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方法分析

2024-10-05

学生学习方法分析(精选12篇)

学生学习方法分析 篇1

学习动机是学生掌握知识和形成完美品格的重要心理因素, 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常以学习的愿望、兴趣、对学习必要性的认识以及理想、信念等形式表现出来, 对中学生的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据调查, 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大致有如下类型:实现家长的要求, 履行教师的要求, 为了获得好分数, 对某门功课感兴趣, 希望获得别人的赞扬或避免批评, 为了个人的名誉、前途, 对未来职业的向往, 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为了祖国的建设, 等等。可见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复杂多样的。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从不同角度作如下分类:

从动机内容的性质看, 学习动机有正确与错误、高尚与低下之分。

学习动机正确与否是由社会标准决定的, 一切符合国家要求和人民利益的学习动机都是正确的和高尚的, 而一切违背国家和人民利益或从极端个人主义出发的学习动机则是错误的低下的。但是, 对于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而言, “想取得好分数”、“想赢得别人的赞扬”、“想在同学中享有威信受到好评”等趋益性学习动机, 也不能认为是错误的, 因为这类动机与国家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并不矛盾。

从学习动机内容的指向性不同, 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 称直接性动机, 如求知动机。如由于感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而愿意学语文, 由于喜欢听历史故事而乐于上历史课, 为应付教师的检查提问而努力学习等;另一类是指向学习结果的, 称间接性动机。如升学动机, 如在正确教育下, 多数学生能把今天的学习与祖国未来的建设事业联系起来, 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以上两类学习动机是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对于中学生来说, 仅有直接动机而无间接动机, 容易由于思想境界狭窄导致学习动机的短暂和不稳定;仅有间接动机而无直接动机, 则可能会由于这种动机的抽象, 难于产生实际效果。两类动机有机地结合方能成为推动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

在通常情况下, 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并非单一的, 常常是几种动机交织着起作用。

就动机起作用的大小而论, 学习动机又可分为主导和辅助两类。如果学生长期以直接动机为主导动机, 教师应注意培养他具有高尚的间接动机, 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具社会意义;如果学生仅仅以间接动机为主导, 教师则应帮助他形成一些具体的近景性的动机作辅助, 使学习活动更有活力。

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 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欠缺现象并不严重

问卷中共设置了二十个问题, 而问题中又从几个方面来进行了调查, 在14~20分这一阶段里的学生只占8%, 说明了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动机还令人满意, 并不是很严重。调查表明, 学习动力不足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业不良的主要原因, 可能源于学生对考试及成绩所持的态度。

(二) 学生的学习动机构成存在明显的不协调

学生面临的现实是应试教育, 是脱离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违反教育教学规律的教育, 学生不得不以考试分数建立自己的自我形象。另一方面,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学生 (特别是70%以上的那些考高中无望的学生) 迫切希望学到将来实际有用的本领, 而现在的考试, 难以反映这种实用性, 为应考设置的大量的、过重的作业负担, 对将来的实际应用毫无意义, 对大多数学生而言, 将来发展的需要与当前自尊的需要, 学生学习的目标与教师追求的目标、与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处于日益尖锐的对立之中。当我们对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不想好好学”而大伤脑筋时, 应当反思一下, 这些学生是“不想学会对他们的将来实际有用的本领”呢, 还是“不愿去苦苦追求对他们来说是几乎毫无意义的考分”?我们的教育, 到底有多大程度适应了随社会而迅速发展变化的学生呢?

(三) 学生的学习障碍主要在于意志和习惯

对答卷的分析清楚地显示出意志力薄弱和不良的学习习惯, 是引起学生学习障碍的主要原因。自控能力差, 是初中学生心理的特点。初中阶段学科门类多, 课程要求高, 教学时间紧, 学生要有较高的自觉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才能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一方面, 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品格, 另一方面, 要训练他们的行为习惯, 这都是长期、系统而细致的工作。但是, 多年来, 农村学校只追求中考成绩而忽视思想教育, 学生意志毅力的培养渺无影踪;中考以选拔为目的, 高难度的习题资料铺天盖地, 在追求考分的压力下, 连加强双基教学的时间都得不到保证, 就更谈不上花费时间精力去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了。

(四) 应对教学心理环境净化和优化

教学环境, 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 它以自身特有的影响力潜在地干预着学生的学习过程, 系统地影响着学习活动的效果。在改善物质环境方面, 农村学校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投入, 但在改善心理环境方面, 远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师生关系, 是教学心理环境的主要方面。调查表明, 学生对教师的最大希望依次是:减轻负担、改进教育方法、搞好教学、不歧视差生、理解学生、改进教学方法。净化教学心理环境, 就要排除前述各种干扰, 而优化教学心理环境, 上列学生的愿望序列对我们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学习动机从其性质上分, 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一种学习动机。学习活动本身能使其得到满足, 学习成绩就是一种强化, 无需外力的作用, 不必施加外部的奖赏而使他产生某种荣誉感。外部的学习动机是指在学习活动以外的, 由外部的诱因而激发出来的动机。它是由外部的一些刺激人为地影响学生产生的一种学习动力。例如, 学生为了成为三好学生而努力学习, 成为三好学生是一个学习活动之外的诱因动机, 学生努力不一定是对学习本身感兴趣。引起外部学习动机的典型方法是赏罚 (物质的或精神的) 。学生的学习是由内部的学习动机和外部的学习动机共同发生作用而促成的。一般来说, 外部的学习动机的作用较弱而短暂, 内部的学习动机能持久、强烈地推动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引起学生对知识的长期的兴趣, 而不是短时的兴趣。因此, 研究中学生的学习动机, 探讨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途径, 对提高教学质量很有必要。

总之, 在新课程改革深化的进程中,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动机, 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 培养、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动机既是引起学习的原因, 又是学习的结果。在培养学生学习的正确动机的前提下, 增强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是尽可能使学生学懂、学会。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好每一堂课, 上好每一堂课。更重要的, 我们应该有一个爱学生的心, 去与学生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 产生学习的巨大动力, 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学习动机是学生掌握知识和形成完美品格的重要心理因素, 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多种类型, 在新课程改革深化的进程中,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动机, 采取适当方法和措施, 培养、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关键词:中学生,学习动机,类型

学生学习方法分析 篇2

我班现有学生50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20人。新插班三名学生。四年级第二学期是中年级关键的一个学期,学生即将进入小学高年级学习,要完成由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我们班级大部分学生活泼可爱、好学上进,语文素养较好,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学生喜欢学习语文,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稳中有升。但是个别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作业不按时完成,马虎,总体成绩又不会特别差,因此两极分化现象并不是特别严重。

本学期的语文教学除了继续抓好常规教学以外,将继续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作为重点,继续以新课程理念为引导,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良好的课堂听讲习惯、读书的习惯、写作的习惯,继续督促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和周记。因为本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相对较弱,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好好训练。另外,转化后进生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有个别学生出现较大的思想反复,需要有耐心和信心。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应对方法

1、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1)加强对教材的钻研,正确把握教材。

部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往往依赖于教学参考,拘泥于教学参考。

由于教师对教材缺少深入的研究,在课堂上往往表现出对枝节问题进行追问纠缠,简单问题复杂化;提问从内容到内容,前后重复叠加,缺少思维的容量;无法应对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想法和比较深入的质疑;师生间的交流停留在表面,无法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问题,进一步阐发自己的观点。

教研部门应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引领教师去深入地钻研教材,正确把握教材。学校教研组应增加“读”教材的教研内容,从根本上摆脱教学参考的束缚。

(2)关注语言因素,正确处理体验感悟与语言训练之间关系。

部分教师尚未正确把握体验感悟与语言训练之间关系。教学中教师虽能强调整体阅读、体验感悟,却忽视文本的语言因素,有时仅对情节内容有所了解。课堂上教师只是组织学生在同一层面上的“议论”无论学生的感悟深浅对错,只是简单的鼓励,没有语言训练的意识。学生对文章的阅读感悟没有建立在阅读过程中对语言文字的积累和理解的基础上,使教学变成“你说我说大家说”的谈话类节目。看上去很热闹,似乎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则将主体神圣化,使之成为“悬在半空中的主体”。

教研部门可加强这方面的专题研究,在理论的学习基础上,组织一些研究课和示范课,做好引领工作。

(3)加强教师在课堂上的相机引导。

放手让学生议论、质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学生议论、质疑之后老师该怎么办。教师需要认真地倾听,及时地对学生回答、提问等作出一定的梳理,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归纳,并进行准确、及时的引导,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发现问题,阐发自己的观点;教师在备课要真正把关注点放在全体学生身上,了解学生对即将学习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关心的话题,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学会些什么和感受到什么、还需要什么等。

2、正确把握新教材的要求。

教研部门需进一步宣传新教材的特点和要求,组织学校作专题的讨论,正确把握新教材的要求。如汉语拼音教学淡化了什么,强化了什么;如对生字掌握的要求是什么,一年级第一学期从描到写主要目的是什么。要深入宣传多识字、快识字的目的,现阶段对生字不抄不默的原因和意义;要深入研究低年级学生的学业评价,使学生乐意接受评价,使评价促进他们进一步的发展。

具体表现在:

1、目标制定尽管关注了,但仍有较多地方不符合二期课改的要求。

行为主体仍是教师的,“培养、激发、提高”这样的词出现的频率较高;目标所达到的凭借条件没有;情意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并没做到“润物细无声”。学生读得不充分、不到位。

2、课堂容量增加以后,课变得粗、浅、薄。

赶进度、完成教案的现象时有发生。学生学得不扎实。教师钻研教材还不够深入,自己读懂教材的程度还不一,独到的理解、解读以及创造性的设计还相当少。课堂师生间的交流停留在表层。具体表现为:提出一个问题后,请学生圈圈、划划、议议,再集体交流,学生交流时东一句,西一句。问题:一是学生找得不全;二是学生的交流片言只语,语言不完整、不连贯,有时听的同学找不到方向;三是学生的交流停留在同一个层面上,有的不深入、有的不全面,听的同学和老师没能作归纳、补充、纠正、提升或提出不同意见;四是教师没有关注学生表达得对不对、表达得好不好。这种现象乃是大家的通病,也是课堂新的资源难以再生的关键原因之一。

3、如何进行有效阅读还值得深思。

读:读正确、读通顺、读有感情。教:学生哪些是不会的,哪些是会的,到底“教什么”等。教师思考还不深入。具体表现:匆匆读后(有的还没有读完、或没有思考的时间)就进入分析状态,在理解、感悟、交流的过程中,不能做到读议结合,只是在师生分析结束后齐读一遍,就算完事;学生读时,没进入状态或读不出感情,教师不作引导,有时作一点引导,但缺少方法;学生理解了句子的意思后,老师不随机指导他们如何有感情地读,而往往在几句话学完之后再要求学生用怎样的语气读这段话,似乎反映出老师并不知道一段话、一篇课文的朗读好是建立在一句句、一段段朗读好的基础上的。如某位老师在上《蝴蝶王国》第二小节时,先让学生说说三种蝴蝶的各自的特点,学生自读了课文后分析了三种蝴蝶的各自特点。当学生具体分析到哪一句的时候,这位老师并没有相机指导学生读这一句话,而在三句全部分析完之后则要求学生读出蝴蝶的“大、奇、美”。没有前面的铺垫、酝酿、蓄势,哪来后面的“水到渠成”,实在是强人所难。难怪学生读不到位、读不出感情。提倡积累,主要途径是读、背;强调语感,基本途径也是读、背。如果缺少读,“缘木求鱼”,何谈理解、感悟、积累、运用。现在的课,感受、感悟、领悟太虚,缺乏操作性。看来,老师们还得切记读的“三性”:目的性、层次性、指导性。

4、整体性阅读与语言实践问题。

整体性导入已引起教师足够重视,但教学中整体感悟原则把握还不到位,整体感悟中的个性化体验还不多,感悟与语言训练结合不紧密,没能在相应的情境中进行语言训练。片面强调对课文的内容和情节的疏通、理解,忽视对语言文字的品味、积累和运用。具体表现:课堂上,教师化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探究人物心理,体会作者情感,导致语文本体任务的迷失:语文目标“形成良好的语感”的三个阶段目标:

一、感受语言的优美;

二、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三、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表达方法。(1)片面强调对句子意思的理解,而较少关注语言因素。课文中很多关键性的重点词语,教师或许考虑到时间因素,或许认为这些词语的意思太简单了,不值得一讲,于是把它们一笔带过。如:《蝴蝶王国》中的“翩翩起舞”、“色彩斑斓”等词,既然老师运用了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蝴蝶飞舞的美丽画面,那就不妨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引导学生从画面上感受一下,从而更进一步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用不了多少时间,但这两个词一定会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2)有积累词语的意识,但对积累什么、怎样积累却较少考虑。(3)大部分教师对语言文字训练的意识较强,课上总有语言文字训练的环节。但总让人觉得这样的训练效果不佳。具体表现为:纯粹为训练而训练,或文本的内容没学好,就进行“照样子说话”或“小导游作解说”;或训练之前没设置好一定的坡度,因此只能是一两个好学生在“撑市面”,课堂气氛沉闷。如《黄山怪石》一课,老师们想通过创设小导游的身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没有给足学生学习文本语言的时间,就让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怪石。这样,学生的语言或干巴巴或脱离文本游离于课文之外。

  添加评论

提高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质量之我见

1.要继续重视语言的积累

从三年级的期末抽测中,读拼音写汉字选用了4个,只要求学生认识到字、让学生写,结果本题的得分率只有82.15%;多音字、句子积累的得分率也只有80%多一点。这说明学生的语文积累还不够,必须继续重视基础知识和语言的积累。

2.要立足于课堂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部分历来失分严重,本次抽测也不例外。抽样得分率只有64.35%。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立足课堂,立足课本,而不是靠课外的大量的阅读短文的练习,这是常识,但并未引起足够重视。要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一是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能力;二是重视体会词句含义的能力;三是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教师要切实抓好课文的阅读和理解。应教给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并让学生养成习惯,把预习中不理解的内容做上记号,以便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解决。同时,教师应巧妙设计好教材中的训练点,把每一篇课文都作为语言文字训练的教材,使学生学会精读批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意思等方法。

3、引导学生活学语文

我们的语文教师抓住语文教学本质属性,拓宽语文学习途径,开发语文学习资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学习语文必须有足够的“积累”,这是不容忽视的规律;但是,“积累”是为了“用”。也就是说,学语文不是最终目的,而是掌握一种工具、一种手段。既是工具,就不能当作摆设,而要用以参与种种实践活动。对于学生来说,首先是拿它用于学习实践,用于学习各种新的知识技能;还要把它用于生活和种种社会活动。学生学了一些字词,学了一些句子,读背了一些诗文,如果仅仅是为了记住它,把它储存起来,那是我们一贯反对的“死读书”,必然导致死记硬背,使学生的思想僵化,才智被扼杀。“积累”和“运用”兼有,才是完整的语文能力。

学生学习方法分析 篇3

【关键词】学习兴趣 课堂管理 教学模式

为了充分了解我校汽车专业学生现有的英语学习现状,以及影响他们英语学习的各方面因素,在掌握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相应措施,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也为了促进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发展,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学共进。我校做了这次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学生自身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有待提高

大部分同学对英语学习兴趣不浓。如在调查“你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如何?”这个问题时,选“A.特别感兴趣”的只占10%;选“B.比较感兴趣”的占20%;选“C.不太感兴趣”的占15%;选“D.“一点也不感兴趣”的却占55%。又如在调查“你学习英语的最主要目的是”一题,选“A.有”的占13%,但是选D“应付考试”的占60。 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就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情趣和教学是休戚相关的,心情愉快、心平气和、自信乐观等积极情绪能强化智力活动;相反,心情烦躁、情绪压抑、心理反感等消极情绪则抑制智力活动。作为英语教师的我们可以在导入新课时注重导入的新颖性,比如名言、故事、歌曲、游戏、视频等导入新课。在记单词和课文方便,教师可以运用口诀法、图片投影、创设语言情境、变抽象为直观等方法积极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尤其是汽车英语的兴趣。

二、教师必须树立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总体说来,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不够。如在调查“你觉得自己的英语成绩还有可能提高吗”一题时,选“C.不可能”的占65%;选“B.有可能”的占20%。在调查“你对学习英语有信心吗”一题时,选“C.没有”占64%。虽然一方面反映出学生自我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生的自信心不足。这是影响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所以,作为老师就不能单纯的以考试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不揭学生的“短处”,避免其出丑;尊重、信任学生,不轻易作出坏的评价……更重要的是,我们老师应看到学生人性的美好,看到每个学生都有追求进步、积极向上的倾向,都有聪明、好学、向善的一面。老师应该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允许并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老师要有意为那些有学习困难的的、经常失败的学生创造条件,让其独立完成一件力所能及的任务,并借此当众表扬,给个鼓励,让学生尽可能的体验成功。渐渐地,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体验到了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喜悦。自信心也在自然而然的恢复。

三、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急需转变

作为一种外语教育,英语教学也必须注重课堂教学模式。教师除教授知识、方法和善加引导之外,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比如在调查“在上课时,你习惯采用哪种方式学习”这一题时,有55%的学生选择“C. 不听老师讲,自己看书学习”,有15%学生选“D. 只听老师讲,从不记笔记”。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首先应做到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课堂教学的设计,必须了解、熟悉、掌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大纲,要求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通过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使目标教学落到实处。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应努力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围绕学生能力素质的发展进行教学。必须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进来,不能让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避免老师讲老师的,学生玩学生的。再次,作为老师光有埋头苦干的精神是不够的,还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要向教学科研要质量,要效益,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上课水平。这既是基础教育深化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让学生亲其师的必然要求。

四、必须改变学生对英语的看法

在调查“日常生活中你是否积极主动说英语”这一题时,58%的学生选择“A. 不好意思,不说”,20%学生选“C. 别人说才说”。针对“你能听懂别人说英语吗”这一问题时,64%的学生选择“C. 几乎决不说”,23%选“B. 有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们中职学生仍然和普通高中的学生一样,他们的英语都是哑巴英语,无法真正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所以,教师一定要处理好学习语言知识和培养运用语言能力的关系, 改变课堂上教师一讲到底的传统教法, 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语言交际实践,充分利用各种优势,尤其是要组织好教材中设计的各种口语活动,鼓励学生相互帮助、交换意见,让学生派代表在全班阐述自己的或组内同学的观点。在学生自由表达思想时,教师过多纠错不但会打断学生的思路,破坏其语流,而且会使学生因害怕出错而不敢开口。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应是挑错,而应是帮助、鼓励学生开展各种口语活动以达到学生口语练习的最大实践量。对于学生的语言错误,教师要区别对待。另外,坚持进行口语测试是保障口语训练的一个有效措施。它能使学生对英语口语引起足够的重视,还能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口语训练成果。因此坚持在期中和期末考试中进行英语口语测试是很有必要的。

总之,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英语学习是一个综合的过程,要想让中职学生学好英语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是只要在教学中我们从学生实际出发,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我相信,中职生英语学习现状的面貌会焕然一新,英语学习也会成为他们生活中一件不可缺少的乐事。

【参考文献】

[1]王松美.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4,(7)

[2]蔡鸿雁;汽修专业学生英语学习需求调查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6)

学生学习方法分析 篇4

一、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

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个教育科学博士林崇德教授在《教育的智慧》一书中写道:“教师的人格, 是社会关系和道德关系在教师个人身上的内在表现, 反映在为人处世的道德风尚中, 体现在教学风格中。”通过个别访谈, 了解到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都谈到了中小学教师的不同教学风格对自己的影响, 认为小学教师强调基础计算, 注重结果, 而中学教师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分析、推理, 强调过程, 学生们普遍希望教师在教学中多采用一题多解的方法, 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 久而久之, 学生也会在自己解决问题时思路开阔, 敢于探究, 敢于创新。

二、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度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

经调查发现, 优等生思维活跃, 能跟上老师或超前于老师的思维, 常常能主动地探求自己未知的领域, 上课也是轻松自如。中等生往往紧跟着老师的讲解, 老师讲到哪, 他就记到哪, 虽然能紧跟住教师的讲解, 但往往不能有自己的思维, 不能有自己的观点, 久而久之, 只能跟在老师身后转。而学困生则经常出现思维障碍, 思维跟不上老师, 一个问题还没解决, 另一个接着来到, 致使他思维混乱, 不能及时一个个问题, 导致他一节课结束后仍是问题一大堆, 直接影响以后的学习。

三、学生对待作业和考试的态度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

优等生在做作业之前总会做到先复习再做作业, 中等生一般是在不会做时再看书, 而学困生则一般不主动去做作业, 抄作业现象严重。在对待考试方面, 这三类学生的态度也不一致, 学困生对试卷中的错误往往视而不见, 并且懒于订正, 而优生则不然, 他们会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并且认真地加以订正, 在以后的考试中, 如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他们也不会再丢失分数。

四、家庭因素对学生学习方式也有一定的影响

调查表明, 家庭中父母的学历程度、工作单位、生活条件都影响着子女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父母的学历层次越高, 对孩子教育的期望值也越大, 他们既重视孩子的成绩, 又重视孩子的个性发展, 能够给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条件, 也给他们的成长提供了一个良性发展的空间。而有些家长忙于工作、家务、娱乐, 对子女的学习不闻不问, 也有的家长只关心分数, 不注重孩子的能力培养, 这样就给他们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式造成不良影响。

五、思考与对策

(1) 我们应当明确, 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学会学习, 这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21世纪中的文盲将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数学本身也是一门学问, 有科学的方法, 有需要遵循的规律, 按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效率就高, 思维也会变得灵活流畅, 能够很好地驾驭知识, 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有的学生虽然学习刻苦, 但成绩并不是很理想, 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他们认为, 数学学习是枯燥无味的, 他们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还有部分学生对数学感兴趣, 他们很喜欢学习数学, 他们的学习不要别人的逼迫, 自觉的态度常使他们能取得好的成绩, 而好成绩又使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更浓的兴趣, 形成数学学习的良性循环, 我认为, 这种好学的人如果加之以指导科学的方法, 一定能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

(2)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是进行正确性计算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审题训练, 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 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 (1) 作题时, 首先学生应该读懂题目要求, 正确理解题意, 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读题、理解题的能力, 明确题目中究竟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 然后再进行计算。 (2) 教会学生观察题型, 正确运用定律、性质, 使计算简便。 (3) 审题要始终贯穿整个解题过程, 即要看全题, 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3) 经调查发现, 数学学习成绩的好坏与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特别与思考习惯有很大的关系。我认为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三点:一是要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很多学生在学习中习惯于跟着老师一节一节地走, 一章一章地学, 随着所学知识的不断增长, 就会感到内容繁杂, 头绪不清, 记忆负担加重。事实上, 数学本身的逻辑结构很强, 系统性也很强, 学习一部分知识, 要明白这部分知识在整体中的位置, 这样做往往使所学知识更容易把握。二是要追根求源, 寻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习最忌死记硬背, 特别是数学, 更重要的弄清楚道理, 所以不论学到哪部分内容, 都要问个为什么, 这样学到的知识就有源之水, 有本之木, 对什么事都有求知欲和好奇心, 这往往是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更重要的是养成这种思考习惯, 有利于思维品质的训练。三是进行发散思维, 养成联想的思维习惯。在学习中我们应当经常注意新旧知识之间、学科之间, 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方面的联系, 不要孤立地对待知识, 养成多角度去思考问题的习惯, 有意识地去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及独创性, 长期下来, 必然会促进智力素质的发展。特别是几何的证明题, 要尽可能地一题多解, 那样对提高智力素质有很大好处。

学生考试学习情况分析 篇5

今年初三美术特长生在参加县高中美术班招考中,继续取得较好的成绩。为了今后在美术教学教研工作上能有更好的表现,现将近几年我校学生参加术科考试情况作简单总结如下:

一、考试情况分析:近三年来美术特长生在参加美术班招考

中均取得了优良成绩。术科优良率百分之八十。其中2011届参加美术考试的有4人,其中最高分的是赖晓华88分;2012届参加美术考试的有7人,其中最高分是89分;2013届参加美术考试的有2人,其中最高分的是涂俊威112分。从这几年的美术考试成绩情况来看,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把绘画技能发挥出来。

二、其他情况:要明确学习目标,明确奋斗的方向。同时也

彝族学生英语学习需求分析 篇6

关键词:彝族;英语;学习需求

中图分类号:G633.41

引言:目前,彝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教育水平水平相对低下,据调查表明,当前彝族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其学习需求与汉族学生存在很大的差异,通过对此差异性的调查和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彝族学生的英语教学提供参考意见,提高其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由于彝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在很对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如性格、饮食、学习习惯等存在显著的差异,彝族学生的性格相对开朗,喜欢在合作中学习,同时对于课堂活动也愿意参加,其对英语学习的需求相对较高,但是在学习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针对此种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

一、需求理论分析

需求分析主要是指了解分析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意愿,动机以及对学习的态度和需求,需求主要是指外语学习者想要真正掌握一门语言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和需要具备的能力,目标需求分析是指在一门课程结束之后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目的、学习动机等展开科学有效的分析,进而真正来接学生爱外语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水平,以及对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并调查学生的语言优势、学习偏好、欲望与需求等,由于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都不仅相同,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水平也不尽相同,所以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需求分析,从而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进而提高彝族学生学习英语的质量,促进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1]。需求分析也被看做是目标需求分析和学习需求分析两种分析模式的结合,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的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和分析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需求分析,目前,彝族学生对于英语的需求呈现明显的集中趋势,也就是说彝族学生对于英语的需求与日俱增,张亚萍(2004)的调查表明,彝族学生学习的根本需求与实际学习过程中所能应用的能力之间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彝族学生学习英语的根本目的和需求是为了提高其实际生活中对语言的运用能力,但是现在单一的教育当时严重阻碍了学生英语需求的实现,教育体制与实践之间的矛盾决定了教育方式的改革,同时也带动了相关学者对彝族学生学习需求的分析和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对改进英语传统教学模式,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但是当前的研究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样本质量和样本数量都有待改善,对学生需求分析仅限于对学生学习目标的分析,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需求分析相对较少,这就导致了彝族学生的需求分析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2]。

二、研究方法与内容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的是调查问卷法,调查问卷又称之为调查表或询问表,问卷的形式主要是以问题的形式为主,系统的记载调查内容的一种打印文件,问卷调查的主要功能是传递相关群体所反馈的主要信息,优秀的调查问卷能够准确客观的相关群体的真实想法和诉求。此次研究的主题是对彝族学生学习英语需求的评价研究,因此研究对象主要是一些彝族学生群体,并对它们的相关需求进行问卷调查。

本研究样本取自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3月20日,对西南地区某学校的彝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此次问卷是利用在线问卷与纸本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共发放210份,其中在线问卷共发放110份,纸本10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100%,将无效的问卷定义为:共有3个(含)以上的问题没有填答以及连续10个(含)以上的答案为相同的选项。

由于问卷在发放前已经过充分润饰,确保受测者能够更加方便地阅读和填答问卷,以提高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以及问卷发放的流畅性。

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到彝族学生的性格特征,以及对应的需求,其中需求包括为了了解英语和学习相应国家的文化,为了迎合学习的规定,为了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学以致用,为了培养自己英语交际的能力,因为单纯的喜欢学习英语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分析,得出彝族学生英语学习需求,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英语教学的相应建议[3]。

三、结果分析

根据上面的调查我们对彝族学生英语学生的需求有了一定的了解,相關调查显示当前的英语教材内容并不适用与彝族学生对语言实际运用的需求,当前的教育模式与彝族学生学习英语需求存在明显的差异,英语课堂一般采用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彝族学生一直都是被动的接受,这与彝族学生的性格严重不符,导致学生的睡觉率居高不下,学习效率极低,成绩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彝族学生呈现出一种不想学,不愿意学,也学不会的状态,与此同时,当前教学大纲更加偏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但是彝族学生普遍更喜欢口语的训练,所以大纲应该适当的调整对口头交际能力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将教学方法与学生的性格特点、爱好等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尽可能的多的组织一些与口语有关的教学活动,提高彝族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而满足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需求[4]。

结语:英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彝族学生的性格特征十分鲜明,所以对其需求的分析有利于提高彝族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质量,进而促进整个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谢道兵,李慧.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需求分析与对策研究[J].南昌高专学报,2011,01:141-144.

[2]王民红,李强,郭宁,娜仁图雅.基于蒙古族学生英语学习需求分析的英语教学研究——以呼市蒙古族学校为例[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5,01:136-137-139.

[3]魏姝.学生英语学习需求视角下“同课异构”模式探索[J].高教论坛,2013,08:54-57.

学生学习方法分析 篇7

关键词:英语学习困难,学习问题,学习对策

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说来都会有接受能力的差异, 英语课程的学习也是同样, 总会有一些学生感到不好学或不会学, 我们称这部分学生为“英语学习困难学生”。这些对英语学习感到困难和力不从心的具体表现是, 困难是指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遇到学习障碍, 不会听课, 跟不上老师的讲课进度, 课后复习也有“老虎吃天不知道从何下手”的感觉。这部分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困难会酿成焦虑心理, 甚至会强化到厌学的程度。事实上, 我们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有着先天的不适应因素, 这是因为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无论在词汇、句式、段落和思维等方面, 英语和汉语都会存在着巨大的不同。但是, 英语学习并不会因为存有这样的客观原因就真的变得难学了, 正如“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的道理, 只要教师能够付出辛勤的努力, 学生能够认真钻研, 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能悟出学习的规律, 并驾驭好学习的规律, 提高学习成绩。

一、英语学习困难学生学习问题分析

通过初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 又通过参加高考进入到大专院校校园学习的学生, 应该说都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 当然, 大家的英语基础是有差异的, 有的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要好些, 有的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要差些。但客观地说,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差异绝不是因为个体的智商有差异而形成的, 而是在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学习意志方面有差异形成的。这些差异伴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一路走来, 日趋被强化, 也就日趋导致持有英语学习困难问题的学生担心自己学不好英语, 天生就不是能够学好英语的料, 以至于不愿意学习英语。

根据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观察和调研, 对英语学习感到困难的学生大体可划分为四种类型:一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在课堂学习中注意力容易分散, 经常被其它事物所吸引, 不愿意做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对学习持忽冷忽热的态度, 有时会主动去记忆单词、短语和经典段落, 但是有时又会因为学习太吃苦, 不如溜号玩一玩, 不能够保持持久的认真学习的精神等;二是学习方法不科学, 如盲从于别人的学习方法, 违背教育学的遗忘规律, 缺乏主动学习和探究的精神等;三是学习意志薄弱, 如不愿意在学习中吃苦, 学习中遇到困难后见硬就回, 一看到英语单词或者与英语有关的东西就感觉到头痛、恶心, 有自甘暴弃不想好好学习英语的想法等;四是持有英语学习好坏都无关自己的前程的看法, 认为英语学习成绩和自己将来的就业需要关系不大, 因此对于英语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 缺乏自律精神, 顺水推舟的学, 若学习感觉好时, 就顺风顺水的学学, 若学习遇有困难时, 就消极消极。

二、英语学习困难学生摆脱学习困境的对策

每个学生的英语基础虽然有别, 或者说, 对于一个班级的学生的英语成绩进行划分, 一定会有好中差的区别, 但是, 英语学习困难和英语学习成绩并不是必然挂钩的。实际上, 无论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和学习成绩中等及至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说来, 学习困难都是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的, 只不过是存有困难有大小, 是一时处于困难之中, 还是总感觉出身于困难之中的区别罢了。但是英语学习困难学生尤其急需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摆脱学习困境, 否则, 陷入学习困境中而不自拔, 只能是浪费大好的校园学习时光, 留得“老大徒伤悲”的遗憾。

将英语学习困难学生从学习困境中摆脱出来的“良方”当然应该是对症下药的, 也就是要针对于解决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学习意志方面的问题下功夫。这样的责任首先在于教师, 教师要能够关注这些问题和采取有效的方法转化学生的学习心理, 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具有敢于碰硬、刻苦钻研的学习意志。这样的责任更在于学习生本身, 学习就是要吃苦, 没有吃苦的精神, 任何学习都不会取得良好的成绩, 因此, 每个学生都应该从自己的主观上澄清对英语学习的认识, 改变对英语学习的不正确看法、不良习惯, 尝试和积累有效的学习方法, 积极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须知外因还需要通过内因发挥作用。

学生学习测验数据的分析评价 篇8

数学老师往往喜欢把学生单元学习效果的测验数据登录下来,如下是A生以时间先后为顺序的20个测验数据:85, 99, 98, 92, 90, 85, 98, 83, 86, 89, 94, 98, 92, 100, 98, 90, 100, 95, 97, 88。你的第一感觉A生的成绩不错,95分以上的有9次,85分以下的只有1次,20次成绩的算术平均分92.8,排列一下,可以得出中位数是93。但要根据这些数据来评价A生的学习等级、学习趋势、学习品质等,就会觉得犯难。因为这些原始分数是用不同的试卷,内容、难度、效度都不同,犹如不同标准的秤所秤出的重量一样,价值不一样,不能根据原始分数的高低评价等级、发展趋势等。

2002年,我们开始利用标准分 (1) 来处理各次测验数据,积累了23395个数据,分段统计如下表1:

学生分数只要集中在60~45三个分数段中,占了近75%,根据习惯我们把标准分在55分以上的为优秀,55~50的为良好,40~50的合格,40以下的差分。由于标准分是以标准差来度量每个考分与平均分之间的离差,其单位是绝对等价的,为此对于某生的20个数据我们可以进行以下评价:

1. 综合性等级评价。

如图1是A生一年来20次数学成绩以时间顺序排列的原始分和标准分的对比曲线图。

我们从图1可以看出,原始分数的最高分与最低分出现在14、17次和第8次,标准分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出现在第2次和第20次,也就是说最后一次期末考试却是最差的,只有49.4,低于班级平均成绩。我们再从标准分的曲线图统计发现,A学生的数学成绩的标准分平均值是55.7分,应该说是一个优秀的成绩,但是成绩不稳定的,经历一二次高峰以后必然会有一次低谷,而且低谷后马上上升为高分,可见A生智商可以,情商欠缺,骄傲情绪强烈。所以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也不能以最后一次成绩差而定性为一般,综合等级应该为优秀,但是评语中必须指出他骄傲自满的缺点,以促进其情商的提高。

2. 发展性比较评价。

评价必须置于一定的环境,既有个人的纵向比较,又有同学间的横向比较,这样才会让学生明确自我、反思自我、自加动力自奋蹄,也让学生对动态的发展评价心悦诚服。如图2选取的是ABC三位学生的20次考试的标准分分析。

从图2可以看出,三位学生在期末阶段,成绩都比较稳定,且在优秀的范围内。A生如前图1所述,成绩如波浪形起伏,最后一次刚好在峰谷。B生经历了第6、10两次大低谷后,渐渐稳定,进入了优秀生的行列。C生一直比较稳定优秀,没有大的波折。我们认为这种以考试时间为分类轴的统计能清楚地发现学习的进展状况,一些小小的知识缺陷、情绪波动都能反映出来,折线统计图犹如学生的学习轨迹图。通过学生间的比较分析,清醒自我,明确学习方向,扬长避短追求更大的提高。

3.追踪性分析评价。

以上分析的是A生由同一个教师任教一年内学习情况,可能会把成绩的波动归因为教师的教学责任,而不相信是自己的学习品质所致。因此我们可以进行追踪性分析评价。因为一个学生在一至六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往往有多名教师任课。一个学习习惯良好的人,一般不会随着教师变动而发生较大的波动,也不会在同一教师任期内发生大的波动。如果这些教师历年来的教学实绩稳定,那么学生成绩的变动应该归结到学生学习情绪和习惯上的原因。如图3是A生在同一个班级,因任课教师不同而产生的12次期末成绩的波动图。

从图3可以看出,A生的优秀成绩达到5次,每次成绩高于班级的平均成绩,应该说该生的成绩处在优良的档次上。一二年级由范老师任教,成绩中等,第四学期为低谷。三四五年级由沈老师任教,成绩提高快,竟有4次创造高分,但是6次期末考试波动也是大的,第六次成绩刚好处在优秀分数线上,呈下降趋势。到了六年级由王老师任教,成绩继续下滑,最后一学期又勉强进入优秀档次里。从A生成绩波动图上分析,不同教师任教还是同一教师的任教期内,成绩都是波动的,上上下下变化没有规律,我们认为该生的学习目的、态度、方法上是不稳定的、不成熟的。但是学生还是有潜力的,智商较高,在教师给予批评教育提醒后,成绩还是有转折性的提高。

利用标准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测试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客观公正、简明扼要、说服力强,而且随着这些数据日积月累更显优越性。北京的《中小学管理》2007年12期、河北的《教育实践与研究》2007年12期分别介绍了教师学科教学效果的管理和学科教学质量的动态评价方法,而本文介绍的是把学生学习效果的测试分数,转化成标准分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思路。在五年多的实践来看,运用标准分管理仍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电子数据的评价分析应该因人而宜,不宜公开,以免伤学生自尊。不要认为标准分是铁证,就可下结论,把学生定性为差生或优等生。我们认为标准分也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以为教学服务,帮助学生改正缺点;用错了,会给学生产生心理暗示,产生自暴自弃的情绪,影响学生的再学习。

2. 标准分也好,图表也好,都是反映学生的一种学习结果,一种学习的发展趋势,属于“等级+评语”的评价模式,对于一些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发出的创造性的智慧火化,还需要我们老师化功夫做好成长纪录,以便更加全面的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

3. 测验分数管理的普及性和连续性。小学数学成绩可以用标准分来管理评价,其实语文等其他考试学科也一样可以管理;小学六年管起来了,同样一个学区(乡镇或县区)的初中、高中也可以应用,只要一个学区的生源没有大的变化,标准分还是“标准”的,不过标准分计算公式里的平均分、标准差要换算成学区的平均分和标准差。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Excel电子表格的熟练操作,标准分的管理变得轻而易举。

注释

学生学习方法分析 篇9

截至2010年6月底, 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 学生群体占比最高, 达到29.9%。学生群体成为最大网络成瘾的潜在人群。据统计, 大学生患有网瘾的比例均值为43.7%, 患有深度网瘾的大学生占2.6%。现在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网络课程, 例如西北师范大学面向全校师范生开设的教师教育类公共必修课《信息化教学》, 这些网络课程都是以互联网为平台而进行的。在这种网络课程的学习中, 患有网瘾的学生的学习现状如何, 本文以西北师范大学2008级中文本科1班和2008级历史本科2班为研究对象, 通过《信息化教学》课堂观察获取第一手资料进行研究。

1 相关概念阐述

1.1 网络学习

网络学习不仅仅是简单的通过网络去学习, 而是作为一种学习观念存在, 总结来说是“一个技术、一个过程和一个环境”。“一个技术”是指计算机网络技术, 包括计算机软件、硬件、通讯等;“一个过程”是指网络学习是一个开发和利用网络知识和信息资源的过程;而“一个环境”指的是网络本身就是学习的环境。网络学习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同时网络学习的参与者扮演着不同角色, 如作为知识获取者的同时还是其他学习者的知识提供者。本文的网络学习指的是利用Moodle学习平台, 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进行的探究学习。

1.2 网瘾

网瘾是网络成瘾的简称, 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和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成瘾一词最初是指对药物的依赖, 类似的标准被应用于一些行为障碍, 如:嗜酒成瘾、嗜烟成瘾、吸毒成瘾、赌博成瘾或某些技术与工艺的过度使用。网络成瘾者和赌博成瘾者相似, 都是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行为冲动失控, 导致上网者厌食、精神颓废、学业失败、工作表现变差、网络欺诈、诱发犯罪等弊害。

网络成瘾主要表现在情绪低落、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饮食失调、精神力不足、反映迟钝、容易激动等。那么, 到底如何判断一个人网络成瘾, 美国学者Kimberly S.young设计了一个问卷来调查上网者, 如表1所示。

得分为20—39:你是一个普通的网络使用者;40—69:由于互联网的存在, 你正越来越频繁地遇到各种问题, 你应当认真考虑它们对你生活的全部影响;70———100分:互联网给你的生活造成了许多严重的问题。也就是说, 40—69分是轻度网瘾患者, 而70分以上则属于深度网瘾患者。

2 大学生网络成瘾原因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复杂而综合, 但概括起来主要分为自身原因和外部原因。

2.1 自身原因

(1) 自我实现的需要。当现实无法满足自己的需要或在现实中被忽视时, 会在网络上寻求他人的认可和自我肯定。如在角色扮演的网络游戏中等级越高越会得到网友的崇拜、在虚拟社区中担任版主等重要角色或自己的言论在网友中引发讨论或共鸣等, 这种在虚拟网络中自尊的自我膨胀导致上网过度, 尤其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得意的时候更刺激了其在网络中实现自我的欲望。

(2) 孤独、社交缺陷。有孤独感、社交焦虑或社交缺陷、爱与归属感不被满足的同学, 容易在网络上寻求交往和感情寄托。虚拟的网络避免了现实中的面对面接触, 这种独特的方式会迅速地增加和网络中朋友的亲密感。久而久之, 这种虚拟的友谊或爱情会使人在现实中的社交更加困难。

(3) 自我意识。目前多数大学生是独生子女, 在现实中与人交往不能完全以自我为主, 还要兼顾他人, 这使其感到心神疲惫。而在虚拟的网络中则没必要考虑除自身之外的其他问题。网络成为实现唯我独尊的平台, 同时也为网络成瘾埋下了种子。

(4) 自控力。网络中充满了新鲜事物和信息, 对于求知欲望很强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诱惑。大学生在心理上往往不够成熟, 自我控制力不强, 难以抵制诱惑, 从而沦陷成为网络“瘾君子”。

2.2 外部原因

(1) 家庭原因。改革开放以来, 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在收入增加的同时也加大了在孩子身上的金钱投入。条件好的家庭为孩子购买了电脑, 即使没有购买, 孩子也有足够的零花钱到网吧上网。再加上家长忽略了和孩子的情感沟通或教育方式的不当, 这些综合因素最终导致上网成瘾的恶性循环。

(2) 学校原因。良好的电脑和网络设施, 尤其是宿舍上网环境的改善, 给学生提供方便的同时也为学生网络成瘾提供了客观条件。再加上学校的管理不严, 使学生逃课上网成为了可能。网络成瘾后厌学逃课更加严重, 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有甚者无法完成学业。

(3) 社会因素。目前高校周围网吧遍布, 加之大学生都是成年人进入网吧随心所欲。网吧的硬件性能高、网络速度快, 吸引了一些对这两方面要求比较高的游戏玩家并把网吧当作了乐土, 从而逐渐上瘾。

3 网瘾大学生网络学习的现状描述

在课堂观察开始之前让这两个班级的学生填写网络成瘾测试表, 从而判断哪些学生患有网瘾, 然后在课堂中对他们进行观察。据测试, 2008级中文本科1班有轻度网瘾学生13人, 重度网瘾学生2人;2008级历史本科2班有轻度网瘾学生16人, 重度网瘾学生1人。通过一个月的网络课程《信息化教学》课堂观察, 发现以下问题:

3.1 上课期间多以网上娱乐为主

具有网瘾的学生由于对网络产生了依赖性, 在上课期间不是通过网络在学习, 而是以上网娱乐为主, 如网上聊天、玩游戏、浏览新闻、网上购物等。

3.2 小组活动不积极

在小组活动中, 网瘾学生自始至终是被动参与, 不主动搜索资料、不参与话题讨论、不主动代表本小组发言等。如果被老师点名发言, 要么发言内容与主题不符, 要么就是沉默不语。

3.3 作业不及时, 匆匆了事

如果作业要求当堂上交, 网瘾学生一般会选择先上网娱乐, 直到下课前十几分钟才匆匆把作业做完;如果不要求当堂交作业, 那么他们不会在课堂上写作业, 而是在下次上课前匆匆写完, 能拖就拖。

3.4 断网时或被教师机控制时会抱怨不已

如果学生的电脑突然断网或者被教师机控制, 则会产生抱怨。对于这种强制学生学习的行为不仅不会产生很好的学习效果, 反而会使学生产生敌对情绪。

4 解决对策

4.1 治疗学生的网瘾

在网瘾治疗方面, 很多学者都有研究, 主要有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方式。这不仅是治疗网瘾的方法, 更是解决网瘾学生在网络学习中的问题的根本方法。

4.2 加强网络学习监控

网络监控包括两方面:外部控制和内部控制。外部控制表现为来自教师的计划、任务、要求、期望、鼓励、督促、批评等, 与外部的学习动机相联系;而内部控制也叫自我控制, 是学生对自己学习的一种计划、要求、反思和调节的过程, 与学习的内部动机相联系。而在不同的网络学习环境中, 外部控制和内部控制所占的比重不同且相互制约。

4.3 信息过滤

采用技术手段对学生机进行信息过滤, 把游戏等不符合网络学习的信息进行技术屏蔽, 而对学习有益的信息进行保留, 从信息源头进行堵疏。

4.4 提高网络学习的心理控制能力

加强大学生自身心理品质和信息控制力的培养, 在网络学习中有意识地控制上网欲望。网瘾大学生在网络学习开始前, 要明确上网目的, 不要轻易被干扰, 同时在网络学习和网上娱乐做出理性的选择。

5 结束语

经过研究者的努力, 在治疗网络成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是具有网瘾的大学生在网络学习中表现出的问题却越来越突出, 而我们探究的解决对策只是浅层次的, 更深入的研究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继续努力, 任重而道远。

摘要:目前, 大学生网络成瘾占比非常高。通过对网络学习课堂的观察, 发现网瘾大学生在网络学习中的问题, 并探究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网瘾,网络学习

参考文献

[1][美]金伯利.S.扬.网虫综合症:网瘾的症状与康复策略[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0.

[2]邓锐, 周兴生, 余国清.大学生网瘾调查与分析[J].教育信息化, 2005 (11) .

[3]Patrica Wallace.互联网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

[4]王松涛.论网络学习[J].教育研究, 2000 (3) .

高职学生学习效能的调查分析 篇10

学习效能是自我效能感在学习领域内的应用。自我效能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班杜拉于1977年发表的论文《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之中。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有效控制自己生活诸方面能力的知觉或信念 (Bandura, 1989) 。在班杜拉看来, 自我不是一个决定或引发行为的精神性的实体或动因, 而是一系列与知觉、思维等有关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 自我效能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是个体以自身为对象的一种思维 (self-referent thought) , 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程度上完成某项活动所具有的能力的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

学习效能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 它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选择、学习的勤奋度、面对困难的态度、学习的持之以恒, 还与他们的学习归因、目标确定、学习策略和焦虑程度等息息相关。

2调查工具

本研究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化工系9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采用的调查问卷是根据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著名临床和健康心理学家拉尔夫施瓦策尔 (Ralf Schwarzer) 教授和他的同事编制的自我效能量表改变的。发问卷90份, 回收90份。

1.如我尽力去做的话, 总是能够解决英语学习中的难题。

A完全能做到B尚能做到

C多数能做到D完全能做到

2.即使别人反对我, 我仍有办法取得我所要的。

A完全不能做到B尚能做到

C多数能做到D完全能做到

3.对于我坚持理想和达到英语学习目标是轻而易举的。

A完全不能做到B尚能做到

C多数能做到D完全能做到

4.我自信能有效地应付任何英语学习中突如其来的事情。

A完全不能做到B尚能做到

C多数能做到D完全能做到

5.以我的才智, 我定能应付意料之外的情况。

A完全不能做到B尚能做到

C多数能做到D完全能做到

6.如果我付出必要的努力, 我一定能解决英语学习中的大多数难题。

A完全不能做到B尚能做到

C多数能做到D完全能做到

7.我能冷静地面对困难, 因为我可以信赖自己处理英语学习中的问题的能力。

A完全不能做到B尚能做到

C多数能做到D完全能做到

8.面对英语学习难题时, 我通常能想到一些应付方法。

A完全不能做到B尚能做到

C多数能做到D完全能做到

9.英语学习中有麻烦时候, 我通常能想到一些应付措施。

A完全不能做到B尚能做到

C多数能做到D完全能做到

10.英语学习中无论什么事发生, 我都能应付自如。

A完全不能做到B尚能做到

C多数能做到D完全能做到

3调查结果

对90份问卷的得分进行统计, 满分为四十分, 人均分为27.2分, 为总分的65%。各项得分占总数的百分比如下表所示。对58名男生和32名女生的得分分别进行了统计, 男生平均分为27.2分, 女生平均分为24.3分。

分占总数的百分比如下表所示。对58名男生和32名女生的得分分别进行了统计, 男生平均分为27.2分, 女生平均分为24.3分。

4结论

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 高职学生的学习效能总体不高, 仅为65%, 有待提高。突出表现在第2、3、4、5和10项上, D项的得分率都低于10%, 分别为6.7, 6.7, 8.9, 8.9和8.9。说明学生与他人相关的学习效能, 对学习过程的控制的学习效能, 对学习结果的控制的学习效能比较低。另外, 从男女生的统计结果来看, 男生比女生的自我效能要高2.9分, 高7.3%。

参考文献

[1]Schunk, D.H.self-efficacy and academic motivation.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1991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分析 篇11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倦怠;调查

一、学习倦怠的概述

倦怠这个概念首先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弗洛柏格(Freuberger)于1974年提出的。最初他用倦怠描述那些关注健康的机构中的工作者因与药物滥用者的长期接触而形成的某种生理心理状态(指从事助人职业的工作者,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生理、心智、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在学习领域中也存在着倦怠,因此开始了学习倦怠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综合弗洛伯格(Freuberger)和马斯勒其(Maslach)的观点以及我国大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国学者给学习倦怠下的定义是: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从而产生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并消极对待学习活动,这种状态称为学习倦怠。

二、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1、调查对象

为了了解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倦怠状况,抽样选取陕西省一所高职院校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620份,收回有效问卷582份,有效率为93.87%。需要指出的是,为了便于比较测试成绩,这组学生在男女比例和专业分布上一致。其中在专业选择上分为普通高职的文科,理工科,艺术类(缺失值省略)。

2、调查方法

参照连榕、杨丽娴编写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自编《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附件一),该问卷共20个题目。包括三个维度: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问卷采用Likerr五点法记分,从“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为“1-5”记分,所有条目的总和为学生学习倦怠的总分,总分越高表明学生的学习倦怠越严重。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和项目区分度。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三个维度和总问卷的Cronbacha信度系数分别为0.8119,0.7046,0.7128,0.8653,分半信度为0.8800(p<0.001)i分问卷与总问卷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为0.704-0.914,内容效度较好。

本次调查采用集体施测的方法,以指导与指导被试填答问卷。问卷回收后,剔除无效卷,并将数据录入计算机,采用SPSS10.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3、调查统计结果

总体样本在学习倦怠的各个维度上的得分(情况见表2)。

一、高职学生学习倦怠调查结果分析

(一)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总体状况

由于编制的问卷中每一个项目均采用5级评分制,故取中间值3为参照值。从表2可以看出,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每题得分平均值为2.99。按照参照值,属于中等程度范围。从学习倦怠的三个维度来看,也处于中等程度。说明,高职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虽然不至于非常严重,但也不容乐观。其中,成就感低得分最高,其次是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表2中普通本科学生在学习倦怠三维度上的数据借鉴的是范启华、赖建辉在《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调查与对策》中的被测数据。从情绪低落和成就感低两个维度的得分情况来看,高职学生的得分高于本科学生。

学习倦怠专业差异显著。在不同专业的学生中,工科学生的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均较文科、艺术科严重,而文科学生在此维度上表现的问题相对较少,并且在总体倦怠感上文科学生也较工科和艺术科要低。

(二)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特点

1、倦怠总体结果。

初测结果显示、高职学院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学习倦怠感,其中成就感低的得分最高,其次是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在“情绪低落因子上的得分高于本科院校学生”这一点上和任怡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在高职院校的试测》中试测到的“高职院校学生在情绪低落因子上的得分略低于本科院校学生”的结论不同。可以认为这与高职院校所处地区以及各高职院校的具体情况相关。社会上普遍认为到经济发达省份读大学更好就业,机会更多,因而表现得情绪较好,而认为到中西部省份尤其是小城市的高职院校读书就业难机会少,因此显得情绪低落。而且目前各高职院校情况参差不齐,校园建设、师资力量、硬件设施、就业率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2、学习倦怠性别差异不显著。

这与大多数的研究相似(不过,在普通本科院校里大学男生在理想承诺和成就感上好于女生,但在情绪低落上高于女生)。这种现象可以解释为在工作领域,女性更多表现出倦怠感,这种差异被以为是女性承担了更多的家庭任务。但在学习领域,她们受到性别因素的影响较少,一般也不需要承担更多的家庭任务。所以女生并没有表现出更多的倦怠感。

3、学习倦怠年级差异显著。

二年级学生在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整体倦怠感上均表现出比一、三年级显著严重的倦怠倾向,可以认为二年级的学生因为已经正式进入高职学习的角色中,他们从初始的对大学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好奇中脱离出来,对他们而言学习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不但要应付学校的学习,还要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和考试,所以表现出更多的倦怠情绪。而大一学生刚刚经历了非常紧张的高三生活,比较而言,大学的学习任务要轻松得多,而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就业准备,他们最重要的压力来自求职,一般说来,高职院校为了落实学生的毕业求职工作,对三年级学生学业方面的要求常常是相当宽容的,于是他们表现出较少的学习倦怠情绪。在访谈中我们也了解到,大二的学生迟到、旷课、不爱听课等消极行为较大一、大三学生更加严重,而且教学意见较多,大二是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专业课和成才的重要时期,学校教学应更重视大二的教学改革和学生管理工作,下力气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

4、学习倦怠专业差异显著。

高职学生网络学习状况调查分析 篇12

关键词:高职学生,网络学习,分析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计算机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资料获取方式和信息交流平台, 在国内掀起了一股计算机网络热潮, 已深深地融入人们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中。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高校校园网的普及, 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早就远远超出了人们的认知, 网络学习已经成为高职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重要途径。

针对高职生进行网络学习的基本情况, 对本院在校生进行了网络学习调查, 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 找出我校高职生网络学习中存在的不足, 并针对学生特点提出了一定的应对措施, 以期帮助学生提高网络学习的兴趣与能力, 逐步养成在网络上自主学习的习惯[1]。

1调查方法

制作调查问卷, 主要包含阅读网络信息、资料查找方式、资料文献的筛查及网络学习平台的关注等方面内容。对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2012级和2013级高职生进行了调查。

2结果

2.1在调查中, 37%的学生表示, 在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时, 他们第一反应是直接通过各种途径请教老师, 如果老师不能及时作答, 对疑难问题也就不了了之, 时间一过, 忘于脑后。35%的学生表示, 如遇到疑难问题时, 他们会先通过各种网络学习交流平台求助, 并且及时选取准确有效的答案。不难看出, 网络学习确实是一条方便快捷的学习, 资料, 信息获取通道。

2.2通过调查我校2012级和2013级高职生在国家级精品课程《微生物检验技术》学习平台上的学习情况, 其学习形式主要分为课程评论、学习笔记、课程答疑和课后习题等。调查数据显示, 2012级有83.3%的同学在该平台进行学习, 2013级有56.4%的同学进行学习, 男、女生的学习比例分别为51.1%、48.9%, 由此可见, 网络学习平台对学习者的意义非同一般。

3讨论

3.1高职生网络学习的现状分析

3.1.1学生使用电脑、手机上网娱乐时间过多, 尚未形成自主网络学习意识

所调查的学生其电脑和手机均可上网, 且安装了QQ、微信等网络软件, 经调查, 学生平时使用电脑和手机主要用于网络聊天、看QQ空间、上传照片、观看娱乐视频、玩游戏等, 而用于学习的时间很少。说明大多数高职生尚没有形成利用好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2]。

3.1.2网络搜索结果具有开放性, 真实性和准确度相对不足

调查显示, 超过一半的同学表示, 自己学习需要的内容不好查找, 网络上存在大量杂乱的信息, 自己不能及时筛选到准确想要的资料。客观地讲, 网络信息里面有学生正需要的信息, 但是部分真实有用的信息, 往往会被大量无关的内容所淹没。网络搜索平台开放性强, 信息内容多元化[3], 由此, 我们就需要一些专业的学习交流平台, 通过提问留言的方式, 获得全面可靠的答案。做一些研究性的课题, 可以解决部分实质性问题。

3.2提高高职生网络学习效率的应用措施

3.2.1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网络学习意识

除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 实施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 高职生应该学会课外利用各种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作为老师, 要引导学生树立起随时随地进行网络自主学习的意识, 以适应现代教学新理念。网络平台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平台, 能模拟工作场境, 使教学内容真实性更强, 很适应高职生这一年龄阶段群体的特点, 应该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其良好的学习动机[4]。

3.2.2培养学生规划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现代高等教育要求做到“学生为主体, 教师做引导”, 在现代网络教学模式中, 高职院校老师要做好“导”而不是“教”, 要引导学生学会制定个人学习计划, 学生也要转变意识, 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 老师再根据学生自己制定的学习计划, 进行各项教学活动的计划及组织, 老师要重视学生的前期思想教育, 帮助其早日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 达到最终实现自主学习。[5]

3.2.3建设网络资源平台, 创新教学方法与模式

作为高职院校的老师, 也应该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 建设好网络资源, 开展网络教学;也要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 把知识点和专业技能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的形式展现出来, 让课堂成为高职生展现自我、提升自我的舞台[6]。

4结论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是现代高职教育的一项根本任务。新兴的网络平台为我们现时代学习带来了便捷与高效, 传统的学习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学生学习的方式和对信息量的追求。网络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了大量丰富的知识和资料信息。针对高职生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 我们提议建设网络学习平台, 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 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网络课程, 遇到困难, 第一时间就可以进入网络课堂学习交流, 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

参考文献

[1]别文群, 缪兴锋.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研究[J].电脑与电信, 2015, 7:18-19.

[2]庄沈.浅谈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电子世界, 2014, 3:223.

[3]华国振.高职课程教学中的学生网络自主学习方法构建[J].信息技术应用, 2012, 17:10-11.

[4]刘存平.化解高职生网络学习障碍的对策研究[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3:11-12.

[5]金燕, 吴学科.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J].科教导刊, 2015, 4:24-25.

上一篇:中学生作文的角度选择下一篇:城镇消费能力