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资源网络平台建设

2024-12-06

课程资源网络平台建设(共12篇)

课程资源网络平台建设 篇1

电工实验课程是大多数高校工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的特点是在实验台上操作,实践性很强,虽然老师提前在课堂上为学生讲授了实验设备使用、实验原理和实验内容,但受实验课时少、实验设备有限及实验设备需要现场操作及难以掌握的制约,即使通过实验老师的现场讲解,也有部分学生不能完全掌握,甚至产生放弃这门课的想法,导致他们操作能力低,考试成绩不理想,因此要开发电工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平台。

一、平台开发建设的意义

电工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平台经过开发和建设完成后,依托大学高速的校园网环境,将教师授课内容、实验原理、常用电工仪器和设备的使用、实验室开放计划及一些视频资料等内容发布到平台上,为广大学生学习电工实验相关课程提供资源保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电工实验的难题[1],为同学和老师沟通搭建平台。 通过该平台,授课教师为学生解决相关疑问。

二、平台开发实施方案

1.需 求 分 析

查阅文献资料,充分了解平台相关情况,采用软件工程方法学对系统进行研究,应用自顶向下的分析法,建立系统的总体结构。根据电工实验课程的特点及教师、同学的要求,确定平台展示的内容,对系统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和总结,初步确定解决方案。

2.平 台 主 页 设计 与 制 作 。

根据电工实验课程的特点及教师和学生对平台的要求,整个平台采用蓝色系。在平台最上方设计一张LOGO图片,反映电工实验课程教学环境,上面写有“电工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平台”字样。在平台主页面导航条提供“实验概况”、“教学管理”、“教学资源”、“实验管理”和“教学成果”等栏目,提供对教学资源的展示,且每一个栏目都提供下拉菜单供选择。在平台主体区域提供“教学管理”、“教学资源”、“实验管理”和“教学成果”四项常用项目,提供学生可能经常用到的“实验案例展示”、教学计划、“实验项目”、“教学计划”、“设备说明”、“课程安排”和“教学大纲”等教学资源(见图1)。在平台主体区域的上方提供电工实验室常用设备的图片展示, 这是一系列以学生、教师和设备为背景的教学场景,能够显示电工实验课程教学实际情况,在平台右侧提供公告栏,显示和电工实验课程教学相关的公告和通知。对于一个不需要经常更新的栏目,采用静态网页制作技术完成,对于经常需要更新的栏目,利用动态网站制作技术完成。

3.管 理 平 台 的设计 与 制 作

设计、制作电工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平台的管理平台,管理平台主要功能包括:

(1 ) 管理员信息的维护。管理员信息的添加、 删除和修改等。

(2)课程教学公告信息的维护。主要完成课程教学公告的添加、修改和删除等日常维护工作。

(3)常用课件、软件等的上传与发布。

4.部 署 和 测 试

电工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平台制作完成以后, 需要在校内局域网环境和校外Internet环境进行基于真实网络环境的软件测试,详细查看平台在网格环境中的实际运行速度和效果,及时改正平台存在的错误。

三、结语

电工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平台使学生不限于老师课堂上的讲解,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今后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不断建设为广大同学提供开放实验和在线学习平台[2],为以后电工实验开展虚拟实验教学提供平台支撑。

课程资源网络平台建设 篇2

一、引言

目前,省級以上精品課程的評審都是以網評的形式進行的,即評審專家通過流覽精品課程的網站,觀看各類共用的網路教學資源,來給精品課程打個打分。致使很多優秀的課程由於網路教學資源建設不利的課程沒有得到很好的成績。我校現有六門省級精品課程,沒有國家級精品課程〃相對於同類高校我校的精品課程建設是有差距的,在抓好精品課程建設的同時,尤其是要加強精品課程的網路教學資源建設顯得尤為必要。

二、網路教學資源的特點

由於網路具有遠端、即時、非同步、海基資訊的特點。因此,跨時空、大信息量、交互性和個性化。是網路教學的主要優勢;豐富的資訊資源和方便的獲取方式是網路教學的主要標誌。網路教學資源包括按照一定的教學目標、網路教學策略組織起來的教學內容和網路教學支撐環境,教師與學生在地理空間上的分離〃其具有以下特點。

1〃資訊傳遞的遠端性

Internet是個連接著世界各地的巨大網路,它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任何學習者無論身處何時何地,只要通過網路就能獲得教學資訊。

2〃教學的交互性

通過網路,教師和學習者可以及時地交換資訊。這樣,一方面,利於學習者學習〃另一方面,有利於教師教學,使教和學互相促進,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資訊共用性

任何資訊一旦上網,就能被全球的用戶所接收。對學習者來說,網路資源的共用性,一方面,使他們能夠最大限度的佔有教學資源,有利於開闊他們的視野;另一方面,有利於他們正確地理解和整合教學資訊。因為他們可將相關的教學資訊進行對比、對照,取長補短。以促進學習。

4〃學習的個別化

在網路教學資源中,學習者的學習可以不再受課時和教學進度的限制,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自主地確定學習內容和學習進度,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各學科學習的時間。學習者能與教師共用各種資訊知識資源〃教學的時空擴展後,學習者可以在Internet上就某一教學內容向自己欣賞的老師請教,展開討論,以求個別指導,實現個別化學習。因此,基於網路的教學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者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學習是一種高度個人化的行為。

5〃教學的時效性

在網路教學資源中,學習者通過網路接收的教學資訊既可以是即時的,也可以是非即時的。一方面,有利於學習者及時地接受學習資訊,另一方面,它支援學習者的重複資訊〃保證學習效果,故帶有很強的實效性。網路教學資源的建設決不是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的變化,而是要推動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不是把書本內容電子化和把音像教材數宇化,其內容和形式必須發揮網路的特點和優勢,進行教學資源的再設計和開發,不能僅僅停留在內容或教學資源的分析上,應該以系統的觀點,從過程的角度分析網路課程的活動和實施過程。也就是對網路課程的教學過程進行分析。使之符合學習規律,體現教學活動過程,具有遠端性、交互性、共用性、適應性和時效性等基本特徵〃能夠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

三、精品課程網路教學資源的建設工作

要建設優質的精品課程網路教育課程和資源,應適應網路教學資源的特點,加強課程團隊建設、重視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注重使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重視立體化教材和數宇化學習資源建設、提供優質的學習支援服務、建立切實有效的激勵和評價機制等。

1〃加強精品課程教學、輔導、研究、設計、技術和服務團隊建設。“人才”是網路教育課程建設的決定性因素。高校應該引導和激勵學術造詣和教學水準較高、具有豐富網路教學經驗的教授擔任網路教育精品課程的負責人和主講教師,要逐步形成一支包括教學、輔導、研究、設計、技術和服務等人員,結構合理、人員穩定、教學水準高、教學效果好、資源設計和製作能力強的精品課程建設團隊。

2〃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網路教育精品課程應以應用型人才為培養目標〃正確處理教學內容的實用性與知識體系的系統性的關係。正確處理理論基礎知識、學科前沿知識和實踐應用知識結合的關係。並要考慮今後推行彈性學制、全面學分制,符合學分制建設的需要。

3〃注重使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重視交互。精品課程應合理應用現代網路教育技術,以學生為中心設計學習活動、開發學習資源〃根據學科內容選擇恰當的媒體形式,根據學生的學習條件差異提供多種形式的學習資源和傳播方式。並基於網路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指導〃提供支援學生網上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的條件〃特別要把握好課程導入、學習活動、學習支持和教學評價等關鍵環節。

4〃開發立體化教材和數位化學習資源。結合精品課程的網路建設,可以借鑒其他大學開發立體化教材的經驗〃建設一體化設計、多種媒體有機結合的立體化教材;同時,提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豐富的、形式多樣的、遵循通用標準的數位化學習資源;而且,還要上網並開放精品課程的教學大綱、網路課件、教案、習題、實踐教學指導、參考文獻目錄等數位化學習資源〃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的整合與共用。

5〃提供優質的數位化學習支援服務。數位化學習資源畢竟不同于普通的“商品”,用戶並非是一次性的購買,在使用過程中還需要“跟隨”服務,比如,學習效果評估、資源使用幫助等,特別是精品網路課程包括網路教學資源和網路教學過程兩個部分,資源應用更是與學習支援服務息息相關。因此,僅有技術、平臺和共用機制是不夠的,還需要提供網上學習、討論、作業、實驗和考試等全部環節所需的資源應用服務。高校要靈活運用多種導學策略、設計多樣性的學習活動,特別要依託公共服務體系,為學生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學習支援服務,切實提高服務水準〃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發展與知識技能的提高。

6〃建立切實有效的激勵和評價機制。教育部在教學評估、教學名師獎、教學成果獎、優秀教材評選等工作中〃已將網路教育資源建設的成果作為一項重要的指標。高校也應採取切實措施,鼓勵教師、教學管理人員和其他有關人員積極參與精品課程建設,對網路教育精品課程建設參與人員給予相應的獎勵。要建立健全精品課程評價體系,建立學生評教制度,促使精品課程建設不斷發展。

四、結束語

總之,網路教學資源建設要注重開放性,精品課程的開放性是指通過幾年的精品課程的建設,形成包括不同層次、不同學科、不同院校的精品課程共用資源,以互相借鑒,互相學習,提高人才培養的整體品質。精品課程的網路教學資源建設重在延續,要持續建設。建設的美觀性、全面性、交互性、準確性以及即時性都是應當全面考慮的問題。廣泛借鑒,把課程的閃光點充分展示大家。

參考文獻:

[1]謝舒瀟,李招忠,林秀曼〃多元化背景下數位化學習資源的整合與應用[J]〃電化教育研究,2007,(5)〃

[2]武法提〃網路教育應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

课程资源网络平台建设 篇3

【关键词】农村区域发展 课程教学资源平台 建设

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管理,既有利于同行业之间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交流,又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在现代化教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趋势下,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已经迫在眉睫。教育部曾经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加强信息化资源平台建设,实施国家精品开放课程项目,建设一批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向高校和社会开放 。

农村区域发展是农村社会转型和城乡差别不断增大、农业功能不断拓展的背景下产生的较新而有渐进性的专业。福建农林大学是全国最早设置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院校,目前已经积累了丰厚的教学成果。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对我专业的教学资源进行升级改造,以实现资源共享并探索特色型的教学资源。

一、农村区域发展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现状

本专业是全国最早建立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教学网——福建农林大学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教学信息网。课程改革成果包括“《现代科学与技术概论》2009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农村社会调查》2009年成为省级网络课程。编写过专业通用教材七部,其中《农村发展规划》是‘十五’、‘十一五’全国规划教材‘主编单位’,并且‘十五’版教材获得2005年度全国农林院校‘优秀教材’奖。《现代科学与技术概论》、《论文写作与设计》是‘十五’、‘十一五’全国规划教材‘主编单位’。《农村发展研究方法》、《农业推广学》、《农业可持续发展导论》、《农村发展概论》等均为‘十五’、‘十一五’全国规划教材‘副主编单位’ 。本专业也曾举办过两次全国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学科发展与教材建设学术研讨会。目前看来,本专业教学资源建设起步较早,经验相对丰富,内容充足,有较好的基础和较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同时也面臨着一些问题。

二、农村区域发展课程资源信息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

本专业课程资源建设跟别的新建立或准备建立的平台比,有发展的历史与可吸收的经验,故其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不是如何构思建立信息平台的问题,而是建设中遇到哪些问题。这里参考别的课程资源信息平台建设并结合本信息平台的实际状况,总结出五方面的问题。

第一,课程资源的发布依托校内网,使其总受限。与别的信息平台一样,本平台“使用校同网发布各种信息资源,导致资源平台的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其覆盖率、共享率和使用率。

第二,缺少规范管理。目前本课程资源信息平台往往重视资源的发布与贡献,而忽视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建设,导致资源的随意下载和破坏。

第三,缺少实时更新。本课程资源平台更新缓慢,新的教学资源往往难以快速更新和上传,导致学生难以通过在线的方式动态、及时地接收新鲜资源。

第四,“教学资源的质与量和教师的工作量没有衔接。教学资源开发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学校也投入了大量的物力,但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以课时计算,对教师在资源共享课中做出的贡献缺乏量化的指标参考,因此系统需要提供教师发布的资源数量与资源的使用率情况 。

最后,缺少与受众的实时交流与反馈。本教学资源平台更多是上传教师的课程资源,而与学生或者广大受众的沟通与交流不够,缺少来自学生的反馈与建议,不利于长远建立更好的信息共享平台。

三、农村区域发展专业课程资源信息平台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根据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信息平台面临的上述问题,拟希望通过以下措施来解决问题:

首先,扩大依托平台,除了使用校园网以外,也可以使用各种在线教育渠道发布课程资源,争取扩大资源的覆盖率,使其让更多的人获得这些最新的资源,达到资源共享的效果。

其次,加强平台制度监管。一方面丰富资源的数量、突出特色,另一方面要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等配套制度。“加强对数字化资源库建设的管理,从而保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质量 。

第三,对教学资源进行持续更新。往往教学资源平台建好后,其更新总是比较缓慢,导致资源内容陈旧、缺少新意,难以满足广大求知者的需要。因此,本课程资源教学平台要持续更新其教学资源,有新的教学需求或者新的知识,要及时反映在信息平台上,以使教学资源有新鲜度和与时俱进性。并且要规定其资源每周的更新比例,根据比例来及时更换信息,保证信息平台的活力。

第四,量化衡量教学资源的质量,并与教师的工作量挂钩。传统教师的工作量只是以上课为计量,而往往忽视教师在教学资源上的贡献和心血,导致教师缺少动力,在教学资源的管理和质量上不够积极。因此要拿出教学资源建设的量化指标标准并折合为工作量,增强教师的热情与干劲。

第五,加强与受众的交流。资源库平台不仅在于上传和管理资源,还应该明白建设它的目的在于更好地为广大受众服务,使他们更便捷、快速地掌握知识、获取能力。因此,在信息平台的建设过程中要有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的平台,广泛收集学生提出的建议,并适时优化教学资源,以更达到最好的效果。

信息系统的开发可以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有利于扩大互联网的作用,加快信息快速地交流和共享;当然也会有利于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应该利用这种资源信息平台,探索发展的特色,让学生获取更多的三农知识,以更好地为农村发展增砖添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

[2]福建农林大学网页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之建设成果.

[3]刘俊香、丁洪琼、张晶、魏大琼. 院校合作共建共享急救护理教学资源平台的研究与实践[J]. 中华护理杂志,2015, 1.

[4]张瑞.高校课程资源共享平台研究探讨[J].科学论坛.

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研究 篇4

关键词:精品课程,网络资源,信息技术

1 引言

优质的教学资源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 同样也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精品课程是高校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校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重要工作, 对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和良好的示范效应, 起着以点带面的引领作用。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将精品课程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与精编, 建成网络课程, 并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对课程进行管理是精品课程科学性、先进性的体现。同时, 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是实现优质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 建成的精品课程网站需要满足这一基本要求, 面向更多的师生, 实现开放交流、广泛共享。

在高校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 如何提高网络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如何充分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 如何更好的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网站的管理与更新, 都是高校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

2 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建设过程缺乏整体规划与管理

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工作是一个复杂和长期的过程, 需要高校进行统筹规划、统一指导。然而很多高校仅仅把精品课程建设当成一项简单的项目申报, 学校没有起到引导和管理的作用, 使得精品课程建设很大程度上变成了教师的个人行为, 项目审批下来后缺少统一、长远的规划, 缺乏规范、系统的管理, 因此造成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中出现无序化建设和重复性建设的情况。

2.2 精品课程的网站设计水平有待提高、内容尚需充实

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水平不高, 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内容不全面, 有些网络资源仅仅是素材的简单堆叠, 形式单一。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种: (1) 网络资源单薄, 师生最迫切需要的资源没有加入精品课程网站中; (2) 网络资源的表现形式单一, 以课件、文字为主, 而没有采用更为丰富的媒体表现形式, 例如视频、动画、音频等; (3) 精品课程网站是静态网站, 缺少交互学习模块。上述情况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如:网络资源建设过程中缺少共享平台和技术支持、教师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等。

2.3 重“建设”轻“应用”

高校在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即在前期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做申报工作, 对精品课程的申报过程和申报数量都极为重视。而精品课程获得立项后, 却往往缺乏相应的后续建设, 不注重课程内涵的进一步提升, 使得精品课程的建设停滞不前。经过实际调查, 笔者随机对近百个精品课程网站进行了访问, 其中大部分高校的精品课程网页可以连通, 但超过10%的网页显示无法正常浏览, 出现“找不到服务器”或“无法显示该页”等情况。而在能够连通的课程当中, 则有部分课程存在着网页跳转速度慢、网络链接与显示内容不符、网络资源内容经年不变等问题。可见有些精品课程在评审之后便疏于后续管理及更新。

2.4 资源共享意识薄弱, 教学资源成为“信息孤岛”

笔者随机搜索了众多高校的同一类精品课程网站, 发现网站数量众多, 重复建设情况严重。这些网站多有内容重叠的情况发生, 而建设水平则良莠不齐。可见很多高校的各门精品课程大多是单独建立课程网站, 自行开发课件资源, 其间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 也无法实现快速、有效的检索, 造成大量重复性开发工作, 既造成了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浪费, 也同时使很多资源成为离散的、独立的“信息孤岛”而闲置浪费。另外一方面, 在笔者随机访问的精品课程网站中不乏需要账号及密码才能登陆的情况, 而有些院校的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只对本校的师生开放, 这种现象显然违背了教育部建设精品课程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及共享的初衷。

3 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的重点工作

3.1 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应整体规划、动态管理、全程监控

在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过程中, 高校应全程发挥引领和指导的作用, 明确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的基本思路以及实现目标。实行整体规划、动态管理、全程监控。做好协议管理、完善监督机制、加强校际交流与同校院系交流, 执行中期考核及结题验收, 同时严格组织验收评估工作, 建立科学、有效的精品课程评估机制。监督并指导各二级学院做好以下工作:前期进行网络资源需求分析;中期对网络课程进行体系规划、网络教学内容整合;网络资源成型后还要进行测试和试用, 并进一步做好后期网站管理和更新工作。

3.2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高水平教学团队的缺乏所造成的。没有一流的教师, 便不会有一流的课程。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不仅要具有与课程相关的深厚专业背景, 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教学能力强, 还应具备过硬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具有丰富的网络教学和课程建设经验。高校应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既要注重教师专业技能培养, 也要定期开展教师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工作, 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同时, 除专业教师外, 还需积极培养专业教学设计人员, 从而建立一支人员稳定、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师团队。

3.3 做好需求分析, 进行优质网站建设

(1) 在进行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的前期就必须做好需求分析, 即弄清楚精品课程是为谁而建, 他们需要怎样的资源, 需要何种形式的资源等, 只有这样才能使网络精品课程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做到有的放矢。而需求分析可采用问卷、座谈等方式进行; (2) 选择合适的资源建设团队, 提高精品课程网站的制作水平。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 选择与专业公司合作, 使用他们提供的专用精品课程开发系统, 这种系统可以解决多数专业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不高的难题, 使得教师无需专业的网页设计技术, 便能上手使用, 但在开发系统设计过程中, 教师必须积极参与, 提出合理的专业意见。

3.4 重视后期管理与应用, 提高网络精品课程的利用率

在精品课程建设的后期应做好以下几点: (1) 精品课程网站的定期维护, 防止有链接不准确、死链等情况的出现; (2) 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内容必须及时更新, 而非经久不变; (3) , 既要给网站交互的能力, 也要有能够及时响应的教师; (4) 加强与使用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师生的交流, 积极进行资源内容与形式的改进。例如教师可以在自己的课堂上公布精品课程网站的网址, 让学生在网站上自发的寻找需要的资源, 这样一方面实实在在的让精品课程为学生所用, 另一方面也可以得到学生在使用过程中的意见, 从而进一步对精品课程网站进行改进。

参考文献

[1]黄德群.广东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状况分析与评价[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 (04) .

[2]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可及性评估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 (03) .

[3]徐学莹, 王慧丰.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策略探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05) .

课程资源网络平台建设 篇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怎样才能将课外学习资源转换为课堂教学资源呢?通过多年的尝试与比较,我发现开展课前五分钟演讲活动,搭建课外学习交流平台,既省时又高效,是开发和利用课外学习资源的最佳捷径。下面是我近几年开发利用语文课外学习资源的一些做法和收获。

一、了解课程资源的内容,提高开发利用的针对性。

课程资源是课程教材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新课程理念强调教科书一直是学校语文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以学校为界线,目前可以利用的语文课程资源主要有两部分:一是校内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二是校外学习资源,包括工厂、社区、家庭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农田果园、山河湖泊等丰富的自然资源。根据课程资源的表现形式,大致可分为:

1、图书资源: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

2、影视资源:电影、电视、广播、网络;

3、活动资源: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

4、场馆资源: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

5、艺术设施资源:公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6、人力资源:社会中的各类人物,如教师、学生、家长等;

7、其他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

教师在开展学生课外学习活动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就读年级、教育主题等),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身边的课外学习的资源,让学生觉得自己有内容可学,有方法可用,有收获可交流。

二、遵循科学的教育原则,把握开发利用的方向性。

语文课外学习资源应有尽有,无穷无尽。但究竟哪些资源才是具有开发和利用价值的课程资源呢?这必须按照教育规律,根据教育的理想和目的、社会发展需要、学生发展需求,筛选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的内容。因此,在开展课前五分钟演讲活动,创建课外学习资源共享平台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开放性原则。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外学习资源与教科书相比,是丰富的、大量的、开放性的。开放的语文学习资源以学生的语文生活经验和成长需要为归依,形成生活即课堂的观念。开放性学习鼓励学生解开教师、教材及已有经验的束缚,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时间和空间,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2、优先性原则。学生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远非学校教育所能包揽,因而必须在可能的资源范围内和在充分考虑学习成本的前提下突出重点,并使之优先得到运用。如农村的场馆资源稀缺,但自然资源丰富,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观察自然中的万事万物,对大自然进行探索,筛选出获取到的重点内容并优先运用于课前五分钟演讲活动。

3、适应性原则。课外学习主要是学生的自主活动,具有个性化特征。语文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要考虑普通学生的共性情况,更要考虑

个别学生的特殊情况。不管是内容的选择,还是学习方式的运用,都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差异,鼓励学生扬长避短,在自己的可达性目标上得到最优化发展。由于农村学生见识少、胆量小,绝大部分的学生不敢主动上台演讲。为了开个好头,树立一个好榜样,我有意识的指导语文课代表选定一个他感兴趣的内容,教给他演讲的要领。经过他反复练习,直至我认为他可以上台示范演讲时,我才开始进行语文课前五分钟演讲活动。演讲完毕后,我对此次演讲的优点和缺点进行公正的评价,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让其他学生也感觉到演讲并不是一件难事,人人都可以做到,自己完全可以演讲好,甚至有可能超过课代表。

4、循序渐进原则。在课前五分钟演讲活动,教师职能从传授到指导,学生地位由被动到主动。学生选择的交流内容由简单到复杂,达成的学习目标从单一到综合。这些都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由点到面,由易到难,螺旋上升。

三、明确课外学习交流的要求,增强开发利用的规范性。

课外学习交流主要是通过课前五分钟演讲活动进行的。课前五分钟演讲活动实质上是一次小小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交流活动。具体做法是:每节课利用课前五分钟,由学生轮流到台前演说,可以讲名人故事,可以讲生活见闻,还可以读优美的文章,内容十分广泛。老师要教给学生参加演讲活动的要领,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1、演讲前自找资料、自我准备。要想说得好,就必须认真准备。在每学期开学时,先安排好课前五分钟演讲的秩序。上台演讲的学生必须提前两天做好准备,形成规律后,每个同学都知道自己该哪一天上台演讲,往往很早就着手准备。如,学生在讲故事之前,必须先做准备,阅读、理解、记忆

故事内容,明白所讲故事蕴含的道理。一位学生演讲过的内容,其他同学不能重复使用。

2、演讲时自我展示、自我发挥。在讲的时候要求做到:站在台上时,仪态要大方,语言要流畅,普通话要标准,声音要洪亮,适当注意表情和语气。讲完后能谈一两点体会,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3、演讲后自我反思、全员评价。演讲完以后,先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再由同学之间相互评价,指出优缺点及奋斗目标。

4、不演讲就做最佳听众。不演讲的学生既是评委,又是学习者。一位学生在台上演讲时,其他学生要仔细倾听,并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并由小组长对组员的倾听情况作评价。

四、精心安排演讲内容,提高开发利用的实效性。

为了有效地开发利用语文课外学习资源,我从学生初一入校到初三毕业一直坚持开展课前五分钟演讲活动,在三年的活动中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栏目;

1、天南海北、开心一刻。

由于初一学生在小学时,很少或从未进行过专门的演讲训练。我把初一年级开展课前五分钟演讲活动的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语文课外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参加演讲活动热情,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交流习惯”。在内容方面,由学生自主选择,学生想讲什么就讲什么,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都可以作为演讲材料。例如,有的学生讲自己收集的幽默笑话、歇后语,有的学生讲自己喜欢的成语故事、名人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有的学生朗诵自己喜欢的诗歌、散文或一段美文。这样安排不仅让学生敢说,有话可说;还让学生能说,精彩地说,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2、好书大家看,名著大家读。

到了初二年级,每个学生都有了几次上台演讲的经验,胆子变大了,口头表达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我根据教材内容及教学实际,制定了梯度训练计划,对学生演讲的内容提出较高的要求,由学生自主选择内容转向老师规定内容,可叙述自己的见闻感受,可解说实物,也可谈读书感受。我特别提倡讲名著。语文课标明确指出,为了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文学修养,初中生必读一些文学名著,并且在中考题中将进行考查。初一的寒暑假,我就给学生推荐了假期必读文学名著(特别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初二课前五分钟的演讲内容就由此而来。学生演讲时,可概括介绍整部文学名著,如《西游记》《三国演义》,可对名著中的某人作专门的故事讲解,如诸葛亮、吴用、孙悟空等,而更多的则是对名著中最吸引你、最让你感动的情节(如诸葛亮“大唱空城计”“挥泪斩马谡”等)的讲述。整个初二阶段,每个学生基本上要对四大古典名著的情节有一个完整的了解。这样,学生在名著讲述中,既做到了阅读成果共享(农村中学的部分学生,因家里经济条件差,根本无钱买名著),又陶冶了自己的情操,提高了自身的文学素养,同时考试时也会应对自如。

3、新闻播报、事实评论。

到了初三年级,学生思想逐渐走向成熟,对事物的认识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因此,我在演讲内容上的要求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事物,用一颗敏感的心去感知一切,然后针对生活中的某一现象谈自己的想法或意见,如中学生上网利与弊、学生赌博等;可针对国家大事发表自己的观点,如北京申奥成功、中国加入WTO、中国足球冲入世界杯、伊拉克战争、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也可针对电视上的某一栏目发表自己的看法,如超级女生等。通过

这一阶段的主题演讲训练,主要是让学生把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感悟能力,同时拓宽学生视野,开阔学生眼界,谈从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课程资源网络平台建设 篇6

摘 要:本文分析了目前国内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的弊端,提出了“以网络共享平台建设为基础的高校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的思路,介绍了南方医科大学进行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的措施和应用效果。

关键词:网络共享平台信息化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09-0052-03

一、高校教育信息化课程资源介绍

1.高校教育信息化与课程资源建设的现状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技术路线。所谓教育信息化,就是在开放教育观的指导下,依托现代信息科学与技术,使整个教育系统从宏观教育规划、战略、管理到微观学习环境、学习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质量评价模式,全面实现信息化改革。现代教育技术为教育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持。现代教育技术离不开课程资源的设计和应用。同时,利用网络课程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是新时代大学生学习的重要形式,因此,网络课程资源是信息时代高等学校课程建设的最主要形式之一。

2.高校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校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是各级各类高校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重要工作。它已经深入课堂,成为推动高等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高校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中仍然存在以下深层次的问题:

(1)高校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有待提高。据调查,在我国教育技术发展较快的地区,尚有1/3的教师对教育技术知识不甚了解或根本不知道,许多高校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甚至远远低于学生。

(2)应用效果不佳,没有将现代教育思想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没有真正促进教学改革。据对不同类型大学学生的抽样调查统计,有65.5%的学生认为一半以上的任课教师仍然是“传统的教育观念,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有些教师即使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授课,但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原因就在于他们既丢失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又没有建立起与信息技术环境相配套的课程资源以及相应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体系。

(3)课程资源贫乏且适用性差。许多教师备课时还要花大量精力做一些低层次、重复的课件,没有充分的、优质的资源可以共享。网络课程资源贫乏加之质量较差,不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

二、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的措施

针对我校网络信息化资源建设的缺陷,我校在2004年就提出了学校教育技术发展的策略:按照硬件成网、软件配套、资源整合、应用第一的思路,以统一的网络资源平台建设为基础,以网络环境下适应现代教育理论的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为重点,以加强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应用和共享为途径,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促进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整合,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促进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学习方式的形成。

1.以课程建设为主导,加强网络共享平台建设

建立统一的门户体系,建立统一的教学平台,实现网络资源共享,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促进课程建设。我校十分重视课程平台开发和应用,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自主开发了一系列网络共享的平台。

(1)教学资源中心平台

教学资源中心为网络教学资源建立统一的门户体系,将全校的网络教学资源和课程体系统一到一个入口, 提供不同身份的角色访问。

(2)课程中心平台

课程中心旨在为我校的课程管理、课程展示、课程建设及各位教师的备课、交流、学习和师生互动等提供一个良好的统一平台。此平台为全校建设网络信息化课程资源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已经作为我校网络学院远程教学的支撑平台使用,如图1所示。

(3)双语教学中心平台

双语教学中心是学校专门对开展双语课程教学开发的平台,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个特殊的双语在线课堂,通过中英文展示双语课程,构造师生共同学习及互动教与学模式。双语教学平台的良好功能取得了兄弟院校的良好评价,目前已推广到广州体育学院使用,如图2所示。

(4)网络课程平台

网络课程平台是按照网络课程建设的理念,将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结合,使先进的教学理论得以实施,形成丰富有效的多种教学模式而设计的平台。

(5)网络教学资源库平台

该平台是为教师备课提供网络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平台,包括网络教材、视频、图片、文本等教学资源。

(6)南方医科大学“151”工程网站

为学校申报、建设、管理广东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设计的网站。

(7)南方医科大学精品课程网站

为学校精品课程申报、展示提供的统一平台。

(8)南方医科大学课堂录播系统

课堂录播系统与8套课堂自动录播系统相联,为学校课程全自动录播、远程上课使用的系统。

2.以资源建设为主体,配套开发优质课程

教学离不开课程的建设,同时离不开课程资源的开发。在信息时代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更强调课程建设与资源共享。

(1)课程的规范化、数字化、网络化建设

我们利用课程中心,对课程进行统一的信息化、网络化。目前,我们已将全校200门本科必修课程和100多门公共选修课的信息全部规范化、网络化,并逐步加强网上作业、在线测试、在线论坛等功能的应用。

(2)双语课程的建设

双语课程中心同时显示课程的师资力量、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课程内容、考试样卷、教学资料(教材、动画、录像),同时设立有课程答疑的师生互动平台,目前已经建立双语课程54门。

在我校2007年的本科教学评估中,我校双语教学和双语课程建设的质量得到了教育部专家的特别称赞,认为双语的教学和课程建设是我校本科教学的重要特色之一。

(3)网络课程的建设

南方医科大学网络课程是2006年立项的校级教学成果孕育项目,目的是加快建设我校的网络教学资源,使优质教学资源通过网络共享共建,积累沉淀,传承发展,成为大学宝贵的知识资产。

在教育技术中心自主开发的网络课程平台的支持下,教育技术中心组织全校各学科进行网络课程的建设。目前,已经开课单位有20个,已建立网络课程36门,有网上视频教学资源602个。

(4)精品课程的建设

我校从2005年开始参与申报精品课程,教育技术中心协助各学科多次举行“精品课程建设论坛”、“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培训”等。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校级精品课程35门。精品课程的建设充分发挥了“品牌”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大大促进课程与团队的建设。

(5)广东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项目的建设

广东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是指在“十五”期间广东省高校建设100个教学专题网站,50个学科教学资源库,100项基于网上资源利用的试验研究。我校申报的“151工程”项目中标28项,其中专业资源库7个;专题学习网站15个;基于网上资源利用的实验研究6项。在2008年1月广东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中心组织的“151工程”总结表彰大会中,我校选送的“151工程”项目获奖7项。

3.以多媒体技术与课程整合为主线,加强立体化教材和课件开发

多媒体制作技术是我校的优势,在课程资源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将多媒体技术与课程整合,为学科开发了大量优秀的视听教材和动漫课件。

四年来,正式出版电视教材20余部,多部电视教材获得全国大奖。以医学动画为主要表现形式制作的电视教材《肿瘤分子靶向治疗》2005年获得由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科教影视协会联合颁发的科教影视学术(医药卫生类)一等奖,并代表中国参加了2006年在芬兰举办的全球优秀科教影像制品展,还是唯一一部在开幕式上播放的中国科教影视片。

4.以统一平台、统一培训为主轴,强化网络信息化资源应用

为了促进课程资源的共享,在应用推广上学校通过统一组织和专门培训等方式积极推进。我校组织教育技术培训1500多人次,各种平台的使用培训1000多人次。通过项目的建设、培训,更新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促进网络教学资源的应用,改进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使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科建设的发展。

三、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和应用效果

1.使我校的网络平台和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取得飞跃性的发展

它基本实现了硬件成网、软件配套、资源整合、应用第一的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目标,其结构如图3所示。

2.网络信息化资源平台和课程资源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促进了教学模式的改革

我们把以网络资源平台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和学习环境的创设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实现整合,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

首先,变演播式教学方式为师生、生生的互动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的自主学习品质。

其次,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培养了学生自我扩充知识结构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可以课前利用网络搜集资源,教师可以课内提供资源,进行有机拓展。或布置任务,课外延伸。

最后,网络课程教学资源与新型的教育理论结合,促进了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学校的推广,如“情景——探究”教学模式,“资源利用——主题探索——合作学习”模式,“小组合作——远程协商”模式,“专题探索——网站开发”模式等在教师的教学中不断深入推广,相关教学改革的成果也促进了我校48门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经验的总结出版了专著3部,发表论文15篇、完成教改课题9项。

参考文献:

[1]高连哥.论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校课程建设[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7):87-91.

[2]张守荣,张静华.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对高校课程建设的思考[J].菏泽学院学报,2007(4):140-142.

课程资源网络平台建设 篇7

开放课程是近年来各国高校资源建设的一种趋势,精品课程是开放课程的一种形式,体现了我国高校开放式课程的水平和现状。参照国内外网络资源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前期的调查研究,构建国家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现状调研模型(见图1)。通过分析类目表初稿,先后征询数位有经验的专家学者,根据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增加、删减、补充,使类目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国家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总体情况

(1)国家精品课程的年度和院校分布情况。

截止到2011年3月,共评选出3910门国家精品课程,其中普通本科2513门、高职高专1045门、网络教育209门、军队(含武警)院校143门(见下表)。统计数据说明:课程建设数目总量大;本科类、高职高专类课程建设结构较为合理;课程建设数目增加幅度大。2004年、2007年是两个明显的增长期,其中2004年比2003年增长了98.68%,2007年比2006 年增长了76.47%。

(2)国家精品课程的学科分布情况。

根据教育部对精品课程的学科分类,笔者对一级学科本科课程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见图2)。数据表明:课程学科覆盖面广,共涉及13个门类。精品课程居多的类别是:工学类801门、理学类408门、医学类287门 、文学类236门和管理类196门。课程数量多少与高等学校的学科设置密切相关,同时反映了各校对一些特色学科和“冷”学科的重视和建设力度不够。

2.国家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模块建设及运行质量分析

本研究采取目的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样本选取了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http://www.jingpinke.com)100门可在线使用的课程,分别来自不同年度、学科及院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教学内容管理。

教学内容管理是教学活动有序开展的保证,统计数据表明,课程教学内容整体情况较好,95%的课程提供了教学大纲,91%有教学计划,93%有知识模块序列。

(2)多媒体课件、多媒体素材。

调查样本中91%的课程提供了多媒体课件,课件的成功访问率达到97%;提供的多媒体素材以图片和动画为主,其中有85%的素材可以正常下载。

(3)学习评价。

统计数据表明,目前网络课程的评价方式大都集中于总结性评价:课程中82%配有习题和试题;28%有系统的习题及试题库; 18%提供

了在线测试的功能。然而,在这些提供在线测试功能的网站中仅有49%允许校外用户使用。

(4)网络课程。

调查样本中42%的课程网站提供了网络课程,也有少数(16%)对网络课程模块的用户登录权限加以限制。在这些提供网络课程的网站中计算机类课程所占比例接近45%,这与其学科教师所具备的技术优势关系密切。

(5)实践教学。

调查样本中部分精品课程(45%)注重理论与实践并举,提供了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指导,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并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力求达到最佳效果。有些网站虽然提供了实践的地址链接,但课程评审后校外用户便没有权限访问。

(6)教学录像。

调查样本中,57%的课程提供了流畅的教学录像,21%速度较慢,4%需要下载观看,有1%的课程则需要密码才能观看。2009年、2010年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使用情况较好,部分课程提供了多种教学视频格式,满足不同带宽用户的需求。

(7)互动交流。

调查样本中互动交流平台可用的课程占67%;有17%的互动平台不可使用;16%无互动平台;目前日益盛行的博客也开始受到学习者的青睐。73%的互动平台访问量很低,很多平台从开通至今发帖数不过15帖,互动模块的建设流于形式。

(8)学习辅助。

统计数据表明:目前精品课程中运用学习辅助功能的并不多,92%的课程网站中为访问者提供了参考资料,其中以参考书目为主;51%提供了参考资料的网址链接;23%具有搜索引擎功能;15%提供了在线帮助。

(9)界面设计。

界面友好度是指界面风格统一,协调美观,易于使用和操作。统计数据表明:大部分课程在界面设计上结构合理兼顾美观整洁,同时也有8%的课程页面过长, 4%色彩不协调,3%信息呈现密集,2%页面结果布局混乱。

(10)导航设计。

导航是精品课程的骨架,一定要清晰明确,这对课程资源的推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课程在这方面做得不错,同时也有7%的课程容易迷航,5%的导航出现连接错误,9%导航内容无法打开。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经由此番调查,以及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学科和院校分布不均衡。精品课程在重点大学发展得较好,理工医学科与文史哲经济管理等学科出现严重的不均衡,对一些特色学科和“冷”学科的重视和建设力度不够。

(2)网站资源开放共享性差,缺乏后期管理与维护。可用的课程中,分别出现“无权限访问”“网站链接失败”及“互动平台无人管理,访问量小”等现象。

(3)资源的质量有待提高。大多数的网站都能提供评审所要求的资源内容,但网站设计比较简单,缺少教学设计、知识点检索,课程的计划性、扩展性、模块化组织等没有体现。

(4)缺乏互动交流,评价方式过于简单。超过半数的课程网站为使用者提供了论坛、博客、E-mail等互动平台,但是这些交互方式往往流于形式,缺乏教师的管理,交流非常少,一些网站的论坛甚至根本无法访问。

2.建议

针对当前状况,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加强一般院校精品课程的建设力度,促进学科的均衡发展,服务建设目标。开展校际之间的课程合作,建设系列化课程,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

(2)统一精品课程资源网站的内容呈现及结构的建设标准,提高课程资源的优质性。建立国家统一管理的课程资源网站体系,课程结构模块化,重视知识点与实际的联结关系,增加实践教学内容,界面设计简洁明了,便于使用者浏览和操作。

(3)搭建资源互动支持系统,保证课程资源建设的持续发展。注重多项互动,构建及时反馈的多元评价体系,使学习者乐于学习、乐于探究、乐于参与。

(4)建立完善的精品课程资源建设检查制度和进退机制,加大开放共享力度。建设者应加大后续维护更新力度,加大校外开放下载力度,保证课程的有效运行及开放共享。

四、结束语

精品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是一个系统工程,无论在理念传播方面,还是在内容、机制建设方面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已形成一定的资源规模优势,接下来就是要完善网络资源建设,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优质开放教育资源。

摘要:自2003年教育部启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精品课程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文章从资源建设的视角出发,深入分析了当前国家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模块建设及运行质量,并针对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措施。

关键词: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现状

参考文献

[1]杨志娟,吴少杰.浅谈网络课程及其交互方式[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4,6(5):681—682.

[2]王龙.创新推广理论视角下的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项目[J].中国远程教育,2008(1):20—24.

浅谈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的建议 篇8

一、精选课程网络资源, 应体现课程特色

为了更好地发挥网络优势, 充分体现精品课程的特色, 需要对相关的资源进行优化处理, 将有价值的资源上传到资源网站上, 免费开放, 以实现资源共享的目标, 充分体现精品课程的“精品”。教学资源首先体现在教学课件和教案上。制图课是机械类学生的必修课程, 应从内容上贴近生活, 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 在课件制作上, 收集相关专业科目的图形应用其中, 如港口专业的吊钩, 电工专业的螺丝刀手柄, 钳工专业的钥匙模和汽修专业的拔叉等, 让每个课件都能抓住学生的心, 让学生融入课堂。制图知识只有多练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空间想象力, 构建起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再如项目习题的筛选上, 并不是习题的数量越多越好, 这样无法突出重、难点。

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发挥资源作用

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 尤其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中职院校精品课程网站的构建与开发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我们要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 增强教学吸引力。在《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精品课程的教学手段上, 理论教学采用以多媒体课件教学为主, 录像片段、教学动画、立体图片和模型演示为辅;实践教学以实训讲练教学为主, 以学生乐于接受的“微视频”、“微电影”, 将图形的绘制通过视频或电影的形式传递给学生;对于知识的阶段学习, 还可以通过利用CAD/CAM职业技能考试 (竞赛) 系统, 进行模拟竞赛、考试, 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巩固、提高与反馈。

三、强化网络交互设计, 提升课程内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及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其他人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得到的。因此个体与环境的交互是学习的关键, 精品课程应创造这样一个学习环境, 让学生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完成整个学习过程, 包括浏览、打分和互动等多元化学习活动。例如在“CAD/CAM职业技能考试 (竞赛) 系统”平台上,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进入系统习作相应的习题, 系统给出相应的评判分值, 学生了解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学生也可以进行模拟考试 (竞赛) , 供学生熟悉考试环境。再如通过“在线答疑”实现协作学习, 加强师生间及生生间的互通交流。

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精品课程建设应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性,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在网络资源建设中应充分考虑这点, 通过网络建立虚拟实训室, 当学生学习时, 在系统中找到所需的模型, 自由调节观察角度, 增强学习者对实物的感官认识, 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有效地自主学习。例如数控仿真就是学生通过进入数控仿真系统, 实现选择毛坯、选择刀具、对刀、仿真加工等一系列模拟操作, 有效解决了因数控设备昂贵和有一定危险性, 很难做到每位学生“一人一机”的问题, 在培养全面熟练掌握数控加工技术的实用型技能人才方面发挥显著作用。

五、充分发挥团队优势,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课程资源网络平台建设 篇9

新课程理念下, 普通高中美术课分为了“美术鉴赏”、“绘画·雕塑”、“书法·篆刻”等五个系列, 九个选修模块, 其中“美术鉴赏”模块对高中学生形成良好的美术鉴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具有主导性和基础性的作用。课标也鉴于“美术鉴赏”对高中学生形成美术鉴赏能力, 提高审美素养具有主导性和基础性作用, 建议学生先选修“美术鉴赏”, 再选修别的学习模块。因此在普通高中开设美术鉴赏课存在一般普遍性, 本文试就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整合作一些初步的思考。

一、网络整合:推进新课程标准的最佳选择

网络环境的引入对新课程标准的推进是其他媒体或教学环境所无法比拟的。普通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内容设置涵盖了古今中外各种美术门类的知识, 概念性相对较强, 抽象程度高。课标明确了“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 获得审美享受, 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这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动性, 深入地进行相关研究性学习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客观来说, 这对于一般高中学生的美术学习是有一定难度的。且对教学资料有限, 美术交流相对要少的广大农村基层学生来说, 美术原本就是遥远而陌生的, 仅靠手中的一本教科书和教师画饼充饥是难以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和实现教学目标的。

夸美纽斯在《大教育论》中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观开始的。在美术鉴赏课程中介入网络媒体, 使网络与学科课程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运用网络丰富的资源和展示形式,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与认知活动。切实实现了教学时空的开放, 信息资源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 教学评价的开放。有利于拉近艺术与生活的距离,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拓展探究学习的新天地。

学生们的课题研究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 甚至课题的提出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列出。在美术鉴赏课学习中, 改变传统认知的形式, 改变灌输式、封闭式课堂的教学模式, 学生可以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学习, 进行有价值的交流、讨论、自主探究。学生乐于学习, 勤于思考, 善于总结, 不但培养了自身的综合学习能力, 也在提高获取、吸收、表达、创造信息的能力的同时提升了自己的信息素养。从这些层面上来看, 美术鉴赏课程中网络环境的引入是其他媒体或教学环境所无法比拟的。

二、网络整合:课堂教学的最佳选择

现阶段, 普通高中基本具备“美术鉴赏”课程进行网络整合的一般性的操作基础, 加之网络建设的推进使之具有相当的可持续发展性, 网络整合必将成为美术鉴赏课堂教学的最佳选择。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受设备条件的影响非常大, 不同的学校具备的美术教学设备条件大相径庭。在长期美术非高考科目的情况下, 所有学校按课标的要求配齐相应的设备是不实际的, 在广大农村基层学校是很需要一些时间的。但就普通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模块的网络整合而言, 相对于其他选修模块在设备上已经具有一般的可操作性。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 信息技术课成为了高中会考科目的缘故, 一个配备相对可用的计算机房是现在普通高中的基本设备。无论是从计算机的硬件到位情况, 还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广泛开设后对于学生本身的网络技术掌握情况来看, 普通高中都具有了“美术鉴赏”课程引入网络整合的一般性的可操作基础。

同时网上艺术资源日益丰富充实, 特别是世界各国的各大博物馆、美术馆和艺术机构都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网上建设, 其网络体系日趋完整, 形式多样。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 只要连上一根网线, 故宫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上海博物馆还是巴黎卢浮宫、大都会博物馆、大英博物馆……都会在轻松地搜索点击后向我们敞开其馆藏珍宝, 提供最新的美术信息。同学们也可以通过网络和任一权威美术机构进行便捷的联系, 教师完全可以利用现有设备进行美术教学, 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收集图像或相关资料, 开阔美术文化视野, 创作和发表美术作品, 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不少有条件的学校已经具备了自己的网站和学生论坛, 学生可以通过QQ群, 开设专门的艺术论坛等进行对话和综合交流。这些都为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网络化整合提供了相当宝贵的可行性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一、应对策略之一:改变教育理念, 提升自身素质

在网络为高中美术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方便同时, 进一步对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 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网络整合下的美术鉴赏课程教学过程中, 教学形式方法也必然在发生相应的变化。这时的教学指导已然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指导, 教师此时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更是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参与者或者说是合作者。高中美术教师的角色已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 教师由知识的传授权威向学生课题研究的引导者、参与者转化。

美术鉴赏的网络整合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深入学生的自主学习环境, 需要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和处理各种技术、知识上的解答, 教师在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同时, 还必须掌握相应网络知识技术。而现代的美术学习, 也已从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提高到了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 边缘学科会越来越多地介入到高中美术文化的思考, 文化内涵的多元性和综合性又使得美术教师需要去关注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知识。

这些对于一个高中美术教师来说, 适应新课程的发展要更新原有的教育理念, 调试自己的角色。同时还需要花些不小的功夫去不断充实自己的学识修养。这对于每个高中美术教师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调整和挑战, 是我们每一个课改第一线的高中美术教师自身不断学习, 不断提高, 适应时代发展的持续的过程, 更是我们实践新课程改革的有益推进。

二、应对策略之二:改变教学方式, 提升教学效率

我们在进行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网络整合的同时, 遇到了一些具体的问题。改变教学方式合理进行教学, 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才是我们进行网络整合教育的核心所在。

网络资源的包容性巨大, 覆盖领域宽泛, 并具有相当的开放性和共享性, 网络的学习, 学生相对以往学习有了一个相当自主的空间。但并不是每个学生如教师所设想的那样会积极地投入学习和思考的。现实中的学生习惯了长期被动的学习, 很难一下子适应主动学习, 容易陷入茫然无助的状态。在学生知识相对薄弱, 识别能力相对肤浅时,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利用网络的导向。同时理性的将网络作为一种硬件的“物”, 强调网络技术在教学中运用的本质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从本质上来讲, 网络资源只是一种资源和教学工具, 不能完全替代传统课堂的相应组织教学。不管怎样, 围绕学生的学为中心利用各类资源开展合理教学才是网络环境下美术鉴赏课的核心所在。

在教学实践中, 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网上资源开放对学生的学习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了以上提出的学生学习被动茫然的问题外, 还存在有不少同学会借上网查资料的机会, 在网上聊天、看视频、打游戏、体育等与教学无关的内容。由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加强, 教师很难监控和把握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 部分学生并不能真正地深入学习, 获得有益的提高。如何切实有效地控制学生网络利用情况, 培养相对的学习自觉性和学生的动手分析问题能力, 切实提高学习效率, 以实现教学目标, 是一个需要积极思考解决的实际问题。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 进行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网络化整合的教学目前还不够成熟, 关于它的教学实践更多还处于实验摸索中。但其具有很强的可推广性和可发展性, 对于提升普通高中学生的美术学习质量有很积极的意义。我们有理由相信, 在新课改的契机下,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合理引入的网络资源整合, 必然会成为高中美术新课程改革巨大的推动力。普通高中美术教育必将以它独特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长久滋养学子们的心灵。

课程资源网络平台建设 篇10

教学资源是以数字信号在互联网上进行传输的教育信息, 它属于学习对象的一个子集。数字化和教育价值是它的主要特征, 教学资源的开发有相当高的技术要求和教育要求, 强调教学资源以数字化形式存在并能在网络上进行传输。数字化资源的功能是教师上传每门课程的教学资源文件, 学生下载、浏览教学资源文件。教学资源的组织形式包括课件、讲义、辅导材料、案例、教案、大纲、网络资源等, 资源的文件格式主要有PPT、Word、文字资源、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教学资源库是各类教学资源的集合, 是当代教育理论与教育技术发展的产物, 其核心问题是让学生通过资源库提供的资源不仅掌握所学知识, 更让其学会学习, 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发展以及能力素质的提高。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有力地促进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

1 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标准

教学资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资源综合体, 对教学资源应选用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多维度的分类,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制定的《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 (CELTS~41.1) 》对教育资源的分类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媒体素材。媒体素材是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材料单元, 可分为文本类素材、图形 (图像) 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五大类。

(2) 题库。题库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测量理论, 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的某个学科题目的集合, 是在数学模型基础上建立的教育测量工具。

(3) 试卷素材。各个学科都有典型意义的试卷集合。

(4) 课件与网络课件。课件与网络课件是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 实施相对完整教学的用于教育、教学的软件。根据运行平台划分, 可分为网络版课件和单机版课件, 网络版课件需要在标准浏览器中运行, 并且能通过网络教学环境被大家共享。单机运行的课件可通过网络下载后在本地计算机上运行。

(5) 案例。指有现实指导意义和教学意义的代表性事件或现象。

(6) 文献资料。指有关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条例、规章制度, 对重大事件的记录、重要文章、书籍等。

(7) 网络课程。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 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8) 常见问题解答。指针对某一具体领域最常出现的问题给出全面的解答。

(9) 资源目录索引。列出某领域中相关的网络资源地址链接和非网络资源的索引。

2 ASP.NET技术

ASP.NET是一个统一的Web开发模型, 是基于.NET Framework的动态网页技术, 是Microsoft .NETFramework的一部分。.NET Framework是一个平台, 支持C#、Visual Basic.NET和JScript.NET等语言, 该平台支持多种应用程序开发, 支持Web应用程序、Windows应用程序和控制台应用程序, 还支持Web服务、Windows服务等各种类型的应用程序。

2.1 ASP.NET运行原理

ASP.NET的运行原理是:客户端计算机向IIS服务器发送一条HTTP请求, IIS接收到此请求后会确认请求页面的类型, 为其加载相应的.dll文件, 此请求经过一些HttPModule处理, 在处理过程中将这条请求发送给可以处理此请求的HttpHandler。当请求在HttpHandler模块处理后, 按照原来的顺序返回给HTTP, 这样就完成了整个ASP.NET的运行过程。这些HttpModule都是系统默认的Modules。这样做的优点是可以提高安全性、运行效率并增强控制能力。服务器端的HttpHandler是专门处理aspx文件的。

2.2 ASP.NET开发工具

使用ASP.NET进行Web应用程序开发须具有以下工具:1Web服务器IIS和将文件写入该Web服务器的权限;2.NET Framework;3 程序开发环境, 如VisualStudio。通过使用Visual Studio, 可以创建不同类型的ASP.NET项目, 包括网站、Web应用程序、Web服务和AJAX服务器控件;4如果程序是涉及数据库操作的Web应用程序, 则还需要数据库产品, 如Microsoft SQL Serv-er;如果程序是涉及邮件操作的Web应用程序, 则还需要有SMTP服务器, 用于从ASP.NET Web应用程序发送电子邮件。

3 课程资源库平台实现

课程资源库平台采用.NET Framework, 开发环境为Visual Studio 2008, 编程语言为C#, 数据库为SQL Serv-er 2008, 操作系统为Windows Server 2008, Web Server为IIS7.0。

3.1 数据库设计

与用户相关的表有3种, 即系统管理员 (Admin) 、教师 (Teacher) 和学生 (Student) 。与教学资源相关的表主要有:课程设置 (CourseSet) 、名词词典 (Dictionary) 、课程章名称 (Chapter) 、课程节名称 (Section) 、试题库 (Test) 、视频资源 (KnowledgeVideo) 、教学课件 (KnowledgePPT) 、其它教学资源 (KnowledgeOther) 、考试 (Exam) 、练习 (Exer-cise) 。

3.2 帐户管理

用户有管理员、教师和学生3 种, 用Admin、Teacher和Student 3个表存储用户的登录帐号和基本信息。系统由管理模块、教师模块和学生模块组成, 各模块之间相互独立, 用户登录后进入各自的模块页面。由于管理员数量少, 设计时在SQL Server中建立Admin表, 由SQL Server的DBA直接对表Admin中的数据进行编辑。教师帐号和学生帐号由管理员管理, 以管理员登录, 可以一次添加一位教师、学生帐号, 也可以从教务信息管理系统中导出全校教师和学生信息, 生成Excel文件, 从Excel文件将全校所有教师和学生的数据导入Teacher和Student表, 实现全校信息编码的统一。将教师Excel文件中的数据导入SQL数据库中Teacher表的界面如图1所示。

关键代码如下:

3.3 课程资源实现

本文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课程资源库平台建设为例加以说明。《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其功能是配置Windows平台下的各种网络服务。

(1) 创建存储课程资源的目录。任何文件格式的教学资源教师均可上传至服务器, 在Windows Server 2008的IIS主目录中创建目录名为CourseSource的文件夹, 对每门课程设置一个课程编号, 如《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课程编号为001, 则创建CourseSource�01, 将《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这门课的所有资源均存储在该目录下。通过这种方式, 服务器可以存储多门课程的教学资源。

(2) 上传视频资源。视频资源由教师用户上传, 以教师帐号登录进入教师模块, 可以上传视频资源。Knowl-edgeVideo为存储视频资源表, 其主要字段有:CourseNum表示课程编号, VideoNum表示该课程的视频编号, FileName表示上传的文件名, FileExtName表示上传的扩展名, FileLength为文件长度, UpLoadDate为上传日期, File_Url表示文件上传到服务器后存储在服务器的文件名, File_Url的值用计算机的年、月、日、时、分秒作为新的文件名并存储在服务器, 扩展名不变, Path_URL表示文件上传到服务器后存储在服务器的路径, 将此值存储在表中, 如C:NetCLCourseSource�01Video20095230314656.wmv, C:NetCL为IIS7.0设置的主目录路径。

(3) 显示视频资源。以学生帐号登录可以显示视频资源, 并选择课程, 如《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 页面显示该课程的所有视频文件目录, 单击某个视频名称, 则显示该视频。设计时视频目录采用TreeView控件实现, Tree-View的值通过编程赋值, 实现菜单内容的动态显示。客户端视频显示通过embed实现, 视频文件类型为WMV, 代码如下:

embed src="<% # Name % >" width=" 360" height=345noerror="true">

视频显示结果如图2所示。

(4) 其它资源的实现。KnowledgeOther存储其它教学资源, 其它教学资源指以Word、Excel、Flash、图片等其它文件形式的课程资源, 教师上传文件, 学生在线学习这些教学资源文件。实现方式与实现视频资源方式相似。

3.4 FCKEditor在程序中的应用

FCKEditor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开源在线文本编辑器, 它可以在Web上使用类似微软Word的桌面文本编辑器的许多强大功能, 可以提交图片、Flash等文件, FCKEdi-tor界面如图3 所示。课程资源库应提供练习和考试功能, 因此需要建立试题库。题型一般有判断题、选择题, 试题含文字、图片, 试题和名词词典数据的录入用FCKEdi-tor在线编辑器实现。

4 结语

使用ASP.NET技术构建《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课程数字化资源库平台, 促进了全国同类课程的分享与交流, 丰富了该课程的教学资源, 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并且, 通过三届学生的实际应用发现, 它有利于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宋秋莲.对高校教学资源库建设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新余学院学报, 2013 (6) :115-116.

[2]李丽娟.高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构建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2013, 29 (3) :53-56.

[3]张婷婷.国内课程资源研究综述[J].山东英才学院学报, 2012, 8 (4) :27-30.

[4]华夏, 陈新寓.ASP.NET案例实训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5]张跃廷, 房大伟, 苏宇.ASP.NET2.0网络编程自学手册[M].北京:人民邮电版社, 2009.

课程资源网络平台建设 篇11

【摘 要】“医学细胞生物学”是医学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资源共享课程的建立便为此学科的发展起很重要的作用。网络平台以开放性和互动性等显著特点为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并完善提供捷径,有助于促进学科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以资源共享课程网络建设的实践出发,探讨建设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医学细胞生物学;资源共享课程;网络建设

医学细胞生物学是医学院校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既是临床医学的基础,也与基础医学的其他学科关系十分密切,探讨与医学相关的细胞生物学问题。学好此门课程不仅能让学生为其他医学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也能够培养学生一定的科研思维及科学素养。自教育部于2003年[1]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以来,各高校加大力度建设,并以此工作列为高校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我教研组在“医学细胞生物学”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过程中亦高度重视课程网站的建设,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有了一些尝试及感想。

一、课程网络建设的必要性及建设的基本原则

医学细胞生物学是在医学院校一年级第一学期为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因此很多同学反映此课程内容较多,较深刻,在有限的学时数内掌握此课程并非容易,而且学生要从高中的学习习惯及模式中脱离出来习惯于大学的更为自主的学习模式。这就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最大力度地推出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有效更换学习模式,除了课堂上听取的教学内容,课下要花大量时间自主地学习相关内容及完善知识层面。而能够实现这一环节的重要教学手段就是运用目前发达的信息技术的网络课程模块。

为了运用的有效性及实际意义我们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力争遵循了以下基本原则:

1.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及系统性:学生可以在课程网站上接触完整的教学环节及系统的教学内容及安排,有些课堂上没有掌握到的知识点可以在此得以补充。

2.体现了课程网站内容对课堂教学的补偿功能:学生可以运用课程网络平台的互动模块,在答疑或论坛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课程相关问题,会得到教师及时详细的回复、解答。在教学资料模块中的相关课外知识、案例及学科最新科研动态环节中获取更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3.强调了课程网站的开放性及互动性:通过答疑、论坛、网络作业及网络考试等环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提高学生跟学生之间,学生跟老师之间的互动力度,从整体层面上提高教学质量。

4.力求做到了操作简便性及整体美观性:为了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收益,课程网站在设置安排模块时做到了简单便捷,方便学生及教师浏览资源,查询资料及参加互动栏目。在设计层面也追求网页整体美观性,浏览过程中给人舒适的感觉。

二、课程网络建设实践

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及提高有效运用,我们在课程网站建设中做到了分类明确,内容充实。具体内容包括课程简介、师资队伍简介、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双语教学、留学生教育、教学录像、教学资料、第二课堂及互动栏目等十大模块,每个模块都包括具体的分类及详细介绍。在此,学生可以对这门课有更深刻并系统的认识,可以明确不同教学形式的意义,具体实施内容及进展,合理安排复习和预习;观看教学录像巩固课堂知识;获取课程相关的课外知识扩充知识面;领略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随时参与答疑及论坛环节,有效运用这个平台为遇到的问题寻求答案以及用网络作业和网络考试环节对所学知识进行实时评估。在网络平台建设这几年以来,我教研组每年对授课班级进行网络期中考试及期末考试测试,有效督促了学生自主学习所学内容。在整个运行过程中教师在不断完善及更新各个环节之外,进行作业批改、考试评估及总结、在线解答答疑及论坛模块里的相关问题。

三、课程网络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建设实践中的技术问题:建设教师技术欠缺。

由于部分教师没有掌握必要的网络平台建设基本技术,在操作过程中会遇到困难。对此,我校课程中心管理部门多次定期召开网站建设教师培训会,帮助建设教师解决技术瓶颈。除此之外,我们学校课程中心管理部门在课程中心网站上设立的“演示操作视频”效果良好,建设教师们很客观并迅速地学会相关内容,按自己的需要利用起来。

2.网站维护管理不及时。

因为教学任务繁重,而且还要从事科研,教师们有时很难做到课程网站的及时维护管理和更新,而不经常更新的网络平台会影响学生们的主动性及学习兴趣。教师们要从根本上认识到课程网络建设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要自觉定期抽出时间对其进行维护及更新。对此,轮班监管制度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可以保证网站内容的及时完善、更新以及互动模块的有效运行。避免出现静态网页[2],要实施动态监管,即学校有关部门对资源共享课程申报建立、中期考核及验收各个环节中定期开展检查评估,要给予反馈及整改意见。我校有专门考察小组对所有的资源共享课程网络平台建设实行定期检查及不定期抽查,在监管上面做了大量工作。

3.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问题。

在课程网站建设过程中有时可能涉及任意利用他人的教学资料上传到自己的网络平台上,或者自己的珍贵教学资料毫无保护的上传至网络,容易被他人抄袭利用。因此,在资源共享时一方面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运用时标注来源或附加使用授权说明;另一方面要保护好自己珍贵的教学资料,设置权限或设置只读模式等,要有效保护知识产权。

4.网站互动性欠缺问题。

在课程网络建设过程中时刻牢记服务学生、提高教学质量的宗旨,在展现课程内容的同时,抓牢网络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按时有效地为学生答疑并评估教学质量。

总之,网络課程建设要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并将课程网站的建设作为资源共享课程的重要评价内容。资源共享课程网络平台要时刻体现着该课程的魅力所在,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其优越性服务于学生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孟令勇.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措施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9,11(2):101-104.

[2]李挺.当前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存在问题及应对浅析[J].实践与探索,2009(29):254-256.

课程资源网络平台建设 篇12

伴随信息技术蓬勃发展而诞生的网络, 凭借其信息量大、交互性强、覆盖面广等强大优势, 为大学体育课程信息化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也成为大学体育教学领域中最具优势和发展前途的方式之一。在我国, 还没有大学单列体育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各高校大学体育教学资源一般不对外公开, 这不仅仅限制了本校体育教学资源共享, 还极大地限制了大学与大学之间相互利用体育教学资源以形成优势互补。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井冈山大学在校师生1000人作为样本。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随机抽取各普通专业学生700人, 各普通专业教职工180人, 体育专业学生100人, 体育专业教师20人。共发放问卷1000份, 共回收有效问卷986份, 回收率为98.6%。

1.2.2 座谈调查法

分别与部分普通专业学生、普通专业教师、体育专业学生与体育专业教师进行座谈, 了解他们对建设井冈山大学体育网的看法与对网站的要求。

1.2.3 文献资料法

利用网络、书刊文献等查阅兄弟院校在此方面的工作情况并借鉴其好的方面。

1.2.4 数理统计法

利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井冈山大学教职工与学生利用井冈山大学校园网了解体育知识的情况与分析

这次问卷发放, 进行抽样调查由学生无记名如实填写表格, 所有学生问卷回收与合格率为100%, 体育专业教师问卷回收率与合格率为100%, 普通专业教职工问卷有部分没有回收或者是无效问卷。通过对问卷分析, 大部分教职工与学生经常利用网络浏览体育类知识。但从问卷情况分析得出结果为学生通过浏览校园网站体育栏目进行体育知识学习基本为零, 原因在于学校体育栏目内容空洞, 而且内容更新速度很慢, 不符合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看法趋于学生一致, 尤其是体育专业教师, 通过浏览体育栏目获得自己需要的资料几乎为零。这是导致极少有人光顾校园网站体育栏目的原因 (表1) 。

2.2 井冈山大学在校师生获取体育信息渠道与要求建立本校体育网站情况与分析

通过表2可以看出:井冈山大学普通专业的大部分教职工与学生体育知识获取的途径是通过媒体, 只有少部分人通过书本或者与人交流获取相关体育知识, 在座谈中了解到, 他们通过他人了解相关知识的原因在于自己很难或者自己很少通过媒体接触自己需要的体育知识。体育专业的教师与学生大部分是通过书本寻求自己所需要的专业知识, 体育专业教师上网获取的知识只是查阅自己同专业的教师通过电子邮箱发送过来的自己在工作需要的材料。另外大部分填写问卷的人都认为需要建立自己的网站以满足自己学习、交流与工作需要, 并对建立自己的网站有强烈的愿望要求。通过座谈还了解到, 近95%的人认为一所大学体育网站的建设很重要, 它是反映一个大学体育兴旺与发达的窗口, 同时也是该大学传播、交流自己校园体育文化的主渠道, 同时还是学校教职工与学生汲取体育知识的源泉。

2.3 井冈山大学教职工与学生对建立自己网站板块的认同情况与分析

需要产生动机, 动机产生行为, 行为推动课程建设质量。井冈山大学体育网站建设必须为大部分教职工、学生的工作与学习需要。通过调查与座谈发现, 几乎全体教职工与学生都希望建立学生自主选课系统, 并通过该页面设置的系统可以在自己合适的时间到合适的地方, 跟随自己喜欢的教师学习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通过调查还发现, 普通专业学生获取体育相关知识的主渠道是上网, 在座谈中还了解到, 学生看电视了解到的体育知识一般属于新闻类与常识类体育知识, 而与人交往多了解运动技术方面的疑难问题, 属于体育理论性强的知识没有方便的地方查阅;体育专业学生对体育知识了解多是与自己专业方向有关, 是为了完成学业与配合教师上课而对书本有更大的依赖性;要求建立自己体育学习与工作网站的教职工与学生占92.3%, 认为没有必要建立自己的体育网站人数为零 (表3) 。

3 结论与建议

3.1 井冈山大学体育在线网站建设的重要性

大学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主阵地。井冈山大学体育教师为了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 自己动手制作了大量体育教学文件、多媒体课件与教学数据库参考等多方面教学资源。随着近年来网络技术在我校的蓬勃发展与我校网络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 为保证这些宝贵的数据资料有效的利用与共享, 完成信息流在我校教职工与学生等群体中的高速传递, 井冈山大学体育在线的建设工作成为首要问题。该平台建成后将具备教师备课、学生学习、教务管理、行政管理、教育装备管理、资源信息共享、内外交流、VOD、运动竞赛管理等功能。因而, 井冈山大学体育在线建设是众望所归并迫在眉睫。

3.2 井冈山大学体育在线建设的作用

(1) 网站可以促进展示内容快速更新, 紧跟体育发展步伐

计算机网络技术手段具有信息量大, 并能够实现资源共享, 对新知识、新概念可以做到快速传播, 它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大学体育知识视野。

(2) 网站学习内容制作可以形象生动, 满足学习者业余时间学习要求

过去一些晦涩难懂, 抽象枯燥, 在传统方法教学中配以示范并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讲解说明也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而网络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手段制作的课件, 集声像字画动态显示, 图文并茂, 形象生动, 让学习者容易理解与接受。

(3) 网络建立具有信息量大, 可以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网络传播知识具有速度快, 知识信息量多而不乱、广而不泛的特点。给学习者丰富的最新的知识, 有利于调动学习者渴求体育知识的欲望, 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者掌握相关知识的效率。

(4) 对教学资源的传播和再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

没有自己的网站, 我们许多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耗费心血编写的教案, 由于传播不便, 缺乏交流, 随着岁月的流逝而会被人遗失, 从某种意义上讲, 这是造成了知识和经验的浪费。采用网络技术, 教师的智慧和经验都将在制作的课件以电子技术的方式记录, 教师积累一生的教学成果, 这些课件的保存应用将成为其教学生命的延续。当后继教师使用前人的课件时, 可以深切感受和体会他们深邃的思想、丰富的经验。后继的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发展和授课对象的要求, 吸收经验, 更新完善的应用。

3.3 井冈山大学体育在线设计理念

根据大学教职工与学生的特点, 以及井冈山大学体育教学大纲培养目标的要求, 在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 教育传播学理论, 多媒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 设计出适宜于大学网络上传播, 学习和教学的教学内容。

(1) 网站必须具备个性化:

要照顾到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特点, 不同学习水平的人群都可以在平台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 并实现学习过程的自动记录功能。

(2) 网站必须具备动态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知识老化的周期日益缩短, 大学体育课程表现也很突出, 当今体育可以延伸到任何学科, 并随着竞技水平的提高, 对技术的要求及相应的裁判规则也会发生改变。因此, 在设计网络资源平台时要遵循动态设计原则, 随时更新、扩充新的知识内容, 保证其内容的先进性。

(3) 网站必须具备共享性:

网络教育最大的优势在于资源共享, 而当今各大高校因自身优势不同情况下体育资源存在着差异性, 每所高校大学体育课程各具特色和优势。为此, 在设计网络课程时要体现共享性的设计原则。

在我国, 还没有单列的大学体育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我们之所以提出并已经着手要设井冈山大学体育在线网站, 在于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期待有魄力、有能力的大学体育工作者能够站出来, 把我们的工作推向更高的层面。

参考文献

[1]马费成.信息资源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

[2]王承绪.高等教育不能回避历史——21世纪的问题[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0.

[3]李太平.信息教育论纲[J].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9, (4) :10-15.

[4]孙平, 曾晓枚.面向信息素养论纲[J].图书馆论坛, 2005, (4) :8-11.

[5]谢幼如.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上一篇:企业经营沙盘下一篇:加固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