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用性:安全性

2024-08-27

易用性:安全性(共12篇)

易用性:安全性 篇1

软件设计安全性与易用性是一把双刃剑, 安全性较强的软件在操作性上打折扣。同理, 安全性有待提高是操作性强软件的软肋。软件设计过程包括软件用户接口设计、数据流设计、数据存储设计、软件架构设计。从软件设计角度出发, 在不同的设计模块, 各有所侧重, 用户接口设计易用性要求较强;数据流、数据存储偏重于软件安全, 软件架构软件涉及的范围较广, 在此主要论及软件安全。

1 软件设计之把握用户接口

软件用户接口从狭义上来讲, 可认为是系统与用户交互的界面。界面是用户可观察的直观对象, 它给予客户真实用户体验。它是用户与系统交互的桥梁 (本文在此讨论用户界面易用性设计) 。

软件设计师在软件界面设计过程中需要认识“软件是为业务服务”这一宗旨。软件界面元素的选择, 位置的布局需要体现用户日常作业情况。经多年软件工作经验发现, 软件操作易用性强并不代表软件设计简单, 可操作性好的成熟商业软件, 其设计过程会越复杂, 这种复杂性在某些程度上与软件界面操作性强是成正比。因为, 越简单的东西考虑问题越多。软件界面设计过程应该始终把握用户业务。根据本人工作经验, 认为操作性较强的软件在界面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3点。

1) 把握软件业务结构。软件技术是为应用技术服务, 在软件界面设计中应该体现用户业务的基本结构。软件设计师应当首先了解、认清、掌握用户业务。可以通过开会、问卷调查的途径获得用户业务知识结构, 但是最有效的方法是在阅读客户文档性需求后, 到客户公司部门实地考察, 根据自己的体验掌握用户业务。

2) 注意用户日常工作习惯。用户的工作习惯一般决定了用户界面的基本元素。比如用户在处理客户订单时, 需要查询客户信息, 所以处理订单画面应该有查询用户信息功能。

3) 软件设计布局合理, 大方。合理的软件布局是体现软件简单, 易操作的根本。所谓合理, 即首先符合客户工作需要原则, 其次符合最节省时间原则。符合客户工作需要通过上面的两点容易办到。节省时间, 可以简单认为处理一笔业务在同一个画面完成, 处理某一相关操作的控件应该设置在画面的同一区域。

2 软件设计之数据流

数据流向决定了软件系统的安全性与高效性。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 造就了计算机的高性能, 低成本。在软件设计过程中, 我们可以尽量利用这一特点, 以牺牲少有的性能, 换来系统的高效安全。例如下图1所示, 该图为利用数据流进行了安全控制模型。

该图主要是利用时间延迟, 利用时间延迟进行安全检测一般适用与大型商业结构, 比如证券公司或者银行。首先业务数据流进行安全初级检测, 数据合法, 进行基础业务的初级处理, 处理完成后, 将数据存储到下级数据存储区域, 到一定的时间 (一般为夜晚) , 系统运行后台数据处理进程群, 对业务数据进行最终处理, 这样保证商业数据的安全性。一般后台处理程序需用专一服务器处理, 如果是Linux后台服务系统, 一般采用Shell脚本进行定时批处理调用。

除了上述利用数据延时性进行数据安全处理外, 在实际的软件设计中, 还可利用数据推拉机制、数据传票等方式进行数据安全性控制。如何选择数据流向, 需要根据特定的业务环境决定。通常情况下, 一个安全、高效的系统是多种数据流向机制共同作业完成。

3 软件设计之软件数据存储

数据安全在商业软件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数据存储, 一般采用第三方软件, 比如SQLServer, Oracle数据管理软件, 这些软件本身提供相应的安全机制, 在软件上能够保证数据安全与数据完整性。

虽然SQLServer, Oracle等软件本身提供了数据安全, 但是如果用户需要访问数据是通过程序传递用户ID以及用户密码来获得访问数据权限, 则用户ID以及密码安全是数据存储访问的关键。为了数据访问安全, 需要数据管理员定期更改数据口令, 并且在系统中相应维护原有密码, 以此来保证基本人员能够顺利访问系统数据。系统内部结构, 一般需要采用可逆与不可逆加密算法进行用户ID以及用户密码处理来保证数据存储访问安全。

4 软件设计之软件架构

软件架构是软件设计师了解系统业务后, 对软件的整体架构的把握设计。软件架构是软件的基石。好的软件架构, 能够保证软件涉及业务的完整, 软件应用安全性与易用性。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架构为多层结构, 该架构根据软件业务把系统分为多层, 分层处理保证了系统的扩展性, 如图2所示。

在该分层结构中, 表现层为用户交互层, 在该层可以设计易操作性软件界面。每一层都有统一的通信数据接口与其上层通信, 所以可以在任意层之间添加安全检测模块, 保证软件数据的安全性。

摘要:软件设计应该给予客户友好的客户体验以及安全的商业数据保障, 本文从软件设计过程出发, 分别讨论了在接口设计、数据流设计、软件架构设计方面体现的软件安全性设计与易用性设计方法。

关键词:软件设计,安全性,易用性

参考文献

[1]杨宏.软件设计基本结构和思想分析[J].黄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2]赵磊.软件设计数据模型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6.

[3]高宁.面向对象软件设计技术素描[J].中国科技信息, 2007.

易用性:安全性 篇2

再解读网站易用性之前,我们首先说说网站的“用户体验”。

当一个网站呈现在用户面前时,无论它是属于什么类型,它都是一个“自助式”的产品。没有可以事先阅读的说明书,没有来自厂家的任何操作培训,也没有客服代表来帮助用户了解这个网站,用户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智慧和经验,来独立面对这个网站。所以说,在网站中,“用户体验”甚至比任何产品都更重要!

伴随着网站用户体验的关注度普遍上升,网站易用性建设(usability)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

作为网站运营人员,一般都很清楚网站易用性在用户体验中的重要性,但运营结果却常常不令人满意,甚至造成用户使用网站的不畅。这最主要的原因并非运营人员的不重视,而更多是因为运营人员往往会沉溺于自己的思维习惯所致,而忽视了用户感受(体验)。

因此说,网站易用性这个课题不仅仅应是专业UI/UE人员需要研究的,对于网站运营人员更应该了解一定的方式方法去检验和提升网站的易用性。

什么是网站易用性?

引用维基百科上对易用性的解释:易用性(usability)是一种以使用者为中心的设计概念,易用性设计的重点在于让产品的设计能够符合使用者的习惯与需求。以因特网网站的设计为例,希望让使用者在浏览的过程中不会产生压力或感到挫折,并能让使用者在使用网站功能时,能用最少的努力发挥最大的效能,

简要来说,可以对“网站易用性”做如下理解:

1.易理解:单单凭观察,用户能否在几秒内就知道网站是做什么的,以及知道如何采取行动。

2.易操作:用户初次接触网站时,是否可以很轻松的完成任务,是否可不用帮助文档就能使用网站。

3.易学习:通过简单的帮助文件,用户能否顺利解决遇到的问题。

4.效率性:用户熟悉网站功能或界面后,是否可以快速完成任务。

5.出错率:在使用网站过程中,用户操作出现的错误有多少,这些错误有多严重,用户从错误中恢复是否容易。

6.满意度:用户使用这个网站(功能、设计等),是否有较高的满意度。

7.易分享:网站是否具备一键分享功能,便于用户分享信息。

概念清晰后,我们来看看提高网站易用性的方法。

简要来说,提高网站易用性可以从如下几点入手:

了解用户想要的,并让信息清晰可见。

知道用户可能有哪些疑问,并给予有效、真诚且全面的解答。如,可通过QA、在线客服来实现。

告诉用户用户想知道的,如,运费、送货周期、包装清单、购买流程、退换货流程等。

不向用户询问(索要)不必要的信息。如,当用户注册时,只要求用户填写姓名、地址、电话等必要信息即可,比如职业、性别等可不必要求,否则容易流失。

尽量减少步骤,并清晰告知。如,当用户下订单时,要尽量简化步骤(甚至可以支持不注册也可购买的功能),并要清晰告知用户完成订单需要几步(建议采用流程图的方式)。

让用户容易从错误中恢复。当用户出现错误操作时,请提供友好、清楚的方法让用户从错误中恢复。

平台软件寻求易用性突破 篇3

近日,普元提出了整套“软件平台化”的理论。普元软件高级副总裁刘尔洪表示,这一理论是通过不断摸索和时间积累而产生的,将帮助平台软件找准用户需求。而普元的这一理论在业界也引起了共鸣。

选对平台化方向

据了解,作为平台软件中与用户业务结合最紧密的一支,行业平台软件扮演着越来越活跃的角色,亚信、用友、东软等企业都有植根行业的平台软件,能够在电信、金融等大型行业内得到快速部署。

但由于行业的限制及其自有平台的先天定位,平台的可扩展性不强,切换成本较高,行业性的平台也将面临跨越行业界限的新问题。

刘尔洪认为,软件企业必须要了解一个基本概念——如何基于平台构建软件产品。他表示,企业在选择软件平台时要非常谨慎。

实现易用性突破

中国软件网总编辑曹开彬认为,在比较软件平台提供商时,企业要注意考察三大要素:产品、能力和商务。对于软件平台厂商,通常面对的问题就在于,如何满足不同用户的开发需求。

根据IDC对国内20家软件企业开发商的调查发现,软件开发商更多的技术平台成本集中在使用之中。如果软件开发商采用自有平台,除了需要在项目、产品开发中不断调试技术平台之外,还要及时跟踪新技术,规范以及各类基础软件产品的升级。

此外,平台开发维护人员的成本以及对他们的依赖,对软件开发商们来说也造成了额外的成本。同时,考虑到开源技术的初期学习成本和后续服务的获取成本,其零获取成本也不再突出。而第三方商业平台恰恰能够有效地避免选择自由平台和开源平台所带来的一些问题。

图形密码方案可用性及安全性分析 篇4

传统的身份认证方法是依据用户提交的用户名和相应文本密码。这些文本密码由字母和数字组成。人们也提出过利用生物技术和智能卡技术来进行身份认证,但生物技术涉及个人隐私,而智能卡仍然需要一个PIN口令以防止遗失。因此密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继续作为身份认证的一项重要手段使用,但是传统的字符式口令存在诸多缺点,这些缺点极易演变为安全问题。例如:安全的密码必须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并经常更换,但是这样的密码不利于用户记忆,在实际生活中用户倾向于写下文本密码或者在多个系统中使用相同的密码,这都给系统安全造成隐患。

图形密码是利用人们对图形记忆要优于对文本记忆的特点设计的一种新型密码[1]。用户不用记忆冗长的字符串,而是通过识别或记住图形来进行身份验证。并且,如果可能的图形数量足够大,图形密码的密钥空间可以远远超过文本密码,这样可以更好地抵抗暴力破解和字典攻击等。图形密码能够提供比文本密码更强的安全性。

1 图形密码身份验证方案简介

根据图形密码身份验证方案实现的方式不同,可将图形密码认证方案分为两类。

1.1 基于识别型的图形密码方案

基于识别型的图形密码方案验证过程是用户首先记忆预先选定的一些特定图片,在验证阶段系统从图案库中随机产生一组图片,用户从中间选择预先设定的图片,从而实现身份验证过程。

从基于识别型的图形密码思想发展的验证系统有若干种。这里介绍两种最典型的基于识别型 的身份认证方案。其中一种是RealUser公司设计的Passfaces方案[8]。Passfaces方案是利用人脸图像识别来实现的。用户在设定密码阶段,从人脸数据库挑选出4幅图像作为口令。验证阶段,用户看到一个九个人脸组成的3×3网格,如图1所示。包括一个口令图像和8个迷惑图像。这个过程持续多次,用户全部选对预先设定的人脸图像就可以通过验证。因为人们对人脸记忆更容易,识别更迅速,因而缩短了验证时间。

另外一种实现方式是由Sobrado和Birget开发的Pass-Objects方案[6]。此方案由用户预先选择一些图形物体,在验证的时候系统显示出一个由许多图形组成的阵列,用户需要识别出这些物体,并且移动一个固定的框架使阵列中预先定义的物体全部落在框架中,通过多次重复此过程来防止随机选中的可能,图2是Pass-Objects方案验证时的示意。

Sobrado和Birget建议将图标定为1000个,尝试次数增至10次。这样此种方案的Pass-Objects就有2.6×1023种可能性,密钥空间比15位的文本密码还大。

1.2 基于回忆型的图形密码方案

基于回忆型的图形密码身份验证则是要求用户重复以前设定的一个过程。最典型的基于回忆型的图形密码方案是Jermyn、Thorpe和van Oorschot等设计的“画出秘密”DAS(Draw A Secret)[11,12]。这种方案在设定密码时候系统要求用户在2D栅格上画出口令。在验证阶段,系统显示同样的栅格要求用户重复原来的设定过程,如果用户画出的图形按照以前设定的顺序经过相同的方格则通过验证。如图3所示用户输入的口令顺序被记为:(2,2),(3,2),(3,3),(2,3),(2,2),(2,1),(5,5)。其中坐标(5,5)表示口令结束。以后每次用户只要写入的口令和上述坐标相同,就通过认证。

另一种基于回忆型的图形密码方案是Wiedenbeck等人在Blonder的思想上扩展提出的PassClicks方案[15],此方案要求用户在一个图形上预先按顺序点击一些位置,在身份验证阶段重复此过程,如图4所示。因为选择的图片没有限制,而且每个图片都有上万个记忆点,所以PassClicks方案的密钥空间很大。Wiedenbeck等人做了个实验,一部分用户使用文本密码,另一部分使用图形密码。结果显示图形密码有更高的验证通过率,但是用户设置图形密码比设置文本密码要耗时。

2 图形密码方案评价指标

图形密码方案评价指标主要有以下几点[1,2,5]:

① 安全性

安全性是图形密码方案设计最重要的要求。确保密钥空间足够大,并能抵抗常用的猜测口令、暴力破解、字典攻击、肩窥等口令攻击手段,防止图形密码泄露。

② 可用性

设计的图形密码方案要能让使用者方便记忆。同时由于图形密码方案往往比文本密码方案要繁琐,图形密码登记和登录过程太长。所以要尽量解决以上矛盾,使图形密码方案能方便用户使用。

③ 可靠性

图形密码尤其是基于回忆型的图形密码,用户输入识别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更值得关注。错误的容忍度必须设置得很合适,较高的容忍度会导致高接受率,较低的容忍度又会导致高拒绝率。另外,越多的错误容忍越容易遭受口令攻击。

④ 高效性

图形密码比文本密码需要更大的存储空间,有时数据库中可能要存储上万张图片。网络传输的延迟也比文本密码要大,尤其是对于基于识别型的图形密码,在每一次认证时都要将大量的图片展示给用户进行选择和操作。所以必须解决图形密码方案的时效问题。

针对图形密码方案最重要的两个指标可用性和安全性,我们对当前出现的有代表性的图形密码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将它们的可用性和安全性进行比较,具体情况见表1。

3 图形密码方案安全性分析

当前图形密码还没有广泛地应用于实际,有关破解图形密码的研究还很少,更没有实际的破解图形密码的案例。在这里我们仅针对典型的口令攻击,分析图形密码抵抗可能攻击的能力,并和文本密码的安全性做一个比较[1,3,5]。

● 暴力破解 暴力破解就是穷尽攻击。防御暴力破解的方法是增加足够大的密钥空间。传统的字符只有94个(包括空格),其密钥空间为94N(N是口令长度)。而图形密码可以通过增大图案库的容量来扩大密钥空间,以达到更大的密钥空间。同时,暴力破解程序需要自动地产生准确的鼠标事件来有效模拟使用者的输入过程,由于图形密码采用鼠标输入,比传统密码的键盘输入更加难以模拟。所以我们相信在防御暴力破解攻击时,图形密码比文本密码有更好的抵抗能力。

● 字典攻击 基于识别型的图形密码是采用鼠标输入代替键盘输入,字典攻击对于这种类型的图形密码是无法开展的。对于一些基于回忆型的图形密码,虽然可以采取字典攻击,但是自动的字典攻击程序设计起来要比文本密码的复杂得多,搜索速度也较慢。因此,图形密码比文本密码有更好抵抗字典攻击的能力。

● 猜测口令 对于文本密码使用者为了方便记忆,会选择诸如生日、电话号码、姓名字母等来作为口令。这样就给猜测口令提供了便利。同样的,图形密码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弱口令的情况。尤其是对于Passface方案,人们经常会选择一些弱口令或是可预测的图形密码;Nali和Thorpe的研究也揭示了DAS方案存在可预测图形密码的可能性[4]。更多的研究将围绕真实的使用者如何选择自己的图形密码。

● 间谍软件 对于文本密码,攻击者使用间谍软件来跟踪键盘输入较为容易,但是由于图形密码采用鼠标输入相关信息,跟踪鼠标输入较为困难,并且由于图形密码在用户输入图形操作和用户当前所使用的图形窗口位置、大小以及时间信息都有关,利用间谍软件盗取密码更加困难。

● 肩窥 肩窥是指使用直接的观察技术来获取信息,就如同从某人的肩膀上方直接查看。在拥挤的公共场所,肩窥是窃取信息的一种有效方法,当别人填表、在ATM机输入PIN码、或者在网吧上网输入密码时,其私密信息容易被他人获取。肩窥也可以使用望远镜或者其它视觉增强设备来远距离实现。在使用传统文本密码的情况下,用户只能依靠身体遮挡工作区来避免肩窥。前面提到的Pass-Objects图形密码方案,即使偷窥者看到用户输入过程,但仍然无法确定用户设定的图形,并且在每次验证时展现的图像阵列都不相同,所以能够有效防止肩窥。

● 密码泄露 与文本密码相比,使用者不方便将图形密码泄露于他人。举个例子,你很难通过电话将图形密码告诉其他人;从发布的网站获取图形密码也将更加耗时;图形密码也不方便写在纸上或存在电脑里。这样就减少了密码泄露的可能性。所以从保管口令的角度看,图形更不容易泄露给其他人。

综上,我们相信图形密码在抵抗传统的口令攻击比如暴力破解、字典攻击和间谍软件等时较之文本密码有更好的防御能力。但是由于图形密码还比较新,应用也不广泛,所以或许会有新的破解手段,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

4 结束语

图形密码应用还不广泛,有关图形密码的研究还需继续,根据图形密码的评价指标,如何设计出更适用更安全的图形密码身份验证方案将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图形密码与文本密码相比,具有使用方便、成本低、保密性高、难以破解等优点。当前,随着模糊识别和模糊控制技术在图形密码方面的应用,图像密码代替文本密码将是未来的一大趋势,图形密码将在电器、银行、军事等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易用性:安全性 篇5

本文介绍三种可用性测试方法,可能很多朋友已经知道,不过对于网站设计师来说可用性测试时十分重要的,所以再次整理出来供分享。

我们先说下为什么可用性测试如此重要。

首先可用性测试可以发现你网站的潜在问题,通过可用性测试获得的反馈数据,可以了解一个用户在你网站中做了什么,以及用户如何看待和理解你的网站。

此外优秀的可用性性网站可以增强用户的互动性,用户也更愿意将网站分享给其他人。对于电子商务网站来说,可用性可以增加网站转化率。

总之可用性可以增加你网站的附属价值,而如何对网站进行可用性测试则是本文将重点谈到的内容

三种可用性测试方法

可用性测试的方法其实有很多(大概有20多种),而且在不断发展,不过本文将主要介绍的三种方法是最常用的可用性测试方法。对于任何网站来说几乎都需要使用。

单一的可用性测试

单一的可用性测试时最简单的测试方法,主要是测试网站的程序,导航结构,布局等的使用是否正常,

也就是保证网站的所有功能和页面都能正常访问和使用。

A/B可用性测试

A/B可用性测试是将A和B两个网页之间的用户使用情况进行对比,一般这两个网页都是相关的,比如更换网页上的某个按钮夜色,导航条选项,文字内容等。然后将更改过的网页与未更改的网页进行可用性测试对比,看看用户对于更改后的使用情况区别。

一般A/B测试就是为了调整网页上的局部元素而做的细节测试。下图是使用A/B测试两个搜索引擎的用户使用习惯,图中的许多圆点就是用户视觉关注点。

偏好可用性测试

下图是一个偏好可用性测试案例,两张图片并列,从用户视觉停留上来发现用户更喜欢哪张图片,通过偏好可用性测试可以了解哪些新共更能或元素更吸引用户。从而对网页进行调整。

可用性测试的目的都是为了发现问题,对于一般设计师来说不一定需要很多人参与才能做可用性测试,找几个朋友或者2~3也可以做测试。

易用性:安全性 篇6

本文以产品的易用性准则来探讨老年人产品的设计策略,旨在试图从易用性的理论来考察老年人产品在设计中所要考虑的诸多方面,并诠释易用性准则在老年人产品设计里的意义,为老年人产品设计补充新方法,从而提高老年人产品舒适度与满意度。

易用性设计的概念

易用性指的是产品对用户来说是否易于学习和使用、是否减轻记忆负担、使用的满意程度是否高等。易见、易学、易用则是易用性设计的三个基本原则。一个功能藏匿很深的产品对于用户来说就是缺少易见性的。易学简单来说就是指用最低成本的认知能力去学习如何使用产品,而易用则是指在熟悉产品,学会使用产品的情况下可以熟练的快速使用产品。这三点正是易用性设计的精髓。

研究背景

中国已经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截止2014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1亿,占总人口的比例15.5%。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3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人。而老龄化社会的全面到来意味着老年产品将成为21世纪颇具潜力的市场之一,研制和开发符合老年人情感需求的产品已成为企业市场竞争中寻求发展的良机。如何提升老年人产品的品质则是设计师所需研究的重中之重。

基于易用性的老年人产品设计策略研究

1.老年人生理机能变化研究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生理机能产生退行性变化,进而导致这一群体在生理机能上出现许多障碍和病变。最主要的表现为肢体活动能力的降低,听力、视力减弱,记忆力和意志的衰退。而现在市场上很多的老年人产品并未从老年人的生理上考虑其使用的合适性。过多功能结构、奇特产品造型、功能标示过小等不适于老年人生理特点的产品比比皆是。因此我们要注意参考老年人生理机能特征下的产品易用性设计策略。

2.老年人心理特点研究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可以感受到相当一部分的老年人对于智能产品、高科技产品内心是排斥的,他们觉得他们不会,更不愿意去学。一部分是因为觉得产品的功能他们并不需要,更大的一部分是因为怕自己学不会。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既有较强的自尊心又有些许的自卑感,所以在老年人产品设计时应当加强考虑其微妙的心理特点。如果一个产品既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又十分易于老年人使用,想必一定会非常受欢迎。

3.老年人产品易用性设计策略

(1)“少即是多”原则。为了迎合老年人“花一样钱就拥有很多功能”这一消费特点,市场上“无所不能”的产品比比皆是。而这样的产品往往在老年人买回家后大部分都处于弃用状态,这就是因为太多的功能致使老年人反而不会操作,不知该如何操作最终放弃了使用。因此在老年人产品的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设计时切勿不停的增加产品的附加功能。即一个拥有复杂结构功能的,能够充分解决老年人需求的产品并不一定是成功的,而一个需要较低认知成本就可以良好使用的老年人产品才是符合最终需求的,才是一个丰富而实用的产品。

(2)合理的界面设计。随着老年人视觉的衰退,其视力降低、视角所见区域缩小,我们在设计中也应当考虑界面设置的合适位置及大小。放大有用信息提示的字体大小,选用突出但不刺激的颜色来强化视觉效果;弱化无用信息的显示。使界面简洁有力,通顺流畅,易于读懂。

(3)合适的产品造型、色彩及材质。一个产品最直观的视觉感受就是它的表面造型,色彩及材质。变形金刚似的产品对老人毫无吸引力,老年人使用时会有不舒服的手感体会和厌恶的心里反应。因此奇异的、多变化的产品造型会给老年人带来心理负担;而简洁的、平和的造型更符合老年人的审美需求。老年人产品在色彩及材质的选择上也要考虑到其情感需求,尽量避免刺激的颜色和强硬冰冷的材质,通过舒缓平和的色彩与合适材质来提供老年人舒适的视觉、触感和心理感受。

(4)明确的操作结果与反馈。老年人在使用产品(尤其是电子产品)时,往往会对于自己是否操作得当感到不确定而常常引发误操作。对于触控按键来说,轻量化的结构更符合老年人力量较弱的使用特征。对于虚拟按键来说,其操作的结果与反馈必须及时呈现。另外,声音反馈与视觉反馈的结合使用更能帮助老年人确定自己的操作是否合理明确。

(5)容错性高。误操作对于任何群体都是无法避免的,所以任何产品都应该具有容错功能。但基于老年人怕麻烦、怕出错的心理特点,老年人产品的容错性应该要更高,才不至于产品出现错误时让老人不知所措而放弃产品的使用。最合理以及最方便的一种解决方式就是为老年人产品提供特殊的容错方式,例如对于智能产品,只要一出现错误,产品会自动改正错误方式(重启)。

(6)产品应当具有引导性。许多产品对于老年人来说就像一个魔盒,不知道从哪下手操作,这就需要我们加强产品使用的引导性,例如增加指示标识,通过颜色区分来引导操作等。

(7)满足老年人独立使用的功能。老年人在使用产品时往往需要别人辅助才能使用,所以一些无法避免的复杂产品最好在使用时提供老年人自主使用的能力。例如一个智能产品可以在老年人使用的初期阶段配有合适的教程来引导其达到熟练自主操作。

结语

我国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居世界首位,基于他们需求而设计的产品需求量越来越大,在以人为本的年代,设计师必须关注老年人的需求,为老年产品设计注入更多思考,进而提升老年人产品的水平、质量,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作者单位:西安工程大学)

易用性:安全性 篇7

对于钢筋锈蚀对混凝土结构性能的实际影响问题近年来一直是世界各国专家学者研究攻克的壁垒, 在研究期间也提出了很多关于钢筋锈蚀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具体评估方案。但是因为无法模拟出“结构性能退化模型”的技术限制, 这些理论依据是纸上谈兵, 并没有实际的论证与应用。目前即使是在实地进行模拟实验, 也会因为所得数据过于离散而无法从中获得具有价值性因素的变化规律;而在实验室中, 虽然可以解决现场模拟试验的问题, 但又因为实验室模拟模型的尺寸与实际偏差较大而导致实验结果的误差也很大, 所以实验室的结果数据依旧有待考证。而通过将上述两种方案相结合的全尺寸试件模拟实验则可以很好地达到实验的相关要求, 这种通过在实验室模拟出近似实物尺寸的模型来进行试验的方案解决了之前在现场试验与实验室实验中的所有问题。

1 受锈蚀影响的混凝土安全性评估

由相关文献可知, d可表示为钢筋锈蚀后所形成的铁锈层厚度, (t) 的表达式可以通过实验来确定。例如在同心圆柱体中, 圆柱体的内半径口等于钢筋半径D/2, 外半径b等于钢筋半径D/2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C的总和。因为整体结构中钢筋的长度远大于混凝土保护层的尺寸, 所以可以按照平面问题来处理, 即沿钢筋长度方向的正向因变量为零。根据弹性理论可知, 平面应变问题的有效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u。与实际混凝土有效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uc具有以下关系:

然后得出平衡方程, 如式2:

根据指数型应力, 应变软化曲线k (t) 满足方程:

2受锈蚀影响的混凝土结构适用性评估

伴随着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长时间使用, 除了混凝土表面会出现宽度持续性增大的裂缝, 还会形成沿着钢筋方向发展的混凝土剥落面, 最终导致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结构分离, 致使刚度退化。为了方便分析, 现将时刻t的结构刚度Rd (t) 写成:

3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 外加对相关文献的查阅, 可以发现以下4点: (1) 在对于混凝土保护层表面裂缝宽度的问题上, 可尝试性的通过对混凝土软化特性的考虑并引入弥散裂缝的概念, 就可以得出关于保护层表面裂缝宽度的公式。 (2) 基于实地的实验结果, 总结得出关于混凝土结构刚度和强度演化的参考性经验公式。 (3) 引入概率理念, 得出关于评估混凝土裂缝宽度、刚度和强度的具体实践方案。 (4) 相关计算结果表明, 裂缝宽度、刚度和强度超过相应极限值的概率会伴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而增大。

参考文献

[1]赵羽习.钢筋锈蚀引起混凝土结构锈裂综述[J].东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3, (5) :1122-1134

[2]干伟忠, 金伟良, 高明赞等.混凝土中钢筋加速锈蚀试验适用性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 2011, 32 (2) :41-47

[3]高轶.选混凝土结构碳纤维加固技术及其适用性[J].科技与企业, 2014, (6) :181-181

[4]欧阳利军, 陆洲导, 赵艳林等.混凝土结构声发射检测参数设置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8, 30 (5) :37-41

[5]王雪松, 金贤玉, 田野等.开裂混凝土中钢筋加速锈蚀方法适用性[J].浙江大学学报 (工学版) , 2013, 47 (4) :565-574, 580.

[6]杨旭东, 彭立新, 王伟民等.混凝土结构鉴定软件的适用性评价[J].建筑科学, 2011, 27 (z1) :226-229.

[7]肖建庄, 雷斌, 黄健等.再生混凝土梁抗弯理论与可靠度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40 (6) :1247-1251.

易用性:安全性 篇8

随着我国现代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小康水平社会的到来, 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居住条件的改善的要求从外延到内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现代住宅建筑的要求在不断提高, 对其电气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已经从简单的照明型转向改善住宅环境为主的舒适型。在住宅电气设计时如果片面强调节约, 势必造成线路容量的设计偏低, 不但制约居民对家用电器的使用, 更谈不上适应居民用电负荷增长的需要。实践证明, 住宅电气线路设计标准偏低, 易造成供电线路频频跳闸, 给居民生活和工作造成极大的不便。

2电气设计理念

现代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要求突出“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既要做到安全、节能、经济、方便、美观、实用、便于安装与维修, 还要具有适应时代的发展可拓展性, 为远期负荷增加预留充足的裕量。应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大趋势, 提高设计的起点, 使其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并积极采用经过国家认定推荐的新材料、新产品和新的技术成果, 提高住宅使用的科技含量, 满足人们对住宅功能增长的需求。

3负荷计算应考虑经济发展和电气安全更高层次的要求

住宅建好后, 其住宅功能及固定设施一般会相对稳定, 但家用电器的使用情况却是在动态变化的。反映住宅用电负荷的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各类家用电器的普及率, 即每百户对某类家用电器的拥有量。它的基值决定了目前的住宅用电负荷, 它的发展速率则决定了潜在的用电负荷量。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许多功能各异的家用电器进入了千家万户, 家用电器的更换率在增大, 更换周期在缩短, 大功率电器的使用率在增加。因此, 现代住宅电气设计的起点尽可能要高一些, 使其在今后二、三十年内也能够满足需要。

负荷计算一般采用需用系数法和单位面积法。

需要系数的选择主要是为了确定变压器的容量, 尽管有些推荐数值, 但设计中的灵活性还是较大的, 不同住宅建筑物往往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调整。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 计算负荷按住户的经济承载能力, 可以在以下范围内确定:一般水平住宅:4 kW/户~6 kW/户;中等水平住宅6 kW/户~8 kW/户;高水平住宅8 kW/户~10 kW/户。住宅面积大、生活水平较高时取高值, 反之取低值。

单位面积法是用在一定建筑面积的户型采用一定的用电量 (kW) 计算每户用电负荷标准的方法。它的优点在于:其一, 设计人员无须为插座和灯头假设一个容量和需要系数煞费苦心, 因为这些假设并不能真正反映住宅用电设备的水平和用电量;其二, 按建筑面积计算用电量, 也是国际上许多国家所推行的方法, 它与负荷的发展具有较好的接近性。根据有关资料介绍, 新建住宅居民用电指标按建筑面积40W/m2负荷密度选择, 大城市为60 m2~80 m2, 常取50 W/m2, 即小型住宅的计算负荷为3 000 W, 中型住宅为5 000 W, 大型住宅为10 000 W。

住宅居民用电负荷通常只包括室内用电, 而不包括公共负荷, 如走道灯、热力电、消防及生活水泵、应急照明、地下室照明等, 这部分负荷需要另做计算。

4配电系统结构设计方案选择

低压配电系统是一般住宅建筑电气设计的核心部分。随着家用电器的增多, 以往户内一、二回路配电系统已不能满足住宅用电的需要, 由于分支回路少, 每回路所带负荷过大, 实际上等于减小了线路导线截面, 而且从发展的要求来看, 户内配电系统的一次到位十分重要, 尤其对大功率家用电器配置呈上升趋势的态势, 户内配电系统应采用多回路的形式。

对于住宅小区和高层住宅, 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双回路或环网供电, 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在线路敷设方面, 应重视管线的一次到位问题, 特别是暗敷线路, 建议进户线采用全塑电缆穿钢管敷设, 高层住宅内竖向采用电缆井配线, 多层住宅各单元问的横干线和竖干线采用线槽嵌入式敷设方式。

5导线截面设计及选材

线路截面设计应留有足够裕量, 要考虑到家用电器的发展趋势。线路截面设计偏小不但直接影响居民的用电质量, 还易导致导线长期发热引起绝缘老化加速, 引发线间短路和接地故障。与铝导线相比, 铜导线具有不易氧化, 耐腐蚀、韧性大不易折断等优点, 从安全角度考虑住宅供电线路应采用铜导线。

6住宅插座的设计

插座是住宅电气设计不可或缺的部分。实践证明, 设计住宅插座偏少, 迫使居民乱拉电线或增接移动接线板, 加之一般居民不注意连接PE线 (接地线) , 致使所接家用电器不能接地, 在住宅内极易引发人身触电事故和电气火灾。实际上, 在电气设计时适当增加回路和插座数量所增加的投人资金是有限的, 但换来的却是长期住宅生活的电气安全、家用电器的使用方便和免遭意外损坏, 并且不必担心若干年后由于更换电气线路引起的诸多麻烦。从长远看实际上是节约了资金投入。因此, 现代住宅电气设计应根据使用功能配备插座并按多回路分区形式配线, 以有利于分流和避免导线过负荷。

住宅用电源插座位置及设置数量建议按以下条件设定:10 m2以上的应在使用电器可能性最大的两面墙上各设置一个插座位置;10 m2以下居室中可设置一个插座位置;每一个插座位置必须使用户能任意使用高普及率类和中普及率类的家用电器。应在插座回路中装设漏电保护和有过压、欠压保护功能的保护装置。

7照明及电器元件的选择

现代住宅照明及电器元件的选择应在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的同时优先考虑节能, 积极推行实施绿色照明工程。设计时注意选用高效节能、美观大方、质量可靠的新产品、新光源、新灯饰。

7.1 住宅照明应按生活正常照明和应急照明来设计

建议生活正常照明依据国家建设部提出的小康居住目标:“房间采光充足, 通风良好, 具有优质的室内声、光、热和空气环境, 隔声效果和照度水平等, 在现有国家标准基础上提高1至2个等级”的要求, 同时考虑居室功能和环境气氛的需求。

在保证照度和光源显色性的前提下, 根据房间的用途、环境要求, 选择亮度适宜、视觉舒适、光效率高、长寿节能、造型美观、安全方便的灯饰。荧光灯选用节能型电子整流器, 起居室宜选用显色性好, 优雅别致, 可控制灯光强弱的双光源顶灯或吊灯, 便于调节亮度营造适宜的光环境;卧室宜选择具有光线柔和, 安静舒适效果的吊灯 (或顶灯) 及造型典雅的壁灯;厨房安装具有防水灯头的白炽灯;卫生间装防水灯及镜前灯;书房选择可调高度的吊灯及可调光台灯。应急照明主要用于住宅公共部分的照明。如楼梯间、走道等。

7.2 电器元件选择

回路选用组合电器。开关一般选择性能稳定, 质量可靠, 安全耐用, 美观大方, 具有欠压、过负荷保护功能的开关。插座选用安全型插座, 开关、插座均暗装, 楼梯灯用带延时节能开关 (如声光控开关) , 管线采用阻燃型PVC管暗敷。

8安全措施

现代住宅的电气安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8.1 人身安全

住宅内的电气人身安全保护可以采用以下几种保护措施:漏电保护、总等电位连结、浴室辅助等电位联结等。目前在住宅配电系统中, 普遍使用漏电保护作为系统的防触电保护, 总等电位联结和浴室辅助等电位联结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实际上总等电位联结是防止触电危险的一项重要安全措施, 它可以大幅度地降低接地故障情况下人所遭受的接触电压。漏电保护和总等电位联结各司其职, 不能替代。采取了总等电位联结措施, 即使在接地故障保护失灵的情况下 (如PE线与N线接反时, 漏电保护装置不动作) , 也能在较大限度范围内减少触电伤亡事故。在浴室内, 由于沐浴使人体电阻降低而增加了电击危险, 因此, 浴室内采取辅助等电位联结措施很有必要。

8.2 防电气火灾

据统计, 民用建筑火灾的原因大多数使由于电气方面引起的, 除了短路、过负荷、接触不良外, 接地电弧也是引起电气火灾的主要原因。因此, 应根据实际情况, 在小区或楼梯间单元的电源进线处装设漏电动作电流为300 mA~500 mA的漏电保护器, 延时动作 (t<5 s) , 保证上下级漏电保护器的动作选择性, 这样不但能有效地防止因漏电引起的火灾, 还可以作为下一级漏电保护器防止接触电的后备保护。

8.3 电气检修安全

为了保证电气检修安全, 应在电路中采取电气隔离措施, 在电源总进线处 (三相) 采用四极电器和在户配电箱电源进线处 (单相) 采用二极电器, 保证在切断相线的同时, 切断中性线, 这些电器, 可以是各种开关、断路器、DPN (相线+中性线断路器) , 或是漏电保护器, 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或利用。

8.4 防雷电波侵入和过电压保护

由直击雷或感应雷沿输电线、通信线、电视天线、金属管道引入住宅内, 发生闪击而造成危及人身安全或损坏设备事故的发生率很高, 因此在设计时要重视做好防雷电波侵入的保护措施。应根据引入住宅线路、管线的敷设方式、系统形式, 按规范采取相应的防雷接地, 安装合适的避雷器、过电压保护器、电话保安器等, 同时, 还要认真把好验收关。为防止瞬时过电压对家用电器造成损害, 可在总配电箱或户配电箱电源进线端装设过电压保护器 (如浪涌限制器LT) 。

8.5 安防系统

现代住宅的保安措施应包括, 防盗、防劫、火灾报警、有害气体泄漏报警、紧急呼救等。为实现这功能, 目前已投入使用或正在开发的安防设备及系统多种多样, 住宅内部的安防系统应该根据住宅的型式以及要求的安防功能, 选用相应的安防系统型式和设备, 应尽可能选用集中可视对讲、防盗、防火、防有害气体泄漏, 紧急呼救等功能一体的智能型集成防范系统, 或在住宅自动化系统工程 (HAS) 中实现这些功能。

9住宅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化技术在住宅建设中也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智能住宅是以综合布线为基础, 以计算机网络为桥梁, 将住户中所有物业服务、家务、生活及工作设施连接起来, 实现通信系统、办公系统、管理系统的全面自动化。住户可以在家中办公、检索、提取信息和资料, 进行健康监测和检查、视频点播、银行存取款、股票交易、定票、购物;还可以咨询、接受辅助教育。智能化安防系统为住户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自动控制系统控制设备的启停, 并使其在最佳节能状态下运行。总之, 智能住宅为人们提供便利、安全、高效、节能、娱乐的生活环境和条件。

10结束语

提高二次安全防护系统的实用性 篇9

对2013年第四季度电网二次安全防护系统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进行了统计。其中因IDS误报漏报、设备宕机、网络故障、电源故障和其他原因导致的维护总时间分别为189.5、44.5、13.5、2.0和4.5小时, 累计维护时间为189.5、234.0、247.5、249.5和254.0, 累计比例分别为74.60%、92.13%、97.44%、98.23%和100%。

2013年, 电网二次安全防护系统累计维护时间254小时, 而电网二次安全防护系统的可用率不高于86.31%, 低于《开封电网调度自动化运行管理规程》和《电力调度技术标准汇编》中单机系统可用率不小于95%的要求。

而从表中我们可以对比得出, 影响电网二次安全防护系统实用性的最主要问题是:IDS误报漏报。因此, 只要消除IDS误报漏报这一问题, 就可以大幅度提高电网二次安全防护系统的实用性。

二、原因分析

依据现状调查表, 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着手, 利用鱼刺图追本溯源, 对IDS误报漏报率的原因进行分析, 寻找出7条末端原因:系统规则、策略不完善;经验不足;责任心不强;人力缺乏;数据源存在后门和代理;误操作;系统存在漏洞和开放端口。

三、解决措施

实施1:完善系统监测规则和策略

(1) 过滤误报。对系统产生的告警, 根据所监控的具体网络环境可以判断为明显误报时, 可以设置为不告警。比如:某个机器被告警有木马, 而这个机器肯定没有开放相应端口或者没有被种植木马;或者是某些特定应用引起的某种类型报警, 这时对于只是针对某个系统的情况, 设置对此系统IP不告警、不记入数据库。

(2) 过滤不关心告警。入侵检测系统可以报告很多类型告警事件, 比如登录成功、登录失败及探测扫描等。有些事件对于事后分析非常有帮助, 但日常监控界面上大量的这些事件有时会影响对主要事件的关注, 因此需要标注那些不关心的事件让其不显示, 但仍然记录进数据库。

(3) 定制关心的安全事件。通过查询系统我们发现, 安全厂商仅仅通过定义规则来检测常见的应用、系统攻击事件, 而针对具体应用系统的攻击行为和网管人员自身关心的事件可能没有涉及。因此我们针对这一特点, 寻求厂商的支持, 添加对应规则。

(4) 正确判断误报。根据网络环境进行判断, 具体判断过程中会有迹象可寻。常见的误报通常会导致大量报警, 这样在入侵检测系统运行一段时候后, 使用日志分析工具对所有告警进行一个统计分析, 选取告警数据前10位的告警, 通过对这些告警进行分析, 协助进行判断, 从而达到减少误报漏报才来的影响。

实施1完成后, 大大较少了维护人员对二次安全防护系统的维护工作量, 提高了二次安全防护系统的实用性。同时, 也从侧面减轻了人力缺乏对系统稳定运行带来的影响。

实施2:修补系统漏洞, 关闭系统业务无关的端口及服务

对IDS系统的系统漏洞进行了检测, 并及时修补相关补丁。同时, 经过和厂商相关技术人员的交流, 及对电网调度自动化相关业务的统计和其所使用服务、端口的分析, 关闭与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无关的业务端口及服务。同时, 还将修补漏洞工作写入班组日常工作内容, 以达到及时修补新发现漏洞的目的。

实施2完成后, 使电网二次安全防护系统的实用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从而能够有效的保障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实施3:开展技能培训

邀请科技公司的安全工程师向调度自动化班的全体成员讲解了电网二次安全防护系统的整体结构、联接关系、维护方法以及故障处理等过程。培训后, 工作人员对电网二次安全防护系统的故障预判、处理及分析能力大大提高, 各项工作能力均得到了显著提升。

四、效果检查

对2014年第四季度, 电网二次安全防护系统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进行了再次统计。

其中因设备宕机、网络故障、IDS误报漏报、电源故障和其他原因导致的维护总时间分别为32.0、8.5、7.5、0.5和3.0小时, 累计维护时间为32.0、40.5、48.0、48.5和51.5, 累计比例分别为62.13%、78.64%、93.20%、94.17%和100%。不难看出, 2014年第四季度, 电网二次安全防护系统累计维护时间51.5小时, 比去年同期的254.0小时, 减少了79.72%。而且, IDS误报漏报已经不是影响电网二次安全防护系统实用性的主要问题。因此, 本课题成功降低了IDS的误报率和漏报率, 提高了电网二次安全防护系统的实用性。

通过三个月的效果检查, 电网二次安全防护系统的可用率高于97.38%, 达到并超过了95%的目标值, 说明本课题是持续有效的。

摘要:电网二次安全防护系统的重点是确保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及数据网络的安全。提高电网二次安全防护系统的使用性能, 就会直接提高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确保为调度部门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调度决策平台, 从而做出正确决策。本文结合国网开封供电公司实际, 对如何提高二次安全防护系统的实用性进行简析。

易用性:安全性 篇10

关键词:药物流产,安全可靠性,流产效果,实用性

米非司酮是孕激素受体拮抗剂, 通过与孕激素受体结合在受体水平与孕激素相互竞争而发挥其抗孕激素作用, 能明显提高妊娠子宫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 加快了绒毛、蜕膜的坏死与脱落, 以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进行药物流产, 在临床上用于终止妊娠, 具有软化宫颈、增强子宫张力及宫内压的作用, 并抑制宫颈胶原合成, 效果显著, 在临床经过10多年的研究与探索, 方法与技术不断的进步与完善, 目前, 早期妊娠的完全流产率能够达到90%或更高, 使得该技术方法成为一种方便有效、安全可靠的终止妊娠的方法, 尤其在基层农村医院, 更加实用可靠, 使得一些妇女免于高危手术操作而得以安全流产, 从而大大提高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取我院2006年元月至2012年3月间, 经妇科检查, 尿HCG及B超检查确诊为宫内妊娠728例患者。入选条件:A妊娠在7周以内, B妊娠在7周~14周, C妊娠在15周~20周, 妊娠无药物流产禁忌证且能够密切配合随访, 服药前被明确告知药物流产的利弊及注意事项, 患者自愿要求药物流产并签字为证。

1.2 服药方案

第1天早上6点空腹口服米非司酮 (上海新华联制药厂) 50mg, 2h后吃早饭。晚上6点再空腹口服米非司酮25mg, 2h后吃晚饭, 第2d服法同第1天, 第3天早上6点空腹顿服口服米索前列醇0.6mg, 服药后立即来医院妇产科门诊观察, 嘱路途遥远者来院后开始服药, 在服药期间, 阴道流血量超过月经量, 随时来我院就诊。对于孕15周~20周终止妊娠的对象, 服药方案是:米非司酮200mg口服, 36h后米索前列醇0.8mg阴道给药, 3h后口服米索前列醇0.4mg。

1.3 流产效果判定

A完全流产:6h内绒毛完全排出, 阴道流血量逐渐减少至止, 未出现其他异常情况。B不全流产:见绒毛排出, 但阴道流血量多于月经量, 应及时给与清宫, 因为农村条件差, 不能长时间让患者自己在家里观察, 再者, 用药后, 宫颈口松弛, 这时清宫患者不痛苦, 尤其7周~14周的患者, 清宫效果最佳, 能有效止血和缩短流血时间, 有利于患者的康复。C用药失败;用药数d后孕囊仍未排出, 经B超或吸宫手术证实者。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728例中年龄最小者为17岁, 最大者为48岁, 其中剖宫产60例, 17~24岁290例, 占39.8%;25~30岁253例, 占34.8%;31~35岁122例, 占16.8%;>36岁63例, 占8.7%。完全流产:655例占90.0%;不全流产73例, 占10.0%。失败为0例。

2.2 相关因素分析

2.2.1 年龄

年龄≥36岁的患者完全流产率明显低于年龄<36岁。

2.2.2 剖宫产史

既往有剖宫产史者完全流产率明显低于无剖宫产史者。

2.2.3 孕产史

孕产次数>3次者完全流产率明显低于初孕及孕产次<3次者。

2.2.4 妊娠时限

停经7周~14周完全流产率明显低于停经7周以内。

2.2.5 子宫位置

后倾后屈位子宫完全流产率明显低于前屈位和平位子宫。

2.2.6 孕囊的直径

孕囊直径>2cm完全流产率明显低于1cm。

2.2.7 经期

经期>5d的完全流产率明显低于经期<5d者。

3 讨论

以米非司酮作为抗孕激素制剂在受体水平发挥作用, 通过竞争性与靶细胞胞浆中的孕激素受体 (PR) 结合而阻断孕激素的生理效应, 当体内孕酮作用下降从而减弱了对雌激素受体 (ER) 的负调节, ER水平则增加, ER/PR比值升高, 引起蜕膜和绒毛细胞变性坏死而剥离。此外, 米非司酮还促使内源性前列腺素合成增加, 在配伍使用外源性前列腺素制剂的情况下, 米索前列醇能有效的促进宫颈软化, 增强宫缩, 促使妊娠组织自宫内排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完全流产率已达90%以上, 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由于本人在基层医院从事妇产科专业已有26年, 经过对大量药物流产样本的观察及处理, 对药物流产作出了探讨与总结:

3.1

对于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时间稍大的患者, 应及时作抗炎清宫处理, 降低药物流产并发症。

3.2

对于孕14周左右的患者, 给予药物流产后, 一旦发现有胚胎组织物排除后, 应及时行清宫术, 效果好, 患者不痛苦, 出血量少, 患者易于恢复。

3.3

对于剖宫产后妊娠的, 给予药物流产后, 观察其排出绒毛是否完整, 流血量多少, 子宫的位置, 再决定是否清宫, 如果出血量多, 建议清宫, 减少阴道出血、继发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

3.4

对于妊娠15~20周终止妊娠的, 可应用米非司酮200mg口服, 36~48h后加用米索前列醇0.8mg阴道给药, 3h后再加用米索前列醇0.4mg口服, 流产成功率极高。

3.5

对于妊娠20周以上, 终止妊娠的, 还可以用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当日给予米非司酮200mg顿服或者当日给予米非司酮50mg口服, 每隔12h服一次, 服3次即可, 可以有效缩短引产时间和减轻疼痛感, 引产发动多在24h~36h, 有不少患者甚至只要18h~20h即可流产。具有成功率高, 产程短, 软产道损伤小, 清宫率降低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3.6

早期妊娠重复药物流产在临床上也比较多, 再次药物流产间隔时间一直没有明确, 3个月后再次妊娠, 重复药物流产效果有待于进一步临床验证,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 如果两次药物流产时间在3个月以内, 应密切观察, 注意阴道流血量, 出血量多, 及时尽早给予清宫术, 减少阴道流血量。减少继发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 帮助孕妇迅速康复。此时作清宫处理, 不同于在负压下施行的吸引术, 因为在药物流产中使用的米索前列醇是合成的前列腺素E的类似物, 它与体内分泌的前列腺素作用相似, 能使宫颈结缔组织释放多种蛋白酶, 能够降解由胶原蛋白形成的纤维状组织, 使其排列疏松, 宫颈的伸展性增加, 因而在药物流产后的一段时间内, 宫颈会出现软化松弛的现象, 妊娠物已基本全部排出, 进而可使用宫腔刮匙代替负压吸引, 此时子宫内膜基底层已比较紧密、子宫收缩变小、能够保护基底层内膜免受损伤, 清宫后能有效止血和缩短流血的时间, 即使清宫后检测出阳性, 也容易做抗炎处理, 早期有效的清宫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3.7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 完全流产率增高, 且大月份完全流产率近100%患者痛苦小, 损伤轻, 恢复快, 不需要特别的处理, 服法可在第1天和第2天空腹口服米非司酮75mg, 第3天服米索前列醇0.6mg, 不全流产需要清宫抗炎术。

总之, 自从本人使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以来, 认为对于初孕、未产、剖宫产、疤痕子宫妊娠的终止及对孕15周~20周、20周以上终止妊娠、稽留流产,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效果很好, 尤其对农村医院更为实用。在设计临床试用时, 更应本着科学性、安全性、有效性、实用性, 使米非司酮终止妊娠的技术常规能够更为全面实用, 更好地保障生育年龄妇女的生殖健康, 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高天旸, 李春梅, 谢元媚, 等.药物流产后持续阴道流血清宫时机的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7, 23 (9) :566-568.

[2]李虹, 聂敦利.米非司酮配伍依沙吖啶用于中期病理妊娠引产临床观察[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5, 21 (4) :241-241.

易用性:安全性 篇11

【关键词】高职英语  教学目标  适用性  实践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0.118

高职教育是一种注重实用性的教育模式,高职教育与普通的高等教育差别主要在于高职更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高职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在英语学科的教学上,更加注重学生对英语的应用能力,因此,高职阶段的英语教学主要是以学生接受能力为考量,进行实用性的课堂教学。

一、高职阶段对英语学科的教学目标分析

从宏观角度来分析高职教育的特点,一是保证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理论,二是对职业技术的培养,侧重于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这两大特点是当前我国高职教育阶段比较注重的一个发展方向,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本科学习相比,高职学校主要是以技术培养为主要教学目标。综合当前社会发展方向来看,就业岗位需要大量的技术型人才,这完全契合高职阶段的教育方向,所以,综合分析高职教育的特点,我们还是应该培养技术型人才占主导。众所周知,高职教育也包含很多不同的专业,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兴趣,进行不同专业的选择,但是无论是哪一专业,都会涉及到英语学科的学习。近几年来,英语学习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甚至可能会作为一门社会学科出现在大众面前,但是无论是作为社会学科还是专业学科,英语这门语言都是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而且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不断提高,英语水平甚至已经成为学生就业的一个门槛。所以,无论是在哪一性质的高等学校,英语都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点学习版块。就英语学科的重要性结合当前高职教育的特点,我们具体分析一下英语学科在高职教育中的教学目标体现。

高职教育主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实用能力,即学生的学习以实践应用为主,把这一特点与英语学科特点相融合,在英语学科的教学上就应该采取更加新颖的教学方法,使英语理论教学与实践达到一个有效的统一。英语这门学科的主干知识分为:听、说、读、写、译,这五大部分构成了整个英语学科的学习内容,读和写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理论内容,通过读和写这两大部分来完成听、说、翻译能力的养成,通过对高职阶段学生能力的全面分析和英语学科内容的整体把握,我们把英语学科的教学目标主要定为以下方面。

1.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词汇储备。词汇基础是学生必须巩固提高的学习内容,无论是什么能力层次的学生,在词汇部分上都必须做到严谨细致,不能有一丝的懈怠,这也是高职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个重点问题,必须确保学生有足够的词汇储备量。2.能够运用英语进行一定的文学性描述。这一目标与写作目标有点类似,不同的是,对事物的文学描述不仅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较长的篇幅去描述一定的事物,还需要在描述过程中具备一定的文学性。这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一个方面,而着重培养学生的读和写,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写作部分纳入平时成绩的计入,通过这种方法激励学生进行相应的重视。3.基础知识储备需要达到英语四级的考查水平。这就意味着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学生理论能力的适应性培养,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重点知识的筛选讲解,确保学生的理论知识达到英语规范性考查要求。4.具备一定的英语实践能力。比如对简单文学作品的翻译,日常交际中的简单交流和基本内容的听写,这一要求是符合高职教育的教学特点的。

以上四部分是高职英语教学中应注意参考的一个教学标准,这四个标准是根据学生的能力特点所做出的具有一定适用性的教学要求。

二、详细探讨英语教的适用性教学

前文提到了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根据这些目标教师应该从学科内容出发,安排好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具体来讲,高职学生不会像高中阶段那样,在学习上有很大的压力和动力驱使,而词汇方面的学习是不分能力差异的,所以,教师应该通过有效的方法,促使学生在词汇上下工夫。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平时成绩的分数累计,来促使学生在词汇方面的学习,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给学生划分小组,通过小组制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另外关于其他知识方面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结合当前高职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时间普遍都集中在课堂,所以,要求教师注意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相应的适用性的课堂教学。适用性的教学讲求的是度的限制,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来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

三、高职英语中的实用知识概括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涉及到知识实用性的模块主要有听、说、译这三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重视这三部分知识的应用。对此,教师首先要从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教师要做到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使用英语给学生讲课,英语听力和口语这两部分都是通过日常的训练来逐步提高的,所以,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先要利用英语去教学,尽可能的减少对中文的应用。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始终保持注意力,去认真听讲教师讲的内容,而且能够逐步培养自己的听力水平。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学影响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一定的英语课题的探讨,使用英语在课堂上进行讲解。

同时,高职阶段的学生已经可以自主的通过各种手段去查找有关资料。所以,教师可以通过给出有价值的可探讨的课题,让学生进行资料收集,并制作相关课件等等这些方法,提高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应用频率。高职英语的教材中的内容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文学作品的摘选片段,教师讲解的内容主要涉及作者的背景信息,作品的文学背景和作品内容的写作特点等等,这些是教师讲解的主要内容。而学生需要做的就是根据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相关知识的拓展,教师可以给出一定的探讨方向,让学生去进行相关资料的查询,也可以进行相关课件的制作,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探讨。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对语言学科的学习主要就是进行相关知识的拓展应用,这也是高职阶段英语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

总而言之,关于高职英语的教学我们要把对英语知识的实践和知识对学生的适用性进行有效的结合,以此有效的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田国英.采用分层次教学 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6).

[2]白杨.基于职业能力培养视角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易用性:安全性 篇12

IP网络传输是基于TCP/IP体制,最基本特征是属于一种开放式体制、传输自动寻址、尽力而为等特征,具有“发送数据时不用提前发出申请,想发送给谁,就发送给谁,想发送多大流量,就可以发送多大流量,想发送什么信息就发送什么信息”的便利性,随之也带来了不能确保数据可靠到达的重要缺陷。

网络可用性是网络建设最重要的性能之一,与网络可靠性和可维性密切相关。它与可靠性衡量指标网络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成正比关系,与可维性衡量指标网络平均恢复时间(MTTR)成反比关系。因而作为系统,提高网络系统可用性也就基本等同于提高网络系统可靠性,它不仅仅与单个网络设备的可靠性有关更是整个系统各重要部分的可靠性综合,具体包括单个网络设备的可靠性、网络链路介质可靠性、网络拓扑结构、设备运行环境、管理和服务等几方面。

为提高系统可用性,从网络设计角度看,对应的主要因素应从几方面入手:设备上,提高设备硬件处理能力,进行主控板、业务板、电源、风扇等重要配件热备冗余;链路上,进行设备间链路冗余;拓扑上,进行重要节点设备冗余并对拓扑结构简化、优化;应用策略上,实施各种可靠性保障协议;机房配套上,注重改善设备供电、空调系统;运维上,改善软硬件执勤、网络管理监控设施。

实际工程中链路传输介质(特别是光纤)可靠性远低于设备可靠性,光纤骨干的维护、接头连接件易损、松动以及连接错误都是可靠性的致命因素。因此对交换机链接进行冗余、优化,结合应用相关可靠性保障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整个系统的可用性。

2 典型交换机链接技术

2.1 级联

级联是指网络系统中交换机节点间通过专用级联端口或任意业务端口单条线路进行链接,它是一种简单实现多个交换机互连的方法。一般呈总线或星型,其主要作用是延展网络用户接入范围、增加网络用户接入端口数量。工程建设中除设备外主要是进行链接线路建设,成本最低。

2.2 通道

通道也叫链路聚合,是指网络系统中交换机间通过两条或两条以上链路进行多条物理线路连接,应用相关协议,通过捆绑多条链路成一条虚拟通道并进行网络通信的一种交换机互连方法。其中任意单条线路出现故障都不会对交换机间通信产生影响,其主要作用也是延伸了网络用户接入范围、增加了网络用户接入端口数量,并在提高网络可靠性同时提高了交换机间链路带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交换机间通信瓶颈,具有较强的负载均衡功能。和级联方式一样,其工程实现主要是进行链接线路建设,成本较低,非常实用。

2.3 堆叠

堆叠是指网络系统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关特性的交换机通过专用堆叠卡或业务口、专用线缆进行链接,通过相关保障协议将多个交换机设备虚拟成一独立的逻辑设备进行管理和通信的一种交换机互连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盒式交换机,其作用是在有限的空间扩展了交换机接入端口密度,简化了网络拓扑的同时成倍的提高了逻辑交换机的整机处理能力,堆叠系统多台成员交换机之间冗余备份;堆叠支持跨设备的链路聚合功能,实现跨设备的链路冗余备份,极大程度提高了网络可靠性。堆叠交换机间其工程实现首先需要设备具备相关支持能力,其次要对相关链接模块、缆线进行建设,因而成本较高。

2.4 集群

同堆叠技术是指网络系统中两或多台支持集群特性的交换机设备,通过主控板专用子卡、专用线缆组合在一起,从逻辑上组合成一台交换设备,主要用于框式交换机链接。具有堆叠交换机同样特征和优点。

3 交换机链接技术在专网可用性保障应用及注意事项

3.1 交换机链接技术在专网可用性保障应用

分析专用网络拓扑及数据传输特点:系统设备主要节点位置可分为端站、二级中心站、一级中心站;数据传输方向为端站采集数据后向二级中心站传输,二级中心站将数据处理后,分发至端站及一级中心站;数据流主要在端站和二级中心站之间传递。

分开来看,端站、各级中心站都是一个典型三层交换结构的局域网:由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设备组成。进行网络建设设计原则应该结合实际业务应用,提高系统整体性能,综合考虑管理、灵活部署设备、简化系统复杂程度,最大保证可靠性,同时控制成本。专网典型三层交换链接技术应用示意,如图1所示。

局域网交换机链接部署原则:核心层交换机链接采用线缆堆叠、集群、通道,以增强处理能力、简化网络拓扑为主。

汇聚层和接入层交换机链接采用部分主要部位进行堆叠,其他以通道、简单级联形式为主,尽量增加接入带宽并扩展接入范围提高可用性,汇聚层对上可采用启用三层交换双上联,对下也可启用三层双下联或启用二层通道进行链接。

通道式适用同一建筑内的不同楼层光纤、双绞线。组成通道的端口可以光电混用,只要速率/双工设置相同。

普通级联可适用于不同建筑、同一建筑不同楼层光纤线路。

3.2 交换机链接技术在专网保障应注意事项

3.2.1 网络设备、线路方面

网络设备方面:

(1)对于简单级联、通道链接技术,交换机设备可以是不同品牌;

(2)通道链接技术应注意所用端口必须设置成同一速率、同一工作模式,因链接技术不同,不同厂商对各种交换机链接的支持层数有所不同,专网建设模式下,简单级联、通道链接建议以星行模式为主,如采用总线模式不宜超过三层;

(3)堆叠链接技术应采用同一品牌及专用模块、级联线缆,可以是不同型号,业务更改时设备应注意需冷重启,相关板卡一般不支持热插拔;

(4)集群链接技术应采用同一品牌同一型号交换机,并专用模块、级联线缆。在对框式交换机进行集群时,注意设备堆叠板与交换业务板带宽适配性。

另外,部分交换机集群特性需要证书(License)支持,采购设备尤其注意。

线路方面:

(1)进行交换机链接时,应尽力保证交换机间中继线路具有尽量大的带宽,为此可采用全双工和链路汇聚技术,链接端口采用全双工技术后,不但相应端口吞吐量加倍,而且中继距离大大增加,使得异地分布、距离较远的多台交换机链接成为可能;

(2)简单级联和通道链接时应注意中继光纤线路的收发及双绞线的接口标准一端为568A,另端为568B;

(3)堆叠、集群链接由于线缆限制,适用核心机房内部交换机链接。

3.2.2 配置策略方面

(1)保障协议所占性能开销。

交换机通道、堆叠、集群链接能够正常运行都需要设备相关协议进行协作,如果这些协议在运行一段时间后,主、从交换机之间通讯队列被占满,就会导致交换机之间不能正常通信,从交换机的信息不能传送到主交换机上。在使用菊花链方式进行堆叠、集群链接的交换机中,从交换机端口接收到用户信息后首先会将信息发送给主交换机并由主交换机进行处理,如果传输通道堵塞,主交换机就不能收到从交换机发送的的数据包,导致客户端发送的所有数据不能传送到主交换机并被主交换机及时处理,最终结果是用户主机不能上网。

(2)配置方法以及与其他控制协议配合。

通道链接方式中,交换机链接两端通道接口也具有二层交换协议特性,应注意通道组成员状态改变对整个设备生成树协议(SPT)会产生影响,建议合理设置通道的STP COST值。另外,通道链接两端交换机设备可采用不同厂商,在进行配置时应注意相关私有协议的配合,例如华为与思科的快速生成树协议、华为与H3C的链路聚合模式之间的协同。

堆叠链接中,交换机成员有主、备、从之分。堆叠实施方式有堆叠卡/业务口两种,其中应注意业务口优先级最高。

(3)与保障业务支持。

上一篇:嵌入式学科馆员下一篇:初中地理教学艺术管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