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消费热点(通用4篇)
体育消费热点 篇1
随着我国国民收入的迅速提高, 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 思想观念的不断改变, 体育消费逐渐成为时尚, 使我国的体育产业具有很大的市场发展潜力。“花钱买健康”已普遍被人们接受, 大批健身器材进入家庭, 使愈来愈多的百姓感受到了足不出户即能锻炼的愉悦;“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 生意场上通过一场体育交流促成谈判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 使老板、老总们悟出了体育消费的些许真谛;体育彩票成了人们街头巷尾谈论的话题……。体育消费作为体育经济系统和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是群众体育发展的重要标志。
一、体育消费的内涵
体育消费一般是指一切和参与体育活动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个人及其家庭的消费行为。体育消费的内涵包括: (1) 实物型体育消费:指人们参与体育活动时所消耗的实物产品, 包括运动服装鞋帽、健身器材设备、体育书刊杂志等。经抽样调查, 目前我国有67.8%的家庭在体育方面有经济投入。 (2) 参与型体育消费:指人们购买与体育活动有关的各种体育服务的消费行为, 如参与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运动训练或健身咨询等所支付的各项费用。 (3) 观赏型体育消费:指人们通过购买各种入场券或门票来观看、欣赏体育比赛和表演等消费行为。
我国体育消费的现状是实物型体育消费比例最高, 消费额高居榜首;参与型体育消费比例最低, 但市场潜力巨大;观赏型体育消费比例居中, 但增长较快。而影响我国体育消费变化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微观社会因素的变化等。
二、体育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的原因所在
1. 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
GDP的持续、快速增长和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启动体育消费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证。近年来, 我国GDP年均增长率将保持7.8%, 比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高4.5个百分点, 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城乡居民收入的成倍增长。农村居民纯收入由1978年133.6元提高到1997年的2090元, 年均增长8.1%,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4元增加到5160元, 年均增长6.2%。“十五”期间, 农民纯收入将保持在年均3.48%的增长率, 2005年达到3437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保持年均5.32%的增长率, 2005年达到10147元, 同样保持了持续增长的势头。据有关专家预测, 如果中国在21世纪的前20年中, GDP能保持7%左右的增长速度, 那么, 2020年中国在GDP总量上将超过日本, 仅次于美国而居世界第二位, 按国际购买力平价计算, 将接近当时美国的水平。如此迅速的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 必然为我国体育消费的增长提供了发展空间。由此可见, 在新世纪我国体育消费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2. 居民的第二需求上升。
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第二需求”的升温, 使体育消费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恩格斯曾讲过:“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 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如果把生存需求作为人类社会第一需求的话, 那么体育消费则属于“第二需求”, 这也符合当前学术界把社会需求分为三级的观点, 即生活需求、享受需求及发展需求, 体育需求属于享受需求和发展需求阶段。人类社会劳动正从体力型向智能型转化, 人们的体力活动越来越少, 劳动时间也逐渐缩短,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富贵病随之而来, 于是又产生了“健康”问题。因此, 如何善度余暇和提高国民生活质量, 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 而作为提高劳动者身体素质、促进劳动者身心健康的体育, 体育消费的社会价值显得越来越重要。体育是一项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 无论是参加体育锻炼或观赏体育比赛, 都可以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和快乐。
3. 体育消费的经济价值。
研究表明, 上世纪90年代以后, 在世界范围内, 体育与经济已形成全面结缘的局面。这是因为, 市场经济有着旺盛的开发欲望和拓展及竞争需求;而现代体育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经济效益的活动, 吸引了众多行业部门参与, 具有激烈的竞争和强劲的招商功能及广告效应, 可以服务于经济的发展。体育设施的建设, 体育器材和各种体育用品的生产和发展, 都会带动和推进建筑业、机械制造业、食品业、服装业、电子业等的发展。各种各样的体育服务, 如体育比赛、体育娱乐、体育旅游、体育经营单位的服务、体育人员的培训等, 都可以从不同方面推动各种服务业的发展。此外, 还会对诸如交通业、通讯业、信息业、旅游业等相关部门的发展产生拉动作用, 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国外, 体育产业已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 1998年美国体育产业生产总值达631亿美元, 占国民生产总值1.3%。
4. 体育消费的市场巨大。
截止1998年底, 我国总人口达12.48亿人, 家庭总户数3.3297亿个。根据模型化的预测结果, 2010年, 我国人口数将达到14.23亿元, 2020年前后突破15.18亿元, 2038年前后达到峰值15.85亿, 其后为缓慢的负增长。这样的发展趋势一方面说明我国的人口压力仍然巨大;另一方面对我国体育消费的发展却是一个机遇。因为人口的增长必然伴随着劳动力的增长。据预测, 2010年, 我国劳动力总量将达到7.2亿, 2030年达到7.73亿, 如此众多的劳动力资源必然会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也必然会提高我国国民收入水平, 这决定未来30年内我国体育消费市场潜力将会随人均收入的提高而日益扩大, 也就意味着有支付能力的体育消费水平的增长。到21世纪中叶, 我国将进入富裕阶段, 人口将稳定在15亿左右, 如果按年人均1000元体育消费额计算, 那时我国一年的体育消费总额就将达到15000亿元,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体育消费市场。
5. 产业结构调推动体育消费。
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 我国社会将处在由不发达阶段向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方向转变的历史时期。国民经济的增长不仅表现在总量的迅速增加, 而且经济结构将发生重大改变, 具体变化趋势表现为第一产业的增长率逐渐下降;第二产业的增长率在一定时期内有较快增长, 但以后会逐渐有所下降, 在人们物质产品拥有量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以前, 降低的速度仍然是缓慢的, 惟有第三产业将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这也就意味着, 随着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相应地为体育消费的发展提供了一个产业结构空间。
三、如何进一步促进我国体育消费的增长
1. 在投资体制方面, 应积极适应市场经济, 以体育产业化
为契机, 以社会的体育消费需求为导向, 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 打破部门、地区和所有制界限, 应变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为体育部门自身创收、社会集资并举, 同时注意引进外资, 开辟多种经济成分的多种资金渠道, 调动社会各界投资兴办体育产业的积极性, 形成体育投资多层次、全方位的新格局, 为促进体育消费创造良好条件。
2. 实物型体育消费在我国体育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健身意识的增强, 这方面的消费还会稳中有升。不过在实物型体育消费中, 已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把目光投向国内外知名品牌的产品, 如耐克、阿迪达斯、锐步、美津浓等。因此对于实物型体育消费品的生产, 只有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 争创国际名牌,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另外鉴于近年来家庭健身器材的畅销局面, 只要加快这方面产品的研制、开发与创新, 在功能、造价与应用范围等方面制造出更多符合家庭实际需要的健身系列产品, 就能不断丰富体育消费产品市场。
3.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 当前我国居民的体育消费主要是对各类体育用品的消费, 而对各类体育服务消费品的消费尚不普遍。
这种重实物、轻服务的体育消费结构, 尽管与我国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有关, 但与我们传统的消费意识、消费习惯也有一定关系。目前我国正步入小康社会, 越来越多的人已具备消费各类体育服务商品的能力, 因而要抓住时机, 加大宣传力度, 引导体育消费由实物型向服务型转变。
4. 扩大体育的对外交往, 把高水平竞赛推向市场, 加强国际
间的体育交流, 并引入竞争机制, 使比赛水平不断提高, 比赛内容更加丰富、精彩和激烈, 以吸引更多的观赏型体育消费者。
5. 体育消费的重点是广大工薪阶层, 不能因为某些高档的体育娱乐项目的一时“火爆”而忽视大众化体育消费。
各级政府应采取有力措施, 做好规划, 积极引导和鼓励体育投资向大众体育、基层体育倾斜, 多建设供广大群众日常消费的小型体育活动场所。各地计划和体育行政部门还要加强宏观调控, 控制和限制高档享受性、娱乐性的体育项目。
6. 积极发展与其他产业相交叉的新兴体育行业。
具有光明发展前景的新兴交叉体育行业, 主要有体育广告业、体育彩票业、体育旅游业和体育健身娱乐业等。积极发展这些新兴行业, 不但可以促进我国体育消费的增长, 而且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 作为一个朝阳产业, 体育消费已成为扩大内需的增长点。通过对我国目前的体育消费现状进行分析, 提出了促进体育消费的措施。
关键词:体育消费,消费热点,因素,增长
参考文献
[1]于振峰等:对我国体育消费现状的研究[J].体育科学, 1999, 3
[2]左从现等:试论体育需求和体育供给[J].体育科学, 2000, 6.
[3]蔡军等:我国六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0, 6
[4]唐宏贵:对中国体育消费的社会学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1999, 2
[5]刘志强:现阶段影响我国体育消费心理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999, 3
体育消费热点 篇2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使以健身运动、娱乐、精神愉悦为特点的体育消费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 并在居民家庭休闲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已成为当今经济发展中的新的生长点。我们在关注体育消费的同时, 应该注重体育消费热点的成因, 从而培育市场, 引导供给, 满足需求, 促使我国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2 体育消费热点及其特性
2.1 体育消费热点
体育消费热点是指消费者在追求时兴事物的体育消费热潮中所形成的从众化需求, 是指一种或一类体育商品由于它的某种特性而受到众多体育消费者的欢迎, 在一段时间内广泛流行。有时这种体育商品在短时间内甚至成为体育消费者狂热的追求对象, 这种体育商品被称之为体育热点商品, 这种消费趋势, 我们叫它体育消费热点,
2.2 体育消费热点的特性
(1) 突发性:消费者往往对某种体育商品或劳务的需求急剧膨胀, 迅速增长, 突然爆发。
(2) 短暂性:体育消费热点具有来势猛、消失快的规律, 常常表现为“昙花一现”。
(3) 一致性:体育消费热点本身是由消费的从众需求决定的, 使得消费者对“热点商品”的需求趋向一致。
(4) 集中性:由于消费热点具有一致性, 这种从众化的消费活动, 使得热点商品的消费活动趋向集中, 从而易于形成消费高潮。
(5) 地域性:由于体育消费热点的形成受地理位置和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不同地域内, 人们的信仰、风俗、地域特色决定了它们区别于其它地域的体育消费热点。
(6) 变动性:从发展的趋势来看, 体育消费热点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求新求变是当代消费者永恒的主题, 也是社会进步和需求层次不断提高的反映, 这势必引起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 消费热点也会不断涌现。
(7) 反复性:人类消费的需求兴趣、爱好和习惯决定了在体育消费市场上, 消费热点会出现一种反复性特征, 一段时间里人们所偏爱的商品风靡一时后就会成为昨日黄花无人问津。然而过一段时间, 它可能会重新在市场上出现, 再次成为人们的消费热点。
(8) 带动性:一种体育消费热点的形成可能会带动起其它体育消费。例如, 网球作为一种高雅的体育健身运动形成体育消费热点, 必然会促进其爱好者对网球拍、网球鞋、网球帽等相关体育用品的消费。
3 影响我国体育消费热点形成的因素
3.1 收入水平等经济状况决定的消费能力
体育消费归根结底是一种经济和货币开支, 它必须以一定的物质占有为前提。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虽然有了大幅度提高, 但平均水平依然较低, 这就使消费需求受到抑制, 严重影响体育市场的发展和体育消费需求的扩大, 使一些受经济影响较大的体育消费难以形成热点。
3.2 传统文化下形成的消费观念
我国人民在消费结构方面一贯表现为重视吃穿住用等的生活消费, 对体育这样的休闲消费存在某种程度上的轻视。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 截至2007年末, 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7亿元,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 但居民对储蓄依然情有独钟。中国经济监测中心曾对北京、上海、天津市的829位居民存款意识进行了专项调查, 显示有近50%的居民不愿意放开手脚消费。居民预期收入的不稳定性,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体育消费, 阻碍了体育消费热点的形成。
3.3 传统体育价值观
体育价值观是指人们以自身需要为尺度来评价体育这种社会现象的存在和发展的根本观念, 是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和看法。它直接反映了一个人对体育活动及体育消费行为的态度, 是影响人们体育消费的最主要的主观因素。我国居民体育价值观念目前仍比较低, 对体育消费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认识不够。在许多人眼里, 体育就是玩乐, 没有把体育消费与精神享受、商务活动等联系起来, 许多人宁愿把金钱和时间花在炫耀性的消费上, 也不愿意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来。这种价值观严重影响了体育消费热点的形成。
3.4 体育消费兴趣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认识倾向。在消费行为中, 消费者的兴趣是引起体育消费观念和行为的最直接因素, 是消费动机的源泉, 是促使他们认识商品, 收集商品信息, 狂热消费商品的激发性因素。消费者在自己兴趣的支配下, 消费情绪高涨, 注意集中, 态度积极, 购买商品的数量容易超过他们的需求, 同时会缩短决策和挑选过程, 促使消费行为的完成。因此, 只有众多消费者对某种体育消费形成一致性兴趣, 才会形成体育消费热点。
3.5 体育市场体系完善程度
目前我国的体育市场尽管已经有了健身娱乐、竞赛表演、体育培训, 体育彩票等市场行为, 但离真正意义上的健身娱乐市场, 竞赛表演市场、体育人才培训市场等构成的市场体系相距甚远。在具体的市场营销中, 经营者对一些体育资源的开发力度不够, 宣传和促销手段单一、陈旧, 缺乏吸引力, 提供的体育商品质量低下, 服务意识薄弱, 挫伤了消费者的热情。同时体育市场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中介机构的运作不规范等现状也影响了消费者的体育消费投入, 阻碍了体育消费热点的形成。
3.6 大众媒体、广告的宣传、渲染
大众媒体、广告对体育的密切关注和积极有力的宣传作用, 对体育在广大消费者中产生的影响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它对消费者的消费兴趣、体育价值观、消费观念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是体育消费热点形成的直接影响因素。
4 引导我国体育消费热点形成的对策
4.1 努力培育体育市场的消费主体, 不断扩大体育消费群
体育消费者是体育市场的买方主体, 对于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体育市场来说, 体育人口、体育消费欲望及体育消费水平是决定体育市场大小的三个基本要素。一般来说, 体育人口越多, 体育消费欲望越强, 体育消费水平越高, 体育市场的容量越大。因此, 要努力培育体育市场的消费主体, 积极提倡和鼓励居民从事体育消费, 这样才能把我国的体育市场搞大, 在庞大的体育消费市场内才更容易形成消费热点。
4.2 发挥传媒作用, 引导全民体育消费观念转变
随着社会的进步, 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变化。“花钱买健康”已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 在这样的一种良好发展态势下, 我们要充分利用传媒的宣传作用, 进一步激发居民的消费热情。如:利用媒体传播赛事或体育商业信息, 运用艺术化方式描述健身产品, 激发体育消费者的购买兴趣和欲望。也可以利用体育明星对一些名牌产品进行宣传, 促成体育消费热点。
4.3 大力发展体育产业, 引进现代市场营销理念, 积极开发试销对路的体育消费品, 提高其质量和水平
体育产业是专门生产和经营各类体育消费品的行业。从供给的角度, 扩大体育消费, 加快体育消费热点的形成, 必须把发展体育产业作为重点。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做为新兴行业, 尚处在起步阶段。因此, 在体育产业的进一步开发, 体育市场的逐步拓宽, 体育经营项目的设置过程中, 必须以体育消费者的体育消费需求为前提, 运用现代市场营销理念, 开发符合体育市场需要的“物美价廉、货真价实”的体育消费品, 从而吸引消费者的体育消费, 促使体育消费热点的形成。
4.4 积极培育和认真规范体育消费环境
围绕体育消费需求, 细分体育消费市场, 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兴趣消费者的体育需求, 建立门类齐全、管理规范的高、中、低消费层次并举的体育健身、娱乐场所。商家更要把为体育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放在首要位置, 在环境幽雅、设备齐全、价格合理、服务周到的环境中进行体育消费更能激发人们的消费动机和欲望。同时有关部门应建立健全规范、完备、实用的体育市场法律法规体系, 建立全面有效、稳定可靠的体育市场保障体系, 完善分工明确、有序促效的监督管理体系, 保护体育消费者的权益不受损害, 使体育市场有序运行, 为体育消费热点的形成创造良好的环境, 提供有利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贵敏.论体育消费需求[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3, 1: (30~33) .
[2] 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公布[N].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2, 12, 6.
[3] 马志刚.着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N].经济日报, 2003, 6, 5.
营造消费热点,繁荣周边经济 篇3
大集通过各地特色商品的宣传,集中展示了各地的民俗文化和特色产业,为首都市民营造了新的消费热点,使消费更趋于理性化、专业化。江西突出生态绿色主题,各类绿色生态无公害的粮油、禽畜、水产、水果、茶叶、饮料等系列产品;广东潮州以出口商品为特色,各类工艺陶瓷、日用陶瓷、婚纱、不锈钢制品充分体现了潮州作为全国主要出口产品生产基地的雄厚的产业实力;山西大集专设陈醋特装区,介绍了老陈醋的制作过程、山西人民食用醋的历史和醋产品在山西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让消费者在选购中了解了山西的醋文化;云南突出了民族特色,现场的民族刺绣展示和斑铜文化宣传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台湾大集则把宝岛人民的热情也传递给了首都消费者。
据北京金源新燕莎MALL的统计,大集举办期间商场客流量比平时增加30%左右,销售额也增加了20%。在龙德广场举办的“宁夏商品大集”不足一千平方米的56个展位,日销售额与在区域上万平方米的超市相当,商场周边餐饮企业和酒店的销售额也有所提高。
大集的举办还为承办商场周边的餐饮、交通、住宿带来了实惠。据统计,在大集举办期间,每逢节假日,北京金源新燕莎M A L L里的就餐地点往往出现一位难求的局面,排队就餐、排队等车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就连附近的酒店、旅馆也往往客满,想找一家合适的酒店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体育消费热点 篇4
1 评价体系指标的选取
根据消费热点领域企业发展指标评价体系的基本构建原则, 选取行业规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发展潜力、宏观经济影响五个一级指标、20项二级指标作为消费热点领域企业发展指标评价体系的基本内容。
在构建消费领域评价体系的过程中, 综合考虑了宏观和微观因素对消费行业的影响, 将企业财务指标、与民生消费高度相关的宏观经济指标作为评价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 将新型统计体系商业数据和常规统计数据作为评价指标的数据来源, 实现了按季度反映天津市消费领域行业变化趋势的目的, 同时也为评估新体系财务数据提供了新的视角。
2 评价体系权重设定
2.1 层次分析法介绍
层次分析法 (缩写AHP) 是一种多目标、多准则的的评价方法, 实现了定性与定量的有机结合, 层次分析法基本步骤包括:建立层次模型、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元素对于该准则的相对权重及其一致性检验, 进行单层次排序、计算各层元素对系统目标的合成权重, 进行层次总排序、根据分析计算结果, 考虑相应的决策等。
其中, 层次分析法判断矩阵尺度中“1”表示第i个因素与第j个因素的影响相同, “3”表示第i个因素比第j个因素的影响稍强, 以此类推。
2.2 指标权重的设置
我们以天津市消费市场中不同行业发展特点和运行趋势为基础, 充分参考有关专家意见, 通过两两比较来决定同层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矩阵A是有关专家对行业规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发展潜力、宏观经济影响五个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并按照次序排列起来的判断矩阵。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 进而计算得到上述五个指标相应权重。其他各层指标权重的确定可以参照此过程进行。本文不再详述。
则W1=1.782。
求和可知, 则该特征值对应的归一化特征向量为w={0.290, 0.400, 0.114, 0.130, 0.066}
则CI= (λ-n) / (n-1) =0.043
因为n=5, 根据随机一致性指标RI标准值表可知:RI=1.12。
随机一致性比率CR=CI/RI
则CR=0.043/1.12=0.039
CR<0.1, 表明矩阵A通过了一致性检验。
同理可计算二级指标权重
2.3 评价指标的来源与处理
评价体系中涉及的行业规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发展潜力、宏观经济影响等包含的15个二级指标均来自新型统计体系中的税务部门数据;宏观经济影响指标中包括6个二级指标分别为人均GDP、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常住人口、储蓄存款余额、城镇职工参保人数。我们将2012年-2014年3年间的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同时, 为了科学地反应消费热点领域企业发展指标评价体系中, 相关指标的变化趋势, 我们将2014年2季度作为基期, 则每个评价报告期该指标的评价值为:
其中, Ai为报告期第i个评价指标的绝对数, Aj为2014年2季度第i个指标的绝对数。
将评价体系中各二级指标的评价值乘以各自权重并求和, 得到一级指标的评价值, 进而计算出企业在该报告期内的发展水平。
其中, F为企业在该报告期内的发展水平, wi为第i个指标的权重。
2.4 评价结果
我们选取汽车、摩托车、燃料及零配件专门零售, 互联网零售作为消费热点领域发展的评价对象 (行业代码分别为526和5294) , 通过新体系获得该行业在2014年2季度~2015年2季度间的经营发展数据, 主要指标如下:
以2014年2季度为基期, 基期初始评分为100, 根据评价体系中各指标权重和评价计算方法, 可分别计算出2014年3季度~2015年2季度各报告期的评分情况:
评分结果显示, 2014年2季度以来, 我市汽车零售、互联网零售、超市零售均保持了较好发展势头。其中, 互联网零售发展势头强劲, 主要得益于作为首批国家示范城市, 我市电子商务产业迅速集聚, 交易规模不断扩大, 盈利能力快速提升;汽车零售整体上呈稳步上升态势, 这与我市汽车限购政策基本稳定有关, 总量的限制倒逼消费者购车时更加注重品牌和服务, 相关消费有所上升;超市零售整体上平稳发展, 这是由于该行业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居民收入稳步增加, 天津市消费市场实现较快发展, 消费结构由满足基本生存需要, 逐步向追求发展提高型、休闲时尚型的更高阶段跃升。如何准确的评价消费领域发展状况, 既是政府宏观决策关注的重点方向, 也是影响居民生活的热点内容, 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遵循科学性、层次性、合理性、可比性原则, 运用新型统计体系企业微观数据和部分宏观经济指标数据, 构建一个较为有效的评价体系, 为消费领域评价研究开拓新角度。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消费热点,评价体系指标,权重设定,来源与处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