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活动设计

2024-10-13

体育活动设计(共12篇)

体育活动设计 篇1

摘要:在我国应试教育的背景下, 高中生承受着来自社会、学校、家长等多方面的压力, 从而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沉重的负面影响, 而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不仅有利于学生压力的释放, 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促进高中生的健康发展。因此, 本文针对高中体育学校的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进行详细的分析讨论, 以期促进高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中,体育学校,阳光体育活动

阳光体育活动主要是指让更多的高中生主动积极地去室外、操场等地参加体育活动, 在学校营造一种良好的运动氛围, 从而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但是家长的过分期待与繁重的学业压力使高中生的身心承受着非常大的压力, 进而导致很多高中生出现抑郁、近视、肥胖等问题。由此可见, 在高中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具有十分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一、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有待提高

在高中体育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素质, 而且还是高中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教学任务之一。但是,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背景下, 学校和教师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不够, 以致于几乎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学生的文化课中, 而忽视了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教学过程中, 学校和教师缺乏“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目前来看, 很多高中学校依然一味地追求学生的卷面成绩和升学率, 从而出现了教师随意占用体育时间、减少体育课时的现象, 进一步减少了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长期以往, 学生自主锻炼的时间被剥夺, 进而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 阳光体育活动的教学内容有待开发

高中生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 因此具有活泼性和好动性的特点, 如果在这个时期能有效地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终生锻炼的意识。从目前来看, 虽然有许多高中生希望能掌握一些健身知识和体育技能, 很多高中学校也设置了每周两节课时的体育课程, 但是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 学生没有时间去锻炼, 仍然满足不了学生锻炼的需求。同时在现行的体育课堂中, 很多教师受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 以片面地将追求运动负荷强度作为教学目标来实现学生的体质增长, 从而在体育课堂上出现了“控制性”“填鸭式”“传习式”“施予式”“灌输式”以及“执行式”等传统教学模式的现象。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制约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而且严重阻碍了阳光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 教学目标有待明确

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 且在开展活动过程中需要与课外体育有效地结合起来, 但是很多教师对体育教学目标出现了误解的现象。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让学生自由选择体育活动项目, 自由发挥。同时, 阳光体育活动还要求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以及兴趣爱好, 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 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并积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合作、团结等集体精神。但是在实际中, 由于很多教师没有明确教学目标或是对教学目标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 使得体育教师放弃了体育课堂中某些知识、技能的教学, 从而降低了阳光体育活动重要性的充分体现。

二、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途径

(一) 改变教学观念, 提高对阳光体育的认识

阳光体育想要得到顺利开展, 离不开学校和教育机构的提倡和宣传。许多学校由于对阳光体育的认识不够, 并且受到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 因此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高, 对于那些不需要高考的科目, 关注力不够, 从而在学校和教师的心中自然而然地被当成了“副科”, 这些观念的形成使得教师对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都产生了随意的态度。对此, 学校和教育机构应该大力推广阳光体育的锻炼, 坚持将“阳光体育”的理念灌输到全体师生的思想中, 使得教师和学校都能够清楚地认识到阳光体育的重要性, 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 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 丰富教学内容, 提高组织管理水平

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体育知识, 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自主运动的好习惯。因此, 各个高中学校可以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体育活动, 例如定期举办班级篮球比赛、体育知识竞赛等活动。同时学校还需要完善体育管理制度, 加强对体育运动的组织管理水平。通过组织管理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有效的锻炼, 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终生锻炼的运动理念, 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为其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提供重要的保障条件。

(三) 加大资金投入, 改善体育教学设施

体育教学设施的完善配套是顺利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前提条件, 不仅有助于教师开展丰富的体育教学内容, 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因此, 学校可以加大资金投入, 改善和完善体育教学设施;同时还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科学合理地配置体育资源设置, 从而保证资金的高效使用。除此之外, 学校还可以拓宽资金的来源渠道, 不仅可以依靠政府的支持, 还可以借助企业、社会、校友以及家长等各方面的赞助, 从而保障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锻炼需求。

三、结束语

高中生正处于智力提升、身体发育、能力增强以及心理素质形成的重要阶段。合理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 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并为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提供重要的保障条件。虽然在高中体育的发展过程中, 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依然存在着许多不足, 但只要在学校、教师和家长三方的共同努力下, 提高对阳光体育的重视, 并在实践中不断对体育教学手段进行探索和创新, 那么阳光体育将会在我国高中体育教学中得到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刘国华.探析高中开展“阳光体育”教学的措施[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3 (8) .

[2]张再萍.反馈教学法在高中阳光体育长跑活动中的应用实验研究——以四川省江油实验高中阳光体育长跑开展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 2010.

[3]沈翠凤.新时代下高中阳光体育的实施策略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 (18) .

[4]许玉叶, 黄黎敏.莆田市高中学校阳光体育的实施现状研究[J].运动, 2014 (7) .

体育活动设计 篇2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学校体育 课外体育活动

1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体育的重要性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形象的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没有健康之体魄,难有所作为”,所以作为大学的体育课,其影响不言而喻。但体育课有明显的法定性和强制性,体育不及格者一律不发给毕业证书,每周一次的体育课不能够使体育达到100%的合格率,所以只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才能使学生自觉的、主动的、积极的参与体育活动,享受体育活动带来的生活乐趣,从而使学生终身受益。

1.2 体育课的特点

众所周知,体育课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每一个技术动作都要经过掌握、改进提高、动作定型等几个阶段。大学每次体育课100分钟,要使学生在体育课中达到动作动用自如的是难以办到的,再者每个动作都是由认识、实践、再认识、再提高反复练习形成的,从这种意义上讲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基础与延伸。

1.3 体育活动的互补性

学校所有的课程中,只有体育课是直接用来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的。高等学院的绝大部分非体育专业学生,上体育课应该有一定运动量,学生疲劳恢复后需要时间、学生掌握技术动作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一定宽松的环境,在这方面课外体育与体育课有很强的互补性。

1.4 社会的需求

1995年国家频布实施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并形成了一个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强大的宣传声势,使全民健身得以顺利启动,要建立一支有一定组织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面向社会服务于群众的社会指导员队伍,普通高校应该有能力和条件担负起培养社会指导员的任务,应成为培养社会指导员的基地,课外体育活动也是满足这一要求的最主要途径。

2 课外体育活动的尝试

2.1 教师的主导作用

体育教师在体育方面有绝对的权威,在学生中产生着良好的影响,体育教师不能只立足于上好体育课,应该转变观念,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乐于奉献,责任心要强,通过组织课外体育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2.2 抓两头,带中间

每个班都有些特别爱好体育,体育成绩特别好的人,应该成立院代表队,充分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带动更多学生自觉加入到体育中来。

每个班也有些体育成绩特别差、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对这些学生应该实施基础工程,有耐心讲道理,通过运动处方等形式使他们从中获益。

2.3 体育宣传的作用

要大力宣扬体育文化,使大学校园形成良好的体育氛围,全国CUBA联赛的火爆,长沙、上海、北京等地首届“三人制”篮球赛的轰动效应,都是通过电视新闻、报纸、刊物等形式宣传的结果,许多大学生走出课堂自觉地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内课外体育活动,使校园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4 培训学生骨干,培养学生能力

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培训学生骨干的作用不容忽视,每个班都有钵育委员,每个系的学生会都有体育部长,这些人应该是大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主力军,体育教师可以在体育课内对他们进行特别的指导,在课外集中培训,成立各种体育俱乐部由学生自行组织管理等。

2.5课外体育的影响力

笔者在我院一个系成立了篮球队,集训人员分别来自该系不同年组的篮球尖子,要求参加培训的有70多名,最后通过选拔15名队员组成了系篮球队。每周辅导2次,学生的训练热情极高,每次训练的时候,该系许多同学都是在围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篮球热情,学生的课外文化活动得到进一步丰富。

3结论:

①课外体育活动是培养学终身体育思想和健康第一的思想的重要环节;

②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⑧要充分发挥学校课外体育的功能,必须激发学生的健身兴趣。

参考文献

1、体育学刊,1998.2

体育活动设计 篇3

一、对“体育课程资源”的诠释

“体育课程资源”是指从学校实际出发,以学校为载体,以教师和学生为参与主体,以学校、教师、家长、儿童等为参与对象,以包括两操、课间活动、活动课、小型竞赛、学校体育节、社会体育活动等为内容和组织形式的,原则上是符合儿童天真、活泼的天性,能够积极、有效地促使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的充分发挥,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的各种资源的总和。它是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经验和技能的载体,也是课程实施的媒介。同时,必须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只有那些真正进入体育课程,与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才是现实的体育课程资源。

二、整合体育课程资源,创设创新体育活动的目的、意义

长期以来,原有的课程追求共同、统一和均衡发展的原则,提供每位学生相同的体育学习内容,在体育内容上注重学生必须拥有共同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体育技术。这种"千校一盘棋"的教育理念,不仅给体育教育很大的牵制性,而且给体育发展带来了误区。体育仅是狭隘地作为发展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的手段。要改变这一些不利于体育活动开展与开发的现状,就要整合各种体育课程资源,使体育活动资源多样化、个性化,并以儿童主体价值的凸现和个性化有效发展为出发点,创设创新体育活动情境,借助丰富、多样化的体育活动项目、内容和形式,有效地促使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的充分发挥,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使学生获得他所需要的动作技能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和信息,及他所需要的意志、情感、能力,乃至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三、体育活动现状及学生对体育活动需求的分析

以下是对我校学生作的一个随机调查,虽有以点盖面之嫌疑,但也在一定层面上反应出了学生内心真实的需求。

图表一、对学生参加体育活动需要的调查

选取我校三~六年级各100名学生作随机的问题调查,结果如下:

从调查中看出学生对原有的体育活动的态度不是很支持,只有33%,对于改变现有的一些形式、内容持支持态度,说明现有的体育活动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四、如何整合有限的体育课程资源,创设创新体育活动情境

课程资源的整合与体育活动情境的创新与创设需要结合学校与地区资源的具体现状,以下本人将结合我校和本地区的现状,对课程资源的整合与体育活动情境的创新与创设作进一步的阐述。

(一)调查和了解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现状

要整合体育课程资源首先要了解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现状,要从人力、物力、财力、民族体育文化、体育信息等各方面对学校已有的以及有待开发与利用的课程资源进行调查。如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体育锻炼的需求和学习、锻炼的方式等。同时,也要综合调查本校体育场地器材情况,体育经费的开支,师资力量情况等。

1.对我校现有体育教育资源的分析。我校是属于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农村小学,距杭州市中心不足10公里,周边有两个大的商品房住宅集结区,内有游泳馆、健身房等完备的体育设施均对外开放。同时,学校现有教师共45人,年轻教师占90%左右。其中体育专职教师3人(1人为大学体育专科生),特长:田径项目、乒乓球、篮球、科技体育项目;另兼职体育教师4人。学校体育经费投入有保证,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按国家一类配置,教室内均安装多媒体。我校为唯一一所一块牌两个项目的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与科技项目)。

2.校现有体育活动形式:体育课、两操、活动课、每学期二次小型竞赛、每学年一次的校运动会。

(二)依据我校现有的体育课程资源,对我校体育活动项目、内容及形式进行重组与重设

1.基本框架。以学年为单位,将学生的体育活动组成分成为日常体育、体育节和假日体育三部分(如图表二)。再根据学校和本地区的体育课程资源现状设置具体的体育活动内容与形式。

图表二:体育活动组成

图表三:体育活动的安排表:

2.体育活动的具体体现

(1)日常体育

活动的目的:对体育活动有兴趣,个性、特长发展。

活动的对象、时间和空间:全体学生,能够活动的全体时间,能够活动的所有场地。

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操、大课间活动、活动课、学校小型竞赛、课间自由体育等内容和组织形式。其中两操、活动课、学校小型竞赛、课间自由体育是常规体育活动,以正面引导学生自由组织和开展一些有意义的体育活动为主。大课间活动是课改以后新兴的体育活动组织形式,根据学校现有的师资和场地、器材情况,设立了乒乓球活动小队、篮球活动小队、羽毛球活动小队、体操与舞蹈活动小队四个跨班级的大课间活动小队和以班级为单位的、低段年级以游戏为主,中、高段以趣味竞赛、锻炼身体为主的自主性活动小队,如:X人Y足跳接力比赛、跳长绳、花样短绳、校内越野跑等。

(2)体育节

活动的目的:形成独特的节日气氛与自主锻炼的意识。

活动的对象、时间和空间:全体学生,体育周或体育月。

活动的内容:趣味游戏、田径与象征性比赛、体育与健康知识宣传、利用多媒体观看国内、国际体育比赛视频等。

体育节以体育周的形式开展,五月的第一周为为竞技体育节,以校田径运动会为主,其它开展一些如:中高年级的乒乓球比赛、花样跳长绳比赛,低年级的拍皮球比赛等小型竞赛。另每班出一期体育活动知识宣传板报、校出一期体育活动知识宣传窗、每天午自休时间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一段高水平的体育竞赛视频、双休日和父母出去郊游一次等内容。十一月的第一周为科技体育节,以校科技体育活动为主,另组织一些如低、高段学生都可以参加的自制纸飞机掷远、留空、自制竹蜻蜒留空等小型比赛。

(3)假日体育

体育活动的目的:有所提高、满足需要。

体育活动的对象、时间和空间:主体需要的学生,双休日与寒暑假,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

体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根据我校离主城区近、周边社区体育设施完备等特点,假日体育除了给学生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体育作业外,主要以鼓励学生走出学校,参加一些球类、棋类、游泳、轮滑等以休闲体育为主的体育活动项目。

(三)对体育活动组织与开展的评价

1.评价方式

评价是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一环,它是一个搜集、交流信息和资料(包括成果)以及判断和描述活动过程价值的过程。学校要根据体育活动的目标确立评价准则,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对体育活动实施定期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应向教师、学生、家长及时反馈。

2.评价遵循的原则

整体性原则。在评价方面,不是统一的。例如,有些活动成绩可以实地测查(各种竞赛);有些活动成绩可以看效果(参与面);有些活动成绩可以看表演;有的活动成绩则要看经常性的表现(参与的持久性);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评价。另一方面,也要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机会。

过程性原则。关注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情感的变化,能力的相应提高,以学生的成长过程作为评价的依据,淡化活动的结果。

激励性原则。在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肯定每个参与者的积极性和不同程度的进步。评价不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只要学生活动过程中,对活动的目的、价值有所认识、有所体现,就应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通过肯定其价值,营造体验成功的情境,鼓励学生取得更大的成绩。

3.评价指标的制定

体育活动学生评价指标中的评价项目主要包括两个纬度的评价项目,根据评价原则,采用优、合、待合三个等级赋值。各种活动要求有记载,有评价,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随时总结活动情况与成效,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图表四:体育活动实施评价表

(四)管理

由教导主任任组长、体育教研组长任副组长,各体育教师和全体教师为组员,共同管理和督促学校体育活动的总体实施情况。

五、问题与建议

1.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要加强和突出组织纪律性教育。

2.体育活动情境的创设与创新要与学校的硬件软件设施(场地器材、师资力量等)相结合。

3.课程整合的本质特征不能忘,教学内容要具有健身和健心功效。但体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注意学生的运动兴趣,尽量做到每一个学生平等受益。突出趣味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动作技能的教学,注重选编有利于发展动作技能的内容。

4.教学必须有意义,注重人文教育方面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了解、信任和团结。

体育活动设计 篇4

1 项目背景

聚龙小镇位于泉州城北, 距泉州市中心只有十五分钟的车程, 西北为蜿蜒数十里的大寨山, 小镇中心为三百亩聚龙湖, 状若围屏, 抗北来之寒流, 载四方之佳气, 总用地面积近万亩。本着“森林、湖泊、运动”的造镇理念, 营造人文和自然和谐的生态休闲环境, 帮助人们在游憩中享受天伦之乐、运动之益、养生之趣, 挑战没有人情味的都市生活圈。

整个园区将来规划围绕自然山水和生态环境打造“8大养生主题公园”, 其中的20万平方米体育运动公园, 为泉州市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设施最完善的运动基地, 供小镇会员使用, 同时也可为小规模体育赛事提供各种比赛场地。在体育运动公园内建设恒温标准游泳馆、多功能体育馆、400米标准运动场及多个室外篮球、排球、网球等运动场地 (见图1) 。

2 设计思路和原则

在山地建造体育场馆必然引发山地与体育场馆之间的磨合和关联, 从而产生了不同于平地的山地体育场馆空间。山地环境具有复杂型的特点, 地形与气候、人文、植物等共同组成了自然环境, 它们同山地建筑、场地、空间、环境均有密切的关系。建筑与环境之间即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 山地地形对体育场馆的修建有一定的局限性, 却又为体育场馆的设计带来了许多创新。体育场馆与其外部环境构成了山地建筑特色, 与环境和谐共生, 在建筑场地设计中对山地地形及环境进行有效、合理利用, 不仅能营造出丰富、变化的建筑空间及建筑形态, 而且能够节约建设成本的投入, 保护山地环境, 同时增加了建筑及山地地形相融合的空间趣味性。

体育中心建设用地现状为山坡地, 用地西南高、东北低, 高差约6米, 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将体育场馆空间形态创作与所处的山地环境相结合, 从山地环境中吸取创作灵感, 是山地建筑空间形态设计的一大特色。这就需要考虑体育场馆与地形的同构关系, 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同时还要适当表现山地的地域特色和建筑功能的形象体现。

3 总平面布局

结合地形、削减体量:根据山地起伏的地形和空间形态, 合理布置各功能区域, 将400米运动场布置在盆地地形的底部平台, 两侧随坡建造看台 (图2) ;游泳馆与体育馆沿坡地采用错层的形式嵌入山体 (图3) ;单个的室外篮球、网球、排球场依照山势, 单个或成组布置在不同台地上。各种运动场地区有序、完美地隔合到山地地形之中。

利用山体背景、拱托形态:山地环境中的山水背景是体育场馆形态设计的有利衬托, 将体育场一侧及游泳馆长边置于开阔的流动水系旁, 背后起伏的山体脊线, 使其建筑形态更鲜明地表达, 场地、建筑、水系融为一体 (图4) 。

恰当隐喻、体现大环境特色:小镇世外桃源般的自然景观, 山地的地域特色, 都是体育场馆空间形态创作可以好好借用的背景材料, 也是展现建筑休闲、富有动感个性的思路来源。

互相渗透、界面自然过渡:山地体育场馆的界面与环境之间不是生硬的对接, 而是自然的过渡, 体育场馆与环境互为因果, 使得山地体育场馆空间形态更融于自然。

4 建筑单体设计

应建筑单位要求, 在体育运动公园建一多功能综合性体育馆, 体育馆内设一恒温标准游泳池及多种室内运动场地, 该馆的主要功能为小镇会员健身运动和小规模的体育赛事 (篮球、排球、手球、乒乓球、羽毛球等) 提供比赛场地。与多数以体育比赛为唯一内容的体育馆不同, 馆内多功能使用设计空间旨在提升其使用效率与经济效益, 达到以馆养馆的目的, 同时有利于发挥设施的社会效益, 实现设施群众化, 功能多样化。

场地采用削坡、筑填两种重构措施 (图3) , 根据地形高差的变化采取嵌入地下一层的场地设计方式, 将不同功能运动区的入口错开, 第一层游泳池入口从地势较低的西北角进入, 第二层多功能场馆主入口设在地势较高的东南角, 两个入口错开一层的高度, 两层间通过室外楼梯及建筑内部楼梯竖向串联在一起。避免对场地的大挖大填, 将建筑完美地镶嵌在坡地中。

恒温标准游泳池设相对独立地设在场地最低处的东北角 (考虑游泳池下挖) , 主体为单层门式钢架结构, 跨度30米, 净高7.5米;二层 (局部三层) 的多功能主馆设在西南面, 一层布置乒乓球、台球等运动功能区, 两跨分别为14米和16米, 层高5.5米 (净高为4.7米) , 大梁采用预应力结构;二层为主入口门厅及多功能运动场, 场地长40米, 宽32米, 净高大于12米, 屋顶采用网架结构, 满足篮球、排球、羽毛球、网球等项目的空间使用需求, 并在西北面留出大面积的观景露台, 提供了一个运动之余观赏、休闲、交流的户外空间;三层为体育馆及整个体育公园管理用房 (图5) 。

建筑造型上努力创造自在自为、有机共生, 充满生命活力的现代体育建筑群, 如飞羽般挑檐, 线条流畅的弧形折角, 前倾式厚重的实块体, 无不展现飘逸、动感十足, 刚柔相济的平衡美, 与周围的山体、水系、绿化景观完美隔合交织在一起。

5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 在山地上建设体育场馆, 通过结合山地地形削减体量;有机结合现有地形、进行建筑及运动场地布置, 解决体育场馆体量过于庞大的问题;巧妙地将山地人文融入到体育场馆建设形态中来, 避免了体育场馆形态趋同的问题;利用场地高差立体组织交通, 能较好地处理体育场馆复杂的交通流线及功能分区;利用山地的自然植被, 结合周围景观, 有助于创造良好的体育场馆景观。该项目现已建成投入使用, 为聚龙小镇建设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卢济威.王海松;山地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2]梅秀魁, 体育馆建设刍议[J].城市建筑.2007 (11) .

[3]白朝晖, 王兵.体育场空间造型设计初探[J].ARCHICRATION, 2007 (5) .

体育教学活动设计 篇5

活动目标:

1.学会听指令,练习一个跟着一个跑。2.能用身体动作表现小雨点的样子。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一个“小雨点”的贴饰。2.大的操场上。活动过程:

一、准备运动:

1、师:雨妈妈听说啊,最近森林里已经很久没有下雨了,小动物们都打不起精神,所以啊,今天雨妈妈要带着我的小雨点们一起去森林里玩。

2、师:现在啊,在出发前,雨妈妈要请小雨点们练习一下落下的样子,这样等会到森林里,你们就可以自由的下到想下的地方啦。

(小雨点,蹦蹦跳,跳的高,跳的低,扭扭身子,弯弯腰,跑跑跑跑,真开心)

(小碎步,上下跳,垫脚手向上伸长,蹲下手抱住膝盖,左右转身体,双手上伸挥动手掌)

二、小雨点在森林

1、师:现在啊,我们要一起去森林了,那小雨点要怎么去森林呢?(幼儿回答,可能有跳、跑,两种都试一下)

2、师:当雨妈妈说“下雨啦”,小雨点可以找一条自己喜欢的小河,沿着小河跳一跳(跑一跑)但是雨妈妈怕我的小雨点走丢,所以当雨妈妈说“雨停啦”,就请我的小雨点变成一条小河回到雨妈妈身边可以吗?刚刚雨妈妈发现,小雨点都很听话的回到了雨妈妈身边,可是小雨点都挤到一块,很危险,(小雨点有什么办法吗?)所以雨妈妈下一次再说雨停了的时候,小雨点可以变成一条小河回到雨妈妈身边吗?

3、师:现在,小雨点们是不是都熟悉了森林啊,那么我们就可以在绿色的森林里玩耍了,不要跑到外面的大海里,不然雨妈妈就找不到小雨点了。“下雨啦”,幼儿在绿色区域四散跑,“雨停啦”,幼儿回到老师身边。

4、师:小雨点都很努力的下雨,森林里的小动物都谢谢小雨点们,XX小雨点特别认真,雨妈妈要抱一抱他,小雨点也可以和自己喜欢的朋友抱一抱,我们休息一下。

三、小雨点在农田

1、师:好,我们现在啊要去农田里帮助农民伯伯了,但是农田有点远,所以我们要变成一条小河去农田,我们要怎样才能变成一条小河呢?

2、师:好,农田到了,我们要“下雨啦”,但是只能在绿色的农田里,不然农田里的蔬菜没有雨水,会枯萎的)“雨停啦”,幼儿回来,反复一次。

体育活动设计 篇6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终身体育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09)04-047-001

一、开展体育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欣赏意识

体育这一概念的内涵从来都不只是增强人的体质,而是着眼于身心两个方面的教育训练和陶冶。体育运动是健与美的运动,不仅具有生理学意义,而且具有美学意义。尤其当我们欣赏到我们力所不及的高超技艺和运动员那优美的动作时,真叫人心旷神怡,乐在其中。

恰逢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和NBA赛事,组织学生开展《我们怎样欣赏体育》、《寻找体育中的健与美》等综合实践活动,让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去寻找体育中的健与美,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体育。

了解体育必须通过体育欣赏的手段,体育欣赏就是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方法,通过它,才能懂得健康的含义,才能通过观察、思维、创造去进行体育实践,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在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育综合实践活动要依据体育欣赏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产生兴趣,提高对该项目的欣赏水平,养成习惯、培养意识,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并结合影响因素进行合理优化教学,让学生去真实地感知欣赏体育比赛和活动的乐趣,提高他们对体育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参加体育活动。

二、开展体育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通过开展《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人群的身体状况》调查的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调查、采访、收集整理、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终身体育能力。组织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人群的身体状况”的情况,并谈谈各自对该问题的看法。

通过活动,学生懂得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体育锻炼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强健的体魄是保证学习的前提,健康的身体是顺利完成工作的关键。使他们理解了(8-1)>8的公式含义。其意思是每天从8小时学习时间中抽出1小时进行体育锻炼,7小时的学习效果大于8小时。表面上似乎失去一些学习时间,实际上换来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体育锻炼大多是在室外的自然条件下进行,由于自然环境因素的刺激,在身体活动中可以不断提高大脑对兴奋和抑制的调节能力,从而增强对自然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使身体能经得起风雨磨炼。户外活动能缓解学习和工作而产生的紧张疲劳的心理,同时还能为学习和工作提供充沛的体力精力,为智力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合理的安排学习、工作和锻炼时间,能有效地提高大脑工作效率。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的一种最积极有效的手段,是任何一种药物和疗法都无法取代的,使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和功能,以调动起他们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开展体育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参与比获胜更重要,这是奥林匹克的精神。经调查发现,不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并不高。而且这种积极性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总体是呈逐步递减的趋势。这是一个十分值得注意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启发诱导学生参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参加”为“我要参加”。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逐渐深入人心,教师更多地关注活动,能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喜好,贴近学生的生活。于是产生了了解学生需求、吸纳学生参与的设想。结合校运会,开展“我们的校运会”这一综合实践活动。

以往各届校运会,不论从项目的设置,还是活动的组织,都由老师决定。这次让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先设计调查表,了解同学们喜欢的体育项目,来确定比赛项目。还可以参与裁判工作、后勤保卫工作等。学生们与教师合作,同伴之间相互照应,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学生做自己喜欢的事,学生异常投入。通过本次体育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也使学生对体育锻炼有了更深的认识,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的意识,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现阶段体育课的任务已不主要是教给学生体育技术,而是全面影响学生身心,使学生掌握锻炼方法,提高对体育的兴趣,培养自我锻炼能力和终身体育意识。课程结构应是不重形式而重实效,让学生确立保护体质、珍惜健康、热爱生命的观念,掌握各种卫生手段,以保持终身健康。

体育活动设计 篇7

1. 妨碍学生成为阳光体育活动的主人的因素

1.1 现行初中体育教材的局限性。

现行的初中体育教材大部分以竞技项目为主,内容比较单一,而对学生身体素质要求又特别高,完成较为困难。例如:现行初中体育教材中田径是重点,体操、排球和篮球为辅,而对一些便于开展学生又有兴趣的项目如足球、武术、健美操等则一带而过,羽毛球、乒乓球则只字不提。试想:一个农村初中,在体育课上只有跑跳投,学生又怎能凭空感兴趣呢?

1.2 应试教育成了课堂教学的重头戏。

面对升学这一沉重的话题,初中体育课变得不再轻松,特别是进入初三后,考试项目更是天天练,什么教材新课标都不谈了,更有甚者,初一、初二的体育课便采用这一模式。学生对于这几个项目以外的一些体育锻炼少之又少,练之更少。单调的考试项目破坏了学生的运动情绪,真可谓是欲弃不能,欲罢还难。

1.3 场地器材影响了学生的活动。

学校,尤其是一些农村中小学体育方面经费的不足,导致场地建设和维修不力。器材严重缺乏则更令人担忧,学生接触少了,了解少了,让他们如何去活动呢?

以上的种种,对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要让学生成为阳光体育活动的主人,可以说是困难重重。

2. 如何让学生成为阳光体育活动的主人

2.1 发挥体育老师的作用。

体育老师既塑造学生的体魄又塑造学生的灵魂,对于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负有重要的责任。基于以上限制学生成为阳光体育活动的主人的因素,体育老师有着不可推卸的使命,要尽其所能来帮助学生,指导学生,塑造学生正确的体育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1 改进竞技性项目在课堂上的可行性。

使竞技项目大众化,即根据学生的特点摒弃一些固定的规则和要求,使每个人都能够动起来。例如:在上跳高课时,可根据学生的需要,调整跳高架的高度,按学生的水平进行分组练习。对于水平较高者严格要求,让学生在运动中体会动作,表现自己。而对于水平较差的一组,可采用更为有力的保护和帮助。对于特别胆小的学生,可让他们进行跳“皮筋”的练习,逐步过渡。这样学生就会了解这一运动,尝试这一运动。

2.1.2 建设运动队、兴趣小组,做到各取所需。

初中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快速阶段,对知识和技能的渴望单靠每周的三节体育课所授是远远不足的。而体育老师责无旁贷,要担任起课外体育指导训练的责任。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组建运动队和成立各种体育运动兴趣小组,使学生更多地掌握一些体育技能或精于某项技能,使学生想练、会练、乐于练。同时,切实做到各有所好,各取所需,这样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

对于运动队的管理实行严进严出,使进入运动队的学生有光荣感。对于兴趣小组的加入者则实行宽进宽出,全凭兴趣。这样不仅健全了学校运动队的体制,还培养出了一大批体育运动骨干和运动爱好者。体育运动骨干的带动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成为阳光体育活动的主人。

2.1.3 发挥学校传统项目的优势。

我校是篮球传统项目学校,并且成绩斐然,连续多年都是金坛市初中组篮球比赛的第一名,2008年还曾代表金坛市参加常州市的初中组女子篮球的比赛,并且获得了可喜的成绩。这对于一个农村中学来说很不易。在学校我们拥有良好的运动队,在校内和校外我们拥有一批铁杆的“篮球迷”。拥有如此良好的篮球运动的环境是我们的一大优势。当然,体育老师的正确引导是必不可少的。

2.2 充分发挥班集体的作用。

2.2.1 阳光体育活动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要让班主任积极参与到阳光体育活动中来,首先要让班主任意识到,搞好班级阳光体育活动,不仅使学生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文化课的学习。积极参与阳光体育活动将受益终生。有班主任参与配合的体育课学生的运动情绪会截然不同,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明显高涨,活动效果明显增强。师生一起运动更有利于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在让体育老师省心的同时,活动效果也明显增强。当然,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阳光体育活动的主人。

2.2.2 阳光体育活动能为班级争得荣誉。

在我校,对于一个班级的评价是和量化评分联系在一起的。例如:对为学校和班级争得荣誉的实行量化加分,同时班级量化评分是对班主任工作评价的一个重要依据。而一个班级想获得加分,体育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如在校田径运动会上获得团体年级前三名可分别获得15分、10分、5分的加分。在诸如广播操比赛等一类小型比赛中年级前三名可分别获得10分、6分、4分的加分。又如本班有学生代表学校参加市一级的比赛获得个人前八名或集体前三名,可按照运动员实得分数加分。这样就大大提高了班主任的积极性。在平时组织的竞赛和训练中班主任给予大力支持,在遇到校级比赛时,班主任更是身先士卒,真正起到领头雁的作用。

2.3 多活动,多竞赛,营造氛围。

阳光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和体育竞赛的促进,使学校的体育氛围逐渐浓郁。浓厚的体育气息不难影响领导,感动校长为体育进行投资,这样我们就胜利了。良好的场地环境和充足的运动器材是学生成为阳光体育活动的主人的保障。

体育竞赛要获得好的成绩,必然需要多人员的努力,更离不开体育老师的辛勤劳动。当体育竞赛获奖,你一次又一次地为学校穿上“黄马甲”时,谁又能不为之自豪和感叹呢?而“体艺2+1项目”的东风,无疑为体育的发展开了一个好头,更会令每个体育老师都为之付出更多的努力。“体艺2+1项目”的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学生成为阳光体育活动的主人,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不再是难题,中考体育也不再是一个令人沉重的话题。

体育活动设计 篇8

项目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沁源县,地处三山环抱两河交汇处,自然环境优越。基地位于拟建政府大楼对面,日月广场南端。用地29 062 m2,建筑面积为16 427.32 m2,比赛场馆可容纳2 661个座位的多功能体育馆,能举办地区性和全国单项比赛的体育馆。场馆能举行篮球、羽毛球、手球、乒乓球、排球、体操、网球等比赛运动项目,同时还能举行休闲娱乐及展览庆典等活动。既能丰富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又能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2设计理念——中轴线

规划目标是为了充分体现全民健身理念,满足县区综合体育赛事和专项锦标赛的功能要求。且在保证圆满完成各类赛事的同时,能够兼顾赛后运营,实现各类商业活动功能,突出特点,使之成为沁源县体育文化的重大标志性项目。在建筑形象上体现21世纪的风采,将充满力量、朝气的感染力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带给沁源,设计独特的体育场馆将成为沁源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城市发展的全局性和长远性决定了体育馆的布局应按《沁源县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两翼、三轴、三带的整体布局。因此,政府大楼、日月广场、体育馆应成三点一线的城市主要的景观轴线,使之融入整个城市中。

3车流分析

场馆初北向外均直接临近市政规划道路,4 m宽的消防车道环绕场馆一圈,以满足消防要求。周边都设有机动车停车场,把停车位按功能分开以便于管理,西边为观众停车位,东南边是运动员用车停车位,东北边是贵宾媒体记者停车位。观众主入口设置在基地西侧,观众次入口设置在基地南端。两个观众入口之间设置了观众停车场,贵宾自东侧道路进入基地,到达正北方向的贵宾入口。贵宾车位布置在基地西北侧,基地南侧同时设置运动员入口。在运动员入口设置运动员停车场。

4总体规划

从整体布局来看“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的整体布局特点适合该体育馆。以圆形水面衬托出建筑形体,达到“天圆地方,和谐社会”的精神面貌来体现出建筑存在的意义。体育场馆的功能决定了其内布局特点:首层划分为几大功能区。北面主要为贵宾入口,因此东北角设计为贵宾区,观众主要从西面进入场馆,因此将平时不用或少用的练习区布置于西面,用于平时对外营业;运动员入口在南面,因此运动员及裁判区布置于南面;媒体记者区就布置于西面。观众从外楼梯可以上到平台直接进入观众席,因此夹层主要设置管理用房及洗手间,上层主要布置VIP用房和控制室。

5人流分析

为了方便各种人流互不干扰,场馆四个入口做了分别设计,东面为媒体记者入口,西面为观众主入口,南面为运动员入口,北面为贵宾入口。媒体区结合平时用房,设于场地的东侧,与运动员区和比赛场出入口联系紧密。竞赛组委用房设于场地西北端,自成一体,和北侧的贵宾区相连,也便于出入观众区的主席台。用地西北端为裁判员区和场馆运营区,便于赛时和赛后的管理。

各区以环形走道相连,人流密集和比赛场与出入口联系的走道较宽,可兼作举办各类大型活动时的人流集散用,便于人流疏导。

6建筑理念

沁源是山西省仅存的生态绿洲,“三山环抱,两河相拥”,一条水脉绕城而过,勾勒出一幅苍鹭展翅的和谐图景。作为城市整体规划中的主导轴线,政府大楼与体育中心构成了城市的核心区域,应当具有社会政治的重要象征意义。本设计立意于中流砥柱的概念,所谓“孤峰浮水面,一柱钉波心”,设计以坚实、厚重的形式语言,喻意磐石般的意志,赋予了沁源蓄势待发,凌空腾越的发展前景,而这水中的磐石,正是苍鹭展翅一跃的坚强基础。设计中提出了“景观带”的设计理念,充分利用了沁河这个有利资源,沿建筑周围设计了一个圆形的人工水面。场地周围设计随着季节不同而开放的树木,其具备了传统景观园林的全部特征:水流、植物和树木代表着花园内的流动和生长。柔和流畅的造型烘托出和谐浪漫的氛围。

设计赋予体育场馆充满表现力的特性,令人联想起在广阔景观衬托下的一颗颗巨型水晶。这些富于表现力的体块与柔和的景观造型之间形成了有趣的对话,并为体育中心塑造具有高度可识别性的形象。夜间,半透明的外立面看上去如同巨型的发光体,形成本项目浓厚的节日特色和标志特色。

7建筑结构

综合考虑造价及工期等各种因素,结构造型采用以下方式:大跨度屋盖采用钢结构空间网架体系。此种结构形式已被证明是一种成熟体系,能够很好地满足体育场馆的各项功能的需要。外围围护结构拟采用钢结构桁架体系,支承幕墙系统。

8采光设计

采光分两种:一种为人工照明,一种为天然采光,天然采光是节能设计的关键。

人工照明:比赛场照明由光控制室实行集中多路控制,以便适应节能设计各种比赛时不同照度要求;比赛场安装投光灯具,以便满足各种体育比赛项目不同照度要求,灯具安装在网架上马道边。

天然采光:首层采用镀膜玻璃幕墙,白天光线可以直接照到室内,夹层光线从蜂窝铝板幕墙之间的玻璃线射入,可以满足白天日常需求,比赛场地的光线主要从顶中间的PC(聚碳酸酯)板采光,PC(聚碳酸酯)板透光率高,光线柔和,能满足平时白天训练和比赛的要求。

9视线设计

设有观众席位的体育建筑应保证良好的视觉条件,并应有视线设计,良好的视觉要有四个基本条件:通视、明视、真实、舒适。

通视,视线无遮挡,看得见观赏对象。因此进行了剖面视线设计,设计采用了任意阶计算方法,C值都大于60 mm,所有坐席无视线遮挡。

明视,看得清观赏对象。因此应该控制视距,室内场馆最大的视距为103 m,而现体育馆最远一个座位到中间正式比赛球场对视线设计角为47 m。

真实,视线同画面的成角小会导致透视变形过大,引起视觉失真,因此应该控制视线同画面的成角,成角分方位角和高度角。体育运动的主导方向一般与场地长轴平衡,评价透视变形以长轴为主,坐席至场地中心点的连线与场地短轴的夹角称方位角,在该场馆中,长轴座席有2 060位,短轴601位,因此大部分都变形较小,从视线剖面图中,场馆座位的高度角是28°和30°,其透视变形不太明显。

舒适,观赏范围以不小于人眼中心视野和不超过周边视野为宜。室内场馆的识别尺度为103 m,最大视距为413 m。在该场馆中,以正式篮球比赛为例,最远座席至最远篮球场边线点为64 m,远小于103 m。

10声学设计

设计原则:体育建筑的声学设计包括建声和扩声两部分;当有多功能使用时应按主要功能确定声学指标,并通过扩声系统兼顾其他功能;声学处理应该结合结构形式、观众席和场地布置及防火、防潮、防腐等要求,以较少的声学处理面积达到要求的混响时间,并应考虑设施自身使用时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设计要点:对装修材料尽量采用吸声材料,如果还没达到要求可以采用顶部悬吊吸音板或墙面栏板吸声处理。

场内顶部及侧墙部位设吸声处理,为满足比赛及裁判广播清晰度的需要,兼顾平时休闲娱乐及展览庆典的要求,并考虑经济合理性,混响时间控制在1.5 s~2.0 s之间。

摘要:以山西省沁源县体育服务中心为例,针对体育建筑设计进行了探讨,分别阐述了该体育服务中心的设计理念、总体规划、建筑理念等,并对其采光设计、视线设计及声学设计作了具体说明,对今后同类体育建筑设计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体育建筑,设计理念,总体规划,采光设计

参考文献

泰州体育公园体育馆结构初步设计 篇9

泰州市体育公园位于江苏省泰州市周山河街区园博园以南, 北临海军东路, 东临鼓楼南路, 西邻海陵南路, 南临淮河路。体育馆建筑面积24 700 m2, 体育馆坐席数为6 000座。内设70 m × 40 m比赛场地区域, 可满足篮球、排球、手球等区域性综合及全国单项比赛要求。体育馆平面投影近似一个直径140 m的圆, 在立面上是上大下小, 西面低、东面高的一个圆形椎体。地面以上有2 层, 局部3层。泰州市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 10g,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场地土类别为Ⅲ类。体育馆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 游泳馆建筑抗震设防

类别为标准设防类。拟建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年平均温度14. 7 ℃ , 极端最高气温41. 0 ℃ ( 1988 年) , 极端最低温度- 23. 4 ℃ ( 1969 年) 。根据地勘报告, 泰州市城区历史最高洪水位4. 91 m, 最低水位1. 20 m, 一般水位在1. 89 m。体育馆鸟瞰图如图1 所示, 夜景图如图2 所示。

2 混凝土结构

体育馆下部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混凝土屋面最高点高度为22. 62 m, 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为建筑美观要求, 将体育馆主体结构外侧环向钢筋混凝土柱设置在与外侧放射性的平面钢桁架立柱 ( 桁架平面投影指向体育馆投影面的圆心) 同一投影平面内, 也成放射状布置。体育馆主体结构为超长混凝土结构, 施工时拟采用设施工后浇带和掺入膨胀剂的混凝土结构释放和补偿混凝土固结收缩变形引起的内力[1,2]。计算中考虑温度应力作用, 加强结构配筋和在梁板混凝土中掺入化学纤维的方法解决混凝土结构中的温度应力问题体育馆剖面图见图3, 钢屋盖轴测图见图4。

3 屋盖钢结构

体育馆屋盖为一倾斜放置的球面, 西侧低, 东侧高, 西侧球面顶标高为10. 60 m, 东侧球面顶标高为23. 95 m。

体育馆屋盖配合建筑空间和立面的需要, 采用双向正交的平面桁架结构。各平面桁架采用变厚度, 中间厚, 檐口薄。屋面桁架结构重量轻、经济性好、且刚度大、抗震性好。屋盖周边采用放射性的平面钢桁架立柱 ( 钢桁架立柱平面投影指向体育馆投影面的圆心) 作为屋盖的竖向支承, 钢桁架立柱同时又是外围幕墙的主要受力支撑。钢桁架立柱西边14 榀底部支撑点位于 ± 0. 00 m标高, 其余的26 榀底部支撑点位于6. 00 m标高。为增加支撑桁架的平面外刚度以及改善结构整体稳定性, 支撑桁架两榀一组分别用上下两组交叉拉索相连, 上下两组拉索之间安装一水平撑杆。钢桁架立柱的位置与体育馆下部主体混凝土外侧立柱相对应, 从体育馆外面看, 钢桁架立柱与内侧混凝土柱沿径向在一个平面内, 使整个建筑显得简洁明快、和谐统一。在檐口处设置了贯通的环向转换桁架, 作为立面竖向支承桁架与屋盖平面桁架的转换。屋盖钢结构共设置落地的支座40 个, 14 个位于 ± 0. 00 m标高, 26 个位于6. 00 m标高, 均为固定球铰支座。落地支座X方向最大水平支反力为430 k N, Y方向最大水平支反力为366 k N, 竖向最大支反力为1 149 k N。为降低桁架的跨度, 减小屋盖用钢量, 使屋盖结构更经济合理, 还利用体育馆中部部分的柱设置了18个内支座, 内部支点间的跨度为81 × 89. 1 m。内支座最大竖向反力4 460 k N, 最大水平反力1 242 k N。为释放桁架的温度应力, 内支座选用了滑动支座, 将柱顶支座处平行于每榀平面桁架方向的水平线位移释放, 同时减小了对下部钢筋混凝土柱的水平推力。整个屋盖结构体系与建筑效果协调一致, 且经济可靠。

钢屋盖在不同荷载工作组合下的强度和变形均满足规范要求。钢屋盖的整体稳定性是结构设计计算的一项重要内容, 屋盖在不同荷载下的稳定系数如表1 所示。

从表1 计算结果看, 屋盖整体性较好, 在恒载和满布活载作用下, 稳定性系数最小为6. 18。进一步计算非线性稳定, 在恒载和满跨活荷载下考虑几何缺陷的非线性稳定系数达到了7. 7, 能满足网格技术规程的要求。钢材总用量1 926 t。屋面桁架最大管351 × 16 mm, 最小管168 × 12mm; 转换桁架最大管351 × 10 mm, 最小管152 × 8 mm; 支撑桁架最大管402 × 10 mm, 最小管168 × 10 mm。

4 结语

本工程初步设计主要从宏观上考虑了结构布置、屋盖的选型等, 具体的细节设计要到施工图阶段进一步完善和解决。本工程在当地属于重要建筑, 结构体系设置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建筑的使用效果和美观要求, 本工程结构布置时充分考虑了建筑使用功能要求和建筑的外观要求, 建成后将成为当地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参考文献

[1]张玉明.超长混凝土框架结构裂缝控制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 2006.

[2]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

体育活动设计 篇10

所谓运动量, 也称“运动负荷”, 指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心理负荷量以及消耗的热量, 由完成练习的运动强度与持续时间以及动作的准确性和运动项目特点等因素所决定运动量的大小。

如何在体育活动中控制幼儿的运动量, 如何在同一阶段使每个幼儿的机能得到发展, 下面结合小班体育活动《乌龟春游记》进行分析。

活动目标:

1.练习两手屈膝着地爬的技能。

2.体验体育游戏的快乐, 增强不怕困难的心理品质。

活动重难点:两手屈膝着地爬的技能。

活动准备:

1.活动前佩戴好乌龟指套 (红、黄、绿三种颜色的乌龟) ;

2.《我是一只乌龟》歌曲;

3.地毯铺成一排成小桥, 桌子排成山洞。

活动过程:

1.引题

我是乌龟妈妈, 孩子们, 美丽的春天到了, 妈妈带你们去春游吧!

2.热身运动 (2分钟 运动量:小)

(1) 真开心, 我们一起跳个快乐舞吧!

(2) 幼儿随音乐模仿动作 (重点活动腿部、膝盖、手臂、手腕等部位的动作)

点评:对活动中所涉及的身体部位进行预热, 既保护身体关节的作用, 也让身体有个准备过程。

3.练习手膝着地爬 (5分钟, 运动量:稍大)

(1) 小乌龟是怎么走路的?现在, 小乌龟快爬到妈妈身边来, 我们商量一下去哪里春游呢?

(2) 幼儿讨论春游地点, 并决定一个终点站。

点评:热身运动的音乐较活泼, 而且有一定的时间和运动量,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已经产生了一定的运动量, 适当地休息更利于之后的活动。

(3) 孩子们, 跟着妈妈出发喽 (教师带领幼儿有方向地爬行, 并观察幼儿的爬行姿势) !

(4) 我们休息一下, 快到妈妈身边来。刚才, 你们是怎么爬的?

(5) 个别幼儿示范爬的动作, 引导幼儿观察手膝爬的姿势。

(6) 小结。手膝爬的动作要点:手膝着地, 眼睛看前方, 这样的动作爬的很快又很帅气。

点评:手膝爬是项费力的运动, 应循序渐进, 爬一爬, 停一停, 恢复幼儿的体力。

(7) 用刚学到的新本领, 跟着妈妈继续出发!

4.钻山洞 (6分钟, 运动量:大)

(1) 看, 前面有几个山洞, 我们一起钻山洞。

点评:连续的爬行使运动量加大, 钻“山洞”时速度放慢, 运动量逐步下降, 使幼儿的体能逐渐恢复。

(2) 幼儿围坐在教师身边:刚才钻山洞时, 有的小乌龟顺利地钻过山洞;有的小乌龟碰到洞顶了;也有的小乌龟被山洞卡住了, 这是为什么?谁来帮帮他们?

(3) 请顺利钻过山洞和背卡住的幼儿各自示范动作, 规范幼儿手膝爬的动作:手膝着地爬, 爬时仰头向前看, 臀部不要隆起。

(4) 我们再来试试, 这次能不能顺利钻过山洞, 红乌龟钻红山洞, 黄乌龟钻黄山洞, 绿乌龟钻绿山洞 (教师适时提示动作要点) 。

点评:规范动作也是必要的, 钻“山洞”是为纠正幼儿在爬行中臀部隆起的姿势, 通过外界因素促使幼儿的手膝爬动作规范化。

5.过小桥 (5分钟, 运动量:较大)

(1) 钻过山洞, 我们继续前进。要过小桥了, 小心啊 (适时提示手膝爬的动作要领) 。

点评:再次的连续爬行消耗体力, 幼儿过“小桥”的速度适当地减弱, 运动量也相应下降, 让幼儿在缓慢的运动中调整体能。

(2) 上坡了, 慢慢爬, 下坡啦, 快快爬!这里的花儿真美、真香啊, 爬过去看一看, 闻一闻 (有力气的小乌龟可以跟紧妈妈, 没力气的小乌龟可以慢慢爬) 。

(3) 爬爬玩玩, 真开心, 哦, 我们终于到了, 休息下, 吃点东西吧!

点评:整个环节是连续的, “上坡”“下坡”“闻花香”环节都是为了调节幼儿的身体负荷量。

6.放松运动 (2分钟, 运动量:小)

太阳下山了, 我们该回家了, 放松一下, 我们慢慢回去吧!

点评:大运动量的活动结束后, 进行适当的放松运动, 使幼儿的身体逐渐“冷却”下来, 逐渐过渡到正常体态。

活动反思:

1.了解体育活动中运动量的变化趋势

《纲要》中指出:“健康领域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运动量一般由小到大, 逐步上升, 活动结束前再逐步下降。

热身环节的《乌龟舞》运动量较小, 使幼儿的身体有个适应过程。幼儿自由爬行一段时间后, 让个别幼儿示范其动作, 目的既是引导幼儿认识正确姿势, 也让幼儿得到休息, 遵循逐步增加运动量的原则。

接着, 教师带领幼儿用学到的姿势来连续爬行, 并增加钻“山洞”项目, 运动量在之前的基础上逐步上升。“过小桥”环节中, 运动量达到巅峰, 为了让幼儿的身体有个喘息的机会, 以“上坡了, 慢慢爬, 下坡啦, 快快爬!看看花, 闻一闻”这些情节, 来调整幼儿的机能, 逐步减弱运动量, 直到放松环节。

2.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运动内容

不同年龄的幼儿在体力、动作发展上各不相同, 不同内容的运动项目所蕴含的运动量也是不同的。手膝爬适合小班幼儿, 爬行时手和腿的力量同时进行;手脚爬则适合中班幼儿, 爬行时手臂力量较大, 并伴有腿部蹬地力量, 所用力气较之手膝爬要大。如果让小班幼儿进行手脚爬, 幼儿的臂力不够容易造成错误的姿势, 而且腿部蹬地力量也不足, 达不到运动效果。

3.运用不同的活动形式、器材控制运动量

《乌龟春游记》中, 手膝爬是活动的主要内容, 为提高幼儿的兴趣, 活动以角色游戏进行, “讨论春游地点”“爬草地”“上下坡”“闻花香”并投入“山洞”“小桥”器材, 以此调整幼儿的运动量, 不至于超负荷运动。

4.根据幼儿的表现调整活动形式在运动中, 教师应时时观察幼儿的呼吸、面色、情绪、动作等变化, 以便作出判断, 随时调节运动负荷, 防止幼儿过度疲劳。《乌龟春游记》中, “交流爬行姿势”“观看钻山洞”“闻花香”等环节, 都可以观察幼儿的表现, 并根据观察结果调整下一环节的运动量。

5.安排好每一活动环节的时间

遵循运动量的变化趋势, 活动开始的热身运动和结束的放松运动, 时间都为2分钟, 动作幅度不大, 其运动量较小。中间的手膝爬练习时间为5分钟, 其中安排了两次静止的休息时间, 其运动量稍大。“钻山洞”的时间为6分钟, 但中途安排了一次静止的休息时间, 运动量较之前面大些。“过小桥”的时间为5分钟, 整个过程都在快速、慢速地运动, 其运动时间最长, 运动量也是最大。

6.自然的过渡语让不同个体各自发展

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 每个幼儿的独特性中蕴含着他独特的成长方式和生长点。《纲要》中表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 “关注个别差异, 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每个活动项目的运动量不同, 每个幼儿所能承受的运动量也不同, 在体育运动中不仅要控制全面的运动量, 也要控制不同个体的运动量。小乌龟的连续爬行和各种游戏对于整体而言, “有力气的小乌龟可以跟紧妈妈, 没力气的小乌龟可以慢慢爬”, 用话语来提醒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能作相应运动。

体育活动挽救生命 篇11

Key facts

? Physical inactivity is the fourth leading risk factor for death worldwide.

? Approximately 3.2 million people die each year due to physical inactivity.

? Physical inactivity is a key risk factor for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NCDs) such a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ancer and diabetes.

? Physical activity has significant health benefits and contributes to prevent NCDs.

? Globally, one in three adults is not active enough.

? Policies to address physical inactivity are operational in 56% of WHO Member States.

? WHO Member States have agreed to reduce physical inactivity by 10% by 2025.

What is physical activity?

WHO defines physical activity as any bodily movement produced by skeletal muscles that requires energy expenditure -- including activities undertaken while working, playing, carrying out household chores, travelling, and engaging in recreational pursuits.

The term "physical activity" should not be confused with "exercise", which is a subcategory of physical activity that is planned, structured, repetitive, and aims to improve or maintain one or more components of physical fitness. Both, moderate and vigorous intensity physical activity brings health benefits.

The intensity of different forms of physical activity varies between people. In order to be beneficial for cardiorespiratory health, all activity should be performed in bouts of at least 10 minutes duration. WHO recommends:

?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60 minutes of moderate to vigorous intensity activity per day;

体育活动设计 篇12

关键词:阳光体育,活动,体育文化

2006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10个部门联合进行全国第二次国民体质检测,结果显示:在我国, 学生身高、体重、胸围增长的同时,超重、肥胖的比例迅速增加,成为影响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一大因素。与2000年相比,大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均有所上升,各年龄组的肺活量水平、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持续下降,许多学生出现过头疼、眩晕、失眠、精神不振等不良症状。为解决这一问题,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决定:从2007年开始, 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类学校中深入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以下简称阳光体育运动) 。阳光体育运动的提出与全面实施已经两年多了, 全国各高职院校纷纷响应。

一、阳光体育运动的内涵及特点

阳光体育不言而喻,就是在阳光下的体育运动,重点实施对象是青少年,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鼓励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养成体育运动的习惯,提高终身体育意识,赋予阳光体育重要的历史使命。高职院校应结合学院自身特点,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加快自身改革的步伐,在体育锻炼的热潮中,为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的健身教育打好基础。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全面实施。

二、高职院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意义

高职院校建校晚、校况复杂,多数是转制、合并、升格而形成,体育设施落后、教学条件差,并主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与学习,忽视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教育。所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对于高职院校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1、阳光体育活动推动校园体育文化的快速发展

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引导校园体育文化向健康方向发展,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风气。阳光体育运动与课外体育运动相结合,贯彻《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培养师生共同的体育意识、观念和体育精神,构建体育文化氛围,促进学习体育知识,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阳光体育运动氛围和所带来的效应能引起相关负责部门的重视,把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议事日程,统筹规划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创造多种多样的校园体育文化,营造浓厚的体育氛围。同时,也能为校园文化注入生机,营造朝气蓬勃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校园文化健康发展。

2、阳光体育运动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方针

阳光体育运动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全民共同参与的一项体育运动,能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方针。充分发挥体育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学生的需要,精心制定学院、系部、班级、个人的阳光体育运动计划,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鼓励学生人人参与、个个争先,营造生机勃勃拍的体育文化氛围,树立“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落实“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是提升办学层次、建设办学内涵的重要举措。各高职院校都应该本着对民族和国家未来负责的高度,充分认识高职体育在大学阶段的不可替代作用,大力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再掀体育运动高潮。

三、高职院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几点看法

1、阳光体育运动与体育课程紧密结合,完成终身体育目标

高职院校的学生85%以上为住校生,他们多数时间是在学校度过,所以学校是开展阳光运动的主场所,而学校体育课程是参与运动的最直接途径。加强体育课程建设,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体育教学相结合,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高校体育课程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意识、体育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落实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体育是整个体育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而高校体育则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衔接点,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其目的、任务与社会体育紧密相联,具有显著的基础功能和终身效益,通过学校体育改革贯彻执行阳光体育运动。

2、学院领导的支持是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前提

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为保证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进行,应特例特办,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负责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各项工作。制定严厉的奖惩措施,激发积极性。同时提供必要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等。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 定期监测并公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加大对体育工作的监管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监督,作为评价学院体育工作的重要依据。

由于高职院校建设的复杂性、多样性、长期性,新时期高职院校“阳光体育”任务必然十分艰巨,既不能采取一种模式、一个样板,也不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更不能泯灭不同地区不同高职院校的各自特色,必须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依据学院特点、学生特点有计划实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Z]

上一篇:李氏杆菌下一篇:服务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