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的激趣教学

2024-07-20

小学数学的激趣教学(精选12篇)

小学数学的激趣教学 篇1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程, 内容简单, 主要有认数、数数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如此简单的内容, 让不从事教学工作的人看来, 这没什么难教的。然而并非如此, 首先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 各方面发育都不健全, 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比较弱, 而且他们的玩心较强, 课堂上, 他们很难集中精力听讲。其次, 由于受幼儿园的环境影响, 初入一年级的学生, 因对学校生活不感兴趣, 而导致厌学。要想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 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 教师必须从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入手。因此, 教师要多渠道搜集教学资源, 设计贴近生活、趣味性强的教学活动, 使学生感到学得舒心、学得快乐。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体会谈几点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激趣方法。

一、巧设导语激发兴趣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首要环节就是导入新课, 它决定着一堂课能否上成功, 恰当的导入语言是一堂好课的基础, 它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教师要善于设计巧妙的导语, 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充满好奇, 从而使他们的思维紧随着教学思路走。如, 在进行第一册中“6的认识的”教学时, 我在计数器上连续拨上1、2、3、4、5, 边拨边让学生数, 又一个一个地拨下去, 还是边拨边让学生数, 并大声地读出来, 然后问:“5比4多几?”学生回答说:“5比4多1。”教师相机说道:“由于5比4多1, 所以5就站在4的后面了, 那么, 5的后面是几呢?”因为学生在幼儿园已经接触过了数字, 对这部分内容不太陌生, 所以, 学生齐声答道:“6。”此时教师点明课题, 并板书“6”。这样一问一答的形式, 激发了学生渴望获取新知识的强烈愿望。

二、运用教具激发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绝大多数都喜欢运用数实物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因此, 教学中教师要投其所好, 以小孩子喜欢的图案作为教具,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 在教学“得数是5的加法”时, 我先在黑板上贴了4只小白兔, 边贴边提问:“黑板上贴的是什么?有几只?”学生回答后, 板书“4”, 紧接着又贴上了1只, 问:“又跑来了几只?”学生回答后, 板书“1”, 接着问道:“一共有几只兔子?”同时用粉笔画一个圈, 把所有的兔子都圈起来。问:“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该选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学生回答:“用加法。”教师板书“+”。再用双手往一块儿合的手势指着所有的兔子问:“4+1等于几?”学生回答:“4+1等于5。”学生通过观察教具发现:求一共是多少, 就是把两个数合在一起, 应该用加法计算。再如, 教材中有这样一个例题:“有10个梨, 吃了4个、还剩几个?”在教这道题时, 我事先准备好了10张“梨”卡片并贴在黑板上, 让学生数一数黑板上有几个梨, 学生数了数, 答道:“黑板上有10个梨。”我说:“吃了4个就是去掉了4个 (同时我摘掉4张卡片) , 还剩几个呢?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回答说:“还剩6个, 用减法计算。”通过上述例子不难看出, 教具可以使抽象概念变得具体, 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且为他们打下了剖析应用题的基础。

三、利用实践活动激发兴趣

我们从事教育事业, 就必须善于研究教育对象的心理, 依据其心理特征, 投其所好, 方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好动是儿童的天性, 我们不妨抓住并利用好儿童的这一特性, 让这一特性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例如, 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的时候, 我是这样做的, 比如:4+5= () , 我先让学生用两种颜色的花, 分别摆出5个和4个, 然后再让他们数一数一共有多少花, 这时老师再告诉学生, 把两种花合在一起, 可以用算式4+5=9或5+4=9来表示。

四、采用儿歌激发兴趣

数学知识的呈现形式往往是枯燥无味的, 面对这种情况, 我们教师一定要设计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儿歌说起来朗朗上口, 也是学生较为喜欢的内容。因此, 我们要依据学生特点, 将教学内容编成儿歌。例如, 学习“认识10以内的数”时, 我运用下面的儿歌: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5像秤钩去买菜;6像哨子嘟嘟响;7像镰刀割青草;8像葫芦藤上吊;9想勺子能舀饭;10像铅笔加鸡蛋。

五、巧设练习激发兴趣

曾有一位数学家说过:“数学这一学科是如此的严肃, 最好不要失去机会, 把它弄得趣味化。”干巴巴地做数学练习, 比听数学课更乏味。因此, 我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采用充满童趣的活动来激发学生做练习的兴趣。例如, 做“10以内加减法”的练习时, 我给学生讲了这样的一个童话故事:森林里住着小兔、小狗、小猪、小马和小猴, 它们每家的大门口都挂着一个信箱, 小猴子是它们的邮递员, 可是小猴子要结婚了, 它请假准备婚事呢, 近几天不能给大家送信了。下面请同学们都来当一次“邮递员”替小猴子送信。边说边摆“信箱”, 小兔子家的信箱 (9) 、小狗家的信箱 (8) 、小猪家的信箱 (10) 、小马家的信箱 (7) 。紧接着我把带有算式的“信”发给同学们, 并要求他们“信”上算式的得数是几就投到几号“信箱”。这样的练习, 不仅强化了知识, 而且激发了学生自主参与、主动学习的兴趣。

总之, 要激发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就必须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 并依据教学内容, 去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和练习方式。

小学数学的激趣教学 篇2

一年级的小学生不论是在知识接受能力,还是自制力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提升,且具有很强的玩心,很难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讲。而通过采用动画人物、讲故事与儿歌等一些激趣方法来进行教学,可以将原本较为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转变的更加形象具体,也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激趣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科学灵活运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快速集中其课堂注意力,也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轻松的掌握更多数学知识,全面调动其数学学习兴趣,也大幅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构建更生动、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导语激趣

良好的课程导入,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F能够为下一教学环节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在教学准备设计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内容、环节的优化,还应重视导语的巧妙设计,以此来全面激发学会学习兴趣,激活、拓展其数学思维。比如,在讲解“6的认识”一课时,就可以借助计算器这一辅助教具,进行1、2、3、4、5,的连拨,并让学生跟着一起数,之后再一个个的拨下去,要求学生大声朗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5比4多几?”因为5比4多1,所以5就站在了4的后面,那么5的后面应该是几呢?在学生说出6之后,再引入本节的课题,通过这样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课程导入,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也能够获得更理想的授课效果。

二、动画人物激趣

刚步人小学的学生往往都具有较强的荣誉感,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征,结合其兴趣爱好,让其进行“熊大、熊

二、光头强”等动画人物的扮演,并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比赛,这样不仅有助于调动其学习参与热情,也有助于提升授课效率。比如,在讲解了10以内的加减法之后,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争当熊大、熊二与光头强”的比赛,让各小组之间进行计算比赛,由教师念算式,学生来抢答,抢答的又快、又对的就可以进行自己喜?g角色的表演。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出题,同学间进行抢答,这样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让其在抢答、表演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与价值,也能够让其轻松、愉快的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

三、实践活动激趣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方法之外,还应重视起对教育对象的研究,结合其认知特点与实际需求来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以此来调动其学习兴趣。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将其巧妙融入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当中。比如:在讲解10以内的加减法时,就可以尽可能多为学生设计一些实践操纵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得到准确答案,在增强兴趣与信心的同时,也加强掌握与应用。如,针对4+3=?这道题目来讲,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红粉两种不同颜色的花,让其拿出4朵红花、再拿出3朵粉花,之后再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朵化,在学生数完后,就可以高速学生这两种花的放在一起,就可以运用4+3=7和3+4=7来表示。

四、童话激趣

一年级小学生往往都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对此,教师就可以利用童话来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营造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其不再认为数学知识的学习过于枯燥无味,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对于小动物,学生对其往往都具有不可抵抗的喜爱之隋,这时,教师就可以将一些数学知识巧妙的编程一些童话故事来让学生一边玩一边学习。比如,可以选择两名学生分别扮演熊妈妈、熊宝宝,熊宝宝过生日时,熊妈妈想邀请小猴子、小兔子和小山羊到家里来为熊宝宝庆生,摘了5个苹果、4个桃子、2个梨请大家吃,在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童话情境中后,教师则可以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来让学生思考解决,这样不仅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也能够进一步锻炼、提升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生活化激趣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此,教师在设计、组织各项教学活动中,应不断加强其活动内容与实际生活间的联系,多引用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元素,以此来激发其学习兴趣,也让其在具体教学情境中,科学有效的发现、解决各类问题。比如:在讲解“应用题计算”的相关内容时,就可以创设文具购买情境,在相应图片上标注好价格信息,然后为学生布置不同的购买任务,并逐渐增加购买任务的难度,这样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参与热情,锻炼、提升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生活教学情境的创设,也能够让其真正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以及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从而在今后的学习探究活动中,能够积极主动地的配合教师,也让其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更灵活的学习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的激趣探讨 篇3

关键词:谜语故事;直观教学;实践操作;巧妙设问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358-01

小学生心理的独特特征,他们对世间一切事物都充满新奇和探究的欲望。但是他们这种对某件事物新奇的心理不会长期保持下去,需要一种长久性、弥久性的刺激,这就是小学数学的激趣,教师只有时时保持更改和更新教学手段的方式,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才会历久不衰,数学心理永远亢奋。小学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激趣方式和手段要保持日日出新、课课出新,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教学理论和教学思维的创新上下苦功夫。

一、通过谜语和故事教学激趣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乐于猜谜语,听故事,教学中如能紧密结合教材,运用谜语故事的形式组织 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例如,教师在讲第四册“小时、分、秒、的认识”时,首 先让学生猜这样一个谜语:“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却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然后 又根据书本四幅插图,编出一个小朋友是如何爱惜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故事。这样很自然地使学 生认识了钟表,小时、分、秒,同时又及时地向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学生学习情绪也自然高涨。

二、通过图示、教具,重视直观教学激趣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于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因为具体形象的东西直观 、生动、给人印象深刻。所以,现行通用教材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大量的直观图,通过具体形象的实物来说 明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数学知识。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逐步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 力,而且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讲“同样多”的概念时,先将两队小朋友进行拔河比赛的情景图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从画面的观察分析中建立起“同样多”的概念。由于学生喜欢拔河比赛之类的游戏竞赛活动,所以学习就感兴趣。在讲比多(少)应用题时,事先用白、黑纸版各剪兔子纸型 12个和7个。教学中运用教学绒板,进行贴示,从贴示中说明“白兔比黑兔多、”黑兔比白兔少“、”白兔比黑 兔多多少“、”黑兔比白兔少多少“等概念,之后又要学生依据”同样多“”多多少“”少多少“来说明图示或自己动手摆图形,这样,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不仅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了这一类应用题的有关概念和解法,而且提高了学习应用题的兴趣和爱好。

三、通过实践操作激趣

教学单凭老师讲,学生只通过一种感官来进行学习,就容易感到疲劳、厌倦,听不进、记不住,效果就差 .而通过多种感官,发挥学生好动的特点和长处,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拼一拼 、剪一剪、学生积极性就高,教学效果就好,特别是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这样作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讲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区分面积和周长,可以要学生先剪一个长方形和正 方形,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面积和周长各指的是什么。为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先让学生 用纸剪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用它量一量长方形、正方形图形的面积有多大,量一量数学书的书面有多大 .由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加实践,所以,学习兴趣很浓,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理解深刻, 记忆牢固。

四、通过满足好奇心激趣

小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是很强的。教师就要根据儿童的这一特点,采取尝试性练习的方法,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讲第九册“分数化成小数”时,先让学生用除法把4/3、7/25、1/3、 7/22化成小数,然后教师指出问题,什么样的最简分数能够化成有限小数,什么样的最简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 数?我们能不能进行除法计算,从中找出规律来呢?由于学生通过练习,急于寻找规律,学习积极性就高涨, 兴趣就大增,教师可就势引导学生观察分数化成小数的几道算式,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分数化成有限小数 的规律。

五、通过巧妙设问激趣

教学是艺术性的劳动,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恰当的姿势和手势、巧妙地设计各种启发式的问题,对于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十分注意自己的数学语言,无论在复习旧知导入新 知时,还是进行新课时,或是巩固新知时,都应注意巧妙地设计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 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例如,在讲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求相同加数的和的加法计算, 或师生进行计算比赛,从而提出教师为什么一下子能算出结果?或提出这样连加多麻烦,还有没有比较简便的 计算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要简便?当学生认识到用乘法计算简便后,老师又提出2×3 读作什么?它表示什么?3×4读作什么?表示什么,乘号前面的数是什么数?乘号后面的数是什么数?结果叫 什么?通过层层设问,就能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

小学数学的激趣教学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激趣

怎么上好六年级的数学复习课, 这是每一位毕业班数学老师都在思考的问题。对于很多数学老师更是会有这样的困惑:学生觉得知识都是学过的, 不爱听;老师觉得知识都是讲过的, 不想讲;一上复习课就是做练习, 学生不想做、质量差, 教师不想改、发脾气……于是我们听到了很多老师的怨言:“我们班上的娃娃心思都不在学习上了, 上课根本不听讲不发言”、“六年级复习课最难上”、“六下就只有做做试卷评讲一下, 不知道怎么上”等等。

可是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 小学六年级复习课承担着更重的任务: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注意知识点整理与应用的结合、解决问题策略的整理。通过复习课, 要让学生们在查漏补缺的基础上有新的收获。因此, 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积极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接下来, 我就结合我平时的教学经验谈谈在复习课当中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情境, 引发学生兴趣

《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高年级学生的活动空间有了较大的扩展, 他们逐渐关注来源于自然、社会中更为广泛的现象和问题, 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内容表现出更大的兴趣。因此我们必须要创设一个适当的复习情境让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到课堂中来。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还要注意制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重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主体地位, 利用教师自身的幽默感和学习内容的吸引力让学生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复习中来。

例如, 在复习“平面图形”知识时, 我就利用情境导入, 先用PPT给同学们出示了一幅姚明的漫画像挂图。

师:同学们, 这是老师很喜欢的一位球星, 很搞笑对不对。但怎样想办法把它挂在墙上呢?

师:如果想知道镜框 (木条或铝合金) 的长度就是求什么?想要知道配多大的玻璃就是求什么? (揭示复习知识点周长和面积)

师:看到课题, 你想到了什么?

借着这样一个复习情境, 自然而然的引导学生进入到了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复习。学生在开心一笑的同时, 感受到了原来学习平面图形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引起学生自主回忆整理知识的欲望。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 真正做到了避免复习旧知带来的疲乏感, 把课堂还给学生, 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梳理构建, 发展学习兴趣

复习课、新课和练习课是有很大区别的, 教师要避免重复机械的讲解。“梳理”就是复习课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我们要尽量让学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 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不过现在普遍存在一种复习模式是:在复习课之前, 老师往往会布置一个自主整理复习某个单元知识点的作业。但是仔细想一想, 有多少学生是真真正正的花大量的时间去梳理知识点呢?对于部分学生而言这个作业就相当于没有。那么我觉得要想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分类, 必须要给予学生明确的要求, 做到复习课前的有的放矢。

例如, 在复习“立体图形”知识时, 我就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一个课前复习作业:让学生从“我自己整理的知识点”、“我的典型错题”和“我的困惑”三个方面来整理。结果学生第二天交上来的整理结果让我大为震惊。很多同学发现自己很容易出错的地方有:圆锥的体积计算忘记乘;圆柱的表面积公式记忆比较麻烦, 对知已两个底面圆面积是否计算有一定的困惑;在解决实际体积问题时, 在把一个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的时候, 对于它们的对应关系模糊不清……

大家可以看看, 孩子们这是整理的多好啊!他们真真实实的梳理出了自己的困惑和难点, 这样老师才能真正的做到复习课上面的有的放矢。紧跟着, 我就通过小组学习和集体展示, 让全班学生相互交流和指导, 使得它们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和合作的价值, 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发挥群体协作的精神。

我们在复习课教学中应让学生亲身经历梳理、自主建构知识网络, 给予他们展示自己的时间和独立思考的空间, 使他们抱着极大的热情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这样才是一节在新课标标准下的事半功倍的数学课。

三、设计精练, 提高学习兴趣

练习的精心设计, 是为了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 对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 掌握抽象、分析、归纳、演绎和模型等思想,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现在数学复习课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让学生重复地做他们早已会做的练习题。这样的练习不仅不能发挥复习课应有的功能, 还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最后产生厌倦情绪。为了保持学生练习的兴趣, 除了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层次性和针对性之外, 一定还要注意问题的生活化和趣味化。

例如, 在复习平面图形知识时, 我出示了这样一道练习。

师:森林里住着三只小兔。一天, 他们相约到山里去采蘑菇。 (电脑演示三只小兔所走路线) 三只小兔以同样的速度同时从家里出发, 分别沿着各自的路线向山里跑去。想想看, 谁先到达终点?请大家想办法验证自己的想法。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指出:“数学来源于现实, 也必须扎根于现实, 并且应用于现实。”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领悟这个道理。因此, 出示这样一道有趣的练习是为了让学生把在课堂中学到得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从生活实践中去找到课堂内缺乏的真实感。只有这样把作业延伸到生活中去才能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保持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提高学习的兴趣。

小学写字教学的激趣方法 篇5

郭峪完小

成娟

写字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已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认识和重视,但是收效甚微,除了师资缺乏等原因以外,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学生的写字兴趣不浓。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呢?下面几种方法,求正于小学写字教学的同行。

1.故事激趣。我国古今书家留下了大量生动有趣的故事、轶闻,如《张芝临池的故事》、《欧阳询夜宿观碑》等等,充分运用这些故事穿插在日常的写字教学中,无疑对学生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2.儿歌激趣。儿歌通俗易懂,孩子们在吟诵歌唱的同时,也就牢记了靠说教很难做到的写字姿势、执笔方法、书写规则等方面的要求。如“两肩齐平坐端正,头正背直挺起胸,笔杆斜靠虎口里,一尺一拳记心中”。再如“田字格,四条边,把字写在正中间,上下左右不靠线,行列整齐一线牵。”等。

3.榜样激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写字教学中,老师首先应成为学生的榜样,老师的板书规范工整,讲究法度,学生就会心幕手追,自然要产生一种要写好字的兴趣。同时,还要为学生树立一些比较亲切容易追求的榜样,如经常奖励班级中书写水平较好的同学,激发学生想要赶上去的欲望。

4.比较激趣。有比较才鉴别。每次写字练习后,要让学生记下日期,一段时间练习后,拿现在的作业与几天前、几个星期前的作业比较,使他们看到进步。还要鼓励学生与其他同学比找出差距,树立新的奋斗目标。这样,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写字水平就会呈螺旋式不断上升的趋势。

数学教学中的激趣方法 篇6

一、情境演示法

例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我在班级讲台放上许多种商品,如书包、字典等等,在商品上贴上单价,创设良好的购物环境。学生们拿学具——模拟的人民币,根据自己的需要按商品上的单价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于是有关商品如何付钱等数学问题就随之产生。这样就把抽象的元角分知识教学融入到了生活情境中,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惊讶记忆法

惊讶是掌握知识的良好心理现象,可产生较佳的记忆效果。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字母表示数”简明易记的特点,我也模仿名师先请四名学生说出四个双数,接着问:“双数能举得完吗?”学生可能会说:“双数有许许多多,谁也不能说完。”但我却说:“能说完,法国有位数学家用短短的一句话就能说完。”这时,学生们都感到非常惊奇,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方面的知识。紧接着,我讲解这位数学家用a表示自然数,则2a就表示所有双数的方法,从而点出了字母表示数的特点,这样学生就轻而易举地掌握了知识。

三、多种感官参与法

科学研究证实,在学习时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比单一感官参与要好得多。我在教学《找规律》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活动:首先是“看一看”,出示一串有规律的彩灯图形,让学生观察,找出已有的排列规律,按着这样的规律接着画会是什么颜色的彩灯,接着让学生“说一说”,说出规律和接下来的彩灯的颜色,再让学生动手“画一画”,画出后面的彩灯。其次是“涂一涂”,教师让学生在事先准备好的学具上,把图形有规律地用不同颜色表示出来。第三是“摆一摆”,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材料摆一摆,摸索规律。第四是“听一听”,让学生通过听,找出声音表现的规律,先听老师拍手,注意听老师拍手的规律,然后学生按规律接着拍手。最后鼓励学生“说一说”,让学生说出几种事物的变化规律。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始终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乐学中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

四、形象比喻法

如:我在教学长度单位进率时,也效仿其他教师那样把米、分米、厘米、毫米比喻成祖父、父亲、儿子、孙子,特别指出厘米和米是隔了一代,所以1米等于100厘米,这样可使学生在活泼的气氛中记住长度单位及其进率。

五、语感传情法

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要简洁明快,逻辑严谨,语调、语速、语音都要得当。另外,还要加以恰当的幽默,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教学低年级的《解决问题》时,我在范读应用题过程中,就做到了声调时高时低,读关键词语时语音要重,语速要慢,通过抑扬顿挫地读,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了题意。久而久之,学生也会模仿我读题、分析题,很快就能正确地解答出来。

六、体验成功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带来的愉快是一股强大的情感力量,儿童想当一名好学生的愿望,就是依靠这个力量。”因此,数学课堂练习设计要考虑层次,尽量让每名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如:在数学课堂上,学完例题后,我根据好、中、差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而且题型由易到难,达到了课堂上让优等生吃得饱,学困生消化得了,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收获,体验到成功的愉快,品尝到学习的乐趣。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方式还有很多,我们教师要在驾驭教材的同时,博览群书,善于钻研教学艺术。同时,还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祖国的花朵培养成才,从而完成我们教师的神圣使命。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激趣乐学 篇7

一、探索教法, 激趣乐学

小学数学简单但很有趣, 一道题往往会有多种解法, 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 不管小学生采用了哪种方式, 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和表扬。同时, 教师也要认真深钻教材, 探索教法, 巧设问题, 善于启发,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看问题, 从多方面解决问题, 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还可以根据小学生喜爱新奇、争强好胜的心理, 让他们进行比赛, 看谁解决问题的方法多, 谁的方法好。当学生们面对同一个或者同一类问题找到多种解法之后, 教师要引导他们进行比较, 找到最佳的解题办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 在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时, 如果教师只是生硬地给学生灌输概念知识, 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 丧失学习的兴趣。教师不妨转变教学方式, 比如, 可以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 把前面刚学到的“求多几”的问题尝试着化解为“求少几”的问题, 学生就会比较感兴趣, 尝试着作出答案, 教师适当地进行启发和引导, 鼓励学生们进行讨论,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 就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带给他们的喜悦,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他们进一步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动手实践, 激趣乐学

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利用小学生的这个特点, 在课堂之上尽量为他们创造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 让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在他们的活动中进行, 不仅可以锻炼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 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这将会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 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 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准备好直径为3厘米、4厘米、5厘米的圆形硬纸板, 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自测量一下这三个圆的周长, 然后再提示学生们思考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同学之间可以讨论。学生们很快就会发现圆的周长是该圆本身直径的3倍多一些。最后, 经过教师的点拨, 学生很快就理解了圆周率的意义, 自己推出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三、创设情境, 激趣乐学

小学生生性好奇, 对外界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使学生在好奇心的推动下, 认真学习, 仔细研究。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能力, 通过设置悬念创设情境, 使学生产生求知欲, 从而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 教学“三角形面积”后, 教师提出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如果不等底等高是否存在“2倍”与“一半”的关系呢?然后, 根据这一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让学生在讨论中充分发展想象, 展示自己的观点, 最终得出:若等底不等高或等高不等底的三角形和平形四边形不可能存在“2倍”与“一半”的关系。

结合上面的结论, 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以下的问题:如果它们的面积和底一定时, 那么三角形的高是平行四边形的高的几倍?学生经过思考和讨论后, 对该问题就会有进一步的认识, 也会激发他们继续探索和学习的兴趣, 加深学生对三角形面积的掌握。

四、开展竞赛, 激趣乐学

例如, 在小学数学中常见的竞赛项目有口算竞赛, 可以“开火车”“夺红旗”“争冠军”“做医生”等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兴趣。同时, 对那些表现好的学生给予“鼓掌三下”, 及时地进行表演和鼓励, 课堂气氛立刻就会活跃起来, 学生们乐此不疲, 会感觉到学习是一件非常快乐, 非常有趣的事情, 就像是在做游戏一样有趣。

浅谈小学语文的激趣教学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 兴趣的培养是重要的, 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 在基础教育的启蒙阶段, 如果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将对学生长远的学习产生积极的意义。小学生的年龄小, 感性认识强, 理性认识偏弱, 或者说他们道理懂得少, 很多行为和意识都是没有经过思索的。所以, 如果我们能够通过一定的方法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主动学习, 那么学习效率会非常高。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 就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激趣教学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欢迎同行共同探讨。

一、巧设课堂导入, 通过问题设置, 吸引学生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无论什么科目, 只有老师的一腔热情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 小学语文也不例外。所以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笔者以为可以通过两个方法来迅速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一方面是设置巧妙的课堂导入。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切入点, 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唤醒小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一个巧妙的课堂导入, 可以让小学生在短时间内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跟着语文老师的思路进行思考。因此语文教师要根据每堂课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导入, 努力创设一种和当堂教学内容相联系的导入, 让学生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另一方面就是设置疑难问题, 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问题的设置也要依托教学内容来设计, 让学生能够产生丰富的联想, 就文章的主人公和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二、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 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 积极开展各种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的活动。”或许很多同行老师也都发现了, 小学生好动, 静不下来, 所以我们可以抓住他们这一年龄特点, 开展丰富有趣的语文活动。比如, 开展演讲比赛、作文比赛、班级的板报、书法比赛等, 要给小学生展现他们才华的机会。笔者曾经就使用过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通过讲故事来达到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小学生对于喜欢的事物常常表现出极大的兴致, 所以我们通过讲故事让他们能够集中精神和注意力, 激发他们在学习上的兴趣, 发挥他们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在我讲完之后, 再让其他学生来重复一遍故事的大意, 对于表达好的学生我们要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表扬, 对于表达能力一般的学生不要批评, 而是要鼓励和适当的肯定, 让他们有勇气在下一次表现得更好。在这种实践活动中, 方式和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不用拘于什么形式, 只要能够达到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就可以大胆进行尝试。

在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 我们应当注意学生之间所存在的个体差异, 我们要尊重学生之间的这种个体差异, 新课改也提倡我们如此。不要用一个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学生, 这样有失公平, 同时对学生的自信心也造成一定的打击。如何采用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总结和创新。

三、情景教学, 让语文更生动, 让学生理解得更轻松容易

俗话说“文章不是无情物”。我们的教材每一篇文章的选材都是经过了编者精心的设计, 任何一篇文章的产生, 也都经过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斗争”, 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写出来的。所以我们在语文的日常教学过程中, 可以通过设置特定的情景教学, 让学生明白作者当时创作的意图, 让小学生去体会作者当时创造的环境, 然后再通过我们老师的生动讲解, 让学生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所在, 这对于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语文的学习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 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

四、充分发挥小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 激发他们语文学习的兴趣

新课改提倡学生才是语文教学的主体, 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只是辅助作用, 负责引导和组织协调工作。确实,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 在课堂上我们也只是把课文的分析、段落的答案都直接读给学生, 让学生记录到课本上就完事了, 所以传统教学培养不出有创造性的学生, 培养不出有思想、有个性的学生。传统教育只会让学生感觉语文学起来更加枯燥和乏味, 只会让学生认为只有老师才是课堂的主宰, 学生在课堂上则是被主宰。新课改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 它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习是学生的事, 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让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获取知识。教师要改变以前自己一个人唱独角戏的形象, 要及时地和学生互动学习, 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 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教学思考和研究中来, 逐渐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 让他们体验到发现知识的成就感, 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 增强他们克服学习困难的勇气。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激趣技巧 篇9

一、运用形象直观教法激趣

小学生身心尚处于发育阶段, 他们的形象思维十分活跃, 但是自我管理能力还有待于培养。如果在教学中, 教师沿用“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 就难以使学生的注意力保持集中。而以录音播放、图画、多媒体等为辅助教学手段, 采取形象直观的方法开展教学, 就会对学生的感官起到刺激作用, 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比如, 在教学《我的家在日喀则》时, 在导入环节, 我首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爱我中华》这首歌, 然后提问学生“中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 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56”!接着我讲道:今天藏族的卓玛姑娘, 来邀请我们去她的家乡做客, 美丽的西藏位于祖国的西部, 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 同学们想去看一看吗?跟着卓玛一起来吧!多媒体精彩的画面吸引了学生, 而我通过导入语言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学习的兴趣油然而生。

二、运用相关故事讲述激趣

大多数小学生都是“故事迷”, 结合这一特点在教学中给学生讲述相关的故事, 既满足了小学生的心理需求, 也自然而然地激发了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此,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 一方面可以结合音乐的表现内容, 将其改编成故事, 以生动形象的语言给学生讲述, 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因理解而喜欢。比如, 在教学《游子吟》时, 我首先给学生讲述了“游子吟”的故事, 学生被孟郊和慈母的故事深深打动了, 接着我继续给学生们讲道:被这个故事打动的还有一位著名的作曲家, 她叫谷建芬, 为了让人们更好地表达出这种美好的亲情, 她为《游子吟》谱写了优美的旋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在故事的讲述中, 学生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教学的有效性因此而大大提升。另一方面, 还可以给学生讲述歌曲的创作背景, 比如在教学《打字机之歌》时, 介绍美国作曲家和指挥家安德森创作这首歌的背景。通过介绍创作背景, 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 提升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

三、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趣

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营造良好学习气氛, 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教学策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情境教学法日益得到教师们的关注和广泛应用。小学生活泼爱动, 喜欢模仿自己喜欢的人, 如果教师利用好这一特点, 就会为小学音乐教学注入一股活力。教师可以将音乐教学与情景表演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表演过程中增加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比如, 在教学《快乐嚓嚓嚓》时, 我给学生播放了音乐并说道:“同学们, 在这欢快的音乐中, 让我们放松心情, 舒展身体, 一起跳起来吧!”学生们兴高采烈地跳了起来, 等学生们跳完后, 我讲道:“大家跳得很好, 现在让我们把刚才跳过的舞步节奏念一下吧……”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之中, 学习不仅充满着趣味, 也成了一件很享受的事情。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十分高涨, 在学习兴趣的助力之下, 获得了十分理想的课堂学习效果。

四、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激趣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 只有在一个整洁的、优美的且富有文化气息的环境下, 才能以境怡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 教师要结合教室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喜好来布置环境, 让学生对教室产生归属感, 同时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对环境作灵活性地临时布置。比如, 在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 可以将长城、黄河、长江、国庆、航天、运动健儿手捧奖杯等爱国主题的图片悬挂在教室墙壁上,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增强学生学习国歌的兴趣。其次, 教师还要注意为学生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感受音乐课的独特魅力。比如, 在教学《小雪花》时, 师生可以自己用多种材料制作雪花, 并将其粘贴在窗玻璃上、黑板上等, 让“雪花”给课堂教学送来一缕舒缓的感觉以及一种冬天的诗意, 营造出一种具有艺术感、现场感的轻松的学习氛围。

五、组织丰富音乐活动激趣

音乐是比较容易延伸于课外的学科, 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出教学方式的灵活性, 不要将目光仅仅局限于课内的学习, 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延伸课堂, 组织开展丰富的音乐活动, 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习更加丰富的音乐知识, 提升音乐综合能力, 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对此, 教师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其一开展兴趣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可以结合学生的音乐爱好来安排活动内容, 并注重在平时的课外活动中练习, 在节目排演成熟的情况下, 将其推荐到学校大型的文艺演出中;其二, 结合当今网络发达的便利, 要求学生通过网络学习优秀的音乐作品, 并及时开展小组交流学习活动, 教师应作为活动的参与者给予学生关注和积极的评价, 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积极的作用。

六、结语

小学数学的激趣教学 篇10

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 兴趣出天才”。兴趣是学习的挚友, 是学习的原动力, 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 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该事物的奥秘。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无疑会收到良好效果。

一、充分把握学情, 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得了解学生, 因材施教, 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 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方向, 给学生以充分的尊重, 培养其学习兴趣, 教师是开拓者和创造者, 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课程要求使美术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完善自己, 在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中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 才能为自己走进新课程提供最基本的、最有力的保障。学生的基础与接受能力有高低, 因材施教, 让学生在自己的起跑线上前进, 相信自己学习美术的能力, 体会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意愿, 在许可的范围内向学生“妥协”一下, 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教师将按照新课程的要求规定不同以往的课堂教学情境, 美术教师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新寻找自己的教学方法, 美术课程新标准将成为重塑美术教师职业形象的重要依据。

二、紧密结合乡情, 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美术课, 要准备很多材料, 要购买材料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花费, 如果没有这些材料, 美术课便难以开展。为了改变现状,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 我提倡学生将乡村随处可见的材料引入课堂, 没有橡皮泥制作泥塑, 可以使用随处可得的黏土, 马铃薯、红薯同样可用;没有积木, 山上的茅草茎、竹子同样可以做造型;漫山遍野的松果、树皮、稻草, 还有鸡蛋壳、毛线、碎布、都可以用来制作手工艺品。于是美术课堂便成为学生的手工作坊, 别具一格的装饰画也应运而生。让学生把美术创作与手工劳作相结合, 调动学生的感官, 它不但要运用到美术的语言, 如观察、分析事物的色彩、形状、线条、明暗、肌理等并进行艺术抽象, 同时要考虑如何感受和了解材料的形、色、质地, 如何选择适宜的工具, 如何运用适当的方法加工制作等。学生可以完全自由地表达个性和自我想法, 从而体验创造的独特兴趣。

三、寓教学于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时仅有老师一个人说教, 学生听, 这样的课堂最不受学生欢迎。美术课一直深受学生欢迎是因为美术课“轻松”、有趣。作为一线美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让他们更喜欢上美术课, 乐于学习美术知识, 接受美的熏陶。在制作装饰画课上, 要求学生利用生活中平常的东西制作装饰画, 将闲暇时从网上收集的一些精美的装饰画, 展示给学生, 那生动的造型、漂亮的色彩, 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 那独具匠心的创意更是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受此感染, 学生也跃跃欲试, 我因势利导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构思、讨论制作的内容, 需要的材料, 然后分头行动。这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一个良好的范例, 对学生不仅具有启发、展示的作用, 更是一种学习动力的催化剂。

四、利用实地写生, 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

学习美术有很多课需要走出教室, 实地写生, 这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要想表现得真切, 学生必须有实地的体验, 认真的观察才行, 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 让他们去听、去看、去触摸、去感受, 尝试直接用色彩去表达, 去抒发。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环境是美术创作的源泉, 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进入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 改变以前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 鼓励他们组成各种采风、探究小组, 让学生们共同观察、合作探究和积累素材, 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要多带学生出去走走, 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去感受生活, 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 提高绘画能力, 自然学习兴趣就更浓了。

五、利用美术展览, 营造学生的学习氛围

由于身处乡村, 没有大型的美术馆、博物馆, 也没有专业的美术院校, 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美术作品展览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美术新课程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教学活动, 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 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使他们内在的发展需求和美术教学相吻合, 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如卡通画展览、特色手工剪纸展览、国画展览、装饰画展览等等, 看到同学和自己的作品都在展览之列, 每个学生都美滋滋的,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更为校园营造了艺术的氛围。

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美术现象, 时时给他们提供关注和参与的机会。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师将和学生一道打破课堂的沉默, 走下讲台, 走出教室, 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美术教学资源, 与学生共同观察、讨论、感受和体验。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同时也为我们广大的美术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只要我们真正走进新课程, 我们的美术教学、我们的美术教师都将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康定斯基:《论艺术里的精神》[M].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1.[1]康定斯基:《论艺术里的精神》[M].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1.

试论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激趣教学 篇11

关键词:初中数学;激趣教学;教学情境;直观教具

所谓激趣教学,指的是教师运用各种有效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从而促使学生以更加积极和主动的态度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然而,数学在很多学生心目中是一门极为抽象和复杂的学科,基本上大部分学生都有过“数学学不会”“上课听不懂”的心理,因此对数学总是提不起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烦和抵触心理。那么,我们究竟该采取怎样的教学措施来实现“激趣教学”呢?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经验,谈谈我在这方面的几点感受。

一、创设教学情境,增强数学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会被当做一种礼物来接受。”但是,数学学科因为它的复杂性和抽象性,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因此要想让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进去更是无从谈起。我认为,在数学课堂上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恰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所谓教学情境,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场景或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对优化数学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学内容时,我并没有直接给学生讲解本节内容知识点,而是对学生说:“下面,请第四排第三列的同学站起来。”这位学生站起来后用诧异的眼光看着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于是,我接着说:“现在,你能向大家说说你在咱们班所处的位置吗?其他同学也跟着思考一下。”于是,大家七嘴八舌地开始议论,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时,我顺势引入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因为学生通过刚才的讨论对本节内容有了大致了解,在学习时也更能做到入情入境,同时也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

二、利用直观教具,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教师总是用粉笔在黑板上一步一步地列举数学方法和步骤,学生则是被动地参与整个过程。这种以教师的主观意识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教学方式只会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厌倦感。因此,我们必须引进新的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对数学的印象由原来的“无趣”变为“有趣”。我认为,借助直观教具——多媒体技术,不失为实现此教育目的的一条有效途径。多媒体技术集声音、图像、图文于一身,可以把教学内容以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形象直观的方式展示出来,同时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可以有效激发學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五章“丰富的图形世界”时,我们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不同形状的图形建筑,如:上海东方明珠、南京鼓楼区,巴黎埃菲尔铁塔等等,这样,通过多媒体技术既让学生感受了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还因为给学生提供了视觉上的享受,从而引发他们的探索欲和学数学的兴趣。

三、改进评价方式,重视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传统的教学评价总是把学生分数的高低作为评价标准,它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本身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必须改进传统的评价方式,不再把学生的学习成果作为唯一评价标准,而是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如:学生的上课准备情况、课堂表现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等,当然,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尽量使用赞美性的语言,比如,你这道题的解法很独特,老师都没有想到呢?”“没关系,别着急,老师相信你可以的,来,大家鼓鼓掌!”“作业完成得不错,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等等,或者一个表示肯定意味的点头,一个关切的眼神,都能让学生感觉到我们对他们的肯定和鼓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对数学形成持续、稳定的学习兴趣。

总之,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及方法,并对这些方法和手段进行不断反思和总结,以创新研究出更多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享受到由数学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杨祥明,甘庆军.新课程理念下重构有效数学课堂的探索与尝试.江苏省教育学会,2010(10).

[2]喻平,张英伯,曹一鸣.数学教学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1).

|

浅谈数学课堂中的激趣促学 篇12

1. 故事激趣。

小学生最爱听故事, 在引入新课时, 把数学知识贯穿于故事之中, 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我在教学“末尾有零的有余数除法”时, 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 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八戒分桃’的故事。”学生们一听要讲故事, 个个兴趣盎然, 全神贯注。“一天, 八戒带着20个小猴子到花果山摘了90个桃子, 然后对小猴子说‘90个桃子, 20个人来分, 每人分4个, 剩余的就给俺老猪吧’。他怕小猴子不相信, 就列出了一道算式:90÷20=9÷2=4……1, 小猴们信以为真, 就各自拿着自己的桃子吃开了。直到悟空赶来, 才揭穿了八戒的骗局。”同学们, 你们知道聪明的悟空是怎样发现八戒的骗术吗?为了弄清这个问题, 我们来分析一下八戒列出的算式的计算过程。这样引入新课, 使学生兴趣浓郁, 注意力非常集中。

2. 猜谜激趣。

猜谜语也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游戏形式, 不仅形象生动, 而且富有兴趣。如在讲《钟面的认识》一课时, 我编了一条谜语“无腿也能走, 说话不用口, 发出命令来, 人人都遵守”。以这样的形式导入新课, 显得既新颖又别致, 又富于趣味性和吸引力。

3. 情境激趣。

在数学课堂上有意地创设特定的情境, 有助于调节课堂气氛, 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在讲授体积概念时可以这样引入:“师:同学们, 你们学过《乌鸦喝水》这篇课文吗? (这时学生会很好奇, 为什么数学老师问起语文的内容) 为什么乌鸦最后能喝到水呢?生:因为乌鸦把小石块一个个放入瓶里, 水慢慢地升高, 乌鸦就喝着水了。师:水为什么会升高呢?生:因为小石头占了水的位置。”这时教师因势利导, 再进行实物演示, 使学生带着愉快的求知心境, 通过观察透彻地理解了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4. 设疑激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循循善诱, 设置一些启迪思路的疑问,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计算》一课时, 我先出示一块用铁丝围成的长方形教具, 问:“谁能很快地算出它的周长?”学生答:“只要将铁丝拉直, 用直尺量出它的长就可以了。”接着, 我又出示了一块与教具同样大小的长方形钢板。问:“现在又怎样知道它的周长呢?”这时学生有了猜疑, 都迫不及待地期望找到答案。于是, 我顺势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动脑、动手, 最终获取了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

二、在课的进行中激趣

1. 以美激趣。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小学生尤为如此。要使课堂气氛活跃, 让学生进入课堂情境之中, 达到师生情感交融的目的, 教师应当首先进入情境, 全身心地投入, 把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传递给学生。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多表扬鼓励, 尽量做到不批评学生。课堂上教师幽默的语言、标准的普通话、生动的讲述、漂亮的板书、潇洒的粉笔字、自然的教态、得体的动作, 以及精致的教具、美丽的图案等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 使他们兴趣横生。

2. 操作激趣。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 动手操作不但可以使学生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架起桥梁, 而且适应了他们好动的特点, 使他们学习起来更有兴趣。利用数学教具进行操作实验, 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看一看、摆一摆、想一想等方式感知学习内容, 动中促思, 学中长思, 乐中成才, 使学习内容在有趣的实验中被牢牢记住。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 可让学生通过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 直观激趣。

上一篇:绿色物流系统的构建下一篇:三角变换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