差,监视风机运行状态;
◆监测过滤器两侧压差,压差超限报警;
◆控制新风、回风的风阀开度;
◆控制冷冻水二通阀开度;
◆监控风机启/停控制、运行状态、故障报警及手/自动状态;
◆监测室外温度及室内重要场所的温度。
因本工程地处南方,故不设加湿器。
(3)监控功能
◆回风温度控制
DDC通过监测回风温度并与预设的温度值(用户可设定)作比较,进行PID运算,通过调节冷冻水二通阀的开度,使回风温度保持在设定值范围内,当送风机/回风机都停止时,冷冻水二通阀将会关闭。在夏季工况,当回风温度升高时,调节冷冻水二通阀开大,反之调节二通阀关小。在冬季工况,当回风温度升高时,调节二通阀关小;反之调节二通阀开大。
◆新风、回风风门控制
DDC通过监测新风、回风温度,进行新风、回风焓值计算,并根据新风、回风的焓值比例,输出相应的电压信号,控制新风、回风风门的开度比,使系统达到节能效果。
◆工况自动转换
根据室外温度计算焓值,按三种工况转换(夏季、冬季、过渡季节)运行;在满足室内空气质量的基础上,按最小新风比运行;过渡季节尽量采用全新风方式运行。
◆通过过滤器两侧压差开关,监视过滤器状态,压差超过设定时报警,提示过滤器须进行清洗。
◆通过风机两侧压差开关,监视风机运行状态,并记录风机累计运行时间。
◆空调机组可按预设的时间表来进行启停控制。
3.3 新风系统
(1)设备情况
(2)监控内容
◆监测新风机送风温度;
◆监测风机两侧压差,监视风机运行状态;
◆监测过滤器两侧压差,压差超限报警;
◆控制新风阀门开度;
◆控制冷冻水二通阀开度;
◆监控新风机启停控制、运行状态、故障报警及手/自动状态。
因本工程地处南方,故不设加湿器。
(3)监控功能
◆送风温度控制
DDC通过监测送风温度并与预设的温度值(用户可设定)作比较,进行PID运算,通过调节冷冻水二通阀的开度,使送风温度保持在设定值范围内。当新风机停止时,冷冻水二通阀将会关闭。
◆通过过滤器两侧压差开关,监视过滤器状态,压差超过设定时报警,提示过滤器须进行清洗。
◆通过风机两侧压差开关,监视风机运行状态,并记录风机累计运行时间。
◆新风机可按预设的时间表来进行启停控制。
3.4 送排风系统
(1)设备情况
(2)监控内容
◆监控送、排风机启/停控制、运行状态,故障报警及手/自动状态;
◆监测排烟机运行状态、故障报警;
◆监测地下停车库室内空气质量。
(3)监控功能
◆可根据地下停车库室内空气质量,启/停送、排风机,从而改善停车库空气质量;
◆与消防合用的排风排烟机、送风机平时由BA时间程序控制,火警时由消控中心控制;
◆送、排风机可按预设的时间表来进行启停控制。
3.5 供配电系统
(1)设备情况
(2)监控内容
◆监测10k V进线断路器、馈线断路器和联络断路器分、合闸状态及故障跳闸报警;
◆监测10k V进出线回路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频率及历史数据记录;
◆监测0.4k V进线开关、重要的馈线回路开关分、合闸状态及故障跳闸报警;
◆监测10k V、0.4k V进出线回路电流、电压及历史数据记录;
◆监测功率因数补偿电流及历史数据记录;
◆监测变压器线圈温度、超温报警、运行时间累计及强迫风冷风机运行状态;
◆监测柴油发电机工作状态及故障报警;
◆监测柴油发电机蓄电池电压、日用油箱油位及超高/超低油位报警。
(3)监控功能
◆高低压变配电系统
本工程高低压变配电系统设置一套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通过OPC接口接入BAS系统平台,实现在安全消控中心内对变配电系统各电量参数(电流、电压、功率因数、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等)、开关状态、变压器状态等进行监视。
◆柴油发电机组
柴油发电机组通过标准开放接口,将发电机组的开关状态和各种电量参数(电流、电压、功率因数等)传输至BAS系统主机。
3.6 公共照明系统
(1)监控内容
◆监控照明回路开/关状态,手/自动状态及开关控制。
◆对室外的照度进行监测。
(2)监控功能
◆对大厅、各层走道、电梯厅等公共部位的照明采用时间控制方式。
◆对地下室停车场照明采用时间控制和分区控制二种组合控制方式,深夜进出车辆少时开1/3方式(可进行1/3、2/3、全开三种方式控制)。
◆对室外道路照明、庭院照明采用分区、分时段时间表程序开关控制和光电传感器控制二种组合控制方式。
◆对建筑物的景观照明采用分时段时间表程序开关控制方式。
3.7 给排水系统
(1)设备情况
本工程地下室设有108台排水泵以及2台生活给水泵,1个生活水池;屋面设有1个生活水箱。
(2)监控内容
◆监视屋面生活水箱高、低水位及溢流水位。
◆监视地下室生活水池、集水坑高、低水位及溢流水位。
◆监控排水泵启/停控制、手/自动状态、运行状态及故障报警。
◆监控生活给水泵启/停控制、手/自动状态、运行状态及故障报警。
(3)监控功能
◆根据屋面生活水箱低水位启动生活给水泵,高水位停止生活给水泵,溢流水位报警。当给水泵故障时,备用水泵自动投入使用。
◆根据集水坑上限水位启动排污泵,下限水位停止排污泵,溢流水位报警。当排水泵故障时,备用水泵自动投入使用。
3.8 电梯系统
本工程共有16部电梯,设置一套电梯综合监控系统,实现在安全消控中心内对电梯的运行方向、楼层显示、开关门状态及电梯故障报警等进行监视,可实时统计被监控电梯的运行时间和运行次数。通过开发通信协议,通过API接口将被监控电梯的信息接入BAS系统平台。
4 系统节能控制要求
据统计,暖通空调系统能耗约占现代建筑物总能耗的40%以上,特别是本工程属于行政办公大楼,面积大,空调冷源主要采用地下室冷冻站的集中冷源,在一般办公室、接待室、休息室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在球形、矩形会议厅采用全空气低速管道系统(空调机组);在一些重要办公室设置变频变冷媒多联空调系统。因此,如何提高冷源设备及其水系统的效率、优化空调机组、新风机组及风机盘管的控制方式,将对建筑物节能起到重要作用。本设计方案在暖通空调方面的节能上采取了如下措施:
(1)冷负荷计算
综合从厂家得到的冷冻机电能消耗和工作指标,由冷冻水的供回水温度和流量,计算出制冷量Q=F×△T,根据系统实际冷负荷,控制冷水机组数及水泵的运行台数,以达到节能效果。
(2)冷却塔控制
根据冷却水温度调节冷却塔风机的开启数量。
(3)焓值控制
通过监测新风、回风温度,进行新风、回风焓值计算,调节新风与回风的比例,控制新风与回风风门的开度比,最大限度地利用室外空气进行室内温度控制,使系统达到节能效果。
(4)温度设定值应随室外温度自动调节
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变化,自动改变新风机和空调机的送风或回风温度设定值,尽量扩大空调对象的温湿度控制范围。例如:夏季温度设定值每升高1℃,约可节省8%的冷量,对减少建设投资与节约能源均有重要意义。
(5)提高控制精度
采用自适应控制与模糊控制等高级控制软件,提高控制精度;在设置PID控制模块的各个参数时,为了避免温度变化很小时动作缓慢或温度变化很大时积分饱和,采用积分压制:在PID输出量<25%或>85%时,禁用积分,从而进一步扩大温度允许控制范围,达到优化节能的目的。例如:一般舒适空调要求夏季最高室内温度不超过26℃,假如控制精度为±1℃,则设定值为25℃,如果控制精度为±0.5℃,则设定值可提高0.5℃,从而可节省投资和运行费用。
(6)最优起停控制
除一些必须连续运行的空调系统外,最直接的节能方法就是停机。由于空调区域的热惯性较大,可以自动根据室外气候条件和负荷大小及运行统计数据等,在满足舒适度的条件下,使上班前空调机组启动最晚,下班前空调机组停机最早,实现最优启停控制,最大限度节约能源。
(7)夜间冷却
在凉爽季节,用夜间新风充满建筑物,以节约空调能耗。
(8)间歇运行
在满足舒适度与卫生度的前提下,使用设备合理间歇运行,以减少空调能耗。例如在炎热天气,新风机、排风机间歇运行:当CO2浓度超过上限值,风机启动,当CO2浓度低于某一设定值,风机停止。这样既保证了室内空气质量,又将对室外热空气的冷处理量降至最少,节省了能源。
(9)风机盘管控制
通过对办公室风机盘管配电回路的监控,可以实现上下班对风机盘管的统一控制,以节约电能损耗。但对于使用要求高的场所,可采用专用的风机盘管微控制器控制,通过微控制器以太网或现场总线通信接口接入BAS系统,实现控制中心远程监控。
(10)变频变冷媒多联空调系统
变频变冷媒多联空调机组由室外机和室内机自成冷媒流量控制系统,配置一套智能化管理工作站,可以实现对变频变冷媒多联空调机组各种运行模式的控制(如节能运行模式、温度再设定等),从而达到在保持室内舒适度的同时最大程度地节约能源。BAS通过工作站通信接口可读取包括各室内机运行状态、故障显示、各室内机运行温度显示、室外机运行状态、故障显示等信息。
5 结束语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是实现智能建筑节能的有效途径之一,智能建筑BAS控制方案的优化是整个智能建筑节能优化方案实施的具体体现。因此,科学合理的设计BAS运行管理程序,针对性的采取各种节能策略,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物能耗。
参考文献
[1]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
[2]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6)
浅谈高校行政人员服务意识培养 篇11
关键词:高校行政人员;服务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5-125-2
1 高校行政人员工作现状
1.1 理论知识薄弱
任何岗位想提升业务能力都必须以理论知识为基础,行政人员岗位也是如此。然而,目前现状是很多高校的管理者们忽视了高校行政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普遍认为行政岗位只要具备基本的协调沟通能力、有理想、有热情、肯吃苦就可以胜任,所以在人员配置方面多以学历要求不高、专业知识不对口者居多,导致很多人在对岗位职责认知不清楚,专业知识储备不完善的情况下仓促上岗。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不了解岗位办事流程及相关政策规定,出现处理事情缺乏判断力,沟通协调不流畅,总结概括能力薄弱,公文写作能力欠缺等问题,致使来办理事务人员与其沟通交流困难,办理事务繁琐拖沓,师生满意低,投诉率高等一系列的问题,这就有悖于“为师生服务”的基本职能。
1.2 服务意识淡薄
高校行政服务职能,主要是指高校行政人员为教学科研、师生职工日常各方面提供服务的意识和态度。目前,很多高校行政人员受老行政作风的影响,在日常工作中错误理解行政服务的意义,夸大行政权力在高校的地位,服务态度差,事难办,脸难看,唯上是从,使得服务职能大大削弱,阻碍了服务效率的提高,甚至出现吃、拿、要等不良风气,弱化了师生的主体地位,严重影响与阻碍了高校的创新与发展。其次,传统的管理观念把教师和学生看作管理的对象,在工作中表现为消极地执行高校的相关管理规定、制度,没能把教师和学生作为服务对象,不能主动地改进工作方法、制订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从而影响行政效率的提高。
1.3 提升空间有限
在一般高校都是大力提倡行政为教学和科研服务,造成行政人员职业地位低;高校是高学历人才聚集的地方,导致行政人员晋升机会小,职称评定困难;其次,行政人员日常事务琐碎繁忙,工作重复性高,可自由支配时间少,很多岗位由于工作特殊性常常加班,但与教师相比工资待遇偏低,这使行政人员感觉毫无成就感,难以做出成绩,职业发展空间小。
1.4 缺乏工作主动性
行政机构作为大家眼中的服务部门,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态度在多年的工作中形成了被动工作的状态,教学和科研部门提出需求或者遇到问题,行政部门才被动地去满足或者解决。这样的工作习惯导致行政人员缺乏工作的主动性。
1.5 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
当前高校的绩效考核中,教学部门可以按照课时和教学质量来评定绩效,科研部门可以按照科研时效和成果来评定绩效,然而行政人员的绩效考核存在着考核不明确不透明的现状,没有一个很好的绩效考核标准,没有一个合适绩效考核机制来评判行政人员的工作情况,从而导致行政人员的工作内容不充实,工作状态不稳定,工作态度不积极主动的现状。
综上所述,大部分高校行政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仅仅是完成常规工作,很少有人主动考虑这个岗位的职责及办事人员的需求,服务意识也就无从谈起。
2 现代高校发展对行政人员的要求
随着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高校行政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行政工作人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行政服务的要求也相应变高,能否做到全程跟踪、全方位服务、能否把服务手段科学化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他们去考虑。与此同时,“一岗多设”的臃肿行政机构设置将会进行精简,每一个行政人员要处理的事务也就随之增加,这又要求他们必须有全局观、能充分认识自己的岗位职能、熟知所在岗位事务办理的每一项流程、能够有效沟通、独立高效地完成每一项工作。现如今,各单位都在大力提倡“服务质量”,因此,广大师生在日常的事务办理中除了要求准确、快速、高效以外,肯定也会有相应的良好服务需求,他们希望在办理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的指导,贴心的服务,职业化的语言和舒心的办事体验,要适应这一系列的发展,行政人员还需要深入教学科研一线,去了解师生的需求,不断优化行政服务手段,提高行政服务质量。
3 提高高校行政工作人员服务意识的措施
3.1 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和晋升机制
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避免经验之谈,使得一切行政服务都有规范程序,在服务过程中权责分明,对师生可以制作分发“行政工作手册”之类的小本,使得他们了解每一项行政工作的规范和流程,避免服务冲突。建立相应的行政人员培训和晋升通道,有了晋升也就是变相提高了工资待遇,有效地提高了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2 制定完善的行政人员绩效考核机制
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在工作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既可以直观地反映行政人员的工作内容,又可以约束行政人员的工作权责,最重要的是可以对行政人员的工作成效有据可判,可以让行政人员在工作中更积极主动,多深思远虑,工作内容更饱和。具体绩效考核机制可采用相关被服务人员的对工作内容进行满意度打分,或者制定行政人员服务工作监管机制等方法,以让行政人员主动地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效果。
3.3 提升工作主动性
要通过有效的措施提升行政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工作的主动性源于员工的工作态度,态度积极主动了才能工作主动。首先要让行政人员要有所在高校的价值观,从而认同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认可自己的工作了才能对工作有热情,才能主动工作和服务;其次要让行政人员得到充分的尊重,作为一个服务性质部门的工作人员,可能在工作中常有不被理解不被认可的情况,很多行政人员会自认为自己的职位低微,从而消极怠工,所以要想提高行政人员的工作主动性,让其得到充分的理解和尊重是非常有必要的。
3.4 提高职业能力素养
职业能力素养包括政治素养、道德素养及理论知识素养。不断的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提高自身对思想政治方面的认识,了解高校相关法律法规,了解教育规律,增强自身道德修养,时刻以一个高校教师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不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紧跟高校改革发展的步伐并不断适应变化的工作需要。
3.5 增强服务理念,提高主动服务意识
行政工作的核心内容就是服务于广大师生,保障学校正常运转,在日常工作中要树立自己的服务理念,很多行政工作人员受到老行政机关作风的影响,表现为思想消极、办事拖拉、推诿敷衍、效率低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作为等等,不顾及办事人员的感受。为此,在提高了办事能力的前提下还应重视服务理念的培养,让行政人员彻底摒弃“官本位”的思想,确立“工作即服务,管理即服务的意识。做到严格自律、热情服务、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将服务理念作为思想要求中的重要部分。在日常工作中 端正心态,主动了解师生需求,积极发挥主动性和前瞻性,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不断优化服务质量,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做到常规工作有计划,特殊工作主动沟通了解,以广大师生满意为目的,亲情服务、全员服务。
3.6 加强行政人员与师生的沟通
沟通是保持信息上传下达的有效方式,行政工作人员由于每天工作比较繁杂,常常仅限于处理事务,而缺少了与办事人员的沟通,这样就容易造成彼此的不理解,有的时候会因为工作人员和办事人员的沟通状况不良造成误会,进而影响到事务处理,所以应该鼓励行政工作人员多与师生联系,了解他们的需求,也可采取轮岗、换岗方式,使广大师生深入了解行政人员的日常工作。
总之,行政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时刻谨记“行政即服务“的工作宗旨,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好行政驱动的作用,更好地服务教学和科研。
参 考 文 献
[1] 单坚.摆脱职业倦怠提升自我价值感——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现象的探讨[J].文教资料,2008(29).
行政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探讨 篇12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的意见》一系列文件的出台, 为服务业的发展、为服务业标准体系在更广大的范围内推广进行了有力的指导。服务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实施标准, 只有通过标准实施, 才能体现标准的价值, 发挥出标准应有的作用, 进而能够更好地促进标准化工作。
行政服务标准化作为标准化工作的新领域, 对于提高行政服务质量、提升行政服务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
国内外行政服务标准化概况
国际上发达国家开展行政服务标准方面的研究较早:美国于1997年由全国绩效评估委员会汇集联邦各机构制定“服务标准”, 出版了有史以来第一本政府服务标准手册———《顾客至上:服务美国民众的标准》;英国公共服务实行承诺制, 在1997年确定了公共服务的9条原则。英国各地的公共服务机构还针对各自的情况编制了相应的承诺服务标准, 使得英国的承诺制形成了一种政府推动、竞争促进和社会监督约束相结合的较为完善的运行机制;法国于2004年公布公共服务质量标准, 要求政府各部门简化行政手续, 提高服务质量, 为国民提供及时、高效、令人愉快的公共服务。该标准涵盖了在法国生活需要办理的所有行政手续, 对有关政府部门的服务提出了量化标准和监督措施。
国际标准组织和国际质量组织也提供了许多可供借鉴的质量标准、服务标准, 但没有专门针对行政服务的特定标准。
2007年,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会同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商务部、体育总局等单位下发了《关于推进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的意见》, 决定在全国较大领域开展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 并确定了山东聊城等行政服务中心作为行政服务标准化工作试点单位。
2009年4月,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确定了2009年度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计划共131项, 其中行政服务类标准化试点项目7项 (分别为:福建龙岩市行政服务中心、河南漯河市行政服务中心、河南信阳市行政服务中心、湖南常德市行政服务中心、安徽合肥市行政服务中心、安徽巢湖市行政服务中心、青海西宁市行政服务中心) , 2010年又增补3项 (安徽广德行政服务中心、江苏大丰行政服务中心、四川成都武侯区行政服务中心) 。
行政服务中心概况
行政服务原名行政审批服务, 是集信息与咨询、审批与收费、管理与协调、投诉与监督于一体的综合性行政服务体系。
行政服务中心, 又名行政审批服务中心, 是集信息与咨询、审批与收费、管理与协调、投诉与监督于一体的综合性行政服务机构, 是地方政府推进行政审批改革的主要载体, 以行政审批为核心, 以“便民、高效、廉洁、规范”为宗旨, 将分散在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审批收费项目集中在一起, 按照“一门受理, 并联审批, 统一收费, 限时办结”的运行模式, 实行“一站式”办公。
在我国, 综合行政服务机构大都产生于本世纪初, 尤其是《行政许可法》颁布前后。浙江金华市于1999年设立了我国第一家行政服务机构, 到目前为止, 行政服务机构几乎覆盖了全国所有县市。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 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建设服务型政府”。行政服务中心作为政府各部门集中开展审批服务的窗口单位, 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示范窗口。
行政服务中心是地方政府“撕破公共权力铁衣”的有效尝试, 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 对整合行政资源、优化行政服务、提高行政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行政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概况
行政服务标准化作为标准化工作的新领域, 对提高行政服务质量、提升行政服务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但从行政服务业的角度来说, 目前没有完整的标准体系框架, 有针对性的尤其是反映先进技术内涵和管理理念的服务标准仍然缺乏, 使得各级各地区的行政服务规范及其服务质量要求仍然不统一, 从数量上来讲, 国家标准非常少, 除了服务业国家标准之外, 基本没有体现行政服务共性和特性的国家标准。目前各地对行政服务标准化工作日益重视, 部分省也相继出台了行政服务类地方标准, 截止到现在山东省发布了6项行政服务类标准, 填补了全国行政服务领域服务标准体系建设规范的空白, 安徽省出台了26项行政服务类地方标准, 各省份出台标准情况见下表。
随着标准化意识的增强特别是自身的需求, 一些行政服务工作做得比较好的行政服务中心, 特别是国家级标准化试点单位如福建龙岩、山东新泰、安徽广德等地行政服务中心均建立了适合自身的行政服务标准体系。
行政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典型范例
本文以行政服务走在全国前列的山东新泰公共行政服务中心为例, 介绍其标准体系建设情况。山东新泰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将国际上对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先进理念率先引入到行政服务领域, 积极实施标准化服务, 推行科学规范的行政服务标准体系, 其服务标准体系分3个层次、4个子体系, 共计551项服务标准。
第1层是服务基础标准体系。主要包括标准化管理基本规定、方针目标管理办法、标准体系编制原则, 以及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服务术语标准等19项服务基础标准。
第2层是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和服务管理标准体系。服务质量标准体系主要为服务行为提供技术上的依据和规范, 服务管理标准体系对服务过程中涉及的关键环节和因素进行管理和控制, 保证服务质量标准体系的顺利运行。
第3层是服务工作标准体系。它是针对所有岗位职责而制定的岗位作业要求, 也就是服务质量标准和服务管理标准的具体落实和体现。
这4个子体系中, 服务基础标准体系是基础;服务质量标准体系、服务管理标准体系和服务工作标准体系等3大体系, 是服务标准化建设的中心内容, 其中, 服务质量标准体系是核心, 服务管理标准体系和服务工作标准体系为实现质量标准提供支持和保障, 3个体系互相制约, 互为补充, 协调配套。
行政服务标准体系宣传推广模式
由于目前服务业标准化意识普遍较低, 实施标准化的积极性不高, 需要广泛宣传, 提高社会各界对标准化的认识, 推动行政服务标准体系实施和推广应用需要各方力量共同参与, 如图1所示:
标准化主管部门通过政策的发布和业务指导, 从宏观上对行政服务业标准化宣传与推广创造氛围。各级服务技术委员会、行政服务分技术委员会通过对行政服务标准体系开展教育培训及宣传与推广, 促进标准体系的广泛采用。各行政服务中心在政策的指引下, 大力推行行政服务标准的具体应用, 在日常工作中自觉实施标准。广大的公民、企业法人等享受行政服务标准化带来的方便与舒适的服务, 并将感受进行反馈, 通过与行政服务中心、服务技术委员会和标准化主管部门的互动, 促进行政服务标准体系的丰富和完善, 使之得到更好的应用。
行政服务标准体系效果
部分标准化工作走在全国前面的行政服务中心 (如国家级标准化试点单位山东新泰和安徽广德等地行政服务中心, 建立了包括1 000多项标准在内的标准体系) , 均已建立了完善的标准体系, 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新泰公共行政服务中心行政服务标准化从企业和群众的需求出发, 科学设计工作流程, 合理压缩审批时限, 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运行机制, 更好地发挥中心限时办理、一门办结的作用。目前, 进驻服务中心各类事项的就地办结率达58%, 69.4%的审批事项在一个工作日内即可办结, 85%的审批事项承诺办理时间压缩在3个工作日以内, 提前办结率达96.5%, 群众评价满意率达99.99%。来新泰投资的客商把服务中心的办事效率称作“新泰速度”。2009年9月, 国家行政学院和复旦大学到新泰考察调研, 复旦大学行政管理学院将新泰创建的行政服务标准化作为典型案例纳入课堂教学;2009年11月10日~14日, 新泰作为中国代表团7个成员单位中唯一的县级政府, 应邀参加了在哥伦比亚波哥大举行的第三届国际电子政务理论与实践交流会, 向世界各国介绍行政服务标准化建设经验。
【行政服务中心】推荐阅读:
服务行政08-21
行政服务09-21
行政服务中心礼仪09-12
行政服务中心设计调研08-17
行政服务中心考核细则09-28
服务行政基本问题07-05
行政服务论文08-26
平湖行政服务中心窗口服务电话表10-29
行政服务类标准06-07
行政审批与服务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