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激励语的语用分析(共8篇)
员工激励语的语用分析 篇1
委婉语 (Euphemism) 作为英语中的一种修辞格, 是用一种含蓄、隐晦、含糊的说法代替令人不悦的含义或不够尊敬的表达法。委婉语的使用, 能够淡化和消除某些“直言不讳”、唐突、失礼的言语给人们带来的不愉快和反感。同时, 委婉语能从多方面、多层次反映一种语言的特征和规律。语用学的任务就是把特定的话语置于特定的语境中, 来探索在不同交际环境下如何运用语言和规律。本文以语用研究的一些基本理论为指导来分析委婉语, 探求语用规律与委婉语的关系。
1.委婉语的定义
委婉语是有标志性的、常规语言的变异, 使人们常用的一
种吉利话 (use words of good omen) 。福勒 (H.W.Fowler) 在《现代英语用法词典》给“委婉语”的定义是“Euphemism means (the use of a) mild or vague or periphrastic expression as a substitute for blunt precision or disagreeable truth.” (一种温和的或模糊的
或迂回说法的表达方式, 用以代替直率确切的、令人不快的实话) 。为了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 交际者“不直抒其意”, “拐弯抹角”, 其目的是遵循交际中的礼貌原则。委婉语的使用正好体现了这种“得体”、“礼貌”的交际效果, 委婉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语用策略 (孙世明, 2003) 。
2.委婉语的语用分析
2.1委婉语和社交语境
人们在社会上的言语交往都是在某个特定的社交语境 (social context) 中进行的, 从委婉语的定义可见, 其使用是交际参与者根据语境、交际目的思考后进行选择的结果, 社交语境直接影响委婉语的选择和理解, 如果他们对社交语境有足够的了解, 并能恰当地加以利用, 就能获得较好的语境效果, 取得交际成功。例如:
(1) 伟大的法国作家雨果 (Victor Marie Hugo) 在纪念伏尔泰逝世一周年时所作的讲话:
A hundred years ago today a man died.He died immortal.He departed (与世长辞) laden with years, laden with works, laden with the most illustrious and the most fearful of responsibilities, ..He went (离去) cursed and blessed...and these are the two super forms of glory...He was more than a man was;he was away (离开了人世) ...Let us take counsel of him whose life, useful to men, was extinguished (他的生命之火已经熄灭) a hundred years ago, but whose, work is immortal.
在这特定的语境下, 选用与die同义的委婉语 (斜体部分) , 淋漓尽致地表露了雨果对这位享有“时代”称号的伟人所有的钦恭与崇敬。
2.2委婉语与合作原则
Grice (1975) 在谈到会话含义理论中提出, 言语交际双方都有相互合作, 取得交际成功的愿望, 因此人们要遵守一些诸如真实、充分、关联、清楚等原则和准则, 这就是“合作原则” (Cooperative principle) 。这一原则由四个准则组成, 即量的准则 (Quantity maxim) 、质的准则 (Quality maxim) 、关系准则 (Relation maxim) 和方式准则 (Manner maxim) 。总的说来, 这四大准则要求讲话人讲实话, 讲得简明扼要, 不含糊离题。而委婉语的使用恰恰违背了这四个准则, 听话人一方要根据当时的语境, 推断出说话人在言语交际中隐含的意义, 即“会话含意”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
量的准则要求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 并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委婉语在一定程度上违反了这一准则。为收到更好的交际效果, 委婉语会因需要而采用省略手段, 省去某些字眼, 使其语义含混或隐去卑俗、刺耳或不礼貌的部分;另外, 也可能采用绕圈子的迂回陈述。例如:
(2) 失业总是不那么令人愉快, 与其说“Someone is out of work.”, 倒不如说:“Someone is out.”
再看一家公司写给一个老客户的信:
(3) Dear Sir:
Account No.6257
As you are usually very prompt in settling your accounts, we wonder whether there is any special reason why we have not received payment of the above account, already a month overdue.
We think you may not have received the statement of account we sent you on 31st May showing the balance of US$55, 000 as then owing.We enclose a copy and hope it may have your early attention.
Yours faithfully
信里首先写了一句动听之言, 赞赏老客户的信誉, 并花不少笔墨猜测客户这次没及时付款可能是特殊情况, 而不是故意拖欠。这种委婉的催款使得客户不会太难堪。其实, 这封信委婉语的使用违背了质的准则, 即要求不要说自知是虚假或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另外, 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要求讲话要有关联, 即要切题, 紧扣中心, 要清楚明白, 避免晦涩和歧义。而委婉语的使用往往表现为旁敲侧击, 闪烁其词。例如, 汉语中把“跛脚”说成“腿不方便”, 把“上厕所”用模糊说法“去方便一下”来代替。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师也常常利用委婉语的这一特点, 使用委婉的策略表达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例如:
(4) He has difficulty distinguishing between imaginary and factual information (He lies.) .
(5) He needs help in learning to adhere to rules and standards of fair play (He cheats.) .
(6) He needs help in learning to respect the property rights of others (He steals) .
这些委婉说法, 既让学生和家长会其意, 又让他们有面子, 两全其美, 比直接的批评更容易被学生家长接受。
2.3委婉语和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人是“社会人”, 与别人和整个社会总是有各种联系, Searle (1969) 提出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Indirect speech act theory) , 即“通过一个言语行为来间接地实施另一个言语行为”, 从而避免直接要求或命令而达到委婉的目的。委婉语最大的特点是含蓄和间接, 间接言语行为就是一种委婉的语用手段。显然, 对“Can you pass me the book?”一句不能用“能”或“不能”回答, 这实际上是一个礼貌的请求而非问句。又如:
(7) A:Would you like to go to the cinema this evening?
B:I have got a headache.
显然, B并不想去看电影, 但他的回答改变了原话的言内之意 (locutionary act) , “顾左右而言他”并没有掩盖说话的真正意图 (illocutionary act) , 且能更有效地贯彻自己的言后之意 (perlocutionary act) 。
2.4委婉语与礼貌原则
Leech (1987) 效法Crice的合作原则提出另一语用原则———礼貌原则 (Politeness principle) , 解释了说话人有意违反合作原则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真意, 是出于礼貌的考虑使话语得体。
这个原则有六项准则, 即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在这些准则中贯穿着一个中心内容, 那就是多给别人一点方便, 尽量让自己多吃一点亏, 尽量赞誉别人, 贬低自己。在语言形式上采取赞美对方和自谦的手段, 从而取悦对方。而委婉语的使用其实一个根本的目的就是使对方感到你和善不强迫他人, 不使人无台阶可下, 所以人们在交际中使用委婉语正是遵守了礼貌原则。其中有些很明显的例子, 如英语中有称对方的“Your majesty”;汉语中问对方的姓说“贵姓”, 谈及对方的父亲称之为“令尊”, 母亲则是“高堂”。又如英语中自称“Your humble servant”;汉语中称自己为“鄙人”、妻子为“贱内”、儿子为“犬子”等, 是说话者故意降低自己的身份来抬高对方, 以示尊敬和谦虚。而用委婉语来表达不快、拒绝、请求、批评等, 可以使双方以礼相待, 气氛融洽。
2.5委婉语与面子论
言语交际的最高标准是准确得体, 如果说话者不分场合信口直言, 就很可能会伤及别人的面子, 自己的面子也必定受到威胁。Brown&Levinson (1978) 把面子分为“积极面子” (positive face) 和“消极面子” (negative face) 。前者指希望得到别人肯定和赞许, 后者指有自主的自由, 不因迁就别人或受到干预、妨碍而使自己感到丢面子。为了保护他人和自己的面子, 言语交际中就必须讲究语用策略, 其中使用委婉语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例如, 讲别人穷易得罪人, 说自己穷会被人瞧不起, 别人听了也怕你借钱, 所以经常用disadvantaged代替poor, 请看下面两个例子:
(8) disadvantaged home environments条件不好的住房环境, 意即poor home environments。
(9) the school dropouts, who are the most educationally and socially disadvantaged group退学者, 他们是被剥夺了受教育权利, 社会地位最低下的一群人, 意即socially poor group。
3.结语
由上文可见, 委婉语是违背合作原则各准则而产生的常规语言的一种变异, 它的选择及理解都依赖于语境, 并遵循礼貌原则、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和面子论。委婉语在日常交际中使用频率非常高, 对交际效果影响也很大。本文从语用学角度对委婉语, 尤其是交际策略中的委婉语, 进行了初步分析, 探讨了委婉语与语用原则的关系, 希望对日常交际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摘要:委婉语是语言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也是人际交往中一种重要的语言手段。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委婉语, 探讨委婉语与语用原则之间的关系。委婉语违背合作原则各准则而产生, 其选择及理解都依赖于语境, 并遵循礼貌原则、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和面子论。
关键词:委婉语,定义,语用分析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
[2]束定芳.委婉语新探[J].外国语, 1989, (3) .
[3]孔庆成.未完语言现象的立体透视[J].外国语, 1993, (2) .
[4]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5.
[5]Geoffrey Leech, G.N.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 1983.
员工激励语的语用分析 篇2
关键词:委婉语,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
委婉语,就是“采用比喻、借代、迂回、戏谑、抑己等手法来表达那些使人惹人不快、招人厌恶和恐惧的事物;用温和,婉转的说法来替代粗俗、生硬和直率的说法。” (刘纯豹,2001:2)。因此从委婉语表现出强大的交际功能,在某种意义上,它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Enright (1985:29)指出:“没有委婉语的语言将是一种有缺陷的交际手段”。委婉语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人际交往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人们很容易用自己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来理解对方的话语,形成母语负迁移的现象,最终造成语用的失误。Miller 曾经指出在交际中,误解的产生很多时候并不是听不懂或者是不能解释所听到的话,交际困难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我们没有听出说话者的弦外之音。语用的失败就是“听者没有理解说话者所说的具体的意思”。换句话说语用的失误是听者没有明白说话者的真正的意图。因此就会造成交流的失败(何自然,1988:22)。
1. 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使用委婉语造成语用失误的现象
1.1语用语言失误
语用语言失误是指说话人所采取的语言表达方式不符合该语种的本族人的语言习惯,误用了其他语言的表达方式;或者说话人不懂得外语的正确表达方式,把母语的语言习惯套入外语表达之中而产生的一些语用失误。例如,教师每年新生入校第一节课都要纠正互相问候的称呼语,即由“Good morning, teacher 改为“Good morning,Miss/Mrs/Mr +姓”。在这里导致语用失误的原因就是套用母语形式,把母语的言语行为策略不适当地迁移到目的语中去了。
1.2社交语用失误
社交语用失误指交际双方因不了解彼此的文化背景差异,导致语言形式选择的失误。它与谈话双方的身份、语域、话题熟悉程度有关。如果说语用语言失误是语言障碍所导致,那么,社交语用失误则更多是属于谈话双方的文化背景和社交准则存在差异造成的。例如一位中国游客在火车上遇到一位美国人便热情攀谈起来:A:How many children do you have? B:I don’t know.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的社会性,讲究互相关心、互相体谅,朋友之间几乎无话不谈,而英美人则以自我为中心,张扬“individualism”(个性),重视“privacy”(隐私),属于个人的事不想让人知道,更不愿别人过问和干预。在跨文化交际中,跟英美人谈及婚姻家庭状况、经济收入等属于个人隐私即所谓“非自由话题”是不得体的,是社交语用的失误。
1.3禁忌语的不恰当的使用
人们不会在公开场合谈论死,身体的某些部位,身体的排泄,性等这些在英语里完全避讳的词。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词语来表达这些敏感的领域,甚者同样的词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意义。那么如果不了解这些不同,那么在跨文化交际中肯定会出现语用的失误现象。比如“gay”这个单词的误用,如:We have a gay party. “gay”已经变成同性恋代名词,再也没有原来快乐,轻松的意思。那么 A gay party 在也不不是描述一个高兴的快乐的聚会了,而是表示同性恋的聚会。
2. 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委婉语的使用造成语用失误现象的策略分析
Yule(2000)声称“社会关系决定了大部分我们所说的和我们所交流的”,语言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说是由社会的因素影响的,所以,如果我们真正的入乡随俗的话,我们必须从两方面来研究交际的策略:一是从社交语境上分析,二是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2. 1 跨文化的意识和委婉语的使用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且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当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交际的时候,语言就和文化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当一个在一种文化中是合理的理性的行为在另一种文化中却传递着不同的语义的时候,在跨文化交际中就会长生误解。所以,具有跨文化的意识是比较难达到的层面。委婉语是所有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语言的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进行成功的有效的交际。而委婉语的使用是达到成功交际的有效方式之一。
2. 2 比较英汉两种文化中委婉语使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尽管文化具有差异性,但是委婉语在禁忌语方面还是或多或少的有些相似性的。因此两种文化中都有一些概念或者是事物是不能直接提到的。比如对死的避讳。如英语中“depart from the world for ever” “go the way of all flesh”。“go to a better world”等等 。汉语中也有很多‘死’的代替词 “去世”,“逝世”,“故去”,“作古”,“谢世”,“与世长辞”,“见马克思”,“见上帝”,等等。以上的例子说明了英汉两种语言的相同之处。但是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了解不同性或者是差异性更重要。
2.2.1英汉委婉语体现的是中西方价值观的不同。
中国文化是以集体利益的价值观为中心的,任何的个人利益都不能高于社会和集体利益的。而西方文化表现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个人的利益凌驾于社会、集体和他人利益之上。不妨以对待“老”的态度为例来说明这一点。中华民族的文化有着“重老,敬老”的传统价值观。称呼高龄或德高望重者,通常在其姓氏后加一个“老”字以示恭敬,如“张老、李老”等。称年龄大的人为“老同志,老师傅,老干部”。与之相对的是英美文化中体现的则是“轻老”的价值观。老龄象征着衰败、没落、靠近死亡,老年生活意味着子女不在身边没人照顾同时又没有经济保障,也象征着过着孤独无依无靠的晚年生活。因此,英美人最怕老,最忌old(老)一词。于是在西方社会出现了许许多多关于“老”的婉称,如 elderly(上了年纪), senior citizens(资深公民), the mature, the longer living(生活经历较长的人),等等,而这些表示几乎没有出现我们经常或者是熟知的“old”这个词。
2.2.2英汉委婉语体现了中西方不同的宗教背景
在汉文化里,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人们大多数信奉的是道教和佛教。道教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道教的宗教思想表达的是隐居,淡泊,世外桃源的生活态度,反映在死亡上委婉语上是“仙逝、别驾、遁化、仙游”等。佛教讲究的是生死轮回,认为只有皈依佛门,才能进入西方的极乐世界,从而摆脱轮回之苦,享受人间天堂。他们对死亡的委婉表达有“迁化、示化、圆寂、舍生、归净土”等。西方人大部分信奉的是基督教,天主教。他们更注重的是自身的罪孽,以便求死后灵魂升入天堂可以与上帝同在。反映在死亡的委婉语上有 be with God(和上帝在一起),go to a better world 去了一个更好的世界),be in heaven(在天堂)等。可见,由于宗教文化背景的不同,英汉委婉语在表达上差别还是很大的。如果遇见西方人,和他们大谈特谈地狱轮回,那么他们会很迷惑。如果和不太了解西方宗教的中国人整天谈论赎罪的问题,那么中国人也会莫名其妙。因此有些文化是各自所独有的。
2. 3在跨文化交际中避免委婉语的语用失误的策略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常常被视为不礼貌、不友好,有时甚至会触及个人隐私权和文化禁忌等,不为人们所接受或者忍受,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难以消除的,因此,防范或避免语用失误是必要的。
2. 3. 1加强文化导入
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现象给我们以很好的启示:只有熟悉交际对象的文化、礼仪、习俗等,才能有效地避免语用失误,使交际取得成功。外语学界普遍认为,语用能力可以通过外语教学进行培养。如果把语言看成是交际手段,那么,熟悉交际对象的文化无疑能促进交流。外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应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2. 3. 2增强文化敏感性,缩小文化差距
任何一种具体的民族语用,总是同该民族的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一起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思维模式、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对于中国的语言学习者而言,语用失误是由于交际者缺乏对西方文化的系统学习,尤其是对中西文化差异缺乏洞察力和领悟力。因此我们要主动了解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防止语言失误,减少交际故障的产生。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就是要通过客观的非判断性的对比,正确理解本族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差异,在摆脱民族中心论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另一种文化。在对比中,必须牢记“不同”并不意味着“不好”。有比较才能有鉴别,通过比较发现两种文化的异同,才能获得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2. 3. 3鼓励引导外语学习者多接触英美原版的资料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发展深入,外语学习气氛日益浓厚,英语杂志刊物层出不穷,推荐一些优秀期刊,引导学习者从简写本、注释本到原著逐渐地接触、阅读一些文学作品,开拓视野,扩大阅读量。对于具备一定语言交际能力和审美力的学习者,英美影视片无疑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拓宽了学习者语言实践的情景,为他们学习英语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正如有位美国学者Hugh Rawson(1985:3)所指:“几乎没有——包括那些自诩言谈最为直截了当的人——能有哪一天不使用委婉语的”。委婉语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人际交往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委婉语,在语际转换中,正确理解和使用委婉语,对跨文化交际是否能够顺利进行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Enright, D. J.. Fair of Speech: The use of euphemis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
2. Huge Rawson. A Dictionary of Euphemisms and Other Doubletalk. New York: Crown publishers Inc, 1981.
3. Yule,G. Pragmatics.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0.
4. 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委婉语的语用分析 篇3
关键词:委婉语,日常生活教学,广告
1、引言
委婉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策略。几乎每个人都在有意或无意的使用委婉语, 尤其是在感到尴尬或不适合直接谈论一些事情的情况下。人们使用委婉语出于各种意图或者是为了达到各种目的。事实上 , 委婉语在日常交际的过程中中一直发挥着“润滑剂”的作用, 以至于到了这样一种程度 :“如果没有委婉语 , 世界将会因为冲突、憎恨而停止” (Enright, 1985:l 13) 。
委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的修辞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它有助于保持良好的沟通效果, 维系和谐的人际关系。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沟通的逐步扩大, 委婉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使语言得到美化, 通过用一些模糊的表达方式使人们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本文主要介绍了委婉语在日常生活、教育和广告领域的运用。
2、委婉语的应用
在日常交际中, 人们通常不直接说出自己的意思 , 而是选择迂回的方式来表达。因此 , 为了保持礼貌人们通常会使用委婉语。委婉语在日常生活、教学和广告领域中的的应用更是占据了主导地位。
2.1 委婉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和礼貌的谈话气氛, 委婉语在交际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对于一些禁忌语或不愉快的事, 如性别、疾病、死亡、身体器官或其他敏感话题, 例如政治, 大多数人会使用委婉语来避免自己受到伤害。在英语文化中, 因为人们注重独立和个人主义, 因此一个人的年龄、宗教、家庭收入也都是非自由的话题, 老龄问题尤为突出, 因为西方人非常注重能力。而在中国文化中, 我们可以畅谈关于年龄、收入、婚姻、信仰等等话题, 但是在西方这些话题会威胁到个人的隐私, 因此, 我们会用“黄金时代”来指代老年人。
2.2 委婉语在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和额外的交际效果 , 在某些特定的教学情景下, 教师会运用委婉的表达方式。例如, 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分数较低的学生会被叫做在平均水平以下者或没有超越自己的平时成绩者, 或者没有进步的学生, 这样会使老师和学生之间保持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将有一场英语口语比赛 , 老师希望学生们最近可以更多的练习。老师可能会说 : “我们下个月将有一场英语口语比赛 , 我对大家很有信心 , 但是我们怎样才能提高英语口语 , 从而呈现一场精彩的表演呢 ?”这时学生会很自然的给出一些建议, 然后老师再进一步补充。这样一来, 老师可以很容易的要求学生进行更多的口语练习, 学生也愿意接受, 因为这都是他们自己的想法。
另一个例子 :当老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 , 并希望鼓励害羞的学生来回答时 , 老师会这样说 :“你能告诉我们关于这个问题的想法吗 ? 试一下, 我相信你有一些观点要表达。”而不是直接命令道 , “回答这个问题!”间接、委婉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能缩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 也能消除学生在公共场合下表达自己观点的恐惧感。
简而言之 , 为了实现情感因素与英语教学的完美结合 , 委婉语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在教育领域中我们应足够重视委婉语的应用。
2.3 委婉语在广告中的应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 广告充斥着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 , 广告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任何类型的广告 , 语言仍是广告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广告语具有独特的艺术技巧和修辞特点。在21世纪, 广告更是结合了诸多的合元素 , 其中包括创造力和盈利能力。创意能体现出广告语言的魅力 , 这是间接的商业利润。但是成功的广告需要讲究的用词 , 简洁的语法和丰富的内涵, 它应该具有强烈的艺术冲击和华丽的语言支撑, 这样我们才可以享受视觉或听觉上的美感。例如我们最常见的节水广告 :请节约用水, 否则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的眼泪。通过委婉的转述节水的重要性, 让我们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虽然语气婉转但却增强了说服力。综上所述, 一则成功的广告通常不能缺少委婉语。
3、结论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 委婉语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现代社会的沟通水平不断上升 , 一些委婉语在慢慢消失 , 而新的委婉语也在不断出现。委婉语在英语中广泛存在 , 所以英语学习者只有全面掌握委婉语的知识才能取得更长远的进步。
参考文献
[1]Arnold, J.Affect in Euphemism Learn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
[2]Enright, D.Fair of Speech, the Use of Euphemism[M].Boston: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3]George, B.Webster’s Dictionary of American English[D].Shanghai:Foreign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 1983.
[4]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从语用角度对委婉语的分析 篇4
关键词:委婉语,语用,特征,功能
一、引言
委婉语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是用语言来调剂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愈来愈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但绝大多数文章是从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展开讨论的,而从语用学角度来讨论委婉语的文章则不多。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语用的角度对委婉语进行了重新定义,认为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受语境影响的语用行为。
二、委婉语的语用特征
(一)间接性
对于某些敏感的事物,直接表达容易引起听觉上的尴尬,最好的办法就是采取“迂回”战术,即间接表达。间接指称语需要通过中介语喻指表述对象,这就规定了委婉语的语义间接性特征,含蓄、婉曲的间接性指称表述对象是委婉语的重要特征。委婉词语大多数采用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来表达事务、行为或状态的本义。
(二)模糊性
委婉语因其本身的迂回、含蓄和间接而具有模糊性。人们在交际中为了避开所要指称的事物的代码,而换用一些词义含糊笼统、概念外延大或多义的词语,或者借用某种语法手段,增加词语内涵的不明确性,来模糊其真实所指。
(三)可变性
委婉语的使用与一定的语域有关。因交际双方的性别、年龄、身份、受教育程度和所处的环境不同,言语者表现出来的态度、行为及采取的委婉程度也是各不相同的。任何一个委婉语,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人们都会把它与所指称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或等同起来,这样距离感就没有了,也就不再具有委婉的特点,于是人们开始避免使用它,最后变成禁忌语,于是又刺激新委婉语的产生,如此循环往复。
三、委婉语的语用分析
Grice (1975)提出的交际合作原则是使交际顺利进行的语用策略。即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委婉语的产生在一定条件下是违背了该合作原则选择交际方式的结果,在某种意义上,委婉语在明显背离了合作原则后,让受话者从背离的角度探测说话人的真实意图。
(一)对数量准则的背离
数量原则要求说写者提供的信息不能低于交谈所需要的信息量。而缩略、简略、首略法等是构成委婉语的基本方法。如我们常用ladies代替ladies’room的使用,而vampire也常由vamp来代替,J.C.所表示的意思是Jesus Christ。
(二)对质量准则的背离
质量准则要求说话要真实。但是委婉语在本质上是违反这一准则的。说写者有意不说真话,通过拔高事实,或低调陈述以便使话语产生特定的语境效果:或幽默,或掩盖,粉饰现实。如人们把Foreign labor用Guest worker代替,既然是guest,就会受到彬彬有礼的待遇。委婉语从字面上提高了这些职业的级别,同时也反映了低阶层人们力求受到社会承认和尊重的心理。
(三)对关联准则的背离
关联准则要求说话要与谈话有关,但委婉语的使用有时恰恰表现为交际的一方有意回避话题,说一些貌似与谈话无关的内容,答非所问。当然,委婉不能超过正常语境下受话者所能理解的限度。
(四)对方式准则的背离
方式准则的总则要求说话要清楚明白、直截了当,但是委婉语表现出用语模糊、晦涩、贬义褒说、语符值大等特点。如一教师对学生家长说:“He is a bit slow for his age.”教师要说的是:“He is obtuse.”但此话当着孩子家长面讲未免太直,与具有教育心理学素养的教师身份也不相称,且学生家长心理上是否愿意接受也是个问题。
四、委婉语的语用功能
委婉语伴随着整个社会的言语交际过程,担负着不同的交际功能,在人们的交际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忌讳避俗功能
无论是在东方文化还是在西方文化中,生老病死的词语及社会上不健康现象的词语都是人们通常所遵守的禁忌。尤其由于死亡是全人类共同的归宿,是无人能跨越的生命终点,所以对死亡的焦虑和恐惧是人类普遍的心态,这使得死亡成为人们共同忌讳的话题。在人们的交际中,一般都避免直接提及它。在英文中,死亡称作to pass away, to be with God等,这类委婉语为了回避死亡的恐惧与悲痛,普遍把死亡看作是长眠、人类灵魂的归宿。此外,在人际交往中,有些与人生理行为有关的事物或行为也属禁忌之列,如“大小便”用to do one’s business等来代替。
(二)礼貌功能
礼貌是对不雅事物的回避。委婉语的礼貌功能是减轻某些交际行为给面子带来威胁的意图的表达。人们喜闻“雅顺”之词,委婉表达比直接表达更好听。如西方人对年龄很敏感,old men之所以被senior citizens代替,是因为“senior”一词除指“年长”外,还可指地位较高。拿职业来说,委婉语可以用来提高地位低微、受人歧视、收入低下的职业,使其在某些场合听上更庄重、更得体,如把singer或dancer称为cul-ture worker等。
(三)掩饰功能
委婉语的使用常常具有一定的欺骗性,使人们不能一下看清事物内在的本质,它使丑陋隐匿于美好中,掩盖了事实的真相。由于政治丑闻、性丑闻及腐败现象不时发生,政客们为了掩盖事实真相,常用委婉语一言以蔽之。如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Civilian casualties说成是collateral damage,目的是为自己好战的狰狞面目蒙上和平的面纱。
四、劝诱作用
当委婉语为了使自己的陈辞更具有说服力时,它就体现出了劝诱作用。这在广告或促销活动中很常见。如:有些西方航空公司把机舱等级的一等舱(first class)改称豪华舱(deluxe或premium class);本是二等舱(second class)却改称一等舱;三等舱改名为商务舱(business class)或旅游舱(tourist class)。
五、结语
委婉语是人们在社会交际中为谋求理想交际效果而创造的一种适当语言形式,是社会心理作用和语用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从诞生之日起就与社会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只有很好地掌握了委婉语的各种特征、委婉语的构成方法及委婉语的作用,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意图,表达自己的思想,以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
参考文献
[1]范家材.英语修辞赏析[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2.
[2]何兆雄.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3]刘纯豹.英语委婉语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6.
[4]Channell, J.Vague Language[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英汉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分析 篇5
话语标记语是书面交际和口语交际中一种常见的话语现象。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赋予了话语标记语不同的术语:连接词(conjunctions)、逻辑连接语(logical connectors)、话语操作语(dis⁃course operators)等。(何自然、冉永平,1999)话语标记语具有多种形式,它可以是感叹词(如:oh,uh,um)、连词(如:and,so,but),部分副词(如:anyway,now,actu⁃ally),部分动词(如:say,look,see),也可以是一些小句(如:you see,I mean,you know)(Schourup,1999)。英语中的well,all in all,on the whole等和汉语中的“那”“呢”“确切地说”等,虽然都不具有命题意义,但它们是言语交际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本文在对国内外学者关于话语标记语的研究进行归纳的基础上,分析了英汉话语标记语常见的语用功能,以进一步说明言语交际的动态性。
二、话语标记语研究概述
关于话语标记语的理论研究,有部分学者强调,话语标记与人脑意识的关联性。如:冉永平(2000)分析了语言形式如何影响语用意义。莫爱屏(2004)认为,关联理论是现存的话语理解理论的有益补充,试图证明关联理论对话语标记语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有学者以顺应理论探讨了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顺应理论由Verschueren提出,认为说话人或者写作者需要顺应语境。吴亚欣、于国栋(2003)认为,话语标记语反映了人们使用语言时的元语用意识,并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当中话语标记语与元语用意识之间关系,以及不同种类的话语标记语对说话人的元语用意识的标示。
也有关于话语标记语的个案研究,主要体现在对具体的标记语功能的分析上。Schiffrin是最早对话语标记语进行研究的学者之一。她在专著Discourse Mark⁃ers中对11个话语标记语进行了个案分析,指出:“话语标记语只同两个句子的语义真实有关系,而另外一些包括so在内的话语标记可能同逻辑层面或言语行为层面有关系。”(Schiffrin,1987)陈开举(2002)分析了话语中各种末尾标记语的语用功能,认为末尾标记语对话语理解有引导和制约作用。冉永平(2003)对话语标记语well的语用功能进行了个案分析,认为well在不同语境下有四种语用功能:言语行为面子威胁缓和语、言语行为缓延标记语、信息短缺标记语、信息修正标记语。
此外,还有关于话语标记语的对比研究。如穆从军(2010)通过选取一定数量的中英文报纸社论,分析其中的元话语标记,发现英语社论元话语比汉语社论元话语使用得更加频繁,还推断出英汉两种语言写作模式的不同,前者是作者负责型,后者是读者负责性。
这些学者的研究从不同层面丰富了话语标记语的内涵。本文主要探讨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以帮助人们更深入地认识话语标记语,有效进行言语交际。
三、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
1.突显命题内容
话语标记语从宏观上引导听话人对话语内容进行预测,有助于听话人对语段或语篇主旨的听辨。(杨学云,2014)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为了使听话人更清晰地理解自己的说话意图,往往会选择适合具体语境的语言手段对话语进行编码,使说话人在表达主要信息的同时也突显或强调自己对某一命题的陈述。一般而言,说话人会尽可能地言简意赅,说话人之所以会选择一些看似多余的词语,有时是为了向听话人强调自己后续所说的话语内容,以引起听话人的注意。加之话语标记语具有连接性(connectivity)、可选择性(op⁃tionality)等特征(Schourup,1999),这就使得用话语标记语来实现某种特定的元语用功能成为可能,突显命题内容是话语标记语所具有的元语用功能之一。
(1a)母:“孩子,你听我说,不要把这事儿放在心上,忘了它!”
(1b)Context:Jenny borrowed money from her brother again.
Brother:“That’s enough!I tell you,if you always depend on me,you will lose yourself one day.”
在(1a)这个例子中,出现了一处突显命题内容的话语标记语“你听我说”。说话人为了引起听话人的注意,用标记语这一表达形式提醒听话人,反映了说话人在组织语言时要突显自己后续的话语这样的元语用意识。(1b)中的话语标记语“I tell you”也突显了命题内容。听话人可以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根据“I tell you”这一标记语预测说话人后续的内容可能是一种劝告或建议。去掉这些话语标记语,虽然也能传达说话人的主观意图,但听话人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寻找话语的核心意义。
这类标记语的使用紧密联系着其后的话语,是对后续话语命题内容的提示和强调,常见的还有“我要说的是”“你听着”“恕我直言”等。
2.制约话语信息
根据Sperber&Wilson(1986/1995)的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交际是一个交换认知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明示与推理两个方面。交际对于说话人而言是一种明示行为,说话人为了明示自己的交际意图,会对自己所要传递的信息进行编码,而听话人为了正确理解说话人的话语意义,弄清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就需要对听到的话语信息进行解码和推理,使说话人和听话人的两个认知过程的逻辑链条清晰。明示推理交际(Ostensive-Inferen⁃tial Communication)过程从认知的角度出发,认为人类在交际时一般会遵循一个总的原则,有一个总的目标,说话人总是最大程度地表述信息,以便让听话人以最小的代价理解说话人的话语,获得最大的认知效果。话语标记语作为一种重要的明示导向标记,是连接话语与认知语境或语境假设的桥梁。话语标记语通过与传统的真值条件无关的程序意义来制约话语的隐含意义,减少听话人对话语进行分析与诠释所需付出的努力,获得最佳关联效果,推动交际顺利进行。如:
(2)Lily stayed alone at home yesterday afternoon.She was singing.
(2a)Lily stayed alone at home yester⁃day afternoon.You know,she was singing.
(2b)Lily stayed alone at home yester⁃day afternoon.However,she was singing.
(2c)Lily stayed alone at home yester⁃day afternoon because she was singing.
在理解(2)时可能会产生歧义,因为听话人不确定这两个孤立的句子之间究竟是何种逻辑语义关系。在以上4种说话方式中,听话人需要付出最大的认知努力来理解受到了最小语境假设制约的(2)。但是,在分别使用了3个不同的话语标记语you know,however,because后,听话人的推理有了明确的方向,能够在更加具体的语境中构建与这些话语有最佳关联的语义。
(2a)—(2c)中的标记语分别表达的是:顺承关系、转折关系和因果关系。这组例子中话语标记语对听话人的制约,使得对李丽的理解——(2a)中李丽经常性的训练行为与(2b)中李丽罕见的唱歌行为和(2c)中李丽带有害羞性质的娱乐行为截然不同。
类似的话语标记语还有“anyway”“af⁃ter all”“moreover”“furthermore”等,汉语中有“那么”“而且”等,如“他打架了,那么,他要承担责任了”,“他打架了,而且他要承担责任了”,都可以在具体语境中制约听话人对话语的解码方向,使听话人有效地理解该话语。
3.表达说话态度
言语交际往往会涉及说话人对命题的态度,用话语标记语来表达说话人对某一命题的态度是其语用功能之一。有些话语标记语能够揭示隐藏在说话人内心的心理状态和情感态度。说话人通过对语言的选择使自己和听话人都参与到具体的语境中,并通过表达自己的态度试图作用于听话人的态度,影响听话人的行为。听话人则根据外化的语境线索标记对话语进行推理(Gumperz,1982)。听话人作出最佳关联诠释后,再按说话人意图去回应,减少交际失误的发生。例如:
(3a)“村里人说你聪敏,灵性。”
我回答:“谁说的?”
“老人都这么说,老人经的事稠,我信老人的话。”她顺下睫毛,不吭声了。
我反问了一声:“你……你对我的印象呢?”
(摘自杨闻宇《日行月色》)
(3b)In this crisis I think I may be par⁃doned if I do not address the House at any length today,and I hope that any of my friends and colleagues or for mer colleagues who are affected by the political reconstruc⁃tion will make all allowances for any lack of ceremony with which it has been necessary to act.
……
I take up my task in buoyancy and hope.I feel sure that our cause will not be suffered to fail among men.
(摘自Blood,Sweat and Tears,Winston Churchill,May 13,1940)
(3a)这段对话反映的是男主人公试图询问女主人公对他的印象。末尾标记语“呢”表明了说话人男主人公自信且希望得到听话人女主人公肯定的态度,说话人男主人公想维护自己的积极面子。由于当时男主人公渴望女主人公重复对自己的赞扬,这一语境因素所激发的元语用意识使男主人公不满足于“你对我的印象?”这种表达方式,他要表明自己的态度,因而选择了话语标记语“呢”作为语言手段。
(3b)中的态度标记语有三个:I think,I hope that,I feel sure that。它们分别表达了演说人对命题的不同态度。“I think”反映了丘吉尔推断的态度:国会应该能够谅解自己在紧要关头所做的演讲的不足之处。“I hope that”表达的是说话人希望的态度:说话人不希望因为礼仪方面的不周到而导致受到影响的同僚们的抱怨。说话人还用了“I feel sure that”的编码形式表明态度:确信大家能够承担义务。以上态度也显示了说话人的动机——向英国人民发起号召,从而建立起了说话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构成具体的语境关联。
由此可见,话语标记语能够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使说话人内心的主观心理态度得以外显。常见的表达说话人态度的标记语包括:英语中有以“给定命题态度的主语(eg.I)+表示命题态度的动词(eg.feel,trust)+表示补足成分的引导词(eg.that,if)”(Andersen&Fretheim,2000)这一类结构出现的描述性语言,以及frankly、admittedly等,汉语中有“令人遗憾的是”“幸运的是”“公平地说”等。
4.表明信息来源
说明信息来源的途径,可以使说话人所陈述的信息具有实据性(evidentiality),反映出说话人的主观认知状态是来源于说话人的实际经验还是来源于相关资料等,会影响到话语命题内容的确定性和可靠性,也影响到听话人对话语信息的接受。说话人选择使用表明信息来源的话语标记语是一种策略性较强的话语行为,它可以减轻说话人对所述信息可能需要承担的责任。常见的表明信息来源的标记语有:“听说”“据报道”“依我看”等等。这类标记语总体上具有以下特点:位置比较固定,多出现在话语焦点信息之前,一般位于句首,书面上,有的用逗号隔开;功能相对特殊,反映具体的信息来源,以及说话人试图使后续话语的内容听起来更有理有据的元语用意识。下面结合具体语篇对这一功能予以阐释。
(4a)据报道,附近的居民一到周末晚上就聚集在南门河游园,跳广场舞,很晚才散场。
(4b)有消息说,滴水观音的叶子可以滴水,但那水有毒,弄在眼睛里会使人有一种烧蚀性的疼痛感,严重时还会导致失明。
(4c)Mr Cai was suspected of having sold secrets for nearly$1m($555,000).Media reports said that two accomplices had also been detainded.
(选自:“China says Hong Kong official is British spy”,The Independent,17 Jan.2004)
在以上这3个例子中,标记语“据报道”“有消息说”“Media reports said”都表明了信息的来源。“认识的来源暗示着可靠性”(Chafe,1986),不同的信息来源反映了该信息的可靠性程度。借用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既可以帮助说话人传达命题内容,也可以防止因可靠性存疑可能承担的某种责任。(冉永平,2006)
(4a)中的“据报道”一词反映了说话人对附近居民的行为的描述不是基于自己的亲身所见,而是来源于新闻报道。由于话语信息的可信度会经过多次传播而降低,说话人就需要在谈论道听途说的内容时表明该信息的根据。(4b)中的标记语“有消息说”表明了说话人的陈述是基于某一消息,因而降低了说话人承担责任的风险。
四、结论
员工激励语的语用分析 篇6
一、模糊限制语的分类
普林斯从语用角度把模糊限制语分为两类: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
1. 变动型模糊限制语
变动型模糊限制语指改变话语结构的原意, 或根据具体情况对原来话语意义作某些程度的修正, 或给原话定出一个变动范围。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又可分为程度变动语和范围变动语。程度变动语是表示话语真实程度变动的模糊限制语, 可以由一些表示频度的副词构成, 如very, quite, entirely, almost, really, always, usually等, 也可以由一些词组构成, 如sort of, kind of, a little bit, something like that, to some extent, more or less等。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使用程度变动语可以把一些接近正确, 但又不能肯定是完全正确的话语, 说得得体, 避免武断和绝对化。范围变动语指限制变动范围的模糊限制词语, 是测量事物时常用的词语, 如about, around, roughly, approximately, essentially等。在言语交际中使用范围变动语可给予听者提供话题的范围, 使听者能在此范围进行理解, 另外也使话语更具客观性。
2. 缓和型模糊限制语
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不改变话语的结构和原意, 指出话语是说话者本人或第三者对于事物或命题的看法, 从而使原来话语的语气由肯定趋向缓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又可分为直接缓和语和间接缓和语。直接缓和语指说话者对某事所做的直接猜测, 或指说话者表示对某事持有犹豫的态度, 如seem, wonder, probably, I think, I believe, I guess, I suppos, Iassume, I’m afraid等。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常使用直接缓和语, 对事物作出一种不十分肯定的估计, 或使某事情的肯定语气得到适当的缓和。间接缓和语不表示说话人本人的推测或犹豫, 而是引用第三者的看法, 从而间接地表达说话人对某事的态度, 如presumably, as is well known, according to…, somebody says that…, the possibility would be…, as is well known等。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使用间接缓和语, 表示话语的依据或来源, 使话语更具客观性。
二、英语教师课堂话语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分析
1. 营造轻松氛围, 促进学生的语言输出
实践表明, 英语课堂上学生不愿开口的原因是害怕出错, 害怕被老师和同学取笑。如果教师能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降低学生的情感焦虑, 学生就会乐于参与课堂活动, 大胆开口说英语, 在轻松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学习英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可以通过语言来达到这一目的, 除了运用肢体语言外, 恰当运用模糊限制语也能达到良好效果。例如: (1) Who would like to say something about it? (2) Any volunteers?课堂上点名提问是大多数教师常用的提问方式, 由于缺少指代模糊语的使用, 使课堂气氛十分紧张, 轻松民主的气氛被干扰。上例通过指代模糊限制语something和any向集体提问, 而不是向某一学生提问, 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心理空间来思考并主动回答, 这样既不会让学生感到措手不及, 又不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因此, 模糊限制语可以使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压力减轻、焦虑程度降低, 从而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促进学生的语言输出。
2. 维护师生面子, 使交际顺利进行
在语言交际中, 有些言词可能会侵犯对方的尊严、损害对方的面子, 为了维护交际双方的面子, 使交际可以顺利进行下去, 常常使用大量的模糊限制语。从语用原则来看, 教师话语中的某些模糊限制语, 既可以维护学生的面子, 又可以维护教师的面子。
首先, 从维护教师的面子方面来说, 教师并不是万事皆知的圣人, 在教学中难免会遇到无法解释的东西或陌生的词语, 这时教师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和面子, 也需要恰当使用模糊限制语。例如: (1) It’s something we use to make pencils sharp. (2) I guess you have a good holiday.在记不清pencil sharpener这一词汇的情况下, 例 (1) 中范围变动语something掩盖了教师词汇缺乏的不足, 挽回了面子。例 (2) 中I guess避免了因话语过于肯定而结果与预测不同带来的尴尬。
其次, 从维护学生的面子方面来说, 尽管教师与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处于不平等的交际地位, 但是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同样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 同样怕在同学面前丢面子。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而且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而要尊重学生, 要处处顾及学生的面子, 这就需要教师在言语中使用一些模糊限制语。例如, 在对学生的发言或看法进行评价和反馈时, 不要说得太直白、太肯定, 可以这样说: (1) I’m afraid I can’t agree with you on this point. (2) I’m afraid your answer is not correct.例子中直接缓和语I’m afraid既清楚地表达了教师的观点和立场, 又减轻了对学生面子的伤害程度, 使学生容易接受, 取得了良好的交际效果。
3. 保护说话者, 减轻其所负责任
模糊限制语既可以使师生课堂交际顺利进行, 又可以保护说话者免受一些批评和指责。赵英玲指出, 模糊限制语的保护作用主要体现在模糊限制语可使说话者与话语之间的关系模糊起来, 它最突出的标志是“作者缺席”。在言语交际中, 说话者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表明自己的立场, 同时也要保护自己。为了实现这一目的, 说话者往往要避免言语的绝对化和极端化, 从而营造一种融洽的交际氛围, 而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可以避免把话语说得太直白。一些间接缓和语常被使用来保护说话者, 以减轻其所负的责任。例如: (1) According to the Longman Dictionary, this word has another meaning. (2) It is reported that 30people died in the accident.例 (1) 运用according to借用第三方的看法来缓和语气, 使话语更具客观和权威性, 同时保护了说话者。例 (2) 使用间接缓和语It is reported, 保护了说话人的声誉, 减轻了说话人的责任。如果你听到的新闻不是30人, 那也不怪我, 因为我也是听报道得知的。
4. 提高言语表达的得体性和灵活性
在言语交际中, 话语的得体性和灵活性是交际中应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样, 在课堂教学这一语境中, 教师也应注意与学生交际时言语表达的得体性和灵活性。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可以使教师的语言更加委婉和灵活, 保持教师的良好形象。根据英国著名学者Leech对礼貌原则的划分, 其中的得体准则是指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的观点, 即尽量少让别人吃亏, 尽量多使别人得益。如: (1) You made a small mistake. (2) It would be better if you could be more active.例 (1) 中, 教师在批评学生犯错误时用了“small”这个模糊限制语, 大大削弱和缓和了原有的批评语气, 使批评更易被学生接受, 从而不至于伤害学生的感情。这符合礼貌原则中的得体准则, 即尽量少让学生吃亏。例 (2) 中, 学生当前不积极的现状令教师感到不太满意, 但教师并没有直接批评, 而是用would和could向学生提出委婉请求, 显示了教师对学生的礼貌和尊重, 体现了言语表达的灵活性。
5. 提高言语表达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蔡龙权指出, 模糊限制语有精确话语信息的功能。模糊限制语表面上看似模糊, 但实际上却显示了语言的准确性和精确性。由于客观事物本身的不确定性, 有时用模糊词语来表达反而显得更准确, 如about这一词语表面看似不确定, 但在不知准确事实的情况下, 反而忠实于实情。模糊限制语可以把一些可能正确但又不能或不便明确的话语说得含糊, 因此模糊限制语具有使话语更加精确的功能。例如: (1) So you mean your temper, not character? (2) Next week, precisely speaking, next Tuesday we will have the final exam.例 (1) 中的you mean通过后续询问来精确前面的话语信息, 确认对方是指temper还是character。例 (2) 中说“next week”还比较模糊, 因为一星期有七天, 不知道到底是指哪一天, 使用precisely speaking可以限制命题真值的范围来提高话语的信息精确程度, 即是next Tuesday, 而不是别的日子。
总之, 模糊限制语有丰富的语用功能, 教师在课堂上恰当使用模糊限制语, 既能鼓励学生参与, 维护师生的面子, 又能使交际顺利进行, 提高言语表达的得体性、灵活性、准确性和精确性, 也就是说, 模糊限制语可以促进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蔡龙权, 戴炜栋.关于限制语精确话语信息的可能性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 (8) .
[2]何自然.语用学概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3]何自然, 陈新仁.当代语用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4]伍铁平.模糊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员工激励语的语用分析 篇7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商务英语信函逐渐成为人们在全球经济领域内国际贸易双方进行书面商务信息沟通的重要手段, 通过它人们可以交流信息、联系业务、商谈贸易、磋商、处理问题、传递友谊等, 其撰写成功与否对企业的业务很关键。目前模糊语言广泛应用于多种商务信函中, 这些模糊语言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语言交际能力, 使得商务信函更加严谨、准确、礼貌、得体, 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从而实现和对方良好的沟通, 以达到目的。因此, 对于商务英语信函中的模糊语言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模糊限制语
模糊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模糊限制语最早由美国语言学家拉科夫 (Lakoff) 于1972年提出并开始研究的。拉科夫把模糊限制语解释为“把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语言。由此可见, 模糊限制语是指人们有时无法说得很精确, 甚至有意说得“模糊”以达到某种语用目的的语言。模糊就是指语言的不确定性。“模糊”并非“稀里糊涂”, 也绝非含混不清。语言是交际艺术的重要手段。艺术上的模糊, 是委婉含蓄的体现。模糊限制语在商贸谈判、政治外交、法律用语、新闻广告等方面广泛应用, 具有很强的语言应用价值。
三、商务英语信函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
商务英语信函中用到模糊限制语的原因, 笔者认为模糊限制语所具备的特殊语用功能可以帮助其实现某种交际目的。下面分别从礼貌原则、顺应性理论来分析商务英语信函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
1. 礼貌原则
礼貌原则是商务英语信函写作的基本要求。礼貌现象作为确保人类交际成功的基本手段之一, 引起了语用学、社会语言学、心理学的广泛关注。英国著名学者利奇 (Leech) 提出“礼貌原则”, 认为礼貌是处理人际关系时的准则。礼貌原则对商务英语信函措辞的运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语用界对礼貌现象的研究影响最大的是面子保全论。人人都爱“面子”, 若在信函中不给对方“面子”, 就会影响双方业务往来;反之, 如能尊重对方的愿望, 给足对方“面子”, 就很容易促成贸易合作。Kasper认为, 模糊限制语可以使话语表达有更多回旋的余地, 减少负面影响, 具有保全面子、自我保护与灵活改变等功能。戴建东认为模糊限制语表示礼貌与尊重, 避免发生直接冲突, 遵循礼貌原则并借助模糊语言表示自己不确定态度或间接地表示自己的看法, 以达到缓和语气的目的。
商务英语信函中常用程度模糊限制语, 通过程度的变化将所修饰词的词义增强或减弱, 如:a little, almost, kind of, more or less, quite, sort of等。例如:Your reply is a little late.上句意思是“你的回信有点晚了”, 暗示对方已经错失良机。但a little的使用, 缓和了强硬的语气, 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失误, 但又给对方留有面子, 表现得更礼貌得体, 并使今后继续贸易往来成为可能。如何弥补这类有伤收信人面子的行为将决定贸易双方是否继续合作的可能。写英文商务信函必须注意礼貌原则, 以及不同文化中的礼貌原则。这是商务英语信函中不可缺少的注意事项, 也是一定要遵循的语用原则。
2. 顺应性理论
Verschueren的“语用学综观”下的顺应性理论为语用学提供了一个全面而科学的研究视角, 尤其是对顺应论的阐释, 可以说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顺应性理论认为:当人们不愿意做到更准确时使用模糊语言, 即故意使用, 如:roughly, approximately, about, around, or so, at least等。这类范围模糊限制语可对事物做出一种不确定的估计, 或提出初步的看法。使用这些模糊限制语的原因, 是写信人不想把话说得太死, 以免客观情况发生意外。写信者故意使用模糊语言是为了顺利实现交际意图, 为了顺应不同的语境及心理情感因素。根据顺应性理论, 模糊语言是写信者进行语言选择和语言顺应的结果。商务英语信函中模糊限制语具有传递适量信息、提高商务语言弹性和礼貌性等语用效果。如:
Our samples will arrive about 2nd September. (我们的样货大约9月2号到达。)
由于客观因素, 卖家无法确定到货的具体时间。万一不能按时到货, 很可能给买方造成经济损失。但是“大约”就有回旋的余地了, 买方也会酌情考虑, 灵活调整, 同时卖家也保护了自己, 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可见, 商务英语信函中模糊限制语的运用使商务交际更准确得体。
四、结语
商务信函是国际商务交际的主要方式, 是国际商务交际的生命线。一封措辞得体的商务英语信函可以帮助一个公司建构良好的商业形象, 进而促成贸易合作;反之, 则会给公司带来消极负面的影响, 使商务活动失败。在商务英语信函中恰当地使用模糊限制语能产生积极的语用功能, 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交际效果, 表现为:体现语言表达的礼貌性和得体性;提高商务语言的准确性和灵活性;保全双方面子;自我保护等。总之, 模糊限制语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有效运用具有不可忽视的语用价值。
参考文献
[1]Leech G.N.Principles ofPragmatics[M].Longman GroupLtd, 1983
员工激励语的语用分析 篇8
英语中委婉语(euphemism)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euphemismos,“eu”为前缀,意为“良好”或“优美”,词根“pheme”的意思是“言语”或“说法”。Euphemism的字面意思是to speak with good words or in a pleasant manner。美国学者Hugh Rawson曾说:“委婉语如此深深潜入我们语言,以至我们中间没有谁—即使那些自诩为直截了当的人—能够在不使用委婉语的情况下过完一天。”因此,英语委婉语已成为英语文化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也是跨文化交际里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英语委婉语的特点
1. 时代性
委婉语是一种社会语言学现象,势必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同一个意思,不同的时代往往有不同的委婉语。例如,“她怀孕了”,不同时代则有不同的委婉表达法:“Cancel her social engagement”(1856);“Be aninteresting condition”(1890);“Be in a delicatecondition”(1895);“Be knitting little booties”(1910);“Be in a family way”(1910);“be expecting”(1935)。
2. 语域性
在不同的语境中,即使在同一语境中不同年龄、身份、地位或受教育程度不同的人委婉表达也不见相同。例如,上厕所,女士可能说“to powder one’s nose”“to freshen up”;男士可能说“to go to the toilet”“to rear”“to relieve oneself”;儿童则可能说“to make number one”,等等。
3. 民族性
委婉语中有一部分是各民族语言通用的,而有一部分则带有强烈的民族色彩,与本民族的风俗习惯、社会礼仪紧密相连。在中国社会,我们崇尚尊老,认为“老”是经验丰富、智慧的象征,因此人们不讳言“老”,有时为了表示尊重则特意加上“老”。如老李、老王、老伙计、老同志等。相反,在西方社会人们则讳言“老”,因为人一旦变老,就意味着被逐出主流社会,对社会无用了。他们则用“senior citizen”或“the longer-lived”来代替“old people”,相应的,退休的人“retired people”常称作“pensioners”,残疾人“crippled man”,称为“special man”。
三、委婉语的功能
1. 礼貌功能
在社交时,人们总讲究以礼相待,尽量避免非礼言行,有一些被认为肮脏、令人不愉快、直接说出口不雅的词语,往往就要用那些含蓄、令人愉快、高雅的委婉的词加以替代,从而避免使人产生不快,达到最佳交际效果。委婉语因其“温和性”(mildness)使之具有礼貌功能。
在西方,职业的高低贵贱十分明显,一些社会地位低下的人对自己职业的卑微也很敏感,因此,当人们谈到一些服务行业或职业时也往往采用委婉的说法。现在服务行业常用industry来代替trade。如:the hotel industry(旅馆业)、the tourist industry(旅游业)、the clothing industry(服装业)、the garbage industry(垃圾清运业)等。从事这些职业的人常以engineer来代替worker,像pipe engineer实际上就是plumber(管道工);packing engineer是porter(搬运工);farmer(农民)是agriculture engineer(农业工程师);housewife(家庭主妇)则被委婉称为domestic engineer(家务工程师)等。
2. 避讳功能
由于人对于某些事物或现象的恐惧,在语言表达时不愿言、不敢言,但有时又不得不表达出此种意思,于是人们便学会用委婉语来代替。讲英语的国家的人们和许多民族一样,忌讳直接说“死”,因此也采用委婉的语言来表达。例如,英语中的“死”也有多种表现形式,人们长用“去了”(to pass away),“离别了”(to depart),“离开了我们”(to leave us),“到另一个世界去了”(to go to another world),“归西了”(go to west),“升天了”(go to glory),“睡着了”(to go to sleep),“去天国”(to go to heaven),“最后一觉”(final sleep),“得到安息”(to have found rest)等词来代替说某人“死了”(to die)。
3. 掩饰功能
人们在交际中使用委婉语的另一个原因是委婉语含义模糊,能掩饰说话人不愿直说的事物,它使丑陋隐匿于美好中,掩盖了事实的真相。这一特点使得它在社会经济、政治、军事领域中被广泛运用,目的在于避重就轻,掩盖事实真相。
在经济领域,广告商和推销商受利益所驱动,用好听的词来命名自己商品的名字,如把cold cream(雪花膏)叫做skin tonic(润肤霜);把motor car(机动车)叫做symphony of speed and style(速度和款式的交响曲)。
4. 幽默功能
委婉语的使用可以使交际语言妙趣横生、诙谐幽默,把残酷的事实寓于幽默中。如“battle of the bulge(突出部之战)”短语,源于二战中德军的一次攻势,现在却用来描绘为保持体形而进行的反肥胖持久战。因为bulge一词本义是膨胀或身体肥胖部分的意思,因而battle of the bulge现在的意义说明众减肥女士的决心和毅力。
(1)语用方面理解委婉语
由于委婉语属于文化范畴、语用学范畴,因此,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时不应该只进行单纯的语法规则的教授,同时也要指导学生把握语用原则在现实中的应用,强化学生的语用意识,能够主动地培养自身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必须要转变英语教学观念与结构,尽量为学生营造更多的情境交际与语言交流环境,使学生能够自觉地进入交际状态,在保证语法准确的基础上来自然交际,善用委婉语。例如,课堂上营造一个晚会、节日派对(party),等等,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英语交流交际的机会,其中必然会涉及到委婉语的使用。
同时,也要积极纠正学生的语用错误。例如,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课堂上一些学生常用:teacher,I have a question to ask,这样的交际方式在英语中显得生硬、不礼貌,教师要从英语语用学的角度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表达,让学生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将其改为:Could I ask…经过这样的纠正、指导与影响,学生才能形成一种英语语言文化意识,善于正确运用委婉语。
(2)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委婉语属于语言中的文化现象,因此委婉语的教学必须与语言文化教育同步而行。在平时的英语语言教学中,教师应该重点突出一些常用委婉语,着重从文化背景的角度来使学生深入了解这些委婉语的由来。委婉语虽然被人们广泛而普遍地运用,但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民族文化、地域环境以及风俗习惯等都会导致委婉语的表达与使用有所差异。例如,中国人在年龄、收入等问题方面不像西方人那样讳莫如深,属于正常交流交际范围;美国人非常注重职业委婉语,常常对不体面的体力性职业给予委婉的称谓,然而,这种语言习惯在中国却并非那么强烈。由此可以看出,跨文化交际必须成为委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当语言学习者切实了解并掌握了对方的文化风俗、交流习惯等,才能正确把握语言的使用,才能用好委婉语。
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现象,是用语言来调剂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使用委婉语可以避免语言过于直陈而给对方造成伤害。委婉语涉及到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已经成为衡量交际对象文化程度及个人修养的标准。必须将委婉语纳入英语语言教学体系中,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意识,从而促进英语交流与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李桂媛.英汉禁忌语及委婉语探讨[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
[2]刘纯豹.英语委婉语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3]刘瑞琴.英汉委婉语对比与翻译[M].宁夏人民出版社,2010.
【员工激励语的语用分析】推荐阅读:
员工创新激励制度分析08-17
领导激励员工案例分析12-21
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分析10-30
酒店员工激励论文:论酒店员工激励机制07-11
公司员工激励标语激励格言06-14
员工股权激励11-20
激励一线员工12-08
激励员工句子08-02
员工精神激励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