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刍议教学法管理

2024-11-01

作文刍议教学法管理(共12篇)

作文刍议教学法管理 篇1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中心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工作的成败。众所周知,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要想使教学取得良好的效益,就需要对这两个方面进行有效控制和科学化管理。在几年的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笔者对教学管理和改革进行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和大家一起共享。

教学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我们要坚持从学生、教师的角度出发创新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在管理的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尊重教师、学生的想法,激发他们参与管理的热情,使学校能有一个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教师、学生是学校的主人,要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使教师真正成为学校管理的主人,突出教师工作的灵活性、创造性、全能性的特点,打破束缚教师的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枷锁,形成宽松和谐、高度凝聚和富于创造的管理机制和活动空间。

一、注重提高教师的管理意识和能力

在一个学校中,每一名教师都应该是学校的管理者,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就需要我们管理者注重对教师的引导,使每一名教师都认识到自己不仅仅是教学工作者,更是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直接与学生接触是管理学生的最好实施阶段,并且教学中对教室内的基本设施以及实验室的各种教学器材都可以实现直接的管理。提高教师的管理意识,就可以时时刻刻对我们的学生开展教育,达到时时刻刻育人的目的。为提高教师的管理水平,我们应定期开展管理会议,开展管理培训等,提高教师的管理能力。

二、营造和谐、宽松的校园氛围

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离不开良好的校园环境的创设。笔者认为,作为一位学校的管理人员一定要注重良好校园氛围的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首先需要的就是解放教师和学生的思想,使他们感受不到思想压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放开思想努力研究教学,学生才能高高兴兴地上学。其次,需要良好的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室、设备齐全的实验室、良好的校园绿化等设施都是保证学校教学有序开展的保证。这些并不是我们教学的主体,但是为我们的教学提供着物质支持。只有做好这些后勤保障,我们的学校才是完整的,才能得到师生的喜爱。最后,班级学习环境的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学校整体氛围的体现,而学生在正常的学习过程中,班级环境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良好的班级氛围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我们每一位校园管理者都应该注重班级环境的营造。学校领导要定期组织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的座谈会,在提高班主任营造班级氛围意识的同时,交流管理经验,提高在课堂纪律、班级布置、班风营造、主题班会等方面的管理水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参与学校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得到保障,我们的教学水平才能得到不断的提高。

三、健全制度,加强教师管理

为了课改的顺利开展,建立健全一些教学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教学管理有效,需要将教学计划、安排、要求认真地贯彻执行,也就是能够落实,不能落实就只能是一纸空文。促进落实的重要办法之一就是教学检查,这是因为教学检查有督促、反馈及指导的功能,所以它是推动落实的重要手段。如学校学期初有各种检查和讲评,每月有月进度、月计划的检查,期中有半学期工作的全面检查,期末有计划完成情况和质量成果的总结检查;从教学过程讲,有集体备课、教案、课堂教学、作业、辅导各教学环节的检查。为了保证检查的真实和全面,教务处应编制各种活动报表,收查作业、教案、听取汇报和听课、参加教学活动等各种数据,这也是教师年终考核的参考资料。在我校的教师管理中,我要求学科组长增加对每个任课教师预习提纲的检查,并将其列入教师日常量化考核管理中。定期召开课改经验或问题研讨会,校长主抓。在每个班级开设“预习航标”专栏,任课教师上课时,提前一天前把预习提纲通过小组长挂在专栏里,提前告知预习内容;在教师办公室里也开设了“课改园地”专栏,那里面有教师的课改心得体会、学生的课改心得体会、教师的周反思、优秀教师的预习提纲和导学案等;学校规定:每月进行一次“预习提纲”经验创新汇报会。以教研组为单位,教务主任和组长负责,在预习提纲方面阐述本组新的研究成果,会后进行教师示范课活动,组织评评委进行打分,成绩优异的给予年度教育局优秀教研组申报资格,并给教师一定的物质奖励。这样一来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了预习提纲的深入研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客观地进行教学评价

学生需要恰当的评价来提高学生的信心和摆正学习态度,同样教师也需要客观的评价来提高教学水平。在管理过程中,我校主要采取自评和他评的方式对教师开展教学评价。许多学校都是以他评为主,但仅仅是他评的话不仅不会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有正确的认识,而且还会影响到教师之间的关系,许多教师还会碍于面子,不愿评价同事。因此,我校在他评前先组织教师开展自评,自己分析自己的问题以及自己教学中的优点。在自评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对自己的教学有全面的认识,而且能够使其他教师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可以使其他教师在评价时更加全面。这样的评价过程,是一个交流、沟通的过程,是一个教学提高的过程,是每一个学校都必不可少的过程。

五、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

良好的教学奖励机制可以有效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使每一名教师都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最终提高我们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学校在设置奖励机制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目的明确。针对奖励的群体,奖励的评选以及奖励的内容。学校的奖励机制应是推动教学水平发展,因此奖励机制应设置在教学一线。其次,奖励机制应侧重于学校教学中的弱项,激发教学水平差的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使学校的教学水平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总之,教学管理是一个需要全面考虑的工作。作为管理者,我们要对教育事业有足够的认识,管理不仅要靠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还需要从情感方面开展,要解放学生、教师的思想,使全体师生都能参与管理,参与到学校的建设中来。我们的管理在追求“工作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的同时,更追求“工作创新有效,和谐共处”的境界,以给我们的工作营造一个尊重人、信任人的环境。学校领导与教师交往,做教师的知心朋友;关心教师的生活,尽力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放手让教师发挥创新才能,让教师愉快地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有这样,我们的学校才能成为一个温暖、幸福的大家庭。学生爱学、教师爱教,这就是我们的管理目标。

作文刍议教学法管理 篇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现阶段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推进,社会的人才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社会人才的需求量也急速增加。同时,对人才的要求从以往的单一型、理论型向复合型,应用型和国际化转化。在此情况下,高职英语教学创新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高职英语课程既要掌握语言知识,又要培养学生对所学语言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尤其是要培养学生在日常交际和涉外贸易活动的能力。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当其冲的是要仔细分析当前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创新英语教学管理,为大力提高高职英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高职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1.1学生组成呈现特殊性,英语基础普遍薄弱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化,各类各级职业学校的生源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学生的素质层次不齐,只有少数学生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且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而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到了职业学校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产生了害怕学习英语的心理,也有些学生对英语有厌烦甚至是抵触心理,缺乏学习英语的信心。以上这些情况都充分表明了高职英语教学的创新管理具有一定的困难。

1.2教师教育观念滞后,思想上安于现状

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观念严重滞后,教学理念陈旧落后[1]。如今,大多数教师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教学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普遍“以教师为中心”进行填鸭式的教学放学,只是单纯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课堂气氛较为严肃,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很难打开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潜能得不到挖掘,从而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然而英语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它的学习是需要大量实践的,可目前很多教师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把教学重点放在语言知识层面,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故而学生的学习效果低下,学生便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然也不乏有些教师受到了新时代思想的影响,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由于他们的概念模糊,把英语实践教学片面地认为是课堂的分组朗读、角色扮演、听录音等。这样的教学方法根本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分析的时间,不能把自己所学的语言知识灵活地运用在实际生活中。长此以往,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对英语课产生了厌烦甚至出现抵触心理,渐渐地就失去了学习英语的欲望和兴趣。

1.3扩大招生规模,学校管理面临挑战

近年来,由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发展引起了我国教育部的重视,进一步扩大了高职的.招生范围。在此背景下,职业学校的作用就日益显著,在校学生的数量也一直呈上升趋势,因此也对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正面临着严峻的挑穑如管理体制的创新、管理体制的优化、促进教学均衡发展等。

2.高职英语教学创新管理的方法

2.1英语课堂教学要扩大信息源,循序渐进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或参考资料,设计各种各样的思考题,或让学生根据相同资料、信息源去找寻不一样的答案,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求异的思维能力。如此一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2]。

例如,在学习某个单词,如“perfect”时,这个单词有两种词性,既可以作名词,也可以作形容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对这个词进行造句,通过造句学生就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个单词,可以清楚这个单词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意思,从而把自己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学生就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产生学习英语的欲望,学习效果也会得到迅速的提高。

2.2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尽量使用英语,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在查阅单词的词义时,要求学生尽量使用英语词典,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词汇的内涵和外延。特别是有些用汉语很难解释,甚至是模糊不清的词、句,英语词典都会给出和词、句相似的语境,且这些句子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学生就可以根据语境猜测、理解该词或句。如此一来,学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词、句,也可以增强语言实践的量,还能有效提高自己对相关词、句的运用能力。

例如,“before”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下就有不同的用法和意思,用作连词时,意思为“在……之前”;还没来得及……就……。用作介词时,before用作介词时,可以指时间“earlierthan在……之前”,也可以指位置“infrontof在……之前”。用作副词时,意思是“atanearliertime/inthepast以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该词不同的用法,进行造句,通过这样的方法,就可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2.3注重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学生扮演的角色是交际者,在交际过程中要用到大量的语言,充分了解各种语言规律,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因此,实践教学法是非常有效的,也值得在我国高职英语教学中推广运用。

例如,在课堂中讲到情境对话时,要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把情境逼真地表演出来,然后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生活中碰到类似的情境,可以很快地进入状态,进行适当地交流。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职业学校的高职英语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成为了制约我国高职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用有效的方法强化高职英语教学创新管理。只有这样,职业学校才能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英语人才,更好地满足社会市场的人才需求,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加快进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参考文献

[1]陈冬梅,郭伟峰.高职英语教学创新刍议[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院报,2010,15(03):187-188.

刍议小学教育教学管理 篇3

摘要: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时期下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首要前提是有效的管理,在学校的众多管理中,教学管理可谓是重中之重,教育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管理是否到位。教育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既包括教师的教,同时还包括学生的学,因此,做好教育管理就需要同时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科学化的管理。

关键词:刍议;小学;教育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3.8

小学教育作为最基础的基础性教学,与学生今后的发展关系密切,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加优秀的小学教育,就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的完善教学管理,然而,现阶段的小学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关于管理的含义,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有人认为管理就是生产力,可以提高做事情的效率;有人认为管理就是沟通和激励;也有人认为管理是集计划、组织、预测、协调等多项功能的综合性艺术。本文就如何进行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如何提高小学教育教学的管理水平提出了几点意见与认识。

1.有意识的提高教师的管理能力

不少的教育工作者认为教学质量与自己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没有教育管理的意识,在新时代下,教师首先应与时俱进的更新自己的教育管理理念,而管理者,则需要通过引导的方式,让教师认识到自己除了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之外还是学校的管理者,应当主动的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去。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有着最直接的接触,课程中是实施管理的最佳时机,教师除了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外,同时还能够直接对相关的基本设施、硬件设备、实验器材等进行管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意识,有利于小学生管理工作时时刻刻的开展,使教育时时刻刻开展。其次,当教师具有了教育教学的管理意识时,接着应当提高教师自身的管理能力,为了提高教师的管理能力,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开展管理培训课程、管理会议等。

2.管理人员多样化

由于教学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只有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甚至动员学生家长以及相关的社会机构、社会群体,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管理效果。但是,在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教师的管理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学生没有参与到自我管理当中来,家长以及其他的社会机构更是几乎与管理完全无关。为了形成健全的管理机制,让更多的相关人士参与到管理当中来,使教育教学管理的作用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首先,学校领导要予以充分的重视,运用自己的权利全面调动学校各相关机构配合工作的开展,同时积极的与外界取得联系,邀请他们加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当中;其次,要完善相关的监管组织,让监管组织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进行必要的监管,提出改进意见。

3.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和谐的校园氛围可以解放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减少教师与学生的压力,使教师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研究上,学生也不会产生对于上学的抵触情绪。和谐的校园氛围不仅包括优美的校园环境还包括良好的教学设备和积极的班级学习环境,教学设备虽然并不是教学的主体,但它为教学提供着物质方面的支持,是一所学校教育有序开展的保障,只有做好相关的后勤工作,学校才是完整的,才能增加广大师生的归属感,减少教育教学管理的压力;积极的班级学习环境也是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必不可少的条件,班级环境影响甚至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积极向上的班级环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学习,减少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阻力。为了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改善教学质量,包括教师在内的每一位教育管理者都应当多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理念,多倾听学生的心声,把自己当成学校的主人,尽心尽力的去维护校园和谐的氛围。

4.进行客观的教师评价

不仅仅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客观的评价来鞭策激励自己进一步的学习,教师的管理工作同样也需要客观的评价来找出工作中的不足和增强自己的信心。在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进行评价时,宜采取他评结合自评的方式,他评虽然可以帮助教师认识到自己容易忽略的细节,但同时有较大几率会影响到教师之间的关系,甚至一些教师碍于面子而不愿意评价,这就需要在他评之前加入自评环节,在自评的过程中教师自己分析自己工作中的优点和不足,这样教师不仅可以更加容易接纳别人的意见,评价也更全面。教育教学的管理水平在这样的不断交流沟通中,也就逐渐提升了。

5.加强管理并设置奖惩机制

由于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使得教师的个人能力可以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应当把教师的管理加入到教学管理当中来,并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通过进修、培训等形式提高教师的管理能力,国家相关部门建立起多种形式进修机构,从制度上保证教师进修的可行性,另外,教师的进修要注意将校外进修和校内进修相结合,全方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一套成功的管理规章制度是成功的一半,优秀的管理制度除了从科学严谨的角度出发以外,还要考虑到人情感的方面,制度除了起到约束作用以外还应让人感到舒适,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境界。

设置目的明确的奖惩机制,奖励的内容、惩罚的内容、奖励的评选方式合理化。奖惩机制可以有效提高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管理时的积极性,推动教学水平的不断发展,其次,奖惩机制的重点应放在学校的弱项,或者希望推广的方面上,这样做有利于学校整体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对小学教育教学的管理绝不只是单纯的管理,包括教师在内的教育工作管理者需要树立全局观念,全面考虑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认识到优秀的管理是不能只依靠管理制度建立的,更多的还需要从情感方向出发,解放教师和学生的天性,带动相关社会群体、社会机构加入到教育教学的管理当中来,营造一个和谐的管理氛围。管理者在工作中既要追求“一丝不苟”也要追求不断创新,争取使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学校的高级管理者也要加强与下级管理者的联系,给予教师在内的管理者充分的信任和充分的自主权,使每个人的才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只有做到了上述几点,才能更好的实现以学生好学,教师爱教为最终目的的管理目標

参考文献:

[1]威宁县炉山镇新新丰小学 孙玉华. 刍议小学教育教学管理[N].山西青年报,2014-03-02012.

[2]代兴合. 刍议当代小学教学管理[J]. 学周刊,2013,13:197.

刍议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 篇4

1. 教学管理者的管理思想比较陈旧

有的学者把当前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概括为“三多三少”:行政权力的管理多、学术权力的管理少;共性管理多、个性管理少;低层次的管理多,高层次的管理少。其中,低层次的管理即主要只是满足于教师在“教”,学生在“学”,满足于教学不出问题。而高层次的管理则是要真正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中心任务来完成,不仅注重教师在“教”,学生在“学”,而且更注重“教”和“学”的实际效果。要实现这个目标,管理的创新是必不可少的条件。管理创新意味着管理思想的一种解放,是管理理论的一种突破,是对旧管理模式的一种变革。管理实践也表明,没有管理的创新,也就没有管理目标的实现。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说:“只有倡导和具备创新活动的企业经营管理者才是‘企业家’,否则只是‘老板’。”这一句话,使人深受启迪。而我们当前高校教学管理者的管理思想仍沿袭重复过去对管理的认识观念。人们对于“管理是什么”的认识,不仅在教学管理领域,而且在整个高校管理及宏观的教育管理中,仍是滞后的。过去人们认为“管理就是领导,管理就是决策”,近期人们又走向另一个极端,热衷于“管理就是服务”。一切管理都照章办事,抓不住管理的关键。这种管理思想已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不能取得突破和进展的主要因素。

2. 教学管理手段、方法滞后

当前一些高校的教学管理手段仍主要以行政手段,经济手段为主,教学管理的方式,强调整齐划一,提出并遵循统一进度、统一教案、统一作业、统一辅导、统一检测为内容的“五统一”教学管理模式,这种大统一的教学管理,在提倡并尊重创新与个性的今天已愈显不足,再加上学校的教学管理干部将量化管理发展到了极致。例如: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是看你班上的优秀率、及格率、达标率;评价教师的教学态度,是翻你的教案写了多少页,政治学习,看你的笔记抄了多少字,字迹工整不工整;检查教师对学生负不负责,看你的作业批了多少本,看你班上有几个学生违犯了校纪校规;学校搞启发式教学,就数你课堂上提的问题多不多……这些教学管理干部将不能量化的也要量化,将不该量化的硬要量化,弄得教师不是精心研究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而是诚惶诚恐地应对那张量化表,使教师们产生了抵触情绪。

3. 重章法而不重视人,不尊重人

当前,高校比较注重管理的科学化,强调用科学的管理理论制定完善,严密的硬性规章制度,强调对教师的控制和监督,强调“服从性”,“计划性”,强调定量评价。但我们也不难发现,教师的积极性并未随规章制度的完善而提高。其主要原因是忽视了人的因素,忽视了在教学管理实践中,除了理性,科学之外,还有大量的非理性因素在发挥作用。重章法而不重视人,不尊重人,是当前教学管理中一个极为突出的问题。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些学校教室,其后门大多设置一个小小的长方形窗口,不言自明,这是便于学校教学管理干部对师生的课堂进行防不胜防的“窥视”,这个小小的“窥视窗”让教师感到很难受,更有甚者,有一些高校曾在教室中安装监视器,领导坐在办公室,随心所欲监视任何一个教师的上课情况,充分说明了教学管理者对教师的不尊重、不信任。

二、改进教学管理的对策

1. 加强理论学习,较变思想理念

理论,是指导应用于实践的基础,是形成学校管理方法、策略的依据,是学校发展源源不竭的动力。当前,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要求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上都要有大的变化。而作为教学管理者,由于整天事务繁忙,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一些新的教育理论知识,政策法规,导致穿新鞋走老路,观念老化、方法陈旧、评价简单。教师按照新观念、新教材来教,但一到评估时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质量检测却体现不出新理念。观念的更新是一切工作的先导,没有好的思想,就没有好的工作。只有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才能为高校的发展寻求到新的生长点,树立科学有效、远大卓越的办学理念,推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2. 深化制度改革,实施“人本”管理

高校教学管理,究其根本主要是对人的管理,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益。因此,在高校教学管理中要‘以人为本”,使高校工作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进。

(1)营造宽松、愉悦、富有人情味的工作环境。

高校要管人,管人要管心,管心要知心,知心要关心。高校管理者首先应学会尊重教师,与教师平等相处,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如创渠道、多途径举办各种形式的座谈会,问卷调查,给教师提供倾吐心声的机会等,零距离接触教师的最新动态,适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优化制度环境。

(2)构建弹性管理机制,实行动态管理。

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在高校管理中,我们应以信息为基础,激励为手段,采用“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评价方式,大胆地尝试弹性管理制度,使管理有所创新。首先,对教师的常规管理要有弹性。其次,开放评估机制,实现人性化管理。目前,各高校对教师的管理普遍实行量化管理。但是,学校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是不可能像工厂的计件工作制那样进行衡量的。因为教师的隐性工作可以评议,却很难设定具体、科学的量化指标,所以高校除了对教师量化管理外,也要体现人文关怀,实现人性化管理。在管理中要关注教师优势,尽可能让教师感到工作的愉快。

(3)创建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课堂教学是高校教育的主阵地。随着形势的发展,我们要参照新课程理念,制定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以学论教,以学促教。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行全体学生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学生主动探索与教师积极引导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相结合,传授知识与教会学生运用、培养创新能力相结合,教会学生学习与教会学生做人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内容生活化,培养目标个性化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注重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查。

3. 强化人本意识,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民主化

培养人才是高校的基本职能,教学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服务于教学活动的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的核心。教学管理是为实现教育目标,根据—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对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教学管理的实质,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高效率地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在高校教学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这是高校各个层次的管理者进行管理工作,应当树立的一种教育管理哲学。在高校管理的所有要素中,教师管理是第一要素。因此,高校管理应该“教师第一”,在“以人为本”中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作为教学管理工作者是高校管理者队伍中的重要角色,理应具有而且必须强化这种意识,来实现教学管理的民主化。教学管理实现“教师为本”的思想,其实质就是要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为教师创设和谐的心理时空和工作环境是实现教学管理民主化的重要标志。

(1)学会换位思考。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考虑学校意图多,注重教学任务分配多,却很少考虑教师究竟在怎样的心态下接受任务,他们是否感受到完成任务的压力与快乐等。如果我们在布置或检查工作时做一番换位思考,就会避免许多粗暴生硬的操作方式,使教师乐意接受任务,并愉快地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学会尊重与信任。“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话充分强调了人们彼此尊重、相互信任的心理力量是何其强大。因此,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只是分工的不同,每个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所以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互相尊重的管理氛围,使人与人之间感情融洽,产生积极地影响。其次要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要给教师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和工作环境,使教师怀着快乐的心情参与教学活动。

(3)满足成就需要。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被发现、被认可、被赞扬、被重视。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每一位教师的成就需要。不以同一目标培养教师,不以同一目标评价教师,使每位教师在不同的工作层面上都尝到成功的甜头。要善于搭台子、铺路子,使每位教师都有尝试成功的机会,显露身手的空间。

摘要:高校教学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学校的兴衰成败。目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者的管理思想仍很陈旧,管理手段与方法比较落后,重理性而轻感性。因此,改变陈旧的管理模式,建立“以师为本,感性管理”的新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教学管理,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汤永杰.科学发展观与教学管理制度创新[J].教育教学管理,2005,(2).

[2]刘恩允,杨诚德.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反思与构建[J].江苏高教,2004,(1).

作文教学刍议 篇5

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恐怕都有一种感受,即作文难教,其操作性较语文知识的教学弱得多。至于初执教鞭 的教师,有的简直不知道该从何入手。记得上大学时有个教写作的老师说:作文是不可教的,要靠学生去“悟 ”,只有极少数有写作天赋的学生才能“顿悟”,写出优秀的作文来。

我多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近几年改上初中语文。我的切身体会是:作文教学是一件费时长、投入多、难 得像语文知识教学那样见到大面积丰收的艰苦工作。正如有些老师总结的那样,大多数学生的作文长期处于“ 写自己不真,写家庭不亲,写学校不新,写社会不深”的“四不”状态。刚踏进中学校门的学生更是如此。平心而论,作文“不可教”论并非无稽之谈,只是略嫌悲观而已。我认为,即使作文教学的最终结果是佼佼者寥 寥,但作文还是可教的,而且还是可以教好的。为师者应该有这个自信。

要使作文可教,首先要求教师要有颗平常心。作文教学的目的,并非为了让学生成为作家,或者都能在作 文大赛中获奖,而是让学生能够用书面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用笔谈的方式跟别人交流沟通。我要求学生达到 的目标是:必须较准确较熟练地掌握各种文体的写法,让别人明白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这种要求并不过分, 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有了这样的`平常心,作文教学才会具有可操作性。而且,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语文教 材的编写,在拟定作文教学的系统上,也比过去的教材具有更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目的也是非常明确的。 如果能按照教材的要求进行作文教学,在各种文体的写作上严格让学生人人合格过关,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当然,要想作文不仅仅停留在写得清楚明白这个基本的档次上,就必须进行“拔高”训练。其实,作文难 教,就难在“拔高”上。因为就整体而言,由于学生重理轻文,都存在着视野狭窄、课外阅读甚少的局限,即 使聪明过人的学生,对语文的投入也难免“吝啬”,课外阅读与较差的学生相比,也好不了多少。这样,“拔 高”训练的实施,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观察

每一本谈作文的书都会告诉你,要写出优秀记叙文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而要观察,必须深入到实际生活 中去,才能有所收益。这是常识,是经过实践证明的正确的经验。

如果只重复这些老生常谈,无济于事。老师们都很清楚,观察是有其局限的,即使做到所谓“行万里路” ,也难免会挂一漏万,有大量观察不到的东西。何况,初中学生功课那么繁重,几乎到了每星期七天都上课的 地步,哪里能有专门的大块时间去观察生活呢?更何况

高校教学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刍议 篇6

关键词:教学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9-0000-02

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逐年扩大,学科、专业不断拓展,高校的各项管理工作,尤其是教学管理工作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作为高校管理部门,如何更好地应对这一局面,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成為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此时,以艺术院校为例,提出大力开展管理信息化建设,通过设计开发多元综合的教学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系统应用的灵活性,将有效解决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所面临的管理困境,极大地提高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一、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教学管理系统建设内涵分析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运用信息管理理论与信息管理方法,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技术,充分考虑外界变量和信息,组织和配置教学信息资源,进行信息化教学管理活动,从而高效率地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对于高校而言,教学管理的信息化主要体现为建设功能完善的教学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平台的建设,是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两大要素的有机结合。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建立起先进、可靠、完善的技术平台,为实现教学管理的网络化和信息处理的智能化提供支撑。

一般来说,高校的教学信息管理系统须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具备基本的教学管理模块,如学生管理、师资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排课管理、成绩管理、考试安排、教材管理、收费管理、选课管理等基本功能;二是系统要容易操作,使用人员能够顺利地使用系统完成常规教学管理工作;三是系统要易于维护和升级,能根据学院的个性化要求做出相应的调整或者修改;四是系统应该能够针对不同的用户,具有不同的操作权限,保障数据的隐私和安全等。可以说,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是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教学管理系统平台建设是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重要载体。

二、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存在问题

大多数高校都十分重视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通过自行开发或购置教学信息管理系统软件,搭建信息平台,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信息化管理。

目前,各高校教学管理系统平台的建设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根据学校自行的特点自行组织开发团队开发,如南京艺术学院、广西师范学院主要采用ASP、ASP.NET等技术自行开发的教学信息管理系统,能基本满足教学管理的需要,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依托自身强大的人才优势不仅开发了功能强大的教学信息管理系统,还对其它各个系统的数据有一个统一的接口标准。由于是量身定做,能较好的满足本校的需求,并且掌握源码,便于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系统、增加或删除功能模块。但是由于开发人员能力及各个学校的投入等原因,自行开发的教学信息管理系统在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另外一种方式是直接购买软件开发公司的产品,如杭州正方、湖南青果、湖南强智等软件公司的教学信息管理系统。这类产品在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但是由于其通用性,普遍存在不能满足学校特殊教学管理需求的问题,尤其是艺术院校的专业方向较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存在较大差异,通用系统难以满足日常管理需要。

以广西艺术学院为例,该校在校生规模约为1万人,有3个校区。该校的教学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手工管理和单机管理系统相结合,工作量非常大,档案的存放也需要巨大的空间,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手工管理无法满足教学管理的实际需要;第二阶段是2006年开始应用学年版本的基于C/S和B/S混合结构的教学信息管理系统,在该阶段花了很大的精力建立起了各种基础数据库,如教师库、课程资源、专业培养计划、教学场地、学生信息、学生成绩和教材库等。运行该信息系统后,该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有一定提高,但是由于该版本的软件在设计思路上过于简单,虽然基本实现了学生管理、师资管理、教学计划管理、考试管理、选课管理、成绩管理、教学质量评价等常用教学管理功能,在实际运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存在一系列以教学计划为核心的相关问题。现行系统对教学计划的管理不灵活,只能针对自然班级进行排课,不能对自然班级进行拆分排课管理,从而影响了整个排课的进程;在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方面系统也管理不灵活,二级学院开设的专业限选课及选修课很难在系统里面操作;以教学计划为基础的期末考试、正常补考、毕业前补考以及教材订购计划无法通过系统安排,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功能仍相对简单等。

二是部分教学管理缺少相关配套软件和程序,教学信息管理缺乏统一标准接口。该校2006年开发了琴房管理系统,主要应用于音乐舞蹈大楼琴房管理,教学信息管理系统也在这期间投入使用,两个系统均单独运行,由教务处进行管理,今后对其进行整合势在必行。整合后硬件配置也需要进一步升级,以便充分满足学生大批量登录系统进行选课、登记琴点操作等各个环节的需要。

三、高校教学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过程和方法

要全面推动高校教学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实现高校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和现代化,必须从从管理队伍、技术支持、硬件投入、安全维护等多渠道加强建设,同时注重立足院校学科专业特点,因校制宜,选择科学合理的建设路径。针对以上分析的系统存在问题,本文提出如下解决方案:

(一)开展提高培训,强化管理团队建设

成立专门的信息管理小组,全面负责教学信息管理系统的计划和规划,将管理和技术有机结合,给教学信息管理系统强有力的保障。加强一线教学信息管理人员的培训,让他们树立信息化管理理念,掌握信息化管理技术,熟练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更好地服务教学,服务师生。

(二)加大硬件投入,整体购置信息管理系统

教学信息管理系统功能复杂,要求高,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开发周期长,就一般高校而言,计算机技术管理人才相对不足,可考虑采取“购买与二次开发”相结合的节约型校园建设之路,选用灵活的、架构先进的学分制教学信息管理系統,减少了二次开发的成本,同时投入资金购买较好的硬件服务器,采用分时分段的方法彻底解决集中登录操作系统容易拥堵的问题。

(三)不断改进升级,开发适应校情的软件平台

首先是建立基于元数据的分布式异构的小型数据中心平台,统一各种数字平台接口标准,有效整合教学管理相关的软件,着力解决教学信息管理系统和其他小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互问题。其次是进一步对教学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升级和开发,使其更加易于使用,如苹果手机的操作系统、腾讯QQ程序等采用图形化操作界面,就算没有专人培训,大家也都会使用。目前,在教学管理信息化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是由于软件系统的不完善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引起的。如没有系统管理员,或者系统管理员对系统认识不深。很多小问题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及时解决,阻碍了信息化管理的进程。另外,在使用过程中多听取教师和学生的建议,根据其中合理的建议及时提出改进措施,一个系统只有使用者的大力支持和拥护,才能更好地发展下去。

(四)多管齐下,维护系统信息安全

在信息安全方面增加必要的互联网安全管理手段和措施,在有些学校也曾经出现过数据丢失和数据遭到黑客的修改,提出故障时的恢复方法和策略,增加教学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一点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全面的教学管理改革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应充分估计实施的难度,制定具体规划,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加强硬件和软件的建设,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制订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良好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才能更好的为教学、为师生服务。

参考文献:

[1]卢立珏.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04,1

[2]蒋志.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与培训,2010,2

[3]杨永跃.学校教学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实践[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06

刍议工商管理教学中的案例库建设 篇7

一、工商管理教学中案例库建设的重要意义

建立符合我国大中专院校教学实际的工商管理案例库意义重大。首先, 它是工商管理教学的基本保证, 没有好的案例支撑, 教师们即使是巧妇, 也难为无米之炊;其次, 我国经济转型期的深刻变化是西方国家没有经历过的, 因此国外的案例很难让学生进入情境, 难以诠释其理论概念;再次, 案例库还具有对知识进行储备和管理的功能;此外, 通过案例库的建设, 还可以加强大中专院校之间, 大中专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 更好地实现教师、学生、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功能。

二、工商管理教学中案例库建设存在的问题

1. 案例数量不足。

在目前的工商管理教学中, 案例数量严重不足, 原创性案例更加有限, 使得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只好用举例教学来代替案例教学, 但是很难达到案例教学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

2. 案例质量不精。

案例库不仅数量不足, 案例的质量也不精, 很多案例直接从互联网和报刊中转载而来, 其内容大多停留于对企业的片面宣传报道, 没有探及深层次的管理问题, 因此质量大多不高, 难以完成理想的教学效果。

3. 案例陈旧, 时效性差。

教学所使用的案例大多比较陈旧, 很多都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 因此时效性和针对性不强, 提不起学生讨论研读的兴趣, 更无法反映工商管理专业的前沿理论成果。

4. 案例的本土性较弱。

教学中采用的大多都是欧美国家的企业案例, 或是直接改编于外国企业, 很少能够真正反映我国企业在转型期所暴露出的问题, 更无从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意见, 这对我国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是十分不利的。

5. 案例库素材来源渠道有限, 企业案例难以采集。

目前教学中的案例主要来自于对经典案例的改编, 更主要的是对企业案例的采编, 但由于我国大多数企业对工商管理案例库采编认识不到位, 不愿将企业信息及数据公之于众, 因此使采编工作难以获取真实有效信息, 企业案例采编工作难度较大。

6. 案例采编的经费投入不足, 教师积极性不高。

案例采编工作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较大, 目前对于案例库采编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使得大中专院校教师对案例的开发与采编完全出于个人兴趣, 积极性不高。

三、工商管理教学中案例库建设的发展对策

1. 提高大中专院校对案例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建立案例反馈机制。

工商管理案例库建设的成功与否, 关键在于大中专院校对案例

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只有提高大中专院校领导及教师对案例教学的认知水平, 进一步明确案例教学法对我国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提高案例的使用率, 才能够做好工商管理案例库的建设。同时案例库的建设还需要一批热衷于案例研究案例教学的教师, 在大中专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 要适时地评估教师案例教学的效果, 建立案例教学的反馈机制, 并对在案例研究案例教学中表现优异的教师进行物质奖励, 以提高其积极性。

2. 大中专院校要成立专门的案例中心组织, 完善制度标准。

工商管理案例库建设, 必须要有一个由专职人员组成的稳定组织。各大中专院校应设立案例中心, 各课程授课教师参与其中。组织成员不仅进行案例采写、编辑、整理, 还需要与其他大中专院校、企业进行日常联络和交流, 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 发挥各自优势特长, 并注意完善相关的规范制度和入库标准, 推动案例库的持续发展。

3. 多渠道搜集案例库素材资源, 加强素材库网站建设。

在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 中国企业的兴衰给中国工商管理案例库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库资源。因此大中专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互动, 在素材库建设中注意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帮助企业分清形势, 梳理思路, 获得企业的认同和支持, 实现大中专院校教学与企业发展的共赢。并通过与国内外其他案例库、大中专院校及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互通有无, 多渠道搜集案例库素材资源。

4. 加大案例库建设的资金投入, 落实资金保障。

案例库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除了依靠国家或学校的支持外, 还需要广泛挖掘一切可能的资金来源, 如获得基金组织资助、依靠个人优势进行咨询、培训, 都是可能获得资金来源的途径。

5. 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进行案例库市场化运作。

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通过校企合作帮助大中专院校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大批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对工商管理案例库进行市场化运作, 可以加强大中专院校、教师与企业的良性互动, 共同提高, 实现大中专院校与企业的更好发展。

四、结束语

中国工商管理教学中的素材库建设对工商管理教育质量的提升和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要提高大中专院校案例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成立专门的案例中心、多渠道搜集案例库素材资源、加大案例库建设的资金投入、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进行案例库市场化运作, 这样才能建设成一个门类齐全、数量众多、质量优秀又符合我国企业客观实际的工商管理素材库, 从而推动我国工商管理教育教学更好、更快地发展。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目前工商管理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 加强工商管理教学中的案例库建设, 对培养我国工商管理人才意义重大。然而目前在大中专院校的工商管理教学中, 案例库建设存在着案例数量不足、质量不精、案例陈旧、本土化弱、案例采编经费短缺、教师采编积极性不高等各种问题。本文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同时, 根据目前我国大中专院校的实际情况, 给出解决对策, 更好地做好工商管理案例库建设。

关键词:工商管理,教学,案例教学法,案例库

参考文献

[1]张文洲.对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案例库建设的思考[J].企业家天地 (理论版) , 2010 (6) [1]张文洲.对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案例库建设的思考[J].企业家天地 (理论版) , 2010 (6)

[2]何志毅.对中国企业管理案例库建设的思考[J].当代财经月, 2003 (1) [2]何志毅.对中国企业管理案例库建设的思考[J].当代财经月, 2003 (1)

作文刍议教学法管理 篇8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考核方式

1 教学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2006年, 国家教育部以教高【2006】16号文件的形式颁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规定:“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 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 “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 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 (群) 的任职要求, 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 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 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在当前的形势下, 如何加大课程的教学改革力度, 更新教学观念, 在有限的学时内, 最大限度地改善教学效果, 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建筑工程类专业群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能力。该课程以建筑工程类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的知识、能力需求为基础, 为学生提供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的原理、方法和工具, 力争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现代化建设工程需要, 具备工程项目管理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素质, 具有较强实践能力、集成能力、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工程项目管理人才。同时, 该课程也是注册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师、咨询工程师等执业资格考试重点考核内容。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传统教学过程中, 存在着诸多问题, 如理论填鸭式教学、缺乏与工程实践和案例的结合、不重视课外辅助教学手段等, 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和实效。如何通过课程的教学改革, 突出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实用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已势在必行。

2 教学内容的整合和优化

教材是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 是教学的一种材料和工具, 是教学的一种载体, 但教材并不等同于教学内容, 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 要做到依靠教材而非依赖教材, 不能“以本为本”来处理教材, 而应该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教学内容, 进行优化整合。由于课程知识点比较多, 综合性比较强, 出版的教材也种类繁多, 侧重不一, 若完全采用教材的内容进行课程教学, 则实现课程目标比较困难。为了加强该课程的可操作性, 提高教学效果, 应按照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思路, 针对工程项目管理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 参考行业新标准和新规范, 增加新知识使得教学内容不断的更新, 注重内容的时效性。

1) 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实际工作过程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如项目目标规划———制定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方案———项目建设过程的目标控制———项目后期评价。

2) 结合工程项目管理岗位任职要求, 在分析典型工作的基础上, 实现模块化教学。以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重点的模块教学为主, 将工程实际揉和到理论教学的各个模块, 通过案例、项目、现场等方式实现。

3) 课程内容的设计考虑“工作”和“学习”高度融合, 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即工学结合。使学生不仅为了学习而学习, 而是为了工作、为了培养素质和能力而学习。

4) 教学组织设计以行业和岗位需求为导向,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综合能力。将建筑企业、监理企业、咨询公司的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作为依据, 整合和序化教学内容。

5) 课程教学与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及项目管理师职业能力考试内容相结合, 实现教学考证一体化、教学岗位一体化。

6) 理论知识的选取和讲解考虑“支撑后续课程、针对岗位工作必须够用、支撑技能证书考核应知内容”原则, 实践技能选取考虑“基本技能操作、企业真实任务项目和支撑技能证书考核应会技能”等原则。

3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选取

教学方法的改革, 是教学研究永恒的课题, 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满堂讲、满堂灌式教学, 教师在课堂上从头讲到尾, 大量地占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积极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严重制约教学目标的完成。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 根据教学内容, 针对不同模块的内容特点, 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1) “实例+知识+实践”教学法:将理论知识同实践技能有效结合的方法, 课程从引入实例教学开始, 讲授基本理论知识, 指导学生参与项目实践, 三个环节相辅相成组织教学。例如在“进度管理”教学模块中, 先以某工程实例引入不同的施工组织方式对于进度目标的影响, 让学生考虑依次施工、流水施工、平行施工三种方式的优缺点, 再通过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 学生掌握后给以案例实践。

2) “项目驱动+情境体验+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后, 将学生拟作企业员工、行业专家, 或以项目负责人身份, 到项目现场或实训室模拟完成实训任务。例如在“资源管理”教学模块中, 学生5人一组, 分别扮演项目经理、生产经理、经营经理、采购经理、财务经理角色, 依据工程进度计划, 分别编制劳动力资源计划、机械进出场计划、材料采购计划、资金计划, 以确保工程正常施工。

3) “启发+互动”教学法:课程讲授中, 每次新的概念的提出尽量采用启发和互动方式,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营造有趣紧张的课堂氛围。

4) “以赛促学+以学促知+以知促用”教学法:以技能大赛为抓手, 实现项目化教学, 教学过程中, 设置案例任务, 分组比赛, 以任务成果衡量各组绩效。通过比赛,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 主动学习、学以致用,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实践教学的改革与组织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 是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专业课程必须围绕实践来进行相应的理论教学, 同时又要用理论来指导实践, 只有在实践中被检验的理论才能真正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四控” (质量、进度、成本、安全) 、“三管” (合同、信息、风险) 、“一协调” (组织协调) , 以此划分教学模块;在每个教学模块中, 按照项目工作过程, 以“PDCA” (计划———实施———检查———调整) 为主线设置任务单元;在每个任务单元中设计操作性强的、有针对性的实践任务, 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把握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成果的过程, 并把学生常遇到的操作案例为教学导入, 使学生迅速建立一种正确操作意识, 并避免学生错误地接受不规范的操作方法。

为增强学生掌握知识的系统性, 所有教学模块完成后进行综合实训, 根据提供的背景资料编制某工程的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同时以技能竞赛为引导, 组织课外实践。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主, 教师为辅, 教师给学生指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让学生自己处理, 最后分析学生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统一解决, 再让学生修改成果, 这样使得学生能够真正的学到技能, 学到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5 考核方式的改革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应用性和综合性很强, 以知识性考核为主和“一卷定论”的传统考试模式已不能适应课程要求, 课程考核应采取技能测试与实训教学相结合, 知识性考试与综合项目考试相结合, 以过程性考核为主, 进行综合性的评价。过程考核主要根据在每个教学任务中每位学生的任务成果、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动手能力、工作责任心、团队精神和互助互利等因素。S

参考文献

[1]王英.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 2010 (10) .

[2]付敏娥.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民营科技, 2012 (2) .

作文刍议教学法管理 篇9

一、责、权、利分配问题

校内责权分配体制是校内管理运行机制构建的灵魂。权限问题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这里的权限是指学校给予二级学院的管理权限。“院”主要是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 为了加强学科间的渗透交叉, 加强学科交叉, 减少管理幅度而设立的;当前学校的管理工作的细化, 一般分为校、院、系三个层次。当前高校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如何给予二级学院管理上适当的管理权限。二级学院的管理一般处于责任大于权利状态。由于学校规模扩大了, 学校将“重心”逐渐下移, 导致二级学院事务性的工作增加, 但在管理上又不能完全代替学校的管理职能, 大多数事件还是必须上报学校, 等待学校批准, 导致事件处理的延滞, 二级学院在解决一部分事件上缺少主动权。当责任与权限不一致时, 势必会影响二级学院管理的积极性。二级学院管理松散, 势必会导致学院的教学质量下降。

二、高校院级教学管理人员问题

(一) 管理人员数量较少

二级学院领导一般为5-7人。若管理好整个学院, 靠二级学院几个领导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 还需要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使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到教学管理中, 二级学院下属的系部也要发挥能动性。

(二) 管理人员缺乏管理知识

高校中二级学院的领导大多是教学岗位提拔的老师, 大多数是专业学科出身, 或者是教研室主任直接接替, 真正学教学管理专业的人员相对较少, 整体缺乏管理知识。管理水平缺乏, 就容易导致管理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 在寻求较为合理的解决办法时会遇到问题。

(三) 管理人员管理方法落后

“大众化”教育的需求, 教学管理手段的现代化迫在眉睫, 由于学校经费投入的不足, 较好的软件得不到引进, 或者开发软件得不到保障, 沿用以前的管理方式有的甚至还是手工的操作方法, 该方法已经完全不能应对教学质量管理, 应利用计算机庞大功能, 开展教学质量统计方面的数据分析, 对教学评估数据的分析。也要利用网络技术, 建立有关教学质量各方面的信息反馈网络, 及时进行信息处理, 实现教学质量的管理现代化。

(四) 管理意识薄弱

二级学院的领导在接受决策指令方面, 一般都是被动的接受来自学校的命令, 主要负责任务的落实工作, 缺乏主动管理意识。甚至二级学院的领导将学院的教师认为是管理的对象。为避免影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不采取科学、规范的现代管理, 其实这种观点也是不科学的, 在学校的管理基本原则上看, 教师应该成为管理的主体, 二级学院的领导应该充分调动学院职工的积极性, 使广大教师成为学院管理中的一员。

(五) 管理班子缺乏凝聚力

有些二级学院领导因个人或者工作原因, 往往班子内部易出现矛盾, 有些学院领导班子不融洽, 缺乏凝聚力, 甚至不团结, 影响了整个学院管理的力度。

(六) 管理者精力投入较少

管理者由于事务性工作太多, 有的管理者还兼任授课任务, 课程任务量需要完成, 管理工作还不能耽误, 这就使管理者不能全身心投入管理岗位, 分散管理者精力, 降低工作效率。

三、管理制度及政策问题

(一) 文件制度

制定加强制度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 学校依据国家的法规以及省教育厅政策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二级学院应遵照学校的规章制度、依据学院自身的特殊情况制定适合学院的详细的管理规定。而制度的执行要一视同仁。制度的权威来自刚性, 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落实制度必须不偏不倚, 不走过场, 在二级学院往往难以做到, 有些制度形同虚设, 甚至有些教师根本不了解学院的规章制度, 随意违规。学院偏袒庇护, 导致管理的松散。

(二) 监控制度

目前高校的许多教学管理工作者, 对过程管理的认识不够, 研究不够, 导致管理不善, 执行不力, 落实不到位。在教学质量管理各环节中, 虽然机构设置了, 制度完善了, 说明在管理过程己经做到了有“法”, 这只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但真正起决定作用的, 还是教学质量的过程管理。不仅要做到有“法”可依, 更要做到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如果监控得力, 严格执行, 教学质量就能得以保证, 反之, 制度跟执行不和谐统一, 教学质量的保障只能成为一纸空文。出现了诸如有些高校在进行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 只重机构设置和制度的制订, 缺乏教学全过程的管理;重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形成, 却忽略了众多条例的具体实施, 使得教学质量的监控流于形式等现象。

(三) 激励政策

考核奖惩机制是调动其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杠杆。对于教师来说, 其最关切的需要是希望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做出的贡献得到学校、学生和社会的认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职责框架明确, 但内涵不具体, 干多干少以不出问题为衡量标推, 一些素质较高, 开创能力强, 政绩突出的干部是凭其个人的党性、责任心及个人价值观念而努力工作, 而不是由于明确的任务目标、细化的职责范围和定性定量的考核手段来完成满负荷乃至超负荷的工作任务和目标, 导致某些不良现象的出现。在干部体制管理改革中没有打破传统的用人机制, 不能够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原则。由于衡量标准不明确, 不能正确处理工资及各种福利待遇问题, 奖优罚劣的办法落不到实处。

四、解决办法

(一) 充分认识管理的重要性

既要充分认识管理的重要性, 又要培养全体师生员工的质量意识,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 促进教学工作的规范化, 重视管理队伍的建设, 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不断加强学习管理学知识。

(二) 以人为本、民主管理, 注重管理效能的提高

坚持以人为本、民主管理既是贯彻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 也是为了维护学校师生员工的利益。高校院系二级教学管理, 包括教学质量监控, 应正确确立监控的对象, 使广大教师成为管理的主人, 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使教师充分体会到自身的价值, 从而提高管理效能。

(三) 完善管理制度, 制定激励政策

坚持实践培养, 注重选拔人才, 真正体现工作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 真正把那些埋头苦干, 想事、干事、干成事的人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形成人适其位、人尽其才的良好工作格局。

总之, 随着我国教育的大众化进程的不断发展, 教育质量受到严峻的考验,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水平提高迫在眉睫, 尤其是规模庞大的院校, 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需要及时妥善的解决, 才能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曹伟.高校管理中运用激励理论的探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2) .

[2]潘雅静.院系两级管理模式下的二级学院权利的运行及其规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9 (3) .

[3]李健.现代管理学基础[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

作文刍议教学法管理 篇10

存在决定意识, 一定的物质条件影响着我们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方式, 当物质条件改变以后, 旧思维有可能阻碍着新思维和新方式。就教学质量管理而言, 也是这样。上世纪末, 高校借鉴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改革教学质量管理, 这和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有很大的关系, 但是人们“依然习惯于传统的管理观念、理论和方法, 习惯于运用传统的方式方法进行信息建设、管理和交换。在管理内容上, 存在着着眼局部, 缺乏整体的规划;在管理投入上存在着重硬件, 轻软件等方面的认识。这些认识上的不足, 导致了工作主动性发挥不够, 教学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处于被动、滞后的状态。”[1]为此, 有必要对信息化进程中的教学质量管理模式改革进行探讨。

一、全面质量管理视角下的教学质量信息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 运用信息管理理论与信息管理方法,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技术, 充分考虑外界变量和信息, 组织和配置教学信息资源, 进行信息化教学管理活动。”教学管理信息化是为了“高效率地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2]”

什么是信息?信息是人所感知并传递的事物发生、发展情况及其规律, 信息经过加工后, 对接受者的决策或行为有现实或潜在的价值。但是, 不同的管理目标和管理方式制约着人们对信息的筛选和处理, 不同的教学质量管理模式, 也首先表现为如何看待、采集、处理、储存及应用教学质量信息。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 西方企业管理中盛行的‘人本管理’理念, 以其对人性的独特解读, 深刻地影响了高等教育管理领域。一段时期内, 全国高校纷纷以‘人本管理理论’为观念指导, 推进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事业的改革进程, 并因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直至今天, 人本管理依然是国内高校普遍认同的管理理念。然而,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 在全球化浪潮的袭击下, 人本管理的内涵已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全球化带来的网络化、信息化, 以及生态环境危机等引发的经济增长质量意识和效益意识, 要求人本管理在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同时, 更强调‘人的优质发展’。在高等学校, 人的优质发展不是取决于高等教育数量的增长和规模的扩张, 而是取决于质量的提高和内涵的发展。为了解决长期以来困惑高等教育界的‘数量与质量’之关系问题, 学者们在坚持人本管理的基础上, 大胆吸纳西方企业管理的先进理念——全面质量管理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即TQM) , 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和高校实际的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之路。” [3]作为开展全面教学质量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努力构建新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强调对教学过程的工作质量进行控制, 把优化过程作为管理的目标。在这一视角下, 教学终端评价固然是教学质量信息, 而决定教学过程工作质量的各种因素运动变化所传达出来的消息, 更是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信息, 概而言之有:

比诸其他管理信息, 教学质量管理信息有以下几个特点:

1.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信息源于学校管理的各个领域, 涵盖了时、地、人三维要素, 具有综合性。比如“教学资源配置信息”主要源于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设备管理、财务和资产管理、教务管理和后勤管理;“教学参与者信息”主要源于人力资源管理、学生管理、招生与就业指导管理、教务管理、科学研究管理;“教学组织信息”主要源于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教务管理;“教学质量测评信息”主要源于自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督教督学、质量评估;等等。

2.高等学校的教学成果不能等同于企业或其他组织的产品而具有鲜明的人本性。高等学校的教学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知识信息交流活动, 它需要同时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和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个人, 教学活动是一个主客观互动的长期过程, 因而不能简单地照搬企业控制产品质量的制度和措施。因此, 教学质量的管理必须以人为本, 充分尊重作为教学双方的人, 公平对待人, 满足人的合理需求和要求, 维护人的合法权益。因此, 质量信息必须概括人的多种属性, 尤其要注重教与学两方面的发展性、形成性评价。

3.由上面两个特点决定了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信息量大, 内容芜杂, 在评价体系中客观权重不同, 信息处理的难度大。

笔者认为, 传统的教学质量管理之所以着眼于终端质量评价, 除了管理思想的历史性局限以外, 还有信息手段落后的原因。现代信息手段给我们提供了物质条件, 使新的教学质量管理理念得以树立, 新的教学质量管理模式得以建立。

二、教学质量信息管理在教学管理信息化体系中的地位

教学质量信息如上所述具有综合性, 它依赖于教学管理各信息子系统, 但自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加上其重要性使其取得独立的地位, 所以, 教学质量管理信息化的第一项任务就是使其体系化。目前学校的教学质量已经重视教学过程信息的反馈、储存和利用了, 但是其信息化管理缺乏系统性, 在信息处理系统中仍表现为传统的终端管理模式, 而且多依附于教务管理子系统, ①比较典型的模式如图1。

图1说明: (1) 利用网络环境进行教学质量管理, 有利于大规模的信息采集和处理, 迈出了教学质量管理信息化的一小步。 (2) 作为信息加工处理的结晶体———数据, 它的流向表现了教学质量信息是各类教务管理信息的综合体 (黑箭头所示为教学质量评估信息管理模块) 。 (3) 质量信息管理功能整合在教务管理子系统中, 有一定的依附性。 (4) 仍属于教学阶段 (比如一学期) 教学质量终端评价。 (5) 仅局限于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评价。 (6) 与财务管理、学生管理共享数据的目的围绕的教务管理而不是全面教学质量管理。应用此系统, 并不能说明学校没有开展全面教学质量管理,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 那就是全面教学质量管理尚未进入信息化阶段, 其师资管理信息、学生管理信息、教学资源信息等的管理自成系统, 互不共享, 这就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管理的效率, 浪费信息资源, 教学质量信息化管理仍处在低水平阶段, 从而反映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滞后。

顺便一提的是, 笔者无意贬低这种阶段性终端教学质量评价的作用。有学者说:“目前, 我国大部分高校把学生评教结果作为教师奖惩的唯一标准, 在教师的评优、评先、职称晋升、教师课酬等方面实行学生评教的一票否决制。如有的高校在教学优秀奖的评选中实行学生评教结果的一票否决, 有的高校把学生评价结果与教师课酬挂钩, 等等。这样促使教师为了在学生评教中有好的结果而采取各种办法迎合学生的需要, 如降低课程的教学要求和目标、放松对学生的课堂管理、减少考试难度, 甚至有的教师还借关心学生的生活之名讨好学生, 这与教师的人格也是格格不入的。”[4]这种说法不无道理, 它说明教学质量信息应用于管理与决策的时候, 旧的管理思想引发了负作用, 但是这并不说明教学质量阶段终结性评价是不对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属于专业性、形成性的评价范畴。作为专业性评价, 发展性教师评价鼓励被评教师参与评价方案的开发和运行, 承认教学具有多重的策略和学习成果, 它要求依据不同的教学任务、教师发展阶段与课程目标, 区别地评价教师。通过评价为教师提供优缺点的信息, 并使学校采取必要的措施帮助教师扬长避短。”[5]

笔者从事多个学期的课堂教学质量同行评价、专家评价和学生评价组织工作, 从评价的数据统计结果看, 1000多位教师被评结果有相对恒定性, 主要表现在相同教学组织教师被评价结果的成绩排列上, 这说明, 高校教师和学生的人格与素质保证了评价的可信度。

当我们把这种终结性评价纳入全面质量管理的体系中, 它一定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教学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

综上, 教学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应该达到如下目的:

1.整合信息资源, 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的共享。在大规模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建成之前, 应该努力建设学校中央数据处理系统, 学校网络技术管理部门负责系统建设、系统维护和数据备份、数据安全工作并设定用户权限;各管理部门各院系按照职责负责中央数据库数据相关部分的初始化、更新工作。

2.“通过教学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起以院系管理为主的教学管理体制, 管理权下放, 扩大院系办学和管理的自主权, 成立教学指挥中心、教学信息中心、注册中心、教学质量评价中心等机构, 出台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加强信息反馈功能, 提高对日常教学活动的信息监控和反应能力, 实现信息管理的分流”[1]。最终实现基于网络技术基础上的、融教学常规管理、教学资源管理、人事管理、学生管理等为一体的现代化教学质量管理系统。

在建设策略上, 可以借鉴SOA架构的经验, 学校的计算机及网络管理提供服务, “这就像乐高积木一样, 在SOA架构中, 一个个服务组建都变成了标准的建筑材料, 可以根据需求搭建出各式各样的组合。当然, 也不是所有的组建都必须重新制作成乐高积木的模块。对于原来IT系统已经有的组建, 我们可以对它们的外表进行一定的包装, 这样使得它们能够和其他标准的乐高模块组装在一起。”[7]在现有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 搭建出教学质量信息管理系统。

[注]①本文“教学管理”和“教务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前者指学校整体的教学工作管理, 包含“教务管理”、“质量管理”等;后者指“学籍管理”、“排课管理”、“考试管理”、“成绩管理”等微观教学管理范畴。

参考文献

[1][6]高向东.略谈大学教学质量管理信息化.中国高等教育, 2005, (10) .

[2]银海强.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战略思考.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 (10) .

[3]王剑敏.高校应积极引入“全面质量管理”模式.江苏高教, 2004, (4) .

[4]施小平.关于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思考.广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7) .

[5]王德清主编.现代教育管理技术.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4. (3) :154.

作文刍议教学法管理 篇11

公共事业管理(健康管理)专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创办的专业,是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为了使专业培养人才的方向始终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有必要加强与相关行业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并与之建立密切的教学实习关系,共同建设教学实习平台,从而使培养出来的健康管理人才更适合现实需求。

管理类学科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更强调学生具备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更应重视实习教学环节的设计,形成较为完善的实习教学体系。教育部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列为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一个专业该专业培养具备现代化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社区管理等公共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1998年教育部调整了普通高校本科招生目录,增加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近年来该专业发展迅速,目前全国已有三百多所高校设置了该专业。各高校在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规格、培养方案等方面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使得该专业教学计划日臻完善,课堂教学内容逐渐向科学化、合理化迈进,课程体系建设也初见成效。然而,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各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习教学环节普遍较为薄弱,实习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实习教学基本文档缺失、实习内容设置过于狭窄、实习基地建设滞后等。完善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习教学体系尚未形成,这已成为培养实习能力强的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的“瓶颈 ”因此,根据实习教学规律,构建完善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习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实习能力搭是促使该专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

1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习教学体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通过国内调研及各种文献资料,可以发现各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习教学环节普遍较为薄弱。自 1999年该专业开设以来,国家教育部高教司、科技司等单位不定期在全国举办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骨干教师培训等活动,邀请诸多国内外公共事业管理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和有关领导在会议上做报告。就该专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各专家学者也进行了讨论,他们普遍认为由于当前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滞后,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发展不到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建设缺乏一个成熟的外部环境,这严重制约了该专业的发展。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该专业的实习教学环节也很难象其它管理类专业一样达到较为完善的程度。以最早开设该专业的东北大学为例,该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学实习环节仅包括两个环节:入学时的认识教育和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提前到第 7学期下半期开始,学生结合就业选岗,从第 7学期起就去相关事业单位实习。相对于其他专业,这样的实习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还有一些高校则沿袭原有相关专业实习教学的老办法,如某些师范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教学与原来的教育管理专业实习教学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具体来说,该专业在实习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实习教学基本文档缺失。

实习教学大纲是实习教学的根本,它对规范实习教学的目的、内容和考核方法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减少实习教学的随意性 体现实习教学的有序性,必须根据教学大纲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每一环节的教学大纲。而由于公共事业管理是新办专业,在专业建设的前几年,各高校的工作重心主要集中在理论课程体系的优化整合方面,因此,实习教学大纲的建设较为薄弱。在教学计划中关于不同类型的实习教学环节的地位、顺序、时间分配虽然有所规定,但就实习教学的每一环节如认识实习、学年论文、社会调查和毕业实习等并没有规范的详细的指导性的教学大纲,即使有些关于某一环节的相关文件,也只是简单地说明起止时间、实习时的纪律和课程结束时的作业形式,并没有就该环节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考核标准做规定性的说明,这样使得实习教学的开展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不能够很好地达到开展实习教学的目的。

1.2实习教学内容设置较为狭窄。

实习性教学环节按通常可以分为集中和分散两部分。一般来说,集中实习教学环节包括认识实习、社会调查、学年论文、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环节,分散实习教学环节主要指根据课程教学要求,配合理论教学,通过校内模拟或虚拟的实习环境,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相关案例,有机地安排观察实习、模拟实验、技能训练、咨询服务等实习活动。由于公管专业开办较晚,现行的实习教学内容只包括了集中教学环节,这对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管理类专业的基本特征实习性很强,很多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要求很高的技术性和操作性,如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等,应该针对这类课程开设专门的课程设计,以加深和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3毕业实习基地的建设落后。

实习基地建设是保证实习教学质量的必要前提。实习基地建设是否符合专业需要、是否选择恰当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会产生重要影响。然而由于目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明显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并没有完全到位,现有的事业单位改革尚处于深水区,过去政府包揽的社会事务管理职能依然未能完全移交给公共管理部门,公共事业管理组织的模式只能是未来的目标模式。这样的社会环境使得该专业实习难度增大。从一些学校毕业实习的效果来看,并不能令人满意。目前大多的学校采取分散实习的方式,学生自己联系工作单位,而大部分学生的实习集中在各类企业,而且实习的工作内容也是五花八门,从企业的生产、销售,到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无所不包,实习工作内容和该专业相去甚远。这样的实习是远远不能够达到实习目标的。

1.4教师的实践能力较弱。

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师,不仅应具备较高的公共管理的理论知识,还应包括较强的公共管理的实践能力等。目前的公共管理的教师大都是过去从事经济管理和其它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因工作需要才专为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没有参加过专业的实践锻炼,因此大都缺乏公共事业管理方面的实践知识和实践经验,这也严重影响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习教学的质量。

2完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习教学体系的对策建议。

2.1完善实习教学基本文档建设。

为了规范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习教学的内容,撰写适应当今社会需要的高质量的公共事业管理实习教学大纲是公共事业管理实习教学体系的根本。公共事业管理实习教学大纲应对各实习教学环节的内容、目的要求、时间安排、教学形式和手段、教学所需设施条件、考核办法等做出明确规定。根据教学大纲、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每学期的实习教学计划,使实习教学有序进行,减少随意性。

2.2拓宽实习教学内容

为了提高公管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应针对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的特点,设置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习环节。课外实习主要是在教学体系之外利用假期要求学生必须参加的实习环节,包括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公共事业管理调研专题研究、案例分析等。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方案中设计相应的课外实习学分,学生完成该环节则能够获得相应学分。由于本科生进行实习活动仍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因此,教师指导或负责带队,并制定一定的社会实践计划,有针对性地分组对有代表性的公共事业管理单位或高校实习基地进行调研或专题研究,这样不仅操作性强 而且学生更有兴趣 完成的调研报告有一定深度。

2.3 建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实验室。

根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改变传统的、单一的理论教学模式 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系统工程,培养具有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在创建校外实习基地的同时,应该建立公共事业管理教学实验室。公共事业管理教学实验室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基础上、借助模拟、仿真手段和虚拟环境,应用广泛的信息资源和软件资源进行公共事业管理教育教学的综合性场所。近年来,围绕建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验室、引入实验教学和科学试验方法,一些高校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得到了相关专家的肯定。如华南农业大学等大学已重点建设公共事业管理计算机房,计划筹建专业实习实验室等。

2.4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公管专业缺乏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实习多是自己联系。这种分散实习的形式不利于教师及时指导和解决学生在实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考核难度较大。因此,高校要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实验条件,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为公管专业实习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因此,首先是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习基地建设上;其次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习的特点,按照不同实习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准确选择教学实习基地,以建立健全多功能的实习基地为理念;再次是对整个教学实习基地进行了全面、整体规划,建立完整的教学实习基地体系。与具有良好行为的政府部门、研究机构、社会团体等组织,以双赢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有效的程序和监督机制建立实习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拓展视野、亲身体验的场所,以便学生能感受现实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初步认识的社会需求、提升对服务社会的认知,从而更加明确学习的目的,了解自身的不足,激发学习的动力。

2.5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实习教学体系的完善必须得宜于一支精干的教师队伍。从事实习教学的教师应该具有公共事业管理与信息技术的复合知识结构,较为娴熟地掌握现代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认真负责,善于组织和思考问题。因此,学校必须采取措施大力加强实习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可以邀请公共事业管理单位的人才聘请一批学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公共政策娴熟、理论基础扎实的领导和公务员、事业单位干部,担任本专业实习教学的指导教师,利用他们丰富的行业经验指导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还可以鼓励教师利用假期去公共事业管理部门挂职锻炼,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及操作规程和服务标准,为教师创造社会调查和科学研究的机会,提高理论水平和实习能力。

小学作文教学刍议 篇12

一、写作的源泉来源于生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外,还要引导学生用独特的视野去观察周围的事物。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做了如下的尝试。由于生活阅历、经历的限制,加之家住农村,见到的东西很少,因此,学生每天写的日记除了写上山放牛、放羊,就是写上山割猪草,根本写不出具有新意的文章。我深思良久,小学生写不出新意的文章,其实责任不在他们,而在我们,是我们没有把他们引导好,因为他们的生活面太狭窄,许多同学没有看见过斑马线,没看见过红绿灯。他们怎么可能写出一些新鲜的他们不熟悉的事情呢?于是我就让他们写他们所熟悉的领域,如回家去观察大白鹅,看看大白鹅的外表、生活习性、喜好、叫声等,通过自己的观察,描写一篇动物的文章。

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还做了如下的尝试:

1. 我买了许多看图作文书,每天把书上的图用简笔画画出来,然后把画好的挂图挂在黑板上,要求学生观察图后写作文。如我画了这么一幅漫画,一对双胞胎小狗,他们长得一模一样,一天他们去深林里参观哈哈镜,一只小狗照的是左边的凸镜,另一只小狗照的是右边的凹镜,两只小狗照了镜子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照凸镜的小狗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小不点,照凹镜的小狗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庞然大物,从此照凸镜的小狗变得垂头丧气,照凹镜的小狗变得趾高气扬,最后狗妈妈发现了两只小狗的变化,赶紧从街上买来了平面镜,两只小狗照了平面镜后,发现自己原来没有变化,又和好如初了。在学生看图时我加以引导,如这副图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来写,每部分要表达的内容是什么,在这些段落中可能用到哪些词语,我和同学们讨论后写出提纲,并且分析哪些段落需要详写,哪些段落需要略写,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学生们的作文有所提高。

2. 引导学生多读,多观察。学生只有多读、多观察、多写,才能提高作文水平。如我在上五年级第八单元时,学习了《开国大典》,该单元的作文就是要求学生进行场面描写。如何进行场面描写呢?虽然学习了《开国大典》的场面描写,但对学生来说场面描写是一片空白,于是我想到我们刚刚举行了一次“知识抢答赛”,就让学生们写“知识抢答赛”的情景。我和学生讨论如何写“知识抢答赛”的场面,首先“知识抢答赛”应分为几个场面:第一步写主持人宣布比赛规则,应该略写;第二步写抢答赛分为抢答和必答两个部分,应该详写;第三步把镜头转向台下的观众,应该略写;第四步就是比赛结束。通过这次比赛,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其中在写抢答赛时,要对抢话筒的动作进行细节描写,如黎志洪,何博等人随时蹲跑姿势,准备去抢话筒,最后抢到话筒时的兴奋劲要进行细节描写。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能够把那天的场景用语言完整地表达出来了。

3. 引导学生说出心里话,让他们把心中最想说的话用文字表达出来。作文只有表达真情实感,才能是最感人的。如有一单元的作文就是敞开心扉,给爸爸妈妈说出心里话。我批改了一个学生的作文,他生在云南,长在云南,父母离异就随父亲来到贵州。当我要求他写下对爸爸妈妈的心里话时,他写道,他想回云南,回到他妈妈的身边;他写道他非常恨他的爸爸,有时和他爸爸吵架后,他想跳楼。看了他的作文,我胆战心惊,他是一个腼腆的男孩,但他的内心如此脆弱。我知道这是一棵受伤的小苗,于是我给他的作文批语: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如果你努力学习,你就会回到你的家乡,私下里我找他聊天,对他进行心理疏导,现在他变得爱发言了。

二、注重平时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句、精彩片段等。我在上课时,遇到优美的句子,或者好的短文,就让学生读和背诵,而且在布置学生作文时,给他们一些适合该篇作文的词语,让他们在作文中选用。“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在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作好了铺垫,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三、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

写日记,它能整理我们一天的思路,我们可以把自己不想对别人说的,或者感触深的,如遇到一个感人的场面,一次大扫除后的感受,都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如果每天坚持写日记,他们的表达能力就一定会得到提高。

四、及时修改作文,培养学生的自我修改的能力,加快思想交流

以往都是学生写好作文后教师进行批改,其实,据我所知,很多学生写好作文后根本没有认真去修改,教师批改后,他们也只看看批语或者分数,根本不去看看教师是如何给他们修改的。因此,教师要以培养学生自学自得、自作自改的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大面积提高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的目的。这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体现,指出了作文能力培训的一条途径。“自改”作文,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又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因此我在批改作文时,经常让学生参与其中进行修改,首先我让他们先读几遍习作,看看习作是否顺口,及时发现错漏之处,然后自己进行修改,修改后再读给我听,然后我又让他们重新习作,这样他们第二次习作就比第一次好得多。

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的目标,要求学生能写出真情实感,用通顺的语句、清楚的层次、鲜明的观点恰如其分地记叙见闻、写景状物、说明事物、发表意见,从而提高作文水平。

上一篇:语言研究方法下一篇:带电提升铁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