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曲张(精选10篇)
食管曲张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联合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治疗,观察组应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联合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静脉曲张消除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早发再出血率为5.00%、迟发再出血率为5.00%、复发率为2.50%、总并发症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0.00、17.50、22.50、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食管静脉破裂出血患者应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联合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术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效果,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临床疗效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临床十分常见的病症,属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并发症,病情十分凶险,发展较快,病死率高达25%~50%,只有及时控制出血情况才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36~68岁,平均年龄(52.12±6.11)岁;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35~68岁,平均年龄(51.55±6.45)岁。两组患者均有反复便血、呕血、呼吸急促等临床表现。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出血后48 h内均接受急诊内镜下止血治疗,术前接受禁食、补液、止血等常规治疗,监测心电图、血压、心率等,对照组应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静脉曲张消除率、再出血率、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患者静脉曲张消除率、出血率、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静脉曲张消除率、出血率、复发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静脉曲张消除率、出血率、复发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以往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药物止血等,但无法得到满意的临床效果,伴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术也逐渐成为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
综上所述,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应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联合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术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较少,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广华,谭万岱,杜长夫,等.内镜下套扎联合硬化剂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山东医药,2013,53(5):60-62.
[2]张晖,文进军,左凡,等.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56例疗效观察.山东医药,2015,55(2):63-65.
[3]赵莉,许乐.老年肝硬化患者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效果及安全性.中华消化杂志,2015(6):361-366.
[4]齐爽,刘燕.右旋美托咪定清醒镇静在老年患者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中的应用.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4):4012-4013.
[5]梁艳娉,巫织娥,周小香,等.无痛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安全性分析.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4,35(4):516-519.
食管曲张 篇2
【摘要】目的:探讨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下套扎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52例食管静脉曲破裂出血患者的内镜下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采用内镜下套扎治疗,创伤小、止血效果迅速可靠、大大减少输血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食管静脉曲张; 破裂出血; 套扎治疗
肝硬化是门脉高压症的主要发病原因,而食管静脉曲张是门脉高压症的严重并发症,一旦破裂往往造成致命的大出血,门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首次出血死亡率是50%,以后的出血死亡率为30%,几乎全部有出血史的病人在以后的二年内会再出血,再出血的危险性随着静脉曲张数量、长度和门脉静脉压力超过16mmHg而逐渐增加[1]。我们对近6年52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行内镜下套扎止血治疗,意在回顾性分析、总结内镜下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经验。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2002年7月至2008年10月我院内镜室共治疗了52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其中男48例,女4例,年龄32~61岁,平均48.5岁,全部均为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其中肝炎肝硬化48例,酒精性肝硬化3例,血吸虫性肝硬化1例。
1.2 方法:全部患者均给予生长抑素八肽、抑酸、补液治疗,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套扎治疗。采用olympus EVISIUERA SPECTRM电子内镜系统,安装COOK五连环套扎器于胃镜前端进镜,套扎有活动性出血或可疑出血部位的静脉,然后在食管喷门连接处自下而上对每条曲张静脉进行多处不同平面的套扎,当活动性出血视野模糊不清不能准确判断出血部位时,可先自胃食管交界处或稍下方开始,依次向头端不同平面多点套扎可见的曲张静脉,一般经3~4点套扎多能立即止血而使内镜视野转为清晰,2~3周后胃镜复查,对残留的曲张静脉再行套扎术。
1.3 疗效判断标准:①套扎术后24h内无活动性出血为紧急止血成功[2]。②套扎后2~15d内出现活动性出血,视为早期再出血。③套扎术后15d内无活动性出血视为治疗成功[3]。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52例患者,48例止血成功,成功率92.3%,2例食管下段残留的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重复套扎后止血成功。2例为套扎后6h呕鲜血,考虑为套扎环脱落,转外科急诊手术,止血成功。
2.2 并发症:患者治疗3~4天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骨后疼痛和哽噎感,1周后缓解。均无呛咳、呼吸困难等并发症。
3 讨论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来势凶猛,出血量大,是肝硬化患者死亡主要原因,目前治疗方法虽多,如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及外科手术等,但均有较高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近20年来,内镜下结合内科保守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主要治疗方法;许多研究表明急诊内镜下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止血率可达90%以上,对于静脉曲张渗血病人的止血率为100%[4]。食管曲张静脉套扎后仅粘膜及粘膜下层局部缺血坏死、浅表溃疡形成,并逐渐被疤痕组织取代,14~21天溃疡基本愈合,曲张静脉减轻或消失,上述改变仅限于粘膜层与粘膜下层,治疗部位肌层完整,不会影响食管的蠕动功能,也无食管穿孔、深溃疡形成的危险性。我院52例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下套扎治疗,止血率92.3%。微镜下食管套扎术,因其创伤小、安全性高、止血效果迅速可靠、可大大减少输血量和方法简单,现在逐渐被国内广泛推广。肝硬化患者应定期复查胃镜,明确食管静脉曲的程度,在积极的内科支持治疗下,当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时,行内镜下套扎术,会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浔阳主编.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98-101
[2] 刘运祥,黄留业.实用消化内镜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0-30
[3] 于中麟.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进展.内镜,1995.12:67-68
[4] 刘风峰,罗生辉,黄艳兰,等.内镜下套扎联合部分脾栓塞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研究.中华内镜杂志,2005.22:187-188
食管胃静脉曲张分级(型) 篇3
轻度 (G1) :食管静脉曲张呈直线形或略有迂曲, 无红色征。
中度 (G2) :食管静脉曲张呈直线形或略有迂曲, 有红色征或食管静脉曲张呈蛇形迂曲隆起但无红色征。
重度 (G3) :食管静脉曲张呈蛇形迂曲隆起且有红色征或食管静脉曲张呈串珠状、结节状或瘤状 (不论是否有红色征) 。
胃静脉曲张的分类主要根据其与食管静脉曲张的关系以及在胃内的定位。食管胃静脉曲张 (GOV) 是食管静脉曲张的延伸, 可分为3型。
Ⅰ型 (GOV1) 静脉曲张, 显示为连续的食管胃静脉曲张, 沿胃小弯延伸至胃食管交界处以下2~5cm, 这种静脉曲张较直, 被认为是食管静脉的延伸, 其处置方法与食管静脉曲张类似。
Ⅱ型 (GOV2) 静脉曲张沿胃底大弯延伸, 超过胃食管结合部, 通常更长、更迂曲或呈贲门部结节样隆起。
Ⅲ型 (GOV3) 静脉曲张既向小弯侧延伸, 又向胃底延伸。
孤立的胃静脉曲张 (IGV) 不伴食管静脉曲张, 分为2型。
Ⅰ型 (IGV1) 位于胃底, 迂曲交织, 呈串珠样、瘤样、结节样等。
食管曲张 篇4
【关键词】胃镜;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肝硬化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064-01
肝硬化后期患者由于肝门静脉压力升高,门-体静脉交通支开放,容易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曲张的静脉受到食物等划伤后会引发大出血,进而导致患者死亡。近年来,我院通过对收治的病人进行分组研究,评价胃镜下套扎治疗用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一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87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3例,男性20例,女性23例,年龄(55.7±6.3)岁,肝硬化病程(13.1±1.9)年,出血量(919±45)ml,对照组45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24例,年龄(56.4±4.7)岁,肝硬化病程(14.0±2.1)年,出血量(976±61)ml,两组患者均为诊断明确的首次肝硬化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临床表现为严重的呕血、便血等,所用病例均得到患者知情同意,本项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出血量等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凝血酶、谷胱甘肽、补充血容量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待生命体征平稳后予以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具体如下:使用胃镜观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情况后退出胃镜,安装内窥镜套扎器,进镜至贲门上部约5cm左右,寻找需结扎的静脉,尽量避开表面有溃疡或明显红色征的曲张静脉,调节胃镜,将胃镜前端透明帽轻轻抵住需套扎的静脉,开启负压吸引,待镜头完全变红后表示吸引完成,旋转结扎器旋鈕180°,听到“咔”的一声并感受到落空安后证明结扎完成,此时停止负压吸引,将结扎后的静脉吹出后进行观察并对其他曲张静脉进行结扎,结扎过程中注意每条曲张静脉最多可结扎3个点,且结扎点不应选择在同一水平面上,避免结扎后造成食管狭窄,影响进食,结扎完毕后送生理盐水冲洗,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确认无活动性出血后退出内镜,术后24h禁食,24h后可进食流质食物,避免剧烈咳嗽、大笑等,给予奥美拉唑(国药准字H20133302,湖北午时药业)40mg加入100ml 0.9%氯化钠溶液,静滴,1次/d,连用2d。对照组:给予醋酸奥曲肽(国药准字H20061309,北京百奥药业)0.24mg加入0.9%生理盐水48ml中持续泵入,1次/8h,奥美拉唑(国药准字H20133302,湖北午时药业)40mg加入100ml0.9%氯化钠溶液中,静滴,1次/d,共5d。
1.3 疗效评价标准 止血成功:治疗后72h内未出现活动性出血证据,临床症状好转,血压平稳,心率<90次/min,胃镜检查无出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组间比用t检验,率之比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止血率、再出血率比较 观察组止血成功43(100%)例,再出血2(4.7%)例,对照组止血成功33(73.3%)例,再出血8(17.8%)例,两组患者止血率、再出血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肝硬化患者由于肝脏细胞纤维化变性,导致门静脉血无法正常通过肝脏回流至下腔静脉,从而引起门静脉高压。主要表现为门-体静脉间交通支开放形成,门静脉中的大量血液未经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从而出现较为严重的腹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功能亢进等并发症[1],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肝硬化患者最为凶险的并发症之一,曲张的静脉凸显在食管壁上,一旦患者进食较硬的食物或突发性腹压增高,即有可能发生静脉破裂出血,患者往往表现为严重的呕血,出血量达上千毫升,部分患者还会因误吸而发生肺炎、窒息等,威胁生命。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较为有效的方法包括三腔二囊管置入、介入治疗以及外科手术治疗,其中三腔二囊管置入法对患者痛苦较大,大部分患者不能耐受,且容易产生溃疡、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介入治疗特异性好,但对患者基础情况要求较高,一旦止血失败容易引起患者死亡;外科手术创伤较大,仅作为多种方法止血失败的最终方案[2]。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发明了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通过内镜下置入套扎环,对出血静脉进行套扎止血,其止血效果较好,且内镜治疗通过自然食管腔道,为无创性治疗,大部分患者能够接受。在我们的研究中:使用内镜套扎治疗的观察组其止血成功率为100%,远高于内科保守治疗的73.3%,且观察组再出血率较低,仅有2例患者再次出血,且后期治疗中发现出血静脉非套扎治疗后的静脉。
综上所述,胃镜下套扎治疗用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好,能起到迅速止血的效果,且治疗后再出血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韩笑, 麻树人. 急诊内镜下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361 例疗效分析[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3, 33(4): 308-309.
食管曲张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观察对象共48例, 均来自我科接受治疗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 其中男35例, 女13例;年龄29~61岁, 平均年龄 (40.2±2.3) 岁。20例为再次出血, 28例为首次出血。病因分布:31例为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 15例酒精性肝硬化, 2例为自身免疫性肝炎后肝硬化。30例为食管静脉曲张Ⅲ度, 18例为食管静脉曲张Ⅱ度。48例患者行全部各项常规检查及必须的检查。
1.2 方法
行胃镜检查明确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程度、数量及需要套扎的次数, 有活动动性出血的要在出血点的上下方进行套扎, 术后给口服药治疗, 并按常规进行治疗与护理。
1.3 判定标准
显效:曲张静脉完全消失;有效:曲张静脉明显塌陷、变细、变短, 条数减少50%以上。无效:曲张静脉无改变。
2 结果
29例显效占60.42%, 13例有效占27.08%, 6例无效占12.50%。经二次治疗后, 均达到了显效的标准。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当患者入院后, 由于环境的陌生和自身疾病的困扰, 多数患者产生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的情绪, 护理人员必须了解患者的心态、愿望及需求, 掌握患者的心态, 给予耐心疏导与安慰。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以减轻肝脏负担。保持平等、尊重、接纳的心态多与患者进交流, 耐心地以语言或非语言方式表达对患者的关心与支持。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2 术前护理:
术前应对患者镜下套扎术手术风险评估, 是防止手术时出血及手术后出血、防止手术时出现心脑血管意外, 主要监测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肝功功能和肾功能, 术前应做心电图检查看有无心脏禁忌证, 还需评估患者的呼吸系统功能。护理人员在手术前要多次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 告知患者手术相关项目及手术的用时, 使患者不会出现的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影响, 如有紧张恐惧要做到及时进行疏导。耐心讲解经胃镜下食管静脉套扎术的有效性、临床效果和注意事项等, 鼓励患者配合医护人员的有效治疗和护理工作。讲明术前禁食8h的意义。
3.3 术中护理:
要指导患者取左侧卧位, 咬紧口咬器, 如患者口腔有分泌物要及时帮助患者清理。同时密切观察患者呼吸, 保持气道的畅通防止气道的分泌物, 并要真实记录手术的过程中患者的反应, 如有呼吸衰竭、血压明显下降、反射性的咳嗽、恶心及呕吐、烦躁等异常表现, 要及时报告手术医师进行紧急的处理[4,5]。
3.4 术后护理:
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并强调其重要性, 能让患者及家属引起足够的重视。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 并观察有无腹痛、恶心、呕吐物和大便性状和量[6]。做好详细记录。
3.5 饮食护理:
过热、过硬和刺激性食物。术后要严格执行医嘱, 给予给予药物治疗 (包括抑酸、止血、抗感染、护肝、营养支持) 等综合治疗。术后禁食24 h后可以先试饮水, 再慢慢进温凉流食然后再逐步过正常饮食。指导患者进食要细嚼慢咽, 不能食粗硬食物, 如高纤维蔬菜、粗粮、鱼等, 口服药物应研细在后服用, 防止药物和食物的机械摩擦诱发再次出血。同时, 患者要低盐低蛋白饮食, 防止血容量过高增加门脉压力而引起肝性脑病[7]。
3.6 生活指导术后1周限制活动后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
嘱患者要保持大便通畅, 必要时给予缓泻药物防止用力排便, 还应防止剧烈咳嗽等可能增高腹压的活动。要让患者正确面对疾病、积极配合医师和护士的工作。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卫生, 要养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时可进行体育锻炼, 以增强体质。应劳逸结合, 戒烟戒酒。做好定期复查, 如有不适最好随时就诊[8]。保持积极、开朗、乐观的情绪去影响患者, 良好的言行能更迅速地使患者形成信任感。鼓励患者说出所面临的心理问题, 引导患者倾诉、发泄。协助患者表达看法, 逐渐引导患者注意外界
3.7 并发症的护理:
(1) 再出血的预防及护理。在出血是硬化治疗后较常见的, 护士应特别强调患者术后绝对卧床休息, 做好巡房工作, 避免一切可能增加腹内压的动作。术后首先应做好饮食护理, 保持大便通畅。定时测血压, 脉搏, 观察有无呕血和便血。 (2) 溃疡形成:严格按时间要求进行饮食, 饮食要清淡、温软, 以流质、半流质为主, 避免刺激性食物。给予抑制胃酸药物, 胃黏膜保护剂, 以利于溃疡的愈合。 (3) 术后感染:给予适量的抗生素治疗和物理降温, 即可使体温恢复正常。 (4) 胸骨后疼痛:做好解释工作和精神安慰后, 大部分患者都能接受并不需要处理, 经数天会自行缓解。 (5) 吞咽困难:给予心理护理, 解释病情, 不需特殊处理2~3d自行消失。
3.8 健康指导:
患者出院后要学习健康教育, 引导患者采取正确的生活方式, 以及避免诱发及感染在出血可能性。 (1) 不能食用质硬粗糙食物 (俗称粗粮) , 进餐时要要做到细嚼慢咽, 防止划破曲张静脉导致出血, 避免食用刺激食物, 如酸辣的食物包括酒, 服药时最好是研碎或溶化后服用; (2) 注意休息, 避免体力劳动, 不可做增加腹内压的动作, 如咳嗽, 便秘。如增加腹内压就增加食管内静脉压力; (3) 预防其他疾病, 感染会加重病情及心脏负荷过重导致食管静脉压力升高; (4) 定期门诊随访, 养成良好的遵医行为。
4 讨论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是预防治疗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出血较好的治疗方法, 术前评估及准备工作是为手术顺利进行。术后防止发症并观察患者预后的情况。做好术后护理工作。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做好手术过程中有针对性护理工作, 对患者的治疗及患者的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9]。而且正确合理的护理对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内镜治疗有效率与护理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 在以后的护理工作中, 应加强此方面的研究, 使套扎治疗的护理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使患者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提高食管胃底静脉出血患者疗效, 减轻了患者痛苦。
摘要:目的 探讨食管胃底静脉出血患者套扎术的护理方法及意义。方法 将48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均实施经胃镜下食管静脉套扎术临床护理后观察患者效果。结果 48例中29例显效占60.42%, 13例有效占27.08%, 6例无效占12.50%。经二次治疗后, 均达到了显效的标准。结论 给予食管胃底静脉出血患者积极有效的护理能提高治疗疗效, 促进疾病的恢复, 减少住院时间, 降低住院费用, 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食管静脉套扎术
参考文献
[1]张秋菊, 张景香.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护理体会[J].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4, 5 (7) :93-94.
[2]梁荣新, 张法灿.食管曲张静脉硬化治疗32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 2001, 23 (4) :765-766.
[3]宁雪莲, 焦志勇, 杨海燕, 等.临床护理路径在食管静脉套扎术病人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 2011, 25 (2) :519-521.
[4]杨艳, 姜田甜, 周洁琛.食管静脉套扎术59例的心理分析及支持[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 (11) :2643-2644.
[5]赵莹, 黄定珍.食道曲张静脉套扎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的分析及护理对策[J].天津护理, 2010, 18 (4) :198-199.
[6]戴来娣.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治疗肝硬化大出血的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 2008, 12 (10B) :955.
[7]冯玉霞, 谢宏, 王福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 2010, 29 (18) :143.
[8]罗锦华.无痛胃镜在食管静脉套扎术中的应用及配合[J].吉林医学, 2010, 31 (9) :1269.
食管曲张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3例患者均来自大庆第一医院消化科2007—03~2008—06收治的患者。40例为肝炎后肝硬化, 3例为酒精性肝硬化。其中男39例, 女4例, 年龄19~62岁, 平均43.7岁。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2例, B级18例, C级7例。静脉曲张的形态和红色症按1979年日本第12界门脉高压症研讨会制定的标准。F316例, F29例, 红色症12例。
1.2 材料
套扎器:美国Cook公司生产的MBL—6, MBL—10。胃镜为Olympus XQ—30。
1.3 选择标准
①实验室及其它辅助检查 (B超或CT) 证实为肝硬化者。②胃镜证实有食管静脉曲张者。③有一次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史。④患者本人或家属同意。
1.4 排除标准
①有胃镜检查禁忌证。②有严重的胃底静脉曲张。③有严重的心血管病史或慢性肾功能不全。④合并肝癌或其他肿瘤者。
1.5 操作方法
常规行胃镜检查, 记录食管静脉曲张的情况。并明确有无胃底静脉曲张, 自胃食管黏膜连接处 (齿状线) 开始行密集式结扎治疗, 每根曲张静脉的相临结扎点距离约3cm左右, 自下而上呈螺旋式上升, 直至所有曲张静脉均被结扎为止。结扎时均需将内镜顶端套扎上环正面抵住欲套扎的静脉, 连续负压吸引, 直至内镜下视野一片红色, 即表示曲张静脉已被吸引在套环内, 然后顺时针转动旋钮一周, 此时结扎器有突然松动感, 表明皮圈已经弹出, 并结扎在该静脉上, 停止负压吸引, 可见被结扎的曲张静脉呈深紫色息肉状。在急诊结扎时如视野不清可经手柄上的特殊通道向活检孔内注入8%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清洗创面。或自胃食管黏膜连接处 (齿状线) 开始行肓扎, 治疗术后两周复查胃镜, 根据曲张静脉情况决定是否再次结扎。
1.5 疗效判定标准
以静脉曲张程度F3~F0治愈, F3~F1为显效, 较结扎治疗前降低一级或一级以上视为有效。结扎后一个月内曲张静脉无变化或有再出血经胃镜证实确由曲张静脉破裂所致, 视为无效。
1.6 术后病人的管理
禁食、静脉液24h后由全流食过度到软食。并临测血压、脉搏和大便情况。
2 结果
结扎1次者30例, 2次者12例, 3次者1例, 平均1.4次。首次平均每例患者结扎8.0个点。F3~F0, RC症消失者10例, F3~F1显效者有12例, F3~F28例, F2~F07例, F2~F15例, 总有效率100%。急诊止血6例, 其中2例为盲扎, 均一次止血成功, 急诊止血率为100%。两周后复查结扎一次曲张静脉全部消除率为28% (12/43) 。结扎2次者全部消失的有8例, 结扎3次曲张静脉全部消除的有1例。静脉全部消失率为46% (20/43) 。术后有明显胸痛的4例, 轻微胸骨后有适的8例。本组病人均无寒战、发热、吞咽困难、穿孔、出血、纵隔炎症、狭窄、胸膜渗出等并发症。
3 讨论
以往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多采用外科治疗, 未能明显改善预后。目前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和内镜治疗。内镜治疗包括硬化剂注射、组织粘合剂注射治疗、采用皮圈套扎治疗等。进入90年代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 (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 EVL) 作为硬化治疗的替代疗法, 其安全性和疗效逐渐为学术界所认可。EVL的原理为采用皮圈结扎食管曲张静脉, 经机械作用使血管闭塞, 使局部产生缺血性坏死、急性无菌性炎症、浅溃疡以及疤痕所致的静脉才塞[1], 达到止血和预防出血的目的。套扎治疗的优点是结扎固有层的静脉, 留有深层静脉回流。环脱落后形成的溃疡浅, 无浸润性病变。Binmoeller等认为EVL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道选方法[2]。使用连续套扎治疗可以明显地减轻静脉曲张的程度。而且操作简便, 效果较好, 操作迅速、患者痛苦小, 术间、术后一般无明显并发症, 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该法安全可靠有利于推广。采用密集结扎的方法具有安全可靠简便易行, 疗程短、易被患者接受等优点。本组病人静脉曲张的根治率和总有效率分别达44%和100%。其根治率低于文献50%的报道[3], 这与观察时间短或套扎次数少有关。急诊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确切, 即时止血率高, 在术中要尽量显露视野, 必要时可用去甲上腺素盐水冲洗, 若视野显露不清, 可在胃食管连接处行盲扎, 本组2例即盲扎止血成功。套扎时吸引必须比较充分, 以完全套扎住靶静脉, 防止滑况及错位。患者对本治疗耐受性好, childC级患者也属安全, 但多数患者需反复套扎。EVL一般只能结扎F3~F2曲张程度的静脉, 而对F1静脉及侧枝循环静脉曲张边连同已结扎的一起分次注射, 这样可大大减少复发的机率[4], 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治疗
参考文献
[1]stegmann GV, sumj H, Hammond W.Resultsof experimental engo-scopic esopbageal varix ligation (abstract) [J].Am surg, 1987, 52:246
[2]Binmoeller KF, Sy P, soehendra N.Treatment of esophagogastricvarices[J].Endoscopy, 1996, 28:44-53
[3]张澍田, 于中麟, 于永征, 等.食管静脉密集结扎术和硬化及结扎联合术的疗效对照观察[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1997, 14:277-280
食管曲张 篇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95年12月-2008年4月, 我们采用内镜下单环套扎方法及硬化注射方法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套扎方法治疗32例, 硬化注射方法治疗34例, 内镜套扎及硬化注射联合治疗38例, 共104例。其中男68例, 女36例, 男女比例为1.9∶1, 年龄27岁~72岁, 平均年龄50岁。均系住院病例, 乙肝后肝硬化96例, 丙肝后肝硬化6例, 隐源性肝硬化2例, 肝功能Chid-Pugh分级, A级12例, B级48例, C级44例, 其中76例在1年内有2次以上反复出血史。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根据国内食管静脉曲张分级标准, 食管静脉曲张中度16例, 重度88例。
1.2 治疗方法
1.2.1 器械及硬化剂
采用Olympus GIF-XQ240型电子胃镜和Olympus FG-29H型纤维胃镜, 套扎器采用天津医用硅胶制品厂生产的单环食管静脉结扎器, 注射针采用日本Olympus INJECTCN·M-4L-7L注射针, 西安唐都制药厂生产的1%乙氧硬化醇。
1.2.2 内镜套扎方法 (EVL)
根据套扎治疗时间的选择将套扎分为:急诊套扎治疗, 即出血后4 h~12 h内行套扎治疗;择期套扎治疗, 经输血、止血治疗一般情况好转72 h后套扎治疗;预防性套扎治疗,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呈重度伴有红色征, 临床有反复出血史者。具体方法为含服润滑止痛胶后, 在胃镜外先套入大口径口咽保护管 (外涂硅油或液体石蜡以使表面润滑) , 先插入胃镜, 再在镜身引导下插入保护管至口咽食管, 然后用胃镜检查确定静脉曲张的程度, 确定有无活动性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点, 排除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以外的出血源, 如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溃疡出血等, 确定最先结扎的部位。退出内镜装好结扎器, 通过保护管, 插入装有结扎器的内镜至近贲门部。由食管下段紧靠贲门上方5 mm~10 mm处开始结扎。对准待结扎部位, 吸引曲张静脉, 使之完全进入帽中并接近内镜物镜面, 然后外拉牵拉绳, 使橡皮环圈套吸起静脉根部。退出内镜, 安装新的橡皮环, 同上方法进行其他曲张静脉的结扎, 共套扎6~10处, 由下至上不同平面套扎所有曲张静脉, 套扎点相距1 cm~2 cm。
1.2.3 内镜下硬化注射疗法 (EVS)
与内镜套扎治疗相似, 根据硬化注射治疗所选择时间不同, 将其分为急诊硬化注射、择期硬化注射治疗及预防性硬化注射治疗。术前填写手术协议书, 急诊止血时给患者双路输液, 一路输注止血药物, 另一路输注全血, 并心电监护。具体方法为进镜检查上消化道, 排除其他重要器质性病灶, 内镜对准食管胃接合部以上3 mm~5 mm的食管下段曲张静脉, 在此处开始硬化治疗。插入内镜注射针并伸出镜端约1.0 cm, 使其前端对准并紧贴于拟硬化的曲张静脉旁。使食管足够充气, 直视下伸出针头并迅速穿刺入黏膜下。采用进针注射法, 即一边穿刺进针, 一边缓慢推注硬化剂, 护士在术者将针头浅穿刺黏膜后即同步注射硬化剂, 护士一边注射, 术者一边进针, 注射量以使局部在镜下出现灰白色黏膜隆起为准。同样手法注射曲张静脉的另一侧。在已被硬化的曲张静脉两旁注射针眼之间, 直接穿刺曲张的静脉, 在静脉腔内注入1~2 ml 1%乙氧硬化醇。在同一平面上依次对其他曲张静脉进行硬化。每次注射4~10个点, 平均6点, 每点注射1%乙氧硬化醇2~3 ml, 总量20~40 ml。
1.2.4
EVL及EVS联合治疗, 首先应用EVL套扎治疗1~2次, 食管静脉消失不明显者, 再行EVS治疗。对于急诊止血多采用EVS, 止血成功后, 复查胃镜曲张静脉明显者, 再行EVL。出院后3个月~6个月随访再次行预防性EVL或EVS。
2 结果
2.1 疗效
经内镜行急诊套扎治疗或硬化注射治疗后未再出血者, 为止血成功, 内镜套扎治疗2周1次, 硬化注射治疗1周1次。本组经内镜下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104例, 成功止血率88.5%, 食管曲张静脉根除率69.2%, EVL及EVS联合治疗食管曲张静脉根除率73.7%, 病死率3.8%, 套扎及硬化注射治疗后16例患者出现胸骨后疼痛或牵拉感, 硬化注射急诊止血治疗后有2例24 h后死亡, 其余未出现与治疗有关的并发症。治疗结果, 见表1。
2.2 随访
开始内镜随访为出院后3个月, 1年~2年内每6个月内镜随访1次, 随后6个月~12个月内镜随访1次。曲张静脉程度按国内分级标准判定为轻、中、重三度。曲张静脉完全根除指食管四壁曲张静脉闭锁, 如曲张静脉缩小为轻度则为非完全根除。
3 讨论
各种原因导致的门静脉高压, 皆可造成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形成, 其中95%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所致, 其他可见于肝癌、门静脉梗阻等。曲张的静脉破裂出血是门静脉高压最常见且最为凶险的并发症, 因为急性大量出血可使患者死亡;短期内再发生出血, 可造成肝功能迅速衰竭, 对患者的生命构成极大的威胁。食管下段的曲张静脉最显著也最容易破裂, 常可发生严重的大出血, 其原因多为: (1) 食管下段静脉距门静脉主干最近, 最直接持续受到门静脉高压的影响; (2) 位于胸腔内的食管静脉, 吸气时为负压, 使胃冠状静脉血液不断被吸入食管静脉; (3) 食管黏膜的炎症影响曲张静脉的牢固性, 饮酒和进食粗糙、刺激性食物可引起损伤; (4) 恶心、呕吐或体位不当促使腹压突然升高而使曲张静脉破裂。曲张静脉破裂急性出血是临床上最棘手的问题之一, 由于肝硬化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小, 所以急性出血时很少考虑选择手术止血。传统的内科药物治疗, 效果不可靠, 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 取除囊管后再发生出血难以控制。目前, 作为保守治疗方法, 内镜止血是最为合适的选择。内镜治疗手段, 不仅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再发生出血, 短时间内有效地根除曲张静脉、硬化食管下段管壁, 而且在出血时有效控制急性出血[1]。食管静脉曲张及其出血的内镜下硬化剂治疗系古老方法, 随着内镜硬化剂和注射技术诸方面的改进获得新生。本法具有操作方便、止血可靠和节省费用的优点, 近期止血率可达80%~100%, 已有不少医院将此法作为食管静脉曲张的首选治疗方法。经内镜下皮圈套扎治疗术, 操作简单易行, 技术易于掌握, 目前可连续套扎5~6个O形皮环的连续套扎治疗, 内镜下紧急止血率达50%~100%。积血或出血使内镜操作者无法确定套扎目标, 是皮圈套扎失败的主要原因。失败者应当机立断改行硬化剂注射治疗, 一般都可获成功止血。当今国内外学者主张采用曲张静脉皮圈套扎联合应用曲张静脉内、曲张静脉旁硬化剂治疗, 认为闭塞曲张静脉的疗效更为理想。但必须先行皮圈套扎治疗中、重度曲张静脉, 留下细小食管曲张静脉采用硬化剂注射治疗。二者合用可提高疗效, 使再出血率降低30%。有学者对皮圈套扎术和硬化剂治疗术后患者原食管静脉曲张处行内镜超声检查, 证实硬化剂注射者原曲张的食管静脉闭塞同时食管旁侧支静脉亦闭塞;而皮圈套扎术者食管曲张静脉闭塞同时食管旁侧支静脉依然扩张, 这就解释了为何皮圈套扎术后3个月~6个月曲张静脉再现, 甚至发生破裂出血。故提出胃底静脉明显曲张者套扎食管静脉宜慎重[2]。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系黏膜下较大深静脉破裂, 或与这些深静脉直接沟通的浅静脉丛较大的交通支破裂所致, 因而出血较其他上消化道出血来势凶猛。在活动出血期曲张静脉表面黏膜糜烂, 食管出血, 行EVL可达到术中止血的目的, 但因安装结扎器后是管状视野, 增加准确套扎出血曲张静脉的难度, 初学者不易掌握;而EVS前端视野不受干扰, 便于抽吸冲洗观察出血部位。我们在操作中体会到发现出血部位后如果呈喷射状出血, 将胃镜插入胃内, 用镜身压迫止血, 从贲门下倒镜后, 在紧靠贲门部下方曲张静脉内注射硬化剂止血效果及静脉曲张程度减轻优于贲门上方注射治疗。我们首选EVL为择期或预防性治疗食管静脉曲张, 可达到根除或减轻静脉曲张程度的目的, 本组止血成功率88.5%, 食管静脉根除率69.2%, 因其治疗安全, 无药物带来的副作用, 无穿刺出血的危险, 对肝肾功能无损害。
本组EVL与EVS联合治疗38例, 术后10例食管静脉曲张由重度减轻为轻中度, 其余28例食管曲张静脉全部消失, 曲张静脉根除率73.7%, 但病例较少, 有待继续应用总结。经内镜下套扎及硬化注射方法治疗104例静脉曲张出血的体会是,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诊内镜下止血时, 术前开通两条静脉通路, 在输注止血药物及全血的情况下进行治疗, 提高了术中安全性, 急诊止血EVS首选, 根除食管曲张静脉EVL与EVS联合应用疗效优于单纯EVL或EVS。术前第一次治疗时给患者及家属讲清楚一次治疗不能解决再次出血问题, 使患者配合治疗, 彻底根除食管静脉曲张为宗旨。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单环套扎及硬化注射治疗方法, 具有创伤小、痛苦少、安全、费用低廉等优点, 疗效肯定, 值得在基层医院进一步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食管静脉曲张经内镜下技术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12月-2008年4月采用EVL、EVS、EVS与EVL联合疗法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共104例。结果104例活动性出血套扎治疗32例, 硬化注射治疗34例, 联合治疗38例, 合计止血成功率88.5%;套扎或硬化注射方法治疗66例, 食管曲张静脉根除率66.7%;套扎及硬化注射联合疗法治疗38例, 食管静脉曲张根除率73.7%;所有治疗生存率96.2%, 并发症15%。结论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单环套扎术及硬化治疗术, 具有创伤小、止血效果好、预防反复出血及使食管曲张静脉消失或曲张静脉程度减轻的治疗作用, 单环套扎及硬化注射联合治疗方法, 食管曲张静脉消失效果最佳。内镜下硬化注射方法治疗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效果优于套扎方法, 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关键词:食管静脉曲张,内镜治疗
参考文献
[1]欧阳钦, 林世富.消化病诊疗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531~536
食管曲张 篇8
1 临床资料
2005年—2009年我科共收治97例肝硬化失代偿期食管静脉中重度曲张实施EVL手术后再出血患者, 男76例, 女21例, 年龄30岁~65岁, 平均年龄45岁。其中饮食不当39例, 占40%;腹内压增加造成再出血29例, 占30%;胃食管反流8例, 占8%;肝脏自身功能不良、营养状况差4例, 占4%;诱因不明17例, 占18%。
2 护理干预措施
2.1 术后早期严密观察再出血征象。
术后1周是早期再出血的高危时期[3], 也是预防再出血的关键。EVL术后, 医护人员须严密监测血压、脉搏、意识、尿量的变化, 定期复查血红蛋白, 注意观察呕吐物及大便的颜色、量,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2 饮食不当是主要诱因[4]。
术后控制饮食是康复护理的主要环节, 是护士康复指导的重点及难点。生活方式中最难和最易受挫折的是改变饮食习惯, 可根据患者及家属的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以及饮食喜好等, 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教、指导, 如举行座谈会、发放饮食宣教单、放幻灯等, 并加强巡视及观察监督。具体措施: (1) 术后24 h内禁食; (2) 48 h后可给予冷流食, 如牛奶、稀粥、鱼汤、米糊; (3) 72 h可进半流食, 不要吃油炸、辛辣、刺激、生硬食物; (4) 4 d后无出血可给优质蛋白质、维生素, 少吃甜食; (5) 少饮酒; (6) 1周后逐渐过渡到软食或半流质饮食。避免过热 (温度不超过35℃) 、硬、粗糙食物, 进食时避免过饱、过快, 以防结扎处脱落引起大出血。
2.3 加强护理, 减少各种腹内压增高的因素:
(1) 1周内限制肢体活动。3 d~7 d组织脱落, 患者无任何不适, 易被家属忽视, 认为病情稳定, 可以随意活动而导致出血; (2) 2周内在允许范围内活动, 避免剧烈活动; (3) 1个月内适度活动, 避免体力劳动; (4) 口服心得安, 静滴生长抑素, 滴速8~10滴/min, 输液量每日不超过2 000 m L。
2.4 胃食管反流也是引起术后再出血的因素之一, 术后要取半卧位或将床头抬高15°~20°, 减少胃酸及胆汁返流。
及时应用抑酸药, 术后第5天口服康复新3次/d。
2.5 避免引起再出血的其他诱发因素。
术前应协助医生做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等检查。术后注意观察呕吐、便血情况, 每小时监测血压及尿量1次直至平稳。对于肝功能及营养状况较差者, 及时补充维生素K1和人血白蛋白等, 改善凝血机制, 防患于未然。
3 讨论
EVL术后早期再出血是最严重的并发症, 其来势凶猛, 常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 医护人员应根据术前及术后存在的各种诱发因素, 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减少术后再出血, 提高EVL的成功率, 降低病死率。本组92例患者根据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再出血的相关因素,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提高了依从性, 降低了再出血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刘浔阳, 俞健, 吕新生.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J].中华外科杂志, 1993, 16 (6) :274-275.
[2]李鹏, 张澍田, 于忠麟.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后早期再出血率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5, 25 (6) :543-544.
[3]黄裕新, 闻勤生, 雷巧玲, 等.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近期再出血危险因素的探讨[J].中国内镜杂志, 2000, 6 (3) :7.
食管曲张 篇9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25例。其中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合并出血57例,男37例,女20例,男女比例為1.9:1;年龄24~75岁,平均49岁。全部患者经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肝功能分级B~C级(Child-pugh分级)。胃镜下溃疡按琦田隆夫分期法均为A1~A2期。
方法:57例患者均以不同程度的呕血、黑便为首诊住院,住院后均接受了胃镜检查,按其接受胃镜检查时间分为两组,24小时内接受胃镜检查的42例患者为Ⅰ组,24~72小时内接受胃镜检查的15例患者为Ⅱ组,两组均给予禁食水、抑酸、补液、支持对症治疗。Ⅱ组均加用奥曲肽静滴,0.9%氯化钠20ml+奥曲肽0.1mg缓慢静脉注射,2~3分钟内推注完毕,然后续点奥曲肽0.5mg加入0.9%氯化钠500ml静滴(微量泵24小时泵入)。其中有4例下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方法:①体外常规测试检查:三腔管是否通畅,气囊有无漏气,气囊承受压力,充气后膨胀是否均匀。②测试正常后抽尽气囊内空气,用液体石蜡润滑三腔管前端及气囊外部,后由鼻腔慢慢插入50~60cm处,经过检查确定已达胃腔,向胃囊内注气,一般胃囊注气200~300ml压力50~60mmHg。向上提拉观察片刻无出血减少迹象再向食管囊注气100~200ml压力40~45mmHg),观察片刻体外固定。③定时胃管抽吸冲洗冰盐水,以观察出血是否停止。并注入每100ml内含8mg去甲肾上腺素的冰盐水保留。④下管后每隔12~24小时放气15~30分钟。每4~6小时检查气囊压力1次。气囊压迫一般以1~2天为妥。出血停止24小时后,可放气再观察24小时,仍无出血时可拔管。拔管前应口服液体石蜡20~30ml。
止血标准:胃镜下无活动出血病灶、胃管抽吸液无血色、无呕血黑便或黑便少量且色暗无光泽、生命体征平稳、血色素无进行性下降。
结 果
本组57例非食管静脉曲张合并出血患者中肝源性溃疡居多,为52例。食管癌2例、胃癌2例,以上4例患者在明确诊断并止血后转入肿瘤科继续治疗。贲门撕裂3例,其中1例考虑为三腔两囊管压迫导致,经内科治疗止血无效转外科手术治疗后治愈。两组患者检查结果及治疗情况,结果见表1、2。
讨 论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危急生命的严重的并发症。其中大部分出血原因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然而非食管静脉曲张合并出血也占很大比例。本组中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合并出血占17.5%,其中肝源性溃疡合并出血居多。其机理目前普遍认为,肝源性溃疡形成除消化性溃疡的形成因素外与门静脉高压及肝功能下降导致胃黏膜抵抗力下降、胃黏膜前列腺素E2和胃黏膜表面结合的黏液量降低、胃黏膜基础秘酸量降低和H+反渗透量增加[1]、内脏乏氧、激素灭火能力降低、营养不良、内毒素血症、Hp感染、酒精及化学物质刺激、胃肠道蠕动功能降低等等诸多因素有关。贲门撕裂3例及食管下段癌2例合并出血其原因分析可能与食管胃黏膜连接处被覆最薄弱的鳞状上皮,静脉离门脉干及腔静脉最近,直接受压力影响最大有关;另外还与此处易受食物刺激及胃酸反流腐蚀等因素有关。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主要包括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门脉高压性胃病、肝源性溃疡、移位静脉曲张、胃窦毛细血管扩张症、及肝性胃肠功能紊乱、胃癌、食管、贲门撕裂等等合并出血。
本组研发现及早胃镜检查明确出血原因对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愈后评估具有指导意义。只要生命体征可控平稳应即刻行胃镜检查。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患者病痛、杜绝误诊误治发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参考文献
1 于中麟,张树田.门静脉高压性胃病[J].临床内科杂志,2001,18(2):87-89.
食管曲张 篇10
1临床资料
73例患者均为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发生1次以上, 最多者达16次。大出血均经保守治疗出血停止后择期行EVL, 每例行EVL 1~2次。曲张静脉完全消失49例 (占67.1%) , 基本消失17例 (占23.3%) , 失访7例 (占9.6%) 。发生与EVL相关的出血4例 (占5.5%) 。
2器械与方法
采用Olympus GI-XQ20、XQ240胃镜, 天津医学院医技部研制的单环拉线式内镜结扎器、六连环套扎器及COOK公司产连环套扎器。治疗前患者准备同胃镜检查前, 套扎方式应用密集套扎法, 每例6~12个点。进境后先观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部位、程度、有无红色征及静脉曲张条数, 为寻找套扎靶点做准备。应用单环结扎器可顺镜身置入外套管再套扎, 多环套扎器可直接连续套扎。自食管胃结合部开始, 使套扎器与靶静脉360°接触并持续吸引, 当内镜视野呈红色至完全模糊不清时, 拉动牵引绳 (单环拉线式内镜结扎器) 或旋转牵引钮 (连环套扎器) , 使橡皮圈脱落, 完成一次套扎。然后依次螺旋式向上套扎其余相邻静脉。首次治疗2周后行胃镜检查, 未消失的曲张静脉再次行EVL。
3结果见表1。
4讨论
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防治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在我国应用已有20余年, 已成为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主要方法。但EVL并发出血的危险不可忽视[1], 也是许多基层医院未开展EVL的原因。曾斌等[2]报道食管静脉未完全闭塞是术后复发出血的一个重要原因。程留芳等[3]认为EVL术后近期出血多为难以控制的大出血, 多为单环套扎者。EVL是以内痔弹性橡皮环结扎原理为基础, 动物实验显示EVL治疗部位肌层完整, 黏膜和黏膜下层有局部缺血坏死, 在结扎后1 d~4 d内有急性炎症反应、肉芽组织增生及坏死组织脱落形成浅表溃疡, 并逐渐被成熟的瘢痕组织取代, 使血管消失。
本组2例在EVL术后3 d~4 d发生出血, 出血前没有任何先兆, 发生迅猛、出血量大, 应用垂体后叶素、善宁均无效, 没有再次胃镜治疗的机会。此2例中1例为单环套扎器, 另1例为多环套扎器, 并发术后大出血考虑橡皮圈可能脱落过早, 形成的新鲜溃疡因局部尚未形成血栓和瘢痕, 当稍有咳嗽、恶心、排便等胸腹内压增加导致食管静脉压力增加时即可发生大出血;本组1例进流食时诱发大出血。
有2例是在胃镜下套扎过程中出血, 2例均为肝硬化Child分级B级、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红色征阳性, 1例使用的是单环套扎器, 另1例为多环套扎器, 出血均发生在胃镜套扎器刚离开所套扎的静脉球时。出血发生后由于出血迅猛、食管腔充满鲜血, 视野完全模糊, 紧急在出血点远端盲目结扎, 2例分别盲扎1个点和2个点, 均成功止血, 同时输血、补液、应用垂体后叶素后脱离危险, 1例达临床治愈, 另1例平稳后转外科行门体分流术。考虑术中出血是因为机械性刺激和 (或) 静脉球过小橡皮圈脱落所致。
回顾分析本组资料, 结合多年套扎经验, 为避免EVL术中及术后近期大出血, 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治疗前应与患者做好沟通, 消除其顾虑与紧张, 取得患者信任与配合, 应用适量地西泮和山莨菪碱 (654-2) , 充分麻醉咽喉部。 (2) 套环外涂麻醉润滑油, 进镜时将镜头置于会厌部一侧, 再向中央扭转镜身进镜较为容易, 尽量减少对咽喉部刺激, 避免进镜困难发生。单环拉线式内镜结扎器的外套管, 检查前用热水泡软, 并多涂润滑油, 放置深度不宜超过出现静脉曲张的部位, 否则可能会出现刺破出血。 (3) 选择套扎点尽量避开红色征和红色血栓处, 此处血管壁薄弱, 接触吸引及套扎时刺激容易致血管破裂或血栓脱落大出血, 故应在其下方结扎, 自下而上螺旋式密集结扎。 (4) 为保证要套扎的静脉血管能被完全吸入套环内, 使静脉球尽量套大, 以免滑脱而致术中出血, 选择隆起严重的曲张静脉, 避开静脉融合或弥散处。 (5) 再次套扎尽量避开原来套扎点形成的瘢痕处, 因局部溃疡、瘢痕, 残留静脉不易吸引, 若在此处结扎易致静脉球过小, 橡皮圈脱落导致术中出血。 (6) 一旦术中大出血, 立即在出血点远端盲扎, 均能成功止血;同时输血、补液、应用垂体后叶素或善宁可脱离危险。 (7) EVL术后病情稳定时, 可改用心得安口服, 减少补液及输血量, 降低门静脉压力;避免进食生、硬、粗纤维食物;保持排便通畅, 避免咳嗽、恶心呕吐、排便用力与剧烈运动等增加胸腹腔压力的动作, 减少再出血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Laine L, Cook D.Endoscopic ligation compared with sclerotherapy for treatment of esophagealvaeiceal bleeding.A meta-analysis[J].Ann Intern Med, 1995, 123:280-287.
[2]曾斌, 曾明新, 陈湘英, 等.食管静脉曲张内镜套扎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的临床预测[J].中华消化杂志, 2001, 21 (9) :560-561.
【食管曲张】推荐阅读: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07-21
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07-06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09-23
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01-07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07-16
食管贲门胃底静脉曲张09-24
食道静脉曲张09-15
急性肺静脉曲张06-19
下肢静脉曲张症06-29
下肢静脉曲张术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