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的基础情绪

2024-11-03

培养良好的基础情绪(精选5篇)

培养良好的基础情绪 篇1

发展心理学家说过:“幼儿的世界就是一个情绪的世界。”对于幼儿来说, 情绪体验无处不在, 幼儿基本的情绪体验一般有:快乐、痛苦、悲伤、恐惧、愤怒、害怕等。而快乐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情绪, 快乐的情绪体现了孩子健康的心理状态, 心理学上一般将喜悦、快乐等情绪称之为积极情绪或良好情绪, 将痛苦、悲伤、恐惧、愤怒等称为消极情绪或不良情绪, 是否拥有快乐的情绪对孩子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良好的情绪也能更有利于形成健康的性格, 所以, 注重对幼儿积极情绪的培养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笔者在培养幼儿积极情绪方面做了一些努力, 主要做法如下:

一采用多种手段, 培养幼儿良好愉快的情绪

1. 以情育情, 激发幼儿良好愉快的情绪

孩子年龄小, 他们的情绪具有极易受感染的特点, 所以教师要以自身积极健康的情绪去感染幼儿。在活动中我发现, 如果教师的精神状态不佳, 没有积极愉快的情绪, 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 幼儿也会提不起精神, 注意力容易分散, 活动的效果也不会理想。反之, 教师的精神饱满, 情绪积极向上, 幼儿也会随之表现出积极愉快的情绪, 主动投入到活动中, 使活动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 作为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排除各方面因素的干扰, 始终以积极的、愉快的情绪和幼儿一起游戏、活动, 注重用自己的微笑、热情影响感染幼儿, 使幼儿保持积极的情绪。

2. 以行育情, 促进幼儿良好情绪的发展

人的情绪总是在活动中产生、发展、形成并表现出来的, 孩子积极情绪的激发更是如此。教师要提供各种机会, 让孩子在游戏中、在各项活动中促进良好情绪的发展。

第一, 允许鼓励幼儿在玩中学习, 体验“玩”的快乐情绪。玩是孩子的天性, 游戏就是儿童的“工作”。幼儿特别喜爱游戏, 玩起来甚至可以废寝忘食。游戏是一种自由轻松, 充满乐趣的活动。在游戏中, 孩子们能最大程度地体会到快乐。同时, 游戏又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 它对幼儿的整个身心发展都能起促进作用。让幼儿在玩中发展, 体验玩的快乐。如在玩有趣的沙、泥时, 孩子能体验沙、泥的物理特性;玩拉勾游戏时, 孩子能体验到来自纯真友谊的快乐;在玩七巧板游戏时, 可以培养创造力;玩配对卡时, 可以提高其数字理解能力。

第二, 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去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 使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情绪。年龄越小的幼儿, 他们往往只满足于吃、穿方面的需要。而对于年龄较大的幼儿, 不仅仅只满足于吃、穿方面, 应同时让幼儿在完成学习、劳动任务中, 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让孩子经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如到小饲养角给动物喂食、打扫卫生等, 给花草浇水、施肥、松土, 参与布置幼儿园室内外环境, 包括收拾玩具、用具、布置主题墙等。让孩子在环境的创设和管理中, 生活得到充实, 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满足和愉快。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我们也应允许孩子犯错误。幼儿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是在不断地尝试中学习和成长的, 尝试就免不了犯错误。

第三, 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主题教学活动, 让幼儿亲身体验和感受快乐的情绪。如今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 大部分缺少与他人分享快乐的体验、比较任性、爱发脾气、缺乏自信和独立性, 在交往和学习中容易产生不良的情绪。针对班内幼儿的情况, 我开展了“我们都是好朋友”“我能行”“会变的情绪”“赶走小烦恼”等主题活动。在活动中, 通过看一看、学一学、动一动、想一想, 学会了与同伴友好交往, 掌握了解决问题和矛盾的方法, 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和独立性。通过在相关的情境中体验, 幼儿获得了排除烦恼, 保持愉快情绪的经验。活动中, 幼儿的情绪愉快, 积极投入, 身心也得到了健康和谐的发展。

3. 以境育情, 培养幼儿积极愉快的情绪

情绪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的, 创设宽松、平等、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氛围及良好的生活环境, 可以使幼儿感到安全和愉快。夸美纽斯曾说:“教师要让儿童在没有殴打, 没有暴力, 没有厌恶的气氛中, 总之在和蔼可亲和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饮料。”这不正说明了创设良好环境的重要性吗?为此, 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 使幼儿在生活中处处感受到轻松和愉快。例如, 经常与幼儿一起唱歌、跳舞、玩游戏;吃饭、睡觉前让幼儿听一听优美的音乐, 说一说笑话等。

二采用多种方式, 指导孩子把握好自己情绪的航向

对于孩子来说, 也会出现许多困惑和烦恼:常常因为小事而互不相让, 甚至大打出手, 事情过了却又后悔不已;获得成功时得意忘形, 唯我独尊;失败了一蹶不振, 陷入了悲观的深渊……在幼儿园的生活中, 当孩子出现不良情绪时, 作为教师要用恰当的方式去引导他们。

1. 宣泄调节法

因幼儿情绪很不稳定, 有时可能会因为一点点小事而情绪激动。比如有时因家长没给他们所喜欢的玩具而大哭大闹, 甚至不愿上幼儿园;有时为老师给的一朵小红花而高兴得手舞足蹈。当幼儿情绪不佳而哭闹时, 应当让幼儿尽情地哭叫。哭叫是解除烦恼和痛苦情绪的一种有效方法, 是缓解痛苦和烦恼的一剂“良药”, 它能宣泄悲痛、释放不良情绪, 排除体内毒素。因此, 当幼儿烦躁不安想哭叫时, 应让他哭得淋漓尽致, 决不可强迫、压制幼儿哭叫。但哭闹时间不宜过长, 可用适当的方法转移情绪, 让其破涕为笑。

2. 逗乐调节法

当遇到幼儿情绪不佳时, 教师要想方设法转化其情绪, 将其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 尽量逗幼儿发笑。逗笑是转化幼儿情绪最直接、最有效、最快速的方法。逗笑的方法很多, 例如讲笑话, 做鬼脸, 模仿幼儿熟悉的滑稽人物动作、语言。若幼儿哭叫, 教师还可模仿其哭声、表情, 只要夸张地模仿上三、五声, 一般幼儿都会破涕为笑, 实践证明, 这是一种极为有效的逗乐幼儿的方法。但在转移幼儿情绪、逗幼儿发笑时, 切忌为了让幼儿高兴一时而空许诺, 这对幼儿心理健康极为不利。若诺言不能兑现, 幼儿就对教师、家长产生不信任感;即使诺言兑现, 幼儿也会形成“只要我耍脾气、哭闹, 大人就会满足我的要求”的不良心理。

3. 运动调节法

在幼儿情绪低落时, 往往不爱活动、不爱说话、不爱跟小朋友玩。越不活动、不说话, 情绪越低落。老师要尽量想办法带幼儿做一些他们喜欢的运动, 如滑滑梯、玩游戏、与小宠物玩耍、做小动物模仿操等。运动可以把幼儿体内聚积的能量释放出来, 使幼儿的怒气和不愉快的情绪得到发泄, 从而改善幼儿的心情;运动可以转移幼儿情绪, 使幼儿从低落的情绪中走出来, 由悲伤转为喜悦, 由低沉转为亢奋。因此, 做运动是调节幼儿情绪的一种好方法。

4. 转移注意调节法

当幼儿情绪不好甚至有抵触时, 不要对幼儿下强制性的命令, 更不能惩罚幼儿。强迫、压制或惩罚性的管教, 容易伤害幼儿的自尊心, 会增强幼儿的逆反心理, 不但对教育幼儿不利, 反而会起到反作用。当使用强制方法管教幼儿时, 他们当时也许不敢哭、不敢闹了, 但那只是口服心不服。所以, 最好的办法就是转移幼儿的注意力。比如给幼儿讲故事、念儿歌、画画给他们看。通过这些幼儿喜爱的活动, 改变幼儿的注意焦点, 从而把消极情绪转化成积极情绪, 冲淡以至忘却烦恼, 使情绪逐步好起来。

给孩子快乐, 是每一位教育者的责任, 而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作为幼教工作者, 在全面开发幼儿智能的同时, 更要重视孩子快乐情绪的培养, 让孩子在笑声中和谐发展, 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培养良好的基础情绪 篇2

社会竞争愈来愈激烈,生活脚步也随之加快。许多家长只知道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殊不知孩子的心灵弱小尚需体贴。在愉悦的情况中孩子的智力水平就会提高,反之会使孩子的智力发育迟缓,个性发展也出现障碍。所以情绪与孩子智力有相当密切的关系。那么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情绪呢?

1)家庭成员对孩子要求应一致。不能妈妈说这样,爸爸说那样,让孩子无所适从。对孩子的爱应稳定,不能因自己不高兴,把气出在孩子身上。

2)愉悦的情绪主要来自父母的爱抚和科学教养。父母的体贴能够引起孩子的安全感,依偎感,这是使孩子产生良好情绪的基础。定时的饮食,适当的睡眠,科学的教育方式,都有助于孩子形成一种稳定平和的良好的情绪。

3)注意孩子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肯定。不过分强调缺点,更不要随时在别人面前谈论孩子的缺点,那样会伤害他的自尊心。对其缺点应采取教育,疏导的方法,尽量压缩孩子的缺点,不要让孩子误认为成人的愤怒是因他的错误引起的。

4)父母要为孩子树立表达情绪的榜样。父母应自然合理地表示个人的喜怒。此外,也要给予孩子表达情绪的机会,而且要尽量倾听孩子的倾诉。

5)利用游戏培养孩子良好的情绪。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的正常活动,是培养其良好情绪的时机。父母不要在孩子兴趣浓时,无道理的训斥孩子,也不要强令孩子终止游戏,否则会使孩子产生不满的情绪。

调控班级情绪 培养良好班风 篇3

关键词:调控 班级 情绪 班风

班风是班集体中的一种精神氛围,涉及到班级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方式、思想风格、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也包括班主任的管理风格和行为方式。良好的班风应该是这样的:管理方式民主公正,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敬互爱;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刻苦勤奋,思维灵活、性格开朗,品格高尚,行为端正,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

我这里主要想谈谈班主任如何通过调控班级情绪来培养良好的班风。

情绪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心理反映,是伴随着认识过程而产生的心理过程,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如何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和内容。依据情绪的不同作用,大致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积极情绪能提高个人的活动能力,充实人的体力和智力,成为人的活动推动力。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人的活动能力,减弱人的体力和智力。培养健全的情绪就要做到喜怒得当,当喜则喜,当怒则怒,教师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消除消极情绪。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不成熟期,情绪多变化,感情易冲动,行为难控制,思想不稳定,缺乏情感锻炼,很容易成为消极情绪的俘虏。再加上我们班级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忽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忽视班务工作可能对学生情绪的影响、忽视对学生情绪情感的培养。这样,往往引起个别学生发生心理偏差,进而影响班级整体情绪。而对于一个班级学生来讲,班主任对他们的影响最大。所以,一个班级要培养良好的班风,班主任就必须进行合理的班级情绪调控。

首先,加强自我调控,勇做情绪主人

自我调控要求班主任要有不断提高自我素质的能力。要求班主任要有自制的能力,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要用理智支配感情。马卡连柯说:“我从来不让自己带有忧愁的神色、忧郁的面容,甚至有不愉快的事情。我生病了,也不在学生面前表现出来。”当然,班主任调控自己情绪不是让自己面无表情,也不是让自己压抑内心,而是要合理宣泄,做到喜不得意忘形,悲能声色恰当,怒不暴跳如雷,惊能镇定自若,用积极的情绪影响学生。

其次,调控学生情绪,引导健康成长

在进行学生情绪调控时,首先,要尊重学生,民主平等,重视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建立起理解、宽容、和谐的学习氛围,有目的地帮助其实现情绪的宣泄。其次,要时刻注意,恰当引导。作为一名教师,他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时时了解学生一天的情绪变化,帮助学生摆脱消极情绪。第三,营造环境,树立榜样。一个团结、活泼向上的班集体,不仅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快乐的学习环境,得到关心爱护,获得爱和尊重的体验,从而心情愉快,产生主动向上的积极情感,而且也为学生处理消极情绪提供榜样,对孩子学习情绪、理解情绪和处理情绪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培养学生初步情绪调控能力的前提。第四,创设途径,传授方法。学生不会对自己的情绪有什么认识,情绪是好是坏,学生是不会自己去探究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习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是赢得情绪调控的第一步。

第三,完善管理制度,探索管理艺术

完善班级管理制度,使学生在校的每日生活有章可循,为学生自我调控提供依据。完善班级管理制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我调控能力。同时,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克服不良情绪。如在班里设立“烦恼倾诉箱”。通过这座倾诉“桥梁”,学生们既可以把困惑烦恼一吐为快,也可以借助他人的力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就可对不良情绪进行调整。

第四,协调各种关系,营造轻松氛围

班主任要重视协调好家长、科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因为他们的言行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要利用家长会、家访的机会,引导家长以平和的心态,实事求是地评价孩子,对孩子寄予适度的期望,并与孩子保持有效的沟通,从而达到家校目标一致、步调一致。班主任还要经常向各科任教师介绍学生的情况,使科任教师的工作有的放矢,尽量避免与学生发生矛盾,融洽师生关系。调整好了这些关系,有助于减轻学生的思想压力,为他们创造轻松愉快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良好的班风直接影响到一个班级、数十名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师生情绪的调整对其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而,作为一名班主任,要在班级情绪调控上进行创造性的劳动,要多一点爱心,多一点细心和耐心,多做一些心理疏导工作,引导学生走出不良情绪的困境,培养班级健全情绪,使每个学生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地学习生活。

培养良好的基础情绪 篇4

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的培养,对提升学生学习自觉性、建立良好阅读习惯、促进学生自我探究学习,都能够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地方,不仅是阅读方式,还有阅读技巧。因此,教师要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纠正一些错误的做法,促使学生在阅读品质培养方面进行自我改进,逐步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并逐渐掌握一些阅读技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要有主动性

英语阅读中,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只有阅读本体自觉地接受和驾驭文体的进取心理,才能提升阅读本体阅读的兴趣。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真正做到“为学而乐”,自觉地克服阅读过程中一些不良的心理因素,从而以旺盛的精力、饱满的热情、进取的精神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

(1)激发兴趣。采用丰富多彩的激发手段,促进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可进行情趣横溢、生动形象的分析指导,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渐让学生体验到欢乐的情绪,真正让他们认识到阅读并非空洞乏味的活动,而是一种既可增加知识,又能令人愉快的活动。

(2)强化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达到某种目标的心理内驱力。要让学生知道,阅读既可以获取新的信息,开阔视野,增进了解,又能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强化学生学习动机,提升内驱力,这是一项复杂的教育行为,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教育要体现针对性,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对阅读的热爱,对知识的占有欲望。

(3)感受成功。每一个学生都希望有成功的体验,特别是经过自身努力达到一个高点,这对学生产生的鼓舞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因此,要给学生多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具体阅读中重新认识自我,激发他们更多的潜能,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二、要有独立性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百人百姓百脾气。学生有独立性,这是客观现实,我们要充分认识学生的独立性,并做好相应引导,让他们也能够在体验感知中强化这种独立性。郭沫若先生曾说:“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英语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自主活动推动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至关重要,教师要放权还权,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三、要有思考性

思考性,就是将英语学习者的阅读理解过程视为一种主动的思维过程,一种信息处理和处理方法同步运作的心理过程。英语阅读一般分为感知、理解、评价和创造四个阶段。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提高迟缓,缺乏思考品质是重要原因之一。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思考品质呢?我们要针对学生胆子比较小、不善于求教等方面入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释疑,在求解中获得思考的机会。还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思考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要提出足够含金量的思考题,并给出较为可行的提示,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活泼的思考学习氛围。教师要因材施教,用不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施教,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要有策略性

英语阅读的策略性,是指学生阅读时需要掌握的阅读方法和原则。阅读是感知的过程,和其他认知一样,都是要从初步感性理解到理性理解,由外化认知到内质掌握,从形式到内容的和谐统一,构成阅读感知链条,形成横向纵向思维体系,并通过具体实践完成认知过程,实现阅读的价值。常见的阅读技巧和策略主要包含浏览(skimming)、扫读(scanning)、猜词、预测、辨认、整体理解等。如何选择运用,还需要根据不同阅读需要进行。

阅读技巧和策略的培养越来越比语言的实践受到重视。掌握策略知识,学会灵活恰当地运用策略,不仅可以促进英语学习,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感、自主性、自我导向性和自我效能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心向。

五、要有创造性

英语阅读要有创造性,这种创造性是指阅读本体利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进行的想象、联想等,达到一种新的认识境界,创造出更多的思维空间,并完成心理活动的整个过程。阅读本身就是一种超越主体,阅读者用创造性的思维进行相关阅读学习,就是用自己的方式和文本对话,用独特的视角对文本进行解读和理解。这种阅读品质,可以极大地开发读者的思维宽度和深度,对激发读者想象产生重要催化的作用。阅读已经超越文字本身,这是灵魂的互动和交流。阅读所产生的主动效应,对学生带来的心理触动,也会促使学生建立更高认知的高塔。

英国哲学家的约翰密尔曾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呼吸。”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创造力:一是要给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空间,让学生放开手脚大胆实施学习行为;二是要解放学生的思维,适当创设和谐宽松学习环境;三是要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思考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思维加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四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发散型、逆向型思维,只有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教学方式,才能让学生在思考中认知、在认知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五是打破单一的班级上课模式,建立学习合作团体,通过广泛的合作学习,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获得思想认知上的良性碰撞。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这是教师的教学职责,也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要调动教学智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求知欲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启动思维,用具体实践操作,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品质,从而使他们不断成长成才。

摘要:教师从阅读者的主体地位出发,探讨在阅读过程中怎样培养阅读者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这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有重要的意义。

培养良好的基础情绪 篇5

一、培养学生预习习惯

教育学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经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初一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任何事情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我们就要利用其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上课之前,我们要针对所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做好预习,不懂的要做好记录,以作为听课的重点。在课下通过电脑、图书等多搜集相关的文献和历史资料。现在的孩子都喜欢看电视,我就利用孩子的这一特点,通过电视剧《三国演义》让其在观看电视的同时对当时的历史人物,形成三国鼎立的历史条件,以及魏蜀吴三国的具体位置和定都等等有所了解,以便为讲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提供保障,这样使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目标明确而有的放矢。而在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时,就会对这段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中学历史阅读即是指学生通过看历史文章、书籍等材料,了解内容、理解含义的过程。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其阅读水平主要通过流畅度、速度、理解度和表达度等四个尺度表现出来;其含义既包含“阅读”的一般性元素,如阅读的内容、方式、方法、速度和程度等,也应体现“历史”学科的独特价值,如时序性特点、真实性考量、史料和论点等。所以中学历史阅读理应包括教科书和其他各类拓展素材,但由于受条件所限,不宜大范围全面铺开,因此,阅读历史教科书是非常务实、易行且有效的办法。作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对课本资源的挖掘,以便引起学生对课本的重视。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例如,有的学生曾经提过这样的问题:1秦朝疆域图上的渤海为什么写成“勃海”,印错了?2《昭君出塞图》中“琵和琶是中国本土的乐器吗?汉朝的琵琶和今天的是一样的吗?3课本上的扁鹊为什么会穿龙袍?4《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片上的人物为什么都像是和尚?……有些问题确实不是教师当时就能回答得上的,但是绝不能觉得“没面子”就对学生的问题置之不理,而要充分肯定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可贵精神。师生一起查资料进行解决,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学生之间彼此形成良性刺激,长此以往,学生才能逐渐会读课本、爱读课本,并且在老师的引导下不知不觉中坚持下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培养学生记笔记习惯

课堂笔记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的“跟随”能力,在记录和整理笔记的过程中,学生也能逐渐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后续的复习和巩固。记笔记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必要条件。不同的学段和年级,对记笔记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刚上初一的学生,主要训练的还是能够记下老师的教学板书。在记教师板书的基础上,记下自己独特的笔记,包括重点标识、难点的问号、教师精彩的话语、心得体会等等。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我想应该在这几方面引起注意。第一,认真设计板书。为学生理清历史的来龙去脉,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板书,让学生觉得记板书很有用。第二,让学生有时间记。现在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许多教师习惯在课件上打上板书,想给学生呈现的东西很多,往往就“剥夺”了学生记板书的时间,学生在有限的时间记不下来索性就不记了。由于是PPT呈现,少了老师在黑板上写的过程,有时学生无法分辨哪些是需要记的,也给学生记笔记增加了困扰。因此,教师最好还是能够在黑板上写板书,一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二来也能够让学生对整节课有完整的把握。如果一定要用PPT,则可以采取一些小办法,如把其中一屏作为板书屏,并和学生约定好什么样的字句是需要记到笔记里的。第三,让学生记得科学。教学生一些简单的小技巧,例如,一门课准备一个笔记本,不要几门功课记在一本上,容易混乱。每页笔记在固定的地方(如右侧或下方)留出一定空白,用于复习时增补。通过课堂巡视或定期检查,发现学生记错的地方,予以纠正。最好还能准备两种不同颜色的笔,以便于区分内容突出重点。第四,督促学生坚持记,养成习惯。例如,定期检查笔记本,把记得全的、记得好的、记得漂亮的,在班上进行展示。教师把日常笔记打分,计入平时成绩也是个不错的办法。有的学生在上初中时所记的笔记复印了给他的学弟学妹看,既是一种示范,也是对学生的激励。

上一篇:铁路防洪下一篇:房地产后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