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紧张因素(通用8篇)
职业紧张因素 篇1
随着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要求的提高, 使护理职业紧张感越来越大, 甚至有报道称, 护士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继教师、职业经理人的又一高压人群[1]。儿科护理人员是疲劳和慢性疲劳综合征 (CFS) 的高发人群, 在长期紧张、繁重的工作环境中, 不仅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 而且会导致护理质量下降和对服务对象的漠不关心[2]。为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 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对我市214名儿科护理人员进行了职业紧张影响因素调查, 总结及对策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市医院儿科护士214名。平均年龄27.3岁, 其中, 20岁以下60人, 21~29岁117人, 30岁以上37人;职称:护士113人, 护师101人 (主管护师40人) ;文化程度:中专79人, 大专112人, 本科23人;工作年限:2年以下59人, 3~4年111人, 5~9年26人, 10年以上18人。
1.2 方法
采取无记名问卷调查法, 问卷是在参考了相关文献后自行设计的量表。该量表内容为不同教育程度医护人员的职业紧张状况比较。问卷包括6个条目, 每个条目采用5级 (1~5级评分法, 用四川大学曾繁华等[3]制作的总体常模初分转换表根据公式T=50+10 (X±x) /S进行转换 (其中X为原始分, x为常模样本均值, S为标准差) 。
2 结果
不同受教育程度医护人员的职业紧张状况比较见表1。
3 讨论
在职业任务问卷中任务过重、角色界限不清、责任感3个子项目大专和本科学历得分明显高于中专, 说明学历高的护师在治病救人的同时还承担着许多额外的职责, 如带实习生、进行学术活动、处理医患之间的矛盾等。学历越高所承担的职责越多, 属于自己的业余时间和文化活动就越少, 导致高学历组的紧张水平较高;学历越高工作环境的分值越低说明高学历人员对自己的要求和抱负较高, 所承担的职业任务也更多, 工作环境也越好。调查显示其紧张源包括以下几个因素:
3.1 工作环境
儿科病区吵、乱、忙现象严重, 各年龄段患儿同住一个病区, 病区噪声高于其他科室。因患儿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生活用品特殊, 以及陪员多、病房物品杂乱、空气不新鲜, 加之家属紧张、烦躁、不配合, 给护理人员病房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3.2 护士的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
各医院均有严重程度不一的护理人员人身受攻击现象。儿科护理任务繁重、工作难度大、意外事件多、责任风险高、护士思想压力大;患儿表达障碍、病情变化快、技术操作难度高, 如在夜间抢救患者而未成功时, 若患者家属不能接受事实, 一时的愤怒又会向护士发泄, 护士的身心安全得不到保障。
3.3 护士职业不被重视
儿科患者季节性明显, 护士流动性强、护理队伍稳定性差、护士配备不足是各大医院的通病[4]。目前的医疗形势越来越严峻, 患者的需求不会因为护士的短缺而降低标准, 发展迅速的医学科学也不会因为护士的缺编而停止发展[5]。护士经常承担着来自患者、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如医生处方问题、药房发错药、治疗效果不好、医疗费用高等问题, 很多患者不敢对医生发泄, 而当护士去催款时则对护士发脾气甚至谩骂, 护士如果理论则可能遭到服务态度差的评价, 因此很多护士只有忍受。另外, 护士的工作得不到应有的肯定, 护士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在情感上觉得低人一等[6], 久之心理健康就成了问题。
参考文献
[1]陈杰, 孙萍, 万州.护士职业角色适应问题与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 2007, 45 (16) :139-140.
[2]姚平波, 彭娟.护患心理因素影响患儿静脉穿刺的探讨[J].医学创新研究, 2006, 3 (6) :51-52.
[3]曾繁华, 王治明, 王绵珍.成渝两地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紧张常模的分级标准及应用[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04, 22 (6) :427.
[4]高秀珍.儿科新毕业护士存在的安全护理隐患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6, 3 (2) :57-58.
[5]郭红英.助产士的心理压力与缓解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6, 3 (5) :84-85.
[6]孔喜莲.护士面临的职业压力调查与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1) :96, 115.
职业紧张研究方法综述 篇2
关键词:职业紧张;研究方法
一、职业紧张概念的定义
不同的学者对职业紧张有不同的定义,现在,职业紧张最普遍的定义是指在职业条件下,环境和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当劳动者不能完全协调好个人需求和环境压力时导致的生理、心理和行为表现。职业紧张的形成模式常用人—环境模式和工作寻求—控制模式,前者认为是劳动者和环境的不协调所致,后者强调主观需求和自我控制之间的不平衡产生职业紧张。
二、职业紧张的理论体系
对职业紧张问题, 国外学者提出了许多理论, 如:Chesney和Rosenman等人的A型行为理论,认为职业紧张与人的行为类型有关。Lazarus提出的情绪的体内平衡理论,指出了人的适应资源问题。
三、职业紧张的研究方法
各国学者对职业紧张问题日渐重视,目前国外所用的方法涉及问卷调查、生化指标测定等各方面。国内除了王重鸣修订的Cooper职业紧张量表外,还有作者用Mclean职业紧张调查表、表情量表等。
(一) 麦克林职业紧张问卷
麦克林职业紧张问卷是由Mclean教授研制。该问卷由应变能力、工作满意感和职业紧张因素三个量表组成,均按五点法赋分。
1. 应变能力表:由20个问题组成,主要询问受试者对自己能力的认识和兴趣的广泛性、反应能力等方面的问题。
2. 工作满意感量表:由15个问题组成,主要询问受试者对自己所从事工作、上级安排的工作等方面的满意感。
3. 职业紧张因素量表:由12个问题组成,主要询问受试者工作任务和职责、是否存在矛盾和角色模糊等。
(二)工作内容问卷:
该问卷由美国Karasek教授于研制,包括42个问题, 按五点法赋分,分为工作控制水平和工作心理需求。余善法等采用普通健康调查表和Mclean职业紧张调查表进行调查,发现职业紧张因素、应付能力和工作满意感对精神卫生存在着影响,其中应付能力的影响最大。[1]
(三) 职业紧张特征表
该调查表由英国曼切斯特大学Cooper教授等研制,由六部分组成:
1. 工作满意感:包括22个项目,调查受试者对工作成就和价值、工作本身等方面的满意程度,采用6级记分制。
2. 健康状况: 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包括18个项目,主要调查受试者对职业的感受和行为极其受工作紧张影响的程度;第二部分包括12个项目,主要了解受试者心身疾病发生的频度。
3. 行为方面:包括14个项目,主要调查受试者的生活态度、一般行为方式和事业抱负。
4. 对周围事件的解释:只有1个项目,用以调查受试者对自己周围所发生事件的影响能力。
5. 职业紧张来源:包括61个项目,主要调查受试者在特定时间内职业紧张的来源,这些涉及到工作本身的因素、管理角色等。
6.紧张应对方式:包括28个项目,列出了受试者在实际工作中可利用的应对策略,主要涉及到社会支持、时间的合理安排等以及应用这些策略的程度。
(四) 职业紧张量表[2]
职业紧张量表是一种从职业紧张、心理紧张反应和个体应变能力三方面测定职业调节的简明工具,用以测定环境或个体在职业调节中的特殊作用。由李健[3]率先引入国内使用。
1.职业紧张量表的组成:量表由三张问卷组成,每张问卷由数个项目构成,而每个项目又由十个条目组成,共计140个条目,每一个问题均按五点法赋分。
2.职业紧张量表的应用:通过都能获得有关产生紧张的工作任务以及相互作用方面有价值的信息。信息通过合理的解释能够帮助个体发展改变工作任务的策略,从而减轻紧张反应。
职业评价: OSI- R 可用来在一定的职业群体中识别紧张来源和紧张反应症状。为机构的设计和或职业环境管理方面作为参考。
咨询、教育和开发: OSI- R 对平衡许多有职业/个体的家庭矛盾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胡宝生,迟铁爽等人采用职业紧张量变修订版和健康调查简表对924名市区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除人为模糊外职业任务和应对资源各子项对教师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均有不同程度的作用。
目前,国内对职业紧张的研究多为现况调查和心理状况评价,缺乏职业紧张因素与健康之间因果关系的系统研究。调查研究的指标缺乏标准化常模,指标的信度和效度问题也缺乏研究资料。今后在这些方面应加大研究力度,以对工作和集中的紧张因素和职业人员的身心健康状况以及二者的关系制定出更为准确的监测和评价方法,并进一步确定和控制职业紧张因素。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在保持和促进加快方面具有更实际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余善法,谷桂珍,王志炜,等.职业紧张与精神卫生研究[J].河南医学研究,1995,4(3):214-218.
[2] Osipow SH.. Occupational S tress Inventory Revised Ed it ion ( Professional Manual ) [ M ] .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esources,Inc. 1998.
[3] 李健. 职业紧张量表( OSI- R )信度与效度验证[J] .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01, 19 (3): 23 - 24.
职业紧张因素 篇3
1 职业紧张的测试量表
1.1 职业紧张目录问卷
职业紧张量表(OSI),由OSIPOW在1981年开发,经7次修订而成。该量表包括职业任务(ORQ)、个体紧张反应(PSQ)、个体应对资源(PRQ)3个问卷,共14个子项140个条目,每个条目得分均为1~5分。李健等[4]修订了原量表中的约1/3条目,经检验修订后的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ORQ和PSQ得分越高紧张程度越高,PRQ得分越高对紧张的应变能力越高。
1.2 职业紧张指数问卷
职业紧张指数(OSI)问卷由COOPER等拟定,包括工作满意感、健康状况、行为类型、对周围事件的解释、工作压力来源、紧张应对方式。在我国经余善法等[5,6]引入并修改后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已经在多个人群中推广使用。
1.3 工作内容问卷
工作内容问卷(JCQ),由KARASEK研制,开发形成了71个条目完整专利版与27个条目共享节选版。原用于工作紧张与高血压、心脏病关系的研究,现在广泛应用于对职业人群职业紧张水平的评价。
1.4付出—回报失衡模型
付出—回报失衡模型(ERI),由SIEGRIST拟定,包括外在付出、回报(包括薪水、尊重、职业稳定性与晋升前景)、内在投入3部分。蒋宓菁等[7]发现ERI模型能较好地解释员工的职业倦怠。
1.5 Maslach职业倦怠调查普适量表
Maslach职业倦怠调查普适量表(MBI-GS)经过多次验证具有很高的信度和效度。朱伟等[8]发现MBI-GS中文版经适当修订可以应用于国内护理人群,作为测量工作倦怠比较理想的工具。
目前国内使用比较多的是由李健等、王治明等[9,10]引入的OSIPOW的OSI-R问卷,余善法等人引入的COOPER的OSI问卷。这两个问卷的共同特点是内容全面,可以对职业紧张做全面的评估。
2 资料统计方法
在职业紧张研究中,现有国内外研究采用的资料统计方法有以FoxPro、EpiData、Excel等建立数据库,以SAS、SPSS软件包进行t检验、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协方差分析、方差分析、χ2检验等分析。如高娜等[11]用EpiData 6.0录入数据,使用统计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采方差分析、t检验等数据分析方法研究护士职业紧张的影响因素;蒋立新等[12]用FOXPRO建立数据库,SPSS 10.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如F检验、χ2检验等。
3 职业紧张的危害
3.1 对医护人员生命质量的影响
高茹茹[13]研究发现,职业紧张对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均有显著的影响,职业紧张水平越高,生活质量越差;张莹等[14]调查发现,医护人员个体紧张反应与生命质量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P<0.01),紧张反应程度越高,生命质量越差;郑维国等[15]研究发现,外科医生抑郁症状发生较为突出;朱丹丹等[16]研究发现,职业紧张是影响护士月经异常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3.2 对医护人员服务质量的影响
职业紧张不仅影响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状况,而且对医疗质量、医患关系等都产生重要影响。1987年,英国国家健康保护服务系统和医护人员订立“新合同”,极大地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并严重影响了医患关系[17]。医护人员工作的直接对象是患者,医护人员如有压力、倦怠和心理健康等问题都会通过与患者多种形式的沟通接触表现出来,进而就会影响医患关系。
4 我国医护人员职业紧张的影响因素
4.1 职业角色
谢震宇等[18]通过ERI问卷分析发现,护士职业紧张程度高于其他医务人员(P<0.05),这与张莹等[14]的研究结果一致;而高茹茹[13]研究发现,不同职务医护人员职业紧张得分有差别(P<0.05),医生职业任务和个体紧张反应得分高于护士,护士的应对资源得分最低。
4.2 工作负荷
谢震宇等[18]通过工作内容问卷分析,倒班作业的医务人员职业紧张程度高于不需要倒班的医务人员(P<0.05);高茹茹[13]研究发现,不同科室医护人员的职业紧张得分有差别(P<0.05),儿科和急诊科医护人员职业任务得分最高,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个体紧张反应得分最高,应对资源得分最低。
4.3 医院等级
朱陶等[19]研究发现,三甲医院工作紧张水平较高,医务人员的个体紧张反应强烈;高娜等[11]通过情绪耗竭问卷发现,情绪耗竭发生率三级医院为32.5%,二级医院为24.9%,一级医院为15.3%,医院级别越高,情绪耗竭越严重;谢震宇等[18]通过ERI问卷分析,二级与三级医院医务人员职业紧张程度高于一级医院医务人员(P<0.05)。
4.4 文化程度
高茹茹[13]研究显示,不同学历组医护人员职业紧张得分有差异(P<0.05),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者职业任务和个体紧张反应得分最高;邸丽花等[20]发现,学历越高,职业任务越重,个体紧张反应越强烈;孙葵等[21]通过调查发现,学历越高失衡感越强,失衡感最强的是博士学历者[(1.79±0.75)分],其原因是高学历医护人员对自己的要求较高,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和职责也更多,属于自己的业余时间和文化活动较少,导致高学历组的紧张水平较高。
4.5 性别差异
高茹茹[13]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医护人员的职业任务、个体紧张反应得分有差别(P<0.05),男性高于女性;张莹等[14]研究发现,女性在心理紧张反应方面得分明显高于男性(t=2.74,P=0.006),这与沈艳红等[22]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虽然不同学者所得结果各异,但也说明性别差异确实是我国医护人员职业紧张的影响因素之一。
4.6 年龄差异
年龄差异是职业紧张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高茹茹[13]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组医护人员职业紧张得分有差别(P<0.05),30~40岁年龄组的职业任务得分最高,个体紧张反应得分也最高;50岁以上年龄组医护人员应对资源得分最高,个体紧张反应得分最低。张莹等[14]通过研究发现,≤35岁医护人员在心理、业务技术、人际关系、躯体4方面紧张反应较>35岁人群强烈(F=8.12,P<0.001;F=5.26,P=0.006;F=8.01,P<0.001;F=4.57,P=0.011)。
4.7 家庭收入
谢震宇等[18]通过工作内容问卷分析发现,医务人员家庭人均月收入<1 000元人民币与1 000~3 000元人民币的职业紧张程度高于>3 000元人民币者(P<0.05),ERI问卷分析,家庭人均月收入<1 000元人民币者职业紧张程度高于>3 000元人民币者(P<0.05);孙葵等[21]通过调查发现,随着收入水平升高,医生工作付出—回报失衡感递减,其中以月均收入≤2 000元者[(1.61±0.87)分]失衡感最强,月均收入≥5 001元者[(1.40±0.56)分]失衡感最低。
5 结语
我国医护人员的职业紧张水平相对较高,这不仅影响了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其导致的医疗质量的下降更给社会带来了巨大损失。呼吁医院管理者对医护人员的职业紧张现状给予重视,针对容易引起医护人员职业紧张的因素逐一突破,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职业紧张的发生,提高医护人员的心理生理健康水平,以保证医护人员的生命质量和医疗服务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作者声明
职业紧张因素 篇4
关键词:职业,紧张症,因素分析,学生保健服务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工作节奏的日益加快,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职业紧张越来越多地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职业紧张( occupational stress)是指劳动者的能力、劳动需求、个体资源不能满足工作任务要求时所表现出来的有害的生理和心理反应[1]。职业紧张是抑郁症的重要危险因素[2]。有研究表明,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人患癌症、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肌肉骨骼问题及阳痿、月经失调等疾病的危险性明显增加,从而导致工作缺勤率增加,劳动效率降低,甚至导致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3]。中小学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普遍承受着较为严重的职业压力。我们旨在通过调查分析,了解该地区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紧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的多阶段抽样方法,按市、区、乡、村四级抽取10所中小学校,选择有1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在职任课教师,共调查教师670人,回收问卷621份,回收率92.7%,其中有效问卷604份,有效率97.3%。
1.2 方法
问卷采用被广泛使用的职业紧张量表(Occupational StressInventory Revised,OSI-R)[4,5],该量表包括3 个分量表,即职业任务问卷(Occupational Role Questionnaire,ORQ )、个体紧张反应问卷(Personal Strain Questionnaire,PSQ) 和个体应对资源问卷(Personal Resource Questionnaire,PRQ)。其中, 职业任务包括任务过重(RO)、任务不适(RI)、任务模糊(RA)、任务界限(RB)、责任感(R)、 工作环境(PE) 6个子项;个体紧张反应包括业务紧张反应(VS)、心理紧张反应(PSY)、人际关系紧张反应(IS)和躯体紧张反应(PHS) 4个子项;个体应对资源包括休闲(RE)、自我保健(SC)、社会支持(SS)和理性处事(RC) 4 个子项。每道题目的答案依程度分为5级,如“没有”、“较少有”、“有时有”、“较多有”、“经常有”,按Likert’s五点法赋分,ORQ和PSQ量表分数越高,表明职业紧张越严重;PRQ量表得分越高,表明个体应对资源越充分。将OSI-R得分做线性转换,转换成均数为50,标准差为10的t值,再对个体的职业紧张水平进行量化评价。ORQ和PSQ得分t分≥70分为高度职业紧张、紧张反应;60~69分为中度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 40~59分为适度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处于正常范围; < 40分为相对缺乏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PRQ得分t分<30分为高度缺乏应对资源; 30~39分为中度缺乏应对资源; 40~59分者具有适度的应对资源,属于正常范围;≥60分者表明有很强的应对资源。
1.3 质量控制
为保证调查的顺利开展和调查的质量,对调查的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调查的设计、调查员的选择和培训、资料的收集和核查、资料的整理和录入等。
1.4 统计学处理
用EpiData3.0 建立数据库,采用双录入的方式对资料进行录入,核查无误后,以SPSS 12.0 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的统计分析方法,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调查教师604人,年龄在20~60岁之间,平均年龄(36.6±8.4)岁,平均教龄(14.4±9.4)年。其中男性196人 (32.5%),平均年龄(37.9±8.8)岁;女性408人(67.5%),平均年龄(35.9±8.2)岁。小学教师197人(32.6%),初中教师141人(23.3%),高中教师266人(44.1%)。教师每天平均工作(8.9±1.5) h,每周平均工作(5.3±0.9) d, 每周平均上课节数为(13.5±4.9)节。
2.2 OSI-R量表得分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ORQ、PSQ和PRQ总体得分情况,见表1。与杨新伟[6]制订的职业紧张常模对比看出,ORQ的均数高于常模的26.6分,PSQ的均数高于常模的20.1分,PRQ的均数低于常模的6.6分。通过将得分转换为t值,得出604名教师职业任务、个体紧张反应和个体应对资源的总体情况为:职业任务总分为中度以上紧张的占48.8%,有62.1%的教师感到明显的任务过重;个体紧张反应问卷中,12.9%的教师有高度紧张反应,44.0 %的教师有中度的紧张反应;个体应对资源方面,总分在正常范围的占71.0%。
2.3 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教师职业紧张的比较
男教师较女教师在职业任务方面的压力更大,在个体紧张反应与个体应对资源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39岁与40~49岁的教师职业任务过重,不同年龄教师的个体紧张反应与个体应对资源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0 a教龄的教师职业任务最重,不同教龄的个体紧张反应和个体应对资源差异有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教师是否兼任班主任在个体紧张反应及个体应对资源方面的总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职称越高的教师,职业任务越多,拥有的应对资源也更好,个体紧张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教师在个体紧张反应得分项目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学历的教师在职业任务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学历的逐渐升高其职业任务压力也随之增加。不同级别学校的教师在个体紧张反应、个体应对资源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区级和村级的工作环境不良,以村级最为明显;个体紧张反应由强到弱依次为村级、乡级、区级、市级。个体应对资源方面市级学校的教师分值最高,在休闲、自我保健和社会支持方面都有着较强的应对资源。见表2。
注:经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aP<0.05,bP<0.01。ORQ—职业任务问卷;PSQ—个体紧张反应问卷;PRQ—个体应对资源问卷。
2.4 中小学教师个体紧张反应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教师的基本特征、ORQ和PRQ各分项目得分为自变量,以PSQ总分及各分项目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紧张反应的影响因素。对604名教师的个人紧张反应的影响因素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筛选变量,引入变量水准α=0. 05。分析结果为:任务过重、任务界限不清、责任过重和工作环境不良都会增强教师的个体紧张反应,理性处事可降低紧张反应。不同学校级别和不同年级对教师的个人紧张反应也有一定影响。见表3。
3 讨 论
通过与职业紧张常模的比较得出,该地区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紧张水平高于总体职业的常模水平。被调查的中小学教师平均每周工作5.5 d,每天平均工作时间超过近9 h,工作时间的延长直接表明了教师的职业任务较重。
男教师的职业紧张反应较女教师强,这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7,8],男教师的事业心和竞争意识较强,工作投入多,所以承担的职业任务也相对多。不同年龄和教龄的教师在职业任务、个体紧张反应及个体应对资源方面均有差异。这与参加工作年限较短,业务工作相对不熟练有关。40岁以上和教龄20 a以上的教师有较好的个体应对资源,丰富的社会阅历也使他们的理性处事更好。随着教师学历的升高其职业任务压力也随之增加,这与学历高的教师往往是单位的业务骨干,在工作中承担的任务重、责任大以及自我要求严格等因素有关[7,8];也与他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多有关。职称越高,职业任务越多,较善于处理工作和业余生活的关系,能更多地参与自我保健活动。班主任和毕业班教师的职业任务更多,班主任除了教学任务外,还要负责班级学生的管理,职业紧张更强。随着教学年级的升高,教师的个体紧张反应增强,以高中教师为最强。这主要与年级的升高,教学任务增多、难度增大有关。市级学校教师感到的职业任务方面的压力最大,市级学校拥有的教学资源多,学生人数也多,职业竞争更激烈,职业紧张也更严重。兼任班主任的教师在个体紧张方面也较非班主任更强一些。通过分析得出,任务过重、任务界限不清、责任过重和工作环境不良都会增强教师的个体紧张反应,可通过减少教师职业任务,改善工作条件和提高个人应对资源的方法来预防和控制职业紧张,建议在教师培养和教育管理过程中采取一系列对策和措施,对教师增强社会支持,尽可能降低教师的职业紧张程度。
参考文献
[1]李志新,刘兆炜.职业紧张与健康的研究现状[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7,23(3):301-303.
[2]吴建华,沈文荣,刘淮玉,等.教师职业紧张与抑郁症关系的探讨[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6,12(5):331-332.
[3]刘宝英,张文昌,黄慧玲,等.职业紧张因素与冠心病关系的多因素研究[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999;12(2):78-81.
[4]余善法,张锐.职业紧张测试指标试用结果分析[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1997,2:96-97
[5]李健.中小学教师职业紧张与紧张反应的研究[D].成都.华西医科大学,2000.
[6]杨新伟.职业紧张模式、常模及其应用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4.
[7]王颖,李鲜丽.和平区中小学教师职业紧张状况调查研究[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4):108-110.
职业紧张因素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3年8月~2008年8月新聘任毕业护士共46名,大专学历14名,中专学历32名,46人其中8人是助产专业毕业。均通过严格的岗前培训后,进入各科临床护理轮转实习,实习前,护理部根据其理想和兴趣爱好,有意安排他们在相应科室实习时间的长短,其中,在46名新毕业的护士中34人,此前理想的专科护理是以后从事妇产科护理,认为:女孩子比较适宜在妇产科工作。妇产科住院人群相对健康,无繁杂的传染病患者。
1.2 方法
46人全部进行产科轮转,进入产科轮转前一般都在内、外、五官、急诊、手术室等相关科室已进行过轮转。在妇产科,12人轮转2个月,16人轮转3个月,10人轮转6个月,8人助产士轮转1年。轮转后科室进行实习鉴定,同时进行调查和有效的心理沟通。
2 结果
在产科实习的46人护士中,不管此前理想所从事的是否是妇产科临床护理工作,无一例外地表示以后不希望从事产科临床护理包括助产士专业,46人中,原来34人有从事产科临床护理愿望者的中,仅有6例表示只愿意从事妇科临床护理工作,仅占13%。大多通过各个科室临床护理实践工作的轮转后表示,妇产科是最难做的临床护理工作,做好就更加不容易。其中21人希望从事五官科临床护理,占45.6%;13人希望从事外科临床护理,占28%;4人希望以后从事内科临床护理,占8.6%;2人表示希望从事手术室护理,占4.3%。最终只能指令性地把各方面综合素质强的新护士或助产士分派在妇产科担任产科临床的病房护理和产房助产工作。
3 结论
从调查结果显示,妇产科护理人力资源的发展和壮大将受到严重威胁,可以肯定的是,造成这些后果的原因与产科产妇及家属对住院分娩的质量要求日益增高以及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产科医疗纠纷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使产科护理职业紧张感越来越高有关,繁重的工作使护理人员成为疲劳及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高发人群,个体的职业紧张水平越高,其疲劳感就越重[3];导致对产科护理工作的厌恶感,尤其是现代年轻的护士们生活年代优越,本身是自己家庭的宠儿,任性、怕吃苦,再加上产科护理职业本身职业暴露几率发生相对较高。因此,产科护理人力资源日趋紧张。积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缓解护士疲劳水平,加强职业素养训练,丰富和壮大产科护理队伍,已是目前产科护理领域迫不及待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4 讨论
由上述资料可见,产科护理人力资源的现状为人才匮乏。其突出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产科劳动强度过大
有关资料显示,很多医院,不管是二级或者三级医院,床位与护士比例根本达不到医院质量管理要求1∶0.4的比例[4],特别是民营医院尤为明显,因为绝大多数医院均靠效益生存,大量压缩护理人员的数量,以降低成本。而产科又是非常特殊的科室,每位住院产妇分娩后转变成母子二人,并且对新生儿的护理从时间上耗时多,从护理项目上也较繁杂,从技术含量上要求也较高,产科病房床位与护理人员理想的比例应达到1∶0.8才能够满足产科病房的护理需求。再者,产房助产人员的每一次正常的接产都等于一次成功的抢救,体力大量透支,因为关系到母子两条生命的健康安全,这既是职业使命又是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压力所要求达到的工作目标。所以,随着每一个新生命的到来,助产人员往往心理高度紧张,就像接受一次自身生命的洗礼和重生。
4.2 护理人员的年龄阶层的因素
现代年轻护士不管从时代、家庭、社会等方面还是从个人生活、成长经历方面,都很难经受得起现在医院工作环境的磨练。对待住院患者如此复杂的群体,能否适应目前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工作,对每一位现代护理人,尤其是产科护理人都是一种极大的挑战。所以,也不难理解现代护理人思想上的复杂变化和心理压力是难免的[5]。
4.3 应对措施
目前产科护理人力资源渐趋匮乏,作为阅历相对资深的产科工作者,一定要加强对年轻一代关联教育和人生价值观的培养。尽量给年轻一代的产科护理工作者创造有利条件和良好的工作氛围。善于发现她们的优点,在工作中多鼓励多帮助,也像对产妇那样人性化地对待我们年轻的一代。让她们对工作有信心、有勇气,敢于承担。培养她们吃苦耐劳、善待他人等于善待自己的行业道德规范,使产科护理队伍长盛不衰。
就目前的产科护理现状,也希望医院各级领导,关心护士的疾苦,重视产科护理人才培养,为她们的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和良好的待遇,使她们能够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充沛的工作精力,为广大产妇和新生儿服好务,同时也能保证自身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这也是人类繁衍和关系到生殖健康的千年大计。
产科的风险不单是当前的医疗护理风险引起的医患纠纷,职业暴露风险也不容忽视[6],这也是不少年轻护理工作者所担心的重大问题。应加强劳动保护,防止职业暴露。要对年轻的产科护理人员加强培训和指导。工作中要胆大心细,避免发生差错事故,才能充分保证患者及自身的安全。所以,一旦从事产科的护理人员不再出现或者很少出现一系列的负面影响,那么从各方面就能吸引年轻一代乐于在产科工作,让她们能感受到在产科面对每一条新生命的到来的工作是快乐的,从而每天以快乐的情绪对待每一位产妇及家属,促进医患和谐,避免医患纠纷所带来的压力,形成良好的医护患之间的氛围,以消除工作紧张所带来的不良情绪[7]。
参考文献
[1]李卫敏.产科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改进与体会[J].护理学报, 2009, 16 (8) :63-64.
[2]韩桂花, 沈丽芳, 兰晓红.产科护理工作的安全问题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9, 17 (3) :78-79.
[3]林小容.人力资源重组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现代临床护理, 2006, 5 (4) :30-31.
[4]言兰枝, 梁艳妮.护理职业紧张与疲劳的相关性[J].医药月刊, 2007, 4 (10) :90-91.
[5]杨新伟, 王治明, 王绵珍.对妇产科护理职业紧张因素的探索[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 6 (8) :32-35.
职业紧张因素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于2013年3月至8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根据新疆区域及经济水平的特点,在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哈密地区选取大、中、小学不同层次教师6 600名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每所大学抽取130人,中小学校按重点与普通学校1∶1的比例构成。调查回收符合要求问卷5 807份,有效率为87.98%。调查对象来自65所中小学和10所大学,其中小学1 510名,初中1 815名,高中1 308名,大学1 174名。男性1 458名,女性4 349名; 汉族4 410名,维吾尔族676名,哈萨克族320名,其他民族400名,缺失1名。年龄在19~60岁之间,平均( 37.23±7.87) 岁; 教龄在1 ~38 a之间,平均教龄( 14.62±4.65) 岁。
1.2方法采用应激相关工作分析工具( Instrumentzur streβbezogenen Ttigkeitsanalyse,ISTA 6. 0) 。该问卷是由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心理学家建立的一套从工作任务的角度分析出发应用于评价职业应激因素的分析方法,该量表6.0版在国外已经被较多地运用于评价脑力劳动人群的应激因素[5]。在国内,连玉龙等[6]经作者同意首次引进开发,利用Cronbachα系数对ISTA 6.0进行信度检验,利用Lisrel 8.70对ISTA 6.0进行结构效度分析,结果发现ISTA 6.0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测量的标准( Cronbachα>0.7) ,适用于进行相关紧张因素的测量[7]。该问卷共反映3个方面的问 题: 调节需求 ( regulation requirements,RR) 、调节可能性( regulation possibilities,RP ) 、调节问题( regulation problems,RPS) ,共有17个子项目组成,每个项目又由相应的条目组成,共95个条目。各条目采取5等级评定,1~5等级分别表示“没有”“较少有”“有时有”“较常有”“经常有”。部分条目因内容不同描述词略有不同,但意义相似,并均采用反向计分。各条目得分相加取其平均数为项目均分。所有项目总均分经过加权计算得出,得分越高,提示该因素对教师产生职业紧张的影响越大[7]。
1.3统计分析资料用Epi Data 3.0数据录入软件进行双录入,并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检验水准α = 0.05。
2 结果
2.1不同层次教师工作紧张应激因素比较由表1可见,除变化性和不合理体位要求维度外,不同层次教师在工作紧张( ISTA6.0) 其余15个子项目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 。环境紧张和任务危险性维度小学教师得分最高( P值均<0.01) ; 交流的可能性维度初中教师得分最高( P<0.01) ; 合作的需求程度、任务不确定性、工作组织问题、注意力需求、时间压力等维度高中教师得分最高( P值均<0.01) ; 复杂性、任务控制、参与、时间控制、合作的可能性、工作干扰以及合作的紧密性维度,大学教师得分最高( P值均<0.01) 。
注: 小学与初中比较,AP<0.01; 小学与高中比较,BP<0.01; 小学与大学比较,CP<0.01; 初中与高中比较,DP<0.01; 初中与大学比较,EP<0.01; 高中与大学比较,FP<0.01。
2.2教师工作紧张因素多元回归分析以性别( 1 =男性,2 =女性) 、民族( 1 =汉族,2 = 少数民族) 、婚姻( 1= 未婚,2 = 已婚) 、学历( 1 = 本科及以下,2 = 研究生) 、教龄( 1 = <10 a,2 = 10~20 a,3 = >20 a) 、月收入( 1 = <3 000元,2 = 3 000 ~ 5 000元,3 = >5 000元) 、职称( 1 =初级,2 =中级,3 =高级) 为自变量,以紧张相关工作分析ISTA 6.0量表各项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教龄、学历是影响教师工作紧张应激因素结果最多的变量,其次为性别、民族,再次为婚姻、月收入。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不同层次教师职业紧张因素各不相同,可能因为小学教师面对的都是12岁以下的儿童,学习、生活习惯以及行为养成等亟待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导致小学教师承受较重的任务、体验着更高的环境紧张因素。初中生处于迅速发育的高峰期,也正值逆反的青春期。这个时间段的孩子面临成熟与幼稚、要求独立与心理依赖、心理闭锁与渴求理解等各方面的矛盾以及身心发展不平衡的冲突[8],使得初中教师承受较高的交流方面的职业紧张因素。高中教师承担着改变千万家庭和莘莘学子命运的高考重任,主要紧张因素是合作的需求程度、任务不确定性、工作组织问题、注意力需求、时间压力等。由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大学,科研目标越来越高,教学任务越来越重,评价的标准越来越细,人力资源流动及内部机构的革新等因素,使得大学教师体验到的工作压力,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大大超过了以往[9],由此较多承载着复杂性、任务控制、参与、时间控制、合作的可能性、工作干扰、合作的紧密性等紧张因素。各层次教师在不合理体位要求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实际情况比较相符合,因为各层次教师授课大多以站姿的方式为主,所以体位要求不存在太大差别。
注: * P<0.05,**P<0.01。
医生焦虑与职业紧张的关系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11年10—11月随机抽取辽宁省某市4所综合医院工作1年以上的540名医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完成有效问卷492名,有效回收率为91.1%。
1.2 方法
1.2.1 一般情况调查
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已婚/单身),职务(医生/科主任),每周工作时间(≤40 h/>40 h)。
1.2.2 焦虑的测量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6](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SAS由20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按1~4级评分。将20个条目得分相加得粗分,粗分乘以1.25得标准分。本研究中该量表的 Cronbach’s α 系数为0.893。
1.2.3 职业紧张的测量
采用工作内容问卷(Job Content Questionnaire, JCQ)及付出—回报失衡问卷(Effort-Reward Imbalance Questionnaire, ERI)测量职业紧张[7]。JCQ共包括22个条目,评定技术自主(6个条目)、决策自主(3个条目)、心理要求(5个条目)、上级支持(4个条目)和同事支持(4个条目)5个维度。ERI 包括23个条目,由 3个维度构成:外在付出(6个条目)、回报(11个条目)、内在投入(6个条目)。本研究中,JCQ量表的 Cronbach's α系数为0.831。ERI量表的 Cronbach's α系数为0.903。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医生焦虑的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医生焦虑与职业紧张的关系。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492名医生焦虑分值为46.35±10.69。平均年龄为(40.3±8.9)岁;其中男性232人,占47.2%;女性260人,占52.8%。已婚343人,占69.7%。担任科主任40人,占8.1%。每周工作时间>40 h有257人,占52.3%。
2.2 医生焦虑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男医生焦虑总得分为46.57±12.54,女医生为47.03±8.9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及每周工作时间比较,焦虑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其中≤30岁组及每周工作时间>40 h的医生焦虑分值较高。见表1。
注:各年龄组比较,P<0.05;每周工作时间比较,P<0.01。
2.3 医生焦虑与职业紧张关系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按照多元线性回归标准化系数的顺序,调整年龄、性别、婚姻状况、职务及每周工作时间后,回报、外在付出、心理要求、同事支持及技术自主与医生焦虑密切相关(P<0.05)。见表2。
注:aP<0.05,bP<0.01。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辽宁省某市医生焦虑分值为46.35±10.69,高于其他医院医生的焦虑分值[8,9],表明辽宁省某市医生发生焦虑的危险性较高,应当引起医院管理部门的关注。另外。本研究中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被调查的医生中,≤30岁组、未婚及每周工作时间>40 h的医生焦虑分值较高,这是因为此年龄段正处于事业的起步期,对事业的期望较高,导致工作上的付出增加;婚姻关系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在和谐的婚姻关系中,配偶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支持。工作负荷过大及情感上的孤独感,加上工作时间过长、因此更容易导致的心理问题。建议医院管理者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特别要关注青年医生的焦虑症状,减少工作负荷,使青年医生处于良好的工作环境中。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回报和外在付出为医生焦虑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说明医生回报越小及外在付出越大时,焦虑症状越明显。原因是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模式的转变,社会对医生的工作要求也随之增加,使得医生必须不断学习及更新专业知识及技术,医疗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医生工作的高技术、高付出及高风险性,使其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同时医生的福利待遇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当医生所付出的精力和投入与回报之间不平衡时,就容易造成焦虑的发生。同时研究发现,心理要求、同事支持和技术自主与焦虑密切相关。说明心理要求越低,人际关系、个人独立性及参与决策的程度越低,越容易增加焦虑的发生。
因此,管理者应该合理降低医生的工作强度及工作量,建立合理的报酬激励措施,经常举办心理学知识(包括焦虑)讲座,在医生中普及基本的心理学知识以加强医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医院管理者应该尽量给医生更多的工作自主权,从而有效地降低医生职业紧张,减少焦虑的发生。
摘要:目的 探讨医生焦虑与职业紧张的关系,降低医生焦虑程度,提高其生命质量。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11年11—12月随机抽取辽宁省某市4所综合医院的540名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量焦虑,工作内容问卷(JCQ)及付出-回报失衡问卷(ERI)测量职业紧张,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医生焦虑与职业紧张的关系。结果 该市医生焦虑总分为46.35±10.69。按照多元线性回归标准化系数的顺序,调整年龄、性别、婚姻状况、职务及每周工作时间后,回报(β=-0.201)、外在付出(β=0.169)、心理要求(β=0.143)、同事支持(β=0.115)及技术自主(β=-0.098)与医生焦虑密切相关。结论 医生职业紧张对焦虑有预测作用。应降低职业紧张,保护和增进医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关键词:焦虑,职业紧张,医生
参考文献
[1]Tone A.Looking to the past:history,psychiatry,and anxiety[J].CanJ Psychiatry,2005,50:373-380.
[2]梁接顺,张新龙.努力提高医疗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7,27(4):277-278.
[3]尹文强,王振东,范艳存,等.医生工作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24(3):184-187.
[4]Wang JN,Sun W,Chi TS,et al.Prevalence and associated factors of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Chinese doctors:a cross-sectional survey[J].Int Arch Occup Environ Health,2010,83:905-911.
[5]Sun W,Fu J,Chang Y,et al.Epidemiological study on risk factors foranxiety disorder among Chinese doctors[J].J Occup Health,2012,54:1-8.
[6]何假,陆英智,成义仁,等.神经精神病学辞典[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231-262.
[7]杨文杰,李健.工作场所中社会心理因素的测量-两种职业紧张检测模式的应用[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4,22(6):422-426.
[8]韩一芃,王申奇,吴佳俊,等.上海市杨浦区不同等级公立医院医师焦虑状况和压力来源调查[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0(4):455-458.
职业紧张对男女生殖系统的影响 篇8
1 影响机制
1.1 职业紧张对血清抗氧化酶的影响
人体在一生中都会有氧自由基的形成,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被氧自由基破坏,在细胞老化的同时还降低了机体的免疫能力、机体的神经反射能力、机体的运动能力等最终导致疾病。抗氧化物酶是人体防御内外环境中氧自由基损伤的重要酶,是细胞抵抗氧化攻击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其中机体抗氧化的能力越强,人体越健康,生命越长。
职业紧张又称职业压力或工作压力,紧张的压力不断的蓄积积累,逐渐增大,体内氧自由基堆积。自由基的产生与清除能力紊乱,会对机体产生强烈损伤,影响身心健康[3]。国外学者认为,活性氧在较高压力环境中可活动加剧,加速细胞老化。研究表明,职业紧张随着血清中抗氧化物酶活力的变化而变化。紧张压力可导致血清中抗氧化物酶活力下降,而机体的免疫状态良好能应对机体的抗氧化反应,从而进一步证实了国内外学者的观点[4]。
1.2 职业紧张对激素水平的影响
有学者报道,心情抑郁有增加POF(特发性卵巢早衰)的发病危险,这是因为长期在情绪不稳、心情抑郁、烦恼等不良情绪困扰和刺激下,不仅可以在下丘脑水平影响垂体-卵巢轴,还可以直接影响卵巢功能,直接表现为下丘脑、垂体的亢奋,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激素(LH)的升高、卵巢分泌功能的异常,内分泌激素的紊乱,改变了月经周期,最后发展成为闭经,严重者以致发生POF。同时,POF患者容易有职业紧张导致的情绪障碍,POF与职业紧张相关联。潜在卵巢功能较差,我们临床上可见POF的病例。国外亦有研究报道,体内有较高水平的卵泡FSH和较低水平的雌二醇正是情感遭受打击的女性的良好反应;而高水平的FSH和低水平雌二醇可使妇女月经量减少,最终发展成为POF[5,6]。油田野外作业工人是一类特殊的职业人群,常年露天作业,工作环境恶劣,工作强度大,因长期过度的工作压力而引发职业紧张。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可使机体引起一系列的神经内分泌过程的变化,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轴)和交感神经系统(SNS),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引起生理、生化反应[7]。有研究表明,职业紧张使狱警神经递质水平发生改变,神经递质在职业紧张的发生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8]。
2 职业紧张对两性生殖健康的影响
2.1 对女性生殖健康的影响
职业紧张引起的功能性紊乱[9]、内分泌功能紊乱、排卵问题主要是由精神过度紧张导致,造成的“妊娠难题”,尤其是当今社会女性,工作生活劳累,压力大,下丘脑以及垂体、卵巢的功能被大脑皮层抑制,卵巢不排卵,月经就会紊乱。文献[10]报道,胚胎停育组妇女面临的职业压力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做好女职工的健康促进工作要重点针对以下几种工种:医护人员、化学工业、制药行业及实验室人员、纺织女工、操作电脑者、司售人员、商厦营业员以及飞机乘务员[11]。职业紧张及设备的噪声可造成口腔医师听力损伤[12]。外科医生工作时间长、发生责任事故时负性情绪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工作角色、工作前景、行为方式、工作单调性、年龄和工作危险[13]。
应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生殖健康调查表等对福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519名女护士的职业紧张、月经情况及其他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519名护士中,月经总异常率为63.0%。低职称及非正式在编组的月经异常率较高;未婚和已婚护士的月经异常组职业紧张程度均高于月经正常组,未婚和已婚护士高职业紧张组月经异常率均高于低职业紧张组[14,15]。提示护工能力越差,工作越枯燥,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含量越高[16]。
乳腺增生症的发生与职业紧张有明显的关系:参加体检的20所小学337名女教师中单侧乳腺增生占22.3%,双侧乳腺增生占22.8%,总阳性率较高,为45.1%;30、40岁组的女教师患病率高,年龄不同导致存在差异[17]。
2.2 对男性生殖健康的影响
公交司机由于道路情况多变,为了乘客的安全,须高度警惕,精神紧张,道路噪声和发动设备的长期持续刺激损伤耳蜗听觉系统;大脑皮质失衡,导致兴奋和抑制紊乱;长期被动座位,使静脉曲张,还可使机体出现内分泌紊乱等,降低男性的性功能,造成生殖功能损伤[18]。
男性由于特殊的社会属性,在其面对多种压力的时候,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和生理反应,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学说的提出,为揭开不良应激状态造成男性生殖系统生理病理反应提供了契机。研究证明,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精神心理因素,主要是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的作用。相关的研究也表明,垂体泌乳素分泌也对男性生殖有影响,情绪不良,激素水平高,造成男性性欲下降或者不育。而有研究表明,男性医务工作者长期处于职业紧张状态,对其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19]。也有研究显示,男护士职业紧张度与血清抗氧化物酶有一定的相关性[20]。
对生殖系统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3个途径发挥作用:一是直接作用于睾丸的生精上皮,生精细胞直接影响精子的生成;二是通过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作用和破坏,使性激素平衡紊乱,而间接影响精子的生成;三是作用于附属器官,影响精子的成熟和精液的质量。男性生殖系统的内分泌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由下丘脑、垂体、睾丸组成,形成一个功能中心,调节性器官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正常[21]。
职业紧张对男性激素水平的影响,个体精神紊乱,HPA过度兴奋引起轴功能低下或者紊乱。HPA轴功能亢进是过度紧张导致的,3种激素水平[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促肾上腺激素(ACTH)、糖皮质类固醇(GCS)]相应增加。研究证明,男性血清中皮质醇(COR)浓度与职业紧张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现有证明,HPG轴应激性危害与HPA应激性亢进相关。应激时,下丘脑阿片肽在下丘脑CRF促进下分泌,促性腺激素水平下降,诱导血浆中糖皮质激素浓度呈升高,并有睾酮浓度降低。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被GCS抑制分泌,血浆皮质醇由于胰岛素诱导而升高,充分降低了男性血浆睾酮水平。糖皮质激素的升高会产生两方面的效应:一方面,睾丸间质细胞降低时睾酮的分泌量减少,是由于睾丸间质细胞凋亡引起;另一方面,对于合成酶的活力有一定的拮抗作用。也有研究司机血清中白细胞介素水平受到职业紧张的影响。
HPA轴可经各种应激激活,神经通路传递、关联、汇集,引起下丘脑室旁核释放CRF,促进ACTH,内啡肽等物质由垂体前叶分泌。ACTH又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使其释放GCS,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释放肽类激素,达到自稳作用。
心理压力、忧郁等精神因素与内分泌相关,使精子数量下降,精神因素是占据主导作用的。同时,垂体泌乳素分泌与生殖密切相关,情绪的变化对垂体泌乳素分泌有影响,不良情绪会使其增加,造成男性的性欲下降或者不育[22]。
目前,评价男性生殖功能水平的指标包括各种生化指标及量表等。近年来,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免疫学检查及染色体基因的检查开始纳入到男性生殖的研究中。
由此可见,当代是个注重生命质量的时代。职业紧张对两性生殖系统有一定的危害,大则影响后代的繁衍,因此注重职业紧张的生殖危害,个人、家庭、国家都应积极应对职业紧张,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