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寓建设(精选12篇)
公寓建设 篇1
摘要:加强大学生公寓管理和公寓文化建设的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就当前大学公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探索, 并提出以公寓文化建设为载体加强大学生公寓管理的具体解决办法。
关键词:大学生,公寓管理,公寓文化
一、当前大学生公寓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大学生主体性发挥不力
就当前现状来说, 高校在确定公寓管理的相关规定和政策时, 往往都是上传下达的模式, 缺乏了与大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沟通, 这就造成了大学生与公寓管理部门之间缺乏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进而忽视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学生的合理需求和自主性无法获得满足, 使他们在情绪上对这种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产生了抵触心理。此外, 公寓管理员往往文化水平都不高, 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等缺乏足够的了解, 使得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缺乏相互交流和理解, 自然也就加大了管理的难度。
(二) 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匮乏
在当前的大学生公寓管理过程中, 由于大学生自身安全防范意识匮乏, 违反甚至是五是高校的相关安全要求, 而造成的安全隐患频频发生。例如:有些大学生在公寓内使用“小电锅”、“热得快”、“酒精炉”等大功率电器设备或违章电器, 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引发火灾的可能性;还有些大学生不妥善保管自己的贵重物品, 随意将其放在床上或寝室的桌子上, 再加上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离开宿舍时忘记关门、锁门和抽屉, 甚至乱扔钥匙或随便给别人等, 造成了大学生公寓被盗现象频出。当然, 除此之外, 还有很多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 需要给予高度重视。
(三) 校园网增加了公寓管理的难度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高校校园的日益普及, 校内网在位高校的人才培养带来便利的同时, 也给大学生公寓管理带来了一些新问题、新矛盾。例如:大学生公寓内的电脑和上网条件等方便了大学生们获取信息, 有利于信息资源的共享, 但有些大学生自我控制力和判断力不强, 将很多时间都浪费在虚拟的网络上, 沉溺于网上聊天或游戏等, 以至于荒废了学习。此外, 由于个别大学生在公寓内私拉网线, 给大学生公寓的安全增加了很多隐患。
(四) 公寓文化功能被严重弱化
大学生公寓作为高校实施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是对大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人格教育等的重要文化阵地。然而, 就目前状况来说, 在大学生公寓管理中对公寓文化功能的发挥缺乏足够的重视, 尤其是部分高校管理没有将学生公寓看作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或素质教育的阵地, 进而也没有认识到公寓文化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影响, 而仅仅是把学生公寓看作是对大学生生活问题的解决。也因此, 严重弱化了公寓管理的文化功能。
二、以公寓文化建设为载体加强大学生公寓管理
(一) 转变管理理念, 在增强服务意识
高校和大学生公寓管理者要改变原来的重管理、轻服务理念, 坚持“以学生为本”, 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重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和交通, 了解他们真实状况, 满足他们的合理的需要, 使大学生公寓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积极的影响和作用。此外, 还要加强对大学生公寓管理者的素质要求和培训, 使他们能够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 加强“管理育人”的目的。
(二) 实施大学生的综合安全观教育
所谓综合安全观, 是指运用全局性、联系性和系统性思维来分析和研究安全问题, 注重采取多种手段, 以科学统筹发挥整体合力, 进而实现总体安全。它既是对安全问题的新概括, 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加强大学生的综合安全观教育, 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将会降低大学生公寓中的安全隐患, 极大地推动大学生公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 加强校园网络环境的建设和优化
网络作为高科技的产物, 是现代文明的结晶, 但与之相伴而生的是网络环境中的病毒、色情、反动言论等形形色色的信息污染, 因此, 加强校园网络环境的建设和优化, 已经成为大学生公寓管理中刻不容缓的任务。一是高校要完善校园网使用和管理的相关法规, 保障大学生的网络安全;二是坚持疏堵相结合的原则, 强化校园网络的管理, 自觉屏蔽掉那些换色的、传播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信息垃圾;三是严格实施网络监控, 净化大学生的网络环境。可以说, 校园网络环境的建设和优化, 需要多种途径共同起作用, 才能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健康洁净的网络文化。
(四) 构建和谐公寓文化, 营造育人氛围
大学生公寓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承担着高校的育人任务。构建和谐公寓文化, 要坚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等指导思想, 在大学生和大学生公寓管理者之间营造出健康和谐的氛围, 以发挥出公寓管理的整体优势。具体来说, 可广泛开展由高校指导、各院系相配合、公寓承办、大学生积极参与的公寓文化活动, 将文明礼貌、互谦互让等良好道德观融入其中, 使大学生在和谐的文化氛围中, 使大学生在耳濡目染的公寓文化氛围中, 自觉地将文明、道德、行为规范和人生价值等转化为一种自觉行为, 从而实现以公寓文化“育人”为载体的大学生公寓管理。
三、结束语
新形势下, 大学生公寓管理还面临着许多其他的新情况、新问题,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着的形势,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公寓管理就成为了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大学生公寓管理作为一个系统工程, 既需要学校、公寓管理人员、大学生等多种要素的相互配合, 又需要良好的公寓文化氛围为载体,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地发挥大学生公寓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帮助大学生实现自由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明峰.浅谈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及文化建设[J].科教纵横, 2012 (2)
[2]任忠星, 王新.基于公寓文化的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探讨[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4)
[3]包克发.高校大学生公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 2008 (2)
公寓建设 篇2
一、公寓文化建设的意义
学生公寓不仅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而且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公寓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通过公寓文化建设,努力将宿舍建设成先进文化传播和学生学习成才的港湾。
二、目的1、有效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中,推进“温馨
宿舍、文明楼层、和谐公寓”建设
2、美化公寓环境、丰富学生文化生活,为学生们创造一个温馨、舒适、整洁的住宿环境
三、前提
学生宿舍内务整齐,窗明地净,秩序良好,校园环境优越以及校方的支持与学生的配合四、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内容
1.发动学生征集楼域名,楼训,让学生为自己宿舍设计舍名,舍训,并统一制作贴在同一位置
2.制作温馨话语板块,每日对学生进行天气预报等的温馨提示,关心学生的生活
3.在每个学生宿舍放置一个小本,为学生与生活指导老师提供交流的平台,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4.学生可对自己宿舍进行美化设计,主要是带有激励、励志性的名家书画、名言警句、积极向上的自制作品,亦可养一些有益身体健康的花草
5.积极发动学生在公司刊物上投稿,对发表文稿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奖励
6.为每个学生宿舍下发一颗爱心种子,让宿舍全体成员种植,等长成开花后搬到公寓楼前评比展示
五、优秀宿舍展览
1.根据学生的表现每月评选出星级宿舍,利用学校周一升旗的机会公布星级宿舍名单发放流动红旗并适当给学生一些物质奖励。
2.制作展板:(1)将优秀宿舍的整体内务、个别优秀床铺、优秀宿舍长拍摄下来,以照片的形式放在展贴板上并写出自己的内心感想,以照片的形式放在展贴板上作为学习的榜样,将展板放在进入公寓的大门口的一侧长期展览,引导他们将内务整理优秀,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2)评选出优秀楼层、和谐公寓,并将对应楼层的生活指导老师的照片及管理心得放在展板上
六、分享宿舍管理成果
1、组织班主任、学生、家长代表来参加宿舍管理交流会,与家长
进行心连心交流。将学生在宿舍的表现真实的反映给他们,让他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孩子
2、让家长们参观学生宿舍,了解学生的住宿生活以及宿舍管理,亲身感受学生在住宿期间的成长。
3、选出优秀楼层、优秀公寓楼生活指导老师代表发言,将自己的管理心德与大家沟通交流,优秀宿舍班主任及宿舍长代表发言,共同分享成功管理经验
论老年公寓的开发建设 篇3
我国人口老龄化是在“未富先老”、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历史欠账较多、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形势下发生的,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但随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以及经济社会的转型,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家庭规模缩小和结构变化使其养老功能不断弱化,对专业化的养老机构和服务需求与日俱增。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蓬勃发展,老年地产作为银发产业也进入朝阳期。老年公寓具有配套设施齐全、服务专业、安全可靠的特点。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许多老年人愿意改善晚年生活状况,接受这种方式颐养天年。市场化、可持续发展的老年公寓开发模式为老年人提供条件优越、环境优美的生活场所,让社会和子女充分释负,对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老年人居住环境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在削弱,造成老年家庭空巢老人独居,传统多代同居家庭解体,家庭出现小型化趋势。2.住宅平面布局、环境、设施不利于充分体现“老有所养”的理念。3.缺乏有组织的精神慰藉活动和提供这些活动的室内外公共空间和场地。4.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不健全,使高龄、体弱、病残老人得不到更多的关怀和照顾,有的健康老人生活也单调孤独,难以实现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功能,以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
在生理特征方面:老年人的各种生理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退化,感觉能力、观察能力、行动能力等逐步下降或丧失,因此,老年人的居住空间和环境设施需补偿他们各种能力的降低程度,同时,还应维护和锻炼老年人尚存的生活能力。在心理特征方面:有安全、交往、尊重三要素,他们需要与亲人、朋友、同事、邻居广泛联系,寻求友谊、慰藉与互助,惧怕孤独、寂寞、无聊和被社会遗弃。在社会特征方面:希望在满足合理的居住、饮食、医疗基本需求外,在精神和社会等方面得到体贴关怀,这些需求对居住条件、环境设施提出了新课题。老年人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变化,使他们对居住环境设施有许多特殊要求。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活动空间不断缩小,越来越局限于居住地范围内生活,由此对拥有理想的居所作为人生安乐窝的理解最深刻。人退休以后,社会角色开始转变,拥有比其他年龄的人群更多的闲暇时光,从而有足够时间与他们所在的住所及环境发生关系。因此,老年公寓的建设必须适应老年人需求,包括身体和精神方面的各种需要,为其提供健康、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充实他们的生活内容,提高生命质量。
二、老年公寓建设的特点
1.在无障碍和人性化设计上
老年公寓应特别注重无障碍、人性化设计,以区别一般住宅方便老人使用,设计构思要细致周全,如出入口、走道、过厅、楼梯、坡道、电梯、居室、卫生间、阳台、门窗等处是老人经常走动或使用的地方,均应实现无障碍设计。要注重把握好材料选型、材料颜色、灯光设计、圆角防滑等要求。同时,在室外老年公寓与各种服务设施之间要建立无障碍走廊,以方便出行。
2.在居室空间建设上
老年人大部分时间是在居室中度过,居室或套型面积过大容易使老人产生孤独感。因此,原则上以布局适宜、人性健康、温馨舒适为准。室内空间布置应宽敞明亮,将活动区域、就餐区域、休息区域尽量合理组合、就近布置,户外设有阳台,便于老人享受阳光、美景的需求。
3.在公共部位的建设上
老年公寓社区应配备有自助中式和西式餐厅、医护中心、商业街、运动会所、老年大学等服务配套设施。
餐厅的布置:分为自助和包间两种形式(病号餐可安排送入房间)。自助式可设4~6人桌,满足老人交流聚会的需要。包间式就餐具有私密性,可满足老人与家庭或朋友团聚的需求。
医护中心的设置:针对老年人多患有慢性病的情况,可考虑安排心理咨询、普通门诊、护理、治疗、住院、外科手术、药房以及技术交流、健康讲座等医养型服务内容,医护中心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内。
其他设施布置:心情愉快是保障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根据老年人的不同兴趣爱好可设置交流活动区,如亲情室、会议社团活动室;文体娱乐区,如健身房、球类馆、棋牌室、图书馆、网吧馆、老年大学;生活服务区,如银行、邮局、超市等。
4.在户外环境的布局上
户外活动是提供老人亲近自然、放松心情的有效手段,应满足老年人各种户外活动需求,如练拳、踢毽、聊天等社交活动。户外环境设计上应首先满足安全性,根据老年人生理行为特点要考虑尽可能减少或消除老年人在活动时可能遇到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5.在智能化整体安排上
老年公寓智能化管理方面,应建立管控平台——监控中心,配备电视监控系统、紧急呼叫系统、智能“一卡通”系统等智能化管理系统之外,同时将楼宇自动化系统信号接入监控。
电视监控系统设置安防摄像机、电视监视器、录像机(或硬盘录像机)和画面处理器等。采集存储终端为整体建筑内除客房、卫生间等私密空间外数据,包括走廊、大厅、各个活动区域均设置摄像机或成像装置,并可根据需要对摄像机进行左右旋转扫描、镜头焦距等远程遥控操作,使控制中心工作人员能随时调看任意一个画面、遥控操作任意一台摄像机。为整合老年公寓房间、卫生间等处所配备的紧急呼叫系统,一旦呼叫按钮被触发,信号传递到该层服务室和医疗室,同时将特定房间传出的呼叫信号反映在监控中心的监控平台并保留呼叫记录。如呼叫信号持续出现,则监控室工作人员可通过系统呼叫其他楼层工作人员前往查看处理。另外,此系统应具备接受无线呼叫信号的能力,用于接受老年人随身携带的智能一卡通呼叫器所发出的紧急呼叫系统,并能够对发出呼叫信号的老人进行追踪定位。智能一卡通系统是为入居老人配发的集身份管理、门禁卡、消费卡、紧急呼叫卡于一身的卡片式信息读取载体和移动呼叫器。其功能主要有:充值消费功能,包括餐费、水费、电费;门卡功能,入住者使用该卡进入房间,并将是否在室内的信息传递到监控中心,从而了解入居老人活动情况,有利于控制管理;卡上嵌套无线紧急呼叫按钮,此卡由老人随身携带,信号接收范围覆盖老年公寓、会馆、室外活动场地及周边地区。一旦监控中心接收到呼叫信号,可对特定发出呼叫信号的卡片进行追踪定位,从而有助于找到老人并提供所需帮助。楼宇自动化系统由计算机对各子系统进行监测、控制、记录,实现分散节能控制和集中科学管理,为减少能耗降低管理成本实现物业管理现代化提供物质基础。
论老年公寓的开发建设 篇4
我国人口老龄化是在“未富先老”、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历史欠账较多、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形势下发生的, 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长期以来, 我国实行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 但随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以及经济社会的转型, 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 家庭规模缩小和结构变化使其养老功能不断弱化, 对专业化的养老机构和服务需求与日俱增。近年来, 我国房地产业蓬勃发展, 老年地产作为银发产业也进入朝阳期。老年公寓具有配套设施齐全、服务专业、安全可靠的特点。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 许多老年人愿意改善晚年生活状况, 接受这种方式颐养天年。市场化、可持续发展的老年公寓开发模式为老年人提供条件优越、环境优美的生活场所, 让社会和子女充分释负, 对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老年人居住环境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在削弱, 造成老年家庭空巢老人独居, 传统多代同居家庭解体, 家庭出现小型化趋势。2.住宅平面布局、环境、设施不利于充分体现“老有所养”的理念。3.缺乏有组织的精神慰藉活动和提供这些活动的室内外公共空间和场地。4.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不健全, 使高龄、体弱、病残老人得不到更多的关怀和照顾, 有的健康老人生活也单调孤独, 难以实现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功能, 以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
在生理特征方面:老年人的各种生理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退化, 感觉能力、观察能力、行动能力等逐步下降或丧失, 因此, 老年人的居住空间和环境设施需补偿他们各种能力的降低程度, 同时, 还应维护和锻炼老年人尚存的生活能力。在心理特征方面:有安全、交往、尊重三要素, 他们需要与亲人、朋友、同事、邻居广泛联系, 寻求友谊、慰藉与互助, 惧怕孤独、寂寞、无聊和被社会遗弃。在社会特征方面:希望在满足合理的居住、饮食、医疗基本需求外, 在精神和社会等方面得到体贴关怀, 这些需求对居住条件、环境设施提出了新课题。老年人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变化, 使他们对居住环境设施有许多特殊要求。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 活动空间不断缩小, 越来越局限于居住地范围内生活, 由此对拥有理想的居所作为人生安乐窝的理解最深刻。人退休以后, 社会角色开始转变, 拥有比其他年龄的人群更多的闲暇时光, 从而有足够时间与他们所在的住所及环境发生关系。因此, 老年公寓的建设必须适应老年人需求, 包括身体和精神方面的各种需要, 为其提供健康、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充实他们的生活内容, 提高生命质量。
二、老年公寓建设的特点
1. 在无障碍和人性化设计上
老年公寓应特别注重无障碍、人性化设计, 以区别一般住宅方便老人使用, 设计构思要细致周全, 如出入口、走道、过厅、楼梯、坡道、电梯、居室、卫生间、阳台、门窗等处是老人经常走动或使用的地方, 均应实现无障碍设计。要注重把握好材料选型、材料颜色、灯光设计、圆角防滑等要求。同时, 在室外老年公寓与各种服务设施之间要建立无障碍走廊, 以方便出行。
2. 在居室空间建设上
老年人大部分时间是在居室中度过, 居室或套型面积过大容易使老人产生孤独感。因此, 原则上以布局适宜、人性健康、温馨舒适为准。室内空间布置应宽敞明亮, 将活动区域、就餐区域、休息区域尽量合理组合、就近布置, 户外设有阳台, 便于老人享受阳光、美景的需求。
3. 在公共部位的建设上
老年公寓社区应配备有自助中式和西式餐厅、医护中心、商业街、运动会所、老年大学等服务配套设施。
餐厅的布置:分为自助和包间两种形式 (病号餐可安排送入房间) 。自助式可设4~6人桌, 满足老人交流聚会的需要。包间式就餐具有私密性, 可满足老人与家庭或朋友团聚的需求。
医护中心的设置:针对老年人多患有慢性病的情况, 可考虑安排心理咨询、普通门诊、护理、治疗、住院、外科手术、药房以及技术交流、健康讲座等医养型服务内容, 医护中心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内。
其他设施布置:心情愉快是保障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根据老年人的不同兴趣爱好可设置交流活动区, 如亲情室、会议社团活动室;文体娱乐区, 如健身房、球类馆、棋牌室、图书馆、网吧馆、老年大学;生活服务区, 如银行、邮局、超市等。
4. 在户外环境的布局上
户外活动是提供老人亲近自然、放松心情的有效手段, 应满足老年人各种户外活动需求, 如练拳、踢毽、聊天等社交活动。户外环境设计上应首先满足安全性, 根据老年人生理行为特点要考虑尽可能减少或消除老年人在活动时可能遇到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5. 在智能化整体安排上
老年公寓智能化管理方面, 应建立管控平台———监控中心, 配备电视监控系统、紧急呼叫系统、智能“一卡通”系统等智能化管理系统之外, 同时将楼宇自动化系统信号接入监控。
某公寓文化建设方案 篇5
1、目的:为丰富学生文化生活,美化公寓环境,有效引导学生养成自觉、自立的生活习惯,努力打造一个有序、温馨、文明、文化的学生住宿环境;
2、适用范围:只适用于中学公寓文化的建立
3、职责:
3.1项目经理负责本作业与校方的协调和监督、指导;
3.2公寓主管负责本作业方案的策划和组织实施工作;
4、程序要点
4.1作业准则
4.1.1作业原则:以能够反映学生校园住宿生活新气象、新观念为设计主题,倡导“美丽校园和谐生活”本着学校、学生、物业公司有效结合的原则;
4.1.2作业内容:设计楼域名、寝室名、楼训、舍训、温馨话语、提醒事项、文件投稿、房间美化设计、生活引导等主题显明的设计内容,主要格调为名家书画、自作作品文字黏贴、自养花木、温馨、激励、励志建设等形式
4.1.3作业区域:公共走廊、楼梯、墙壁、房门、床体等;
4.1.4作业条件:窗明几净、秩序良好、物品统一、三方认同、校园环境优越以及支持与承诺到位;
4.1.5作业形式:一般为物业公司负责岗前工作的协调、班级与有关部门负责学生的调动、学生负责个人宿舍的具体设计与制作、各项费用三方协定;
4.2作业流程
4.2.1作业调查;
4.2.2现实分析;
4.2.3确定主题与风格;
4.2.4书写方案;
4.2.5协调用户单位立项;
4.2.6具体调动;
4.2.7根据任务分配具体开展;
4.2.8参与结果评价;
4.2.9提出建议或整改方案;
4.2.10激励与展示;
4.2.11作业后期分析与作业存档。
5、作业注意事项
5.1公寓文化不可抛离学校本身的文化环境;
5.2公寓文化需、物业公司、学生、学校的共同参与;
5.3公寓文化禁忌明星画、不文明语句、主题不明显以及警句较多或不符合公寓整体环境的各种类型;
5.4公寓文化类型多样,需每年调整一次;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探析 篇6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的建设主要包括两方面:
硬件设施建设。学生公寓文化的物质载体主要是指建筑、工具等硬件设施。
软件设施建设。它又包括两方面:(1)学校的软件设施建设。主要是指人文环境的建设,包括价值观念、语言文化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建设和引导,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2)人员素质的建设:主要是指个体的人(包括高校教师、高校管理人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文化素养、科技素养建设。
一、公寓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高校后勤社会化的逐步推进,高校学生公寓的居住标准、室内设施、群体成员结构和教育管理格局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一方面给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创造了较好的基础条件,同时又对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住宿条件及室内设施的改善,为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在后勤社会化逐步加快的情况下,高校住宿已由传统单一的普通大集体宿舍的格局发展为目前的4人间或2人间公寓与普通大集体寝室并存的格局。新公寓内部设施配备也较以前有了很大进步,如公寓内配置卫生间、程控电话、有线电视、计算机校园网等,这些都为公寓文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二)学生社区形成,给高校教育工作提出了新问题
新增学生公寓在改善学生住宿条件的同时,形成了新的学生社区(有的还不在大学校园内)。在新社区群体成员结构方面,学生的组合关系也由过去按院系、专业为主的组合,逐步转变为按学生个人要求与学校统筹安排结合的组合。这使得同一楼栋、同一楼层、甚至同一居室的群体成员关系相对复杂化、多样化、松散化;也使以院系划分为主的教育管理格局逐步转变为以楼栋划分为主的新格局。这种情况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许多困难和死角。过去,高校学生公寓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建设主要是由院系负责,高校宿舍管理职能部门则负责对学生住宿管理。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发展和学生社区的形成,院系学生逐步转变为社区学生,这在客观上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和渠道都受到了严重的制约,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区带了很大的困难。
(三)服务不到位,管理服务与教育脱节,进而影响大学生参与宿舍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在后勤社会化的过程中,大部分高校已将学生公寓的管理与服务工作职责交给后勤集团(公司)。由于在转换过程中,后勤部门及其员工难以很快适应这一变化,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或影响,加上学校管理制度还不健全,以及高校扩招后带来的住宿压力等因素,客观上造成了学生公寓的服务功能没能得到很好的发挥、部分服务不到位、服务与教育相脱节。如:学生公寓维修不及时,工作人员对学生态度简单粗暴;管理与服务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变化,不能适应学生要求的变化;等等。这些现象的产生,往往容易让学生对管理及管理者失去基本的信任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或抵触情绪,故意损坏公共设施,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与公寓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二、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对策
(一)拓宽高校学生公寓活动开展形式
需要强调的是,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决不能单纯地停留在表面活动上,而是要深层次地挖掘学生公寓文化的内在规律,要有益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通过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校园主题文化活动,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活动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通过深入进行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全面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
(二)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必须与管理相结合
必须建立健全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有关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最终维护和保证高校学生公寓文化的正常发展。
(三)完善高校学生公寓文化活动相关配套设施
通过在各学生公寓楼增设学生公寓文化活动室、读书角、勤工助学岗位等方式和手段,使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校园网、宣传橱窗等走进学生公寓,为开展高校学生公寓文化活动提供和创造必要的场地和条件,进一步提高学生自觉抵制消极因素渗透和影响的能力,同时解决了在校贫困生的实际困难,更发挥了宣传舆论阵地在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
(四)加强高校学生及公寓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教育
高校公寓网络文化建设研究 篇7
一、公寓网络文化建设的内涵
高校公寓网络文化是高校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高校公寓文化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和延伸, 是高校公寓文化的特殊表现形式。目前, 对高校公寓网络文化尚无明确的定义。笔者梳理了众多文献后认为, 从广义上来讲, 公寓网络文化是指依托公寓这一载体, 通过网络技术和网络平台等网络手段, 公寓中的所有成员在学习、交往、沟通、休闲、娱乐等过程中形成的行为方式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等方面的总称, 包含人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知识结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等方面;从高校管理者的角度看, 公寓网络文化主要指高校管理部门在顺应互联网发展潮流的过程中, 利用网络技术变革管理方式, 依托和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管理、服务、教育、引导工作以及在与学生互动过程中产生的网络文化。
不管是从哪个角度来看待公寓网络文化, 高校公寓网络文化建设都要围绕公寓网络这一载体, 利用网络技术和平台, 发挥公寓网络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提升“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工作效果, 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二、高校公寓网络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部分学生缺乏自律, 在公寓内沉溺网络
安逸舒适的公寓居住环境、优质的公寓网络环境、宽松的课余时间……公寓是大学生的生活区, 存在一定的监管盲点, 很多缺乏自律的大学生往往很容易沉迷到网络世界, 失去奋斗的方向。在实际学生工作中发现, 部分沉浸在网络游戏和网络小说的学生, 即便是与同寝室同学的日常交流都少之又少, 非常容易引发“羊群效应”, 对和谐健康的公寓网络文化建设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 私密的公寓空间下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多发
大量的微博、微信、网络BBS平台等媒介的背后都有大学生的身影。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有积极影响, 但有些学生沉迷于网络、影响了学习, 出现了一些道德偏差行为。由于公寓生活有一定的隐蔽性和私密性, 在公寓环境下的网络道德失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
(三) 公寓网络文化服务平台建设薄弱
平台建设是公寓网络文化建设的硬件基础。然而目前, 一方面, 大多数高校缺乏公寓网络文化服务平台, 许多高校建立的公寓管理与服务网站, 更多专注于日常工作管理方面, 除发布各类管理信息和通知信息等, 极少涉及文化建设层面的功能;另一方面, 部分高校虽然已经建立专门的公寓网络文化服务平台, 但缺乏有吸引力的文化宣传内容, 在优秀文化产品和特色化服务供给上远远不足。
(四) 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的专业性不强
公寓网络文化建设问题是高校公寓管理部门难以单独完成的, 而是需要各职能部门的协调和配合。目前, 从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方面看, 一方面, 有些高校没有明确专门的网络文化建设领导和管理机构;另一方面, 大多数高校的网络文化建设队伍是由党群部门人员以及辅导员兼任, 缺乏专业的网络平台应用和维护能力, 积极性也不高, 很难满足网络文化建设的需要。
三、高校公寓网络文化建设对策
在新时期, 面对校园网络文化的新发展, 总结经验, 分析问题, 研究新思路、新举措, 努力做好高校公寓网络文化建设, 对于相关职能部门落实“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的宗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让学生主动参与公寓网络文化建设
高校公寓网络文化建设并不是高校相关职能部门的独唱, 而应该是所有相关群体的合奏, 特别是要发挥学生群体在其中的主体作用。学生既是公寓网络文化建设的主要服务对象, 但本质又是公寓网络文化的最主要缔造者之一。既要多措并举, 杜绝沉溺网络现象发生, 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首先, 要教育引导学生认识自身主体地位以及与之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主动投身到公寓网络文化建设中来。其次, 要实施与学生主体地位相配套的保障措施。比如, 将与公寓管理相关的网络平台交由专门的学生社团来负责运营管理, 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则发挥监督和引导作用。
(二) 加强公寓网络文化品牌建设, 提高平台吸引力
高校公寓网络文化要跳出学生公寓日常管理的框架束缚, 综合高校不同职能部门掌握的独特信息资源, 打造贴近学生生活、独具特色的网络文化品牌, 服务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全过程。比如, 吉林大学开发的“公寓管理与服务网”发布信息, 网上答疑、报修, 解决的学生实际问题, 颇受欢迎;“同学, 还睡呀”微信平台和“梦想闹钟”App采用早起签到大比拼等网络文化品牌也在大学公寓受到追捧, 关注用户上万人;吉林大学生活网的“公寓网上跳蚤市场”也风靡一时。基于公寓环境的一站式校园生活服务平台以及基于不同兴趣爱好的娱乐整合平台把学生在网络空间中“散养”变成了针对不同网络需求学生群体的进行分门别类的引导和“圈养”。特色的网络文化平台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网络需求, 实时掌握学生的动态, 更有利于学校的管理与服务, 进一步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三) 加强公寓网络道德建设, 提升公寓网络文化品质
首先, 应建立和健全各项文明使用网络的规章制度, 规范大学生上网行为。许多高校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方面已经建立了相应的“文明上网公约”, 吉林大学更是将文明使用网络的倡议和要求写进了《学生手册》。其次, 广泛开展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制教育, 提升大学生主体的法律意识和人文素质。再次, 通过一系列的线上线下活动, 培养广大学生在公寓内文明使用网络的行为习惯, 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积极倡导文明高雅的网络道德规范, 形成良好的公寓网络文化氛围。
(四) 加强网络文化队伍建设, 打造专业服务团队
无论质量再好的硬件还是软件, 最终的效果还要归结于使用这些软硬件的人。以往高校网络文化管理中的人员“兼职”现象具有不言而喻的局限性。因此, 高校要有全校“一盘棋”的全局意识, 建立以核心部门为主体, 多部门协调合作、分工明确的工作体系, 建立专门的公寓网络文化管理部门, 打造专业化的网络文化管理队伍, 树立明确的网络文化管理理念, 才能保障公寓网络文化建设顺利推进, 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
实践证明, 庞大的网络空间, 先进的思想文化不去占领, 正面的舆论不去引导, 各种错误的思想观点和腐朽落后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新时期, 高校公寓网络文化建设问题值得教育工作者继续深入探讨和研究。
摘要:对高校公寓网络文化建设的内涵进行了剖析, 在高校网络文化和高校公寓文化的框架下, 重点分析了当前高校公寓网络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并在“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的维度下, 结合高校公寓网络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校,公寓,网络文化
参考文献
[1]邵蔷, 刘守春.正确利用网络加强寝室文化建设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3 (1) :136-137.
[2]郑定, 杨学煜.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现状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9) :102-104.
[3]赵继颖, 孙立军, 许静波.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对策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4 (5) :113-116.
刍议大学公寓走廊文化建设 篇8
关键词:大学公寓,具体措施,文化建设
引言
随着当今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大学生这一群体在社会上战友很大的比重, 他们的文化素养的高低也影响着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低。因此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显得尤为重要。而公寓有事大学生主要的生活场所, 大学生公寓走廊文化建设对于大学生素质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楼房建筑、教学工具等硬件代表了一个学校的外在形象和办学水平。大学生的文化建设则展现了一个学校的底蕴和内涵。随着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办学规模的扩大, 文化建设成为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学校教学品质的提升以及人才的培养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很多大学生大多数时间都会待在学生公寓, 他们在公寓中学习、休息、娱乐以及其他一系列活动, 公寓在大学生的大学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并且公寓还是学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而走廊文化的建设又是大学生公寓文化的主要展现手段, 只有不断提升大学走廊文化建设水平, 才能够较为直接的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和修养。
一、大学公寓走廊文化建设要求
加强对大学公寓走廊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需要提高对文化重要程度的认识, 文化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 对于学生公寓来说, 学生观念存在差异, 住宿的学生流动性较大。所以说很难形成宿舍文化的传承, 这就需要注重公寓文化的积淀。通过树立历届毕业生作为榜样, 让学生对公寓产生归属感。
选择多元化的文化载体。学生公寓具有非常宽广的文化领域, 多元化的文化载体可以丰富公寓文化, 可以把各具特色的活动作为传播媒介, 大力宣传推广公寓文化。网络也是宣传推广大学生公寓文化的有效途径, 通过创建一些积极向上的公寓文化主题网站, 利用网站宣传推广知识、文化、教育。从而加强学生对宿舍公寓文化的学习和继承。多元化的文化载体也为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发展传统文化。在开展传统文化活动的基础上, 能够对传统文化进行改进和更新, 使其能够与时俱进。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通过不懈的发展和宣传传统文化, 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从而营造积极向上的公寓文化氛围。
二、大学公寓走廊文化建设措施
可以创建学生公寓走廊宣传墙, 学校可以通过宣传墙开展安全、文明、素质等一系列宣传活动。以文化为基础, 进行各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比如说:与学生所在专业有关的专业介绍、历史发展、优秀作品、发展前景等专业文化建设, 使学生充分了解所在专业的背景和发展前景, 增强自身对本专业的集体荣誉感, 并能够对未来的就业或进一步学习充满信心;
包含名人名言、励志故事、成长历程的警示文化建设, 从而激励学生发愤图强, 学习名人的优秀品质, 进而成为一个自强不息的优秀人才;还有包含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传统文化建设, 这可以营造出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 让学生们时刻感受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通过进行宣传墙的建设, 建设积极健康、独具特色的大学公寓走廊文化。
也可以开展相关的公寓文化活动。提倡学生自主设计创办独具特色的公寓文化, 并对自己所在的宿舍进行一定的布置。这样既能提升自己的生活环境, 也能够让自己时刻感受到自己独具特色的宿舍文化。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活动, 提升学生对宿舍进行美化设计的动手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 并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学生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公寓文化活动, 学会自主创新这一社会生活必备技能。最后能够达到培育良好的公寓文化氛围这一最终目的。
还可以制订有关学生公寓管理的规定制度。通过在学生走廊进行规章制度的张贴和宣传, 为学生公寓走廊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制度保障。规定制度是进行公寓走廊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 这可以增强学生遵守安全管理, 爱护公共设施的责任意识。完善的制度是公寓文化建设顺利进行的保障。
三、大学公寓走廊文化建设意义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学生公寓走廊文化对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创建积极向上的学生公寓文化氛围, 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 部分当代大学生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意识不高以及不擅长团队协作, 需要积极文化的引导, 而公寓是学生接受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 建设积极向上的大学公寓文化, 对于提升学生文化修养、发展学生心理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结语
大学公寓走廊文化建设并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够建成的, 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只有在多方面考虑到公寓走廊文化的重大意义, 才能够从根本上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公寓文化氛围。从而能够达到丰富学生文化底蕴, 增强学生对公寓走廊文化重要性的理解, 进而使学生对公寓走廊文化建设产生认同感。
参考文献
[1]黎源.思想政治教育视城下的大学公寓文化建设研究[D].成都:西南石油大学, 2016 (06) .
高校学生公寓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篇9
大学校园不同于高中学校, 在这里, 大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宿舍, 因此学生公寓成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娱乐交汇的重要场所。要进行学生公寓管理和建设, 首先要充分认识其主要功能, 即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
1. 管理育人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管理育人主要体现的是制度性保障, 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寓管理规章制度, 才能高效发挥学生公寓管理育人的功能。在公寓制度建设中, 需要建立和完善的规章制度主要有学生公寓管理用人制度和学生公寓学生管理制度, 一方面是规范公寓管理人员的思想和言行, 另一方面要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
2. 服务育人
以服务为理念做教育和管理工作, 服务育人是高校学生公寓参与育人的有效途径。在给学生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条件和服务设施的基础上, 要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为工作方向, 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使学生在接受服务的同时陶冶情操, 完善自我。
3. 环境育人
环境是成长的外因, 对内因起着重要的反作用。高校学生公寓环境包括学生公寓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和积极健康、温馨和谐的宿舍氛围等软环境, 从而保障学生基本生活和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提供优质的学生公寓设施和激发学生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学生公寓文化气息, 成了高校学生公寓发挥管理育人功能的重要前提。
二高度重视学生公寓建设和管理, 要以学生为中心
高校不能把学生公寓仅定位为学生的生活起居场所, 学生公寓管理也不只是公寓内的门卫值班、维修等服务性工作, 更多的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娱乐相联系。对学生公寓育人功能的认识不够, 就会使学生公寓管理工作脱离实际, 难以提高。
1. 加强学生公寓建设和管理, 完善基础生活设施
学生公寓建设要与时俱进, 贴合“90后”的生活方式。学生公寓楼里不能只是提供即热式开水器、洗衣机、吹风机, 更要求配备自动售货机、空调等现代生活的基本设备, 就如南京林业大学后勤处处长聂永江所说:“对高校来说, ‘有空调’也是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一个指标”, 网络上也常有调侃说, “高考填志愿了, 211、985都是浮云, 有空调才是硬道理”, 这些无不反映着时代的需求。
2. 加强学生公寓建设和管理, 提高宿管队伍的综合素质
大多数高校学生公寓都是以楼栋为单位, 配备着楼栋管理员、门卫值班员和保洁员这些宿管人员, 而大学生们与宿管的接触无疑是最为频繁的, 在进出楼栋的时候, 在借物品的时候, 在生病的时候, 在卫生检查和安全检查的时候……我们的宿管人员要选择“家长”型人员, 这样的人比较有耐心、爱心、同情心和宽容心, 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亲情服务, 同时, 他们在社会上多年的历练经验也能引导学生们形成健全的人格, 真正起到服务育人的作用。此外, 还必须坚持完善宿管人员培训和考核工作, 既要从思想上统一服务管理理念, 强化“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明确“家”的概念和共建意识, 通过行为规范和岗位职责规范宿管人员的言行, 明确其岗位责任, 提高岗位专业技术能力, 从而提高宿管人员的工作效益。
3. 加强学生公寓建设和管理, 以人为本, 体现人文关怀
宿管人员要主动深入学生群体, 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状态。我校要求宿管人员进行学生谈话记录工作, 改变“等学生上门办事”的工作方式, 为学生提供近距离服务, 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增强服务效果。在日常的学生公寓管理中, 我们注重为学生提供的管理和服务要规范、简便、热情、周到, 做到以真诚的服务赢得师生们的支持和信任。在实际工作中, 为生病学生熬稀饭、代订牛奶, 为学生提供充气筒、针线包、加热等服务, 在宿舍楼里为贫困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 鼓励他们正确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 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使他们能够时刻感受到被关爱的“家”的温暖。
三以学生为中心, 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学生公寓环境
1. 提高防范意识
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安全意识薄弱, 自我防范意识欠缺等现象, 学校通过入学教育对学生进行防骗、防盗、防传销等宣传, 积极开展消防知识讲座、专题活动等加深学生对安全的认识, 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使用灭火器, 懂得逃生自救的必备技能、逃生技巧等。另外, 学生公寓门卫严格控制楼栋人员和物资的出入。学校每周不定期安排违章电器使用、夜不归宿等违规检查, 加大对违规学生的查处和处罚力度, 并通过多种手段, 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为了处理好夜间学生的突发状况, 成立学工夜间值班室和学生夜间值班室, 保障学生夜间的突发情况能较快得到及时处理, 保障学生安全。
2. 养成文明卫生习惯
宿舍是群居生活场所, 既是私人的也是公共的, 必须要有良好的卫生状况以便学生生活。学校保洁员每天打扫宿舍楼公共环境, 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管理员每周检查宿舍卫生并与学生交流沟通, 督促其打扫宿舍卫生;对于个别较难以沟通的宿舍, 宿管人员要主动联系辅导员或班主任, 多管齐下解决问题;每学年开展宿舍文明建设表彰工作, 对表现出色的宿舍予以表彰和奖励, 促成学生公寓区良好环境的形成。
3. 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高校公寓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造学生公寓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既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又能使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建设活动锻炼能力, 提高自身素质。开展学生公寓文化建设, 必须紧密围绕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展开, 大胆“走出去”和“引进来”, 与时代发展相联系, 多运用网络媒介, 多向外开展社区普法教育、贫困学子义务辅导、敬老院义务服务等活动, 同时要将更多的文化、文体活动引进到宿舍区来, 要体现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 要思路灵活、形式多样, 还要贴近学生, 具有鲜明的时代感。这样才能让学生喜闻乐见, 才能使宿舍区始终保持浓郁的文化氛围, 处处体现青年学生活泼向上的精神风貌。
参考文献
[1]李爱亚.以人为本开创新时期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工作的新局面[J].甘肃高师学报, 2005 (6)
公寓建设 篇10
关键词:和谐校园,公寓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1 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现状
1.1 传统观念对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影响
第一, 对公寓文化建设认识不清, 重视程度不够。建设良好的公寓文化是公寓实现育人作用的基础。公寓文化建设作为高校教书育人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完全可以在建设中充分发挥各自高校的特色, 展示着一所高校的特有风貌, 成为高校在对外宣传时展现自己风采的一张“名片”, 然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很多学校对公寓文化阵地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够, 往往存在着投入严重不足、管理体制不健全、思想上缺乏足够重视等等问题, 从而也就不能按照学生公寓文化的内在要求去搞好学生公寓文化。主要表现在: (1) 公寓文化建设仅仅停留在卫生的管理和作息的制度上, 只关注到了文化建设的表层和中层, 往往忽视了对大学生精神世界的深入探索, 结果只能导致不能深入开展工作, 从而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2) 对于上级关于公寓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 仅仅是停留在表面, 而没有真正行动起来, 没有进行认真地贯彻执行; (3) 把公寓文化建设的功能附属于后勤服务部门, 过多强调大学生公寓生活、学习的物质功能, 而忽视大学生公寓文化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凝聚功能, 更多地把公寓文化建设的功能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一种来看待, 而没有把它放在高校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来进行操作; (4) 对于公寓文建设的定位还是仅仅简单地停留在制度文化建设上, 而不能更好地把公寓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 乃至与学校的校风、学风等等结合起来, 往往在低层次“纯管理”或者是纯“服务”的水平上来回徘徊, 无法摆脱。这些做法说明了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全面推进和有效开展须进行思想观念和具体举措等方面的提升, 真正发挥公寓文化的育人作用。
第二, “以管为主”与“育人为主”的管理目标的冲突。过去高校往往实行的是“以管为主”的公寓管理目标, 实行“齐抓共管”的管理模式, 主要是通过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在公寓中的言行举止, 通过严密的组织结构、周密计划、严格的监督检查, 着重对学生进行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教育, 此时的管理相对简单和容易操作。但是在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 人性化的管理与服务要求越来越多, 培养大学生成才服务是公寓文化建设的目标, 这与传统的“严格管理”的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与矛盾, 若继续执行“管”字当头的指导思想, 管理人员纯粹以管理者的面目出现, 很容易将自己与被管理的学生对立起来, 造成“管”与“被管”之间的矛盾突出, 要建立和健全一套合法合情合理的管理方法, 调动学生参与公寓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促进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
1.2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影响
第一,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模式的介入, 大学生的住宿条件及室内设施与过去相比都有很大的改善, 高校已由传统单一的大集体宿舍格局发展为现在的四人间或两人间与普通大集体宿舍并列的格局;在基本设施上, 公寓里面配置了卫生间、有线电视、校园网等等, 这些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学生公寓为大学生住宿提供了更多、更新的选择, 为公寓文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使学生公寓的硬件质量有了很大改观。
第二, 由于社会化的后勤实体是作为经济实体而存在的, 追求最大盈利是他们的目标, 其往往关注的是自身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社会效益, 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创造最大的经济价值, 因而会出现相关配套设施不全, 公寓管理人员服务质量不强等问题, 这样看就很难在经营过程中完全肩负起育人的教育功能, 事实上, 完全社会化经营的公寓在如何发挥育人功能这个问题上目前是没有现成的路子可以走的, 这就会导致企业属性与教育属性之间的矛盾冲突, 使高校公寓管理工作难于形成合力。
第三, 在后勤社会化中, 大部分高校将学生公寓的管理与服务工作职责交给后勤集团, 由于实行公寓化管理, 不同经济状况、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对居住的标准有不同的需求, 这样学校就不能像以前一样统一安排学生住宿, 这使得不同专业、不同班级、不同年级乃至不同学校的学生共处一室也成为可能, 学生的自主性和流动性明显增强, 原来比较固定的班级概念在客观上渐趋弱化, 其组织功能也在降低, 这样大学生公寓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基本元素, 其独立性也随之显现出来, 这就会使公寓管理更为复杂化。
2 推进公寓文化建设的措施
2.1 注重公寓物质文化建设, 营造和谐舒适环境
第一, 优化公寓生活区内外环境:公寓环境是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公寓文化, 并且以其持续不断的感染力来陶冶人们的精神世界。公寓的文化建设要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思想的视角出发, 从树种、花草的选择和搭配, 到道路和景观的设计, 大到亭台楼阁、绿化小品、喷泉, 小到路灯、指示牌、果皮箱等, 都应体现出美观、幽雅的气氛, 从而营造“处处是景, 愉悦身心”的环境美, 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启迪心灵。
第二, 注重公寓基础设施建设:要注重“以人为本”的建设思想, 从细微处着手, 做大量细致、卓有成效的工作, 对新建的学生标准公寓按安全、方便、合理、耐用的原则配备设施, 对原有的学生公寓极其设备及时进行维修、改建、更新, 在学生公寓里应有适量的文体活动场所、设施, 如建立公共阅读室、宣传报栏, 大学生活动中心, 健身房等, 充分发挥现代化的教育工具和信息传媒手段在公寓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2 健全规章制度, 强调规范落实
公寓文化建设的长期性要求在公寓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三个方面的“制度化”。第一、建设目标的制度化。基本的建设目标可以是:优雅清新的公寓环境, 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团结友爱的人际关系, 拼搏进取的学习精神。第二, 任务分工的制度化。任务的分工要明确具体, 务必人人有责。学校相关部门, 院系党员干部, 公寓后勤管理人员, 班主任, 辅导员, 宿舍导师, 学生会和广大学生, 都要各负其责, 行动起来。第三, 过程考核的制度化。过程的考核要及时反馈, 力求人人尽责。比如公寓管理人员细则、宿管委员细则、文明宿舍细则等等, 实行量化考核, 奖优惩劣, 并纳入大学生综合考评体系之中。
2.3 树立学生参与意识,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第一建立“大学生公寓文化教育建设自治管理委员会”, 由校、系学生会、各班班委、寝室长等组成, 以健全学生民主监督机制。每幢公寓可以设让学生担任的“楼长”、“层长”、“寝室长”三级管理人员, 分班、分系、分片设公寓信息联络员, 开展公寓卫生检查、公寓文化建设、宣传教育等工作, 可以做到“管理从严, 严而不死”;充分利用他们既是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的双重身份, 鼓励他们直接参与到公寓的检查、评估、督促、宣传和管理中, 甚至参与到对不合格者以及违纪行为进行相应的管理和教育, 维护自身形象、自身信念, 自己管理自己。第二建立健全公寓自治组织, 可以从学生中招聘人员协助公寓管理人员, 引导大学生组建公寓文化协会和社团, 团结更多地的学生参与到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中来, 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艺术宣传活动, 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到学生公寓的日常管理工作之中。第三设立公寓文化建设办公室, 就公寓文化建设的设计和实施都可以由经过选拔考核的优秀学生干部组成成员具体负责, 他们往往最了解公寓的真实情况和学生的切实需要, 所以在工作上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是最贴近学生的, 这样避免了学生的逆反心理, 真正达到了管理的主客体的统一, 促进公寓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2.4 结合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公寓文化建设的方法
加强公寓里的思想政治教育, 应贯彻教育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的指示精神, 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思想占领学生公寓, 把学生公寓当作我们同落后、腐朽、不健康思潮争夺社会主义事业未来接班人的另一个阵地”。当今大学生大部分人的思想倾向是积极向上的, 但是也要看到, 在当今经济发展的进程中, 一部分大学生受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等错误思想的影响, 而学生的真实面貌在公寓里会全面地展现。为此, 我们一要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 要把公寓文化建设与高校传播、学习、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相结合,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二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将公寓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 不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充分利用高校的广播、电视、校服、网站等媒体和群团组织积极宣传和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大力弘扬主旋律, 让高雅文化进公寓, 让广大学生在各种健康的文化氛围中寓教于乐。从而创造出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高校学生公寓文化, 从而有力地促进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双边活动过程, 其主要关键是解决人的思想问题, 所以要做好相关人员进公寓, 才能深入到学生中, 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并加以引导。第一, 党团基层组织进公寓。随着弹性学分制的实行, 班级概念日益淡化等等使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从过去的“紧密型”逐步发展到今天的“疏密型”、“松散型”, 大部分高校公寓在党团建设上是个空白点, 这就需要固定的、规范的组织来为学生的生活和活动安排进行统一的组织和协调。第二, 专职辅导员进驻学生公寓。对选派人员就进行集中培训, 明确工作职责, 挑选出素质好、业务精、敬业精神强的辅导员进学生学生公寓, 建立辅导员进公寓的责任制和激励机制, 与学生同生活、同学习、同娱乐, 负责指导公寓里的学生党团组织并组织和开展具有创造性、指导性的思想教育活动, 积极引导学生在公寓里形成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良好行为规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第三, 实行宿舍导师制。长期以来, 学生工作靠党团组织、辅导员等等往往解决的只是一般性问题, 学生宿舍导师工作却不同, 它具有一些基本特点:业余性, 学生宿舍导师是在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外, 利用业余时间担任的;奉献性, 学生宿舍导师要具有奉献精神, 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亲密性, 导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 而是和蔼可亲的师长;正是这些特点使得学生宿舍导师弥补了一般性教育活动、一般性学生工作的不足, “宿舍导师制”正是通过制度保证“导”的作用来充分发挥, 按“三贴近”的要求深入学生宿舍, 了解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 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引导、指导, 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和、感染力;它强化宿舍管理这个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
大学生的公寓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点, 所以高校要重视和加强学生公寓文化建设, 使和谐的公寓文化成为他们健全人格形成的沃土和摇篮, 这样以公寓良好的育人氛围促进高校“政治信念坚定、道德品质优良、知识结构合理、技能素质全面、心理体魄健康”的育人目标完成, 全面推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喻运斌.论大学校园和谐文化建设.教师教育研究, 2006.3.18 (2) .
[2]刘登科.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问题探源.思想教育研究, 2006 (9) .
[3]张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课题—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科教文汇, 2007.1.
公寓建设 篇11
【关键词】高职 公寓文化 主题化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C-0097-02
学生公寓是高职院校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阵地,创建良好的公寓文化育人环境、突出高校公寓文化的主题化和专业化特色建设,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成长成才培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学生公寓文化“主题化”的意义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对于班级的概念渐渐淡化,有调查显示,学生在校期间,超过四分之三的时间是在公寓中度过,高校学生在公寓内学习、生活、娱乐、交友等,所以,把公寓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使公寓文化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益补充,完成对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即公寓的硬件设施,公寓的设备设施,是公寓文化的载体和基础;制度文化是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规范的制度体系,是公寓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关键,是整个公寓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为文化是大学生言行举止的外在体现,是公寓文化的写照;精神文化是公寓文化的核心,主导着公寓文化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学生经济条件的提高,学生对于公寓物质文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公寓可以提供高质量的住宿环境和服务,当前许多高校不断扩建,提供给学生的物质条件也是越来越完善,能够基本满足学生日常生活的需求。
在制度文化方面,每所高职院校都制定有一系列的关于学生住宿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要求,在新生入学之初都会通过入学教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普及和教育,大部分学生也可以做到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 ,在日常的工作中多加强调与提醒即可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公寓文化“主题化”的实施方案
(一)巧妙利用当前热点词语、思潮进行文化建设
大学生是一个积极向上、思想非常活跃的群体,他们对于新鲜事物接受的速度快、范围广,他们对于网络流行语、社会上的热点词语等非常敏感,一旦出现新的事物,就会迅速在他们当中疯传,在QQ、微信群组聊天、个性签名等日常交流中,这些流行语频繁出现。针对大学生这个特点,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网络流行语、热点词语对他们进行教育和提醒,这样一来,不但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学生也更容易接受。例如:随着网购的流行,淘宝体也变得非常流行,陌生人在网络聊天中使用淘宝体,瞬间消除陌生感,学校在文化建设中也不妨试试这种学生喜闻乐见又易于接受的方式。比如,在提示学生楼道里有监控时可以来一句:“亲,请对着我微笑,我在看着你呢!”远比“楼道有监控,请注意行为举止!”来得轻松自在,学生也更乐意接受。还有一些近年来流行的网络用语如:“点赞”“且行且珍惜”都可以适当融合到宿舍的各种宣传阵地中。
(二)结合学校校史、校风、校训的宿舍文化建设
每所学校都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和自己的特色,在这种独特的历史沉淀下,也提炼出了具有特色的校风校训。校风校训既包含着老师们的工作作风和对学生的期许,也饱含一所学校在历史的洗礼中仍然蓬勃发展的毅力。对于高校学生来说,校史校风校训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他们通过对校史校风校训的学习塑造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对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规划甚至人生的规划产生积极的影响。鉴于这一点,可以将学校历史、校风校训、对于校风校训的解释等内容做成一些通俗易懂、易于阅读的卡片、宣传海报、宣传板小贴画等形式,在宿舍区内进行张贴,使学生能够很方便地阅读并充分了解,其教育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
(三)结合就业方向与行业特点、行为规范,进行宿舍文化建设
宿舍文化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学生在宿舍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并将习惯内化于行,形成一种良好的人格特征,为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有针对性地将一些作为一个社会人最基本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以及不同行业对员工素质能力的要求等,以不同的形式融合在宿舍文化建设中,让学生能够经常看到而且能够知道自己作为一个大学生应该为将来走上社会、走进行业做什么准备,在大学期间应该养成什么样的行为习惯才算是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具备一些什么样的气质和行为习惯才能受到社会与行业的欢迎,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学生会自觉按照社会以及相应行业的要求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不断向规范的行为习惯靠近。这样一来,好的行为习惯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当然,这些也会随毕业生一起走出校门,走上社会,为毕业生在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助力。
(四)结合专业的宿舍文化建设
将学生所学的专业融入到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一种创新的做法。对于一所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学校,校园里处处体现出学校的文化特色,作为学生生活主阵地的学生公寓也要进行公寓文化的打造,通过对不同楼栋的“主题化”创建,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和特色。
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考虑将同类专业集中安排住宿在同一栋公寓楼或者同一层,这样,可以根据住宿学生的不同专业特色打造不同主题的文化建设,将文化建设“主题化”。通过“面-线-点”的建设模式,打造公寓文化建设的“三化”体系,即楼栋主题化、楼层主题细致化、宿舍个性化。“面”即以楼栋为单位,设置各具特色的楼栋主题文化,比如“感恩、励志”主题楼、“贤惠、宽容与自信、自爱”主题楼、中国传统文化及《三字经》《弟子规》主题文化楼等;“线”即在各特色主题文化楼栋的基础上,在楼层、楼梯等再细化该主题内容;“点”即各个宿舍在楼栋、楼层文化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色再进行个性化设置,彰显特色。将宿舍文化主体化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实化于行。在公寓文化建设中有效利用公寓宣传阵地(如大厅、楼梯间、楼道、宣传栏等),通过设置与专业相关的图片、标语、文字等形式,体现不同专业的主题和精神。
通过具有专业特色的文化建设,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己所学专业,积极向上,提升自身的涵养和素质,做一个有素质、有涵养的大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将公寓的精神内化到自己的行为中,形成良好的行为文化,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利用周围的优秀学生代表、标杆人物进行文化建设,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我们的周围,总有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他们思想政治觉悟高,阳光快乐,积极向上,成绩等各方面能力非常突出,他们总是活跃在学校的大小活动上,当然,各种荣誉榜上也会频频出现他们的名字。这些学生是所在圈子的大学生中的佼佼者,也是学生中的标杆人物,他们在学生中产生的影响是非常积极的,很多学生也是以他们为榜样的。但是,由于专业、年级等因素的限制,这些优秀学生的标杆作用可能会只局限于自己的专业或者年级,不能对更大范围的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要充分挖掘这些优秀学生的优点,并将他们的事迹制作成宣传栏的形式,在宿舍区张贴,使更多的学生更加充分地了解他们的先进事迹并向他们学习,这样才能将优秀学生的标杆作用放大,影响面和影响程度也会更广。在朋辈心理 的促使下,优秀学生的标杆作用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影响与规范,远比老师与家长苦口婆心的劝说有效。
总之,文化建设是动态的,对于内容要根据不同的时期及时进行更换,才能跟上学生思想发展的步伐,其教育与引导的意义也才会充分地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周英. 现代化背景下大学生宿舍文化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4
[2]梁明. 当代大学生宿舍文化现状及其建设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3
[3]金鑫. 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
[4]王昀. 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基金项目】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立项课题(2014-XA03)
【作者简介】刘织财(1983- ),女,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院校公寓党员之家建设的思考 篇12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寓,党员之家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等教育新形式。高校扩招以来,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大力支持发展高职院校的政策下, 各高职院校蓬勃发展。与此同时,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也进一步推进, 学生公寓逐渐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无论高等教育改革到什么程度, 都不能留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空白点。”①在新形势和新任务下, 创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艰巨且具有时代意义的战略工程。公寓党员之家建设是实施此项战略工程的重要举措。正确认识公寓党员之家的内在功能, 不断探索新的途径来发挥其功能, 这对深化、巩固和创新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公寓党员之家建设是新形势下深化和巩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
公寓党员之家建设与公寓党建工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 公寓党员之家要为公寓党建提供组织保证, 要在公寓党建工作中发挥各种组织和领导作用, 协调各方面力量更好地开展公寓党建工作, 完成公寓党建的各项任务。另一方面, 公寓党建工作是公寓党员之家建设的重要内容, 要把公寓党建工作渗透到公寓党员之家日常工作中去, 使公寓党员之家的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从一定意义上讲, 公寓党员之家是在大学生党建新形势下, 在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而建立起来的, 是深化和巩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 体现全球化、网络化和宿舍公寓化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迫切要求。
1.全球化对提高大学生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全球化的挑战下, 党组织的优势和吸引力如何保持, 如何在国际竞争中吸引优秀大学生到党组织中来, 也是一个深刻的问题。一是党员意识缺乏。全球化引发了一些学生党员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和理念、信念危机, 对“自由”、“民主”的理解发生了变化。部分学生入党并不是出于信仰, 而是为将来前途准备和捞取政治资本。二是部分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制度认识模糊。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认识不清, 对社会主义前途存有疑虑和困惑, 信仰发生动摇。三是学生党员缺乏党性锻炼的考验。与在社会实际工作中发展的党员比较, 高校学生党员缺少社会实践中的党性锻炼。
2.网络化带来了教育内容和方式的深刻变革。网络化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同时也给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推进, 在学习上, 许多教师也把教学资源如课件、作业等放到网上, 供学生下载或在线学习。所有这些都在改变着学生的学习、娱乐方式, 带给了学生全新的体验, 形成了学生的网上家园。
网络媒体的发展虽然为学生提供了快捷的交流和丰富的信息, 但对思想政治工作也造成了巨大的挑战。网络技术使人类的文明成果迅速传遍世界, 同时也使一些精神垃圾畅行无阻地进入学生视野, 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取向多元化。在国际上, 西方敌对势力利用网络倾销西方的价值观, 冲击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在国内, 表现为封建迷信思想和一些愚昧落后的思想观念沉渣泛起, 通过网络, 大肆宣扬落后思想, 对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产生消极误导。
3.宿舍公寓化使学生党建工作原有的载体发生变化。随着后勤社会化的推进, 公寓社区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活动场所, 宿舍学生组合也发生变化, 学生由单位人、班级人逐渐转化为社区人、公寓人。学生公寓社区已成为高校在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和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学生公寓除了满足学生学习、休息等基本需求, 也成了学生的娱乐场所, 健康的和低级趣味的东西混杂期间。在学生公寓里, 班、团组织活动难于有效开展, 班委、团支部在生活园区中对同班同学的覆盖面及凝聚力和影响力都受到了影响。“学生公寓化后学生公寓与社会的联系日益广泛, 并且学生分散住宿, 同室成员关系松散, 群体人员结构复杂, 监控力度削弱, 社会上的各种错误思想必然会乘虚而入, 给大学生党建工作带来新的难度 。”②
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实践中掌握理论, 并用理论指导实践, 达到较好掌握理论知识的目的, 从而开动学生的思维并激发其创造性, 提高其处理法律实践问题的综合操作能力。
继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探索新形势下的工学合作教育新模式、新途径, 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 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进一步改善实验室、实习基地条件, 建成比较完备的教学设施, 使教学基本设施及教学基地能够满足学生因材施教的需要, 构建成优良的教学平台。
加大实验经费投入, 建立仿真性强, 能全方位模拟日后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的模拟实验实训室。同时拓宽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的思路, 转变以公、检、法为主要实习基地的观念, 多组织学生进入社区搞法律服务;开辟与企业合作的渠道, 为学生到企业就业创造条件。
[本文是2005年河南省教育厅“河南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省级立项项目” (尚未结项) 阶段性成果, 课题名称为“经济法律事务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注释
1侯靖方.思想政治工作要进大学生公寓[J].求是, 2002 (18)
【公寓建设】推荐阅读:
老年公寓建设08-26
学校公寓文化建设09-05
学生公寓建设与管理07-13
酒店式公寓建设方案09-25
示范公寓楼建设方案10-02
寸金学院深化公寓文化建设的途径07-05
在老年公寓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定稿06-20
四川省梓潼中学校学生公寓楼建设工程垃圾处理情况说明07-28
老年公寓公寓活动举办方案07-10
宿舍公寓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